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世界历史

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宪章运动的背景

发布时间:2023-08-11 来源:历史学习促进社作者:Oswald Chao

\
 


01·工人运动的发展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它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取得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因此,英国工业生产得以迅猛增长。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建成了纺织、钢铁、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五大工业部门。到19世纪50年代取得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全面变革。由于采用机器进行生产,工厂越建越多,生产规模扩大,工人人数增多,实现了大批生产。在手工工场时代,与手工工场并立的是行会手工业作坊。在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之后,手工工场和手工业作坊逐渐地被挤垮了。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终于取得了统治地位。

工厂制度的确立,完全改变了工人的地位。在手工工场时代,工人大都同农村保持一定的联系,在劳动之暇从事耕种。机器大工业完全割断了他们同农村的联系,剥夺了他们最后一点点独立活动的自由。现在,他们除了出卖劳动力外,再也没有任何其他收入来源。

工业革命的最重要的后果,就是无产阶级的形成。因为破产的独立手工业者都加入了无产阶级队伍。于是,社会日益分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革命不但产生了工人阶级,而且也给工人阶级带来苦难。在工厂里,工人变成了机器的简单的附属品,他们跟随着机器运转,而失去了劳动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因为工作单调乏味,很不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机器的采用,也把大量的妇女和儿童卷进劳动力市场。1835年,在英国棉纺织厂21.9万工人中,13岁以下的儿童占4.9万,13岁至18岁的少年占6.6万,成年妇女占6.7万。由于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由于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流入无产者的行列,形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于是工厂主竭力压低工资。1810年英国纺织工人每周的平均工资为42先令6便士,1825年又下降到25先令6便士。

在工人住宅区,房屋简陋,天空浓烟密布,街道狭窄拥挤。在英国,有的工人家庭祖孙三辈人挤在一间矮小的房屋里。兰开夏郡的部分工人家“是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就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只是墙角有一堆陈麦秸,上面盖有两条脏床单。”以法国里昂工人为例,他们每天劳动时间长达18小时,得来的工资还不能换取一磅面包。

因此,工人阶级被迫起来斗争。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斗争采取了破坏机器的斗争方式,这是因为当时的工人觉悟很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造成灾难的根源不是机器,而是资本主义制度。破坏机器运动最早发生在英国,当时称作“卢德运动”(Luddite movement)①。

①卢德运动是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据说由工人卢德首先发起,故名。工业革命初期,工人尚未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的手段。卢德运动在1811—1812年达到高潮,在兰开夏郡、约克郡的规模最大。卢德运动遭到英国政府的镇压,1813年英国议会颁布《惩治捣毁机器法令》,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卢德运动反映了当时工人运动的特点和水平,是工人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本质缺乏认识的表现。

随着工人力量的增强,特别是觉悟的提高,工人开始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重要性。在英国,19世纪初就出现工人的组织,并且争取到工人的结社权利。工会组织纷纷出现。工会领导了1825年开始的罢工斗争。工人阶级还用武装斗争去反击资本家的剥削。在19世纪前半期最著名的工人起义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30年代初,这里的丝织工人已有9万人之多。工人受到资本家敲骨吸髓般的榨取,劳动繁重,工资微薄。1831年11月21日,工人开始罢工,到23日就发展为武装起义,武装工人控制了全城。起义坚持到12月3日,被政府军队镇压在血泊里。1834年里昂再次爆发了工人起义,结果又失败了。

西里西亚是德国的纺织业中心,是亚麻布的主要产地。这里的纺织工人一面受到厂主的日益加重的剥削,一面还须向封建地主缴纳所谓“纺织税”。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工人们饥寒交迫,不胜其苦。1844年6月4日,西里西亚纺织业重镇——彼得尔斯瓦尼达渥的织工们在企业主茨凡奇格尔的住宅窗下唱革命歌曲,遭到军警的毒打和逮捕。此事成了织工起义的导火线。翌日,愤怒的工人起来战斗,他们的武器不过是斧头和石块,因而敌不过前来镇压的政府军队。轰轰烈烈的起义也归于失败。

但是,在19世纪前半期的工人运动中,表现出高度觉悟、高度组织的是英国的宪章运动(Chartism)②。

②宪章运动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的政治运动。由于对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强烈不满,英国工人进行了争取普选权的政治运动。1836年熟练工匠威廉·洛维特创立伦敦工人协会。1838年协会发布了一份命名为《人民宪章》的请愿书,提出六点要求:年满21岁的男子均有选举权,秘密投票,按居民人数分配选区和议员名额,每年改选一次议会,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议员领取薪金。此后十年间,为实现《人民宪章》,“全国宪章派协会”成立,在各地多次组织盛大集会和示威游行,有时还举行大规模的罢工。宪章派在1839年、1842年和1848年三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每次都有上百万人签名(第二次高达300多万),但是每一次都遭到议会的否决。1848年后,随着英国经济的繁荣,宪章运动逐渐销声匿迹。

02·宪章运动的背景

19世纪20—3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商业和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壮大起来,他们志得意满,进而要求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③,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登上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1832年议会改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工人阶级决定掀起一场争取工人选举权的运动。这便是宪章运动的政治背景。

③1832年议会改革是1832年英国以重新分配议席和更改选举资格为主要内容的议会改革。改革内容有: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工人阶级仍然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


但是,工人阶级发动宪章运动,也是英国工人阶级本身的阶级意识提高的结果。

-1- 工人阶级自发的阶级意识

在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由于大工业的发展与生产的实践,工人阶级也逐渐自发地感觉到,大工业的一切生产过程和产品实际上都是他们的血汗结晶,所以自然地意识到自己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像大工业这样的大规模生产,工人靠单个的或少数人,永远也无法取得掌握这些大企业所有权的地位,工人如果想改善自己的地位,真正成为工业生产的主人,只有走联合起来进行斗争的道路。但是在政治上,工人们还没有发展到形成自觉的要求和理论。在工人阶级的一家报纸《人民之声报》上的一篇文章(1831年元旦)中,工人宣布其政纲是:“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他们是生产过程中的神经和灵魂,因而又是国家的神经和灵魂。”但与此同时,此文又宣布工人将和自由资产阶级采取联合行动。

整个来看,这时的工人阶级的觉悟表现为以下特点: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大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又意识到自己的劳动未能得到相应的报酬;也认识到靠个人的努力无法在大工业制度下争得应有的物质改善和社会地位。但是他们在政治上提不出独立的纲领和目的,所以就只好跟着工业资产阶级走,常被资产阶级鼓动人心的宣传所迷惑。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斗争中,工人阶级就是跟随资产阶级后面行动的。

-2- 工人思想中的新因素

在工人阶级为争取议会改革而斗争的过程中,有少数工人在斗争的实际锻炼中已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观念。这表现在:有的工人认识到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调和,从而提出不要与资产阶级建立联盟,而要开展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伦敦“全国工人阶级联合会”的机关刊物《贫民卫报》上有一篇文章,就阐述过这样一种观点。这篇文章是匿名发表的,有人认为作者可能是一个纺织工,也有人认为可能是该报主编布朗特尔·奥布莱恩。

工人阶级意识中的第二个新的因素是关于大罢工的思想。一部分工人认识到,工厂是由工人开动并进行生产的,如果工人一起停止工作,对资产阶级和政府将是很大的威胁。有工人在1832年出版的小册子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见解。

第三个新思想因素,是一部分工人开始从信任议会依靠议会的思想中解放了出来,认为议会也是维护统治的工具,特别是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之后,工人仍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使他们大为失望。在不满、愤怒之余,越来越多的工人认为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议会身上,也不能跟着资产阶级只为争取议会选举权而奋斗,而应该找一条工人阶级的独立道路。

以上这些关于阶级斗争、大罢工、摆脱议会民主的幻想等都是工人阶级思想中的新因素,也是工人阶级从自发的斗争逐步萌发出自觉意识的表现。

-3- 1832—1834年的立法和政治斗争

围绕着议会改革而进行的斗争,对英国大多数人,特别是工人阶级是一次很好的政治教育,他们在激烈的斗争实践中,思考并了解到很多问题。有些工人及其领导人,开始试图从理论上来寻找有关现实政治问题的答案。原来工人中曾存在着一种自然权利的思想,即“适当的工作,应获得适当的工资”。但是经过1832—1834年几年之间的斗争,有些工人已认识到,在现存地主、资产阶级当权的制度下,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有一部分工人的报刊已发表一种论点,即阶级斗争是社会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在当时的工人报纸《先锋报》、《危机周报》中就登载了论述这种思想的文章。

1832年议会改革后,由于选举权的扩大,新当选的议员中,辉格派占了多数。当权的统治阶级一心一意为本阶级谋利。虽然新选出的议会在1833年也通过了一些改善工人状况的立法,如工厂法,禁止除丝织工业之外纺织工业雇佣9岁以下的童工,从1835年起,13岁以下的童工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禁止童工做夜工等。但是在主要的问题上,议会仍然对工人采取敌对的态度。这主要表现在它对待工会的态度和它在1834年制订的济贫法上。

自从1824年废除结社法令,1825年颁布了新的结社法后,工会运动蓬勃发展。特别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人发现自己在改革运动中受骗了,所以就回过头来,把注意力放在发展工人自己的组织上,工会运动的发展更快了。

1834年2月正式成立了“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几乎包括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工人。会员人数很快就达到了50万人。工会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政府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进行镇压,将一些工会会员逮捕。有的地方的资产阶级也配合政府对工会会员进行迫害,并威胁工人不准参加工会。

1834年在多塞特郡,有6个农业工人被控在成立工会分会的仪式上采用了不合法的宣誓誓词而被逮捕,并被流放到澳大利亚。这一案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工人纷纷集会表示抗议。在一次伦敦的抗议示威中,有10万群众参加。工人们对议会改革后的新政府的反工人的真面目认识得更清楚了。当时英国工人中把辉格派称为“虚伪、阴险和扼杀自由的辉格派”。

1834年8月议会通过的新的济贫法,对刺激工人运动的发展也起到很大作用。新济贫法代替了1631年通过的,以后在1722年、1782年、1795年陆续补充的旧的济贫法。旧的济贫法,使资产阶级每年大约负担700万镑巨款,用这笔巨款对贫苦无告者施以救济,这样既增加资产阶级的负担,又影响工厂的劳动力来源。所以资产阶级力图改变这种规定。新的济贫法规定设立劳动院,领救济金的人必须到劳动院参加劳动才能领取。同时劳动院中的生活水平不能高于院外任何地区。领救济金的人到了劳动院以后,父、子、夫、妻等一家人都要分开居住。劳动院中的恶劣条件和监狱差不多,工人称之为“穷人的巴士底狱”。新济贫法的起草人和这个法案以后的主要执行者艾德温·查德威克在谈到劳动院时说道:“劳动院制度意味着一切救济金要通过劳动院,它的目的要使劳动院成为一个受约束的、令人生厌的地方……它使救济金管理人员成为最严厉的工头和懒人与游手好闲的人所碰到的最吝啬的出纳员,这样,穷人除了万不得已之外,不会来请求救济”。这样的劳动院,自然受到工人强烈反对。新济贫法首先在英国南部和东部的农业地区实行,1837年又推行到北部。因之全国各地爆发了反对新济贫法的骚动。许多劳动院被捣毁,有些执行新济贫法的人的房屋被焚烧。所以在英国大部分地区,新济贫法未能推行下去。

1837年英国又遭到经济危机的袭击,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更趋恶化,不满情绪更为增长。工人们纷纷提出要求新的议会改革,反对新济贫法,要求10小时工作制,争取工会权利、出版自由等。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迫切需要把全国工人的运动统一起来,并制订出一个各方面都同意的统一纲领。同时,工人通过以前的斗争已经认识到,当地主资产阶级控制着国家政权机构的时候,他们的要求是无法达到的。工人必须夺取国家政权才能够争取工人的解放。

宪章运动由此产生。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