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苏东研究

这位普通母亲告诉我们:为什么苏联没有《拯救大兵瑞恩》

发布时间:2021-07-14 来源:席卷兽穴的风暴作者:樱铃莉

\

苏联会存在《拯救大兵瑞恩》的这种现象吗……?

这一天我刚满十七岁零一个月。对我们全体人民来说这个可怕的日子以及我个人的这个年龄,成了青春时期的最后界限。迈过这个界限,我和我们这一代人一下子就跨入了成年人的行列。

十七岁当兵,十九岁当排长,二十岁当连长,要不然就是当营长。
……

“用生命的代价”——这并未夸大,亦非比喻。这是实情:1922、1923、1924、1925和1926年出生的小伙子活下来的只有百分之几;我出生的年份以及相近的年份(1923、1924、1925)活下来的只有百分之三。换句话说,每一百个上前线的小伙子中只有三人生还。


——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苏联著名作家、苏联国家文艺奖金获得者,他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作品当属大名鼎鼎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部战争悲剧。
 

显然,别说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整个国家的年轻人,被活生生的抹掉了几个年龄段!
 

在这种大背景下,一名平凡而刚毅的母亲就被无情的战争浪潮埋没。
 

叶皮斯季妮娅·费奥多罗夫娜·斯捷潘诺娃(Епистини́я Фёдоровна Степа́нова)1874年生人,这位农民的女儿和他的工头丈夫结婚后,倒是很好地贯彻了俄罗斯农民“多子多福”的概念——足足生了15个儿女!

 

但可惜的是,由于沙俄时期农民和贫民所能接受的医疗极为糟糕与原始(在一战前的沙俄农村,巫医这种东西依旧大行其道……),其中5个孩子夭折和死亡(一个女儿死于1939年),残酷的生活只为她留下了9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随着她的儿女们一个个长大成人,这位母亲的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然而更大的不幸还在等待着她。

1.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斯捷潘诺夫(Степан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长子,生于1901年,在1918年,俄国各派白军对于其占领区的红军官兵、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及其家属、乃至向红军提供过物质帮助的一般家庭大搞连坐法,实施疯狂的报复与屠杀,亚历山大就死于白军的此类屠杀。年仅17岁。

2.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斯捷潘诺夫(Степанов, 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次子,生于1903年,1941年8月参军,后来成为近卫第5顿河骑兵军的一名骑兵战士,1944年受炮弹破片伤,落下终身残疾,1963年去世。活了60岁。

就算落下终身残疾,他在斯捷潘诺夫一家中也算是足够幸运……

 

3.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斯捷潘诺夫(Степанов, Васил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生于1908年,战前是一名士官,负责指挥第9集团军下属第106步兵师第553炮兵团的一个班。1941年10月份不幸被俘,但这位勇敢的战士并没有放弃抵抗,1942年他得以逃脱,参加了游击队,1943年11月在战斗中不幸被俘,12月被处决。牺牲时35岁。

 

4.菲利普·米哈伊洛维奇·斯捷潘诺夫(Степанов, Филипп Михайлович),生于1910年,是一名集体农庄的技术能手,由于在农业技术上的发明创新使得他成为了莫斯科全苏农业展览馆中的“劳动英雄”。战前参加苏军,经历了1941年令人绝望的战斗后,他还是没能熬过1942年哈尔科夫战役的劫数,他所在的部队被包围并被摧毁,而他本人则被俘虏。1945年2月10日,他在经受了非人的残酷折磨后死于帕德博恩,此时距离美军解放这座城市只有一个月了。牺牲时35岁。

 

5.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斯捷潘诺夫(Степанов, 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生于1912年,在他27岁那年,也就是1939年在克拉斯诺达尔的军校完成指挥员课程后被授予少尉军衔——27岁的“老少尉”,可不容易。
 

在军校毕业后他被送往外贝加尔军区,成为第149红旗摩托化步兵团(149-й Краснознаменный мотострелковый полк)这个光荣集体中的一员。可这个初出茅庐的老少尉却很快就要面临他成为军官后的第一场考验:为了回击日军在哈拉哈河不断膨胀的侵略野心和越来越疯狂的军事行动,该团开往战区并直接投入战斗。1939年8月20日,诺门罕苏军发起全线进攻,而防守的日军步兵也冒着炮火进行了疯狂的抵抗,在多处地区苏军进攻部队和日军步兵陷入激烈战斗乃至白刃战斗。而身为排长的费奥多尔少尉也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不幸牺牲。永远沉睡在了蒙古——中国边境的狂风黄沙之中。牺牲时27岁。
 

第149红旗摩托化步兵团排长费·米·斯捷潘诺夫少尉后被追授“勇敢奖章”(«За отвагу»)

 

6.伊万·米哈伊洛维奇·斯捷潘诺夫(Степанов, Иван Михайлович),1915年出生,青少年时期是共青团的一名区委,而后在奥尔忠尼启则红旗军事学院学习指挥员课程并于1937年毕业,随后他长期在基层连排队伍中工作,1940年参加了对芬兰的攻势并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但1941年他在绝望的大溃败中被俘,虽然处在德军的非人囚禁之中,他还是设法在1942年逃出战俘营。但不幸的是,他还是被德军行刑队捕获并杀害,尸体被埋在德拉彻科沃村。牺牲时27岁。

 

7.伊里亚·米哈伊洛维奇·斯捷潘诺夫(Степанов, Илья Михайлович),1917年出生,1937年参军,两年后他在萨拉托夫坦克学院学成毕业,授予中尉军衔,随后被派往驻波罗的海地区的第250坦克旅服役。1941年6月22日战争当天,他就在战斗中受伤,被疏散到大后方的医院,并和母亲短暂的相处了一段时间。
 

随后他回到部队,在一年内受伤住院两次。到了1943年,他的身上留着一身伤疤,胸口挂着三条战伤章,肩上则扛着大尉军衔,在第5坦克军第70坦克旅担任一名指挥员。
 

他熬过了战争中最初、最为残酷也最为绝望的两年,但在1943年7月14日,他还是牺牲在惨烈的战争中,年仅26岁。

 

8.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斯捷潘诺夫(Степанов, Павел Михайлович),生于1919年,1939年入伍并进入基辅炮兵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以中尉军衔毕业,在布良斯克方面军第55步兵师第141榴弹炮兵团服役,战时加入共青团,1941年12月“失踪”。但德国战俘营并无此人消息。极有可能为牺牲但无尸首或见证者证明。

 

9.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斯捷潘诺夫(Степан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是家里最小的儿子,生于1923年4月25日,1941年10月加入红军,在奥尔忠尼启则军校完成了迫击炮指挥员课程并被授予中尉军衔。随后他被送往斯大林格勒,在这场具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中奋勇拼杀。
 

在1942年到1943年,由于其出色的表现,他被授予上尉军衔并获得了红星勋章。并且成为了一名近卫军军官,在第聂伯河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率先渡过了第聂伯河,而他本人则在第聂伯河流域的一个桥头堡中像生了根一样牢牢地固守在此,以准确和猛烈的炮火帮助战士们扼守桥头堡,粉碎德军的疯狂反扑。
 

像这样一位年轻有为,作战勇敢,领导得力的近卫军军官,本该能建立更多的功勋,而后荣归故里……荣归故里……
 

本该如此,本该如此啊……
 

1943年10月2日,在基辅附近的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击退了德军6次攻击,在德军发起第7次进攻时,他使用轻武器顽强抵抗,当德军将他团团包围,试图将其俘虏时,他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0岁。
 

近卫军大尉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斯捷潘诺夫,牺牲后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及列宁勋章。

 

当战争结束后,妈妈的9个儿子8个牺牲,一个重伤。

 

英雄儿女的母亲叶皮斯季妮娅·费奥多罗夫娜·斯捷潘诺娃被授予苏联最高国家荣誉“英雄母亲”和一级卫国战争勋章。
 

1969年2月7日,叶皮斯季妮娅·斯捷潘诺娃以94岁高龄停止了呼吸,她单薄而又坚强的身躯在军乐队和仪仗队的敬礼中被埋葬在了军人墓地。
 

 

这份归宿,对于这位一天没有当过兵的普通农村妇女而言,却又是那么的实至名归!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