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文学艺术

咏慷:一幅图片的回忆(散文)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主人公网作者:陈永康

\

 
    在我脑海里,一直镌刻着一幅照片所展现出的动人画面——《中国青年》杂志1965年第10期的封面——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背着沉重的电话线圈和话机,穿过层层的丛林和榛莽,昂首阔步,直向前方……
 
    照片说明写着:封面——烈士的儿子蓝耕荒。
 
    记得1965年,电视在全社会还属稀罕物,更没有互联网、微博、微信、短视频、抖音等,纸质报刊的影响力极大。这幅照片及其说明,仿佛一股突兀而起的熊熊火焰,立刻把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带到一个腥风血雨、雷电交加的场景中去了。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小说《红岩》风靡全国。书中有一个名叫“蓝胡子”的共产主义战士,令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他的原型是烈士蓝蒂裕。

    查阅《革命烈士诗抄》等书,得知蓝蒂裕在山城解放前夕英勇牺牲的故事,惹得人不由泪目。他曾用过好几个名字——原名蓝俊安,参加革命后因更燃起追求光明的渴望,遂改为“蓝崇高”,意为“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后又改名为“蓝亚松”,寓意“做亚洲的一棵青松”。1938年对蓝蒂裕而言意义重大。这一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便将原来的名字丢掉,新取名蓝蒂裕,意为“消灭法西斯蒂,让天下穷人富裕”。1939年,蓝蒂裕到重庆海员工会担任《新华日报》发行员,负责党内交通联络时,认识了一位18岁的姑娘,结成革命伴侣,还把她的名字改为“郑彻”,以示彻底革命的决心。1944年,儿子蓝耕荒降生时,蓝蒂裕沉吟半晌,说:“孩子就叫‘耕荒’吧,中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荆棘丛生,满目疮痍,正如一片荒芜之地。耕荒,就是要孩子以垦荒者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去进行革命的开垦,把祖国建成美丽的园林。”

    在艰险的革命征途中,蓝蒂裕曾两次被捕入狱。一是1941年,他在江北县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一次被捕,后凭着英勇机智,深夜撬开墙洞逃脱。1948年冬,蓝蒂裕因在梁山开展农运和武装斗争被叛徒出卖,不幸再次被捕。他先被关在云龙警察所、梁平监狱、渣滓洞监狱。在梁平监狱,敌人对蓝蒂裕动用了种种酷刑。其中有一种刑罚叫“烧八团花”,就是用特制的绳子盘成“小饼子”,点燃一端,贴在背上慢慢烧烤,烤得脊背吱吱冒油、焦糊发臭。蓝蒂裕被酷刑折磨得晕倒过去,醒后却毫不屈服。敌人只从他口中得到了一句话:“我就是共产党员,除此之外你们别想得到半个字!”

    在渣滓洞监狱,蓝蒂裕的英勇坚贞和长期革命斗争锤炼出来的坚强、机智、勇敢的品格,深受难友们的好评,一致推选他为室长,为难友们主持正义和向监狱争取难友们的基本权利。由于蓝蒂裕的胡子很长,大家又都很喜欢他,所以大家亲切地称蓝蒂裕为“蓝胡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蓝蒂裕看到自己和所有革命志士们奋斗一生结出的硕果,万分高兴和激动。可是,正在灭亡的国民党反动派却更加疯狂,向狱中的他们砍下了罪恶的屠刀。面对死亡,理想、信念、亲情笼罩了他整个的生命。蓝蒂裕思考着,还是要给孩子留点什么纪念吧!于是,他拿出一个废弃的香烟盒,在上面写下了名为《示儿》的诗。

    10月28日凌晨,一辆囚车开进渣滓洞,高声叫喊着蓝蒂裕等人的名字。蓝蒂裕明白一切,便将写好的《示儿》委托给狱中的难友。上午蓝蒂裕与陈然等10人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被公开枪杀于重庆大坪刑场。但这首诗却被有幸越狱逃生的难友傅伯雍保存了下来。

    这些悲壮的故事,就像是一注灿烂的阳光催开了人们的心扉,那首无比动人的烈士遗诗,长久地在人们耳边深沉地回响:


 
你——耕荒,
我亲爱的孩子;
从荒沙中来,
到荒沙中去。

 

今夜,
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
遍地荆棘,
给你什么遗嘱呢?
我的孩子!

 

今后——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把祖国的荒沙,
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令人仿佛听见一声声金属相撞的脆响,平实的语言活现出一位忠诚、勇敢、坚定、视死如归、又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这不是一般的诗。她绝不是仅仅凭着文学家的观察和诗人的灵感就能写出来的。这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所谱写的那种最真挚最强烈的瑰丽诗篇。青少年时期,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她就以无比鲜明的色彩,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后来,我常常读这首诗,每读一次,都会有一些新的理解,新的感受。

    1965年,当我看到烈士蓝蒂裕在诗中所写到的那个革命后代在新中国温暖的阳光下健壮成长、顽强战斗的情景时,这首诗,又像是一支炽热的火把,把我的心一下子照亮了。我已经不仅深深感受到革命先辈对我们这一代有着多么大的深情和期望,而且,我也已经清楚地看到,我们的青年一代,正在如何沿着先烈们所没有走完的道路,一步步勇敢地向着远大目标前进。他们的步伐,越来越迅捷,越来越坚定;他们那高举的红旗,已越来越庄严,越来越鲜明。

    杂志的编者只在一个纸角上作了简单的介绍,但是,透过耕荒那憨厚而又质朴的黑里透红的面孔,透过他那虽然瘦小,但却无比倔强的身躯,透过他那忠实的目光……我却分明已经看到,幼小的耕荒,是如何在父亲遗诗的不断激励下,像一株茁壮的小树,在温暖的春风和灿烂的朝阳之中,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

    那时,凝视着这幅无比发人思索的图片,我仿佛看见:一个狂风暴雨的黑夜,耕荒走在全班的最前面,他带着战友们攀过两侧是看不到底的深渊、上面是青苔遍布的碎石小路,胜利地完成了演习任务。……我也仿佛看见:一次电话线断了的时候,耕荒想到了无数死难的先烈,毅然用身躯接通了电线。……我还仿佛看见:耕荒光荣地戴上了红花,在鲜红的党旗下坚定地举起右手……

    我不能不想到这些。而想到了这些,我的心也不能不激动。我知道,我所看到和想到的,绝不仅仅是耕荒一个人,也不仅仅是耕荒那样的解放军战士,而是整个的青年一代。

    后来我又听说,父亲蓝蒂裕的这首诗,字字千钧重,伴随着蓝耕荒的漫漫人生路。他践行着父亲的教诲,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16岁继承父亲遗志参军,成为炮兵部队的通讯兵,摸爬滚打在云贵高原。后来,又来到四川警察学院从事后勤工作,每年经手数百万资金,始终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由此,我们不能不联想到毛泽东主席曾经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过的这么一段话,“我多次提出问题,他们接受不了,阻力很大……要是按照他们的做法,我以及许多先烈们毕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诸东流了。我没有私心,我想到中国老百姓受苦受难,他们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众,不能让他们走回头路。”

    毛主席为了这一不让新中国改变颜色的“初心”和信念,从理论和实践等诸方面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对广大人民群众无疑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一种思想、文化的滋养。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清都行》曾写到:“约君切勿负初心,天上人间均一是。”如今,望着这幅动人的图片,我不禁陷入沉思:如果说,我们的先辈,曾经从黑夜走向拂晓,又从拂晓走向黎明,那么今天,难道我们不应像耕荒一样,高高地举起先辈手中的红旗,把自己的全部鲜血和生命,都贡献给那个必将到来的新世界?!
                                




 
(责任编辑:黄明娥)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