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焦点时评

鞭尸千古罪人蒋介石之决堤花园口

发布时间:2020-09-25 来源:北冥2010 作者:北冥2010

    1938年5月初,国民党从徐州主动撤退,5月19日完全放弃徐州。
 
 
    蒋介石于5月25日从郑州返回武汉,怕日军自津浦路西进,又怕日军占据郑州后,可能由陇海路西进以及平汉路南下攻掠武汉,从第一战区司令部调来两个参谋,批准掘开黄河南岸大堤以阻敌于豫东。
 
 
    蒋“以洪水掩挡敌军”的命令,交第一战区核办。
 
 
   据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中论“黄河掘堤阻敌”说:
 
 
    5月31日,中国军避免在豫东的平原上和日军决战,第一战区的主力也向平汉铁路以西撤退。这时,决定掘毁黄河堤防,构成泛滥,阻止日军。6月4日,中国军就在中牟县境的赵口掘堤。原定当天午夜可以放。不料掘了三昼夜,水流不畅,而日军已进占了开封,情势危急。7日晚上,中国军改在花园口掘堤,到9目上午九时掘开了缺口,冲出的河在十时以后就逐渐增多,缺口愈冲愈大,黄河主流就蔓延开了;从中牟、尉氏、扶沟,直到安徽和江苏是一片汪洋。(第447页)
 
\
 
被炸开的花园口
 
    6月7日,炸毁黄河铁桥,两天之后即在郑州北面的花园口炮轰决口,宽二丈,洪水滔滔而下,造成华北平原的浩劫:淹没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损失财产按当时银价折算约九亿五千三百万元,死人近百万,生还的六百余万人在汪洋泽国中挣扎,损坏耕地一千七百余万亩,并形成后患无穷的黄泛区。

\

\

\

\
 
 
    在当时作战的日军的阵营里,有一位台裔日籍的川村成功,正以陆军通译官的身份,在河南省新乡河村部队司令部,给司令官河村中将做翻译。1940年川村成功回复中国国籍,改名陈文忠,后来做到台湾政大日语教授。据陈文忠说,当时他半夜醒来,发现水深及膝,才知道黄河决了堤,他说日本人判断,要淹死日军三个师,中国老百姓至少要死三百万,蒋介石不会这样残忍。
 
 
    日本人判断错了,蒋介石的残忍,大大超出日本鬼子意料之外!
 
\
 
 
    前期1938年的炸堤,使黄河改道,水淹二十余县,平汉铁路以东的广大土地,尽成泽国。其中十一个城市遭到水淹,农田和作物多被冲毁,四千个多村全被淹没,两百万人流离失所,淹死的人数接近一百万。
 
 
    后期1943年的损失,是1938年的后遗症。由于河水冲毁了农田和作物,再加上政冶腐败,终于引来了1943年的河南大饥荒,大饥荒的人命损失在五百万至一千万间。
 
 
    水灾破坏了河南灾区土地的生态,影响了后来的农作物收成。
 
 
   1942年,春天、夏天、秋天都没有下雨,冬天下了雪,农作没有收成而天气又冷,饥寒交迫之下,开始有了死亡。
 
 
    河南三季没有雨,国民党应该知道那个地区的农作物全部没有收成,进一步也就应该知道有人会饿死。这时候如果国民党下令把隔壁陕西境内仓库中丰富的存粮拨送一部分到河南,河南饿死人的灾难也就不会如此严重了。
 
 
    结果,最应该做的,一样也没有做;最不应该做的,偏偏全做了。
 
 
    1942年,驻在河南的军队向重庆当局要求补给军粮,当局的指示是“就地征粮”,所谓“就地征粮"就是要军队在驻地自己设法弄军粮。
 
 
    在这一道指示命令下,军队变成了“合法的土匪,有执照的强盗”。他们纷纷到老百姓家搜劫粮食,他们不是搜劫到他们够吃的为止,他们是尽量收集。各级指挥官再偷偷地拿一部分卖到黑市市场中去。卖到后来,士兵只能吃到九成饱、八成饱、七成饱。
 
    1942年10月31日蒋介石生日那天,为了表达“蒋委员长的德意”,才宣布免掉河南灾区农民1942年的田赋。不幸,这个宣布得太迟了。
 
 
    河南地方政府已经把1942年农民的田赋收过了。
 
 
    在“就地征粮”之后,为了缴田赋,小农小户或变卖家产、或变卖用具、或变卖儿女。
 
    天气转凉之后,饥饿也开始了。
 
    天气愈冷,灾情愈惨。
 
    在饥寒刚刚开始后,远处各城市的妓女院老板都纷纷到灾区来廉价“收购”女孩。
 
    大地主们则乘机廉价大量收购农地。一块一年收成二十磅或三十磅小麦的地,这时候投机地主只要用十六磅到十八磅小麦就买到手了。
 
    那些家人死光了的无主农地,在官商勾结下,由大地主和贪官瓜分掉。
 
 
    报道这大饥荒的,首先见于1943年2月1日的《大公报》。
 
    1942年秋,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的相持阶段。
 
 
    初冬,刚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张高峰作为《大公报》记者,满怀着抗战激情来到河南前线。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陇海路上河南灾民成千成万逃亡陕西……火车载着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样,沿途遗弃子女者日有所闻,失足毙命,更为常事……”九朝古都洛阳已没有一丝的繁华景象,满眼见到的都是“苍老而无生气的乞丐”。同时,他也看到了另一景象:拿着柳条抽打灾民的警察、强逼纳粮的保甲长。
 
\
 
 
  1943年2月1日《大公报》刊登了他写的报道《豫灾实录》“今日的河南已有成千成万的人正以树皮(树叶吃光了)与野草维持着那可怜的生命……灾旱的河南,吃树皮的人民,直到今天还忙着纳粮!”2月2日,时任《大公报》社长的王芸生结合报道撰写社评《看重庆,念中原!》:

 
     “河南灾情之重,人民遭遇之惨,大家差不多都已知道……而尤其令人不解的……荒灾如此,粮课依然,县衙门捉人逼拶,饿着肚纳粮,卖了田纳粮。忆童时读杜甫所咏叹的《石壕吏》,辄为之掩卷叹息,乃不意竟依稀见于今日的事实。”“我们生活在天堂一般的重庆,重庆无冬,人们已感近几天的寒冷。尽管米珠薪桂,重庆还很少听到饿死人,一般人家多已升起熊熊的炭火;而在河南,朔风吹雪,饥民瑟缩,缺衣无食,又有多少同胞冻馁而死……看重庆,念中原,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在重庆的蒋介石看到《大公报》后勃然大怒。2月2日晚,他下令《大公报》停刊三天,以示惩戒。不久,张高峰被国民党豫西警备司令部逮捕,并遭刑讯。
 
    按照1985年12月14日美国《国家询问报》(Na-tional En qui) 所刊载的估计, 1938年淹死的中国百姓有一百万人, 日军只有几千人,1943年的大饥荒中国百姓死了一千万人!
 
 
    然而国民党办的中央通讯社记者所写在内部传阅的秘件里却说:“河南的情况甚至比《大公报》所说的还要坏。”
 
 
    1943年2月2日《大公报》被处罚停刊三天之后,隔了将近两个月,美国的《时代》周刊上也刊出了河南大饥荒的新闻和评论,描述河南的灾情,评论国民党是大灾难的罪魁祸首。
 
 
   《时代》周刊的报道和论述不是取材于《大公报》的新闻和社论, 而是该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德(Theodore White) 亲自到河南省灾区去实地观察采访之后写成的文章。
 
 
    文章在《时代》周刊上刊出后,举世为之震惊。
 
 
    当时正在美国访问的蒋宋美龄看了竟勃然大怒,马上打电话给《时代》周刊老板亨利·卢斯,要他马上把造谣生事的记者白修德开除掉。亨利·卢斯断然拒绝。
 
 
    1978年8月中旬,美国名记者兼名政论家白修德的新著In Search of H story在美国出版, 立刻造成轰动, 成为畅销书。
 
 
   白修德在书中描述一路上看到有冻死的、有饿死的。
 
   死的人当中,男女老幼全有。
 
   有一些还没有饿死的人还在抢着吃草根、啃树皮。
 
   有些大人把死掉的孩子煮熟了吃,有些大人把别人家死掉的孩子弄来煮熟了吃。
 
 
\
 
 
    人们原来养的狗几乎都变成了野狗,不再住在农家里吃人屎,而去到处游荡,专吃人的尸体。
 
    一路上各村庄十室九空。
 
\
 
    有的整个村庄只有一个老人在等死。
 
\
 
 
 有的村落死寂如坟,一个人声反而就会如同一下晴天霹雳。
 
\

\

\

\

\

\

\

\

\
 
 
    令白修德毕生难忘的人间悲剧是在雪地上看到的一幕景象,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躺在冰冷的雪地上,互相紧紧地抱在一起,没有力气说话,也不想再说任何话,只是在用濒死前最后的一点力气,如怨如恨如诉的低泣!

 
    黄河决口成功,造成广漠无比之大泛滥,宽约数十里,这片汪洋,因为黄河含沙量过大,地势多变,水流靡定,自决口以来,河南省的中牟、通许、尉氏、太康、鹿邑、淮阳、西华、商水、沈邱等十县;安徽省的毫县、太舸、涡阳、阜阳、颖上、凤台、蒙城、怀远、寿县、凤阳等十县,或沉沦经年、或忽涨忽退,偶可耕作,亦无补于实际,灾区之广,竟达二万三千平方公里;又如黄淮同时并涨,则运海不能容纳,且危及江苏省里下河一带。
 
 
    1938年开放归海坝,汛区及于高邮、泰县、东台、盐城、兴化等五县;灾区面积达六千平方公里,合计二万九千平方公里。灾区主要都地处豫东、皖北、苏北一带,正好是农业要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胜利后,国民党堵花园口决口,使黄河复归故道的主要目的是想水淹解放区,因解放区已在故道内开辟建村,居民已有四十余万。
 
 
     国民党的险恶用心被揭穿,引起社会公愤,才谈判协议,签订了开封协议。
 
 
     但不久国民党又不遵守协议,引起强烈抗议,以“将被迫采取必要自卫措施”相威胁,遂又在南京谈判,迟滞而少进展,到内战爆发,国民党正好水淹解放区,乃立即在花园口强行堵口放水,悍然使汹涌的黄河之水流人故道。
 
 
    不过共产党已有准备,早已开始自行复堤,提出“反蒋治黄,保家自卫”的口号。
 
 
    1946年2月,迎着战火和洪水的双重压力,冀鲁豫解放区治河机构在山东菏泽成立。
 
 
    而此时黄河已改道8年,大堤残破不堪、险工毁坏怠尽,獾狐洞穴随处可见。尤其是花园口扒口后的8年间,黄河一直恣肆于豫皖苏黄淮平原,几百万人颠沛流离,无家可归。
 
    人民治黄初始时期的下游修防,主要有两项工程:一是复堤、一是整险。
 
 
    在解放区政府的周密组织下,1946年5月,冀鲁豫和渤海解放区的复堤工程迎着硝烟战火,在西起长垣、东到齐禹300公里的堤段上拉开。18个县的23万民工在短短的三个月,就完成修堤土方770余万立方米,昔日破败的大堤得到初步修复;渤海解放区完成修堤土方416万立方米,不但修复了故道两岸90余公里的旧堤防,还堵复了1937年麻湾决口的老口门,并培修了山东垦利以下河段新堤30公里。
 
 
    1947年,黄河回归故道后,解放区的黄河治理进入了一个极其艰苦的阶段,一方面,随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阻挠复堤、防汛,破坏堤防,妄图利用黄河水淹解放区。
 
 
    另一方面,堤防虽然经过突击修复,仍很单薄,而且对上游来水的规律也尚未掌握,水文资料更是缺乏,为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向沿河人民发出了“反蒋治黄,保家自卫”的战斗口号。
 
 
    1947年3月,冀鲁豫区黄委会在山东东阿召开治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人民治黄的第一个治黄方针:“确保临黄,固守金堤,不准决口。” 依照这一方针,一场轰轰烈烈的修堤整险运动在黄河下游两岸迅速开展起来。
 
 
    天上有敌机的盘旋、轰炸,地上有国民党军千方百计的干扰和破坏,就是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中,沿河人民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土方1000多万立方米,600余公里的堤防线得到了进一步加固。
 
 
    最终,千古罪人蒋介石的阴谋没有得逞。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