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中国历史

英勇悲壮的“一一·四”暴动

发布时间:2023-02-03 来源:威海日报作者:于淑仪 陈甜甜

\
 


【实地探访】
 

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各地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但革命火焰是扑不灭的,土地革命时期胶东地区一场大规模的暴动终于在沉默中爆发。
 

1935年底,有两件事令蒋介石心急如焚,一件是中央红军突破重围到达陕北,一件是胶东“赤匪猖獗”。所谓“赤匪猖獗”,指的就是发生在胶东的“一一·四”暴动。
 

4月初,记者走进昆嵛山脚下的文登区界石镇梧桐庵村,村里桃花朵朵开,游人如织。在村南的昆嵛山红军纪念馆里,讲解员讲述着“一一·四”暴动的波澜岁月。
 

1935年春,国民党强征民力,修筑青威公路。由于工程量大,直到夏季仍未完工,耽误了春耕春种,引起群众极大愤慨。当时流传一首歌谣:“忽然出布告,政府要修道,二亩地占去了,这可怎么好? 不但不管饭,还把钱来要。”

 

\
 

革命怒潮汹涌澎湃,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于得水、刘振民等同志在孔格庄村周围加速发展党员、发动群众,紧张地进行暴动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把硝滩拳脚房的武术学员迁到孔格庄训练……同志们夜里磨刀擦枪,习练兵器。拴柱媳妇刘春风和妹妹在灯下赶绣义旗,缝制红袖章。”翻阅《孔格庄革命斗争史》一书的记载,酝酿暴动的氛围可见一斑。
 

箭在弦上。1935年11月18日,胶东特委在文登县沟于家天寿宫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决定11月26日举行暴动,暴动指挥部设在昆嵛山无染寺,由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任总指挥,特委委员程伦任副总指挥;暴动队伍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旗帜为红色,式样为三角形,边为锯齿形,中间是镰刀、斧头。
 

暴动计划分东、西两路进行,文登、荣成、威海为东路,重点进攻石岛,由张连珠等负责;海阳、牟平等县为西路,重点进攻夏村,由程伦等负责。两路得手后,合攻文登城,然后“冲出胶济路,到鲁南山区打游击”。
 

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特别是购买子弹人员逾期未归,胶东特委临时决定,暴动时间推迟3天。1935年11月29日,暴动按计划全面展开,因这天是农历十一月初四,所以被称作“一一·四”暴动。
 

这天,东方刚刚拂晓,一队队劳苦民众从山村涌出,奔向指定目标。
 

东路暴动分三个大队,第三大队在于得水、刘振民等率领下,在人和、鹊岛、高村、宋村等地奇袭多个镇公所、盐务局,旗开得胜,缴获长枪56支、子弹2600余发、大刀50把、刺刀30把以及部分土枪。1935年12月5日早晨,张连珠、张修己等率第二大队到达汪疃镇底湾头村(现地文头村),召开群众大会,把地主的余粮分给贫苦农民。
 

西路暴动在海阳、牟平两县举行。程伦率领海阳暴动队伍从曲水村沿乳山河向松椒村开进,并一路打土豪、分浮财,夺取地主枪支,开仓济贫。曹云章、张贤和率领牟平暴动队伍从柳家村出发,沿房家村、午极村、白石村等地向松椒村开进。1935年12月1日,两支队伍在松椒村会合。
 

“一一·四”暴动以巍峨的昆嵛山为依托,所到之处,打击地主、分财分粮,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这也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领导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斗争。

 

\
 

暴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恐慌,使胶东成为蒋介石仅次于延安的关注点,蒋介石8次电令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派兵镇压,这足以看出“一一·四”暴动的影响力。
 

不幸的是,因敌强我弱,在国民党第81师和地方反动武装的血腥镇压下,暴动失败。为“围剿”共产党人,韩复榘推出了残酷的“五户连坐”制度和“保甲”制度,使胶东半岛陷入血雨腥风中。
 

然而,于得水、王亮率领30余幸存人员组成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胶东革命保存下珍贵的火种,这支队伍是“土地革命后期北方沿海地区和山东省内仅存的一支红军队伍”,使劳苦大众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这也是胶东历史的荣耀。
 

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1938年9月18日,这支队伍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在解放战争中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27、31和32军四个军……这支部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日益壮大,这颗暴动中孕育出的胶东革命珍贵“火种”,燎原不息。

 

\
 

【亲历故事】
 

“一一·四”暴动亲历者杨玉清之孙杨新忠回忆爷爷当年事迹
 

“敌人用尽酷刑,也没能从他嘴里抠出一句话”
 

1933年,我的爷爷杨玉清在当时的胶东特委宣传部长刘振民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便义无反顾走上了革命道路。他这一辈子,担任过早期中共胶东特委交通员,参加过“一一·四”暴动、天福山起义,革命闹得轰轰烈烈。
 

我九岁前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他走到哪里我就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到哪里,搬个小板凳依偎在爷爷身旁,听他讲述那些艰苦岁月和战争年代的故事。
 

我记忆最深的是爷爷常说的一句话:“我是把脑袋挂在腰带上干革命,打江山的。”
 

关于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中共胶东特委发动和组织的“一一·四”暴动,我听爷爷讲过很多遍,他是这场暴动中的交通员,主要负责情报搜集和联络工作,暴动中的大部分情报传递工作都是靠爷爷跑着送信儿的。那一年爷爷已年过半百,可他的身手依然很矫健,跑得很快,人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飞毛腿”。
 

暴动前夕,我父亲曾亲眼看到爷爷为暴动准备的两样武器。所谓武器,一样是大衣柜底橱里放的自制“手雷”,所谓“手雷”就是用两个酒盅对着扣起来,里面装满火药,外面用麻皮子缠紧,一摔就炸;另一样是用秃了头的扫炕扫帚,包上布别在腰上充手枪。
 

暴动发生时,爷爷因给起义的部队送信,在地文头村被敌人抓去,关在汪疃国民党区队,受到敌区队长杨玉洲的严刑拷打。凶残的敌人用鞭子抽,又用扛子压,用尽了酷刑,也没能从他嘴里抠出一句话。在狱中,爷爷始终大义凛然、不露破绽,拒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敌人费尽心机也没抓到爷爷的把柄,无计可施,最终也不知道他就是参加暴动的交通员。最后,经过党组织利用各种关系组织营救,爷爷才得以出狱。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一部分参加暴动的游击队员转移到了昆嵛山老蜂窝办训练班,爷爷就负责为他们提供粮食和物资。在这期间,爷爷宣扬自己朴素的革命理想,动员自己的姐姐全家和自己年幼的儿子,投身到革命中。
 

爷爷当初闹革命,靠的就是一种十分朴素的革命理想——人人有地种、有饭吃;住的是楼上楼下,用的是电灯电话;饭前喝牛奶,饭后吃苹果;铁牛能耕地,坐在炕头上听大戏。
 

这些鼓舞人心的革命理想,是胶东特委领导张连珠、刘振民和于得水等人向他描绘的革命胜利后的情景。爷爷听了之后深以为然,也以此去动员像他一样的贫穷农民起来闹革命。
 

爷爷于1959年病逝。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历史上,我的爷爷只是那些无数为革命理想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中的一员,但他的人生经历和革命信仰却长久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时刻指引着我的人生方向,为我的人生点燃了一盏明灯。
 

【记者手记】
 

血与火淬炼闪亮初心
 

1935年末,胶东地区敌我力量是敌强我弱的状态。当时,敌人正规军和地方武装连成一体,形成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调动灵活的军事系统……面对强大的敌人,勇敢的中共胶东特委没有被征服、被吓倒,英勇举起“一一·四”暴动的旗帜,为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群众浴血奋战,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愈发闪耀。
 

现如今,暴动原指挥部坐落的无染寺,祥和安宁;位于梧桐庵村的昆嵛山红军纪念馆,免费向群众开放;暴动东路出发地孔格庄村的百姓们安居乐业、春耕秋收……沧海桑田、神州巨变,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始终如一。
 

革命先烈们为威海人民撑起了一片天,为民初心也在威海代代相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威海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利用“家门口”的红色印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追溯革命精神渊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的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