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中国历史

从“富宋”到“弱宋”,浅析宋朝衰落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1-10-13 来源:百家号作者:李白历史新说

\


导语:

 

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各个王朝都拥有着自己的“鼎盛时期”与“低谷时期”,哪怕是经常被人们蔑称为“弱宋”、“大送”、“大怂”的宋朝也不例外。

 

巅峰时期的宋很厉害,国家文化、经济、科技、乃至于艺术造诣的发展水平,统统都被推向了封建历史的“顶端”,哪怕是前面的盛唐,和再亡后捎几百年的“明、清”鼎盛时期,在这几处的发展还不定能比得过它。

 

就拿经济方面来讲,宋的一年收入折合白银就是4902.63万两,而开元盛世时期唐的收入则是863.2万两,再看看后来的明清,明朝鼎盛收入为2000万两,而清朝是4500万两,由此可见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高。
 

宋朝不是单纯的小农经济,国家收入中有大半来自于“商业贸易”与工业收益,宋朝很开明,不论是对女子,还是商人,都算得上是历朝历代最宽容的,前者促进性别平衡(女子除了不能科举,其它事都与男子无异),后者呢,则是使宋朝经济在迅速发展的途中加了个“火箭”,促成了“富宋”这一说里的财富“本钱”。

 

但后来这个“富宋”经历了某些事,突然就变成了后世为人所诓病的“弱宋”。

 

“弱宋”之弱在于兵制

 

人们叫它“弱宋”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军队实力的弱小,但这是有原因的。

 

自赵匡胤登基建立“宋朝”起,皇帝就没有一天不是“防着”那些手里,哪怕只剩下一丁点兵权的“军事体制”,恨不得把所有兵权都揽在手里(将各地节度使“请”到京城,无有允许不得出入),让赵家的统治,“江山稳固”。

 

以至于皇帝们还特意基本国策中加入了这么一条,即“重文教,轻武事”,先是把各地军队里的“精锐”抽调出来,而后又设立“知州军事”,让文官获得军中大权,并去压制将领对部队的统治。

可做皇帝的,疑心总是要比寻常人重上许多,害怕文武“勾结”,皇帝们又将兵权分成了好几份,就好比枢密院只能拥有调兵权,“三衙”各部(即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也只能有统兵权,可平常带兵啊却都不归他们管,只是战时才可由皇帝去“搭线”,让一波的将领,带另一波的兵,而谁能去打还得是由皇帝亲自决定才行,皇权统治虽然维护的“稳稳当当”,但军队的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变得越来越差了。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种情况能有什么战斗力?同等兵力下能不败,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宋之弱,弱于“兵制”,但光是这,还不会导致“富宋”衰落的这么彻底。

 

如果说兵制是导致“弱宋”外部“软弱”的原因,那么后来改革的失败彻底使得“富宋”,变为了“弱宋”。

 

两次失败的改革

 

前几代为了维护皇帝统治而设立的官位“制衡”,到宋朝中期却出了大叉子,人员成本的急剧增加导致三冗(即冗员、冗兵、冗费),也因此进一步导致了宋朝“积贫积弱”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政府对国家的统治,与社会各阶层的稳定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弊端”,同时也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安生,宋仁宗三年时,范仲淹等有识之士就开始上书朝廷请求改革,各种奏折写了又写,可是皇帝一干人却不搭理,直到庆历年间,这场危机被放大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时,宋仁宗迫于形势,才堪堪的答应了他们的主张。
 

在庆历三年时,范仲淹写出一篇《答手诏条陈十事》,指出了当前形势下的忧患,并作出了四个方面的规划,即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加强武备,而在这其中,范文正认为整顿吏制应当是“重中之重”,有了“贤能”的官吏,紧接着就能搞好“政治”,甚至进一步的缓和社会矛盾,皇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与范仲淹等人合作,整了出“庆历新政”,可理想总归只是理想,虽然在实施后确实让国家开始有了些起色,但由于触及了不少官僚地主的阶级利益,使得其猛烈反扑,仅仅一年,范仲淹等改革派就被迫“罢官”,“庆历新政”宣布流产。

 

国家“回春”的希望暂时破灭,但宋朝内部矛盾空前激化,只需落个子就能让其彻底“喷发”,为了维护国家安定,数十年后的又一波人,开始了最后的“变法”。

 

这次的变法,设计的比以往更大,凡事有问题的,都要经受其改变,更别谈,王安石变法的速度“太快”,很容易就激怒那些利益受损的阶级反抗。

 

光说其在“富国”方面的改革,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就涉及了封建地主阶级、士大夫阶级、商人阶级,一个不好,这些阶级都要与这场变法“玉石俱焚”。

 

再加上变法不合时宜,和中间变法渠道出现岔子(先有变法核心人物吕惠卿、曾布等人的倒戈,再有中间执行部门的‘中饱私囊’),甚至于将原本支持变法的百姓,都愤怒的倒向反对派那边。
 

王安石只剩自己一人,在加上一个犹豫不决的“皇帝”,怎么能抵抗的了?

 

不出意料,“王安石变法”失败了,虽然其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接连变法的失败,将宋朝政治“推向”深渊,甚至促成了“反对派”只为反对而反对的党争成型。

 

兵制让宋朝的拳头变弱,以至于被人时常打在地上,内部问题日益加剧,再加之变法失败,让这本该有一腔热血的宋,成了“偏安一偶”的“软骨头”,以至于造成“弱宋”的这副模样。

 

参考资料: 《宋朝兵制的转变》《失败的“两积”变法》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