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中国历史

浅谈唐代宦官专政的形成原因

发布时间:2020-10-12 来源:个人图书馆作者:光辉rlbr1vjwmb

\
 

前情提要:唐朝,这个中国封建史上的巨无霸,在经历过长达一个世纪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后。终于在安禄山的渔阳鼙鼓动之中轰然倒塌。“往昔繁华梦一场”,“安史之乱”之后的大唐王朝不仅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盛世荣华。反而深陷“藩镇割据俨然诸侯,宦官专政凌驾君上”的尴尬境地。踽踽独行,走向末世。

以当今史学界之正统而言,宦官专政导致王朝覆灭几乎已成共识,但在我看来,此论点尚有有待商榷之处。为何前期绝无宦官活动踪迹的唐朝会在中晚唐阶段出现宦官专政的问题?宦官专政的形成是否存在其客观的必然性?而宦官专政的基础和支持其能够维护其专政的条件又是什么?唯有很好的解决以上3个问题,我们才能以旁观者清的身份来看待唐朝的宦官专权事件。
 

一:唐自玄宗怠政开始,国家政治即日趋腐败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曾详细梳理唐朝宦官专政的萌芽—发展—巩固—鼎盛—覆亡的过程,唯有基于这一点最基本的认知,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探究形成唐代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
 

唐自高祖李渊建国以来,历经太宗、高宗、武周数朝,此时国君勤于政事,群臣公忠体国。君明臣贤的朝政格局使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所好”的宦官群体完全没有可乘之机。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财政收入的急剧膨胀。唐朝统治者自上至下渐成奢靡之风。再加上唐玄宗因为“贪恋美色、沉溺淫逸”而逐渐荒怠朝政,疏于政事。国家社会遂日渐腐败,积弊渐生。而出于对权利的渴望和眷恋,以及对太子一系的提防和恐惧,年老昏聩的玄宗皇帝遂将理政之权拱手让与亲信太监——高力士。至此,唐朝宦官有了染指朝政、左右时局的机会。
 

二:唐王朝的催命符,宦官们的兴奋剂——“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颇受玄宗重新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揭竿造反。而在玄宗仓皇奔逃之际,祸不单行的唐王室在马嵬坡又遭遇了陈玄礼的兵变,一代红艳杨贵妃因此而香消玉殒。再之后,虽说后来“安史之乱”被顺利平定,而盛世大唐的无限风光却宛若春梦一场, 杳无踪迹。不仅如此,“安史之乱”和“马嵬兵变”的阴影却也自此萦绕历代唐王的心头,使他们再不敢相信朝臣百官,尤其是名师大将。
 

严格说来,“安史之乱”不仅终结了维系百年的大唐盛世,而且开启了唐朝延续百年的宦官政治。因为在平乱过程中,由于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的权力之争,迫使当时节镇地方的节度使不得不进行“到底忠于谁”的选择。而这种迫于无奈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各地节度使一种觉悟——手中有兵即足以左右朝政。而当节度使们对自己的能量有了充分的认知之后,对于当时的天下大势也就有了更加鲜明和清晰的判断。所以,在“安史之乱”后,节镇地方的节度使开始有意识的经营地方,彻彻底底的将军权、政权归拢己手,这种一显性的变化不仅是朝廷政令难以在地方施行,而且又反向作用于皇帝,迫使他们对武将更为忌惮和抵触。
 

恶性循环一起,先入为主的成见,再加上之后朝堂之上的朋党之争,以及朝臣和地方节度使相互勾结、遥相呼应,以此要挟君王的事件,使皇帝有了自己已然限于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的错觉。当此之际,身边的亲信家奴——宦官们也就显得异常的忠贞恪谨。再加上宦官们在霍乱爆发时的义无反顾,在平定战乱时的舍身前驱的英勇表现。“唯有家奴才可信赖”的的意志至此深入人心。于是,“委权于宦官,放权于宦官,培植宦官、扶持宦官”并以此来牵制朝臣,监督藩镇,成了中晚唐以来的施政方针。而随着这一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宦官的权利得以急剧膨胀,并最终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应该说,中晚唐时期的政治格局几乎就是一个死局,当原本就心有余悸的唐朝皇帝处身于“内逼于党争,外迫于藩镇”的艰难窘境时,如何挽回皇权尊严,找回帝王威仪成了他们日思夜想的梦魇,所谓“穷则思变”急于突围的唐朝皇帝不得不着重倚任身边人——宦官,借助宦官的权势来挽回帝王的体面。所以说,自“安史之乱”后,皇帝对于臣下的猜忌和地方是唐代宦官专政得以成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倒持泰阿,授人以柄——将负责中央安全的神策军交与宦官
 

于大唐开国颇有勋绩的唐太宗李世民,本就是一个无论战功还是武略都极为出色的皇帝,有鉴于历代的宦官之祸,太宗皇帝自继位以来即立下“宦官不得敢于朝政,不得专任兵权,位至高不得过三品”的祖制。所以,自太宗朝开始,负责宫禁安全的神策军一律皆有亲信的武人统领。
 

但自有了陈玄礼的“马嵬兵变”之后,惊吓过度的皇帝不仅对拥兵自重的武将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对典章宫廷禁卫的亲信将军更是极其厌恶。所以,自唐肃宗开始,卫护皇室的神策军即由太监李辅国执掌。因为,在他看来,相比于生理健全的将军,已经去势的家奴才是最无私、最安全的。当然,就彼时的政治局势而言,唐肃宗此举也是无奈至极,毕竟,天下打乱之际,废至亲至信之人实难以付托以大事。所以,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亲身经历过李辅国,鱼朝恩“狂悖蔑上”的代宗皇帝又将神策军的军权交于大将白志贞等人。
 

所谓“天不佑唐,复可奈何?”公元783年,泾原兵变,乱军一路烧杀掳掠直抵长安城下,仓促惶急的唐德宗在一众宦官的舍命襄助之下狂奔至陕州。是役,白志贞等人弃君而去的无能表现使得唐德宗大为震怒,于是再次剥夺武将统帅神策军的权力, 改由宦官执掌, 并大肆扩充神策军。并以神策军为核心组成禁军, 统一交由宦官指挥。自此,宦官担任神策军中尉一职成为惯例,直至唐朝覆没。
 

不仅如此,唐德宗还明确规定由神策军驻防京城及近畿, 以确保其对内控制京师, 对外威慑藩镇的格局。当然,这一举措其效果是极为显著的,他使唐朝的中央政府在藩镇林立的形势下尚能保存一支颇具战力的威慑力量, 成为确保唐王朝能够继续存续的军事支柱。尤其到了晚唐时节,随着割据藩镇势力的日渐强大,神策军亦因此而成为中央政府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军事力量。但“事有利弊,福祸相依”实力强悍的神策军却也使宦官的权势到达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这为后来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四:最是无情帝王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裂
 

唐朝自建国伊始, 皇室内部就因为权势而争斗不休,从唐太宗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武周革命—— 中宗、睿宗与武韦集团冲突,——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即位——再到唐肃宗的拥立。可以说没有哪位皇帝是在一片祥和之声中顺利登基的。而在围绕着皇位的继承权而展开的激烈争斗之中,他们必然要倚靠身边最亲信、最信赖的人。如此,朝夕相伴、衣食住行无不随其左右的宦官自然也就成了历代新君最为倚任的力量之一。
 

所以,纵观整部《新唐书》玄宗、肃宗、代宗、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等无不是在宦官的襄助之下登上皇位,君临天下的。所谓“爵禄以赐勋臣、褒后进”上位之后的皇帝对宦官们大加恩赐自然也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了。
 

另一方面, 皇帝为了削弱宰相和武臣的权力, 又迫使他们不得不对身边的宦官重加利用,而到了中晚唐时期,伴随着皇帝日渐加重的猜忌心和抵触心。宦官的权势日渐加重也就理所当然了。而在唐德宗改革神策军之后,强悍无匹的神策军的出现,使得朝中官僚集团再不能联合起来对抗宦官集团,而同时期的中央政府和地方藩镇的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却在不断的刺激着宦官集团的势力。为宦官专权局面的成型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综上, 宦官及宦官专权作为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宦官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 宦官作为皇权的附庸, 其政治地位与政治命运一直与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 当宦官的权力极度膨胀,自然也就会与希望加强皇权的帝王发生矛盾冲突。


但即便如此,在皇帝心中,他们也往往宁愿宦官权势做大,也不愿坐视武人膨胀,因为,宦官终究是刑余之人,无儿无女是无法真正取皇帝而代之的,但强悍粗暴的武人却并非如此。而这也是宦官专政之所以屡禁不绝、屡仆屡兴的原因所在。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