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文学艺术

赵剑斌:第19章 琼·辛顿在解放前夕的上海——阳早、寒春红色传奇

发布时间:2021-11-23 来源:作者来稿作者:赵剑斌

阳早、寒春红色传奇
 
第19章  琼·辛顿在解放前夕的上海
 
\

1948年2月,琼·辛顿应中国福利基金会的邀请,手拎一个皮箱,带一部英文打字机,登上从纽约开出的海船,远渡太平洋来到上海。
 
琼·辛顿离开芝加哥大学的时候,她的指导老师和她的同学许多人都一再挽留她。
 
杨振宁是从远在中国的昆明来到芝加哥大学的。他说他是从兵荒马乱的中国来到平和安定的美国,并且能拜到著名核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教授的门下,自己已经感到非常幸运,非常自豪。因为他是仰慕费米教授的大名而专程从中国来美国求学的,为此他从哥伦比亚大学追寻到芝加哥大学。而琼却要从这么温馨这么适合于治学的高等学府和国家,去那个战乱频繁求学无门的穷国。即使那个地方曾是他的祖国,为此他杨振宁也可能不会理解。(后来,杨振宁转到理论物理研究方面来,2003年,杨振宁进入老年以后为了叶落归根,回到祖国,在北京清华园定居、讲学。)
 
当时,费米教授对她说:你还有不长时间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的证书,你走啦我就少了一个颇有天分大有发展前途的女弟子,我为你感到遗憾。
 
还有的同学、老师、同事劝她:核物理专业并非都与核武器的发展有关,即便有很大关系,你又不是决策者,历史罪人的骂名也轮不到你的名下;在日本爆炸了原子弹以后,许多核物理学家仍然在研究核武器,甚至要进一步研制杀伤力比原子弹大10倍的氢弹;核物理学家是科学家,研究科学尖端产品是他们的天职,是社会分工给他们的使命,至于这种科研成果如何使用那是政府部门的事,是政治家的职责,跟科学家根本没有关系;你琼·辛顿不要引咎自责,谁都不会把战争恶果的账算到你的头上,只要你不走,你的治学前景是远大的,无可媲美的,你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也无人能跟你攀比,更何况你是科学界很难得的女学者女科学家。
 
还有一些社会人士劝她:琼,你不要太偏激,太认真,你觉得这项核物理专业跟战争有关,难道其他的核物理学家们不懂这一点吗?他们不仍然照样还在从事这项研究工作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自责,他们全都没有社会良知?为什么你要舍弃这么好的学业,这么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远走他乡,飘洋过海,去那个贫穷战乱的国家,那里能有你的幸福吗?那里能给你什么物质享乐呢?那里的人民的命运跟你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你的最理想的归宿就是在美国的高等学府,这里将提供给你最好的科研环境,最高的薪水收入,最让人钦羡的学术界的职位。你从美国到中国,不能完全说是从天堂跌入地狱,但也不能保证你会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你这样不理智的冲动行为,简直是发了疯,根本没有道理的!
 
琼·辛顿一一向这些人解释说:她这么做不是没有缘由的,作为一个科学家,看到自己研制的原子弹成为杀人魔王,她的心情处于巨大的痛苦之中,看到活生生的人类十几万地被屠杀,她再也不能坐在试验室搞所谓纯科学的抽象理论了。现在这么做她是在解脱一种精神上的危机,她要为人类社会服务,也将为人类社会负责。她到中国去是为了解放全人类的需要,她确信自己到那里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她的幸福不是为了追求物质的享乐,不是去获得让社会更多人所崇尚的社会职位。她自己已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想明白了,也弄清了什么是更重要的东西。美国所能满足的条件和自己所追求的已让她感到大相径庭。她不反悔不遗憾,她要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执拗地走自己的路,拯救自己的灵魂。
 
于是她下定决心要破釜沉舟地离开她曾经依恋过的校园,离开她的曾经热爱过的专业,离开曾经熟悉过而且有着深厚感情的国家和亲人们,到一个陌生的,贫困的,然而正在进行革命,正在进行一场决定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命运的伟大斗争,从而充满着迷人魅力的国家去工作去生活。所以她想到比起这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变革,她的博士学位又算得了什么?
 
中国福利基金会的邀请函刚刚寄来,琼·辛顿拿着它去办理护照和有关离境手续,一俟这些手续办下来,她马上打点行装出发。
 
经过一个月的海上飘泊,3月,她来到了上海——这个中国远东最大的城市。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国共和谈,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了保卫解放区,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正在东北、华北地区跟国民党的军队进行一场殊死的战争。这场战争已由防御转为进攻阶段。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屡战屡胜,不断地向南挺进。国民党反动派正节节败退,在做垂死的挣扎。
 
在陕北,经过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彭德怀为司令员的西北野战军打败了胡宗南的部队,取得了延安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战争的硝烟还在全国范围内弥漫着,虽然战争的炮火尚未打到上海,但十里洋场的黄埔江外滩并不平静。
 
这里簇拥着一批批从北方逃亡来的国民党官僚、政客及他们的家眷,簇拥着曾经在这里趾高气昂的外国官员、传教士、金融家、投机家。他们已变得惶惶不可终日。虽然有的每天花天酒地仍然在纵欲享乐,但更多的人不得不准备带着家眷和金银细软离开这里并最后撤离中国大陆。因为战争的局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人民将要在全中国的范围赢得这场战争,共产党军队将要解放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迎接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代。
 
城外的隆隆炮声不时地传来,上海市政权仍暂时由国民党的军队把持着。国民党反动派加紧镇压不断高涨的民主运动,缉捕大批进步人士,上海的形势异常紧张。琼·辛顿后来回忆说:“当时正是国民党在人民解放军打击下节节败退的时候,上海可真是世界邪恶的中心,到处都可以看到讨饭的,物价膨胀。为了买把小刀子,我拿着5美元换了一大包国民党纸币,赶紧跑到商店把钱给老板,他数都数不过来,只看体积够大就把刀给我了。看到上海的惨景和国民党的腐败,我更急于要了解中国解放区,了解共产党。”
 
来到上海,琼·辛顿很快跟中国福利基金会进行了联络,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女土委派她的秘书谭宁邦出面将琼·辛顿暂时安排了住处。
 
因为淮海战役即将进行,琼·辛顿一时进入不了解放区,她只能暂时待在上海滩先做些有益的社会工作。
 
她曾被介绍到上海的一所中学担任英语教员,她一边认真地教课,一边等待着奔赴解放区的机会。
 
她曾随着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同志们一起去上海市郊区,去邻近县镇的农村为农民们的孩子打防疫针,送伤风感冒药;也曾在上海市左翼进步人士的安排下参加过一些文化宣传活动。她用英语唱歌,饰演一些力所能及的角色,因为她的扮相跟中国人不同,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兴趣:怎么一个外国的姑娘来到中国城市的贫民窟,来到中国贫困的农村,跟广大穷人们搞的这么亲近,这么火热?
 
国民党的军队正龟缩在华北地区的大城市,如惊弓之鸟,层层设防,处处设卡。琼·辛顿曾经在进步人士帮助下到过南京和郑州,两次试图进入解放区,可是都没有成功,只好返回上海。这样琼·辛顿只好耐心地等待着机遇,等待着有关方面为她的安排。一直等到这一年秋季的一天,谭宁邦约她傍晚到他家,她如约而至。天黑以后,宋庆龄也来了。他们安排她买飞机票去北平,并且告诉她到北平的北京饭店登记房间以后,会有人去找她,谁来找她就跟谁走。
 
听到这一消息,琼·辛顿笑逐颜开。她在回到住所独自一人的时候,高兴得在床上翻起跟头,她觉得煎熬般的等待即将过去——去解放区,跟欧文·恩格斯特见面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她已经从宋庆龄、谭宁邦那里了解到欧文·恩格斯特为自己来中国的事找到周恩来将军,在周恩来的授意和关心下,她来上海以至要到延安,都将得到必要的安排和关照。
 
她对哥哥韩丁的挚友欧文·恩格斯特不能说已经产生了炽烈的爱情的冲动,但是她喜欢他的坦率、热情、善良,喜欢他的正直和对革命、对真理的执着的追求。她为他到中国解放区的大胆选择而感到骄傲和钦佩。她自己已经有过理智的思考,她现在要追随他到解放区,将自己的命运跟他结合在一起。
 
上海飞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来来往往的是一拨拨穿着时尚的有钱人,其中不乏国民党的要员、军官,从欧、美来的外国大亨、传教士。他们在家眷的簇拥下,携带着一箱箱的贵重物品购票到国外,或者到香港、澳门、台湾去寻找世外桃园,去躲避触及自己切身利益的革命战争。
就在这种气氛中,琼·辛顿来到候机厅的售票口。
 
“您去哪里?”售票员很礼貌地问这位黄头发、高鼻梁的洋姑娘。
 
“我去北平!”琼·辛顿语气干脆地回答。
 
卖票人有些呆怔怔地愣在那里,感觉蹊跷:现在有钱人都是从北往南跑,怎么眼前这位洋女士却要只身去北平,去那个战火纷飞的地方。
 
琼·辛顿不便跟售票员过多解释什么,她等了一会儿拿到去北平的机票就匆匆地离开了。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