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赵剑斌

长篇小说《钢城》:关于《钢城》的写作和反响(代后记)

发布时间:2016-07-11 来源:作者:

作为一位工人阶级作家,其实我原来学的是工科,但因为从小我就喜好文学,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看了不少,从二十岁就开始尝试写小说。当时写小说想以其为载体来表达我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想。这些年来写小说是想以小说当做斗争的武器,来揭露反马列毛主义的骗子们打着改革的幌子大搞私有化,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来弘扬工农群众不再甘当弱势群体敢于反抗斗争的革命精神,以自己的文学作品来唤醒他们,鼓励他们继续革命,重新回归和复兴真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我不是一个天才的小说家,但我懂得可以把小说当作反对腐败、反对党内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批判现代修正主义,发动人民、团结人民、共同战斗的思想武器。我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不是为写小说而写小说,首先我要求自己先当一个工人阶级的代言人,成为一位具有一定马列毛主义水平的工人阶级作家。

我的长篇小说《钢城》(原网名《钢城改制变局》)在一些网站连载以后,已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响,得到很多网友的赞誉和喜爱。大家对2009年7·24通钢事件的热心关注,对通钢工人抵制私有化重组改制的坚决支持,是在我的预料之中的,但这么多网友和工人群众对我的小说《钢城》予以好评,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现在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和兄弟左翼网站的同志们为我的小说《钢城》召开作品研讨会,我感到很荣幸,同时也感到身负重任,要继续努力创作,不辱使命。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向领导和同志们介绍一下自己创作这部小说《钢城》的思想准备、材料准备和构思写作的过程。
 
一、 我为什么要写小说《钢城》
我于1969年文革期间从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中专)毕业,分配到本市三大动力的锅炉厂工作。开始在车间生产第一线当了十年工人,以后相继安排到厂宣传部编辑企业报,到厂劳动服务公司基建工程队和服装厂任负责人,领导过二三百青年工人。我有过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经历,也有过较短的能够熟悉全厂宏观情况和领导一个部门的阅历。在这家大型国营企业十二三年的工作时间,为我实际接触毛泽东时代的工人群众,感受国营企业状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给我留下极其难忘的记忆,同时也为我创作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一定的生活积累。
从1982年起我被调到一家国营商业批发企业从事业务,后来被调到另一家商业零售兼商服集团担当部门经理。上个世纪末,我所在企业因为领导腐败、决策失误、国家对国企改变政策,切断国企良性循环的资金血脉而资不抵债,面临破产而不允许破产的局面,职工一批批下岗失业,严重侵犯上千名职工的合法权益。于是直到退休前,将近十年期间,我作为企业职工选出的维权代表,排除干扰、团结群众、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维权活动,终于争得市长主持专题会议研究我们的问题,为合理补偿职工工资、社保、医保等福利待遇作出决定。有关反映我所在国企在改开中如何衰败,我和单位众多职工如何维权抗争的故事,被部分地作为原型记叙在我于200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新潮旋风》中。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当代工人阶级维权自救文学的开篇之作”。
在《新潮旋风》中,我以相当的情节描写反映改开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反腐败没有多少前途,搞腐败没有多少风险”的严重现状。我国著名革命文学家家、当代鲁迅——魏巍生前曾审读过这部作品的书稿,并分别推荐给国内大型文学刊物和出版社;这部作品也曾得到李成瑞、程恩富、李炳炎、范正美等老领导和国内著名学者的好评。
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曾在博客上撰文点评我的两部小说:称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父恩难辞》和《新潮旋风》“写出了当今工人阶级的苦难和抗争,新世纪的无产阶级文学风生水起了”。
2009年3月初,我到北京接收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新潮旋风》一书,又被安排在乌有之乡大讲堂作了一次有关介绍这本书的演讲。接着跟一个朋友去河南省临颖南街村参观学习,路上接到家人打来老父亲突然发病的电话,不得已返回哈尔滨。
84岁的老父亲因脑中风造成右半身瘫痪并失语,后来又得了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潴留,做了插管引流手术,处处需要有人照顾他的衣食住行。我大弟当时患再障性贫血,小弟下岗失业后在彩票点打工,妹妹患抑郁症,只好由我日夜守候在老父亲床前护理,每两天两宿才能回一次自己的家,睡上七八个小时的安稳觉。但为了上网浏览相关的动态,我又不得不牺牲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打开电脑看一段。
这一年7月24日在通钢发生的事情,当时我并不知情,是几天后我的老朋友左大培打电话告诉我的。他在电话那头言语激动地对我说:吉林通化钢铁公司的工人们为了抵制私有化重组改制,全体罢工一天,还围殴一名私企老总而致死。他说:你赶快打开互联网看看报道吧,看看网民们的热情评论吧,我已写了多篇文章,以后还要写;吉林省国资委暗箱操作连职代会都不敢召开,他们才是私有化改制的罪魁祸首。他向我提议:你也可以写网评,以后也可以写这方面的小说;可以用小说将这次震惊中国、震惊世界的中国工人阶级反抗全面私有化的壮举写出来!
我在电话这头也调整了因为护理老父亲而异常低落的情绪,立即振作起来有所感触地答复:是的,我要写,不但现在要写网文评论,以后还要写文学作品,要写小说……
利用每两天休息一晚上的时间,我打开电脑搜索有关通钢事件的资料,自己也写了两篇网评,即《吉林省国资委为何撤销了建龙对通钢的重组?》和《面对吉林通钢打死人事件,频频叫好声从何而来?》,先刊发在我的博客,然后转发到毛泽东旗帜网和乌有之乡网,点击率都在数千次以上。本来还应该再写几篇有关通钢事件的网评,但每天要守候在老父亲身旁,给他喂饭、送水、导尿,扶他下地进行极不方便的活动。他因病痛情绪低落,经常耍脾气,我和家人必须时刻防备着,不让他动辄从床上往地下滚,摔坏了他原本已经残疾的身子。这些弄得我的身心也十分疲惫。
每天护理老父亲自己身不由己,但脑子里却常常在想问题。我出版《新潮旋风》时在后记里谈到下一部长篇应是《大意、失意和小小得意》,就是要塑造出几个国企职工形象,要表现他们如何在改革大潮中经过命运的沉浮起落、反思觉醒,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甘愿为革命、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无私奉献的工人阶级英雄形象。我想下一步一旦有时间,争取在一两年内将这部长篇小说写出来,然而护理老父亲已容不得我动笔,我只好默默地打腹稿,天天琢磨构思着。
自从发生了7·24通钢事件,我暂时放弃了对《大意、失意和小小得意》的酝酿,觉得应该先以通钢事件为原型,结合自己这些年来对国企问题的见闻和感想,运用文学手法做典型化处理,改编、创作一部新的长篇。
我认为,我们的文学作品,不但应该揭露改开三十多年来党内资产阶级推行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给广大国企职工,给农民工、给失地农民,给复转军人,给一切受到权益损害的人民群众带来的苦难,揭露社会上越演越烈的腐败、民不聊生、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揭露妄图搞颜色革命、肢解中国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反动本质,揭露现代修正主义集团的骗子伎俩,还应该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益觉醒,反映他们团结起来进行抗争的艰难历程,反映他们不畏艰辛曲折、不畏新生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不折不饶坚持斗争的坚定信念和继续战斗的革命精神,为他们指出一个正确的光明的方向,鼓舞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不再是弱者,而是能够真正不怕牺牲、战胜顽敌的大智大勇的战士。这样的文学不再是什么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不再是什么反思新时期的所谓“伤痕文学”,而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在这种文学精神的指导下,我越发迫切地感到一有机会就应该把7·24事件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来启发和教育更多的工人阶级群众奋起战斗。
 
二、 我为创作小说《钢城》所做的准备工作
经过八个多月的治疗,2009年10月,老父亲的病情每况愈下,终于因再次中风双侧瘫痪,因严重肺感染,再次住院,抢救无效而病故。父亲病故时我因着急上火、血小板减少出鼻血,免疫能力下降,感冒发烧,感觉极度劳累,所以办完丧事后我需要休息一段时间,调养一下身体。
11月中旬,我的体力和精力略感恢复,就立即投入到搜集通钢事件材料的工作中,我每天坐在电脑旁,一篇篇地搜索、查阅相关报道和网评,然后复制、粘贴到我的邮箱里储存起来。一篇篇的材料积攒多了,我找有打印机的朋友一一打印出来,分出类,订成册,反复阅读并将重要材料摘编到我的笔记本上。
在网上,我发现中国工人网编的一本书《媒体网友评论资料汇编:通钢事件与国有情结》。我很想寻购,但是没有得到。
中国解放区研究会的老会长萧衍庆了解到我的创作意图后,立即将他手中的一本汇编材料免费寄给我,这种援助十分及时、十分得力,使我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觉得只有努力把创作搞上去,早日写出这部文学作品,才能不辜负老同志的期望。
将通钢事件来龙去脉方方面面从媒体材料上把握清楚、熟悉几遍以后,我决定到通化去一趟,亲自采访通钢工人。为了接上关系、找到联系人,又是萧老师和左大培为我提供通钢老工人、维权领袖人物吴敬堂等人的电话,又为我提供了吉林省几个朋友的联系方式,以便到那里有人接应。
2010年春节前,中国工人网和毛泽东旗帜网曾邀请通钢吴敬堂等人赴京参加“老工人怀念毛主席”座谈会。开会期间,北京有关老领导、各方面革命同志热情接见了通钢工人代表,彼此建立了通信联系,也为我去通钢采访提供了方便。
到了通钢,一提起我是李成瑞、马宾、萧衍庆、左大培、时迈、张耀祖等人的朋友,通钢工人就非常热情非常信任地接待了我。在通化那十几天的时间里,每天都有通钢工人到我住的旅店与我交谈,他们向我介绍通钢这些年国企改制的情况,送给我一些参考资料,借给我三大本《通钢年鉴》和一本《通钢志》。
当时,通化公安机关因7·24事件刚刚发生,对通化二道江区的严加监管、控制还没有解除。我在几个老工人的带领下,从后门进入通钢私下里察访。在焦化分厂看到那座工人们围殴私企老总的三层小楼,但没有走遍全厂。我想在厂里照几张相,因为紧张,连续按动一个旧式傻瓜相机的快门时,不小心将一个齿轮打坏,所以没能照成。我住在旅店里因为不断有一些当地工人来找我谈事,旅店老板怕公安来查办就威胁着撵我走,迫使我不能在一个旅店停留两天以上,只好不断地住下又不断地撤离。听通钢老工人说,他们的手机也受到监控。有时记者来采访,公安先得到信息就将被采访对象控制起来,再将记者打发走。倘若我来这里采访一事被当地公安得知,也会对我采取限制甚至驱逐的措施。所以,我到这里采访仍须时刻谨慎小心。通钢老工人曾为我约谈一个年轻的工人,一个7·24事件现场见证人,这个人当时答应下来,但是后来因为防备公安找麻烦而爽约。
采访并不顺利,一个原因是时间短,没法长期待在那里,另一个原因是通钢工人群众受到公安机关的控制,使我不能更多地接触、采访他们。
作为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员,别说采访困难,就是仅仅利用一个真实事件来写作一篇大部头的作品,也是有些难度的。这里涉及很多人物、很多场面、很多情节,甚至很多细节、氛围,都不会很明确、很清晰、很完整地展示在作者面前,而需要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来填补,来组织材料,重新塑造各种人物,重新设计描绘场面、情节。
过去毛泽东时代要求文艺工作者长期扎根基层,要去所反映的行业单位跟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几年时间,才可能创造出一部长篇来。现在我们已经没有这个条件,这就要求作者调动自己多年的生活积累,充分利用自己的短暂采访,进行艺术的再现和创造。
我本身就是一个国企职工,我对改开以来的国企问题关注了几十年。我以前写过这方面的作品,我这次采访通钢7·24事件来写一部新的长篇,需要利用我多年对国企问题的研究思考,调动我多年在这方面亲身感受的生活积累,寻找我以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体的布局谋篇、协调安排。
对一个真实事件的采访,只能得到一些原始的素材。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为了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来认识7·24事件,为了更集中、更深入地反映7·24事件,从而体现出它的社会典型意义,我必须对原始的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也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艺术想象和补充,虚构出一些新的更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场面、故事、情节。
我先进行思想上的“充电”,我翻阅这些年来一些学者和相关人士对国企问题的论著,如郎咸平关于MBO的论述,巩献田关于《物权法》的论述,左大培的著作《不许卖》及其相关文章。
除了思想上、生活上要“充电”,艺术上也要有所准备,也要“充电”。为此,我在正式写作之前,翻阅了重读了许多相关的中外文学名著。我读了维克多·雨果描写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1793年》,读了前苏联高尔基的《母亲》、《一月九日》,读了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读了一部当代俄国左翼青年作家描写人民反抗政府当局的长篇小说《萨尼卡》(我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读了中国茅盾的《子夜》等。用心注意到这些作品的结构安排、人物塑造以及情节、细节。因为我要写的小说有一些大场面,我也十分注意其中群体事件的场面描绘,注意如何渲染和烘托这些大事件大场面的氛围,也参考了《红岩》《水浒》分散归一的写法。但是对于所有这些作品,我只能不留痕迹地去借鉴,不可能机械模仿。我必须探索出适当的艺术表现方式和风格去创作自己的长篇小说。
这样,我从2010年3月赴通钢采访后,一方面参加社会活动:如纪念魏巍诞辰90周年、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8周年、参加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理事会、批判反毛小丑袁腾飞、进行反对转基因宣传、九九祭奠毛主席逝世和12月26日纪念毛主席诞辰117周年等。一方面整理材料,一方面进行思想、艺术准备,一方面进行构思酝酿,直到2010年冬初,我才开始动笔。但是即使有了半年多的构思,我仍然感觉时间紧、准备不充分,但我等不了,觉得有必要将书稿尽快写出来。
 
三、 我如何写这部小说《钢城》
小资产阶级消费主义的没有志向、没有理想、没有崇高是相当多的人们普遍接受资本主义复辟现实的社会基础,是使广大工农群众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难以发动、难以团结的思想根源,也是阻碍我写作、需要我极力克服各种困难的客观环境。
我的家里人,包括上辈人、同辈人、下辈人,对我的写作并不以为然。他们跟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同,他们常常劝我:你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有什么发展,挣不了钱还要搭钱出书,没名没利的,太不现实!我每月只有二三百块零花钱,包括日常买书、宽带上网、手机费、乘车、外出、平日里节假日给母亲买些她爱吃的东西。去年我狠狠心,买了一台打印机,买了几包复印纸。平常老伴喜欢去早市、超市买些便宜商品,因为她腰部有病,眼睛高度近视,常常拉着我帮她拿东西,陪她去看病。除此之外,还要拉着我一起去儿子家看孙女,领孙女去公园玩耍等等。总之,家里人谁都不把我当什么作家,我要像平常人那样尽到一个儿子、父亲、爷爷、丈夫的角色和义务,要求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一点都不能少,然而,我还要挤出时间写作,还要组织和参加公益活动。
这几年我的身体不好,写作前和写作过程中,感冒好几次。去年我来京三次,其中两次住在一个年轻的朋友家,秋末那次我一连几天整宿咳嗽,弄得那个叫三冰的朋友觉都睡不好。但我回到哈尔滨市,不等感冒痊愈,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写作之中。
.从2010年11月到今年4月中旬,半年时间写出30章,还有6章没写。今年暑假我作为指导老师,参加东北地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后,从7月下旬写到8月中旬写了4章,接着再去通化征求通钢工人对书稿的意见,回来后9月上旬才结束最后两章的写作。
写作这部小说,我采用如下的写作方法:
(一)、时空交错:大部分以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交叉进行叙述,以现在进行时为轴,从7·24这天的早晨开始到晚上深夜;过去进行时则不按时间顺序叙述。以现在进行时推进7·24事件的叙述,以过去进行时展现社会问题的大背景,从而大大拓宽反映社会生活的容量。一章现在进行时叙述和一章过去进行时交错叙述,组成一个对应的单元,表现一个事件的侧面,如第三章“宣讲宪法太重要”和第四章“创业年代的奉献者”,第十九章“万众一心保钢城”和二十章“腐败劫访的恶果”等。
(二)、着力用浓墨重彩描绘烘托大场面和群体事件的氛围、气氛、情绪,描写大场面注意突出其立体感和层次感,既有整体描绘也有细节描写。
(三)、散点侧面较多,写了老工人、青年工人、毛泽东时代的政工干部和改开时代权益受损的政工干部,写了勇于抗争的干部、工人,写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层领导、省国资委里的走资派,写了私企老板、高管,写了国企的腐败管理层,总之林林总总、方方面面都要写到,全面铺陈,线索较多,人物较多,但都围绕7·24事件一个中心展开,写出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多层面、多角度相互关联的因素参与作用,影响一个大事件的发生发展。
(四)、各个章节的现在进行时按时间顺序叙述,各个章节的过去进行时不按时间顺序叙述,但现在进行时的某个情节如何搭配过去进行时的某个情节需要用心设计,尽量达到相互照应、相辅相成或反差突出的效果:如三十一章“欢腾的钢城”写取得阶段性胜利和三十二章“如何连接上万职工的心”写发动群众的艰辛曲折,两章相对应;如第二十一章“工人们围殴冤家对头”和第二十二章“‘以人为本’的严管严罚”两章相对应。
(五)、因为描写的群体事件线索较多、人物较多,相对来说重点人物笔墨不够,但还是有所注重,如正面人物武继松、孙益生、谷胜,反面人物申玉驹、沙金、潘凤鸣等都有单独的章节描写。
(六)、不仅仅以通钢事件为原型。作品只有少数几个人物有原型,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许多没有原型,即使有原型也是经过改造、经过典型化处理,已不再是原来实际生活中的人,而是艺术化的另一个人物了。有些情节、场面处理也是如此,也有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虚构。如“万众一心保钢城”一章的工人与警察对峙、砸汽车的情节,仅仅依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中的几句话:“在现场参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向记者描述:‘根本进不去,往前一走就是砖头和钢块,砸到盾牌上砰砰响。’‘当时工人们都红眼了。’一位目击者说,外围的聚众人员与警察对峙,有警方车辆被掀翻……”其他情节是据此虚构演绎成篇的。我在这篇小说中描述的重要事件、细节都是从媒体和采访事实做依据的,并且结合我多年对国企问题的见闻和感受,借这个事件的叙述作为宣泄口来充分表达,因此许多场面、人物、细节、感想是我根据典型化的文学方法创作出来,从而能够更集中、更尖锐地反映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可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按周恩来同志的说法也是“厚积薄发”。
(七)、为了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主题,为了使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更丰满、更崇高、更感人,也为了使反映的社会问题更具典型性,更具醒世作用,我补写了六章,以能使小说具有较重大的现实意义和较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 小说发到网站后的反响和得到的支持
 
小说《钢城》由一些网站连载以后,已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仅在乌有之乡和毛泽东旗帜网,有的章节点击率已超过一万次,一般的章节点击率也在四五千至七八千以上,很多网友发布了跟帖,这些跟帖几乎异口同声地对小说表示坚决支持:一是支持小说中描写的东钢工人群众抵制私有化改制的正义行动;一是支持作者成为工人阶级代言人而创作的小说《钢城》。
下面选摘几位网友的跟帖:
 
2011-06-20 12:02:30   [回复] [删除]
很有意义的文学作品,是革命现实主义的杰作,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银川骑
 

 12 楼【真理至上】 于 2011-7-26 22:08:26 评论说
无产阶级应当有维护自己阶级利益的文学。
 
 【ymxr】 于 2010-4-21 22:22:23 评论说
有作为的作者,都应该深入社会、深入底层,了解社会真实,写出传世佳作。说不定,再过几十年,人们讲到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就不是十九世纪欧美作家,而是中国的作家了。   一切有志作家,不要为不能获得现在的什么狗屁奖而懊恼,而应该多想想名作传世的辉煌。
wangminghong】 于 2010-4-21 22:51:03 评论说
赵剑斌,支持你!工人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可现阶段,有谁以文学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改开以来,工人阶级从领导阶级到被“弱势化”,这是一个真实的过程,可又有谁以文学的形式表现或评判了这一过程?文学还能给予社会真正的思想启迪吗?……文学到了今天,快走进死胡同了。也许有很多人在思考,在徘徊,但总得有人站出来,反映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明天的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支持你。
 
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为无产阶级革命鼓与呼,是进步作家的良知和责任,也是区别进步作家和反动作家的试金石。
    一切记录和讴歌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光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学作品,必定是真实和有生命力的不朽之作。
 
 
 
毛泽东的忠实信徒】于 2011-6-20 18:43:02 评论说
看后热血沸腾。
易立人】 于 2010-4-21 22:08:56 评论说
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为无产阶级革命鼓与呼,是进步作家的良知和责任,也是区别进步作家和反动作家的试金石。
    一切记录和讴歌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光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学作品,必定是真实和有生命力的不朽之作。
 
 13 楼【严啸】 于 2010-4-21 23:57:16 评论说
毛泽东的忠实信徒】于 2011-6-20 18:43:02 评论说
看后热血沸腾。
易立人】 于 2010-4-21 22:08:56 评论说
 
毛泽东的忠实信徒】于 2011-6-20 18:43:02 评论说
看后热血沸腾。
易立人】 于 2010-4-21 22:08:56 评论说
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为无产阶级革命鼓与呼,是进步作家的良知和责任,也是区别进步作家和反动作家的试金石。
    一切记录和讴歌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光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学作品,必定是真实和有生命力的不朽之作。
 
 
 
 
 
 
 
 

 18 楼【行者52】 于 2010-4-22 9:21:30 评论说
向工人阶级作家赵剑斌致敬,支持你的想法和做法。
昨天多美好】 于 2011-7-24 21:31:05 评论说
好小说,希望能早日出版。
 13 楼【严啸】 于 2010-4-21 23:57:16 评论说
经济 政治 文化 三大领域,三大战略构成整个社会的历史环境,这一点,毛主席老人家实在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大家,不管在任何一领域都有自己清晰明确的战略方式和指导思想,反观今天三十年改革开放,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路线指引下,经济美国自由经济学为师,政治因循守旧、文化放任自流…… 实实在在的摸石头,实实在在的瞎折腾,实在黑了山河,穷了百姓,乱了心灵…… 让我们心疼!
支持的口号可以有,但如果作者的书出来了,最现实的我想还是花钱买上几套来……
xflqs】 于 2010-4-22 6:10:19 评论说
能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尤其是通钢工潮的事例,积极而迅速地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资料或素材,力求用平凡之笔揭示工人阶级团结战斗、保卫国企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赵剑斌同志无愧于工人阶级作家!而恰恰是这样的工人阶级作家,才极其值得学习和钦敬!——同志:钟声
 
 
 
 
 
 
徐陈新 (2011-7-26 08:28:10)
如果这篇小说出版不了,我们应该协助他自己来出版。需要什么大家一起来想办法,政府不给出我们自己来。
 
 
 
我感谢这些不相识的网友的热情支持,其实我的小说到目前为止已经得到一些朋友的实际帮助和支持:
小说在网上刊载后,范正美、钟声、郭松民、陶冶、萧衍庆等同志分别发表了评论文章,郭松民的文章还刊登在大型期刊《国企》杂志上,国内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左大培分别写了序言,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原候补书记韩西雅不顾年迈,不但审阅了书稿也写了序言。
为了帮助我写作和出书,老朋友左大培资助和新朋友沙铁成等或多或少分别给了我一些赞助。在今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相识的大学生何承烨为本书义务设计封面。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的现任会长、原会长、秘书长李定凯、萧衍庆、马青柯等老师不辞辛苦,多方安排为研讨我的作品召开了座谈会,李成瑞老前辈和诸位老师在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发言。
在此我一并表示诚挚的深切的谢意。我希望这部书稿的出版,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
                                             
 赵剑斌
                     2011年9月26-29日初稿,10月中旬修改
 
 
 
 
 
 
 

 
 
 
长篇小说
钢城 
 
赵剑斌著
 
责任编辑:沙铁成
封面设计:何承晔
 
ISBN 978-988-18535-5-4
2012年2月第1 版
 
版权所有 不得翻印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 2012
Copyright China 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ess 2011
 
香港新界粉岭安全街33 号丰盈工贸中心5字楼G座
Unit G 5/F, GOOD HARVEST CENTRE,
33 ON CHUEN STREET, ON LOK TSUEN, FANLING,
NEW TERRITORIES, HONGKONG
Tel : 00852-3921 6033
Fax: 00852-2528 5333
 
定价:港币80元 人民币36元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