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工人农民

近2.9亿农民工如何渡过难关?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强企智库作者:强企智库

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后,那些用工地、用工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都上演的一场“硬核复工”、“抢农民工”的“大戏”,如浙江各市政府就多次组织包火车包飞机把千里之外的农民工接回打工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我国有近2.9亿农民工,其中有约1.7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据人社部,截至3月6日,各地返岗复工的农民工已达7800万人,占今年春节返乡的60%;但另一方面说明,还有至少5000多万农民工未返岗复工。而这其中,究竟有多少农民工是困境农民工,仍缺少相关的数据。

 

他们背井离乡,肩负帮助家庭脱贫的重责,他们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的主要参与者与贡献者。他们在城市生活得好吗?他们工作顺利吗?他们有什么烦恼?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有什么影响疫情之后,他们会走向何方?……

为客观准确地掌握疫情之下农村外出务工群体情况,加深社会对他们的认识,促进农村外出务工群体的权益保障,特开展本次农村外出务工群体调查。本次调查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联合立信(重庆)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此次调查范围广泛,立信数据在全国29个省(市、区)内携手国内多家机构,通过网络调研和电话访问进行了相关数据采集。调研历时6个日历日(2020年3月1日-6日),累计完成有效样本量2113份。

 

\
\

 

本次调查中外出务工人群集中省(市)河南、江西、重庆、安徽、辽宁、福建、陕西、四川、甘肃、山东等样本分布大,代表性好。数据显示,河南省、安徽省、四川省、重庆市、江西省等作为劳动人口输出大省贡献大量农村劳动力。本次调查样本分布参考2015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调查数据进行抽样,保证结论科学有效。
 

\
 

01

他们的打工生活
 


背上行囊,为的是让自己和家里人过得更好

他们外出务工主要看重的就是“工作薪酬待遇好” ,提及率高达85.30%;其次是“环境对身体无损害”,提及率为78.38%。男性和女性、已婚人员和未婚人员外出务工看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务工者看重工作薪酬待遇、能够在城市落户;女性务工者看重工作地点与家乡距离、工作环境对身体无损害;已婚家庭收入提升是激发他们异地务工的最重要动力;未婚人员期望落户城市、学习技能是激发他们外出务工主要因素。

 

\

他们长年在外漂泊,为的就是一份稳定的收入

他们当中,多数已经在外漂泊2年至5年;他们中有10年以上打工经历的多为男性;近年来女性外出务工热潮悄然兴起,5年内外出务工女性多于男性。他们在外工作较为稳定,全年不更换工作的接近半数;他们中60.62%的以全年外出务工为主。

 

\
 

他们多集中于第三产业工作

他们中多选择从事建筑业和制造业相关工作。产业整体方面,第三产业就业比例高于第二产业。他们中女性务工者多从事第三产业,男性务工者多从事第二产业工作;他们中的年轻人,多从事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他们中的中老年务工者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占比高。

 

\

他们劳动强度大,休息时间有限

他们中,2019年打工期间,单位给予的月均休息时间多为4天。2019年打工期间,日均工作时长多为8至10小时。从事建筑业休息时间最短,月均休息1天及以下的占比高;从事服务业月均休息时间长,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住宿和餐饮业月休息8天及以上的占比高;住宿业和餐饮业日常劳动强度大,日工作14小时以上的占比高;电子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日工作时间多为8小时,日均工作时长相对短。

他们是家庭经济的支柱,但他们的月均收入却普遍不高

打工期间,他们月均收入约为4933.27元/月,收入状况一般,同时,他们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月均收入不足4千元。他们中31.15%的表示,其收入是支撑家庭经济中最主要来源。

\
 

各行业努力拼搏的他们,收入存在较大差异

分行业来看,他们之中,从事建筑业月均工资相对最高,达到5567.23元/月,超过农林牧渔业务工人员收入的38.56%。22.83%的跨省务工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高于省内务工者。他们中从事第二产业男性平均工资相对高,达到5486.62元,从事第二产业女性平均工资相对低,为4419.58元。

 

\

 

他们收入的开销多集中在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方面

他们中近八成的人员将开支投入于日常生活必需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仍是他们面对的主题;此外,他们也面临着子女教育、租房、赡养老人等方面的问题;服务业从业者支出多流向日常生活和租房;制造业从业者支出多流向教育和赡养费用。

 

\
 

在外漂泊的他们住宿从简,租房、宿舍是他们临时的“家”

他们中批发和零售业、仓储物流邮政的群体倾向于自己单独租房居住;制造业、住宿餐饮业和部分建筑业的群体选择单位提供的宿舍作为临时住所;建筑业从业人群多主要选择工地工棚。而自购房屋的仅占5.07%。

 

\

他们的汗水和辛劳,换来的社会保障有限

他们中60.46%的与雇佣方均签署劳务合同;而他们中50岁以上群体保障相对欠缺;55.97%的得到有效的社会保障,得到五险一金的占比达到20.71%。但仍有三成以上务工人员表示无任何保障;六成以上没有遭遇劳动权益受损情况。而有遭遇的多为“同样工作量不同报酬”“克扣工资”。

\
 

虽然身在城市,但是他们心中的“根”依然在遥远的家乡

他们对于农村人身份认同度更高,达到整体六成以上;女性对其“已经是城市人”身份认同度高于男性,年轻群体对“城市人”身份认同度高。

 

\

 

02

疫情下,他们的生活还好吗?
 

他们的年也“变味”了,以往的喧嚣和串访被宁静取代

疫情期间不出门,呆在家里做贡献,让他们这个春节过得和以往不一样。他们中64.42%的表示“没有以前热闹了,没有年味”;57.63%表示“不能串门走亲戚了,不适应”。

 

\

他们出现了心理压力,变得焦虑、恐慌

新冠肺炎疫情给他们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影响,仅有21.38%的人群表示没有影响。引起他们焦虑和恐慌的因素多样化,其中“疫情严重、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和“家庭收入严重影响”提及率较高,占比均超过40%。

 

\

他们上半年的收入明显减少,为短期生活蒙上一层阴影

他们之中超过九成的认为疫情对2020年上半年家庭收入造成影响,仅有0.55%的人群预期收入增加,3.16%的人员认为收入无变化。此次疫情对劳务输出大区(如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华中地区)的务工者家庭收入影响较大,疫情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
 

收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会影响他们对2020年上半年收入的预期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收入预期乐观度逐步下降,而60岁以上的他们乐观度最低。收入水平越高的群体,认为疫情对2020年上半年收入影响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的群体,认为疫情对2020年上半年收入预期影响越小。

 

\

他们对战胜此次疫情的信心满满

依托强大的国家,他们对战胜疫情信心十足,近9成农村务工人员对战胜此次疫情充满信心;仍存在1.25%的农村外出人员对战胜疫情完全没信心。他们中50岁以上的人员对战胜此次疫情的信心明显要高于其他年龄段农村外出务工人员。

 

\
 

03

他们对未来的期许?


 

他们会更看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将考虑减少工作时间来陪护家人

70.25%的农村务工人员今后生活将受到疫情影响,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疫情给他们带来的是健康、家庭意识的增强;经过这次疫情,他们也将考虑减少外出务工时间来陪伴家人;这部分人群他们大多是30-49岁的女性,她们对家庭建设表现出更多地投入。

 

\
 

他们对务工前景的担忧程度随疫情对务工地、从事行业的冲击而跳动

50.66%(非常担忧+比较担忧的比例)的农村务工人员对今年外出务工前景感到担忧。面对疫情的挑战与生活的压力,他们大部分对今年外出务工前景持担忧心态,尤其是30岁以上的人群;从事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工作的他们比从事其他行业的担忧程度更甚;但务工地在疫情不严重地区的他们心态普遍较好(60%以上表示不担忧)。

 

\
 

疫情让他们中已有子女的群体多了一份对工作前景的担忧

无子女的群体对务工前景乐观度明显高于有子女的群体。无子女群体中,年龄越大,越感到乐观;有子女人员中,23-49岁年龄段的乐观度呈现上升趋势,50岁以后呈现下降趋势。

 

\
 

扎根城市还是落叶归根,他们的顾虑不同

16-29岁(未婚、已婚无孩)的年轻人(56.34%)对未来持有较高热忱,他们大多更想在城市扎根。30岁以上的他们大多已婚且有小孩,他们的生活压力比年轻人更大;目前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趁有力气在城市多挣点钱为以后回农村创业、养老做准备。

 

\
 

疫情并没有褪却他们对务工城市的热爱

调查显示,甘肃、湖北、云南、湖南、河南、重庆等17个省市的农村务工人员主要以人口流出为主;2020年甘肃、湖北、云南、贵州、山东流出率将增加,其中甘肃、湖北、云南流出率增加幅度排名TOP3;福建、湖南、河南、重庆等11个省市流出率将减少,其中陕西、青海、重庆流出率减少幅度排名TOP3。

 

\
 

调查显示,上海、浙江、北京、广东等12个省市主要以人口流入为主,2020年上海、北京流入率将增加,浙江、广东等流入率将减少。
 

\


04

各行各业陆续复工,但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


 

1.对生活的的影响。疫情使得他们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无法及时复工就业,探亲访友需求受抑制,春节维护社会关系的作用大打折扣。

2.对工作的影响。他们工作强度较大,担心疫情对就业的前景。劳务输出大省(河南/安徽/四川/江西等)的务工者对于2020年在省内就业意向略有提升(上述各省较2019年省内就业意向均有提升)。

3.对心理的影响。他们对城市人的身份认同较低,对疫情有所焦虑:年轻女性更担心疫情防护,中老年男性更担心工作收入。

4.日后规划。他们中的多数人将外出务工视为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回农村生活养老。他们中的新一代人员选择努力留在城市。
 

 

05

帮助农民工返岗复工建议

 
1、务工者提升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技能才是立足之本

加强卫生健康观念

他们多集中在电子产品等制造业、建筑业,面临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伤风险高等问题。农村外出务工者应加强自身卫生健康观念。同时,在疫情下,更应该加强自己疫情防控措施。

提升自己权益保护意识

建议他们通过学习法律及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充分了解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中各项条款,避免他们遭受损失。

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他们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建议他们积极响应和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

2、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大支撑。

2020年是“决胜小康”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同心,共同开展面对疫情的全面战、阻击战。虽然经历短暂的困难,但是稳增长、保就业的基调一直未变,作为支撑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各行各业农村务工人员在这次疫情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应得到社会各界关注。

打通他们复工通道的最后一公里

面对疫情,全国范围多个省(市区)积极疏通他们返岗就业通道。但同时需要对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务工人员提供新就业机会,完善就业平台。

加强对他们生活和心理关注

他们的生活压力仍然很大,脱贫攻坚战斗需要持续关注。对他们开展长效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关心关怀是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完善的工作。

拓宽他们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渠道

他们因家庭和环境原因,受教育程度有限,积极闯出新天地的他们更渴望获得更加广泛的学习渠道,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

3、企业获得红利的同时更需要有效提升他们的待遇福利

面对疫情,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出台各项政策红利,帮助各类企业渡过难关。而农村务工人员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脱困的重要动力,企业获得的红利更应该惠及他们。

建议能够对农村务工人员的日常待遇福利提升关注,降低疫情对于本就脆弱的农村务工人员群体伤害。

返岗复工后给予精神和物质关怀:对于他们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予物质、精神的支撑,让范岗复工的他们切实感受到企业真诚的关怀;

进一步普及社会福利:对于他们的日常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能够更加全面广泛的进行落实,让他们更多的人能够“老有所依、病有所托”;

提升突发状况应对能力:对于他们应对疫情等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开展针对性提升,企业方面定期组织日常健康及相关知识的疏导和灌输;

组织培训提升技能:企业牵头,通过外聘或集体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开展日常教育、培训,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相关活动,接受相关培训;

开展家庭关怀:对于他们的家庭进行关怀,根据务工人员家庭情况,由企业、社会组织开展慰问或者关怀,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06

总结

 

此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纷纷出台政策,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工返岗复工。政策应该符合当前人口高流动性的社会现实,而长远来看,还是要解决户籍制度带来的弊端,消除因城乡造成的政策差异。尽可能地让各项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就业政策跟户籍脱钩,同时要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无论他流动到哪里,遇到困境时,政策和服务都可以帮助他们。





(责任编辑:黄明娥)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