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
马克思的开学季:不仅有学习,还有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21-09-01 来源:中央编译出版社作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特利尔今日风貌
1835年10月,已经十七岁的马克思,离开家乡特利尔,远赴波恩大学。当时,马克思全家出动,清晨四点钟起床,到汽船码头送他。船航行了16个小时,经摩塞尔到科布伦茨;第二天在那里换乘一艘船顺由莱茵河到波恩;第三天他注册成为波恩大学的一名法律系学生。
1836年的马克思画像
波恩城市本身并不比特利尔大多少,但是这所有700名学生的大学却是莱茵地区思想最开放的地区,那里的主流思想便是彻底的浪漫主义。大学里最受欢迎的讲座内容(马克思参加了)是奥·威·施勒格尔所做的有关哲学和文学方面的。
波恩大学风貌
马克思第一年以极大的热情投人了学习,报名选了九门课程,后来依父亲的建议减到六门:其中三门是文学课程。他第一个学期末报告说,他怀着热情专注地完成了所有的六门功课。但是,第二个学期由于过度劳累,在1836年初就生病了,他把课程减到四门,花在正规学习上的时间大大减少了。
《刻苦学习》(素描) 顾盼 作
学年结束前,马克思的父亲认为在波恩一年已经待够,他的儿子应该转到柏林大学。燕妮和马克思最早在孩童时候就一直是朋友。燕妮有着深褐色的头发,深蓝色的眼睛,在特利尔备受注目,甚至被选为舞会女王。在马克思离开特利尔去波恩前,他们之间默契相许。1836年夏天,当马克思从波恩回到特利尔时,这种默契变成了正式婚约。从当时的风俗来看,这种婚约极度不寻常:马克思只有18岁,燕妮大他4岁,而且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有些悬殊。没人知道,也没有文献记载,马克思在这个暑假对燕妮说了什么,许下怎样的诺言。但是,从马克思留下的诗歌,可以看出端倪。
1840年前后的柏林大学
《马克思与燕妮》(油画) 王嫩 作
1836年10月,马克思离开特利尔前往柏林。柏林这个首都城市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和波恩形成鲜明的对比。追求燕妮的成功强化了他对浪漫主义和诗歌的兴趣。
到柏林后他不情愿地作了几个必要的拜访,接着就把自己完全隔离起来,沉浸在科学与艺术中。抒情诗的写作是他首要的题材:至少,正如他本人所说的,它是“最愉快最合意的”。他在波恩和1836年秋天写的诗歌没有保留下来。后来写的编为三本诗集:《爱之书(第一部)》、《爱之书:(第二部)》和《歌之书》。这三本诗集都是献给燕妮的。据索菲娅·马克思记述,燕妮收到诗集后“掉下了悲喜交加的眼泪”。她终生都细心地保存着诗集。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