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红色旅游

闪光的足迹|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0-07-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

\

中共一大会址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建于1920年秋天,地处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这里是一大代表李汉俊和他的哥哥李书城的寓所。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和2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会议。7月30日晚,会议受到法租界暗探袭扰,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最后一次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50年,上海市长陈毅提议,并经市委讨论决定寻找中共一大会址。1951年,几经周折,中共一大会议旧址被找到,随后根据相关史料和亲历者的回忆,进行修缮复原。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缮完成,建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属事件类纪念性博物馆,《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展出展品278件,其中文物117件,图片、图表和文摘146件,创意展项15件。

一部在柴屋里完成的珍贵译著——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初版本)

\

1920年初春,陈望道受上海《星期评论》社的委托,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进行《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为躲避搜捕,他避开亲友邻居,躲在老家柴屋里,在泥地上铺几捆稻草当作凳子,再将一块铺板搁在两条长板凳上,既当书桌又当床,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翻译工作中去。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有力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在建党初期,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都把该书作为教育党员和革命青年的基本教材。这本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初版本)全国仅发现11本,十分珍贵。

一本当时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读物——《共产党》月刊

\

《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创刊至1921年7月停刊,共出版6期,由李达主编。月刊介绍了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知识,发表了一批由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撰写的探讨党的基本理论的文章,他们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该刊第3号发表的《告中国的农民》一文已含有工农联盟的思想,这在早期中国共产主义文献中是非常罕见的。在当时,《共产党》月刊已成为国内外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读物。它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一笛一哨见证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上海工人第二、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用的警笛和哨子

\

1927年2月和3月,上海邮政工人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二次和第三次武装起义,这个警笛和哨子是上海邮政工人在举行武装暴动集合队伍时使用过的,警笛由上海制造,哨子由英国制造。以后,警笛和哨子一直由当时担任邮政工人行动委员会主席的沈孟先保存,1959年沈孟先将哨子和警笛捐献给本馆,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一张泛黄照片定格一个激情澎湃的时刻——五四时期上海南京路五芳斋罢市照片

\

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商店的罢市是在学生和店员的推动下实现的。学生们组织了宣传队,上街演讲。店员们热情响应,甚至表示罢市期间情愿不要薪水,终于得到店主的同意。从6月5日起,全市商店一律关门停止营业,表达了罢市的要求和决心。这是五四时期上海南京路五芳斋罢市照片,1959年征集。

一段旋律,把你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贺绿汀《游击队歌》手稿

\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第一队,赴南京、武汉等地演出,最后到达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他在那里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政策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精心构思写成了这首歌曲。1938年春在八路军总司令部举行的晚会上首演后,迅即在各部队中传开,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这件《游击队歌》手稿是贺绿汀本人于1961年捐献给纪念馆,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一张照片带你看一位伟人的亲切面容——朱德照片

\

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上海分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上海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组织,该会成立后,一直与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保持密切联系,竭尽全力为抗战第一线的战士服务。这张朱德照片是第十八集团军驻沪办事处赠给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上海分会主席何香凝作为纪念的,何香凝一直将这张照片珍藏在身边。1959年何香凝在北京将这张照片捐献,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一枚印章背后的隐蔽战线——荣泰烟号店章

\

1941年1月1日,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常德路65号开设荣泰烟号,作为党的秘密活动机关,由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刘长胜为店主。这枚牛角质荣泰烟号店章由原上海邮政总局转运处汽车修配厂厂长冯邦荣捐赠,现为馆藏三级文物。

永不消逝的电波,记录共产党人赤诚本色——李白修理电台用的工具

\

李白,湖南浏阳人,为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1937年10月,党中央派李白从延安来到上海建立秘密电台。1942年9月,他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在酷刑前经受了考验,严守了党的秘密,一口咬定自己是“私人商业电台”。1943年5月被释放。抗战胜利后,李白继续战斗在党的情报通讯战线。在上海,他凭着对党的无比忠诚、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将党的地下组织搜集的各种情报,通过电波传送到延安和其他解放区。1949年5月7日,离上海解放仅20天,李白遭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9岁。1959年李白的爱人裘惠英将其保存的李白修理电台的工具捐赠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为馆藏二级文物。

一台打过不少秘密文件的老式打印机——李大钊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

\

这台英文打字机是吴弱男在英国购买的,吴为同盟会早期会员,曾任孙中山的秘书。1925年秋,吴弱男的老朋友李大钊在北京为了开展革命工作,向吴弱男借用这台打字机长达一个月。在此期间,李大钊为了与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驻华代办经常保持联系,用这台打字机打印了不少秘密文件。1964年7月,通过上海市政协向吴弱男征集到这台打字机,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资料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