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主席研究

长征中的毛泽东(一)

发布时间:2021-10-22 来源:辽宁先锋作者:谢德铭

\
 
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它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英勇拼搏、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作出的卓越贡献,只是他领导中国革命的一个片断,然而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却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纠正错误军事路线,挽救了中国革命
 
 
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失败后,在1933年9月调集五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当时中央苏区有红军四个军团,加上地方武装约有十万兵力。敌人数量虽多,但内部派系复杂,矛盾太多,难以协同作战。只要继续采取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战略战术,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但是,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把毛泽东排挤于军事领导之外,而让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总揽战局;而李德又主观武断,听不得不同意见,使这次反“围剿”连连失利,一开始就很被动。福建事变发生后,毛泽东曾主张红军跳出包围圈,到苏浙皖赣边区去,迫使进攻苏区的敌军回援,这样既可以粉碎敌人“围剿”,又能援助福建人民政府。可是,这个正确意见却遭到博古和李德的反对,他们继续采取错误方针,使红军受到巨大损失,苏区日益缩小,物资逐渐枯竭,在内线打破“围剿”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红军遭到了全局打击,博古、李德等人却既不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又不在军内进行动员,而猝然决定撤离中央苏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而又艰难困苦的长征。
 
 
长征初期,博古、李德把红军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命令部队携带大批辎重物资,包括兵工厂、印刷厂的机器设备等,导致部队行动缓慢,经常处于敌人围追堵截之中,被动挨打,处境险恶。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红军进入湘南地区,蒋介石任命湖南军阀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在潇湘之间指挥四十万大军。开始的时候,敌人工事尚未形成,便于红军机动作战。毛泽东建议,趁各路敌军正在调动之际,杀一个回马枪,由退却转入反攻,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但中央领导人和李德拒绝了毛泽东的建议,他们认为退却就是退却,不能杀回马枪,否则就把退却变成了逃跑。
 
 
11月下旬,四十万敌军部署在湘江、潇水两岸,碉堡林立,工事坚固,天上飞机轰炸,地上重兵追击。红军战士前仆后继,经过七个昼夜的浴血奋战,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自身伤亡也非常惨重,人员锐减。
 
 
12月5日,红军渡过湘江北上。这时,蒋介石已经察觉到了红军要到湘西跟红二、六军团会合,于是立即调集重兵,在湖南步城至芷江一线布置口袋形阵地,企图将红军一网打尽。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及时指出,红军北上是自投罗网,力主放弃北进湘西的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样既可以使敌人的重兵失去作用,还可让部队得到休整。
 
 
是北去湘西还是西进贵州?12月2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会上王稼祥等多数同志赞同毛泽东的主张,博古也明白部队再死打硬拼是不行了,于是决定放弃向湘西进军计划,改向黔北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黔北重镇遵义,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博古作了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但讲了很多客观原因,实际上还在为错误路线辩护。毛泽东在会上尖锐批评了第五次“围剿”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等错误,多数人都赞成毛泽东等人的意见,肯定了毛泽东以往指挥红军作战中所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
 
 
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关,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由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是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来源:《话说红军长征》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