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焦点时评

革命不光要过生死观,一不怕苦,才能二不怕死!

发布时间:2020-07-11 来源:党人碑作者:党人碑

一支抗日游击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老年间,北方的野鸽子,也就是“原鸽”特别多,从山东到陕西,老乡们多称之为“鹁鸽”。
 
鹁鸽有个习性,多栖息在较为险峻、人迹罕至的岩壁石洞或石缝中,所以这些地方,往往被叫做鹁鸽洞、鹁鸽崖、鹁鸽山等等,不一而足。
 
山东泰安岱岳区道朗镇拉马洼村附近的蟠龙山上,有个“鹁鸽崖”,地势非常险要。
 
 
\
 
 
山洞在一架山的东边,陡立岩壁的半山腰中。从山下到山洞,只有一尺宽的一级一级的梯形路,盘旋直达山洞,山洞口用半人高的墙围起来,只留尺把宽的口,通往山下的路。从山洞爬不上山顶,从山顶也下不到山洞里来。
 
山缝里有个神龛,供奉着不知哪朝哪代的哪位山神爷,据说很灵验,无奈山势险要,而且地方狭窄,深约两米,宽约四米,难以腾挪,所以香火不盛,每年除当地群众几次祭拜外,很少有人上去。
 
毕竟您要想到,那是个生民多艰,老百姓平均寿命35岁的时代,哪有今天驴友朋友们的闲情逸致?
 
 
 
\
 
 
 
1937年12月31日,从地主老财手里“借枪”成功的10位革命者,带着11支枪,从夏张镇赶过来,本来想得好好的,要到山下的“馍馍山小学”住宿,这里有我们的基本群众王靖夫同志,是本地最著名的共产党员“暴动大王”崔子明的老朋友。
 
王靖夫找来铺草,从家里带来煎饼、地瓜和咸菜,大家刚刚喘上一口气,村长就来了,态度很明确,就一个意思:
 
赶快走,不走我们就找联庄会把你们当土匪来打!
 
我不管你们是不是抗日队伍,说自己抗日的多了,抗日跟我们有屁关系,日本人太远,你们给我们带来的威胁,才是眼面前,
 
 
\
 
 
当时我们这支小小的游击队,实力弱小,又没有什么基本群众,临时开展抗日宣传,人家又不听,只能走人,可去哪儿呢?
 
要知道这可是寒冬腊月里,这帮年轻的革命者,虽然有的是抗日热情,却完全没有抗寒装备,总不能露宿山林,下着大雪,刮着北风,那不得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了村口,王靖夫同志指了指远处山顶上的鹁鸽崖,说:
 
实在不行,就上那里,村长管不住山神爷的地盘,可以暂避一时,好歹比漫天野地,不强点吗?
 
上去一看,鹁鸽崖比漫天野地,也强不到哪里去。
 
 
\
 
 
 
四五十年后的1980年代,带头的王北华同志,还记得1940年1月1日的那晚:
 
“我们进山洞的夜晚,大雪纷纷,北风怒吼,冷得实在难忍。整个山洞没有一根草,要坐就在光亮的石板上。夜里睡觉更是难题,几个人挤在一起,上面盖上一床被,上边受冻,下边石板冰冷,只有靠着人的两边不冷,因为挤在一起可以互相取暖。睡在外面的人就三面受冷。”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关外的杨靖宇,前几年我去哈尔滨为手头的片子勘景,刚过了正月十五,海林、牡丹江的山里,依旧大雪纷纷,严寒逼人。我穿了全套的美军防寒军服,仍然冻得腿疼。
 
真不知道,当年破衣烂衫的杨靖宇、张北华这些抗日英雄,是怎么扛过去的?
 
 
\
 
 
真个是二十八画生同志那句《浣溪沙》里的“长夜难明赤县天”,
 
听着朔风呼啸、松涛怒吼,偶尔传来几声山下馍馍村里,尖碎的犬吠。
 
换了你,会怎么想?
 
说真的,我都想带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志们,去实地看看鹁鸽崖,感受下当时这群小学老师为主的革命者,是种什么心情? 
 
你要说他们被群众误解,能没有怨气? 
 
 
 
\
 
 
 
作为小资产阶级,能没有幻灭和动摇? 
 
那不可能!
 
大家都从年轻时走来过,都知道被所爱所忠的人误解,是什么心态。
 
换了我这个小知识分子,在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天气,站在洞口看远处的灯火人家,我也会有怨气,有幻灭和动摇。
 
但幻灭和动摇之后,我们该怎么办?
 
 
\
 
 
 
王北华他们的选择是继续革命,走下去,走出去,找出路。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