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焦点时评

申纪兰、张桂梅,真正的“女权”,是这样的。

发布时间:2020-06-29 来源:平原公子作者:申鹏

申纪兰同志去世了。
 
她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申老一生的提案有很多:包括引黄河水进入山西省、改造山西老工业基地、增加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飞机场、建设电站、建设集中供热工程......这些都是为了家乡人民的民生福祉。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在建国不久后的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男女同工同酬”。女性和男性干一样的活,拿一样的工分。她鼓励所有妇女,下地和男性一起劳动,获取相同的报酬。
 
1953年,人民日报报道了申纪兰与众姐妹争取“同工同酬”的故事,并在全国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第二年,申纪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上,“男女同工同酬”被写进了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1954宪法第三章第9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毛主席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这是一个伟大的提案,从此之后,女性在政治上、经济上完全与男性平等。不要小看“男女同工同酬”,在今天的许多国家,还没有实现这一点,2018年,英国BBC的女记者,就因为没有“同工同酬”而辞职。
 
只有经济上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只有女性同样掌握生产资料、掌握生产力 ,才能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在家庭中,是不是谁赚钱多,谁话语权大?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中国女性本科率已经和男性持平,女性研究生率甚至开始超过男性,在中高端岗位中,女性的收入也已经和男性旗鼓相当。我们只看2010年的数据,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位列世界第一,这才是“平等”的象征。劳动才有“解放”,斗争才有“地位”。
 
 
\
 
 
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几千年以来的封建父权、夫权一朝被推翻,实现了真正的公平,在新中国,女性的地位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今天,许多人都在谈女权,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什么是“女权”?
 
在旧时代,女性被束缚在家庭中,成为丈夫的附庸,有才华也不能工作,有能力,也无法得到社会地位;普通家庭的女性,也很难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就算读了一点书,也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真正的平等,是“机会平等”,女性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社会的公平对待,是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平等的就业机会,平等的薪酬待遇。
 
这些不只是“女权”,更是每个人的“人权”。
 
但是,时代的发展是有惯性的,今天,不少女性依然遭受着职场歧视、在贫困山区,依然有女婴被遗弃,许多女孩依然“被辍学”。当代的女权,要关心的,是这些,而不是女孩子该买多少包包、多少口红、多少神仙水,该如何“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这不是女权,这是物化了女性自己。
 
我今天要讲个故事,同样是个“真女权”的故事。在我看来,她的努力,和申老是一样的,一个是为了女性的权利立法,一个是为了女性的命运奔走在大山中。
 
在西南的大山中,有很多家庭的女孩子,早早辍学,十几岁就打工、嫁人,人们的观念也比较落后,几个孩子的家庭,往往让男孩子读书,而让本该读书的姐姐辍学......这位长期扎根在大山中的教育工作者说:“女性接受教育更重要,一个有文化的妈妈,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一个读过书,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妈妈,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早早辍学,早早嫁人。”
 
是的,一个家庭中,如果母亲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最有可能打破几代人命运轮回的。
 
这位教育工作者,叫做张桂梅,她奔走多年,在云南丽江大山深处,建起了一所公办免费全日制“女子中学”——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通过10年的努力,让一个无门槛入学的女子高中,一本上线率达到40.6%,成为了丽江市本科率第一的高中。让无数个原本上不了学只能早早嫁人的山里女孩子,能够读书学知识,通过高考,考上浙大、武大......从此改变人生。
 
 
\

\

\

\

\

\
 
 
 
在今天,很多人或许不理解,为什么非要建一所“女子中学”?不能男女都收吗?这是因为大家对大山深处的情况不太了解,在莽莽西南大山中,许多居民世代没有出过山,贫困加上信息闭塞,有着太多遗弃女婴、女童辍学的现象,许多家庭为了让男孩子有出息,经常强行让自己的姑娘退学,回家嫁人、打工。这些事情 ,都是真实存在的。
 
 
\

\

\

\

\

\

\

\
 
 
 
没有人天生不如人,没有人天生应该困守在贫穷、闭塞之中。如何改变人们的思想,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只有教育!只有学习!

 
 
\
 
 
华坪女校招收的,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无法继续求学的山区女孩,其实就是那些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没有办法继续读高中的山区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张桂梅通过各种办法,让她们减免学费,甚至自己出钱,供她们读书。她每年都会跑到大山中,走进人家的家庭中,去动员他们让自己的女儿继续读书。
 
\
 
\

\
 
 
 
张桂梅原本是一位云南普通的老师,原籍辽宁,17岁离开家乡,到云南支边,和丈夫一起在大理白族自治区一所公办中学任教。
 
 
\
 
 
在丈夫去世后,她曾在这里患上了严重的疾病,是当地的党组织、县里的人民捐助她治疗,许多素不相识的农妇,都曾给她捐款,所以她说:“我要为这里做点什么。”

 
\

\

\

\

\

\

\

\

\

\

\

\

\

\
 
 
 
充满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有一种朴素的感情,你为了做了什么,我就要为你做更多,当年支边的女青年,要为这个县城、这片大山,这片大山里的女孩子,编织一个梦。她当时在民族中学教书的时候,发现班上的女生总是很少,而且有的女孩子读着读着,就消失了。她走到大山里,发现了这一切的根源。
 
 
\

\
 
 
当初要建这所女校,不吝于天方夜谭,她四处奔走,到县城、省里筹钱,结果却被人看成骗子,直到有一天,她的事迹被新华社报道了,事情才迎来了转机。
 
2008年9月1日,她的梦想实现了,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终于开学了。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
 
教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初主动前来帮助她的,只有8位老师,而这些入学的女孩子,基础都是比较差的,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进度,在第一个学期,就有两位老师心灰意冷,选择离去,有几个孩子也不愿意继续读下去,市里也建议她停止办学,把学生分流。但是就在她准备交接资料的时候,发现剩下的6位老师中,有5位是共产党员。
 
她觉得这件事情好办了,她把大家聚集起来,在墙上画了一面党旗,说:“各位同志入党的时候,都是宣过誓的”。那一天,他们六个人,再次握着拳头宣誓了一遍,许多人流泪了。从此之后,坚定信念,再无犹疑,他们一步一步来,从基础教起,渐渐的,让这些基础不好的山里孩子,最终可以考上大学,考上本科,可以考上一本,考上双一流。
 
这个故事,听起来像一个理想主义的神话,看起来像早期的共产党员,在矿山、工厂、农村里办夜校、办农民讲习所、启蒙大众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是真的。
 
2020年的今天,这位小脑萎缩、病魔缠身、拄着拐杖的老校长,没有自己的家,没有自己的生活,所有的心思,都放在那些大山里的孩子身上,她和女校的学生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她的床铺,就在女生宿舍中。
 
张桂梅还在这里办了一个“儿童之家”福利院,专门收留那些被遗弃的孩子,她把自己所有的工资、积蓄,都捐给了孤儿院和女校这些孩子们。她无儿无女,这些孩子,都叫她“妈妈”。
 
 
\
 
 
张桂梅坚信——就是要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让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公平;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回报社会、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能把自己从社会上得到的帮助再传递下去的学生。她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们实事求是地看,在张老师的“女子中学”读书,虽然不要钱,但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些孩子要比城里的孩子、富裕家庭的孩子,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考到更好的分数,孩子们是很辛苦的,要拼命地刷题,要每天起早贪黑。
 
有些孩子,也开玩笑叫张老师“魔鬼”、“周扒皮”,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努力读书,就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获得上升渠道的方法。
 
 
\

\
 
 
张老师说的没有错,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社会,想要人人平等,想要让女性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未来,只有教育。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成为先进的生产者,掌握先进的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教育改变命运,劳动创造文明。
 
无论是申纪兰,还是张桂梅,她们都是真正为了女性、为了弱者考虑的理想主义者,都是了不起的共产主义者。
 
 
(图片来自央视视频《大山里的女校》)


(责任编辑:林飞雪)
>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