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郝贵生

郝贵生:也谈《百年征程话源头》 ——与党史专家邵维正同志商榷

发布时间:2021-05-18 来源:作者来稿作者:郝贵生:

也谈《百年征程话源头》

——与党史专家邵维正同志商榷

郝贵生

\

邵维正同志是党史研究的著名专家,其最主要的贡献就是研究、考证出中共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出席会议的准确人数为13人,从而解决了党史研究中长期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16日,从微信上读到红色文化网刊载的邵维正同志做题为《百年征程话源头》的学术报告的会议报道。(见附录)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这个题目笔者自然很感兴趣。但认真阅读了该报告的会议报道之后,感到有些重大问题并没有完全讲清楚,也不完全同意邵维正同志的一些见解。现就报告中涉及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李大钊同志在中国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

二、李大钊同志对毛泽东的影响为何只字不提?

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究竟是什么?

 
一、李大钊同志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讲共产党成立的源头,必讲李大钊同志。邵报告中着重也讲到这一点。指出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正是由于李大钊同志的努力,使得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使得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结合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这些观点笔者完全同意,也是实事求是的。但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讲共产党源头的学术报告,不应该只是抽象地讲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更应该讲清楚李大钊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讲清楚这一问题,就讲不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也讲不清楚“五四”运动的精神实质,更讲不清楚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初心、使命究竟是什么?

李大钊同志在五四运动前后,写了一系列的文章,主要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问题与主义》等。在这些文章中,李大钊同志已经较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笔者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准确阐述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同志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较详细地叙述和摘引马克思的《资本论》、《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基本著作的观点。高度肯定了马克思理论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和地位。

第二,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学说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的一条金线。李大钊同志说:马克思的“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所以他的唯物史观说:‘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他的《资本论》也是首尾一贯的根据那‘在今日社会组织下的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的思想立论。”

第三,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李大钊同志把经济学理论区分为个人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人道主义经济学。而个人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学者就是“持组织改造论”即改造私有制度,“故其目的在社会的革命”,“我们的目的在废除人类间的阶级,在灭绝人类间的僭擅(专制独裁)。”

第四,主张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消灭私有制和阶级。他赞扬马克思“关于实际运动的手段,也是主张除了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没有第二个再好的方法。”要通过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和阶级,要准备牺牲,“流血的事,非所必要,然亦非所敢辞。要知道,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
第四高度赞扬十月革命。李大钊同志谈到俄国的十月革命时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俄罗斯之革命是“世界的新潮流”,“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第五,资本主义必须为劳工主义所代替。今后的世界是劳工的世界。李大钊同志说:“历史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世间资本家占最少数,从事劳工的人占最多数。因为资本家的资产,不是靠着家族制度的继袭,就是靠着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垄断,才能据有。”“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可以作(做)的。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

第六。马克思主义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李大钊同志说:“应该细细的研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就是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研究怎样成了中国今日政治经济的情状,我们应该怎样去作民族独立的运动,把中国从列强压迫之下救济出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

笔者认为,只有讲清楚李大钊同志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内容,才能真正解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个世界的矛盾已经从单纯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发展到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失败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没有科学理论科学解释中国的具体国情已经从纯粹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是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及制定正确的奋斗目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质是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中国化的产物,它不是科学的历史观,也不可能制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即私有制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正确的革命奋斗目标和纲领。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李大钊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传播到中国,才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制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纲领和斗争策略和方法。同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读十月革命后的五四运动精神的实质和内容。因此不能停留在邵同志报告中所说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这种解读仍然带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三民主义的味道。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阶级斗争性质的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而不单纯是民族主义、人道主义的“爱国主义”。五四精神中的“进步、民主、科学”也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精神。从上述意义上讲,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极其坚实的阶级基础。不用阶级斗争理论解读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就不能找到共产党成立的真正源头。

 
第二,李大钊同志对毛泽东的影响为何只字不提?

讲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源头,除讲李大钊、陈独秀之外,还必须讲另一个人物,那就是毛泽东同志。也许有同志说,毛泽东只是中国一大的普通代表,他并不是主要筹办组织者。因此讲“源头”就可以不提或少提毛泽东同志。笔者猜测这可能是邵同志只字不提毛泽东的主要原因吧!

笔者认为是错误的。固然毛泽东是一名普通代表,在一大会议上也没有选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但是李大钊在中国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毛泽东同志。正如他1949年3月党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到北平后所说:“我第一次到北京,到现在整整30年了,那时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那就是李大钊同志。可惜呀!李大钊同志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老师呀!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从这段话中我们完全可以说,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最大的贡献就是影响和培养出我们党和民族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领袖和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1918年到1919年两次到过北京。第一次是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第二次是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当时北京大学是新文化、新思想孕育、传播的中心,也是新旧文化、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场所。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正以震聋发聩的时代强音,向人们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吸引了许许多多胸怀救国志向的热血青年,包括青年毛泽东。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原想去法国留学,受李大钊影响,就改变主意准备去俄国留学。他在北京大学这段期间,准备学习更多的革命和理论知识,汲取思想营养。但他首先要解决生计问题。他后来说,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师杨昌济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的主任。这个人就是李大钊。李大钊让我担任图书馆的助理员,我每月可以领到一大笔钱——八块大洋。”这一工作不仅解决了生计问题,也创造了与李大钊经常接触、学习、讨论问题的机会。毛泽东这一期间读了李大钊当时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和《新纪元》等脍炙人口的文章,收获非常之大。毛泽东曾经这样说:“没有中国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怎么会有共产党呢?事实上,那时候李大钊他们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那时候的报纸、刊物、书籍都在。……实实在在,有书为证。”同时毛泽东还得以在校内自由旁听和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其它各种学术研究活动。他曾说:“我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为的是能够在北大旁听。”他听取过李大钊等多人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讲演,尤以李大钊的思想、观点,对他发生了直接的影响作用,使他“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大,思想也越来越激进”,正如他后来所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在北大期间,传入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为数较少,中文译本更为罕见。而李大钊指导下的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搜集此项书籍”作为了“研究上重要的先务”,在他们发起的“启事”中有记载说:“各书现已陆续寄到,并且马上就要找定一个事务所,可以供藏书、阅览、开会、讨论之用。”说明他们已经收藏了一定数量的马克思列宁的著作。这也就是说,在当时只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才有可能提供这类书籍阅读的便利条件。毛泽东当时虽然没有参加研究会的发起,但因为与李大钊的密切关系,完全可以得到阅读的便利。因而可以说,毛泽东在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阅读了当时能够见到的关于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从而使他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此他后来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译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同志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毛泽东的思想发展中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飞跃。而这一飞跃的完成,正是与毛泽东在北京大学旁听与工作,尤其是李大钊为他提供了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受到李大钊的影响和教育。毛泽东同志1941年还说,我读《共产党宣言》只取了四个字“阶级斗争”,但书本上没有讲中国的阶级斗争,我要研究中国的阶级斗争。这段话正表明毛泽东受李大钊同志影响之深。李大钊同志在共产党成立前后直至牺牲,可以说影响了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但我们完全可以说,任何人所受到的影响都没有毛泽东之大。在党刚刚成立之时,还没有显示出毛泽东所受的马克思主义影响之深对党的成立发展的巨大作用,但伴随着中国革命的逐步深入,毛泽东就逐渐显露出来他的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巨大作用。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就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型代表作。作为党的总书记的陈独秀以及一大的张国焘、李达和没有参加一大的党的领导人王明等人马克思主义书本知识可能都比毛泽东多,但读中国社会这部大书任何人都比不上毛泽东,也就不可能写出这种如此深刻水平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毛泽东同志是把李大钊同志传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代表人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讲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源头”必须要讲李大钊同志对毛泽东的巨大影响,必须讲毛泽东是真正第一个也是最大限度地把从李大钊同志那里继承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尤其是阶级斗争思想应用于中国革命实际。没有这种巨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遭到挫折和失败面前,就不可能有毛泽东的秋收起义和遵义会议中力挽狂澜,就不可能产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影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毛泽东思想,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百年极其辉煌无比的伟大成就。不讲甚至少讲毛泽东如何接受李大钊的影响及自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行为,就根本讲不清楚共产党成立的真正的思想“源头”。这种讲法不是实事求是,也是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重要表现。

 
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究竟是什么?

邵维正同志报告开始时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近些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水有源树有根。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就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说起。笔者完全赞同这一观点。但从李大钊同志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中逻辑地必然推导出以下结论:共产党成立时的初心、使命就是要通过阶级斗争的手段、方法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和共产主义。这可以从党成立时一大通过的党纲中得到完完全全的证明。“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  这是白纸黑字,任何人也不能否认和抹杀的客观事实。但从官方和主流媒体的宣传,却把我们党成立时的这一初心、使命解读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固然“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包含着“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但绝对不能简单归结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剥削、压迫和不平等现象根本原因是私有制和阶级存在。在私有制和阶级存在的前提下,不可能有绝大多数人民的的幸福。恩格斯针对杜林在私有制前提下讲平等的荒谬观点时说,无产阶级的真正平等观就是“消灭阶级”。这不仅为历史的事实所证明,也为中国当今由于私有化的改革导致的贫富差距拉大的客观事实所证明。只讲“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不讲消灭私有制和消灭阶级,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读,也不符合共产党成立时党纲内容的客观事实。这实质是普世价值的、民族主义的的解读。

欢迎邵维正同志及其他红色网友批评指正!

                                  2021年5月18日
 
 
附录:

红会邀请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讲解初心、使命确立的伟大历程


中国共产党怎样走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侧记

卫  鸿

5月15日,北京,风清气爽、万物争荣。来自京、津两地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有关文化学者、部分大专院校师生聚集一堂,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会议邀请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做题为《百年征程话源头》的学术报告。(后附报告会视频)
报告会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润为主持。他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学术报告会,既是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广大红色文化工作者向我们伟大的党百年华诞的庄严致敬。

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邵维正将军为我们做学术报告。邵维正将军是著名中共党史专家、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政策理论教研室资深教授。1951年初入伍,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9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长期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等,主编、参编著作36部,发表文章200多篇。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党史故事100讲》中担任主讲。1998年被总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称号,2001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2002年获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特别值得推重的是,邵维正将军经过呕心沥血的钩沉爬梳、潜心研究,考证出中共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出席会议的准确人数为13人,从而解决了党史研究中长期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也由此奠定了他在党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邵维正在报告开始时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近些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水有源树有根。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就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说起。

正是循着这样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线索,报告分六个部分徐徐展开:一、近代中国的屈辱与反抗;二、五四运动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建党酝酿和早期组织的成立;六、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在第一部分,邵维正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国,其经济、政治、文化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英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接踵而来的是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随着军事入侵,帝国主义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使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英勇不屈的民族。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殊死抗争和艰难探索。1851年的太平天国起义,1861年的洋务运动,1898年的变法维新,1911年的辛亥革命,就是这种反抗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但是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没有革命理论指导,没有先进政党引领,中国人民就无法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反动势力,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欺辱的命运。历史呼唤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担当起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的重任。

在第二部分,邵维正回顾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进程,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在近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性的群众运动;它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全国人民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没有五四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在第三部分,邵维正以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立为主干,用丰富的历史事实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邵维正特别强调,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他把《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指导帮助《北京晨报》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同时带领、指导学生及其他革命知识分子深入长辛店等地,与工人建立紧密联系,向他们宣讲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正是这些努力,使得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使得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结合的过程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

在第四部分,邵维正强调,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坚实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除了具有与先进生产方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大公无私等基本特质外,还具有坚决而彻底的革命性、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工人阶级是最伟大的阶级,是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它的发展壮大,必然呼唤自己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在第五部分,邵维正讲述了李大钊于1920年2月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二人相约从南北两方建党的动人往事,讲述了俄共(布)代表维经斯基等对中国建党的促进和帮助,讲述了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留学生、华侨在日本、法国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情况。邵维正特别强调说,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建党的时间是1920年2月,维经斯基代表俄共(布)来华帮助建党的时间是1920年4月,其间相隔两个月。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建党是俄共(布)一手操办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卢布党”,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在第六部分,邵维正在讲述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曲折历程后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一经成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的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泉、基础和根本。

也就是从那一历史时刻起,我们党在艰难曲折中走向兴旺发达;也就是从那一历史时刻起,我们党在艰难曲折中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把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推向新的更大胜利。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今,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历史时刻,回顾党的初心、使命的确立过程,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初心、担当使命,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地去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报告结束后,邵维正回答了听众提出的一些问题。邵维正的报告和答问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刘润为在进行会议总结时说,邵维正将军的报告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条理清晰、史料翔实,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实现了党性与学术性的完美统一,使我们既学到了许多新鲜的党史知识,又受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教育。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上,让我们以对历史把握的自觉实现创造历史的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慎终如始、继往开来,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用奋斗、牺牲去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愿景!



来源:红色文化网

作者:卫  鸿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