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郝贵生

郝贵生:恩格斯自觉应用辩证法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发布时间:2020-11-05 来源:主人公网作者:郝贵生

恩格斯自觉应用辩证法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郝贵生

\

 

  恩格斯1839年研读黑格尔著作,走上青年黑格尔派道路,后来他虽然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但黑格尔著作中的辩证思想在恩格斯的脑海中打上深刻的烙印。恩格斯早期著作中虽没有系统论述辩证法理论的著作,但他这一时期的许多著作,尤其是在1842到1844年在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现状和工人阶级状况展开全方位、立体式地调查研究后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处处闪耀辩证思维的光辉,因而使他能够从哲学理论的高度上把握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由此揭示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性以及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斗争的阶级本性等基本观点。

  一、恩格斯这本书中如何运用辩证法思想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运用历史发展的方法

  恩格斯1859年在谈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基本方法时曾提到黑格尔。他说:“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第42页) 。“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以这个方法作基础的,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同上,第43页)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实际上也是以这个方法为基础。其表现就是没有停留在对英国工人阶级现状特别是贫穷状况的直观描述上,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全书贯穿着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英国工业革命引起的无产阶级队伍的形成和发展史。正如该书《序言》一开始就指出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 18 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956年,第281页)。这条总的线索中又包括 4 条分线索:

  一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史。恩格斯详细考察了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发展、瓦特的蒸汽机和哈格里沃斯的“珍妮纺纱机”,直到蒸汽动力织机,给予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还考察了机器制造对金属加工和钢铁工业、铜工业以至采矿业的作用。最后还研究了建立工业对改善交通工具方面所产生的后果。

  二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机器劳动在各个部门战胜了手工劳动,使一切纺织品迅速跌价,商业和工业日益繁荣,资本和国民财富迅速增长,大城市逐步形成,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有的阶级阶层解体,阶级关系简单化了。工业革命也使工厂主以惊人的速度增殖了自己的资本,商人也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

  三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形成史。产业革命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的形成。从历史上看,产业革命引起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工业发展又引起了对人手的大量需要,于是劳动力成群结队迁往城市,涌入工厂,无产阶级人数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工业商业中心和无产阶级队伍,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也变成工业无产者。手工业中的行会师傅也被挤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从这时起,“工人阶级才第一次真正成为居民中的一个稳定的阶级…… 现在,谁要是生而为工人,那末他除了一辈子做工人,就再没有别的前途了”(同上。第297页)。但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却日益繁重、生活日益贫困。“大城市里工人阶级的状况就表现为一个逐渐下降的阶梯:……每一个工人都有可能通过这一整个阶梯,从相对的舒适转到极端的贫困,甚至于饿死;几乎每一个英国无产者都能滔滔不绝地叙述他一生所遭受的不幸。”(同上,第357—358页) 他们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他们开始认清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开始独立地发展起来。

  四是无产阶级的反抗斗争史。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最早的原始形式是恐怖和盗窃,这是一种最没有效果的形式。工人很快发觉这样做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只能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反对现存社会制度,社会却能以全部权力来猛袭一个人并用占绝对优势的力量压倒他。之后发展为用暴力砸机器、捣毁工厂。这种反抗形式仍然是孤立的,它局限于个别地区,并且工人一获得转瞬即逝的胜利,资产阶级就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来袭击工人,惩罚工人,而机器还是使用起来了。接着又发展为工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联合斗争的形式。1842年工人得到自由结社的权利时,联合扩展到全英国。恩格斯把宪章主义评价为当时英国工人斗争的最高形式。它有政治目的,是工人反抗资产阶级的集中体现。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各个阶段同工人阶级觉悟的一定成熟程度相联系,因此它也是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的发展阶段。

  这 4 条线索是相互联系的,前者为后者的原因,后者为前者的结果。同时它说明了无产阶级作为一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力量并不是外来世界或天才人物强加于无产阶级本身的,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成长的否定因素。事实证明了黑格尔关于否定是事物的“一切活动——生命和精神的自身运动——最内在的源泉”的思想。

  2、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如何看待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问题,是当时人们争论的一个焦点。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情工人遭遇,但却抱怨工人“道德堕落”、“愚昧无知”,倾向于封建贵族的历史学家卡莱尔同样正视工人的贫困状况和由此产生的反抗情绪,但认为这种情绪要“加以谴责”、“给予惩罚”。恩格斯并不否认工人队伍中存在着“道德堕落”和“愚昧无知”的现象。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认识这种现象,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简单地指责工人阶级,因而否认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还是在承认这种现象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解剖和分析,揭示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并透过这种现象认识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呢?恩格斯不是站在前者,而是站在后者。他极力反对“只注意眼前的事物,只注意接触到的现实和实际活动的表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56年,第552 页)而主张探讨事物的本质。

  就工人的“愚昧无知”来讲,恩格斯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有许多原因:一是英国的教育设施和人口数目比起来,少得很不相称。二是学校的教师极端缺乏,已有教师没有具备最必要的基本知识。三是没有一个地方实行义务教育,工人贫穷上不起学。虽然工人坚决赞成义务教育,而资产阶级倾力反对,因为“工人受教育,对资产阶级好处少,但可怕的地方却很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956年,第396页) 四是大批儿童和青年工人整天工作 12 小时之多,晚上去夜校上学,多半在上课时就睡着了。五是教育经费少得可怜。六是现有学校教育中把宗教当做主要课程,使孩子们脑子里塞满了不能理解的教条和各种神学上的奥妙东西,而一切智力、精神的发展却被忽视了。工人不止一次要求议会建立纯世俗的国民教育制度,但没有一届内阁同意。因为内阁大臣都是资产阶级的驯服奴才,他们只有在能够使工人同时接受教派所特有的教条作为抗毒素时,才同意工人受教育。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工人阶级的愚昧无知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同上,第397页) 。但恩格斯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工人们虽然没有很好地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这个阶级的生活条件本身就给他们一种实际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但代替了学校里的那一套废物,而且还清除了和那一套废物纠缠在一起的乱七八糟的宗教观念的毒素,甚至还把工人置于英国全民族的运动的前列”(同上,第398页)。恩格斯特别强调:“贫困教人去祈祷,而更重要得多的是教人去思考和行动,英国工人几乎都不会读,更不会写,但是他们自己的和全民族的利益是什么,他们却知道得很清楚。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是什么,他们能够从这个资产阶级那里得到些什么,他们也是知道的。虽然他们不会写,可是他们会说,并且会在大庭广众之中说。虽然他们不会算,可是他们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理解足以使他们看穿主张取消谷物税的资产者,并且驳倒他们。虽然他们完全不了解教士们费尽心机给他们讲的天国的问题,可是他们很了解人间的即政治的和社会的问题 ”(同上,第398—399页)

  对于工人的“道德堕落”问题,恩格斯也从多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工人的整个状况和他们周围环境使他们在某些方面“道德堕落”。他们穷,生活对于他们没有任何乐趣,他们几乎一点享受都得不到,法律惩罚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可怕。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为什么一定要让富人去享受他们的财富,而自己不从中拿一份呢?穷困让工人在几条道路上选择。或慢慢饿死,立刻自杀;或随便在什么地方看到所需东西,只要可能就拿走。这种现象不值得奇怪。当然工人中也有很多人很讲道德,即使弄得山穷水尽也不愿去偷,而这些也就是饿死或自杀的人。其次,“生活的毫无保障、挣一天吃一天的日子,一句话,就是把英国工人造成无产者的那种东西,对他们的道德所起的破坏作用比贫穷还要厉害得多”。(同上,第401页)恩格斯把无产者的生存方式同小农的生存方式作了比较,提出工人阶级没有任何保证使自己能够获得最必要的生活必需品,自己不能掌握自己命运,完全受偶然事件的支配。因而只好尽可能地利用有利时机占点便宜就算了。这种情况还造成了一些人温驯地屈服于自己的命运,老老实实、随波逐流;还有一些人成了命运的玩物,过一天算一天,酗酒和纵欲。再次,工人劳动的强制性。恩格斯指出,强制劳动剥夺了工人除吃饭和睡觉所必需的时间以外的一切时间,使他没有一天有空闲时间去呼吸些新鲜空气或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更不用说什么精神活动了,这种工作怎么能不使人沦为牲口呢?最后,人口的集中和大城市的形成,更加扩大了工人的道德堕落现象。

  但是恩格斯在对上述原因做了详细分析之后,深刻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工人都是去偷、去酗酒和追女人。工人的贫穷、生活无探障、强制的过度劳动,特别是受到资产阶级皮鞭教育时,他们就要挽救自己的人类的尊严,就要反抗资产阶级,反抗那个如此无情地剥削他然后又听凭命运去摆布他并想使他永远处于这种非人地位的阶级。恩格斯特别批判卡莱尔对工人反抗情绪的指责。他抬出:“在事实方面,卡莱尔讲的完全对,只是在责备工人对上等阶级的炽烈的憎恨的时候,他就错了。这种憎恨、这种愤怒宁可说是一种证明,它证明工人感觉到他们是处在一种怎样非人的状况里,证明他们不愿意被当做牲口来看待,证明他们总有一天要把自己从资产阶级的羁绊下解放出来。”(同上,第403页) 恩格斯还认为,人口集中和大城市虽然助长了一些工人的道德堕落,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同上,第407—408页)

  3、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反映出恩格斯这样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善于从工人的普通生活、工作、斗争中去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闪光点和积极因素,充分肯定他们的勤学向上,顽强拚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行为。但正如任何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一样,作为刚刚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弱点和缺陷。恩格斯正是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分析了他们的长处和短处。

  以1842 年宪章派领导的曼彻斯特大罢工为例。恩格斯认为,“罢工是不可缺少的。在罢工中表现了英国人的独特的勇敢”,“顽强的、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镇静的坚忍精神” , “经受上百次考脸的不可动摇的决心”。“显示出自己性格的最值得尊敬的一面” , 工人阶级是“能够摧毁整个资产阶级的力量的”(同上,第513、514页)。然而恩格斯仍然感到,这次罢工斗争也暴露出工人运动的一些问题:一是斗争缺乏目的性,“工人本身对罢工的目的不明确,而且他们之间的意见也不一致”。(同上,第514页)一些人要求实施人民宪章,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未免为时过早,只是要求恢复1840年的工资标准。宪章派的个别领导人甚至提出,宪章的意思是住得好,吃得好,工资高,工作日短。二是斗争缺乏自觉性。罢工斗争带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一些工人是“被资产阶级逼着罢工的”(同上,第514页) ,他们并不是自己愿意起义,而是被别人拖进去的。三是斗争缺乏组织性。反抗总是分散的,总是个别的部分工人同个别的资产者作斗争。总之,“整个运动是没有准备、没有组织、没有领导的”。(《马克思恩格斯》第1卷,第550页)“整个起义就由于这些原因而失败了。假如它一开始就是自觉的有组织的工人起义,那末它无疑地是会获得胜利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956年版,第521 页)

  通过对这次罢工起义失败的原因分析,恩格斯认为,工人运动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必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和宪章主义的合流,法国共产主义在英国条件下的重现——这必然是最近的将来就要发生的,而且己经部分地发生了。只有在实现了这一点以后,工人阶级才会真正成为英国的统治者。” (同上,第527页)但是当时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是空想的脱离实际的反对工人阶级斗争的理论。所以创立一种科学的与工人斗争相结合的、并能自觉地指导工人斗争的理论就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因所在。

  4、运用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个别与一般范畴是黑格尔辩证法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他从理论上正确解决了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早期的著作中运用了这种方法。正如他自己在 1844 年 11 月 19 日致马克思的信中所说的,“我们必须从个别物中引伸出普遍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1972年,第13页)

  我们知道,恩格斯用了21个月的时间认真研究和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决不仅仅是对英国个别现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个别的考察揭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性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途径,用以指导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可以从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序言》和《导言》的内容中突出地说明这一点。

  《导言》一开始,恩格斯就指出了英国工业发展、社会变革和无产阶级产生的相互关系,指出这种社会变革是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他说:“英国是发生这样一种变革(这种变革愈是毫无声息地进行,就愈是强有力)的典型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956年,第 281 页》) 同时它也是无产阶级发展的典型国家。作为个别的典型,也就必然具有普遍的意义。所以恩格斯作出结论说:“只有在英国,才能就无产阶级的一切相互关系来全面地研究这个阶级。”(同上)  “只有在大不列颠,特别是在英国本土,无产阶级的境况才具有完备的典型的形式;而且也只有在英国,才能搜集到这样完整的并为官方的调查所证实了的必要材料,这正是对这个问砚进行稍微详尽的阐述所必需的。”(同上,第278页)

  恩格斯还认为,研究和描述英国无产阶级境况,对德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具有极其巨大的意义的”。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要缺陷就是单纯从理论出发,不了解现实世界,对无产阶级的真实境况知道得非常少,因此“经常把那些关于工人状况的最可笑最庸俗的见解作为根据。”(同上,第279页)虽然德国无产阶级境况没有像英国那样典型,但二者之间仍存在许多一致性、共同性。“我们的社会制度到底是相同的;而且除非民族的理智及时地采取了为整个社会制度打下新基础的措施,这种社会制度的出现迟早会达到和北海彼岸同样尖锐的地步。在英国造成无产阶级贫困和受压迫的那些根本原因,在德国也同样存在,而且照这样下去也一定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同上,第 279 页) 同时,恩格斯对英国资产阶级所犯罪行的控诉,不仅是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批判,同时也是对德国资产阶级在内的整个资产阶级的批判。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言而喻,我打的是麻袋,但指的是驴子,即德国的资产阶级。我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们,他们和英国的资产阶级一样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7 卷,1972年,第11页)

  二、恩格斯自觉运用辩证法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启示

  1、只有运用辩证法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列宁在读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概念论”部分关于分析与综合的一段论述时,把黑格尔的话分解为三条,又将三条扩充为十六条。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辩证法十六要素,其中第一条“考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列宁选集》第55卷,1995年版,第199页)正是辩证法要素所要达到的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从事物的联系、发展、内部矛盾、因果性、形式内容、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多方面观察考察事物。而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年仅24岁的恩格斯从理论上还不可能达到后来列宁对辩证法认识的那样深刻和成熟程度。但从上面恩格斯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认识中我们可以看到,恩格斯在思维方法上正是从事物的联系、发展、矛盾、因果性等方面透过现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无产阶级的本质,特别是无产阶级主体作用,达到了对英国状况特别是工人阶级状况“考察的客观性”的目的。他对空想社会主义和卡莱尔的批判也包括从思维方式上批判了他们从实例和枝节之论上看问题的方法。这是恩格斯在结论上高于空想社会主义和卡莱尔等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恩格斯能够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创立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原因。正如恩格斯晚年所指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第691 —692页) 恩格斯本人多次讲过,没有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努力自觉运用辩证法。

  2、毛泽东同志是自觉运用辩证法认识中国国情的楷模

  毛泽东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显著特征是调查研究。但调查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即辩证法。毛主席《实践论》中讲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感性材料十分丰富合乎实际,二是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即辩证法,由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获得客观真理。毛泽东这一思想既是他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结果,也是他本人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著名文章、著作都是毛主席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认识社会现实问题的典范。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之所以敢于出兵作战,也是运用辩证法思想分析中美之间的各自的长短处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没有辩证法的科学运用,就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辩证法角度认识、理解、掌握毛泽东思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度和方法,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极其重要的内容。

  3、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哲学依据

  毛主席生前说过,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赶走日本和蒋介石,二就是搞文化大革命。前者争论不大,后者反对的不少。毛泽东思想不仅体现在第一件大事上,更重要的是第二件大事。而第二件大事的理论依据就是他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笔者曾经撰文《继续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闪光、最杰出、最精华的内容》,否定毛主席的继续革命理论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毛泽东思想。而继续革命理论有极其重要的六条内容,第一条内容就是对立统一规律。毛主席正是依据辩证法的核心、实质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做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主要危险来自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科学结论。有人认为,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是他晚年的重大错误。这完全是污蔑、诽谤,是他们资产阶级世界观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典型表现。我们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才能正确认识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的实质,才能理解毛主席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才能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自觉运用辩证法才能实事求是认识建国七十年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无产阶级只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才能真正改造世界。毛主席正是正确认识了中国国情,才能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伟大成就,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也就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七十年路程。当前在如何认识毛泽东的三十年和文革等问题上,相当多的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个别不看一般,只看枝节不看主流。如抓住毛泽东时代经济的相对贫穷问题大做文章,污蔑“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否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极其巨大的建设成就。而对所谓“改开”以来的极其严重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特别是官场方面的腐败现象,只看现象,看不到腐败背后的实质是腐败分子的世界观的剥削阶级化,看不到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严重实质。这都是典型的否认矛盾的形而上学思想。因此实事求认识和总结建国70年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就和问题,就极其重要。努力做到这一点,就绝对不能离开唯物辩证法思想,也离不开建立在矛盾分析基础上的阶级分析方法。当今要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行前进,同样也离不开辩证法特别是矛盾分析法。但是不能不看到,在党的领导人讲话、官方文件、主流媒体的文章中,这种矛盾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很少或基本上看不到了。如此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怎能够实行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的大目标呢?

  2020年11月2日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