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史话杂谈

朱德为啥这么操心养猪的事儿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作者:程莹莹

最近刻苦读历史的城妹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战争年代,朱德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操心的是打仗的事;建国后,朱德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操心着国家大事。但是他始终对养猪的事十分挂念呢。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事儿,看看里面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吗?

那么有人可能首先就问,朱总司令他会养猪吗?他养过猪吗?

答案是,他会的,他当然养过。

且听城妹细细道来。

 

他小时候的每一天,是从喂猪挑水砍柴开始的。

朱德出生于川北大巴山区一个贫穷的佃户家庭。和当地其他的农家子弟一样,他从小就学会了养猪等农民生存和养家的基本技能。会养猪,其实是朱德的农民本色。

朱德故居朱德故居

在他的回忆里,他们一家的一个典型的早晨,是这样开始的: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朱德后来从军、干革命,照理说与养猪的事应该没啥关系了。但其实,朱德在日后的生活中对养猪依然十分重视,一有需要的时候,就会对此投入极大的热情。

在大生产运动中,他要求“每三人喂猪一口”!

在朱德指挥打仗的年代,“喂猪”就为维持军民生活起过大作用。

如1940年前后,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日军对根据地进行围困和疯狂扫荡,国民党政府和顽固势力对边区进行经济封锁,抗日军民粮食衣物等必需品奇缺,生活极端困难。有段时间,不少人甚至只能吃黑豆、野菜、树叶、树皮、草根充饥。

为此,边区政府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人人“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朱德不仅是大生产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而且亲自参加种菜等生产活动。由于劳动出色,他还被评为了模范呢。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的内容有很多。除了种粮、种菜、纺线等外,还要喂猪。当时要求“每三人喂猪一口”。

当年斯诺访问延安的时候,虽未见到赫赫有名的朱德,但他记下了人们口碑中令人敬爱的朱总司令。那就是一个身材结实、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

这位一副农民相的总司令,气魄却不一般。看着大生产运动的成绩,朱德十分高兴和自豪地说:

“我们就这样粉碎了敌人的封锁,逐渐求得自给自足!”

 

他专门开了个“全国养猪生产会议”,研究怎样发展养猪。

新中国终于建立起来了,然而,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经济烂摊子,人民的生活很苦。已年过花甲的朱老总,操心着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他不愿意老在北京呆着,一刻也不闲着,每年抽出时间去全国各地进行经济考察。

 

通过实地调研,朱德写出了100多篇调查报告,大多数报告是直接写给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人或由他们转给中共中央。许多内容成为相关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

在不久前出版的《朱德调查研究文集》中,举凡工业、外贸、城建、矿产、农林牧副等等,事关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读来很是有趣。

举个例子:细读此书,就会发现,其中多处讲到养猪的内容,显示朱德一直对于养猪的事念念不忘呢。

1957年这一年,是朱德对养猪的事琢磨得比较多、比较集中的年份。为什么琢磨养猪的事儿?老百姓缺肉吃啊。

当时,朱德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负责分管的部门里,有“全国供销合作社”。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供销社负责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的供应和销售。几亿中国农民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都离不开供销社。

就在当年的9月12日,全国供销合作社专门开了个全国养猪生产会议,研究怎么发展养猪。朱德在会上讲了话。他说:

猪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最重要的物资之一,又是出口的大宗。养猪事业发展了,就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可以巩固工农联盟;又可以扩大出口,支援各兄弟国家,换回机器设备,来发展我们的建设事业。

看,在朱德眼中,养猪的事儿对于我们的国家发展是多么重要。

 

猪饲料问题难解决,他说多种点红苕吧!

然而,养猪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一个原因是当时农民不愿意养猪。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原来是养猪的成本太高。我国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粮食收购后农村剩余的粮食只勉强够人吃,更别说还要给猪留点粮食当饲料,所以就造成农民不敢大胆养猪。

因此,要鼓励大家养猪,第一要紧的就是先把猪饲料问题解决了。

这时,朱德的养猪经验又发挥作用了。他告诉人们,要打破那种认为没有粮食就不能养猪的想法,找到替代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红苕(地瓜)是个宝贝:

红苕叶子供猪吃,藤子可供冬季猪的饲料,红苕细根可养肥猪,不用粮食作饲料,亦可能养出大批的肥猪。此种肥猪肉,特别细腻好吃。

而红苕养分很好,本身就是老百姓的重要粮食,多种不会造成浪费。它可生吃、煮粥、煮饭,烧熟了就是一道点心,还能做面粉、熬酒、熬糖等等。红苕成熟期短,六月、七月都还可以栽种,广东海南岛则四季可栽,又耐旱,可以广泛种植。

朱德对于让农民多种红苕的事,想得非常细致。他看到,栽培红苕也有美中不足,就是比较耗人工,且不易收藏,易冻烂。不过,如果每家别种那么多,一两亩即可,可供半年粮,也不会烂掉。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后来,朱德将猪饲料的范围扩大到树叶、野菜、野草等,有一百多种。

 

猪养肥了怎么卖才划算呢?他提出面向国内国外找销路。

这样,如何养猪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猪养好了以后怎么卖,也就是猪肉的收购问题呢?朱德对此思考得既周全又长远。

农民养猪,自食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更多地是为了卖掉挣钱。再加上冬春季节容易闹猪瘟,所以架猪养肥了大家都去争相卖猪,这又会导致市场上肥猪积压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到淡季市场的供应,也会严重地打击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再次造成国内供应和出口猪肉的困难和紧张。

于是,朱德提出,要由国家有计划地大量组织收购肥猪。另外,可以有计划地就地组织加工,如火腿、腊肉等,以便供应国内市场和组织出口。还要严禁收购的机关和人员压价,务使养猪的人有利可图。

而国家收购来的猪肉,除了供给城市居民食用以外,还可供出口赚外汇。因此朱德提出,广东、海南岛以及沿海省份,养猪条件都很优越,可以把这些地区培养成固定的养猪出口基地。不仅出口猪肉,还可以把猪肉加工成成品,如火腿、罐头等。

这样,养猪的源头和出路都顺畅了,何愁无人响应,无利可赚?……

 

他不止操心养猪,还有种茶叶、养蚕桑、养蜜蜂……

其实,农家子弟出身的国家领导人朱德,操心的并不止养猪这一件事儿。种茶叶、养蚕桑、养蜜蜂等等农事,也是他心头放不下的大事。

比如1958年1月29日,全国供销合作社又开了一个茶叶生产会议。朱德在会上又讲了话。他说,茶叶是国内人民生活离不开的物品,又可以出口国外,因此要迅速发展茶叶生产。

1958年,朱德在安徽六安察看柞树生长。1958年,朱德在安徽六安察看柞树生长。

朱德还注意到,丝绸在世界市场上十分畅销,且丝绸的出口价值又极高,而现在国内外的丝绸均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发展丝绸大有可为。他还提醒,从蚕桑到丝绸是一条生产线,收购、加工、蚕种、桑苗、技术指导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必须紧紧地跟上去。

养蜜蜂,也是朱德大力推广的一件事。他告诉人们,“蜜蜂是一宝”,它是各种农作物采粉的“月下老人”,蜂蜜又是极好的营养品,蜂王浆能治多种疾病。所以,“我感到发展养蜂这件事,实在有大大提倡一下的必要!”

……

1958年,朱德在新疆视察兵团花园农场1958年,朱德在新疆视察兵团花园农场

 

他为什么操这么多心呢?

朱德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从上面举的例子来看,他操心养猪、种茶、喂蚕、养蜂这样的农事,不光是因为他出身农家,比较在行,而且因为他是站在国家和世界的高度来进行思考和谋划的。这几样农家好东西,也是当年为数不多的可以为国家换来宝贵外汇的国际紧俏商品。

更重要的是,朱德的所思所谋的这些事,处处关系到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的切身利益。他尽力发挥他的一切经验、智慧,想出更多的办法,能使他所爱的人民日子能过得好一点。

城妹感到,这样一位走进人民中间、想人民所想,那么接地气的朱爷爷,多么令人亲近,令人敬仰啊!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任编辑:黄明娥)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