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历史辨析

赠画师——鲁迅

发布时间:2024-04-07 来源:工农兵大道 作者:工人理论学习组

\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背景】
 
鲁迅写这首诗的当时,祖国大地支离破碎、风雨如磐。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继续加紧对我国的侵略,向关内大举进攻。华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蒋介石集团却顽固地推行“不抵抗” 、“先安内而后攘外”的卖国政策,集结大批军队向湘赣革命根据地继续猖狂进攻,进行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在国民党统治区仍然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和血腥屠杀。但是,革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苏区人民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而浴血奋战。鲁迅身处白色恐怖之中,渴望着苏区,期待着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革命队伍。因而,鲁迅的心中荡漾着两幅画:一幅是他所处的黑暗残酷的现实图景,而另一幅,就是他所响往的那春光艳丽的红色根据地。他热烈地憧憬着革命事业的光辉远景,并期待革命群众起来为绘制光明的前景而同丑恶的现实作斗争,因而奋笔写下了《赠画师》这首诗。在这首诗中,鲁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极其强烈的爱憎,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国民党统治区黑暗恐怖的悲惨景象,揭露了造成这种状况的阶级根源。同时,更以极为深挚的情感,纵情讴歌了毛主席所开创的革命根据地,表现了他对于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二句就是当时国民党黑暗恐怖统治的真实图景。一股阴风从南京城下呼啸盘旋而起,刹时间飞沙走石,万木摇曳,一片昏暗。在这浓雾弥漫,遮天蔽日的时刻,花草因之枯萎零落,到处是一片萧条的景象,没有一点春意。祖国的锦绣河山在阴风黑雾的笼罩之下,失去了壮丽的光彩。作者在这里把“千林”、“百卉”比作美好的事物,申诉了它们所遭到的严重催残,愤怒地揭发、指控了“风”、“雾”的反动罪行。而究其“风源”,又是生自“白下”,这样就把斗争的锋芒直指罪魁祸首蒋介石。这短短的两句诗,饱含着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切齿仇恨,对美好事物惨遭摧残的深切同情。 
 
后二句“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完全崭新的图景。作者期待画家面对刀光剑影的现实,进行新的艺术构思,用“朱墨作春山”。“春山”是春天的山,春天是一个风光明媚,千林滴翠、百花吐艳,富有生气的季节,跟“千林暗”、“百卉殚”构成鲜明的对比。黑暗凋零既然是指反动派统治下的国民党统治区,那么,同它相反的“春山”当然是指红色革命根据地了。在这里,作者热望画家要用“朱墨作春山”,不正是要用鲜红的颜色去描绘那春光艳丽的革命根据地和祖国的美好前景吗?这既是对画家的由衷期望,也含蕴着作者对苏区革命根据地的无限希望,更是鲁迅一生奋斗的理想。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