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中国历史

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0-09-10 来源:中公教育作者:

     \
     一、战国时期的教育

1.养士之风,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由于春秋时期的战争和兼并,每个诸侯国为了自己国家的发展,迫于政治需要的礼贤下士,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

百家争鸣中,在教育方面颇有造诣的是“儒道墨法”。其中儒墨为显学。

2.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距今约2370年,它的出现意味着先秦士阶层发展的登峰造极,也表现了养士之风的制度化。作为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稷下学宫独具特色。

稷下学宫的性质

(1)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有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学宫的重要特色是容纳百家,思想自由。

(2)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的特点

(1)学术自由——稷下学宫的基本特点。

各家各派学术地位是平等的的,容纳百家和相互争鸣和吸取是学术自由的两个重要表现。

(2)待遇优厚

稷下学宫发扬了礼贤下士的风格,给稷下学者以非常优厚的待遇。一方面是人格方面的尊重,“不治而议论”是齐国君主给学者们很高的政治待遇;另一方面是待遇的优厚。

稷下学宫的意义:

(1)稷下学宫促进了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2)稷下学宫显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

(3)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二、秦汉时期的教育

1.秦朝:统一文字、禁止私学

2.汉朝:

(1)官私并行:汉初推崇黄老之学,重视知识分子、允许开办私学、废除“挟书律”。

(2)汉朝:学校教育发展如下:

\

(3)董仲舒教育思想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教学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性

③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

(4)王充“论学习”

①学知与闻见:“圣人”过人的料事能力首先是他积累了比常人更为丰富的可以作为“准的”经验和知识。而“闻见”是圣人积累经验的一个重要手段。

②思考与求是

③“问难”与“拒师”

三、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实现了基层的流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新的选官制度,对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1.科举是联通学校教育与从政为官的桥梁。

2.“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选官制度。

3.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为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科举需要什么项目有什么要求,学校必定安排什么样的教育内容。

4.学校为了使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科举考试的要求,特别重视考试的训练,并做系统的考试安排。

四、宋朝

1.文教政策——重视科举,重用士人;“三次兴学”,广设学校;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2.书院盛行。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3.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教育的目的:“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

②道德教育的方法: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

③论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忌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之。

五、明朝——学塾

六、清朝——学堂

七、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