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苏东研究

深度解析:苏联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教训!

发布时间:2020-07-04 来源:三觉言谨的教育说作者:

\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然而苏共在七十多年执政之后解体时,群众对苏联的感情并没有象苏共爱国主义教育中希望的那样。所以从实际效果而言,苏联爱国主义教育是失败的,那么这其中有怎样的教训呢?我今天尝试来深度解析一下。
 
首先,苏联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苏联历任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斯大林时期,通过文学艺术创作、大中小学教育、党员教育、家庭教育、军事爱国主义教育等各种方式对国民进行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教学中,所有学科老师都会在自己所教授的内容中贯穿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历史教育,艺术文学教育中,结合大量英雄人物、历史文化和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对青少年儿童爱国思想和情怀进行激发。这一时期的很多苏联优秀作品都曾流传到中国并对我国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比如《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正的人》等。这说明苏联对国民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影响曾经是成功的,然而为什么苏联解体时,群众对苏联情感上是欢送而并不是极力挽留呢?
其实,苏联爱国主义教育在理论和现实上的鸿沟让人产生动摇。1917年10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饱受内外反动派联合夹击,生存艰难,列宁作为苏俄领导人,非常重视发掘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大量劳动人民的孩子参加苏联红军保家卫国,保卫苏维埃政权并取得胜利。当时为了赢得战争胜利,苏俄曾经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政策对农民阶级的利益剥夺较重,成为苏俄初期社会矛盾凸显的主要原因。虽然后来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很快实行新经济政策扭转错误、激进的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政策,但是在斯大林领导苏联长达30年的时间里,这种战时共产主义的思想总是不时地成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指导思想,导致苏联在处理饥荒、农民问题、农业集体化、加速工业化等方面做法过于简单粗暴,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给人们心中造成很大的迷茫和怀疑。

另外,苏联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并没有实现政策的连续性。这主要是表现在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全面批判之后,苏联文化界,艺术界,思想界迅速出现的一股解冻潮流,否定历史、否定领袖人物等历史虚无主义做法给人民群众思想造成相当大的混乱。赫鲁晓夫之后的几任领导人都没在历史评价问题上正本清源,勃列日涅夫否认一切改革,他之后的三位领导人因年事已高无力进行任何改革,而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开展的一系列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框架,所以给人民心理造成更大的混乱和迷茫,基本上属于胡改、乱改。

所以一方面在理论上苏联无比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努力去教化国民,但是另一方面在社会治理上又粗暴而不科学的推行一系列缺乏深思熟虑的改革,给国民经济和人民思想造成极大混乱。特别是苏联长期以来在各行各业形成的一些权贵思想、官僚做派,给人们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条件下,自然其爱国主义教育是失败的。

\

斯大林时期为了保持社会主义思想的纯粹性,苏联对人民同国外发生联系监控很严,并且在国内政治中只报喜不报忧,媒体宣传也一直假大空,而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以后又一下子放得太开,全盘接受西化思想,恨不得立即抱西方大腿,把自己传统文化打入阴沟。这种激烈的变化是苏联解体前后整个一个时期社会思潮混乱的重要原因。

我们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像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是经不起如此反复折腾的,民心所向要一点一点的培养,通过物质文化生活的实际提高来强化人民对国家的感情和热爱,更经不起反复折腾,而一个国家在发展阶段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让国民了解自己的国家现状,了解本国的优点缺点,了解国家的难处和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凝聚人心,而不是试图用假大空的语言掩盖矛盾,把当前说成完美无缺的。

爱国主义教育要深入人心,要根植于人民心中是非常艰难、非常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应该在反思、对比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进步。

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

 

(责任编辑:山鹰)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