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共产实践

苏南,难忘的那一片热土

发布时间:2020-07-14 来源: 铁军第一师作者:刘华苏

自1938年4月新四军先遣支队东进茅山,至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北渡长江,新四军第1师的前身部队在苏南战斗了两年有余。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敌寇殊死拼杀、浴血奋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千秋的英雄赞歌,留下了值得后人纪念、学习的光辉业绩和精神财富。

2013年10月下旬,我们1师分会的同志带着对新四军先辈的由衷敬仰,怀着对老区人民的真挚情感,寻访了新四军第1师前身部队战斗过的苏南8个市县,学习研究新四军暨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铭记先辈功绩,领会铁军精神,受到了深刻的启迪。
 
我的“启蒙老师”
 
\
 
 
 
  1938年6月,父亲刘毓标跟随陈毅、刘炎同志挺进苏南,参加了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他去世后,母亲把部分遗物捐赠给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在纪念馆的“将帅馆”中,父亲身着戎装的照片下,我意外地见到了那台久违的、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留下美好记忆的收音机!据父母讲,这是一台美国制造、带有收发报功能的机器,解放厦门后,由组织上分配给他们使用。从它里面,我听到了“哒嘀哒,哒嘀哒,哒嘀哒嘀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星星火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从它里面,我听到了“雷锋”、“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它里面,我听到了著名播音员夏青用他那浑厚有力的声音播出的《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从它里面,我听到了长篇小说连播《红岩》,许云峰、江雪琴们的坚毅凛然,徐鹏飞们的凶残狡诈,甫志高们的卑鄙猥琐;从它里面,我听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发生的种种事情。毫不夸张地说,在接受父母和学校教育的同时,这台美式收音机和那张创刊于1931年11月7日红都瑞金、每日仅有四开四版的《参考消息》,成为我“睁眼看世界”的窗口,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石,政治上、生活上的“启蒙老师”。这,可能是制造了它并投送到中国战场上的美国老板始料未及的吧!
 
父亲身上的子弹头
 
 
\
 
 
  江阴,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中,是第三野战军第23、第28、第29军过江的地方。寻访团中众多的第23军、第29军后代,自然对这里有着别样的感情。而由于一个特殊的原因,我又平添了更深的情缘。
 
  在江阴渡江战役纪念馆,当我仔细观看29军渡江的图片时,毛宪过来说:“华苏,快去看,那儿有你父亲身上的子弹头!”我急忙过去,果然在玻璃柜中红丝绒的小盒里,放着那颗让我刻骨铭心的变形子弹头!说明中写道:“这是战争年代留在刘毓标身上的子弹头,由于伤及内骨,一直未能取出。逝世后,由家属从其骨灰中拣出。”
 
  那是1997年5月3日下午,南京石子岗殡仪馆火化炉边,我们兄弟4人满含热泪地拾拣着父亲的骨灰。突然,一个黑黢黢的物品,使我们心头猛的一颤!在白花花的骨灰中,它是那样刺目。后来,这颗子弹头被母亲珍藏。16年后,我在这里又见到了它!
 
  父亲一生十余次负伤,多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如此算来,这颗子弹头在他体内残存了60多年。敌人的刀砍枪击,给父亲留下了遍体疤痕。这颗子弹头是何时何地留在他身体哪个部位的,父亲从未说过,母亲赵倩和我们全无知晓。父亲1927年4月参加革命后,有7年时间做地方党的工作,直至1934年12月,根据方志敏同志的亲自安排,他由安徽太平中心县委书记兼任红军皖南独立团政委,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一个团政委,多次受伤,这正说明在那个年代,共产党员、政治干部、领导同志,是何等的舍生忘死、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关于父亲,时任86师政治部主任的黄烽叔叔有这样一段回忆:“1949年4月,我军发起渡江战役。我29军担任东部地区突击渡江任务,我师256团担任突击江阴炮台东侧地段的突击队,师指挥所跟随256团后前进。那时刘毓标同志已担任29军政治部主任,为了靠前指挥,他所乘的指挥小汽艇跟随我师指挥船(民船)前进。在夜黑的江上,汽艇起渡后就发出嘟嘟的响声,目标显得大。只见江阴要塞炮台的炮火对着汽艇射击,炮弹在刘毓标同志所乘的汽艇前后左右不断爆炸。我师指挥所所乘的民船前进时,靠风帆和桨摇没有声音,目标不大。虽然大家都在敌炮火轰击之下,冒着炮火前进,相比之下,我们民船比有声的汽艇较为安全,我们为刘毓标同志所乘的汽艇担心。”在那个年代,共产党员、政治干部、领导同志,就是这样的舍生忘死、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从1939年6月父亲由皖南北渡长江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工作算起,到1949年4月父亲由苏中南渡长江直捣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巢穴,整整十个年头。斗转星移,天翻地覆。遥想当年,站在汽艇上,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父亲,胸中一定涌起百般感慨、万丈豪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这是江阴渡江战役纪念馆展出的
又一幅记载历史的“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照片
   管文蔚伯伯和“挺纵”留下的启示
 
 
  我和管新凯大哥是世交、至交。在战争年代的苏中和建国后的南京,管文蔚伯伯是我父亲的老上级、老领导。朱竹雯阿姨曾告诉我:“管老经常去你家,他和你爸爸谈得来。”俩位老人去世后,朱阿姨和我母亲搬到了一幢楼上成为邻居,我和管哥也成为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战友加兄弟。对管伯伯的革命业绩,我早有所知。
 
  此次“苏南行”,恰逢新四军第1师前身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四军挺进纵队成立75周年。所到之地,处处可见“挺纵”的战斗足迹。我随身带了一本《新四军挺进纵队史》,认真学习,很受教育,对管伯伯和“挺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管文蔚同志,于1937年5月从国民党监狱保释回到苏南丹阳县家乡。上海沦陷后,他组织了倪山抗日自卫团,后于1938年2月发起成立了丹阳抗日自卫总团,辖丹阳、镇江、武进、扬中4县80多个乡的自卫武装,有2.5万青年参加,持枪的基干队伍达3000余人,控制了长江以南、沪宁铁路以北、东起武进北乡、西至镇江东门的广大地区。新四军第1支队东进茅山地区后,于1938年7月给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授予丹阳抗日游击纵队番号,委任管文蔚为司令员;1938年9月,改番号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简称“挺纵”),编入新四军第1支队序列;1939年10月,“挺纵”与“江抗”合编,仍称新四军挺进纵队,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任副司令员;1940年7月,改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第1旅。
 
\
 
 1938年11月在丹北抗日根据地。左起:梅嘉生(“挺纵”第4支队司令员)、郭猛(“挺纵”政治部主任)、刘炎(新四军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陈毅(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管文蔚(“挺纵”司令员)、韦永义(“挺纵”第3支队司令员)、张震东(“挺纵”参谋长)
 
  “挺纵”为新四军实施战略展开、挺进苏南、开辟苏北、发展华中,贡献卓著,居功至伟。这支英雄劲旅,坚持丹北,英勇抗击日伪顽;占领扬中,搭起大军北上南下的“跳板”;旌麾北指,建立江北“桥头”阵地;鏖战郭村,打响北渡前哨战;决胜黄桥,举行苏北根据地奠基礼;屡建奇功,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时至今日,“挺纵”的血脉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集团军的序列中延续。
 
  我们纪念“挺纵”成立75周年,从管伯伯和“挺纵”的革命实践中,应当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精神  1937年上海、南京失守后的苏南,国土沦陷,人民受难,中华民族到了濒临亡国灭种最危险的时候。刚刚结束7年牢狱之苦的管文蔚同志,面对让他经商、讲学、过安稳日子的劝说,面对家中为他兄弟三人去大后方准备的各300块大洋盘缠,坚定地说:“我哪里也不去,就在丹阳保家乡!”他高举起“救国安民”的大旗,登高一呼,揭竿而起,率领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杀向保家卫国的战场。这些丹阳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不避艰险,不怕牺牲,大多数人血洒疆场、英勇捐躯。真是:“丹阳三千子弟兵,慷慨悲歌上战场;青山处处留忠魂,仅存二百回故乡”!
 
  当今,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不正需要传承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精神吗?
 
  胸怀全局,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管家不是穷家,祖上人称“管半城”,衣食无忧,家境殷实。为了“救国安民”的全局,管文蔚、管寒涛、管文彬三兄弟毁家纾难,耗尽家财,就连家中为他们留后路、作盘缠的900块大洋,也全都用来为抗日自卫团购买武器(当时,买一支长枪,只需十几块大洋)。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父母的积极支持。父亲管士霖为抗日自卫团收集情报,母亲则在家中替前来投奔的或是联系工作的人烧水煮饭,粮食吃光了,柴草烧光了,也没有任何怨言。
 
\
 
1938年,陈毅和管文蔚在丹阳
 
  更为可贵的是,当新四军第1支队到达苏南时,管文蔚同志给予的雪中送炭般的毫无保留的支持。对此,跟随陈毅同志到苏南的谢云晖同志说:“新四军初到苏南时,人生地不熟,力量也非常薄弱——总共才有两个团的兵力,且仅仅局限于茅山一隅,无政权、无财权、也无兵源,要想周旋十倍于我们的敌伪顽之间,困难是非常大的。但是,管文蔚却将他辛辛苦苦组织起来的这支数千人的队伍以及方圆数百里的抗日游击区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新四军,这无疑使我们如虎添翼啊!尤其是对于我们在江南站稳脚跟,并继续向江北发展是极大的支持!”

1954年,陈毅同志在南京的一个干部大会上说:“我当时又不是什么有名气的人物,可是管文蔚却把他拉起来的几千人马的队伍全部交给了我,这就是一心为了党的事业嘛!”好一个“一心为了党的事业!”

 
  当今,在我们面对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和各种利益诱惑挑战党性、良知、道德底线时,不正需要传承胸怀全局、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吗?    
 
  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坚强意志  倪山抗日自卫团成立之初,只有30余人、十几条打不响的土枪,而面对的却是气焰嚣张的东洋鬼子、四处抢掠的“国军”溃兵、蜂起猖獗的土匪盗贼。有人心存恐惧:“鬼子有飞机,有大炮,自卫团可不是他们的对手。”单从武器装备上说,自卫团与大股土匪相比也并无什么优势。管文蔚同志多次召开会议,对大家说:“日本只是一个小国,人口远远没有中国多。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打,今天打死几个,明天再打死几个,日积月累岂不就成了一个很大的数目,岂不就等于打了一个很大的胜仗?再凶狠的敌人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而我们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 管文蔚同志率领抗日自卫团,无所畏惧,奋起抗敌,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他们与日本鬼子斗,破坏交通、坚壁清野,用游击战反“扫荡”、杀鬼子;他们与国民党顽固派斗,废除保甲制度,建立抗日政权;他们与土匪流氓斗,肃清匪霸,为民除害。硬是靠敢于斗争,打出一片天地!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当今,在我们面对虎视眈眈的敌对势力和深化改革的暗礁险滩时,不正需要传承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坚强意志吗?
 
  海纳百川,团结一心的宝贵传统  海纳百川,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共产党人的胸怀;统一战线,是共产党人克敌致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倪山抗日自卫团——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新四军挺进纵队,就是一个海纳百川、千流归宗、发展壮大的历程。管文蔚同志出狱时,孑然一身,两手空空。他从找回在外教书的两个弟弟开始,在“救国安民”的大旗下,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到一年就拉起了几千人的队伍。不仅如此,正像谢云晖同志所说:“我们通过管文蔚的关系,团结了苏南苏北一大批的上层人士,结成了相当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新四军在苏南苏北站稳脚跟、开辟新区提供了重要保证。
 
  当今,我们作为学习研究新四军历史、宣传弘扬铁军精神、凝聚传递正能量的红色团体,不正需要传承海纳百川、团结一心的宝贵传统吗?
 
一路走来,太多的所见所闻,太多的所思所悟……
 
苏南,令人留恋的热土。
 
苏南行,令人难忘的旅程。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