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环境安全

师伟:从《八佰》到《金刚川》

发布时间:2020-10-28 来源:现代质量备份号作者:师伟

\
 
如今乱糟糟的文艺圈(juan)充斥着大量的流量明星、面瘫演员,粉丝们对他们的个人细节津津乐道,但被问到他们到底塑造了什么角色时往往语塞。

显然,演技平庸但绯闻爆棚的演员肯定不是好演员。
 
同理,作品稀松但个人成为热点的导演也不会正经。
 
你当然知道我在说谁——
 
这人现在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你要说他的话要面对删帖甚至封号的危险。
 
\
 
但我偏要说:嘴巴除了吃饭、更重要的功能是说话!
 
此人今年靠《八佰》狠狠红了一把,并非《八佰》拍得有多好,而是疫情憋了大把观影需求,影院一开,正如关了多年的流氓出狱进了洗头房,母猪都会当成貂蝉。
 
《八佰》就是这头母猪、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是洗头房中唯一的母猪。我不禁猜想管电影发行的部门和华谊是不是有很好的私人关系。
 
《八佰》是个货真价实的烂片,问题有五点:立场稀松、篡改史实、违背常识、重点错误、炒作恶心!
 
立场稀松——把国民党军队塑造得比人民军队还人民军队,这造成了一个疑问:既然这些军队如此先进,为什么我们在九年后的解放战争中要干净、全面、彻底地消灭他们?
 
篡改史实——这个低烈度的战斗持续了四天,日寇的死伤在个位级别、守军的损失也不大,结果被拍成了斯大林格勒的气势,吹嘘抗击了三十万日军、而且保卫了整个上海;
 
违背常识——守军俘获数名日军并以新兵练胆为名将之杀死、虚假而残暴,身上绑满手榴弹从高处跳下,仓库之前是师部所在地然后竟然缺电话线,离奇的莫名其妙的白马;
 
重点错误——此战背景是国民党消极抗战,企图在上海租界旁边开打、便于欧美列强围观并诱导其出手,所以重点应该表现孤军后来的悲惨遭遇而非编造激烈的战斗来煽情;
 
炒作恶心——该片炒作从一年之前就开始了,这是华谊擅长的、反复使用的恶劣伎俩!导演本人更是和孙元良后人高调合影,偏偏对就在上海生活的谢晋元的后人视而不见。
 
……
 
这个片子的本质其实是在给国民党反动派招魂!
 
\

 
结合如今的两岸态势,简直令人愤怒!
 
按说《八佰》搞砸了,配合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的片子该选个正经人来拍吧!
 
偏不,还是选了这货——难道中国没人了吗?
 
《金刚川》的问题也有五点:片名、选材、背景、构架、细节。
 
片名——
 
《金刚川》的糟糕从片名就开始了,汉语片名和英文片名都有问题。
 
汉语片名:很有误导和歧义,因为发生在金刚川的大事至少有两件,一是影片背景的金城战役(1953年)、一是1951年11月韩6师在这里击败了志愿军68军的战斗。这一细节很重要、但在片名无法区分;
 
英语片名:好好叫个JinGang River不行吗、再不济还可以翻译为Bridge,非要叫个The Sacrifice
 
\

 
这个词的翻译是这样的
 
\

 
显然这里作为名词出现,意思是“祭品、牺牲、牺牲品、亏本出售”——这表达的是对志愿军的正面感情吗?你仔细品品!
 
选材——
 
抗美援朝是志愿军面对17国联军的战争,南朝鲜的存在感很弱,后来停战协议的签订者是中朝美三方、没南朝鲜什么事。
 
换而言之南朝鲜根本就不是抗美援朝的主要元素,然而在有无数典型元素可选的情况下《金刚川》偏偏选择了一个最不典型的元素!
 
非要选就选吧,那就必须说清楚《金刚川》背景的金城战役——此战背景是中美希望和谈停战,南朝鲜犯贱撒娇、从中作梗,于是形成了中美都想痛揍南朝鲜的默契格局,所以美军对南朝鲜的支援消极微弱、甚至乐见南朝鲜吃亏。另外此战我方人员投入是对方3倍、火力投入是对方1.7倍。换而言之此战根本不是抗美援朝的典型场景、无法充分展示抗美援朝的艰苦和意义。
 
这就好比正常人回忆自己当年的高考时都会把重点放在数理化政史地语英,而不正常的回忆的是体育考试!
 
所以我很奇怪整个片子的策划是怎么回事!
 
背景——
 
《金刚川》提到的桥其实可以找到原型的,但我很怀疑编导没有仔细研究这个原型,因为基本的精气神都没拍出来。
 
这个原型故事中的桥位于朝鲜半岛汉江支流北汉江的支流金刚川上的岩里渡口(如今已经被朝鲜金刚山水电站淹没),是通向前方文登里的咽喉。1953年5月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工兵第10团第3连连长张振智(1922~2003年,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曾受到毛主席两次接见)奉命在此重建被美军炸毁的公路桥。
 
相关材料之一
 
\

 
5月20日张振智率部来到岩里附近,将桥址精心选定在不利于美军飞机低飞俯冲攻击的山体悬崖处,前来骚扰捣乱的美机胡乱轰炸、炸倒了不少树、反而省去了我们相当部分的伐木工作量。
 
从5月20日到7月27日金城战役结束,张振智和战友们战胜了美军疯狂的炮火封锁(炮弹落下超过2500发)、空袭(航空炸弹投下1000枚左右)和肆虐的洪水激流,七次修复被美军炸毁的岩里桥。
 
实际的桥梁,要走重载装备的、根本不是电影中简陋的桥
 
\
 
除此之外,他们施展了更多手段——
 
1、架起一座高水位桥,白天把桥桁桥板都搬掉,晚上再架上去通车,和美机捉迷藏;
 
2、在水面宽、流速小的河段,铺设了一条水下便道,可昼夜通行;
 
3、在河两岸架起一条空中索道,单兵能坐在美机遗弃的副油箱里,飞渡金刚川!
 
正经人拍电影的话把这些历史如实展示即可,足以表现志愿军的机智、勇敢和卓有成效。
 
然而他们偏偏不正经,只是着重渲染悲壮、牺牲和莽撞轻率,简直是羞了先人!
 
真实的金刚川并非孤例,类似的情况是抗美援朝中的常态。比如将桥面修到水面以下、修建假桥迷惑敌人、一边修桥一边通车——抢修中的桥梁无法承受满载列车,于是我们将军列车厢拆开,这边火车头将之推上桥面、由对面火车头将之拖过去再编组。
 
然而这些细节在《金刚川》中均无体现,通篇只是在去死、去死、去死,最后大家死光光,只是凭侥幸获得了胜利——这说明编导对题材的理解差得远!
 
构架——
 
作为反映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电影,完整的构架必须包括——
 
1、正义:我们是保家卫国战争,我们在道义上对敌人是藐视的;
 
2、组织:政治治军、党员带头,这是革命军队必胜的基础保证;
 
3、团结:上下同欲者,胜!这需要紧密合作而非个人英雄主义;
 
4、牺牲:面对凶残而狡猾的敌人必须不怕牺牲但绝不轻言牺牲;
 
5、兵民:人民战争是战胜强敌的法宝,取得胜利不能仅靠军事。
 
以上构架请问你从《金刚川》中能看到多少?
 
很少!
 
这说明编导不但不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不了解人民军队的灵魂,连基本的构架能力也没有!
 
构架能力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理解宏大的故事整体,只好聚焦在具体人物身上取巧偷懒,甚至干脆抄欧美的模式。
 
欧美战争片最喜欢走反战路线,在局部环节煽情催泪、糊弄观众。因为他们的战争缺乏正义性,采用整体叙事方式的话就会逻辑不通——比如火烧圆明园就重点描述清朝政府扣押谈判代表、闭口不谈英法联军侵略中国。
 
这种恶劣和浅薄体现到《金刚川》就是一味地渲染惨烈、一味地莫名感动,最多描述志愿军的勇猛。然而这种勇猛和别的军队的勇猛有什么区别呢,他们没兴趣、也没能力研究,最后暗示美军生了恻隐之心、我们才取得了胜利。
 
\
 
这不是扯淡吗!
 
细节——
 
1、剧情中的一个主要矛盾是高射炮兵的弹药不足。这是胡说,金城战役志愿军的火力超过了敌人;
 
2、桥很重要但周边的防空火力竟然只有两门高射炮和几十发炮弹;
 
3、屡遭空袭但居然没有任何对空观察哨作预警,敌机临头才作出反应;
 
4、桥梁周边的阵地没有隐蔽部、没有防炮洞、没有假目标、没有交通壕、掩体简陋到跟没有差不多;
 
5、战士们作出牺牲往往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发狠斗气;
 
6、敌人的轰炸精度达到了现代化精确制导弹药的水平;
 
7、轰炸过后战士们居然不对战场进行最基本的勘察,对周围定时炸弹视而不见;
 
8、片尾演职员表里粗鄙而充满恶意和暗示的名单;
 
……
 
简而言之,为了突出牺牲的惨烈,编导不惜违反常识,强行设计了蹩脚低智的剧情冲突、编造不存在的困境,目的是营造志愿军除了死人外,别无他法的叙事氛围。
 
然而这是志愿军吗?
 
不,这是腐朽、落后、无能的国军!
 
我看导演是拍《八佰》上瘾了,觉得任何军队都像国军一个德性。
 
这是导演的水平和境界决定的,而决定使用这个导演的人该反思!
 
《金刚川》和《八佰》是一脉相承的烂片,导演低级可笑而又自鸣得意,如同两部片子里突兀怪异、胡乱奔跑的大白马——
 
 
\
\
 
我不知道是白马神经了还是导演错乱了。
 
神马东西!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