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国际视野

这个多年盟友,美国是怎么把它惹毛的?

发布时间:2016-01-30 来源:瞭望智库作者:

民主理想和反恐似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至少两步不能并做一步走。美国想要兼顾两头的结果就是乱了阵脚,一事无成还在中东失去人心。

新年伊始,沙特处决了著名什叶派激进教士尼米尔,引发伊朗国内的抗议示威。在示威者火烧沙特驻伊朗大使馆后,沙特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海合会”部分成员也先后宣布与伊朗断绝或降级外交关系。

这种两国因宗教问题交恶的情况,从逻辑上来看似乎合情合理,但事态升级的速度让人有理由怀疑这是沙特在预谋扩大同伊朗的矛盾。欧洲第一时间批评沙特挑起事端,不过沙特更在意的是美国的态度。然而美国却出乎意料,在第一时间同样谴责了沙特处决什叶派宗教人士的行径。

不难看出,在美国及其盟友行将解除对伊朗制裁,寻求叙利亚和谈顺利开展的背景下,美国对中东的掌控力进一步减弱。而沙特与美国口径、行动不一致的情况,也隐隐显出两个传统伙伴之间的裂痕。而这一切都源于近十年美国中东政策的连续失误。

老美究竟错在何处?

二战以来沙特一直是西方的重要战略伙伴,双方基于利益交换在中东建立了稳定的地区秩序,冷战时期沙特同美国还一道抵抗苏联的威胁,坐拥阿拉伯半岛大片领土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头顶两圣地仆人的宗教光环,沙特一直维持着石油市场和中东政治的稳定。作为交换,美国向其提供军事保护,维护沙特在中东地区的领导地位。1979年在伊朗爆发的伊斯兰革命不仅号召中东国家推翻君主政体,还呼吁阻挡西方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渗透,打压伊朗也成了维系沙特和美国关系的共同利益。

海湾战争后美国在中东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达到巅峰。美国的雷霆手段和沙特的配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中东格局的稳定。

然而进入新世纪,一系列事件使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变化。9•11后美国在中东的战略重点转向打击恐怖主义和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夹杂着推销自由主义和民主价值。但结果是美国的目的一个都没达到,却离间了自己和沙特的关系。究其根本是美国的中东政策缺乏连贯性,行动目的也不明确。

伊拉克战争:奥巴马政府的撤退

伊拉克战争是开启中东乱局的潘多拉魔盒。美国入侵伊拉克打的是反恐和销毁生化武器的旗号,结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找到,还立志用自己的枪炮在伊拉克扶植起所谓的民主政府。但缺乏民主基础的国土迅速沦为传统教派冲突的战场,没有萨达姆独裁政权的高压统治,逊尼派和什叶派为国家控制权争斗不休。

而在伊拉克什叶派占多数的情况下,美国一手主导的民主大选扶植起了一个什叶派政府,给沙特留下了心结。美国终究没说服两教派和解共治,经济和治理失败又为宗教激进主义提供了养料,“伊斯兰国”借势成长起来。至此,美国不仅输掉反恐的牌也没能实现民主化理想。

紧接着奥巴马政府的撤退令局势更加一发不可收拾。美军入侵伊拉克的确开了个糟糕的头,但美军仍然是维持伊拉克秩序,压制地方冲突的重要力量。继萨达姆倒台后,美国撤军给这片地区彻底留下了力量真空,伊拉克成为中东其他大国发展教派代理人和争夺影响力的角斗场,各方比拼全看拳头大小,新生政府军事力量无力扭转局势,“伊斯兰国”趁虚攻占大片领土。此番美国错在不该抽身时抽身。

西亚、北非动荡:本末倒置

西亚、北非的动荡的确在阿拉伯世界搅动了一池春水,也是美国第二次失信于沙特。面对席卷中东各国的革命浪潮,沙特政权在富裕经济和宗教合法性的支持下没有受到太大冲击,但也不得不给予民众更多权利以缓和国内局势。

真正让沙特后脊背发凉的是美国对老朋友穆巴拉克倒台的默许和对沙特一向不喜的穆兄会掌权埃及的支持。当然,如前文所言,民主基础薄弱的国土上很难建立稳定的民主政府,埃及人自己选出来的穆尔西比起前任并没有表现得更加民主,很快埃及政权再次落入军人手中。但这次变故足以让沙特王室打个激灵。

基辛格在所著《世界秩序》中就直言不讳,“美国对阿拉伯之春的主要贡献就是谴责、反对或颠覆它认定的独裁政府,其中包括埃及这个曾经极受重视的盟友,像沙特这样对美国友好的政府看到的是抛弃而不是自由化的好处。”

至此美国又陷入政策矛盾。反恐一向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首要目标,但美国在中东直接或间接支持的民主运动往往不成功,暴动、起义和无政府状态还会导致激进主义蔓延,成为恐怖主义的源头。

另外,反恐还需要中东盟友的通力合作。但美国对民主运动的支持一面破坏了当地政府对美国的信任,一面也使重要盟友分神于处理内乱,甚至为了在地区混乱中争夺影响力而扶植他国恐怖组织。

叙利亚内战:畏首畏尾

美国在叙利亚战场上的表现第三次让沙特失望。除了巴黎恐袭后为打击恐怖主义决定增派50名特种兵以外,美国决心不再过多投入中东地面战争。但是,这种畏首畏尾让美国错失了和沙特修复关系并巩固中东秩序的先机。

本来,美国有机会举起“道义”之旗联合阿拉伯和欧洲力量一举推翻阿萨德政府,控制战场,但美国退缩了。直到俄罗斯介入战局,打着反恐的旗号为阿萨德政府剪除反对派的羽翼,美国做选择的余地更小了。没有美国的地面优势兵力,叙利亚战场陷入胶着,什叶派支持的阿萨德政府和逊尼派支持的反对势力都不能胜出。

美国不愿再踏足中东地面战场的一部分原因是在亚太受到中国掣肘。在美国看来,中国崛起对美国全球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的威胁远胜于中东国家内乱。另外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财政始终捉襟见肘,战略收缩实为无奈之举。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接受了伊拉克民主化的教训——推翻专制政府很快,但国家重建的投入则无穷无尽,且不是武力就可以解决的。美国希望在中东从直接参与战争变为发展代理人,目标仍是反恐和民主化兼顾,希望通过向反对派提供资助一箭双雕,同时打击ISIS和阿萨德政府。但这招并不好使,发展代理人使地方力量不能集中反恐,而且代理人终究不是指哪儿打哪儿的美国部队,不一定听从美国指挥。

无论反恐方面还是民主化方面美国都不愿展开地面行动,瞻前顾后延误时机的结果就是叙利亚各方陷入消耗战。

另外,美国泰然自若地说自己不会介入教派争端,但七十年来中东的稳定格局恰恰源自美国对逊尼多数派领导地位的坚定支持。美国第三次失信于沙特,顺带把欧洲盟友也坑了,而“伊斯兰国”又从叙利亚内乱中渔翁得利。此番美国错在该介入时不介入。

伊朗核协议:雪上加霜

美国对伊朗的态度给了沙特最后一记闷拳,这也是美国在叙利亚战场上犹疑不定的一大因素。

伊朗核协议的签订将解除对伊朗施加的经济制裁,使其重归国际社会。沙特担忧解除制裁后的伊朗将获得更多物质资源,并帮助伊朗在中东与沙特进行教派对抗,还担忧西方和伊朗改善关系后会疏远并抛弃自己。更糟糕的是,虽然各方观察家都对伊核协议的实际效用表示怀疑,但奥巴马政府对其所谓“外交遗产”的坚决维护给了沙特最后一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美国一步步动摇自己在中东建立的战后秩序, 又让美国和沙特联盟的利益基础也出现裂痕。打击“伊斯兰国”的确是美国和沙特间的共同利益,但保证地区领导权对沙特来说更重要。沙特可以追随美国反恐,却不能和美国一起向伊朗低头,否则它将在阿拉伯逊尼派国家中失去威望。

沙特此次升级和伊朗的矛盾,一方面要证明自己没有放弃逊尼派并成为美国的附庸,另一方面要在叙利亚和谈到来之前给美国可能在谈判中对伊朗的继续妥协制造障碍。

再者,联合其他阿拉伯国家对抗伊朗有助于进一步孤立伊朗,为其重返地区秩序制造麻烦,而一旦伊朗作出过激反应,或许可以激起西方对伊朗热情的冷却。

中东“星星之火”会燎原吗?

沙特已经抛出手中的球,但美国和伊朗似乎都不会接,局势升级的空间有限。沙特和伊朗间口诛笔伐会有,在叙利亚和也门的代理人战争也会更加激烈,但两国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低。美国、伊朗和沙特都有控制局面的主观意愿。

美国方面,首先,奥巴马任期已经进入最后一年,新旧之交时政策发生巨大转变或冒险采取行动的可能性都大大降低。奥巴马上任之初承诺从中东泥潭脱身,不太可能在最后一年推翻七年的政治努力(当然国会也不会允许),他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

其次,伊朗核协议是防止中东核扩散的突破性进展,也是奥巴马最闪耀的政绩之一,只要伊朗表示愿意放弃核武,美国就绝不希望伊朗受到刺激离开谈判桌。

最后,美国希望促成即将到来的叙利亚和谈。叙利亚政局稳定是解决欧洲难民危机并联合中东国家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要前提。因此美国这一次没有支持沙特的行动,反而当起了和事佬。

伊朗也不愿在沙特的咄咄逼人下显得过分退缩,这会让伊朗在叙利亚和谈中开局不利。因此伊朗扣押美国两艘据称进入伊朗海域的军方船只和士兵后又迅速将其释放,借此敲山震虎,一面警告美国不要给沙特站台,一面也是告诉沙特美国这个帮手可能不太灵,同时还试探了美国对其挑衅的“宽容心”。

但伊朗也不会在局势升级的路上走太远。首先,核协议对伊朗而言也是大单。虽然从美国近期相对温和的态度来看是伊朗掌握着主动权,但这也不意味着美国没有底线,可以无限忍耐它的挑衅。如果伊朗真心希望解除制裁而不是单纯拿协议当进攻性行动的免死金牌,那么奥巴马任期最后一年就是最好的时机,错过今年难保明年新官上任三把火会不会烧掉伊朗近在眼前的钞票(至少不止一位候选人表示要重修协议)。

其次,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作为少数派的领导,伊朗在教派方面和沙特硬碰硬讨不到好处,通常伊朗都会弱化教派冲突的色彩,声称自己代表所有穆斯林。

沙特方面虽有意挑起争端却也不会让事态持续升级,和伊朗爆发正面军事冲突绝对不符合沙特的利益。一方面石油价格持续走低给沙特脆弱的能源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扩大军事开支将使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经济支柱动摇说不得也会动摇王室的统治基础。

另一方面,沙特虽然对美国不满但决不能分道扬镳,沙特仍然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过分违背美国意愿只会将其推得越来越远,在伊朗和西方关系破冰和叙利亚和谈的背景下,从中获益的只会是伊朗,因此沙特会适可而止。

事件对未来有何影响?

此次事件将直接影响了叙利亚和谈,原定1月25日的和谈已经延后到29日。虽然沙特和伊朗均向美国保证双方的外交争端不会影响叙利亚和谈,但在什叶派和逊尼派民众间情绪对抗的背景下,和谈中伊朗和阿盟国家双方让步的意愿都会降低。这是沙特想看到的结果——在谈判前煽起对抗的火焰,团结阿拉伯国家一道结成声势浩大支持阿萨德下台的谈判力量,对抗伊朗的同时也让美国不可小觑。

沙特和伊朗在叙利亚和谈中将会寸土必争,因为阿萨德势力的去留从教派争端的角度来看是个零和游戏。随着恐怖主义威胁愈发凸显,和谈拖延越久,美国越可能容忍阿萨德政府掌权,这会继续伤害美国和沙特的关系。除非它能说服沙特屈从于美国利益,否则反恐联盟的建设和作用发挥也会受到影响。即便沙特接受游说,叙反对派也不一定就此罢手。

多层代理人之间利益错综,叙利亚内战停火仍困难重重。

从长远看,这次事件还将影响沙特、伊朗和美国的三方关系。沙特在美国中东政策中的位置会有所调整,毕竟两国的利益分化是实实在在的。未来美国对沙特的态度会更有现实导向性,在利益冲突时态度强硬,在利益相同或互不反对时进行拉拢。

伊朗制裁解除后西方国家和伊朗的关系会迎来一段温和期。美国兰德公司近期一篇报告就指出,美国在中东的合作关系比之欧洲和亚洲都更有灵活性,若美国能同时和逊尼派国家和伊朗搞好关系,就能在中东建立起新的平衡。

不过这个过程一定是缓慢的。因为沙特有两个重要作用让美国念念不忘,一是沙特在反恐上的配合至关重要,二是沙特作为占穆斯林人数85%的逊尼派的领导是中东稳定的基石。而即使伊朗核协议成功实施,能不能真的阻止伊朗开发核武器仍需以观后效,而且长期以来美国和伊朗之间不存在政治互信,核协议只是一个开端,两国关系不会这么快迎来春天。
(责任编辑:陈久艺)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