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理论争鸣

丁堡骏:实践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发布时间:2020-05-18 来源: 吉林日报作者:丁堡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决定了作为它的理论反映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然会有一个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期,其理论源泉是生动的中国实践,全新思想内涵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以往人类社会历史上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本质特征。

\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性质、特点、规律和发展方向等重要原则问题,都作出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思想源泉。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就其本质规定性而言,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的不同侧面的认识或反映。因此,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站在这样一个时代高度上,习近平总书记说:

【“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改变着全部人类社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决定了作为它的理论反映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然会有一个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期,其理论源泉是生动的中国实践,全新思想内涵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以往人类社会历史上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本质特征。

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和发展有着三大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这三大思想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不同情况作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阐述。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这就是说,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就为统领的全面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责任编辑:林飞雪)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