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新浪微博

微信二维码

主席研究

宋泽滨:毛泽东与“东方红一号”卫星

发布时间:2020-04-25 来源:党史博采作者:宋泽滨

如今,两盘来自太空的《东方红》乐曲录音胶带,静静地躺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展柜里,向后人诉说着那段动人的故事。一曲《东方红》乐音,唱出的是中国航天人胸中的歌,伴随着建设航天强国的韵脚,成为歌咏中国航天,歌咏中国梦想的恒久的歌。《东方红》抒发出的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憧憬,与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交相辉映,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美乐章!

\

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展出的遗物中,有两盘特殊的录音胶带。那是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后,毛泽东收到的卫星发出的一盘《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一盘卫星飞经首都北京上空时直接收录未加剪接的录音胶带。在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上天50周年日子里,梳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回顾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我们分明感到:毛泽东的这份珍藏,是对东方红卫星的情感寄托,更是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有力物证。正是毛泽东的直接决策和领导,才有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日后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毛泽东作出发展卫星的决策,开启了中国人的飞天序幕

1957年10月4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由苏联发射升空,震撼了整个世界。对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这件大事,普通民众感受到的是一种震撼,科学家们从科学技术角度评价它的价值,而战略家思考的则是政治上和战略的对策。毛泽东在苏联卫星上天的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内,便作出发展中国卫星事业的决策,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战略家的胆识和胸怀。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参加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抵达莫斯科机场后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就。毛泽东认为: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人类进一步征服自然界的新纪元从此开始了。”】

“新纪元”指能够开辟人类历史新时代的重大成果,人造卫星当之无愧!在人造卫星上天不久做出如此重要论断,突出阐发人造卫星在人类改造世界中的地位作用,令人耳目一新。毛泽东到达莫斯科第二天的11月3日,苏联又发射了一颗载有名叫莱依卡小狗的“卫星”2号,给苏联的庆祝活动无疑又增添了喜庆气氛,也使毛泽东产生更多的联想。在11月6日召开的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说:

【“全世界公认:苏联两次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就,开辟了人类征服自然界的新纪元。”】

11月18日,毛泽东在六十四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

【“在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以后,就在最重要的科学技术部门方面也占了压倒的优势。”】

在莫斯科期间,在几次重要会议上,在接见中国留学生时,在同外国领导人会面时,毛泽东大谈特谈苏联卫星成就,并把卫星上天作为重大事件之一,来论证他的著名论断:现在是“东风压倒西风”!毛泽东的高论,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

1957年11月6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大会上讲话

1958年5月15日,苏联第三颗人造卫星又上天,恰逢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进行之际。这对处在建设社会主义高潮中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也许是外界信息激励,也许是心中酝酿多时,5月17日,毛泽东在大会上提出发展中国的人造卫星问题,说:

【“苏联第三颗卫星上天,这是好事。” “苏联卫星上天,我们想不想搞个把两个卫星,我们也要搞一点卫星。”】

毛泽东的指示,后来被概括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成为中国人向太空进军的战斗号角,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奋斗目标。毛泽东讲话不久,在主管尖端事业的聂荣臻副总理的组织指挥下,中国科学院和国防部五院纷纷行动起来。中国科学院开始了“581”任务,意在1958年的头号任务,成立了“581”设计小组,由钱学森任组长,赵九章和卫一清任副组长,并成立了“581”设计院,规划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的计划。中央政治局批准了研制计划,并拨付2亿元专款支持这一任务。由此,开始了中国航天的光荣与梦想之路。

\

1958年10月27日,毛泽东主席参观在北京中关村举办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跃进成果展览(前右左分别为时任院长郭沫若和党组书记张劲夫)

1958年10月,中国科学院为向中央和各有关部门汇报工作,举办了自然科学跃进成果展览会。在五个普通馆外,还设置了一个有关国防尖端技术的保密馆。10月27日,毛泽东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副院长张劲夫、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陪同来到展会现场,先上三楼看尖端技术,包括运载火箭模型、人造卫星设计蓝图、高空探测仪器模型以及耐高温合金、高能燃料、特殊化学材料、超纯金属、红外技术等方面的十几个项目,计一小时余。据当时担任接待讲解任务的漆宗英回忆:

【“毛泽东到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展览室参观时,由钱学森同志讲解,毛主席认真地倾听着。在参观过程中,毛主席对一些他关注的探测仪,如测高空大气、温度、风速的仪器和跟踪系统(当时都是模型),不时提问。当听说大部分仪器都是根据一些线索自己搞出来的时候,主席高兴地点头笑了。”】

参观时,毛泽东对钱学森说:“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这次参观活动,表达了中国高层对包括航天在内的尖端事业的关怀,给初创时期的航天人以巨大鼓舞。

毛泽东的战略决策,开启了中国人的空间时代,为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上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支持航天科研体制改革,加速卫星研制步伐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形成发展起来的。1965年8月,中央批准卫星研制计划,代号“651工程”。卫星事业刚刚重又上马不久,严重的政治运动干扰了事业进展,中央酝酿进行科研体制调整,将卫星研制由军队统一管起来。

毛泽东一直关心着国防科研体制调整任务,1967年6月,亲自向聂荣臻询问调整进展等情况。遵照毛泽东的指示,9月20日,聂荣臻向党中央、毛泽东报送《关于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方案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了重大建议:“拟将中央批准接管的国防科研单位,调整组编为十八个研究院。”这样做的好处是:

【“把武器装备研究设计及其紧密配套的研究力量集中到军内来”,“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努力发展电子技术的方针”。】

10月25日,毛泽东批示:“聂荣臻同志,此件压了很久,今天看过,很好,照办。”毛泽东的这个批示,在业内被称为“10·25”指示。1967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等联名发出通知,转发《关于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方案的报告》,并要求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按照方案要成立18个研究院,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研究院所统一纳入国防工业系统,为尖端事业的发展奠定组织基础。

\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这次国防军工体制调整,有力地整合了科研力量,突出和加强了航天相关领域的机构设置和研究资源的配置。此次调整,受益最大的应该是航天事业,18个研究院中有近半数关涉航天领域。如地地、潜地弹道式导弹研究院;飞航式导弹研究院;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院;地空导弹研究院;国防科研工程设计院;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研究院;反导弹、反卫星研究院;国防光学(包括激光)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院等。经过调整,导弹及发动机任务,主要由当时七机部所属一院、二院、三院、四院承担。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即后来的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新五院,以与国防部五院即老五院区别),全名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研究院”,隶属军队系统,七机部副部长钱学森兼任院长。新的航天机构成立后,卫星研制进度加快。与此同时,航天一院在东风四号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加快研制运载火箭;在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建设卫星发射场,并由基地接手组建卫星测控网,发射测控系统的工程建设也进入程序。

毛泽东的重大决策,加快了中国进入空间的步伐,为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上天,奠定了重要的制度体制基础。

三、批准卫星发射计划,天上传来《东方红》乐曲

中央专门委员会于1965年5月召开的第12次会议和8月召开的第13次会议,原则批准国防科委《关于研制人造卫星的方案报告》,争取在1970年左右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长征”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命名和播放《东方红》乐曲的来历,充分体现了中国火箭、卫星事业中的精神文化折射,打上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时代烙印,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内在魅力。参与长征一号火箭总体方案设计工作的同志,有感于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为实现革命目标,藐视一切困难、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顽强斗志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建议将火箭命名为“长征”,寓意我国火箭事业一定会像红军长征一样,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到达胜利彼岸。1966年5月31日,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和七机部的负责人商定,发射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为东风四号加第三级固体发动机,并命名为“长征一号”。 1965年10月20日-11月30日,在史称“651”会议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当时担任卫星总体组组长的何正华,提出了将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的建议,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赞同。1965年7月,正在根据周恩来指示筹备向中央领导汇报人造卫星实物展出的王建业,向卫星研制总体负责人钱骥建议卫星播送《东方红》乐曲,10月份的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同意了这一提议。1966年5月31日的会上,正式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取名为“东方红一号”。虽然以后卫星的名字问题还发生过一些插曲,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

曾有人提议,为了防止火箭发射中出现意外掉到国外,火箭上装自毁系统;为了东方红乐曲上天能够正常播放,要装一个过载开关,一旦发现卫星不能入轨,过载开关就自动断开,卫星就不会播放东方红乐曲。但有人提出,如果一切都正常,但自毁系统或过载开关出了问题,不该炸的炸了,不该断的断开,那不就出大问题了吗?周恩来听后指出:

【“关于卫星装不装安全自毁系统的问题,我要向政治局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报告,在你们返回发射基地前通知你们。”】

4月17日清晨,总理办公室通知:经党中央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批准,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不装安全自毁系统。又一件棘手的事情得到解决。那个特殊年代关涉重大政治影响的问题,只有最高领导人亲自出面才能化解。15日凌晨1时后,周恩来指示:

【“从今天起,一直到卫星上天,发射场的情况,逐日向周恩来办公室电话报告。”】

4月16日深夜,周恩来亲自给国防科委打电话,中央同意发射卫星的安排,批准卫星、运载火箭转往发射阵地。并指出:“到发射阵地后,一定要认真地、仔细地、一丝不苟、一个螺丝钉都不放过地进行测试检查。”并要求把每天的测试情况及时地向他报告。

\

1970年4月24日晨7时,周恩来将《关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请示报告》报送毛泽东主席。报告说:

【“我国以三级火箭试放第一颗卫星,早在一九六八年初得到主席、林副主席批准,直到今春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三月底,运载火箭和卫星已运至基地,经检查测试,认为可行。四月中旬在京开会,经各方论证,认为可以发射。目前火箭和卫星已在发射基地竖起,经检查测试,对发现的问题,均已解决。现拟同意于今夜发射,请主席批示。”】

毛泽东批示:“照办。”4月24日下午3点50分,周恩来电话告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

【“毛泽东主席已批准这次发射。希望大家鼓足干劲,过细地做工作,要一次成功,为祖国争光。”】

毛泽东的批示,通过指挥调度电话迅速传达到各个岗位。从发射场区到航区,从指挥员到操作人员,都受到极大鼓舞,人人都严阵以待,更加认真地做好每个动作。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第二天新华社发出的新闻公报向全世界宣告:毛泽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实现了!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

成功发射后,《人民日报》联合《解放军报》发布的喜报

毛泽东亲自定下发射的决心,保证了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上天,使新中国一跃成为世界航天俱乐部的成员。

四、接见研制发射卫星代表,鼓舞全国人民壮志

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个国际劳动节夜晚,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研制和发射长征火箭和东方红卫星的代表,体现了对航天事业的关怀和对航天人的鼓舞。卫星发射成功后,周恩来安排研制发射有功人员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晚上的天安门城楼观礼活动。

代表们的座位被精心安排在城楼西侧电梯出口处,这是中央首长来回要经过的地方。当晚,毛泽东、周恩来等陪同西哈努克亲王走上天安门城楼,中外嘉宾共度中国人民的劳动节。具体组织实施任务的领导同志,研制和发射试验单位的代表,列队站在天安门城楼右侧的长廊上观看庆典。周恩来引导着毛泽东来到队伍前,并介绍说:“主席,他们是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工作人员代表,昨天刚到北京。”毛泽东微笑着,十分愉快地和代表们一一握手,表示亲切慰问和祝贺。当年摄影师拍摄的电影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航天人激动的笑容、高呼口号的形象,永不磨灭地载入了新中国的发展史和航天人的奋斗史中。

\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和卫星研制人员握手

晚会结束后,周恩来引导毛泽东退席时,又特地从发射卫星代表的面前走过,代表们争相和毛泽东第二次握手。当时第一次握手没有赶上的卫星总装车间电测组组长刘福余,几十年后回忆这件事时说:待赶到天安门城楼时,晚会已经开始。钱学森惋惜地说,毛主席已经接见过咱们代表团了,你没赶上。想不到毛泽东又第二次接见代表团,自己终于幸福地和毛泽东握上了手。还有一个细节,也使参加晚会的航天人记忆深刻。那天晚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待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据当时受到毛泽东接见的主管卫星测量的王盛元回忆说:

【“我记得韦统泰(七机部负责人)当时说,他参加过3次这样的庆祝活动,前两次都焰火还没放完,毛主席便走了。这次毛主席特别高兴,焰火全部放完才走。”】

毛泽东亲切接见研制发射卫星的有功人员,鼓舞了广大航天人的斗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气鼓劲。

五、嘱咐航天人不要骄傲,要发射更多中国星

在中国第一颗卫星上天后,在近两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在与外宾谈话中,多次提到卫星话题。我们从中读出的中心思想就是:中国只发射了一颗卫星,算不得什么。毛泽东当年这些论述,颇耐人寻味。参加“五一”天安门观礼的发射卫星的代表王占华回忆说:

【“毛主席对外国人说,天上有两千多颗卫星,我们才两千分之一嘛!就是有两千颗也不能骄傲,否则会走向反面,这是一个教训。我们大家深受鼓舞,及时组织各单位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指示。”】

2013年出版的《毛泽东年谱》中披露了后来毛泽东类似的话,而且不止一处。毛泽东的用辞略有不同,意思稍有差别。

1970年7月13日,毛泽东会见法国政府代表团。在客人说到蓬皮杜总统很钦佩中国在科学方面所作的努力时,毛泽东说:才开始,试验性的。中国不算什么大国,报纸上吹,我就不信。在贝当古说很钦佩中国自己放出了卫星时,毛泽东说:

【“我是不那么钦佩,不算啥事。因为天上有那么多卫星在转,都是那两个国家的,我们这些国家放个把两个卫星算啥。”】

这里用的词是“不那么钦佩”,是对客人“很钦佩中国”思路的一个反用,所以说“不算啥事”。认为发射个把卫星,那“可怜得很”。说外国人“总是吹我们”。1970年9月23日,在会见越南领导人时说:中国不算大国,算一个中等国家,我跟法国贝当古辩论过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连法国都不如,怎么能算一个大国呢?“他总是吹我们,说你们放了一颗卫星上天。我说天上每天有那么多卫星,我们只有一个,算什么。”这里用的词是“算什么”!西方人总是夸大其辞。这次谈话也可以为我们理解7月13日谈话中关于“钦佩”“不钦佩”的辩论提供注脚。

\

1970年7月20日,毛泽东在会见刚果客人时说:

【“中国人太多了,同经济发展不相称。你们现在愁你们的经济,我们也愁怎样把经济搞上去一点。搞上去不是造几个原子弹,发射个把卫星,那可怜得很。这个天空上有好多人造卫星在那里转,都是美国和苏联的,后头才有法国的、日本的跑上去,最近中国才跑上去一个。”】

这里用的词是“可怜得很”,是历数了发射卫星前几名国家后才说的,而且提出“怎样把经济搞上去”才是重要问题。谦逊地说 “只放了两个”。1972年7月10日晚上,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会见法国外交部部长舒曼,谈到中国和苏联的紧张关系时,毛泽东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们用从前打蒋介石那个办法,打日本人的办法。“原子弹没有苏联多啊,而天上放卫星,我们也只放了两个啊。”这里用的词是“只放了两个”,而此时,中国的航天计划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晚年的毛泽东,身体和精力越来越差,但他的目光仍然没有离开中国航天进展。在东方红卫星如火如荼地展开的时候,1968年6月17日,毛泽东批准研制远洋测量船工程计划,代号“718工程”。这就是后来以毛泽东手书叶剑英元帅诗《远望》命名的中国远望远洋测量船队,他们参加了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代号“580工程”)后几乎所有重大航天活动的测控任务。1970年7月14日,毛泽东圈阅国防科委关于航天员选拔的计划报告,批示开展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代号“714工程”,这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早期预演。1975年3月31日,毛泽东圈阅了《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代号“331工程”,这就有了后来跃上远离地球36000千米的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1975年11月26日,病中的毛泽东审阅了我国发射遥感卫星的报告,后又审读了卫星发回的相关资料,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从此频频飞向太空。

\

装载《东方红》乐音装置和遥测装置的盒子

毛泽东的殷殷嘱托和航天布局,让广大航天人谦虚谨慎,再接再厉,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大踏步进入宇宙空间。

如今,两盘来自太空的《东方红》乐曲录音胶带,静静地躺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展柜里,向后人诉说着那段动人的故事。一曲《东方红》乐音,唱出的是中国航天人胸中的歌,伴随着建设航天强国的韵脚,成为歌咏中国航天,歌咏中国梦想的恒久的歌。《东方红》抒发出的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憧憬,与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交相辉映,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美乐章!

【本文转载自察网】


(责任编辑:黄明娥)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主人公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我们会更加努力,宣传红色文化。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