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9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本主宰教育-社会经济环境 决定自然人的社会能力 专家懵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21:3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学者:共同富裕不能过于倚重再分配

时间:2021-08-24 20:1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实现人的共同发展、人的能力的共同提高,而不是过于倚重再分配。

据澎湃新闻报道,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刘尚希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提出上述观点。

刘尚希认为,要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实现人的共同发展,人的能力的共同提高;若仅仅在物质层面做文章,得到的只会是短期效应,长期看,贫富差距反而会不断扩大。历史告诉我们,均贫富并不能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发展,甚至可能使发展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

刘尚希指出,如果仅仅是从结果上把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甚至把财富的差距也缩小,但能力的差距没有缩小的话,进入下一个经济循环的时候,这种差距又会再现出来。因此能力的改变与提高是最重要的。

刘尚希认为,过于倚重税收来进行收入、财富的再分配,很可能导致税负加重,发展的动力就会变弱。数据上看,短期差距缩小了,但治标不治本。

他指出,共同富裕首先要富裕起来,不然的话就是共同受穷了。虽然现在的日子比过去要好得多,但中国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不进则退,日子往回退在国际上有先例。因此,还是要从怎么做大蛋糕这方面去做文章,怎么能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结合起来的,不能对立起来看问题。

刘尚希认为,如果过分强调福利,不强调人的能力的提升,不强调人的发展,可能就会落入到一个福利陷阱中去。这是很危险的。

他指出,政策目标应该着力于缩小能力的差距,国民基本能力普遍提升,起点公平、机会公平也就有了基础。因此,完善公共政策体系的同时,需要在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上全面推进改革,比如城乡二元分治这样妨碍国民能力共同提升的制度。


链接


中央财经委沿革 总书记班长与会议意见啥区别?办公室主任
6 个回复 - 455 次查看
历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总书记强调了什么?2021-08-21 20:22:59求是网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改为中央财经 ...
2021-8-22 00:28 - 焦典 - 焦点时评


人民个体生命的扩大再生产是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核心标志
5 个回复 - 807 次查看
富瑞:中国今年出生人口可能降至纪录低点 时间:2021-08-19 13: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富瑞集团(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 Inc.)研究报告称,今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可能降到至少1950年以来最低水平。据彭博社报道, ...
2021-8-19 14:34 - 焦典 - 焦点时评


10次财委会扶56789背后压力 7月青年失业率16.2% 消费停滞
4 个回复 - 977 次查看
中国青年失业率攀升 达整体失业率的三倍 时间:2021-08-16 22: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随着毕业季的来临,经济又因疫情影响和外国需求疲软而放缓,中国年轻人失业率升至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国家统 ...
2021-8-18 03:12 - 焦典 - 焦点时评


1 个回复 - 45 次查看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2021-08-17 21:53:04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8月17日主持召开 ...
2021-8-17 23:16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21:38:1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部:体力劳动永不过时 让学生实践中出力流汗
时间:2021-08-24 20:1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针对中小学劳动教育以及体力劳动是否过时的问题,中国教育部官员今天(24日)说,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劳动教育“既要防止泛化也要防止窄化”。

据澎湃新闻报道,有记者今天在中国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后,大家对新时代教育的内涵和边界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体力劳动已经过时。

中国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对此回应说,这个问题也是劳动教育的关键问题,《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共同强调了一个观点,就是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结合。

田慧生说,他相信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即使是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时代,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主要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他指出,体力劳动是劳动的基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两种劳动形态,各有各的作用。

关于上述两份文件中为何提出以体力劳动为主,田慧生表示有以下几个考虑,一是当前存在青少年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在制定文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首先要抓好体力劳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过程,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

田慧生说,另外也考虑到劳动教育要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这些观念、精神必须在具体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靠简单的知识讲解、概念灌输,不可能使学生真正形成对劳动的真情实感和正确认识。

他还说,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看,劳动教育一方面强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另一方面要防止以“智育”取代劳动教育,避免单纯通过在课堂上教知识、讲劳动来实施劳动教育,“既要防止泛化也要防止窄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21:45:06 | 只看该作者
女子将出生1个月儿子卖给医疗科技公司 网友:医疗科技公司买孩子干啥?

2021年08月24日 14:09:47
来源:燕赵都市报




【女子将出生1个月儿子卖给医疗科技公司 网友:医疗科技公司买孩子干啥?】8月14日,河北沽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通过分析研判、细致排查获得线索:山东省潍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涉嫌拐卖儿童的网上逃犯任某某可能在沽源县平定堡镇出现。获取线索后,民警立即研判任某某的轨迹信息,在确定任某某的准确位置后,迅速组织警力对其进行抓捕,于当日16时许,在沽源县平定堡镇一品文城小区将其抓获。

经审讯:任某某(女,22岁,河北沽源人)对其在2021年7月底,将自己生下的儿子以七万元的价格卖给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一家医疗科技公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目前,任某某已移交山东警方,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对此,有网友表示“医疗科技公司买孩子干啥?应该查查这家公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02:13:51 | 只看该作者
专家学者“云聚会”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出招
来源:新华社
2021-08-24 22:58
新华社银川8月22日电(记者任玮、谢建雯)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网上丝绸之路大会上,多领域专家学者云端交流,提出数字素养已日渐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必备生存技能,需搭建终身学习教育平台和培训体系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以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如何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蒋艳认为,需从供给侧扩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从需求侧围绕工作、生活、学习打造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应用的场景,从安全角度提高全民数字安全技能的水平,从伦理道德角度强化全民数字社会的道德规范。

“要将数字素养的养成贯穿到育人全过程,让更多孩子从小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提出,充分发挥课堂主战场的作用,完善信息技术课程和教材体系,推动中小学开齐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程。让孩子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应围绕不同场景,针对不同群体,面向人的全生命周期,加快构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数据资源供给体系,关注因数字素养差距带来的“数字鸿沟”,推动面向薄弱地区、特殊群体的数字技能培训,让更多人公平享受数字化发展成果。

蒋艳建议,针对中小学生,培养数字素养、激发数字科技兴趣,提升数字科技基础知识;针对大学生,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数字人才;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加速推进数字设施设备和App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适当保留线下人工服务;针对偏远地区人群,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出精准化的数字设备、数字服务优惠措施,培养其利用数字技术和设备致富的意识与技能。

舒华特别强调,要关注边远农村、民族地区的孩子,深化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成果,提升学习网络的服务质量,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数字差距。

“数字素养教育不是计算机知识的简单普及,也不是把每个公民都培养成计算机专家,而是要提高社会公民的信息意识,发展符合数字化时代的‘计算思维’,形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学习、生活和工作模式的习惯,加强信息社会责任,让每个公民都能从容、自信、负责任、有担当地生活在信息社会。”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5#
 楼主| 发表于 2021-8-25 02:25:12 | 只看该作者
成都市教育局回应均龄8岁少年团出道:高度关注,正在核查
来源:澎湃新闻
2021-08-24 17:45
8月20日,偶像组合“天府少年团PANDABOYS”在成都发布单曲宣布出道。根据媒体报道,这个组合由7名男孩组成,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8岁,最小的7岁,最大的也仅有11岁。

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有网友戏称,“我们只想‘养成’,不想‘育儿’”;也有网友对低龄偶像的出道表示担忧:“这么小的年纪让孩子们好好读书、享受童年不好吗?为什么要把他们当成赚钱的工具?”

8月24日下午,成都市教育局德育与宣传工作处处长杨忠斌对澎湃新闻表示,对于这支由7名男孩组成、平均年龄只有8岁的偶像团体的走红,成都市教育局高度关注。对于网友质疑的其成员是否存在辍学的现象,目前也正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核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有明确规定,这种学龄儿童必须且强制性地要接受义务教育,以严防未成年人辍学。我个人认为他们不一定是辍学来从事相关的演艺工作,相关情况我们正在核实中。”杨忠斌说。

对于此事,@半月谈 官方微博点评:由于年龄小、“后劲足”、进步空间大,越来越多低龄偶像吸引着资本的目光和关注,被期待能在热火朝天的偶像经济中分一杯羹。然而,大批还未成年的偶像被推向市场,一方面使他们脱离正常生活学习的环境,过早地接触纷繁复杂的娱乐圈,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将“出名要趁早”的错误价值观传递给社会,误导辨别能力较弱的青少年。

@半月谈 官方微博认为:偶像养成产业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代价。过分追逐低龄化的偶像养成产业,该管管了!

记者 岳怀让 杨喆 实习生 丁文捷 巫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6#
 楼主| 发表于 2021-8-26 00:05:50 | 只看该作者
重温毛主席关于教育的论述,深感当下教育改革之必要性
草上风 · 2021-08-25 · 来源: 左手执刀

“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
  导语:
  “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  
  正文:
  壹
  重温毛主席关于教育的论述,深感当下教育改革之必要性。
  建国后,他首次对我国的教育方针作出明确表述:“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他特别强调要在青年学生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说,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对于学校的课程安排以及考试方法,毛泽东主席的见解非常深刻,到现在仍然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他说:“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
  “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
  “课程讲的太多,是繁琐哲学。繁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
  “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
  “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
  对于考试,他说,“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
  “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
  “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只要不把学生当成打击对象就好了。”
  “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粱、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
  上面摘录的这些语录中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
  今天,面对当前教育领域的种种问题,毛泽东思想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贰
  早在1946年,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从苏联学习回国,他对爱子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但是中国的劳动大学你还没有上过,你应该去学习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又将在农村经过几年土地改革工作锻练的毛岸英,下放到北京第一机器总厂去工作,让他去体验工人的生活。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
  而放低身段,和人民大众一起参加劳动实践,是进入基层一线的最好形式,
  现实中,有个别领导干部渐渐地忘记了党的优良传统,慢慢地离群众远了。有的领导干部借口工作忙,对于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不屑一顾;而有的领导干部则直接把下基层、到群众中去当做例行公事、做做样子,偶尔下去一趟也是车接车送、前呼后拥,既没有看到基层的现状,也没有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还给基层带来了负担。
  作为学生来说,长期不参与劳动,不和群众在一起,不仅会五谷不分,还会导致脱离基层群众,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以考高分为目的的利己主义者,这肯定是不利于社会,也不利于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的。另一方面,学生们所学的东西如果脱离了劳动,脱离了实践,只会死读书,即便取得考场上的高分,未必也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现如今这个高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没有基本的劳动能力和经验的人,是没有办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
  毛主席的“劳动大学”教育观启示我们要多到基层去,多到农村去,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拜人民为师,在与群众的交流中提升思想境界,学习群众吃苦耐劳、踏实务实的精神,学习群众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质,摒弃浮躁、净化心灵,以百姓幸福为一生守望,以群众冷暖疾苦为不舍牵挂,以改善民生为不变承诺,更加自觉的把奉献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人生追求。
  叁
  有句话说:“真正的教育是为现实的生活做准备的。”
  教育即生活,劳动也是学习。
  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是偏离本质的教育,也注定是错误的教育。
  近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也就是说,劳动教育将同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一样,成为大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劳动的缺失即教育的缺失,我们对劳动教育中“劳动”概念的理解过去过于窄化。
  对于劳动,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于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劳动教育的意义贵在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不能只把体力劳动、简单劳动或物质生产劳动看成是劳动,而要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群体劳动与个体劳动、有偿劳动与公益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物质生产劳动与非物质生产劳动、实体劳动与虚拟劳动、生产性劳动与科技劳动、管理劳动、艺术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都看成劳动。
  马哲认为,劳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是人作为人之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改善民生、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
  如果人人都不劳动,都想着当网红,都想着内卷,都想着躺平,那么这个民族注定是没有将来的,那个时候,一个个好吃懒做的,松散的个体更是“待宰的羔羊”。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有用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
  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劳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如马克思所言,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劳动教育”就是一种最好的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7#
 楼主| 发表于 2021-9-1 00:14:44 | 只看该作者
郝贵生:再谈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根源——评几位专家、学者对教育问题的认识

2021-08-31 09:30:1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郝贵生




  笔者本月8日写了一篇致新任教育部党组书记(最新消息已任教育部长)的公开信(《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就中国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根源及克服途径谈了个人的一些见解。最近半个多月,笔者又在网站、微信上陆续看到几篇谈中国教育的文章。如: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柳肃同志的《中国教育之我见——柳肃教授致教育部部长的公开信》、太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郑强问题的一段视频《中国教育真出问题了》。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同志讲座的一个文字整理稿《终于有人把“教育内卷”讲明白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项贤明同志的《教育问题根子是社会问题》。笔者结合上述几篇文章再谈对中国教育问题根源的认识。

  一、上述几个同志的主要观点摘要

  1、柳肃同志《中国教育之我见》

  针对中国当代教育主要是赚钱、简单照搬经济运行规律、存在严重的人才竞争现象、普通教育代替职业教育等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即:一,不能靠教育来赚钱。二,不能按经济规律来办教育,三,教育领域里要摒弃竞争。四,正确处理关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问题。文章谈到教育竞争,不注重职业教育等现象的一个根源时讲了一段话“中国古代就是‘学而优则仕’,现在人们的思想仍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社会现实也是这样,劳心者一切都好,劳力者一切都不好。这就决定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考大学是唯一出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现在一说将来只有50%的学生进高中,才有考大学的可能,这就当然等于高考提前了,千军万马考高中。”但该文提到这一点时,没有进行分析,也没有进行批判而是把它看做正常的必然现象。同时该文谈中国教育改革动不动就与西方和日本的教育比较对照。左一个日本、右一个日本如何如何。这恰恰是笔者坚决反对的。

  2、郑强同志《中国教育问题真出问题了》

  中国教育出问题了要找到病根。两句话把中国教育毁了:一是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二是大力加强学龄前教育。什么叫学龄前?学龄前就是不能学,我们偏要搞学前教育。这不是违背教育规律吗?西方国家中小学就是玩,大学玩够了,就开始认真学习,做事特别认真。中国中小学没有玩、不允许玩,被人玩。中国学生中小学期间获得大大小小奥数奖,成人后什么都不能获得了。中国孩子都在上补习班,孩子年轻时都没有创新欲望。中国当今的孩子们都累死在起跑线中,中国教育全伤在起跑线上。

  3、杨东平同志《终于有人把教育内卷讲明白了

  (1)何为“教育内卷”?教育“内卷化”同时流行的还有“鸡娃”、“牛娃”、“、”青娃”等热词。其都是焦虑的家长发明出来的。主要针对教育的择校、竞争而出现的家长的焦虑感。

  (2)中国的教育焦虑,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整体性、全民性,各个阶层都在焦虑,中产在焦虑,高收入群体也在焦虑,普通老百姓也在焦虑;二个特别糟糕,焦虑从孩子的低龄阶段就开始。最初主要在小学阶段,然后下沉到了幼儿园,其实对应的就是幼升小和小升初的择校竞争。北京大学社会学者郑也夫称之为“学历军备竞赛”。

  (3)为什么中国出现“内卷”,或者说“学历军备竞赛”呢?有人说是因为高考制度,又有人说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还有人说是独生子女政策。我认为真实根源是整个社会包括家长和舆论,也包教育管理者、校长、老师,都没有真正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教育不是竞争,不是淘汰。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确定的基本人权,是保障性教育,就像给老人发低保一样,人人有份、一视同仁。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是保障性、基础性的,所以是非选择、非淘汰、非竞争性的,所以要实行免费、免试、就近入学。我们国家1986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重点学校制度已经被废止,不再合法了,但为什么过去30多年了,学校均衡还是难以达到?

  因为只要哪个地方有择校竞争,只要有学区房,只要有重点学校。各大中小城市择校竞争都是如火如荼,因为学校间的差距太大。学校分成了三六九等。城市、农村差别更大。教育经费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分配。因为差距太大,家长当然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地方教育部门、政府总是觉得应该有几所优秀的学校作为示范、作为门面,或者说带动其他大多数学校。它们的条件要比其他学校好很多。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学校之间的均衡呢?这个概念也很清楚,就是三个源的平衡:生源、财源、师源。

  (4)教育培训的本质又是什么?

  我们看到,在近十多年的义务教育环境当中,青少年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之外,生长出了一个新的系统,叫课外培训机构。教育培训的实质一言蔽之,就是制造焦虑、满足焦虑。这就是它的生意经,完全不是围绕教育规律、教育方针而产生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非常荒谬,教育的成功是终点线的竞争,是不能输在起点。这句口号,把家长搞得非常焦虑。培训机构是围绕商业利益运作的,最后上市,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新一轮的教育产业化”。

  (5)教育价值观

  流行的教育价值观是“上学就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教育作为一块敲门砖、一个功利性的尤其是短期功利性的工具。我们对职业要有一种全新的认识,不要认为从事体力劳动职业性的工作就是低人一等。

  (7)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关键是我们要看到一个新的职业时代正在到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在市场上有大量优质的新的工作,高薪、体面、有趣、前沿、朝气蓬勃,而且需求量巨大,而且不怎么看中毕业学校。只要有能力、有兴趣的人,都可以获得这些机会,这就是现在的新兴领域和新兴职业。为了社会比学历更重要追求能力,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追求卓越,追求成功,成功是比学历更重要的指标。今天在互联网时代、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当中,一个人真正成功的评价标准是幸福,能够获得人生的幸福——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4、项贤明同志教育问题根子是社会问题》

  中国的教育改革要摆脱困局,首先必须对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清理和辨析,弄清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假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很多时候是在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虚假的问题。目前为止,至少三类问题是混淆的。

  第一类问题:把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混淆

  教育改革往往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改革。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很容易被混淆。社会出现了问题,也会在学校里面表现出来,我们却把这类问题当成教育问题去对待,用教育的方法去改变它——这是不可能解决的。如高考改革,许多人认为这是学生减负的好办法,这就是把学生负担当作一个教育问题去对待,试图用教育改革去改变。这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中国学生负担这么重?校长老师负担也这么重?很简单,这不是教育问题。中国这么多人口,就业压力肯定大,这就决定了老百姓必须通过教育来竞争饭碗。强迫学校不补课不可能真的达到减负的目的,因为你禁止不了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即便你强行取消所有补习班,也无法禁止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加压。学业负担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原因,而不是教育本身的原因。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是我们真正解决问题的前提。

  第二类问题:把管理问题和教育问题混淆

  教育改革所面对的管理问题与教育问题是两类性质不同的问题。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也是两种不同的过程,其性质、理论基础、活动方式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如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看似是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实则主要是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稍微细致一点阅读马加爵事件的材料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开展相关教育也有益处,但这个问题本身主要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如果我们的大学生宿舍管理建立了有效的合约和投诉机制,学生入住宿舍即签订协约,知晓和承诺在宿舍哪些事情不能做,否则将受到批评教育乃至处罚,并知晓受到舍友干扰或欺侮可以去何处投诉,投诉后又能到迅速有效的解决,那么,这类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第三类问题:把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混淆

  有些问题属于社会利益分配的政治问题,需要政府通过政治手段去解决。如教育均衡也是个假问题。从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孩子的智力水平、人格特征、兴趣倾向等都存在差异,因此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到“重点学校”的水平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让学校办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学校,将来成为自己想成为并能够成为的人。这样的观点,在目前的社会政治语境中是很难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显然,这不是教育问题,而是个政治问题,因为它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所有办过教育的校长没有人承认教育能均衡,因为每个人从出生就是不一样的,所以真正要做到的是学校多样化。提供最适合孩子的教育,这才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综上所述,笔者对以上同志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见解做这样几点简评

  第一、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中国教育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且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其根源。某些方面点到了实质,但都没有从理论高度深入分析解剖。

  第二、上述几文的共同缺陷几乎都是从现象到现象。如郑强同志提出的那两点,仍然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杨东平同志指出“教育内卷”现象其根源是人们没有真正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但这仍然是现象,更深层次的根源仍然没有揭示出来。

  第三、找不到真正克服中国当代教育问题的真正途径和方法。上述几文都不同程度给中国教育问题把脉寻方,但几乎都到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那里寻找灵丹妙药了。这种邯郸学步的方法只能把中国的教育问题继续推向深渊。

  第四、基本都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理论分析解剖中国教育问题,也完全没有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中探寻中国教育问题及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根源究竟是什么?

  党章和宪法仍然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现实问题包括教育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只有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方法论才能真正揭示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中国教育问题不是孤立的一种社会现象,而是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缩影和表现,同时,其形成当代教育的严重状况也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简单的一两个原因造成的,而是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项贤明同志指出,教育问题的根源是社会问题。笔者同意这种见解。但究竟什么社会问题?项文没有指出。因此,笔者着重从三个方面谈谈其深层次根源。也欢迎教育界的同仁批评指正!

  第一,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对中国当代教育发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基础上形成了封建文化。固然封建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许多精华内容,至今对中国社会还发生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毛泽东同志也从中受益匪浅。但按照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封建文化毕竟派生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并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带有封建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的烙印,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和缺陷。其根本缺陷有三点:第一是倡导社会的等级观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由此导致权力至上观念、奴隶主义观念。鲁迅把中国封建文化看做“吃人”的文化就是把人塑造为奴隶、奴才的主奴性人格的文化。第二是倡导“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严重鄙视劳动者特别是鄙视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劳动者。第三是鼓吹“学而优则士”,通过教育、学习获得个人名利和社会地位。“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金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建立之后,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导致封建文化的糟粕性内容并没有随着旧制度的灭亡烟消云散。正如列宁所说,旧社会灭亡时,它的的死尸是不能埋进棺材里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性内容继续残存在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中,对人们的观念及社会生活尤其是教育发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和腐蚀作用。仅举两例;

  例一:上世纪50年代初电影《武训传》的出现。影片主要描述一个叫做武训的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受剥削压迫受穷,他把根源归结为穷人没有文化,从小立志要办“义学”,到处乞讨、下跪,后终于办成几所“义学”。认为农民有了文化就可可以摆脱贫穷、剥削、压迫。影片放映之后,受到了思想文化界的竭力吹捧。称该片“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优秀之作”、“富有教育意义的好电影”,武训是“永垂不朽值得学习的榜样”。毛泽东看后给予严厉的批判。毛泽东说:《武训传》电影“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对其“歌颂竟至于到了如此之多,说明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一些共产党员自称已经学得的马克思主义,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从教育理论角度认识这部电影,其宣传的教育本质就是抹杀阶级性的教育。鼓吹穷苦人依靠读书教育就可以获得人上人地位,就可以摆脱受压迫剥削的状况。这难道不是封建文化思想吗?这种思想难道不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发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吗?难道不是封建文件的死尸和臭气对新中国的教育发生严重影响吗?那种一切企图通过读书学习改变个人命运获取功名利禄的的思想难道不是“武训”思想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吗?

  例二:十几年前,在中国电视台“百家讲坛”红的发紫的北京某大学于女士,大讲特讲作为封建文化的代表作孔子的《论语》。笔者并不反对运用唯物史观剖析《论语》的精华和糟粕,但于女士把《论语》讲成句句是真理,其典型的等级观念、读书做官、奴才意识在于女士口里都变成了“青年人心灵的鸡汤”。2010年于女士在人民网文化频道与青年座谈“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他从一碗米的价值谈起。一个家庭主妇把一碗米蒸成一碗米饭。这碗米就是一快钱价值。小商人把米泡一泡,发一发,做成四五个粽子,就是四五快的价值。大商人把米发酵、加温,酿造成酒,就可能是一二十快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多少价值,这是因人而宜。”于丹由此推论,一个的生命也是一碗米,越接近原形态,价值就越低;把自己酿成酒,离原形态越远,价值就越高。读书就是酿造自己,就是养心,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这种读书观念实际是把是封建社会读书学习观念与改革开放以来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原则相互勾结而构成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剥削阶级文化的糟粕性内容的典型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相当多的大学生的“读书价值观”不就是其具体表现吗?正是由于家长、学生的这种扭曲、错误的学习价值观的严重影响,所以才导致前文举到的大量人才竞争、学生内卷、不能输在起跑线等扭曲的社会现象。我们的大学教授竟然在在国家媒体上公然贩卖这种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糟粕性的东西。笔者今年初围绕天津一中学老师歧视一贫穷学生的现象写了两篇文章即《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书?》《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私有化改革的必然现象和结果》也是对上述现象的深刻批判。

  前面几个同志举到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如个人竞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加强学龄前教育、教育内卷等等现象本质上都是孔子“学而优则士”“读书做官”思想的当代教育的具体反映。而我们整个教育制度都是在适应和强化这种所谓“社会需要”,并为之推泼助澜。特别是私有化、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这些现象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有些同志也提到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但不是作为错误思想加以批判,而是看做必然现象、正常现象。并把它作为改革的现实依据,可见我们教育界本身受这种思想毒害如此之深,素质如此之低。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任何所谓“教育改革”只能是越改越乱,越改越积重难返。

  第二、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和“教育市场化”是中国当代教育问题的最主要最深刻的经济根源。

  1、毛泽东时代对封建主义“学而优则士”观念的冲击及改革成果被彻底否定。

  “学而优则士”这种典型封建文化的学习观念在毛泽东时代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批判。毛泽东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要内容就是树立为祖国而学习,为新中国而学习、为社会主义而学习、为革命而学习。毛泽东青少年“改造中国与世界”、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观念几乎深入到大多数的大中小学生中。那时虽然还有升学高考制度,但提倡的就业观念是“一颗红心多种准备”。“劳动光荣,劳动伟大。”上大学是为祖国、为社会主义,不上大学也是为祖国、为社会主义,工作只是社会分工,没有贵贱之分。那时号召青年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许多有志青年主动放弃高考,到农村和边疆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如文革前的赵耘、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都成为缩小三大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楷模和英雄。毛主席1964年12月26日还把邢燕子、董加耕和王铁人、陈永贵、钱学学等人请到家里过生日。但伴随着文革和毛主席教育改革的彻底否定,封建社会的“读书做官”、“学而优则士”等类似观念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比文革之前有过之而不及。

  2、“教育市场化”口号的提出和贯彻执行把中国的教育推向万丈深渊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有客观规律。文化、教育发展固然与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但绝不是同一条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某些权力者在中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是把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套用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这本身就是错误的。笔者写过多篇文章批判之。但我们的当权者不仅在经济领域里,而且把市场经济规律的交换原则套用到整个社会特别是文化、教育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某位大人物就明确提出“教育市场化”的观点和口号,虽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他们一意孤行。自此之后所有的大中小学、各种成人职业教育都程度不同地把赚钱和谋取私利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无论大学建设、还是中小小学建设、发展都依靠学校贷款或私人投资。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把教育作为资本,各地私人办学、各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补习班、培训班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包括中央党校、北大、清等高校举办的干部、企业家的各种形式的文凭班也是多如牛毛。许多高校的教授、博导一夜暴富。整个社会钱学交易、权学交易、学色交易比比皆是。中国官场近些年揭露的的腐败分子几乎都有高校硕士、博士学位、特别是中央党校的学历。中小学教师课外补课事实也是教育市场化、商品交换化的典型表现。整个教育界不仅学生之间存在竞争、学校与学校、大学与大学、专业与专业、教师个人之间到处都是“竞争”,到处都是争名争利。整个教育界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被“异化”,都变为权力和金钱的奴隶。知识分子追求真善美的优秀品格几乎丧失殆尽。钱理群教授把部分大学知识分子称之为“精致利己主义”就是对教育市场化造成的严重恶果的真实表现。实际教育市场化的严重危害性比上述几个同志包括笔者例举的现象严重得多得多。笔者在职时看到如此之多的知识分子的如此堕落状况感到非常痛心。而“教育市场化”又是与整个经济改革私有化市场化密不可分。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笔者认为,经济领域的私有化、市场化改革方向导致的教育市场化、市场交换原则已经渗透到整个教育界的灵魂和里里外外、方方面面、犄角旮旯里去了。所有中国教育的严重状况的客观事实都能够从私有化市场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及“教育市场化”得到科学的说明和解读。它是整个中国教育问题的最深层次的经济根源和罪魁祸首。

  第三,不同程度甚至完全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指导地位。

  毛主席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词中讲,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近几十年的教育改革中,不同程度地忽视党的领导。只是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极其重要地位。但毛主席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指导思想二者之间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两个方面。如果说,党的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种政治体制和组织保障,那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则是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精髓和灵魂。取消党的领导是绝对错误的,但只有党的领导的组织形式,而没有指导思想的精神和灵魂。这种“党的领导”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在所谓“党”的领导之下推行各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中国当代教育的状况就是如此。

  党章和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但数十年无论是官方主要权力者、教育界的各位主要领导几乎所有的讲话都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更不会运用马恩列毛教育思想分析和指导中国的教育改革。至今没有看到一篇这样的讲话和文章。这难道不是客观事实吗?

  所有的大学、学院、中小学都有党委、党支部存在。但笔者发现,不仅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ABC的基本常识不懂,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教育思想更是一无所知。一谈教育改革发展动不动就是美国、日本、西方。笔者在职时也接触过多位书记、副书记、校长之类的领导干部,他们讲话、谈话从不讲马恩列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今年初,某网站刊载西安交大王树国校长谈西大教育改革的文章,被某些人捧为“堪称最近几年,在大学教育最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般的声音。他提出了当前中国高校最严峻、最紧迫和最至关重要的问题,并提出了他自己独特见解。”笔者读后,哑然失笑。这只是一篇揭露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冰山之一角的皮毛似的文章,其没有任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分析之,同时又简单照搬美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根本谈不上水平、深刻,“最振聋发聩”。于是笔者写了一篇《为什么不能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分认识中国当代教育问题?》发表在多家网站上。前文提到的郑强同志本身就是大学党委书记,他的视频也多次揭露中国教育的某些要害问题,但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我们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要求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而我们的大学党委书记丝毫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教育问题。(其实不仅教育界,全国各行各业的党委书记有几个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分析认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问题呢?)如此党委书记的素质和水平,如何教育在职干部、教师和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呢?

  大学都有专门研究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学院和专业。全国几乎所有的师范类院校都有教育学院(原教育系)。理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师研究马恩列毛教育思想及其课程。但笔者发现许多师范院校有教育学院却没有马恩列毛教育思想课程。笔者记得退休后的2011年,学校师资处找到我,说本市某区教育局准备办教师培训班,开设一门讲座就是“马恩列毛教育思想”,我校教育学院没有这门课,也没有专业教师能够讲授。学校师资处长原是我的学生,知道我在职时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时讲过马恩列毛的教育思想。就要求我承担这项任务。我经过认真准备,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主席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为题,为培训班老师讲了六个小时的课程。也听一些教育部门的朋友说,其它师范院校也是如此(笔者没有做过详细调查)。堂堂的社会主义大学不研究和讲授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这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吗?郑强教授谈到美国青少年教育不给青少年增加负担,其实在毛主席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中此类思想比比皆是。毛主席在世时不只一次说过,旧教育制度害死人、摧残人。中国近几十年的教育现状的血淋淋的事实难道不能证明毛主席教育思想的伟大和光辉吗?作为党委书记的郑强教授怎么就不能够用毛主席的教育思想批判中国教育现状呢?笔者前文也提到两位教育专家,一是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和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项贤明的讲座、文章,也没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丝一毫的味道。笔者真不明白,中国如此之多的大学教授、博导竟如此低下的素质、水平。这样的教授、博导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笔者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在一辈子的学习研究中,不仅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深刻,是人类思想宝库中最精华的内容和指导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同时其教育思想也是人类教育思想体系的最宝贵和深刻的内容,尤其毛主席的教育思想,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类教育宝库中最闪光的明珠和瑰宝。可惜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后代,却把人类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程度不同地丢掉了,把我们民族最伟大的英雄、领袖的教育理论也彻底抛弃了。我们这是对历史的犯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犯罪、对中华民族的犯罪。教育界的领导和学者如此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理论,谈何爱国主义?谈何先进文化教育?谈和为人师表?

  笔者一辈子的教育实践感悟和体会颇多,三天三宿都说不完。今天借这篇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表达自己对教育问题的一些思考和认识,希望能够对中国教育界的领导和同志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文中一些观点肯定也会遭到教育界相当多的领导和同志的反对。笔者认为很正常。笔者希望拙文能够引发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争鸣和深入讨论,促进和掀起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学习研究高潮。也希望对拙文有不同或根本对立见解的领导、学者及网友撰文批判之。

  2021年8月29日

    【作者:郝贵生,红歌会网专栏学者,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22:01:4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
2021年11月09日 20:14:01
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日前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答复如下:

对青少年进行预防抑郁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工作。

一、制定政策文件,对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和教育部在一系列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预防抑郁症教育的文件中,都对青少年精神健康、抑郁症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明确将抑郁症定义为精神疾病。2019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宣传部、文明办、网信办、教育厅(委、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广播电视局、妇儿工委办公室、共青团、妇联、关工委12部门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50%的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各地市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组织辖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将防治抑郁症作为试点特色项目,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二、多渠道推进青少年抑郁症防治工作

(一)加强抑郁症防治工作部署。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教育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卫生计生牵头、综治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各方积极配合的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推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单位家庭个人尽力尽责的工作格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方案》中明确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卫生健康、教育部门要在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发现、转介、诊断治疗等工作中建立协作机制;与民政、宣传、文明办、广电、网信、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和组织加强协作,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开展多形式的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一是在试点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卫生健康、宣传等部门加强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利用影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科普知识宣传。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抑郁症防治科普宣教力度,拍摄制作专业权威且通俗易懂的抑郁防治科普宣传片,普遍提升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减少偏见与歧视。三是充分发挥专家队伍作用,深入学校、企业、社区、机关等,开展抑郁症相关公益讲座。四是在公共场所设立或播放抑郁症公益宣传广告,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向居民提供科普宣传资料。五是要求学校向学生提供咨询检测点的分布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检测服务等。

(三)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规范、持续开展抑郁症防治等相关知识培训。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的培训,提高其识别抑郁症的能力。各类体检中心在体检项目中纳入情绪状态评估,供体检人员选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工作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评估。精神专科医院结合各类主题日、传统节日宣传活动等,组织开展抑郁症筛查。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9 23:33:58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察:中国教培行业退场之谜作者: 察客  
2021-11-09 19:50
标准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双减政策落地后,北京海淀黄庄一带多家培训机构人去楼空。(黄小芳摄)
[/url]




中国“双减”政策落地四个多月,受到重创的教培行业头部品牌新东方创始人及校长俞敏洪昨天因一则消息再度出现在聚光灯下。
一篇讲述俞敏洪把八万套新课桌椅捐献给农村的文章被中国80、90后集体刷屏,他们感叹这个曾经和自己有过或深或浅缘分的教培机构,在其他机构频频暴雷时却在捐课桌,称赞这才是“体面的退场”。
校外培训机构退场的方式
文章提到,“双减”政策后,因为业务调整,新东方各地的学校退租了部分校区。但遗留下的数以万计的崭新桌椅,没有机会再次使用。于是俞敏洪和新东方各个城市的校长本月初决定把它们捐到设备简陋的乡村学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本月初透露,将八万套新课桌椅捐献给农村。(互联网)
不仅如此,在许多教培机构仓皇而逃,甚至上演卷钱跑路的戏码之际,新东方却承诺,对已经缴费开课的学生家长,承诺无条件按比例退费;对于报名后未开课学生的退费要求,无条件给予退费,也将老师的工资有序、迅速地结清。
网民留言感叹:“明明自己还在淋雨,还想着给别人撑一把伞。”也有网民评论:“退场时给自己保留了多少体面,返场时就能收获多少掌声。”
俞敏洪在前天的直播中说,新东方没有出现资金链问题,因为自己有一个规定,如果新东方不做了,新东方账面上的资金必须足够退还学生学费和支付所有老师工资。
可以说,新东方这项未雨绸缪的规定使它有了体面退场的资本。但不是所有教培机构都能有这样的底气,许多原本要积极扩张的教培机构被“双减”的到来打个措手不及,只剩哀鸿遍野的狼狈,甚至抱头鼠窜,谈何“体面退场”。
其中,拥有27年历史的老牌机构巨人教育8月直接宣布破产,并称无法完成全部学员退费;
在中国11个城市开设了71家学习中心的华尔街英语也在同月宣布破产,学员退费和员工欠薪至今未有交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知名培训机构华尔街英语在“双减”落地隔月宣布破产。(互联网)
还有知名少儿英语机构兰迪8月曾面临停课但不退费的集体投诉,公司创始人李晶则因涉嫌职务侵占罪于当月25日被公安局刑拘;
全国开设多家分校的树童英语创始人李小静面对家长学费退款和投资退款的诉求时直言:“不退费,等破产清算吧,没钱可退。”
另有一些英语教培机构,虽无法退费,但同意转课,让原本需要补习英文的学生无奈地坐在Ipad面前学习围棋。
留下来的教培机构如何生存?
“双减”正式落地后,作为教培行业的标杆人物,俞敏洪及其新东方的一举一动自然备受关注。
网上当时曾传出新东方将开展为期45天的中学暑期集训营。学生将乘坐歌诗达同款13.5万总吨Vista级大型游轮前去公海,采取封闭化集训方式,全程由20年名师进行高强度集训。
俞敏洪迅速在朋友圈辟谣怒斥:“你对新东方到底有多恨,才能在这种艰难时刻还要落井下石?”
之后,北京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的成立又被各媒体推上热搜,并冠以“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的标题,再次被俞敏洪辟谣称,新东方从来没有、也决不打算给家长进行所谓的学科培训。
有网民热心支招,可以转向为外国人培训中文,或是开设非学科培训类的体育课,但上体育课的老师都是英文系毕业。
延伸阅读中国要求杜绝地铁等广告位刊发校外培训广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多家大型学科类培训机构选择转向非学科类培训。图为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中心学校的学生在跳篮球操。(新华社)
事实上,转向非学科类确实是包括新东方、好未来在内的多家大型学科类培训机构选择的求生方式之一。
但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中国官媒《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机构“一窝蜂”向素质教育培训领域涌入,必定会导致这一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盈利并不容易;而且,如果机构把之前运营学科类培训的套路,用到发展非学科类培训上,很有可能让监管机构对素质教育培训采取与对学科类培训一样的监管办法。
还有一种选择是向大学生或成人市场发展。新东方在9月陆续关停了最赚钱的小学和初中学科业务后,宣布将拓展大学生市场。VIPKID、鲸鱼小班等多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则开发了各种成人外教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业内人士说,成人对课程的需求量和少儿没法相比,市场的规模性和成长空间都非常有限。(法新社)
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少儿英语相比,成人英语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因为成人对课程的需求量和少儿是没有办法相比的,市场的规模性和成长空间都非常有限。
换言之,在政策步步推进的巨大压力和残酷的市场现实下,这些尝试也只是让公司苟延残喘,行业发展被遏制的本质没有扭转。
有报道称,俞敏洪在一次公司内部高管会议上说,“大不了尝试所有业务都失败了,新东方账上没钱了,我们喝顿大酒就散伙。”
培训老师加入失业大军?
老板可以离场,公司可以关闭,学生可以自学,但上千万的教培行业人员何处寻饭碗却是未知数。
从今年8月开始,这个曾用高薪吸引到大批年轻人的行业就开始了一波接一波的裁员。一名北大外国语学院毕业生被问到如果裁员怎么办时说,“拿不到高薪就有违我入行的初心了”。他表示带完这期课就离职,但他对离职之后也没有具体打算。
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天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国政府计划发放十多张授权公司提供课外辅导的许可证,允许这些公司恢复向初中及以下学生提供课外辅导,似乎为行业带来一丝曙光。
但报道称,许可证规定,这些公司必须以非营利方式经营上述辅导课程,课程的收费将由官方设定上限,收到的学费都将被导入一个由公司成立的非牟利基金会里,公司只允许在其他业务上盈利,比如成年人职业考试培训。
这好像又绕回了原点。
俞敏洪前晚在直播中透露,新东方未来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自己将会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俞敏洪前晚在直播中透露,新东方未来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自己将会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互联网)
这对在网上拥有高人气也已积累过不少直播经验的俞敏洪来说并非难事,但是否能长期养活几百名老师,却要打一个问号。
新东方有句校训,或曰公司标语:“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句曾鼓励过无数莘莘学子的话,不知是否能带领教培人员们在漆黑混沌中找到新的出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