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88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阶级分析的假唯物史观 识真假马克思主义 教改反毛根本错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31 12:3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郝贵生:社会科学领域里最容易歪曲和混淆的一些基本概念(上)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07-31 07:42:1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形式逻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三种抽象的思维形式存在,一是概念,二是判断,三是推理。毛主席也说过,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概念而达于思维,思维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做判断和推理的功夫。不同的概念组成判断,不同的判断组成推理。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概念如何组成判断,判断如何构成推理。但推理的前提是判断,判断的前提是概念。所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任何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及外延属性。现实生活中,在一种文化体系中,由于种种原因,允许一个概念有多种含义。同时在历史的发展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变化。但在任何一门学科体系中,“概念”只能有一种特定的确切的含义。如果用日常生活含义解读科学概念、用历史上曾经有的含义解读今天作为一门科学的概念的含义,或用主观主义的理解解读科学含义等等,也就是歪曲、混淆科学概念的科学含义。那么由这样的概念组成的判断一定是错误的,由这样错误的判断组成的推理更是荒谬的。但是笔者在多年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发现这种基本概念的歪曲和混淆的现象而导致判断错误、推理错误的理论研究文章和著作比比皆是。这也是当今社会科学研究中垃圾论文、垃圾著作泛滥成灾的极其重要原因。笔者以大家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概念说起。首先这里先讲五个基本概念。
第一,“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是毛主席新中国成立之前讲的关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的最著名的一个论断。也正是从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自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在自己的党章中都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同时,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也取得了极其辉煌无比的巨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也是由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含义在毛主席著作和党的各种文件中阐述得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毛泽东去世之后,尽管党章中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但现实生活中,其科学含义已经不同程度地被歪曲了。
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实际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体系的总的概括。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非常深刻、全面的学说。”同时还指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是马克思主义。毛主席依据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说过一句著名的论断,马克思主义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一句话:造反有理。所谓“造反有理”,就是被压迫阶级和人民要革命,要推翻剥削压迫制度,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制度。笔者依据对《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及其它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曾经给马克思主义下过一个定义即:“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斗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的开放的发展的科学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斗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和一切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特别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包含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论,但不能归结为“自由、平等、博爱”。马克思主义主要是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学说解读“自由、平等、博爱”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马克思主义歪曲最主要表现就是否定和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第二国际的伯恩施坦鼓吹“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列宁批判说:“伯恩施坦的这句风行一时的话,要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进的基本特点,为了实际的或假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政策。”(《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页)“在政治方面,修正主义确实想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即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页)
当今社会对马克思主义歪曲和混淆的最主要表现也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幸福等普世价值理论解读马克思主义,阉割马克思主义革命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对立的灵魂和精髓,根本否定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同时解读我们党的奋斗的大目标和最高纲领的“初心和使命”也不是阶级斗争的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否定和取消阶级斗争的抽象的人道主义的幸福观的歪曲的马克思主义。尽管某些权力者、主流媒体及一些所谓“马克思主义学者、教授”的马克思主义词句喊得震天响,但不讲阶级斗争和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是革命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以这种所谓“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依据推理证明一些社会问题不可能是科学的结论。
第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对于共产党人也是再熟悉不过的基本概念了。共产党人也一直在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主流媒体也天天讲、篇篇讲“社会主义”,但笔者总感到,这些所使用的“社会主义”概念已经与《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含义相差甚远了。
“社会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之前已经有两种人使用过。一是空想社会主义。其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逐步代替封建主义的过程,这种社会思潮要求用平等的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去代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这种“社会主义”最初的含义有三点:一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二是主张自由、平等,三是主张消灭私有制。如最早出现的以莫尔、康帕内拉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就是如此。欧文、傅立叶、圣西门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基本是在上述三种含义基础上使用“社会主义”的。二是19世纪初期产生了形形形色的如《共产党宣言》中批判的反动的社会主义、封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等等。他们不同程度地也批判了资本主义,但他们不主张消灭私有制,或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或用封建主义所有制取代资本主义所有制。这实质是偷换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程度不同的反动。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时不主张用“社会主义”概括自己的学说,而使用“共产主义”概念,但到19世纪60 、70年代之后,也开始用“社会主义”概念表述自己的学说。恩格斯1888年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对此做了详细的说明。但马克思恩格斯使用“社会主义”并没有否定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他们否定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和现实基础,而主张用唯物史观解读“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看做人类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现象,看做对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斗争现状研究的结果,看做依靠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实践才能实现。这种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消灭私有制”,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和消灭阶级,最终实现没有剥削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本质在上述意义上使用“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一大党纲确立的初心就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和消灭阶级”。任何离开“消灭私有制”、离开“无产阶级专政”、离开“消灭阶级”使用“社会主义”都是偷换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含义,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偏离或背叛。
凡是不讲消灭私有制、不讲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都是假社会主义。虽然也在千遍万遍讲这种特色或那种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判断和推理做出的一切结论都不是科学的结论。
第三,“政治”
“政治”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独特的概念。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开始使用“政治”概念,其中重要的含义就是城邦中的公民参与统治、管理各种公共生活的行为的总和。后人把这种统治管理公共生活的制度就称之为政治制度,把专门从事统治、管理公共生活的人称之为政治家。文艺复兴以后,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政治是“关于实际治理国家事务的职务或活动的知识”,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政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权力现象”,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政治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等等。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出现过“政治”一词。这里的“政治”实际也是由“政”与“治”二字构成的。“政者事也”,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法律等。“治者理也”,主要指管理和教化人民。结合起来,政治就是“管理和治国之道”。孙中山这样说过:“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以上所有对“政治”的解读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存在三大缺陷:一是停留在现象的直观描述上,过于肤浅,如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第一条批判旧唯物主义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直观和客观的方面去理解,而没有从人的实践活动和主体方面去理解。二是孤立地认识“政治”现象,没有揭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特别是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三是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政治”现象的根源及本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政治”的本质,笔者认为“政治”有四层基本含义:其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其二,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其三,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无产阶级专政。其四,政治就是讲政治挂帅。共产党人讲政治挂帅就是讲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离开这四点基本内容,就绝对不是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政治”含义。毛泽东时代使用“政治”概念,就是在上述四种基本含义基础上讲的。但毛泽东去世后,虽然官方和主流媒体也经常使用“政治”概念,如“三讲”活动中的“讲政治”、“四个意识”中的“政治意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笔者发现几乎所有对“讲政治”中的“政治”、“政治意识”中的“政治”的解读都不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联系起来,更不讲“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不讲人民当家做主。同时还专门把“政治意识”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政治挂帅”、“阶级和阶级斗争”思想划清界线而对立起来。这实质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政治”概念的歪曲,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政治”概念混淆起来。如此把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作为论述共产党人社会科学问题和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和前提,不可能做出科学的结论来。
第四,“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观点。这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第一句话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讲到,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1852年在致魏德迈的信中也讲到,资产阶级思想家已经发现了人类社会阶级斗争的客观事实,阶级斗争问题上的马克思的新贡献在于:“(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7页)但最近几十年,我们号称“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媒体却不愿讲、不敢讲也不允许讲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因为他们:一是认为,今天时代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阶级的根本对立已经不同程度为阶级合作所代替,社会主义可以和帝国主义和平共处、公有制和私有制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需要通过暴力革命和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来实现共产主义;二是认为,国内虽然还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但这是阶层的不同,而非阶级的不同;三是把文革期间存在的个别武斗现象、人整人、人批人现象都看做“阶级斗争”的本质,是违反“人性”的东西。今天谁讲“阶级斗争”,谁就是“人整人”,就是破坏社会稳定。“阶级斗争”理应彻底抛弃之。这些荒谬观点完全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歪曲和根本否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任何活动都同人的利益有关,原始社会人的利益虽然不同,但不存在根本对立的利益集团。私有制产生之后,就形成了在生产关系中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生产中的地位不同、作用不同、分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就产生了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人类社会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最终通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和“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实现共产主义。私有制没有消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制度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就没有消灭。无产阶级也只有依靠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在私有制没有彻底消灭和共产主义没有最终实现之前,阶级和阶级斗争不可能消灭,任何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和鼓吹阶级合作的超阶级观点,都是错误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戈尔巴乔夫的“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的新思维”,就是否定阶级斗争的典型的错误思潮。如果是打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号宣扬这种观点,那就是典型的修正主义和假社会主义观点。列宁说,任何非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社会主义都是纯粹的胡说八道。当下中国,如果思想理论阵地基本不讲阶级和阶级斗争,又大讲政治和社会主义,这难道不正是被列宁所言中了吗?同时,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和方法。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26页)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一切离开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当今社会历史、社会现象、世界形势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学说,都是一团浆糊。
第五,“政党”
阶级和国家不是人类从来就有的现象,是人类进入私有制之后产生的历史现象。“政党”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但它的产生不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产生之后,而是阶级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伴随着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实践中产生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现代意义的政党是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后的产物,也就是英国17世纪70年代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如此尖锐激烈的斗争期间,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和代表封建旧贵族阶级利益的“托利党”。“政党”的最典型特征是其鲜明的阶级性。当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阶级斗争逐步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也逐渐显露和激烈起来。于是就产生了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如英国的宪章派、流亡到法国的德国《正义者同盟》等。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开始接触“正义者同盟”,1847年又参加并开始改造这个同盟,且为其撰写了政治纲领即《共产党宣言》,由此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一开始就明确揭示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同时《宣言》认为,共产党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一是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二是有共产党奋斗的最低纲领即“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同上)和最高纲领即“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同上,第286页)《宣言》这里直接了当地揭示了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阶级属性,同时把无产阶级阶级属性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的最高纲领最终目标看做完全是一个问题。不讲共产党的阶级属性,只讲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错误的。不讲共产党人必须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只讲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是错误的。“共产党”就是“共产主义的党”,《宣言》这里明确把“共产主义”、“共产党人”奋斗的最高纲领界定为“消灭私有制”。所以共产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就是共产主义。入党誓词中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就是为“消灭私有制奋斗终身”。但是在我们的主流媒体中也是天天讲“共产党”和“党的领导”,讲“共产主义”,但却只字不提“消灭私有制”、不提“消灭阶级”,只讲抽象的“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难道不是偷换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科学含义吗?这样使用“共产党”概念即使重复千千万万遍,能够推出科学的真理和结论吗?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8-2 23:29:14 | 只看该作者
郝贵生:社会科学领域里最容易歪曲和混淆的一些基本概念(下)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08-02 06:38:4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形式逻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三种抽象的思维形式存在,一是概念,二是判断,三是推理。毛主席也说过,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概念而达于思维,思维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做判断和推理的功夫。不同的概念组成判断,不同的判断组成推理。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概念如何组成判断,判断如何构成推理。但推理的前提是判断,判断的前提是概念。所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任何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及外延属性。现实生活中,在一种文化体系中,由于种种原因,允许一个概念有多种含义,同时在历史的发展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变化。但在任何一门学科体系中,“概念”只能有一种特定的确切的含义。如果用日常生活含义解读科学概念、用历史上曾经有的含义解读今天作为一门科学的概念的含义,或用主观主义的理解解读科学含义等等,也就是歪曲、混淆科学概念的科学含义。那么由这样的概念组成的判断一定是错误的,由这样错误的判断组成的推理更是荒谬的。但是笔者在多年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发现这种基本概念的歪曲和混淆的现象而导致判断错误、推理错误的理论研究文章和著作比比皆是,也是当今社会科学研究中垃圾论文、垃圾著作泛滥成灾的极其重要原因。笔者以大家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概念说起。这里继上篇五个基本概念之后,再讲五个基本概念,即革命、资本和市场经济、实践、改革开放。

第六,“革命”
“革命”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一般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材都这样写到,“革命”是阶级社会中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即经济和政治领域实行根本的改造,因而也使思想文化领域里发生深刻的变化。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先进阶级夺取政权显然是一场革命。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等等。按照唯物辩证法原理,任何先进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之后,政权有否可能丧失?回答显然是肯定的。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同历史上一个剥削阶级推翻另一个剥削阶级的革命还不完全相同,无产阶级革命不仅要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同时,而且还要在夺取政权之后,消灭剥削阶级的经济基础即私有制。那么已经夺取政权了的先进阶级特别是无产阶级采取一系列巩固政权和消灭私有制的措施和行为还叫不叫“革命”?显然在这一问题上就发生了显著的分歧:一方认为,政权既然已经到手,那么执政者和执政党的任务和中心工作就应该全力搞好经济工作,“革命”的任务基本已经终结了。另一方认为,革命者夺取政权,绝不意味着革命已经终结,新生的革命政权随时都有可能被颠覆,旧的社会制度都有可能复辟。作为执政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还要“消灭私有制”,实行“两个决裂”,还要“继续革命”。“革命的根本问题仍然是政权问题”。显然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持后一种观点,毛主席七届二中全会讲话中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艰巨、更伟大,还要继续长征、继续革命。由此逐步形成了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单纯的理论演绎的结果,而是对客观事实和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存在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危险性的研究的客观结论,是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的必然产物。
但是毛泽东去世后,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存在阶级斗争,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两条路线斗争的基本观点被否定,那么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含义也被修正和篡改。“告别革命”、“革命党转为执政党、生产党”的意识笼罩整个社会和党内政治生活中。那个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就是这股思潮的典型代表。至今没有看到中央党校对王长江等人的这种否定“革命”的错误思潮进行严肃和深刻的批判。同时,官方话语中,虽然也提到过“革命”、“自我革命”的概念,但不是从“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巩固政权”和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角度谈“革命”的含义,而只是从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所谓“初心使命”角度解读“革命”。客观地讲,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最主要的科学概念之一的“革命”及其科学含义,已经从大多数领导干部、党校教员、共产党员头脑中程度不同地消失掉了,即使没有消失,其含义也被歪曲和篡改了。

































































































































































第七,“资本”和“市场经济”“资本”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家亚当·斯密已经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商品”、“资本”及其有关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把商品交换的根源归结为人的自私本性、把商品交换的关系只是看做物与物的关系,没有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二重性分析和揭示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整过程及货币的本质。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把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自己说,他的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他的全部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同时劳动还区分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商品的质的规定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一般劳动。 货币的实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也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货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商品生产者占有货币意味着自身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也表明货币的来源途径手段是自身的劳动。货币一经产生,就获得了与普通商品不同的相对独立形态。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同时人们既可以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货币,也可以通过劳动之外的其它途径如权力、货币、暴力、欺骗等得到货币。后几种途径占有货币实质就是占有他人的劳动,就是剥削。商品生产者并不关心他人的货币的真正来源,只关心自身的商品能否换回货币。
如果说,商品的流通公式是W-G-W,资本的流通公式是G-W-G'。因此资本的本质就是能够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货币。资本表面看是物,但实质是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即一方占有另一方的劳动也就是剥削的关系。亚当·斯密也看到资本能够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但他认为,剩余价值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是低价买高价卖的结果,没有发现是劳动力的剩余劳动创造的。所以马克思说,资本不是物,正像货币不是物一样。在资本中也像在货币中一样,人们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表现为物对人的关系,或者一定社会关系表现为天然的社会属性。资本也是一种社会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还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9页)马克思这里不是把资本当做物,当做纯粹的货币,而是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与资本主义完全划等号。资本主义存在的条件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土地、劳动力和商品完全市场化。资本主义不仅仅是劳动产品的市场化,不仅仅是一般的商品经济,而是把土地和劳动力也作为商品推向市场,资本主义就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三个概念,但实质是一回事。

但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概念的科学含义完全被扭曲了。一些人甚至一些经济学家把“资本”与“资金”混为一谈,讲引进“外资”理解为只是引进外国资金,把社会主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或其它途径增加生产资金也看做增加资本。这完全是把“资本”与“资金”完全混淆起来,是错误的。引进“外资”实质是引进外国资本,也就是引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就是自觉主动让外国人榨取中国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剥削压迫中国人民。这绝对不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而是打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旗号,行复辟资本主义之实。毛主席说过,这种复辟的“资本主义”不是典型的西方的资本主义,而是殖民化的资本主义。在一些权力者和部分学者看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已经变成不证自明的“真理”和说明、论证当今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依据、前提。但是,他们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是把反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的“市场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的口号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生拉硬扯主观捏合在一起,成为理直气壮搞资本主义的依据。谬论就是谬误,绝对不会因为你讲千遍万遍无数遍就变成真理。













































































































































































第八,“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概念,毛泽东的《实践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论》之后,特别是建国以后,毛主席在相当多的著作中进一步深入细致阐发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的观点。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无疑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学过《实践论》的老同志都特别清楚毛主席的“实践论”的基本思想。但某些人的所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是真正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是主观主义的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所谓“解放思想”不是从被“实践”检验是错误的理论中解放出来,而是从“实践”检验是真理的科学思想中解放出来,用错误的的思想理论取代科学的思想理论。那么问题的要害、实质就在于歪曲和篡改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科学含义。
在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实践”的定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物质性,即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过程都是客观的。二是能动性或者是自觉主动性,强调实践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盲目的离开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一定会导致错误的实践结果。三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实践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消极、阻碍作用。上述观点在毛主席的“实践论”中,在毛泽东时代的有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材中,讲得清清楚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受到方方面面的歪曲和篡改,具体表现为:

一是认为毛泽东的“实践”概念背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的“实践”概念。马克思《提纲》中针对旧唯物主义对事物、感性只是从直观或客体方面理解事物,提出要从实践方面、从主体方面理解事物。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哲学思想理论界一些人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派”的观点照搬过来,把马克思这里讲的“实践”的特性只是理解为主体性或主观性的概念,否定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概念。如果只是承认实践的主体性特征,就很难与唯心主义的观点划清界限。同时“实践”的观点只是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基本概念,但他们把“实践”看做本体论的观点,不仅要用实践的观点认识历史和人化自然界,也用用“实践”的观点认识整个自在自然界。这就根本否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物质本体论思想,彻头彻尾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看做完全脱离科学理论指导的纯粹的“客观物质性”因素。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法,完全否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思想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真理标准要么归结为宗教神学、绝对精神、人道主义等纯粹精神的因素,旧唯物主义把真理标准归结为纯粹的“客观事物”。马克思讲这是错误的。马克思在第一条中提出科学的实践观思想之后,在第二条中就明确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页)显然这里讲的实践性强调的是实践的物质性。但实践并不等于旧唯物主义所讲的纯粹的自然物,而是人类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在具有物质性的同时,也具有能动性、自觉主动性,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无产阶级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也不是盲目的消极被动的活动,也是在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所以当我们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思想时,不能否定科学理论在检验真理标准中的重要作用。毛主席“实践论”中说,“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2—293页)毛主席这里讲的清清楚楚,一个认识之所以称之为真理,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在这种理论提出时,经过科学理论的逻辑论证。第二是回到实践中经过实践的检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而非“唯一”标准。那种不讲或完全否定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在新的认识形成中的逻辑证明作用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三是把“实践”的结果看做个人的主观感受,或者是事物的“枝节”、“实例”、现象看做实践的客观结果。实践的物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实践的结果证明认识的真理性。但用什么样的“实践结果”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呢?由于世界观历史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许多人把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主观感受当做“实践的结果”,典型的就是有些否定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的所谓“事实”就是个人文革期间的主观感受,还有些人把文革期间的非主流的现象、枝节、个别实例及歪曲的“事实”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如那个所谓“国民经济崩溃边缘”的“事实”证明毛泽东时代和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的荒谬性显然都是错误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实践思想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不仅要用实践检验毛主席的路线正确与否?也要检验毛泽东时代之后的党的路线正确与否?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确实有较大的发展。但社会的问题如腐败愈演愈烈、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道德沦丧、社会矛盾加剧,私有观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华大地蔓延开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尤其是官场、知识分子和青少年队伍中。所有社会腐败堕落现象都与私有观念的泛滥有直接的关系。就连邓小平本人也讲过:“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为什么不敢正视和承认上述“实践”的客观事实呢?为什么面对今天的现实,就不敢大张旗鼓地讲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或根本标准”思想呢?


































































































































































第九,“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今领导人讲话和主流媒体使用频率极其高的一个概念。党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之一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但笔者发现,不同世界观、历史观中的“改革开放”的具体含义并不相同。
“改革”、“开放”概念马克思主义之前就已经存在。但马克思主义者使用之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之。中国共产党人讲的“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开放”。所谓社会主义“改革”不是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公有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做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的政治制度,而是在这个基础上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是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就是一个不断改革的过程,但这种改革是前进而不是倒退,绝对不是把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改为私有制度,把人民当家作主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制度改为取消削弱人民当家做主和剥削阶级意识形容占主导地位。目前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书籍中讲到“改革”时大都是这样讲的。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全国大学通用公共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说:“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革,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措施。”“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旧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的改革从毛泽东时代就开始了。如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在维护集体经济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公社所有、大队所有、生产队所有及分配制度,1960年的“鞍钢宪法”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强调“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60年代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文艺改革等。毛主席亲自树立的工农业两面旗帜即大庆和大寨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和政治制度改革的产物。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强调“对外开放”是正确的,但它是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前提和基础上,同时“开放”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而非“资本”。毛泽东时代也开始了“对外开放”,尤其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且毛泽东时代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毛主席去世之后,强调“改革开放”没有任何错误。但实践中,“改革”、“开放”的内涵逐步发生了变化。某些“改革”,已经不是改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而是改革社会主义公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虽然官方讲还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但实际中70%、80%的工业企业已经私有化了。除国家还保留了部分大型的国有企业外,各省市中小国企几乎都私有化了。农村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更是破坏得极其严重。这还是社会主义“改革”吗?这实际是对社会主义的“改制”,把公有制改为私有制。不仅是所有的私人企业,劳动者完全变为雇佣地位,即使在所谓的国有企业中,工人当家做主人的权利也都被剥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虽然还写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极其淡化,以自私自利为核心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已经极其严重地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角落。腐蚀了干部、腐蚀了知识分子、腐蚀了青少年。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就是这种观念泛滥的必然结果。此外,把市场经济规律盲目扩大到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住房市场化、医疗市场化、教育市场化,包括文化领域的市场化。其社会危害性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中国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造成这种“改革开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偷换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改革开放”的含义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阅读】 郝贵生:社会科学领域里最容易歪曲和混淆的一些基本概念(上)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8-8 13:33:40 | 只看该作者
郝贵生:对中国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致新任教育部党组书记怀进鹏同志的一封公开信

2021-08-08 10:35:0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郝贵生


  怀进鹏同志,您好!

  我是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十多年的一位普通教师。实践中目睹了中国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退休之后,也始终关注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现状。2008年退休后,不仅继续从事专业方面的研究工作,也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写过许多篇教育方面的研究论文,并在公开刊物和网络上发表过。仅今年上半年就在红色网站上发表了五、六篇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近日教育部官方网站显示您已接替陈宝生同志出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首先向您表示祝贺。8月2日读到福建的余云辉同志就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给您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笔者非常支持余云辉同志。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太多了。笔者从宏观方面主要就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源、及改革的总体方向、途径等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及向您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实事求是正视和承认中国教育存在的极其严重的问题

  您上任之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育如何发展和改革。搞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就是如何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教育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近几十年来,中国教育确实在发展规模、数量及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极其巨大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甚至非常严重。笔者以自己对教育问题的观察和思考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偏离或背离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方针。毛主席1957 年就指出过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但当今中国教育无论是大中小学还是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讲毛主席给我们制定的教育方针,不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教育人,特别是培养又红又专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中小学追求的是升学率,大学追求的是政绩、规模、研究生点、排名、项目、金钱地位,而程度不同地忽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近些年,为什么某些大学对留学生提供极其忧厚待遇,如免试入学、免费就学甚至加大学习补助、中国大学生陪学等等,据说就是为了提高学校排名和获得更多教育经费。大学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单纯强调专业知识能力,不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提或少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大学生单纯为文凭为出国为赚钱为过小男人小女人的生活而学习,为脱离农村、脱离艰苦、为“人上人”而学习。毛泽东时代青年学生“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当代大学生是“到北上广去,到海外去,到最能赚钱发财致富成名成家的地方去。”作为中国所谓“一流大学”楷模的北大、清华国家投资最多,但每年留美学生大多滞美不归,为美国资产阶级服务,甚至个别高材生帮助美国破解中国卫星密码,还有南开大学高材生竟然成为美国政府制定反华政策的高参之一。如此极其之多的事例难道不能说明中国教育特别是大学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存在严重问题么?

  第二不讲教育的阶级属性,不讲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受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制约,具有典型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主义属性。但笔者发现许多教育部门的领导讲话、写文章基本不提或不讲教育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主义属性,更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教育的基本观点分析认识中国教育问题。有的教育部门的领导讲到中国的教育改革问题时,动不动就讲西方的教育思想和西方的大学教育模式,以与西方接轨为荣。如某大学一位校长讲本校教育改革问题时,就简单与美国的大学模式比较对照中国大学教育的弊端和问题。再联想中国大学建设喊得震天响的所谓建设“一流大学”概念,实际上就是完全照搬西方教育理论与西方大学模式,并作为中国大学改革和追求的目标、楷模。同时教育部曾经规定大学评教授职称必须要有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留学或做访问学者一年的经历,甚至马克思主义学科也不例外。如此怎么能够培养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呢?

  第三程度不同地削弱和放弃思想政治工作。古田会议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民军队明确为谁打仗问题。社会主义大学也应该明确为谁教书、为谁科研、为谁而学问题。近些年伴随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以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精致利己主义的私有观念不仅在整个社会泛滥开来,也严重祸及教育领域。领导、教师追逐个人名利地位极其严重。为什么这些年来,高校弄虚作假十分严重,每年媒体都有所披露。包括西安交大10年前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揭露的该校某教师学术造假一案轰动全国。前两年网络和媒体又披露的北京电影学院某博士论文抄袭、南京大学某教授博导论文抄袭等现象。在一定的意义上,大学已经成为知识分子的名利场。而大学领导调动干部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的主要法宝就是加大物质奖励,片面强调各种所谓具体细致的考核制度,单纯强调物质利益的作用,加大教师工资和奖金的分配差距。给某些学术地位较高的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其中许多人并没有真才实学)以年薪百万或数百万。据说为了刺激各大学马克思主义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拨专款每人每月补助2000元,如此引发其它专业教师的强烈不满。同时,由于大学评职称、申报项目及奖金分配等各种原因,教师存在的种种思想问题也比较多,许多都是领导自身不端行为造成的。但学校各级领导缺乏人文关怀、缺乏思想政治工作,导致矛盾激化。近些年大学领导、教师、研究生、学生自杀现象不断出现。如今年初的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跳河自杀、刚刚获悉的重庆大学一副教师跳楼自杀等现象说明大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其缺乏、薄弱。许多学校、学院的专职党委书记根本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多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据笔者了解,绝大多数教授和教师也基本上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笔者的专业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我在职时曾经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说过,我院有思政专业,但我院本身就没有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学校尤其是大学官本位极其严重。多年前,深圳某大学几十个教师竞争一个处长职位。目前大学的各级领导基本上都是上级领导任命,管理上照搬政府行政模式,普通教师没有对各级领导的批评权、监督权和选举权。学校领导利用手中权力和各种资源直接或变相打击报复教师现象经常发生。大学真正有社会责任感和学术水平的普通教师不能充实到领导班子中,许多领导岗位被一些庸才或有才无德的人物把持着。大学相当多的教授、硕博导师所获得的职称、荣誉、各种研究项目、奖励、研究生点不是真正依靠自身真正的踏实努力实干出来的,而是依靠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或者用五花八门的行贿权力者的方式获得。这在高校已经成为一个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

  第五,学校教育“去红”、去毛泽东思想化现象、历史虚无主义严重。如多年中小学教材中去红、去鲁迅、去毛泽东思想、去革命等现象极为突出,而自觉不自觉加大西方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等。高校中这些现象更为严重。2014年11月某省党报刊载部分记者在全国二十多所高校听课和电视研究中,发现大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三个“缺乏认同”。第一是缺乏理论认同。有的老师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课,揭秘所谓马克思恩格斯的“隐私”;将毛泽东与古代帝王进行不恰当比较,解构历史,肆意评价。第二是缺乏政治认同。有的老师传递肤浅的“留学感”,追捧西方“三权分立”,认为中国应该走西方道路;同时用西方普世价值理论解读中国社会存在的腐败、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第三是缺乏情感认同。有的老师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变成课堂上的牢骚,让学生做无聊的“仲裁”把“就是不入党”视为个性,显示自己“有骨气”;把社会上的顺口溜和网络上的灰色段子当做论据,吓唬学生“社会险恶”,劝导学生“厚黑保身”。虽然这一报道已过去六年之久,但从多种途径了解到,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变,但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存在问题仍然极其之多。同时,最近包括报刊网络揭露的个别大学教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历史问题上都宣扬历史虚无主义。

  第六,对社会生活中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崇洋媚外等各种错误思潮和歪风邪气缺乏辨别力、批判力和抵制力并导致其在教育界内部严重泛滥,邪气上升。在发表成果、申报和审批各类型研究项目、教学评估、各类评奖评比活动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请客送礼,行贿受贿,潜规则盛行,以权力占有教学科研资源和谋取各种不正当的名利地位。导致大学精神、使命丧失,导致相当多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许多知识分子已经把自己降低为小市民、商人和政客。知识分子自身应有的正气、骨气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气质完全抛弃了。以文科为例,在整个社会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毛主席、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极其猖獗之时,批判这种思潮本来就应该是文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师的责任和任务,但极少能够看到在职的教授和理论学者给予其严厉的揭露和批判。文学界搞文艺评论的教授数量也极其之多,也极少看到对方方为土改翻案的小说《软埋》的批判。而中国当代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调者许多就是大学的专家、教授、学者。

  第七,背离实事求是原则,缺乏踏实实干精神。不研究教育现状,不研究教师,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育的基本规律,不研究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不研究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实际素质和能力究竟是什么。唯书唯上唯权力、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盛行。笔者从事大学教育几十年,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矛盾即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得到解决。在教学问题上重要倾向是重教改轻学改,用教代学,完全忽视“学”在教学改革中的极其重要地位。在教学科研问题上割裂二者关系,部分学校领导人甚至提出教学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笔者反对大学生单纯追求文凭,反对大学单纯追求规模、地位、项目等,但并不反对追求上述目标,但我们追求的是实打实的目标。笔者在岗时给学生提出要求是追求货真价实的、含金量非常高的、实实在在的、沉甸甸的文凭。同理,大学追求各种具体目标也应该是追求货真价实的、含金量非常高的、实实在在的、沉甸甸的。但非常遗憾,许多大学生包括学校领导、教师追求的目标虚假成分极其严重,所谓“教授”、“博导”、“大师”颇多水货。

  第八,大学缺乏追求真理、追求真善美的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按照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学校特别是大学不是追求直接的物质生产,而是追求精神生产,追求真理、追求先进、追求正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应该成为整个社会学习研究氛围和弘扬真善美最浓厚的地方。但非常遗憾,据笔者观察和亲身感受,由于学校单纯追求规模、项目、排名、地位等并形成扭曲的价值评价标准,导致学校特别缺乏对真理和真善美的追求和研究氛围。大学学风极差,不仅学生厌学,领导干部、教师也厌学;不仅学生不懂学习、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而且干部、教师也不懂学习、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大学学术研究氛围也非常差,学校缺乏学术民主气氛,没有对学术权力和学术权威的批评,学霸现象严重。教师们也非常忙碌,但都在忙碌个人的科研、实验、能否公开发表论文和获取个人奖励。真正在一起发挥集体力量研究探讨真理的氛围淡之又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外学者上世纪末曾提出学习化社会、学习型企业等思想,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曾提出建设中国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思想。其实毛主席早在1966年五七指示中就强调要把军队及工业、农业等各种社会组织都办成大学校。大学本身就是学习研究的专门组织,但笔者痛感中国大学存在的种种问题,于是就写成一篇论文《大学要努力办成“学习型社会”》(《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第九,理论与实践脱离,教育、科研与社会需求脱离。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特别强调理论与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那里讲得相当深刻。毛泽东时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努力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状况,且进行了大量改革实践。但毛泽东之后种种原因导致这种现象死灰复燃。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科研理论脱离实际、脱离社会需求不仅表现在理工科院校和专业。几乎所有的大学、专业不同程度地都存在上述现象,包括文科教学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也同样存在上述现象。笔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对此感受颇深。因篇幅所限,笔者不再一一例举。

  总之,各种因素综合导致大学教育精神丧失,教育质量下降,科研成果垃圾成堆。导致大学组织缺乏一种内在持续发展的活力、动力、凝聚力、竞争力、批判力、创造力。

  二、中国教育存在问题的深层次根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深层次根源。中国当代教育特别是高校存在的问题也有其深层次根源。

  第一教育指导思想上自觉不自觉地偏离或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指导。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同理,没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我们党章中仍然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也给我们留下极其丰富的教育理论,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更为精辟和深刻。如他规定的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五七指示、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要改革学习观念与方法等等。但中国这些年的教育改革从教育部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基本不提或根本不学习、不熟悉、不了解、不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理论,更不会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反之,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简单照搬西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中国的教育改革。这是造成上述种问题的深层次的思想理论根源。

  第二,教育改革受社会上私有化、市场化改革方向的严重影响,而导致教育产业化。中国社会几十年改革开放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存在的问题也极其之多,其主要问题就是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尤其是把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医疗、住房三大领域推向市场,提出极其错误的“教育产业化”口号。各地中小学教育极其严重的课外补习班、私立学校的雨后春笋般的发展,高校教育收费、高校贷款建新校区、不包大学生的分配等等都是教育私有化、市场化、产业化的产物。大中小学各种教育资源、各种职业培训都变成了资本的市场。由此造成了相当多的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教师变成了拜金主义的奴隶。当各级学校学生通过缴取大量学费才能完成学业时,他们毕业后的志向绝不是把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为社会和人民服务,而是把文凭和学位作为自己赚钱和获取名利地位的敲门砖向人民和社会讨价还价。由此导致社会主义教育包括大学教育的方向和宗旨根本扭曲和颠倒。

  第三,中国封建文化中的糟粕性内容与私有观念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文化相互结合构成了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腐朽文化,严重影响和渗透到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教师和青年学生中。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我们民族极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但任何文化都是那个时代经济基础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必然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和痕迹。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不能不看到当今意识形态领域中一些以“国学”研究为名自觉不自觉地把封建文化中的糟粕性内容拿来利用各种媒体和大学课堂宣扬和传播,如在中央电视台红得发紫的北京某大学一位女士不加批判地把孔子学说捧为青年人“心灵的鸡汤”。而孔子学说的两个要害问题一是“学而优则士”、二是严格的等级观念导致的权力至上、权力崇拜、奴隶主义等。鲁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吃人”即扼杀人的主体性的文化。同时改革开放在敞开国门的同时,以私有观念、拜金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文化潮水般地涌进中国大地,特别是对高校和教育系统影响极其巨大。不仅在学术理论上而且在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影响更大。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指出的高校知识分子队伍中极其严重的“精致利己主义”现象就是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糟粕性内容融化的典型表现。中国教育出现的各种丑陋、腐败现象都可以从这一文化的严重影响得到说明和解释。

  第四,现行的扭曲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标准造成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教师把追求个人和部门、单位的政绩排在第一位。衡量中学教育的主要和唯一标准就是高考升学率。这是绝对错误的,而衡量大学教育质量和发展的标准就是学校排名、专业排名,而排名的依据就是科研项目、科研论文著作和获奖项目。且都具体为极其细致的量化标准。每个学校领导和每个学院、专业领导天天考虑的就是学校、专业在全国、全省高校中的排名位置,然后把量化标准又分配到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系和教师个人。而衡量教师论文的水平高低就单纯是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笔者一生科研活动的最大困惑之一就是究竟什么是好论文?什么是高质量论文?大量那种唯书唯上唯权力不唯实的论文、著作却屡屡发表和获奖。如此扭曲的评价标准何时休?其已经给高校科研带来极大的危害性和负面影响。

  毛泽东时代教育改革的伟大成就全盘否定。我们今天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毛泽东时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到毛泽东去世,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其突出辉煌的伟大成就,同时在教育发展和改革方面也成绩斐然。但由于毛泽东晚年理论及实践的全部否定,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及教育改革成果也全盘否定。导致近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基本上是毛泽东时代教育改革的否定、中国旧教育观念制度的回潮、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邯郸学步式的模仿和照搬。中国当代教育出现的种问题都可以从中国的旧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观念和制度中找到根源和痕迹。

  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几点具体建议

  依据笔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理解以及中国教育的现状,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其中丰富深刻的教育理论与思想,是教育部及教育界各级领导、教育界的共产党员面前的重中之重的任务。毛主席在世时号召各级干部和共产党员要“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那么摆在教育部及教育界的共产党员面前的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任务也极其艰巨,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科学理论、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才能不负使命,不仅各级领导和共产党员带头学好、用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而且要加强师范院校教育类专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研究、普及和应用。

  第二走群众路线,以教育部名义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并开展教育系统全国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习近平同志18大以来反复强调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发展和改革也要走群众路线。笔者希望怀进鹏书记能否组织召开多种途径、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一是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二是研究大中小学教育现状:成绩、问题和根源。三是发展途径、手段、方法。也号召教育界各级领导和各级教育工作者结合教育现状开展有关研究。教育部网站及教育部直属各种教育刊物、各大学学报及各种教育刊物应该大量刊载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中国教育现状的优秀论文和成果。并定期组织专家进行优秀论文、著作评选和表彰。以您为代表的教育部各级领导应该成为带头学好应用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楷模和典范。同时各种座谈会、研讨会、研究论文一是必须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分析认识问题。二是允许讲真话、讲实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的学术研究和探讨真理的氛围,坚决反对唯书唯上的思维方式。三是讨论研究底线是不得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不得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三,开展调查研究,对中国大、中、小学及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调查研究。中国革命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经验就是毛泽东极其重视调查研究。不仅民主革命如此,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也是如此。今天搞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包括研究在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调查研究注意两点:一是调查材料要真实、丰富、全面。二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各级领导应该带头搞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的科学思维和认识能力。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就应该在调查研究中首先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于实际,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现教育发展中典型的教育改革的先进人物、事迹和模范。如笔者所了解的滦州三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典型、原天津南开大学研究员郑秉洳同志搞“学习教育”的改革实验。他们绝对是先进教育思想指导的教育改革的先进典型和楷模。笔者就曾经专门写过文章宣传和努力推广他们的思想和事迹。笔者相信,全国教育系统这类先进模范相当之多,问题在于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领导能否真正发现、挖掘、推广之。同时也应该对近些年有重大负面影响的教育发展的扭曲畸形产物类似河北衡水一所中学那样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研究。

  第四必须抛弃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搞教育市场化、产业化,把教育资源当做某些人的摇钱树,其危害性极其严重。这种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彻底抛弃了。教育部最近出台的关于禁止课外补习班的通知是一种好兆头。但远远不够,应该撤销私立学校,中小学都应该实行免费教育,大学也应该逐步减少收费再发展到不收费。大学发展数量、规模、专业设置国家都应该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有计划地设置。改变目前大学发展盲目化现象。如前些年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法学、艺术类专业。大学专业大而全的现象必须改变。全国和各省在保障少数综合性大学的同时,多数大学都应该具有专业特色。希望能够在您任期内把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教育这座大山彻底搬掉。

  第五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教育究竟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培育人,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但是笔者在一辈子的教育实践中痛感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究竟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问题上极其模糊、混乱。不仅社会生活中相当多的人(包括许多官员)不会做人,教育部门相当多的人甚至许多官员、教授、博导也不会做人,不懂得究竟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2017年10月3日,习近平同志给人大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提到,强调学校要“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三个根本性问题进行教育改革。笔者非常赞同这一思想,“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阶级性问题,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是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和标准问题。笔者当年在网上发表了《社会主义大学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文章,从十个方面谈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人的具体目标。其阐明的不仅是教育培养的目标问题,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自身如何做人的问题。同时,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但究竟什么素质和能力?素质和能力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很多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教师也并不清楚。如要不要培养人的学习素质、学习能力?要不要培养人的是非、美丑、善恶辨别和批判能力?要不要培养人的知识应用能力等等。前任教育部长袁某某本人就是哲学博士生导师,然而笔者就发现其就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特别是教育界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此怎么能够引导教师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呢?

  第六加大对教师、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就是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在当今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形形色色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尖锐激烈斗争的时代,对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极其重要。特别要读懂我们党、我们民族、我们国家最伟大的英雄和领袖毛泽东,世世代代都要铭记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极其辉煌无比的巨大贡献,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个时代教育工作者极其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如果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忘记毛泽东和丢弃毛泽东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将成为民族和历史的罪人。目前各级学校特别是大学这些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之多,如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灌注,轻视学生的消化理解吸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无产阶级情感的培养,不会也不敢大胆引进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通过比较、分析、批判中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注重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教育培养人,更不注重非思政专业教师对学生理想信念和如何做人的教育。

  第七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毛主席尤其重视这一点。毛泽东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联系。毛泽东树立的上海机床厂“七二一”大学、文革期间大学开门办学等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产物。习近平同志给人大贺信中讲到的第三点“怎样培养人”问题其根本途径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今年年初西安交大王树国校长讲话中就指出中国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大学教育与现实的生产实践严重相脱节。希望教育部及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真正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这一极其重要教育思想,结合本部门、本学校的实际,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上努力闯出新的途径、道路、方法来。

  第八注重对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矛盾的研究。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客观规律性。教育也必然有客观规律性。但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包括领导和教师并不真正熟悉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一些专业的教育学理论也没有搞清楚这一问题。目前教育学理论大多这样表述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是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二是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规律。笔者认为这是不准确或是错误的表述。原因就在于规律是构成一事物的内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本质、稳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的功能是为社会服务。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大中小学主要是青少年)、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应从这三者关系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笔者概括为四条内容:一是教育者首先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规律。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主客体、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共同提高发展的规律。三是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不可替代规律。四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适应并改变环境的规律。依据教育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应该竭力加强对教与学、教学与科研关系之间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努力改变重教轻学,以教代学,完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现象,还应该加强对学习本质、学习规律、学习方法的研究,努力改变大多数学生不懂学习,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现状,改变把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20多年前,以南开大学郑秉洳先生和西安交大林毓锜老师提出的“学习教育”和“学习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中极其重要的创新思想和产物。望教育部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推广之。

  中国教育发展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困难极其之多,阻力极其之大。有些发展和改革内容又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和改革。但笔者希望您能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指引下,紧密依靠全国人民,依靠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尽最大努力,一定能够开创出中国教育的新局面、新成果来!

  笔者是一名近50年的老共产党员、老教育工作者,以上是发自肺腑的对当代中国教育存在问题、根源及改革方向、措施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对中国教育发展改革尽微薄之力。由于种种原因,一定有许多不全面和错误的地方。希望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全国的红色网友提出批评指正!也希望怀进鹏同志认真思考、及时回复和反批评!

  顺致夏安!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师 郝贵生

  2021年8月7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8-13 16:59:41 | 只看该作者

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及其实现形式交换价值,实质都是基于社会分工的社会劳动生产关系;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生产力;劳动价值生产关系的商品运动规律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全面展开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物化为资本的生产力,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同于历史上其他社会形态的资本拜物教性质。不懂这些马经原理,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论的致命盲区,正日益受历史惩罚。——转帖注


郝贵生:从否定“劳动价值论”推出否定《资本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021-08-13 09:31:1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郝贵生





  近日朋友发来一段约3分钟的小视频,视频是一海归经济学老师给大学生讲对于《资本论》评价。主要观点首先是讲他自己曾经在人民大学学过一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后到美国再次听过《资本论》课,因为美国大学什么都可以教,也可以开设反对资本主义的马克思的《资本论》课。美国在学术研究上只要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大家都有平等的机会。不会“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才有美国的文化、思想的繁荣。然后他就谈到对《资本论》的评价:一是他认为《资本论》的理论基石是劳动价值论,而劳动价值论的发现者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嘉图,而李嘉图又是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二是他认为,劳动价值论只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成立。当代经济发展证明劳动价值论根本不成立。三是他由此推论,既然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的基石,由此逻辑地推论出《资本论》的结论也一定不成立。如资本有机构成论 、剥削率不断提高论、利润率不断下降论、阶级斗争、暴力革命论等都是错误的。他给学生说要推荐几本书,但这几本书都太数学化了。(视频到此为止)

  这位“海归者”以美国大学可以讲《资本论》就主观断定美国是一个真正讲学术自由、思想文化繁荣的国家。这一认识不仅观点错误,立场也错误。它违背了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大量事实也能够证明美国绝对不是这样一个国家。该论点不是本文讨论重点,不再赘述。笔者这里着重与该教师讨论的是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评价问题。

  马克思的《资本论》自1867年问世以来,围绕他的科学性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最终标准。150多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充分证明其科学性。但资本主义还没有灭亡,那么反对《资本论》的声音就始终没有停止。不仅美国等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员和学者批判《资本论》,中国当今思想理论界包括经济学家直接间接反对和歪曲《资本论》的论调始终也没有间断。关注思想理论界特别是经济学界的同志们都熟悉了解这一点。该视频中的这位“海归者”视频尽管没有直接透露其具体姓名、身份和就职单位,但也是是一位在国内名牌大学受过高等教育又受过西方国家洗脑的理论学者。据朋友说,也是国内一位知名学者和经济学家。《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的巨著也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经济学理论的巨著,无论论证其科学性还是荒谬性,都不是简单几句话和一篇文章完全能够讲清楚的。该“海归者”想依靠他的这几句简单推理证明《资本论》是错误的也是枉然的。但该段视频反映出这位“海归者”的一种思维方法,即借口“劳动价值论”的错误推理出《资本论》的科学结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也是错误的。这实质是他整个视频的错误要害。笔者虽然不是经济学理论的专业学者,但对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有些研究。同时,该“海归者”的推理方法在思想理论及经济学界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笔者结合自己对《资本论》的学习研究反驳这位“海归者”的逻辑推论。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区别

  这位“海归者”的这段视频也讲出了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劳动价值论确实是《资本论》的基石。二是《资本论》确实与李嘉图、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有直接的联系。但“海归者”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资本论》是批判地继承了李嘉图、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而不是简单照搬。前二人的劳动价值论有重要的合理性及理论意义,但却有不完善和不足之处。但不等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有不完善、不足之处。那问题在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李嘉图、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这就是本文论证的重点。

  亚当·斯密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现象,必然涉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及其交换现象。他首先揭示这种交换根源的的最重要之点就是发现了商品的二重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有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于他中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08页)其次揭示商品的交换价值都是劳动创造和决定的,“劳动是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同上)再次,揭示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和货币的支付和流通手段等职能。斯密的这种认识无疑对商品实质的认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进步。对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尤其是商品现象以极大的启发。但马克思绝对没有停留在亚当·斯密的这种认识上,他逐渐发现了这种“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和不足,如把商品交换的根源归结为人的自私本性。停留在对交换价值的现象认识上,没有揭示交换价值背后的东西。把商品交换的关系只是看做物与物的关系。没有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二重性分析。没有揭示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整过程和货币的本质。把商品交换看做人类永恒的社会现象。马克思指出其要害是没有揭示劳动的本质及二重性:“古典经济学在任何地方也没有明确地和十分有意识地把体现为价值的劳动同体现为产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区分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7页)斯密、李嘉图“也不善于区别具有二重表现的劳动的二重性质”。(同上)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其与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一,商品的实质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不是社会的永恒现象,而是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产生条件一是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产生,二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三是出现社会分工。

  第二商品的二重性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交换价值只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第三,不仅商品具有二重性,劳动也具有二重性即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点极其重要,马克思也把它看做与斯密等人的劳动价值论的最根本的区别。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同上,第55页)劳动还区分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首先是私人劳动,其生产的目的是他人和社会,商品交换实现后,其劳动的社会性体现出来 。

  第四,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商品的质的规定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一般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第五,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货币的实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作为特殊商品也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货币的使用价值即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商品生产者占有货币意味着自身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也表明货币的来源途径手段是自身的劳动。货币一经产生,就获得了与普通商品不同的相对独立形态。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第六,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既支配商品生产,也支配商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是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在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二是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第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商品拜物教现象是把商品交换只是看做物与物的交换,在实践中表现为疯狂地崇拜和追求作为物的商品。其根源就是没有从劳动的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角度认识商品交换的本质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劳动的交换。这种商品拜物教在商品社会中还表现为拜金主义。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4页)

  马克思之所能够在继承亚当·斯密及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与其有本质区别的新的劳动价值论的深层次理论根源是因为马克思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崭新的世界观、历史观,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劳动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劳动实践的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的观点、从现象到本质的观点、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及其客观规律的观点、人的本质人性观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没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指导,虽然提出“劳动价值”的观点,但不可能对“劳动价值论”做出科学的解读。没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就不可能揭示货币的本质、剩余价值的本质、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本质。所有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为本质特征的劳动价值论思想看出理解他的《资本论》的枢纽,看做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就是根本否定了《资本论》的全部科学结论。

  二、用否定“劳动价值论”推出否定“资本论”的错误要害是什么?

  这位“海归者”以“劳动价值论”不成立推论出“资本论”的科学结论也不成立。用形式逻辑的三段论表述其推论模式即大前提: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的基石,小前提:劳动价值论不成立。结论“资本论”也不成立。在这个三段论中,大小前提如果是正确的,结论也必然是正确的,符合三段论推论法。但问题在于这三段论推理过程中,小前提是错误的。那么按照三段论推理规则,那么就不能推出《资本论》的结论也不能成立。那么整个推理的要害就在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否是科学的。

  这位“海归者”的错误有两点:一、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来源确实包含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但作为《资本论》的基石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亚当·斯密、李嘉图的的“劳动价值论”,而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因为前者的“劳动价值论”有不足、错误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混为一谈,通过否定前者的“劳动价值论”而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再否定整个《资本论》。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按照这位“海归者”的逻辑,只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才成立,一般情况下,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证明其根本不成立。因为只是一小段视频,不得知这位学者究竟怎样依据当代世界形势论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能成立。但据笔者了解到的国内外学者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种错误观点即资本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知识价值论等的共同的思维方法是;一是他们的阶级立场是错误的,是站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的立场上,也就不可能肯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二是他们的历史观是错误的,他们不可能真正理解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对科学的“劳动观”的解读,用直观的、肤浅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劳动观”解读马克思的作为历史发展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内涵极其丰富的“劳动观”。三他们不懂得唯物辩证法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用一种时代和特定条件下个别形式的具体“劳动”取代马克思的作为人类脑力和体力共同支出的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的“劳动观”。这位“海归者”的阶级立场是错误的,因为视频一开始,他就断定美国是一个真正讲学术自由、思想文化繁荣的国家,也就是美国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美好的国家。如此立场他就不可能肯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他必然从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最终否定《资本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以此论证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至善至美性和永恒性。

  三、从否定“劳动价值论”发展到否定“资本论”的论证方法及错误结论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第一,研究社会科学现象特别是经济现象首先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立场上认识问题。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就必须学立场?什么是立场?《共产党宣言》讲到“两个绝大多数与两个少数的对立”,也就是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代表少数人利益的根本对立。在当今资本主义私有制还存在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代表的就是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对马克思主义、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就是代表和站在少数人的利益。社会科学领域内的认识是有阶级性的。立场问题也是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搞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阶级立场坚定、鲜明。这就是毛主席为什么强调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的讲话》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一问题,可是当今相当多的领导和知识分子就是听不进去。教育改革中也不讲这一问题。如此之多立场有问题的知识分子搞科学研究究竟能够研究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第二,研究社会科学现象必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读马列著作,真正搞懂搞清楚其精髓和内在逻辑联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任何一种理论、学说形式上是主观的。但一经产生之后,对于学习者、研究者来说,也具有客观性。不能为学习者和研究者任意地解读。马克思《资本论》作为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巨著更是如此。我们读书或研究其著作,首要的要求就是按照《资本论》自身内在的逻辑联系、科学概念推演过程把握起灵魂和精髓。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必须老老实实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恩格斯就说过,希望读者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资料来研究。这位“海归者”仅仅凭他在人大和美国听过两次《资本论》的课程,就主观武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科学,因而《资本论》也不科学。这绝对不是一个严谨的学者的科学态度。

  第三,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思想。这位“海归者”也承认“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基石,所以要害就再于是否真正理解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而只有理解唯物史观的“劳动”的科学含义,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原理,才能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才能理解马克思说的其“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他的整个《资本论》的枢纽,也只有理解“劳动价值论”,才能理解货币的本质、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本质规律以及整个资本主义运行的基本过程和规律,理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最终灭亡的规律。所有学习研究《资本论》者必须搞懂搞清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含义及其在整个《资本论》中的价值。

  第四,读《资本论》必须读懂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基本著作都贯穿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理论。《资本论》更是如此。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跋》中就特别指出了他批判继承了的黑格尔辩证法在他的全书中的极其重要作用。列宁强调读《资本论》必读懂辩证法,尤其要读懂被马克思改造了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为此列宁深入研究了黑格尔的《逻辑学》等著作,如列宁所说,不懂得《逻辑学》就不懂《资本论》 。列宁真正理解掌握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才真正读懂《资本论》。才在《资本论》基础上,经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大量现实资料基础上,写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今天读《资本论》也必须真正理解掌握唯物辩证法理论。

  第五,理解掌握《资本论》的最伟大贡献是发现和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劳动价值论”在《资本论》中是“枢纽”作用,但不是核心。核心是“剩余价值学说”。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两点:一是唯物史观,二就是剩余价值理论。因为《资本论》就是揭示“资本”的本质,而“剩余价值”就是揭示资本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区别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特殊的私有制,如何利用对货币的占有来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秘密,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公平、平等的虚假外衣。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它既是资本主义之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代替封建主义的内在源泉,也是最终导致其发展了的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导致最终灭亡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时代的资本和资本主义本性如此,今天距离《资本论》时代已经过去150多年了,资本和资本的本性丝毫没有改变,如果说改变的话,也是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形式有所改变。同时,由“资本”决定的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本性没有改变。帝国主义对世界人民的剥削、占有从最初的资本输出发展列宁时代的资本输出,再发展到今天的美元霸权。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就是“资本”本性的再现和延伸。今天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的内外政策包括当今疫情的表现及对中国的栽赃、污蔑、打压都可以从马克思揭示的“资本”的本性得到说明和揭示。《海归者》提出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再否定《资本论》,实质就是否定“资本”的本性是剥削、压迫,否定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的本性,为当代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扩张辩护和唱赞歌。这种人还能够在社会主义大学或其它部门为社会主义服务吗?

  第六,深刻理解《资本论》与《共产党宣言》的内在的一脉相承关系,为共产主义奋斗就是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与私有观念彻底决裂。《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其最主要的贡献就是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揭示了“两个绝大多数”、“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资本论》实质是在《共产党宣言》基础上,从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角度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但唯物史观并不意味着消极等待资本主义的自行消亡,而是依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通过实践的活动特别是通过阶级斗争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资本论》的结论恰恰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为“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现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宣言》第四章结尾中说:“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7页)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完成绝对没有改变《宣言》的基本思想。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忘《共产党宣言》的初心使命,不忘《资本论》的初心使命,不忘建立在《宣言》和《资本论》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确立的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没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的初心、使命。在今年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之际,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认真学习研究掌握作为共产党人圣经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开辟的人类“因特那雄那尔”道路和目标奋斗终身!

  2021年8月12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