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26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配资源抗拒自主可控产业链 重建国家科技创新举国体制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4 00:2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强材料“口粮” 端稳工业“饭碗”(产经观察·中国制造,强链补链正攻坚③)
来源:人民日报
2021-02-03 12:4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制图:汪哲平

材料,身处各个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被誉为制造业“底盘”,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近年来我国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就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一批关键基础材料相继问世

为光伏、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打破发展瓶颈

“运动鞋要想轻便耐穿,关键得靠材料。”举起一个镂空结构的鞋中底,苏州博理新材料公司董事长王文斌说,利用弹性体高分子材料、3D打印技术制造的鞋中底富有韧性和快速回弹性,“传统粉末烧结的3D打印弹性体通常能弯折数千次,而我们的鞋底能弯折20多万次,拉伸强度也更高。达到同样支撑效果,所需材料重量更低。”在王文斌看来,3D打印材料的性能和价格,决定了某种产品能否批量化生产,“没有性能卓越的材料,再先进的制造设计都难以实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在材料领域不断加大投入,一批关键基础材料相继问世。

——突破电子级硅材料技术,助力集成电路等产业快速发展。

多晶硅,是集成电路、光伏面板等产品的重要原料。“随着光伏产业成长、材料工艺进步,太阳能用多晶硅材料价格持续走低,从10多年前的325万元/吨降到10万元/吨以下。”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严大洲说,近年来企业将视线对准了更高水平的材料——集成电路用多晶硅。与太阳能用多晶硅材料纯度需在“9个9”以上不同,生产集成电路的硅基材料需要纯度高于“11个9”。

“硅基材料中,区熔用多晶硅更‘尖端’,此前全球只有两家企业能生产。”严大洲说,5年前企业开始自主研发,目前纯度已经达到“13个9”,杂质极微量、晶体更完美,已经可以做出合格芯片。

——突破正极电池材料技术,打破新能源汽车发展瓶颈。

动力电池,被称作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正极材料,则是决定电池续航里程的关键材料,成本一般占电池的45%左右。过去,我国动力电池多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与国际先进企业采用的三元正极材料相比,存在能量密度低、续航能力弱等缺点。

“越是高端材料,越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五矿旗下湖南长远锂科公司董事长胡柳泉说,2013年起,公司在10多年技术储备的基础上,经过3年攻关,推出长寿命、高安全的单晶三元材料,并在国内较早推动其实现产业化,进而为下游动力电池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没有关键材料的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不可能在我国发展得这么快。”

——突破OLED发光材料技术,让平板显示产业更有底气。

电视、手机、可穿戴设备……近年来,OLED面板在各种屏幕上应用广泛。“每个OLED发光像素点由十多种不同发光材料叠加组成,每层材料都会影响最终显示性能。”长春海谱润斯公司总经理郭建华说。

“2015年前,我国企业还没有能够充分掌握OLED发光材料技术。”郭建华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研发,公司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产品已批量供应给京东方、和辉光电等面板商,“国内材料企业竞争力增强后,面板企业的商业谈判话语权也更强,成本降低了一半多。”随着规模化生产的开展,海谱润斯产品的纯度和稳定性逐渐提升,生产上千公斤发光材料,纯度也能稳定在99.99%以上。

“‘十三五’时期,我国第三代半导体、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大飞机用铝锂合金、大尺寸石墨烯薄膜、高品质高温合金等一批重点品种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水平显著提升,部分材料领域已突破关键工艺参数、产品批量稳定性、型号系列化等瓶颈,为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物联网、高铁等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知识中心研究员龙海波介绍道。

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面临产业变革、消费升级等有利契机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需要高度重视、优先发展”……调查采访中,许多企业这样表示。尽管我国材料行业已有长足进步,但部分领域仍存短板,不少产品或无法自给,或水平不足,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龙海波分析,通过对外依存度和技术复杂度测算,我国材料行业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合金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

挑战背后有机遇。调查采访中,不少人对材料行业十分看好,认为它正面临许多有利契机。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带动正极材料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年均增幅近50%。”胡柳泉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正极材料年产值有望超过百亿元。郭建华也表示,一些手机客户每8个月就要迭代一次产品,倒逼材料企业持续提升性能,以匹配下游需求。

“市场空间巨大,投资热度不减。”国投集团副总经理钟国东给记者列出一组数据: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从2011年的0.8万亿元增至2019年的4.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未来,5G、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都会为材料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材料产业带来强大升级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也为我国相关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受疫情影响,不少国外同行订单缩水,我们的销量却不降反增!”中国五矿旗下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硬质合金材料及工具的生产加工。董事长李仲泽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多来,由于国际物流受阻,不少习惯使用进口刀具的下游企业也尝试改用国内产品,“得到证明自己的机会,就要赶紧抓住,用拳头产品打开更大市场。”

“这两年,川藏铁路项目中使用的大型盾构机和硬岩隧道掘进机,要求能应对各种地质条件,对前端刀盘上镶嵌的硬质合金和刀圈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此,我们和中铁重工合作研发出更锋利、更耐磨的新型硬质合金和钢材刀圈材料。此外,我们还与国内航空工业企业一道开发全系列航空制造专用刀具,为手机企业客户生产加工电路板的微型钻。”李仲泽感慨,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为上下游企业合力创新提供了独特优势。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让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各环节形成合力

相较中下游、终端产品,材料行业往往要面对一些特殊难点。

比如,技术含量高,从研发到验证、应用、实现产业化,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为研发硬质合金材料,中钨高新的研发人员要先把多种金属材料制作成颗粒度不同的粉末、选取不同的黏结剂,再反复测试烧结温度、压力等参数组合,最终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材料。正如钟国东所说,“研发材料就像大海捞针,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

又如,规模不大、作用关键,推广应用难。

OLED面板中,发光材料只占成本的10%,一旦出现问题却会波及整个面板;生产一台小汽车,花在硬质合金刀具上的费用不超百元,但却极大影响质量。“过去,虽然很多国内材料产品的性能指标与国外产品一致,但因下游企业缺少采购意愿,造成产品研发成本高、应用少,有时就会降低材料企业的积极性。”龙海波说。

如何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投资风险,让关键基础材料尽早突破?

不少受访者指向了同一答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让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各环节形成合力。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探索了一些有效路径,将来值得进一步推广——

上下游企业联手,精诚合作、联合研发。

“我们很幸运,从初创期开始就能和京东方深度合作,历时5年成为其战略核心供应商。”郭建华回忆道,合作中,有些环节要配合客户反复做上千次样品测试,“正是这样的深度合作,让双方的关系更紧密。”

龙海波认为,过去一些上下游企业的协作还不够紧密,导致有效应用牵引不足,“为此,要打通‘堵点’,进一步完善投入参与机制和有效组织机制,让‘研发—应用—反馈—再研发’的链条形成良性循环。”

政府部门出手,创新政策、搭建平台。

“2017年起,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让我们受益颇多。”严大洲表示,试点中,材料企业自主投保,保险公司提供定制化产品承保,政府部门对保费进行一定额度补贴,“有效分担了风险,让一些不敢轻易‘吃螃蟹’的企业也勇于尝试。”

实施工业强基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立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近年来,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材料行业加快发展。龙海波认为,未来我国要坚持以关键短板为突破口,构建和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特别是要建立专门的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在技术源头上支撑自主创新。”

调查采访中,受访者还就标准、专利、人才等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有的呼吁,应制定和完善新材料产品标准,让产业发展更规范;有的提出,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和执行机制;还有的认为,应深化国有企业、科技体制等改革,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活力。

“‘十四五’规划《建议》对发展包括新材料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明确部署。未来5年,必将是新材料大变革、大发展的5年,必须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材料行业的未来,中科院院士王恩哥充满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18:44:49 | 只看该作者
美媒:中国囤积芯片以抵御美国制裁
2021年02月05日 12:12:15
来源:环球时报

美媒:中国正在囤积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以抵御美国制裁

美国彭博社2月3日文章,原题:中国囤积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抵御美国(制裁) 当前,中国正采取果断措施保护自己免受美国科技禁令扩大的影响。去年,中国的计算机芯片和制造芯片的机器进口量激增。

根据对官方贸易数据的分析,去年中国企业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等地购买了近320亿美元用于生产计算机芯片的设备,比2019年猛增20%。随着华为等公司在美国制裁前囤积物料,中国计算机芯片的进口额攀升至近3800亿美元——约占全年进口额的18%。

美国不断限制中国企业获得美国科技产品,促使北京加倍努力发展国内芯片产业。特朗普政府的行动暴露了中国在这一关键领域的软肋——即使现在拜登总统上任,北京也在推进一项全面的新计划,以实现半导体产业自主。

上海的科技分析师王丹(音)说:“短期内,中国要依靠进口来推进其半导体制造。目前中国还不具备生产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的能力。中国正大力投资,但成功需要10年以上的努力。”

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加大了对制造硅片和计算机芯片所需机器的采购力度。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去年12月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是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市场。

中国芯片采购量急剧上升,也因为疫情期间全球对电脑和居家办公科技产品的需求强劲。中国进口的芯片很大一部分被组装成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然后用于出口。

科技行业分析师查理·戴说:“我们预计,中国将在芯片组进口方面采取更加平衡的方式,从全球厂商采购中国暂时无法制造的高端芯片组。中国还将进行战略投资,加速高端芯片组制造的本土化,这都是为了应对地缘政治挑战。”

外国芯片企业的红利能否持续,将取决于中国自主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是否成功以及步伐快慢。中国将在3月正式公布“十四五”规划的经济战略细节,此前已经明确将科技自立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其核心是推动自主制造芯片,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乔恒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18:54:53 | 只看该作者
江金权:把握构建国内大循环的着力点
作者:江金权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1-01-29 10:30:25

把握构建国内大循环的着力点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全面、深刻、系统阐述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思想武器、行动指南。

五中全会精神的精髓要义在“三新”,“三新”最新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之新在构建国内大循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的,在全国两会期间又一次进行阐述,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并成为制定规划《建议》的主线。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

构建新发展格局,包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两个部分,不可偏废。考虑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我国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成为亮点,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逆经济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国际经济循环受阻的条件下,我们“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要重点构建国内大循环。这里,我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新”的系列重要论述和五中全会精神,就如何构建国内大循环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坚持内需主导,夯实国内大循环的战略基点

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是新发展格局的坚实支撑和动力源泉。2014—2019年,消费连续5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我国消费占世界消费的比重迅速增长,以美元计价从1980年的2%提高到2018年的12%,以购买力计价则达到14%。在2010—2017年间,我国贡献了全球31%的家庭消费增长额,消费了世界40%的纺织和服装、28%的汽车、38%的计算机和电子产品、45%的鱼类和海鲜。未来我国消费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我国最终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到60%,大大低于美国82.38%和日本75.16%的水平。当前,由于外需不振,尤其需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我国内需最大潜力在居民消费,必须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要顺应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推进消费结构升级。一是需要增强居民收入对扩大消费的基础作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发挥再分配对收入的调节作用,打破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分割结构,大幅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二是增强公共服务对扩大消费的支持作用。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包括:优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给;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增强消费环境对扩大消费的保障作用。畅通流通环节,规范市场秩序,大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和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锻造国内大循环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2020年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但是,我国科技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存在不少“卡脖子”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向高端的跃升。目前,我国在高端装备、基础软件、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其中最为突出的集成电路领域,产业规模仅占全球约7%,而每年消费量约占世界33%,导致80%的集成电路依赖进口。当前,美国对我国实行科技封锁,我国的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严重受阻,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成为必然选择。

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同步推进科技创新领域的补齐短板、跟踪发展和超前布局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尽快探索形成新时代科技创新体制,促进创新引领从量的积累变为质的飞跃、从点上突破变为系统提升,尽快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具备自主发展能力,摆脱对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在技术、装备、零部件等方面的依赖,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的根本性转变,把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用科技实力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一是对战略性、基础性重大科学技术攻关实行新型举国体制,尽快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二是对基础研究组建若干“国家队”,夯实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础;三是对重大应用技术实行以企业为主体,“揭榜挂帅”,解决研用脱节问题;四是支持民间资本、民营企业进行新兴技术研发,国家采用“购买成果”政策予以鼓励,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要把科技人员从跑课题、填表格、搞发票等琐事中解放出来,能够心无旁骛地搞科技。

推动产业升级,打牢国内大循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高水平的供给可以满足需求并提升需求层次。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柱石。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相当多的企业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轻品牌的状况,粗制滥造、假冒伪劣、山寨剽窃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为此,需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工程,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争取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链调整的重要组织者和整合者。一是提高产业链创新力。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产业发展生长点。坚定不移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为新产业、新业态提供空间和资源。二是增强产业链控制力。一手抓产业生态领军型企业成长,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向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延伸;一手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引导支持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三是提升产业链协同力。强化产业链的上下协同、内外协同、要素协同,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探索国内产业链和国际产业链对接的新策略、新思路,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整合产业资源,掌握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实施数字转型,打造国内大循环新引擎

发展数字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的大趋势。数字转型是新发展格局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我国数字经济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5.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6.2%;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7%。目前,我国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达到86%,普及率居全球第一位。我国5G建设全球领先,基站数量领先美国一个数量级。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发展数字经济还有很大空间,数字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还有待增强。

构建国内大循环,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跨界融合,完善监管框架、推进示范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大容量、高速率的广泛数字化连接,建设以我国为主的覆盖数字化应用全周期、全领域的标准体系,培育自主可控的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加快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物流,拓展数字化应用新场景。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国内大循环骨架

构建国内大循环,前提是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而区域协同发展则是国内统一市场的基础和骨架。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区域间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在东西差距没有真正解决的同时,南北发展差距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区域发展差距拉大,不利于形成国内统一市场。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大思路不是消除区域发展差距,而是完善区域功能定位,错位发展。就全国而言,构建国内大循环必须扬长补短,而对各区域而言则要扬长避短、各扬其长,找准各自在国内大循环中的功能定位。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解决区域间资源错配和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区域分工、优化空间布局、加强优势互补,防止区域间产业过度同质竞争,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制定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体系和考核机制,特别是完善粮食主产区、生态涵养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的扶持政策,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实行利益合理调节,促进区域间产业链价值链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促进各区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共同发展、相互支撑。

畅通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流动,打通国内大循环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构建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决不能搞区域小循环,决不能区域分割、城乡分割。要打通阻碍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堵点,打破区域分割、城乡分割、相互设障的壁垒,塑造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全国有序自由流动的协调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的各种区域协作发展机制,要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中明确功能定位,形成与其他区域的链接机制,不能搞成区域自循环。进一步完善商品流通机制,畅通线上线下流通互补渠道。农村既是最大的消费增长点,又是最需要生产要素的地方。目前,在全国消费平台中农村仅占3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人才、技术、资金下乡。要畅通城乡流通渠道,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通“最后一公里”,使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有序流动,既促进乡村振兴,又为构建国内大循环提供新的节点、新的动力。

还要看到,构建国内大循环,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革除各种影响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体制机制弊端;需要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作者:江金权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来源:昆仑策网,原载《学习时报》2021年1月25日第1版)
-------------------------

最高智囊机构易帅 江金权任中央政研室主任

时间:2020-11-01 07: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共最高智囊机构易帅 江金权以中央政研室主任身份亮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落幕后,江金权以中央政研室主任身份出席隔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新华社)

杨丹旭  北京特派员

江金权履新受到关注,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王沪宁进入中共政治局并跻身常委,在中国政坛属于少见的个例,其他智囊出身的人物要走到这样的高位可能性不大。

中共最高智囊机构易帅,江金权前天首次以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身份公开亮相,显示他已接替王沪宁,出任中央政研室一把手。

由于中央政研室具有高度政治性,加上前任主任王沪宁的特殊履历和政治影响力,江金权履新受到关注。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王沪宁进入中共政治局并跻身常委,在中国政坛属于少见的个例,其他智囊出身的人物要走到这样的高位可能性不大。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星期四(10月29日)落幕后,中共中央隔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五中全会精神。江金权以中央政研室主任身份与数名中共高官一起出席发布会。

这是履新后的江金权首次公开现身。此前,他的职务是中央政研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江金权的履新意味着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不再兼任中央政研室主任。

公开资料显示,61岁的江金权出生于湖北浠水,毕业自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是博士研究生。

他历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中央政研室党建组副处级调研员、正处级调研员,中央政研室党建研究局副局长、局长,中央政研室副主任。

2016年,江金权出任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次年当选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2018年2月,江金权调回中央政研室担任副主任,分管日常工作。

据《北京青年报》旗下公众号“政知见”报道,江金权是党建方面的权威专家,也是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秘书组组长。央视《焦点访谈》曾披露,江金权也是中共十九大文件起草组成员、十九大党章修改小组成员。

江金权曾在2017年以中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组长身份,出席解读十九大报告的专题发布会。去年四中全会后,他也以中央政研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身份,在一场发布会介绍四中全会成果。

中央政研室是中共最高智囊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参与党中央大型会议的文件起草,对中共的建设、思想理论重要课题和中央重大决策的可行性进行调研,提出政策性建议等。

是否会延续王沪宁仕途引发猜想

中央政研室1989年成立后,先后由王维澄、滕文生和王沪宁担任主任,其中,王沪宁担任该职务时间最长,长达近18年。王沪宁交棒江金权,后者是否会延续王沪宁的仕途引发猜想。

长期观察中国政治的分析人士指出,王沪宁作为中共首席智囊,从江泽民时代起连续服务过三代领导人,这是绝无仅有的,今后也很难出现。王沪宁在2012年进入政治局,并在2017年跻身常委,分管意识形态和党务工作,但这并不意味中央政研室主任的岗位成为进入政治局的新上升通道。在王沪宁之前,王维澄和滕文生均止步于正部级。

一般而言,政治局委员都担任过地方大员或重要部委首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受访时向《联合早报》指出,王沪宁长期从事政策研究,没有担任过地方大员或重要部委一把手,这是非常特殊的。“共产党培养的高层领导干部,一般上都会在多个层级、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历练……王沪宁是罕见的特例,因此无法从中得出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2-6 00:30:51 | 只看该作者
中芯国际:受行业及制裁影响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时间:2021-02-05 17: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芯国际今天表示,公司无法满足客户对特定成熟技术的需求,已有几季时间运作满载。

根据路透社报道,中芯国际公布最新季度财报后,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电话会议上发表上述评论。他还表示,公司营收增长仍将受到外部制裁影响。

中芯国际2020年第四季营收9.81亿美元(13.13亿新元),同比增长16.9%。但公司预估2021年营收增幅为个位数百分比的中高水准。

“如果没有这些影响,中芯国际原本可以维持去年的创纪录增长动能,”赵海军称。“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外部力量,我们将直面危机与变化打造新的可能性与机会。”

中国致力培养国内半导体生产能力,中芯国际扮演关键角色,但美国上届特朗普政府的制裁措施,阻止了美国企业为中芯国际供应产品。

赵海军补充说公司还在与供应商和美国政府谈,希望能够取得许可好让其采购设备以提振产量。

该公司目标是今年将12寸晶圆产能每月增加1万片、8寸晶圆产能每月增加4.5万片。

不过,赵海军说,由于设备采购前期时间预计较长,大多数设备无法在今年下半年前到位,因此这些扩产将不会对2021年营收贡献太多。

中芯国际也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重要角色。防疫封锁措施驱动了对笔电及手机等电子产品需求,使得半导体供应链目前压力山大。

赵海军说,中芯国际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车用芯片吃紧所造成的压力,但在其他领域方面,中芯国际一直面临很大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5#
 楼主| 发表于 2021-2-6 15:32:22 | 只看该作者
任正非为女道歉!太悲壮!华为突然承认!

[color=rgba(0, 0, 0, 0.3)]要参君 [url=]未来战略[/url] [color=rgba(0, 0, 0, 0.3)]昨天  图片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src=1 ... vq0GQlt6MyisGJuhcLC*regbk6T627hez*mFDb0gQzyzR00rDt4WuMEVt3zMJAAjqnRGtV1BfvpDJZucq-s2NFQoKfWPSLji-EgQRbNQmzxyEyCWzZL&new=1
来源:财闻要参(ID:mofzpy),作者:要参君



2月3日,“任正非为女道歉”,引发了热议。在华为内部论坛“心声社区”中,任正非坦承:“姚思为,是我的女儿,姚安娜是她的艺名。
社会上有些公司或个人恶意抢注姚安娜商标,我们不得为之。若自己不注册,商标会被持续的恶意抢注,有许多不利的地方。
任总是第一次公权私用,为此向全体员工道歉。”大概意思是为了保护女儿利益(只有这一个了,另外一个还被呢),按中国法律她自己又没法注册,只能公权私用,用华为的名义给她注册了!
任总不容易,这已经是2021 年以来,因为姚安娜铁心要进娱乐圈,任正非和华为第二次被推上热搜了!有女儿的都会明白那种爱恨交加,最后还得拉下脸去帮女儿做事的心情。为了这个女儿,老父亲低下了头。




其实,对于姚安娜出道,个人倒是觉得这没有什么。
姚安娜是姚安娜,华为是华为,任总是任总。
任正非的女儿怎么样,跟任正非做什么事情有什么关系?年轻人,爱干嘛就干嘛,哪怕她自己跑去进了娱乐圈,任总依然是任总,华为依然是华为。
所以对姚安娜,大家就当普通艺人看就好了啊!
比起任正非保护女儿的做法,我更想带您看看眼下的华为:
太难了!暴跌43%!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当这一幕到来时,还是忍不住扼腕叹息!近期有一个大消息,据Canalys的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几大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排名前5的是:苹果、三星、小米、OPPO和Vivo。榜单上,没有了华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要知道,这可是6年来,华为首次跌出前5。不仅如此,华为2020年第四季度出货量,才仅为3200万部,比去年下降了近43% ,落后于Oppo和Vivo,更落后于排名第3的小米,被苹果和三星远远抛在后面。而去年第二季度,华为的出货量还是全球第一。从榜单第一,到榜上无名,这是一种“自由落体式”的下降!不禁想起了,任正非卖掉荣耀时说的那句话:你们要走了,没有什么送你们的,除了秋风送寒吹落的一地黄叶!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人以为,美国大统领换了,华为就可以万事大吉!其实不然,我相信,虽然特朗普败选、拜登上台,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高科技领域,对华为等的忌惮和防范,不会有质的改变。现在,虽然拜登没有正式出台针对华为是否留在实体名单的政策,但是多种信号表明,华为未来并不乐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月4日消息,美国商务部长提名人选雷蒙多表示,她找不到理由不继续把华为、中兴通讯等中企继续留在限制交易企业名单上。换言之,美国或将继续把华为等中企排除在外。或许看透了一些美国政客意图,1月22日,华为心声社区突然刊发了一篇名为《星光不问赶路人》的任正非署名文章,发出了铁一般的宣言!任正非在文章中提出了华为面临的困境:
美国的制裁使我们全球化战略不能完全实施,我们可能依靠不了部分全球化平台,至少最先进的美国平台不支持我们。
面对美国的打压,任正非掷地有声地宣布:
华为是大石板下的小草,别无选择,只有义无反顾。宁可向前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果然,华为开始行动了:针对芯片被卡脖子,一方面大力开拓不需要高精度芯片的领域,另一方面,加快芯片制造自立自强。


1、开拓不需要高精度芯片的领域:把猛将余承东,调到云计算和汽车版块部门,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大家都知道,最需要像5纳米级这样高精度芯片的,其实主要是智能手机领域,因为各种硬件都集成在小小的手机自身,对硬件特别是芯片精度,要求最高。而像云计算和汽车版块这样的领域,是把包括芯片、存储在内的运算,放到了云端(即云服务器),对数学和软件技术要求高,对硬件精度要求相对低。这就给了被高精度芯片制造卡脖子的华为,提供了机会。哪里能够种出粮食,就往哪里浇肥。今天,华为突然宣布重大人事变动:余承东临危受命,将掌舵华为的云计算和汽车业务,做可能有更大前途的业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聚集力量,密集投资,饱和攻击!扑上去,撕开它,纵深发展,横向扩张!被卡住脖子的智能手里领域,打不下那么多粮食了,那就往不那么需要高精度芯片的领域,冲上去!


2、全方位在芯片制造领域扎根:力争突破物理学材料学的基础研究和精密制造,打通芯片设计、生产、包装、测试全产业链。据余承东透露,华为正在研究包括12寸晶圆、光掩膜、EUV光源、沉浸式系统、透镜等在内的生产设备和材料领域,以及射频、功率、模拟、存储、传感器等期间设计与制造工艺整合。
这,不就是芯片生产的全产业链模式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再联想下前段时间的那个消息:任正非一行访问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招揽人才,为华为人工智能、计算战略、芯片自主等铺路。再联想下最近业内人士的爆料:华为已招聘了数百位国内顶尖光刻机工艺师,作为高端储备人才,从事先进光刻机技术研发工作,工作地点在东莞松山湖。再联想下坊间的消息,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公司,入股了湖北九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提速EDA国产化,同时,不断申请专利,持续向芯片制造领域进军!

多个信号,都指向了一种可能:华为目前或正联合各方力量,共同研发光刻机,并朝自建晶圆厂的方向转型,最终像三星、英特尔那样具备自研自产芯片的能力,以避免美国制裁影响。

任正非说过: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在看起来不可能的地方,拼命挖掘潜能,努力到无以复加,最后感动了上帝,硬是在一个没有门的地方,用血肉之躯,冲出了一扇缺口,找到自救的道路!置之死地而后生,华为一定能!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今天,已经是孟晚舟被软禁的第800天,最近,她在加拿大再次遭受重挫:上周,孟晚舟向加方申请变更保释条件,却遭到加拿大检方和法院的拒绝。
可能,正是因为觉得亏欠大女儿太多,任正非才如此疼爱身边的小女儿姚安娜,愿意尊重她的选择,不想阻碍了她的梦想之路,从另一个角度来弥补自己对家庭的愧疚。
“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这一刻,眼角湿润了。一个再有钱、再强大的人,永远都不能忘了自己的父母。而今天有很多人,父母老了、行动不便了,就开始嫌弃了!
“我一生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事业与员工!”这一刻,我们看到了一个替14亿国人扬眉吐气的中国企业,看到了一个70岁还在战场拼杀,从不享受安逸的中国企业家!
“我已做好此生再也见不到女儿的准备!””“没有后悔,只是对不起女儿,她是替我受罪,她......”在今年的华为内部会议上,任正非说着说着突然哽咽了。你可能不会意识到,他已经是个古稀老人了。

朋友们,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想说,别人在打压我们企业,作为中国一份子,我们更要力挺国产的品牌,力挺我们中国的企业;
并不是绑架!只是希望你看到全球大国竞争、大企业竞争的真实一面;知道这背后的所有细节!所有磨难!
因为,像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走过太艰难的路,他们优秀的背后,是太多的磨难,我们应该支持他们撑下去!最后,请允许我摘录任正非讲话的结语,来结束本文:
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善败者不亡。

青春泣血,生命绽放光芒。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时又遭遇百年闻所未闻的风暴打击。翻滚的黑云,夹着电闪雷鸣、山崩地裂般地席卷我们。我们一时惊呆了,手足无措。当我们清醒过来,要像海燕一样,迎着雷电,迎着暴风雨嘶叫着飞翔,朝着一丝亮光,朝着希望,用尽全身力量搏击,奋斗,前进,再奋斗,再前进,嘶喊着胜利。岁月不负有心人。

华为,加油!中国,加油!!
吾辈当自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6#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3:40:47 | 只看该作者
上交所出手,600亿独角兽被终止上市!亏32亿、却要募144亿

2021年02月11日 00:02:16
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深夜突发!上交所出手,600亿独角兽被终止上市!亏32亿、却要募144亿!清华学霸创立

证券时报下中国基金报 泰勒


10日晚间,资本圈出了一件大事!独角兽的招牌没用了,柔宇科技被终止上市

柔宇科技被终止上市

2月10日,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网站显示,终止对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告显示,2021年2月9日,柔宇科技和保荐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上交所提交了《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2021]01 号)和《关于撤回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资证投字[2021]186 号),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10日晚间,柔宇科技回应称,基于公司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等适格性的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考虑到公司发展战略,经研究后决定,暂缓此次科创板上市申请。暂缓科创板上市申请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2020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兼主承销商,中金公司为联席主承销商。

年收入2亿,三年半亏掉32亿

却要募资144亿元

作为诞生自深圳本土的独角企业,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由美国斯坦福的三名校友刘自鸿、魏鹏和余晓军创立,成立之初就专注于柔性电子领域,自主成功研发了全球领先的柔性电子技术,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柔性电子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2020年,柔宇科技以60亿美元估值跻身《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前12名企业,同时摘得《中国企业家》2020年度”中国科创企业百强榜”榜单桂冠。

智能移动终端领域,柔宇科技在2018年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开创了折叠屏手机这一全新的品类。2020年9月,柔宇科技发布了新一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2,搭载了柔宇自主研发生产的蝉翼3代全柔性屏,可弯折次数达到了180万次,耐用性大幅提升。并将价格做到了9988元,成为市场上唯一一款万元以下5G折叠屏手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去年8月,柔宇科技同中信证券签署A股上市辅导协议,公司回A上市最终敲定。2020年12月31日,上交所正式披露柔宇科技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柔宇科技尚未实现盈利。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柔宇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

去年12月31日上交所披露,已受理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柔宇科技)科创板拟上市申请,柔宇科技此次IPO拟募资144.39亿元。按照这次IPO拟发行不超过1.2亿股,柔宇科技估值将达到578亿元。登陆科创板后市值将进一步攀升。

净亏损31.95亿元,欲融资144.34亿元。它是继中芯国际之后,科创板拟募资金额第二高的企业。

柔宇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存在持续亏损并将面临公司亏损金额可能持续扩大,上市后亦可能面临退市风险。

据招股书,柔宇计划募集的144亿元中,约一半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报告期内,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6亿元、-6.1亿元、-8.1亿元、-3.9亿元。其他募集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工厂升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股东方面,除第一大股东刘自鸿外,柔宇科技前十大股东分别为:中信资本(持股6.05%)、魏鹏(持股4.97%)、深创投(持股4.64%)、余晓军(持股4.47%)、深圳慧港(持股4.06%)、JackandFishcher(持股3.79%)、深圳松禾(持股3.60%)、西藏祥盛(持股2.53%)、杨乐宜(持股2.1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PT量产”、“炒概念”、“骗子公司”质疑不断

柔宇科技招股书刚一披露,多家媒体便对柔宇科技的技术、市场前景、商业化水平、战略愿景、大客户真实性等多方面进行了质疑。重重质疑之下,柔宇科技巨额募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打上了很大问号,公司在有退市风险的情况下仍急于推进IPO也令人不解。

柔宇科技在招股书中称,“公司把握住国际上大型品牌厂商的产品需求,抓住行业发展契机,积累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Vertu、空中客车、路易威登、泸州老窖、东方演艺集团、格力电器等一批知名企业级客户,为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形成了较强的先发壁垒,在行业和竞争中取得了有效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陈述有夸大性之嫌。

按照柔宇科技的说法,公司在行业和竞争中取得的优势是因为积累了上述知名企业级客户,但据招股书披露,上文提到的客户不仅没有出现在公司前五大客户中,且销售金额必然低于1000万元。

报告期内,柔宇科技第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都低于1001万元,据此推断,上述所列的客户的销售金额皆低于1000万元。公司将格力电器、路易威登等知名客户解释为竞争优势所系,不免有夸大自身实力的嫌疑,带有一定的误导性。

这种误导性体现在,投资者认为柔宇科技的大客户都是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事实上,公司前五大客户基本上是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且存在很大质疑。据网易清流《柔宇科技IPO真相:多家大客户交易蹊跷,线下渠道几乎全部砍断》报道, 壹梁实业(深圳)有限公司2017年刚成立,当年就成为柔宇科技第四大客户,2018年和2019年是柔宇科技第四大、第二大客户。有意思的是,壹梁实业法定代表人对“壹梁实业是不是柔宇科技客户”这一问题并不能确定,给出了回避的答案。

据上述报道,柔宇科技2019年度第三大客户海南故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海南启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网上商城,知乎、百度贴吧等平台,存在多个指控海南启程公司“诈骗”、“骗子”等相关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为回应“PPT量产”“骗子公司”等质疑,柔宇科技曾发布超5000字声明,并称“最近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柔性电子市场增速远超预期。”但招股书中却丝毫未见这40亿的订单,公司的总营收也仅在2亿元左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C端,作为手机面板供应商,柔宇尚未进入小米、OPPO等主流手机厂商采购名单,目前更多地自产自销折叠屏手机。最新一款产品于2020年3月上市,由柔宇自行定制生产、销售。该手机采用柔宇的第三代屏幕,定价9988元。京东渠道内,该款手机在柔性屏手机中销量排名在华为、三星、摩托罗拉之后。

招股书显示,2019年柔宇手机的平均单价为6480.93元,相较对外公布的8999元起售价,直降了2500元,到了2020年上半年,更是狂降3000元。

柔宇对手机销售额闭口不谈,假若以无手机业务的2018年为基准,2019年消费端收入减去前一年的,可知当年其手机业务营收为4609.51万元,按6480.93元的均价,销量仅为约7112台。

价格跳水,没有带来销量的增长。到了2020上半年,柔宇营收更加依赖消费端收入,占比增至近80%。即便消费端营收全来自手机业务,2020上半年销量不过1.47万台。

柔派的规模销量距离刘自鸿所说的“划时代产品”还很遥远,它既难以支撑其公司营收增长的需求,也无法吸引更多B端客户,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柔宇另一著名的事件是开撕小米。2019年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宣布小米“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随后,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微信朋友圈发布长文怒斥小米称:柔宇的柔派手机才具有颠覆式的创新,小米不是第一,因此小米的高管在撒谎,小米的价值观有问题。柔宇CEO刘自鸿更是在微博开怼:“人若犯我,虽远必诛。”外界普遍认为,柔宇开撕自己的潜在用户十分不明智。

根据柔宇天猫旗舰店的数据,柔宇手机累积销售不过5000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以说,柔宇自主研发的折叠屏手机Flex Pai销量难与主流手机厂商相比。作为对比,截至2019年年底,三星官方称其第一代的Galaxy Fold售出了50万部;华为Mate X折叠屏手机,但业内普遍预估其销售量在10—20万部之间。以柔性技术“出道”的柔宇,不论从给企业提供屏幕解决方案,还是面对消费者的产品销售都乏善可陈。

斯坦福三校友创立

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由美国斯坦福的三名校友刘自鸿、魏鹏和余晓军创立,

在创立柔宇前,刘自鸿的身份是前IBM员工,江西人,83年生人,17岁以当地理科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6岁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3年后创立柔宇科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刘自鸿是个阳光活跃的“80后”,23岁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26岁拿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是斯坦福历史上罕见的用时不到三年完成博士学位的毕业生。

2009年,刘自鸿获得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后去纽约IBM研发总部工作。在此期间,刘自鸿没有放弃自己在柔性显示方面的研究。2010年这位不到30岁的青年开始筹备创业,并找到了不同专业的创业伙伴。

由于技术的独创性,柔宇科技从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深创投、松禾资本的数千万人民币投资。2013年,也就是成立第二年,公司获得B轮融资,金额数千万美元,投资者包括IDG资本。2014年发布第一代柔性屏幕后,柔宇更是连续完成多轮融资,资方阵容相当豪华。

在一级市场里,诸多顶级投资人为其站台。错失柔宇的真格徐小平甚至扼腕叹息:“(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资以来,一个真正错失的项目。每次看到他们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骄傲,被碾压得粉碎。什么是天使投资人的骄傲呢?投到柔宇科技这样的项目就是最大的骄傲,而不是什么估值、风险和轮次。”

成立八年,柔宇已经拿到了10轮的投资,资方包括包括各大银行,以及深创投、松禾资本、IDG、中信资本、基石资本、越秀产业基金、保利、源政投资、富汇创投、Alpha Wealth、Jack and Fischer Investment、美国骑士资本、前海母基金、尚乘集团、越秀产业基金、盈科资本等。沐盟集团等近40家明星机构。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7#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21:15:13 | 只看该作者
《华尔街日报》写道,为推动本国的科技标准,中国不吝国家资金和政治影响措施。文章介绍道,长期以来西方在制定某种标准时居于主导地位,这些标准使得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并确定大多商品的技术要求和消费性质整齐划一,从WI-FI路由器、USB端口,到螺栓、运输集装箱,莫不如是。现在,为了巩固本国的立场,并在这些部门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国必须推动本国标准。这有助于中国首先在技术方面超过西方;其次赚取更多的利润。诺基亚(Nokia)和高通公司每年都赚取几十亿美元的专利费,全世界的移动网络和电话技术中都使用这些专利。现在正是制定5G网络标准的时候。这种科技将确保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城市到物联网等整整一系列相邻行业的运行。中国正在推动的标准将为本国公司创造竞争优势,也将支持中国国家安全体系。北京很快将发布《中国标准-2035》计划。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呼吁中国采用世界既定标准。现在中国已经达到了独立制定标准的可能性,这些标准将勾勒出未来许多年的科技轮廓,《华尔街日报》最后写道。
2021年02月09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8#
 楼主| 发表于 2021-2-14 14:46:55 | 只看该作者
有戏!ASML的EUV光刻机或将到货

2021年02月14日 08:52:40
来源:黄皮子谈科技






最新的消息称,ASML的EUV光刻机或将到货,原因有三:

首先,蒋尚义与ASML、美进行谈判,可能会加速EUV光刻机到来。

都知道,蒋尚义是台积电前高管之一,在台积电就职期间,其就与美、ASML经常打交道,消息称,很多光刻机设备都是蒋尚义谈判购买的。

另外,有知情人士称,蒋尚义在台积电工作多年,其对ASML、美的做事风格更为了解,能够更好地与ASML、美进行谈判,从而促使EUV光刻机的到来。

还有消息称,蒋尚义回归中芯,就是为了加速促进EUV光刻机的到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因为中芯已经有了梁孟松,其用3年时间让中芯从28nm进入到7nm,7nm芯片的研发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将会在今年4月份风险试产。

也就是说,中芯已经有了技术,现在需要设备,而蒋尚义又恰恰有这方面的能力。

其次,ASML推出全新光刻机,EUV光刻机不再是最先进产品

ASML的EUV光刻机不能自由出货,是因为美的缘故,有日本媒体表示,ASML出口到国内的光刻机往往落后最先进的技术一代或者两代。

而现实情况恰恰如此,因为ASML目前仅向国内厂商出口的最先进光刻机是DUV光刻机,还是向特定厂商出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了解,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仍是EUV光刻机,但ASML推出了最新的光刻机系统,相比现有的EUV光刻机而言,其效率明显得到了提升,并且已经开始出货了。

另外,根据ASML方面的消息可知,全新一代NA EUV光刻机已经完成设计,预计在2022年展开商业技术,该光刻机将用于生产制造3nm、2nm制程的芯片。

也就是说,现有型号的EUV光刻机,即将落后最先进光刻机两代,这意味着,现有型号的EUV光刻机或将能自由出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后,ASML拿到自由出货许可。

中国市场是最大的芯片市场,消费了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芯片,这意味着中国市场也存在巨大的芯片生产制造需求。

而ASML已经明确表示,将加速向国内市场布局,言外之意,就是向国内厂商销售更多光刻机,而DUV光刻机需求已经不大,需求最大的是EUV光刻机,这一点ASML也心知肚明。

也就是说,ASML想在国内市场加速布局,其自然要想法获得自由出货许可,只有EUV光刻机自由出货了,其才能够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更何况,国内光刻机发展很快,已经从90nm直接进步到28nm。

如今,国内顶尖研发机构已经将EUV光刻机技术最为主要攻坚项目,一旦更先进的国产光刻机出现,ASML想在国内市场扩大份额就不容易了。

所以才说,有戏,ASML的EUV光刻机或将到货。


又一国产巨头崛起!迈入7nm时代:将成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企业

2021年02月13日 09:45:49
来源:黄皮子谈科技







目前台积电、三星都已经正式迈入到了5nm芯片时代,分别生产了麒麟9000、苹果A14、三星猎户座2100、高通骁龙888等5nm旗舰芯片,但似乎这四款5nm旗舰芯片产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翻车现象,这也让很多网友们并不看到5nm工艺制程的芯片产品,但我们都知道几乎每一次芯片制程工艺的技术迭代,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本等资源;其中台积电也是经过了长达33年时间,才成就了今天芯片代工巨头的霸主地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随着全球芯片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也让国内不少芯片代工企业成为了关注焦点,成立于2020年的中芯国际,作为国内实力最强的芯片代工企业,虽然距离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工艺还有着很大一段技术差距,但我们也知道台积电和中芯国际有着将近13年的发展时间差距,所以在芯片代工技术方面处于落后局面, 也是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国内芯片代工企业还受到了“禁令”,无法引入最先进光刻机设备(EUV极紫外光刻机),但就在2020年,中芯国际高管梁孟松正式对外透露,中芯国际的7nm工艺芯片技术已经进入到了风险试产阶段,并且5nm、3nm工艺芯片研发计划也被提上了日程,只要EUV光刻机能够到位,就可以马上开展高端5nm、3nm芯片研发计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得不说,我们从中芯国际的芯片制程工艺取得突破的时间节点来看,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中芯国际的芯片工艺技术可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从低端28nm工艺芯片产品到高端7nm工艺芯片产品,只用了7年的时间,对此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芯国际在挖来的台积电三位“大神”带领之下,未来一定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正式还有机会成为台积电下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为中芯国际目前还在不断地扩产,计划提高12英寸晶圆、8英寸晶圆产品的产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后:对于中芯国际这家芯片代工巨头,各位小伙伴们,你们对此都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意见呢?


链接

世界依附性共同体 第三世界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 巴西拉美
0 个回复 - 253 次查看
严鹏:比亚非独立得早,拉美为何赶不上工业化的早班车?
  • 严鹏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1-02-05 07:50:25来源:《产业政策启示录:工业文化的政治经济学 》 导读 由于日本、韩 ...
  • 2021-2-12 01:25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9#
     楼主| 发表于 2021-2-14 14:54:13 | 只看该作者
    台积电携手日本充当反华联盟先锋
    时间:2021-02-13 19:16  内容来源:朝鲜日报

    作者:朴建炯/辛殷珍

    芯片代工(委托生产)市场的绝对强者——台积电成为了反华美日联盟的核心。美日政府的战略是支持台积电的同时,确保作为未来产业核心零部件的芯片供应,同时斩断中国芯片的萌芽。台积电在美日两国的全力支持下,获得了超越三星电子,得以在飞速增长的代工市场巩固领先体制的机遇。

    以台积电为中心的美日台联盟

    《日本经济新闻》(日经)9日报道称:“台积电决定在日本东京附近的筑波市投资200亿日元成立芯片开发公司,目前正在与日本政府进行最终协调。他们正在讨论在日本设立代工生产线的方案。”一直以来只在台湾生产芯片的台积电,最近正在积极进军海外市场。从去年开始,台积电投资12万亿韩元(人民币约695亿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了第一家海外工厂,此次还要进军日本。这一战略是在英特尔、苹果、高通等核心客户聚集的美国和芯片材料、设备发达国家日本分别设立据点,从而巩固自己的领先体制。台积电计划今年在设施投资上投入史无前例的30万亿韩元(人民币约1737亿元)。日经报道称:“美日政府支持台湾公司台积电,可以达到孤立中国大陆的效果。”据悉,美国决定向台积电亚利桑那的工厂提供大规模税务优惠,日本经济产业省也为了引进台积电,承诺提供补助金,展开了引资工作。

    芯片业界预测,以台积电为先导的美日台联盟今后将进一步巩固地位。台积电去年积极协助美国制裁华为,导致对大陆出口锐减72%。在6日举行的美台高层经济会谈中,台积电和联发科技等台湾芯片企业的100多名管理人员也参加了会谈。芯片业界的一位相关人士说:“美国担心随着本国企业的尖端芯片在中国企业的工厂生产,会发生技术和人才的流失。如果加强与在美国国内成立工厂的台积电合作,就能摆脱这种负担。”

    对此,中国大陆政府从2014年开始在芯片产业培育和技术开发上投入1万亿元人民币,今年又向本国代工的代表企业中芯国际投资了5万亿韩元(人民币约289亿元),正在不断扩大支持。在因美国制裁而禁止进口尖端芯片设备和技术的情况下,中国表现出了正面突破的意志。尤其是中国的芯片设计企业多大1300多家,占世界市场的15%,正在实现飞速增长。据分析,只要造能力能够提供支撑,从设计、生产到智能手机等电子成品,中国都能实现“完全自主”,因此十分执着于芯片工艺开发。

    三星有人才流失之忧

    韩国企业的立场很尴尬。三星电子在中国西安、SK海力士在中国无锡和重庆都设有芯片工厂,因此,在美日台和中国大陆中,韩国企业很难站在任何一方。特别是随着美日台联盟的巩固,三星电子在与台积电的竞争格局中迅速被排挤,甚至还有人预测三星电子将面临被中国企业抢走人才和技术的双重困境。目前三星电子的代工市场占有率为17%,仅为台积电(54%)的三分之一。

    日经在8日开始的题为《三星的暗斗》的系列报道中写道:“三星电子正被中国的阴影笼罩。在中国中芯国际下属的研究员中,确认有62个韩国人的名字,三星电子芯片的人才流失正在剧增。”该报还集中分析了台积电和三星电子的差异。以和供应商共生、开放式创新等为先导,台积电实现了超越三星电子的迅速增长,但三星电子在韩国政府的压力下试图实现原材料国产化,甚至供应网也在出现动摇。日经评价说:“三星在世界舞台上展开激烈竞争,同时被国内舆论和政治左右的情况至今没有改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21:09:14 | 只看该作者
    左大培:爱外企的根子在恨国企
    2021-02-18 09:59:27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左大培

      本文所说的“爱外企的根子在恨国企”,讲的不是个人感情上的因果关系。当今的外企几乎百分之百是私营企业。一个在思想感情上就恨国企的人,喜爱私营企业是顺理成章的,爱外企也是自然而然的。不过,本文所说的“爱外企的根子在恨国企”,不是这样简单的思想感情上的关系。本文所要说的,是政策取向与客观形势之间的互动造成的经济政策上的因果关系,它使反国企的政策必定会导致偏爱外国的私营企业。

      先要说明,这里说的“国企”已经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而是除了人们传统上说的“国企”之外,还包括一切使用国有的股权资金的企业。

      在中国,政策取向与客观形势之间的互动造成了这样一种因果关系:恨国企的经济政策最终导致不得不热烈欢迎外企进入中国。

      这中间的逻辑链条是:最近这些年中国的宏观总需求明显小于充分就业产出,一直需要大幅增加实物投资以扩大宏观总需求;而明显的经常账户顺差表明中国是资金净流出国,本国国内有足够的剩余资金可以用于在国内投资,本来不需要进入的外企带来国外的资金用于国内投资;但是由于国内私营部门固有的弱点,国内剩余资金中能够用于实物投资的股权投资资金总是明显不足;而市场经济中私营企业的实物投资,必须要有足够部分的资金来源于私人的股权投资;本来可以用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投资将国内多余的债权资金变为足够的实际投资,但是由于反国企的政策基本上禁止了对企业的国有股权投资,使国内剩余资金无法化为扩大总需求所必需的用于实物投资的股权投资,最后就只好求助于进入国内的外企来投入股权资金以扩大实物投资。

      最近几年,这种为扩大国内实物投资而热心讨好外企的倾向特别明显,而且它在表面上似乎是为客观经济形势所迫而不得不去“爱”外企。2020年12月3日彭博社报道说:2020年创纪录的2120亿美元外国资金涌入中国债券和股票市场,中国监管机构还采取了取消外资机构投资额度限制等措施。这些举动被华盛顿注意到了。那一周,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警告称,中国金融开放是“精心策划的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获得外国投资,利用它们来支撑国内经济。我也有同样的猜测,认为这样欢迎外资的理由是以外国投资来增加国内资金,以此扩大国内的实物投资并由此扩大中国国内的总需求。

      表面上看,这样热衷于获得外国投资是迫于实际形势而不得已。近些年来,中国一直没有摆脱总需求不足的萧条,2018年以来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又增大了总需求的不足,再加上2020年碰上了新冠疫情的冲击,经济上确实需要扩大总需求以稳定就业。而要扩大总需求,除了应稳定并增加消费需求之外,增加实物投资需求也不可少。外国投资特别是外企投资一般都会增加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引入外企投资看起来至少是缓解当前的宏观经济困难的一个办法。

      而在实际上,这种想法是误入歧途,完全不知道中国宏观上的对外经济关系。自1993年以来,中国就一直有着明显的经常项目顺差,这意味着中国整体上对外是一个资金不断净流出的国家。就是在2008年和2010年那样的宏观经济过热造成通货膨胀的年份,国内投资需求已经过大,也仍然没有改变经常项目顺差造成明显的资金净流出这种格局。这意味着中国国内一定存在着足够的过剩资金,可以也应当仅仅依靠国内的资金来源创造足够的实物投资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根本就不需要求助于外企带来的投资扩大国内总需求。

      但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悖论性的问题:既然国内有足够的资金,政府每到经济萧条严重时还总是大力扩大财政支出并扩张信贷以鼓励企业借款投资,为什么还是时常国内总需求明显不足,为什么现在总需求还小于充分就业产出?

      其实按照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总需求不足在政府支出不够大的资本主义经济中是正常情况。但是中国经济的问题并不限于凯恩斯所说的那些。也就是说,即便我们将政府采购扩大到了按凯恩斯标准说已经足够大的程度,中国仍然会由于私营企业投资不足而使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水平。

      恰恰在积极扩大政府采购时,才能清楚地看出国内私营企业实物投资不足的痼疾。其实有意识地扩张政府采购已经有二十多年,但是这种扩张的局限性也已经暴露得很清楚。由中央政府实行的扩张性政府采购,其投资方向早已被概括为“铁、公、基”,即仅仅将政府投入的资金用于建设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而原则上不投资于盈利性的企业。这样的投资,一方面使中国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过于超前,造成了优良的基础设施相比许多还相对落后的制造业产业已经发展过度,造成了新的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这样巨额的政府采购基本上不要求政府直接收费以回收投资资金,这又在长期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赤字,制约政府采购无法长期在高水平上持续。而这样规模的政府采购,并不足以使中国国内的总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这就凸显出根本的问题所在:为什么即便在这样高水平的政府采购之下,中国私营企业还不能进行足够的实物投资。其实执掌政策的人也明白私营企业投资不足这个毛病,他们几年来极力对企业搞减税降费,理由就是要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某些掌权的人还亲自跑到银行去坐镇逼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更是明摆着要以此增大私营企业的实物投资。可是不管他们怎么折腾,私营企业的实物投资就是不能达到宏观经济需要的水平。

      其实,逼银行放贷以增大私营企业投资的做法,本身就是不明白私有制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我在《解释资本雇佣劳动》一书中已经说明,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中,创办和经营企业都必须投入一定数额的企业自有资金,如果这种资金不来自企业经营者自己,它就必须来自股东的投资。这种资金在金融上被称为“风险资本”,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都来自这种风险资本的投资。企业的实物投资要有这样大的部分来自股权性的“风险资本”,是因为过多地靠债务筹资的企业会有许多经济上的扭曲行为,这些行为会危及企业债权人资金的回收,因而潜在的债权人们会自动地限制借给企业的债务资金,以免企业债务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过高危及债权人资金的回收。这样的私营部门融资行为严格地限制了市场经济中私营企业能够借到的债务,使它不能超过企业的风险资本的一定比例。这样,企业自有的股权资金等风险资本过少,就使借给企业的债务资金被限制在过低的水平。特别是在形成固定资产的企业实物投资上,就尤其是如此。这样,企业的实物投资不足,根源不在借给企业的债太少,而在私营企业自有的股权资金等“风险资本”太少。

      明白这个道理的少数官员也想大幅增加国内私营企业的股权资金,他们能够想得出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融资。但是多年来这种做法一直收效甚微。中国股民对股市的投资多半限于买卖已上市流通的股票赚取涨价收益,很少将资金真正用于帮上市公司进行实物投资,在真正增加企业自有的风险资本上贡献甚微。而且这里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实私营企业的风险资本不能主要靠股票上市买卖来筹集。

      在真正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中,在交易所卖出股票只能是企业筹措其风险资本的最后一步,它不可能是企业筹集其风险资本的基础性主要步骤。私有制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自有的风险资本,除了来自创办和经营企业的经营者本人以外,首先来自于合伙企业中的非经营者合伙人,主要的来自股票尚未上市的那些股份公司的股东。这样的合伙人和股东通常都与企业经营者熟识甚至有各类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样的私人关系他们提供了私有制市场经济中企业风险资本的主要部分。就是那些股票在交易所上市的大公司,在其股票上市之前的初创时期,其风险资本也都是这样筹集的。

      中国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企业通过合伙人和股票未上市公司的股东筹集的风险资本太少。这并不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新问题,而是近代几百年里中国经济一直就有的老毛病,它甚至是中国在发展现代工业上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老毛病的根源恐怕要从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上去找,这种文化传统造成了经商者的奸猾和外人对企业经营者缺乏私人的信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事例。这样的文化传统绝非短时间中可以改变,而最近几十年发展的市场经济,更是使这个害人的文化传统恶性发展。在一个企业经营者惯于用种种卑劣手段侵吞公有财产的环境中,怎么能设想私营企业的经营者不去侵占合伙人或股东的权益,又怎么能指望资金的所有者信任私营企业经营者而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其企业做风险资本。

      必须强调的是,企业通过合伙人和股票未上市公司的股东筹集的风险资本太少,并不是由于缺乏私人所有的资金,而是因为这些私人所有的资金大都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债权资金,特别是变成了银行的储蓄存款。私人宁肯将自己的剩余资金存在银行而不愿投入私营企业作股权投资,一方面是由于值得人们信任的经营企业的真正企业家太少,更是由于前边刚刚说到的,在国内的私营部门中流行着一种亚文化,其特征就是私人之间的无诚信和相互不信任。这就造成了最近二十年中国悖论式的局面:一方面是国内有过多的过剩资金甚至不得不流出到国外,另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扩大企业以股权资金作的实物投资,而国内的过剩资金就是不愿化作投入企业的股权资金。

      还能够想出的破解这个悖论的补救之道就是:通过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将国内私人所有的只愿作债权资金的多余资金变为足够的实物投资,这样来一举两得地解决上述那个荒唐悖论式的困境:一方面是需要资金来扩大国内的实物投资,另一方面又是有多余的过剩资金不能流入企业甚至流向国外。

      所谓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就是由财政部或国资委等政府部门提供资金,用于为企业或科研单位购置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或研发支出;这样为企业或科研单位支出的国有资金算作国家持有的相应企业或科研单位的股权,这样形成的国有股权则由国资委监管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持有并进行经营;财政部提供的资金来自财政部发行的专项国债,以财政部特别收缴的国有股权盈利还本付息;国资委提供的资金则由国资委发行的债券筹措,以国资委特别收缴的国有股权盈利还本付息。

      这种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并不是什么新创造,而是老一代开国元勋们在建国初期就成功使用过的政策工具。那时候为了配合国家建设的五年计划,专门发行了国家建设公债以筹措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资金。这些由私人踊跃购买的公债所募集的资金,被国家用于经济建设,最终化作了投入企业的实物投资,形成了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权的物质基础。而这些公债到20世纪70年代就由国家全部还本付息还清,为我国建成独立自主的完整工业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开始实行转向市场经济的经济改革之后,本来应当重新大规模实施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以便一方面壮大本土的现代制造业产业和企业,另一方面在有需要的时候顺畅地增加实物投资以扩大国内的宏观总需求。可是,四十年前弥漫于国内的反公有制、反国企思潮,彻底封杀了使用这一有效政策工具的可能性。当时流行于经济政策界的一个规矩就是不再新建国有企业,政府部门也不再向国有企业投入资金,国有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靠银行贷款解决。在这样一种反国企的政策下,根本就不可能实行任何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这样的反国企政策一直实行了将近四十年。

      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为这样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发行的债务在资金来源上不会有大问题。从近年发行公债甚至企业债券的经验看,财政部和国资委为这样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而对私人发行的债券,只要所定利率适当,会在国内有很好的销路;也应当允许国内的商业银行购入一定数量的财政部和国资委为国有股权实物投资而发行的债券,以此作为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一部分,这会将私人的银行储蓄存款资金直接导向国有股权实物投资;最后,还应当让中央银行购入一定数量的财政部和国资委为国有股权实物投资而发行的债券,使它像中央银行购入的一般公债一样,在宏观经济调节和实施货币政策上发挥积极作用。

      如果在四十年前就开始按中国产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大规模实行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肩负战略性产业发展重任的中国企业会有充裕得多的资金,许多企业根本就不会寻求与外企合资以获得需要的资金投入,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有国有资金投入的企业会比现在强大得多;更重要的是,长期苦于缺乏资金投入的芯片制造业、燃油汽车制造业、民用飞机制造业、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会比现在好得多。以这样筹资的企业占领产品市场从而抓住投资机会,加上适当从严的限制外企外资流入的政策措施,就会有力地遏止外企的进入,使占据中国投资机会的外企比现在少得多。

      这样系统地围绕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而实行的配套政策,最终会大大减少进入国内的外企和外资数量,而且会由于外资流入的减少适当降低官方的外汇储备,在中央银行的资产方以大量持有财政部和国资委的专项债券取代减少的外国资产形式的外汇储备;国内的过剩资金会显著减少,资金向外流出的动力会降低,从而资金由私人部门的向外流出会显著减少。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中国的现代制造业和民族产业都会比现在发展的好得多,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还会强劲得多。由于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是由官方渠道流出的资金,外汇储备的减少和私人部门资金流出的减少都减少了国内资金的对外流出。而外企和外资流入的减少则减少了外部资金的对内流入。国内资金的对外流出和外部资金的对内流入都减少,就意味着那种扭曲性的无效率国内外资金对流小得多。

      这样的结果正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因此,在四十年前就应当开始按产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大规模实行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在28年前就开始了长期持续地资金净外流以后,更是应当坚决地大规模实行这项政策。

      显然,正是出于不发展国企甚至要消灭国企的基本理念,才拒不实行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甚至根本就不许向这方面想、往这方面谈。由于反国企的政策基本上禁止了对企业的国有股权投资,才出现了前边说到的那种经济政策上的因果链条:不愿直接作股权投资的巨额国内剩余资金无法化为扩大总需求所必需的用于实物投资的股权投资,一方面剩余的国内资金只好流向金融投机倒卖房产制造房地产泡沫,甚至通过官方的外汇储备和私人部门的对外投资流向国外,另一方面对国内产出的总需求仍然小于充分就业产出,需要扩大国内的实物投资以增加对国内产出的总需求;缺乏充足的股权资金的本土企业无法吸入足够的债务资金,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达到充分就业所必需的企业实物投资;即便政府以公共资金对非盈利的资产进行了巨额实物投资,造成了基础设施相对制造业发展过度的不平衡和难以持续的财政赤字,仍然难以将国内总需求扩张到充分就业需要的水平。陷入这个无可奈何的境地之后,指望外企进入国内带入股权资金以扩大实物投资,就成了一个似乎不错的出路。而这样不得不求助于外企,却是由不许实行大规模的国有股权投资造成的。因此才可以说,正是反国企的政策导致了不能不爱外企的客观形势。

      这种爱外企反国企的做法使本土企业发展无力,在多数高端制造业中仍然受外企压制。摆脱当前困难的正确出路就是回到大力发展国企挤压外企的基点上来,有计划地大规模实行债务筹资的国有股权实物投资。目前芯片制造、大飞机制造等顶尖制造业的发展,正需要大规模投入巨额的股权资金,甚至本土燃油汽车制造业和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的巩固和壮大也都急需补充大笔股权资金,特别是突破那些妨碍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所需要的高精尖机器设备的研制,更是需要投入充足的国有资金。在这些地方,根本就不能指靠外企,需要的是国有股权实物投资。过去反国企爱外企的政策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许多资源,但是亡羊补牢,尤为未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