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83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化生产 公有制计划最佳形式 国家试错干预=反作用 电煤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18: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部紧、中部饿、西部饱,缺电!还得紧多久?

2021年02月02日 11:39:14
来源:新华社






若无新增规划电源,预计到2025年长三角最大电力缺口将超过4000万千瓦

我国电力消费呈中部喊饿、东部喊紧、西部喊饱的失衡状态

新能源将成为我国的主力电源,但不宜过早、过快大规模淘汰煤电。建议加快推进储能发展规划与布局,探索源网荷储协调发展,为新能源电力提供存储空间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缺电!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湖南、江西等地电力供应偏紧,我国南方多地推出“限电”举措。湖南省长沙市呼吁各类企业尽量在非用电高峰时段生产,江西省决定每日早晚高峰段实施可中断负荷。浙江省温州市规定市级各有关单位的办公区域在气温3摄氏度以下才能开启空调等制暖设备,且室温不得超过16摄氏度。

为了解电力消费现状,记者近日走访西部重要能源供应基地新疆、内蒙古、山西,和东中部的能源消费基地——长三角三省一市及湖南、江西等多地获悉,一头是外送电通道受阻,一头是电力缺口逐年增大,我国电力消费呈中部喊饿、东部喊紧、西部喊饱的失衡状态。

基层干部专家指出,从长远看,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电力需求只增不减,未来东中部地区支撑电源供应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他们建议,要正视未来新能源在电力供应体系中的主要地位,也要肯定煤电在电力系统中仍将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的重要作用。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需求,加快新能源储能等的发展布局与应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河北省威县一家风电设施生产企业内的大型风电机组叶片(2020年12月8日摄) 牟宇摄/本刊

送电省份变缺电省份

记者在长三角三省一市及湖南、江西等地采访了解到,随着产业向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东中部地区用电量逐年攀升,电力缺口逐年增大。

长三角正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信息化建设新高地,各产业对电力均存在较大需求。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台湾地区的台积电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代工厂,2019年一年用电超143.3亿千瓦时。目前,长三角地区有中芯国际、长鑫存储等集成电路产业。5G技术也十分耗电,据中国铁塔统计,一台标准的5G基站单系统功耗达到3.5千瓦到4千瓦。而2020年我国新增约58万个5G基站。

数据显示,2020年,作为长三角副中心的合肥地区,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382.55亿千瓦时,在国家电网重点城市排名中首次跃居前二十,同比增长1.89%。其中,2020年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10千伏及以上用户累计用电量达91.67亿千瓦时。

长三角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郑建华介绍,从2015年到2019年,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用电量从8549亿千瓦时上升至10100亿千瓦时。若无新增规划电源,预计到2025年长三角最大电力缺口将超过4000万千瓦。

作为长三角能源保障基地的安徽,也从曾经的“送电省份”变成了“缺电省份”。安徽省能源局副局长杨泽胜说,随着负荷增长,高峰时段电力缺口逐年扩大。根据测算,2025年,安徽全省高峰时段最大电力缺口将达到2200万千瓦,约占全省最大负荷的三分之一,达到长三角电力缺口的50%。

中部电力“饥荒”

在冬季极端天气、工业生产快速恢复、外受电能力有限和机组故障增加、电源装机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高不确定性强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缺煤无油少气的中部地区陷入用电“饥荒”,一度面临缺电困局。

工业生产快速恢复,拉动用电增长。据数据统计,湖南、江西去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4%、7.9%,1至11月份分别同比增长4.3%、4%。

冬季极端天气提前,加大供电保障压力。受强冷空气影响,2020年东中部极寒天气较往年偏早1个月,气温较同期偏低,进一步增加了空调等用电负荷。

国网新疆经研院院长赵志强介绍,中部地区如江西省和湖南省均属一次能源匮乏省份,缺煤无油少气,水力资源较丰富但已开发殆尽,新能源资源不优,“十三五”以来,电力供需一直处于紧张局面,“十四五”及后期电力缺口也将逐步加大。以湖南为例,目前外受电通道能力600万千瓦,外送通道能力已全部送足。考虑“十四五”雅中直流工程投产及需求侧响应后,2025年湖南省电力缺口在579万千瓦,电量缺口74亿千瓦时,2035年电力缺口超过2500万千瓦,电量缺口539亿千瓦时。

因碳达峰目标,东中部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难新建火力发电厂。建设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受地域和季节性影响较大,发电能力受限。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副处长杨峰表示,江西省能源结构日趋多元,但有其局限性。如水力发电方面,冬季为江西枯水期,水力发电能力下降,同时为保证民生用水需求,部分厂站需要控制下泄流量,发电能力受限。这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湖南,湖南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合计超过53.45%,整体水电风电比重大且调节性能差,全省水电装机中63.9%为日调节或径流电站,不具备调节能力,冬季典型日高峰负荷时刻水电出力基本为装机容量的30%左右。风电装机占比12.78%,多分布在西部、南部网络结构薄弱区,夜间出力大,与电网负荷曲线呈负相关特性。

加快推进储能通道建设

记者在新疆、内蒙古、山西等西电东送的西北地区调研获悉,西电东送有利于西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解决“东紧、中饿、西饱”的电力消费失衡、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已实施25年的西电东送,面临新挑战:能源结构发生变化,电网调控能力不足;受端网架支撑能力存在制约,送端直流配套电源建设进度滞后;储能发展规划建设滞后,抑制了新能源装机。

业内人士表示,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新能源将成为我国的主力电源,但不宜过早、过快大规模淘汰煤电。建议加快推进储能发展规划与布局,探索源网荷储协调发展,为新能源电力提供存储空间。

加快推进储能发展规划与布局,探索源网荷储协调发展。赵志强建议,结合西部地区资源分布特点和电网运行情况,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可应用储能等先进技术整合新能源的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各类资源要素,实现源网荷储深度协同,积极探索储能电站在西部地区的应用及商业模式,实施“新能源+储能+调相机”发展模式,采用风/光+储能电源建设模式逐步推进储能试点项目建设,建议新能源电源同步配套建设储能电源,建设一批“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并逐步推广。


加快送端直流配套电源建设进度,提升受端电网电力跨省互济能力。多位专家建议,加快推进送端直流配套电源建设进度,尤其是以火电+风光电打包外送的特高压线路配套电源点投产进度。同时,加快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建设,有利于提升输电能力和水平。

在东中部再建设一批特高压直流工程,保障产业发展需要。郑建华表示,东中部尤其长三角地区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负荷中心,而长三角区域依靠本地难以满足电力供应需求。他建议,针对长三角及中部地区新增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及时填补未来一段时期东中部地区能源资源匮乏难题。□(采写记者:汪延 吴慧珺 杜刚 梁晓飞 姚子云 安路蒙 白田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23:19:01 | 只看该作者
互联网:从消费时代走向工业互联时代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02-03 08:54

不久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举行的“中国新产业峰会”上,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在经历了“消费互联网时代”后,目前已进入“工业互联网时代”。那么,工业互联网将带来哪些变革,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工业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一马当先”

“当前智慧化、智能化不断发展,新技术催生新业态迭代升级,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崛起。”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说。

“互联网在经历上半场消费互联网时代,目前已进入下半场工业互联网时代。”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兼青岛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说,新能源汽车引领了全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了第四次能源革命;当前,我国正在大规模推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成为第四次能源革命的引领者。“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行业和新兴产业未来市场前景可观。”他认为,将新能源与新交通融合发展,会创造更高的价值,产生比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更大的市场。


于德翔说,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电动汽车从技术到品牌到制造到电池到充电,全部实现国产化,每生产一台电动汽车对经济和GDP的贡献,相当于两台到三台油车。

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学大股份董事长吴胜武认为,汽车产业从工业向服务业延伸趋势已经显现、“智慧出行有望成为新基建创新落地中的排头兵和基础产业。”他说,新基建将经历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基础建设三个战略发展阶段。而智慧出行涵盖了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中心、智能制造等诸多技术和领域,高度契合科技型新基建的要求,会实现交通、汽车、通信行业三者融合发展,释放城市发展的潜能,激发数字城市的新增需求,从而带来数万亿规模的智能网联和智能交通经济。

吴胜武认为,智慧出行现阶段主要集中在车载信息服务、智能安全服务方面,未来将完全实现自动驾驶服务。随着汽车电子化、网联化的提升,汽车也将逐渐由代步工具向信息平台、娱乐平台转化,应用将更加丰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社交化“新四化”功能逐步实现后,将由交通工具逐渐变成一个电子产品,变为一个智能移动的出行终端,变成一个“大手机”。他说:“中国一年大约生产2800万辆汽车,一辆车的成本假设10万元,如果汽车电子化的比例从10%提升到50%,这将催生一个新的万亿产业。”

工业区块链 可助产业数字化转型

近几年,“区块链”成为互联网热词。作为分布式共享账本和数据库的“区块链”,例如网购中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整个社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速,工业区块链应用也在加速落地。专家们表示,区块链有助于解决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比如可实现机器、车间、企业、工人之间的互联,对工业生产效率、数据交换、服务制造升级等。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区块链与边缘计算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龚健说,工业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安全可靠、开放共识四个优势特点,可助力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在具体应用中,企业内部可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在产业链中可实现数字化,最终实现产融协同。区块链可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打破信息鸿沟,实现生产、物流、交易等各环节的信息公开共享,高效撮合各类交易。

龚健表示,工业互联网是传统工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当前许多工业企业仍停留在工业数字化的层面,从最基础的生产流程、制造工艺数字化,到商业模式、运营模式数字化,都存在覆盖面窄、数据隐私保护、企业安全生产、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而工业区块链,能够为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变革,保障各方信息安全,大大提高效率,为企业融资提供技术支撑。

“工业区块链将从三个角度赋能整个传统工业的升级。”龚健说,一是实现工业企业内部数据互动,实现设备身份管理、访问控制、生产流程全管理;二是实现工业产业链的协同;三是更好地结合工业和金融,最终实现全行业降本增效、提质增收。

龚健说,未来工业区块链以及工业数字化应该会走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实现整个工业生产流程和产业链的“可看见”;第二个阶段是“可预见”,在拥有足够多的产业链工具、供应链数据之后,便可通过预见消费者行为来影响企业的生产行为;第三阶段是,将出现产业链级和全覆盖的数据互通互联平台。

技术融合 服务国计民生大局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该如何凝聚新动能,迎接新发展,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马利说。

马利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生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产业深度的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而言,吴胜武表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快实现汽车的完全自动驾驶,实现汽车产业从工业向服务业延伸。如今,L3、L4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的技术正在渗透到汽车工业和应用产业中,预计到2025年,L3级自动驾驶汽车会实现规模化生产,L4级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可以实现市场化的运用。预计到2030年,新车的L4渗透率将会达到15%;2050年可以全面建成中国标准的智能汽车体系,自动驾驶将深刻改变我们未来的出行。

于德翔表示,我国快速发展电动汽车,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问题是充电问题。从目前的出行形式和电网结构来看,传统能源充电桩根本承接不了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发展,必须建立充电网的模式解决电动汽车用电问题;充电网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而是一套设备,是巨大的新基建,也是工业互联网最大的应用场景。

“把数据网、能源网、物联网、设备网融合到一起做充电网的技术和体系,可在多个方面实现增值效应。”于德翔说,充电网是一个跨专业、跨行业、跨企业、跨门类的综合性的学科,解决充电难的同时,更要把它做成一个支撑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融合的全新产业。

龚健表示,区块链对于工业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增收,已经有了相关的应用。希望在各地财政的支持下,出现更多的工业区块链数字化应用,以及更多产业链级别的数据互通互联平台。

“新产业需要人才智力支撑。”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卜玉龙表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科技支撑、资本驱动、互联网思维、数字化转型。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急需增强应对新形势的适应性与灵敏度,为推动产业变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2-6 15:22:41 | 只看该作者
“有钱也买不到煤”:煤价为何疯长?

2021年02月06日 07:30:0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去年中国煤炭进口量连降7个月

并非是导致冬季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

种种因素叠加,库存不足导致“缺煤”

从而推高了煤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CCTV2截屏

本刊记者/陈惟杉

“5500k的低硫煤每吨价格接近1000元,几乎达到历史最高点。”1月中下旬,山西一位煤炭贸易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轮煤价上涨始于2020年10月,现在是“有钱也买不到煤”。

煤炭贸易商扮演连接供需的角色,从上游煤企拉货,供给下游发电厂。这位贸易商说,“煤矿每个月都会进行公开招标,贸易商拿货价格也一路上涨,现在矿上动力煤的价格大概为每吨600元。”

煤炭行业早已结束“黄金十年”,煤价波动也往往难以让行业外的人感知到,但从2020年年末开始,多地限电背后的煤炭紧缺与煤价上涨,让这一近年来被视为去产能对象的行业再度引发公众关注。作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的中国,为何突然缺煤了?

煤价“疯长”?

煤价之高已经超出一些内陆电厂的承受范围,上述煤炭贸易商向记者解释,自己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内陆,因为内陆用电价格浮动空间不大,出于成本考虑,动力煤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内陆电厂就可能“用不起”,但一些沿海电厂尚能承受,导致一些内陆电厂反而缺煤。

“叠加运输成本,沿海电厂用煤价格更高。”一位货运公司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算了一笔账,以从山西到环渤海地区的唐山为例,公路运费涨幅相当之大,“每吨运费上涨100元左右,往年夏季运费约为每吨160元左右,冬季在200元上下。”这只是将煤炭从产地运送到环渤海港口的运输费用,一位秦皇岛的煤炭贸易商透露,如果运送到南方,还要叠加每吨50元左右的海运成本。

由于中国的煤炭主产区特别是动力煤主产区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三个省份,但消费地主要在沿海地区,产地与消费地分离,从而在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一个动力煤交易和集散中心,运往南方的动力煤经陆路运输至此再下水转运,运输成本上比较经济,因此环渤海地区的动力煤成交价格极具参考价值。

但一些煤炭价格指数相继停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CCTV2截屏

2020年12月30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宣布,从当日起暂停发布各自编制的CCTD环渤海动力煤现货参考价、曹妃甸指数,恢复时间待定。在更早之前的12月3日,汾渭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CCI现货日度指数,以及易煤网发布的日度、周度易煤北方港价格等指数已经停发。

停发前,这些指数均已触及较高水平,以曹妃甸5500指数为例,12月29日报价751元/吨,12月单月涨幅接近18%,为历史最高水平,而2020年内最低点仅为464元/吨。四家机构给出的指数停发原因也大体相同,中电联解释称,电煤市场现货价格大幅上涨,定价体系混乱,部分样本已不具代表性。

“编制指数时采集的都是环渤海港口动力煤实际成交价格,其实指数停发时市场真实成交价格已高于指数。”有相关机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指数停发是应官方要求,“每次价格涨得比较猛时都会被调控,一般几个指数要停一起停。”

环渤海地区动力煤的成交价格究竟达到多高?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即使此前价格曾微微下调,但1月下旬动力煤在北方港口的真实成交价格依然可达每吨九百五六十元,到达南方港口的价格大概率超过1000元/吨。

其实,疯涨的只是所谓“市场煤”的价格,一些大型煤企与下游重点用户签订的中长期合同的煤价要低得多,2020年中长期合同5500k动力煤秦皇岛下水价格是543元/吨,同比下降12元,这部分动力煤占据整个市场七成以上。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自2017年开始实施“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以来,中长期合同签订量逐年增加,一般大型煤企75%以上的资源为中长期合同,以“市场煤”方式销售的资源不到25%。去年12月以来煤炭市场供应短期内突然紧张,中长期合同价格与市场价格每吨相差两三百元,大型煤企优先保证中长期合同煤炭的正常发运,保重点用户、保电厂用煤、保民生用煤。一些没有签订中长期合同或签订量不足的用户只能转向一些中小企业或煤炭贸易商采购,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市场煤”价格。

进口受限所致?

“每吨超过千元的动力煤到港价格已经高得离谱。”一位煤炭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进口动力煤到港通关后的价格每吨可能不到500元。

“进口动力煤一直有价格优势,一方面是运输成本低,国外一些煤矿距离港口很近,中国从北到南的运输成本较高,内蒙古煤炭发往北方港口的运输成本甚至高于开采成本。另外国外一些露天煤矿开采成本较低,国内井工煤矿较多,印尼一些煤矿开采成本低至每吨几美元,但山西煤矿每吨煤的开采成本可达二三百元,内蒙古也有一百元左右。”前述分析师告诉记者,即便国产动力煤与进口动力煤有价差,但往年这一价差大概在200元左右。

为了保护国内产能,中国近年来对进口煤炭实行配额制。“没有通过官方文件规定,一般是按年有进口限额。”有煤企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2017年到2019年,中国煤炭的进口量一直维持在每年3亿吨左右,持续小幅上涨。

此前外界亦有猜测,2020年下半年进口量减少,特别是10月对煤炭进口的限制导致年末动力煤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从数据来看,2020年1月~11月,中国煤炭进口量同比下滑超过10%。其实在1月~4月,煤炭进口量同比上升显著,但5月~11月煤炭进口量同比连跌7个月,特别是10月同比跌幅达46.56%。到了12月,中国进口煤及褐煤3907.5万吨,同比猛增1309.63%。这直接拉动了2020年全年的煤炭进口量达3.04亿吨,甚至高于2019年进口量。

“去年的煤炭进口是先高后低,到12月又大幅拉升。其实在2020年5月之前进口量比较大,同比高出20%左右,对进口配额占用较多,之后受额度限制,进口量自然下降,特别是10月国家对进口限制趋严,进一步压缩了进口量,但是年末需求实在太好,加之国内煤炭供应不足,就放开了进口限制,导致12月进口量激增。”前述分析师向记者分析说。

从官方表态中也不难看出,12月进口量激增确实有缓解国内煤炭市场供应紧张的考虑。12月底,国家发改委官方公众号曾刊文称,根据供需形势适当增加煤炭进口。

尽管在煤炭供应紧张后进口量确实激增,但多位受访者向记者分析称,去年中国煤炭进口量连降7个月并非是导致冬季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

“去年10月的进口限制主要对炼焦煤(指用来生产焦炭,用于钢铁行业的煤炭种类)影响比较大,对动力煤基本没有影响,而且去年的整体进口量超过3亿吨,同比微增1.49%。”前述分析师告诉记者。

张宏表示,近几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基本维持在3亿吨左右。2020年全年进口总量微升,但由于月度分布不均衡,如1月~2月进口量占全年的22%,与8月~11月4个月的进口量持平,对华东、华南等进口煤用量相对较大的区域煤炭市场预期影响大,月度之间出现的供需缺口大。前述分析师表示,在福建、广东一些沿海电厂,有得天独后的进口条件,确实对进口动力煤依赖度较高,占比可能达到六七成,但这种情况比较个别。

2020年12月煤炭进口量的激增确实没有完全补上供应的缺口,有煤炭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据测算,去年11月的需求缺口大概有3000万吨,12月份的需求缺口差不多是同样的水平,两个月加起来大概有5000万吨到7000万吨缺口。

供需何以失调?

“去年10月之前是供应不足,10月之后是需求太好。11月、12月火电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6.6%、 9.7%。”前述煤炭行业资深分析师认为,去年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导致内蒙古的产量明显下降,这对于国内煤炭供应的影响较大。

内蒙古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一,2019年其煤炭产量10.4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37.5亿吨的27.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月~11月,内蒙古煤炭产量9.0亿吨,同比下降4359万吨,降幅达9.1%。尽管12月有所增产,但难以逆转全年产量同比下降。而且这只是反映了“表内产能”的下降情况。

“此前内蒙古的监管部门会给煤矿发放‘煤管票’,也就是按照煤矿的产能核定合法产量,限制煤矿不能超产,但超产的情况普遍存在,也就是业内所谓的‘黑煤’,这部分‘表外产能’没有被统计进去,在倒查贪腐的过程中对煤矿严格限产,‘表外产能’受损。另外,在这一过程中,煤矿的安全、环保检查都趋严了,煤企相对谨慎,生产动力也不是很强。”有煤企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主要产煤地区加大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违规生产检查力度,遏制了煤矿不安全生产和违规生产问题,煤矿严格按照核定能力生产。同时,去年内蒙古新建项目减少、工程煤量减少,这也形成了一些‘表外产量’损失。”张宏向记者解释说,所谓工程煤指煤矿正式建成投产前于基建过程中产出的煤。

据前述煤企人士估算,如果算上“表外产能”,内蒙古2020年煤炭减产达1亿吨。

“另外,下半年产地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一般事故发生后安全检查都会比较严格,雪上加霜。”前述煤炭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这直接导致电厂的库存一直偏低。

“库存偏低除了受供应影响,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原因,需求始终不振,下游采购热情也不高。”这位分析师认为,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大秦线在去年9月出过两次事故,往年大秦线安排在9月的检修也推到10月进行,影响往港口发运。

张宏透露,物流效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便是由于极寒天气影响,导致煤炭冻车、冻堆问题,卸车与装运效率降低。

种种因素叠加,导致“库存没有在该垒起来的时候垒起来”,从往年来看,每年10月本应是为冬季需求高峰“垒库存”的时间点。

“2020年入冬以来,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港口库存比往年下降了近2000万吨,电厂库存基本上同比下降了20%以上。”有煤炭贸易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仅就他接触的电厂而言,2020年以来库存一直很低,入冬后库存量大概只有往年的百分之六七十,但用的却比往年都多。

库存不足导致“缺煤”,从而推高了煤价,其实国内煤炭需求高峰时的用煤往往是消耗前期库存的结果。

“往年一般是在10月到11月初把煤存好,然后12月、1月肯定是去库存的过程,因为那时的需求太好了,正常年份每月起码得多产2000万吨才能保障当月的供应满足当月的消耗,但这不太可能,所以才会从10月开始存煤,把库存垒起来。”一位煤企人士告诉记者。

他分析说,“煤炭的需求其实有季节性,夏季、冬季需求比较旺盛,淡季时需求较少,但煤炭生产相对来说比较平稳,因此遇到需求的极端波动,价格肯定会极端波动。而去年的需求大起大落,比如像上半年,一度需求很差,动力煤价格肯定会跌到谷底,只有400多元一吨,冬季时需求旺盛,价格又抬升到千元一吨。”

在前期库存不足的情况下,想要靠短时间内提高产量弥补供应缺口有相当的难度。“国内煤炭供应的弹性有限,即使价格上涨再多,也依然挖不出煤。”前述分析师告诉记者。

去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曾称,目前正指导山西、陕西、内蒙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产能释放。据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介绍,从12月到1月上旬,全国煤炭日均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处于较高水平。而有煤企人士表示,其实正常情况下每日产量也会达到900多万吨,因此同比增幅也只有5%。

“去年11月、12月国内煤炭单月产量都超过3.5亿吨,能产的都产了。”前述煤企人士告诉记者,国内煤矿并非没有产能可以释放,但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产能释放的幅度可能有限。


“近几年约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安全、环保约束,在2016年之前,可能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与之相伴的就是一些强力监管措施,分水岭就出现在2016年,原来面对一些政策,煤矿还可以拖一拖,但2016年之后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余地。”这位煤企人士感慨,“如果抛开这些约束,只追求保证供应这一目标,国内年产量可以达到45亿吨。像之前在2008年、2009年时,也曾在冬季遭遇极端天气,但当时政府一声令下,煤矿加大马力生产,保证供应问题不大。但是如今即使政府提出加大生产力度,有的煤矿可能也不太愿意放开生产,因为还有约束在。”

山西一位煤矿老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煤矿每年的产量都有限定,一般到12月中旬全年核定产量已经产尽,因此往往当月产量会受到一些影响,企业也更多会进行设备检修。“现在省内一些国企已经通知春节期间不停工。”

“2021年1月供应缺口肯定还会存在,但2月春节期间日耗肯定会下降,而且极端天气已经过去,目前市场已经有回落的势头,一旦需求回落价格下降也会很快。”前述煤企人士表示,需求回落会使这一轮煤价上涨迅速得到平抑。

张宏告诉记者,目前需求已经有回落的迹象,但还需要在春节前补库存,防止再次出现极端天气等对市场的影响,持续做好煤炭保供、保暖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19:01:1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发改委:守牢七天存煤底线
时间:2021-09-21 16:0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属部门调低了旺季电厂存煤标准,要求守牢七天存煤安全底线。

据财联社报道,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要求,完善燃煤电厂安全存煤制度,降低旺季电厂存煤标准,守牢7天存煤安全底线。电煤消费旺季原则上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应保持在七至12天,用煤高峰期存煤上限不高于12天。

此举旨在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煤炭、煤电安全稳定供应。

发改委网站今日也刊发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联合派出督导组,赴相关重点省份和企业、港口开展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督导。重点督导煤炭增产增供政策落实情况,核增和释放先进产能情况等。

发改委强调,督促地方和企业对照国家能源保供稳价政策措施自查自纠,严禁捏造、散布煤炭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行为。

《中国能源报》9月18日曾报道,随着电煤价格始终高位运行,中国三季度电煤供应偏紧,导致煤电厂库存持续降低,跨区抢煤和停机现象频现。因电煤库存告急、当前电厂不论规模和装机大小,都在苦等“口粮”,正常生产陷入巨大困境,甚至有电厂为避免持续亏损而选择停机。
链接

震荡源 市场决定下不重建公有制主体 供给侧改革乏善可陈
3 个回复 - 2800 次查看
港口煤价突破630元/吨高位,多地紧急要求“多挖煤”!还能涨吗?2020年10月15日 21:01:12 来源:证券时报 国庆长假过后,煤炭价格依然延续了升势。 虽然四季度旺季需求仍存,但在目前多地打响煤炭保卫战的背景下, ...
2020-10-16 14:31 - 焦典 - 焦点时评





每周建一燃煤电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陷入资源错配恶性循环
1 个回复 - 1000 次查看
加剧产能过剩 未来六年中国仍每周建一燃煤电厂 联合早报 2016年07月15日
  • (北京综合讯)中国政府正努力放缓新燃煤电厂的审批,不过政策漏洞加上已批准的项目,导致中国在未来六年内每周将新增一座燃煤电厂,加剧 ...
  • 2016-7-15 11:03 - 焦典 - 前中后三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5#
     楼主| 发表于 2021-9-22 13:37:54 | 只看该作者
    消息:江苏限电规模史无前例 十余家钢厂关闭
    时间:2021-09-22 09: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在中国政府施压降低能耗以减少碳排放之际,经济规模与加拿大相当的江苏省正在限制行业的电力使用。

    据彭博社报道,记者采访的十余名企业高管、地方媒体和研究人员透露,江苏许多工厂已经减产甚至停工了。这次限电规模史无前例,从9月第二周开始,至少要持续到本月底。

    这些不愿具名的高管说,之前中国中央政府敦促江苏省政府加大努力实现今年的环保目标。

    作为2060年碳中和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政府要求每个省制定一个能耗强度目标。江苏未能达标,所以被要求尽可能限电。据发改委上月发布的声明,还有几个省上半年的能耗强度降低进度目标和能源总量控制目标也较低。

    江苏去年GDP约合1.59万亿美元(2.15万亿新元),略低于加拿大的1.64万亿美元。制造业占全省经济的40%以上,是电子,汽车和服装中心。此外江苏省还有几家重要的石化企业,包括恒力石化、东方盛虹、沙钢集团,他们占中国钢铁产量的10%,

    据上述部分高管和行业研究人员的报告,江苏已有10多家钢厂完全关闭。部分生产商预计用电限制可能会持续到10月甚至11月 。行业咨询公司“我的钢铁”在报告中写道,浙江省的多数钢厂也收到了减产命令。

    包括家电和服装企业在内的一些江苏小公司也被迫关闭。地方政府通知显示,一些城市的路灯和霓虹灯在晚上被关闭以节省电力。大型超市和商场被要求缩短营业时间,尽可能减少使用空调和电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0 13:23:36 | 只看该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煤电油气运重点企业保供稳价座谈会
    2021-10-20 11:30:17国家发展改革委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上的部署要求,以及韩正副总理在能源保供专题会议和10月19日上午到发展改革委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10月19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主持召开煤电油气运重点企业保供稳价座谈会,研究安排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各项重点工作。国家铁路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投、华润、国家能源、中煤等重点企业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有关方面有力有序推进落实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9月底以来,已核增一批生产煤矿,日均产量已比9月份增加了120万吨以上,10月18日的日产量已超过1160万吨,创今年新高。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近8800万吨,可用16天,比月初增加900万吨以上;其中东北三省电厂存煤可用24天,比月初增加11天。在已签订年度中长期合同的基础上,发电供热企业与煤炭企业又签订了1.5亿吨中长期合同,绝大部分省份合同签订率达到或接近100%,部分省份中长期合同煤炭缺口已落实煤源,正在抓紧签约。同时,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近日江苏、山东、湖北、山西等地新增市场交易价格已按价格政策实现近20%的上浮。

    会议对下一步保供稳价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进一步释放煤炭产能。在已核增产能的基础上,通过挖掘生产煤矿产能核增潜力、基本建成煤矿加快进入联合试运转、停工停产煤矿抓紧复工复产、允许煤矿释放应急储备产能等多种途径,再释放一批煤炭产能。二是稳定增加煤炭产量。四季度所有煤矿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满负荷安全合理组织生产。各地要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保持煤矿正常生产,严禁随意关停煤矿,严禁因个别煤矿出现事故“一刀切”区域性停产煤矿,确保煤矿在安全条件下能产尽产,力争煤炭日产量达到1200万吨以上。三是引导煤炭价格回归合理水平。中央企业要发挥保供稳价带头作用,重点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用煤需要,多签中长期合同,严格执行中长期合同煤炭价格,带头降低市场交易煤价。四是进一步落实发电供热企业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已经衔接但还没有最终签订的合同要尽快签订到位,价格要严格执行已出台的价格政策。所有合同都要纳入信用监管范围,对无故不履约的企业将定期进行通报或公示,并纳入信用记录。五是推动煤电机组应发尽发。压实属地责任和电力企业保供主体责任,加强资源统筹调度,全力保障火电机组高比例开机、高负荷出力,促进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多发满发。科学组织实施有序用电,首先限制“两高”项目用电、特别是要坚决限制落后产能的高耗能项目用电,坚决做到限电不拉闸、限电不限民用。六是严格按照合同保障供用气。各有关企业要严格履行已签订的天然气购销、接收站使用等合同,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各地要切实履行保障民生用气主体责任,确保对民生用气实现合同全覆盖,扎实做好“压非保民”预案并认真开展实战演练,兜底保障民生用气需要。七是加强能源运输保障。铁路、港航企业要加强重点地区、重点线路煤炭运输组织,挖掘潜力推动煤炭增运上量,优先保障发电供暖用煤运输需求,加大低库存电厂和电煤中长期合同保供力度,保障生产的煤炭及时运到需要的地方。八是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着力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行为,各重点煤炭港口要主动向监管部门提供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线索,对于明显超出合理水平的交易限制其运输、装卸,全力维护煤炭市场秩序。着力加强期货市场穿透式监管,梳理排查异常交易,依法严厉查处资本恶意炒作行为并公开曝光,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

    ---------------------
    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行干预措施
    2021年10月20日 11:30:11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近期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连创历史新高,大幅推高下游行业生产成本,对电力供应和冬季供暖产生不利影响,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针对上述情况,为做好煤炭市场保供稳价工作,10月19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重点煤炭企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机制煤炭专题座谈会,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施干预措施。

    《价格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煤炭是重要基础能源,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目前价格涨幅已完全脱离供求基本面,且临近采暖季,价格仍呈现进一步非理性上涨的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运用《价格法》规定的一切必要手段,研究对煤炭价格进行干预的具体措施,促进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促进煤炭市场回归理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动态和价格走势,梳理、排查保供稳价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持“零容忍”,严厉打击散播虚假信息、价格串通、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会议要求,煤炭企业要切实提高站位,树立大局意识,主动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强化法律意识,依法合规经营,严格履行中长期交易合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上下游行业协调发展,保障发电供热和民生用煤需求,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