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02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月革命-列宁主义是百年最大变局 东升西降只是回声+愿景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01:4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伟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


作者:王伟光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18:39:21


“这股抹黑列宁、否定列宁主义思潮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抹黑列宁、否定列宁主义达到否定马克思主义,进而否定继承和发展列宁主义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达到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伟光,男,1950年生,山东乳山人,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主要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基本问题》《王伟光自选集》《王伟光论文辑》《党校工作规律研究》《王伟光讲习录》《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编的著作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科学发展观概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通史》(八卷本)、《新大众哲学》。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今年是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列宁诞辰150周年。纪念列宁最好的方式,就是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

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把握时代本质和俄国具体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和帝国主义的时代条件和俄国的国情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答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制定了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动马克思主义付诸俄国革命实践,成功地发动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创造性地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开拓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创造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形态,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列宁主义阶段。

为了进一步纪念列宁,我们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王伟光。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始终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采访者简称▲,下同):王教授,您好!今年是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列宁诞辰150周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刊发多篇纪念列宁的文章,为了进一步纪念列宁,您认为以什么样的方式为好?

●(被采访者简称●,下同):我认为,纪念列宁最好的方式,就是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请您结合中国的实际,具体地谈一谈。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在列宁主义的教育下,接受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总结俄国的革命经验,将马克思主义具体运用到中国实际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如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功亦是如此。

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斩钉截铁地宣称:“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和理论指南,从来都是把马克思和列宁主义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作为最锐利的思想武器用以指导中国实践的。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是不可分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正是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而不可改变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经验。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充分证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不渝坚持的重大原则。有人或提出,如果不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会出现严重后果。例如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背离和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而背离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背离和放弃了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和背叛者们背离和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要方式有如下两种。

一是大肆抹黑列宁,否定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把列宁说成“阴谋家”“德国间谍”,拆列宁像、提出迁列宁墓,肆意贬低、恶意谩骂列宁,把十月革命说成充满暴力的“超恐怖的革命”“最悲惨的事件”,批评列宁为俄国发展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彻底否定了列宁所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掀起一股抹黑列宁、否定列宁主义的妖风。

二是制造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分离和对立,否定列宁主义。胡说什么列宁主义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丢掉了列宁主义这把刀子。

受国际上抹黑列宁、否定列宁主义妖风的影响,国内也出现了一股抹黑列宁、否定列宁主义的错误思潮,有的只提马克思主义,不提列宁主义或批判列宁主义,把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砍掉,理论基础抽掉。

这股抹黑列宁、否定列宁主义思潮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抹黑列宁、否定列宁主义达到否定马克思主义,进而否定继承和发展列宁主义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达到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是的,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列宁主义,请您具体谈谈其中的深刻含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取消列宁主义,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就丢掉了列宁主义这把刀子,从而铲除了党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彻底改变党的马克思主义性质。

针对否定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对立起来的错误思潮,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旗帜,针锋相对地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他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丢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根和魂,中国共产党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就会走上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这样的结局,已被苏东剧变的残酷斗争事实所证明。

历史事实再次证明斯大林的这句话是对的:“在过去这个时期中,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战线上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的成就。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我们能够高举伟大的列宁旗帜。如果我们想要胜利,那我们今后还应当高举列宁的旗帜。”
二、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根据列宁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来评价列宁?

●:列宁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准确地把握当时时代的发展脉搏,回答了新的时代之问,发动了适应当时时代发展需要的实际的革命行动,在实践上引领了当时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潮流。

列宁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作出了历史性功绩,为人类历史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列宁不仅成功地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捍卫和巩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而且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伟大成就。

列宁所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所创造的社会主义事业,突破了帝国主义在全球统治的薄弱环节,创造了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世界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并存竞争的新格局,人类历史开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纪元。

▲:从实践方面说,列宁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创建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第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缔造第一支人民的军队;
第四,依靠无产阶级专政,巩固社会主义苏维埃的人民政权;
第五,实行新经济政策,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

▲:接下来我们就谈谈这些方面的内容。首先请您说明列宁是如何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激化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给世界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俄国作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俄国劳动人民的生活颇为艰难,俄国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要求革命的需求极为迫切,革命热情极为高涨。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原有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取得了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同时存在着苏维埃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这种史无前例的异常独特的情况,使两种专政交织在一起:一种是资产阶级专政(因为李沃夫之流的政府是一种专政,就是说,是既不依靠法律,也不依靠预先表示出来的民意,而是依靠暴力夺取的一种政权,而且这种夺取是由一定的阶级即资产阶级来实现的);另一种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专政(工兵代表苏维埃)。

”孟什维克和小资产阶级社会革命党占据苏维埃政权中的多数,自愿把政权让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自己则只是充当监视和监督立宪会议的召开”。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行反动政策,“在各处拼命用各种办法排除、削弱和消灭工兵代表苏维埃”,试图扑灭国内革命的火焰,实现资产阶级的统治。

在这种局势之下,列宁主张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为布尔什维克统一到这一思想上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当时党内有人主张继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转向社会主义革命;有的支持临时政府,对其进行监督。

列宁严肃地批评党内的错误观点,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必要性,揭露临时政府的虚伪性,批判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背叛行为,争取群众的支持,推动全党的认识趋于统一,努力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目标。

他在1917年4月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明确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他明确表示:“只有苏维埃政权才能成为真正依靠大多数人民的稳固的政权,只有苏维埃政权才能是稳固的政权,才是在最猛烈的革命风暴中也不会被推翻的政权,只有这个政权才能保证革命不断地广泛地发展,保证苏维埃内部和平地进行党派斗争。不建立这个政权,就必然会产生犹豫、动荡和摇摆,不断发生‘政权危机’和更换阁员的滑稽剧,忽而从左面、忽而从右面爆发。”

列宁反复强调,只有苏维埃政权才能真正地代表人民的利益,解决人民的关切。无产阶级通过武装夺取政权,要按照武装斗争的策略,部署起义的各项工作。

1917年7月至10月间,列宁给党中央写了《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和《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系列纲领。

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通过全俄工人士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委员会的主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成功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的苏维埃政权,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其广大劳动人民获得解放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毛泽东同志多次高度评价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指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从此以后,开始了第二种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他充分肯定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我国带来的深远影响,指出:“一向孤立的中国革命斗争,自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就不再感觉孤立了。我们有全世界的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援助。”“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列宁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主解放运动提供了实践榜样。

▲:下面请您谈谈列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创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方面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要实现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一个不同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无产阶级政党。

恩格斯在1889年《致格·特利尔》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要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就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工人革命运动不断爆发,无产阶级斗争精神尤为高涨,亟须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勇敢地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实践中,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原理创立了统一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坚持和巩固无产阶级政党在俄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积极地解决和探索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

最初,俄国工人运动依靠恐怖活动、经济手段等方式开展革命活动,往往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甚至屡屡失败。

失败的教训使列宁认识到,俄国无产阶级必须在先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组建属于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

如何建立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呢?列宁始终坚持思想上建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主张要把党员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上来,并把是否坚持思想建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作为划清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受其他社会思潮影响的工人运动派别的根本差别。

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这部著作中论证了建立统一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明确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奠定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基础。

针对什么人都可以加入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列宁是持反对态度的,他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俄国工人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主义就是列宁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各种机会主义思潮作坚决斗争,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不断地扩大布尔什维克的队伍。

布尔什维克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布尔什维克的建党经验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开展,极大地推进了无产阶级的解放进程。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列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缔造了第一支人民的军队,保卫了革命的成果,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毛泽东同志曾说,“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国家组织第一是军队,没有军队就没有力量”。在面对帝国主义的瓦解和国内激烈的战争态势,列宁认为,不能利用过去的、资产阶级的军队,必须“建立新的军队”,使其成为“完全由无产阶级和接近无产阶级的半无产的农民阶级组成”。

列宁建立了第一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农红军,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军队。

列宁始终坚持党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强调党支部工作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性,蕴含了党指挥枪的无产阶级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早在1916年,他就指出:“在青年入伍以前和服役期间,都要扩大和加强社会民主党在军队中的工作。在各个部队里建立社会民主党小组。用社会主义观点说明在唯一正当的战争中,即在无产阶级为了从雇佣奴隶制下解放人类而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战争中,使用武器的历史必然性和正当性。”

他强调军队思想建设的重要性,以纲领的形式要求在每个部队中成立党支部,设立政治委员。

他主持制定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纲领》规定:“除军事首长外,还必须设政治委员,由可靠的、具有忘我精神的共产党员担任,并在每一个部队中成立共产党支部,以建立内部思想的联系和自觉的纪律。”

他积极地肯定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宣传工作在战争中的极端重要性,在总结党支部在战争中的作用时谈道:“尽管有一些军事专家叛变,我们仍然打垮了高尔察克和尤登尼奇,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胜利。这是因为在红军中有共产党支部,它们起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人数不多的军官被这种环境所包围,受到共产党员的巨大压力,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就逃不出我们用来包围他们的共产主义组织和宣传网。”

列宁坚持人民军队要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主张通过严明的纪律来保证军队为人民服务。他认为,苏维埃工农红军不同于以往旧社会的军队,是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革命武装。

在红军建设的过程之中,他指明红军的本质,表明“红军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它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质”,而红军的使命就是“保卫革命的成果,保卫我们的人民政权,保卫兵工农代表苏维埃,保卫整个真正民主的新制度,抗击一切为了消灭革命而不择手段的人民的敌人”。

正因为红军明白维护人民利益是自身使命所在,才能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苏维埃政权而自觉自愿地进行斗争。他重视军队纪律的作用,强调严明的纪律是红军巩固、壮大的基础,是获取战争胜利的关键,更是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进行斗争的依据。

1920年,在总结国内外战争经验的时候就强调建立军队纪律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已经熬过了我们被帝国主义军队四面包围而俄国劳动者还不能自觉执行我们的任务的那个时期。当时游击习气盛行,谁都想抓到武器,毫不考虑整体,地方上胡作非为的现象和抢劫行为到处可见。在这两年里,我们建立了统一的、纪律严明的军队。”

▲:列宁是如何依靠无产阶级专政,巩固社会主义苏维埃的人民政权的?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维埃政权遭到了十余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武装干涉,而苏维埃政权尚未建立自己的军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列宁发现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可以利用帝国主义的激烈竞争来为苏维埃政权赢得生存的机会。

例如,面对德军的强大进攻,列宁主张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面对帝国主义纠集国内反动派发动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战争,他领导工农红军通过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保卫了社会主义制度。

为了打赢战争,捍卫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他领导布尔什维克在1918年至1921年期间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工业国有化,剥夺剥夺者,从没收大企业到没收中小企业;从粮食垄断、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到余粮征集制,国家用极低的价格购买农民的“余粮”,保证军民有饭吃;限制市场和私人贸易;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实行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捍卫十月革命的成果、保卫苏维埃政权提供了非常必要的物质支持。他领导布尔什维克、红军和人民捍卫了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

▲:列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实行新经济政策,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请您具体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十月革命胜利,俄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成为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所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随着俄国社会主义实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列宁不是以书本为标准来认识社会主义,而是从具体实践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他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也就是说,他开始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实际出发来领导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赢得国内战争胜利、保卫苏维埃政权是必要的,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需要调整。

列宁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认为“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做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正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的这些问题,苏维埃政权在取得战争胜利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列宁及时认识到不改变政策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适时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到适合当时苏维埃政权生产力水平的新经济政策。

列宁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发展目标,重视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

他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他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高于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生产力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社会主义一定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生产率的任务。

“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创造了在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最终战胜,而且一定会被最终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基于这一判断,列宁认为现代大工业意味着发展电气化,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口号,指出:“一定要努力把小农经济基础变成大工业经济基础。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为了加快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他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充分地利用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形象地用“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来描述社会主义,指出“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

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改革,以适应当时苏维埃政权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更好地服务群众。

一方面,列宁提出改革苏维埃国家机关。因为苏维埃国家机关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但是建立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之上仍然存有旧机关的弊端。

另一方面,列宁重视进行文化改革,强调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为了发展教育,提出把其他部门削减下来的经费专门用于教育领域,“使我们的整个国家预算首先去满足初级国民教育的需要”,增加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而这些本身是无产阶级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列宁的正确领导下,苏维埃政权领导人民迅速地恢复了国内经济发展,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列宁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新境界

▲:斯大林曾高度评价列宁的伟大之处,指出:“列宁的伟大,正在于他……善于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并从这个实质出发,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列宁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了哪些杰出的理论贡献,请您概括一下。

●:列宁准确判断和把握时代本质和特征,结合俄国国情和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特点,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列宁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又为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条件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创新提供重要前提和必要准备,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伟大历史作用。

列宁主义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世界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为社会主义国家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列宁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关于时代本质特征、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第二,关于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新型民主的理论;
第三,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第四,关于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第五,关于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首先,请您谈谈列宁关于时代本质特征、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方面的理论贡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也就是帝国主义阶段。如何科学把握时代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产生的新变化,科学地把握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全面地把握帝国主义发展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成为当时社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当时俄国社会发展所必须回应的现实问题。

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敏锐地洞察到全球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垄断、寄生或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基本特征,指出了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发现了帝国主义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资本主义各国与殖民地人民之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俄国作为当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各类矛盾聚集,矛盾程度更为严重,是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指出帝国主义对无产阶级,特别是对俄国无产阶级的重大影响,俄国无产阶级阶级可以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成功。

列宁关于时代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历史阶段的科学判断,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也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包括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帝国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本质特征,准确预测帝国主义的发展趋势。

他所著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他指出:“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确切和完备的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个特点分三个方面:(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他的定义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实质,明确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分析了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性和不可调和性,把握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历史阶段。

他从经济基础出发来把握帝国主义“经济上的基本事实,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的垄断所代替”,明确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这种垄断的资本主义阶段是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阶段性质变。

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出发,他科学概括了帝国主义五个方面的特征,并认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实质决定了帝国主义掠夺、侵略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本性,其结果必然引发帝国主义国内外矛盾的尖锐化,也决定了其必将会向更高的社会形态演进:“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是垄断资本主义。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因为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且正是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

他明确判断:“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预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指出帝国主义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所取代。

▲:帝国主义如何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呢?抑或如何突破帝国主义的统治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呢?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并取得胜利。

无产阶级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

列宁发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帝国主义体系必然存在的薄弱环节,当时的俄国是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成为国内外各种矛盾的聚焦点。

俄国当时的国内外条件,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突破帝国主义战线、赢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机会。

列宁作为无产阶级的领袖,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多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他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阐释道:“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如何评判是否构成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呢?列宁认为应该至少具备四个条件:

一定的大工业和现代无产阶级;
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和统治能力比较薄弱,难以照旧统治下去;
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具有高度的革命热忱,不想照旧生活下去;
有一个政治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与指导。

他认为,当时的俄国正处于帝国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提出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的理论。随着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他敏锐地认识到帝国主义把民族问题扩大为民族殖民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发展为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理论。

他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民族问题出现了新的特点,是一个“全世界殖民政策的特殊时代”。也就是说,所有殖民地民族都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剥削与压迫,世界已经被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他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中指出:“全世界已经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数几个拥有巨量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

这表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地区性的问题,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他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帝国主义时代特征,认为“应当把争取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同民族问题的革命纲领联系起来”。

他阐述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斗争的策略,指出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前途和实现过程,提出殖民地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道路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一切殖民地和落后国家,我们不仅应该组成能够独立进行斗争的基干队伍,即党的组织,不仅应该立即宣传组织农民苏维埃并使这种苏维埃适应资本主义前的条件,而且共产国际还应该指出,还应该从理论上说明,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列宁的这些思想指导了无产阶级领导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解放问题的重大贡献。

▲:关于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新型民主的理论,列宁也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了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他认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撰写了《国家与革命》这部著作。

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本质、职能和主要构成的观点,关于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后必须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的观点,关于实行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观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新型民主的观点。

他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早在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应该独立地掌握政权,并且通过领导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十月革命后,列宁分析苏维埃俄国经济政治结构特点,阐述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一个阶级的专政“不仅对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只有懂得这一点的人,才算掌握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

▲:无产阶级专政通过什么形式实现呢?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发现苏维埃是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形式和最好形式,指出“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俄国形式”。

也就是说,各个民族和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各国应该基于本国的国情和民族特点来确定革命和政权的具体形式,而不能照搬俄国的形式。

列宁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任务。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暴力方面,主要不在于暴力,而是比资产阶级专政更加民主的新型专政,是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对无产者和广大人民实行民主。

正因为如此,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改造旧的、压迫无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关系,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无产阶级专政不只是对剥削者使用的暴力,甚至主要的不是暴力。这种革命暴力的经济基础,它的生命力和成功的保证,就在于无产阶级代表着并实现着比资本主义更高类型的社会劳动组织。实质就在这里。”

正因为如此,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实质在于劳动者的先进部队、先锋队、唯一领导者即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列宁反复强调,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领导的问题,列宁指出,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这种专政,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领导力量,这是由共产党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只有这个先锋队才能抵制这些群众中不可避免的小资产阶级动摇性,抵制无产阶级中不可避免的种种行业狭隘性或行业偏见的传统和恶习的复发,并领导全体无产阶级的一切联合行动,也就是说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且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不这样,便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他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形式、内容、任务、领导等问题进行详细论述,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列宁第一次在理论和实践上确立人民军队的建立,肯定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使人民军队成为维护工人和农民利益、反抗资产阶级压迫、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强有力工具,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军队建设的观点和国家学说。

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过程中,列宁探索了比资产阶级民主更为民主的无产阶级新型民主,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理论。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采取什么样的无产阶级新型民主形式,成为列宁面临的重要课题。

他指出:“彻底发展民主,找出彻底发展的种种形式,用实践来检验这些形式等等,这一切都是为社会革命进行斗争的基本任务之一。”

探索建立彻底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民主,一直是他考虑并探索的重大问题。他领导俄国党从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实行的人民自治、直接民主制转向党代表人民进行管理的间接民主制,他领导俄国党一直探索新型民主的实现形式。

在探索中,他认为苏维埃新型民主政治体制有利于集中全国的力量实行统一的行动和统一的纪律,但是这种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滋生了官僚主义,因而他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通过在党内实行“工人民主制”、建立党内监察体制、实行党政分工、精简机构等措施来改造国家机构,扩大无产阶级监督权,推动党内民主逐步走向一种真正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政治民主。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新型民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继承和发展,构成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

▲: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列宁也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

●:列宁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情况深入地思考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逐渐形成了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在实践中探求、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形成了列宁主义党建理论。

列宁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从何着手》《怎么办?》等著作中,提出比较完整的无产阶级建党理论,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系统地阐释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基础、力量源泉、组织原则。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力量。

在俄国党建党之初,他明确表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提高到关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生死存亡的高度。

他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俄国社会现实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

列宁在《怎么办?》中明确表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指出了继承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强调“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他主张坚持马克思主义要结合本国国情,强调“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列宁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权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阐明无产阶级政党是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力量,开创性地表明共产党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都要牢牢地掌握领导权。

他指出:“只有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只有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才能领导自己的国家。”

列宁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保持和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成为强有力的政党,成为不可战胜的政党。

列宁在俄国党建立之后,认为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明确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在于紧密联系群众,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他指出“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多吸收群众中新的工作者入党,使他们独立参加建设新生活的工作,这就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手段,这就是我们走向胜利的道路”。

他充分认识到脱离群众对于党的危害,表示“对于领导一个大国(现在还没有得到比较先进国家的直接援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来说,最大最严重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

斯大林清晰阐释了列宁的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思想,指出“应该记住列宁的不朽名言:我们党的力量在于保持党和千百万非党群众之间的活的联系,这种联系愈实际。我们的成就就愈可靠”。

列宁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强调把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成为有纪律、有组织、有权威的新型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列宁认为,党应该具有严密的组织、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只有按照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才是一个‘真正钢铁般的组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列宁强调党的组织建设是完成无产阶级政党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表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而无产阶级“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劳动者团结成一支工人阶级的大军”。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什么呢?他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俄共(布)的组织原则,并在1906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主持把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他在起草《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时,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又推广到共产国际中,规定“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

在革命时期,他更多的是强调集中,而随着战争的结束,他强调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他主张党要吸引社会上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之中,更要通过严格的纪律来治理党。他强调党员应在各个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规定新党员预备期、严格入党手续、加强党员教育等方式来严格党的管理,将党员置于党纪国法的监督之下。他要求在苏维埃俄国,共产党员犯罪,要受到比普通人更大的处罚。

▲:关于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方面,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也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吗?

●:是的,列宁根据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提出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新经济政策是他基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进行的政策调整,是为了战后经济的发展而不得不进行的经济政策改革,是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现实结合的产物,也是他由十月革命夺取政权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他指出,“我们不顾一切旧事物,完全按照新的方式开始建设新经济。如果我们不开始建设新经济,那我们在头几个月或头几年就被打垮了”,“目前我们踏上了实干的道路,我们必须走向社会主义,但不是把它当作用庄严的色彩画成的圣像”。农民占优势,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正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使农民有权支配纳税后的余粮;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允许私人经营企业;大力发展商业,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工农业商品的流通;加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往,同资本主义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实行租让制。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后,国内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与发展。

在俄国这样相对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俄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高度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而建立的,而俄国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

在推行新经济政策时,列宁不仅认识到新经济政策的积极方面,而且敏锐地观察到了它的消极方面。

他认识到新经济政策包含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方面不相符合的内容,将新经济政策作为一种暂时的、又是必要的“退却”,意识到新经济政策背后所蕴含的政治风险,体现了列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他指出,“这个政策之所以叫新经济政策,是因为它在向后转。我们现在退却,好像是在向后退,但是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先后退几步,然后再起跑,更有力地向前跳”,“这个新经济政策所采取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危险”。

“资本主义的恢复、资产阶级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关系在商业领域的发展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目前的经济建设所遇到的危险,就是我们目前逐步解决远比过去困难的任务时所遇到的危险。在这一点上切不可有丝毫的糊涂。”

新经济政策就是要利用资本主义的一些经济手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目的是巩固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不是利用资本主义来破坏社会主义的发展。

新经济政策是必要的,但又不完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他提醒全党不要把新经济政策当成社会主义的最终方向,否则就会导向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体现了列宁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马克思主义原则性与策略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为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作了有益探索。

▲:是的,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作了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构想,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列宁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一方面,深刻地总结和论证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对社会主义有了新认识。他提出,俄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呢?

孟什维克派的苏汉诺夫从1918年至1921年写了《革命札记》,以回忆录形式描述了俄国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历史,提出俄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观点。

列宁肯定苏汉诺夫“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的观点是“无可争辩的论点”,但是同时指出,同苏汉诺夫争论的焦点不在于俄国生产力是否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而是不应以俄国生产力水平为借口否定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否定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认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他的这一论证体现了其所坚持的“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

另一方面,结合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提出更为科学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构想。

在农业方面,列宁认为合作社的性质取决于政权和基本生产资料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提出通过农业合作社用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农业;

在工业方面,他指出通过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使党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在文化方面,他强调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提出“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

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反映了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体现了他努力从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出发,来考虑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

▲:关于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列宁也作出了突出贡献,请您概括一下。

●:列宁之所以能够成为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成功地缔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关键在于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实践问题,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形成了列宁哲学思想。

列宁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帝国主义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高度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

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列宁坚持和创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894年,列宁撰写《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批判民粹派的唯心史观,坚持和丰富唯物史观;1902年撰写《怎么办?》,系统批判新的机会主义经济派的经济主义,进一步捍卫和发展唯物史观;1908年撰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批判波格丹诺夫等哲学修正主义者之流,用马赫主义修正辩证唯物主义的荒谬性和反动性,捍卫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14—1917年,为了掌握分析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批判修正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的思想武器,撰写《哲学笔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和《国家与革命》,深入研究和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1917—1924年,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撰写一系列重要著作,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具体有哪些方面呢?

●:概括地说,列宁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关于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列宁概括出关于两条哲学基本路线的原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斯坚持第一条基本的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相区分,从哲学高度提出科学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阐明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物质第一性的基本原理;全面研究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强调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阐明认识的辩证法,在认识论上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是“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强调实践观点在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分裂唯物论和辩证法,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真理的客观性,阐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认识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指出“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给绝对真理这一总和增添新的一粟,可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着重论述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他指出真理是一个过程,阐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关于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论证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基本范畴,指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以生产力为基础的,主张社会发展规律像自然规律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论述历史发展必然性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辩证关系,阐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辩证关系,论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结合俄国社会的性质,指出改造俄国社会的唯一出路是:“俄国经济制度是资产阶级社会,要摆脱这个社会只能有一条从资产阶级制度本质中必然产生的出路,这就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阐述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提出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迫切任务是组织无产阶级进行自觉的阶级斗争,阐发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关系,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指明方向;论述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提出政治以经济为基础,但是只有把经济斗争提高到政治斗争,通过政治革命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主张把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相结合,“一切经济斗争都必然要变成政治斗争……应该把这两种斗争紧紧地结合成无产阶级统一的阶级斗争,这种斗争的首要目的应该是争取政治权利,争取政治自由”;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关系,提出哲学上的党性原则,强调无产阶级党性是真正科学性的必要条件。认为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揭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作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著名论断。

四、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学习列宁主义,就要准确地把握列宁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精神,学会列宁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俄国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用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和创新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那么请您简要谈谈,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否定和背离列宁主义,最终必将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四项基本原则”。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就必须加强列宁主义学习。

简要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要像列宁那样重视理论;
第二,要像列宁那样重视实践;
第三,要像列宁那样重视党的建设。

▲:首先,要像列宁那样重视理论该如何理解?

●:列宁始终重视学习,特别是学习理论,“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是检查,使我们学到的东西真正深入血肉,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而这“是向一个以发展成社会主义国家为宗旨的国家应该提出的恰如其分的要求”。

学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认识当今世界和解决时代课题的必然要求,是成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其次,要像列宁那样重视实践该怎样做?

●:列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答革命和建设发展中所面临的理论挑战和现实难题,基于当时时代背景和俄国具体国情提出适合俄国发展需要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引领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在发展,理论也要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要向列宁那样,既要敢于实践,同时当已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之际,又要及时地进行调整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

要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实践问题,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难题,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通过实践创新引领理论创新。

▲:最后,要像列宁那样重视党的建设应注重哪些方面?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无产阶级先锋模范作用。列宁紧密结合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实际,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对于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地发挥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作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真正地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真正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历史作用。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微信公号,原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10期;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01:45:10 | 只看该作者
陈人江:帝国主义本质再审视
陈人江 · 2021-01-29 ·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8期


今天,反抗资本帝国主义,全世界无产者和第三世界国家人民更迫切需要联合起来,但焦点需要明确,最根本的不是针对帝国主义的政治统治,而是针对金融资本支配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
【张文茂按语】陈人江此文基本值得肯定,是理论上的新探索。但仍未完全揭示问题的本质。
列宁以后帝国主义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认为是三个重大历史变迁决定的世界格局的三次巨变。
1.第一次是社会主人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使帝国主义世界统治结构的二重体系瓦解,即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帝国主义只能靠资本输出维持其存在和发展。这是列宁到斯大林再到毛泽东的革命运动的结果。这是第一个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变化。
2.第二个大的变化,是美国在二战后的掘起和美元成为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形成了美国一超独大的世界格局。而这一格局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国际条件是苏联的解体及后来的中国改开后向美国的投靠和利益输送。
3.第三个大的变局是当下。而当下这个变局的本质是:国际金融资本统治世界的结果,是把它的宿主国美国彻底腐化了。表现为美国的去工业化、金融化、投机化,这就是金融资本即要寄生于美国,又必然会玩空美国的历史逻辑,靠印票子剥削全世界。这就会最终在美国内部激化了本土产业资本与华尔街金融资本之间不可调合的矛盾。
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列宁《帝国主义论》以后的最新变化,那就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势力已经发展到与所有主权国家(包括美国)的存在发生冲突和矛盾的历史阶段。它们想建立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宰世界的大一统,消灭一切主权国家。
谁是秦始皇?这才是当代及未来若干年内世界历史演变的焦点!
陈人江:帝国主义本质再审视
  【内容提要】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将金融资本的统治看作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核心标志,同时阐明了帝国主义世界体系在政治上与经济上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所具有的二重结构。该著发表后的100年中,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最大变化是,随着殖民体系的消亡,二重结构变为一重结构。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层面的基本矛盾并未根本改变,我们仍然处于列宁的“金融资本统治的帝国主义时代”。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帝国主义新阶段,金融资本统治的具体形式出现了革新和进化,也使得当代反帝进步运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1916年,列宁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下简称《帝国主义论》)。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阐明了金融资本统治下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时代任务。有些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列宁的理论已经不合时宜,失去了科学性。在《帝国主义论》问世百年之际,这种论调显得尤为突出。然而站在世界体系发展的角度,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从100年前至今,世界各国尤其是落后国家,遭遇的最大现实问题依然是世界体系中的金融资本统治问题。不仅如此,由于这一统治在结构和形式上的更新,当代进步运动面临着比列宁所处时代更为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再次从《帝国主义论》出发,根据列宁的基本思想来把握金融资本的本质和变化,对于认清当代世界形势,进而制定新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列宁关于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统治结构的基本认识
  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着重揭示了在帝国主义条件下,世界体系所具有的等级差异的统治结构。什么是帝国主义?在列宁看来就是金融资本的统治。而金融资本的统治,即“金融资本对其他一切形式的资本的优势,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余一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①在列宁看来,“金融资本必然力图扩大经济领土,甚至一般领土”②。金融资本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对世界的瓜分,就表现为帝国主义。因此,金融资本支配的帝国主义压迫等级制包含着二重体系,又可以称作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二重结构:一个是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或产业分工)体系,一个是世界殖民体系。
  世界体系的二重结构反映了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资本统治方式的多样化。列宁的阐述表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金融资本将资本输岀作为少数大国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的财富,实行经济剥削和统治的主要手段;而在世界殖民体系中,则是少数先进国家通过军事征服手段,把落后国家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或集体重新瓜分世界领土。同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或金融大国的对外扩张,既通过赤裸裸的暴力占领方式,也通过较为隐蔽的经济剥削形式来实现,并且在不同地区其统治手段也有不同侧重。例如,英国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自治领主采取的是经济强制,对包括印度和非洲地区在内的殖民地的统治则具有非常浓厚的前资本主义色彩。
  列宁进一步指出,金融资本瓜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造就了不同的国家形式,不光有政治上经济上都不独立的殖民地,还有“过渡的国家依附形式”,即各种形式的附属国。“它们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关系的罗网缠绕着”③。除了半殖民地外,后一种国家形式更多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殖民地”或“经济附属国”。与“领土兼并”这一政治意义上的殖民地不同,它们是帝国主义国家或金融大国的“势力范围”,国家性质较为复杂,正是在这里,较为鲜明地体现了在金融资本统治的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下,政治统治与经济控制的分离。例如,阿根廷从政治上来说是主权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在金融和商业上却高度依附英国;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葡萄牙,本身作为殖民地占有国是拥有对外政治统治权的,但它在经济上同样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而当时另一个殖民争霸中的强国——沙皇俄国,资本主义总体发展水平并不高,且其发展也基本倚赖来自英、法、德等国的外国资本。
  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二重结构,以及它所体现的经济统治和殖民统治两种方式又并非孑然独立,而是通常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例如,金融资本对世界各国的剥削,在这方面起很大作用的是设在殖民地的银行及其分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兼并,客观上扩大了金融资本的经济区域,从而有利于它以对内实行垄断高价、对外倾销的办法来获取超额垄断利润。
  诚然,《帝国主义论》并没有囊括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全部思想,但基本上反映了其中最重要的思想,即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金融资本的统治,且其统治具有政治上与经济上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二重独特结构。
  二、战后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统治结构之变与不变
  毋庸置疑,《帝国主义论》发表后100年的时间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分不同层次的,区分这些层次正是我们认识列宁理论时代价值之关键所在。
  从帝国主义的整体统治结构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最根本变化是,世界殖民体系分崩离析,帝国主义国家以暴力方式对落后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兼并和人身控制就此终结,由此,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二重结构变为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的一重结构。这既是因为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力量不断壮大,也是因为长期的列强争霸战争严重削弱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殖民统治的代价变得不堪承受,因此,金融资本的国际政策不再追求将领土瓜分作为其世界统治的另一个基石。与此同时,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从经济上进行统治和瓜分变得日趋重要,也更加必要。帝国主义的两个不同阶段或不同时代也就此划分开来:列宁所处的古典帝国主义时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帝国主义新时代。
  但从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方面来看,战后以来的演变并没有超出列宁概括的基本趋势,而是按照其所揭示的垄断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的逻辑进一步发展。就此而言又可以说,经济层面的统治结构和基本矛盾并未有根本改变。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伴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帝国主义直接政治统治的消亡,世界经济单极结构反而得到加强。
  汗牛充栋的文献已经用各种说法来表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从最初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之后的“由国家垄断到国际垄断”“金融化”“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不一而足。然而,这些说法都不过是从不同方面共同说明和印证了一点:金融资本对世界的经济统治程度在不断加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对于世界经济体系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的基本判断依然有效。
  首先,对于作为帝国主义经济基础和资本主义新阶段本质特征的垄断,列宁的判断依然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垄断,尤其是金融资本的垄断,则是在列宁所处时代垄断基础上的深入发展。例如,当代的金融资本不仅垄断了生产和流通,还通过决定基础利率、将普通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金融化等手段,垄断了分配和消费;当代的金融资本不仅是对一般产业和金融的垄断,还是对世界稀缺和重要资源,如能源、粮食、技术、信息等的垄断;不仅是对货币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同时也是对货币(符号)发行权的垄断,而且还是对世界货币(符号)发行权的垄断。20世纪70年代之后,以美元霸权作为重要支柱之一的华尔街金融集团的所作所为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在全球空间上,跨国垄断组织不再只是简单地依属民族国家,而是成为某种逐渐超脱于民族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不仅富可敌国,甚至对民族国家的利益和权力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与威胁。
  其次,列宁指出的作为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典型特征的资本输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加重要。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迅速增长,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地理分布上都远远超过了战前;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投资,也包括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投资范围从早期的集中于自然资源开发和铁路运输扩大到制造业,最近几十年又扩大到金融和服务业。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甚至大大超过了国内投资的增长,从而成为这些国家逐渐出现产业空心化的一个导因。今天,由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主导的私人投资在全球各地已经无孔不入,成为当代垄断资本对外扩张、控制落后国家国民经济命脉的最重要手段。
  第三,列宁论述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帝国主义论》的分析表明,正是金融资本将帝国主义经济变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这一方面是因为垄断超出国界,导致跨国垄断组织产生,将全球范围作为其统一的经济活动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银行网在全球密布,出现了国际性的大银行,把全球各个产业联系在一起,加强了生产的集中和金融资本的国际垄断。20世纪70年代之后不断增强的全球化趋势,其先锋和最大的推动力量正是跨国公司与国际金融组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列宁所处时代不平等的国际分工格局不仅得以维持下来,并且进一步加强。
  第四,金融资本统治下的资本主义腐朽性有增无减。列宁认为,在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金融资本统治结构中,产业资本对银行资本处于依附地位。大部分利润被从事金融勾当和欺骗行为的“天才”拿去,从而破坏了商品生产作为全部经济基础的地位,导致整个经济向食利化、腐朽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列宁在谈到资本输出时,重点论述了通过投机形式获利的间接投资,认为以放高利贷和剪息票为生的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在增长。今天的资本主义发展已经创造出了更多的投机赌博工具,各种金融衍生品层岀不穷,并过度泛滥,经济繁荣普遍具有泡沫化、虚拟化的性质,金融资本在全球的投机也不断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更加增强。但是,金融投机直接引发金融危机,这绝不意味着危机与产业资本的发展无关,因为投机的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
  列宁判断了资本主义的未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从小规模的高利贷资本开始,而以大规模的高利贷资本结束。”④这表明,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结果必然使金融资本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金融资本主义也将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可见,今天我们仍然处于列宁所说的金融统治的帝国主义时代,再加上新自由主义最近30多年来在全球范围的肆虐,世界各国更深地陷入金融资本编织的罗网中。
  三、来自当代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挑战
  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统治结构之变与不变,不仅反映了金融资本的特点,也揭示着金融资本在当代统治形式的进化和革新,这就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列宁虽然正确阐明了资本主义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但这些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超出了他的预见。出于同样的原因,进步力量在应对金融资本主导的帝国主义新阶段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困境。
  就金融资本自身的特点而言,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金融资本相对于其他资本的优势,同时也是其经济和社会统治的基础,在于它通过信用制度而形成的对货币资本的垄断占有权,货币资本的特殊性同时保证了金融资本对不同经济部门和经济过程进行自由支配和垄断的大资本权力⑤。因而,金融资本可以和私有制社会不同的生产方式或上层建筑进行结合。在前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时期,金融资本以掌握远洋贸易垄断权的商人资本的面目出现,它利用与专制君主、封建贵族共同的海外殖民征服活动,在种植奴隶制与小生产所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商业帝国。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金融资本是资产阶级国家信用制度的担保者,是巨大的国债经纪人,同时又是国家证券的投机者,可以说,从资本主义产生伊始,金融资本就与国家政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代金融资本的人格化典型是银行家、交易所大王、铁路大王、煤矿和森林所有者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大地产所有者,即马克思所说的“金融贵族”。而列宁所处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典帝国主义时代,金融资本是很大程度与产业投资过程联系在一起的银行大垄断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推动了世纪之交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工业繁荣。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发达国家出现了所谓的“金融化”趋势,金融资本越来越脱离产业投资,很大一部分变成了能够不依赖产业过程而获得相对独立“生命力”的虚拟资本。也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金融脱媒的潮流,越来越多的货币资本绕开了银行这个传统的中介机构,集中到投资机构的手中,因此从20世纪末以来,金融资本在规模庞大和在全球呼风唤雨的机构投资者身上展现了它的新形象。
  金融资本的灵活性不仅反映在存在形式上,同时也反映在统治方式的多样化上。如前所述,在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下,金融资本的政治统治与经济统治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相互分离的。就像金融资本可以和产业过程结合,也可以不和产业过程结合一样,只要存在一定的条件,金融资本就可以和殖民主义结合,也可以不和殖民主义结合。在古典帝国主义时代,金融资本充分利用了殖民主义。在帝国主义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的暴力征服行动中,金融资本实际上与帝国主义国家的专制权力勾结在一起:其一,专制权力的殖民征服所造成的政治垄断割据,非常方便金融资本首先实现地域性占领和统治,从而顺利夺取一块又一块新的积累领域,为其市场开辟道路;其二,金融资本所掌握的丰厚经济资源,反过来又为专制权力巩固对内统治和实行对外扩张,兼并更多的领土和直接控制更多的人口提供有力的物质工具。
  列宁区分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二重结构的意义在于,指明资本主义的经济压迫与殖民压迫不能直接等同,正是后者造成了被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发达,因此,相比起资本主义的压迫,殖民压迫是更迫切需要消灭的障碍。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反对殖民压迫,有利于被压迫民族的国家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有这样,在已经独立的民族国家中,纯粹的阶级关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为第一位的矛盾,从而促进原本被压迫民族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和理论前提下,列宁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革命战略方针。
  如果说列宁所处的古典帝国主义时代,由于代表专制权力的国家机器本身也是帝国主义的部分根源,国家同时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合伙人与代理人而存在,反对帝国主义和金融资本的斗争对象就非常具体和明确——通过推翻专制权力(俄国革命推翻沙皇统治),或者发动针对领土兼并的武装斗争(民族解放运动),就能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动摇金融资本的统治。这正是20世纪上半叶,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多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途径的原因。但是,金融资本政治统治和经济统治可以分离,同时也就意味着,摆脱直接政治统治并不等于彻底摆脱金融资本的统治。相反,20世纪下半叶,金融资本统治形式的变革使原先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和运动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与削弱。
  首先,帝国主义的政治压迫不再具有直接性,这使反帝斗争失去了集中明确的对象。殖民体系消亡的一个重大后果是,由于霸权国家的对外扩张不再以直接的领土兼并为目标,国家和政府蜕变为仅仅是金融资本的代理人。反抗和打击霸权国家的政府,只是推翻一个代理人,金融资本还可以重新扶植另一个代理人。帝国主义的政治统治仍然存在,但它转向了以间接的地缘政治控制为主。即便是由列强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战争,也很少表现为旧时代的列强之间正面、直接的碰撞,而更多的表现为列强扶持的代理人战争。“没有殖民地的帝国主义”(哈里•马格多夫语),使帝国主义的压迫性面目变得模糊和隐蔽起来。
  其次,金融资本主要是通过世界市场来进行统治,由此具有更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过去,金融资本往往不得不借助坚船利炮打开一个国家的国门,由于具有纯粹的强制性,很多时候遭到顽强的抵抗;如今,裹挟着经济全球化的名义,以加入世界市场、实现经济现代化为诱饵,金融资本轻而易举就可以使世界各国对自己大开门洞。过去,金融资本家通常也是趾高气昂的殖民者,或是与大地主勾结欺压农民的冷酷高利贷者;今天,金融资本则常常化身为能够挽救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于经济崩溃边缘的“施主”,或是能够带来“国际先进经验”的“战略投资者”。过去,血腥暴力的帝国主义战争和殖民纳贡制度是金融资本掠夺落后国家的重要地缘政治工具;今天,通过发动货币战、贸易战这些没有硝烟的战争和引发金融危机,金融资本反而能更容易和更大规模地洗劫落后国家的国民财富。
  再次,金融资本运用多种控制手段,从更高层次上推行扩张。金融资本在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也进行价值观输出,不仅利用经济控制而且也利用思想控制来创建与扩展它的附属组织和人群。不仅控制着发达国家的政府,控制着三大国际金融组织,也控制着落后国家的上层既得利益集团及一小撮所谓精英,包括买办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受其思想影响的媒体人士和知识分子,他们不遗余力地在本国鼓吹和推行符合金融资本利益的路线,为国际金融寡头的大肆侵入和掠夺推波助力。
  更为重要的是,金融资本有效地利用了技术革命和科技进步。20世纪中后期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产业为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投机赌博工具更加多样化,债务市场规模更大,金融资本灵活度更高,对产业的兼并垄断程度更高,金融控制的渗透性也更强。并且借助“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物质外壳,投入金融资本支配的世界经济网络仿佛就代表着进步的方向。在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前,任何国家,尤其是本就处于世界经济边缘地带的落后国家,都不得不俯首就范。任何反抗金融资本运行和剥削机制的举动,都被看作是违背经济规律和落后保守的。因此,“股东利益至上”的企业治理机制,方便金融欺诈的“金融创新”,推动地产垄断和投机的“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化运动”,贱卖公共资产和危害国民经济命脉的私有化、自由化,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和万能灵丹,在世界范围内也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受追捧。这就不难理解,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赢得了民族独立之后,却没有取得经济独立,反而自愿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的附庸,并且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浪潮中进一步加深其依附性。这也是为什么列宁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社会学者,都将中心国家资本如何控制和掠夺边缘地区看作是帝国主义问题的核心。
  综上所述,由于压迫的直接感知性和压迫者的具体性、集中性,推翻政治统治并不难,当代金融资本的统治却隐遁于无形,找不到具体面目,没有统一载体,且披上了“发展”的外衣。按其经济逻辑行事(以利润为根本导向、私有化、金融化、资本输出、不平等贸易)的任何人、任何组织或国家都会成为强化这一统治的一环,哪怕并非出于自觉自愿。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资本帝国主义新阶段,金融资本并未遇到任何有效的反抗。自20世纪“大萧条”之后规模最大的金融—经济危机于21世纪初发生后,以华尔街为代表的世界金融垄断统治集团虽然遭遇了不小的挑战,但至今仍然屹立未倒,对于21世纪的共产主义者来说,这才是最大的时代危机。
  四、结  语
  列宁指明的金融资本统治的帝国主义时代并没有终结,但是由于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统治结构和统治形式的重大变化,我们无疑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话又说回来,“没有殖民地的帝国主义”也是列宁所期望发展的未来,正是在这一资本帝国主义形式中,纯粹的阶级关系得以发展起来。在赤裸裸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法则被奉为唯一意识形态的野蛮压制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直接和具有更全面的内容。金融资本的经济统治在全球的加强也必将把世界体系中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都卷入这一斗争的漩涡中,其中包括那些重新倒退回去补资本主义课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很多人的断言相反,“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不是逐渐消逝的过去,而是不断拉开序幕的未来。尽管这一未来的到来,还有许多复杂得多的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障碍需要去清理。
  面对古典帝国主义,列宁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和殖民地人民联合起来,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今天,反抗资本帝国主义,全世界无产者和第三世界国家人民更迫切需要联合起来,但焦点需要明确,最根本的不是针对帝国主义的政治统治,而是针对金融资本支配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基于此,新时代的反帝斗争和运动只有更新其观念、意识形态和组织方式。对于21世纪的进步力量来说,时代的任务必然包括以下内容:在疾风骤雨的武装斗争之外,努力利用和创造更广泛和灵活的社会运动形式;除了反对霸权国家的地缘政治控制,更要反对代表金融资本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强加的“全盘市场化”宿命;同时逐步实现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经济上的联合,用平等、互助、合作的世界经济体系,去代替由一小撮私人垄断者和食利者通过不平等国际分工和贸易构建的世界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陈人江、余斌:《金融寡头何以能掠夺和统治社会——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视角》,《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3]〔西班牙〕弗朗西斯科•洛佩斯•赛格雷拉主编:《全球化与世界体系》(上、下),白凤森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4]〔巴西〕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杨衍永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Harry Magdoff, Imperialism Without Colonies, 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3.
  [6]John Bellamy Foster, The Imperialism World System: Paul Baran's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After Fifty Years, Monthly Review,Vol.59,No.1,2007.
  注 释:
  ①《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4页。
  ②《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6页。
  ③《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8页。
  ④《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9页。
  ⑤陈人江、余斌:《金融寡头何以能掠夺和统治社会——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视角》,《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原刊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8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02:09:57 | 只看该作者
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与世界乱局的根源

宋朝龙 张习康 · 2021-01-30 · 来源:《理论月刊》2020年第7期




美国金融资本操纵新民粹主义,企图转移美国社会的危机,结果使世界乱局更加严重。在不触碰金融资本利益的前提下要解决美国的危机是不可能的,企图用转嫁危机的 方式解决危机,结果不仅不能解决危机,还会导致自身霸权地位的衰落。
  摘要
  第二国际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考茨基还没有认识到金融资本的重要性;希法亭考察了金融资本,但是没有认识金融资本的寄生性;列宁认为寄生性是金融资本的本质规定,并从资本输出、证券发行、投机地租、垄断价格、投机国债等方面论述了金融资本寄生性的积累机制。和历史上的金融资本一样,美国金融资本具有同样的寄生性,并且发展了寄生性积累的逻辑,包括美元霸权、汇率投机、金融技术翻新、主权债务操作等等。金融资本寄生性积累导致霸权国寄生阶层膨胀,制造业空心化,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贫困化,国家债务攀升,国家福利支出压缩,民众反抗情绪增加。面对金融资本寄生性积累所导致的结构性危机,右翼民粹主义崛起,蛊惑民众,对外转嫁危机,这是导致当下世界乱局的原因。特朗普政府打击欧盟、遏制俄罗斯、制造中东地区混乱、对中国挑起贸易战等等,是西方右翼民粹主义的集中代表。只要金融资本支配世界市场,只要金融资本寄生性积累的根基没被触动,世界的乱局就难以结束。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2020年第7期,推送版本为删除脚注版本。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他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理论需要敏锐到时代的问题,从而对这些关乎时代发展方向的问题进行深入考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人类充分享受着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诸多好处,但与此同时,资本在主导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自我矛盾也不断暴露出来,尤其是金融资本的自我矛盾最终必然会成为资本主义走向自我否定的强大动因。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西方右翼民粹主义重新抬头,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着诸多挑战,国际格局正悄然发生新的变化。可以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认为,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是当前世界乱局产生的根源。
  一、寄生性积累是金融资本的本质性特征
  寄生性积累是金融资本的本质性特征,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逻辑中得到了揭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金融资本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在一系列政论文章中直接以金融资本、金融贵族为核心分析了欧洲的政治、经济事件。希法亭和列宁等人以金融资本为理论工具,对20世纪初期的世界局势进行了考察。
  希法亭在马克思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资本的理论,希法亭主要是以流通和信用为基础阐述了金融资本如何在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相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在《金融资本》书中,希法亭从货币入手,考察了金融资本的形成机制及其内在规定。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货币游离出来,集中于银行,促进了银行的发展。此外,信用的发展,企业不得不利用信用参与竞争, 信用推动了股份公司的形成。股份公司由于具有优于私人企业的众多特点,银行更愿意将资金投入股份公司。这样就加剧了银行资本对股份公司的控制以及银行资本自身的集中与垄断。最终,银行资本转变为金融资本,“资本便采取了自己最高和最抽象的表现形式”。希法亭指出:“金融资本就是由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金融资本支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资本通过“参与制”等方式控制着中小企业;金融资本为了确保自身的垄断地位,用卡特尔关税取代了培育性关税;金融资本为扩大经济区,进行资本输出,推行帝国主义政策;等等。希法亭认为,不理解金融资本,“就不可能理解目前的经济趋势”。可以说,正是由于希法亭抓住了金融资本,才使得希法亭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要比当时 其他很多理论家深刻。第二国际的另一位重要理论家考茨基,虽然肯定了希法亭的研究,但是他并没有沿着希法亭的视角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对金融资本的重视度不够,考茨基还是从产业资本积累的视角观察当时的世界。在分析帝国主义产生的根源时,考茨基认为,这是由产业资本积累所造成的工农业比例失调所导致的。帝国主义是解决工农业比例失调的一种手段,帝国主义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并不是必需的。推行帝国主义政策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考茨基的这些论断遭到了列宁等人的批判。
  列宁更明确地抓住了金融资本的垄断基础,并指出寄生性是金融资本的本质性的特征,列宁运用金融资本概念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列宁对希法亭的分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希法亭的《金融资本》对“‘ 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作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理论分析”。同时,列宁也指出希法亭忽视了金融资本的另一本质规定,即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希法亭之所以忽视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希法亭从流通领域出发,考察银行资本职能的新变化,银行资本转变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希法亭最后得出了有组织的资本主义这一结论。希法亭并没有看到,金融资本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金融资本有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面,同时也寄生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破坏着社会化大生产。在金融资本占统治的时期,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大部分利润被那些干金融勾当的‘天才’拿去了。这种金融勾当和欺骗行为的基础是生产的社会化,人类历尽艰辛所达到的生产社会化这一巨大进步,却造福于
  ……投机者”。希法亭并没有看到,寄生性积累同样也是金融资本的本质特征。
  在批判吸收希法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列宁对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机制做了深入研究。
  第一,金融资本通过技术垄断和价格垄断获得超额垄断利润。金融资本是建立在垄断基础之上的,他们结成了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联盟,从而保证了垄断利润。垄断企业具有众多竞争优势:垄断企业规模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高,更容易进行技术的研发或者将技术应运于生产;垄断企业垄断着市场、原料和技术等,可以进行垄断定价,保证巨额收入。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企业至多获得平均利润,而在垄断条件下,企业则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在垄断利润的驱使下,金融资本对原料和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且要控制或者兼并众多中小企业。当企业走向垄断后,寄生性和腐朽性将愈加明显地表现出来。垄断会阻碍技术的进步,会使生产停滞下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占上风。
  第二,金融资本通过发行证券和投机国债获得巨额利润。金融资本可以通过发行证券获得“创业利润”。“创业利润”最早由希法亭提出来。“创业利润”来源于企业主收入的资本化,是一笔巨额收入。由于金融资本垄断着大量的货币资本,金融资本同一般资本争夺“创业利润”时更具有优势。在当时的法国,四家最大的银行在发行有价证券方面享有不是相对的垄断权,而是绝对的垄断权。垄断保证了“创业利润”的获得。在德国,没有哪一桩生意哪怕是获得同发行证券相近的利润。例如柏林的德意志银行,在柏林发行西伯利亚商业银行的股票,把这些股票压存了一年,然后以 193%的行情,即几乎高一倍的行情售出, “赚了”约600万卢布的利润。金融资本还可以通过投机国债获取巨额利润,当时的法国,金融资本从4亿法郎的中俄债券中得到8%的利润,从8亿法郎的俄国债券(1904年)中得到10%的利润,从6250万法郎的摩洛哥债券(1904年)中得到18.75%的利润。
  第三,金融资本投机不动产。土地具有不动产性质,金融资本凭借着对土地的垄断,可以向整个社会征收贡赋。对土地的垄断往往同对交通运输业的垄断结合在一起。同市中心交通的便利程度往往能够决定土地的价格以及土地是否能够顺利买卖。金融资本通过“参与制”的方式控制交通运输企业,也可以收买行政当局,这样交通运输企业的利益就和土地买卖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了。当金融资本家已经提前知道交通运输线要经过他所垄断的土地时,他就在适当的时机将土地卖出去,从中获得巨额利润。甚至金融资本还可以通过土地的位置改变交通运输的布局,从而抬升地价,进行土地投机。此外,金融资本对土地的垄断还意味对原料的垄断以及自身垄断地位的巩固。因 此,金融资本会想尽一切办法霸占原料产地,抢占殖民地。甚至可能有原料的地方,金融资本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占有。因为今天无用的土地,由于技术的进步或者市场的扩大,明天就会变成有用的土地。对土地的争夺,激化了金融资本间的矛盾。
  第四,金融资本通过资本输出获取巨额利润。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的货币资本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集中于少数金融资本家手中。资本显得有些过剩,是因为资本要寻找更加有利的投资场所。少数的帝国主义国家或者将资本输出于殖民地国家,或者输出于其他国家。资本输出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资本输入国经济的发展,也使金融资本获得了巨额的寄生收入。债权国在同债务国订立协议时,债权国总是要占点便宜,获得债务国贸易条约上的让步,最常见的 就是让债务国用一部分贷款购买债权国的产品。这样,债权国就从一头牛身上剥下来了两张皮,第一张皮是通过贷款取得的利润,第二张皮是用一部分贷款来购买债权国产品时所获得的利润。资本输出极大地促进了食利者阶层的发展,食利者阶层完全脱离生产,他们以剪息票为生,不参加任何企业生产,仅仅靠剥削几个海外国家或者殖民地就可以获得巨额利润。在当时,世界上“贸易” 最发达的国家,食利者的收入竟比对外贸易的收入高4倍!英国食利者的人数约有100万。从事生产的人口的百分比日益下降。
  综上,金融资本通过垄断价格、发行证券、国债投机、地产投机、资本输出等方式建立起了一整套寄生性积累机制。金融资本往往是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与国家政权的结合,又进一步纵容了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
  也许人们会说,金融资本可以抑制它的寄生性积累,这样就不会引发那么多的危机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寄生性积累是金融资本的本质规定,金融资本必然要走向寄生性,走向腐朽性。寄生性积累是金融资本的本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了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做媒介而赚到钱。”金融资本必然要通过一整套寄生性积累机制获得巨额的寄生性收入。
  二、美国金融资本把寄生性积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二战后,旧的殖民体系走向了瓦解,但这并未改变金融资本对世界的支配。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之上的金融资本新帝国主义体系取代了旧殖民主义体系。美国金融资本,联合了日本和欧洲,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的金融资本同样具有寄生性特点,这种寄生性往往是在新自由主义的掩盖下进行着。
  20世纪70年代,经过战后经济恢复期,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迫切需要深入挖掘新的世界市场。与此同时,斯大林模式的东方社会主义遭遇危机,民族独立国家纷纷转向出口导向性的经济,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众多因素综合作用在一起,使得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势在必行。美国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新自由主义,为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进一步扫除了障碍。新自由主义本质上维护的是金融资本的利益。
  在新自由主义的庇护下,美国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实现了它的寄生性积累,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美国通过美元的霸权地位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二战后,美国确立了美元的霸权位置。美元和黄金挂钩,这保证了美元的稳定性。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和黄金脱钩,美元可以无限制发行。其他国家发行过多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需要他们自己买单;而美元滥发造成的通货膨胀,需要全世界共同分担。美国甚至可以通过直接印钞票,在全世界购买他们想要的产品,攫取全世界的财富。美国可以利用美元的霸权地位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美国还可以通过美元的贬值与升值,打压他国的企业,攫取更多的货币财富。当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时,会打击这些国家企业的对外出口,这时美国与这些国家进行贸易时处于有利位置。美国还建立了一整套美元霸权体系,美国推行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机制,保证了美元世界储备货币的位置;美国通过美元环流机制,保证了美元币值的稳定。此外,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也是维持美元霸权地位的重要手段。
  第二,美国金融资本通过金融技术创新获得巨额利润。同列宁所处时代不同,20世纪70年代,虚拟经济的发展更加迅速。虚拟经济成了金融资本攫取社会财富,获得巨额利润的重要手段。美国金融资本家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品,吸引全世界的货币财富流向美国市场。传统的金融工具,股票、贷款、国债等往往是分离开来的,通过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资本家将这些金融工具打包起来,然后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把这些金融工具做成各种金融产品,吸引投资者去投资,金融资本家能够从中大赚一笔。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由于金融衍生品过度膨胀所引发的。金融创新使美国的经济走向了高度虚拟化,这无疑增加了美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往金融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拯救了金融机构,而公共权力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民众也间接遭受货币贬值之苦,若不是来自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他国产品供给美国市场,美国民众所遭遇的货币贬值之苦就会更明显。
  第三,美国金融资本通过利用和制造危机掠夺社会财富。在金融帝国时代,信用危机、债务危机等使经济危机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诸多形式的危机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同时发生。在危机中,损害最大的往往是那些中小企业,金融资本家则利用各种形式的危机,掠夺社会财富,壮大自己。金融资本家们还可以通过汇率投机、股票投机等制造各种形式的危机。1997年的波及东南亚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金融资本通过外汇投机和股票投机等手段造成的。20世纪90年代末,泰国泡沫经济现象严重,国际金融寡头看准了时机,通过泰铢的买入卖出,让泰铢贬值。泰国最终不得不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泰国的危机迅速波及东南亚各国。金融寡头们从这次危机中大赚一笔,东南亚各国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第四,金融资本与主权债务操作。通过美元环流机制,美国金融资本成功地建立起了另一套独特的寄生性积累机制。由于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美国在同欧洲和亚洲等国进行国际贸易时,大都处于贸易逆差,造成大量的美元外流。贸易顺差国再用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美国用回流过来的美元进行投资,再攫取巨额利润。新兴国家不仅向美国贡献廉价的商品,而且还贡献资本。这种情况下,贸易顺差国家还要尽可能维持美元汇率的稳定,保证他们购买的美国国债不贬值。对第三世界一些债务国,美国金融资本强迫他们推行华盛顿共识,阻碍他们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让他们为金融资本提供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
  通过以上诸多方式,美国金融资本建立起了一整套更发达的寄生性积累机制。当然,美国金融资本不会局限于只用经济手段进行寄生性积累。军事、政治等手段都会参与到其中。例如,在世界各国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制造地区冲突,地区动乱。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手段,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体系得以巩固。
  三、美国金融资本寄生性积累的社会结果
  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造成了美国经济的高度虚拟化,产业空心化,寄生阶层膨胀,中产阶级贫困化等,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危机。
  第一,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造成了美国经济的高度虚拟化,增加了美国经济的内在风险。虚拟经济作为金融资本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能够吸收较多的过剩资本,运用于产业投资,但虚拟经济过度繁荣也使美国经济泡沫化现象严重。虚拟资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实现条件的矛盾是虚拟经济的内在矛盾。虚拟资本的价格形成条件是通过预期收入的资本化来完成的,而虚拟资本价格的实现则必须要将虚拟资本转让出去,需要有人来接手。当经济繁荣和银行利率下跌时,会有更多的货币会投入金融市场,抬高了虚拟资本的价格。虚拟资本价格的上涨,本身又能成为虚拟资本价格上涨的条件。虚拟资本的价格不断膨胀,经济的泡沫也会不断加大。一旦没有足够的过剩货币投入虚拟经济的赌博中,一旦投资者的信心发生动摇,虚拟资本的预期价格将会迅速下滑。虚拟资本价格的迅速下滑同样构成虚拟资本价格继续跌落的条件,投资者竞相抛售手中所持有的虚拟资本。此时是只有人卖,而没有人买。最终,泡沫破灭,危机发生。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以往的多数金融危机,都是由于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所导致的。其实,早在1999年,美国经济就已经潜藏着严重的泡沫危机,当时股市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80%。一旦投资者对美国经济信心发生动摇,一旦全世界的货币资本不能源源不断注入美国的股市,美国虚拟经济泡沫就会破灭。2020年3月16日以来,美股发生多次熔断,就是美国虚拟经济泡沫破灭的具体表现。虚拟经济泡沫的破灭必然会波及职能资本的正常循环,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引发社会危机。
  第二,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增加了制造业成本,导致制造业或者转移海外,或者被竞争淘汰,而随着制造业的衰落,中产阶级衰落,失业问题严重起来。20 世纪70年代,美国将大量需要耗费高劳动力成本的产业转移到了海外,而自己则垄断着大量的高科技行业,形成了新一轮的全球化生产分工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给美国输出了大量的廉价产品,美国则通过向全世界输出高科技产品获得垄断利润。美国不是全世界的生产中心,却是全世界的资本积累中心。美国的这种经济模式是潜藏着巨大危机的。制造业的大量外移造成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萎缩,美国经济的内在结构决定了美国经济不能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口。高科技行业和第三产业虽然能够创造许多就业岗位,但毕竟是有限的。
  第三,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使美国家庭债务负担严重。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资本主义社会经常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资本当然不会用提高工资的方式去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刺激需求,扩大市场,信用消费便发展起来了,普通消费者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20世纪70年代后,信用贷款与金融化结合起来,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风险。金融资本家将房贷保险等各种贷款做成金融衍生品,投入金融市场,吸引投资者投资。当金融市场繁荣时,这些金融资产的价格会持续上涨。投资者通过金融化操作就可以偿还自己的债务。但这是建立在美国经济繁荣,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前提之下。2008年之前,金融资本家为了刺激美国住房消费,发行了许多次级贷款,并且将这些贷款进行资产重组,做成各种金融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去销售。当金融市场膨胀到一定程度,也即用来金融产品投资的过剩资本不足时,金融产品必然会遭遇一个正反馈的下降趋势,也即断崖式的下跌。在金融资本的信用制度之下,美国家庭的负债一直较高。截止到 2019年9月底,美国家庭未偿债务总额达到13.95万亿美元,约占GDP的73%。
  第四,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造成了美国大规模的国债,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金融资本 的寄生性积累造成大量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金融资本家,政府难以通过提高税率的方式获得大量的财政收入,因为这会损害金融资本家的利益。发行国债成了美国政府维持自身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小布什时期,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战争支出剧增,美国的国债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约占GDP的69%。当金融资本遭遇危机时,美国政府要去救助金融资本,但美国政府已经是负债累累,用什么去救助金融资本?只能是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这使得美国的负债更加 严重,但金融资本家仍然是背后的受益者。2008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奥巴马为了拯救金融资本 家,拯救美国的经济,发行大量的国债。到2011年,美国的国债规模达到了14.32万亿美元,在GDP中占比已经超过了90%,奥巴马离任时,美国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GDP规模。特朗普时期,为了维持庞大的政府财政支出,美国的国债规模继续增长。截止到2019年10月,美国的国债首次超过23万亿美元,国债约为GDP的1.1倍。
  第五,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造成美元滥发。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美国可以借此向世界各国征收铸币税。但是,如果过度发行美元,不仅会造成美元的信用危机,还会造成美国和全世界的经济社会动荡。美国金融资本家通过他们所建立的一整套美元回流机制,通过金融市场吸收了实体经济中游离的货币,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元的过度贬值。当美国经济出现危机时,美国就不会顾及他国,不会再顾及全世界。2008年次贷危机,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确保美元在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挽救美国的经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股市遭遇多次熔断,特朗普为了挽救美国的股市,为了恢复美国的经济运转,签署了2万多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刺激方案。除此之外,美国还通过直接发钱的方式来刺激这次受疫情影响的美国消费。例如,年收入低于7.5万美元的成人每人发1200美元的现金支票。美国的负债规模巨大,这些钱怎么来?只能是通过继续负债或者滥发美元。这势必会引发美元的进一步贬值。
  第六,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导致美国社会福利的削减。在金融资本支配的美国,政府本质上是维护金融资本家的利益。当美国经济出现危机时,政府首先救助的是金融资本家,而非普通民众。政府已经负债累累,政府用什么去救助金融资本家?或者是接着负债,或者是削减财政收入。美国近些年来负债规模庞大,负债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的GDP规模。这些年来,美国历届总统尝试着削减美国的债务负担,但是始终未能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美国政府当然不会损害美国金融资本家的利益,但美国政府需要减少负债,从而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削减美国的社会福利。特朗普就任总统后不久,为了维护金融寡头的既得利益,就叫停了“奥巴马医改计划”,而“奥巴马医改计划”不过才试图去保证15%的美国人的医疗。
  四、转嫁金融资本寄生性积累的社会危机是全球乱局的根源
  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造成美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美国是否能够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来解决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所造成的诸多危机?不能。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触及金融资本家的利益,金融资本家无论如何是不会同意的。美国经济面临产业空心化问题,特朗普上台后喊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口号,但这不过只是口号而已。相比于第三世界国家,美国劳动力成本很高。美国的产品同第三世界国家产品竞争并没有优势。实际上,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便喊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口号,但直到 今天,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在这种背景下,以特朗普总统为代表的右翼新民粹主义崛起。特朗普所代表的右翼民粹主义操弄民意,宣称“美国优先”原则。在新民粹主义价值理念的指引下,特朗普制造了美国同中国、俄罗斯、欧盟以及中东等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冲突,并且退出了“巴黎协定”“TPP”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
  新民粹主义同极端民族主义结合,放弃了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普世价值”理念,鼓吹民族、国家甚至是文明间的对立。特朗普公开鼓吹“白人优越论”,鼓吹种族主义。新民粹主义当然不可能解决危机,它不过是要转嫁危机。新民粹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是金融资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特朗普将自己包装成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和美国民众的利益,号称要让美国再次强大起来。实际上,这些都不过是获取美国民众信任的幌子。特朗普所推行的众多政策,都建立在维护美国金融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特朗普公开批判一小撮精英的统治,实际上,特朗普从未将矛头对准华尔街的金融贵族们,特朗普所充当的仍然是美国金融资本家的代言人。
  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战,理由是中美贸易中中国损害了美国的利益。这不过是幌子,中美贸易逆差是由国际分工体系所造成的。中国给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产品,降低了美国民众生活成本;中国又将贸易出口所换回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实现了美元的回流。中美贸易是有利于美国的。造成美国社会危机的,是美国金融资本自身的寄生性积累。实际上,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真实目的,一是打压中国的制造业,让中国继续生产低端廉价产品,确保美国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的实现。二是制造中国与美国的对立,让美国民众 以为美国的社会危机是由中国的发展所造成的,这不过是通过转移美国民众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美国社会的内在危机。特朗普打击中国的华为公司,理由是华为损害了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这仍然不过是个幌子。打击华为的根本目的是要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保证美国金融资本对高科技的绝对垄断。垄断了高科技,也就保证了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的根基。2020年上半年,爆发了波及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不仅为世界战胜新冠肺炎赢得了重要的窗口期,而且还提供有效的经验指导。但特朗普却发表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特朗普这样做,不过还是靠制造美国民众与中国的对立来转移美国民众的注意力。不仅如此,当新冠肺炎疫情波及整个美国时,特朗普所关注的仍然是美国的股市。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特朗普代表美国民众利益的虚伪性。特朗普仍然不过是在维护美国金融资本家的利益。2020年4月,美国民调和智库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一项民意调查,称66%以上的受访美国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特朗普所宣扬的新民粹主义对美国民众的影响。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俄关系持续恶化。美国和俄罗斯的较量很早就已经开始了。苏联解体后,美国确立了真正的霸主地位,国际关系主要由美国主导。美国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对威胁到美国利益的国家进行打击。俄罗斯的综合国力虽远不如苏联时期,但美国仍然将其视为巨大威胁。俄罗斯和美国虽然不存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但两国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使得美俄关系长期处于对抗状态。如果说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有什么变化,那就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更加紧张。美国对俄罗斯进行直接打击和遏制。2017年7月,美国众参两院高票通过《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该法案宣称对俄罗斯的能源、军 工、金融等领域进行严厉制裁。2018年,美国以俄罗斯干涉美选举为由,对俄罗斯的一些高级官员和企业实施制裁。2019年,美国政府就2020年国防预案达成共识,对俄罗斯等国正在建设的“ 北溪—2”项目实施制裁,这实际上是保证美国在天然气领域获得单方面优势。2020年2月,特朗普宣布将因乌克兰问题引发的对俄罗斯的一系列制裁延长一年。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事件使美俄关系更加紧张。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问题加剧了美俄的矛盾冲突。2019年,委内瑞拉爆发了社会政治危机,围绕着这一问题,美俄在拉美问题上展开了较量。同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作为对美国的回应,俄罗斯也宣布停止履行该条约。
  美国还遏制打压自己的盟友。作为美国盟友的欧盟,曾经在众多问题上同美国有共同的利益。然而,自特朗普上台后,特朗普操弄新民粹主义,高调宣称“美国优先”战略,这使美欧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特朗普上台后,声称欧洲各国“ 搭便车”,占美国的便宜,要求欧洲各国增加北约防务费用,特朗普甚至不惜以退出北约来威胁欧洲各国。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了美国和欧盟的互不信任。在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上,特朗普采取消极态度,后面直接退出《巴黎协定》,这使欧盟推动达成的《巴黎协定》遭受重创。针对欧盟部分成员国与俄罗斯达成的“北溪—2”天然气项目,美国直接进行制裁,美国反对欧盟各国和俄罗斯有过分亲密的举动。此外,特朗普对欧盟发动贸易战,直接 进行经济制裁。2018年,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关税,作为报复,欧盟对价值32.6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关税。2019年,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特朗普在推特上放狠话,美欧贸易存在着巨大的不公平竞争问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要对进口自欧盟的11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在特朗普发声后不久,欧盟便回应准备对美 国补贴波音实施报复性关税。10月,美国宣称将对欧洲生产的大型民运飞机加征10%的关税,对欧盟部分农产品和其他产品加征 25%的关税。2020年初,美欧航空补贴争端迎来新高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3月18日起,美国对欧洲进口飞机关税从原来的10%提高到15%,并且对加征25%的关税产品名单进行调整。可以说,特朗普上台后的美欧关系,已经不再如之前那样密切。在美 国的压力下,欧盟对待中国的态度也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欧盟与美国仍然具有众多的共同利益,欧盟短期内不会与美国直接撕破脸皮;另一方面,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需要维护好与中国的关系。欧洲部分国家加入亚投行,加入中国的“ 一带一路”建设,这些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美国还积极介入中东地区,加剧了中东的混乱。美国在中东各国扶持自己的代理人,建立自己的军事基地。当有国家挑战美国的霸权时,美 国就会对该国进行打击。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领导人企图摆脱美国的控制,结果美国分别于2001年、2003年和2011年对这三个国家发动了战争。当时美国是打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理念发动这些战争的,美国声称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政策严重违背了自由、平等、人权。然而,很讽刺的是,自美国对这些国家发动战争以来,已过去很多年,美国不但没有给这些国家带去自由、平等、人权,相反,中东局势却变得更加动荡不安。特朗普的上台,丝毫没有改变美国在中东地区继续制造混乱的政策。区别在于,特朗普之前,美国是在新自由主义的原则下打击中东地区,特朗普上台后,特朗普操纵新民粹主义,制造美国同中东地区的矛盾。美国2011年开始参与叙利亚战争, 奥巴马是在新自由主义旗号下干涉叙利亚内政, 奥巴马执政后期,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开始在中东地区进行战略收缩。特朗普上台后,提倡“ 美国优先”的战略原则,一改奥巴马的对叙政策,对叙利亚直接发动攻击。2015年,美俄等国与伊朗达成《伊核协议》,这对缓解中东紧张局势具有重要意义。但特朗普上台后,便开始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2018年,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2019年,美国对伊朗实施全面制裁,进行“极限施压”。2020年1月,特朗普下令对伊朗高级军事将领苏莱曼尼实施斩首行动,直接激化了美国同伊朗之间本来就已经非常严重的矛盾。对伊朗将军苏莱曼尼进行斩首行动时,特朗普在美国正面临着弹劾,特朗普的民众支持率直线下降。特朗普声称,美国发动对伊朗将军的斩杀行动,目的是为了阻止伊朗对美国进行的迫在眉睫的险恶攻击。这次斩杀行动成功转移了美国民众的注意力。
  特朗普加剧美国与中国、俄罗斯、欧盟以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冲突的做法,是由美国霸权的本性决定的,都是服务于美国金融资本转移危机的战略。但是,这非但不能解决美国的社会危机,反而会使世界乱局更加严重。因为造成美国社会危机的根源是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企图靠不改变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本质去解决美国的社会危机是不可能的。
  五、小结
  寄生性积累是金融资本的本质特征,也是造成当代世界乱局的根源。希法亭的金融资本概念缺乏这一内涵。列宁对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本质进行了深入阐发。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并未改变金融资本对世界的支配。20世纪70年代,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庇护下,美国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充分发挥出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已经造成了美国社会严重的危机。美国金融资本操纵新民粹主义,企图转移美国社会的危机,结果使世界乱局更加严重。在不触碰金融资本利益的前提下要解决美国的危机是不可能的,企图用转嫁危机的 方式解决危机,结果不仅不能解决危机,还会导致自身霸权地位的衰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02:11:44 | 只看该作者
知名华裔教授陈刚在美被捕内幕被掀开,中外学术圈发起反攻

2021年01月30日 17:53:25
来源:新民晚报







《纽约时报》报道称,陈刚被捕后的10天里,MIT校长及160多名教职员工签署公开信,声援陈刚。

近日,国际传热学领军人物、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刚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27日《纽约时报》报道称陈教授目前已被保释。

该事件引发中美学界高度关注。陈刚被捕消息传出当天,中国著名生物学家饶毅就带领学术圈开启反攻,称“FBI对陈刚教授的逮捕是典型的种族主义行为”;26日,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及160多名教职工也签署了公开信声援陈刚。

陈刚到底做了什么会如此触怒美国?FBI又为何对华裔科学家屡下黑手,这背后究竟暴露出美国怎样的心理?

何以触怒美国?

当地时间1月14日清晨,知名华裔教授陈刚在其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家中被捕。逮捕令的突然降临让很多人诧异:身为科学家的陈刚何以触怒了美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籍华裔教授陈刚。纽约时报图

美国方面细数了陈刚的“种种罪状”。

美国司法部网站公开了由特工麦卡锡撰写的、一共23页的对陈刚教授的刑事起诉书,细节十分“感人”。

起诉书显示陈刚面临“电汇欺诈”(未在向美国能源部申请经费时披露从中国的多个机构获得的合同、任命和奖项),“未能提交外国银行和金融账户报告”和“向美国政府机构做出虚假陈述”三项指控。

他们口中的证据是——自2012年以来,身为MIT机械工程系主任的美籍华人陈刚在中国担任了多项职务,目的是通过提供建议和专业知识,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并获得经济补偿;自2013年以来,陈刚就已获得美国联邦机构授予的1900多万美元的研究资助,这一年,陈刚还接受了约2900万美元的外国资金,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1900万美元。

陈刚的电子邮件美方也没有放过。在入侵邮箱后,FBI翻遍了陈刚的所有往来邮件,并号称信息量巨大。

FBI称陈刚与中国进行了广泛合作并引导了中国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披露的关键细节包括:陈刚表示要促进与中国的合作,建议中国把创新科学作为关键和核心等。

“诉讼指控表明陈刚的行为不仅与钱有关,而且与对中国的忠诚有关。”波士顿联邦检察官莱林表示,他相信加入美国籍20余年的陈刚仍忠于他的出生国。

学术圈的反攻

1 月 15 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答记者就陈刚被捕的提问时表示:“美方一些部门在办理有关案件时,应该专业公平行事,停止搞政治操弄,停止对中方有关人才计划的污名化,停止干扰破坏中美在科技人文领域的正常交流与合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GJ图

除此之外,美国此次毫无说服力的指控还引发了中外学术圈的集体反攻。

中国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饶毅首先站出来打抱不平。

饶毅在第一时间致信MIT校长和副校长。在这封题为《抬起头颅,直起脊梁》的信中,饶毅直言不讳:“FBI逮捕陈刚教授是种族主义行为,如果MIT不支持陈刚,那MIT将被认为参与了21世纪最糟糕的学术界种族歧视案例之一。”

饶毅还表示,陈刚与中国的关系是学术界十分正常的关系,希望MIT能够昂起头颅、直起脊梁,保护陈刚博士。

MIT这边也做出了回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拉斐尔·里夫。MIT官网图

22日,MIT校长拉斐尔·里夫发表公开信,称刑事诉讼中引用的“来自中国的1900万美元“经费并非陈刚个人所得,而是MIT和中国南方科技大学进行的一项广为人知的合作的一部分。

26日,陈刚的同事们公开抗议,认为美国检方的行为已超出了应有范畴,MIT校长及160多名教职员工联合签署公开信声援陈刚。

而美国西东大学法学教授麦琪·李维斯也在一篇文章中指责了美国的行为,她称陈刚获得的强有力支持表明,美国司法部的”中国倡议“计划已经失败,陈刚案凸显了“中国倡议”的主要问题,即过分强调国家安全和偏见。她呼吁“中国倡议”行动应该终结,拜登政府应改变这一情况。

在恐惧笼罩下

李维斯口中的“中国倡议”计划于2018年11月发起,旨在铲除将敏感技术交给中国的美籍研究学者,对陈刚的起诉则是美国司法部实施该计划的最新行动。有分析人士指出,这预示着“麦卡锡主义”阴魂的再度猖獗。

一切似乎早有预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麻省理工学院。纽约时报图

陈刚其实早已感觉到美国国内政治氛围的变化。2019年,陈刚缩短了利用学术休假到南科大工作的时间,提前返回MIT,以免被疑向中国同行泄露专业知识。当年7月,美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调查华裔科学家与外国政府联系的行动,陈刚当时在接受《自然》杂志的访谈时坦言:“当前的气氛造成了很多心理恐惧。”

去年1月,陈刚在从中国返回美国时于波士顿洛根机场遭海关人员扣留,手机和电脑均被扣押长达60天。调查人员披露,他们仔细搜查了陈刚的邮件、微信和文件,发现了很多与中方沟通的可疑记录。

有这样遭遇的不是陈刚一个人。

歧视、驱离、逮捕、迫害……这些年,作为对中国发动的科技和人才战的一个方面,美国一直在对中国学者、科学家以及与中国进行科技交流合作的华人学者、科学家采取行动。

这些行为固然会让中国蒙受损失,但最终伤害的必然是固步自封的美国自身。跟随这些华裔科学家离开的,一定还有科学与创新。

“以史为鉴,美国的科学通过吸引海外人才才得以蓬勃发展,排外并不是一种制胜策略。”美国彭博社也在一篇名为《愚蠢的行径:将科学定为犯罪》的文章中这样写到。

撰稿 王若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02:13:36 | 只看该作者
三个世界的变化与打工的人命运
激流网编辑部 · 2021-01-29 · 来源:激流网2021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脱钩为名,提出更苛刻的条件,打压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力图遏制其发展,迫使其继续为核心国家低价甚至最好是免费打工,继续向它们源源不断地输送财富,自己永远拿大头,从而继续享受超额利润。这才是它们真实目的。
  为纪念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2020年12月25日晚,激流网邀请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路爱国老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阳和平老师和台湾世新大学的陈信行老师作为论坛嘉宾,举办了题为“三个世界的变化与打工的人命运”的圆桌论坛。以下为论坛实录。
  激流网:今天(2020年12月25日)是部分西方人的圣诞节,有人说明天是咱们中国的圣诞节,因为明天是毛泽东主席127周年诞辰。所以,激流网今天举办这个线上的圆桌论坛,纪念这位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今天论坛的主题是“三个世界的变化与打工的人命运”,咱们邀请了几位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路爱国老师,对外经贸大学的阳和平老师,台湾世新大学的陈信行老师。路爱国老师现在在德国,阳和平老师来自美国,生活在北京,陈信行老师在台湾,几位老师也是来自三个不同的世界,非常适合今天的讨论。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我们今天的国际格局、时代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已经成为历史,美国的地位在持续衰落,但仍是世界老大。最近几十年,世界经历了一波新的全球化浪潮,中国也在这个浪潮中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特别是如何看待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位置?另外,如何看待最新的逆全球化浪潮?这不仅仅是肉食者和知识阶层要考虑的问题,与打工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毛泽东主席当年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也是服务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今天请来的几位嘉宾,路爱国老师对世界体系理论有深刻的理解,阳和平老师对当代帝国主义问题有独到的见解,陈信行老师则对打工人在全球化年代的处境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田野经验。因此,我们准备了一些问题,请几位老师分别谈谈看法。
  激流网:关于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现在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文革”期间毛泽东在外交领域上一定程度上摆脱“左”的错误的干扰,做出了正确的外交决策,而内在的因素是毛泽东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价值选择上,倾向了选择“国家利益”,因而做出了有利于中国的正确选择。各位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陈信行:主流观点说毛主席外交政策上出现重要改变时,恰好是1974年左右。事后来看,这是否定社会主义、否定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整套大论述的一小部分。
  我记得我刚从台湾到大陆时,苏联刚刚解体,大陆有不少惋惜苏联的书,我如饥似渴地收购了不少。回来之后一看,有些貌似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说苏共亡在没有看到资本主义是不可战胜的,所以妄想在苏联搞社会主义,妄想跟美国抗衡,搞到后来就完了。而在中国,毛主席就很英明,早早就跟美国握手。所以中国共产党到现在还在。
  在这个论述上来看,我觉得把毛主席三个世界理论与中美恢复邦交放在一起,然后说毛主席放弃意识形态而走向现实国家利益这种观点特别不对劲。因为毛主席从来没有放弃过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
  毛主席三个世界理论的出台,是从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是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出发的。中间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苏联看成了与美国同样是第一世界的霸主,把苏联集团底下的东欧跟美国集团底下的西欧看成了第二世界。把中国、印度、越南等划为第三世界,我觉得这个分析是非常一贯的。
  毛主席思考亚非拉人民的斗争前途,绝对不是一种权谋式的。他当时与安哥拉来的同志们谈中国革命是如何成功的时候,就谈到了抗日战争对一个抵抗外侮的战争是如何对中国的民族解放、中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个世界理论是一贯的。毛主席强调像当年贫弱、即将被瓜分的中国是可以可以不用靠列强,而是靠人民自己的力量站起来的。
  最近,我的一些台湾朋友在做一个课题,就是已经过世的陈映真(台湾作家,2016年在北京去世)。陈映真大概是台湾战后所有文学家中最有清晰的第三世界观点的人。陈映真1968年被抓去坐牢,被抓去坐牢之前开了地下读书会,因为地下读书会被叛徒出卖了,所以被抓坐牢。当时台湾在高度戒严下,他长大开始读书、开始工作的1950、60年代的台湾社会,事实上跟同时代的日本、南韩、南越一样,美军还驻在台湾。贫困的农村没出路,但你如果在洋企里面谋得一职,马上鸡犬升天。蒋介石的中华民国政府自称自己叫做民族主义,说我们国民党率领中国打赢了战争,但现实上当时的陈映真所看到的国民党与还在台湾的美军、跟美国势力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超高度不平等的、是一个附庸国和大国之间的关系。
  所以,三个世界理论呼吁第三世界要参照彼此的经验。对于当时的台湾,是一个美国附庸下的第三世界社会,跟陈映真同代的韩国人感受到在美国附庸下的韩国社会是一样的。
  后来,跟苏联治下的东欧、古巴的一些人在交换经验时,觉得美洲的革命者有非常多的两个阵营间来来去去的经验。不少人感到苏美是一丘之貉。他们会参照的,当然就是参照中国革命的经验。中国在中苏论战里坚持社会主义立场、但也不服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总是要指指点点的一个硬角色。
  所以在那个时代里面,三个世界理论是毛主席试图团结起跟中国一样之前曾是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人民在求解放的斗争,而不是被美国或苏联当棋子。
  我比较熟悉的是中美洲的包括尼加拉瓜的桑定阵线、萨尔瓦多的马蒂阵线。我在跟美洲同志聊天时,会发现当年美苏对峙的情况下第三世界国家有些人要搞革命有点像是在下赌注,你赌跟着美国跑能够好,还是跟着苏联跑能够好。很多人为什么从右派到左派呢?其实也未必是经历了多么深刻的世界观的改变,而纯粹是因为队伍太长了,咱们要排队不好出人头地嘛,你前面有那么多美国要笼络的财主、地主、将军什么的。那你到左派来排队,苏联那时候正在跟美国争霸,到苏联搭上的关系,那说不定咱们哪天弄出什么名堂扯出个什么旗号,“XX民族解放阵营”,苏联军火就来了。很多人脑子里面是这么想的。
  解放前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经历完全不是到苏联大使馆去讨军火,从此之后咱们就赢了。不是这样子的,而是人民自己学到经验、要如何当家作主才才成功的。
  所以,我觉得毛主席在晚年在谈三个世界理论时,是他想把中国革命的经验告诉全世界想要跟他走同样道路的人,而不是一个权谋式的说法。
  路爱国:这个理论实际上再次明确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身份认定,即与亚非拉国家一道,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由此再次明确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基本政治立场,即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反对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反对压迫和剥削,例如中国曾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三个世界的划分突出了第三世界的重要作用,根据这一战略思想,中国明确地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则。在我看来,这是最主要的含义所在。
  三个世界进一步明确了斗争对象和主要目标,那就是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近期目标是反帝反霸,建立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国际秩序,当年有一个很流行的口号: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最终的长远目标是在全球实现共产主义。
  在斗争策略上,三个世界的提出表示要联合尽可能多的国家和力量反帝反霸,包括在一些有共同利益和要求的问题上联合第二世界,结成尽可能广泛的反帝反霸统一战线,为第三世界在国际上争取更大发言权,不断创造有利于实现近期和长远目标的条件。
  苏联崩溃后,美苏争霸告一段落,俄罗斯显然已经不属于第一世界,但美国霸权仍然存在,而且更加无所顾忌,一家独大,在全球有恃无恐地推行美国霸权主导的国际秩序,因此,反帝反霸的斗争并没有过时。不能把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把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并与第三世界一道,在适当条件下与第二世界在内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反帝反霸的斗争仅仅当作一种临时性国际策略或手段,而应作为中国在国际关系上长期坚守的原则。
  阳和平:三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包含了世界三大基本矛盾(劳资之间、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之间、帝国之间)中的两个。
  第三世界与发达国家(第一、二世界)的矛盾是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之间的矛盾,目前还很严重。
  帝国之间的矛盾又分两类。一个是以冷战为代表的世界霸主之间的矛盾,一个是第一、二世界之间的矛盾,类似于中国20、30年代军阀之间的割据矛盾。欧盟、日本等国与美国的矛盾是帝国之间的矛盾,但是又不同于霸主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工人阶级必须坚定地支持所有国家人民的反帝斗争。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必须利用帝国之间的矛盾,就像井冈山时期利用割据的军阀之间的矛盾一样。要利用矛盾,就不能四面出击,不能把所有的敌人都一视同仁地对待,迫使他们团结在一起来对付工人阶级。利用矛盾、各个击破是无产阶级必须采纳的斗争策略。四面出击、全面进攻,迫使全世界的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无产阶级是极其愚蠢的自杀行为。
  否认三个世界包含两类矛盾,只承认劳资矛盾是“左”派幼稚病,把“三个世界”所代表的两类矛盾之一无条件地看成是主要矛盾是阶级投降主义。历史上,一搞统一战线就容易犯右倾,统一战线一破裂就容易犯“左”派幼稚病。
  比如历史上,41年希特勒进攻苏联以前,美国共产党把二战看成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主张战败,全然无视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希特勒进攻苏联以后就来个180度的急转弯,变为无条件的反法西斯战争,放弃了独立自主的阶级斗争。
  同样,毛主席去世后,三个世界的理论被歪曲成取消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本国压迫者的斗争,甚至取消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完全屈服于反对苏联的斗争,就像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切通过统一战线”那种否定独立自主的主张。接下来就是连反霸也不要了的韬光养晦。这些歪曲不能怪三个世界理论。
  像1941年以前,美国共产党只讲现在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希特勒一打苏联马上180度转弯,现在就完全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无条件反法西斯,资产阶级马上就变成你的朋友了。
  这是不懂得辩证法,不懂得怎么斗争团结,怎么去搞统一战线。好多人犯这种摇摆病。
  但菲律宾共产党就很好,他们既有日益壮大的农村武装斗争,又有议会斗争、统一战线。
  所以,把三个世界理论看成一种权宜之计是错误的。把它看成是一种投降的也是错误的。
  激流网:三个世界理论对世界进行了三分法,世界体系论也是三分法,“中心—半外围—外围”,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具体的分法是不同的,比如西欧发达国家在毛主席看来属于第二世界,在世界体系论看来应该属于中心国家了,因为它是发达国家。还有,对于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可能也是有分歧的,因为它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那么如果用当年的标准,今天的第三世界都有谁?如何用这些理论看待今天的国际形势、分析今天的时代特征?三个世界理论与世界体系论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
  路爱国:世界体系分析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全球体系,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虽然不同时期出现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大变化,例如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大量的中小规模战争,极端经济危机时期和经济扩张时期,动荡、独立战争和老殖民帝国的崩溃,二次大战后世界1/3人口开始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体系论者在承认体系受到严峻挑战的同时,认为在这些变化之下,人们能够发现16世纪产生的世界体系的基本结构依然存在。
  这个基本机构就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国家分别处于核心、边缘和半边缘的位置,由此产生各自不同的经济社会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大致划分: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核心,后来也包括日本,都是最富有的国家。边缘为亚非拉国家,包括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是最贫穷的国家。半边缘处于这两者之间,包括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新兴工业国等(有时其界限不那么清楚)。
  核心和边缘国家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财富水平、对国家体系的参与方式、国家内部的阶级关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而半边缘国家常常兼有核心和边缘国家两者的某些特点,其中比较明显的是,相对于边缘国家,它们的国家在行政上更有效,对内具有更大权威性,力图通过深深介入经济活动来实现迅速工业化,努力跻身核心国家行列。
  以上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描述。三个世界与世界体系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在我看来,相同之处:第三世界与边缘国家基本重合;都认为三个部分并非独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都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不平等的等级结构,必须通过斗争加以改变。
  不同之处:时间段不同,前者划分出第一世界主要基于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后者描述的是16世纪资本主义产生以来持续存在的世界体系结构;第一世界与核心、第二世界与半边缘的划分有所不同;第三,着眼点不同,前者主要着眼于当代条件下中国的主要目标和国际战略(反帝反霸,统一战线),当然也有中国在国际关系上长期坚持的政治立场(中国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永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而后者着眼世界经济结构运作和长期演变。
  陈信行:可以说,要理解依赖理论(即依附理论——激流网注),最主要的前提之一是它在历史现实中的对立面。这些依赖理论出来时,学术界是什么样的?要理解这点,就该看看美国学者罗斯托写的一本书叫《经济发展的阶段》。这本书可威风了,当年的副标题叫做“一个非共产党宣言”。罗斯托是谁呢?他是后来甘乃迪(肯尼迪——激流网注)和强森(约翰逊——激流网注)当总统时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经济发展阶段》是在森豪(艾森豪威尔——激流网注)当总统时候的著作,后来中文版的翻译就是在他英文版第二版出版之后的几个月之内,很快在香港由美国新闻处(美国新闻处是美国国务院外交部的一个组织)翻译成中文,然后广为发行到台湾、东南亚等地的华文世界。
  当时大陆在搞革命,还在进行革命政权的更迭。跟美国之间在1950-53年刚打完朝鲜战争。越南在1960年情况瞬息万变。在印尼还没有发生反革命政变之前,印尼共产党是全世界第三大共产党,苏联第一大,中国第二大,印尼共产党人数第三大,印尼共产党内部有大量的华人知识分子,当然很大一部分华人社群向往祖国的革命经验,的确比较愿意在政治立场上理解、考虑类似的道路。
  《经济发展的阶段》最初在谈的就是后来所谓的“现代化理论”,它的说法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会经过这么一个过程,也就是从欠发达起步,然后经过一阵子的酝酿和变化,中间会有一个起飞期,起飞期之后到高峰期,这个高峰期基本上没办法多涨了,所以高峰期之后就有一个后高峰期,罗斯托当时就说,当时的美国就是高峰期。所以,他还用例如各国汽车的数量等历史资料来排比,画了一条线,谁先谁后。英国比美国要早一点达到工业化,但就汽车数量来讲还落后于美国了,法国跟英国、苏联等等,就这么说。这个在暗示的一点,就是这本书为什么美国政府当时那么急切地发行到中文世界呢?就是要说服所有不发达国家、贫穷国家的这些知识分子:如果你们要为国家好的话,那国家变好的过程就是这样子的,就是要发财,全国大发财,人民的日子就过得好,就这一条路。这个就是之前路老师谈到的一分法,没有什么第一第二第三世界,路只有一条。
  那依赖理论事实上谈的恰恰就是这“一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先进国家的发达与所谓后进国家的不发达是一体两面。尤其典型的是,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关系里。那这个体系是怎么运作的呢?拿台湾——日本殖民地来讲好了,在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地时代,日本政府的口号非常清楚:“工业日本、农业台湾”。台湾负责生产农产品,销售到日本去换日本的工业产品到台湾来。殖民地子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必须要作为我国的市场。但是也不能太高,高到大家日子好过了,谁跟你种甘蔗?日本分给台湾任务就是种甘蔗。20世纪其它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关系也类似。比如中美洲负责生产香蕉和咖啡给美国,但各种工业产品需要从美国来。在美国跨国企业控制下的中美洲小国因此有个称号叫做“香蕉共和国”。
  亚洲最后一个最具有这种典型状况的国家大概就是菲律宾,菲律宾一直到现在还在大量地出口这两种东西,一是农矿产品,二是活人,菲律宾有至少1/10的国民在国外工作。菲律宾的不发达的跟美国的发达(菲律宾曾是美国殖民地)是同一回事,这个就是依赖理论的说法。
  我觉得,核心—边缘—半边缘的这个说法试图在把 “发达跟不发达是一体两面结为一体”的这个说法更为精致化,符合尤其是大约在1950-1970年代的理论家们的观察。包括沃勒斯坦本人在内的世界体系学者大概就是在这段期间形成他的理论著作,用来描述的主要是那个时代世界的经济关系,而且很重要的是放在交换和贸易上。但是到了1980-90年代乃至于现在(未来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这次疫情跟中美贸易战而瓦解)的这个秩序里面的有一个跟当年描述核心—边缘—半边缘的这个说法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目前的核心国家不搞工业了,在核心国家掌握品牌专利等的企业,它们工业生产大量外包到边缘国家去。
  第二个就是在所谓边缘国家的人民,包括边缘国家的资产阶级和工人、农民之间的关系越分越开了。在以前典型的边缘国家,现在你也可以说是贫穷人口非常多的边缘国家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比以前有钱得多的上层阶级,以前菲律宾最有钱的人当然不少,但是基本上他们不在菲律宾消费,而在美国消费。印度的有钱人的人当然也不少,但是他们不在印度消费,而去英国消费。到英国去跟英国的有钱人比起来,他实在也不算什么。可是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现在中国的有钱人到美国去花钱的大手笔,是真的是连美国本地土豪都吓坏了!印度土豪到欧洲去到处并购欧洲的钢铁厂。现在我们谈中国也许有点敏感,来谈谈印度吧。印度最大的钢铁集团叫米塔尔集团,米塔尔集团的头是谁呢?他本来是个小公务员,印度的国营企业开始要私有化时,他刚好是公务员、厂长,有了这个机会,然后问亲戚朋友借了点钱就把给要出卖的国营工厂买了下来,从小财主变成大财主。后来跨国去买了加勒比海的千里达政府(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激流网注)想搞但搞不起来的国营钢铁公司。这位印度的大财主发家时刚好碰到苏联集团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钢铁厂要出卖,谁去买呢?就米塔尔去买。到后来,连英国本地的钢铁厂,米塔尔买的都不少,所以米塔尔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钢铁集团,甚至比中国的钢铁集团还大,版图从印度、欧洲到美洲。所以借由这种公产变私产,国家干部一转手就变成“一枚公章换万贯家财”这种手法,印度的人少数有钱人现在远比英国的有钱人生活要滋润得多。
  我们回头去看1950-70年代的中心跟边陲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是哪个民族跟你住在哪个区域是紧紧扣连在一起的。如果你不是核心国家的主流民族的话,那不好意思,好日子没你过的。虽然这个国家经济好得很,但是你不是这个集团的一份子,所以如果你生在美国是个白人,尤其在50-70年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即使是产业工人,在公司都算是挺好的,日子也过得安稳,但如果你同一个时代生在印度,即使你再怎么有钱,在那段时间里,印度人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富裕。
  现在就比较不是这个样子,现在我们当然可以看到这种地理上国家之间的分工。基本上核心国家掌握了金融,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这2020年,美国的前25大公司今年的结算时,他们利润都高涨,比2019年都涨了不少。但是同一个时期,这25大公司在美国也解雇了不少人,虽然疫情刚爆发时口口声声说不解雇人的,说他们是世界最大公司,做事有良心,不解雇人,结果到了年底,利润大涨,一样解雇人。那你说疫情期间美国基本上很多工业生产是都停顿了,他利润哪来呢?主要就是靠知识产权,靠金融,靠股票,什么地方恢复生产了,只要有工业资本家赚了利润,金融资本就有得分红。
  所以他们掌握了利润,掌握了金融这种部门,工业的技术部门有了一个在50-70年代没有的东西,就是跨国的专利权、知识产权这回事。实际上苹果把自己所有的生产完全外包给一个半边缘的台湾富士康,然后台湾富士康在深圳用大陆工人的劳力生产苹果手机,但是一台苹果手机里面最大的份额还是苹果公司拿去,而不是富士康公司,更不是真正生产手机的工人。所以出于这种跨国装配链再加上金融化的这种状况,我觉得使得我们在说核心—边缘—半边缘这个东西,用它描述历史,我觉得描述得不够了,往往会有一些误解,有很多大量发生的现象没办法说明。
  但是我们看到这种分工是存在的,那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要把这种不平等的分工、不平等的生产的体系,有人赚的超额利润,有些人连想要工作都没机会都没有,你把这样的局面,要用什么方式去形容呢?我也没有想出比沃勒斯坦他们的核心—边缘—半边缘更好的说法。但是我们不再能那么理直气壮地讲,整个印度,人人有共同的命运,印度的米塔尔集团跟其它印度人显然并没有共同的命运。泰国不是这阵子一直在示威吗?很明显,示威的泰国群众就发现泰国国王跟泰国一般人是没有共同命运的,不好意思,在疫情中泰国国王就跑到阿尔卑斯山去避疫去了,但其它泰国人可以吗?
  激流网:陈老师的主要观点是说之所以提出世界体系理论,它针对的是所谓的现代化理论。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一条路,就是必须经过一个所谓的前发达阶段到起飞到高峰,再到现在所谓的后高峰阶段,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这条路,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不同的路径,现在主要问题就是这个世界被固化了,相对固化了,主要是边缘国家和中心国家被相对固化了,这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阳和平:三个世界是从军事和政治的视角看问题,而世界体系论是从经济的视角,比如国际分工来看问题。后者难以解释两次大战,是个从现象出发的归纳法,而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本质是垄断资本的争夺决定了比如国际分工的组成。离开了垄断资本的研究只能是盲人摸象。相比之下,世界体系论只知道中心、外围是变化的,但是为什么会变化说不清楚。所以我看不出它对分析当今世界的格局有什么指导意义,就像它难以解释两次大战一样。
  现实是崛起的工业大国已经成为老二,试图挑战老大的霸主地位,如同当年的苏联,同属第一世界。

  激流网:中美冲突、英国脱欧、中印冲突等问题,从三个世界理论来讲,或者从世界体系理论出发,各自会如何解释这些问题?从打工人的角度,又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路爱国: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坚持和贯彻毛主席的思想,如何牢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的自身定位,值得思考。
  经济发展的成就无疑值得国人自豪,但现在有一些不好的苗头,例如动辄宣扬自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好像美国老大中国老二,并为此沾沾自喜;在仰视发达国家的同时,开始俯视甚至瞧不起第三世界国家,不能平等待人,甚至产生争当超级大国的心态,这些现象值得警惕。对于中国本身,毛主席在提出三个世界理论的同时,强调中国“不称霸”(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11月24日《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强调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强调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应当有大国霸权主义思想。邓小平1974年在联合国大会上也曾公开申明,“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
  我们需要重温毛主席的教导,尤其是中国仍然自称社会主义国家,既然如此,中国就应该有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样子,即使经济发展了,也坚决不能走霸权主义的道路,而要沿着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正确路线向前发展。
  至于脱钩,我认为,在现有国际分工条件下不那么容易。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处于国际劳动分工链条顶端,能够长期享受超额利润,脱钩会限制它们在全球汲取财富的机会,不符合它们自身利益。更可能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脱钩为名,提出更苛刻的条件,打压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力图遏制其发展,迫使其继续为核心国家低价甚至最好是免费打工,继续向它们源源不断地输送财富,自己永远拿大头,从而继续享受超额利润。这才是它们真实目的。实际上,对外扩张从来就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命脉所在,它们的富裕很大程度上依赖压榨和剥削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很难想象它们会自愿放弃。
  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一方面要通过不断的斗争,在国际上争取合理的交易条件,另一方面在国内要不断提高打工人的地位,使之平等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更应该认真面对和切实解决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如何让劳动者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翁,而不是作为雇佣劳动力,变成资本的奴隶。能否实现这一点关系到我们打工人的命运,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最后,让我们重温毛主席的话:“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激流网:路老师提到脱钩的问题,认为脱钩归根结底还是帝国主义国家要保留他们的相对优势地位,所以它只是个现象。
  陈信行:英国政府和欧盟的离婚协定,终于在最后一刻谈好了,下个礼拜他们就离婚了。
  但是英国跟欧洲真的脱了吗?从英国的例子来看,脱欧并不是英国的资产阶级的意愿。英国的大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是不愿意脱欧的,他们希望在欧盟里面。因为伦敦金融业确实在整个欧洲经济中得到很大的好处。
  但是伦敦之外的英国各地的各个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包括广大的产业工人、包括更广大的失业工人,是支持脱欧的。二战后,工党曾经执政的英国是全世界第一个实施公医制的国家,在国内范围内对普通劳动者的保障不错,但搞全球化、加入欧盟的这几十年来,普通百姓日子愈来愈苦。所以这些人主张脱欧,他们认为英国可以自保。脱欧是已经被全球化晾在一边的工人阶级的一种主观愿望,认为脱欧之后,以前有保障的高薪工作就会回来,事实上是不会回来。
  就像美国一样,不只是是经济上的问题、国际政治上的问题,你连最基本的公共卫生都有问题。世界老大的子民们竟然是全世界(在新冠疫情中)死最多的,而且远超过老二。其他国家也许在经济上面被他压着,别人把他当成附庸、把他当成榨取资源对象的这些国家,至少这些国家能在一个公共事务、公共卫生上做好。
  可以说,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二十世纪各国革命派,想要打造的就是一个劳动者掌握生产工具,而且人人平等的国家。这样国家你才可以说如果创造了财富,优先会让人民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如果有了多余的财富,我们会以一种平等的方式去分配,而不像现在这个样子,有少数家财万贯的富豪掌握到了绝大多数。毛主席领导的革命是许许多多世界各地的革命中曾经走得最远的一个。
  这时我们来谈国际上的关系,国家在国际上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往往看到很多言论,说在某个产业、某个项目、某个议题上,中国赢过美国了。中国的谁赢过美国的谁?总不能说世界第一富豪换一个中国人来,当全中国人大家就额手称庆,这也是个稀奇的事情。那富豪跟其他的千千万万中国人没什么大关系,跟你我这些打工人来讲,真的有那么大的关系吗?就像我刚刚说的印度米塔尔它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富豪,它和全印度的打工人有关系吗?
  我们在纪念毛主席时,要注意毛主席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领袖、带领中国走向独立自强,毛主席同时是一个人民革命的领袖,是一个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领袖,建立国家只是社会主义革命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激流网:脱钩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一个国家内部的阶级分析,从一个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这个角度出发,否则很多东西都是虚的。
  阳和平:所谓的“逆全球化”就是争霸的具体表现,比如最近签订的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势力范围重新划分的体现。
  RCEP覆盖世界人口、贸易的1/3,原本加上印度可以覆盖世界40%的工业生产和一半的人口。印度最后拒绝加入RCEP就是因为她担忧印度的民族经济被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所占领,如同百年前国人抵制日货一样。
  或许我们从三个世界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我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英国的脱欧,比如欧盟的建立,比如日本的和平宪章修宪问题的实质,看到帝国之间矛盾的激化。在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矛盾上,工人阶级应该一方面揭露他们之间矛盾的本质,另一方面采取一个中立的态度。工人阶级不得在帝国争霸中站队当炮灰。
  作为来自第一、二世界的工人阶级,不能为本国的资本受到其他国家资本的打压和抵制打抱不平,替他们喊冤叫屈。
  激流网:阳老师的立场非常鲜明,结论也非常明确。从打工人的立场、地位出发,打工人首先要分析垄断资本的客观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还要强调我们打工人应该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揭露资本家的本质,而不能站在国家立场上或者某个资本家的立场为他们摇旗呐喊,特别是在今天世界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02:20:39 | 只看该作者
刚派航母战斗群进南海,美国就倒打中国一耙


    2021-01-30 22:11:29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在搅合南海局势方面,美国可是一刻都没闲着。不仅如此,这个域外国家日前还倒打一耙,抹黑中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破坏稳定”。
据路透社1月30日报道,美国军方当地时间29日宣称,过去一周,解放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符合北京“破坏稳定和具有侵略性”的行为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军印太司令部在一份声明中声称:“‘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以下简称‘罗斯福’号)战斗群密切监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的全部活动,他们从未对美国海军舰艇、飞机或海员们构成任何威胁。”
美方还叫嚣,美国将继续在所谓“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行、航行和行动,“通过我们在整个地区的行动来展示决心”。
路透社提到,解放军军机在上周末飞抵台湾“西南空域”。
据台湾防务部门网站消息,1月23日,13架次解放军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这13架次解放军军机包括1架次运-8反潜机,8架次轰6-K轰战机和4架次歼-16歼击机。一天后的24日,15架次解放军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为今年以来单日最大规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台军发布的解放军轰-6K资料图
对于台防务部门持续炒作大陆军机进入台“西南防空识别区”,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1月28日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海地区开展的军事活动,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需要采取的必要行动,是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势力挑衅的严正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月23日我军机抵近台湾当天,美海军“罗斯福”号航母上午10点经由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活动。包括美海军4架P-8A反潜巡逻机、1架EP-3E电子侦察机、1架E-2C舰载预警机、1架C-2A舰载运输机在内,至少7架美军机曾在南海活动。
美国航空观测账号援引民航飞行轨迹网站“FlightRadar24”提供的飞行轨迹显示,1月26日,1架美国海军EP-3E电子侦察机与1架解放军运-8G“高新三号”远程电子干扰机同时现踪台湾西南空域,彼此交错而过。不过从轨迹看,中美两军飞机实际距离还有数公里以上。
英国《金融时报》29日称,中国军机曾对“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进行“模拟攻击”。不过一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军机没有进入距美国海军舰艇250英里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美国还试图在南海问题上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美国新任国务卿布林肯就在和菲律宾外长通话时宣称,美国拒绝中国在南海提出超出国际法范围的主张,美国将同东南亚国家站在一起。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月28日回应,中国坚定不移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不移致力于与其他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坚定不移致力于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我们希望域外国家充分尊重中国和地区国家妥善处理海上矛盾分歧、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

------------------

美媒:美国防部官员承认“罗斯福”号航母在南海被中国轰炸机模拟攻击
2021-01-30 20:35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29日报道,美国军方本周五承认,中国轰炸机最近在南海模拟了对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的攻击,这证实了英国《金融时报》在早些时候的报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商业内幕”网站报道截图

上周六(1月23日),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驶入南海活动之际,中国军方派出8架轰-6K轰炸机、4架歼-16战斗机和1架运-8反潜巡逻机进入台西南空域巡航。追踪数据显示,“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经由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时,中国战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巡航。




英国《金融时报》29日援引熟悉美国及其盟国情报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轰炸机和战斗机模拟了对“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攻击。《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轰炸机飞行员还确认了对海打击命令,并模拟发射反舰导弹。

美国印太司令部发言人迈克·卡夫卡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密切监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的所有活动,他们从未对美国海军军舰、飞机或水手构成威胁。”

卡夫卡在声明中称:“美国将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行、航行和行动,通过我们在该地区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决心。”

上周日(1月24日),美国海军发声明称,“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正在美国第7舰队的责任区进行例行部署,以开展海上安全行动。

针对美海军“罗斯福”号航母23日进入南海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5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频繁派舰机进入南海活动,炫耀武力,不利于地区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一名美国国防官员称,中国军机没有进入距美国海军舰艇250英里(约合402.3公里)的范围内,这超出了轰-6K轰炸机所携带的鹰击-12反舰导弹的射程。这名官员表示,当时发生了一次模拟袭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10:44:25 | 只看该作者
陈先义:从雄关漫道的“道”到何惧风流的“风流”
2021-01-30 21:58:00作者:陈先义来源:昆仑策网

昨天,网络播出特警在上海火车站的“快闪”,一上来就是几个英俊男女开唱《便衣警察》中插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场面甚为感人,当唱到“峥嵘岁月,何惧风流”一句时,让人无法忍受,顿时有点浑身起鸡皮疙瘩,这种对词汇乱加使用的确让人不可忍受!

中国是一个文化渊源极其深厚、也是最为讲究用词准确、讲究文法的国度,但是这样的错误用词却在这些年屡屡发生,说白了,就是“这四十年”,就是在大讲市场经济的年代,我们连祖上传下来的文法也弄得混乱不堪了。与此类似的,还有那个让人笑掉大牙的“雄关漫道”,居然十分荒唐地把这样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词,错用成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居然这么多年就这样听之任之。先说一下这个“何惧风流”。

一般来说,这个何惧,后边习惯应该搭配的词汇,通常是何惧千难万险,何惧恐吓打压,何惧谩骂威胁,等等,何惧,不害怕之谓,一般形容为无所畏惧。但是,为何就不明不白地弄成这样一个“何惧风流”呢?当年每当听到这样一个唱腔时,不管是大名鼎鼎的歌唱家刘欢,还是别的什么歌唱家,只要一听到此类唱词,我立即浑身不舒服,周身起小米一样难受。然而居然就这样听之任之,弄一句不伦不类的话成为流行歌曲,一唱就是几十年。人们都在忙着挣钱了,谁还管这样陈芝麻烂谷子之类的事呢?但要在过去,这可是破坏中国语言的大问题。也许有人会说,只要老百姓觉得好听,讲究那么多干什么呢?!我认为不对,如果对中国语言不认真,久而久之,必然大大损害中国语言。这是绝对不应该允许的。我们的价值体系中,曾经被极度歪曲、片面理解和滥用的不管HMBM,只要抓住LS就是HM,其实也就是这么“不讲究"得来的!!

几十年以后,认真考究一下。风流到底指什么?翻遍中国辞书,对风流的解读无非有三:一、指的是有功绩有文采的人,英俊杰出,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便是例证。二、指的恃才傲物,不拘章法礼节,一般形容风流才子、风流倜傥之士。第三,那就是男女爱情相关的风流韵事。这三种被中国文字典籍明文解读的词义,不论哪一种,与《便衣警察》中的故事情节都毫不相干。为什么用这么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词汇?思来想去,作词人心里无词,纯粹就是为了追求押韵而已。“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听起来多么押韵啊,但追求押韵,岂能以损害原意甚至胡编乱唱为代价呢。这个地方就是胡编乱唱。八竿子打不着。后语不搭前言。

这个问题,据说当年一开始流行,就有人提出大胆质疑,认为这不对,这是谁都不明白的错话,是瞎写乱唱。后来,有人出面解读,认为这是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不怕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还不对吗?这简直是狡辩,是说不通的,是你一个人的解读,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对风流做出此等解读。谁说风流就是风风雨雨,简直谬论。当一个词不为传统和大众接受时,那么这样使用还有什么意思么?我们现在对类似歌词已经见怪不怪。

同样的错误,更加荒唐的出在电视剧剧名《雄关漫道》上,就更加错误。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里的漫道的“道”,非常清晰地指的是“说”,漫说意思不要说,不要说雄关像钢铁一般坚固,我们也要从容跨过。而雄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又是有特指的,指那些著名的险关要塞。比如嘉峪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为天下第一关,等等。不论怎么讲,这里的道,都丝毫不是道路的“道”的意思。并且根本没关系。不要说毛泽东主席根本没有这个意思,就是这句话任何人去表述,单独把“雄关漫道”抽出来说时,特别当作一个题目时,就是一个极其不该的错用,并且大错而特错。《雄关漫道》用现在的白话说,意思是“不要说雄关怎样”。既然“不要说雄关怎样”,“不要说雄关”,那么何必又要拍这个剧?!这叫什么话?!这叫题目和剧名吗?!别有用心者甚至认为那些历史、那些英雄,何足道也!

显然不是,它就是没有说完的半句话,这样一个题目,还叫一部电视剧的题目吗?根本不是。因为毛泽东的话,只有把两句连接一起时,才能准确表达红军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老实说,雄关漫道真如铁,如果把这七个字一句话完整做标题,就已经很勉强,为什么?不要说雄关如钢铁一样坚固,这半句话能作标题吗?显然不能。如果把“真如铁”去掉,仅仅用一个“雄关漫道”就更加说不通了,意思翻译过来“不要说雄关”,这样半拉子语言就根本不能做标题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热播时没能及时更正?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是事后诸葛亮,就在这部剧在全国总工会召开的讨论会上,笔者曾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严肃提出来过,无奈当生米做成熟饭时,谁都觉得不好办,有投资商的难处,有编剧导演的苦处,还有这样一个错的题目已经投入广泛宣传形成了社会影响,不如睁只眼闭只眼,只要社会上不反应强烈就过去了。有朋友劝我别提了,免得人家不高兴。就这样一种思维,我的意见当时并没有获得足够重视,也只是“今后注意”那样的结语。再后来就是该剧获得重要奖项等等,谁也不再把这样一个问题当成什么问题了。

这样的问题,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正是有了《雄关漫道》这样的电视剧题目做样板,有一家军队报纸居然把同样的大题目做标题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写了一篇理论文章,居然也是把这个道当作道路之道来表述,可见以讹传讹的影响。但是就这样照样过去了,没有人质疑。没人质疑就是“没问题”。

不管我们的经济如何发达,对语言的保护都是不可忽略的。现在我们的报纸老实说,如果严格说来,版面错误比较少的话,在我看来只有两家报纸还可以看,一家《人民日报》,一家《参考消息》,这两家报纸,还可以称得上是当作我们学习书面语言的标杆和样板,很多报纸因为市场不好,已经不讲什么质量了,已经稀里糊涂的在办报了。用“何惧风流”和“雄关漫道”这样的苛刻要求去阅读,可以说错讹百出,漏洞多多。不说了,已经不算问题了!

互联网的普及,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不容多说,但对我们保护语言,特别是保护书面规范语言造成的极大挑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有的社会流行语言,甚至网络通用语言,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考老师的判卷,因为这些被老百姓称为网言网语的别字谐音,在中国规范语言中就是错词错字。学生如果用来写作文,必错无疑。这些年高考语文阅读作文分都不高,也与影视文艺误导有关。

说句公道话,这个问题,主要出在近来这三十四十年。撇开政治内容说,如果仅仅从语法修辞和语言规范、语言逻辑来讲,我们与前三十年在这个方面是大大落后了,没法比呀。今天如果我们拿出当年的旧报阅读当年的社论理论文章,如果仅仅从语言的讲究及其语法修辞方面,我们不是进步了,而是大大落后了。远远不如那个时候啦。我们很多报纸的评论理论文章,就是照抄文件讲话、味同嚼蜡不说,有的逻辑混乱,错讹百出,毫无可读性。

在语言修辞方面,毛泽东主席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老人家的语言文字缜密、用词精道、逻辑严谨,可以说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用好中国语言的标杆。至今我们捧读毛泽东主席的文章,读来朗朗上口,他对大理论和重要理论的口语化,对于如何将语言最大限度的为普通百姓所接受,做了极其有意义的深入探索。他不愧为语言的大师。我们学习中国语言,不妨从阅读《毛泽东选集》开始。

今天,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如何使用好捍卫好中国语言,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是一个表达思想的最丰富的矿藏,联合国已经把汉语列为世界通用语言中最为重要的联合国用语之一,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好用好中国语言,不要急忙忙以撇几句洋文为时尚!

一个中国人,不论是改造中国还是改造世界,抑或是要雄居寰宇,先把中国话说好,理解好,掌握好自己的母语,是非常有意义的...... 因为,这事不仅涉及语法和文法问题,也是一个事关价值观的大问题。

(作者系著名文艺评论家、解放军报高级编辑;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酌月楼”,有修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21:17:33 | 只看该作者
赵瑞政:从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道路,看不忘初心
作者:赵瑞政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6-08-18 10:40:22

【內容提要】本文从比较中国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出发,追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渊源,透视“不忘初心”的思想内涵。特别阐述了列宁对于十月革命的理论准备:《黑格尔﹤逻辑学﹥摘要》阐述了革命实践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强大思想武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通俗的论述)》阐述了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规律;《国家与革命》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和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革命道路既是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回归,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践相结合的创新。

建设和改革要不忘初心。这个初心指的是革命的初心,革命、建设和改革是我们走过的路和正在走的路,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是我们应当时刻清醒认识的问题,忘掉初心就会走错路,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中国革命道路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续和创新

1.jpg

无产阶级革命和其他一切阶级的革命根本不同之点有两个,一是目的不同。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剥削和压迫、消灭一切阶级包括消灭自身,创造人类解放的美好社会。而其他阶级革命的目的是用一个阶级的统治代替另一个阶级的统治。二是理论和领导不同。无产阶级革命是以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是以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为领导和指挥的。而其他阶级的革命都没有这样的理论指导和领导力量。所说不忘初心,应当是不忘这两个根本点,一个是革命的目的,一个是指导理论和领导力量。

从理论上看,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集中地表现了革命的初心。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的胜利经验时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是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把我们为什么要革命,怎样革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前途是什么、依据是什么,都讲清楚了,而且成为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理论化的真理。因此革命的初心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之中。

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种种差异和不同,如果这种理解和认识的差异和不同,是一般性的,不会影响实践,并且会在实践中逐步趋于一致。如果这种理解和认识的差异和不同是根本性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那么这种理解和认识就要影响实践;按照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去行动,实践就会成功;按照错误的理解和认识去行动,实践就会失败。可以说根本性的理论没有搞清楚已经影响实践了。或者有人说这些东西是搞不清楚的,错了,这是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的。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没有认识到真理,并不等于真理不存在。例如,《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刊登的一篇文章认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是列宁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列宁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胜利的思想,提出了在落后的东方国家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列宁主义是布朗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该作者公然批判列宁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思想,抬出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头子伯恩斯坦作为先师,打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帜,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归结没有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结为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该作者认为恩格斯晚年已经修改了《共产党宣言》的暴力革命思想,因此列宁的思想已经不是马克思主义了。这种种论述和现实反映表明老牌修正主义伯恩斯坦已在当代死灰复燃,从老修正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股逆流,他们企图扭转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把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引向资本主义轨道;他们千方百计地篡改马克思主义,扼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真谛。因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尽管可以有一些具体的共同点,但是它们具有本质的区别,最终的目的和道路肯定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目的和道路的“和而不同”的和、“和平共处”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永久的。我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视为必然,视为目的,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捍卫者与广大人民群众决不允许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悲剧在中国重演,他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因此这两个方面的斗争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长期的复杂的,虽然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人民内部矛盾,但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的一种集中反映,渗透到社会结构和阶层结构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和”到民主社会主义那里去,而是“和”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里去。如果极少数人始终坚持把中国引向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那么这些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就有由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的可能。把握意识形态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在于用正确的方法开展斗争,教育绝大多数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人转变观念,避免矛盾转化,在矛盾转化时又能够按照党的一贯政策和社会主义法治正确地解决矛盾。

民主社会主义认为恩格斯晚年修改了《共产党宣言》的暴力革命的思想,由此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和平主义,而列宁主义是暴力主义。这完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歪曲和背叛。《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是无产阶级的圣经,恩格斯直到晚年仍在为《共产党宣言》撰写序言,强调贯彻《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怎么能说恩格斯晚年修改了《共产党宣言》的暴力革命的思想!列宁全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从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到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列宁透彻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精髓,并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之前,没有一次无产阶级的斗争真正取得胜利,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证实。而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并且坚定地走向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人类历史开天辟地的第一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被完全证实了,同时又被列宁主义发展了。

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毛泽东的一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即形象,又准确,说得完全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是受了俄国革命的影响,这个外因客观的作用是不能否认的。先有革命的行动,后有党的建立,即符合事实,又符合规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适应革命的需要,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在共产国际和俄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如果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革命只能走过去的老路,以失败而告终。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普遍性的意义上说,中国革命道路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续。必须走俄国人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时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得出的一个根本性的战略性的结论。例如,1921年初在新民学会对选择革命道路的讨论中,毛泽东指出:“社会政策,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社会民主主义,借议会为改造工具,但事实上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有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这种主义恐怕永世都做不到。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如罗素所主张的极端的自由,放任资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这表明建党前中国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已经选择了俄国的十月革命道路作为中国的革命道路;而且他们已经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路明灯。例如,毛泽东1921年1月21日在《给蔡和森的信》中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是事实,不像唯理观之不能证实而容易被人动摇。﹉﹉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这表明建党前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继李大钊等人之后已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唯物史观作为世界观的根本指导原则,也就是说他们的世界观已经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即从思想理论上真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的道路本质上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同时中国革命道路又是十月革命道路的创新。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就和俄国十月革命武装夺取政权走的是一条道路。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俄国不同。因此在毛泽东领导下开创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所以中国革命道路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续和创新。中国革命的胜利,进一步了确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讲“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句话并没有错,因为马克思揭示人类必然消灭剥削和压迫,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在地球上已经被证实为真理。这个证实就是被列宁和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实践所证实。民主社会主义讲瑞典和北欧也实现了社会主义,它们那里的福利搞的比社会主义还好。我们说这只是社会的表象,不错,它们学社会主义为公众搞了很多福利,但是它们社会的本质仍然是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着的整个社会,说它们是民主社会主义,只能说它们是戴着社会主义帽子的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的主体没有本质的变化。所以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是通过议会道路没有任何暴力和平走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二、列宁十月革命前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和创新

认识十月革命道路必须认识列宁是怎样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十月革命不是那个人头脑发热想出来的,它的成功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十月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践方面列宁把握了高超的无产阶级斗争策略;在理论方面正是本文研究的列宁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前期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开始的时期,在大战开始前列宁在阐述民族问题时正确把握了时代特点,指出:“我们所处的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形成、宪制早已确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抗大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叫作资本主义崩溃的前夜。”” 资本主义崩溃的前夜“这一提法正好抓住了时代的要害。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才有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的科学论断,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是一以贯之的科学思想。

“一战”爆发不久,1914年9月,列宁在《战争和和俄国社会民主党》一文中,批判了欧洲主要国家的社会党维护本国资产阶级利益的沙文主义立场,批判了俄国“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特别是普列汉诺夫等人部分浸透了沙文主义的言论。他得出结论,认为:“变现实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是唯一正确的无产阶级口号,这个口号由巴黎公社的经验所提示,由巴塞尔决议(1912年)所规定,并且是由高度发展的资产阶级国家之间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各种条件中产生出来的。既然战争已经成为事实,那就不管这种转变在某一时刻会遇到多大困难,社会党人绝不能放弃在这方面进行有步骤的、坚持不渝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才能摆脱对沙文主义资产阶级的依赖,才能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以坚定的步伐比较迅速地走上各民族真正自由的道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里一是表明革命的道路。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是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和发展。二是革命党人对于将到来的革命必须进行有步骤的、坚持不渝的准备工作。这种准备工作包括理论准备,列宁所做的理论准备是十月革命的充分必要的、完整的理论基础,正如他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三是革命的目的是以坚定的步伐比较迅速地走上各民族真正自由的道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在“一战”进行过程中,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內获得胜利。”这个重大的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创新,这是在实践中根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世界形势得出的结论,又被十月革命的实践证实是正确的理论,因此说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或者进一步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绝不就是指列宁讲了这句话,当然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十月革命前期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入阐述和对实践的考察总结是一个系统的理论探索和发展工作,由此对十月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项系统的理论工作集中反映在这一时期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1914年9——12月)》、《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著作中。

(一)关于《黑格尔﹤逻辑学﹥摘要》

“一战”期间列宁研读、批注和撰写的大量哲学著作与部分其他时期哲学摘要、札记一起编为《哲学笔记》,成为列宁全集的独立一卷,是列宁哲学思想的重要宝库。《哲学笔记》中《黑格尔﹤逻辑学﹥摘要》是重要代表作。列宁为什么要在“一战”期间读黑格尔的最难懂的哲学著作《逻辑学》呢?一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直接需要。《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著作,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之大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来源之一。列宁甚至认为不懂得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就不懂得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因此为了研究现实的帝国主义战争背后的经济动因就必须掌握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同样制定无产阶级斗争策略也必须掌握辩证法。二是和机会主义、错误思潮斗争的需要。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必然产生各色各样的机会主义和错误思潮,和各种诡辩论、折中主义、奇谈怪论斗争必须透彻地掌握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法。三是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必然要求。1908年列宁为了反对革命斗争中的唯心主义泛滥问题,撰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论。从唯物论到辩证法是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科学道路,也是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那么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摘要》中阐述了哪些重要观点呢?举例简要说明如下:

例1,列宁在摘要中指出:“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看作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彼此转化的东西。”列宁这个定义是对辩证法的最好总结,是最正确的定义,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史上至今没有超过这个定义的。1937年8月毛泽东写作《矛盾论》,阐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个辩证法的精髓问题就是引用和依据列宁这个定义的。

例2,列宁在摘要中指出:“如果我没弄错,那么黑格尔的这些推论中有许多神秘主义和空洞的学究气。可是基本的思想是天才的:万物之间的世界性的、全面的、活生生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在人的概念中反映——唯物地颠倒过来的黑格尔;这些概念还必须是经过琢磨的、整理过的、灵活的、能动的、相对的、相互联系的、在对立中统一的,这样才能把握世界。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探讨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列宁在这句话旁边的黑框中写道:“而’纯逻辑的’探讨呢?这是相符合的。这必须相符合,就象﹤资本论﹥中的归纳和演绎一样。”这是列宁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重要评价,即指出它的问题,又特别指出它的基本思想的价值,提出怎样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列宁把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和马克思《资本论》的归纳和演绎相提并论,当然列宁指出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颠倒过来的唯物辩证法。

例3,列宁在摘要中指出:“真理就是现象、现实的一切方面的总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概念的关系(=过渡=矛盾)=逻辑的主要内容,并且这些概念(及其关系、过渡、矛盾)是作为客观世界的反映而被表现出来的。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列宁在这句话旁边写道:“黑格尔在概念的辩证法中天才地猜测到了(现象、世界、自然界)的辩证法。”列宁的相关摘要指出:“要义: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列宁评价黑格尔天才地猜到现象、世界、自然界的辩证法,又站到了黑格尔之上强调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的辩证法。特别应当重视的是列宁讲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现在又过了一百多年,我们是否懂得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因而是否真算懂得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否真正懂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摆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者面前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例4,列宁在摘要中指出:“关于批判现代康德主义、马赫主义等等的问题:要义二则,1.普列汉诺夫对康德主义(以及一般不可知论)进行批判,从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多于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因为他只是肤浅地驳斥它们的议论,而不是纠正(象黑格尔纠正康德那样)这些议论,不是加深、概括、扩大它们,指出一切概念和任何概念的联系和过渡。2.马克思主义者们(在20世纪初)对康德主义者和休谟主义者进行批判,按照费尔巴哈的方式(和按照毕希纳的方式)多于按照黑格尔的方式。”怎样批判错误思潮,不只是方法问题,也是从什么理论出发的根本观点问题。普列汉诺夫等人对康德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批判是不彻底的,因为他们大体是从庸俗唯物主义出发,而不是象黑格尔批判康德那样,因此必须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错误思潮。列宁从黑格尔那里得到的借鉴对我们采取什么方式和从什么出发批判错误思潮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告诫我们不要犯庸俗唯物主义等错误。

例5,列宁在摘要中指出:“辩证法的特征的和本质的东西不是单纯的否定,不是徒然的否定,不是怀疑的否定、动摇、疑惑,——当然,辩证法自身包含着否定的要素,并且这是它的最重要的要素,——不是这些,而是作为联系的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它保持着肯定的东西,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中。”在总结辩证法的规律时列宁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归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对黑格尔的评价最后说:“妙就妙在:关于’绝对观念’的整整一章,几乎没有一句话讲到神(差不多只有一次偶然漏出了’神的’’概念’),此外——注意这点——几乎没有专门把唯心主义包括在内,而是把辩证的方法作为自己主要的对象。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这是绝妙的。还有一点;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列宁强调作为辩证法特征和本质的否定因素,是作为联系环节、发展环节的否定,它保持着肯定的东西,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中。他把辩证法的核心原理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对这个学说“需要说明和发挥”的任务。对于黑格尔的这部晦涩难懂,往往让读者头疼著作,列宁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辩证的方法;石破惊天的话是“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这句话本身就是辩证法,也是对“摘要”的总结。

(二)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通俗的论述)》

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是他1916年上半年撰写的。1895——1913年列宁曾对帝国主义作过部分研究,为了全面揭示帝国主义的特征和本质,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1915年年中开始列宁集中力量全面研究帝国主义问题,他从148本书籍(其中德、法、英文书146种,俄文译本2种)和刊登在49种不同期刊(德、法、英文期刊)上的252篇文章作了共约50个印张的摘录、提要、笔记等等。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例如,垄断形成帝国主义问题、殖民地问题、附属国和宗主国问题、世界资源和全球市场问题、大国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问题等等。列宁的这一研究反映了科学、严谨、系统的研究过程。《帝国主义论》就是这一研究的结晶,而他的著作必须让广大读者容易看懂,同时公开发表又要考虑到沙皇政府的书报检查,因此必须写成了“通俗的论述”。100年前列宁写就的这部著作,今天是否还有指导意义,是的,今天还有重要指导意义。正如陈云同志所说:“列宁论帝国主义的五大特点和侵略别国、互相争霸的本质,是不是过时了?我看,没有过时。﹉﹍那种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非常有害的。这个问题,到了大呼特呼的时候了。”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列宁的科学论断就不会过时。列宁的这部著作都有哪些重要论述呢?依据列宁的论证思路,举例简要说明如下:

例1,列宁指出:“在半个世纪前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自由竞争是一种’自然规律’。官方学者曾经力图用缄默这种阴谋手段来扼杀马克思的著作,因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作的理论和历史的分析,证明了自由竞争产生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导致垄断。现在,垄断已经成了事实。经济学家们正在写大堆大堆的著作,叙述垄断的某些表现,同时却继续齐声宣告:’马克思主义被驳倒了。’但是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事实是最顽强的东西,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得重视事实。事实证明: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别,例如实行保护主义还是实行自由贸易,只能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上或产生的时间上引起一些非本质的差别,而生产集中产生垄断,则是现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又指出:“生产社会化了,但占有仍然是私人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仍旧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在形式上被承认的自由竞争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而少数垄断者对其余居民的压迫却更加百倍地沉重、显著和令人难以忍受了。”这表明列宁的论述正是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原理,而不是离开马克思的理论另搞一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尽管否认马克思的理论,但事物发展证明了马克思理论,真理还是在马克思那里,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

例2,列宁指出:“危机(各种各样的危机,最常见的是经济危机,但不是只有经济危机)又大大加强了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垄断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的最新成就。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到银行的作用,那我们对于现代垄断组织的实际力量和意义的认识,就会是极不充分、极不完全和极其不足的。﹉﹍在任何情况下,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不管有什么样的银行法,银行总是大大地加强并加速资本集中和垄断组织形成过程。﹉﹍银行业发展的最新成就还是垄断。﹉﹍一方面是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日益融合,或者用尼﹒伊﹒布哈林的很恰当的说法,日益长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是银行的发展成为具有真正‘包罗一切的性质’机构。﹉﹍总之,20世纪是从旧资本主义到新资本主义,从一般资本统治到金融资本统治的转折点。﹉﹍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并且享有实际垄断权的金融资本,由于创办企业、发行有价证券、办理公债等等而获得大量的、愈来愈多的利润,巩固了金融寡头的统治,替垄断者向整个社会征收贡赋。﹉﹍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在金融资本时代,私人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组织是交织一起的,实际上这两种垄断组织不过是最大的垄断者之间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斗争中的一些环节而已。”这里充分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特征——垄断,无论是工业垄断,还是金融垄断,或者是二者结合的垄断,实质都是“向整个社会征收贡赋”;而私人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组织的交织不过是“最大的垄断者之间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斗争中的一些环节”。

例3,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殖民政策之下,我们这个星球上无主的土地都被霸占完了。世界已第一次被瓜分完毕,所以以后只能是重新瓜分,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我们把波斯、中国和土耳其列入半殖民地,其中第一个国家差不多已经完全变成了殖民地,第二个和第三个国家正在变成殖民地。﹉﹍显然在金融资本时代,当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争夺这些半附属国的斗争也就必然特别尖锐起来。﹉﹍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非经济的上层建筑,即金融资本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加强了夺取殖民地的倾向。﹉﹍金融资本和同它相适应的国际政策,即归根到底是大国为了在经济上政治上瓜分世界而斗争的国际政策,造成了许多过渡的国家依附形式。这个时代的典型的国家形式不仅有两大类国家,即殖民地占有国和殖民地,而且有各种形式的附属国,它们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关系的罗网缠绕着。“这里列宁确定了在资本主义殖民政策下,中国的社会性质属于半殖民地,而且正在变成殖民地,国家危矣!他指出金融资本时代,不仅经济领域,非经济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殖民地和半附属国的斗争也非常激烈;有些国家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关系的罗网缠绕着”。

例4,列宁指出:“给帝国主义下这样的一个定义,其中要包括帝国主义的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定义就是包括帝国主义五大特征的定义,至今帝国主义仍然具有这五大特征,因此当今的时代仍然是帝国主义时代。关于资本输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资本输出,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这一点似乎相同,但有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的资本输出和国际主义相联系的,而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与帝国主义政策相联系;如果社会主义没有一定的资本输出,世界市场就完全由帝国主义占领了,而且社会主义的发展就要受到限制。因此社会主义的资本输出是资本合理利用的输出,而不是单纯为本国和垄断组织利益服务的资本输出。

例5,列宁指出:“考茨基对帝国主义的理论分析,以及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帝国主义的批评,都始终贯穿着一种同马克思主义绝不相容的、掩饰和缓和最根本矛盾的精神,一种尽力把欧洲工人运动中同机会主义的正在破裂的统一保持下去的意图。﹉﹍垄断,寡头统治,统治趋向代替了自由趋向,极少数最富强的国家剥削愈来愈多的弱小国家,——这一切产生了帝国主义的这样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使人必须说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趋势之一,即形成为’食利国’、高利贷国的趋势愈来愈显著,这种国家的资产阶级愈来愈依靠输出资本和’剪息票’为生。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出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某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这种发展不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而且这种不平衡还特别表现在某些资本最雄厚的国家(英国)腐朽上面。﹉﹍根据以上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的全部论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些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制关系已经变成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外壳了,如果人为地拖延消灭这个外壳的日子,那它就必然要腐烂,——它可能在腐烂状态中保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在机会主义的脓疮迟迟不能治好的最坏情况下),但终究不可避免地要被消灭。”列宁论述得出的结论是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因此帝国主义终究要被消灭已经成为一种历史趋势。由此产生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但是各色各样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在帝国主义指使下千方百计地阻止革命的到来、破坏革命的进程、转移革命发展的方向、延缓帝国主义和各国附庸阶级、阶层的寿命,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艰难曲折就是必然的了,然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终究是要胜利的,因为这是不可阻挡的客观规律和真理。

(三)关于《国家与革命》

列宁的写于1917年8、9两月的重要著作《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和革命理论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指导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正确理论,是照耀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光辉文献。这部著作立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理论,论述了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问题、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国家消亡问题、资产阶级法权等重大问题,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的重要观点,举例简要说明如下:

例1,列宁指出:“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他又指出:“’考茨基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要巧妙得多。’在理论上’,它既不否认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也不否认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但是,它忽视或抹杀了以下一点:既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既然它是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那么很明显,被压迫阶级要求的解放,不仅非进行暴力革命不可,而且非消灭统治阶级所建立的、体现这种’异化’的国家政权机构不可。这个在理论上不言而喻的结论,下面我们会看到,是马克思对革命任务作了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后十分明确地得出来的。”这里确证了暴力革命的思想是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的理论结晶,列宁坚持和发展了暴力革命的思想,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否认暴力革命思想,就是否认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就是否认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例2,关于国家体制和普选制,列宁指出:“’财富’的无限权力在民主共和制下之所以更可靠,是因为它不依赖政治机构的某些缺陷,不依赖资本主义的不好的政治外壳。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所以资本一掌握(通过帕尔钦斯基、切尔诺夫、策列铁里之流)这个最好的外壳,就能十分巩固十分可靠地建立自己的权力,以致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无论人员、无论机构的任何更换,都不会使这个权力动摇。还应该指出,恩格斯十分肯定地认为,普选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他显然是考虑到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长期经验,说普选制是’测量工人阶级成熟的标尺。在现今的国家里,普选制不能而且永远不会提供更多的东西’。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如我国的社会民主党人和孟什维克,以及他们的同胞兄弟西欧一切社会沙文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却正是期待从普选制中得到’更多的东西’。他们自己相信而且要人民也相信这种荒谬的想法:普选制’在现今的国家里’能够真正体现大多数劳动者的意志,并保证实现这种意志。”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国家体制,认为“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其本质是使资本更稳固地发展,而不是改变了国家性质。他引证恩格斯的话指出“普选制是测量工人阶级成熟的标尺,永远不会提供更多的东西”,因此民主社会主义说恩格斯晚年已经改变他和马克思的暴力革命思想,把普选制奉为党的宗旨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例3,列宁指出:“谁要是仅仅承认阶级斗争,那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还可以不超出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的范围。把马克思主义局限于阶级斗争学说,就是阉割马克思主义,歪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和平庸的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深刻的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检验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他又指出:“只有懂得一个阶级的专政不仅对于一般阶级社会是必要的,不仅对于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只有懂得这一点的人,才算掌握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本质是一样的:所有这些国家,不管怎样,归根到底一定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这里列宁提出了一个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就是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个标准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括和发展,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仍然是适用的,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整个历史时期都是适用的。在我国否定无产阶级专政或者说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必然导致资产阶级专政。有人在《炎黄春秋》上公然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因为他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修正主义者或民主社会主义者。

例4,列宁在引证恩格斯的论述后指出:“这里抓住了对现代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理论评价中最主要的东西,即资本主义转化为垄断资本主义。后面这四个字必须用黑体加以强调,因为目前最普遍的一种错误就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所断言的什么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不是资本主义,已经可以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如此等等。完全的计划性当然是托拉斯所从来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但是尽管托拉斯有计划性,尽管资本大王们能预先考虑到一国范围内甚至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规模,尽管他们有计划地调节生产,我们还是处在资本主义之下,虽然是在它的新阶段,但无疑还是处在资本主义下。在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看来,这种资本主义之’接近’社会主义,只是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接近,已经不难实现,已经可以实现,已经刻不容缓,而绝不是证明可以容忍一切改良主义者否认社会主义革命和粉饰资本主义。”列宁在引证恩格斯关于国家形式的论证后指出:“恩格斯同马克思一样,从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出发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单一而不可分的共和国。他认为联邦制共和国或者是一种例外,是发展的障碍,或者是由君主国向集中制共和国的过渡,是在一定特殊条件下的’一个进步’。而在这些特殊条件中,民族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恩格斯看来,集中制集中制丝毫不排斥这样一种广泛的地方自治,这种自治在各个市镇和省自愿坚持国家统一的同时,绝对能够消除任何官僚制度和任何来自上面的’发号施令’“。这里列宁引证恩格斯的论述表明,恩格斯晚年已经看到或敏锐地把握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列宁继续完成恩格斯的未竟事业并断言这绝不是社会主义,进而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不难实现,已经可以实现,已经刻不容缓”的思想。这就必然导致坚定进行十月革命的决策。列宁考虑革命胜利后的国家体制问题时,充分尊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不搞联邦制,搞民主集中制的国家体制和广泛的地方自治制度,“消除任何官僚制度和任何来自上面的’发号施令’”。

例5,列宁在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自然消亡问题的理论时,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当资本家的反抗已经彻底粉碎,当资本家已经消失,当阶级已经不存在(即社会各成员在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已经没有差别)的时候,——只有在那个时候,’国家才会消失,才有可能谈自由’。只有在那个时候,真正完全的、真正没有任何例外的民主才有可能,才会实现。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民主才开始消亡,道理很简单:人们既然摆脱了资本主义奴役制,摆脱了资本主义剥削制所造成的无数残暴、野蛮、荒谬和丑恶的现象,也就会逐渐习惯于遵守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而不需要暴力,不需要强制,不需要服从,不需要所谓所谓国家这种实行强制的特殊机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通常称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法权‘没有完全取消,而只是部分地取消,只是在已经实现的经济变革的范围内,也就是在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取消。’资产阶级法权’承认生产资料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社会主义则把生产资料变为公有财产。在这个范围内,也只有在这个范围内,’资产阶级法权’才不存在了。﹉﹍但是,这还不是共产主义,还没有消除对不同等的人的不等量(事实上是不等量的)劳动给予等量产品的’资产阶级法权’。马克思说,这是一个’弊病’,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愿陷入空想主义,那就不能认为,在推翻资本主义之后,人们立即就能学会不需要任何权利准则而为社会劳动,况且资本主义的废除不能立即为这种变更创造经济前提。”国家消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国家学说的最终结论,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指出国家消亡,也就是阶级消亡和民主消亡,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在国家消亡前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因此资产阶级法权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资产阶级法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加以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才能在共产主义社会来临之前逐步消亡。

三、十月革命道路和中国革命道路向马克思主义原点《共产党宣言》的回归和发展创新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统一的发展过程。1845年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恩格斯称“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他们世界观转变和新世界观创立的标志。而他们写于1847年12月——1848年1月的《共产党宣言》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马克思和恩格斯直到他们的晚年共为《共产党宣言》写了七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肯定了《宣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同时对《宣言》的个别提法和个别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纠正。所以从来也没有出现过民主社会主义所臆想的恩格斯晚年放弃了《宣言》的暴力革命理论的情况。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圣经这句形象的话并不过分,尽管它的一些原理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被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了,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并不过时,而且全世界无产阶级至今还远远没有完成它所提出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因此只有帝国主义、修正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这些人类社会的极少数人才害怕《共产党宣言》成为团结全世界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宣言》充分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地位和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这是一条不可改变客观规律,提出了共产党如何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走向解放的道路。它的基本观点,例如,《宣言》指出:”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又如,《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再如,《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中国革命道路与十月革命道路是两种不同的革命模式,但本质上都是遵循《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用马克思高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话说: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是“两级想通”。如果我们比较中国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点,就会发现十月革命道路离《共产党宣言》的具体原理近,而中国革命道路离《共产党宣言》的具体原理远。这就是为什么王明等人提出的问题,“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的一个客观现象。但问题的实质是马列主义不仅适用于欧洲的各国的革命,也适用于像中国这样的东方被压迫民族的革命,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解放的指路明灯;所以山沟里能出马列主义。问题的关键是能否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相结合就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有了这个相结合中国革命就胜利了。这个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就是毛泽东思想,就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不忘初心就是不忘马列主义,不忘毛泽东思想,不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注释: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471、1469页
   《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第5页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2页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4页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第513页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第574页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第241页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第90页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第122页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第166、151页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第150页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第195、192、202、203页
    《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370页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3、14、19页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22、23、29、33、36、38、45页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66、70、72、74、75页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78页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10、112、113、114页
      列宁《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915年第1版,第8、9页
      列宁《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915年第1版,第15页
      列宁《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915年第1版,第35、36页
      列宁《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915年第1版,第69、70、73、74页
      列宁《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915年第1版,第86、91、96、97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版,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42、49页
    (作者赵瑞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9#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20:31:37 | 只看该作者
觉醒年代剧情介绍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觉醒年代演员表 全部(33)  >

https://www.12tv.cc/v/6944-1-1.html

https://www.12tv.cc/v/6944-1-2.html



星期一

02-01



播出频道时间节目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0:09觉醒年代1/43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1:04觉醒年代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2-8 02:46:17 | 只看该作者
铭记中国工人阶级庄严宣示——纪念“二七”大罢工98周年

2021-02-07 08:35:29  来源: 淮左徐郎   作者:安远超





  【作者按:1923年2月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起始于郑州,延及汉口江岸、长辛店等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开展的第一次声势浩大的有组织的伟大政治斗争,是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反动军阀勾结帝国主义,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在二七惨案发生98周年之际,谨发表《铭记中国工人阶级庄严宣示》,以弘扬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敬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25年4月初,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汉冶萍总工会、全国铁路总工会、广东工人代表会这四家全国最大的产业和地方工会组织,在时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的上海《民国日报》等报纸上,联署发布《关于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通告》。这则300多字的短文,传来中国工人阶级久盼的讯息:原定1923年五一节在汉口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遭到反动政权疯狂打压、被迫推迟后,将于今年五一节在广州举行!

  这则讯息,如掣电,击穿万千劳工心头郁积的块垒与阴霾;似奔雷,震撼积贫积弱、灾难深重的神州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

  一、“最光荣的新记录”

  “第二次劳动大会的确开了中国职工运动史上最光荣的新记录”![1]这是邓中夏作出的重要评价。他曾连续出席第一、二、三、四、五次全国劳动大会,先后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中共中央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等职务。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在即。1925年4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致信指出,这次大会“有重大意义”,“你们所代表的力量是伟大的,你们所负的责任也是重大的,你们的敌人虽然众多而且强有力,只要你们团结起来不断的奋斗,不但中国国民革命的胜利终属于你们,全世界工农专政的胜利也必然属于你们。”[2]

  1925年5月1日至7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81人,代表166个工会、54万余会员。

  5月1日,中共中央执委会发表《告中国工农阶级及平民》,指出在中国应该扩大“五一”的新意义。这天上午,出席全国劳动大会的代表和广东省农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及广州市工人、市郊农民、青年革命军人共10万余人,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盛大示威游行,展现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农兵大联合的宏大景象。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奥斯托洛夫斯基在演讲中强调:“工会是炮台,坚固地建立起你们的炮台,打倒资本制度!”入夜,两个代表大会共同在广州大学大讲堂举行开幕典礼,与会1000余人,代表有组织的工农群众70余万人。赤色职工国际、中共中央、国民党中央、广东革命政府、青年军人联合会、革命学生等均派代表参加,致辞祝贺。在工农兵代表联席会议上,与会者一致通过《工农兵大联合决议案》,“中国革命万岁!”“全世界革命万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怒吼直冲云天。

  在此后的6天里,出席全国劳动大会的代表们经过讨论,通过了30多项决议,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选举产生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了全国工人阶级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大会决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加入赤色职工国际,全总机关设在广州,在上海设立办事处。

  5月17日出版的《向导》周报第115期刊登署名亦农对这次大会的报道:“会场革命空气异常浓厚,工人阶级忿激的心理和再不承受现存社会制度的热情,没有一次在每个代表的演说中不痛快淋漓地表现出来。”“当总工会的章程通过和执行委员会选出时,‘全国总工会万岁’、‘工人阶级大团结万岁’之声不绝于耳,于此可见中国工人阶级谋全国统一组织的热诚。”

  在大会所有决议中,首屈一指、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的决议案》。该决议案申明:“工人阶级必须作政治斗争。”“工人阶级每个经济的斗争,同时一定要变成政治斗争;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优越地位,是依靠在政治上优越的势力保障之上”。“工人阶级要达到完全自由,只有在工人阶级推翻资本制度,自己掌握政权之后。”[3]

  这一庄严宣示,蕴涵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磅礴气势、万丈豪情,宛若势不可挡、摧枯拉朽的滔天巨浪,彰显千千万万苦难劳工作为新兴阶级的伟大觉醒!宛若气吞山河、声震寰宇的怒号朔风,饱含中国工人阶级团结一心、不畏牺牲的凛然大义!宛若熊熊燃烧、驱散黑暗的神圣火炬,照亮无数革命义士砸碎旧世界、改地换天的铿锵步伐!

  这一庄严宣示,来自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深刻启示,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来自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浴血斗争!

  二、“工人运动都是通过实质上是政治的斗争成长和巩固起来的”

  中国工会有别于西方工会,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先于工会产生、工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诞生、发展、壮大,战胜种种艰险和挫折,不断走向新胜利。西方工会组织则多形成于工人政党之前,往往受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等多种思潮影响,主张“工会无政治”,鼓吹阶级合作,局限于经济斗争,反对工人进行政治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捍卫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在多部著述中对于这些谬误予以无情批驳。他们在深入调查后得出定论:工人阶级“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奴隶,资产阶级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大权。”[4]在《共产党宣言》这个“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5]中,他们“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6],鞭辟入里地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7]他们言之凿凿地强调,“工人运动都是通过实质上是政治的斗争成长和巩固起来的”[8],“工人阶级应当首先掌握有组织的国家政权并依靠这个政权镇压资本家阶级的反抗和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9]。“向工人鼓吹放弃政治,就等于把他们推入资产阶级政治的怀抱”[10]。单纯的经济斗争,是在“服用止痛剂,而不祛除病根”。[11]

  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全面革命”[12],工人阶级要肩负起伟大历史使命,敲响剥削阶级政权的丧钟,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雇佣劳动制度,促进以科技革命为内核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时代精神和整个人类精神升华,进行共产主义革命,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坚持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要经过尖锐的思想斗争、理论论战来实现。1920年9月,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着重驳斥了“分离经济与政治,教工人专去做经济运动,做保护职业的运动,使他们永世生息于资本家剥削政治之下”的“危险说法”。[13]毛泽东回信表示赞成并指出:“非得政权则不能发动革命,不能保护革命,不能完成革命”[14]。1920年11月拟就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强调,“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要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这政权是维持资本家的国家的;并要将这政权放在工人和农人的手里”[15]。但这并没有成为党初创时全国数十名党员的共识。中共一大代表、后背叛革命的张国焘曾回忆:1921年1月间,在与“目光深黯,英语说得相当流利”的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交谈时,相互发生了争论。我们“详细讨论到目前中国工人运动的目的。我认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最近目的,应该是首先组织真正的产业工会,争取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资”等等。“他认为中国工人主要应从事政治斗争,领导农民和一般贫苦人民走上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意见无法一致。所谓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之间关系这一问题,后来一直是中共常常讨论,而意见不能完全一致的问题。”[16]

  “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便能表现它在工人运动中伟大的作用。”[17]以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中国共产党,从在上海、武汉、北京、广州、长沙、济南等六城市先后成立早期组织起,就十分重视开展工人运动,不仅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提高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增强工人阶级的团结意识,把工人阶级广泛组织起来,而且努力把经济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为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当家作主的崭新政权坚韧奋斗。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成立,名为“中国共产党”,自觉肩负起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各地共产党组织、工会组织建立的重要责任。是年4月2日,陈独秀等应邀出席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并发表《劳动者底觉悟》演说。他认为,工人阶级不仅要开展经济斗争,而且要开展政治斗争。他指出,“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第二步觉悟后所要求的,是要求做工的人自身站在国家资本家地位,是要求做工的人自己起来管理政治、军事、产业,和第一步觉悟仅仅要求不做工的人对于做工的人待遇改良大不相同。”[18]是年5月1日,内容新颖、共约400页《新青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第一篇文章是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是年9月,《新青年》改作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的理论刊物。是年11月21日,由上海共产党组织领导、以“促起阶级的互助观念”等为目的的上海机器工会召开成立大会,与会者近千人,孙中山、陈独秀等莅临并演讲。这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真正工人阶级的工会,它强调不能变为“资本家的工会”、“同乡的工会”、“政客和流氓的工会”、“不纯粹的工会”、“只挂招牌的工会”。1921年1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成立职工运动委员会。

  1920年8月,武汉共产党组织成立,名为“共产党武汉支部”。1921年5月5日,武汉共产党组织汉口人力车夫罢工,反对车行加租,罢工工人提出 “奋斗,争自由,争人格” 口号。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名为“共产党小组”,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此前,1919年5月1日,《晨报》副刊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李大钊发表了《“五一”节杂感》;1920年5月1日,李大钊等在北京组织召开有500多校工和学生参加的第一次纪念国际劳动节会议。在北京共产党组织领导下,1921年1月1日,在长辛店开办劳动补习学校;4月9日,召开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京汉铁路等各路工人1000余人参会;5月1日,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群众大会上,长辛店铁路工会正式宣布成立,长辛店工人群众1500多人举行示威游行,高唱革命歌曲,呼吁“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尽”。

  1920年10月,广州共产党组织成立,名为“广州共产党”。1920年10月10日《劳动者》第2号刊登《共产党的粤人治粤主张》,引述“广东共产党警告粤人”的传单内容:“根本的解决办法,只有平民振起,由农夫劳动者的组合,把一切政治机关推翻,把一切金钱组织推倒,实行共产主义去!”[19]1921年春,在陈独秀亲自指导下,广州共产党组织重建,那些不认同民主集中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无政府主义者退出。从1920年10月至1921年6月,广州共产党组织推动广州土木建筑工会、广州理发工会等27个工会成立。1921年5月1日,广州共产党组织发动各行各业3000余工人集会游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号召工人起来革命,掌握政权。

  1920年11月,长沙共产党组织成立。在此前后,毛泽东等于1920年10月,组织以工人为主体的万余人“双十节”请愿游行,呼唤“建设新湖南”;1920年11月7日,举行庆祝苏俄十月革命三周年的大示威;举办第一师范工人夜校等,在工人中开展大量工作。毛泽东与志在拯救劳工于水深火热的庞人铨、黄爱先后建立联系。1920年11月21日,由黄爱、庞人铨领导,拥有20多个工会、5000余名会员的湖南劳工会在长沙成立。毛泽东启发他们放弃纯粹经济斗争的主张,认识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密不可分,政治斗争是经济斗争胜利的前提。他曾回忆说:“1920年冬天,我第一次从政治上把工人们组织起来” [20]。1921年5月1日,不畏反动军阀阻挠,毛泽东指导湖南劳工会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举办劳动节游艺会,组织长沙织造、铁业和泥木等行业工人和学生数百人冒雨游行,散发传单数万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经过毛泽东等的争取和引导,在工人中声誉广泛的湖南劳工会摆脱了无政府主义影响。中共一大代表李达回忆:党的一大召开时,与会代表报告各地工作经验。“当时党的工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和工人运动两项。”“长沙小组,宣传与工运都有了初步成绩。看当时各地小组的情形,长沙的组织是比较统一而整齐的。”[21]

  1921年春,济南共产党组织成立。在济南共产党组织领导下,1921年6月,山东第一个工人俱乐部在津浦铁路大槐树机车厂建立,这是具有工会性质的组织。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引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圭臬的新型工会组织被誉为中国工人阶级真正的阶级工会、革命工会、现代工会,不仅迥然有别于行会、帮口、秘密结社等旧式组织,也迥然有别于劳资不分、工商混合的招牌工会,鼓吹“只问面包、不问政治”和“工会自治、不许政党过问”的流氓工会,叫嚣“反工农”、“反共产”、“反苏联”的工贼工会。

  三、“很快的向着劳动运动的最终目的进行”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1921年”[22]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进行斗争不仅要争取出卖劳动力的有利条件,而且是要消灭那种迫使穷人卖身给富人的社会制度”[23]等光辉思想得到更加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掀起轰轰烈烈、前赴后继、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斗争,不仅为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召开,而且为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以及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强调:“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在工会里要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党应特别机警地注意,勿使工会中执行其他的政治路线。”[24]

  1921年8月11日,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指出:工人“把劳动力卖给资本剥夺者,换到极少的工钱。他们血汗换来的工钱,多半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受饥受冻的劳工,随处都可以发现。”强调“向劳动者宣传组合之必要,要联合或改组已成的劳动团体,使劳动者有阶级的自觉”[25]。从这年8月到10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南方分部、长江分部、湖南分部相继成立,在次年6月和8月,山东分部、上海分部建立。

  特别是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领导下,湖南工人运动“猛烈地开展了起来”[26]。在如火如荼的工人抗争中,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在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大同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27]这一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深刻阐明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关系,筑牢中国工人运动的思想理论根基。1922年11月5日,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正式成立,下辖24个工团、约4万会员,毛泽东任总干事。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决议案》,强调:“工会应该努力做改良工人状况的运动,凡在资本主义之下能够改良的,都要努力去做。同时须使工会很快的向着劳动运动的最终目的进行,就是完全打倒工银奴隶制的资本制度,并照共产主义原则改造社会。”并指出,“我们的同志也时常有主张工会不做政治运动的,这是无政府工团主义的趋势,也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此会使工会运动软弱永远处在非法的地位。”“工会最主要的活动是与资本家和政府奋斗;……工会是一战斗的团体,不专是共济的机关。”[28]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劳动运动议决案》等,强调:“我们须努力引导劳动群众由日常生活的争斗到政治的争斗”,“引起压迫下之工人作政治的斗争”[29]。

  1924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的《工会运动问题议决案》指出:“党的最重要的职任,便是继续不断在产业的工人里有规划地创设工会的组织。”“工会的责任是发展会员的阶级意识,扩大他们的眼界”,使日常的争斗“发展成为总的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只有这样,工会才能成真正的阶级组织,真正的阶级斗争的学校”[30]。为加强党对工运的领导,会议决定,在中央委员会和每一地方委员会的工农部内,各特设工会运动委员会。

  1925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唯一的指导者”,“中国共产党在职工运动中应当取得指导的地位”,“必须立即开始切实的党的工作,工人群众中的政治教育及党的组织。宣传上的政治教育在现时已经非常重要 ,……在每个经济斗争中应当指出其与政治斗争的关系”[31]。

  在中共中央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各地通过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创办《劳动周刊》《工人周刊》等,启发引导工人群众增强阶级觉悟;积极发展工人俱乐部等工会组织,在工人群众中创建党团组织,推进工人运动;同“中华全国工界协进会”等招牌工会坚决斗争,工运面貌焕然一新。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共有30多万工人掀起100多次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罢工高潮蓬勃兴起,饥寒交迫的劳工们发出悲愤怒吼:“打破资本专制!”“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罢工斗争风起云涌,奋起抗争的怒涛汹涌澎湃。1922年1月,香港3万余名海员大罢工,3月初罢工工人达10万人以上;1922年1月,汉阳钢铁厂3000余名工人罢工;1922年1月,长沙第一纱厂罢工,湖南劳工会领导人黄爱、庞人铨被杀害;1922年3月,芜湖2000余人力车工人罢工;1922年4月,上海日华纱厂第一、二两厂3800余名女工罢工;1922年5月,广州1000余名盐业工人罢工;1922年6月,澳门72个工团3万余名华工总罢工;1922年8月,长辛店3000余名铁路工人大罢工;1922年8月,唐山、郑州、武汉、长沙等地工会开展劳动立法运动,组建“劳动立法大同盟”,发动工人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请愿,要求通过《劳动立法大纲》;1922年9月,安源1.7万余名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10月,开滦煤矿等近5万余名工人大罢工;1922年12月,水口山3000余名铅锌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1月,汉口4家棉花厂3000余名工人反帝同盟罢工;……

  1922年5月1日至7日,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名义发起召集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到会代表173人,代表12个城市、116个工会组织、34万余工人。大会通过10项决议案,其中有《八小时工作制案》《罢工援助案》《规定明年在汉口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大会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未成立前,先设一全国总通讯处,委托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担任。”[32]这确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邓中夏指出:“这次大会的成功,无疑的引导工人阶级开始走向全国团结的道路,……它给予全国工人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我们只看大会以后,中国罢工高潮便发展到最高度,就可证明。”[33]

  在第一次工运高潮中,声势浩大、震惊中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是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2月4日,争取组建工会权利的全路总同盟罢工爆发,不到三个小时,货车客车军车全部停驶,1200公里的京汉铁路全线瘫痪。3万余名铁路工人坚决响应京汉铁路总工会的决议,振臂疾呼:“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只有前进,决无退后!”不畏流血牺牲,奋勇参加罢工,义无反顾地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残暴统治展开伟大政治斗争。共产国际致函赞誉中国铁路工人:“你们的行动,是已经走到世界无产阶级的队伍里”。自5日起,敌人调动20000多军警,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7日尤甚,共产党员、工运领导人林祥谦、施洋和工人群众牺牲52人,负伤500余人,被捕入狱100余人,被开除流落他乡1000余人,工人家属遭到敌人的迫害和洗劫。这场悲壮惨烈、气贯长虹的大罢工,标志着以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跃变为反对军阀、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新焕发,开辟了中国工人运动新阶段,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二七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将京汉铁路和武汉三镇的工会一律封禁,各地工会除粤湘外,由公开转入秘密状态。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志们的尸首,营救被捕的难友,继续与敌人殊死搏斗。由高潮被迫陷入沉寂的中国工人运动,开始转向振兴!1923年6月,为抗议日本水兵枪杀工人和学生,长沙工商学界举行罢工、罢课、罢市的斗争;1923年11月,为抗议军阀阻止工人俱乐部成立周年大会召开,湖南水口山工人举行罢工;1924年7月,为抗议英法殖民主义者对中华民族的歧视和侮辱,广州沙面数千名中国工人罢工 ;1924年9月,为抗议资方苛刻的管理条例等,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7000余名工人罢工;1925年2月,为争取改善工人生存权利,胶济铁路全线工人大罢工;1925年2月,为抗议厂方无故开除工人等,22家上海日商纱厂4万余工人大罢工;1925年4月,为抗议日方资本家用武力阻挠工人组织工会等,青岛6家日商纱厂1.8万余名工人罢工……

  对于1922年1月以来中国工人阶级英勇的罢工斗争,毛泽东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我们看这些罢工运动“所表现的力量,就可知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34]

  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高度自觉、严密严明的组织纪律,精诚团结、顽强战斗的强大力量,他们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英勇开展政治斗争、经济斗争、文化斗争,充分发挥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重要作用,同全国人民一起,汇聚起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时代洪流!

  中国工人运动的独特发展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美国学者裴宜理潜心研究后,深有体会地说:“在20世纪中国的政治变革中,工人骚动起了重要作用。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带来新政治文化的五四运动、国民政府的兴衰、共产党的胜利,甚至1949年以后政治形势的发展,无不深受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在一个农业占绝对优势的国度里,尽管工人人数相对较少,但中国工人往往以出其不意的或是自相矛盾的方式对现代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35]

  四、“政治性是工会组织的灵魂”

  毛泽东指出:“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中,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了极大的努力和极有价值的贡献。在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特别是在收复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斗争中,中国工人阶级将起着极大的作用。在抗日结束以后,可以预断,中国工人阶级的努力和贡献将会是更大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36]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九十五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始终铭记、自觉践行中国工人阶级庄严宣示,奋力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国工会深入探索工会工作新路子,不断书写崭新答卷。然而,一段时间一些人发出某些噪声,泛起几许历史沉渣,提出所谓“接轨”等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同志多次在重要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坚持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贯彻落实,警惕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2005年7月4日,全总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2012年1月8日,全总十五届执委会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决议强调 :“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理想信念,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和群众意识”[37];指出:“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工会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中国工会区别于西方工会的显著标志”;首次在工会属性中增加“高度的政治性”重要内容,[38]等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得到全国广大职工群众和各级工会干部的一致赞同、热烈响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有关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39]。2015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要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40]。2018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41]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工会“是党领导下的政治组织”,要“加大政治动员、政治引领、政治教育工作力度”[42]。这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光芒的重要论述,指明新时代中国工人运动的前进方向。

  2018年10月22日,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强调“政治性是工会组织的灵魂,先进性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根本特点”[43]。两年多来,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念,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竭诚为党的工运事业不懈奋斗,处处热潮迭起,呈现勃勃生机。

  回溯漫漫征程,瞻望光明前景,坚决响应党的召唤,赤诚奉献职工群众,自觉肩负突出政治建设、把准政治方向的重要责任,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是中国工会赓续弘扬的光荣革命传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这是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重大举措,意境高远、理念宏邃、内涵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吹响新时代冲锋号角,擂动全民族奋斗鼙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面对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中国工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广大职工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会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坚决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努力使全世界职工数量最多的工会日益成为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最强最优的工会,把亿万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注释:

  [1]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2版,第178页。

  [2]《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11页。

  [3]《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12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360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256页。

  [6]《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416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281、293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1版,第111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656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2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97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94页。

  [13]《共产主义小组(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521页。

  [14]《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15页。

  [15]《“一大”前后(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第2、3页。

  [16]张国焘《我的回忆》,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20页。

  [17]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2版,第13、14页。

  [18]《新青年.政治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1版,第208页。

  [19]《共产主义小组(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719页。

  [20](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第1版,第131页。

  [21]《“一大”前后(二)》,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第12页。

  [2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97页。

  [23]《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342页。

  [24]《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上)》,档案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1页。

  [25]《中国工会历史文献1》,工人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2页。

  [26]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2版,第109页。

  [27]《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6页。

  [28]《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上)》,档案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12、13页。

  [29]《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上)》,档案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23、24页。

  [30]《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上)》,档案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34、36页。

  [31]《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上)》,档案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47、49页。

  [32]《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4页。

  [33]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2版,第74页。

  [3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页。

  [35][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2页。

  [3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081页。

  [37]《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奋勇前进》,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年第1版,第189页。

  [38]《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奋勇前进》,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年第1版,第193页。

  [3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第1版,第47页。

  [4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第1版,第306、307页。

  [41]《中国工会十七大文件汇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8年第1版,第5页。

  [42]《人民日报》2019年2月28日。《中国工会十七大文件汇编》,中国工人出版社2018年第1版,第30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