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84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文件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3:0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中方立场文件

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W020200921492090653027.pdf  2020-9-21 外交部网站

中方支持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赞赏联合国一直以来在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进程所作努力和贡献。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加速、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全面冲击的背景下,各方更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方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工作,坚持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加速生物多样性在国内各部门和各领域的主流化,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有效修复和保护,着力提高公众参与度,推动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与交流,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中方愿与各方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加强生物多样性合作,共同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2050年愿景。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中方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多边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方主张平衡推进《生物多样性公约》确定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的三大目标,在坚持公正、透明、缔约方驱动原则前提下,推动各方扩大共识、相向而行,推动达成既具雄心又平衡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各尽所能的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

一、坚持生态文明思想

为应对工业化过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倡导并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优秀传统思想,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思想包含“八个坚持”原则,即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思想所倡导的原则,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确定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的三大目标,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高度契合。

近年来,中国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问题的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坚持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中国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同行,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
二、采取有力政策措施

(一)加速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

建立生物多样性部门协调机制。2011年,中国成立由国务院副总理任主任,23个国务院部门组成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有力促进各部门间沟通与协调,统筹推进全国生物多样性工作。制定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计划。中国于2010年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提出中国未来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目标、战略任务和优先行动。自2015年起,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对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观测,调查记录超过210万条,不断跟踪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执行进展。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其专项规划。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通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开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形成生态保护总体格局,并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水土保持、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水资源保护等相关规划和计划中进一步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措施。今年6月,中国发布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全面提出未来十五年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目标。加速推进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四川、黑龙江等20多个地方政府先后发布了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并将其作为推动生物多样性相关政策和行动落实的协调机制,参与地方和部门的重要决策与部署,有力推动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二)完善法律

法规和政策体系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实法律保障。中国颁布和修订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畜牧法》《渔业法》《森林法》《草原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多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完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监管、生物安全及生态损害赔偿法律法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全面有效政策。中国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文件,发布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政策措施,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立法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保障人民群众健康。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明确提出要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加快《生物安全法》的立法进程。

(三)提供资金保障

近年来,中国政府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资金持续加大。2017—2018年,连续两年安排超过2600亿资金投入生物多样性相关工作,是2008年投入的6倍。主要涉及领域包括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自然生态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生物及物种资源保护、外来物种管理、草原保护与恢复、森林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荒漠化石漠化治理、降低捕捞强度、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和相关转移支付等。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领域,“十三五”期间即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2亿元,开展相关项目建设,提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监测、科研能力。妥善利用财税激励措施,积极调动民间资本。2008年中国制定出台多项所得税优惠法律条款和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等企业的应纳所得税允许不同比例的税前扣除、减免和减半征收。2009年起,中国对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进行调整,通过提高消费税费单位税额,有效发挥税收杠杆作用来促进资源环境保护。2012年起在多个省份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后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增长一倍左右。2018年度,中国民间组织共募集生态环境保护资金30亿元,用于野生动物保护、海洋和湿地保护、植树植草及环境教育等。2020年中国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募资规模885亿元,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采用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绿色金融责任体系,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

(四)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

在湿地、森林、河流、荒漠等领域实施多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注重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完整性,物种栖息地的联通性,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科学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先后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湿、三北和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森林质量- 7 -精准提升、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海洋牧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等重点生态工程,有效改善和恢复了重点区域野生动植物生境。森林面积稳步提升,草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湿地保护初见成效。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2009—2019年,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7130.7万公顷,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卫星观测数据发现,全球从2000—2017年新增的绿地面积中,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居全球首位。稳步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制度创新,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对维系生态安全格局、维护生态系统功能、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计划到2020年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占比达到25%左右。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逐级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功能极重要和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覆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各类自然保护地等,通过严格管理,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但并不意味着对所有区域都实行“绝对”保护,它既不是“无人区”,也不是发展的“真空区”。中国政府鼓励各地合理利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优质生态资源,探索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机制。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五)不断完善就地与迁地保护

在就地保护方面,中国积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2018年底,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量已达1.18万个,其中国家公园试点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64个。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超过172.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8%以上。基本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中得到有效保护。在迁地保护方面,中国建立植物园(树木园)近200个,保存植物2.3万余种。建立动物园(动物展区)240多个,饲养各类动物775种;建立250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大熊猫、朱鹮等近10种濒危动物种群开始恢复,6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和建立稳定人工种群。

(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持续推进数据监测、研究和整理工作。中国先后编制并发布一系列相关技术规范,建立了由10个专项网和1个综合监测管理中心组成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中国还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编目,先后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等重要的生物物种名录,为掌握全国生物多样性本底积累了基础数据。大力开展遗传资源保护设施建设。中国建设了长期库、中期库、种质圃、原生境保护点和基因库相结合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立了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相配套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截至目前,中国长期保存作物资源51万份、畜禽地方品种560多个,位居世界前列。全国范围内建设31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2个种质资源库,保存种子种苗1.2万多份。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能力。中国完善外来物种管理法律制度,发布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指导地方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防控灭除和监督管理。中国发布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监测和风险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并实施《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重点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能力建设,积极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七)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检查力度

中国持续加大对破坏及危害生物多样性等违法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完成了400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遥感监测全覆盖,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活动采取零容忍态度,通过开展监督检查专项行动进行严肃查处。此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查处涉及野生动植物的违法犯罪案件,-持续开展打击整治枪爆物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从源头遏制持枪狩猎活动发生;严厉打击走私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违法行为,对非法携带和邮寄种子种苗等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查处,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斩断非法捕捞、运输、销售长江野生鱼类的产业链。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生物多样性改善民生

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推进。中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培育优势资源、发展生态产业,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试点示范,在充分考虑地方优势生物资源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出适合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推进模式,试点地区生物资源均得到有效保护,贫困户年收入显著增加。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扶贫中,中国注重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通过建立蜜蜂养殖、蜜源植物种植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的减贫模式,全县贫困户中有3500个有望脱贫,户均增收5000多元。该案例于2019年入选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发起的“110个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2016年以来,河北省围场县八顷村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的产业项目,包括玫珑瓜种植、金莲花种植、有机富硒马铃薯种植、菊芋种植等产业,闯出一条生态产业致富路,带动全村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形成了产业项目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贫困综合发生率降至0.34%。

(二)促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扎实推动农业、林业等领域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中国通过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积极推动林业、草原、湿地、农业、海洋等领域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增加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总量,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加强资源保护及灾害防控,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执行《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化肥用量提前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强化海洋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实施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开展一系列资源养护政策和措施,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可持续利用现有渔业资源。2003年以来,中国对第一大河长江全流域实行了每年3至4个月的禁渔期,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将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以及大型通江湖泊等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捕,为长江生态系统休养生息提供时间和空间,守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大力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行动,放流重要水生生物苗种,有效修复水生生物资源。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和捕捞渔船“双控”制度,逐步压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和总功率,降低对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逐步降低海洋捕捞产量,努力实现海洋捕捞总产量与海洋渔业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

(三)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公平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地区间、产业间均衡发展。中国持续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以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湿地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投入,开展生态核心区内居民生态搬迁、贫困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横向生态补偿等方式,推进生态保护扶贫行动。中国设立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功能,推动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2008—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资金5235亿元,年度转移支付金额覆盖818个县。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全国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了保护,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等保持稳定,每年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县域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5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变好和保持稳定的县域比例维持在90%以上。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促进性别平等。中国是最早承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46个国家之一,也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东道国。中国于1995年制定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于2001年、2011年和2018年三次更新。其中,环境被列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七个实施领域之一,共设立了10个目标,包括: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降低水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倡导妇女参与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提高妇女预防和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满足妇女在减灾中的特殊需求等,目前多数目标已提前实现。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地方生态环境资源的特色,以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促进性别平等。甘肃省编制了《甘肃保护地项目性别主流化实施计划》和《项目“性别主流化计划”信息收集(监督)规程》,并借助实施相关项目,推动该区域妇女增加经济收入,同步提高家庭和社会地位,充分保障女性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过程中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权利。

四、全社会广泛参与

(一)政府加强引导

中国生态环境部积极组织开展“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 14 -行动”系列活动,大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法规措施。广电总局积极推动活动的开展,200多家媒体机构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湿地日”“防治荒漠化日”“国际森林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与草原等部门举办系列宣传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效,并指导地方开展系列宣传教育以及科普活动,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此外,借助新媒体拓展宣传平台、创新宣传模式,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物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手机、进客舱、进展馆的“六进”活动。

(二)企业积极行动

构建企业与生物多样性全球伙伴关系。企业是开发和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主体,也是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5年,中国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起的企业与生物多样性全球伙伴关系倡议(GPBB),鼓励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领域工作。中国企业坚持在库布齐沙漠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库布其沙漠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均大幅提升,生物种类从不足10种增加到530种,100多种绝迹多年的野生动植物再次出现。2011年12月,多家企业共同签署协议加入全球森林贸易网络(GFTN),承诺支持可持续的森林经营和负责任的林产品贸易,遏止非法采伐森林,推动可信赖的木材- 15 -贸易认证。2015年,9家中国企业与6家非政府组织及行业协会共同发起“森林宣言”,呼吁中国相关企业承诺到2030年木制品供应链采购100%实现“零毁林”。此外,有关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主动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负责乌东德水电站开发建设的企业将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黑水河作为鱼类栖息地进行保护,同时设立生态保护基金,用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研究。负责叶巴滩水电站开发建设的企业将位于藏区的支流下游53公里河段作为栖息地进行保护,减缓工程实施对水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公众广泛参与

近年来,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蓬勃发展,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显著提升,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巨大贡献。2017年,23家中国民间机构共同发起了“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致力于用民间的力量,通过协议保护、社区共管、委托保护、保护小区等创新模式,探索社区治理、公益治理、共同治理等全新治理模式,计划到2030年帮助中国保护至少1%的国土面积。同时,民间环保组织在生物多样性政策制定、信息公开与公益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国家公园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修订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专门组织公益组织和公众参与其中,为法律的修订建言献策,提出诸多宝贵建议,推动法律更加完善。3年间,中国企业和民间机构在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通辽和甘肃-武威、敦煌等地区种植及养护了1.2亿棵树,种植总面积超过140万亩,预计控沙面积超百万亩。2020年4月,三江源称多嘉塘保护地正式上线蚂蚁森林,目前已捐赠保护超过1亿平方米。五、建设性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一)深度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进程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有关议定书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率先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建设性参与《名古屋议定书》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并推动其达成和生效。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坚定支持生物多样性多边治理体系,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始终严格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相关议定书义务,按时高质量提交国家报告,2019年7月提交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国家报告》。积极履行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爱知目标”,并取得积极进展,其中关于恢复和保障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的目标14、增加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和碳储量的目标15、实施国内战略与行动计划的目标17均进展显著。促进与其他国际环境条约协同增效。中国积极参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联合国森林文书》进程,注重生态系统完整性,积极推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将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协同解决方案,促进协同增效。2017年,承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并与相关国际环境公约机构合作建立了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期间,中国和新西兰共同牵头NBS领域工作,与联合国及各参与方一道,发布《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政策主张》和《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倡议案例汇编》等成果,并向各方发出邀请,欢迎更多国家和组织加入NBS联盟,通过“NBS之友小组”继续加强交流合作。中国还结合实践,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这一NBS行动倡议,为丰富NBS内涵贡献了中国方案。

(二)全力推动COP15成功举办

积极推进COP15筹备工作。中国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联合发布COP15主题和会标。COP15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会标外形似水滴,融合了中国的剪纸等传统文化和各种自然符号,紧扣主题和公约2050年愿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公约进程和东道国元素的完美结合。中国已于2019年7月成立COP15筹备工作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会场服务和保障措施日益完善。COP15会标中国愿与各方分享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切实履行好东道国义务,发挥好主席国作用,与秘书处及其他各方加强沟通合作,鼓励私营部门、民间社会、慈善团体等利益相关方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推动COP15取得圆满成功,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迈上新的台阶。

(三)积极推进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下重要战略规划文件,将对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做出规划,成为COP15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中方认为“框架”应兼具雄心与务实,平衡体现公约确定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的三大目标。有关执行和保障机制应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中方期待各方在公开、透明、缔约方驱动等原则基础上,充分讨论和磋商,相向而行,扩大共识;期待COP15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框架”成果文件,推进更加公正合理、各尽所能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建立广泛的双多边合作交流机制

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多边合作机制。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多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绿色联盟”),旨在打造“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平台。目前绿色联盟下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等十个专题伙伴关系,已有中外合作伙伴150余家,涉及40多个国家,已经开展了10余场活动,内容涵盖生态系统评估和管理、企业与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可持续农业、干旱区管理和可持续供应链等。逐步构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已经纳入100多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相关数据,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和数据支持。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先后为120多个共建国家培训环保官员、专家和技术人员2000多人次,其中涉及生物多样性的培训600多人次,为有关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重要贡献。广泛开展双边合作。2019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共同发布了《中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北京倡议》。中国还与德国、挪威、英国、南非等分别建立双边合作机制,就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气候变化和生物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与日本、韩国在中日韩环境合作机制下建立了中日韩三国生物多样性政策对话会议,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国—非洲环境合作等平台中将生物多样性作为重点领域,定期就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

(二)深化南南合作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国在绿色经济、国际环境公约履约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发展中国家环境管理能力的项目和活动,全球有80多个国家受益。在亚洲,中国定期举行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圆桌对话,针对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进行交流;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和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合作计划”“加强东南亚国家制定和实施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实现爱知目标能力”“GMS核心环境项目战略框架与行动计划(2018—2022年)” 等一系列项目。在非洲,中国将生态保护作为主要合作领域,安排向有关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备等项目;举办生物多样性 保护领域培训班,培训发展中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官员和技术人员。面对疫情给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压力,中国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继续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我们愿与各国一道,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清洁美丽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23:13:36 | 只看该作者
《极限挑战》:没有实际发生采摘珍稀植物行为

2020年09月21日 20:20:04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快讯 9月21日,东方卫视“极限挑战”节目组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一则致歉声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官方微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54:33 | 只看该作者
生态环境部、外交部共同举办“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部长级在线圆桌会
2020-09-25 外交部网站

  2020年9月24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外交部在钓鱼台国宾馆共同举办“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部长级在线圆桌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和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黄润秋部长主持。来自巴西、哥斯达黎加、埃及、欧盟、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马尔代夫、墨西哥、挪威、韩国、俄罗斯、沙特、南非和英国的17位部长级代表,以及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青年生物多样性网络”等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在线或以录制视频方式参会。各方围绕圆桌会主题“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就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深入对话。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各方重申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团结的重大意义,强调亟需在多边框架下采取紧急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疫后韧性复苏。各方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和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为重要契机,推动生物多样性问题主流化,助力可持续发展。
  黄润秋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应携手维护地球家园的健康。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充分调动民间组织与公众力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重大贡献。作为COP15东道国,中方高度重视大会筹备工作。中方期待各国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展现雄心、调动资源、开展行动,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和执行,切实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
  罗照辉指出,中国将作为COP15东道国出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与各方共商疫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国在崇尚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坚持不懈在联合国旗帜下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美丽世界而努力。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发言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方愿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巴黎协定》,践行生态文明,倡导多边主义,走绿色发展和合作共赢之路,推动COP15达成兼具雄心和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与各方共同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050年愿景新征程。
  刘振民表示,2020年是自然超级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近期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第五版)表明,爱知目标落实不彰,威胁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进展。采取紧急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以及向可持续发展路径转型,是唯一出路。“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需要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以及联合国森林战略计划相协调,推动实现变革性转型,并调动全球力量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源问题,同时强化“框架”的执行。
  在部长级对话一“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助力可持续发展”中,各方分享交流了国家、区域层面相关最佳实践和经验。与会代表认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公平公正的惠益分享,可为消除贫困、增加就业、确保粮食安全、加强健康卫生、防灾减灾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基本保障和更强动力。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提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平和成效。各国应积极推动并确保将生物多样性工作融入疫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部长级对话二“迈向昆明:加强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治理”中,各方赞赏中方为筹备COP15所做努力和展现的领导力,愿与中方一道,遵循公开、透明、缔约方驱动等原则,积极、建设性参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进程,加强沟通对话,相向而行,并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共同推动“框架”顺利达成,向国际社会展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和多边主义力量。
  与会代表感谢中方在峰会前组织本次圆桌会,为各方坦诚对话提供平台,期待中方进一步发挥COP15东道国和候任主席国积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6:29:21 | 只看该作者
碳中和[size=1em]搜狗百科编辑词条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1]

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1]碳中和能够推动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






中文名
碳中和

成就
新牛津英语字典的2006年年度字汇

著名行动
地球一小时

外文名
carbon neutral

创造时间
2006












1
概念由来
[size=1em]编辑

《新牛津英语字典》公布二零零六年的年度字汇为「carbonneutral」,意思为「碳中和」。在二零零七年版的《新牛津英语字典》中,「carbon neutral」这个字正式编列到字典当中。「碳中和」这个词是通过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透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获选《新牛津英语字典》的二零零六年年度字汇,主要原因在于它已经从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民众支持,并且成为受到美国政府当局所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



2
概念释义
[size=1em]编辑

碳中立(carbon neutral,or carbon neutrality),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各种团体都尝试推广这个用词来指碳减量,这显然不是这个字的原意。这个比较宽松的定义,一般有两个普遍用法:

  • 推动使用再生能源,以改善因燃烧石化燃料而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目标是仅使用再生能源,而非石化燃料,使碳的释放与吸收回地球的量达平衡不增加。举例来说,当一棵树长成时,它所含的碳是从空气中所吸收的碳,而当你燃烧它时,排放的碳即是吸收的碳,可达到碳平衡(碳中和);反之,若是使用石化燃料,则是从地底把古老的碳释放出来,所以地球整体的二氧化碳量就会增加。碳中和可连结到所谓的后碳经济)。
  • 通过碳交易付钱给其他国家或地区以换取其二氧化碳排放权。由于此一作法有如中古世纪的赎罪券,并未真正达成减少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效果,因而常遭受批评

航空“碳中和”方案:航空业碳排放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欧盟单边针对航空业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TS)暂缓,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提出的航空业“2020年碳中和”方案近日又浮出水面。尽管中国航空公司极力反对,但碳中和方案仍在国际航协年会上通过,并将在今年年底前提交给国际民航组织。专家认为,碳中和方案实质是发展中国家为航空碳排放买单,“环保大棒”成为我国民航业不得不面对的长期挑战。



3
历史发展
[size=1em]编辑

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将“碳中和”评为当年年度词汇。“碳中和”当选年度词汇,见证了日益盛行的环保文化如何“绿化”人类语言。

美国《科学》周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0.5米到1.4米。

IPCC报告与其他研究的结论有出入,因为起草报告时的情况不一样。。预测海平面上升高度时,科学家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冰川(不同于冰原)融化导致海水增加与水温升高造成海水体积膨胀。

2002年,南极洲拉森B冰架断裂,这块面积达3250平方千米的巨型“冰块”在35天内融化得不见踪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格陵兰岛每年流失的冰体积达221立方千米,时下的流失速度是1996年的两倍。

2007年10月,欧洲摇滚音乐爱好者举办了一次环保音乐节,他们在活动中推行了折椅环保方法!从而使“碳中和”这一词让更多的人所熟知。

它可以参考的做法,平衡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燃烧石化燃料,与创造等等能量的再生能源,使该碳排放量补偿,或者仅使用可再生能源,不产生任何二氧化碳(最后这是所谓的后碳经济)。

也可以使用它来形容的许多受人批评的,透过付钱,让其他人替它从大气中消弭100% 等量的二氧化碳放量的做法,(请参考碳中立的意思。Carbon-Neutral Is Hip,but Is It Green 纽约时报,发表的2007年4月29日,2007年8月3日刊出)。例如:由植树 -或成立炭基金,应该被导致防止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或由购买carbon credit ,通过碳交易。这些做法往往是用在平行,再加上节约能源措施,以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这样的概念,可能会扩展至用来衡量其他温室气体对照二氧化碳等价经济角度。

新牛津英语字典公布2006年的年度字汇为carbonneutral,意思为碳中和。

2007年版,的新牛津英语字典中,carbon neutral这个字将正式编列到字典当中。碳中和这个字是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透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获选新牛津美语字典的二零零六年年度字汇,主要原因在於它已经从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民众支持,并且成为受到美国政府当局所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

2008年12月,中国首个官方碳补偿标识——中国绿色碳基金碳补偿标识发布。如果公众愿意加入“消除碳足迹,参与碳补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活动,自愿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进行“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活动,就可获得碳补偿标识。

碳补偿标识是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设计注册,中国绿色碳基金捐资人实践低碳生活的一种证明。获得这个标识表明捐资人消除了个人排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3月5日的两会中特别强调,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

2009年3月9日,周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创立的环保意识推广项目“OUR PART我们的贡献”也将不遗余力地承担地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并将“碳补偿”进行一辈子。

2019年,绿豆芽已经开始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气候中立”倡议(Climate Neutral Now)帮助消费者们开展实实在在的气候行动。[2]

绿豆芽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建立“气候中立”倡议合作[3]



4
主要原理
[size=1em]编辑

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个全球性问题。碳补偿的理念是不管何时何地,减排都是有益的。不过一般来说,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期国家进行减排的成本更低,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消费和原材料成本较低。另外,在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地区更容易推行减排项目。

某种程度上讲,碳补偿是一种奢侈行为。您是在为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付帐。正因为如此,购买碳补偿的人通常都生活在发达国家,在那里想要大规模减少民用碳排放十分困难,而且花费高昂。很多企业和居民可能觉得,相比自己动手改造住宅或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来说,购买碳补偿更加经济实惠。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250亿吨 [资料来源:Clean Air-Cool Planet],减排是目前的首要任务,而类似厄瓜多尔植树造林项目的资金究竟来自于当地还是他国,这并不重要,国界不应成为全球减排的障碍。

碳补偿资助的项目种类繁多,比如植树造林、研发可再生能源,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等等。另外,碳补偿计划既支持大规模项目,也支持社区计划。一家碳补偿公司有可能在乌干达恢复大片森林的同时,也在洪都拉斯的小村庄里推广节能灶



5
企业抵消
[size=1em]编辑

第一步:计算碳足迹,建立低碳体系

碳足迹计算是针对企业所有可能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进行排放源清查与数据搜集,以了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及量化所搜集的数据信息,是迈向实现碳管理的第一步。碳排放报告核查则是由第三方对盘查所得出的数据信息的担保陈述提供正式的书面声明

第二步:减少碳排放

通过对企业排放源清查,详细了解企业的碳排放源及量,相应地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因企业生产运营等活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

第三步:实现碳中和

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额的方式实现碳排放的抵消,以自愿为基本原则,即交易的中和方式。碳中和的实现通常由买方(排放者)、卖方(减排者)和交易机构(中介)三方来共同完成。



6
概念背景
[size=1em]编辑

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及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过多地使用化石(碳)能源所致。城市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地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建设“低碳城市”是大城市的发展方向。

因此,为保护世界环境,提倡绿色环保,也就越来越多的组织,团队,企业和普通大众在生活中加入到“碳补偿”计划中。碳补偿是公众捐资给专门机构,以植树或其他减排项目,抵消自己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自愿行为。



7
认证方式
[size=1em]编辑

人们(包括单位、企业和个人)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通过直接购买经核证的减排量,或者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实现碳中和逐渐成为提升组织和个人形象,树立良好商业品牌的重要手段。[4]



8
相关活动
[size=1em]编辑

名人活动

2003年,美国电影演员迪卡普里奥就付钱在墨西哥植树,用于抵消他制造的二氧化碳。迪卡普里奥因此宣称自己是美国第一个碳补偿公民。

2005年,好莱坞影片《辛瑞那》成为第一部碳补偿影片。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2006年执导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时也计入了碳补偿成本。

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将“碳补偿”评为当年年度词汇。“碳补偿”当选年度词汇,见证了日益盛行的环保文化如何“绿化”人类语言。

2009年3月9日,周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区亲善大使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倡导碳补偿活动见面会,并自掏腰包购买可抵消08年的航空里程量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238颗树苗。除了倡导低碳生活新方式外,周迅表示生活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带水杯、随手关灯都是身体力行参与环保的好习惯。

公众和政府行为

2007年3月31日晚上7:30悉尼开始停电一小时,以此警醒世人,全球变暖已经是现实,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做些什么。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执导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计入了“碳中和”成本。

英国最大的零售商特斯科超市宣布,超市内商品将贴上显示“碳足迹”的标签,告诉消费者,生产、加工、运输这些商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

英国在阿什顿-海耶斯建立第一个“碳中和”村,激发了英伦三岛上无数环保组织的灵感和热情。

2009年8月5日,中国第一个碳中和企业诞生。2009年8月5日,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购买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用于抵消该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至2008年底全公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成为第一家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中国企业。

2009年11月17日,中国首笔企业间碳中和交易完成。2009年11月17日,上海济丰包装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济丰”)委托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以上海济丰的名义在自愿碳标准(VCS)APX登记处注销一笔6266吨的自愿碳指标(VCU),并向厦门赫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厦门赫仕”)支付相应交易对价。由此,国内首笔碳中和交易完成。

2009年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了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2018年8月1日,四川省举行了“碳中和”项目启动仪式,计划于2018年10月在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500亩“碳中和”林,用20年时间增加碳汇,用以完全抵消本次会议产生的921吨碳排放总量。[5]

2019年10月,第一期全国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培训班近日在陕西举办,并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景区培训班。根据专业核查机构计量,本期培训班在交通出行、住宿、餐饮、消耗品等方面产生的温室气体共计68.92吨二氧化碳当量,由兴博旅(北京)文化发展中心向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资进行碳中和。将组织在四川省种植5亩碳汇林,抵消培训期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6]

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UNFCCC COP24波兰·卡托维兹)中国代表团及所有参加“中国角”边会的中方人员对参加会议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绿豆芽完成了碳中和。[7]

2020年7月21日,美国苹果公司宣布,计划到2030年,在整个业务、生产供应链及产品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即将净碳排放量降至零。[8]



9
国家责任
[size=1em]编辑

美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至4%,但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然而,布什2001出任总统后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对于减缓全球变暖的努力而言,布什的决定无疑是沉重一击。不过,美国政府与国会最近的有关举动显示,美国政府或许终于醒悟,有意采取措施减缓全球变暖。

到了2007年1月,美国民主党成为美国国会参议院众议院多数党后,事情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1月22日,几家大型企业敦促美国总统布什,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行动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些企业包括美国铝公司、杜邦公司、卡特彼勒拖拉机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等。

为了遏制全球变暖,民主党控制的美国国会表示将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环保问题也成了布什2007年国情咨文的主要内容之一。

据统计,中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已经居全球第二位,预计到2025年前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到第一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成为每位公民的责任。



10
排放示例
[size=1em]编辑

汽车

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

人体

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140克的二氧化碳。但是,只要光合作用存在,那么生产食物消耗的二氧化碳与通过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基本保持平衡。

植物 :

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夜晚释放。因此植物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一棵中等大小的植物每年能吸收大约6公斤的二氧化碳。

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

卤素灯泡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10.8公斤。

暖气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暖气一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400公斤。使用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00公斤,电暖气则只有600 公斤。

洗衣机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7.75公斤。

冰箱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6.3公斤。

进口水果

用飞机运输1吨芒果或梨,飞行里程为1万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3.2吨



11
商学院
[size=1em]编辑

2011年第六届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全球论坛(BGRC)28日至29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举行,作为主办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致力于践行“行动成就梦想”的论坛主题,宣布成为亚洲首家实现“碳中和”的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执行院长朱晓明教授在论坛开幕辞中表示,中欧长期致力于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和实施,不仅将其充分融入课程设置,并且身体力行,付诸行动。

自2006年起,中欧商学院已成功举办六届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论坛,为知名学者、企业家和MBA学员提供了一个讨论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平台,同时积极实施“碳中和”项目,不久前开工的中欧上海校园三期扩建项目,也将获得LEED美国建筑环保认证作为建筑的目标之一。

“碳中和”项目由一组自称“脱碳者”的2010级中欧MBA学生发起,他们在长达50页的商业计划书中表示,要在上海校区彻底实现碳中和。“脱碳者”代表之一,中欧2010级MBA学生、中欧能源与环境俱乐部主席罗伯特·塞勒(Robert Seiler)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实施情况。

首先,学生们详尽分析了校园主要废物源流,计算出与之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每年排出4500吨二氧化碳。随后,“脱碳者”小组拿出了进一步减少校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案,具体措施包括控制校园废物排放和降低电能消耗等,并且通过提倡种植树木来吸收排出的二氧化碳。

今年4月22至25日,两名“脱碳者”参与了由国际珍古道尔研究会举办的“根与芽”内蒙古库伦旗植树活动,种下了“中欧林”里最早的1000棵杨树,不仅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为当地可开垦荒地的开发尽上一份力。

为进一步减少上海校区碳排放,中欧还依据国际通用的“碳标准验证”,做出两笔捐赠,购买“碳信用”,为新疆天风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恒远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提供支持。

另一位“脱碳者”,“碳中和”项目成员艾力克·赛德纳(Eric Seidner)表示,“碳中和绝不是一年计划,而要植根于中欧血液中,世代流传下去”。



12
碳储量
[size=1em]编辑

1990-2010年各区域和分区域枯死木蓄积量变动趋势

区域 / 分区域枯死木蓄积(百万吨) 枯死木(吨/公顷)

东部和南部非洲7 836 7 362 7 126 6 888 25.8 25.8 25.8 25.7

北部非洲1 069 12.0 12.9 13.4 13.6

西部和中部非洲8 740 8 271 8 019 7 747 24.3 24.1 23.9 23.6

非洲总计17 595 16 658 16 205 15 704 23.5 23.5 23.4 23.3

东亚1 920 2 193 2 362 2 514 9.2 9.7 9.8 9.9

南亚和东南亚7 435 6 491 6 257 5 964 22.8 21.6 20.9 20.3

西亚和中亚65 69 69 70 1.6 1.6 1.6 1.6

亚洲总计9 420 8 753 8 689 8 548 16.4 15.4 14.9 14.4

欧洲,排除俄罗斯联邦1 261 1 348 1 391 1 434 7.0 7.1 7.2 7.3

欧洲总计 15 456 15 371 15 355 15 790 15.6 15.4 15.3 15.7

加勒比89 105 113 120 15.0 16.4 16.8 17.2

中美洲552 472 441 419 21.5 21.5 21.3 21.5

北美洲8 8 633 11.9 12.3 12.5 12.7

北美洲和中美洲总计8 713 8 911 9 029 9 172 12.3 12.6 12.8 13.0

大洋洲总计4 3 932 20.4 20.4 20.5 20.5

南美洲总计14 838 14 353 14 233 13 834 15.7 15.9 16.1 16.0

世界7 542 66 980 16.8 16.7 16.6 16.6

1990-2010年各区域和分区域森林生物量中的碳储量变动趋势

区域 / 分区域森林生物量中的碳(百万吨) 森林生物量中的碳(吨/公顷)

东部和南部非洲17 524 16 631 16 193 15 762 57.6 58.2 58.5 58.9

北部非洲1 849 1 751 1 756 1 747 21.7 22.1 22.2 22.2

西亚和中亚1 511 1 599 1 658 1 731 36.4 37.9 38.7 39.8

亚洲总计37 213 36 814 36 553 35 689 64.6 64.6 62.6 60.2

欧洲,排除俄罗斯联邦9 699 11 046 11 763 12 510 53.7 58.5 61.2 63.9

加勒比387 466 500 516 65.5 72.4 74.4 74.4

世界299 224 293 843 291 299 288 821 71.8 71.9 71.7 71.6

总结

全世界森林的碳储量超过6500亿吨,44%在生物量中,11%在枯死木和枯枝落叶

中,45%在土壤层。由于森林面积的丧失,全球碳储量正在下降,但在1990-2010年

期间,每公顷的碳储量几乎保持不变。根据这些估计值,由于森林总面积的下降,

世界森林目前是净排放源。

自2005年森林资源评估以来,数据可得性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但仍然有些令人

担忧的问题。与立木蓄积和生物量一样,尚缺乏有关趋势的数据,因为大多数国

家只有某一时点的国家立木蓄积量数据,这意味着碳储量的变化只能反映森林面

表2.23

1990-2010年各区域和分区域枯死木和枯枝落叶的总碳储量变动趋势

区域 / 分区域枯死木和枯枝落叶中的碳(百万吨碳) 枯死木和枯枝落叶中的碳(吨/公顷)

北部非洲674 668 688 694 7.9 8.4 8.7 8.8

西部和中部非洲4 118 3 761 3 542 3 334 11.4 11 10.6 10.2

非洲总计9 211 8 586 8 255 7 922 12.3 12.1 11.9 11.7

欧洲,排除俄罗斯联邦3 337 3 495 3 561 3 648 18.5 18.5 18.5 18.6

加勒比72 89 97 103 12.2 13.8 14.3 14.8

中美洲929 799 756 714 36.1 36.4 36.4 36.6

世界72 923 71 919 71 792 71 888 17.5 17.6 17.7 17.8



13
森林评估
[size=1em]编辑

森林覆盖土地总面积的31%

世界森林总面积仅略超过40亿公顷,相当于人均0.6公顷。森林资源最丰富的五个国家

(俄罗斯联邦、巴西、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占有森林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十个国家或地

区根本没有森林,而另外54个国家的森林不足其土地总面积的10%。

森林砍伐速度出现减缓迹象,但仍高得惊人

在有些国家,森林砍伐(主要将热带森林转变为农业用地)出现下降迹象,但在另一

些国家,速度仍很高。过去十年中,每年有大约1300万公顷的森林被转作其他用途或因自

然原因消失,而20世纪90年代则每年为大约1600万公顷。在上世纪90年代森林净损失率最

高的巴西和印度尼西亚,损失率已明显降低,而在澳大利亚,自2000年以来严重的干旱和

森林火灾致使森林损失情况恶化。

大规模植树使全球森林面积净损失明显减少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植树造林和森林的自然扩展已使全球森林面积的净损失大大减少。

2000-2010年期间森林面积的净变化估计为每年–520万公顷(相当于哥斯达黎加的面积),低于

1990-2000年期间每年–830万公顷的数字。

南美洲和非洲仍是森林净损失最大的地区

大洋洲亦报告了森林净损失情况,而北美和中美洲2010年的森林面积与2000年的数字几乎相同。欧洲的森林面

积持续扩大,尽管速度低于90年代的水平。亚洲在90年代显示为净损失,而在2000-2010年期间,尽管南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净损失率依然很高,但森林面积出现净增长,主要原因是中国报告的大规模植树造林。

森林的碳储量极为丰富

根据FRA 2010的估计,仅世界森林生物质中就储存了2890亿吨(Gt)的碳。虽然可持续的管理,植树和森林恢复等措施能够保持或增加森林碳储量,但是森林砍伐、退化和管理不善则导致碳储量减少。

从整个世界来看,2005–2010年期间森林生物质中的碳储量每年减少约5亿吨,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森林面积减少。

原生林占森林面积的36%,但是自2000年以来已经缩减了4000多万公顷

从全球平均来看,所有森林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原生林,即没有明显人类活动迹象及生态进程未受到重大干扰的本地树种的森林。原生林,特别是热带湿润林,包括了物种最为丰富的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原生林面积在10年期间下降了0.4%,主要原因是出于对选择性砍伐和其他人类干预情况的考虑,将原生林重新分类为“其他天然再生林”。

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已占森林总面积的7%

为了满足多种需要而人工培育的森林和树木,其面积估计为2.64亿公顷,即占森林总面积的7%。在2005–2010期间,人工林面积每年增加约500万公顷,主要依靠植树造林,即在近年来没有森林覆盖的土地上种植树木,尤其是在中国。人工林的四分之三由本地树种构成,四分之一为引入种。

森林资源的生产功能

全球30%的森林主要用于木材和非木材产品的生产将近12亿公顷的森林以生产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另外9.49亿公顷(24%)则指定用于多种用途 - 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括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自1990年以来,主要用于生产目的的森林面积估计减少了5000多万公顷,其原因是森林被指定用于其他用途。同期指定用于多种用途的森林面积增加了1000万公顷。

木材采伐量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下降之后开始增加

在全球一级,报告的年木材采伐量达到34亿立方米,与1990年的记录相同,为立木蓄积总量的0.7%。考虑到非正式和非法砍伐的木材(特别是薪材)通常没有记录的情况,木材采伐量的实际数字肯定会更高。从全球来看,薪材约占木材采伐量的一半。

森林资源的防护功能

世界8%的森林以水土保持为主要目的大约3.3亿公顷的森林被指定用于水土保持、雪崩控制、沙丘固定、荒漠化防治或海岸保护等防护功能。从1990年到2010年期间,指定用于防护目的的森林面积增加了5900万公顷,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为防治荒漠化、水土保持和其他保护目的而开展的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






参考资料:
1.
中国政府网 [引用日期2019-10-29]
2.
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引用日期2020-01-06]
3.
中国网 2019-06-19 [引用日期2020-01-09]
4.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2012-06-15 [引用日期2013-05-13]
5.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8-08-04]
6.
中国林业新闻网 2019-11-01 [引用日期2019-11-14]
7.
中国网 2018-12-17 [引用日期2020-01-08]
8.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20-0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3
5#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6:33:09 | 只看该作者
若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气温或减0.2度
时间:2020-09-25 07: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布鲁塞尔路透电)研究人员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将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是过去几年来最重要的气候政策举措。若目标实现,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或减少0.2至0.3摄氏度。

总部位于德国的新气候研究所(New Climate Institute)合伙人尼古拉斯·霍尼前天表示,上述承诺是至少过去五年里在全球气候政策方面作出的最重要声明。

该研究所所属的国际研究机构“气候行动追踪组织”(Climate Action Tracker)称,若习近平周二在联合国大会宣布的承诺兑现,那这将是迄今为止就全球变暖计划作出的最大减排承诺。

该组织还说,根据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近200个国家为减少碳排放承诺所作出的努力,这可让气候暖化在2100年前只升高约2.7度。如果中国作出的新承诺得以实现,预计届时全球气温只升高2.4至2.5摄氏度。

不过,科学家表示,这一数据仍远高于气候变化会遭到严重影响的上限即1.5摄氏度。若要将气温变暖控制在这个水平,全球碳排放需在2050年前降至零,这比中国的承诺还要早10年。

尽管如此,该气候组织认为,在习近平做出承诺之后,中国可能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重新考虑一些或会决定未来几十年排放量的近期基础设施投资。习近平还表示,中国将在2030年之前达到碳排放量的峰值。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碳排放量占全球约29%。不过,作为全球碳排放量第二大的国家,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有做出类似承诺,并于2017年退出了巴黎气候协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3
6#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00:29:0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碳排放中和目标 世界欢迎承诺也疑惑
时间:2020-09-27 08:02内容来源: 明报社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宣布,中国碳排放将于2030年达到高峰,2060年做到碳中和。这一承诺,让国际社会特别是环保人士感到意外,既欢迎也疑惑,因为中国是全球碳排放最高的国家,经济还在高速发展,达到碳中和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只有拿出实际行动,从立法和能源政策上订出规定,切实兑现承诺,才能赢得世人衷心的掌声。

中国目前的碳排放量占全球28%,主要原因是六成的发电量来自燃煤,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年代,电力需求庞大,燃煤发电是逼出来的措施,但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大城市烟雾弥漫,北京雾霾满天,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全国平均气温从1951年的摄氏8.2度,到2019年的10.34度,近70年上升了2.14度,比全球气温平均升幅要高。

减少耗能大产品出口

降低碳排放转嫁中国

2015年底通过《巴黎气候协定》,订定目标为全球气温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不超过摄氏2度,争取控制在1.5度。中国承诺在2020年前,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至45%,这个目标在2018年底已经做到,而且还减少了45.8%。中国碳排放增幅有所放缓,但仍然高踞全球首位,高出占比第二的美国13个百分点。这里必须澄清一个概念,中国的碳排放量随着经济发展与日俱增,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过去大量出口能源消耗大的产品,进口这些产品的国家可以将碳排放转嫁到中国。中国现时重点发展高科技和服务业,同时减少依赖出口,是做到减排承诺的有利因素。

习近平主动宣布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量峰值,2060年达到碳中和,由于另外两个大国美国和俄罗斯都没有任何承诺,中国自然得到掌声,但仍然有国家表示不满,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将碳中和的目标年份定在2050年,所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中国更加进取,希望中国在2025年达到峰值。

中国去年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有较大的投入,水电、核能的增幅分别是1.1%、9.1%,风电和太阳能更达到14%和17.1%,惟火力发电仍然有4.1%的增幅。更加令人疑虑的是,风电和太阳能的补贴政策将会取消,电动汽车的补贴只延长一年,今年也继续批准兴建燃煤发电厂,令外界怀疑中国的承诺是否可以如期完成。

好消息是虽然新建燃煤发电厂,但近年发电厂的脱硫装置技术已经提高,也严格落实执行,可以减低污染。在农村,过去家家户户燃煤取暖,近年逐渐改成集中管道供暖,取代燃烧效率低且污染大的小炉子,也大大改善了空气污染。另外,全国第四大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今年建成,开始发电,将成为达到碳排放承诺的强心针。

同时对碳中和有莫大关系的是森林覆盖率,中国的森林面积,过去10年是全球增加最多的国家。建水电站和增加森林覆盖率,牵涉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还要迁移大量移民,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有一定财政压力的。

本国国际受惠能源科技

带动广泛利用清洁能源

能源政策的改善需要能源科技的支持,中国的太阳能光伏板技术全球领先,风力发电机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电动巴士在内地很多大城市已大行其道,技术成熟,这些科技革新不但对内地应用可再生能源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较低廉的价格出口,带动全球广泛使用。然而,中国仍然有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对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燃煤发电装置,在出口收益与全球环保承担两方面如何取舍和平衡,就考验内地智慧了。

中国对气候变化做出的承担诺言,全球的监察组织都会用放大镜细看中国的每一项政策,近的将会审视即将公布的第14个五年计划,内里的经济规划是否有利于低碳能源政策,长远的会盯紧经济增长模式,是否会与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然而,政策毕竟会因为国际与国内的环境变化而有所调整,关键是要依法施政。

今年4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能源法》草稿,对能源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各个环节,政府、企业和个人所遵循的细节,都有法律条文加以规范,如果审议通过,政府依法施政,企业和个人有法可依,才是长治久安之计。中国领导人对国际社会做出庄严的承诺,作为泱泱大国,不能失信于人,能够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积极影响,反过来也会造福本国人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3
7#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00:33:0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船队秘鲁370公里外海捕捞 引发中美推特战
时间:2020-09-27 07:4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利马路透电)秘鲁海军正密切关注一支由250艘中国渔船组成的船队,这些渔船在秘鲁370公里外海域航行,引起该国渔业不满,并点燃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推特战。

该船队此前在厄瓜多尔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进行捕捞作业。秘鲁国防部长查韦斯周五说,该国海军派出军机监控,确保中国渔船没有进入距离秘鲁322公里管辖范围。

美国驻利马大使馆在社交媒体推特发文说,中国船艇常常会躲避追踪,而且这些渔船似乎是在“倾倒塑料污染物”。大使馆也指出,过度捕捞会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害,秘鲁承受不了这样的损失。

中国大使馆随即在推特回应称,中国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和海洋,“我们希望秘鲁公众不会被虚假信息所欺骗”。

秘鲁外交部试图居中缓颊,称已就美国大使馆推特的不准确向美方表示不满。外交部副部长塔拉韦拉也透露,他告诉美国官员,秘鲁是美中两国的“朋友和伙伴”,呼吁两国通过对话、理解和合作解决分歧。

秘鲁是世界第二大铜生产国,其中很大部分由中国购买。

业内公开秘密是中国渔船每年都会到秘鲁322公里外的水域捕捞,不受管制,长此以往,将冲击秘鲁生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3
8#
 楼主| 发表于 2020-9-29 22:01:09 | 只看该作者
中科院报告显示 中国对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贡献最大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吴月辉
2020-09-29 14:19

本报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吴月辉)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方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展现了中国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探索和实践,为各国加强2030年议程落实监测评估提供借鉴。

《报告》围绕零饥饿、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陆地生物6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全球、区域、国家、典型地区4个尺度,在数据、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进展评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中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中国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和保护对策、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全球中高分辨率森林覆盖监测……这一报告汇集了26个案例,提出24套数据产品、13种方法模型和19个决策支持。


其中,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进展评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案例显示,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趋势持续向好。与2015年相比,2018年净恢复土地面积增长60.3%,土地恢复净面积约占全球的1/5,对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贡献最大。

《报告》还指出,在看到土地退化零增长积极进展的同时,尚需认识到中国土地退化面临形势仍较为严峻。未来应加大科学保护与治理力度,提升土地退化零增长监测方法体系与能力,以争取在2030年实现更高水平土地退化零增长。

【编辑:黄钰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3
9#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0:03:49 | 只看该作者
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全文)
2020-09-30 22:40:21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

(2020年9月30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主席先生,

各位同事: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复苏这一特殊时刻,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大家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我建议:

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二,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方为正道。我们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第三,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全面冲击,我们要着眼长远,保持定力,坚持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发展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第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存在差异。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公平公正惠益分享,照顾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我们要切实践行承诺,抓好目标落实,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主席先生!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明年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作为昆明大会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主席先生!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我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期待各方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让我们从这次峰会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