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危机滞胀 和发治理'赤字'论21世纪马主义懵懂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20:21:38 | 只看该作者
美联储政策框架调整背后:映射出美国经济60年来的五大变化

张涛 路思远

2020-10-03 08:23 来源:澎湃新闻


美联储政策框架调整是美国经济变化的映射

8月27日,美联储公布了新政策框架,将2012年确立的“通胀目标”(IT)调整为“平均通胀目标”(AIT),随后在9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公布的利率中枢点阵图显示目前执行的零下限利率政策的维持期最短也会延长至2023年,而其公布的前瞻性指引更是明确“维持利率不变直至就业最大化,以及通胀率升至2%,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略高于2%的水平”。换而言之,在AIT政策框架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通胀对于美联储的硬约束被大幅削弱,而按照每5年对政策框架进行评估和调整的既定机制,最起码未来5年内,美联储会更侧重就业改善与经济增长。

从中短期而言,美联储政策框架的调整是对美国经济运行情况变化的应对,因为在本次调整之前,美联储的政策框架是于2012年确立的,而2012年至今美国通胀水平始终低于2%,期间美联储曾一度努力争取过利率政策重返正常状态,但新冠疫情爆发不仅直接令美联储重返“零下限”政策状态,还令其将资产负债表工具的施策空间扩充至“无上限”状态,即便如此,美联储还是觉得很难实现通胀目标,所以从2019年开始,美联储就着手对政策框架进行评估,最终8月27日宣布新政策框架。

然而从长期变化而言,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在美联储政策框架调整的背后,美国经济正在进入全新的一个时代。以20年为间隔单位,由近及远美国经济先后经历了本世纪前20年的全球化浪潮(Hyper globalization)、上世纪80、90年代的“大缓和”以及1961年至1980年的战后黄金时代与大滞涨(the postwar golden age and the great stagflation)。

简单比较过去60年三个时期美国经济增速和通胀的统计数据,有以下五个趋势性变化:

第一,美国经济增速不断下降,且下降幅度不断扩大。例如,2001-2019年期间GDP增速均值较上一个20年下降了1.4%,GDP增速中位数下降了1.6%,降幅均呈现扩大态势。

第二,美国经济波动性持续收敛。GDP增速波动区间在1961-1980和1981-2000两个时期都超过10%,在2001-2019时期,波动区间降至8%左右。

第三,美国经济衰退深度不断加重。例如,三个时期内GDP增速的最低值,依次为-2.3%、-2.6%和-3.9%,最高值依次为8.5%、8.6%和4.3%.

第四,美国通胀压力持续下降。例如,无论是核心PCE还是PCE的最高涨幅均有上世纪两个时期的两位数降至本世纪以来的不足4%。

第五,2008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而言,具有拐点意义。无论是经济增速,还是通胀压力,下台阶式的变化实际是发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增长中枢降至2%以下,通胀压力也逐渐被通缩压力所取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此,无论是2012年确立的政策框架,还是这次调整后的框架,只是美国经济运行巨变的映射,而政策框架能否起到效果,最终决定因素还是美国经济运行本身。

劳动生产率变化映射出美国经济效率的下降

首先,与三个时期的经济增速逐级下台阶不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基本就稳定在1.6%左右,2008年之



后才出现了大幅下降,目前已降至1%左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若再进一步观察劳动生产率与适龄劳动力的二维变化情况,在2008年之前,劳动生产率与适龄劳动力占比之间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正比关系,即美国劳动力的充裕并不必然增进劳动生产率,那么按照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和创新,危机后两者的关系才呈现出微弱的正相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次,观察美国制造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很明显,制造业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势性减弱,2008年金融危机后,拉动仅为0.1%,相应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拉动作用虽然也在下降,但降幅要低于制造业。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后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新冠疫情之后的政策宽松力度更加空前,然而制造业和金融业对经济的拉动均只有0.1%,均低于房地产业0.3%的拉动,反映出美国政策部门虽然投放了规模空前的资金,但真正能够起到增进经济增长的有效资金并不多,即美国经济的效率很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三,若观察美国失业率和产出缺口之间的相关性,两者之间一直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增长一定带来就业改善,但曲线斜率越来越平坦,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改善的能力越来越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四,观察美国通胀和产出缺口之间相关性的变化情况,上世纪后半叶,美国经济一直承受着巨大的通胀压力,而且还经历了很严峻的经济滞涨,而在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的强有力的干预下,美国经济的通胀压力才得到趋势性缓解,通胀与产出缺口的关系也由强负相关转为弱负相关,美联储的公信力也得益于此。

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通胀与产出缺口的关系已转为正相关,即经济增长一般会刺激通胀上升,但2008年危机后曲线斜率大幅平坦化,表明经济增长对通胀的刺激作用越来越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联储政策效用正在发生变化

正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效率的下降,大量的资金并没非是增进经济增速的有效资金,加之美国经济对于就业的改善作用下降等变化,直接导致美联储在物价稳定方面政策效用趋弱。

例如,观察居民消费和长期利率之间的相关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之前,长期利率和居民消费之间是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利率的下降均会刺激居民消费的提升,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两者转为正相关关系,表明利率下降反而令居民消费收缩,造成此变化的原因十分复杂,例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财富效应在不同人群间的分配等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观察通胀与利率的曲线,曲线斜率呈逐渐平坦化,即利率对通胀变化的敏感度越来越强,而此变化表明美联储对通胀压力的抑制能力越来越强;但反过来当通缩成为主要压力时,美联储的政策效用就不容易显现出现,尤其是在低利率政策空间内,美联储根本无法用很大的降息幅度来换取物价的上升。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2001-2007年期间通胀与利率一度呈现负相关关系,背后原因更加复杂,包括经济全球化推进下的外部产能对美国通胀压力的缓解、全球经济出现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的局面,以及美联储对于资产泡沫的预防等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综上所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运行中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其中很多变化均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相背离,这些变化才是美联储调整政策框架的真正原因,但这些变化还在变化中,也正因此,美联储的新政策框架能否如愿以偿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分析|美联储的新政策框架能否奏效?若无效会有什么后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分析|美联储新政策框架会给股市债市汇市带来哪些潜在影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联储的“变”与“不变”——兼评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


责任编辑:郑景昕

链接





















市场决定作用+更好政府作用: 私有制美欧日韩深陷双重危机
17 个回复 - 5321 次查看
美国深陷卫生经济双重危机:新冠疫情持续反弹 财政刺激方案难产2020年07月27日 10:54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7月27日报道 外媒称,面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续反弹、每天新增超过7万例感染病例和1000例死亡病例的情况 ...
2020-7-28 14:31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调供给侧所有制结构vs蝇头小计寅吃卯粮 报复性消费V型复苏
6 个回复 - 1106 次查看
为了让你报复性消费,国家又出大招了2020年09月25日 00:04: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李金磊)“疫情已经控制住几个月了,为什么当初预料的疫后“报复性消费”始终没有来?”面对这个问 ...
2020-9-26 13:37 - 焦典 - 焦点时评


安倍辞职 安倍经济学V型反弹泡汤 助六眼联盟?菅义伟接任
13 个回复 - 1843 次查看
NHK:安倍决定辞职,下午五点将举行记者会 2020-08-28 13:20:11来源:观察者网 最后更新: 2020-08-28 15:05:28 【文/观察者网 郭光昊】日本广播协会(NHK)8月28日下午发布快讯,首相安倍晋三已决意辞职,理由是宿 ...
2020-8-28 16:09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V型 太多国朝错误方向走 世卫组织总干事:我们回不去了!
1 个回复 - 703 次查看
太多国家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 世卫组织总干事:我们回不去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07-15 11:00 当地时间7月13日,世卫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太多国家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 ...
2020-7-15 16:31 - 焦典 - 资料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3 14:35:35 | 只看该作者
洪灏:提高劳动者收入,是中国避免西方衰退陷阱的关键
2020-11-23 08:26:24 来源:观察者网

洪灝,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清华五道口紫荆商学院教授。他准确预测了2013年中国“钱荒”市场的暴跌和反转,2014年中至2016年中中国股市5000点泡沫的始末,被彭博誉为“中国最精准的策略师”。
上个月,洪灏的首部著作《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面世,总结了作者20多年来预测市场、经济、周期的理论和实用量化模型,阐述了当下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揭示出西方国家长期经济衰退的根源。全球百年变局之下,中国经济做对了什么,未来又该如何走?我们跟洪灏聊了聊。

观察者网:您的新书中谈到,过去十年中国GDP的波动性几乎被抹平。这主要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吗?对整个经济来说,平抑波动是一件好事吗?
洪灏: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结构性转型,波动性减小是很正常的。过去十年,中国已经更多地变成了一个消费型经济,不再像以前那样以投资为主导、以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为主导。从全球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这样的变化。美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同样波动非常巨大,但是到了最近几十年,它的增长速度不断下台阶,经济的波动性也大大下降了。这主要还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
政府调控当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是自上而下的宏观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古代就可以修建大量水利工程,开凿京杭大运河。今天中国政府的宏观管理思路,并不是全新的东西,它跟古代是一脉相承的。在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我们的政府就会倾向于去主动刺激,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古老哲学,它的主要出发点就是维持经济运行的稳定,从而维持整个社会的太平。
所以,这里面既有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体现出中国独特的宏观管理哲学。
观察者网:现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呈现出另一种低波动,就是长期的低利率加低通胀状态。您认为这是贫富分化和供给过剩的结果,能通俗地解释一下吗?
洪灏:贫富分化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如果在一个经济体中,90%的底层人群只获得了50%的国民收入,他们的收入增长持续落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那么就意味着有效需求的增长落后于供给的增长。
相对于整个社会的供给能力来说,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对价格产生向下的压力,导致通胀逐渐消失了。通胀消失之后,国家就开始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货币宽松政策,但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货币宽松政策本身并不能够提高社会总需求,相反,它只能够刺激金融的需求,形成金融泡沫。
所以这些零利率的国家,不管是日本也好,还是欧洲的法国、意大利等等,实行了这么多年,经济还是没有恢复过来。有效需求不足才是根本原因。而且当它们出现有效需求滑坡的时候,并没有像中国一样进行积极的宏观管理,经济长时间停留在非均衡状态下。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管理者非常重视生产和需求的均衡,包括我们现在提出内循环,就是为了让需求足以支撑起我们庞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西方国家完全崇尚自由市场,但市场本身并不永远是有效的,有时候政府必须要进行宏观干预。他们始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他们的经济需要宏观刺激时,政府总是不能够及时出手。
观察者网:西方国家调控力度的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们的政府和学术界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吗?
洪灏:整体上,他们还是过于相信市场经济,相信市场会自我修复,不需要政府干预。而且他们也不是没有干预,但是没有及时地干预,这一点很重要。日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96年泡沫破灭之后,日本没有及时用宏观手段去干预经济下滑。
美国就比较幸运,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伯南克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大萧条,他知道在大萧条之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政府刺激计划去干预有效需求,让经济重新回到正轨。虽然08年之前,伯南克本人并没有预计到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和次贷危机,07年还在国会表态没有危机,但危机真的爆发之后,他及时进行了量化宽松,因此美国过去10年的经济复苏,比日本要好很多。
观察者网:可是激进的宽松政策,势必将导致更加严重的贫富分化和恶性循环。面对疫情冲击,美国大规模的放水会带来一场新的危机吗?您对美国经济周期性的研究,也显示危机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发生?
洪灏:本来按照我们的周期预测,在2020年末到2021年的上半年,美国出现危机或者经济衰退的概率很大。但是很明显,新冠疫情已经让危机提前爆发了。而且疫情带来的这场危机,比经济运行本身所产生的危机要深刻得多。
由于美国现在不遗余力的放水,未来两个季度中,它重新回到危机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除非新冠疫情完全失控了,那就另当别论。至于说放水导致的下一轮危机什么时候来,时间上不好预测,但是危机的种子已经在酝酿了,因为借钱总归是要还的。
现在有一种“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只要政府有印钱能力,它就可以不断地把宽松维持下去,但这种理论是建立在没有通胀的假设之上的。事实上,虽然印钱不能改变社会的生产力,不能改变经济的真实增长率,但它仍然会改变通胀和通胀预期,或者说通过改变通胀预期而改变实际的通胀。通胀预期会让很多人倾向于囤货,这样就造成了实际的通胀。这可能是被“现代货币理论”忽略的地方。
观察者网:今年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供给端恢复较快、需求端恢复较慢,高端消费恢复明显快于基础消费的现象。中国是否也面临着需求不足和贫富分化的危险?
洪灏:贫富分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中国也没法完全避免,只不过美国更明显一些。
但具体到今年的经济表现,有效需求的恢复慢于供给的恢复,个人消费者的需求恢复慢于上游需求的恢复,其实是正常规律。每一次经济复苏都是上游先复苏,再逐渐传导到下游。所以我并不特别担心复苏不同步的问题。供给端先复苏,就业岗位恢复了,工资开始重新上涨,人们对生活恢复信心,自然就会重新去消费了。
观察者网:但是有些观点认为,中国政府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像美国那样给穷人发消费券,这样可以更好促进经济的恢复。
洪灏: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中国的情况跟美国完全不一样。美国人储蓄率是很低的,大部分家庭如果发生1000美元的紧急开支就会破产。他们的家庭储蓄无法支撑超过两个星期的日常开支,这是很可怕的,政府不给他们发钱,他们真的活不下去。而且现在美国的社会矛盾这么尖锐,即便在疫情之下还会有大量街头游行,底层人的生活已经非常艰难,如果再没有经济救助,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恰恰相反,中国人的储蓄率在45%~50%左右,也就是说,大家每赚1块钱,就会把5毛钱存起来。就算最近几年下降得快了一点,仍然是全世界最高的水平,所以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去大规模地发消费券。而且中国对疫情的应对这么好,死亡率这么低,跟美国也是完全不同的。
观察者网: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还是非常克制的,而且市场预期将会继续收紧。在这样的政策下,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能恢复到什么水平?
洪灏:我们十四五并没有制定一个具体的增长目标,而且疫情也还存在很大的变数。但是中国经济增长逐渐放缓,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毕竟我们GDP总量已经达到了100万亿。
中国过去每年7%~10%的增长率,意味着GDP总量7~10年就能翻一番。如果中国经济再翻一番,达到200万亿,那么美国都只有我们的2/3左右,这对于整个地球的资源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且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所以我觉得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这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以及增长过程中,怎样对增长果实进行更好的分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
洪灏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10月

观察者网:您的书中还提到,过去30年,全球都呈现债券跑赢股票,债权人跑赢企业主的现象。中国人常常讨论的实体经济不如银行业赚钱,也是一个体现吗?打破这个趋势的根本动力是劳动者报酬的提升?
洪灏:对。债券跑赢股票,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就算你买了欧洲的债券,很多已经降到了负利率,相比于股票还是赚的。甚至买希腊的债券都是赚的。
因为通胀一路走低,经济增速也一路走低,债权人比起企业主,比起靠企业盈利来赚钱、同时承担经济发展风险的人,是更有利的。
在整个经济链条中,工人处于最底层,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地被敛聚在企业主的手里,企业主又要拿着这些剩余价值,去偿还债权人的利息。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到债券跑赢股票,股票跑赢劳动者收入,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观察者网:其实您说的道理跟马克思是相通的。
洪灏: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马克思论述了剩余价值的原理,以及剩余价值是如何被分配的,认为这是社会不公的根源。这是从成本侧进行的分析。我所说的债券跑赢股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通缩等等,也许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角度。
观察者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减小贫富分化,提高劳动者收入,让社会分配更加公平?在具体的政策层面上有哪些操作空间?
洪灏:我们十四五规划中就着重强调了社会分配的问题,我相信,有关部门接下来一定会有具体的政策出台。比较容易想到的手段,包括增加资本利得税,增加对财富转移的税收,比如开征遗产税。此外还可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甚至对低收入家庭给予直接的政府补贴,这些都是很好的转移支付方式,能够让低收入人群更好地享受社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的果实。
同时,改善社会分配最好的方法,就是继续去做好教育机会的均等化。户口制度也需要一个根本的改革,让人口作为一种资本真正流动起来。我们的山区还有很多非常聪明的孩子,没有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如果他们能够更方便地流动到一线城市,有一个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能够爆发出来的生产力,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是不可估量的。
观察者网:还有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就是中国的福利水平应该提升到什么程度,社保标准应该如何改进。有人认为只有维持一个比较低的福利水平,才能够增加全社会的积累,才能够让经济更好的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洪灏:社会保险也是改善社会总体分配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过它主要影响的是消费发生的时间,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在年轻的时候消费,还是等年老了再消费。
中国人是非常勤奋的,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储蓄,为养老做准备,但是他们也牺牲了年轻时候的消费机会。其实对于老年人,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照顾责任,因为他们曾经为国家创造了很大的财富。用社保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安全网,让他们在年轻时就敢于消费,这对经济会有很大的好处。
除了整体的社保规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是社保具体怎样分配。中国人高储蓄的习惯,使得大部分人其实还是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那么社保就可以更加侧重于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或者努力劳动之后仍然无法获得太多储蓄的人。这个分配的过程怎么把握,需要非常细致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3 14:37:42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性一幕!中国首次发行这种债券,在国际上被疯抢!咋回事?
2020年11月21日 23:55:00
来源:央视财经

历史性一幕出现了:中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然后被国际投资者抢购!负利率还抢着买?到底怎么回事?

中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

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其中,5年期7.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152%;10年期20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318%;15年期12.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664%。

财政部表示,此次发债是2019年重启欧元主权债券发行后连续第二年发行,取得了截至目前我国境外主权债券发行的最低收益率。其中5年期采用溢价发行,票息0%,首次实现负利率发行。

从簿记情况看,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订单规模达到发行量的4.5倍。投资者群体丰富,涵盖央行、主权基金、超主权类及养老金、资管和银行等。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就不明白了:借100元最后可能还你99元,为什么在负利率情况下,投资者依然抢购呢?

负利率为何还被疯抢?

一是预期欧元利率将进一步下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市场接受以欧元计价的中国负利率主权债券,表明投资者预期欧元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行空间,这些投资者可以更低的收益率(即更高的债券价格)卖出负利率债券,从而获取正收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欧洲央行货币宽松再度加码,欧元区负利率盛行,其中11月18日德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76%。

二是中国主权债券信用高。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虽然这次欧元主权债券以很低的负利率发行,但在欧洲金融市场上,这一利率水平还要高一点。从投资者角度看,收益率相对来说并不低,是合算的。而且中国政府也不会存在信用风险,是靠得住的。

王青认为,市场接受以负利率发行的中国主权债券,也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抱有很高信心。

据悉,标普全球评级和惠誉评级均授予此次发行的欧元主权债券“A+”评级,与中国“A+”主权评级一致。也就是说,中国的主权债券对外资来说更安全,投资风险比较小。

三是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目前欧元区的存款基准利率已经是负值,欧洲多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也是负利率区间,在此背景下,国际投资者抢购中国主权债券,实际上也反映了他们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对中国经济更有信心。

财政部表示,此次发行采用“三地上市、两地托管”模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三地上市。

在温彬看来,财政部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完善欧元主权债券收益率曲线具有积极的意义。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3 15:19:49 | 只看该作者
侯太领:金融应属第几权
时间:2020-11-23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现行主流的国家体制成熟于工业社会时期,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变迁,其滞后性已经暴露无遗。当下频繁发生的社会动荡、族群撕裂等现象,如果追根溯源,大抵与国家治理体系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依然是权力的结构问题。“权力”原是人造之物,或为建立秩序之需,或是指向财富,无论被附加上了多少假说和光环,其本身都并无神圣性可言。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历史传承和现实状况,划定“群己”之间的界线,建立生产生活秩序,将同出一源的权力,细分为三权或者几权,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体制。

至于民主或者集权的标签,乃至对于不同体制的道义定格和价值判断,更多是出于民族国家间竞争的现实需要,而并无多少先验的合理性。

就常理而言,国家形态始终处在演化之中,无论整个权力体系的结构如何,都有其合理性,在特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实现高效的管理和激励。同样,每一种权力架构也都有其历史局限性,随着技术进步和人文环境的改变,其内在缺陷终将暴露无遗。

普世化纵然可以修正公众的认知,却无法掩饰制度自身的不足。美国这一次的总统选举就是佐证,而美国在新总统的带领下回归“正轨”的道路上,这些问题必将继续发酵升级。

相比之下,唯有持续的改革才是合理的选项。

比如,“传媒”一直被视为第四权,尤其是在上世纪后期,传媒对社会成员行为的约束功能,几乎可以与任何一种权力媲美,配置财富的能力也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但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突破,传媒走向分散化和非主流的轨道,很难再度凝合成一股可以支配一切的力量,权力色彩有所淡化,反而呈现出回归怡情娱乐和传播信息的本源倾向。但这已经足以说明,现行体制对于权力资源的分配,是无法做到始终如一的。

另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金融的权力属性一直在强化。金融的原旨在于促进交易和增强信用,并无单独满足人类需求的效用。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复杂化,市场主义促使社会分工和交易形态不断趋向细分,同时也令金融的产业效应和商业价值快速攀升。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最终实现了质的升华,获得了独立于传统商业领域的社会地位。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之后,从制度上就切断了美元与黄金的联系,金融实质上已经彻底虚拟化,蜕变为一套可以脱离实体经济而完全独立存在的体系。在发挥传统货币职能,对实物财富的价值进行度量的同时,更多是在通过自我循环重新分配社会财富。

之后的几十年中,随着全球化和工业自动化的加速,当所有的产业都找到降低成本的路径之际,金融已经悄然变为一种利益的收割方式,日益壮大为一股支配财富和人们行为的力量。时至今日,社会财富主要是基于金融体系而被支配和转移的,而并非财富本身的实际价值,当然更不是产业工人的辛勤劳作。

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另一后果,是金融与国家主权的融合。如今,各国央行印制钞票的动机,已完全取决于宏观调控的需要,甚至取决于政治人物的私人考虑。不同国家所发行的货币的信用,以及这个国家的金融能力,也早已与国家的主权实力不分彼此了。

对于金融的权力化,上世纪60年代法国财政部长瓦利就曾感慨:“美元的主导地位给了美国一种过高的特权。”最近数十年,美国更是频繁地将金融作为制裁和攻击他国的手段,那些拦不住美国航母的国家,在美国的金融制裁面前同样不堪一击;甚至在有些方面尚能与美国过过招的国家,也难以抵挡美国金融制裁的威力。金融的强制力明显胜过写在宪法条文中的权力,甚至胜过巡航导弹。

金融本就归于财富,与政治融为一体实属正常,但金融与国家主权的快速融合,显然超出了财富的逻辑,而只能用国家权力的逻辑来解释。金融就是一种以经济方式存在的国家权力,只是它还没被正确地安置到现行国家权力体系之中而已。

金融归于权力,不仅意味着现行权力理念必须更新,权力结构应当优化,须重新认识中央银行地位等,还意示着整个金融行业的市场定位也须重新论证。

金融行业的大而不倒、自我循环,金融业与实体产业的背离,乃至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等问题,事实上都与金融的定位不准确脱不开干系。而社会贫富分化、族群撕裂、冲突加剧等全球正在面对的各种威胁,其背后也都有着金融的影子。

从金融权力化的角度来理解,上述问题的原因并不复杂。像金融这样拥有权力实质和公共属性的社会角色,却不加约束地享受着市场的自由,其结果必然是自身的恣意和无度膨胀,并同时给整个社会带来失衡。照此而论,西方国家将社会矛盾的激化归咎于制造业的外迁,进而选择逆全球化的方案,实在是南辕北辙。

金融如果归于权力,就应当像约束权力那样对金融业施加限制。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显然不堪为用,从理论到工具都须重新建构。不仅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角色须重塑,大型金融机构应将一部分权益转移给公共机构;金融业的公共职能及其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法定义务等,也都须重新设计。至于金融自由化之类的伪命题,则可以寿终正寝了;历史上每一次金融自由化的后果都是经济危机。

这或许才是当今时代社会治理最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作者是中国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理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6 22:24:38 | 只看该作者
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中国社会科学网发布时间:11-2610:50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变”是指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当代中国发展有了新特征,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新的时代坐标、依据、要求。“不变”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属性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新时代的主题、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依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以基本国情为基础。因此,新时代既是接力探索、接续奋斗的时代,又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的时代。
新时代之所以能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就在于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新时代的思想旗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当代中国最亮丽的精神旗帜,是新时代的时代精华和精神标识,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由此而开辟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我们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乃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及其在全球发展的阶段性。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其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传播、发展、壮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作出了自己独有的卓越贡献。马克思主义的所有重大理论成果和思想突破,无一不是对时代课题予以理性回应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说过,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动,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念、观点,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人们的意识如此,知识形态与意识形态也是如此。恩格斯明确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开辟,真切验证了上述道理。

理论发展的逻辑,植根于时代发展。但是,理论对时代的回应与指引,则需要高度的理性自觉与巨大的思想创造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在于洞悉21世纪深刻的时代根源、时代依据和时代原因。从全球范围看,它是对“世界怎么了”的回应。为此,它以巨大的思想创造力,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选择,成为源自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方式的声音和选择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遇见过的新的时代大变局。

我们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乃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涵及其最新成就。从中国的历史方位看,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已经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又在伟大飞跃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既在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创立,又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既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又在这一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会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段话揭示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原因。

开辟的前提是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多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题,先后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等等。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实践也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也才能不断地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开辟的意涵是发展。我们没有理由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他们之后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提供现成答案。因此,必须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对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是极其丰硕的。

以政治经济学为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

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传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这样的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也是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题中必有之义。

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一篇大文章。只有以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深厚的理论创造,才能将这篇大文章解读好、阐释好。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郑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6 22:48:14 | 只看该作者
再攀新高!全球负收益债券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7万亿美元2020年11月07日 09:55 金融界
新浪财经APP




原标题:再攀新高!全球负收益债券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7万亿美元 来源:环球外汇
财政刺激押注的缩减和资产购买计划的新动力,正使投资者再次蜂拥购买主权债券,使全球负收益债券存量达到了创纪录水平。
彭博巴克莱全球负收益债券指数的市值周四升至17.0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得益于2020年为应对新冠病毒影响而进行的一系列全球发行,负收益债券在全球债务总额中的占有率攀升至26%,但仍略低于去年达到的30%。
由于交易员降低了对统一一致的民主党政府治理下大规模财政支出计划的预期,美国国债上涨,助长了近期全球债券的上涨。
美国债券交易员已从大量空仓转向加码长期美债,从初步未平仓头寸数据中可看出市场态度的反转。30年期美债期货合约增加了12436份,是至少9月以来的最大增幅。大多数美债合约都迎来新的下注。
此前基于民主党会推动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的预期,市场预计收益率将会飙升,但如今遭到国会可能分属两党的痛击。许多交易员原本做好长期债券下跌的准备,如今这些押注的解除助推了市场的涨势。
“美联储将保持宽松,而在财政刺激计画减少的情况下,甚至或许会持续更长时间,”施洛德的美国固定收益部门负责人Lisa Hornby表示。“在全球低收益率的背景下,这种情形应有利于美国固定收益市场。”
同时,英国央行和澳洲联储本周宣布了扩大债券购买的计划,或预示着新一轮全球宽松浪潮的到来,加剧了全球债券收益率的跌势。
英国央行周四宣布将资产购买总规模增加1500亿英镑至8950亿英镑,高于市场预期。该行表示,如果市场恶化,英国央行准备好再次提高量化宽松。
澳洲联储周二则将基准利率由0.25%下调至0.1%,同时将3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下调至0.1%。在调整利率的同时,澳洲联储宣布实施新一轮QE计划,规模为1000亿澳元。
此外,鉴于欧元和日元计价的负收益率债券规模很大,美元下跌可能也无形中放大了这种趋势。彭博美元即期汇率指数周四下跌至两年多来最低。
中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 为何在国际上被疯抢?2020年11月21日07:22  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金磊

  历史性一幕出现了:中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然后被国际投资者抢购!

  负利率还抢着买?到底怎么回事?


  中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

  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其中,5年期7.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152%;10年期20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318%;15年期12.5亿欧元,发行收益率为0.664%。

  财政部说,此次发债是2019年重启欧元主权债券发行后连续第二年发行,取得了截至目前我国境外主权债券发行的最低收益率。其中5年期采用溢价发行,票息0%,首次实现负利率发行。

  从簿记情况看,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订单规模达到发行量的4.5倍,投资者群体丰富,涵盖央行、主权基金、超主权类及养老金、资管和银行等。

  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就不明白了:借100元最后可能还你99元,为什么在负利率情况下,投资者还抢购呢?

  负利率为何还被疯抢?

  一是预期欧元利率将进一步下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市场接受以欧元计价的中国负利率主权债券,表明投资者预期欧元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行空间,这些投资者可以更低的收益率(即更高的债券价格)卖出负利率债券,从而获取正收益。

  新冠疫情暴发后,欧洲央行货币宽松再度加码,欧元区负利率盛行,其中11月18日德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76%。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陈健恒表示,由于欧洲疫情反复,通胀走弱,而欧央行货币政策开始加码,但财政政策暂时没有更大的新举措出台,欧洲复兴计划要从明年二季度才开始实施。因此,往后看一两个季度,基本面和供需关系可能仍会压制欧元区利率,使得欧元区利率维持低位甚至继续走低。

  二是中国主权债券信用高。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虽然这次欧元主权债券以很低的负利率发行,但在欧洲金融市场上,这一利率水平还要高一点。从投资者角度看,收益率相对来说并不低,是合算的。而且中国政府也不会存在信用风险,是靠得住的。

  王青表示,市场接受以负利率发行的中国主权债券,也显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抱有很高信心。

  据悉,标普全球评级和惠誉评级均授予此次发行的欧元主权债券“A+”评级,与中国“A+”主权评级一致。

  也就是说,中国的主权债券对外资来说更安全,投资风险比较小。

  三是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目前欧元区的存款基准利率已经是负值,欧洲多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也是负利率区间,在此背景下,国际投资者抢购中国主权债券,实际上也反映了他们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对中国经济更有信心。

  财政部表示,此次发行采用“三地上市、两地托管”模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三地上市。

  在温彬看来,财政部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于完善欧元主权债券收益率曲线具有积极的意义。


链接

双危机→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显狰狞 溃供给侧改革 负债率335%
11 个回复 - 1116 次查看
惠誉:中国国企债务违约风险逐步浮现 时间:2020-11-19 07: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易锐民 香港特派员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在内,近期频频出现债务违约。评级机构惠誉指出,若中国地方政府支持企业的能力较弱,国企违 ...
2020-11-20 01:24 - 焦典 - 资料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6 22:53:51 | 只看该作者
英媒:欧元区经济再度收缩
2020-11-25 16:30:09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卫嘉

核心提示:报道称,随着各国政府大力控制病例剧增,经济学家预计第四季度产出会出现第二轮下滑,但幅度较小。
参考消息网11月25日报道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23日报道,欧元区新一轮封锁让该地区今年经济以黯淡收尾,但在新冠疫苗研发取得突破后,预计2021年的前景会明朗起来。
报道称,采购经理指数11月触及6个月来的新低,表明该地区经济再度陷入收缩,经济学家警告称“黎明之前将是一片黑暗”。
报道还称,虽然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保持增长,但备受关注的综合采购经理指数10月跌破50这一荣枯线,跌至45.1。指数超过50表明经济扩张。
数据表明,随着第四季度经济再度收缩,遭受重创的欧元区将经历一轮W形反弹。不过,商业乐观情绪有所升温。
报道指出,由于新冠疫苗增强了人们对2021年回归正常生活的预期,企业对未来一年更加充满希望。制造业信心指数上升到2018年3月以来的最高点。尽管出现新一轮封锁,服务业信心指数也有所上升。
荷兰国际集团的欧元区经济学家贝尔特·科莱恩说,信心反弹对2021年经济复苏“应该是个好兆头”。
他说:“这或将成为投资复苏的第一步。不过,由于W形波动的第二部分刚刚开始,复苏之路仍将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
英国万神殿宏观经济学研究公司经济学家克劳斯·维斯特森说,如果疫苗推广得以顺利进行,“乐观情绪将带来更多新订单和就业机会”。
报道称,随着各国政府大力控制病例剧增,经济学家预计第四季度产出会出现第二轮下滑,但幅度较小。新的限制措施重点针对服务业,这意味着工厂得以继续运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11月从54.8跌至53.6,触及3个月来的新低,但仍强劲。
英国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经济学家杰克·阿伦-雷诺兹说:“我们预测第四季度环比下降3%,这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最大季度环比降幅相当。黎明之前将是一片黑暗。”
--------------------
官方机密文件警告:英国恐遭“系统性经济危机”
2020-11-26 16:36: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张威威

核心提示:简报警告说:“在(英国脱欧)过渡期结束这一背景下,2020年冬季可能会同时面临严重洪水、流感大流行、新出现的传染病和罢工等情况。”
参考消息网11月26日报道 英媒称,英国政府私下承认,由于英国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第二波疫情期间完成脱欧,发生“系统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据英国《卫报》网站11月24日报道,《卫报》网站记者看到内阁办公厅的一份机密简报还警告说,存在以下“显著风险”,即在未来数月,英国可能面临同时发生数场灾难的雪上加霜局面,例如,除了因新冠肺炎导致的医疗紧张,再叠加严重流感季。
简报警告说:“在(英国脱欧)过渡期结束这一背景下,2020年冬季可能会同时面临严重洪水、流感大流行、新出现的传染病和罢工等情况。”
报道称,这份简报标有“官方敏感”字样,日期为9月,为政府规划者列出了英国脱欧最后阶段可能造成的影响,详述了从石油、医疗到出行和警察执法等20个国民生活领域“可能出现的最糟糕情形”。
简报还总结了白厅对国家现状的看法,以便为这些警告提供背景。简报描述了一个连一场危机带来的困难都难以克服、同时还要迎接第二场危机的国家,因为所有部门都被告知要为“无协议”脱欧做准备。
简报警告说,全球和英国的食品供应链将因“年底同时出现的各种情况”而中断。2019年底积累的库存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已经减少,无法轻易补充。
报道指出,虽然不会出现全面食品短缺,但各种问题可能会使一些新鲜食品的供应量减少并推高价格。如果出现无协议脱欧,低收入群体将面临最大的食品不安全风险,包括单亲、大家庭中的孩子和残疾人。
这些对“规划假设情况”的描述文字警告说,经济混乱可能增加公共秩序崩溃和国民心理健康危机爆发的风险,同时减少可供政府应对其他风险的“金融杠杆”。
报道还称,“社区紧张关系”和公共秩序混乱也可能加剧。简报指出,警方追踪到,2019年3月和当年年底,与英国脱欧有关的仇恨犯罪有所增加。这是政界和公众高度关注脱欧的另两个时期。
内阁办公厅称,不对这些遭泄露文件的内容置评,但表示这是在过渡期结束时支持个人和公民的“密集规划”的一部分。
一名发言人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我们继续在为多种可能性进行大量准备,包括可能出现的最糟糕情况。这不是对将发生什么的预测,而是力图面面俱到。这反映了一个确保为一切可能发生之事做准备的负责任政府。”
据报道,基本服务中断的威胁以及分析师对其评估的信心通过类似于红绿灯的三色系统分级。被标记为高度或中度关切的领域包括公共秩序混乱、执法、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成人社会保健以及食品和水的供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6 22:58:07 | 只看该作者
美媒分析:全球高估通胀风险 通缩仍是更大威胁
2020-08-13 13:56:37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平悦

核心提示:2010年在大衰退之后,一群经济学家、学者和资金管理者致信美联储时任主席本·伯南克,警告说央行的量化宽松计划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但这并没有发生。当时“狼来了”的疾呼过于响亮,这一次这样的声音应该谨慎对待。
参考消息网8月13日报道 美媒称,随着金价超过2000美元,各国央行向全世界注入大量资金,通胀飙升的前景再次开始占据投资者的头脑。但这种担忧为时尚早:通缩仍是更大的威胁。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8月12日报道,即使在各国为抗击新冠疫情而实施了5个月前所未有的财政和货币宽松政策后,几乎仍未有迹象表明消费者物价出现明显的突然上涨。
报道称,相信通胀即将螺旋式上升的人援引金价走势,称金价几乎每天都创纪录,而美元则在下跌。作为通胀预期衡量指标,平准通货膨胀率比3月份提高了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1.6%,而3月份曾创下12年来的最低点。美联储也助长了这股担忧通胀的风潮,由于有迹象表明经济复苏不够强劲,有必要采取进一步刺激措施,美联储坚称根本没有考虑加息。
报道认为,这也许又是一个虚幻的黎明。上个月亚洲消费者物价的上涨并没有中断近10年的基本情况:通胀并未大幅上升,仍大大低于各央行通常设定的2%左右的温和目标。尽管通过预算、大幅削减借贷成本以及再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强有力的刺激,但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长的破坏加剧了通胀低迷。全球需求暴跌的威力超过了疯狂印钞。
如果通胀失控的火车正在逼近,那么目前从数据中还看不出来。日本政府8月4日公布,7月份东京消费者物价指数——通常是反映日本全国数据的主要指标——上涨0.4%,高于过去两个月的0.2%,也高于经济学家预测的0.1%。另有数据显示,日本的货币基数同比增加了近10%。以上二者均未改变总体情况,即三年内通胀率甚至几乎无法达到日本银行设定的2%目标的一半。
同日,在韩国,韩国国家统计局称,上个月通胀率回升至0.3%。这比6月份的零和5月份的负值要好一些,与表明经济趋于好转的迹象相一致。但这远低于韩国银行2%的目标。
报道称,如果印尼不能叫停大力鼓吹通胀的人,很难想象还有什么能。当印尼央行同意将政府债务货币化时,在主张政府持续提供资金的人眼中,印尼成为终极异端。在正常时期,鉴于债务货币化会让当局丧失遏制通胀的热情,这会使投资者争相退出。但现在不是正常时期。今年7月,印尼的通胀率处于20年来最低水平。该国债券非但没有暴跌,反而在上个月成为亚洲表现最好的债券,在全球47个市场中排名第三。
美国基石宏观咨询公司的经济学家说,美国通胀率超过2.5%的可能性并非微不足道。然而,通缩的可能性仍要大得多。在基石公司跟踪研究的46年里,只有一次通缩的幽灵超过当前,那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短暂期间。
那么,如果通胀真的大幅上升,而不仅仅从底部反弹呢?与任由这种暴跌继续下去将会造成的痛苦相比,允许物价过度上涨的代价不算什么。
报道指出,这意味着,那些认为通胀才是威胁的人有责任证明自己的观点。2010年在大衰退之后,一群经济学家、学者和资金管理者致信美联储时任主席本·伯南克,警告说央行的量化宽松计划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但这并没有发生。当时“狼来了”的疾呼过于响亮,这一次这样的声音应该谨慎对待。
报道称,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缓慢收缩财政资金流有其必要性。如果通胀这个妖怪最终到来,那么它也许是个不错的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7 01:14:49 | 只看该作者
欧洲央行决定继续在欧元区维持零利率政策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12-16 22:05
欧洲央行当地时间16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管委会会议上决定,继续在欧元区维持此前的零利率政策不变。同时决定在明年一季度放缓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紧急购债计划”,该计划也将按原定时间在明年三月底终止。(总台记者 陶冶)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7:24:07 | 只看该作者
美媒文章:“拜登滞胀”即将到来
2021年12月21日 07:16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2月20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3日发表文章《拜登滞胀即将到来》,作者是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前主席、美国企业研究所访问学者菲尔·格拉姆和美国政策研究公司合伙人迈克·索伦。全文摘编如下:

  白宫继续坚称,通胀将很快消退,而美国将恢复新冠疫情暴发前的繁荣。但拜登政府的监管议程实际上确保了疫情后的经济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拜登的行政命令带来越来越重的监管负担、他的监管机构对美国经济体系的公开敌视,以及朝向进步时代反垄断执法模式的回归,都将抑制经济增长。将当前的通胀变成滞胀的所有因素都将出现。

  美国监管过度的痛苦经历还近在眼前。当次贷危机引发的衰退在2009年年中结束时,经济学家们曾预测经济会强劲复苏。2010年初的时候,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曾预测到201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速为3.7%,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同期的增速为3.3%,美联储则预计到2014年的增速为3.5%至4%。事实上,在2010年至2016年的经济复苏期间,GDP增速却跌至2.1%,创下80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拜登执政初期,政府监管那冰冷的死亡之手比奥巴马时期伸得更远。最初的行政命令对作为监管政策基础的成本收益分析抽筋去骨,将收益定义为包含“社会福利、种族平等、环境保护、人类尊严、公平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行政命令反对不顾消费者利益的企业兼并和收购,并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作为灭绝的目标。

  为了重新监管铁路,拜登试图推翻卡特总统和特德·肯尼迪参议员留下的“去监管化”遗产——他们取得的成就曾使美国的运输系统成为世界上最高效的运输系统,并将人员和货物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一半。在反垄断执法方面,拜登则试图推翻近半个世纪的两党改革——这些改革废除了进步时代的监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尤其是在运输和高科技通信领域。

  拜登政府激进的监管议程在他任命的官员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克林顿总统曾任命拉里·萨默斯、阿瑟·莱维特和艾伦·格林斯潘以符合消费者利益的方式对经济进行监管和发展经济,而不是彻底改变它。克林顿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政策使美国得以繁荣发展。

  奥巴马的监管机构扼杀了商业和就业机会,而拜登的监管机构则公开敌视它们所监管的行业和美国的经济体系。它们所寻求的不是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而是使企业服务于政府目标。

  通过拜登的行政命令和监管政策,美国经济正从伟大的世界资本主义巨人变成俯首帖耳的资本主义傀儡,它的主人是政府而不是消费者。

  如果说奥巴马时代的监管所导致的经济停滞正在以一种将奥巴马时代的监管政策变本加厉的方式重演,那么在当前的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快速增长后,增长放缓看来是注定出现的。一旦采取新的刺激性开支和货币调节手段来刺激不断放缓的经济增长,那么经济停滞就很容易变成滞胀。

链接

公共债务危机 不懂虚拟资本 刘鹤'全球去杠杆大势'预期全错
19 个回复 - 13715 次查看
J博斯金:当心美国不断飙升的公共债务 时间:2021-07-19 07: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迈克尔·J博斯金美国必须控制其不断飙升的国家负债,但美国总统拜登似乎想要反其道而行之,而此举的巨大风险不容忽视。在经历了2008 ...
2021-7-19 14:20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