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17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主体资本垄断配资源 内循环大梗阻 养猪/制药/食品/农业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13:4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猪已中邪!资本垄断是“内循环”的大梗阻
2020-08-03 13:58:07  来源: 子夜呐喊   作者:子午

  最近猪肉价格又上涨,而荷包却干瘪了。

  家里将近一个星期没吃猪肉,一来感觉吃猪肉不划算,二来感觉最近的肉不新鲜。

  大周末的,本来想着给孩子做顿毛氏红烧肉改善一下生活,谁知道到菜市场一打听,猪肉都涨到30元一斤了,这还是带肥的。

  于是,笔者就跟肉摊老板聊了一会儿。笔者原来总以为猪肉涨价,肉摊老板就“发财”了,不成想肉摊老板却跟笔者倒起了苦水。

  最近肉涨价,买肉的越来越少,相比而言,以前较贵的猪腿(26一斤)反而要划算一些,就连较贵的排骨的“性价比”都比猪头高了。有时进半头猪,一天还卖不完,剩下的晚上收摊还要拉回冷柜。我说怎么感觉最近的猪肉很多看起来不新鲜了,看来不仅仅是“感觉”而已。

  就这样,猪肉涨价了,肉摊老板一天的毛收入反而要掉到300元以下了。

  5月底、6月初的时候,猪肉的价格都掉到20元出头了,这又杀了个回马枪,才一个多月就快涨回了春节期间的价格,不知道还会不会再上涨。

  按照主流经济学家们的宣传,“市场机制会自动导致均衡:当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会上涨;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就会下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而,媒体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猪肉产量减少21.26%,均价却上涨了138.57%,猪价的变化远大于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这个现象更主要地反映出市场追涨杀跌的本质。

  如果说去年以及今年2-3月份的猪肉价格上涨,是禁养令和猪瘟引起供给不足导致的话,那么,此轮的猪肉价格上涨就更难用市场供需关系来解释了——

  据媒体报道,从5月底到7月7日的五周时间里,猪肉价格反弹了21%。整个7月份,猪肉价格“稳涨”不止,即便是在28日一万吨储备肉的投放,依然没能阻挡月底猪肉价格的微涨。

  与之同时,媒体却“喜报频传”:“二季度末,生猪存栏33996万头,比一季度末增长5.8%;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3629万头,同比增长5.4%,比一季度末增长7.3%。”各地以及各大养猪巨头公布的信息显示,6月份的生猪无论是存栏量还是出栏量还在稳定增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出现这种现象之后,笔者从目前的公开媒体还没有看到主流经济学家们给出的有说服力的解释。

  有的说法将原因归结于暂停从美国进口猪肉。今年上半年,中国累计进口猪肉212万吨,同比去年同期猛增了140%;而本土猪肉产量则减少到了1998万吨。进口猪肉的比重达到了9.6%的历史高点。即便如此,美国猪肉仅占进口猪肉的19%,也就是说美国猪肉仅占猪肉总量的1.8%。要以美国猪肉1.8%的权重撬动中国整个市场21%的价格上涨,显然这个说法很难成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春节期间猪肉价格的飞涨已经政策对养猪业的扶持,导入大量资本涌入养猪产业链,造成仔猪价格的上涨,从而将成本分摊到了目前的出栏生猪身上。这种说法倒是已经触摸到了问题的本质。

  如今,20公斤仔猪价格已经普遍上涨到100元/公斤以上,每头猪仔的价格普遍涨到了2000元以上。我国生猪的理想出栏重量为120公斤,而今年上半年受市场紧俏的推动,平均出栏重量降到了90公斤,最近才回升到100-110公斤。按照7月中旬37元/公斤的生猪出栏价格计算的话,每头出栏生猪的售价大约在3300~4100元,仔猪价格占到了生猪成本的一半多,某些地方仔猪甚至卖到了成猪价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图显示,2019年2-3月,对于猪仔、活猪和猪肉价格是一个上涨的重点拐点,此前价格一直相对平稳。那时的仔猪价格甚至低于猪肉价格,为20元/公斤。而2019年3月至今,仔猪价格涨到原来的5倍,而猪肉价格为原来的两倍多。可见,仔猪的价格上涨影响确实是巨大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按供需关系的解释,仔猪价格应该主要取决于能繁殖母猪存栏量。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8年上半年开始,母猪存栏量的确下降了,但2019年1月开始,母猪存栏量已经由降转升,到10月已经维持了9个月的环比连续增长。2019年10月的仔猪价格也只上涨到了60元/公斤,考虑到仔猪9-10个月的繁育周期(受孕-妊娠-仔猪育肥),按供需关系,其后仔猪价格完全没有任何的理由。

  前不久,某业内人士根据目前的成本及售价核算出单头仔猪的盈利竟然高达1165.58元/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只为说明一点——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统计,2017年我国出栏生猪59%来自年产50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31%来自中小型养殖企业,10%来自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随着禁养令的推行,养殖散户逐渐被驱逐出养猪业。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到2025年,规模化养殖企业将占到60%以上,温氏、牧原、正邦、新希望、正大、中粮等20大巨头要占到30%以上的份额。显然,这种格局之下,猪企巨头对猪肉价格将有足够的发言权。这些巨头中,除了排名并不靠前的中粮还与国资有点关系,其他都是不折不扣的私企或有外资背景的企业。

  此外,定点屠宰实施以后,屠企巨头的垄断对猪肉的终端价格也形成了巨大影响。尽管有关人士对此一直否认,但不可否认的是,到2017年,全球十大屠企,中国企业占了三席:万洲国际(中美合资)、雨润集团、温氏食品集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与养猪业相比,种猪市场的仔猪繁育产业则更早地走入了垄断化、巨头化的阶段。

  早在2016年,有人就开始全面为养猪界的“种子战争”造势了。国内某知名农业信息咨询公司出台报告,声称2020年我国繁育母猪的数量仅需3500万头就可以满足我们国家的生产需要了,主要的原因是大型繁育母猪企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繁育母猪的猪仔成活率已达到养猪发达国家水平;而散养户一头母猪一年成活的猪仔数量仅有18头,报告主张让散养繁育母猪退出繁育母猪产业。这份报告引用的数据是外国知名机构的数据,不难想象出内外资本对这份报告的支持。

  我国繁育母猪存栏高峰期是2014年的5000多万头,其后一直在减少,减少的对象主要是农村的散养母猪。到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种猪场为8200多个,其后,数量在减少,规模却在扩大。“猪种”已经完全掌握在规模种猪场手中。

  近期,一张“2020全球10万头母猪企业榜单”在业界广泛传播。其中,中国11家猪企上榜。除此,国内还有很多知名养殖企业的母猪存栏数也不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这种情况下,仔猪价格翻五倍,主要增长部分还是在能繁母猪存栏量上涨阶段,也就不难解释了。“资本涌入,导致仔猪价格上涨”的说法也就得到了印证。

  与全国六亿月入不足千元的老百姓吃不起猪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以来,猪企巨头业绩大好,股票一路飘红。

  据羊城晚报7月11日的报道,国内养猪“大佬”集中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养猪“大佬”赚得盆满钵满,业绩最突出的牧原股份,上半年预计盈利达105亿-110亿元。以广东为例,近期养一头猪比去年同期多赚将近两千元。

  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述的名言:

  “如果有10%的利润,它(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一旦资本垄断形成气候,它就会肆无忌惮地收割利润。此前,日化企业要涨价,发改委约谈之后照涨;方便面企业要涨价,发改委约谈之后照涨……难道猪企就能例外吗?

  三农问题学者李昌平老师前一段时间在自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养猪业已经走上“邪路”,必须“纠偏扶正”》。

  李昌平老师在文章中指出,农业产业化政策消灭了农业本土种子资源和农民自主恢复生产的能力,通过设立行业门槛和准入标准让多数农民难以进入养猪业;大量的养猪补贴只补给龙头企业,这帮助了龙头企业把千万小农养猪户彻底打垮。因为极少数人获得了稳定市场份额和高度集中的定价权,生猪产业已经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养猪产业的“房地产化”(炒猪团)。

  养猪产业化的结果一方面导致城乡居民吃不起猪肉了,另一方面断了相当一部分农村老百姓的生计。李昌平老师算了一笔账,一个种粮20亩的农户,一年收获的20吨粮食仅仅只够他一家四口吃猪肉的开支;如果允许这个农户养两头猪自给自足,这两头猪的收入和种二十亩地的收入相等。

  李昌平老师指出,80%以上的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了!将有6亿左右人口长期在农村生活生产,6亿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就是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小农经济将长期客观存在,也必须支持其长期存在,而不是扶持资本抢夺他们的生活生产及生存空间,并“消灭”他们。

  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刻,很多进城农民被迫退回到农村。笔者对于乡建派保护“小农经济”、给3亿农民工留条退路、把农村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主张能够达到的效果是存疑的。

  现实社会中,无论是地方土地财政需求推动的“拆村并居”,还是为了“扶植民营企业”推动的“资本下乡”,都是与“保护小农”的目标是相悖的。无论是15世纪的英国,还是今天的中国,田园风光式的“乌托邦想象”又如何能阻挡得住资本的铁骑呢?

  虽然,乡建派的主张确有某些左翼批评的“为资本续命”之嫌,但危机之下,如果真能给相当一部分农民留条活路,总比流离失所、衣食无着要好得多吧?与那些批判温铁军的“理性”左翼相比,笔者在情感上还是要积极声援乡建派的。

  最近,耳朵里快被“内循环”这个词磨出茧子了。稍微懂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扩张是资本本性的体现;在这个本性面前,“内循环为主”是不可能实现的。

  内循环的前提是生产者能够买得起自己生产的商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资本榨取剩余价值,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中,贫富差距最终必然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而最终,资本为了追逐剩余价值必然选择扩张。

  真正能够实现“内循环”的,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这时组织生产的不再是资本,生产的目的也不再是追逐生于价值,而是满足有计划地满足劳动者的物质文化需求。问题是,现在还有公有制、计划经济吗?真有的话,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危机了……

  某著名的黄姓官员学者最近在《怎么构建“国内大循环”?》一文中也注意到了“6亿中低收入人群主要分布在农村”这个问题,他开出的药方是“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幻想通过金融交换解决中国农村的那6亿中低收入群众的问题。马克思早就明确指出,交换带不来财富。黄某的这副药方在货币已经严重超发的情况下,所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无异于饮鸩止渴、火上浇油,反而给资本下乡提供了便利。

  显然,乡建派“节制资本、保护小农”的主张在构建内循环的问题上,比黄某人的药方靠谱得多!

  通过上面对养猪业这个样本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资本垄断目前已经将农民散户挤出了养猪业,断了他们可以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门路;而蔬菜、粮食、副食加工等等其他门路中资本垄断的格局也已形成。可以说,垄断的资本已经成了构建“内循环”的最大梗阻。

  目前,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只能说是遥不可及的奢求。那么,退而求其次,让农民散户能够养猪,让农产品不再被“中间商赚差价”,让城乡居民吃得起肉、买得起菜就是现实应该做的、也可以做到的。

  而首要的是要节制资本,不能任由资本垄断、掠夺。这就看愿不愿做,想不想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13:54:18 | 只看该作者
特效救命药5毫升70万元!药价疯了!

百花亭畔 · 2020-08-04 · 来源:百花亭畔




  这两天,一则新闻刷屏了。一男婴急需特效药,5毫升需要70万人民币,父亲瞬间绝望。有网友翻出,同一款药,在澳大利亚只需280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你觉得这是个例,再看其他的药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大少留言:
  一瓶用于心脏急救的常用药硝酸甘油片从4块多钱猛涨至60多元且很难买到;治疗农药中毒的氯解磷定,一盒价格从政府招标挂网价48.8元暴涨至1017元;用于断指再植的盐酸罂粟碱,从9.4元暴涨到349.9元……病友一药难求,医院被迫高买低卖。如此大的涨价幅度与缺货断货,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记者追根溯源采访了医药市场、医院、药厂和药品流通企业,发现近两年来市场上已先后有100多种药品悄悄“火箭式”涨价数倍乃至数十倍,大多是阿莫西林、降压0号、甲硝唑、土霉素、病毒灵、痢特灵等这类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大众常用药。多位业内人士反映,多种药价非正常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一些不良商人串通垄断药品原料进而哄抬药价牟取暴利,当前这种药品市场上的“垄断牟利”已呈现组织化、常态化。
疯狂的药价导致:患者忧、医院愁、政府无奈
  安徽省合肥市67岁的曾大爷9年前突发心肌梗塞,安装了心脏支架。从此,硝酸甘油这种心脏病急救药,就成了他随身携带的“救命药”。但最近,他发现这种药买不到了,家周边的十几个药店都说没货。
  与曾大爷一样,82岁的中科院退休研究员胡雪金老先生与老伴也需要这种药,他幸运地在医院买到了3瓶,却诧异地发现:去年一瓶还是4块多钱,现在却涨价到了60多元。
  “我老伴有冠心病、高血压二十多年了,去年下半年我的身体也出现问题,两次在家里昏倒。”在合肥市西郊的家中,胡雪金老先生在桌上摆出三种药: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这三种药,都是我们常备的救命药。”
  多年买药,胡雪金感觉近两年一些药品的价格涨幅离谱。作为知名学者、我国激光生物医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胡雪金说自己买药国家和省里有报销政策,但忧心药价上涨加重社会大众的经济负担:“不少病友都在议论,药价为什么上涨这么多?”
  带着疑问,记者探访我国最大的西药批发市场——安徽太和华源医药市场,了解到近两年来涨价的并非只有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片,去年上半年4元,现价55元。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去年上半年8元,现价40元。维生素K1注射液,去年上半年25元,现价160元。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西地兰注射液,去年上半年1毫升30元,现在最便宜的一个品牌也要133元……”
  在华源市场交易的各类药品品规达3万多种,客户涉及全国1万多家基层医疗机构、2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这里的行情被视为全国药价的“晴雨表”。在市场营业大厅,开票员王琦告诉记者,近一年多有多种药品价格猛涨。至于涨价原因,她表示不太清楚,“听说是原材料涨了”。
  为全面了解情况,记者采访了华源公司多位负责人,了解到近年来价格不正常上涨的药品多达一百多种,很多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常用药、低价药。比如阿莫西林、降压0号、甲硝唑、病毒灵、痢特灵、罗红霉素、维生素B1、谷维素、肌苷片、地塞米松片、阿苯达唑片等等,涨幅大多在3倍至10倍,有的高达几十倍乃至百倍。
  “印象中从2014年开始有药品不正常涨价,到近一两年越来越多、越来越疯狂。”华源市场一名仓储员介绍,其中今年以来上涨的主要有硝酸甘油和维生素系列。硝酸甘油片剂(0.5毫克*100片)和注射液(10毫升),价格已分别从去年的约4元、20元,分别涨到了约55元和110元。
  福建新力量医药公司采购经理王德润来华源市场采购已经有16年,他介绍,在全国的医药市场里,这里面向老百姓的常用药最全。“近两年价格不正常上涨的药品,估计有一两百种。药价猛涨影响销量,我们作为药品流通企业很无奈,患者更是只能被动接受高价。”
  市场上多种药价大涨,医院的情况怎样?记者来到三甲医院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了解到,有多种药品涨价惊人,其中有些急救药还出现短缺。
  “从去年开始,一些药品尤其是急救类药品涨价,比如止血用的维生素k1注射液,临床需求量大,但今年年初有钱也买不到。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今年也一直紧缺。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前段时间也曾经缺货。”该院药剂科副主任刁波介绍,因为药价大涨,一些药品出现了“市场采购价比政府销售限价高”的倒挂现象,“但因为临床要用,医院只能赔本高价买、低价卖,这种情况在县、市级医院普遍存在。”
  有的药品“药价倒挂”达几十倍,比如治疗农药中毒的氯解磷定,一盒价格从政府招标挂网价48.8元暴涨到1017元。用于断指再植的盐酸罂粟碱,从9.4元暴涨到349.9元。这些“救命药”医院必备,只能高价采购。
  记者了解到,近期一些不正常涨价药品在全国多地出现短缺现象,比如硝酸甘油在江苏、湖北、辽宁等省均缺货。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网曾发布公告,宣布硝酸甘油等多种短缺药品可以突破政府招标价“直接挂网”销售。
垄断的暴利形成:组织化、常态化、模式化
  为何有这么多种药品不正常涨价?多位业内人士介绍,主要是一些不良商人为牟取暴利,非法垄断药品原料造成的。
  “一批疗效确切、物美价廉的药品原料被人为控制,导致无原料厂家的生产成本大增。”安徽华源医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近两年中国医药工业界的一个常见现象,比如安乃近、异烟肼、扑尔敏等药品原料,有的价格从一公斤2千元上升到5万元。现在市场上的常用药、低价药涨价已成普遍现象。“患者、医疗机构、流通企业苦不堪言,处境十分无奈。”
  华东地区一家制药企业就是原料垄断的受害者之一。这家有数百名员工的公司生产50多种常用药,公司负责人介绍,过去几年间,公司有几十种药品的原料被人为垄断,很难买到。包括阿莫西林胶囊、病毒灵、速效伤风胶囊、土霉素片、西咪替丁片、甲硝锉片等。
  其中病毒灵(盐酸吗啉胍片)的原料,2015年还是2万元一吨,2017年暴涨到30万元一吨,公司为了不停产、保障工人工资,只好“托关系”高价购买。速效伤风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的两种原料扑尔敏和对乙酰氨基酚都被垄断,扑尔敏的价格从一公斤230元逐步涨到1980元乃至七八千元,想买50公斤还必须搭售50吨的对乙酰氨基酚。
  “对我们药厂来说,要么高价买他们的原料,要么让他们做‘销售总代’,由他们确定售价并拿走利润大头。”这位药企负责人说,原料暴涨导致产品暴涨,比如病毒灵原来一瓶出厂价只要4.85元,后来涨到58元。高价也导致药厂的产品滞销,无奈只好转型做食品、化妆品。“我们是敢怒不敢言。如果公开身份表示不满,可能以后都买不到原料了。”
  多名业内人士介绍,一些不良商人通过串通、利诱、逼迫等手段,垄断某种药品的原料供应和进口渠道,囤积居奇向下游药厂高价兜售,或者控制药厂产品的销售权、定价权,导致药品涨价、紧缺,从中牟取暴利。近两年来所有非正常涨价的药品,几乎都是采用这套手法,已经组织化、常态化、模式化。
  “比如某种药的原料全国原有三个生产厂,现在环保关停了一个,只剩两个。就有所谓的‘总经销商’又叫‘大包’把这两个厂产的原料全部买断。你原来售价8万元一吨,我现在给你10万元,你生产多少要报备给我,经销权也全归我,我垄断市场后卖30万元一吨,导致下游药厂成本和产品价格激增。”一名医药界人士说,有些人把药价上涨归结于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环保原因关停原料厂,实际上垄断提价才是主因。而提价的方法又多种多样,比如有的药原来一瓶100粒,现在改包装为一瓶20粒、10粒,看上去售价没变,实际上价格大涨。
  垄断牟利,在医药行业近乎成为“公开的秘密”。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医药界人士透露,他认识的一个医药行业老板,去年拿出3个亿垄断了一种胃药原料,把一瓶药的价格3个月内从1.6元抬到8元,听说从中获利数倍。
乏力的处罚呼唤:排查、打击、放开
  今年初,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河南九势制药有限公司因为垄断扑尔敏原料药,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没收、罚款1243万元。
  据了解,扑尔敏作为一种原料药,广泛用于生产两千多种感冒和过敏类药物制剂,包括鼻炎片、维C银翘片等常用药品。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调查,湖南尔康与河南九势两家占中国扑尔敏原料药的市场份额一度达96%,他们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对进口渠道的掌控,“密切联系、相互配合”,以不公平的高价向下游药厂销售并搭售药用辅料,多次以“无货”为由拒绝供应,或者将缴纳高额保证金、将成药回购统一销售、成药涨价并提成等作为供应条件。导致扑尔敏原料药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涨,部分下游厂商减产停产,损害了广大患者利益,产生恶劣社会影响。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药品垄断行为已经有过不止一次的查处,但相对巨额获利,处罚力度往往如同“蜻蜓点水”,而且罚款后往往并没能让原料药的价格降下来。由于打击力度不够,垄断涨价的药品越来越多,垄断者的疯狂未见收敛。
  对此,他们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管放结合”采取措施:
  ——排查垄断药品。由于垄断行为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国家多部门综合执法,对近两年来所有非正常涨价的药品,追根溯源找出涨价的源头,排查原料药垄断行为。
  ——加大打击力度。如果对垄断牟利企业,采取像对“长春长生问题疫苗案”那样的查处力度,一定会见效。建议对非法垄断获利给予“得一罚三”乃至“得一罚十”的重处,对囤积居奇牟取暴利者追究刑事责任。
  ——放开原料生产。国家为了保证药品质量控制原料厂审批,却为一些人垄断打开了便利之门。相关部门应该重点监管药品的生产过程和出厂质量,减少审批让更多企业进入原料药生产领域,摧毁垄断的根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14:14:44 | 只看该作者
侧重内需与科研 中国试图发展“双循环”经济
时间:2020-08-06 07: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北京综合电)一名中国政府顾问称,中国正试图减少对海外市场和技术的依赖,以侧重国内需求与科研的“双循环”增长模式引导经济发展。

该策略或成为中国政府第14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一个关键优先事项。中国政府高层预计将在今年10月的中共第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并批准“十四五”规划,并可能会在明年初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公布。

“双循环”即优先以“内循环”提振国内需求,并以海外市场的“外循环”为补充。

综合路透社与新华社报道,“双循环”策略目前尚未浮现具体细节。但知情人士称,中国国内供应链的建立仍将部分借助外国投资。

一名知情人士说:“随着形势变得严峻,中国领导层提出了‘内循环’的概念,不过完全(依赖)‘内循环’是不太可能的。”另一名知情人士说:“鉴于对外贸易将下降,而且美国正在实施科技封锁,我们将更多地依赖内需,”

“双循环”策略近期频频被中国政府提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分别在5月14日与7月30日的会议中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他也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随着中美在贸易冠病疫情等一系列问题上频繁发生摩擦,中资企业已开始感受到美国在贸易和科技领域实施限制所带来的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15:57:42 | 只看该作者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持久战”,意味着什么?
2020年08月06日 15:02:04
来源:新京报

未来的双循环中,外循环会越缩越小,中国将可能主要通过内循环来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文 | 陈思进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国际环境上看,美国特朗普政府想要推翻“经济全球化1.0”,重新构建“全球化2.0”版本。因此,今后全球各国可能将会被分成几个圈层,同大于异的国家为一圈层,不同的圈层各玩各的。针对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中国提出了上述具体的应对方案。

国际大环境已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进入经济全球化1.0时代。当时,大量中低端产业外包到中国,资本大量流入,使得我国迅速发展了起来,国际大循环初步形成。

在这个大循环之中,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赚得了大量的外汇,中国也迎来高速发展时期。高速公路、中国铁路、高铁逐步普及,而这一切都是以大量资本为基础的。

不过,从奥巴马时期开始,美国就已经提出了要让产业链回归。这有很现实的国内经济问题。

三、四十年之前的美国社会,是典型的橄榄型社会,即两头尖,穷人富人都不多,处于“橄榄球”中间的,是广大的中产阶级。也就是说,一般的美国家庭,只要一个人工作,就可以养得起整个大家庭,过上典型的美国式中产阶级生活——一对夫妻、二三个孩子、一栋大别墅、一二辆车、一二个宠物……

但是,随着中低端产业链转移到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以及新加坡),之后再渐渐地外包到中国大陆,这一现状终于被打破,大量的中低端工作消失,美国的中产阶级迅速萎缩。

也就是说,资本是逐利的。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以及相对宽松的环境保护政策,使得大量的美国企业搬迁至中国,使得美国的就业率大幅缩减,美国原本的橄榄型社会变成了金字塔型社会。金字塔的底端是广大中下层的老百姓,在顶端的1%的富人则受益于经济全球化1.0,变得越来越富。

不过,奥巴马并没有实施真正的中美贸易战,是特朗普把它变成了现实,并且还将“战争范围”扩展到金融、科技等方方面面。

构建与经济全球化1.0相似的内循环结构

为什么说这是持久战?从目前来看,经济全球化1.0就要逐渐结束了。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包括全球经济低迷、中美战略竞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加速等情况可能将长期存在。我国在发展经济时,需要转换思维,以“中长期化”的思维来制定政策;特别是要建立在对未来长期大趋势的准确判断之下,以战略性思维、长效性思维,完善诸如宏观调控机制等手段,达到远近结合、长期协调、长期均衡的效果,以应对结构性问题和长期挑战。

那么,中国为什么现在要提出“以内循环为主”这个概念呢?

未来的双循环中,外循环会越缩越小,中国将可能主要通过内循环来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因此,产业结构必然要发生变化。

经济全球化1.0的国际大循环经济模式,是部分国家提供资源、部分国家生产商品,供高消费能力的国家消费。

而中国内循环也可以参考国际大循环的逻辑,将不同区域对标不同的国家,比如将北上广深对标美国欧洲;中国西部一些有资源的地区对标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这样的资源国。中国中西部的土地和人力相比沿海要便宜得多,所以可以考虑把中低端的产业转移到那里,将高端产业放(或留)在北上广深。

房价下跌才能保证内循环“可持续”

内循环离不开消费。欧美经济的很大一部分是靠促进消费得来的。当我们谈到消费时,就不得不说一说中国的房价了。中国房子的市值,已经超过了美、欧、日所有房产的总值。

总理曾提到,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约10亿人口月收入在2000以下。所以,如果要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房价就得降下来。虽然我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有消费的需要,但需要并不是有效需求,即这些需求其实很难实现。

以当下国内的收入水平,除非中国房价下跌,否则内循环是无法提振消费、消化过剩产能的,这也是为何国家一直在强调房住不炒的主因。因此,如今的中国楼市似乎已经到了非降不可,至少是不能再往上涨的时候了。

其次,产业升级实际上与中美科技战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些年来,中国虽然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甚至可以说是全球最完整的;但是,不得不说,中国对世界上最核心的科技,掌握得还不够多,例如芯片、特殊材料以及高端的发动机等。

也就是说,中国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产业的结构也要发生变化。资源可能将会来自新疆、陕西、内蒙古、甘肃或青海;资本来自一线城市;科技的发展,可以考虑依赖深圳、上海、合肥、西安这些高校集中的城市。

总之,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以自成体系为主,和他国合作、而非依赖为辅,这样的经济转型将会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的“持久战”,我们需要提前为此做好准备,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陈思进(资深金融风险管理顾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5#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17:51:52 | 只看该作者
70万一针的救命药,实价280元,国家药监局是这样回复滴!

2020-08-06 14:18:01  来源: “蓝眼猫”公众号  作者:蓝眼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日,有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刷爆网络:一瞬间就传遍了全世界,网上拍砖如雨,恶评如潮,闻者无不愤怒!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有一户家庭,刚一周岁的孩子得了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医院向患者家属推荐的,可治疗这种病的特效药,竟然高达70万元一针!

  真正的天价,是中国所有药物中最贵的,且完全是自费的药物。

  不要说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是中国的中产,能付得起这样的医疗费吗?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还不止需要一瓶!

  就是砸锅卖铁,又能换上几个钱?

  幸亏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互联网,患者的父母,在亲戚朋友中到处筹钱,想要拯救孩子的生命。

  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在问着同一个问题,这种药真的这么贵吗?昂贵的也太离谱了吧。

  于是有人追本溯源,寻找这个药在国外的售价,‘

  很快就有消息传来,就是这种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在澳洲,诺西那生钠仅41美元,合人民币不过280元左右!

  可是我们的医院居然敢为病人开价,开到70万元一瓶!

  医院的暴利居然到了如此骇人听闻的程度!

  这种在医院被标价标到70万元人民币的药,在日本近乎于免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针对网络上如潮的质疑声,今天,国家食药监总局作出了回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于这样的回复,你又该作何评论?

  现在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孩子,急需这种药品救命!

  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国家食品药品监察总局答复说,药品的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定价的,这皮球踢的找不着了!

  当有人问到这个药的进口的价钱是多少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居然是:这是市场行为!

  实际上是在说,这种行为是不受法律或者政府部门管辖的。

  我们想问:中国到底有没有《反暴利法》?而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问题,它的价格该不该受到管理和限制?如果放弃其随意掌控,那么我们还要食品药品监督局干什么?

  现在,我们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命到底有没有救?

  如果是你的孩子,你该怎么办?

  这种药品在治疗的过程中并不是一瓶就能解决的,如果需要五六瓶的话,倾家荡产,够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此骇人听闻的事,竟然无法得到解决!

  人命关天,我们到底该去找谁?!

  我们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人能够转发,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使问题得到解决!

  当你读到这里,你还觉得这只是钱的问题吗?

  我还想问一句,这只是极端的小概率的事件吗?多少人在天价救命药的面前选择了放弃!这样的悲剧我们听到的还少吗?

  在这样事关人命的问题面前,任何冷漠都是在纵容犯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6#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22:46:35 | 只看该作者
病药物一针70万人民币?医保局:正谈判
时间:2020-08-06 15: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广东一位母亲欧阳春兰,8月5日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信息公开申请,希望了解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以下简称“SMA”)疾病药物,即70万元(人民币,下同,13.8万新元)一针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采购方式和国内定价依据。

据红星新闻报道,该申请书显示,欧阳春兰请求公开引进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采购合同、国内销售价格定价依据和定价计算相关说明,以及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库存数量和分配发放的信息。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又被称为“婴幼儿遗传病杀手”,目前中国国内唯一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即为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据悉,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由渤健公司(Biogen Idec Ltd)研发,2016年12月23日首次在美国获批,是全球首个SMA精准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2019年4月28日在中国上市。

记者了解到,该类药物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即便在美国也属于普通民众难以负担的药物。

国家医保局信访办一工作人员8月5日受访时介绍,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价格是由药企自行定价,所以该药在每个国家的价格存在一定出入,“除了药物的原材料、研发成本等,药企业也会考虑利润问题,加上该药物目前在国内处于市场垄断的情况,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该工作人员说,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自2019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已被纳入医保谈判日程,国家希望和相关药企业谈判,将药物价格降下来,“去年开始国家就在和药企谈判,由专家组研究定价,具体定价多少不清楚。但是纳入医保的事没有谈下来,因药物价格下不来,就始终没办法进入到医保目录。”

至于为何药企价格不下降,就无法纳入医保,该工作人员解释说,由国家医保局制定的医保目录适用于全国各地,因此需确保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各地方都能用得起。

工作人员解释说:“此类罕见病药物一旦纳入医保目录后,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基金用于支付高价罕见病后,其他基础疾病可能保障不了,后续还可能会造成地方经济压力,所以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国家和药企谈判,将价格谈下来。”

据了解,浙江等地已建立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根据当地政策,浙江罕见病患者每年自费上限不超过10万元。谈及针对一些地区出台的关于罕见疾病的地方政策时,上述工作人员说,一些省市级地区确实有出台对罕见病的救助政策,“但是地方政府也是根据当地基金统筹情况而定,如果剩余基金较多,就可以用于罕见病救助,相当于是地方优惠政策,但是就SMA疾病的帮扶,目前从国家层面来讲还很难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7#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22:55:49 | 只看该作者
催涨股价 中国药业大亨享世界最快财富增速
时间:2020-08-06 15: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自重庆智飞生物制品6月底公布中国药品监管机构批准了一款冠病疫苗的临床人体试验以来,该疫苗生产商的股价已飙升80%。今年截至周三该股上涨了256%,是创业板指数里表现最佳的成份股。该股周四截至午间休市时跌7.6%。

据彭博社报道,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股价上涨已推动智飞生物董事长蒋仁生的财富增长到194亿美元(265.63亿新元),从而接近闯入中国前十大富豪名单,该名单上主要是些科技和房地产大亨。

仅在7月份,他的净值就翻了一倍多,是全球最富500人中增长最快的,今年以来的财富增值总额为144亿美元。现年66岁的蒋仁生拥有智飞生物约56%的股份。

蒋仁生曾于2019年5月在他的母校对学生们说,财富只是企业家成功的表象,对社会责任的践行才是衡量成功的标准。他的公司销售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疫苗,并且是默沙东HPV疫苗的中国独家代理商。

智飞生物在2020年头六个月实现净利润1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了30%。该公司说,其冠状病毒疫苗正在做1期和2期临床试验。该公司至少还产生了另一位亿万富翁。该公司持股8%的前董事吴冠江的财富今年也翻了一倍多,达到45亿美元。根据公告,吴冠江于2015年离开了智飞生物董事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8#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23:04:05 | 只看该作者
系统性掠夺:医院公立化阻挡不住医疗产业化!

2020-08-06 11:23:16  来源: 子夜呐喊   作者:子午





  前几天,一则题为《湖南一男婴ICU中急需特效药救命,5毫升70万元,父亲瞬间绝望》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关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天早上,另一则新闻又进入了笔者眼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到这两则消息的第一眼,笔者想到了诗人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前一则消息里,ICU里住了9个月的男婴,在满月时被确诊为SMA(“脊髓性肌肉萎缩”),西医针对这个疾病目前的特效药是去年2月从美国引进的Spinraza(“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由美国生物科技巨头百健(Biogen)在上海生产,每支5ml、售价69.7万,属完全自费药物;而男婴的父亲来自湖南溆浦,目前在一家塑料厂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男婴父亲现在的工资,要不吃不喝12年才能买得起这一支特效药。某自媒体翻出国外Spinraza的售价,澳大利亚政府官网标识的医院病人用药费用为41美元(280元人民币)。于是,某些人将矛头指向了医院加价。

  事实上,据公开媒体报道,Spinraza在美国的临床治疗费用一样昂贵,一剂的标价为12.5万美元,第一年需要注射五到六剂,将花费62.5万-70万美元,此后每年需要注射三剂,花费37.5万美元,且患者可能需要终身用药。澳大利亚将此药纳入了药品福利计划,持有澳大利亚医保卡的患者最多只需每剂支付41澳元(人民币205元)。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州同样将该药纳入医保覆盖范围。但是,面对如此昂贵的售价,医保覆盖了Spinraza,就意味着要减少其他疾病治疗的医保覆盖。

  作为一款治疗SMA的靶向药物,Spinraza是世界各地医生、科学家的多个团队(其中不乏真心抱着“治病救人”梦想的人),在10余年间利用现代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合作研发的结晶。它的前身叫Nusinersen,于2011年开始临床试验。2016年,生物技术巨头Biogen在三期临床时买断了Nusinersen的专利权,并重新命名为Spinraza,并在年底获得FDA许可上市。

  2016年的公开财报显示,Biogen的研发投入为22亿美元,而Spinraza并非Biogen的主力药物,也就是说Biogen为Spinraza名义上投入的全部研发费用绝对不会超过20亿美元。无数医生、科学家10余年间抱着治病救人的梦想为这款药物的投入,在医药资本巨头的专利买断面前,显得无比廉价!

  与这个专利买断的投入相比,Biogen已经从Spinraza身上赚的盆满钵满。2017年,Spinraza的销售额为8.84亿美元,2018年的销售额为17.24亿美元,2019年的销售额为20.97亿美元。而作为一款天价药物,它的生产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在中国70万一针的销售价格,还被Biogen宣称为“做慈善”的结果。

  那些给西方药企巨头天价专利药物辩护的人,总是拿研发成本说事。然而,以高科技面目示人的Biogen,每年的研发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20%。事实上,一款特效药的定价从来不是按照成本计算的,而是按照市场承受能力计算的。

  美国的专业人士对Spinraza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估,认为Spinraza首年治疗之后的合理基准价格区间应为3.64万~6.48万美元/年,而Spinraza后续每年37.5万美元的定价,显然远远高出了阈值,超出了市场承受能力。也就是说,Spinraza即便降价90%,依然稳赚不赔!

  特效药Spinraza的暴利,只是资本主义世界医疗产业暴利的冰山一角。

  《我不是药神》刷屏的时候,很多人以为格列卫就是天价药,可讽刺的是,与那些天价药相比,格列卫的定价都算“亲民”了。

  治疗脂蛋白酶缺乏症的基因药物Glybera定价120万美元,治疗先天性黑朦的Luxturna定价100万美元,尿素循环障碍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Ravicti79万美元/年……而医药巨头瑞士诺华收购一家小公司研制的SMA一次性治疗药物Zolgensma的定价更是到达了212.5万美元,事实上,这款药物的实际有效性也仅为5年。

  这些天价药物都是基因类药物,主要针对的是那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在美国和欧盟又被称作“孤儿药”。为了鼓励药企针对少数患者开发罕见疾病的药物,各国陆续出台税收减免、免申请费、研发资助、加快审批以及上市后7-10年的市场独占权等激励政策,鼓励孤儿药的开发。

  当然,这些倾斜政策与其说是政府关心罕见病患的情怀,不如说是医药资本与资产阶级政府达成了某种默契,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医药巨头进行市场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真正驱动医药巨头开发孤儿药的不是对罕见病患的同情,而是巨大的利益。

  因为基因疗法的相关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孤儿药的研发成本实际是比较低的,三期临床费用只有非孤儿药的一半;美国的孤儿药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可以按照市场所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定价,投资回报率极高;评审政策的倾斜缩短了上市审批所需的时间;除此之外,医疗巨头还可以通过申请研制孤儿药,名正言顺地拿到巨额政府补贴。

  就像此次病毒流行,特朗普在第一时间就给医药巨头拿出了80多亿美元,用于研制特效药,还反过头来以所谓尊重市场为由,给医药巨头高价卖药站台,迫使穷人暴露在病毒肆虐之下。

  美国是一个医疗高度市场化的国度,除了私立医院占据了绝对的数量优势,更为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医疗资本巨头,这些巨头是除了军工、金融、石油之外的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对美国的国家政策,对美国民众进行系统性的掠夺。

  医疗资本巨头决定政策的手段,除了政治游说,还包括政商旋转门的利益输送。例如,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政府工作人员在职期间,不得从其监管企业中获得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但事实上,FDA的工作人员从政府离职后,很容易被许以高薪,进入药企工作,或者为药企提供咨询工作。而药企高管离职后,同样可能进入FDA,直接为东家服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为头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展示其优越性,美国的医疗开支占GDP的比重是全世界最高的,达到了20%;然而,美国底层民众却享受到了发达国家里最糟糕的医疗服务。美国的每千人医生数量仅2.6人,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垫底。其根本原因就是医药资本肆无忌惮的定价政策,导致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成本急剧攀升。

  看似有着社会主义特质的全民医保政策,早已被资本主义的医疗产业化政策糟蹋得面目全非。且不说奥巴马的全民医保被特朗普废止、还没覆盖到美国底层的几千万人口,即便做到全覆盖,这个号称全球投入资金最多的医保系统,却因为过高的医疗成本,提供着糟糕的体验,变相地将美国人民上缴的税收,送到了医药资本手中。

  所以说,与“莆田系”的问题相比,天价医药同样不容小觑。医疗产业化的组成部分里面,医院私有化只是占了其中一部分,上游的医药产业及医疗器械产业的私有化,直接推高了整个医疗成本。任何健全的医保体系,也经不起医疗产业化的折腾。

  与跨国医疗资本巨头打着高科技的旗号进行系统性掠夺相比,国内医药资本的吃相就显得低劣不堪了。

  去年,《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医药市场、医院、药厂和药品流通企业,发现近两年来市场上已先后有100多种药品悄悄“火箭式”涨价数倍乃至数十倍,大多是阿莫西林、降压0号、甲硝唑、土霉素、病毒灵、痢特灵等这类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大众常用药。一瓶用于心脏急救的常用药硝酸甘油片从4块多钱猛涨至60多元且很难买到;治疗农药中毒的氯解磷定,一盒价格从政府招标挂网价48.8元暴涨至1017元;用于断指再植的盐酸罂粟碱,从9.4元暴涨到349.9元……很多公立医院在药品限价令之下,被迫“赔本”高买低卖,严重威胁了公立医院的生存。

  记者走访发现,原本物美价廉的药品原料被人为垄断控制,推高价格;药企在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推高成品药的价格。业内人士介绍,一些不良商人通过串通、利诱、逼迫等手段,垄断某种药品的原料供应和进口渠道,囤积居奇向下游药厂高价兜售,或者控制药厂产品的销售权、定价权,导致药品涨价、紧缺,从中牟取暴利。

  全民防疫战期间,暴涨的不止原材料的价格,还有多家医疗相关企业的股价,书写了新一波造福神话。8月4日晚间,福布斯中国发布福布斯医疗健康富豪TOP50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文开头提到的“医药一姐”,翰森制药董事会主席钟慧娟今年上半年身家猛增了507.9亿元,以853.6亿元的身家名列“2020中国最富有女性榜”前三。

  医药及医疗器械价格暴涨,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制造系统性掠夺的正是市场、是资本。

  在全民防疫战中,老百姓终于意识到了公立医院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那么,也该意识到医院只是医疗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类似的系统性掠夺,不止存在于医疗领域,教育、住房、养老等等一系列领域都面临着类似的境况,系统性掠夺存在于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面对资本的系统性掠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反思和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9#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15:30:47 | 只看该作者
“不得标注”:照顾了资本利益,忽视了人民健康
2020-08-08 11:50:29  来源: 子夜呐喊   作者:子午


  这几天,食品标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不得标注‘零添加’‘非转基因’”的条款,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悉,意见征求将截止到8月26日。

  不得标注“零添加”“非转基因字样”的内容是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临时加入的(下图左列),2019年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并没有这些内容(下图右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知道是何方“神圣”推动意见征求第二稿这一改变的?

  通过媒体的报道,笔者大约了解了专家对“不得标识‘零添加’”的解释:

  一种说法是“无添加”“0添加”之类的概念并没有准确界定,“零添加”的说法并不科学,这种说辞更多是一种营销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有些食品根本就不需要添加的某些成分;

  更权威的说法是只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合法适量,在安全范围之内,就不会给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不可否认,某些商家纯粹为了营销打擦边球,明明添加了这种成分,却声称没有添加另一种成分,这其实是一种误导欺诈行为。

  但是不是所有的“零添加”都不成立呢?显然也不是这样的,就以酱油为例,广东卫视《生活大数据》栏目组曾在2018年9月,采访了广电计量食品农产品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随机采集到三组宣称“零添加”的儿童酱油和它们相对应品牌的普通酱油,检测了各自的氨基酸态氮、防腐剂、盐分的含量。

  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越会让人觉得酱油口感比较“鲜”——事实上是添加剂成分更多;苯甲酸、山梨酸两种物质则是常用的防腐剂成分,添加的防腐剂之后,酱油可以有更长的保质期。通过实验数据发现,在氨基酸态氮方面,儿童酱油比普通酱油的低;在防腐剂方面,有两组儿童酱油确实无防腐剂添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第一,“零添加”、“不添加”或“少添加”食品添加剂是可以做到的,但必然以牺牲食品的色、香、味以及保质期为代价。例如,超市里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酱油保质期从半年到两年不等,主要原因就是是否添加了防腐剂或防腐剂含量不一样;又如,南街村的湿面不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而是采用了更为健康的乳酸进行保鲜,导致其保质期只有半年,口感也偏酸,很多滞销产品还在仓库就被迫销毁。

  第二,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含量是可以检测出来的,并不是专家所说的“难以界定”。

  以“难以界定”为由,一刀切地禁止商家标识实际上是一种“偷懒”行为,这对于那些愿意以更高成本(牺牲保质期其实是牺牲了商品流转周期,增加了损耗,变相地增加了成本)给消费者提供更健康食品的商家是不公平的;至于那些打擦边球、胡乱标识的商家,只要监管部门的检测跟进,完全可以进行清理整治。

  关于“非转基因”也是类似情况。例如现在市面上销售的玉米胚芽油和酱油,有些的确是使用的非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黄豆,采购成本要高于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和黄豆。禁止商家以使用非转基因原料进行宣传,不是逼着商家都去使用更廉价的转基因原料吗?

  进一步来讲,一个更根本的原因,标识“零添加”、“非转基因”,就会让消费者关注到添加剂和转基因的食品安全问题。禁止标识,实际上也就起到了淡化作用。

  长期以来,围绕转基因和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存在着巨大争议,即便在左翼群体内部也存在着争议,反对主粮转基因化和反对食品添加剂的人往往被指责为“反智”、“反科学”,支持者把食品添加剂和转基因作物当作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不妨以食品添加剂的历史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辨析。

  1901年,美国孟山都公司推出了糖精(它的发明还要再往前追溯一二十年);1908年,日本化学家在海藻中提取谷氨酸钠,即味精;1910年,人造黄油在美国诞生……20世纪初,形形色色的化学合成物质堂而皇之的登上了现代食品工业的舞台。

  化学合成物的加入,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类的食物格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改善了食品的色、香、味,大大增强了使用添加剂的食品工厂的产品竞争力,化学公司、食品公司便趋之若鹜,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被发现和发明出来。

  防腐类添加剂的使用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使得食品工厂的商品能够得以长时间储存和远距离运输、降低了食品变质的损耗,大大方便了食品工厂的市场拓展和垄断,一批食品工业的巨头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产生。在大资本的利润驱使之下,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数量均快速增加。以味精为例,1948年以后,每十年美国食品工业味精的使用量就会翻番。在加工食品、婴儿食品中都能发现味精的踪迹。

  可见,食品添加剂的发明和大规模使用,与其说是技术进步的产物,还不如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相对之前的社会固然有其历史进步性,但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产物都具有进步性,例如环境污染、例如食品添加剂。

  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食品添加剂所引发的问题才逐渐被暴露出来。

  1968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有关味精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发现,大鼠进食大量味精后,普遍出现脑组织损伤。

  197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摄入二乙基固醇(DES)的母亲与她们的女儿患罕见的阴道癌有关。二乙基固醇是一种用以增加动物脂肪和体重的饲料添加剂,在1947年被发明出来以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养殖工业,曾被称为“人类食品生产史上最重要的发展”。直到1977年二乙基固醇被证实确有致癌性,才被美国FDA禁用。

  1971年,日本合成了“高果糖玉米糖浆”廉价增甜剂,后被证实可以完好无损地抵达肝脏而不分解,直接在肝脏合成脂肪,诱发多种疾病。

  1974年 美国FDA批准了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一年后FDA发现西尔公司提交的数据中,隐瞒了动物食用阿斯巴甜后出现抽搐和脑瘤,但FDA却没有取缔该产品;198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阿斯巴甜能导致体重增加。

  1985年,《柳叶刀》载文指出:79%的多动症儿童从饮食中除去人工色素和调味剂后,病情就能够得到改善;1996年,美国医学会会议上的报告再次指出,儿童多动症病例都与食品化学添加剂有关。当这些儿童不再食用含化学合成色素、化学合成调味料或化学合成防腐剂的食品后,症状就显著改善。

  1986年,《国际生物社会学研究杂志》公布了长达四年的调查结果:发现纽约市803所公立学校的餐厅如果减少人工色素、调味剂和防腐剂摄入量,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就会提高15.7%.

  ……

  上世纪90年代至今,食品添加剂导致的健康危害越来越频繁地被暴露出来,但随之而来的是公众与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大资本之间的博弈。大资本利用手中掌握的传媒,收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媒体,不断为食品添加剂“洗白”;除非造成了类似三聚氰胺事件这样的严重而且广泛的食品安全事故,那些即便被证实有害的食品添加剂也依然在食品工业中继续使用。

  例如在食品公司的游说下,我们早已闻之色变的瘦肉精,至今仍在美国的养殖工业被“合法”使用;美国早在1998年就禁止使用会致癌的苏丹红,而美国的快餐公司肯德基却堂而皇之地在中国的门店使用到2005年,直到中国有关部门出面禁止。

  即便那些所谓的有害添加剂被严令禁止,目前,依然有大量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地“合法”使用。以我国为例,目前的食品添加剂有23个大类,2000多个品种。

  前些年,媒体曝光的地沟油、反式脂肪酸、一滴香、香精大米、性早熟奶、猪牛羊肉精膏、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添加剂支持派把这些归咎于不法商家的非法添加,那么,“合法”使用的添加剂就一定安全了吗?

  拿我们前面提到的食品中广泛使用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来说,主流的说法是这两种添加剂绝对安全,可以被人体代谢;但医学专家也指出,防腐剂的长期食用会损害肝脏和肾脏,用量过多甚至会致癌——但这种说法往往不被主流学术精英所待见,甚至要惨遭污蔑。

  “合法”添加剂,不过是资本与权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既不会对食品工业的大资本利益产生太大触动,又不至于在较短时间内严重危害公众身体健康。至于越来越广泛的慢性疾病的发生,这个完全可以交给学术精英和媒体去辩解。

  20世纪初,美国癌症死亡率仅占死因的3%;20世纪末,美国癌症死亡率已经达到死因的20%。多因论是一种很讨巧的辩解方式:癌症发生率的增加和死因占比的增加,可能是添加剂导致的,也可能是环境污染导致的,可能是转基因食品导致的,也可能是电子产品辐射导致的……

  面对多因论的辩解,公众没办法将责任单独归咎于添加剂和转基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添加剂、转基因、环境污染、辐射……,它们都是共犯,而罪魁祸首就是资本!

  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成本压缩的追求,促使它们广泛地使用添加剂以及可能对健康有害的加工工艺(例如使用化学浸出法取代传统压榨工艺生产食用油)。

  2005年,在奶企巨头的推动下,低温奶外包装不得再标识“鲜牛奶”。因为鲜牛奶的保质期非常短,不利于奶企巨头在全国开疆拓土。本来各地的小奶企完全可以向本地消费者提供保质期短的真正的“鲜牛奶”,就是为了方便奶企巨头垄断全国市场,它们就这样把标准改了,用可以有更长流通周期的“还原乳”攻占低温奶市场。这一荒唐规定直到2009年初才宣告终结。

  在笔者的记忆中,小时候县城里还有国营的食品厂,很多小吃、零食以及油盐酱醋等调料都可以从县食品厂直接购买。这种小范围、短距离的生产-销售模式,商品流转的过程和周期都非常短,根本不需要依赖防腐剂等添加剂的使用,来增加保质期和储存时间。而再往前追溯到计划经济时代,生产有着更强的计划性,更有利于缩短产品流通周期,也不会出现产品过剩导致的库存积压。

  类似地,在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利润,也就不需要使用廉价甜味剂、辣味素,来替代传统食物中的蔗糖、辣椒,去刻意压地成本。

  没有了市场经济的恶性竞争,社会主义的食品工厂只需要给消费者提供本原的食物,而不必通过添加剂的使用,刻意提高食物的“卖相”。

  ……

  也就是说,一个可以完全不依靠添加剂、转基因的社会主义的食品生产体系是完全可能的。



链接
赠护身符 最高检最高法为私人资本家保驾护航言行录
2 个回复 - 146 次查看
最高检:构建长效机制 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时间:2020-07-28  作者:牛旭东 高景宣  来源:正义网 正义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牛旭东 见习记者高景宣)“检察机关建章立制,营造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
2020-8-7 17:46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8-13 14:12:31 | 只看该作者
【忧思!】我们要节约粮食,更要解决6大粮食生产隐患!红色小兵 · 2020-08-13 · 来源:红色小兵公众号




节约粮食,什么时候什么年代提倡都不为过,但是选择现在的时机还是大有学问的吧!
  节约粮食,一夜之间因为国家的提倡和重视,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条要闻。
  节约粮食,和垃圾分类好像节奏非常的像,一夜之间火遍华夏大地,只是希望不要搞一阵子,刚开始时轰轰烈烈,后来惨惨淡淡。
  不过这个口号的出现时机其实很值得我们回味,节约粮食,什么时候什么年代提倡都不为过,但是选择现在的时机还是大有学问的吧!
  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任何一场战争的先决条件,打仗打的不单是武器弹药,还包括支撑战争的一切物质力量,必然包括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
  在温文尔雅的这些年间,和灯塔国虽然偶有磕磕碰碰,但在一个太平洋里吃饭,还难免吵吵闹闹,好在一直保持了底线。
  而这一次,看样子弄不好了,矛盾越来越大,所以我们是不是需要提前备点口粮呢。
  节约粮食的出台也就水到渠成了,但节约粮食的得有一个前提,就是有粮食可供节约,或者说节约的粮食能够支撑起我们这个大家,这个问题显然比节约粮食更为致命和紧要。
  要讨论这个话题,首先申明一下,本人百分百坚定的支持节约粮食,这个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则。
  那么现在我们的粮食安全,存不存在隐患亦或是问题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小兵粗浅的水平看来,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少存在着以下六个方面的隐患:
  首先: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
  在疫#@情影响下,各国加大了对本国的安全保障力度,加之受粮食主产国自然灾害增多、生物燃料需求增长、粮食市场投机行为以及发展中国家对粮食进口需求猛增、多国采取保护性出口禁令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粮价节节攀高。CBOT七月糙米期货已涨至16.1美元/英担(1英担约50.8公斤或0.05吨)。目前,前十大大米出口国有四国采取了出口限制。而主要小麦出口地区欧盟和俄罗斯也在限制小麦出口。黑海小麦价格五月已暴涨至230美元/吨,致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粮荒”。
  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近20年来,全球粮食总产量大部分年份都低于全球粮食总消耗,这就意味着全球粮食的库存量正在逐年降低,在1986年,全球粮食库存量可以维持地球人口总消耗的天数为130天,而2007年全球粮食库存仅可以维持地球人口54天。
  当前粮食趋紧、价格高涨的国际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如果我国遭遇更大的自然灾害,如果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粮食封锁,我们还能不能养活自己?
  其次、正在消失的“农家粮仓”
  两千年的农耕文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储粮备荒的习惯,中国社会形成了国家战备粮和民间备荒粮的双重保障机制。尤其是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的粮食危机之后,在正常年份存粮超过2000斤的农家在农村绝对不占少数,有的农家甚至保存上万斤口粮。那时候,农民在交完公粮后,基本都存够自家一、两年甚至三、五年的口粮。小兵的老家安徽地区,是南北粮水稻和小麦的交界区,在小兵的记忆里,家里存小麦的大缸总是满满的,那一个缸能存上千斤。
  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具有传统农业思维的农民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新成长起来的大多数农民已经淡忘了那段历史,以前存粮用的缸、水泥柜、麦囤大部分弃之不用,或者成了新农村建设的装饰品。农民收下来的麦子有时根本不进家门,紧跟着收割机的粮贩就直接收掉大部分,其他仅够自家人一年食用的送进面粉厂代为保存,然后凭面粉厂的粮本按月领面吃。
  可以说,现在的民间藏粮这一重要的粮食蓄水池已经干涸殆尽,作为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两条腿之一的民间储粮基本已经被我们自我废弃!
  第三、频频被突破的耕地面积红线
  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张、工业占地、绿化占地、退耕还林、灾毁耕地等原因,我国的耕地面积呈锐减趋势,离18亿亩红线只有一步之遥!
  另外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数据。
  山东的撤村并居活动,为什么基层官员和土地部门积极性这么高,明白人都知道,土地财政的诱惑力、占补平衡的活动空间不能不让人垂诞三尺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四、跨国粮商背后的黑手
  国际上在粮食经营方面最负盛名的ABCD——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四大金刚”都已进入了中国市场,据统计,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有64家已被外资控制。
  ABCD是给中国老百姓解决吃饭问题来吗?答案是明显的:不是,是为着巨额的利益而来,至于中国百姓的口粮问题只是他们谋取利益的工具。如果囤积居奇可以获利,他们就会囤积居奇;如果打价格战可以占领市场,低价倾销可以牟利,他们就会低价倾销;一切皆为利来!
  如果中国粮食安全建立在跨国粮商的平台之上,那这饭碗随时有被砸的可能,我们决不能容许这种情况出现!
  第五、谁来种田的队伍隐患
  老祖宗都明白:农业生产效益本来就较为低下,而在农业生产中,种植粮食作物的效益就更加低下,所以两千多年以来,重农抑商就是各个政府的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农业的基础,不然趋利性的人性选择,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自发不自发的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工商业。
  虽然,现在国家连续出台了许多粮补惠农政策,但是在不断高涨的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其它生活用品价格的冲击下,专职农民们仍然得不到好的效益,不得不把农业作为家庭收入的补充性收入,不得不投入到农民工的行业,保证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按农民人均1亩小麦计,即使排除自然灾害因素,一般亩产也只有400公斤左右,以每斤小麦一元计,亩产值为800元,除去化肥、农药、种子、机械、浇水、人工等成本550元左右,亩纯收入仅250元,而这仅相当于一个农民外出打工一两天的收入。
  所以,外出打工是好出路。
  这样的选择,农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也不希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老人在家无人陪伴,但单纯的依靠农业生产已经远远不能保证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之后,农业也就变得愈发尴尬,农民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身份也就变得愈发尴尬!
  第六、不可预计的天灾人*祸
  2020年,一场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轨迹!
  而且,自然灾害之后还有人的尔虞我诈、你争我夺。
  如果年初的口罩争夺战、呼吸机争夺战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不远的将来粮食争夺战和粮食保卫战将会你方唱罢我登场,成为70亿地球人的最大稀缺资源。
  如果口罩、呼吸机还是不动刀枪的和平抢夺的话,那么粮食的争夺,看到飞机、军舰、枪炮上场,大家也不要奇怪,毕竟粮食比口罩、呼吸机要重要百倍千倍。
  还有蝗灾、水灾、旱灾,2020年决不再是风调雨顺的一年,我们的粮食生产压力很大。
  以上六个担忧,希望是小兵杞人忧天了,民以食为天,不得不忧!
  先让老父亲回家,看看秋季能不能把冬小麦先种上,给国家减轻点负担;回家一定做好日用储备粮的保障,千万不能重蹈2月份的惨痛教训。
  不要制造恐慌,但更不要视危机而不见!
  红色小兵
  2020年8月12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