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85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靠加深干群鸿沟做大乌纱帽 共产党公仆蜕变主人 懒政+蛮政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5: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评:山东“合村并居”这事,农民的意见还有人听吗?
2020-06-23 23:05:28作者:轻松笑来源:红网时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很多农村嚷着“合村并居”,不出意外的,所有一切政府都帮农民“决定了”。这里面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紧,政策一到,啥事也没有!有事?真有事?憋着。这大概就是现在山东农村正在发生的故事吧。所谓“合村并居”,就是把小村庄农民住房拆除,合并到新型农村社区,这样农民就可以集中住进楼房了,既腾出了多余的住房用地,又方便农村农户管理。这是上面设想的结果,之所以叫“设想”,是要跟“现实”相区别开来的。

  针对国家这一政策,山东当地农民提出几大顾虑:

  第一、消息太突然,这让农户如何应对?

  第二、原有房屋怎样拆迁,怎样补偿?

  第三、新居建在哪儿,怎么分配?

  第四、住进小区怎样管理田地?

  第五、未来农民靠什么养家糊口?

  这一切,对于农民,不,对于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这一切,政府是这样考虑的:

  第一、消息太突然,这让农户如何应对?

  4月中旬,村里突然召开村民大会,镇领导宣布袁家村被纳入了合村并居范围,率先拆村。随即,一百多位乡镇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开进袁家村,入户宣传动员。目的只有一个:让村民签字,同意拆房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就是政府的考虑,拆房子,村民唯一需要应对的是——签字。同意或不同意,拆迁补偿什么的,这已经不是村民需要去问为什么的问题了——用当地村民的话来说,就是措手不及,一脸懵逼!疫情的阵痛尚未结束,上面一波猛操作已经降临,你还有什么话要说,你还能说什么,你还敢说什么?

  第二、原有房屋怎样拆迁,怎样补偿?

  菏泽的孙家庄是镇里唯一在拆的村庄,政府既未出示任何文件,也未告知还建楼房的面积大小和价格如何,只是口头表达被拆房子的最高标准是每平米750元,但有20%的折旧。换言之,最高补偿标准是每平米600元。

  口头上的承诺在今天可以算数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坚决不敢相信的!有过全国各地多种多样拆迁补偿款下不来的惨痛教训,一纸文书在手尚且死伤无数,口头承诺还能当饭吃?要是这样也行,天底下的牛都全飞到天上去了!

  第三、新居建在哪儿,怎么分配?

  不要问我,可能现在你去问山东很多面临“合村并居”的农民,他们也不知道,只知道一点的是:先拆,拆了再说。而最近一段时间,全国陆续进入夏季雨季,浩浩荡荡的“拆迁大军”开进农村后,攻城掠地,软硬兼施,又不知道会有多少农民要泡在水里了。还记得去年山东寿光蔬菜大面积被淹的事情吗?有人在旁边居住尚且难逃天灾,这人还搬走了,岂不是更加任随天灾肆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拆迁已经开始,建设尚未到来,村民只能搭窝棚将就一下了。

  关于新居建在哪儿的问题,至今无解;而关于新居怎么分配的问题,那就更加无解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房屋被拆了,而且有些房屋还是在你不同意、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夷为平地的——大抵天下拆迁一个样吧。

  第四、住进小区怎样管理田地?

  领导的原话是“给你电商创业平台,给你考取中专的机会,给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至于田地的问题,没有人说,也没有人会说,因为这里面本就是一个大大的伏笔,要是都说了,那这“合村并居”就没办法往下“写”了。

  所以,我们会看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田地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如果要大胆猜想的话:“合村并居”本就是为了广阔的农村田地更便于“资本下乡”,大面积“圈地运动”,真正的本土农民,又怎么会有继续耕地的机会呢?既然连继续耕地都不可能了,那还谈怎样管理田地干什么?

  第五、未来农民靠什么养家糊口?

  还是一句话:“形势一片大好,就业不成问题。”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养家糊口了,你不能不说领导想得“真周到”,以至于所有农民竟无言以对——你还能说什么,你还想说什么,你还敢说什么?

  这就是现在山东很多农村正在发生着的历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结语:农村的天要下大雨了

  据说,山东的“合村并居”现在处于试行阶段,如果可行,则全国性推广都有可能。而这个可不可行的问题,大概、可能、应该是可行吧——因为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就没有见过如此大阵仗试行之后,还不可行的例子。

  农村的天要下大雨了,农民很迷茫,出路在何方?一套新居落成,意味着你祖孙三代所有积蓄没了!这是铁一般的真理,不要问我们为什么如此确定,这么多年以来的回迁房案例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了。

  袁珍家的正房共163平米,每平米按713元计算,评估下来不到12万,把偏房和青苗补偿加上,再加上2万元的安置费,也才16万。安置房面积一般有80、100、120、130平米不等,按自家正房面积的置换价为1100元/平米,不足部分按1800元/平米的价格置换。这就意味着,袁珍把自己房子拆了还换不了130平米的毛坯楼房。如果真要入住,还得再花大几万的装修费。

  这是山东一农户家的情况,大家对照着来计算一下吧。

  在这里,我们用三个问题做结束,供大家思考:

  第一、农民缺乏一套新的住房吗?

  第二、“合村并居”能解决农村问题吗?

  第三、“合村并居”的出发点真的是为农村发展着想吗?

  作者:轻松笑

  2020年6月22日星期一

  注:本文部分材料内容引用于吕德文老师的《山东合村并居的真实情况》,原文内容极其丰富,感性材料很多,非常值得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5:21:11 | 只看该作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产业兴旺,老乡的日子也越过越旺!
来源:求是网
2020-06-24 08:16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

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脱贫工作就不可持续,振兴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 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中,记者所到之处随处可见蓬勃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老百姓在家门口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日子越过越红火,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以前的十八洞穷得让人心痛,现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让人心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视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从那以后,十八洞村在产业发展政策帮扶下,发展猕猴桃产业、文化旅游业等,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南省委宣传部供图

十八洞村是湖南湘西大山中的一个苗族聚居村,过去因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恶劣,村民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视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 ,使这里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历程中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地方。

而在十八洞村,村民施成富的家也成了具有标志意义的“景点”,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他家门前空地上召开了座谈会 。

从那时起,来十八洞村观光的游客常常在施成富家合影留念,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下,这里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

一起火起来的,还有石爬专大姐。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首先走进的就是她位于村口的家 。

总书记握住她的手说“你是大姐”,跟她拉起了家常,问她粮食够不够吃?种不种果树?养不养猪?甚至还走到猪栏边,看她养的猪肥不肥……游客到了十八洞村都会到大姐家坐坐,听她讲总书记来十八洞村的故事。

依托超高的人气

村里陆续开办了

14家农家乐、1家村集体餐厅

旅游配套的

苗族银饰手工艺

民宿、黄桃、蜂蜜、油茶等特色产业

也发展起来了

当年石爬专大姐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节能灯,如今,老人家里各类电器一应俱全,日子好了,人也更有精气神了。

据十八洞旅游公司副总经理施进兰介绍,公司现在创造62个就业岗位,2019年全村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十八洞村最大的富民产业。

对比十八洞村的今昔变化,施进兰感叹道,“以前的十八洞穷得让人心痛,现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让人心动。”

湖南娄底杨家边村

“现在的日子无忧无虑,这就是我想要的小康生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湖南娄底新化县杨家边村打造千亩荷花塘,建成了集赏花、采摘、乡村体验为一体的赏荷园。求是记者 王文婷/摄

古朴的风雨桥横跨洋溪河上,千亩荷花田摇曳生姿,擎着红纸伞的乡村模特队与荷花遥相辉映,敲着杨家大鼓的“杨门女将”英气逼人,村民们的小楼掩映在一片绿色中……这就是位于新化县槎溪镇西南部的“美丽乡村”杨家边村。

依托村子宜人环境、秀丽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杨家边村大力发展集乡村景观、餐饮、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产业 :

打造千亩荷花塘,建成了集赏花、采摘、乡村体验为一体的赏荷园 ,接待各方游客10余万人,直接门票收入达30余万元,带动消费收入100余万元,产生综合经济效益600万元;

引进外资1.5亿元打造占地1000亩,集绿色种植、养殖、旅游、休闲、餐饮、会议、文印博览馆、图书阅读、收藏馆等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农庄文印山庄 ;

引进外资4亿元开发桐凤山景区,依托150公顷原始次生林,建设神仙谷、棋盘石、百丈飞瀑、集云庵等著名景观 。

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餐饮服务、手工制作、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及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的发展,也给村民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72岁的村民杨玉太在荷花园务工,如今一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是原来种地的三倍多。

78岁的村民杨品生仍在靠勤劳的双手,不定期地为荷塘除杂草,年收入也达2万元。

乡村旅游发展

不仅富了村民口袋

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村民

笑意写在脸上

幸福发自内心

村民杨云梅自豪地说,“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朋友更多了,生态环境也更好了,现在的日子无忧无虑,这就是我想要的小康生活。”

湖南郴州北湖区吴山村

“让我们村民的钱袋子更鼓,脸上的笑容更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湖南郴州北湖区吴山村小龙虾养殖基地正在进行一场“钓虾大赛”,游客收获满满。求是记者 蔡春玲/摄

在郴州市吴山村小龙虾养殖基地,一群游客围在一个养虾池边欢笑不断,不时响起一声声惊喜的尖叫,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钓虾大赛” 。

创立这个小龙虾养殖基地的是当地“养虾大王”罗琼,因为想在乡村田野闯出一片天地,他毅然辞去“铁饭碗”,只身一人回到老家当起了“新农人”,和青山绿水作伴,养起了小龙虾。

创业初期,因为没有经验,池塘里的虾死了大半,但罗琼没有放弃,多次跑到湖北、江苏学养殖技术,克服种种困难。

如今,他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小龙虾产业链,在郴州城区和村里开了多家饭店,而且还带动142户贫困户一起脱贫奔小康。

过去的吴山村 ,村民主要以家庭种植为主,经济收入低、产业结构单一。

如今的吴山村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成立了特色莲藕种植、家庭农场草莓、特色小龙虾养殖、特色沃柑种植、千亩油茶基地、泥鳅养殖等六个产业示范基地,为村民创造了将近500次就业机会,增加了村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环境。

吴山村幸福农场负责人、“草莓大王”吴幸红对农场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以后我要围绕舌尖上的安全,让市民吃到放心、优品质的草莓,同时加大对精深加工的投入,切实带动华塘草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我们村民的钱袋子更鼓,脸上的笑容更甜 ,带领村民共同走向幸福的小康之路。”吴幸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人的心儿也回来了。”

十八洞村民们打心眼里感谢总书记,是党的好政策让乡村彻底变了样,让百姓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

我们坚信

乡亲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来源:求是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5:51:27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是京山人,农村老人的自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贺雪峰这个调查很翔实很真实了
guan_15721336072163
5小时前

我就是京山人,农村老人的自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个调查报告算是很翔实很真实了。

解决的办法就是多给农村老人发一些养老金,现在有新农合医保,看病花不了太多钱,如果是低保则基本不花钱。农村很多蔬菜粮食都可以自给自足,老人真正花钱的地方并不多。有调查显示,现在一个月几十块钱养老金,已经让很多地方老年人的自杀率大幅度下降了,仅仅几十块钱的养老金就让老人感到“国家没有抛弃她”,“自己还有能力有收入”,“不太依赖拖累子女”…由此生活有盼头,主动自杀的意愿大幅度降低。

如果养老金能再多增加一些,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应该会进一步降低。那些农村老人和城市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一样为这个国家奉献了一生,甚至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前者享受经济发展,社会保证的各种好处时,实在不应该抛下他们。

举个例子,我家楼上有个老爷爷,今年八十多,瘫痪在床十年了,以前做过某学校的教师,现在退休金一个月五千多,他儿子多年之前就辞职专职在家照顾。设想老人要是走了,他儿子一个月打工还赚不到这么多,所以才会出现壮年劳动力辞职照顾老人的现象。这样的老人怕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自杀的。
【本评论由风闻社区捞取,来自《贺雪峰: 老无所依在中国——农村老人自杀调查报告 | 修远基金会》一文,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标题为小编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5:59:01 | 只看该作者
贺雪峰: 老无所依在中国——农村老人自杀调查报告 | 修远基金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化纵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昨天 22:22


本文是修远基金会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合作课题“当前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与非正常死亡”的一部分,原载《文化纵横》2009年6月刊,原标题为“老无所依在中国——湖北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中的养老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号。

✪ 贺雪峰 |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导读】构成中国人民生活意义的基础力量来自具体的家庭生活。本文作者贺雪峰教授认为,在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中,代际关系并非只为“养儿防老”,构成农民人生意义的可能主要还是“传宗接代”。“传宗接代”使个人有限的生命被赋予到无限的子孙延续之中,构成了中国农民的宗教,甚至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核心部分。但是,如果传宗接代的“宗教”缺少了“养儿防老”支持,若子女不孝,且老年人自杀变得普遍,则传宗接代也就断不可持续,生儿育女就变得缺少意义。最近几十年,随着现代性向农村的全方位渗透和农民的大规模流动,农村出现了从治理结构到个人价值的巨大变迁,农村家庭也开始出现深刻变化。农村老年人是社会和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在某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老年人自杀。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老年人自杀?老年人高自杀率会引发何种严重后果?本文以在某省京山等地的调查为例,分析了背后的深层原因。贺雪峰指出,以老年人高自杀率为表现的家庭意义的瓦解,是一个重要的讯号,重建中国农村的家庭价值,实在是一件无比紧迫的事情。
本文原发表于《文化纵横》,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老无所依在中国
——某省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中的养老问题


构成中国人民生活意义的基础力量来自具体的家庭生活。在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中,代际关系并非只是“养儿防老”。在“养儿防老”背后,构成农民人生意义的是“传宗接代”。“传宗接代”就使个人有限的生命被赋予到了无限的子子孙孙延续的事业之中。传宗接代构成了中国农民的宗教,构成了他们生命意义的核心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断子绝孙”是最为恶毒骂名的原因。

但是,如果传宗接代的“宗教”缺少了“养儿防老”的支持,若子女不孝,且老年人自杀变得普遍,则传宗接代的事业也就断不可持续,生儿育女就变得缺少意义。最近几十年,随着现代性向农村的全方位渗透和农民的大规模流动,农村出现了从治理结构到个人价值的巨大变迁,农村家庭也开始出现深刻变化。农村老年人是社会和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在某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老年人自杀。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老年人自杀?老年人高自杀率会引发何种严重后果?本文就以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在湖北京山等地的调查为例,作些讨论。

活着没意义,活着干什么?

2008年国庆,受修远基金会“30年来中国农村的代际关系变动与老年人自杀”调查项目委托,我们一行40多名师生到湖北京山县孙桥镇S村作了为期半个月的调查,发现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之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调查的S村三组,总共只有30多户,最近20年却有10多例老年人自杀。调查期间,全村有3例老年人死亡,全为自杀。当问到村里老年人最近所在村民组有无老年人非正常死亡时,有两位老年人回答:他们村民组最近这些年就没有老年人是正常死亡的。老年人的非正常死亡就是自杀,略有不同的是,有的老年人是因为得了重病而自杀,有的老年人则因子女不孝而自杀。由于自杀问题比较敏感,调查组也不方便追问。但从所获资料估计,有些村民组可能有一半的老年人是自杀死亡的,全村老年人自杀率也高得惊人。

不仅S村老年人自杀率高,而且本次调查组所调查的孙桥镇另外9个村的老年人自杀率也都很高。S村三组徐姓老人,今年60岁,身体健康,是全村公认豁达健谈的老人,说话幽默,记忆力也好。他说,自己20年前认为上吊自杀的人都是傻子,而现在则认为他们都是明白人、明智人。因为有病无钱医,人老了,吃不起这个亏,受不起这个罪,不如一死。人总有一死。他认为,病痛折磨,又要劳动;而且,活着没有意义,那还活着干什么?

任何一个健全的文明都会发展出一套针对死亡的文化来,因为任何社会及任何个人最终都要面对死亡。一个健全而健康的文化,可以让这个文化的成员泰然面对死亡。中国传统也有这样应对死亡的文化。但是,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何况京山农村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已是远高于温饱,农村老年人很少是吃不饱饭的。即使生病,也并非不可救药。京山老年人为什么这么轻易地选择自杀呢?
要理解京山农村老年人的自杀,首先要弄清京山老年人自杀所引起的后果。问题是,京山老年人自杀往往引不起任何后果。有老人用调侃的语气说,老年人死了还不如一条狗。这话虽然有点过,却很能说明京山老年人自杀所引发后果的实际情况。我们查看历年来S村老年人的死亡登记,除个别例外,几乎所有老年人死亡都登记为正常死亡。但据我们调查,其中大约1/3的老年人是自杀,或上吊,或服毒,而不是正常死亡。在S村,若老年人因病自杀,是算不上自杀的。村民认为的自杀,一般指身体健康但子女不孝、生活无着所导致的自杀。

但即使子女不孝导致老年人自杀,也不大会造成严重后果。首先,从来不会发生老年人(如果是女性)娘家人过来讨说法的事情——至少我们调查的S村是从来没有发生过。其次是村民并不会因为老年人自杀而谴责他的子女:那是别人的家事,其他村民似乎没有理由干涉别人的家事。甚至,村民中往往会流传对自杀老年人不利的舆论,比如说,她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她太好强,太多言,太喜欢在外人面前说自己媳妇的坏话了,而全然不顾这个自杀老太太说的是否事实、是否在理。老年人自杀了,但在村里引不起反响,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去问为什么而死。老年人自杀后,子女也很少有内疚感,更不用说负罪感。老年人自杀后,他们的子女按一般程序来操办丧事,完成任务,然后正常地过自己生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也什么都没有改变。

老年人自杀,采取的也往往是没有任何反抗性的自杀。自杀的目的不是为了报复子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个人死亡以外的目的,自杀就是为了解脱自己,就是认为自己活着没有意思。老了,病了,没有用了,该死了。老年人往往是悄悄、平静地自杀。参加调查的上海大学的李晨说,老年人没有任何反抗的自杀最可怕,因为一点震撼性的力量都没有。是的,京山老年人的自杀并不表达他们反抗什么,他们已经心死。他们并不是要反抗,所以他们静悄悄地自杀。在很多村里,老年人自杀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甚至不再是一个值得谈论的话题。

(欢迎订阅《文化纵横》2020年6月新刊)


京山价值:活到老,就得累到老!

为什么京山农村老年人会如此普遍及如此没有反抗地自杀?

首先,这与京山农村老年人所处的结构位置有关,他们在目前的社会、家庭结构中几乎没有地位。在S村调查期间,我们入住的房东家,房东的姐姐正好过来住。过了几天,我们知道了她竟是被自己媳妇赶出来的。而她被赶出来的原因就是她多话。前不久,她将自己与丈夫多年积攒的2万元钱拿给儿子和媳妇。把钱给儿子和媳妇,媳妇本来是高兴的。不过,她自己有点忘形,对邻居说了给媳妇2万元积蓄的事情,媳妇知道很恼火,呵斥说:“2万块钱现在算个屁啊,有本事将来不能动了,不要我们养”,因此将婆婆赶出门。房东的姐姐万般无奈,只有到弟弟家住几天,避避风头。
房东是当地很有名望与影响的人,他有五个姊妹,都在本村定居,来他家住的是大姐,今年60岁。去年,大姐的丈夫得病去世。现在,大姐将积攒多年的2万元钱交给媳妇,却被媳妇赶出家门。房东大姐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娶的媳妇,不仅是本村的,而且是本组的。在这样亲密,这样熟悉的关系中,房东的大姐竟被赶出家门,无处可去。

如果房东的大姐是被其他人赶得走投无路,我相信,包括房东在内的六兄妹,是有力量为大姐讨回公道的。问题是,大姐是被自己媳妇赶出家门的,清官难断家务事。房东也曾到大姐的媳妇家说好话,但媳妇仍在气头上,不肯原谅,大姐也只得再在几个弟妹家里轮流住,等着她媳妇消气。
房东之所以对自己姐姐被媳妇赶出门的事情忍气吞声,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应该管别人的家事。姐姐是自己的亲姐姐,但姐姐的儿子也是她的亲儿子。母子关系之亲,恐怕是亲于姐弟关系的。对于更为亲密的母子关系,姐弟关系似乎是说不上话,不能讲狠话的。讲狠话之后,自己也不可能养姐姐一辈子。

更重要的是,京山农村存在着一种对老年人十分不利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似乎认为,人老了就不值钱了。老年人总是要去世的,未来是年轻人的。有位徐姓老人说,老年人身体好,可以为子女做点事情时,他们就接纳你,你若老病,他就会抛弃你。他说,这个情况恐怕全国都一样,谁来这里也解决不了问题。他自嘲地引用五句话来形容老年人的处境:生个儿子喜一跳,收个媳妇打个灶(分家),分家分到鸡子叫,两个老的没人要,一头母猪还走俏。他说前四句全国通用,后一句则是村里的一个真实故事。

在京山调查发现,老年人只要还能动的,就一定要劳动。人们似乎认为,老年人不应该有什么特别的享受,手上不应该有钱,一切应该为子女好,一切围绕子女来。甚至老年人治病,也要比较治病花费与老年人治好病后可以创造的收益,若治好病后可以创造更大收益,这个病就值得去治。这种计算方法,不单是子女,而且老年人也是如此计算。这种计算是一种地方性共识。如果有老人不这样计算,那就是不懂得做老人,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子女。

在京山农村,已经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地方性规范,一种对老年人十分不利的意识形态。这个意识形态强调,老年父母不应该对子女抱有太多期待,应该多从子女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在自己病痛时拖累子女,不应该在超出子女经济能力情况下治病,不应花费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的闲钱,不应参加多余的娱乐,能劳动则要天天劳动以减轻子女负担。总之,父母虽然生养了子女,却似乎没有理直气壮要求子女养老的权利,子女也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若有子女特别孝顺,甚至在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条件下改善老年人的处境,则村庄舆论一方面会评价子女很孝顺,是正面评价;但另一方面,舆论又会说父母不会做人,不懂得怜惜自己子女,是负面评价。用京山一位老人的话说:人老了,想过得舒服一点,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是,京山农村,为什么不仅会出现对老年人十分不利的舆论,而且老年人还会接受这种对自己不利的舆论?

陈柏峰、欧阳静等人调查京山G村的一个老年妇女,这个老人对媳妇很不满。欧阳静问她相不相信鬼神,她说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鬼神啊!要是有鬼,我死了就变成厉鬼,将媳妇搞死。正是这个说“死后若能变成鬼,就将媳妇搞死”的老人,过了几天就服毒自杀。她当然是不信鬼的,就是能变成鬼,她也未必能怎么样。说要将媳妇“搞死”,只是她心中有对媳妇的不满,但还不是仇恨——这里的舆论是不允许父母对子女有仇恨。若她真的有这种仇恨,她大可不必等死后变厉鬼来将媳妇搞死,而可以先毒死媳妇,再自己喝农药——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在河南安阳调查,就碰到过这样的例子。

在京山农村,我们问农民信什么,他们的标准答案是既不信鬼,又不信神,唯一信的是科学。他们说,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鬼和神啊,谁见过?因为缺少对鬼神世界的想象,缺少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人们有了病痛,有了委屈,有了心酸,他们就觉得这个世界没有值得留恋的,没有意思。何苦忍受煎熬,一死百了。

因为不信鬼神,老年人就缺少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就不必考虑下地狱或上天堂,就不担心成为野鬼或孤魂,就缺乏了对生命的基本敬畏。因此,他们在选择自杀与否时,就显得自然、从容甚至冷酷。有老年人说,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是新陈代谢。这种唯物主义的态度,使京山农村老年人可以坦然接受死亡,也可以坦然接受火化。

既然京山农村老年人不信鬼又不信神,缺少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他们是否自杀,就只取决对现实的权衡,而其中最重要的考虑是在对自己不利的意识形态下进行的。老年人自杀逻辑大致如下:
当自己能劳动时,老年人会辛勤劳动,为子女提供更好一些的条件,尽量减轻子女负担。如杨华所说,在京山农村,若老年人不能为子女做事情,他们就会有亏欠感,就觉得自己该死。一旦老年人生病,即使子女要给自己治病,老年人也会觉得不应该浪费子女钱财,否则,万一治病花了钱,病又没有治好,或病虽治好了,自己却未能为子女再创造更多收益,这样就会“人财两空”,就对不起子女。这时候,比较应该的选择就是自杀,而非赖活着。

同样,老年人即使没有生病,但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为子女做事情,他也可能选择自杀。
这样,在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除子女不孝引起的利己型自杀以外,老年人自杀的主导方向是利他型自杀。他们自杀是利他的(利子女),同时,他们的唯物主义态度,他们对于自己已经完成人生任务,对一死百了的计算,等等,也促使京山农村老年人容易选择自杀。

自杀,不自杀,这是一个问题

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与全国其他地方有若干差别。以下我们结合另外30多位师生在全国10省20多个村的调查结果,选江西、四川、福建、河南、湖南的几个地区作比较。

吕德文是闽西客家人,他父亲在49岁时就向家人宣布退休,从此不再参加家里的主要农业劳动,最多只做些辅助性的工作。在吕德文的父亲看来,自己生养了子女,子女都已经成人,自己也该享福了。吕德文父亲宣布退休的做法未必就是闽西客家农村的常规,但至少可以说明,在闽西的客家地区,老年人可以心安理得地退休。而京山农村,农民只要能动,就得劳动,否则舆论就会说他们不懂得怜惜子女,自己也觉得愧疚。因为可以心安理得地宣布退休,闽西老年人在老年生活安排上就有很大自主性和发言权,在代际关系中处于相对较好的位置,他们也完全不必走自杀这一条路。

闽西农村老年人自杀少,还与他们对自杀的恐惧有关。吕德文说,闽西客家农村,农民认为,自杀的人在死后会变成厉鬼,厉鬼一副恐怖的面孔,整天想着报复仇人。做厉鬼显然不如做家神好。同时,张牙舞爪的厉鬼使死者具有惩罚相关他人的能力,从而引起相关他人的恐惧。闽西农村关于含怨和含恨自杀者的死后想象,不仅给自杀者设置了界限,而且为可能自杀者提供了以自杀变成厉鬼来复仇的想象,并因此使相关他人在做事情时不要太绝。

与闽西相似,江西吉安农村,老年人最关心的一件事情是死后能否进入祠堂。江西宗族型村庄,老年人死后,要在祠堂办丧事。不能在祠堂办丧事,不算是善终,而死在村外的人是不能到祠堂办丧事的。罗兴佐是江西吉安人,据他讲,江西人民医院院长是他的同村人,院长母亲90多岁,住在南昌,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就坚决要求回到家乡,这样死后可以在祠堂办丧事,才可以进入家神榜。江西宗族地区老年人很少会主动谈论死亡,除非实在无奈(比如病痛),而不会冒然尝试自杀。而京山农村,老年人认为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对死亡持一种唯物的、甚至无所谓的态度。
在北方农村,比如河南、山东、陕西农村,老年人自杀会造成极其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其子女的声名一定会被弄得一团糟。正是这样一种自杀成为事件的结构性力量,可以防止老年人自杀,老年人即使真的想要自杀,他也不得不顾忌自杀会给子女留下什么样的坏形象。同时,一旦子女不孝,老年人又可能通过自杀来报复子女。有老年人担心达不到报复的效果,而会将自杀搞得十分惨烈,唯恐人们不知道他的子女不孝。

杨华调查的湘南农村,老年人自杀的情况与北方农村具有相同的轰轰烈烈的效果。只是湘南老年人自杀率要远高于北方农村。

四川是一个老年人自杀率很低的地区,我们在四川绵竹五个村调查,很少听到老年人自杀的报道。王玲是四川人,她说,四川老年人都很怕死,对死亡十分恐惧,不到万不得已,老人们赖活着也会活着。

还有一些地区,比如郭于华所调查过的河北农村,老年人因为子女不孝而活不下去自杀的情况,似乎比较普遍。老年人活不下去而自杀的情况也有两种,一种自杀是带着对子女的强烈怨恨情绪,因为他对子女具有很强的期待。他选择自杀,但心怀“我死也不能让你们好活”的怨恨。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带着无奈、失望情绪的自杀,他们只能悄悄地离开这个世界。

显然,自杀与老年人的处境有关,与村庄结构性力量有关,与鬼神信仰有关,与对死亡的态度有关,与地域主导舆论、意识形态(父母应该像父母,老人应该像老人之类的想法),与利己利他的考虑有关,还与代际关系及对代际关系的期待有关。

京山县农村的代际期待,正由不平衡的代际关系向平衡的代际关系演变。目前的老一辈对子女付出多,而期待的回报少;即使有期待,可能也得不到期待的回报。他们对于子女不孝,多采取沉默、认命,当然也有悲伤、无奈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大半截身子已经埋在土里了,自杀不过是“顺条道”,而子女还有几十年人生要过。

在代际期待高的地方,即使父母没有为子女作大贡献,父母也认为子女应该对父母好,毕竟父母生养了你。子女不孝就容易引起父母的激烈情绪,这种情绪不是悲伤,而是悲愤和愤恨。他们往往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可能采取诉诸舆论、法律或其他结构性力量的手段。河南农村,老年人自杀率远低于京山农村,但因为代际关系紧张,发生代际冲突的比例及冲突的烈度,也是相当高的;与此同时,河南农村中出现子女至孝的比例也相当高。正因为代际之间存在高度期待,代际之间很容易发生剧烈的冲突,但也容易出现感人的孝事。

京山农村,因为代际期待少,至孝是极少见的,代际之间的剧烈冲突也是极少见的,甚至老年人用惨烈方式自杀的情况也是极少见的。这样的现实,无奈为“老年人死了还不如一条狗”作了个注解。

在京山农村,与老年人自杀率居高不下相一致,是农村年轻人生育意愿极低,即使头胎生女孩,政策允许生育二胎,绝大多数年轻夫妇也只选择生一胎。现在的年轻人不关心有无儿子,只关心自己是否活得舒服。

当人们只关心自己生活的舒服与否,不再对未来寄以期待,也不再追求子孙延续的无限事业时,人们就会失去对生命意义的基本考问,其行为往往缺乏内在的约束,社会的基本秩序也就容易出现问题。

千百年来,家庭构成了中国人的宗教,尤其是在农村,家庭几乎构成了农民生活意义的全部。在现代性的冲击下,在农民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家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京山农村以老年人高自杀率为表现的家庭意义的瓦解,是一个重要的讯号,重建中国农村的家庭价值,实在是一件无比紧迫的事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2020年6月新刊目录  —

▍特稿
01.战国与希腊: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                    
潘 岳


▍封面选题:病毒的全球时刻
02.全球化为什么不可逆——探索新冠病毒危机后的世界

朱云汉
03.疫情加速第四波全球化
张蕴岭
04.疫情危机与世界秩序重构
冯绍雷
05.全球化迭代演进:走向多样化世界
王湘穗
06.病毒时刻:无处幸免和苦难之问
赵汀阳

▍专题:摆脱贫困
07.脱贫攻坚:后革命时代的另类革命实践

李小云、杨程雪
08.精准扶贫如何改变乡村治理结构
王晓毅
09.中国减贫:从地方性实践到全球性意义
徐 进、李琳一

▍中国发展模式再讨论
10.竞合模式:高铁技术创新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马 莹、甄志宏


▍历史观
11.革命者人格与胜利的哲学——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   
汪 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09:56:11 | 只看该作者
女子在回老家的高铁上接到通知:落地隔离7+7 酒店费用每天300元

2022年01月22日 05:15: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李婷菊 深圳报道 随着虎年春节将至,是否过年返乡已成为打工人的热门议题。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一方面,各地大力宣传就地过年;另一方面,部分返乡人员在各地层层加码的防疫政策下被中途“劝返”,还有部分人员被途经地强制隔离。更有地方称“只要返回,先隔离后拘留”。近日河南某地县长公开宣称:“凡是中高风险地区试图返回,不讲你有没有疫苗接种证明,不讲你有没有48小时核酸检测。你只要返回,先隔离后拘留。”

目前,全国各地对于“中高风险”区域在理解和执行防疫措施时出现了“扩大化”趋势,导致很多春节返乡人被“一刀切”。

现实版“人在囧途”:返乡途中被迫折返

因各地防疫政策不同,深圳人的返乡之旅上演了现实版的“人在囧途”。

1月20日,在深圳工作的广西籍市民吴女士刚刚经历了“魔幻的一天”。

原本因为思家心切,她特地赶在公共假期开始前10天左右请了假,希望趁深圳疫情并未太严重时,尽快回到广西老家过年。没成想当日刚离开深圳,就在高铁上接到了广西老家社区人员的通知。由于其有深圳罗湖区(存在中风险地区)旅居史,落地需要进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并需要承担每天约300元的集中隔离酒店费用。

在吴女士看来,原本满怀期待的回乡之旅,成了令人忐忑不安的不确定性因素,回家的积极性遭受严重打击。思虑再三后,吴女士告知老家社区人员,自己决定暂不返乡了,并在中途的广州车站买了返回深圳的车票。

如此一来,她之前为提早回家付出的各项成本和努力,最终因为家乡严格的防控举措,变成了一趟广州——深圳折返跑,“真是难忘的一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多地疫情防控政策人群分类并不精确。例如吴女士家乡所在地广西。据《广西日报》报道,1月18日,广西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将来桂人员分为三类,即中高风险地区(按照当地公布的区域范围)返桂来桂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或直辖市的街道返桂来桂人员,以及本土疫情发生地所在设区市或直辖市城区返桂来桂人员。

吴女士向记者指出,其从未去过中高风险地区,认为自己属于“本土疫情发生地所在设区市或直辖市城区返桂来桂人员”,按规定只需向社区报备,并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但社区工作人员却告知其属于“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或直辖市的街道返桂来桂人员”,落地需要进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发现,吴女士被划归的第二类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或直辖市的街道返桂来桂人员”,需要在抵达广西后接受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次核酸检测(第1、4、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结束后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2次核酸检测(第2、7天)。

而针对隔离级别更低的第三类人员“本土疫情发生地所在设区市或直辖市城区返桂来桂人员”只需要在抵广西后完成7天居家健康检测。

阅读了多次通知后,吴女士才发现,自己的居住地所在区深圳市罗湖区被纳入了“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

“这不对啊,我住的地方,没在国务院公布的全国中高风险疫情地区名单上啊!”吴女士说,“国务院公布的中高风险地区精确到了具体的街道、社区和楼栋。并非整个罗湖区。而我的居住地距离那个街道很远。”

防疫政策人群分类不精确困扰很多人

吴女士的情况显然不是个例,在深圳罗湖工作的江苏籍陈女士同样被“疫情防控政策人群分类不精确”的问题困扰。

近日,深圳罗湖疫情逐渐平稳,在查完南京当地防疫政策,即“需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后,独自一人在深圳工作的陈女士便购买了回家的机票,满心期待。

结果第二天,陈女士便收到平台短信提醒,根据南京机场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对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深圳罗湖、龙岗区旅居史来宁旅客实施集中隔离14天+7天健康检测。但随后陈女士拨打南京禄口机场防疫指挥部电话,得到的机场客服回复是,“对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宁旅客实施集中隔离14天加7天健康监测;对有本土阳性个案,地级市旅居史的乘国内航班来宁旅客,需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对无本土疫情的地级市的乘国内航班来宁,旅客建议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说:陈女士购买机票网络平台发来的通知 来源:受访者陈女士供图

“虽然我住深圳罗湖,但并不在中高风险地区,我属于‘有本土阳性个案,地级市旅居史的乘国内航班来宁旅客’这一类,按要求只需要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为什么美团给我发这个短信,我到底应该相信哪个?”陈女士向记者指出。

目前,买了票的陈女士十分纠结,不知道是否要退掉返乡的机票。“如果退票,我花7百多块买的,现在也只能退200块,我还要自己承担高额手续费……”

为寻找更具体的政策规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日再次拨打南京禄口机场防疫指挥部电话,得到了相同回复,随后记者拨打人工客服电话十多次,但始终无人接听。

记者查询南京相关公开政策,其中也并未提到“从深圳罗湖返宁需实施集中隔离14天+7天健康检测”。据1月17日南京市发布的春节防疫提醒,从2022年1月17日起至3月15日,所有省外来宁返宁的人员,要向社区报告,并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另外,据1月10日南京发布的通告,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和本土确诊病例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县区)旅居史人员、高风险岗位人员等重点人群,抵宁时必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向社区报告。

另外,记者查询国务院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发现,南京民航政策仍不清晰,其并未提出具体规定;而反观深圳民航政策,则清晰明确很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国务院关于各地疫情发布的交通政策

在多次拨打南京市公共卫生公益热线后,陈女士家人终于打通了,了解到只要来自深圳罗湖、龙岗,均需进行集中隔离14天+7天健康检测,存在“认定中风险区域的范围扩大”的现象,误伤了大量来自中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返乡人员。

出差途中意外强制隔离,将在酒店里过年

遭遇了同样“强硬”防疫政策的文女士,更是苦不堪言。

文女士1月16日出差到了浙江衢州,原本计划19日返回深圳。于是在18日去了当地医院测了核酸。

“当时医院一听我是龙岗区吉华街道的,直接把我强制隔离了!现在我要在衢州这个地方酒店隔离14天+7天居家健康检测,但因为我在衢州没有自己的住所,所以我要在衢州的酒店住21天。”

文女士当时就“傻了”:“14天之后是年二十七,我忍忍就过去了,至少我还能赶上回家过年,但再加上7天,就是年初五了。我的春节就要在酒店隔离度过了。”

文女士20日联系当地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反馈10个工作日才可以答复,她又和当地疾控部门沟通,沟通的结果仍然是14+7天。

“我都没敢告诉家里的娃,他们要是知道我明天回不了家,春节也回不了家,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情。”文女士表示,“我出差前查过国务院公布的中高风险地区名单,龙岗区只有吉华街道富辰公寓、布吉街道布吉社区壹村东心岭八巷55号楼栋才是中风险。我出深圳时也是做了48小时核酸证明的。”在文女士看来,当地防疫政策层层加码,导致原本持有浙江健康码“绿码”的她却“离不开了”……

多地防疫政策层层加码

虽然配合防疫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各地在落实防疫时却有着不同程度的升级。这无疑误伤了大量来自中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返乡人员,并且各地在认定中风险区域的范围时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

“现在是来自中风险区所在街道、所在区的人都要隔离,那会不会出现全部来自深圳的人员都不能返乡?”吴女士说。

然而,记者也注意到,国内部分省份还是做到了有的放矢,避免一刀切。

据湖南当地媒体报道,近期,有一名从深圳返湘的乘客准备出站时被带到了健康监测点进一步处理。经过长沙火车南站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排查,确认该旅客是从深圳来的,但不在封控区范围内,属于其他区域,行程码是绿码,可以放行,无需隔离。

记者发现,长沙当地对来(返)长人员进行了精确的分类,对于“无中风险地区及所在区(市)旅居史,但有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其他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落实14天自我健康监测+第1、7、14天核酸检测。

此前,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2021年12月30日在动员部署2022年春运工作时表示,春运疫情防控重点要做到“三个错峰、三个加强”,其中就提到要防范好返乡防疫政策层层加码问题,解决好核酸检测能力不足问题。


赵辰昕指出,去年过年,一些地方出现擅自加码防控标准,甚至个别出现劝返、强制隔离等情况,当时对这些问题坚决予以纠正。今年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当前距离过年还有1个月的时间,不同地方的风险等级可能因疫情形势而变化。各地要严格执行科学精准、分区分类的防疫政策要求,坚决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保障群众安全有序出行。

此外,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2021年12月1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元旦春节临近,冬春季疫情防控要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着力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0:05:55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评恶意返乡太伤人 疫情防控不能动辄胁以拘留
2022年01月22日 00:25:30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故土难舍,乡情难忘。春节返乡“解锁”团圆,实属人之常情,何来“恶意”?防控疫情,兹事体大,但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动辄胁以行拘。所谓“先隔离后拘留”,既无法治意识,又少管理温度。依法科学精准防控,每一种返乡的热望都须体恤,每一位漂泊的游子都值得被善待。
“恶意返乡”言论引热议 河南郸城县回复最新返乡政策

2022年01月21日 15:34:01
来源:澎湃新闻







1月21日,有网友在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客户端留言咨询周口市郸城县最新的返乡政策,郸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约1小时后迅速回复:外地返回郸城县,需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及绿色的健康码、行程码,并提前3天向社区报备。

上述网友是在11:57发帖询问,而郸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回复时间是13:01。

此外,郸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还表示,从省内诸如郑州、安阳等近期出现疫情的城市返回郸城县,是需要根据所在区(县、市)确定返乡政策的,具体如下:

1、从郑东新区、郑州经开区等没有中高风险地区的区(县、市)返回郸城,需要进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


2、从郑州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等存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区(县、市)返回郸城,如果距离中高风险区域比较远,需要进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如果是从中高风险区域返回,需要进行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

3、从省内诸如新乡、三门峡等近期未出现疫情的省辖市返回郸城,只需要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

从省外返回郸城,执行的标准与省内一致。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居民不可以出门。

此前,针对河南郸城官员在一段视频中宣称对中高风险地区“恶意返乡”人员先隔离再拘留一事,《半月谈》发布评论文章认为,“疫情防控中,政府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应该经得起依法防控这一要求的检验,而不是‘拍脑门’,想一出是一出。真正的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没有行程绿码就无法返乡过年。至于有绿码者返乡,是否需要拘留,更应该由法律决定,不该被官员当作唬人的噱头,在群众中造成恐慌情绪,引起不良社会反响。”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0:41:36 | 只看该作者
【晚报】郑州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 逮捕8人问责89人;县长“恶意返乡”引热议(1.21)2022-01-21 17:50:0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叮咚




    【今日聚焦】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情况的汇报,并审议通过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因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被问责,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河南省公安机关对涉嫌违法犯罪的8名企业人员立案侦查并依法逮捕,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规依纪依法对灾害中涉嫌违纪违法的89名公职人员进行严肃问责。(综合)

  【邯郸县长“恶意返乡”言论引热议 一人在上海疫情发生前返乡仍因“恶意返乡”被拘】1月20日,一段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县长董鸿关于对返乡人员“政策”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董鸿在相关会议上说:“你只要返回,先隔离再拘留。”随后,针对此事董鸿回应媒体采访时称:上述视频经过剪辑,不真实,剪辑掉了“不听劝阻,恶意返乡”等内容。由此也引出了另外一个关注的焦点:什么叫“恶意返乡”。人们会产生疑问,回乡的人是恶意的吗?“恶意”与否是县长可以界定的吗?春节回乡为何还有被拘留的风险?有媒体评论表示,恶意返乡是对法律法规的恶意曲解。此外,当地一镇政府1月17日发布处罚通告称,2022年1月5日,一男子从上海静安区(中高风险地区)返回郸城的家中,却隐瞒不报,也未进行核酸检测,目前该男子已被派出所拘留。但网友发现郸城那位被拘的男子1月5日从上海静安区返乡,而静安区那个20平米的奶茶店是1月13日才被划为中风险地区的。(综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0:47:53 | 只看该作者

  从恶意讨薪到恶意返乡——为乌纱帽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

2022-01-22 09:41:1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叮当  节选


       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地方官员为了乌纱无所不用其极。

  这么严厉的措施不是为了群众的安全,而是为了他个人的“安全”,为了头上那顶乌纱帽而已。

  其实,连日来国家多部门已经相继发声,强调防疫不能“一刀切”,要避免政策“层层加码”,但基层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另外一套,这样的事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

  媒体评论表示这是“懒政行为”,处理相关问题做法过于简单、粗糙。但这只是表象,深究其原因,还是思想问题。

  政府官员中官僚主义之风盛行,很多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事情来了,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就好。

  再进一步讲,就是忘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为人民服务。这可是每个党员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面对具体的民生问题,请问,还有多少党员干部记得这个义务?!

  此外,年末打工人回家过年不容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家乡接不接受你回来另说,关键是你还不一定能顺利离开打工地——这取决于你能否拿到辛苦赚来的工资!

  每到年末,农民工讨薪问题就集中出现了,讨薪难,难于上青天,搞不好就是“恶意讨薪”了。而且“恶意讨薪”曾还成了2021年初、2020年末最火的热词之一。

  2021年2月5日,距离除夕还有六天,甘肃省甘南州警方通报,一工地包工头爬50米塔吊威胁工地负责人跳楼讨薪,工程款涉及38名农民工工资,当地警方最终以包工头恶意讨薪“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

  这个通报一出,引发舆论哗然:既然有恶意讨薪违法,难道资方欠薪就是善意合法?

  2020年国家就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用法律手段维护工人权益,但成效如何就不好说了。

  反正还是有很多工人只有通过跳楼、爬塔吊等——这些被官方所定义的“恶意讨薪”方式才能拿回自己的工资。

  也不怪网友感叹:只对“非法”讨薪者严刑峻法,却对非法欠薪者法外开恩了。

  除了普通体力劳动者很难维护自身权益,一些大厂里的打工人也不好过:

  某里“996”违法加班现象、某为的“奋斗者协议”漠视员工权益等网络热点事件、饿了么骑手猝死无工伤保障仅得“2000元人道主义赔偿”……

  花大力气“管理”工人“恶意”讨薪,但对于企业用工时的种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却看不到了。忽然想起某些领导曾说过的这些话,也就对这种双标行为不稀奇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是的,他们“要像春天一般温暖”,“要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民营企业家,怎么能找其麻烦呢?

  这让我又想起之前看到的初级会计实务试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是啊,竟然忘记了法律的本质......

  总而言之,到了年末,前有“恶意讨薪”来挡路,后有“恶意返乡”来吓唬,大多数劳动者的过年回乡之路都异常艰难。

  而无论是“恶意返乡”中县老爷恶意曲解法律,还是“恶意讨薪”中,立法执法时对劳动者和企业家双标,只能说,你们怕是要好好学学一下毛主席的教导——为人民服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6:25:10 | 只看该作者
旗帜鲜明禁止“层层加码” 这个省打了个好样子!
2022年01月22日 14:30:10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评论员 孙亮全

近日,山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发布疫情防控新措施通知,旗帜鲜明地要求各地严格执行全省统一的管控政策,不得“层层加码”。并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切实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落实个人主动报告责任,建立社区(村)返乡人员登记制度,将返乡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该通知还暖心地指出:要加强对隔离人员的关心关爱,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和高质量的心理疏导,确保隔离人员过一个安全健康祥和的春节。

基层群众苦“层层加码”久矣。山西禁止“层层加码”的新举措,迅速在网上刷屏,让返乡群众吃了一粒“定心丸”,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山西的新举措也为一些仍旧执着于“层层加码”的地方打了个样,体现出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地方执政新风。民之所盼才是政之所向,这条剑指防疫不良苗头的举措体现了实事求是、科学防控、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精准防控的底气,更站在了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守住了法理人情,故而得到了群众点赞。当然,从网友留言来看,山西一些地方仍未调整政策和省里保持一致,山西的新举措能否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春节临近,疫情多点散发,对各地来说都是一场大考。精细化疫情防控,犹如“瓷器店里抓老鼠”,除了考量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之外,更体现各地施政者的群众观和政绩 观。个别地方领导干部,从保护“官帽子”出发,害怕出事后被问责,无视科学精准防疫要求,热衷于“一刀切”,采取“层层加码”,人为地给群众返乡设卡子、出难题,将“硬核防疫”变成了“防疫硬来”,甚至出现一些违法的言行。

这些害怕出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没底气,所以将问题踢在“辖区之外”的种种做法,一方面体现出部分领导干部对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不自信,另一方面,也是政绩观和群众观出了问题,忘了“我是谁,为了谁,代表谁”。

基层防疫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压力,但无论何时,都应该牢牢守住法理人情,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事实上,关于春节返乡,国家已有明确规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实施,不搞层层加码。

春节在即,广大领导干部要坚持法治思维,坚持人民立场,在做好精细化防疫的同时,尽量满足群众阖家团圆的需求。一方面抓好防疫政策落实,让制度长出牙齿,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顶风加码”,有惩处措施,保障执行得力;另一方面,还要谨防“暗加码”等变种。记者不久前曾在某地碰到这样的事,贴在墙上的政策写得清楚明白,但当地执行中却奉行“只干不说”的“暗自加码”把戏。

此外,真正防范地方“层层加码”,也必须防范“问责层层加码”,问责要精准、稳慎,防止泛化,让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敢于落实精准防疫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5-23 00:47:1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沉底调查5年,发现地方政府转不动的一个隐性原因” |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杂志官方账号
05-12 20:07


李振 |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浩瑜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导读】国内多地仍面临疫情扩散风险。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但最终都需要各地基层政府来落实,基层政府面临严峻挑战。近期,一些基层防疫实践出现“一刀切”、简单粗暴现象,再次引发争议。有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工作压力剧增、基层能力不足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基层政府所处的制度情境密切相关。

本文指出,以试错为主要特征的政策试验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但这一模式的有效运转,需要一定的容错机制和灵活的府际关系。然而这一模式正面临“生存危机”。本文作者自2017年以来在多地调研,发现不少党政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对政策创新的态度十分消极。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优化国家治理,近年来中央改变以往对地方的“汲取”定位,向地方投入大量资源;同时,中央也通过强化监督体系、严格考核指标等方式调整府际关系,以确保实现政策目标。但这一调整,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带出另一种效应:府际关系的弹性空间有所缩小,上下级政府间的权责关系不够协调,以至于避责思维在不同层级蔓延开来,地方政府的创新空间和意愿大大降低。

作者认为,今天中国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同时面临改革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双重挑战,迫切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和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避免多重风险向上传递、引发更大风险。面对地方政府创新困境,未来需要重构弹性而灵活的府际关系,重新激发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的创新活力。

本文节选自《文化纵横》2022年第2期第110-116页,原题为《容错机制落地难:地方政府的创新困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诸君思考。


容错机制落地难:地方政府的创新困境

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了一种以试错为主要特征的“政策试验”模式:不同的理念先以特定地区作为“试验场”展开实践,从而总结出可用于其他地区的工作经验。有学者以此解释中国的政策创新和经济转型的成功,虽然我们不能说中国所有成功的政策创新都遵循了试验的方式,但不可否认,政策试验是中国政策过程中一种极其重要的创新模式。

然而近年来,这种以试错为特征的政策过程在中国遭遇了“生存危机”,并进而影响到中国的政策创新和改革的推进。从我们2017年以来在多个地方调研的情况来看,不少党政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对政策创新表现出非常消极的态度:有些干部做事畏手畏脚,缺乏激情和闯劲,对待常规工作尚能应付,一旦涉及与改革创新相关的工作便徘徊不前;有些干部虽然有改革创新的意愿,却苦于“文山表海”无暇他顾;最严重的是,部分干部遇事推诿、懒政怠政,不论是对待需要创新的工作还是常规工作,都能躲就躲,能不做就不做。

自2015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数次以会议、文件和政策等方式鼓励地方党政干部大胆创新,并强调“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以期调动各级党政干部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但这些举措却并未收到期望中的效果。本文以在地方和基层乡镇政府的实地调查材料为基础,尝试探讨容错机制难以落地的根源所在。

试错式政策创新的制度基础:弹性灵活的府际关系

现代社会的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治理风险已成为各国的共同挑战,国家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应对各种新问题和新现象。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够轻易知晓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早在20世纪50年代,艾智仁(Armen Alchian)就提出,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应该通过鼓励试错来达到一个次优的结果;一个社会若能大力支持各种类型的试验,就有可能在长期解决某一社会问题。

以试错为特征的政策创新不仅出现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试验主义治理(experimentalist governance)也成为欧盟在诸多领域采用的治理模式。试验主义决策的特征有:大框架上的目标一致、给予地方参与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地方各自的努力要经过比较分析和评价、根据比较结果对地方计划和中央计划同时进行修正。试验主义决策假设上级层面没有人可以对下级面对的情况有全局性了解,而下级参与者也不能完全依赖他们的直接经验。此时,能同时减少双方局限性的最好方法就是从对方角度观察和相互探讨。这些特性使得试验主义治理与固化、集权型的治理形式大不相同。中国自革命战争年代起形成的政治传统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间(特别是中央与地方间)关系的制度框架,为试验模式的形成和反复使用提供了制度基础。

当然,在中国,地方和基层的政策试验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也不会随心所欲地扩大试验范围。确切地说,它是意图较为明确的实践,是为正式出台普遍适用的政策甚至国家立法,提出可供选择的新蓝本。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应低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所开展的试验的关注程度,来自上级政府、领导的政治支持往往对保护、提高下级和基层政府的创新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层决策者只是提出宽泛的政策目标和重点,这为下级或基层政府开展政策创新试验提供了合法性和回旋余地。另外,在政策创新试验过程中,贯穿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上下级政府间的互动——下级或基层政府提出政策创新的理念或形式,中央或上级政府允许不同地方在一段时间内采取不同的政策方案,并在几个关键点上掌握着控制权;中央或上级政府在后续的高层级政策方案中不断吸收下级的创新成果。

然而在政策试验中,“失败”是难以避免的,负责试验的地方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风险,甚至成为上级政府的“替罪羊”。然而地方政府仍旧愿意积极申请和参与政策试验,因为“试错式试验”模式内含了相应的容错机制,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和官员对于“失败”的顾虑。由此可见,灵活而有弹性的府际关系是政策试验容错机制的重要制度基础。

近年来府际关系的新变化:权责不对等导致的容错机制落地难

2012年以来,中国的府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央一改对地方的“汲取”定位,通过给予公共物品、调配财政资金等方式支持地方发展和基层建设,成为“给予型”国家。在此基础上,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也逐渐发生改变:中央投入的大量资源需要产生实效,自然十分关注其治理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此,先后通过强化监督体系、严格考核指标等方式调整府际关系,一方面降低了府际关系的弹性空间,另一方面形成了上下级政府间不对等的权责关系,导致避责思维在不同层级政府中蔓延开来。

当府际关系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权责不对等的态势愈发明显,保护地方和基层政策创新积极性的容错机制便难以发挥作用了。即便中央屡次发文强调应当容忍基层政策创新中出现的“失败”,或试图使相应的容错机制制度化,但落实到地方层面时,总会变得“掷地无声”。下面,我们从三个维度考察近年来府际关系变化的趋势及其对地方政府创新产生的消极影响。

(一)监督体系的强化导致问责压力大

在政治生态发生变化后,中央对治理体系的稳定与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地方和基层对中央政策的落实。根据相关统计,在截至2017年的35次关于中央深改组会议的报道中,“落实”一词就出现了219次。可见,中央对政策过程强调的重点与中心逐渐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强调政策制定环节)转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调政策的执行与落实)。

这一变化表现在制度或政策层面,则是对党政干部的监督体系大幅度加强了。以法律法规、党内法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监督措施纷纷出台,一些新兴技术也被迅速运用到对下级的日常监督中,并与传统的监督模式相结合。这种逐渐增强的监督体系通过科层化的组织体系不断下移,对地方和基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基层的政治生态和政策执行环境。

有人将基层政府面临的诸多监督措施划分为五种类型,称之为“五座大山”:属地式问责、职能式问责、强压式问责、计时式问责和背锅式问责。形形色色的制度性文件或政策性要求汇集起来的监督措施,共同形成了一套非常强势的“监督体系”。这些监督措施直接作用于负责执行政策的科层组织,并对地方党政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进行了相当严格的规范和限制。

我们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监督体系的日趋强化及对地方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监督体系的强化直接表现为对基层的各种巡视巡察工作。自2012年以来,巡视巡察工作受到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地方和基层各级政府想尽办法应对。此外,不同层级的纪检、监察审计、督查、督导等工作的加强,也使得地方和基层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作风方面受到很强的约束。基层党政干部受到来自多个条口的监督,“一个人干活N个人看”。

二、日益加强的监督体系的运行还具备了“溯及以往”的效力,使得地方与基层党政干部不仅要注重当下行为是否“守规矩”,还要考虑以往工作中是否有不合规之处,甚至要担心现在看来合法合规的做法未来会否成为被问责的事由。“上级动不动就跟你‘秋后算账’,有些事情就是今天对明天错,有些事情的确不敢做。”

三、实践技巧的丰富化也成为强监督的一个重要特征。监督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巡视、省级巡视、市级检查抽查、区里的检查,还有市和市之间的互查,等等”。这种多层级、技巧化的检查逐渐成为主流与常态。

四、监督范围的泛化。以考勤“刷脸系统”和GPS定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党政干部日常工作中被纳入监督的事项更加宽泛,甚至党政干部的日常言行都有可能成为被监督的对象或被问责的事由。这种全方位强化的监督体系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士气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干部在监督的压力下,对有考核要求的常规工作尚能履职尽责,对那些需要试错的改革创新工作则心存顾虑、踌躇不前。

(二)政策指标的“硬化”导致自主空间变小

近年来,中央层面越发重视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在形成的政策(制度)文本中,常常包含一系列清晰而具体的政策指标,部分指标还具备相当的“刚性”,并且政策执行情况常与执行者的政绩和升迁挂钩。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选择性执行或变通执行等现象,更好地实现中央的治理目标。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日益强化的监督和问责体系,很多政策指标的“硬度”大幅度提高,“一票否决”式指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实际上,运用“一票否决”式指标考核地方和基层政府并非近年来才出现,只是这类指标之前相对较少,主要针对那些在一定时期内受到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相对稳定。当上下级就某些关键指标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时,下级政府一般会集中相当的资源,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以尽量确保此类目标的完成。然而近年来,随着政府内部考核指标体系的变化,诸如经济发展速度、财政贡献大小等关键指标不再成为唯一或最重要的指标,其他方面的硬性指标却层出不穷;同时,地方和基层政府的人、财、物资源并没有明显提升。从中央到基层“一竿子捅到底”的“硬指标”固然提高了政策执行的力度,但也给地方和基层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

中央层面也意识到,指标的不断“硬化”影响了地方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反而不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为此专门出台了一些文件试图“松绑”。但遗憾的是,一方面,这类文件本身的口号功能明显重于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之前一段时间强监督的高压形式,特别是一些监督机制“溯及以往”的问责方式,使得很多地方和基层工作人员成为“惊弓之鸟”,由于担心组织生态和政治风向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他们还是倾向于以更严格甚至机械的方式看待那些被中央解绑的“硬指标”。

当下,地方和基层党政干部面临的各种硬指标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扶贫攻坚、环境保护、政治廉洁等,每个领域都有“一票否决”式指标。实际上,类似指标的数量还可能因政治热点的变动而阶段性增长。并且,基层政府工作人员间的职责分工往往不固定,很多人常常同时承担几方面的工作,经常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这些硬指标压在地方和基层工作人员头上,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

在清晰而具体的政策指标之外,地方和基层工作人员还常常面临数量众多的模糊性要求。这些要求往往只是“定性”地表达“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或者使用“禁止”“严禁”等词汇,但并未规定清晰的边界。在监督体系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它们往往被地方和基层以各种“变通”的方式应付了事;但在不断强化的监督压力之下,此类政策的执行却走向另一个极端——近乎无限地扩大适用范围和提高“是非标准”,形成诸多“无形”的“一票否决”式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上级下达各类指标时往往采用会议或文件转发的形式,而对指标的考核,除各种巡察检查外,还要求下级干部填写各种表格。繁重的任务指标,加上海量的会议、文件、表格、台账,极大地消耗了干部们的注意力,导致他们没有精力开展创新性工作。

(三)制度体系的紧缩导致避责思维蔓延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不论是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还是在有效吸纳民众的政治参与方面,中国都曾面临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政府在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方面相当粗放,主要依赖于很多半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和规则。

近年来,随着法治化建设的推进,制度建设成为中国转型发展的中心战略之一。但在制度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迅速推进制度化,很容易造成制度紧缩的状况。过去长期存在的那些非正式或半正式规则大量退出,但新生的正式规则却供给不足或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地方治理实践中容易出现很多制度运行的“缝隙”。监督体系的强化和政策指标的“硬化”使得下级或基层政府的自主权限不断被压缩,需要承担的责任却不断增加,而制度紧缩则全方位地增加了政府工作人员行为后果的不确定性。制度紧缩与基层政府的权责不对等相叠加,使得下级政府的工作人员在面对治理任务,特别是需要以创新性方案应对的事项时,往往消极避责,以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直接或潜在的风险。

当然,党政干部的避责行为也因面对的任务类型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模式。例如,面临常规性工作时,由于一般具有强制性或明确的指标,不同的下级机构接受大致相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因此很难直接拒绝执行。对于常规性工作,常见的避责方式有推脱下放、责任共担、转移视线等。当面临所谓的创新性任务时,虽然上级机构对这类任务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或是以鼓励而非命令的方式希望下级机构完成(也允许不完成)——中央和上级希望下级干部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很多下级干部却出于避责的考量,选择能推就推、懒政怠政,或者通过下放、外包等方式“甩锅”。

在政策(制度)创新方面,既然没有前人经验且需要试错,那就不能保证所有的应对措施都会成功。鼓励试错是为了降低应对风险的成本,而容许错误是为了鼓励试错。但鼓励试错和容许错误需要一套相互配合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由于相关规则并不清晰,制度和措施之间缺乏配套,地方和基层党政干部在面临需要创新的工作时,往往能推就推。

制度紧缩引发的避责思维的蔓延,进一步使得不同部门之间因权责不清而相互推诿,无法形成合力。来自不同条口的政策或措施之间缺乏配套,或者相互之间没有共识,更导致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之间无法衔接,甚至出现有的部门无视或否定其他部门政策、措施的情况。这些都可能进一步降低部分党政干部改革创新的意愿,使中央尝试建立的容错机制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小结:未来应重构弹性灵活的府际关系

继经济建设之后,制度建设应该并已经成为中国的中心议题,但制度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要降低制度建设的风险、提高制度的有效性,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错机制的提出,本意是通过鼓励试错激发地方政府创新的积极性。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之后,部分省份也出台了相关文件,然而一旦遭遇现实情境,这些指导性意见的作用往往就消解了。因此,未来我们需要重构弹性而灵活的府际关系,重新激发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的创新活力。

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如今面临着改革创新的迫切需求与风险控制双重挑战。当下,我国各级政府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来自前人和国外可资借鉴的经验越来越少。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完成工作,亟须调动起各级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期以来,“反定型化”本就是中国现行政治体制一个灵活性的优势。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下级政府拥有相对自主的探索空间,以便对本地所面临的层出不穷的治理问题提出适宜的解决途径,上级政府也可以在下级试错式创新的基础上降低高层级政策大规模推广时的风险和成本。

但近年来,府际关系的僵化却让容错机制成为“墙上画大饼”。监督体系的强化束缚了地方特别是基层党政干部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不敢改革创新;各项政策指标刚性的增加,极大分散了党政干部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让他们疲于应付,无暇开展改革创新工作;而新旧制度交替过程中出现的制度紧缩状况,与前两种情况叠加,又导致了地方党政干部避责之风日盛。这就使得部分干部出现懒政怠政问题,助长了中间层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形式主义风气。如果地方党政干部不能或不愿为解决各类治理问题而尝试开展创新性工作的话,中国社会治理的多重风险将逐渐从基层向上传递,可能引发更大范围和更高层级的风险。

未来,我国应着力构建弹性而灵活的府际关系以鼓励地方创新。在探讨了导致容错机制难以落地的根源后,我们能够反思和调整的可能维度是:首先,在不削弱中央和上级全面统筹能力的前提下,考虑到中国不同地方间巨大发展差异的实际,可以适当降低上级政策中具体指标的刚性程度,给予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更多的自主空间和灵活性。其次,上级政府需要更加弹性地运用各种监督问责机制,减少地方政府面临的权责不对等的压力。最后,尽快梳理与容错机制相冲突的其他制度规定,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容错制度环境,减少在容错机制方面的“制度紧缩”。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赋予地方和基层更多自主性和创新空间,真正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链接


民政掩饰下资政-懒政-蛮政 治国死胡同 懂群众路线毛干失踪
  • 15 个回复 - 13424 次查看
    包字进城,一包就灵?——也谈市容制服人员围抢老人甘蔗事件 2021-12-08 11:49:5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风雷   又是南通。  12月6日,一则视频在网络上迅速流传。  一群穿着制服的人,迅速上前,围住一 ...
    2021-12-8 14:20 - 焦典 - 焦点时评



非毛否继续革命与人民离心离德 官僚国民党化 非懒政即蛮政
  • 23 个回复 - 15495 次查看
    中央政法委:将闯卡老人绑在树上,粗暴是软弱,打骂是无能2021年01月21日 08:43:26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十冬腊月,寒风刺骨,一名老人被反扣双手用指头粗的绳子绑在树上,一旁的人还对他不住辱骂。这画面, ...
    2021-1-21 11:12 - 焦典 - 焦点时评



空头政治泛滥 人命共体论智库懒政 宣无历史依托的海市蜃楼
  • 10 个回复 - 6398 次查看
    英法海底隧道贯穿钩心斗角2020-12-03 06:19:36 环球时报 2020-12-03 潘亮 英国脱欧过渡期将于12月31日正式结束,为测试英国“硬脱欧”后的影响,法国当局对连接英法的英吉利海峡隧道的边境管控措施进行测试,结果 ...
    2021-2-13 16:16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大鱼吃小鱼市场丛林法则+懒政上位+炒房 阻小微企业生长
  • 5 个回复 - 5445 次查看
    俺心中悬了10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国家不再把占道经营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赵云常 · 2020-05-29 · 来源:乌有之乡   近日,俺在网上读到这样一则新闻: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 ...
    2020-5-29 14:43 - 焦典 - 焦点时评



百姓最关心19大如何缩小贫富两极分化 查失政庸政懒政怠政
  • 7 个回复 - 1499 次查看
    《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印发发稿时间:2017-06-13 12:59:3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四大方面19项重点工作 ...
    2017-6-17 00:34 - 焦典 - 前中后三十年



外交战线懒政最大托词是“反对” 无实力较量的妥协是投降
  • 4 个回复 - 3171 次查看
    如何让美国放弃在韩国部署萨德张志坤  现如今中国对朝鲜半岛问题最关心的,大概就是两宗事,一是生战生乱,二是萨德反导,这两件事是中国所坚决反对的,至于其他什么朝鲜对中国的战略屏障作用,中朝传统友谊,同属 ...
    2016-4-22 14:36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狱中8条-毛周赶考-文革-反腐-红军之问 新中国体内排毒通史
16 个回复 - 20025 次查看
郝贵生:“狱中八条”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究竟什么警示?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9-07-15 09:30:2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几乎都读过、看过罗广斌、杨益言同志的小说《红岩》 ...
2020-8-10 15:44 - 焦典 - 焦点时评




世界大动荡 经济主义破产 政治斗争决定反作用 华为中兴
  • 2 个回复 - 4539 次查看
    塔利班重新掌权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大于机遇外媒看中国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8:47 2021年08月17日(更新 19:23 2021年08月17日)缩短网址 作者: 外媒看中国 014 塔利班在阿富汗夺取政权已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热门话题。许 ...
    2021-8-17 20:02 - 焦典 - 焦点时评



世界战争动荡期唯生产力论破产 政治军事决定性反作用经济
  • 8 个回复 - 6044 次查看
    金融时报:华为在俄罗斯面临两难境遇? 爱集微APP 2022年04月01日 12:00:29 集微网消息,据《金融时报》3月31日报道,201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曾求助华为在克里米亚地区重建和升级该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欧洲国际 ...
    2022-4-1 13:30 - 焦典 - 焦点时评



社会化生产 公有制计划最佳形式 国家试错干预=反作用 电煤
  • 5 个回复 - 6496 次查看
    东部紧、中部饿、西部饱,缺电!还得紧多久?2021年02月02日 11:39:14 来源:新华社 若无新增规划电源,预计到2025年长三角最大电力缺口将超过4000万千瓦我国电力消费呈中部喊饿、东部喊紧、西部喊饱的失衡状态 ...
    2021-2-3 18:18 - 焦典 - 焦点时评



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性反作用 扫黑恶:高质量发展首要条件
  • 9 个回复 - 3735 次查看
    开胸验肺当事人张海超视频发声 时间:2021-04-07 16: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12309中国检察网近日发布河南落马厅官王铁良受贿案起诉书。其中介绍,2009年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时任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 ...
    2021-4-7 22:06 - 焦典 - 焦点时评



人民监管反政治腐败 是否坚持主席革命路线起决定性反作用
  • 7 个回复 - 3721 次查看
    删除《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王旭明发文甩锅,到底是谁干的?红色卫士 · 2021-01-29 · 来源: 红墙往事 处罚对民族犯罪的人,不仅仅是为了追究他们曾经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为了警惕后来者:千万不要为了一己私利 ...
    2021-1-29 18:37 - 焦典 - 焦点时评



社会革命时代 人与人关系决定性反作用人与自然关系 斥两论
  • 9 个回复 - 5053 次查看
    (接标题)斥机械唯物论/唯心史观 美疫情正以“最快速度”蔓延2020-11-17 04:18:34 环球时报 2020-11-17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萧达 ●陈欣当地时间15日,美国新冠肺炎疫情达到又一个阴郁的“里程碑”——确诊病例 ...
    2020-11-17 23:06 - 焦典 - 焦点时评



美霸衰 政治反作用决定经济 按军事同盟重组产业链
  • 10 个回复 - 1187 次查看
    欧盟国家支持对5G供应商采取强硬立场 华为或受打击 时间:2019-11-25 10: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欧盟国家周五(22日)支持在选择5G供应商方面采取强硬立场,包括审查供应商所需遵守的本国法律框架,这可能会对中国电 ...
    2019-11-25 14:53 - 焦典 - 前中后三十年



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自我革命成漂亮空谈 习 国/政体反作用
  • 12 个回复 - 1871 次查看
    汪晖: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劳动者社会地位的改变 汪晖 · 2019-08-13 · 来源:雅理读书 韩国电影《寄生虫》用“黑色喜剧”的方式直指韩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富人是主动吸人血的寄生虫,却住在光鲜亮丽的地上豪宅;而 ...
    2019-8-14 01:22 - 焦典 - 前中后三十年



实体经济生产过剩下流通反作用有限 要致富先修路能富谁?
  • 0 个回复 - 1016 次查看
    郎咸平:“要致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到底能富了谁?2015年09月15日 14:08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513人参与 32评论 原标题:郎咸平:高速公路的建设应该滞后来源:东方知行9月1日起,喀什至伊尔克什坦、麦盖提至喀什、 ...
    2015-9-16 09:38 - 焦典 - 前中后三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