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97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家做主 逝去的国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毛时代 真情洋溢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21:4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代摄影师镜头里的国企兴衰史

2020年03月17日 12:54:20
来源:澎湃新闻网


施瀚涛(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火星街100号”是原兰州第一毛纺织厂的地址。该厂的两位职工卢世汉和吴平关在工厂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里相继承担了宣传和资料图片的拍摄工作。卢是粗纺分厂的图案设计师,兼任厂里的摄影工作。他拍摄的照片主要覆盖了1960年代到文革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吴是厂工会的宣传干事,摄影是他的分内之事,但也早已超越了工作本身。从国有企业辉煌的1980年代,一直到世纪之交的职工下岗、企业破产,乃至设备、厂区和住宅区的最终拆空,他有意识地为这一段起起伏伏的历史留下了自己独到的观察。在过去数年时间里,吴平关逐渐收集、整理出这批珍贵的照片,另加一小部分其他的历史图像和资料,编辑成以“火星街100号”为名的摄影专题。该专题包含两位摄影家的600多张照片,分别归于“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两大部分,2018年还印刷了同名画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火星街100号》独特的装帧设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挡车工的围裙。

兰州第一毛纺织厂诞生于抗战期间大后方工业建设的契机,并由当时的中国银行投资初创。1949年收归国有后经历了历次运动、改革和发展,到1980年代中期该厂员工最多时曾超过7000人,被视为“兰州的面孔”。但从1997年起出现工人下岗,短短数年间宣告破产并最终夷为平地。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在过去数十年的命运,相信很多读者并不陌生,甚至就曾亲历或见证,在此不作赘述。而这个专题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单个个案所留存的最完整且系统的视觉文献项目。它不但让我们有机会通过一个工厂“激情澎湃和没落无奈”的岁月,去回望国有企业的兴衰历程,感慨历史的沧桑;而且因为照片这一媒介的特性,它让我们对于历史的考察得以丰富和延伸,并激发我们对于现实的思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纺纱车间的走锭机,1960年左右(作者不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原毛车间请贫下中农诉苦,1966年左右(卢世汉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班前学习讲用会,五车间,1967年(卢世汉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主席像落成后厂宣传队跳忠字舞,1968年9月左右(卢世汉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厂门口庆国庆的游行队伍(所举毛主席像是厂里开发的毛毯主席像),1969年10月1日(卢世汉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拉练途中练习匍匐前景,1971年2月兰州榆中县境内(卢世汉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悼念毛泽东逝世,1976年9月(卢世汉摄)

照片本身不能写史,它是因为书写现实并参与现实的构建而在未来成为历史的佐证。比如1960年代“抓革命”、“促生产”或者“去拉练”等系列的照片,领袖的形象和语录总是不失时机地出现在它们应该出现的位置,场景中人物的姿态、表情和手中的道具都恰到好处。今天我们阅读这些照片,总会觉得恍若隔世,像在看一段历史演义,而且对于图像中那套视觉语法也心知肚明。但我们容易忽视的是,这些照片的拍摄本身不是为了留给后来人去观看的,它们是为当时的读者所构建出来的叙事,是现实的一部分。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历史正是当时他们的现实,如果历史仅仅被作为存在于另一个时代的对象去观看,我们就割断了历史和现实,也割断了照片中的他们和照片外的我们。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常常会因为识破这些照片的视觉戏法而说这些照片是“假”的,但那往往是因为我们不敢承认照片中的那种虚假的感觉其实是一种真实。如果我们认识到荒诞本身不在于这张照片,而在于事实上那时的我们将虚假当作了真实,那么这张照片就比任何语言都更为真实,我们也由此理解了画面中人物那种溢于言表的真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班,1987年7月(吴平关摄)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摄影师@吴平关 微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兰州一毛厂厂区拆除,2005年5月(吴平关摄)

照片在帮助我们阅读历史的时候,也在帮助我们识破历史,它将他们和我们、虚假与真实、历史和现实都无情地联系在了一起,呈现出一种历史的荒诞。而且这种荒诞不仅仅存在于某段特定的历史之中,它在不同历史阶段之间得到更加充分的表现。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提到,一张照片包涵了多重的时间维度,照片不仅指向画面中那个“已经过去”的时刻,同时还含有“未来”的维度。比如在一张1960年代的照片中,一群女工在领袖的头像和标语下学习文件或展开生产活动。这张照片显然在讲述一个已经过去的时刻;但同时,那又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即将过去的瞬间。因为我们会去追问,这张照片拍摄完成之后,这群女工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前途是怎样的命运。在这600多张跨越50年的照片里,我们完全有理由继续追问,那张1971年“拉练”的照片里受访的农民,他们是否正是1990年代走进兰州城里参与清拆机器和厂房的农民工?1960年代照片中围坐学习的女工是否正是1980年代参加“接线头”比赛的青年女工的母亲?而她们是否又都是1990年代的照片中面临下岗和拆迁的人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精纺纺分厂四车间精梳机,1987年8月(吴平关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粗纺分厂三车间毛毯锁边比赛,1988年5月(吴平关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粗纺产品销售门市部,1989年5月(吴平关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产品出口装车,1989年9月(吴平关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职工在北京隆福大厦充当人体模特宣传厂里的产品,1991年1月12日(吴平关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咱的劳模化妆,1994年1月19日(吴平关摄)

观看照片是一个生产意义和建立连接的过程。我们追问照片中人物的故事和命运,最终指向的是对于当下现实的理解,并试图搞清楚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今天走到了这里。照片将过去和现在,以及照片内外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对照片里那些具体的人物和现实产生深刻的理解、共情和认同。他们即是我们,观者由此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个人的历史主体意识也由此得以被激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找工资条的退休职工,1995年4月10日(吴平关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粗纺分厂二车间织呢机操作比赛,1996年4月(吴平关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破产后的四车间更衣柜,2001年9月25日(吴平关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厂门口戏言“守陵”的值班职工,2002年11月15日(吴平关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粗纺分厂一车间梳毛机锡林运出厂房,2002年4月26日(吴平关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精纺分厂办公楼拆除中,2002年11月15日(吴平关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家属住宅一栋楼拆除,2008年9月13日(吴平关摄)

当然,无论历史如何荒诞,它的步伐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追问而改变。今天原来厂区的地块上已经矗立起了一个大型的住宅小区。如果去网络地图上搜索“火星街100号”这个地址,结果中包含了超市、银行、火锅店、房产公司等各种类型十多个单位。当然,不会再有“兰州第一毛纺织厂”。这不由地让人再次想到马克思的那句话,“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的相互关系。”不知道今天的摄影师将如何在卢世汉和吴平关之后继续用照片参与进当下的实践,以给未来的历史一个交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已被开发商建成住宅区的原厂大门口,2010.7(吴平关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22:59:33 | 只看该作者
结合抗疫大战谈些学习“鞍钢宪法”的体会 ——纪念毛主席批示鞍钢宪法60周年
范景刚 · 2020-03-20 · 来源:乌有之乡


应当重新认识鞍钢宪法的内涵和意义,按照鞍钢宪法的原则来校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重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恢复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主人地位。
结合抗疫大战谈些学习“鞍钢宪法”的体会
——纪念毛主席批示鞍钢宪法60周年
范景刚(2020年3月20日星期五)

  1960年3月11日,中共鞍山市委向党中央作了《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3月22日毛主席非常罕见地对该报告做了长达600多字的批示,高度评价了鞍钢的经验,提出了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原则,并把他们的经验称为“鞍钢宪法”。之所以称谓“鞍钢宪法”,是针对着当时流行的苏联“马钢宪法”(苏联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的一套完整的工厂管理办法)的。鞍钢宪法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工人阶级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在毛主席的推动下,后来在全国得以推广。
  鞍钢宪法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包括:第一,坚持政治挂帅;第二,坚持党的领导;第三,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工程师、生产工人三方面相结合);第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第五,大搞合理化建议的群众运动;第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当时“马钢宪法”的内容要点是:实行一长制(厂长或经理负责制),不要党的领导;搞物质刺激,不要政治挂帅;依靠少数专家和一套烦琐的规章制度,冷冷清清地办企业(所谓专家治厂的精英路线),不搞群众运动,不实行群众路线,不搞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毛主席将鞍钢经验提到如此之高的高度,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深刻地体会过照搬苏联革命经验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的危害,所以他从思想上就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开展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和建国初期,他曾几次让江青同志借去苏联看病的时机认真考察苏联社会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对苏联社会的官僚化弊病和少数精英享有的贵族式特权就有相当明确的认识,在苏联当时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享有无上光环的时期依然保持着思想上的清醒和独立。
  即使在苏联援助中国开展一五建设的中苏关系蜜月时期,毛主席就曾明确地跟周总理谈过,对苏联专家要尊重,但是对他们不要迷信,他们的意见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全听照办。在156个援建项目的分布安排方面,毛主席就坚持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没有完全按照苏联方面的意见集中于东北和华北、华东工业基础较好的地方,而是挑选一部分安排在华中、西南、西北等中西部地区,考虑国家战略上的总体安全需要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1956年毛主席发表《论十大关系》,更明确地提出要独立自主地探索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倡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但是要坚决地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1958年发起大跃进运动后,因为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些官僚主义干部们刮起的“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极左“五风”错误的干扰破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失,毛主席一边尽力从实践上进行纠正,一边提议干部们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等书籍,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结合大跃进运动的实际提高干部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以利纠正大跃进运动实践中的错误,真正探寻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1959年至1960年毛主席先后读了斯大林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科学院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并发表了一些谈话和批注,邓力群同志做了认真详实的记录和整理。
  毛主席读书期间在谈及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的权利问题时,指出:“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他说:“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首先就是劳动者有没有权利来克服各种敌对势力和它们的影响的问题。像报纸刊物、广播、电影这类东西,掌握在谁手里,由谁来发议论,都是属于权利的问题。人民内部有各个派别,有党派性。一切国家机关、一切部队、一切企业、一切文化教育事业掌握在哪一派手里,对于保证人民的权利问题,关系极大。掌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手里,绝大多数人民的权利就有保证了;掌握在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或者右派分子手里,它们就可能变质,人民的权利就不能保证。总之,人民必须自己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
  读书过程中毛主席发表的谈话和议论,所做的批注,是继《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之后,毛主席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又一次重要探索。
  正是在这样的宏观战略思考之下,毛主席发现了鞍钢经验的重要意义。所以,他兴奋地高度赞扬:“鞍山市委这个报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兴,不觉得文字长,再长一点也愿意看,因为这个报告所提出来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很吸引人。”所以,他像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样,郑重地宣布:“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
  距离毛主席做出这个重大批示已经过去60年了,今天我们重新学习鞍钢宪法,联系今天的实际,感到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下面,就谈谈我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跟读者交流,向大家请教。
  第一,关于坚持政治挂帅。这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头号原则,也是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开展的一切工作的头号原则,就是要明确立场和方向。在当年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就是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无产阶级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至上的原则,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坚持依靠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发挥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历史主体性,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共产主义方向创造性地工作实践,努力奋斗。
  马克思所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为了使得无产阶级从资本的剥削和压迫下解放出来,通过无产阶级的觉悟和团结,开展阶级斗争,夺取政权,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而消灭阶级对立,实现人类解放。这个历史过程,必然是始终要高扬工人阶级的历史主体意识和革命创造精神的。从马克思到列宁再到毛泽东,都非常注重培养造就工人阶级革命人民的历史主体意识和革命创造精神。毛主席反对恩赐观点,即使群众具有自发的朴素的感恩党和领袖的感情,毛主席也指示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教育群众认识到革命成果是革命人民的革命斗争取得的。
  这个问题,用新时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回答“为了谁,依靠谁”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看看今天世界各国应对疫情的表现,我们能够得到诸多感慨。
  中国政府从头开始就明确强调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之下,通过各级党组织立即调动人民解放军、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和全国人民的力量,迅速形成打赢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的有力态势,经过艰苦奋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体现,这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治挂帅的体现。
  然而,欧美多国政府在疫情面前的反应犹如魔幻,有玩不检测不确诊的,有玩让人民“群体免疫”的,有玩只救治重症患者的,有玩只救治有存活价值的。资产阶级政府没有一家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责任积极主动地扛在肩上的,白白浪费了中国抗疫给他们争取的时间和经验。
  只有社会主义的朝鲜和古巴像两颗耀眼的小星星闪烁在疫情弥漫的世界夜空。这两个小国取得骄人的成绩,正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的结果,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朝鲜严防死守,在中国、韩国、日本周边严重疫情的威胁之下,愣是至今没有发生一个病例。小小古巴不仅没有本土病例,还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收留了几个外来输入病例,还让屡遭多国政府拒绝靠岸的两艘外国邮轮停靠本国港口并帮助其收治病例,还在意大利向欧盟呼救毫无反应之际派出医疗队跟中国一起救援意大利。
  对比世界各国的疫情应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还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第二,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政治保障。党的领导体现在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三个方面。思想领导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持续不断地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人阶级劳动人民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用之武装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形成自觉的有组织有战斗力的人民主体。政治领导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向坚持共产主义方向前进。组织领导就是在工作的全过程全环节都要有党的组织来安排实施,紧密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实行群众路线是党的领导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2017年“两会”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常委、中共中央纪律委员会书记、全国人大代表的王岐山同志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对此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
  王岐山同志的这个态度和立场就是十分正确、十分鲜明、十分坚决的,澄清了和纠正了以往改革中存在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以前有些人提出“党政分开”的口号企图削弱共产党对人民政府的领导,使得政府出台了诸多违背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利益而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改革政策;提出“党企分开”和“政企分开”的口号改变国营企业的性质,使之逐步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公有制性质变为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性质;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所谓“司法独立”的口号,企图剥夺共产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权,将政法机关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执行工具变成为资产阶级势力服务的工具。
  在这次我国抗疫大战中,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起到了最关键的核心作用。这正是我国残存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对比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政府的表现,我们应能更加深刻地看清这个优势,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绝不能再以改革的名义来削弱直至瓦解颠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今后的深化改革实践中,只能按照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来纯洁和增强共产党的组织队伍,按照坚定不移地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立场和向共产主义前进的政治方向来校正党的施政路线,按照实行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来完善共产党的领导工作,从而更加坚定有力地巩固共产党的领导,提高共产党的战斗力和在人民群众中的感召力。这是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所在。为此,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向任何削弱和颠覆共产党的领导的种种错误开展坚决斗争。
  第三,关于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工程师、生产工人三方面相结合)。这是鞍钢宪法的主体内容,是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通过干部参加劳动和工人参加管理,消除了缠绕了中国几千年的官民对立难题,变权力自上而下的单向强制运行规则为上下双向运行的民主规则,让共产党的干部始终置身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之中,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让工人阶级劳动人民能够在日常的企业管理和公共生活中就拥有发言权、参与权、决定权,在涉及工人阶级劳动人民重大利益的决策中更有重大的主人翁权力。这是培养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关键之举,也是防止共产党脱离群众、蜕化变质的根本举措。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去掉束缚工人阶级劳动人民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措施,高扬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历史创造精神。通过在企业管理中决策和执行环节都坚持领导干部、工程师(专家)、生产工人(基层一线实践劳动者)三结合的原则和方法,就容易掌握管理实践中真实全面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分析,形成正确的决策,凝成共同的意志,形成执行的合力,造成良好的民主局面和工作成效。
  这条原则和方法被西方管理学的一些学者总结为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思想。欧美和日本管理学家认为,“鞍钢宪法”的精神实质是“后福特主义”,即对福特式僵化、以垂直命令为核心的企业内分工理论的挑战。用眼下流行术语来说,“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团队合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L·托马斯明确指出,“鞍钢宪法”是“全面质量”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它弘扬的“经济民主”恰是增进企业效率的关键之一。这些认识虽然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从西方改善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角度,也只好向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习了。
  毛主席晚年曾经着重指出,在鞍钢宪法诸内容中,政治挂帅和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离开了这两条,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方向,其它都是方法,社会主义能用,资本主义也能用。不知道,他老人家那时候是否已经了解到国外有人在研究和学习鞍钢宪法的内容。
  回顾我国这次对疫情的应对,从最早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到武汉市、湖北省和国家卫健委的应对,我国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短板还是暴露出来了。在对疫情的判断方面,初期过于倚重国家卫健委的专家意见,武汉、湖北当地的官员压制了各大医院基层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意见,使得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对疫情缺乏足够的重视。接触过患者的基层一线医护人员对于病患拥有直接的信息,若是早期就重视汇合不同科室的、不同医院的对传染病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合力研判,再加上国家卫健委的专业指导意见,湖北、武汉或许就能做出更接近真实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在明确为新冠肺炎之后,限于专业检测能力的滞后,又因为过于依赖试剂盒的检测,忽视一线医生的临床经验,从而造成确诊难,确诊滞后,对于整体防控十分不利。直到后来2月13日才突然增加了一万多病例,就是将临床诊断病例算进来了。而在前期,甚至还出现过忽视传染病特点,坚持把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作为确诊条件,后来在一线医生的呼吁之下取消了。这里不想说是决策者主观上有什么恶意的问题,恐怕主要还是认识上过于迷信专家权威,而忽视了实践一线的基层群众,在这里就是医院一线的医护人员。如果实行湖北武汉有关领导干部、国家卫健委的专家组成员、有关医院曾经接触过病患的医护人员和有传染病经验的医护人员三结合的决策模式,各方共同汇集信息,综合研判,或许就能够比较早地认识到疫情的发生和发展的情况,从而有可能减少一些损失。
  第四,关于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提高科技水平,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手段,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改善劳动者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出路。而技术进步的关键途径就在于劳动实践中,科学实验要与工程技术实践相结合,新技术要到生产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在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中持续不断地坚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推进技术进步与发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钱学森、华罗庚都走了科学与实践相结合,发扬民主精神搞科研,尊重工人阶级劳动人民,最后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是知识分子的楷模,把自己当作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一员,以当普通劳动者为荣。
  结合我国这次疫情应对的情况,我们看到国家非常重视科技研发工作,迅速调动集中相关方面的科研力量与前线医护专家合作进行攻关,强调要面向一线实践需要,为前线防疫治病救人服务。科技部还针对过于注重在海外发表论文的不良倾向发出通知,强调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些都是有着显著进步意义的举措。
  但是,在防疫救治中,在西药没有特效药,疫苗来不及的情况下,中医药却凭着独特的优势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中央指导组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3月18日通过视频连线与美国针灸与东方医学协会专家们就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交流时讲道:“我们没有找到特效药,但是我们有有效方案,解决了很大的问题。”我想,既然有有效方案,面向实践,这不就是管用的科技手段吗?何不高度重视全力推广大力应用中医药力量来全病程全覆盖地使用中医药力量呢?要知道派往前线的医护人员中医药界人士仅仅只占12%左右。而且,一段时期中医药被冷待,甚至一直遭遇某些势力的攻击。或许一些地方因为现代西方科技对中医药的科学认识还比较低,就对中医药产生了怀疑甚至抵触排斥。比如,著名院士钟南山先生就公开讲要到实验室里观察到中药对病毒是怎样灭杀的才能放心地使用。他这是典型的用西医科研的眼光来看待中医药,实不知中医药发挥作用的原理根本不是他这样研究能够认识的,中医药重在改善人体自身的生命力内环境,扶正祛邪,并不是致力于在细胞层面灭杀病毒。谈这个问题,是向顺便说明,要承认中医药是独特的科学体系,是中华自然国学体系的一个分支,我们不能用西方现代科技的眼光来认识和裁判它。
  第五,关于大搞合理化建议的群众运动。这是跟第三条内容和第四条内容紧密结合的一条内容,通过大搞合理化建议的群众运动,激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汇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精选符合科学,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改进企业的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利益。
  在实际中,群众提出的意见并不一定都是对的,怎么办呢?据当年鞍钢的总经理、总工程师马宾同志讲,在大搞合理化建议的群众运动中,除了有好的意见外,也出现了很多人提要上“永动机”的意见。面对这种情况,马宾没有简单地批评否定工人的意见,而是保护大家的热情,邀请专家来给工人群众讲课,大家一起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认识,最后解决了问题。
  重视发挥群众的作用,发动群众解决难题,是共产党一个法宝。据说,十八大之后反腐败的战果很多都是从群众举报中获得线索和信息的。现今新时代,要实现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中国社会革命继续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大搞群众运动,重视发挥群众的作用,依靠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力量,就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第六,关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是落实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党的领导和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组织制度保障。
  可以看到,鞍钢宪法与苏联的马钢宪法有着显著的不同,甚至是鲜明的对立。马钢宪法强调奖金挂帅,物质刺激;鞍钢宪法针锋相对地提出无产阶级政治挂帅。马钢宪法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鞍钢宪法则强调党的领导和职工的民主管理作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和工人参加管理。马钢宪法强调技术专家的权威,鞍钢宪法则强调两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工程师)、生产工人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挥工人群众的作用,大搞合理化建议的群众运动,大搞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很明显,鞍钢宪法凸显了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历史主体意识,马钢宪法则造就了一个高踞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之上的官僚特权阶层和专家精英群体,而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则是消极被动的,即使有所不满也是非常无力的。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官僚特权阶层和专家精英群体就日益蜕变为要求复辟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势力。这是后来苏联解体的关键原因。
  现今,鞍钢宪法提出已经60周年了,毛主席去世以来改革开放也走过了四十来年的历程,我们回头总结改革历史,重新认识鞍钢宪法的内涵和作用,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好前进。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八十年代开始在思想意识上鼓吹个人主义,张扬个人发家致富思想,引导工人阶级关注个人小家子的物质利益,不再强调阶级使命,在企业管理中实行政企分开,削弱党的领导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承包制,使得厂长(经理)开始培植亲信,掌控企业要害部门,损公肥私,工人群众因为失去了有效的制约手段,虽有不满但是无力改变,也开始变得消极,出现怠工甚至从工厂企业偷偷摸摸弄点蝇头小利,主人地位和主人翁精神开始衰败,开始表现出所谓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第二,九二年后以建立所谓现代企业制度为名,逐步取消工人阶级的劳动地位和福利保障,砸碎工人阶级的铁饭碗,改变工人阶级的劳动身份,成为雇佣合同制下的劳动者,在企业的地位进一步下降,直到九十年代末开启大规模的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推行股份制改造,将国有企业变成了私有企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丧失,社会主义主义的经济基础遭到瓦解,将工人阶级彻底变为弱势群体,沦为资产阶级的雇佣奴隶艰难生存,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成为血淋淋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所讲过去在改革的一片声浪中把国有企业变成少数人的盛宴就是指的这一段惨痛教训;第三,2013年世界银行在中国发布383方案之后,对残存的国有企业实行混合制改革,引入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参股控股国有企业,国家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至今基本是这个方向。
  回顾这个历史,可以看到,伴随着鞍钢宪法的被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逐步被瓦解,工人阶级主人地位和各项福利逐步被颠覆,共产党的性质相当程度上被改变,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遭到怀疑和否定,新生资产阶级势力在党和国家政权机关占有优势力量,国家社会陷入了日益严重的分裂和危机之中,维稳经费大大超过国防经费。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2015年9月11日下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践行“三严三实”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6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强调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要解决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无论什么时候,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来检视发现自身不足,做到知耻而后勇。要坚持问题导向,真刀真枪解决问题。讳疾忌医、有病不治,本来可以医好的病症就会拖成不治之症。从实际情况看,党内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表现多样,我们要全面查找、全面发力。对党内的一些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往往看得很清楚。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而要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现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新时代,我们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那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重新认识鞍钢宪法的内涵和意义,按照鞍钢宪法的原则来校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重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恢复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主人地位。
  附录:(一)毛主席关于“鞍钢宪法”的批示
  中共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一九六0年三月二十二日)
  上海局,各协作区委员会,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中央一级各部委、各党组:
  鞍山市委这个报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兴,不觉得文字长,再长一点也愿意看,因为这个报告所提出来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很吸引人。鞍钢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企业,职工十多万,过去他们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用不着再有所谓技术革命,更反对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挂帅,只信任少数人冷冷清清的去干,许多人主张一长制,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他们认为“马钢宪法”(苏联一个大钢厂的一套权威性的办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前的情形,这是第一阶段。一九五九年为第二阶段,人们开始想问题,开始相信群众运动,开始怀疑一长制,开始怀疑马钢宪法。一九五九年七户庐山会议时期,中央收到他们的一个好报告,主张大跃进,主张反右倾,鼓干劲,并且提出了一个可以实行的高指标。中央看了这个报告极为高兴,曾经将此报告批发各同志看,各同志立即用电话发给各省、市、区,帮助了当时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现在(一九六O年二月)的这个报告,更加进步,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这是第三个阶段。现在把这个报告转发你们,并请你们转发所属大企业和中等企业,转发一切大中城市的市委,当然也可以转发地委和城市,并且当作一个学习文件,让干部学习一遍,启发他们的脑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在一九六O年一个整年内,有领导地,一环接一环、一浪接一浪地实行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城乡经济技术革命运动。
  中 央
  一九六0年三月二十二日
  附录:(二)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一九六0年三月十一日)
  省委转报中央:
  根据中央召开全国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会议的通知和省委指示,现将我市工业战线上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
  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鞍山地区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已经形成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从广泛发动群众、人人动手革新发展到有领导的制订规划,围绕突破生产关键,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从一般的改革工具、改进操作方法发展到经验配套成网、成龙;从大力实现半机械化、机械化并积极地向半自动化、自动化迈进;从一般产品的革新井积极地试制高级、精密的产品,攻取尖端技术。运动的主要特点有一。
  一是广大职工干劲很大,参加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人很广泛,运动进展很快。由于有过去两年连续大跃进的实践,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不断加强,总路线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一经党提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号召,广大职工便热烈地响应。参加到运动中来的人,已占全区工业战线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出现了领导干部、新老工人、技术人员、勤杂人员、职工家属以及在鞍实习的一千五百多名大专学校师生,人人奋勇争先,个个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竞相革新的大好局面。截止二月底,仅据一百七十五个厂矿的统计,就提出了革新建议六十二万一千余件,经过归纳后,实现了十万余项;突破生产关键一千五百四十二个,出现生产自动线七条,联动线一百九十九条,流水线一百零二条,单机自动化三百二十三台。机械化程度人为提高,鞍钢己由百分之七十一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一;地方工业也由百分之三十八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三。许多厂矿职工,为了摆脱笨重体力劳动,往往都是日夜苦战,不实现半机械化、机械化不下火线。鞍钢运输部的职工,就是大干了一个月,基本上实现了装卸半机械化、机械化的,既放下了扁担、抬筐,又节省出一千多名工人。海城五金合作工厂的职工,在大干十天实现了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后,工人们兴奋地说:“这回可和老君爷留下的大锤、风箱离婚了”,并纷纷照像留念。生动地反映了实现生产技术上的革新和革命,确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
  二是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大大发扬,短时期内,就出现了不少重大的新技术和尖端技术。到二月底,已经实现重大的新技术十八项,攻克技术尖端十一项,试制成功新产品四十一种,这是自大跃进以来,不断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以及深入进行反右整风运动,狠反右倾、大鼓干劲的结果;也是树雄心、立大志,敢想敢做、决心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巨大胜利。例如,在烧结矿中加生石灰,提高混合料固定炭温度和抽风温度,产量可提高百分之十八点六;喷焦少用冷水、多用热水,焦炭转鼓指数可提高五至六公斤,高炉试行铁水预热、降低含矽量,可使每一炉钢的熔炼时间缩短一至一个半小时;平炉的高温、快炼、分层混合烧透加料法,在第一炼钢厂首创成功全面推行后,全厂熔炼时间平均缩短了十九分钟。以上是原料、燃料、冶炼系统从技术操作方面实现了的重大革新和革命。在轧钢系统,虽然设备是最先进的,但是只要打破设计规定,敢于革新,就大有可为。例如,鞍钢第二初轧厂继创造“七双”轧制线成功,从送料到成品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实行双夹、双运、双轧、双推、双剪、双吊、双翻,可提高设备能力百分之三十到五十之后,又在原来只能生产半成品的连轧机上进行革命,试轧成功型钢成品。这样由钢锭一次轧成钢材,不再加热,既可大大节省原材料,提高钢材收得率;又解放了型钢厂的生产能力,是一项具有巨大技术经济意义的创举。无缝钢管厂有五个操作台采用电气联动控制,已实现了无人操作;在一四O毫米轧管机组上试轧二0O毫米管子成功,用小型机组轧大管,解决了我国目前不能生产的无缝大管问题。此外,鞍钢半连续轧板厂使用同位素测量钢板的匀度和温度;矿山设计院用低温煤焦油代替大豆油试验成功铁矿石浮选捕收剂;南部机修厂用高砂球墨铸铁、铸钢代替铜料;以及地方国营鞍山轧钢机械厂初步试验成功的无线电遥控天车,等等,都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尖端技术。
  三是促进了生产继续跃进。今年一、二两月,全区工业总产值均提前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其中一月份完成计划的百分之一百零六点二;二月份完成计划的百分之一百一十一点三。与去年同期比较:一月份增长百分之三十七点七,二月份增长百分之五十一点九。鞍钢总产值一、二两月份分别超过国家计划百分之五点二和百分之二点四,地方工业总产值一、二两月份分别超过国家计划百分之八点八和百分之三十三点六。鞍钢四十七个厂矿中,一月份有三十三个厂矿,二月份有三十八个厂矿分别提前一至五天完成了国家计划;地方工业一百四十四个单位,一月份平均提前六天,二月份平均提前七天完成了国家计划。鞍钢几种主要产品,一、二两月完成国家计划的情况是:钢材分别完成百分之一百一十一点一和百分之一百零七点二五;钢分别完成百分之一百零二点二和百分之九十点三四;铁分别完成百分之九十四和百分之九十三点零三。
  一月份以来,原料、燃料和运输情况即发生严重紧张。一方面是鞍钢自产精矿未达到计划要求,每天少产二千四百吨;另方面,一月下旬天气骤冷,车辆结冻严重,外来原料,燃料欠运太多,平均每天少到一万一千九百吨。在此情况下,炼铁厂十座大高炉中即有九座被迫采取减风降温等保护性措施,每日减产生铁二千五百吨。这样,又影响到炼钢生产的下降。根据中央和省委指示,坚决采取各种措施后,从二月下旬开始,生产情况即趋向好转。在实现一月开门红的基础上,各轧钢厂继续提前完成了二月份钢材生产计划;一、三炼钢厂也基本上完成了钢的生产计划。特别是炼铁厂生产水平的增长较为显著,一方面是由于自产精矿与外来矿粉大为改善,同时也是由于炼铁厂普遍推行了低铁分高强度的操作经验,使日产水平比上中旬平均提高六百八十七吨,但由于亏欠太多,仍未能完成二月份国家计划。严重的是第二炼钢厂部分领导干部,在年初实现开门红后,产生了盲目乐观自满松劲情绪,又加生产管理混乱,对渣子、低温钢等问题的处理不及时,造成生产水平严重下降,二月份欠产高达四万一千一百五十六吨,占全公司欠产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影响了全公司钢产计划的完成。从市委本身检查,主要是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困难预见不够;对第二炼钢厂的工作抓得还不狠、不紧;再加上前一时期会议较多,领导干部精力比较分散,影响了对生产深入具体的领导。现在第二炼钢厂已经基本上清除了积渣,制止了出低温钢,加强了生产管理工作,开始扭转了生产下降局面。与此同时,原料生产和运输工作也较前大有好转。东鞍山铁矿二月下旬实现重大革新建议一百三十五项,精矿日产量已由中旬的二千七百五十七吨提高到二千九百八十六吨,烧结矿由八千吨提高到一万吨以上。运输部大搞装卸机械化、半机械化和运输“龙网化”,二月份车辆保有量由上月的二千二百五十五辆,压缩到二千零九十辆;一次作业时间由二十四小时压缩到二十小时二十分钟。这就为实现三月满堂红,保证提前超额完成第一季度国家计划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
  两个多月来,在工业战线上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初步取得了以下经验:
  第一、必须不断地进行思想革命,坚持政治挂帅,彻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经过反右整风运动,人们的精神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右倾保守思想得到了很大克服;但是,在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有些人缺乏思想准备,满足现状,不想革命;或者是迷信教条、有贾桂思想,不敢革命。他们有的强调设备先进,技术复杂,怕技术革新革出事故来,小手小脚,前怕狼后怕虎;有的认为经过两年大跃进“潜力已经挖光”,“革新已经到顶”,“人的主观能动性已达到极限”,甘居中游,不求上进,一谈革新,就伸手向上级要设备,要材料,要人;有的人认为“高炉炉前一百多年来基本上就是手工生产,不能革命”、“我们才建国十年,就要超过世界先进技术经济指标,是空想”,等等,这些人的世界观是懒汉和懦夫的世界观,缺乏无产阶级的雄心大志,思想远远落在新形势的后面。许多厂矿的事实证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本身,就是一场新与旧、先进与落后、革命与保守、科学与迷信、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的两条道路的斗争。所有运动开展得好的单位,都是坚持政治挂帅,狠反右倾,大鼓干劲的结果。例如,鞍钢第二初轧厂围绕今年生产翻番,提出大搞技术革命规划时,有的干部认为:“设备是第一流的,轧辊是国外进口的,轴承是国外设计的,改革设备是违反设计原理”,“谁也解决不了辊道掉牙的问题”,真说得技术革命比上天还难。铸管厂在提出今年生产加番的规划时,也有的干部认为生产中的潜力已经挖尽,再跃进必须增加场房四处、吊车七台、工人五百名等,按照他们的办法,也只能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四十。这两个厂的党委坚决地批判了这种错误的论调,采取鸣放辩论,就虚论实,发动群众,不断进行思想革命,找出了实现今年生产加番的关键措施。第二初轧厂实现了“七双”轧制线的重大革命;铸管厂经过三百八十一次试验,终于创造成功了连续铸管机,使八道工序实现了机械化,两个厂的生产能力可分别比过去提高百分之三十到一倍以上。
  第二、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最根本的问题是高度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把职工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技术上的革新和革命才能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实现。在这次运动中,许多厂矿运用大宣传、大动员、大总结、大检查、大评比、大展览的方法,使标兵成列,红旗成林,对于最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发生了重大的作用。在广大群众已经行动起来,提出大量的革新建议之后,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革新项目,抱定决心,组织群众,迅速研究、试验和实现。各厂矿都普遍组织了厂内外“三结合”小组和突击队,分层负责,把研究试验同全体职工的人人动手密切结合起来,既突破了关键,又解决了一般问题。例如,鞍钢第二初轧厂组织了一百五十三个三结合突击队,采取“七包,即包思想发动、包提出方案、包进行试验、包技术鉴定、包组织实现、包总结推广、包纳入规程,发挥了显著作用。海城五金合作工厂,前几年就提出了“三化”口号,但是过去只是依靠少数人搞,搞了几年也未实现,现在把任务交给群众,大干了十天,就实现了“八化”。这都充分证明,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是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三、全面规划,狠抓生产关键。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当前生产,放手发动群众,挖潜力、易措施、反复讨论,订出厂矿、车间、班组以至个人的革新规划,明确奋斗方向;另一方面在实现规划时,要把技术革命的主要矛头指向生产关键,采用分阶段作战的办法,分期分批打歼灭战。凡是这样作的单位,那里群众的干劲就足,运动开展得就快,效果就大。鞍钢炼铁厂在解决八号高炉增加出铁口和风口的关键问题时,由党委书记挂帅,集中了工人、技术人员以及设计院、钢铁学院、中央试验室等单位共一百余人,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统一了思想,进行围攻,已经从技术上解决了问题。预计八号高炉在大修中再由常压炉顶变为高压炉顶之后,日产量可由一千三百吨提高到二千二百吨。
  第四、自力更生和大协作相结合。首先要强调以电力更生为主,学习和发扬“穷棒子社”的精神,实行“两条腿走路”,坚决克服某些干部重洋轻土,事事“伸手”,依靠外援的思想。提倡眼睛向内,发动群众千方百计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要从实际条件出发,能洋就洋,不能洋就土,实行洋土并举,大中小并举,同时,还要用一盘棋的思想教育广大职工群众,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以自己的跃进支援别人的跃进。对于一个厂矿、一个车间难以解决的重大生产关键和技术难关,则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大力支援。鞍钢公司在帮助东鞍山铁矿过浮选关时,组织了公司职能处、室,大专学校师生,机修、供电等部门的人员共一百余人,成立协作突击队,前往支援;同时抽调鞍山烧结等厂有经验的生产能手,到东鞍山铁矿作示范表演,使浮选两个系统的小时产量由六吨左右提高到八吨,最后又提高到十二点六五吨。既使被支援单位职工受到了教育,增长了信心,克服了畏难情绪,又学习到了技术,提高了操作水平。此外,由于现代工业生产的连续性,要在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下,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同时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实践证明,实行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组织大协作、大互助,是攻克重大关键,突破技术难关,实现全面大跃进的一项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经验。
  第五、开展技术革命和大搞技术表演奏相结合。技术表演赛是鞍钢在去年大搞群众运动中,适应大跃进的需要所创造出来的一项重要的经验。技术表演奏是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重要形式。大搞技术表演赛,不但能够更大地鼓足职工的干劲,而且能够更迅速地熟练、推广新的操作技术,更快地提高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更好地促进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开展。但是,在今年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初期,曾经有人错误地认为技术表演赛已经过时了,或者把技术革命同技术表演赛对立起来,而放松对表演赛的领导。当我们批判了这种错误认识,实行技术革命和大搞技术表演赛相结合之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就更加深入地开展了起来。实践证明,凡是在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认真组或技术表演赛的单位(例如鞍钢第一炼钢厂和鞍山钟表厂等),那里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便进行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革新项目不仅数量多、质量高、实现的快,而且一经推广,群众就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掌握新的操作技术,在生产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
  今年是我国实现更好更全面跃进的一年。鞍山地区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本着中央和省委指示的道路,向“高大精尖新”和世界先进水平进军,更好更全面地实现今年继续跃进的计划,进一步发挥祖国第一个钢铁基地的作用,更好地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和农业技术改造。一九六O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要确保完成五十八亿元,争取完成六十七亿元,分别比一九五九年增长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其中,鞍钢为三十八亿到四十二亿元,增长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以上;地方工业(包括鞍钢以外的国营工业)为二十亿到二十五亿元,翻一番到一番半。鞍钢几种主要产品安排了三本帐:第一本帐是国家计划指标,钢六百一十万吨,铁六百二十万吨,钢材四百五十万吨;第二本帐是企业确保指标,钢六百三十万吨,铁六百三十万吨,钢材四百六十五万吨;第三本帐是力争指标,钢六百五十五万吨,铁六百四十万吨,钢材四百八十五万吨。一、二、三本帐与去年实际完成的产量比较,钢分别提高百分之十一点七、百分之十五点四和百分之二十;铁分别提高百分之十八点一、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二十一点九;钢材分别提高百分之八点四、百分之十二和百分之十七。各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要力争赶上和超过国内外先进水平,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鞍钢主体已经建成,继续实现大跃进,全靠从现有设备上挖掘潜力,实现上述指标,跃进速度仍然是很快的。因此,完成今年任务最基本的途径,是要大搞特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大力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事实上,鞍山地区无论新、老、大、小企业的潜力都是很大的。以机械化程度为例,鞍钢四十七个厂矿从事手工操作和笨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平均占工人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八以上;地方工业一百四十四个单位,从事手工操作和笨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平均占工人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五以上。至于运输装卸,矿山采掘和小洋群生产,手工操作和笨重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则更大,一般地为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根据以上情况,鞍山地区工业战线上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
  第一、大力改进操作技术,挖掘设备潜力,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冶炼系统,大高炉要积极推行以“风”为纲、以原料为基础、以提高冶炼强度为主的技术操作方法,利用系数全年平均要达到一点八,争取达到二,先进高炉达到二点六,争取突破三。小高炉要采取双机并联和矿石焙烧的技术操作方法,利用系数全年平均要达到一点六,先进炉子要达到五。平炉要积极推行多装、快炼、高温、长寿的操作方法,利用系数全年平均要达到十一点五,力争达到十二;先进平炉要达到十三到十四。小转炉要积极推行以热风为纲的技术操作方法,大力实现连续炼钢、连续铸锭,利用系数全年平均要达到二点五以上。轧钢系统,要积极推行多装、快烧、多条、快轧的操作方法,使轧钢能力在今年内按设计水平提高一倍以上。
  第二、普遍提高半机械化、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基本建设加工厂化、运输加龙网化)的水平。矿山、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小洋群和地方工业,以及凡是用手工操作和笨重体力劳动的地方,则要在“五一”以前基本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消灭笨重体力劳动,逐步向半自动化、自动化发展,今年全区计划实现生产自动线、联动线、流水线二千一百四十一条。其中鞍钢一千一百四十一条,地方工业一千条。年内要实现一批自动化车间和工段。
  第三、积极试制高、大、精、尖、新产品,掌握尖端技术。今年全区要试制新产品四百五十四种,其中鞍钢一百二十三种,地方工业三百三十一种。鞍钢要攻克重大尖端技术十七项,例如,在冶炼方面试用放射性同位素维护高炉炉体,创造双铁口、多风口的新型高炉;平炉试验氧气炼钢,连续炼钢。在原料、燃料方面试验化学球团,使矿粉不经烧结直接进入高炉炼铁和炼焦煤的炉外预热。在轧钢方面实现初轧机全盘自动化与轧钢“多双”化等。
  第四、大搞资源综合利用。鞍钢各厂要大力开展尾矿、平炉渣、高炉渣、化工副产品、瓦斯灰、炉灰、废水等综合利用,降低原料、材料、燃料消耗定额;积极采用代用品,广泛推行以铁代钢,以球墨铸铁代铜铸件,以黑色金属代替有色金属等,并清理仓库,把闲置设备、材料充分利用起来。在地方工业系统,要充分利用鞍钢的下脚废物、废液、废气、化工副产品。全区要全面推广“四合一”环形供电的经验,把节省出来的电气设备支援农业“四化”。
  第五、大力改善劳动组织和改进工艺过程,实现增产减人。今年鞍钢要从原有厂矿中精简二万人;地方工业精简一万一千人。
  (四)
  为了把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首先,要坚持政治挂帅。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为此,要结合理论学习和总结工作等办法,继续彻底地批判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坚决地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两条腿走路的一整套方针;继续彻底地批判坚持一长制、实行经济和技术挂帅、依靠少数专家办企业的资产阶级路线,坚决地贯彻执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依靠广大群众办企业的无产阶级路线;继续彻底地批判和克服教条主义和贾桂思想,进一步树立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使运动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
  各级领导,要改进工作方法。既要紧张地踏实地工作,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整日、整旬、整月地为具体的经济事务缠绕得脱不开身,每周或每旬、每月总要抽出一些时间来,学一学,想一想,谈一谈,务一务虚,以虚带实。会议不能不开,何不能开得太多。要切实精简会议,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以便于各级领导干部有更多的时间亲临生产第一线。要抓两头带中间,除继续注意抓薄弱环节外,要特别注意插红旗、立标兵,树立对立面,不断地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造成“学、比、赶、帮、超”的热潮。
  最后,还要大抓技术表演竞赛。要通过技术表演赛和联合技术大表演赛,进一步鼓励广大职工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来进一步推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开展,更迅速地熟练和推广新的操作技术,更快地提高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同时,还要大搞文化革命,举办业余文化学校、技术训练班等,迅速地培养和壮大科学技术队伍。一季度要基本上扫除文盲,“五一”前普及初等教育,两千人以上的厂矿要办业余大学;并建立健全科学研究机构,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在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还要强调关心职工生活,安排好劳逸,使广大职工群众有充沛的精力从事革新创造,促进生产不断跃进。
  中共鞍山市委员会
  一九六0年三月十一日
  根据中共中央文件刊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22:05:51 | 只看该作者
朱继东:纪念毛主席批示学习推广“鞍钢宪法”60周年
作者:朱继东 发布时间:2020-03-23 09:40:15 来源:民族复兴网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宝贵经验不能丢
  #毛泽东思想#【#重读《毛选》#纪念毛主席批示学习推广“鞍钢宪法”60周年:“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宝贵经验不能丢】
  “鞍钢宪法”是我国鞍山钢铁公司于60年代初总结出来的一套企业管理基本经验。1960年3月11日,中共鞍山市委向党中央作了《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转发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报告的批语,高度评价了鞍钢的经验,提出了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原则,即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坚持政治挂帅,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并把这些原则称为“鞍钢宪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鞍山地区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大力改进操作技术,挖掘设备潜力,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第二、普遍提高半机械化、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的水平。第三、积极试制高、大、精、尖、新产品,掌握尖端技术。第四、大搞资源综合利用。第五、大力改善劳动组织和改进工艺过程,实现增产减人。
  1961年制定的“工业七十条”,正式确认这个管理制度,并建立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之成为扩大企业民主,吸引广大职工参加管理、监督行政,克服官僚主义的良好形式。当时,毛主席把“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之为“鞍钢宪法”,使之与苏联的“马钢宪法”(指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经验为代表的苏联一长制管理方法)相对立。
  毛主席代表中央写的批示说:鞍钢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企业,“过去他们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用不着再有所谓技术革命,更反对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挂帅,只信任少数人冷冷清清的去干,许多人主张一长制,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认为‘马钢宪法’(苏联一个大钢厂的一套权威性的办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这个报告,“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指示要求大中企业,一切大城市都要把它当作一个学习文件,有领导地“实行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城乡经济技术革命运动”。
  对毛主席批示的“鞍钢宪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学教授罗伯特·托马斯评价说:毛的主义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的丰田管理方式,日本的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团队精神实际上就是学习了毛主席所倡导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的鞍钢宪法精神。学界认为,日本丰田的管理方式之所以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的推崇,其价值就在于打破了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企业传统的分工理论及福特主义对分工理论的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22:26:30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时代为什么能做到“爱厂如家”!


  作者:佚名    来源:谣言与真相  发布时间:2020-03-23 12:09:23




         毛泽东时代的企业管理,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党支部建在车间上,党的领导和企业管理是统一的,并不是矛盾的。党支部建在车间上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区别资本主义企业的最大特点。

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是通过党的组织来实现的,党的领导不仅是政治思想领导同时也是业务的领导,党必须领导一切,而且实践证明党能够领导好一切;其二是财会制度有严格的政策约束还有群众的监督。人人都是监督员人人都有权力监督国营企业的一切,国营企业的一切就是工人阶级的一切。

毛泽东时代,党委(或支部)建在厂矿企业(车间班组上)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性质决定,党委的集体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也通过对业务的领导来实现的,思想领导和业务领导并不是相矛盾的而是辩证的统一过程,“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有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生命线,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并没有干扰和阻挠企业的业务领导。

事实上,那时企业的主管业务的厂长并不是没有权力,而是在统一的计划经济制度下,有足够的经营权管理权的,只是没有搞私有的权利。

那时的党在企业的直接领导,工人群众是有说话的权利,对领导有意见可以当面提出批评,也就根本就不存在工人阶级维权的问题,企业的党组织直接主动做工人群众的思想工作,矛盾基本解决在基层,根本不可能出现干部和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的相互残杀的恶劣现象。企业中的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都做群众工作,群众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那时的工人从来就不担心被下岗被失业,工人阶级真正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真正是人民的企业,人人都有爱厂如家的思想意识。

相反地,政企分开,实际上就取消了党在企业的领导权,没有党的领导的企业就迅速垮掉了,亏损的倒闭的企业迅速在全国蔓延,企业变成资本家的私有财产,所谓的厂长经理也就变成了所谓企业家、老板和资本主义的企业没有什么区别了,工人和资本家自然成了冤家对头。

企业的厂长经理不仅要得到更大的自主权,还要更多的自主钱,其实毛泽东时代培养出来的多数企业领导干部是廉洁奉公的,没有那么多的私有的思想。有的企业得到了自主权,自主钱,并没有用来发展生产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而是建起了自己的小金库,自主钱成了自己囊中的私货,有了自主钱就买车,买房,买小三,群众气愤地讽刺道“小金库是个筐,吃喝嫖赌往里装。”这是恰如其分的,毫无夸张的。自主权,自主钱不仅毁了干部也毁了企业,千百万的腐败分子都是起源于私有的想法,害了多少好干部。

毛泽东时代的企业党委领导厂长并没有权利直接管钱,管钱的有财务主管属于财会系统内垂直领导,企业内部的厂长经理有不合理的要求或瞎指挥,财务主管是依照相关制度有权利拒绝的。在大的国营企业内部,上级财务主管部们会同公安保卫部门对下级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工作大检查或者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贪污严重(贪污二百元钱以上公款的)的触犯刑律的立即绳之以法,对其他人也是一种警示教育,所以杜绝了产生大面积的贪污腐败行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那时的社会风气是以贪污浪费为耻,贪污者就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人贪污全家无光。

综上可知,那些反毛公知、反动文人诋毁毛泽东时代工厂效率低,说什么“崩溃、浩劫”之类的丑恶虚假言论,简直是活生生的在抹黑,如今真相大白、严重打脸。毛时代为什么能做到“爱厂如家”且让人至今仍然念念不忘,这是有原因的,反毛公知们也该醒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5#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3:09:55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人所不知道的:毛主席时代的企业面貌[color=var(--weui-LINK)][url=]红太阳论坛[/url] [color=rgba(0, 0, 0, 0.298)]昨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说起毛主席时代的企业,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亲身体会,都会回忆起那时自己所在企业的方方面面,都会感到那时企业的温暖和安心,都会想到那时企业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工作干劲,……。
从部队转业后,我来到一家国营兵器工业企业。这家企业是新中国成立前建厂的,拥有一万七千多名职工。下面,就从这个企业各个方面的点滴,介绍一下那个时期企业的面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企业领导干部廉洁奉公,以身作则。
这里,我仅只举几个十分平常的例子。这个企业的历任厂长都是地师级干部,按国家政策规定,他们都配备专用轿车。但是,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不用这辆车子的。几乎每天大家都可以看到,他们同普通工人一样,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他们住的房子,也是在工厂职工住宅区内,也是平房,只是比普通职工要大一些。职工住宅区,有几栋这样的厂长住房,谁在职谁居住,离职后搬出,交给下一任厂长。无论哪位厂长,你都会经常看到,晚上,他们坐在自家小院里,同附近来他家的职工聊天,谈笑风生,有如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那时的厂长,很少有收礼的。记得当时,我所在的一个单位,有一名职工,家庭人口多,生活十分困难,找到当时在任的一位厂长,要求调动工作。他拿两瓶好酒去送礼,这位厂长不但没收,还狠狠地批评他说:“本来你家庭生活就困难,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这个钱,够你一家生活半个月!”
这件事,在工厂传开了,但不是什么佳话。因为,那时,象这样的事司空常见。各个车间的主任,几乎都能以厂为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为车间职工服务。有个车间主任,你可以看到,每天早上,他都早早地来到车间,抡起扫帚,打扫车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
积极工作,努力为国家多做贡献,是那时企业职工的自觉行动。
工厂有一位副总工程师,为了研制一项导弹技术,关键时刻,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同倒班工人在一起,反复实验,反复改进。饿了就在当场吃点东西,困了就在当场睡一会。
那时是计划经济,每年,企业都要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每月都有计划进度安排。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有时需要加班加点,有时到月底还要“大会战”。那时加班加点,一般是不加工资的,只是供顿饭吃。但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很多职工克服家庭困难,想方设法安排好时间,加班加点,参加会战。
工厂有一项全体员工参加的“献计献策”活动。无论你在哪个岗位,把你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办法提出来,由工厂有关部门审定批准后实施。每年,这种“献计献策”活动,所提出的建议和实施的改进都达几十项、上百项。
这些建议和改进,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益。很多工人成了“工人专家”、技术能手。
三、企业的福利情况。
这个企业拥有一所中学,三所小学,四所幼儿园,一所医院。上学、入托、看病完全免费。企业专门挑选几台最好的大客车,接送孩子和孩子妈妈。
每逢年节,企业都要给职工发放过节食品。冬天,东北的蔬菜和水果比较少。因此,每年入冬前,工厂都要组织人员到外地购买一些水果,发放给职工储存。每逢这时,全厂职工都喜气洋洋,往家里搬运水果。
工厂各级工会都有一个“劳保”组织。这个劳保组织,除了监督和实施企业职工劳动保护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协调工厂救助“困难户”。对于生活困难家庭,负责劳保的工会干部,经常走家窜户进行访问,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发放救济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
工厂各个单位都有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等体育组织。厂内有七、八个篮球场。每年厂工会都要组织各种赛事。每逢这些赛事进行时,中午时间,各个比赛场地,打球声、鸣笛声、喝彩声、笑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
每天早上,工厂的广播里,都要播放广播体操,各个单位门前,都可以看到职工在做广播体操。每年,工厂都要举行一次“体育运动会”。所有职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比赛项目。运动会上,还有体操比赛,文娱演出,工厂新科技成果展现,如,机器人排爆表演等。
工厂有一座“工人文化宫”,每逢五一节、国庆节、元旦、春节,都要在这里举行文艺演出、歌咏比赛等活动。文艺演出全部是各个单位自编自演的节目。

这样的企业,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在完成国家计划上,在科研成果上,在上缴国家的利润上,在改善职工生活上,获得了很多国家给予的荣誉和奖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6#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7:06:56 | 只看该作者
朝鲜工人阶级带头引领社会主义强国建设
作者:新幸福朝鲜 发布时间:2020-05-02 23:05:33 来源:民族复兴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朝鲜的劳动者做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尽情享受自主而创造性的生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们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才能选择安定的职业,参加劳动。
  各工作岗位的劳动者都充满喜悦和乐观,积极参加创造性劳动。
  国家给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劳动条件和环境,还用国家经费保障静养、休养和带薪休假,让劳动者享受社会福利。
  劳动人民群众是文明高尚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创作家、享有者。
  今天,朝鲜的劳动者心怀火热的爱国热忱,紧密团结在朝鲜劳动党的周围,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豪迈斗争中显示自己的尊严和气概,充分发挥无穷无尽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7#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4:10:12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大锅饭养了一批什么样的干部发布时间:2020-09-14        来源:飘扬的红旗作者:飘扬的红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为了贯彻落实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精神,4万多人的会战队伍聚集荆门,展开了一场建设战备炼油厂的大会战。由于会战队伍来自四面八方,互不相识,除军代表身着军装有明显的标志以外,其他人就分不清谁是干部、谁是工人。然而,要分清也不难,那就是谁最能吃苦、谁干劲最大、谁身上的泥最多,谁就是干部。



1970年3月,我从部队转业来到荆门时,荆门还是一个小山城,战区内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几万人住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山岗上,搭建芦席棚栖身,席棚里铺铺相连,拥挤不堪,还有不少人露宿荒野。老天也和我们作对,阴雨绵绵,满地泥泞,寒风刺骨。在这种环境下,参加会战的各级干部,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同工人甘苦与共,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不搞特殊化。

我到荆门报到以后,被分配到八分部九团,当时没有住房,在竹皮河的山坡上露宿了两晚上,有一名领导发现以后,把我叫到一个席棚里,将铺位让给了我。他说,你们单位还在襄樊,暂时来不了荆门,你先住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工作。

过了几天,我发现与我们同住在一个席棚里的还有一个六十开外的瘦老头,身穿破棉袄,白天同我们一起搭席棚,搬运席子和竹杆,干活总是一声不响,平时也很少说话,大家都称他老师傅。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争抢着去装饭,而他总是站在一旁,等大家装完饭以后,才慢条斯里地去装,待他装完饭,菜盆里的菜已被一抢而光。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心里想,这老师傅可能天天都是饿着肚皮。后来我才发现,团长韩德成同志经常晚上来看他,有时请他到团部深夜才回来。以后我才知道,他就是国家建委主任谷牧同志(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0年4月,我被调到土方机械连担任副指导员,连队主要担负着土方施工任务。当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炼油厂“十一”出油,八分部在分子筛车间的山坡上设立了前线指挥所。为了掌握施工进度,指挥员们蹲在现场,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几乎24小时在前线,哪里有工人,哪里就有领导;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领导;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领导。副指挥长叶忠贵、施宗林、副参谋长李春甫等把床铺搬进现场。有时深夜回到席棚里,没有水喝,就忍着,没有水洗潄,就穿着一身脏衣服在床上打个盹,第二天清晨又直奔施工现场。

有一次,我到前线指挥所参加施工调度会,副指挥长叶忠贵带我们去催化工地学习六局三公司的土方施工经验,大家刚进入铂重整工地的山坡上,催化工地的炮声响了,刹那间,工地的上空乱石四处飞,六局三公司一名连长被飞石击中头部,当即倒地。在这紧急时刻,我们四处躲避,而叶副指挥长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地扑向连长,双手紧紧按住其伤口,并大声疾呼:“你们快躲、快躲!”这一幕,是我在荆门石化终身难忘的情景。这就是会战时期的领导干部。

会战初期,无论工人,还是干部,都翻山越岭步行到工地。当时八分部机关只有两台吉普车和一台破烂不堪的华沙车。客观上公路不通,主观上领导为了与工人同甘共苦,有车也不坐。指挥长姬永兴,大家都称他“夜猫子”,当时他住八分部机关,每天都深入施工现场,远至轻油罐区和原油罐区,近至常减压、催化、焦化工地,天天翻山越岭,从不坐车。就是每天晚饭以后,他也要到工地巡视。

有一天晚上,我和杨洪来等在原油泵房工地推土方,深夜零点以后,姬永兴同志也拄个木棍翻越三座山来到施工现场,从破棉袄里掏出烟,给了我们每人一支,我们十分感动。七十年代中期,炼厂初步建成,条件大大改善,不少厂领导仍然不乘车,坚持骑自行车或步行进沟。



1972年,我从基层调到机关。在厂政治部工作期间,与领导接触更多,联系也更加频繁,我亲眼目睹了厂领导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好作风。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事:
  
一个是带头干。在装置收尾和系统配套工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大干,不管前线和后线,不管什么任务,只要是收尾工程需要的,只要是上级安排的,都愉快接受,坚决完成,从不讨价还价。他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坚持早上班,晚下班,日日夜夜和工人战斗在一起,凡是要求群众干的,自己干在前,凡是艰苦的地方,干部首先顶上去。

不少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把行李搬进车间,吃在现场,住在现场,有家不归,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为了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李春甫、孙玉宝、万德录等领导坚持昼夜在现场指挥,厂部在现场设立了前线政工组,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到现场,宣传鼓动到现场;供应部门坚持送料到现场;后勤部门坚持送饭、送医送药到现场,保证了收尾工程的顺利完成。
  
在抓好装置收尾和系统配套工程的同时,厂党委还把农业生产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由副政委王若坚带领一百多名知青和各车间抽出的部分职工住在潜江农场。为了搞好3000多亩水田和旱地的灌溉,挖水沟的任务相当繁重,王若坚在安排任务时,总是以身作则,要求知青和职工只挖20米,他自己却挖40米,往往还挑选不好挖的地段。职工和知青在王副政委的行为感召下,个个接受任务愉快,干劲十足,尽管又苦又累,手板磨破了皮,大家毫无怨言。

厂部机关干部为了响应厂党委大打农业翻身仗的号召,也带头种了水稻、地瓜和大量蔬菜,并规定机关科室每人要向食堂上交蔬菜200斤。政治部办公室的同志们,在姜马钧和刘茂跃的带领下,白天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同工人一起干活,晚上回来以后,还要到菜地灌水浇肥。为了解决肥源问题,姜马钧、刘茂跃就领着大家手拿粪勺,肩挑粪桶,到各个公共厕所去收集粪便,不但打扫了公共厕所的卫生,又积足了肥料,保证了蔬菜上交任务的超额完成,我所在的政治部还成了蔬菜种植的先进集体。

一个是带头不干。由于抢抓装置收尾的配套工程,有的单位一度忽视了废旧材料的管理。有的人就违反厂规,拿工地的废旧钢材、木材,做家具,乱搭乱建等。厂党委要求各级干部严格遵守纪律,凡是不准群众干的,干部更不得干。为此,首先整顿机关作风,对机关人员私拿公物做家具、乱搭乱建等问题从严处理。

有人发现厂部一名干部在机修厂后面搭起了一间私房,厂党委立即召开全厂干部现场会,对这名干部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调离厂部机关。政委马芝田的小孩在外面拾回去一块旧木板,马政委还在全厂干部大会上作了自我检查。机关这次整顿,在全厂振动很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接着又在全厂开展了以整顿厂容厂貌为中心的五整顿活动。厂党委在机关组织了百人工作团,由副政委王再义、政治部副主任文光辉带队,深入厂区各处,除杂草、清水沟、拆席棚、回收散失建材和废钢铁。在五整顿过程中,由于少数职工一时不理解,阻力重重。

有一次,我们拆席棚时,遇到一家钉子户,拿着斧子出来砍人,文光辉首先冲上去,挡住了斧子,并说:“要砍你首先砍我,是我指示他们拆的,与他们无关,今天你家的席棚我们是拆定了,不让拆也得拆。”通过文光辉的耐心说服,这一家很配合地拆除了违章席棚。

再一个就是关心部下,体贴职工生活。在建厂会战中,各级领导干部都非常关心部下,如政治部办公室的任务相当繁重,党委和行政的主要文字材料全由政治部办公室负责,除年终总结、月总结外,还有岗位责任制大检查、设备大检查和安全大检查总结材料都由办公室负责,同时每周还撰写《政工简报》、《领导参考》两至三期。办公室人员白天下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生产情况,晚上回来写材料,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几天几夜不能睡觉,领导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每当我们加班加点的时候,政治部副主任姜马钧、文光辉总是陪伴在身旁,为我们准备夜餐,有时还把家里的好酒拿到办公室来。到零点的时候,他会准时地叫喊:“同志们,辛苦了,大家休息一会,填填肚子再说吧!”当我们喝着酒,吃着热乎乎的夜餐时,心里无不感动。每逢过年过节,领导对单身职工也十分关切,在过春节的几天里,马芝田、孙玉宝、王再义、文光辉、万德录等领导,总是要把我们办公室的同志请到他们家吃饭。尤其是孙玉宝同志,亲自下厨,教我们怎么做菜,他做的什么菜最好吃,要我们尝尝这个,尝尝那个,还要我们给他打分。那种领导和群众亲密无间的形象,在这些干部的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炼厂的建成和不断完善,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步好转,厂党委及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防微杜渐,反骄破满,继续保持良好作风。

1975年,在全国创建大庆式企业的活动中,厂党委每季度都要对各级领导班子的情况作一次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一是厂党委班子成员约法三章,从自己抓起,从细小的问题抓起。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搞特殊化;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做官当老爷;坚持“三老四严”的作风,不骄傲自满,不说假话,做到思想公开,缺点公开,工作公开,生活公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包庇不护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二是坚持严、细、准、狠的作风。厂党委要求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决心要大,要抓死、抓实、抓细。在大打设备翻身仗过程中,针对装置及系统跑、冒、滴、漏等低标准,政治部副主任姜马钧带领机关30多人分别到分子筛泵房、供排水一循泵房、铂重整氢压机室蹲点劳动,按照规格要求,精雕细刻。点击查看:1962年中印战争中林彪到底有多狠?

在劳动过程中,同志们坚持早上班,晚下班,高标准,严要求,对每一台设备,每一个螺栓,每寸管线、每个墙角都不放过,许多同志的手磨出了血泡,也没有一个叫苦的,通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刻出了3个样板,达到了台台设备完好,个个螺栓发亮,螺扣整齐划一;周边无垃圾、无杂草;墙上无污垢,无蜘蛛网;地面无油污,无破损。随后,厂党委组织全厂各单位到3个点上参观,召开现场会,要求各单位都要按照3个样板的标准干,很快在全厂掀起了学大庆,争上游,大搞精雕细刻、实现高标准的热潮。先后在全厂刻出了样板设备84台、完好泵房25个,常减压、催化、分子筛、铂重整等7套装置达到了无泄漏的标准。

三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样不仅能接近群众,了解群众,体贴群众疾苦,又能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厂党委把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作为一项重要制度来抓,并列入班子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定机关工作人员和班子成员除每年轮流到农场劳动外,还要到基层蹲点劳动30天。各机关科室根据规定,年初就对每个人劳动时间作出了具体安排。

为了这一制度的落实,厂领导率先垂范,首先派出副总机械师梁廼麟在装卸车间倒班劳动两个月,政治部办公室也派出副主任郑鸿猷在常减压装置倒班劳动达三个月。各机关科室也分别派出干部到基层劳动。除保障上述两项劳动制度的落实外,厂领导根据生产的需要,还经常组织一些突击性义务劳动,如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清洗油罐、清洗换热器,到罐区除草,帮助装置清理边沟等。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拉近了机关与基层的距离,加强了上下级的团结。

四是讲团结、讲风格、让名利。会战时期的干部,不计较报酬多少、不分职位高低、不讲份内份外,不分前方后方,一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干部的待遇很低,厂长的工资不如一个八级工,机关科长的工资不如五级工。尽管干部待遇很低,但各级干部仍然顾大局,讲贡献,讲团结,讲风格。调整工资时,大家总是互推互让,谁也不肯要,只能由领导硬定。

1975年,我厂第一次调整工资时,厂部机关300多人按0.5%的比例分得两名指标,这两名指标落实给谁成了老大难。当时我是政治部机关支部书记和厂机关总支委员,为此事先后召开了10多次总支扩大会,按机关干部推荐作出决定,可是谁都不愿接受。在1979年第二次调整工资时,仍然如此,机关干部纷纷表态,指标少,以后再说,还是互相推让。李春甫、王鹤峰同志首先表态调整工资不要考虑他们,然后从科室长到每个机关干部都表示要把指标让给工资偏低和家庭困难的同志,没有一人向组织伸手。


链接


对立促觉醒 非毛阴霾下所谓'文化自信' 筑人民心声隔离墙
2 个回复 - 104 次查看
不提毛泽东思想哪来文化自信?——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的光辉未来 2020-09-14 08:53:42 来源: 乌有之乡思想 作者:鸟影度寒塘   近年来有人爱讲文化自信。讲文化自信,站在今日中国和世界的当口,回顾 ...
2020-9-14 16:08 - 焦典 - 坛友之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21:48:51 | 只看该作者
营救轻生女子牺牲的消防员出身农家 父母靠种地打零工为生

2021年11月13日 17:36:32
来源:极目新闻客户端







11月12日,安徽亳州市蒙城县消防员陈建军在营救轻生女子时,不幸坠落,后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4岁(极目新闻此前报道)。13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牺牲消防员的家人已赶到殡仪馆,而轻生的那名女子不是蒙城本地人,其家属暂未到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1月12日上午,安徽亳州市蒙城县一名消防员在救轻生女子时,不幸坠楼。13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救人的消防员已不幸牺牲。对于陈建军评定烈士有关情况,当地宣传部门回应极目新闻称,目前正在了解中。

公开资料显示,陈建军1997年7月出生,是安徽淮南人,中共预备党员,2014年9月入伍,生前系亳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蒙城县大队齐山路消防救援站战斗员,参加各类灭火救援战斗1300余次,疏散营救群众百余人。

13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因救人而牺牲的消防员陈建军,是淮南市凤台县毛集镇大桥村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靠种地和打零工为生,家里还有一个10岁左右的妹妹。

大桥村村委会陈副主任告诉极目新闻记者,13日上午,建军的父母和亲戚都已经赶到蒙城去了,家里还有一位80多岁的奶奶,还不清楚建军奶奶是否知道孙子牺牲的事儿。“这孩子十八九岁就出去当兵了,由于从事消防工作非常忙,每年回来的次数很少。”陈副主任惋惜地说。

虽然见到建军的次数不多,但在陈副主任印象中,建军是一个踏实勤奋的孩子,并且他的为人都得到周边邻居的一致认可。

13日下午3时许,蒙城县殡仪馆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牺牲消防员的家人已经到了殡仪馆,但何时举办追悼会还没定。该工作人员还提到,轻生女子是外地人,她的家人还未到达殡仪馆。此前,极目新闻记者从蒙城县委宣传部方面也得知,轻生坠楼的女子不是蒙城本地户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