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对后真相后秩序后西方 中方为何架不起此岸彼岸理论桥梁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9:3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俄】德米特里·特列宁:“大三角”牵动欧亚秩序构建2017-03-22 00:50:00[color=#8c8c8c !important]环球时报【俄】德米特里·特列宁(Dmitri分享
23参与

  美中俄“三角”深刻影响全球秩序
  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不久前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称,将就乌克兰问题继续追究俄罗斯的责任,而俄外长拉夫罗夫宣布,全球政治的“后西方”时代已经开启。中国外长王毅则以放眼世界的颇高姿态,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局面中镇定自若。他称中美关系为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也不忘赞扬北京与莫斯科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1世纪初,全球地缘政治版图中出现了三个规模并不均等的大国,三国一举一动都以决定性的方式影响着全球体系。美国是该体系的中心,并且决心捍卫这一地位;中国被认为是美国在该体系内统治地位的主要挑战者;规模小于美中的俄罗斯则积极寻求以多个主要国家共同参与的政治形态,取代某个国家的“一超”霸权。虽然在全球层面还有许多其他重要力量,但它们对全球秩序的影响力都远不及这三个国家。
  “三角”不仅是一个几何概念,它还可以成为政治工具。45年前,美国就是成功实践了三角外交,同当时实力还较弱的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对抗美国主要的对手苏联。正如尼克松总统这一政策的设计师基辛格所言,“华盛顿-莫斯科-北京”的三角关系对美国更有利,因为美国与苏联或中国的关系都好于苏中关系。实际上,正是通过与北京达成准联盟关系,华盛顿让莫斯科遭受了更大压力。


  这个冷战三角关系维持了10多年,随后苏联开始推行改革,结果导致自身解体。虽然莫斯科与北京和华盛顿的关系都得到极大改善,但俄罗斯的重要性及其在全球政治中的作用却大幅下降了。这时候中国开始迅猛崛起,美国也享受着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都未拥有过的世界霸权,因此有关中美两极模式的讨论增多起来,其他国家则会依附在其中一极上。如此一来,过去那种三角关系就被悄然淡忘了。
  新形势下“三角”各方优势转换
  但正如现在的形势所示,事情不会永远那样持续下去。2014年,俄罗斯突然打破欧洲的后冷战体系;随后,其政治经济力量重返中东;俄罗斯积极活跃的全球信息战策略,暴露了美国所主导的那套秩序的脆弱。如果再考虑到俄罗斯依然落后而且当前境况不佳的经济、西方对它的制裁以及缺乏永久性盟友的现状,那么莫斯科的成功就尤其令人震惊了。不过,还有更令人吃惊的,那就是2016年大选所揭示出来的美国及其精英群体的真实现状。
  因特朗普当选而在美国政治家和专家群体中引发的冲击和震惊,使人想起了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在1982年11月其首次重要公开演讲中所说的话:“我们并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家”。而这恰恰是那部分美国人的状态,过去30多年来,他们一直对美国发生的根本性变革视而不见,比如中产阶层的衰颓,进步精英与更为传统的美国中产阶层之间的巨大脱节,美国国家利益与维持美国全球领导体系利益之间日益严峻的紧张关系,等等。
  事实上,“特朗普现象”只是冰山一角。在它下面,严重分裂的美国精英统治阶层内部已经出现公开斗争,更根本的问题,则是整个社会也已裂痕累累,陷入了“文化战争”。美国迎来一位不可预测的总统,他所受的教育与其前任们完全不一样,行为方式也很不同。对手们试图削弱特朗普总统,更使美国在国内外都变成一个不可预测的国家。当然,现在情况都还可控。但如果当前趋势持续下去,美国可能会在政治上变得不稳定,那时真正的麻烦就会开始。美国上一次以那种状态示人已是19世纪60年代的事了,当时其角色是欧洲主导下的世界的局外人。
  事情并不必然会恶化到那种程度,但也不太可能再恢复原状。较之俄罗斯的行动主义,美国的内部分裂对全球体系的未来更具长期影响。乍一看,这些趋势对中国较为有利。按照基辛格的公式,现在中国已攀上这个“三角”的顶角:中国与美国或俄罗斯的关系都远好于美俄之间的关系,美俄关系短期内出现大幅积极转向的可能性很渺茫。另外中国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同时还小心翼翼地扩展自身的地缘政治足迹。
  显然,北京正在寻求提升自己在现有全球体系中的地位,而非试图打破这一体系。北京细心避免与华盛顿摊牌,更倾向于选择渐进式推进的方式,不断前推可能性的边界。当然,北京也回避承担过多责任,致力于与亚洲和欧亚地区邻国构建友好关系。最重要的是,中国努力增加自己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认知,积累外交经验,以其强大的经济能力和不断增强的军事能力来推动“大欧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俄应抓住时机构建全新地区体系
  就欧亚大陆而言,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俄罗斯。过去1/4世纪,两国成功打造了某种“新型大国关系”。这种关系基于以下准则:中俄永远不会相互敌对,但也不用必须追随对方脚步。这一准则兼具确定性和灵活性,是均将自身视作大国的国家之间的正确相交之道。它有助于管控分歧并找到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双方都不希望看到的纠缠。
  北京和莫斯科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以双边合作关系为基础,构建基于全新原则的地区秩序。欧亚大陆不会任由单一大国占据统治地位。因此,持久的秩序只能是多边的:主要大国带路,同时也要兼顾所有其他国家的利益,寻求以国家利益为基础达成协议。围绕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打造这一秩序,以和谐代替平衡、多样性代替同质性、寻求共识代替一国主导,使这些要素成为该秩序的核心。
  是否能在今年通过吸纳印度巴基斯坦实现预期中的扩员,将是上合组织面临的一大挑战。上合组织需以创造性的方式积极应对。在此过程中,中俄关系可成为该地区其他主要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则可组成一个核心组合,引导这个秩序构建过程。尽管美国拥有全球性地位,但它并不是该地区秩序的组成部分。当全球秩序已进入过渡性时期,中俄不应把精力放在组建应对“三角”关系中另外一角的联盟上,而应携手构建全新的地区体系。(作者是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9:40:07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何以走向“后西方”?(望海楼)
阮宗泽
2017年02月20日06: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有“防务领域的‘达沃斯论坛’”之称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一直是观察国际关系走向的一个“瞭望哨”。然而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喧嚣中落幕,其主办方发表的《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研究报告更是留下诸多悬念。该报告洋洋洒洒90页,在汇集众多西方政要和专家的言论以及智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抛出3个令人惊悚的“后”字,耐人寻味。

  报告援引的民调结果显示,同15年前相比,更多人认为威权统治比民主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拉响了西方民主制度失灵的警钟。曾在1989年称西方民主制度是“历史终结”的美国学者福山,在冷战结束20多年后对其观察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正,认为民主既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并认为民主并不是第一位的,强政府才是。

  慕尼黑安全会议负责人伊申格尔在报告序言中发出警告称,当前国际安全环境比二战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动荡不安,一些西方社会以及自由国际秩序最根本的基础在发生动摇;世界有可能正在迈向“后西方”时代,也就是西方主导的自由世界秩序正步向终结。

  世界何以走向“后西方”?应当指出,“后西方”的根源出在西方内部:精英日益脱离民众,治理体系失灵。“后真相”与“后西方”“后秩序”三者互为因果。“后真相”是指政治人物为了迎合民粹情绪,罔顾事实发表煽动性言论,或让假新闻泛滥成灾。面对种种挑战,西方苦无良策。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安全感下降,开始反思西方的秩序观是否已不能适应世界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说,西方越来越多地失去对自由社会及其基本价值观的信任。

  西方曾坚信全球化的结果必然是西方化,然而事实却是世界变得扁平化、多极化,一批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这本是时代的进步,因为其他国家的崛起,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包容与平衡。这非但不应该是个问题,相反是化解挑战的答案。可惜,该份报告仍将世界分为“西方”与“非西方”,并暗示“非西方”的崛起威胁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这不仅折射出西方的偏见与傲慢,也反映出西方正从全球化的旗手变为全球化的阻力。面对“非西方”的崛起,西方日益担忧其优势流失、辉煌不再,不惜祭出保护主义、以邻为壑的武器,“美国优先”、英国“脱欧”等均是具体表现。

  21世纪的国际形势犹如一出波谲云诡的连续剧,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剧本、难以预测。如今的世界矛盾丛生、冲突频现,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日趋严重;贫困、失业、两极分化拉大,民粹和保护主义等思潮在西方国家抬头——这些都增加了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但全球化之势不可逆转,任何国家均不能独善其身。在此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中国,期待中国发挥更大作用。中国顺势而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努力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内涵在于合作共赢,有着无法抗拒的魅力。

  “后西方”的世界如何发展、影响怎样,值得关注,也令人思考。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