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府-银行-开发商鉄3角 贷款买房非法 烂尾楼爆雷人民反抗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21#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12:55:58 | 只看该作者
河南多地加快处置问题楼盘,巩义市:问题楼盘实现全部化解
来源:澎湃新闻   2022年07月20日 07:58

自停贷风波以来,河南省正加快化解处置问题楼盘。

河南省洛阳市下辖瀍河回族区7月18日上午召开问题楼盘化解处置推进会,研究解决问题楼盘化解处置难题。 会议强调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担当任事,把握保交房、早交房工作重点,加快问题楼盘化解处置进度。

会议强调,要紧盯工作重点,着眼保交房、早交房,进一步摸清底数,进一步细化措施,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各环节工作落实。进一步优化配强问题楼盘项目指挥部,县级领导分包到具体项目,切实负起领导协调责任。

驻马店市正阳县自然资源局7月17日召开全县问题楼盘化解不动产证办理问题汇总推进会,全面分类梳理问题楼盘不动产证办理情况,逐企业逐楼盘听取进展情况汇报,认真分析研究对策,提出化解工作意见建议,切实把抓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与抓防风险稳经济促增长保稳定“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根据河南省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平顶山中心城区问题楼盘处置化解工作推进会”相关内容,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问题楼盘处置化解政策,涵盖面非常广,力度也非常大。

7月15日上午,平顶山市问题楼盘处置化解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市长张树营主持召开市区问题楼盘处置化解工作推进会。会议听取了市问题楼盘办和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政府关于问题楼盘处置化解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重点围绕“保交楼”问题,就项目复工、资金筹措、司法解封、信访稳定等事项进行了深入研讨,指导中心城区问题楼盘处置化解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加压奋进、攻坚突破,确保实现“保民生”“保稳定”目标。

会议提出,要吃透政策,完善方案。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吃透上级政策精神,用足用活用好现有政策,坚持做到“一楼一策一专班”,结合每个问题楼盘实际,进一步优化完善问题楼盘处置化解方案,精准施策、提高效率,扎实推进问题楼盘化解处置工作。

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平顶山市住建局3月13日召开专题会议加快推进全市停工烂尾项目化解工作。

会议提到,要按照河南省问题楼盘化解“369”的时间要求,包案领导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化解任务。

平顶山市住建局局长黄建军传达了省、市问题楼盘历次会议精神,市问题楼盘办副主任、市住建局副局长马娜解读了省问题楼盘处置化解政策措施和化解标准,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郏县、鲁山县、汝州市等6个县区的28名停工烂尾类问题楼盘包案领导逐一汇报处置化解情况。

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政府7月15日的消息显示,“坚决在9月底完成化解任务,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新华区区长张伟民在区问题楼盘处置化解推进会上表示,一是高度重视,加压奋进。问题楼盘处置化解涉及民生,涉及底线,关乎社会大局稳定,拆迁安置压力很大,刻不容缓。要依法依规处置,重点推进。二是明确任务,分类施策。要紧跟政策,做好向上汇报协调工作。一楼一策,紧盯不放,确保问题化解到位。三是加强领导,夯实责任。今年5月底,我区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对各化解专班进行调整充实,实行“一项目一专班”,各专班负责人要亲自协调、亲自督办、统筹协调推进问题化解。要严格按照“13710”工作要求,用好“两单一图”,具体深入抓好落实。四是筑牢底线,维护稳定。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发放群众过渡安置费,农民工工资,取得群众理解,全力做好稳定工作。另一方面高度警惕近期的“烂尾楼断供”事件影响,认真研判风险,避免形成规模性事件。各化解专班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做好问题楼盘化解和群众维稳工作,坚决在9月底完成化解任务,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据河南商报7月14日报道,河南省巩义市发布消息称,该市问题楼盘实现全部化解。

报道称,在解决河南省、郑州市交办的澳龙港湾、御景豪园、丽景花园问题楼盘事件时,巩义市探索尝试破产复工续建的工作模式,3个项目均已完成破产程序并复工续建,实现了该市问题楼盘的全部化解。

河南省统计局分析2022年5月份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迷。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比1-4月回落1.2个百分点,低于全部投资增速9.1个百分点。

1-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990.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2.2%;商品房销售额2424.39亿元,下降20.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8%。

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315.67万平方米,比4月末减少11.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3.27万平方米。

1-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990.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2.2%;商品房销售额2424.39亿元,下降20.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8%。

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到位资金2769.92亿元,同比下降11.8%。其中,国内贷款196.48亿元,下降19.2%;自筹资金1707.07亿元,增长4.8%;定金及预收款530.29亿元,下降32.1%;个人按揭贷款289.17亿元,下降3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02:31:38 | 只看该作者
“保交付”在路上:郑州、宁波、咸阳等多地政府出手
2022-07-21 23:34:52 来源:观察者网
(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
一场轰轰烈烈的“停贷潮”将购房者与开发商、银行三方的矛盾推向全国。

近日,围绕“保交付”这一核心问题,先有银保监会表态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危机,后有河南郑州、浙江宁波、四川遂宁、陕西咸阳等多个地方政府先后出手参与问题楼盘的化解,并构建纾困基金、出台“一对一帮扶”、“一盘一策一领导”等方案。

弥补资金缺口是关键

观察者网从地方政府网站了解到,推动问题楼盘化解处置工作成为近期河南、四川、广东等地各级政府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部分已陆续出台明确制定出可行性方案。

其中,作为“烂尾楼”情况最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郑州也是首个创新性成立第三方资金平台的城市。
7月19日,河南国资委旗下河南资产与郑州国资委旗下郑州地产集团共同成立地产纾困基金,通过资产处置、资源整合、重组顾问等方式,参与问题楼盘盘活、困难房企救助等解围纾困工作。

具体而言,郑州地产纾困基金的化解风险方式涵盖公司法人治理、市场化机制建设、低效资产盘活、产业招商引资、资产证券化、“两非两资”剥离等多个方面。

相较于此,更多地方则快速出台“一对一”的帮扶政策或“一盘一策一领导”政策。

如7月20日,四川遂宁房管局明确,全市共有83个在建和待建房地产开发项目纳入挂联范围。每一个项目均由一名县级领导进行“一对一”挂联。各辖区挂联领导要全面掌握已购开发建设用地的房企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一对一”对接,化解房企发展难题,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步回升。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向观察者网分析称,烂尾楼问题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引入战投或者对项目或者企业进行重组、重整,并且在政策层面给与一定的优惠,来降低接盘者的风险。核心问题依然在于项目本身是否可以实现自身的现金流平衡,对于资金挪用或者可盘活货值不足的项目来说,如何弥补资金缺口难度依然较大。

宋红卫同时认为,化解此轮危机最核心的问题是融资渠道,要使项目复工,初始资金未必要求很多,只是由于企业信用问题难以融资,此时地方政府部门火速出手且态度坚决,帮助在建项目背书和协调融资,优先解决在建项目复工问题,是更好稳定群众情绪,最终完成“保交付”、化解此轮房地产危机的重要方式。这甚至比简单的融资政策要更为务实有效。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看来,直接成立纾困基金与“一盘一策”“一对一”帮扶政策相比,最大优势就是兼具资方和协调人双重角色,一旦决定直接提供资金支持,进行收并购或者对问题公司重组,阻力都会小很多;但毕竟地方政府资金有限,在提供背书、牵线搭桥寻求第三方融资方面,执行起来可能不如后者认真负责。

加强监管,防治风险

在着力化解交付危机的同时,“停贷潮”也为全国各地在资金监管层面敲响了警钟,近期多地因此密集出台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规,防范商品房延期交付等问题。

日前,西安市住建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印发防范商品房延期交房增量问题工作措施的通知》,要求商品房预售资金(包括定金、首付款、购房贷款及其他形式的全部房款)应全部直接存入专用监管账户进行监管,开发企业不得直接收取或另设账户收存购房人的购房款。

同时严控拨付标准。商品房项目完成主体结构验收前,累计使用重点监管资金不得超过总额的50%;完成竣工验收前,不得超过95%;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前,不得超过99%;不动产首次登记后,可以提取剩余1%。其中,7层以上的建筑,总层数达到1/3、2/3前,累计使用重点监管资金分别不超过总额的20%和35%。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着重强调,银行若擅自拨付预售监管资金,将负责追回。

无独有偶,河北沧州、深圳龙岗和汕头等地也分别发文,进一步加强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强调“专款专用”,再次明确银行的监管义务与责任。

其中,沧州市住建局甚至明确要求,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须注明“购房款不进入监管账号,此合同无效,买售双方可随时解除”字样。

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在预售房买卖过程中,银行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除了在预售资金监管上不作为、为不达标项目违规放贷等问题之外,包括假收入证明、经营贷违规买房等房地产乱象,都和银行的故意纵容离不开关系。

因此,经历此次交付危机之后,从政策和规则上制定严格审查、责任机制,是房地产行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必要步骤。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亦有声音认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可以从根本上预防交付风险。

对此,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在7月21日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是否该取消期房预售关乎整个房地产新模式,国家会统筹考虑。这不仅仅涉及金融监管政策,还需要住建部、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统筹政策协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23#
 楼主| 发表于 2022-7-22 15:31:14 | 只看该作者
房地产市场反思赵皓阳 · 2022-07-21 · 来源:大浪淘沙公众号




房地产的进化远没有在“商品”止步,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房屋这种商品已经被严重的“投机化”。房屋的交换价值除了取决于基本的建造成本(工人和物料)外,还取决于另外两项因素:投机建造商希望赚取的利润,以及购买土地或向地主租地的成本。具体到中国,扮演这两个角色的就是房地产商和“代表国家出租土地”的各地政府。基于此,交换价值迅速地主导了整个房地产市场,而其使用价值在高不可攀的房价面前,更像是一种微不足
  这个问题我说过很多很多了,甚至从2015年就开始说了。有些话事前说有意义,事后说就是马后炮。不过很遗憾的是,有很多应该事前说的话最后都因“违规”而无法查看。
  比如2015年这篇,正是在房价高速上涨和泡沫化的一个关键节点上:
  再比如2017年这篇,以日本和香港的历史为范本,指出当下房地产泡沫的风险,也被删了:
  去年分析恒大问题,两连删:
  分析经济这件事情真是费力不讨好,你事先预警,就可能就被扣上蛊惑人心的帽子,文章都给你删了;你事后分析,那就是马后炮,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我真是小心翼翼不敢多说了。后来我学聪明了,我不分析宏观经济,我说微观的总可以了吧,我讲我自己为啥不打算买房,果然这篇就好好的。当然,聪明的读者已经能从我这篇讲个人体验的文章中看到宏观经济形势了。
  本文再整理一下前几年文章中的要点内容,之前这些内容可能是“蛊惑人心”的,现在都变成了“马后炮”,所以这些马后炮的絮叨总不能再被删了吧。
  一、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较了解,西方经济学研究不深,所以我分析房地产市场的问题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当前房屋的交换价值(价格),远远远远高出了其使用价值。房屋的使用价值在哪里呢,比如为我们遮风避雨,提供建立家庭和生活的场所,保护我们的隐私和安全,是我们完成劳动力再生产(饮食和睡眠)的重要场所。那房屋的交换价值又如何呢,我们必须付出金钱购买或租下房子,这里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衡量的就是房屋的交换价值。
  曾几何时,在人类还有许多荒地的年代,人们凭借自身劳动建造房屋,这时土地是免费的,建筑的原材料取自于大自然,人们需要付出金钱购买的仅限于斧头、锯子、钉子、锤子等,房屋的交换价值可以忽略不计。在当今许多国家的贫民窟,房子就是以这种形式建立起来的,世界银行把这种贫民的居住方式称作“自力建屋”(self-help housing)。自羊吃人运动和西方殖民全球开始,基本上所有的土地都被完全私有化,这时房屋的“交换价值”就逐渐体现出来了,成为一种可交易的商品。
  而房地产的进化远没有在“商品”止步,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房屋这种商品已经被严重的“投机化”。房屋的交换价值除了取决于基本的建造成本(工人和物料)外,还取决于另外两项因素:投机建造商希望赚取的利润,以及购买土地或向地主租地的成本。具体到中国,扮演这两个角色的就是房地产商和“代表国家出租土地”的各地政府。基于此,交换价值迅速地主导了整个房地产市场,而其使用价值在高不可攀的房价面前,更像是一种微不足道的附属产品。
  二、高房价吸干了两代人的血——年轻人买房基本要靠父母支持首付,往往是父母甚至祖辈积攒了大半生的积蓄;同时也往往要贷款,这一贷就是二三十年,基本也透支了大半生的预期收入。甚至不仅仅是榨干了两代人,高房价和高房贷是最好的绝育手术,让年轻人们普遍丧失了养育下一代的动力——毕竟自己就活得这样辛苦了,还有什么勇气在迎接一个新生命来这个辛苦的世界上呢?
  三、房产税是一定要收的,没有任何理由不收。全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有房产税以及财产税,我们发展到这阶段了也不能搞特殊。宪法里规定: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那么劳动者的收入要交个人所得税,而且是累进制税率,最多超出的部分要交45%的税。而对于富人来说,股票交易、信托资产、公司避税,他们有一万种方法钻规则的漏洞,到头来一个高级打工仔的税可能比资本家交的还要多。
  而具体到房地产资产,多年以来房地产升值了多少,有人为这些升值交税吗?也正因为此,大家都发现炒房划算。所以诚实劳动不如资本投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就算如此,国家也不应该鼓励。从我个人来说,我支持对高劳动收入群体适当减税,而对资产收入采取累进制税率,这是符合宪法按劳分配基本原则的。
  四、土地价值决定了土地的利用,土地价值的变化是在一系列制度因素的参与下,“由特定的权力关系决定的”。大卫·哈维将土地看作“纯粹的金融资产”,而土地一旦被视为金融资产,便与股票、政府债券等投资对象一样,成了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这一变化也相应地改变了土地所有权或地租与资本积累的关系,毕竟,与马克思时代的土地关系不同,当今世界的房地产产业已经成为了支柱产业之一,除了与建筑业、制造业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还与金融行业剪不断理还乱,美国的次贷危机不就是房贷引发的么?用哈维的话来说就是:“将土地解放出来,使之隶属于生息资本的流通,并将土地市场、土地利用以及空间的竞争纳入资本的一般流通过程。哈维进一步指出:
  房地产开发——特别是在大城市之内和城市周边,以及出口发展地区——似乎是另外一种有利手段,借以将大多数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由于农民并不拥有土地,他们很可能就一无所有,土地转而为城市牟利所用,导致农民在农村无计谋生,被迫离开土地加入劳动力市场。提供给农民的补助通常仅仅相当于土地价值的一小部分,而土地则被政府官员卖给地产开发商。
  五、从宏观的城市经济来看,城市开发的要点就是摊大饼,把城市越摊越大,把居民从市区赶到郊区去。如马克思所说的:“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实行的城市‘改良’是通过下列方法进行的:拆除建筑低劣的房屋,建造供银行和百货商店等等用的高楼大厦,为交易往来和豪华马车而加宽街道,修建铁轨马车路等等;这种改良明目张胆地把贫民赶到越来越坏、越来越挤的角落里去。……房屋投机分子开采贫民这个矿山比当年开采波托西矿山花的钱还要少,赚的钱还要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
  而把居民赶到郊区,又为开发郊区的土地提供了机会。再引用列宁一段话:“拿发展得特别快的大城市近郊的土地来做投机生意,也是金融资本的一种特别盈利的业务。在这方面,银行的垄断同地租的垄断、也同交通运输业的垄断结合起来了,因为地价的上涨,以及土地能不能有利地分块出售等等,首先取决于同市中心的交通是否方便,而掌握交通运输业的,是通过参与制和分配经理职务同这些银行联系起来的大公司。”
  所以在开发郊区的过程中,建设密集的交通网络是一项必需的先行措施。对于现在的城市,就是地铁修到哪里,房价涨到哪里。为什么各地有那么大的兴趣搞城市“摊大饼式的建设”,而不是对一个地方进行小而精的规划,提高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为摊大饼这正反里外的全是巨额的GDP啊,全是资本在流动中的增值啊。
  恩格斯有一部著作《论住宅问题》,在书中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时代的被剥削者,几乎都无例外地遭受到住宅缺乏的威胁。在资本主义时代,工人阶级本来已经很恶劣的居住条件,因人口大量涌进城市而更加恶化,不仅房租大幅度地提高,甚至难于找到住所,这不仅伤害了工人,也打击了小资产阶级。最后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把工人阶级的一切要求,包括解决住宅问题的要求同无产阶级革命和消灭私有制联系在一起。再来看看马克思是如何讲19世纪英国伦敦的住宅问题吧:
  在伦敦,几乎没有一所房产不寄生着无数的“中间人”。伦敦的地价总是大大高于土地的年收入,因为每个买地的人都抱着投机的目的,指望迟早会按审定价格(即征用时由陪审员确定的价格)再把地抛售出去,或者会由于靠近某个大企业而能诈取异常高的价钱。结果是,买卖快到期的租约成了一项经常的交易。
  ……每家一间,往往还要再收房客。这样一来,居民就都被塞到不是专为他们盖的、完全不适合他们住的房子里,周围的环境的确会使成年人堕落,使儿童毁灭……
  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来说,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男人、妇女、儿童夜晚混睡在一起。男人们上日班和上夜班的你来我往,川流不息,以致床铺难得有变冷的时候。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六、房地产是如何绑架实体经济的,以香港为例:香港的经济活力被地产资本所吞噬,而香港年轻人绝大多数劳动成果,都通过极高的房价被地产资本家变相剥削了。香港如野兽般的房地产业——它死死的扼住了香港经济的喉咙,榨干了香港经济前进的动力。
  房地产行业已经牢牢地绑架了香港经济与政治的方方面面:回归前,香港房地产以及关联行业增加值占香港GDP的份额在40%以上,整个区域经济活动几乎围绕着房地产业而转。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60% 以上,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主要依靠土地收入以及其他房地产相关税收。债券市场中房地产股占港股总市值1/3,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呈现“荣辱与共”的现象。房地产和银行业也互相依赖,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住宅按揭始终占银行贷款总额的 30%以上。香港四大家族——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四家,全部以地产发家。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野蛮地产业下香港人民严重受损的生活幸福指数:香港平均房价为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 12.6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1年,47.7%的香港市民因无力购买私人住宅,居住在公屋(政府廉租房)或居屋(政府限价房)内。而其人均住房面积仅有12.8 平方米。
  高房价严重损害着香港的经济活力,曾经转口贸易中心的经济红利完全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而在全球贸易不景气、中国对外交流出口遍地开花的当今,香港经济转型乏力,陷入了全面的困境。很简单,我是资本家,投资地产业回报率最高,我肯定不会冒着风险去投资新兴产业;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会去创业吗?我们活下去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土地成了香港几大地产商发家的基础,地产上的巨大收益,使得他们将触角伸向其他领域。以至于形成今天香港几大家族企业,控制香港几乎所有公用领域的局面。电力公司、水务公司、煤气公司,几乎都在这些地产商的控制之下。香港的经济被认为已经严重的卡特尔化——即几家大的垄断财阀掌控经济的方方面面,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而普通人民只能在温饱线挣扎。
  回归二十年以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香港从7000美元增长至如今的38000美元,翻了五倍有余,成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七个经济体之一。然而普通人民的生活质量却丝毫看不出如何“翻了五倍”:根据2016年乐施会报告,香港700万人口中,贫困人口为117万人,贫困率高达17.6%。香港最贫穷10%家庭平均月收入,从2001年的2590美元下降至2011年的2170美元,十年间下降了16%。而这十年间,香港薪酬最高10%的人群收入增长率高达60%;1997年,李嘉诚资产70亿美元左右,2014年,李嘉诚个人资产310亿美元,增长442%,而李嘉诚近十年来数次“分家”,子女继承了其许多产业,李嘉诚家族资产,被认为超过1000亿美元。
  据2016年瑞士信贷统计,香港人口中10%的富有人群控制着77.5%的财富,比十年前高出了近10%。基尼系数从1997年的0.518攀升到了2016年的0.539,位居发达经济体之首。香港连续五年蝉联全球住宅楼价最难负担城市,楼价入息比率为17倍,远超第二位温哥华的10.6倍。
  一方面香港经济活力受损,兴新产业几无发展,上升渠道几乎被堵死;另一方面,香港人民亲身体会严重的贫富差距,仰望着高不可及的房价,这种不满情绪日积月累,成为骆驼背上愈来愈重的稻草堆。
  七、过去二十年中,地方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土地经济”。我国城市开发模式,土地是核心资源,城投公司和地方融资平台是平地起高楼,政府对他们的支持就是两点: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所以土地就是最初城投公司们的最核心资产,他们拿着这些才能去银行贷款,逐渐走上正轨。这些土地价格一跌,城投公司是不是要倒?更可怕的是,背后那么多银行,坏账风险怎么办?还不是国家给兜底。
  正是“国家给兜底”这五个字,给了房地产市场无穷的信心,他们知道城投公司不能倒,银行更不可能倒,所以房价不可能下跌。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市场信心的问题,当消费者、银行、地产商、地方政府都不认为房价会下跌,那房价就不会下跌。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一模式的影响有多深远,土地把市场上的诸多企业、银行、地方政府牢牢绑在了一起,这也是当前房价根深蒂固的原因。所以说想要改变房价问题,就要对地方发展模式进行深入而颠覆性的改革。
  八、这是我2017年的一篇文章《用数据说话,2016年中国经济是好是坏?》,引用的是当年《经济蓝皮书》的数据分析:从2015年开始,整体经济逐渐浮现的债务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关注类贷款中应纳入未纳入不良的贷款,展期类贷款,通过过桥、借新还旧等方式维系的贷款可能逐步暴露。第二,是随着去产能、降杠杆的实质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大型国企、众多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将会出现加速重组或淘汰,导致相关企业贷款转为不良贷款。
  第三点就与房地产企业相关:近期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加速赶顶,部分房价上涨幅度较大的城市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未来销售增速将放缓,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导致房地产贷款出现不良。如果房价上涨预期逆转,个人住房贷款出现违约的局面也会显现,在08年房地产价格下跌时部分地方就曾经出现弃房违约的现象。第四,商业银行将多数的信贷资源投向政府类贷款,尽管有地方政府信用作为担保,但未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剧,一旦地方财政难以救助出险的平台企业,政府类贷款将显现风险。
  九、不要忘了银行。2019年上海陆家嘴论坛,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指出:“一些房地产企业融资过度挤占了信贷资源,导致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降低,助长了房地产投资风险行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历史证明,过度依赖房地产实现和维持国家经济增长,最终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完全靠投资、投机房地产来理财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其实走错了方向。”
  注意郭树清主席的职位,他这话明显不是对房地产企业说的,而是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说的。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壮大、天价地王的出现、楼市泡沫的兴起,都离不开银行的放贷。而郭树清主席的发言其实是特意强调了一遍国家去杠杆、解决经济脱实向虚问题在金融房地产领域的延伸。至少这段发言可以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房地产企业拿到贷款,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容易了。
  银行这个角色非常特殊,经常赚了最多的钱,却躲在幕后不会获得过多的关注。房价高涨的时候,大家知道骂地产商,却不知道骂金融资本。银行其实是最完美“闷声发大财”的典范。土地财政、银行、地产商就是“铁三角”,银行放贷往往是地产商拿到“天价地王”的关键;而且银行不光给地产商贷,还给买房的消费者贷,一边贷款给建房的,一边贷款给买房的,地价越高房价就越高利息就越高,赚钱两开花。更厉害的是还能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就这放给你贷款你还得感谢人家呢,银行其实是最完美“闷声发大财”的典范。
  房地产集团的膨胀,银行输血是关键。国家为了调控房价,严格限制了银行对房企的贷款。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银行可以不要存款了,推出年化5%的理财,老百姓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主要是信任政府),自然对这样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趋之若鹜。银行再把这些理财的钱交给中介资管公司打理,这些往往是大银行傀儡的公司再去购买房地产企业的有价证券。相当于银行没有吸收存款,房企没有贷款,但是钱还是兜兜转转到了他们兜里。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银行收集储户的钱发行理财,不经过银行本身,而是通过第三方金融公司操作,这种行为叫做“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国家限制了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但是银行依然想在地产投机中分得一杯羹,所以就通过“影子银行”进行操作,而这其中不可避免的进行了高杠杆,增加了整体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开始银行通过信托公司把钱注入给房地产企业,这有个名词叫做“银信合作”。国家一看不行你这是瞎操作,马上对“银信合作”出台了非常严格的限制,结果银行把钱委托给券商的资管计划,券商再把这笔钱交给信托公司,信托再去借钱给房企,这叫做“银证信合作”。钱每倒一次手,都会增加一笔杠杆,中间商都会白赚一笔“手续费”。金融机构闷声发大财,结构性风险转移给了消费者和整体经济。
  “影子银行”最大的危害还在于信用转换,老百姓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出于对银行的天然信任,这种信任不是来源于银行如何,而是对于政府的信任,老百姓都认为政府会给银行兜底,不会让大家的储蓄凭空蒸发。但银行在消费这种信任,模糊银行发行的理财与银行存款之间的关系:讲道理,我要是知道你银行在搞什么“银证信合作”,我为啥不直接去买证券公司的产品呢,中间还省了你一道手续费;我要知道你最后直接把钱给了地产公司,我还不如直接买地产商的股票和债权的,这二者好歹还能在市场上买卖,你理财产品买了就等着暴雷呗。
  十、根据2009年4月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商品房空置研究》显示,2008年,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空置率接近20%。近年来关于房屋空置率的数据是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的调研,与08年的数据类似:全国城镇家庭住房空置率高达22.4%,其中上海18.5%、北京19.5%。可以看到,即便是在“刚需”迫切的一线城市,金融投机性的空置房依然有近五分之一的比率。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前,美国的房屋空置率仅为3%。
  2017年,大卫·哈维在南京大学发表了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演讲,他说道:“房地产成了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从1980年以来,中国的房产量增长了300%。从2012年以来,中国生产的水泥混凝土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自1900年以来的生产量。……最近30年,房屋已经成为一种投机手段和投机目标。中国越来越趋向于采用资本运作模式——金融危机之时,中国政府向市场投入大量货币救市,在2008-2009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中国出口部门大约损失了近3000万个工作岗位。但是中国在2008-2010年创造出大约3400万个工作岗位,但消费市场并没有因此而活跃,房地产市场反而越来越容易出现投机热潮和资产泡沫。除了拥有资产或大量货币的炒房者,受惠于房产繁荣的还有建筑商、金融业者,还包括房屋中介、房贷放款人员等。房产商在投资生产时,有1%的房产是为投机者生产的。2007-2008年,在中国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救市后,大量货币以虚拟资本形式涌入房地产市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规模迅速扩张,由于投机活动的利息收入和报酬高,货币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房价不断上涨,但工人的收入仍然是工资所得部分。房屋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形成一种对立关系,加剧了社会矛盾,甚至会造成一场危机。在纽约,1%的顶层纳税者3天内所得收入可以超过多数纽约居民一年的所得收入。在中国,顶层的10%得到全国60%左右的所得。纽约和中国的不平等程度在快速恶化。”
  十一、M2连年增加没有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因为房地产市场吸收了大量的资本。
  土地等资产货币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巨大的,体现在土地从划拨无价变有价,房屋从公房无价变有价。房地产具有抵押特性,其信用创造能力比一般商品、劳动要素高,房地产对货币的需求影响着货币供给。上表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居民个人贷款余额占M2的比重持续上升,而且增长速度高于M2的增长速度,这里未包含其他非标和土地购入款等项目,从2003年启动到2016年已经占到货币需求的15%的水平。
  十二、要准确理解“房住不炒”这四个字:你要买房是为什么买?你想要住,那你就放心买么,国家都为你背书了。你如果就一套房子想要“住”,房产税大头也落不到你的头上;但你想要“炒”,渴望通过房产投机实现资产大涨甚至一夜暴富,那趁早洗洗睡吧,投机失败愿赌服输,并不值得同情。但是,现在很多地区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出现规模性的烂尾楼现象,老百姓辛苦积蓄用来“住”的房子受到了影响,这个问题不能不被重视。
  你恒大高管吃香的喝辣的,转移了多少财富去国外,据说许家印家族信托就有六百多亿规模,现在拍拍屁股不管了是不是不合适?
  你银行躲在后面就是个不粘锅,房子间不建的好都不妨碍你收贷款,保障金用到哪去了都不知道,现在拍拍屁股不管了是不是不合适?
  地方财政吃了多少年地产红利,编制人员年年涨的年终奖、防暑费、精神文明奖不能不说没有土地市场兴旺的功劳,城投平台攻城略地发债券,靠的就是土地优质资产的抵押,现在拍拍屁股不管了是不是不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24#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15:48:54 | 只看该作者
消息:中国拟设3000亿元房地产基金收购烂尾楼
2022-07-25 14:40
标准

此前中国央行在7月18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90亿元,是本月以来最大单日流动性投放。学者分析称,中国政府的政策在鼓励烂尾楼尽快复工的同时,也通过注入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避免金融风险外溢到股市。

消息还称,中国也在考虑制定一项发行棚改专项债券的全国性政策,但细节、规模等尚未最终确定。

受利好消息提振,星期一上午恒生中国银行业指数一度最高回升逾1.10%,中国内地地产业指数最高回升逾5%。

中国据报将设立2000亿至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410亿至616亿新元)的房地产基金收购烂尾楼,支持出险房企解决严重债务危机。

综合路透社与财经资讯平台REDD星期一(7月25日)消息,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务院在上周批准了设立房地产基金的计划,用于支持包括恒大集团在内的多家出险房企和部分地方政府新选定的其他房企。

知情人士称,该基金第一阶段将从建设银行获得500亿元的资金,并从中国人民银行获得300亿元再贷款;若该模式被证实可行,预计其他银行也将提供资金,将总金额提升至2000亿至3000亿元。

该知情人士还称,这笔资金将用于资助购买烂尾楼项目并完成建设,然后将其出租给个人,作为政府推动出租房屋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25#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15:57:4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购房者为房企债务危机买单 “保交楼”举措能否结束烂尾楼危机?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孟丹丹  
2022-07-25 05:00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房地产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日益严峻,各地近期陆续传出房地产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而烂尾的事件。图为7月20日上海一处的住宅项目工地。(路透社)
[/url]




虽然开发商无法按时交付新房,李女士目前尚未加入停贷业主的行列,每月仍按时交贷款。她解释说,儿子正准备报考警校,如果停贷,家庭就可能被贴上“老赖”的标签,影响儿子的前程。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对烂尾楼事件的影响较为乐观。他对《联合早报》说,停工停贷潮,根本原因是房屋销售市场复苏状况差,去年负债累累的房企没有从根本上缓解资金压力和促进经营发展;直接原因是施工节奏缓慢,导致购房者失望焦虑和愤怒,进而采取对抗性的措施。
不过,无论业主采取何种方式维权,开发商始终未承诺交房日期。李女士和其他维权业主们担心,今年项目复工可能遥遥无期,因为“郑州已发布秋冬季治理雾霾扬尘停工令,这又可能成为开发商拖延复工的理由”。
去年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爆雷”以来,房企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日益严峻。中国各地近期陆续传出房地产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而烂尾的事件,一些像李女士那样的烂尾楼业主不愿忍气吞声,冒着可能失去房子和个人信用的风险,以集体停贷的方式向开发商与银行施压,维护自身权益。
青岛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院长易宪容认为,监管机构对烂尾楼事件的救市效果“非常不确定”。他受访时说:“‘保交楼’,就要拿出资金填堵窟窿,而钱从何而来并不清楚。”
本以为今年3月30日就能搬进新房,可没想到开发商迟迟不按合同交房,停工半年之久的建筑工地至今没有动静。
他相信,随着下半年购房政策调整,销售市场将有向好的可能,“8月左右只要复工起来,预期也会转好”。
去年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爆雷”以来,房企资金链紧张的问题日益严峻。中国各地近期陆续传出房地产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而烂尾的事件,一些烂尾楼业主不愿忍气吞声,冒着可能失去房子和个人信用的风险,以集体停贷的方式向开发商与银行施压,维护自身权益。
在烂尾楼事件中,作为中国房地产链条中的最弱势群体,想要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十分不易。
吴女士无奈地说:“我没有实力请律师打官司维权,也不知道怎么打官司,手里只有一张售楼处给的收据和银行转账流水。”
烂尾楼停贷潮发生后,中国银保监会本月17日敦促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在受停贷风波影响最大的郑州,当地国企拟联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地产纾困基金,以解决部分楼盘的停工与烂尾问题。
李女士说,她和200多名烂尾楼受害者,第一次在售楼处向开发商讨说法时,打出“开发商不作为、还我血汗钱”等标语横幅,开发商以“聚众闹事”报警,维权行动被迫终止。
“什么时候楼房能封顶,问谁都说不知道,也没有地方投诉。”
郑州的李女士(42岁,保洁员)2020年6月在郑州远郊购买了一套40平方米的公寓期房。房子的首付16.5万元(人民币,下同,约3万3000新元),每月房贷1800元,10年还清。
他也指出,烂尾楼事件将进一步打击房地产市场,让中国民众不敢再轻易购房。
等她将20万元首付款打入开发商账户后两个月,才得知无法网签售房合同。售楼人员告诉她,因为售价低于备案价,房管局不允许房屋交易。拿不回首付款,也住不进新房,遭遇购房骗局的吴女士只能和100多名购房者一起四处维权。他们找过房管局、信访办等机构,但都没有解决办法。
在官方力推的“保交楼”举措下,烂尾楼停贷断供等危机能否画上句号?
李女士接受《联合早报》电访时难掩焦虑。她说:“房子拿不到,可每月的房贷,我们却一分不敢少还。”
孟丹丹 北京报道
被有关部门警告后,业主只好采取较温和的维权方式:他们穿上统一定制印有“某某开发商加油”“早日复工”的红色T恤,试图与开发商协商尽快复工。
去年3月,无力在京购房的吴女士,拿出几乎所有积蓄,在距京约70公里的河北固安县认购一套约90平米的现房。
今年6月,中国中部城市江西景德镇打响了“停贷第一枪”,烂尾楼业主集体停缴贷款的风波越演越烈。开源平台GitHub根据公开信息梳理的“全国各省市烂尾楼停贷通知汇总”显示,截至本月21日,迅速蔓延的停贷潮,已波及包括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内26个省市的319个楼盘,涉及资金高达上万亿元。
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加上官方高压调控房地产市场,祭出控制房企负债率的“三道红线”,中国楼市正陷入多年来少见的低谷。无论烂尾楼停贷事件,还是近期各地涌现出与开发商有关的房产纠纷事件,都与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不无关系,而购房者则成了房企债务危机的埋单方。
据第一财经网报道,在宁波、咸阳、遂宁、巩义、洛阳、驻马店、平顶山、绵阳等近10个城市,当地政府近期约谈房企,了解问题楼盘复工难题;或是推出“一对一帮扶”“一盘一策”等方案,助力问题楼盘风险化解。
付了钱却拿不到房子的不止是烂尾楼业主。同样陷入购房困境,不得不走上漫漫维权路的还有北京的吴女士(29岁,民企员工)。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发布的《2022年全国烂尾楼报告》显示,截至本月16日,中国各地至少出现271份停贷告知书。在烂尾楼问题严重的河南,遭业主停贷的烂尾楼盘数量多达54个,在各省市中居首;其次为湖南和湖北,分别有27个和26个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26#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16:11:34 | 只看该作者
易宪容:中国集体停贷危机的缓解及新风险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易宪容  
2022-07-25 05:00

对购房者来说,集体停贷事件或是一种真正清醒的洗礼,意味着民众或不会如以往那样非理性涌入房地产市场。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中国购房者来说,集体停贷事件可能是一种真正清醒的洗礼。这意味着中国民众“购买住房就能赚钱的拜物教”的终结;意味着中国居民可能不会如以往那样非理性涌入房地产市场,而是会考虑再三,特别是对那些承担风险能力较弱的居民更是如此——当前刺激需求的政策基本上都是针对这些人。(路透社)
[/url]





一般来说,只要信贷过度扩张及超过合理边界,必然会导致资产价格膨胀甚至吹起巨大泡沫,只不过每一次所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过度扩张也成了一种常态。这是引发不同金融危机的根源。在此期间,住房作为一种资产,不少国家的房价快速飙升,甚至形成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不过,由于今年以来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不少国家央行不得不让信用急剧收缩,房价快速下跌已成了当前的普遍现象。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是这样。这些国家房价急剧下跌是市场机制使然,并没有引发什么重大社会问题。但这对中国来说则不一样。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今年以来地方政府推出的各种刺激住房需求政策,有可能会无疾而终。这又回到保交楼前提的原点——如何启动住房需求。所以,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基本上处于这种循环的严重不确定中。
再次,对开发商来说,“保交楼”压力巨大,对不少负债十分严重、奄奄一息的开发商来说,可能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更不是放开“三条红线”融资模式就可一了百了的事,除非有一种新的额外融资工具,来填补整个房地产市场债务这个巨大窟窿。不过,从恒大近一年的整合来看,目前还是没有看到事件的尽头。
但房价下跌,不仅开发商无法通过销售回收资金,特别是在政府的房价限跌政策下,更是不能通过价格机制来调整市场供求,住房销售于是急剧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三条红线”,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也是必然的事情,开发商应对之策只能是让建造项目停工。房价下跌,建造项目停工,购买期房者不仅不能按合同约定收到住房,预期的购房收益也化为乌有。因此,购房者肯定会十分不满意,出来维护自身利益。当房价下跌成为一种全国普遍现象时,购房者很容易通过网络形成全国性群体事件。“集体停贷事件”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形成群体事件,问题的本质就在这里——房价下跌。

20多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急剧扩张和快速繁荣,房价快速飙升,同样是与央行信贷过度扩张的政策有关(1998年至2002年五年银行信贷增长不足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万2323亿新元),目前仅2021年就达到近20万亿元;加上政府调控政策基本上都是一种房地产营销政策,因而打造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房价上涨最快、泡沫最大的房地产市场。
对全国性的集体停贷,政府既担心迅速蔓延可能引发房地产危机、银行危机及金融危机——尽管他们一直认为与事件相关的住房按揭贷款大概不到2万亿元,占整个住房按揭贷款的比重至多是0.5%。政府更担心的是引发全国性社会危机,所以以稳定购房者利益及诉求为目标(即“保交楼”),立即把缓解事件的责任层层分解,包括要求商业银行保证停工建造项目融资、完善住房预售制度资金监管、通过网络管控宏观舆情、通过行政渠道直接要求每一个购房者退出集体维权诉求等。
由此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结构和关系,焦点就是房价持续上涨,不能下跌。所以,近来“集体停贷事件”的实质并非“三条红线”对开发商融资收紧,而导致建造项目资金链断裂及项目开工停止不能按时交房,也并非住房预售制度的不完善造成房地产商把建房资金挪为他用,而是全国性房价出现普遍下跌的结果。
首先,中国商业银行有动力贷款给负债累累的房地产开发商吗?商业银行肯定会担心,给停工状态的开发商再贷款融资,如果住房销售没有起色,这种贷款可能根本无法收回并成为不良贷款。因为开发商早就把资金挪为他用,现在商业银行贷款只是补窟窿。如果是这样,在不良贷款完全责任制的商业银行会愿意承担责任吗?如果不能够承担,又会是谁来承担责任?是地方政府还是国家财政?
因为,在中国,住房建造迟交甚至成为“烂尾楼”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有些楼盘甚至于烂尾十几年,但以往只要房价在上涨,这些都不会是问题,因为住房迟交并不会影响业主的购房未来收益;反之,购房的未来收益会越来越高。房价上涨,开发商总能通过销售更多的住房回收资金,再来建造迟交的楼盘。
“保交楼”或引发新问题
其次,地方政府都在加紧完善住房预售制度,而住房预售制度的完善,同样可能与“三条红线”一样,要改变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资金运行模式,这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与冲击同样不可低估。在新的住房预售制度下,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规模可能急剧下降,这与当前各地政府出台的种种刺激住房需求增长政策,是反方向的。所以,新的住房预售政策实际效果如何,还得进一步观察。
看上去,集体停贷事件立即得以缓解。但是“保交楼”目标及事件缓解的前提,是能否重新启动当前增长急剧下行的房地产市场。因为尽管与5月相比,6月的全国住房销售有所好转,但仍处于严重负增长之中,房价仍处于普遍下跌之中。可以说,经过集体停贷事件,刚起步一点的中国房地产市场,7月又可能回到5月的状态。如果不能让急剧下行的房地产市场重新启动,“保交楼”目标可能引发一系列新问题。
最后,对中国购房者来说,集体停贷事件可能是一种真正清醒的洗礼。这意味着中国民众“购买住房就能赚钱的拜物教”的终结;意味着中国居民可能不会如以往那样非理性涌入房地产市场,而是会考虑再三,特别是对那些承担风险能力较弱的居民更是如此——当前刺激需求的政策基本上都是针对这些人。


(作者是中国青岛大学教授及金融财富管理学院院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27#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01:03:16 | 只看该作者
机构:将成立房地产纾困基金,支持12家出险房企脱困


    022-07-26 22:02:41 来源:观察者


(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房地产行业终于迎来一个久违的好消息。
据克而瑞25日援引境外市场资讯机构REDD消息,为避免房地产市场进⼀步恶化,继而引发系统性⻛险,近日国务院正考虑设立房地产基金,规模最高可达2000亿元至3000亿元之间,用于支持12家出险房企和部分地方房企。
受消息影响,地产板块应声上涨,特别是7月26日收盘,沪深两市房地产板块领涨,涨幅3.82%,嘉凯城、三湘印象、中交地产、皇庭国际、阳光城、中南建设等多股涨停,招商蛇口、金地集团、信达地产、蓝光发展、滨江集团、世茂股份、保利发展、华发股份、华夏幸福、京能置业等十余只地产股涨幅超过5%。
香港联交所内房股同样有不小涨幅,旭辉控股、碧桂园涨幅分别达到16.74%和13.41%,中骏集团、时代中国、合景泰富、新城发展、雅居乐集团、祥生控股等内房股涨幅也都超过5%。
不过,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消息真实性存疑,即使为真,基金规模也较为有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基金规模最高可达3000亿
REDD发布的消息称,国务院将设立房地产基金计划,该基金首期将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500亿元资金和中国⼈民银行300亿元再贷款额度,基金规模最高可达2000亿元⾄3000亿元之间,用于支持12家出险房企和部分地方政府新近选定的其他房企。
此外,政府也在考虑出台⼀项关于发行棚改专项债的全国性的政策,住建部和银保监会正在制定和修改各⾃负责的方案。为审慎把握宏观政策对房地产这个高负债行业的影响,方案细节,包括总体发行规模和采用的模式尚未最终确定,预计最早下个月能取得⼀定进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知情人士透露,12家出险房企分别为世茂集团、中梁控股、绿地控股、中南建设、奥园地产、恒大集团、融创中国、荣盛发展、阳光城、融信中国、佳兆业及富力地产。
对于该项房地产基金计划,亿翰智库于小雨认为可能性不大。
于小雨向观察者网分析称,根本上还是资金缺口问题,此外,建立房地产行业的纾困基金要理清很多内容,如谁来牵头组建、使用规则是什么、如何兼顾道德风险与系统风险等,“这些问题短期内很难决定,仅道德风险就很难避免。”
在瑞银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同样指出,12家出险房企的短期债务总额近7420亿元,基金规模较小,金额不足以完全应付。
至于棚改专项债券,瑞银认为棚改专项债券将有效提振低线城市购房需求,但将取决于融资规模,目前细所尚未确定。“十三五”期间棚户区改造总投资为7万亿元,预期现时金额可能下降,同时棚改预期将带来低线城市房价大幅上升,以及开发商和购房者杠杆率上升等副作用。
不过,在上述知情人士看来,相比于之前的四万亿信贷投放计划而言,3000亿的规模并不大,且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暴雷企业保交楼。
他认为,行业的大方向还是要继续出清风险,行业的供需规模会继续收缩。对于恒大、融创等超大型出险企业,目前正在处置当中,对于此类企业复活不要抱有太大幻想。
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翔亦指出,纾困基金并不意味着有多大窟窿就补多大,该基金的目的是先盘活资产,降低系统性风险,其他的方面还要靠引入战投、帮助重组等方式慢慢解决。
“保交付”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随着爆雷企业增多和新一轮偿债高峰即将到来,特别是近期“停贷潮”的出现,房地产行业引发的危机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重点。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各地监管部门无不绞尽脑汁,联合金融机构与出险房企寻求可行性解决方案,不过效果始终差强人意。
就在7月26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在杭州联合主办“房地产纾困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商洽会”,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多家房企以及信达、中金、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会,意在搭建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沟通桥梁。
有参会房企人士向观察者网直言,类似沟通已经进行过数十次,除了帮助企业和机构及时了解监管部门的思路和导向之外,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从行业出险至今,央行降息、调控松绑、并购贷等政策频出,只是在为房地产行业转型争取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潜在风险,所以才有了前不久的“停贷潮”席卷全国。
也正因此,各方方应迅速。7月19日,郑州地产集团与河南资产管理联合设立郑州市地产纾困基金,通过资产处置、资源整合、重组顾问等方式,参与问题楼盘盘活、困难房企救助等纾困工作;浙江宁波、四川遂宁、陕西咸阳等多个地方政府先后出手参与问题楼盘的化解,出台“一对一帮扶”、“一盘一策一领导”等方案。
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称,将积极加强与住建部、人民银行部门的协同配合,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支持地方更有力地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在各地政府、金融机构及房企的合力推动下,近日一些停工楼盘出现新进展,不少爆雷房企在多地的停工楼盘加快复工,不少地方政府部门也通过公开平台对停工盘业主的诉求进行回应,针对问题楼盘提出可行性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保交付并不意味着“保房企”,业内普遍认为,暴雷房企依然要积极通过债务重组、引入战投等方式方能摆脱当前困境。
截至目前,数十家暴雷房企中成功上岸的仅有华南城与建业地产两家。其中前者通过向深圳市属国资企业特区建发发行新股,摇身一变成为国资控股房企;后者则通过向河南省政府旗下铁路建设投资集团转让大股东股权与发行可转股债券方式,获得大量新鲜血液并随时可变身国企。
上述房企人士向观察者网预测,此前出险房企通过引战、卖子等方式自救进度缓慢,核心还是资金问题,民营房企与政府部门、央国企、银行机构各自为战。如今“保交付”重任迅速将各方拧成一股绳,这既是危机也是机遇。一方面,出险房企迅速完成交付,从而解套转型;另一方面,央国企在相关部门协调和资金支持下尽快完成收并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28#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4:47:49 | 只看该作者
别想了,“卖楼花”是不可能取消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财经奇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财经奇谭官方账号
昨天 16:56


文/财经奇谭
在最近的断供风波之后,曾经在地产公司拿1500万年薪的经济学家任泽平,喊出了“取消商品房预售制”。这位如今的“情感博主”,又一次喊在了人们的心坎上。
但是预售制真的能取消吗?答案恐怕是不能。
俗称“卖楼花”的商品房预售制,看上去的确是一种相当不公平的制度。在任何一种经济活动中,借钱人向出借人支付利息,都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在预售制下,相当于买房人把钱借给了开发商,开发商获得了利润,银行赚了中介费,买房人作为提供资金的一方,反而要支付高昂的利息。
难怪都说背负房贷的中年人最卑微。
可是为什么这种不公平的制度能够长期存在?
因为中国的房价一直在涨。
实际上,在一个上涨的楼市中,预售制反而是一种非常公平的制度——买房人不是在支付利息,而是在支付看涨期权的费用,未来从房价上涨中获得的收益,要远大于利息支出。
只有在一个下跌的楼市中,商品房预售制才是不合理的。
但是在一个下跌的楼市中,又恰恰最不可能取消预售制。因为预售制,几乎是如今整个房地产行业最后一根支柱了。
只要土地财政还在,预售制就不可能取消。
看懂了这背后的原因,你才能看懂中国这一轮房地产危机的本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房地产本质:一场借钱游戏
众所周知,房地产在中国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
中国的土地属于国有,整个房地产链条的起点,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地产商需要一次性支付一笔土地出让金,才能够获得开发权。这笔出让金占最终住宅销售价格的比例逐年增长,目前一二线城市的这一比例大约在60%左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开始,全国22个重点城市实行了集中供地制度,把全年的住宅用地分为三批集中出让。以杭州为例,2021年5月,杭州首次集中供地一共卖出了32块土地,土地出让金总额高达716亿。
当时有媒体的标题是:杭州2200年建城史上最赚钱的一天。
大致算一下,杭州这次供地,平均每块地的出让金是22.4亿元。按照最新一季财报,整个A股大约只有20%的上市公司,有足够的现金能够买下杭州一块土地。
如果想要在全国买下十块这样的土地,大约只有2%的公司能够做到。
因此,大部分的地产开发商,是不可能完全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的。借钱,贯穿于房地产开发的始终。
地产商的借钱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要借一笔钱用于买地,这个过程叫做前端融资(前融)
买下土地并进行了初步建设之后,可以将土地抵押,获得开发贷;
继续建设到一定程度,满足预售条件就可以上市销售,获得购房者的首付和按揭贷款资金。
除此之外,地产商还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发行信用债等等渠道获得资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总之,房地产就是一个借钱越多,赚钱越多的行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把泡沫越吹越大,政府获得了财政收入,银行获得了利息,购房者也享受着资产升值的快乐,没有人不满意。
去杠杆大幕:确保政府、金融系统安全
但问题是,吹泡沫总有一个限度。就像我们之前聊过的,经历了2015-2016年的楼市疯狂之后,中国杠杆率已经来到了一个危险区间。为了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政府决定不再允许泡沫继续膨胀。
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就喊出了去杠杆的目标。
首当其冲的,是前端融资收紧。也就是说,地产商不能再大量借钱买地了。
前融是整个房地产融资链条中风险最大的一环,原因很简单,这时候地产商还没拿到地,没有资产作为抵押。
理论上,风控严格的银行是不应该参与这个环节的。
但在现实中,大量的银行、保险业资金,借道信托、结构化理财产品、私募股权等渠道,流入了房地产前融环节。毕竟超过10%利率,谁不爱呢?
2016年以后,政府开始逐步收紧前融环节的监管。尤其是2019年的银保监会23号文,禁止任何形式的银行、信托机构资金进入土地款支付,地产商前融遭到重大打击。
过去,地产商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中,往往只有30%是自有资金,其余70%都来自各种融资。然而到了2021年,很多城市甚至要求土拍保证金和土地出让金必须100%为自有资金。
地产商加杠杆拿地的路,被彻底堵死了。
为什么前融是遭受打击最严重的环节?很显然,在100%自有资金的要求下,政府土地出让环节的风险被排除了,再也不用担心地卖出去了,政府却收不到钱。
在保证土地财政的安全之外,政府还要保证金融行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2019年,有消息称各大银行收到窗口指导,要求收紧房地产开发贷的发放。开发贷超出一定比例的银行,不得再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
2020年,又出台了著名的“三道红线”政策,切断了大量房地产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和发行信用债的渠道。
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银行业涉房地产贷款比例,保证银行系统安全。在此之前,涉房地产贷款是银行放贷的主力,多家大中型银行的涉房贷款比例超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0年主流银行涉房地产贷款比例
房地产现金流的最后支柱
毋庸置疑,近年来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强力去杠杆,极大地保障了财政和银行系统的安全。
而资本市场对地产商的流动性危机,当然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地产企业在还清现有债务之前,也别想再发债融资了。
房地产企业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不还债就不能融资,不能融资就不能拿地,不能拿地就不能卖房,不能卖房就不能还债。
而且,作为一个关系到全社会稳定的行业——
还不能选择去死。
这个死局怎么破解?有两个办法。
一是政府让利,土地出让金大幅降价,降低整个房地产开发环节的资金成本,让地产商一点点去降低负债。
但是这显然不会发生。我们前面说过,这些年土地出让金的涨幅,比房价要高得多,导致地价占房价的比重越来越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么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地产商抠出手头能用的每一分钱,继续去高价拿地盖房,赚钱还债。
你看,从车行老板到祥子的距离并不遥远。
继续拿地的钱从哪抠?
“卖楼花”得到的预售资金,就成了最后的救命钱。
预售资金一直是房企的重要现金来源,而且近些年来,地位越来越重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2017年以前,房企自筹资金占据最大份额,其实这主要是各种金融机构资金掩饰身份流向房企。但是在国家整顿之后,房企自筹资金越来越困难,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也已经多年保持稳定甚至下降。
可是预售资金,却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第一大资金来源。
这不难理解,在去杠杆的名义下,各地普遍提高了购房者的首付比例。杠杆是降下来了,但是刚需还是得买房,实际付出的首付当然就更多了。
而且,全国采取预售制的项目比例,还在2017年后有了显著提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理论上,每个项目的预售资金都被纳入监管账户,只能用于本项目支出。但这么一大笔免费的钱,谁不眼红呢?房企挪用预售金,在行业里早就不是秘密了。
尤其是在其它资金来源都被切断的当下,不挪用预售金,还有什么办法呢?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银行系统的坏账回收,可都指望着这笔钱呢。
预售金大规模挪用,在建项目大规模烂尾,其实早已注定。“卖楼花”不但不可能取消,还要继续支撑起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
所以,请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还在买“楼花”的人吧,当整个金融体系都陷入悲观,抛弃地产商的时候,他们是这个世界上仅存的乐观者了。
可是,就像失去了一切的福贵大爷一样,除了乐观,他们还剩下什么呢?
时代也要求他们必须乐观下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29#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5:02:20 | 只看该作者
变革“预售制”呼声再起,如何破解楼盘“烂尾”痛点?

2022-07-20 22:35 新京报记者 徐倩

业内人士建议,加强量化监管,推进预售资金账户透明化。
“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银保监会对“停贷事件”的明确回应给购买烂尾楼的业主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在这场波及全国的业主“强制停贷”事件中,所牵涉的烂尾楼之所以烂尾,与开发商挪用预售监管资金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停贷事件”中更令人反思的是背后的制度问题——我国预售制走到今天出了哪些问题?是否应该取消预售制?当下的预售制该如何改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停贷事件”背后,是否应该取消预售制成为业内人士争议的焦点。 资料图片
争议再起:
到了该取消预售制的时候吗?
预售制全称商品房预售制度,最早起源于香港,当时又称“卖楼花”,随着1994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出台后,正式被引入内地。在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对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快速且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商品房预售制度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点,是我国商品房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设计之一。当初面临的形势是住房短缺,预售制拓宽了开发商资金来源,加快了资金和土地的周转,提高了商品房的供应效率,对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预售制助推了房产开发的资金落地和开发速度,但也助长了房产开发中对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习惯,特别是当房地产由高增长、高房价时代转入慢增长、负增长、房价低迷甚至下探时代,预售制的所有毛病都暴露出来了,最关键的就是开发商资金断裂,导致楼盘烂尾,不能按期交付。”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如是说。
“预售制并不等于烂尾楼。”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则认为:“不能因为房子交付不了,就把责任全部推给预售制度。试想,如果申请商品房预售的两个门槛都能达到——封顶前,绝不能发放按揭;预售资金全部进入监管账户,并按照规定提取,不被挪用,那就没问题。”
“在当前的环境下,还不能直接取消预售制度。”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若是直接取消预售制度,至少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楼市供应锐减的局面,造成短期内供不应求,而供不应求又会进一步造成房价的快速攀升。”
此外,多位内业人士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从短期来看,立刻取消预售制不现实,因为当前房企资金紧张,取消预售制会加大房企压力,难以保障其他项目顺利交付。从长期来看,如果逐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实现现房销售,则能减少房企过度承诺、住房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房企的杠杆。
他山之石:
“未交楼前,不用月供”
既然在短期内预售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那么,当下的预售制度问题出在哪里?又该如何改进呢?
事实上,关于预售制度的讨论并非在此次业主“强制停贷”之后才有,今年“两会”期间预售制度就成为房地产领域热议的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对于完善当下的预售制度,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住建厅厅长卢天锡建议,调整购房款付款方式,将当前由购房人“一次性全额”付款并由监管部门按进度拨付预售资金的模式,转变为购房人按工程进度分期付款的模式,即在工程投资额或工程形象进度达到一定标准后,由购房人缴纳规定比例的首付款,剩余款项按预售合同约定的工程进度分期支付,项目达到竣工交付条件后支付尾款,其中一定额度转入由政府监管的质量保修金专户。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也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强期房销售监管并逐步取消期房制度的提案》。施卫东建议,加强期房销售监管,在银行设立专用监管账户或由住建部门成立第三方托管机构,管理期房销售定金,并按地区逐步取消期房制度。
上述这些建议的核心要点有二:一是按照工程进度给开发商分期付款;二是由政府为主体来设立专用监管资金账户。
这样的建议也具有现实的操作案例。以最先实行预售制度的香港来看,其杜绝烂尾楼产生的核心机制就是“分期付款+信托账户”。在香港,除了5%的定金是直接交给开发商的,剩下的首付款都是交给开发商律师楼的信托账户。开发商需先付款给建筑商完成一定工序,取得建筑师证明书后,才可申请在信托账户取回建筑费。
不仅如此,在香港买期房,“未交楼前,不用月供”,即在未交房之前是不需要申请按揭和月供的。换句话说,交楼前,银行不会介入按揭业务,只有在临近交楼前,购房者才需要去银行申请按揭。
破题关键:
加强量化监管,推进预售资金账户透明化
实际上,“按照工程进度分期付款”在各地的预售制度实践中已经明确,比如石家庄、青岛、天津、厦门、西安都有对于预售资金提取节点的规定。以石家庄为例,在建成层数达到三分之一时,开发商可提取预售资金的20%,主体结构封顶时可提取50%,直至竣工验收备案可提取10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虽然按照工程进度给开发商分期付款的规定已经落地,但是仍然存在违规发放贷款的情况,这就暴露出问题。李宇嘉指出:“有制度、没执行,或有时执行、有时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对此,在“停贷事件”后,西安率先打响了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的第一枪,其也是在“停贷事件”后首个出台完善预售制度的省会城市。7月14日,针对防范商品房延期交房问题,西安市住建局等五部门率先出台《关于防范商品房延期交房增量问题工作措施的通知》。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西安的新政有三个关键量化的要点:一是停工超过一个月的项目要及时报告辖区住建部门;二是各辖区住建部门每月要与监管银行对账不少于一次;三是商品房项目完成主体结构验收前,累计使用重点监管资金不得超过总额的50%。
此外,西安的通知还规定,对于商业银行违反预售资金监管协议,未经辖区住建部门核实同意,擅自拨付监管资金的,应当负责追回资金;无法追回的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西安这种“可量化”的监管规定和明确责任后果的做法,或许将成为其他城市后续完善预售监管制度的重要参考。
除了加强监管外,推进预售资金账户透明化也刻不容缓。对此,杭州率先在2021年推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查询功能,购房人通过楼盘名和预售证号即可查询、核对相应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信息,通过此举措,购房者可以明确得知购房款是否顺利进入了监管账户。
另外,厦门也在积极尝试从技术层面进行升级,比如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对预售资金账户实施动态监管。今年4月,厦门率先宣布启用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商品房买卖合同》及房产项下资金匹配情况进行自动对账,智能识别每个单元项下预售资金是否已足额、及时进入专用账户,还可智能审核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阶段首付款预售资金监管落实情况。
上述杭州、厦门的做法都旨在推进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透明化,让预售资金不仅受到政府的监管,也受到社会大众的监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30#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5:13:16 | 只看该作者
专家隔空争辩预售制:房企建房能力如果下降2/3,房价会怎样?
专家隔空争辩预售制:房企建房能力如果下降2/3,房价会怎样?
2022年07月26日 19:23 第一财经网作者:吴斯旻

  "有的经济学家名气大,在网上他们强调必须取消预售制,这是说法完全是错误的"。董藩称。

  “烂尾楼风波”之下,商品房预售制的存废问题再度引起楼市专家们争鸣。

  近日,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202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上表示,有的经济学家名气大,在网上他们强调必须取消预售制,这是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理解预售制背后的积极意义。

  稍早前,经济学者任泽平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观点称,是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了,“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天经地义”、“现房销售,所见即所得”,这是对购房老百姓权益的最大保障,防止不公平的单方面承担烂尾风险。

  “如果取消预售,现在开发商生产制造的能力会至少下降2/3,而当市场上房子只能盖出1/3的时候,市场的供需关系会变成什么样,价格长期来看会变成什么样?”董藩称。

  对于董藩的上述观点,业界也有不同的意见。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不动产研究室主任王业强对第一财经分析称,当前,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水平远非20年前可比,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由粗放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房地产行业供需不平衡问题根源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这远不是通过预售制就可以解决的。从长期来看,预售制应该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周世虹也持相近意见。他曾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提案,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26日,周世虹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中国商品房预售制自1994年出台,迄今已逾20年。从该制度设计之初,就将购房者和开发商置于一个权益失衡、信息不对等的状态,是一种不公平交易行为。随着企业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门槛不断降低,购房者被转嫁的市场风险正在不断增大。

  “而取消预售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购房风险,还可以助力房地产行业去杠杆。”周世虹称。

  他提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商品房预售制是一种帮助开发商低成本融资的有效手段。但伴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当前,国内大部分房企开发商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具备了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发展也为开发商提供了多元化融资方式,商品房预售制度存在的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

  在周世虹看来,如果继续实施预售制,只会增加房地产金融资产属性,容易形成泡沫。

  对于董藩提出开发商生产制造的能力下降,并会导致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的观点,周世虹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认为,“现金流充足再去拿地”是开发商本该遵循的游戏规则。从专业机构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有6300多万套商品房已售,但未竣工交付给购房人,有部分开发商的负债已经上千亿甚至达到万亿以上,随时都有引发债务危机的风险。

  “提升房地产竣工面积和房企销竣比,才是当前增加市场房源供给、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关键。”周世虹称。

  在他看来,全国范围内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的条件早已存在,但受制于房企、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平衡等问题,一直难以推行。

  王业强也不认同“预售制不能取消”。他表示,分地区逐步试点取消预售制不会扰乱市场秩序。“现在是推进房地产市场改革的最好时机,不应选择改良路径。”

  也有受访人士认为,当前,在全国范围内,一刀切地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尚不现实,但渐进式的试点改革工作需要提上日程。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灿认为,从预售制度本身来看,与烂尾楼问题并无直接关系。但近年来,由于预售制所产生的预售资金被挪用问题,烂尾楼风险在客观加大。结合考虑到中国住房市场总体实现供需平衡的背景,完善并逐步取消预售制是可以考虑方向。

  而从期房到现房,崔光灿称,这个转变过程并不会一蹴而就。“预售房屋的比例会逐步减少,但预售制的取消需要一个过程,不宜简单地一刀切。”

  其中,对于供略大于求的中小城市,可以探索取消预售制,能更好地保障购房人的权益;对于供不应求的大中城市,则尚不具备取消预售制的条件,可对预售制进行制度改革。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中心执行院长陈晟也认为,无论是继续完善预售制还是主动探索现房销售,都应该“因城施策”,逐步推进。此外,他补充称,在一些市场交付信心持续低迷的大城市,资金充裕的房企也可对部分楼盘项目试点开展现房销售。

  “当前,在一些大城市,购房者‘不是现房,就不敢买’的心理同样存在。在此背景下,现房销售或能成为部分开发商打通销售环节的一种渠道。”陈晟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