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795|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个《讲话》异在有无人民主体中的工农兵 计毒草多寡鉴别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4 23:2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2022-05-24 18:02: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23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强烈历史主动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王沪宁表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明了文艺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深刻论述了文艺和人民群众、文艺和革命斗争、文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文艺前进方向,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文艺创作生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要坚持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更好鼓舞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坚持扎根中华文化沃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要坚持聚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体现国家和民族思想水平、艺术水平、创造能力、综合实力的优秀作品。要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坚持团结和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培养造就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大家。

  黄坤明主持会议,孙春兰、沈跃跃、刘奇葆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中宣部副部长、文旅部部长胡和平,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文艺家代表陈道明、范迪安、王黎光、仲呈祥先后发言。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有关负责同志和在京作家艺术家代表等参加会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0:13:32 | 只看该作者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台前幕后
孙国林 · 2022-05-24 · 来源:党史博采公众号




  1942年初,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按照中央的分工,毛泽东负责文艺界的整风。文艺方面有些什么问题要解决呢?当时有一个党内文件作了概括:“延安文化人中暴露出许多严重问题”。在“政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上,“有人想把艺术放在政治之上,或者主张脱离政治”;在“作家的立场观点问题”上,“有人以为作家可以不要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或者以为有了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就会妨碍写作”;在“写光明写黑暗问题上,有人主张对抗战与革命应‘暴露黑暗’,写光明就是公式主义(所谓歌功颂德),‘还是杂文时代’(即主张用鲁迅对敌人的杂文来讽剌革命)一类口号也出来了”。从这些思想出发,于是在“文化与党的关系问题,党员作家与党的关系问题,作家与实际生活问题,作家与工农结合问题,提高与普及问题,都发生严重争论。作家内部的纠纷,作家与其他方面的纠纷也是层出不穷”。
  文艺界出现的诸多问题,引起许多干部的强烈不满。贺龙气愤地说:“我们在前方作战,保卫延安,保卫中央;你们吃饱了却暴露延安,骂党,骂工农兵。再这样搞,我就班师回朝了!”王震看了《矢与的》、《轻骑队》等墙报上和报纸上的一些文章,直奔毛泽东的窑洞“报警”。
  为了解决当时延安文艺界出现的这些问题,以求得文艺对革命的配合,毛泽东决定召开文艺座谈会。至于一些(至少有三个)作家提出“希望他召开一个会讲讲”的建议,可能对毛泽东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决非“原动力”。
  1942年4月10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他在会上报告了延安文艺界存在的与革命工作不协调的问题,并将考虑成熟的解决方案提出来:准备以他和秦邦宪(博古)、凯丰的名义,召集延安文艺界座谈会,拟就作家立场、文艺政策、文体与作风、文艺对象、文艺题材等问题交换意见。中央书记处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提议。后来,考虑到秦邦宪是解放日报社社长,座谈会是由党中央而不是解放日报社召开的,发起人名单中便没有了秦邦宪的名字。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毛泽东先后约见了丁玲、周扬等20来位文艺家,调查文艺界的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共商党的文艺方针问题。
  拟定与会人员名单
  哪些人员出席文艺座谈会呢?这是会前必须决定的,以便及早发出通知,让他们做准备。
  当时,从上到下有这样一个共识:王实味不能参加这次座谈会。因为他三月间发表了《野百合花》、《政治家·艺术家》等专门暴露延安、矛头指向“大头子”、歪曲事实、挑拨离间的文章,产生了离心离德的恶劣作用,正在受批判。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他是作家,也不会允许他参会。
  毛泽东找了3个人帮助初拟参会人员名单。一是周扬。周扬是“左联”领导人,奉调来延安后,初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后任延安鲁艺副院长。毛泽东对他很器重,多次约他交谈理论问题。鲁艺人才荟集,毛泽东请他提出鲁艺出席座谈会的名单。后来,鲁艺有40多人到会,差不多占了与会人员的一半。二是舒群。当时舒群29岁,已是成名作家,原在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抗”)工作。1942年3月,毛泽东点将让他担任《解放日报·文艺》主编后,与作家有广泛联系。他主要为毛泽东提供延安作家参会名单。三是肖向荣,主要负责提出部队文艺工作者出席座谈会的名单。这3个人都协助毛泽东筹备了这次重要会议,功不可没。
  名单汇集到毛泽东那里,他又作了调整,加进了他记得的几个文艺家,最后与凯丰一起审定出席会议的名单。在最后确定的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完整名单中,除了延安文艺家外,还有思想、文化部门的一些负责人。同时,在延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凡是能够参加会议的,都要求莅会。当时,刘少奇在华中,周恩来在重庆,张闻天在农村。在延安的朱德、王稼祥、任弼时、博古、陈云、康生等被要求出席。
  从这份名单中可以看出,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有三部分人,即中央领导人、思想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和文艺家,其中后者为主。
  党中央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预见这次会议中会有许多争论。为此,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专门把丁玲、刘白羽找去谈话,要他们在会上站稳立场。
  发出粉红色“请柬”
  参会人员和开会时间确定后,中央办公厅立即于1942年4月27日,赶制并按名单发出出席会议的请柬。请柬经毛泽东审定,是用延安生产的粉红色土纸油印的,64开大小,竖排。内容为:
  为着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起见,特定于五月二日下午一时半,在杨家岭办公厅楼下会议室内开座谈会,敬希届时出席为盼。
  毛泽东
  凯 丰
  四月二十七日
  这份请柬有几个细节应该注意:
  首先,它不是通知,而是请柬。何其芳、刘白羽、金紫光、钟敬之、胡采等文学家、艺术家接到请柬,都感到特别新鲜,特别高兴。以往他们参加会议接到的都是通知,这次则不同。受到毛泽东的邀请,他们感到很光荣。
  其次,请柬说是交换意见,不是听报告,一下子拉近了领袖与文艺家们的距离,倍感亲切。同时,文艺家们对毛泽东更加敬仰。
  再次,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与他人联名发起召开党的重要会议,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凯丰即何凯丰,本名何克全,当时毛泽东和人们习惯称他“凯丰”。他当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代部长。文艺工作归中宣部管理,毛泽东与他联名召开文艺座谈会是顺理成章的。曾有人说凯丰当时是中宣部部长或副部长,这些说法都不准确。当时中宣部部长是张闻天。1942年1月,经党中央同意,张闻天带领一个陕北农村考察团离开延安,一年多后才返回。张闻天离开延安赴农村后,党中央决定由中宣部副部长凯丰代理部长职务。张闻天回延安后,凯丰仍任中宣部副部长。
  5月2日,星期六,与会人员手持请柬,愉快地出席了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当然也有遗憾者,如作家金肇野。当时,他正在前线采访,接到请柬急忙起程,但因山高路险,赶到延安时座谈会已经结束。
  会议室不足120平方米
  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大楼,主楼3层,左右呈梯形状依次为二层、一层,两翼对称。从高处看像飞机头,所以又称飞机楼。主楼三楼是中央书记处会议室,二楼是办公室。任弼时、李富春、杨尚昆、王首道等都在此办公;一楼朝阳的西南头是会议室兼中办餐厅,另一头是图书室,中间为工作人员住处。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主会场,就设在一楼平时兼作中办餐厅的不足120平方米的会议室。开座谈会时,室内坐得满满的,还有人坐在窗台上,或站在门口听。
  延安文艺座谈会大会开了三次,前两次都在一楼会议室举行。第三次大会(5月23日),起初还在一楼会议室里,可是听的人越来越多,会议室内容纳不了,就挪到室外的场地上(篮球场)继续进行。毛泽东还同与会的文艺工作者在大楼外合影留念。这块平地南面不远处就是中央大礼堂,当时正在修建,座谈会举行时还能听到砍木砸石的叮咚声。
  毛泽东与第一次大会
  座谈会召开时,中办小会议室内布置简朴。靠南墙有一张铺着白布的长桌子,是主席台,长桌的正面和两头放了许多椅子、方凳、长凳,大多未上油漆,没有座位号。会议没有会标。
  与会者来了以后随意入座,自由谈笑,十分欢快。大家坐好以后,凯丰站起来高声说:“大家稍等一下,毛主席一会儿就来。”话音刚落,毛泽东穿着灰布衣服和朱德等一起从会议室的正门走进来,人们一齐站起来鼓掌。鲁艺副院长周扬等靠近毛泽东,向他介绍文艺界的人士,毛泽东一一与他们握手,向他们问好。
  毛泽东走到一二0师战斗剧社社长欧阳山尊面前时,未等介绍就认出他来了,说:“欧阳同志,你从前线回来了?”欧阳山尊双手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心中一阵热。1938年,毛泽东向前线派出抗战文艺工作团时,欧阳山尊是4个成员之一。当时,毛泽东接见了他们,为他们的出征命名送行。后来,毛泽东又观看过他们从战区带回的“战地文化资料展览”并题词。
  毛泽东与文抗秘书长于黑丁比较熟,走到他面前主动与他握手,开玩笑说:“黑丁,你来了!你的名字不正确,你并不黑呀!”
  与文艺家们见过面,打过招呼后,毛泽东与朱德、凯丰坐在南墙根的长桌边。会议安排周昆玉等4个速记员坐在长桌的一头。
  会议由凯丰主持,他讲了几句开场白之后,就请毛泽东讲话。毛泽东说:“大家都来了,开会吧!”接着就开始作报告。这个报告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引言”部分。毛泽东首先讲了开会的目的,接着讲为达此目的应该解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工作对象、工作和学习五个问题,并逐一作了精要阐述。当毛泽东讲到自己世界观的转变过程时,对大家触动很大。伟人与文学家们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人们引颈静听,竟忘了做笔记。何其芳后来说:“主席那样伟大的人物还敢于剖析自己的灵魂,当众亮给大家,我们还有什么可保留的呢?”
  毛泽东讲完后,便开始大会发言。开始,会议冷场了一两分钟。这时,丁玲便对旁边的萧军说:“萧军,你是学炮兵的(萧曾当过炮兵),你就第一个开炮吧!”萧军是个刚直而狂放的人,这一句鼓动的话语,使他激情澎湃。他站起来把袖子一挽,开了头炮。他说:这样一个会,我看了情况就可以写10万字。我是相信罗曼·罗兰提倡的新英雄主义的,我不单要做中国第一的作家,而且要做世界第一的作家……我从来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萧军越说越带情绪,没有了正确目标,而且不断喝水,一缸子凉开水喝完了,毛泽东又叫人端来一杯。听众中有许多人对他的发言摇头嘘声,表示不满。毛泽东却示意要大家安静,耐心听下去,并在纸上记下一些东西。朱德则双目盯着他。后来,萧军又讲他要做“老子天下第六”(前五为:马、恩、列、斯、毛),说作家是独立的、自由的,鲁迅在广州就不受哪一个组织的指挥,等等。
  这时,坐在萧军不远处的胡乔木猛地站起来,大吼一声:“我要发言!”胡乔木对萧军的发言进行了尖锐地驳斥。他说:“文艺需要党的组织,共产党不像一把椅子,可以自由搬动,它是有坚实理论基础的。鲁迅当年没有受到组织的领导是不足,不是他的光荣。归根到底,是党要不要领导文艺,能不能领导文艺的问题。”萧军毫不示弱,马上回击。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很激烈。为顾全大局,胡乔木先收住了。会后,毛泽东请胡乔木到他那里吃饭,说是祝贺他开展斗争。
  这时天色已晚,凯丰与毛泽东轻声商量了一下,便宣布休会,并要大家准备意见,16日上午再来开会,继续大会发言。
  散会后,大家按住地就近编组,对毛泽东的报告进行了几次讨论。
  包罗万象的大会发言
  5月16日的文艺座谈会,主要是大会发言。会议仍在中办小会议室举行,凯丰主持,基本上是参加第一次会的文艺界人员。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到会聆听发言。毛泽东面前放了一叠白纸,不时用铅笔记下一些发言。
  萧军似乎前次的“炮”还没放完,而且由于受到胡乔木的当场批驳,心中憋着火。在第二次大会一开始,萧军抢先发言,他说:你们共产党现在又开文艺座谈会,又整什么“三风”,将来你们还会整“四风”、“五风”、“六风”。你们还不如整一整“人风”,你们的人不行。再说,你们为什么不在10年前提出整风呢?萧军的话,又受到胡乔木的反驳。胡乔木说:“我们党提出整风,是因为我们坚信自己事业的正确性,所以才能够进行这种严格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这样做并不是从现在提出整风,而是从建党的那一天起就这样做的。我们欢迎各种善意的批评,但也不惧怕任何恶意的中伤和歪曲。”在中午吃饭时,胡乔木又与萧军坐在一桌,两人继续争论,而且声音很大。
  艾青发言谈到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时说:“政治、军事、文艺是一家,但谁也不领导谁。”他还说:为人民大众谋福利,为大多数劳苦人类而奋斗时,文艺和政治并行,不分轻重,不分高低,它们殊途同归。文艺不应成为政治的附庸和留声机。政治家应该了解作家,尊重作家。发言中,艾青对周扬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说鲁艺是以周扬为代表的宗派集团,应该解散送前方去。这话立即遭到周扬的反驳。
  作家吴奚如发言说:搞文学的要有个立场,现在不是抗日吗?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日本侵略者。我们革命文学的立场应当是一切有利于抗日。国共磨擦,同室操戈,只能是让亲者痛,仇者快。朱德越听越气,心想:一个经历了皖南事变,突围生还来延安的新四军作家,怎么说出这种糊涂话?他马上站起来直视吴奚如说:“吴奚如同志,你是人民军队的一名战士,居然讲出这种话来,完全丧失了无产阶级立场!”对于这种严厉的批评,吴奚如没有申辩。
  民众剧团团长、诗人柯仲平操着云南话,用他惯用的大嗓门说:我们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农村演出,我们的团旗上就写着“大众艺术野战兵团”。有一次演出,群众在舞台上贴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中国作风,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下联是:明白事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横批是:团结抗战。我们演完戏离开的时候,群众送出我们老远。有人看不起《小放牛》,但群众喜欢,我们就演《小放牛》。你们要在那些地区找我们民众剧团,不用打问,只要顺着有鸡蛋皮、花生皮、水果皮、红枣核的路走,就可以找到我们。老百姓慰劳我们的鸡蛋、花生、水果、红枣,我们吃不完,装满了我们的衣袋、行囊和马褡,一路走,一路吃,路上都是蛋果皮。他讲的时候显得十分自豪。毛泽东专注地听着,露出赞许的笑容,并频频点头。柯仲平讲完后,会场响起一阵掌声。最后,毛泽东冲着柯仲平插话说:“你们今后还要提高,如果老是《小放牛》,可就没有鸡蛋吃了。”引得大家都笑起来。5月23日毛泽东作“结论”,以及公开发表的《讲话》,都用了《小放牛》这个例子,说明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二者要结合起来。
  欧阳山尊是个豪爽的人,发言也简明。他根据自己几年来在前线和农村工作、学习的体会,讲了前线部队和敌后群众对文艺工作的迫切需要,以及实际斗争给予文艺工作者 的教育。他认为:文艺工作者应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甚至发两份光。这样做似乎付出很多,但实际上学到东西更多。人们被他的激情所感染,把目光都投向了他。他身着戎装,高声说:“这么多文学艺术家集中在延安干什么?应该上前线去,那里有写不完的人物和故事,那里正需要你们。来吧!谁到我们战斗剧社来,我举双手欢迎!”他真的高高举起了双手。毛泽东高兴地对朱德说:“到底是从前方来的,就是不一样啊!”朱德点头说:“是的,是的!”
  吴亮平是翻译家,当时担任党的理论刊物《解放》周刊的编辑部主任。他发言批评萧军时引经据典,书生气十足,不像胡乔木那样鲜明。他慢条斯理地讲了一阵后,就有人喊“这里不是课堂,你不要讲课了”。他只好坐下。
  鲁艺文学系主任、诗人何其芳的发言,主要是反省自己来到延安后,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没有得到改造,灵魂不干净,在作品中,教学中流露出许多不正确的东西。他检讨了曾对托尔斯泰的“爱是文艺基础”的盲从,对“写熟悉题材,说心里话”的不适当强调。最后表示要好好改造旧的思想,转变立场感情,多向工农兵和实际学习。另外,他还不点名地批评了萧军、艾青的观点。他发言时有的人摇头,表示不赞成他的反省。会后,有人还说他是“带头忏悔”。他讲完后,速记员周昆玉低声对毛泽东说:“他说话快,讲的时间不长,却记下这么多。”毛泽东笑了。
  丁玲的发言令毛泽东喜忧参半。当她对《三八节有感》作自我批评时,毛泽东笑着点头。她讲的文艺批评现实生活应该防止片面性的观点,主要是依据毛泽东会前与她谈话时所讲的观点。可是,丁玲在发言中也暴露出一些糊涂观念。她说:文艺到底以歌颂为主呢?还是以暴露为主呢?还是像有人讲的一半对一半呢?我想,对于光明的、进步的,应当去热情歌颂;但对于黑暗的、阻碍进步的现象,我们绝不能放下武器,袖手旁观,应当无情地去暴露它。此时,毛泽东表情严肃。因为丁玲的观点比较抽象,没有具体指出歌颂的对象是工农兵,暴露的对象是敌人。这种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毛泽东在5月23日作结论时,专门讲了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
  会间午餐和一张纸条
  5月16日的大会整整开了一天。
  中午,与会人员在会议室吃饭。大家就餐时用的是搪瓷碗,比起各单位的粗陶碗来,算是高档餐具了。每人一份菜,有青菜、炒鸡蛋等。毛泽东也与大家一起吃,边吃边聊,还要把自己的那份炒鸡蛋拨给4位做速记的女同志,说她们辛苦了。她们急忙谢绝。
  吃完饭,毛泽东就回去休息了。他还是穿着那身与别人一样的灰色衣服,膝盖处有明显的两块补钉。文艺家们则在山沟里、山坡上随意走走,或是到前面不远处看看正在修建中的中央大礼堂。人们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对会上挨“轰”的同志没有一点疏远和指责,观点有分歧的同志间也没有什么隔阂。
  下午的大会发言快结束时,女作家白朗递上一个纸条,请毛泽东讲讲战争形势。毛泽东看了一下纸条,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你们大概是听到了南边又有战斗的消息,胡宗南又在制造麻烦。这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我们把他们消灭,一种可能是他们打进来。打进来怎么样呢?也无非是阿房宫(指中办大楼)我们住不成了,那就暂时让给他们,也算是相好一场嘛!如果他们把这些房子破坏了,那也不要紧,我们打回来再造更好的房子。所以,女同志先不要把养的鸡杀掉(当时延安干部中有的人自己养鸡,吃蛋或吃肉,改善生活),也不要忙着把孩子送老乡抚养。他们打不进来,这我是有调查研究的。即使胡宗南打进来,我们还可以到别的山沟把会开完。大家听后笑了起来。
  朱德讲话
  5月23日下午,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第三次大会。延安一些干部听说毛泽东要给文艺座谈会作结论,也赶来听,所以到会人数比前两次多了些,约120人。室内有坐着的,有站着的,也有在主席桌边席地而坐的,后来的人只好站在门外听。按照会议安排,这次会议先由朱德发言,之后照合影,最后由毛泽东作结论。
  朱德的讲话旗帜鲜明,一反平时沉稳持重的风格,颇有一些情绪化。他针对前两次会上萧军的发言,说:“不要眼睛太高,要看得起工农兵。中国第一也好,世界第一也好,都不能自封,都要由工农兵群众批准。”针对萧军所说的从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观点,朱德说:“共产党、八路军,就是有功有德,为什么不该歌、不该颂呢?”
  朱德还讲到通讯和报告文学问题。他说:“要多反映前方的武装斗争和后方的生产斗争。你们要写,我可以提供许多感人的材料。”后来,丁玲果然去找他,看了许多战斗电报和军事材料。
  一波三折照合影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合影照片,是在5月23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朱德讲话之后拍摄的。当时,室内光线较暗,无法拍照,大家就移到室外。在凯丰的号召下,大家一起动手把室内的桌凳搬出来。又在摄影师吴印咸的指挥下,在会议室门口摆成五排。一看还是站不开,就把附近的几根木头抬来用,这样才勉强排成了六排,前两排坐着(第一排坐马扎,第二排坐凳子),后面站着。
  照相时,毛泽东和朱德坐在第一排,其他人则是自由坐,没有什么职务、地位的区分。话剧演员田方想与领袖挨着坐,就抢先坐在毛泽东左边。张悟真见田方抢了好位置,也急忙抢占了毛泽东右边的马扎。朱德坐下以后,主动叫丁玲、李伯钊两位女作家坐在他旁边……在大家快排好时,有一辆卡车拉来许多西红柿,人们立即馋涎欲滴。此时,凯丰高声说:“同志们,还等什么,快去吃啊!”人们一拥而上,吃到了平时难得一吃的西红柿。
  在排队等候照相时,有些人以为等的时间会很长,便去楼后面的厕所方便,之后又慢步返回。等走到现场时,照相已毕,成了终生遗憾。钟敬之等人到前边正在施工的中央大礼堂工地上观看。刚一走到,回头一看照相队伍已排好,急忙回跑,同时喊着“等等我们”,总算挤在第三排边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人照相时没有赶上,这些人在照片上都找不到。所以,实际参加座谈会的人数,比合影中的105人大约要多出20人左右。正是因为这一情况,所以后来在一些有关文章中,对于参加座谈会的人数就有了不同说法。
  在拍照过程中,发生了两件趣事。一个是正当大家屏息,吴印咸要按下快门时,不知从何处跑来一只狗闯入镜头。吴印咸不得不暂停拍摄。这时,毛泽东站起来,一边轰跑狗,一边冲康生高喊:“康生,管好你的狗!”人们都笑起来(当时康生任部长的社会部是负责反特务、走狗的)。另一件趣事是,正在拍侧面照时,坐在第一排的刘白羽的破马扎“咔嚓”一声坏了,这意外的声音引得大部分人(包括毛泽东、朱德)的目光射向他,吴印咸按动快门的手来不及停下,就拍成这张“废片”。刘白羽那低头看马扎的狼狈形象也被历史地定格了。这张照片偶有面世。
  毛泽东作“结论”
  照完相后,天色渐暗,大家先吃晚饭。饭后,会场移到中办大楼前的空地上进行。工作人员用三根木杆架成一个三角形木架,挂上汽灯,人们围坐成一个椭圆形的大圈,听毛泽东作“结论”。
  为了使“结论”更稳妥些,毛泽东于5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专门讲了准备在第三天(5月23日)文艺座谈会闭幕时作“结论”的要点。他说:延安文艺界中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浓厚,现在很多作品描写的是小资产阶级,同情的是小资产阶级。必须整顿文风,使文艺与群众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注意普及与提高,以普及为基础。同时,要注意吸收外国的东西……后来,毛泽东根据与几位中央领导人交换意见后取得的共识,形成了这天晚上的更广泛的代表中央意见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结论”部分。
  正式作“结论”前,毛泽东俯身问坐在桌子前面的吴雪:“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当毛泽东听说他是青年艺术剧院的编导,排演过《雷雨》后,又问他对曹禺的其他戏剧怎么看?交谈几句后,毛泽东开始作“结论”。
  他先讲了几句风趣的话:同志们,还有要发言的吗?如果没有了,我就作结论。座谈会开了三次,开得很好。可惜座位太少了,下次多做几把椅子,请你们来坐。在文艺方面我是小学生,是门外汉,向同志们学习了很多东西。前两次的会,是我出题目,大家做文章。今天是大家出题目,要我做文章。题目就叫“结论”。接着,他又说:朱总司令讲得很好,他已经作了结论。中央的意见是一致的,有些问题我再讲一讲。
  接下来,毛泽东以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这两个问题为中心,进行了精辟论述。他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深入实际,改造世界观,与工农兵相结合,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接着,他又论及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批评问题等。他还对当时有一定影响的八种错误观点,逐一进行了剖析,从而彻底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这个根本的、原则的问题。最后,他说明今天所讲的,只是文艺运动中的一些根本方向问题,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毛泽东讲话的速度虽然不快,但却气势磅礴。那天晚上,每讲到重要的地方,他都用力把手向前推出去,显示出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那天晚上,他那节奏鲜明的话音,在宁静的夜空中清晰地回荡。“结论”讲完时,已是星斗满天。延安文艺座谈会胜利闭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0:19:15 | 只看该作者
一篇讲话的历史穿透力和时代感召力
——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笔谈

来源:理论中国
2022-05-21 20:20
编者按: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为着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起见”,经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和凯丰在延安召集10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几十位文艺工作者围绕会议主题发言,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座谈会上两次发表讲话,后来综合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5月2日的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并深刻阐述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

在5月23日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或这两个问题解决得不适当,就会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环境、任务不协调,就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从外部从内部碰到一连串的问题。”进而深刻阐述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从而“完全地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任务。

近日,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哲学学会、《现代哲学》杂志社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还有一些学术团体、机构也举办了相应的纪念活动。“理论中国”网特约参加会议和活动的几位学界人士就相关问题发表笔谈。

理论中国: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如何理解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文化的军队”?

胡为雄(中央党校教授):经过万里长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根据地站稳脚跟后,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和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共产党的声望在全国人民心中日益提高。延安成为追求进步、民主、自由的人们心中的圣地,当时上海、北平等国统区、沦陷区的许多文化人争相来到延安,投奔光明。这一大批文化人都是时代的精英,他们的到来,使延安成为中国抗战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显得朝气蓬勃。但同时,这些文化人对同工农兵结合的思想准备不足,对新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还没有找到门路,再加上这些人内部也存在一些矛盾,出现了不团结甚至宗派主义的状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感觉有必要彻底解决文艺方面的问题,才召开了这次座谈会。当然,毛泽东对这次座谈会的召开是十分慎重的,会前他接触了许多文艺界的人士,和萧军、欧阳山、草明、艾青、舒群、刘白羽、何其芳、丁玲、罗烽等都交换过意见,进行了几个月的调查研究。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神的孕育、形成和诞生过程也能看出来,它决不是凭空出世的,而是在现实的社会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徐俊忠(中山大学教授):为什么强调“文化的军队”呢?毛泽东明确指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需要各种战线的配合,其中就包括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进,就要使这两者完全结合起来”,“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做斗争”。这实际上是在国难当头时刻,对文艺战线的一种召唤,也是对当时流行的所谓“为文艺而文艺”的貌似超然主张的一种鲜明拒绝。

理论中国:《讲话》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胡为雄(中央党校教授):《讲话》从理论上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在实践上标志新文艺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新时期的开始。许多文艺工作者在毛泽东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伟大革命斗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就,开辟了文学艺术的民族化、革命化、大众化新道路。《讲话》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部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是中国革命文艺理论中的经典。

《讲话》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循循善诱,所阐述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阐明了当时许多人不清楚或不甚清楚的诸多基本问题。这包括:革命文艺与社会政治革命的关系;文艺的人性与阶级性,文艺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艺术家的立场、态度与世界观;文艺作品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文艺的内容与形式、风格与流派;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发展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学习外国与文艺民族形式的发展创新,文艺批评及其政治与艺术标准;文艺创作与形象思维问题等。显然,《讲话》阐发的丰富的文艺理论,构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骨骼,集中地体现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徐俊忠(中山大学教授):《讲话》的发表,引起巨大反响。它不仅在革命根据地创造出一个岁月清朗的崭新文学艺术的世界,也引领着国统区“人民文艺”运动的高涨,而且产生了巨大的世界影响。据报道,最早翻译出版的《讲话》外文版是1945年的朝鲜文版;1946年日本也以《现阶段中国文艺的方向》为名,发行日文版,并从1946年到1954年再版6次。从1949—195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葡萄牙、芬兰、瑞典、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印度、越南、蒙古、巴西、古巴等30个国家相继翻译出版这个《讲话》。《讲话》毫无疑问是一个响亮的中国声音。

理论中国:《讲话》历久弥新,在于它解决了文艺界乃至中国革命进程中的许多“根本性”问题,具有长远指导意义。这些“根本性”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杨明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讲话》涉及的主要是文艺工作,但又是超越文艺领域涵盖各方面的,是哲学层面的思考。它不仅解决文艺观、文化观问题,而且也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问题。因此这篇《讲话》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讲话》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以下四个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在《讲话》的结论中谈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他在讲话中首先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者,或者只有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的队伍,才会去谈论这样的“中心问题”“基本问题”,才会去解决这样的“根本问题”。而这,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是由其服务对象决定的。毛泽东在讲话中特别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首先要认识这一个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

第二是核心领导问题。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一步步取得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讲话》指出:“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既然是“为人民大众”的事业,就一定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恰恰是延安文艺座谈会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毛泽东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中国是向前的,不是向后的,领导中国前进的是革命的根据地,不是任何落后倒退的地方。同志们在整风中间,首先要认识这一个根本问题。”

第三是思想指导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思想理论基石上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在文艺界解决这个问题,难度会更大些。因此,毛泽东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文艺界”和“同志们中间”,“还有很多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的缺点,需要有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毛泽东直截了当地批评了那些“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的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提出了“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的任务,即“思想上入党”。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只能有马克思主义的“一元论”,不能存在“二元论”或“多元论”。《讲话》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一元论”,就是要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四是从实际出发的问题。在《讲话》的结论部分,毛泽东上来就提出了“出发点”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认识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毛泽东借文学艺术作为切入点,开门见山地提出:“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毛泽东在讲话中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指出一切认识结晶包括方针、政策、办法等,都只能来自于客观现实,不能来自于“抽象的定义”“思想感情”“爱”。这就是毛泽东提醒我们要注意的认识问题的前提,也是我们讨论问题之前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徐俊忠(中山大学教授):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时至今天,依然振聋发聩。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这鲜明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文艺的基本价值观只能是以“人民文艺”为底色。毛泽东的许多论述,今天读来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既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既是文艺的,也是超越于文艺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典的意义就在于常读常新。

胡为雄(中央党校教授):《讲话》中提出的提高和普及问题可以说是文艺活动的一个永恒主题。当年,毛泽东认为解决好提高和普及的问题,只能从工农兵出发,为工农兵普及,为工农兵提高。文艺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都来源于且只能来源于人民生活。对一切优秀文学艺术遗产必须继承和借鉴,但决不可以替代自己的创造。因此,“有出息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理论中国:《讲话》对后来的文艺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引领作用?

曹泳鑫(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自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引领的社会风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劳动人民有了自我认同的新思想新观念,这种上下一致的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教育、文学艺术等体现出来,从而形成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全国上下进行了文化普及和社会主义文化素质教育,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全国上下形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念,并且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和社会道德伦理新风尚,这种局面的形成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文化效应,也与《讲话》精神的引领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上也曾出现了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偏移的现象,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文化层面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及其腐朽堕落价值观的侵染,旧封建习俗和思想观念也有死灰复燃的现象。这些现象值得警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关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大众化传播,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所强调的“双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理论中国:2014年10月15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涉及新时代文艺发展繁荣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科学系统、深刻有力的回答,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文艺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如何看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关系?

薛广洲(中央党校教授):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主要精神是一致的。两个“讲话”的基本主题是一致的,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倡导中国的文艺方针方向,即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当前我国的文艺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毛泽东当年曾经指出的文艺界所存在的作风不正的问题,比如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缺点,在今天中国的文艺界仍然存在。这从根本上说,恰恰是没有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没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伟大斗争”精神,没有坚定坚持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问题;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比如: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的问题;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等等。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理论中国: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前进的力量。《讲话》在新时代有什么样的价值?重温《讲话》,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徐俊忠(中山大学教授):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实践的反复检验,《讲话》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经典,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路标。80年过去了,今天再读这个《讲话》,许多观点依然具有非常强烈的针对性而引发思想上的共鸣。

当然,今天重温和领会《讲话》精神,必须注意一定要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揭示《讲话》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谱系,以及它区别于其他文艺思潮的特性,进一步厘清理论上的是与非。

胡为雄(中央党校教授):《讲话》不仅在当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文艺政策的理论依据,而且在现今对文学艺术的生产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天重温它、理解它,可以感觉到它提出的文艺理论仍是鲜活的,仍然是文艺作者创作时不得不遵循的创作规则。

杨明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结合上面提到的系列“根本问题”,我认为《讲话》也是一次文艺领域“总结经验”的会议,毛泽东在《讲话》中谈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问题的时候,特别用了这样一句话提醒人们:“必须顾及效果,总结经验,研究方法。”这与我们党每到重大历史关头都要总结“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精神是一致的,反映了我们党善于总结经验的历史智慧。

从解决“根本问题”的角度来说,《讲话》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比如,80年前毛泽东着重提出并解决的“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呢?不是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这样一个涉及世界观,涉及我们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问题,是一个需要“永远在路上”不断改造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问题。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也明确告诫全党同志“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就失去了根本、根基,也就没有底气和力量,就会陷入“最大危险”之中。

比如,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上,由谁领导和领导核心问题,始终是一个“根本问题”。这也是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着重强调的一个“根本问题”。《决议》强调“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并特别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总结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时,《决议》总结的第一位的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可见这个根本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比如指导思想这个根本问题,要求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不移、不能有丝毫动摇。这也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重申的一个根本问题。《决议》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决议》同时也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比如,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特别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所以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80年前,毛泽东在《讲话》结束时明确指出:“今天我所讲的,只是我们文艺运动中的一些根本方向问题,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今后继续研究。”这就是说,借延安文艺座谈会之机,以文艺为切入点,但解决的却是一系列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决定我们所要采取的立场、观点、方法,决定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基本思路和目标方向,决定我们“是什么、要干什么”,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等等一系列重大原则,最终决定我们的前途命运。因此,延安文艺座谈会所解决的系列“根本方向问题”,具有深厚的历史穿透力和强大的时代感召力。

(“理论中国”网通讯员:樊宪雷整理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15:28:16 | 只看该作者
与时代同行 为人民放歌——老中青文艺工作者重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来源:人民网
2022-05-25 12:34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80年前的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讲话创造性地阐释了文艺与人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思想理论,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先后在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国文艺事业在新时代迎来了新气象。近日,人民网特别邀请田华、黄建新、李路、吴磊、张雪迎等老中青文艺工作者,一起重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立足新时代,探讨“文艺为人民”的重要意义。

坚守人民立场 书写人民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的重要论述,强调了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感慨道,“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要长期不断地深入到工农兵当中去,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歌颂我们的新时代,歌颂我们的人民。”作为一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老文艺战士,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动情地说,“时代变了,但文艺为人民的立场不能变。人民想看什么,我们就应该演什么。”

古往今来,一切有理想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总是自觉地将自己的创作和人民大众相联系,在热爱人民、尊重人民、了解人民的基础上创作出为人民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在歌剧表演艺术家乔佩娟看来,“为人民服务”既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精华,更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和方向,“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永远不要忘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创作,为人民而高歌,要让人民成为文艺的主角,并用好的文艺作品鼓舞他们、激励他们。”

描绘时代气象 铸就文艺高峰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顺应时代呼唤,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书写的历史责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用浓墨重彩为民族立言,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

今年春天,电视剧《人世间》风靡神州大地,观众好评不断,“演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让现实题材创作彰显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人世间》导演李路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自己有一种使命感,就是要立足伟大时代之变,打造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从时代变迁和人民实践中,描绘我们国家走过的路,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万千气象。”

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在真实体验中汲取养料,在感悟生命中寻求灵感,在洞察时代变迁中深化主题,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

为了写好农村,作家柳青毅然来到陕西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一住就是14年,终于写出《创业史》;路遥追随柳青的脚步,以《平凡的世界》展示了普通人不同寻常的道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方式讴歌普通劳动者的伟大。只有回应时代的重大关切,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文艺作品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延安时期描绘普通人的作品《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轰动一时,因为大家能从人物身上找到共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也是要把普通人这个‘我’拍好,才能让观众有共情。”导演黄建新对此感悟良多,“文艺不能孤芳自赏,还是要到人民中去,电影的聚光灯只有对准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时代和历史的画卷才会生动逼真,电影的芳华才能永远绚丽绽放。”

传承红色经典 追求德艺双馨

“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80年来,一代代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大批为群众喜闻乐见,并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艺作品。

青年演员张雪迎表示,在深入了解周立波、柳青等前辈的创作过程后,对自己将来的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人民情怀,他们的优秀品质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青年演员,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深入人民,扎根大地,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作品的泥土味儿更重了,百姓的情更浓了,创作出来的人物才足够鲜活。”

“在以前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艺术家依然能够充满激情地去创作、去演出,奉献了这么多艺术精湛、受到大众欢迎的作品,令人敬佩。”青年演员吴磊动情地说,“我们现在条件好了,更应该珍惜当下的一切,更勤奋地工作。对于演员而言,就是要拍出更好的作品奉献给观众。”

“我们要通过自己多年创作积攒的经验,对年轻的文艺工作者起到扶持作用。就像跳芭蕾舞一样,我们是托举的人,现在该年轻人站在舞台的主位了。”乔佩娟提出,“文艺作品的创意要站位高一些,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展现其中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要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而创作,想人民所想,为人民发声。踏踏实实努力创作好作品,这是最重要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导演顾威感慨表示。

“无论时代怎么变,奋斗的底色永不改变。”田华语重心长地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将这样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向世界展现出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8
5#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14:03:27 | 只看该作者
“人民艺术家”秦怡——毕生追求做人民的艺术家(足音)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5-27 10:1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秦怡速写。罗雪村绘

秦怡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这也是那一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本色:忘我而不自我。他们热爱着观众的热爱,不把创作视为表演自我的舞台

5月9日,“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及“最美奋斗者”称号的获得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离开了我们。当日凌晨,秦怡的家人告诉我:“她走得很安详。”


秦怡一生塑造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形象,其中,最成功的是她用一生完成了对自身形象的追求——德艺双馨艺术家。往事一幕幕涌上我的心头,秦怡的人格之美,令人敬仰。

“许多人做得比我好”

在大学教学时,我研究过上海电影史,由此观摩了秦怡演过的许多优秀影片,如《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青春之歌》《雷雨》等。秦怡塑造的角色有朴素情感和朴实本色。她注重从角色逻辑出发塑造人物,而不是只顾突出自身形象优势。电影《铁道游击队》里,芳林嫂投掷手榴弹的动作,都是农家妇女的肢体语言。拍摄电影《摩雅傣》时,导演让秦怡穿无袖傣族服饰,发现她胳膊比较粗,有点犹豫。但秦怡本人毫不迟疑,甩开臂膀就开演。秦怡渴望表现普通人,渴望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在她看来,“如果艺术家能将自己从心底流出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在银幕上,那将是十分幸福的”。

秦怡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这也是那一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本色:忘我而不自我。他们热爱着观众的热爱,不把创作视为表演自我的舞台。坚定的革命理想、真挚的人民情感、平实的表演风格,构成他们的艺术信念。

在我主持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工作后,与秦怡的交流比较多。进入晚年的她,无论面对名利还是困难,都蕴含着一种宁静与坚韧。

2019年,秦怡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由于健康原因,她无法到北京参加颁授仪式,我和她的女儿斐姮代她出席。回到上海华东医院,我们将金光灿烂的勋章挂在她身上。女儿问:“您是不是很幸福?”她回答:“许多人做得比我好。”

我喜欢聆听前辈艺术家的讲述,那是他们的生命篇章,更是他们的精神图谱。抗战爆发后,16岁的秦怡为奔赴抗战前线而离开家庭,辗转来到重庆。她常和我讲起那段岁月,讲述《大地回春》《战斗的女性》《茶花女》等话剧的演出细节。她说,有一次在后台卸装,听到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第二天准备去砸《新华日报》的消息,她马上跑去报信。她还讲到当年与地下党一起策反敌军飞行中队的经历。她波澜不惊地说着,但作为听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波涛汹涌。她讲述的革命经历,由于当年属于单线联系,不少当事者先后离世,后来我们走南闯北,想尽办法找到历史实证,证明她曾经的革命贡献。这段岁月是秦怡走向思想成熟和艺术成熟的人生枢纽,所以她刻骨铭心。

2018年初,演员牛犇来办公室找我,邀请秦怡和我担任他的入党介绍人。为此,我去医院与秦怡交流。她欣然答应:“牛犇是个好同志。他演了许多大家喜闻乐见的角色,他心中是有观众的。”其实,这正是秦怡与牛犇互相引以为同志的追求。

“跑个龙套也可以”

秦怡这一代电影人,历经社会变迁,历经人生跌宕,一生为人民而创作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有几年,她每次见到我,总要提拍摄电影《青海湖畔》的事情。她当时已年过九旬,要去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拍摄,我不敢也不想同意,甚至向她提出可以拍摄一部《秦怡老师》的电影纪录片作为替代。她拒绝:“我没有什么可拍的!我不拍自己!”她坚持:“这个剧本我写了二十几年。很好地表现女气象工程师的形象,是我要做的。即使倒在片场,我也要做!”影片《青海湖畔》最终拍摄完成。在首映式上,她说:“我完成了我的心愿!”我在现场真切感受到那种信仰的力量。记得有一次,她坐在临窗的椅子上,以难得严肃的口吻要求出院。我劝说她安心养病,她却说:“我想出去,哪怕去摄影棚,跑个龙套也可以。”我一时语塞。夕阳洒在她的银发上,那坚强美丽的逆光剪影,令我难以忘却。

秦怡是美丽的。她爱“小家”,更爱“大家”,最为美丽是心灵。

她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患病的儿子。汶川大地震后,她先后捐出21万元。青海玉树地震后,她再次捐款,参加“祈福玉树、情满浦江”大型慈善拍卖等公益活动。得知身边人有困难,她也常常慷慨解囊。即使在晚年,只要是电影活动或公益活动,她几乎有请必到。有一次,她有些得意地告诉我:“这一个星期,我先后3次去北京参加活动。”

秦怡是人民的艺术家。由秦怡,我想到很多前辈电影人,我曾与他们有过深入交往,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染。谢晋、秦怡、张瑞芳、孙道临、吴贻弓、黄蜀芹……他们经历过人生的苦难,却不被苦难压垮;收获了荣誉,但不因荣誉的光环而眩晕;他们热爱人民、热爱电影,最终,他们也得到了人民的热爱。

(作者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8
6#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15:26:17 | 只看该作者


法治日报评儿童绘本舔汗配图争议:少儿读物岂能成毒物!2022-05-27 10:49:54  来源: 法治日报   作者:罗聪冉



儿童绘本现“卡通人物尝汗”图案引争议,杂志社:正在了解具体情况

  “姐姐,你好漂亮。你的汗是什么味道呢?”5月26日,儿童绘本《流汗啦!》中两男孩捧着女孩手臂舔汗的配图引发争议。该绘本所属《东方娃娃》期刊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正在了解具体情况中。对此,不少网友表示难以理解,如此不良行为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儿童读物中吗?法报君说我国《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出版、进口含有禁止内容的出版物,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没收出版物、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万元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作为提升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儿童读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严管内容失格的童书,莫让少儿读物成“毒物”!(全媒体记者 罗聪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8
7#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15:28:19 | 只看该作者
青年赵文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被批审丑、媚美、搞黄色2022-05-27 10:49:3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赵文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但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却出了大问题,其插图被网友批评审丑、媚美和搞黄色,相关话题冲上各大媒体平台热搜。

  第一,人物丑陋病态。


  仔细看这些人物,不知原型是什么,一个个嘴歪眼斜,目光呆滞,看得人头皮发麻,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比这更丑的教材插图了。小学生看了这些插图会是何感受呢?

  给予儿童的导向不应该是积极向上、健康阳光吗?为什么这些人物表情看上去和遗传病患儿并无二致呢?

  第二,崇洋媚美。

  美国的星条旗元素大量出现在中国的小学生教材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崇洋媚外从娃娃抓起?这是中国人的教材还是美国人的教材呢?

  在中国的教材中帮美国打广告,收了多少广告费呢?

  推崇美国,却将自己的国旗画倒!

  第三,突出儿童下体。

  插图作者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以及向往美利坚还可以理解,但是在插图中故意突出生殖器则着实令人疑惑。

  除此之外,还加入了在游戏中袭胸和撩裙子的画面,猥琐至极,没有任何是非观念。

  这作者的关注点为什么如此奇葩呢?究竟是什么牛鬼蛇神能绘出这样的插图呢?

  而这套毒害儿童的教材,早在2013年已经过审。

  对此,人教社表示要对插图进行重新绘制。

  而教育专家则解释道“是否好看,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不同”,不知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看看网友愤怒声讨的意见。

  专家们垄断了各个行业的解释权,可以以丑为美,但群众还有基本的是非观念,而不是黑白不分。

  即便所谓的专家认为这些低能丑陋的插图有别样的美感,但也不能成为其入选教材荼毒儿童的理由。更何况其中还有大量低俗内容,又如何解释呢?

  究竟是美还是丑,我们和之前的插图对比过后便一目了然。

  虽然人教社已经宣布重绘插图,但最重要的问题是,这样的毒教材是如何过审又如何使用了这么多年呢,又如何避免不再出现类似事件呢?

  如果没有网友指出问题,这套教材还会使用多久呢?所谓的严格审核机制,严在了哪里呢?

    【文/青年赵文凌,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青年思考”,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8
8#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15:33:47 | 只看该作者
明德先生:小学数学课本插“软色情”图片,我扒出了幕后的人!2022-05-27 10:36:35  来源: 新青年1919微信号   作者:明德先生




  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插图,引发了国人的极度不适,且不说把中国儿童画成唐氏儿的模样,也不提中国儿童穿着美国国旗的衣服,甚至连国旗倒挂我都认了,可我唯独无法容忍——在小学生数学教材里插入裸露的“性器官”图片这些近似于“软色情”的图片在市面上流传了9年之久,真的已经突破了国人所能容忍的下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拉裙子

  把小朋友画成光头猥亵女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画出小朋友的丁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女孩的视线盯着丁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画出小男孩丁丁的轮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就更不必说了,直接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男孩舔女孩的胳膊,还说咸咸的……

  鉴于此,我查了一晚上资料,梳理了一个链条,现在分享给诸位:

  1.教科书的封面(图1)显示,版式设计是#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封面设计中的吕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吕旻的父亲叫吕敬人(图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吴勇的恩师叫吕敬人。(图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吴勇和吕敬人都曾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图3、图4),他们两个人有1998年成立工作室,得到了时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的大力支持。(图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吕敬人何许人也?统编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吕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提到:在此之前我们做小学、初中教材已经花费了7年的时间,教材推出后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声音,但我们还是继续按照计划把原有的三阶段设计贯彻完整。”(图6)

  (此次引发争议的人教版数学教材,就是吕敬人前面提到的小学教材,从他的自述不难发现,面对着批评声,他们选择了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吕敬人是什么背景?根据公开资料可知,吕家五兄弟,三个在国外。(图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吕敬人的父亲何许人也?媒体报道时声称,吕敬仁的父亲吕叔陶是一名上海的丝绸商人,曾经参加过淞沪会战。(图8)疑点在于,既然是抗战之后来到上海,那自然是1937年7月之后,而当年11月上海就沦陷了,吕老先生带着全家人到上海参加淞沪抗战?此处存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查到一篇学术论文《抗战时期的企业公司评价》,里面提到一个“吕叔陶”,1942年10月在敌伪统治的上海注册了一家名为“大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吕叔陶是否为彼吕叔陶,不详。

  所以到这里你会发现,本次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所引发的争议,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这个人——吕敬人!

  记住他的名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8
9#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15:39:12 | 只看该作者
教材事件前后:关键人物浮出水面明人明察 2022-05-27 13:39 发表于山东 看图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45#wechat_redirect

这件事性质要多严重有多严重,情节要多恶劣有多恶劣。难怪昨天连上七个热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教材出问题,那是最不可容忍,不能原谅的。

看看网民从这些插画中发现了什么?兔女郎、纹身、性暗示、星条旗服饰、错五星.......这哪是审美标准问题?也不是人教社回应的什么“画法画风”问题,更不可能用失误解释这么多性质如此严重的问题集中出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次典型的意识形态渗透,直接渗透到了我们孩子的教材,而且是以最肆无忌惮、以最没有底线的方式,把那么多令人不齿的内容,直接渗透到一个国家价值观塑造系统最核心的教材,渗透对象还是最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的小学生。他们连我们的孩子都不放过。
教材出问题,影响的是亿万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从他们进入学校开始,他们的价值观和性格塑造,就跟课本产生了最直接的联系。
带着这么多严重问题的插画,竟然能够通过理应最严格的教材审核程序。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就是发生了。而且,问题插画教材,从一年级涵盖到六年级,于2012年或2013年审定后,一直用到今年才发现插图的问题。
九年时间啊,这些插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多少学生,想想就脊背发凉。
教材出问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最晚从2005年开始,中小学教材就多次成为社会争议不断的热点。
2005年,《狼牙山五壮士》从上海二期课语文教材和人教版的语文新课本删除,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争论。对此,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是这么回应的,“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狼牙山五壮士》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从时间上来说也存在距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那个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文章也越来越难勾起年轻的老师们的共鸣。”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回应是,《狼牙山五壮士》并没有从课本中删除掉,只是从小学五年级课本调整到四年级自读课本了。
2006到2007年的人教版语文课本,又有一批红色经典退出。其中,就包括影响了多少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对于这篇文章被删除,“凤凰网”以“令狐补充”为作者写了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撤出课本是明智之举》进行辩护,“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意识形态宣教的产物,有着深刻浅显的时代的烙印”“这是一篇煽情和滥情之作。”“继续向青少年灌输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难免有负面影响。”
2009年人教版新教材,删除的不只是红色经典,鲁迅的文章数量也在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多篇作品不见了。由此,“鲁迅作品淡出教材”的争论不下,还成为2013年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等单位发起,评出的“十大语文教育热点”。
2009年两会,政协委员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建议红色经典回归课本:“还记得《朱德的扁担》吗?这曾经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课文;曾经教育了很多人的《星火燎原》丛书,曾经有36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但目前只留有《飞夺泸定桥》一篇在教辅教材里……”
红色经典从课本消失,与当时中国舆论界思想界甚嚣尘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形成了呼应。
最近十年,随着中国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力度加大和最高层的重视,教育界也开始强化革命传统教育,2018年,《狼牙山五壮士》、《朱德的扁担》、《小英雄雨来》、《黄继光》、《王二小》、《为人民服务》等一批红色经典回到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
202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出现在全国统一使用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
《狼牙山五壮士》从消失到回归课本用了九年的时间,《谁是最可爱的人》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教材的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彻底解决。2019年,有网友发现,小学语文课本里面的外国人形象比重很大,而且,外国人的插画形象往往是正面的,而负面的内容则更多与中国人的形象相联系。有人以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为例:“第7课《一分钟》元元同学贪睡迟到,插画是中国的孩子形象。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讲中国古代人比较笨。第19课《蓝色的树叶》,通过中国小朋友画画的故事,暗示中国人小气。第22课《窗前的气球》,一个外国小朋友生病,同学们来看他,给他升了个气球,让人感觉到外国小朋友很有爱。”(内容参考《为什么教科书的老外那么多,貌似那都比华人形象好呢》,下同)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课本,《动手做做看》讲英国佬怎么有求知欲,《爱迪生救妈妈》讲美国佬怎么聪明,故事还是假的。《画鸡蛋》讲了意大利佬怎么刻苦学习。《寓言两则》里面的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都是中国人的形象。”
网友总结,讲中国人缺点的一大堆,讲外国人缺点的,一个都没有。
以前社会更多关注语文教材,没想到,他们连数学教材都没有被放过。以前更关注课文内容,没想到插画也被人家盯上了。
这次的教材插画问题,性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严重。这一次不但是在体制层面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人种自我贬低,而且,还有性暗示、性暴露这样严重违反道德底线的问题。
教材出问题,影响的是亿万学生。尤其对处于儿童时代的学生,课本的影响会持续终生。
我个人到现在还清晰记得我小学第一节课的内容和插画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虽然记忆力随着年龄会减退,但小学课本很多经典的插画和内容,记忆至今都不模糊。对于国家的最初认知,国家认同、制度认同就是从课文开始的。一个细节,都会是终生的记忆。
台湾和香港的教科书问题,给当地青年的三观塑造形成了多么可怕的影响,这方面的教训太多。
上世纪80年代,一股去革命化、告别崇高的思潮,席卷了大陆,影响了几代人,以至于产生了很多崇洋媚外的文化和知识“精英”。他们受西方影响,不但否定我们的制度,贬低我们的文化,而且作为黄种人,竟然有一些人接受并信奉“白人至上主义”。
这些因素在这次插画事件中都能找到。比如,对国旗故意画错,带着红领巾的小孩带着诡异的笑容、身着星条旗服饰的孩子......有的人还从中发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元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给人教社数学教材配了这样的插画,绝对不是什么审美标准问题。吴勇本人曾作为导师,指导汕头大学的学生写了一篇硕士论文《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探究》,其中有一句话,可以解释插画问题的思想意识根源::“相比起美国、日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而言还落后很多,不是因为我们的插图设计者绘制不出高质量的教材插图,这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制度。”

好家伙,这要没有制度约束,他还能把教材插画画成什么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开资料显示,吴勇,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编室副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艺术顾问。曾在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万能的网友还找到了1999年1月的一份采访记录,发现吴勇1998年从中青社“下海”办工作室的一年内,就拿到了瑞士诺华公司、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订单,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顾问。
一个初创的工作室,这么快就得到国际机构的青睐,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明德等博主还扒出了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师吕旻的背景。他的父亲吕敬人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有人称他为书籍设计的“泰山北斗。吕敬人和吴勇都曾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1996年,吕敬人和吴勇以及其他二人,还共同举办了“书籍设计四人展”,吕敬人和吴勇后来都成立了工作室。
吕敬人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身份:统编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在一次采访中,吕敬人说了这么一番话:“审美文化是从哪儿开始的,实际是从小孩开始的,但是我看到了现在的教材,它的审美就相对欠缺一些,所以征得人民教育出版社他们的信任,我参与到十三五的中小学教材的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吕敬人从2011年接手统编教材的设计工作,一共做了十年。他自称,最初的时候,是他“召集了国内设计界很优秀的一批设计人才,比如赵晓翔、吴勇......”
事情就很清楚了。这些问题插画虽然是吴勇工作室出品,但真正的灵魂人物是吕敬人。作为艺术设计总顾问的吕敬人,很清楚审美是从小孩开始的。所以,他在担任艺术设计总顾问的小学总编教材编写过程中,他的前同事吴勇创办的工作室,不但得到了为教材创作插画的机会,还顺利通过了教材的审核。教材插画审核的关键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吕敬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网民一直奇怪,为什么问题插画能够通过审查,现在答案有了:创造插画和负责审查的关键人物都是自己人。可见,吴勇工作室的插画符合吕敬人要给中国孩子传播的审美标准。按常理,这么重要的插画,从开始策划就不太可没有吕敬人的作用。何况,设计师团队里就有他的儿子吕旻。
吕敬人还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教材插画存在 不同的声音,但他坚持了自己的观念。吴勇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取向,应该受吕敬人的影响,至少他们之间不会因此有什么冲突。吴勇指导的那篇以 " 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画 " 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 ,也对自己插画很肯定,称 " 更显活泼,更符合儿童气质 ", " 画面精美程度媲美商业绘本 "。
教育事关一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教材的意识形态安全系数等级应该是最高的。
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这么多年了,意识形态守土有责的责任机制也应该建立起来了,但还是在最不应该发生的教材问题上,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由此,可见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系统,被渗透到多么严重。
其实更早一些时候,就有参与教材编写的人,暴露了严重的立场和三观问题。

温立三,1995年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语文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2006年前后,温立三曾任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副主任,主编过多套中学语文教材。后来又被安排到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又被安排回到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
温立三的三观那可真称得上五毒俱全。他不但极端仇视伟人,仇视新中国的制度,还极力贬低中华民族。对西方制度和文明极度崇拜。他说中华民族是“毫无希望的垃圾民族”,“野蛮落后的民族”,“最善于自轻自贱的民族”;汉族是“目前世界上最肮脏”、“素质最低”、“人品最恶劣的民族”;他想到美国,感觉中华民族“不配在这个地球上存在”;他称“是西方文明改变了中国,我们却不知感恩”,侵略者是“文明的播种者”

更可笑的是,他多年参与语文教材的编写,自己却对中国语言文字都极为排斥:“汉语让我终身陷于文化泥潭无法走向外面世界。”“语言也是一个民族的道路,民族的命运。被地球上最先进的文明教化过的亚非拉落后民族,几乎全都走上了民主宪政的道路。语言在其中立了大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这样的一个对祖国语言文字恨之入骨,居然多年参与、负责参与语文教材编写多年。
意识形态阵地,守土有责。最不应该失守的就是教材。
千防万防,内鬼难防。这次事件,再次证明: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人教出版社的回应,还在轻描淡写,回避插画问题的性质以及背后的原因。
主管部门应该深入调查,严肃处理。存在着严重立场道德伦理问题的插画,毒害了我们的学生这么多年,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真的是触犯了我们民族的底线。
主管部门真应该重视起来了,对教材编写的关键岗位的人员,应该对他们的思想倾向进行一次摸排和评估。
类似的错误真不能重复出现了。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8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17:14:41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教材插图工作室成谜 北京互联网法院:“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不存在
新黄河客户端 2022年05月27日 14:15:18


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发巨大争议。部分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审美可言。该教材自审定以来,已经使用了10多年。

5月26日教育部教材局已介入调查插图争议事件。同日,人教社表示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教材副页显示,插图(含封面)由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事发至今吴勇及吴勇工作室均无正面回应公众的质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黄河记者检索发现,在中国裁判文书网4月1日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北京互联网法院认定,并没有“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这一实际的单位。

同时,据判决书显示,2011年10月27日,人教社公司作为甲方与吴勇(乙方)签订的《委托设计制作合同》,内容是甲方委托乙方承担委托事项所涉及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至六年级)12册教科书的插图、封面的创作以及12册教科书的版式设计和排版制作工作,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乙方拥有委托作品的署名权,作品的其他著作权权益和版式设计属于甲方。乙方无权以任何方式自己或许可他人使用委托作品,也无权转让委托作品。人教社公司称教材封页中标注的“版面设计: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插图: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并没有“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这一实际的单位,实质上就是《委托设计制作合同》中的吴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网络上针对这本教材的插画,批评非常尖锐。有人认为,一眼看上去就不美,扭曲小孩子的审美观;有人评价画面中的儿童眼神迷茫懒散,丝毫没有反映出中国少年儿童的精气神;更有人指出,画作风格阴郁怪异,恐怕对儿童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也有人反驳该观点,认为是过度解读。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2014年6月3日,一篇题为《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探究》的硕士论文通过了答辩,作者韩某就读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论文导师即为吴勇。论文中称赞来自吴勇工作室的人教版插图“个性鲜明”。

公开信息显示,吴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帧专业。是一名设计师,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创始人。他曾为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