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朝令夕改到红绿灯瞬时同开 土地市场虚拟资本先显末日相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11:09:55 | 只看该作者
4月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9%!长沙再推新政:鼓励存量房出租 不受限购约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每日经济新闻


2022年05月12日 00:05:30 来自北京








继放宽落户限制后,长沙又颁布了一项楼市新政。

5月11日,据长沙晚报消息,长沙市住建局正式印发《关于推进长沙市租赁住房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盘活存量房的试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运营年限不低于10年

据新湖南客户端、红网等报道,《方案》目标指出,长沙将进一步加快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试点,通过盘活、新建、配建力争到2025年末筹集租赁住房不少于15万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方案》提出, 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同时,《方案》明确,此举为畅通新房、二手房、租赁住房市场通道,引导刚需、改需和租赁需求的统筹与分流,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

业主选择将存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 应与试点企业签订《协议》 ,《协议》中明确了出租方式、运营年限、资金监管、交易登记、规范运营、保障安全、违约责任以及双方权利和义务。

其中, 先行试点企业为长沙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和长沙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两家具有租赁住房管理经验的市属国有企业。

出租方式方面,存量房业主与试点企业签订《协议》后, 既可以委托给试点企业出租运营房屋,也可以选择自行出租运营房屋 ,均须纳入服务平台监管。

针对运营年限,《方案》明确,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运营年限不低于10年,自房屋在服务平台完成租赁合同备案之日开始计算。

《方案》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企业部分运营费用从长沙市财政资金中予以专项资金保障;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的试点企业、房屋业主,均可依法依规享受住房租赁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长沙市的住房租赁企业须在商业银行设立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向住房租赁企业所在地的区、县住建(住保)部门备案,并通过服务平台向社会公示。住房租赁企业的租赁资金监管账户须与服务平台房屋交易资金监测专户对接,租赁住房的租金、押金、佣金均应纳入监测监管。

方案提到,长沙通过全面打通新房、二手房、租赁住房市场通道,选择长房集团、长沙建发集团作为试点企业,开展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试点。实施范围为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业内:避免了“住”和“防炒”二者冲突

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一石二鸟”的政策,不仅盘活了存量住房,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楼市调控,比如一位在长沙拥有多套房的购房者只需要将房产全部租赁出去,将不再受限购限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长沙过往购房政策了解到,在限购区域内已有1套住房的购房者,如果要想购二套房,需在首套房满4年或网签满6年后才可购买第2套房。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媒体群点评道,长沙此次新政在设计上非常新颖,不仅满足了有房人群对住房再次配置的需求,同时还与房住不炒完美结合,避免了“住”和“防炒”二者之间的冲突。

在李宇嘉看来,该政策具备较强可操作性,是多方利益协同的结果。“通过这个政策,有购买力的能买得起了,还能将其投入租赁市场,让没有购买力的人有房子住。此外,大量房子投入租赁市场,租金必然会下降,这也有利于降低新市民的租房成本,实现体面居住;另一方面,靠市场化手段,自然而然就解决了保租房的筹集渠道。”李宇嘉认为。

据克而瑞湖南区域数据,4月长沙推盘的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岳麓区和开福区,合计监测到23次开盘,平均去化率51%。

供应量上,长沙4月新增供应量94.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环比下降21%,创下近两年同期新低。成交量上, 4月成交72.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9%,环比由涨转跌,环比下降26% ,跌至近年第二低位(仅次于今年2月淡季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沙六区一县商品住宅市场月度供求量价走势 来源:克而瑞湖南区域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长沙此次新政找准了居民痛点,相关房源出租后,可以不统计为家庭住房套数,显然是具有振奋和刺激效应的。换句话说,虽然本意可能不是放松购房政策,但客观上也会带有松绑的效应。

在严跃进看来,居民家庭若按照此次方案规定对外出租房源,可以实现“一举两得”,既对外出租了房源,也增加了购房资格或套数,预计会受到社会较大关注。从实际过程看,长沙对购房政策总体卡得是比较严的,此类政策表述很容易被认为是购房政策有松动,需要客观理解。同时,类似“房子出租则可不认定家庭住房套数”的做法,值得整个行业关注。


链接

疫情大流行2下促消费 弃公有制主体减贫富分化 马谡谈兵
7 个回复 - 4365 次查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2022-04-26 11:28:11新华网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2022-4-26 16:02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11:42:23 | 只看该作者
3.7%的低息诱惑下,房贷转经营贷套利禁而不止
2022-05-12 08:03:19  来源: 第一财经百家号   作者:第一财经

  今年1月以来,随着5年期LPR下调5个BP,加上全国多城给楼市松绑,各地的房贷利率不断下调,房贷利率水平已较高点显著下降。

  但是,于不足4%的小额经营贷而言,房贷利率依然处于相对高位。利差之间的空间,使得不少人将试图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从而降低贷款成本。

  在购房者思维活跃的深圳,一股房贷转经营贷的风潮始终悄然而又隐秘的流行。“套用经营贷买房的行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没有去年同期那么公开而已。”深圳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

  多位从事贷款中介业务的相关人士亦向第一财经证实,将房贷转为经营贷的情形并不罕见,原因各有不同,但大多数客户还是基于降低贷款成本的目的,毕竟经营贷已降至了历史最低水平。

  经营贷历史低位
  “今年经营贷利率是有史以来最低的。”贷款中介张红(化名)对第一财经表示,2020年疫情之后,深圳经营贷的年利率为3.9%,今年已经降至3.7%,今年以来,将房贷转为经营贷的客户很多,特别是做生意的和购买第二套房的客户人,因为熟知经营贷的门道,很多人都会将房贷转为经营贷。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的首套房贷利率普遍为4.9%,二套房贷利率为5.2%,与3.7%的经营贷的利率有明显差距。

  曾任职于深圳某贷款公司的前员工张仁(化名)对第一财经表示,他此前经手的房贷转经营贷的客户中,有的是因为突发原因,不能按时还房贷,房产有被拍卖的风险,所以不得不将房贷转为经营贷进行过渡;也有客户是投资需要资金,于是将现有的房贷转为经营贷,经营贷除了覆盖原有的房贷之后,还能余下一部分资金给客户用于其他的投资;当然,也有客户是单纯因为经营贷利率更低,遂将房贷转为经营贷以节省购房成本。

  所谓经营贷,指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进行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现实中,因为经营贷款的利率明显低于购房贷款,经营贷流入楼市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份贷款中介的宣传海报显示,同样是1000万,按照按揭贷款5.35%的年利率计算,一年需要支付的利息为53.5万元,按照经营贷3.65%的年利率计算,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为36.5万元,两者相差17万元,而贷款的时间拉长至5年,两者的利率差为85万元。贷款中介的宣传海报写道:“85万元能在深圳周边买下半套房,只是换个贷款,就能从银行赚到半套房的钱。”

  与经营贷相似,房贷利率也在今年进行了一轮下调。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103个重点城市中有82城下调房贷利率,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17%,二套利率为5.45%,分别环比回落17个、15个基点;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4月,至少有27个城市下调了房贷利率,不少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已经低至4.9%。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预计,后期将有更多城市降低商贷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调整“认房认贷”标准,更多城市首套利率有望降至4.6%的基准线。

  不过即便房贷利率已从去年的最高点大幅度回调,但相对于经营贷而言,依然是存在剪刀差的。尤其是在2021年房贷利率较高时的购房者,若能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确实可以省下大笔利息支出。

  潜在成本
  第一财经了解到,房贷转为经营贷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需要有房产证,还需要房产所属家庭名下有一家正常经营的公司。该公司需要注册至少满一年且持股至少满半年,可以是自己注册,也可以进行购买,前者每年需要请财务公司进行报税,每年需要花费大约1000多元,后者的购买费用大概在6000元左右。

  想要将房贷转为经营贷,关键的一步是赎楼。也就是说,购房者原本在A银行进行按揭贷款,此时需要在B银行进行经营贷贷款申请,B银行批复相应的贷款之后,购房者需要通过过桥公司赎楼,把A银行的住房按揭结清,然后在B银行进行重新抵押贷款,B银行给出的贷款即经营贷。

  贷款中介告诉第一财经,一般过桥公司的的收费标准是100万/800元/天,正常情况下10—15天能完成,不过也可能拖到20天。第一财经记者按照15天的过桥时间计算发现,1000万元的过桥成本为12万元。除此之外,中介还需要抽取一个点的佣金,也就是说,1000万的经营贷,需要支付贷款中介机构10万元的佣金。

  违规风险
  有业内人士透露,为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银行每年都有一定的经营贷下放指标,不过考虑到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通常情况下,银行也更愿意将钱投入还款更稳定的房产中,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中介机构帮助购房者准备好相关的资料,银行对于房贷转经营贷的行为并不是太排斥。

  第一财经获悉,相关部门在监督经营贷是否流入楼市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采取抽查的形式,因此并非所有流入楼市的经营贷都能被精准查处。

  “这个是银行金融机构的问题,属于行业潜规则。”一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

  不过,房贷转经营贷的套利行为并非毫无风险。早在2009年,银监会就曾通过两则暂行管理办法将经营贷纳入监管范围,此后银行对经营贷资金用途审查力度加强。然而,一直以来,经营贷流入楼市的违规行为一直无法清零,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之后,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情况越发火热,2021年3月,深圳通报经营贷的相关查处情况,称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

  广东中矩律师事务所律师郑博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经营贷和房贷针对的贷款对象不一样,属于不同类型的贷款,若将经营贷用于偿还房贷,则是一种违规行为,一旦金融机构发现有违规操作发放贷款行为的,会马上通知借款人还款,借款人一旦无法还款,则会涉及骗贷。

  北京京润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志同亦表示,经营贷的贷款用途是扶持中小微企业经营和发展。因为经营贷是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贷款,所得款项属于公司资产,应该用作相应公司的日常经营。若把公司用作经营的贷款去偿还个人房贷,一方面属于擅自改变贷款用途,违反贷款合同中关于贷款用途约定,构成违约,此时银行不但有权提前收回相应贷款,还可以追究违约责任;另一方面,当事人还涉嫌挪用资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5-13 14:18:50 | 只看该作者
小恩小惠,治标不治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转帖注

租购联动 “长沙方案”会否引发房价租金波动?
来源:新京报   2022年05月13日 08:55

业主可以通过与试点企业签订协议,将存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纳入试点的存量房,将不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即不受限购政策限制。这是5月11日披露的长沙市租赁住房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盘活存量房试点实施方案(简称“《方案》”)的最大亮点。

这一政策以租购联动的新思路,打通租房和购房“两个市场”,迅速引发热议,被称之为“长沙方案”。那么,这一新政策会给租金和房价带来怎样的影响?又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调控效果?

长沙此次新政的亮点是,纳入试点的存量房,将不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图/IC photo

释放“房票”,增加租赁房源

根据《方案》,长沙通过全面打通新房、二手房、租赁住房市场“通道”,选择长房集团、长沙建发集团作为试点企业,开展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试点。

《方案》明确,业主可以通过与试点企业签订《长沙市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合作协议》的方式,由长沙市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进行监管,将存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运营年限时间不低于10年。

更为关键的是,《方案》施行之前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根据此前长沙规定,非本地户籍且未缴纳社保的家庭不可购买限购区域住房;在限购区域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家庭、在限购区域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成年单身家庭,不得再新购住房。

《方案》施行后,拥有两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家庭,可以选择将其中一套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则其家庭名义住房套数降为一套,就可以再新购一套住房。

在业内人士看来,长沙的新政具有“一石二鸟”的功效,一方面,盘活了存量房资源,增加了租赁房源;另一方面,满足了有房人群对住房再次购置的需求,激发楼市活力。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徐跃进表示,本次长沙新政极具创新性,为优化房地产调控与推行“租购并举”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未来或有更多二线城市进行效仿,尤其是楼市表现相对低迷、限购政策仍有放松空间的二线城市;同时,“长沙方案”为地方政府筹集租赁住房和企业参与运营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未来或有更多城市借鉴,相关企业可以积极参与、提前布局。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长沙的《方案》带来最直观的效应就是将释放大量“房票”,尤其是现阶段占用购房指标的住宅性质的公寓,只要符合相应条件并与试点企业签订10年租赁协议后,就能“解封”一张“房票”。与此同时,《方案》也将实现存量房的有效利用,集中管理后的租赁住房将为更多“新老长沙人”提供温暖的住所,增强长沙的人才吸引力,最终达到多赢的效果。

会否引发房价波动?

长沙的《方案》最大的创新点在于租购联动,那么,实际实施中,其将对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指研究院指出,《方案》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取决于参与《方案》的家庭数量,最终效果仍有待观察。持有多套住房或出租现有住房再另购,对家庭的购买力有较高要求,只有相对高收入的家庭才有实际行动的可能。而那些需要出售现有住房,再进行置换改善的家庭,并不在《方案》的目标范围之内。

对此,湖南中原研究院将具备购房资格的人数、长沙户籍家庭占比、购买力和换房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计算出这次政策变化后,长沙总计释放购房需求39125人,短期内新增16992批客量,中期新增22133批购房客户。

在《方案》实施后,对租赁住房的租金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李宇嘉认为,租赁房源供应增加后,租金会有明显的下降,通过这个政策,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目标就实现了,因为一旦房源量大了,租金就下来了,这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最终目的。

中指研究院指出,《方案》的落实仍有待细则的出台。《方案》的设计形成了增量与存量市场的联动,同时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比如如何规避虚假出租、如何合理进行租金定价等问题,都有待具体细则进行明确。

那么,在短期内,如果持有“房票”的人增多,一旦集中入市,会否引发房价波动?对此,李宇嘉认为,首先,这部分被限购的人群中,愿意对外出租并且再新购住房的人群是有限的;其次,在市场下行情况下,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也会减少。

严跃进认为:“一方面,交给指定的试点企业,在租金上应会有一定的约定;另一方面,愿意接受租金约定同时还有买房需求的人群是有限的,但是为了避免炒房现象出现,也需要根据后期市场反应做出必要的调整。”

此外,李宇嘉指出,《方案》在实施中还需要注意需求是否对位配置的问题,租赁房源是要满足无房人需求,这就要求房源户型面积较小,而新增的这部分房源是否满足保障性租赁房的要求还未可知,也需要进一步厘定。

“长沙方案”背后有何“压力”?

长沙之所以能够出台租购联动这样的创新政策,这与其近年来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

2021年,长沙成为全国首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个试点城市之一,积极探索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长沙住房未来重要发展方向。2022年,长沙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9970套,力争筹集5万套。

按照此次《方案》发布的目标,长沙将进一步加快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试点,通过盘活、新建、配建力争到2025年末筹集租赁住房不少于15万套。

另一方面,在这次政策调整背后,长沙楼市目前也面临一定回暖压力。克而瑞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长沙内五区商品住宅供应为零,网签建面约12.9万平方米,同比去年下跌33%;期间集中开盘项目仅6个,共推出543套房源,成交290套,平均去化仅有约53%。

今年前3个月,根据长沙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00.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47.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8%。

此外,据克而瑞统计,长沙九区县商品房自2021年6月成交量同比开始下跌,且跌幅不断加大,在2021年三四季度达到30%以上跌幅,至2022年一季度同比下滑超过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5-13 22:45:12 | 只看该作者
银行财眼|苏州银行长期破发背后:房贷不良率达南京银行83倍 1指标创10年新低
银行财眼


2022年05月13日 18:13:48 来自北京








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出品 文丨潇潇

核心提示:

1、2021年末,苏州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高达6.65%,而同为华东地区城商行的南京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仅为0.08%,苏州银行是南京银行的83倍。

2、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苏州银行表现并不像其宣称的那么好。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为16.91%,较2017年的22.15%下降了5.24个百分点,降幅达23.66%。

3、2012年-2018年期间,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整体呈现下降状态。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到9.78%,创10年新低。

4、苏州银行曾持续破发长达7个月。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根据Wind数据梳理,按照后复权价格,苏州银行自2021年7月26日至2022年3月1日股价长期破发。目前,苏州银行股价破发破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凤凰网财经讯 近日,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对30家上市城商行的房贷业务进行了梳理,发现除6家未披露数据外,其余24家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均值为3.21%。苏州银行作为华东地区的优质城商行,房地产不良率高达6.65%,排在上市城商行第三位,有些出乎市场意料。而从17家A股上市城商行来看,有5家未披露数据,其余12家银行房地产不良率均值为2.85%,苏州银行以房地产不良率6.65%表现最差。

01、房地产不良率高达6.65% 是同区域南京银行的83倍

根据年报披露,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总资产为4530.29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6.74%;2021年,苏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8.29亿元,同比增长4.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7亿元,同比增长20.79%。不良贷款率1.11%,较年初下降0.2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22.91%,较年初上升131.17个百分点。

房贷业务方面,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高达6.65%,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30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在第三位,同比增加5.29个百分点。

而同为华东地区城商行的南京银行,截至2021年末,其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仅为0.08%。在房地产不良率方面,苏州银行是南京银行的83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据来源: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统计

对于房地产不良率激增的状况,苏州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受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的影响,房地产行业面临较大冲击,导致不良贷款率高于本集团平均水平。2021 年,房地产行业遇到了黑天鹅事件,不少大型房企出现了风险信号。此外,国家和监管的实体导向越来越明、涉房指标越来越多、融资平台越来越严、网贷规范越来越细等等,给银行经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苏州银行投资者专线工作人员曾回应媒体:苏州银行房地产不良率高与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整体形势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该行抱着风险出清的态度,主动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拨备计提力度。

此外,苏州银行还曾因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而两次领到罚单,合计被罚60万元。 2021年5月,苏州银行宿迁分行因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账户,被挪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30万元。2021年12月,苏州银行淮安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被罚款30万元。

02、制造业贷款占比远低于2017年水平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苏州银行表现并不像其宣称的那么好。

为推动房地产与金融与实体经济平衡发展,降低和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多次要求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反对金融机构“脱实向虚”。

早在2017年,王兰凤上任苏州银行董事长后,其在年报致辞中表示:“本年度,公司顺应回归本源导向,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2018年,赵琨上任苏州银行行长后,其在年报致辞中表示:“要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确保有限信贷资源投入实体经济,增强服务实体企业能力。”

此后,苏州银行也在历年的财报中表示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支持制造业、坚守“房住不炒”战略方针。部分内容摘录见下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苏州银行年报内容摘录

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苏州银行的信贷投放是否真的在向实体经济尤其制造业倾斜,压降房地产贷款?

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及占比均呈下降趋势;2020-2021年,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逐步增加,但该行制造业占比在2020年回升,2021年又下降。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为360.51亿元,较2017年增幅36%。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为16.91%,较2017年的22.15%下降了5.24个百分点,降幅达23.6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制作

从房地产贷款金额及占比的变化走势来看,2019年都是一个关键节点。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苏州银行房地产业贷款金额从74.31亿降至56.52亿,2020年开始房地产贷款金额又明显增加,截至2021年末,房地产贷款金额增至77.18亿,超过2017年的水平。2017年至2019年,苏州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从6.22%大幅下降至3.52%,降幅达43%,而2020年苏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金额虽然增加,但占比继续小幅下降至3.48%,2021年占比提升至3.62%。

综合来看,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房地产业贷款金额为77.18亿元,较2017年增幅近4%。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房地产业贷款占比为3.62%,较2017年的6.22%下降了2.6个百分点,但比2020年增加了0.14个百分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制作

0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创近10年新低

资本充足率方面,苏州银行同样表现不佳。

2012年-2018年期间,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整体呈现下降状态。2019年开始,资本充足水平有所回升,但持续时间不长,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到9.78%,创近10年新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制作

注:因苏州银行在2012年-2016年年报中披露的资本充足率相关数据不一致,上表统计时以时间在后的年报数据为准。上表2012年数据来源于2014年年报,2013年、2014年数据来源于2015年年报,2015年数据来源于2016年年报。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及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目前尽管数据要高于监管要求,但苏州银行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资本,未来在资产规模扩张、资产配置方面或将会受到限制。

为了补充资本充足率,苏州银行在2021年报中披露,该行已于 2021 年 4 月成功发行可转换债券,扣除发行费用后共计募集资金 49.88 亿元,其中计入权益部分资金 3.67 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剩余资金将待投资者转股后补充资本。

04、股价持续破发长达7个月

资本市场方面,苏州银行曾持续破发长达7个月,且目前同样处于破发状态。

苏州经济发达,2021 年GDP 突破2.27 万亿,稳居江苏省第一。而作为苏州市唯一法人城商行的苏州银行,其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不佳。

2019 年 8 月2日,苏州银行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966,发行价格7.86元/股,成为境内A股第33家、江苏省第9家上市银行。

苏州银行上市后只两个涨停便已开板,在上市的第四个交易日便以绿盘收场。按照后复权价格,苏州银行最早于2020年9月底破发。

苏州银行曾持续破发长达7个月。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根据Wind数据梳理,按照后复权价格,苏州银行自2021年7月26日至2022年3月1日股价长期破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苏州银行持续破发7个月

至今,苏州银行同样处于破发状态,截至2022年5月13日,苏州银行收盘价为6.19元,按照后复权价格,较发行价跌幅4.8%;市净率0.7,处于破净状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苏州银行后复权日K线图

05、机构看好苏州银行

尽管股价已破发两年,依旧有机构看好苏州银行。

中信证券4月26日发布对苏州银行的评级报告:苏州银行区位优势明显,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并积极推进财富管理转型,资产质量优异且持续改善,经营稳健兼具成长潜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通过对苏州银行及其拟发行的 2022 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的信用状 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 用等级为 AAA,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无固定期限资本 债券(第一期)(30 亿元)信用等级为 AA+,评级展望为稳定。


董事长王兰凤在苏州银行2021年报致辞中表示:坚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展“主轴战略”。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有力支持实体企业智改数转,建立科创企业专属化授信审批团队,并依托苏州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和联合实验室研发平台,整合科技与银行资源,主动融入数字金融大潮,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22年坚定“稳字当头”,锚定战略不动摇;坚守“以客为先”,巩固发展基本盘;坚持“数字谋变”,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奋斗奔向未来。

苏州银行在年报中也提示了未来将要面对的挑战。年报中表示,受疫情反弹扰动,国内经济面临下行,银行业也面临不可忽视的挑战和压力。当前货币政策已经相对宽松,关注核心由重“量”转向重“质”,合格优质资产相对 稀缺,存贷款利率呈下行通道,贷款利率下行快于存款利率,如何平衡以量补价的经营模式和优质资产稀缺的基本面变化,将带给银行业更多考验。

苏州银行后续如何化解房贷不良风险、提振股价?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将持续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5-14 12:36:06 | 只看该作者
七个月三传裁员!贝壳被曝或再裁员50%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5月13日 12:4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2年5月11日,贝壳以介绍方式在香港交易所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距其于4月22日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纳入“预摘牌”名单,仅过去半个多月。

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中介公司,贝壳在港上市首日,股价一度冲高上涨8.16%,最终以上涨2.5%、30.75港元/股收盘。在美股市场,5月11日清晨收盘的股价(11.83美元/股)已较2020年8月登陆美国纽交所的发行价(20美元/股)下跌40.85%;更较高光时刻的79.4美元/股下跌85.1%。

这次回港上市的喜庆,难挡背后频传的裁员风波。就在回港上市交易前一天,其司内部员工曝光贝壳已启动新一轮裁员计划,裁员比例50%。这已是去年10月以来,贝壳在七个多月里传出的第三次裁员风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对于这次裁员风声,贝壳在截至南都·湾财社发稿之际仍未作出回应。

七个月三传裁员

在一线城市,贝壳近年裁员的风声最早于上海发生。

那是2021年10月,彼时曝出贝壳上海被裁人员200多人,其中研发团队、贝壳金服员工分别裁了100多人,赔付方案是“N 3”(N即在贝壳的工作年限,下同)。

彼时,贝壳回应称,2021年以来,行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据此对上海地区金融等部分业务进行调整。对于此次调整涉及到的员工,将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妥善安排,同时为其优先提供内部转岗机会。

而据公开消息,彼时贝壳全国裁员对象主要是一线房产经纪人、与核心业务无关的职能部门及研发部门,一次性优化了 3 万名以上员工。

5个月后,在今年3月,2021年财报出炉后,贝壳再次被曝裁员。这次传出主要是针对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务事业群进行优化10%的员工,其间牵连数十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集团副总裁在内。

同样,贝壳就此再次回应称,贝壳没有整体优化调整计划,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贝壳各城市公司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及自身业务发展,进行组织动态调整,属于公司组织常态化运营优化机制,不存在比例、数量等要求。公司在发力租赁、家装、家居等领域业务,为员工提供内部转岗机会。

事实上,在上述两次裁员曝光前后,也有一些员工自行离开房地产市场。

今年“五一”黄金周,南都·湾财社记者前往广州南沙踩盘,通过打车软件召来的一名年轻男司机就是贝壳前员工,其谈及南沙楼市如数家珍。但就在去年下半年,该员工离开贝壳专职做网约车司机,自称“开网约车比做地产行业好多了”。

就这一次回港上市前传出的裁员风声,贝壳方面目前暂未做出回应。

从贝壳内部员工爆料信息可见,贝壳在新一轮裁员计划中,裁员比例或达50%,据称该计划也被称为贝壳重生计划。据称这次裁员几乎涉及所有部门,多的达到60%、70%,少的30%、40%,甚至孕妇也在裁员之列。

贝壳内部人士表示,这次裁员涉及产研、运营、中后台等,多个部门人员出现调整。据贝壳离职员工反映,裁员以部门约谈为主,提出转岗及赔偿两种方案,大部分员工拿到的赔偿金额为N+1。

去年亏损超5亿,减员近10万

贝壳裁员背后,或也有市场环境调整因素。

在广州,去年以来,多个区域中介门店发生调整。在今年2月,一家加盟贝壳的中型中介公司的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其司广州地区仅从今年1月以来,不到两个月内就关减30家分店,“仅花都就关了15家,都是正常调整”,而同期新开的分店仅7家。

作为中国最大地产中介公司——贝壳找房的CEO彭永东在2021年全年业绩说明会上直言,2021年为贝壳“空前艰难”的一年。

2021年5月,贝壳创始人、董事长左晖因病去世,彼时的楼市也正在进入调整期。3个月后,贝壳的半年报发布,当年二季度,贝壳净利润同比下滑60%。而这,只是开始。

到2021年三季度,贝壳不仅没有增收,反而首次出现净亏损,亏损17.65亿元;到四季度,亏损9.3亿元。

从贝壳2021年单季度财报看,贝壳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90.7%、20%、-12%、-21.6%。

至此,从2021年年报看,贝壳2021年净亏损5.25亿元,相比2020年净利润约27.8亿元“由盈转亏”;经调整后净利润近23亿元,相比2020年净利润57.2亿元下滑近60%。

2021年,贝壳曾作出努力和调整:比如7月传出下调中介费,10月开启裁员。但在市场环境调整下,截至2021年12月31日,贝壳活跃代理仍是同比减少8.7%,移动端月活(MAU)同比下滑22.4%。

至今回看,贝壳自2018年在链家网的基础上成立以来,其司门店规模的高光时刻,或在2021年的上半年。

截至2021年6月末,贝壳门店数量为52868家;但到2021年末,其门店数据调整至51038家,半年内减少1830家门店。人员方面,截至2021年6月末,贝壳连接经纪人548600人;但截至2021年末,其经纪人减至454504人。短短半年,减少94096名经纪人。

从最新数据看,2022年一季度,贝壳找房预计营业收入约为125亿-115亿元之间,同比下降44.4%至39.6%。

可以预见,贝壳在今年一季度中仍有人员在流失或调整。而本周其司内部员工曝光裁员50%的传言虽未获贝壳回应,但以贝壳当前运营现状看,裁员在所难免。

回港上市,重寻新生?

作为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贝壳亲历房地产行业的高光时刻。

贝壳创立一年以后,2019年完成超过220万单交易,交易总额(GTV)21280亿元人民币,自此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交易和服务平台。

成立第二年,2020年8月,贝壳赴美上市,首日开盘暴涨87.2%,折合市值2930亿元人民币。彼时招股书显示,当时左晖持股占比46.8%,彭永东持股为3.6%。在机构类股东中,腾讯以12.3%的持股比例排在第一位,软银10.2%、高瓴5.3%紧随其后。

2021年以来,融创、高瓴、软银、腾讯等纷纷减持套现。最新披露的股权书显示,左晖家族持股23.3%,彭永东持股占比4.8%,腾讯持股10.8%,软银、高瓴资本的名字已难见其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顾赴美上市这两年,贝壳也经历接连重挫:去年12月遭遇浑水公司做空;今年4月下旬与国内17家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纳入“预摘牌”名单。

从Wind数据可见,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有281家。但截至2022年5月4日,被美国证监会纳入“预摘牌”名单的公司已达105家。

中概股回港上市,迫在眉睫。

在纳入美股“预摘牌”名单后,贝壳火速操作回港上市,终于5月11日以介绍形式于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并于当日上午在贝壳北京总部完成“云敲锣”。其股票代码“2423”,为首家以“双重主要上市 介绍上市”形式返港的中概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悉,贝壳于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后,也将继续在纽交所保持主要上市地位并交易。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贝壳两地上市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交易地点选择和更灵活的交易时间,也有助于引入更多境内外投资人,以提高公司股票交易的流动性。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贝壳在港交所上市“云敲钟”,除了代表房产交易的经纪人代表外,还有一位整装家居的代表,是来自圣都一线的水电装修工人。

早在2021年底,贝壳就宣布“一体两翼”战略升级,“一体”为房产经纪事业群,“两翼”分别为整装大家居事业群与惠居事业群,宣布从房产交易行业横向拓展到家装、家居及其他服务领域。

今年4月下旬,贝壳宣布已经完成对国内领先的家装家居品牌圣都的收购,拥有圣都100%的已发行和流通的股权。

与此同时,贝壳也于2021年底成立“贝壳惠居事业群”,全新推出“贝壳租房”,进军长租公寓市场。今年2月,贝壳租房与乐湾公寓于上海徐汇区投资共建的首个青年公寓项目已正式落地。

在此次回港上市前后,贝壳美股股价已连续5次下跌。5月11日晚美股开盘后,贝壳股价微现飘红,但到清晨,仍是以11.5美元/股收盘,再跌2.7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到此时此刻,贝壳在港股的总市值为1166亿港元,在美股的总市值为145.4亿美元。回顾一年多前赴美上市开盘首日,贝壳股价大涨87.20%,报收37.44美元,彼时总市值422亿美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这句今年3月贝壳发布2021年年报时的官方海报标题,寄予了贝壳无限的希冀。

如今,在发展战略升级及回港二度上市之下,贵为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的贝壳能否迎来新的发展出口?这也是业界持续关注的焦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5-15 14:50:35 | 只看该作者
风暴眼|“燕郊首富”沉浮录:左手地产右手墓园皆遇阻 财务总监陷失联疑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风暴眼

2022年05月14日 14:51:19 来自北京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1882年,亚历山大·麦克雷(Alexander MacRae)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附近买下了一片3000公顷的土地。这片土地风景如画,优雅恬静,一面花岗岩石墙将这片土地与Calder高速公路远远隔开。

在此后的130多年里,麦克雷家族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经营着农场生意,直到2015年。

这一年,亚历山大·麦克雷的曾孙乔克·麦克雷(Jock MacRae)决定将这片祖传的农场卖给一个在中国经营肉牛生意的家族。这个家族姓李。

在接受澳大利亚媒体《时代报》(The Age)采访时,乔克·麦克雷心里五味杂陈。他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的家族生意正在转型,因此,我们不得不出售这片祖地。”

不过,虽然心里很挣扎,但是乔克·麦克雷对于那位姓李的中国买家仍然赞赏有加。

“我认为,李先生和我曾祖父一样精明。”

这位精明的李先生叫李福成,是福成集团的老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成集团地处燕郊,旗下业务广泛,涵盖了地产、肉牛养殖、金融、水泥建材等。不过,福成集团最为人熟知的业务只有三个:号称“专给北漂建房子”的福成地产、主营肉牛养殖的上市公司福成股份,以及福成股份2015年并购的殡葬业务。

在福成集团官网所挂的一篇文章中,这样介绍李福成。

“虽然李福成没有马云、刘强东、王健林那么有名, 但是‘燕郊李嘉诚’、‘中国牛王’的称号也曾侧面反映了这位在商场浮沉半生的老人的显赫经历。”

不过,最近,“燕郊李嘉诚”遇到了一些烦心事。

财务总监失联“罗生门”

4月27日晚7点左右,福成股份董秘邓重辉跑步结束回到公司,发现桌上突然放置了一份有财务总监“程静”签名的纸质声明,直指自己遭李福成“架空”。

程静在这份声明中表示,由于近一年来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受到来自大股东方面的影响非常严重,违背了上市公司五独立三分开的原则,其已无法正常履行财务总监的职责。

与此同时,程静认为有些业务无法确定真伪性,所以拒绝确认签署2021年度报告、2022年一季报。

对此,福成股份表示多方面尝试与程静联系确认真伪,但程静自此失联(电话关机、微信语音及信息不应答、到访其家庭住址无回应),无法百分百确认其来源及信息真伪,所以于2022年4月29日向三河市公安局报警。

程静所称无法确定真伪的业务和福成股份2021年的活牛采购相关。该年5月,在福成股份采购活牛时,由于人手不足,大股东福成集团增派人手协助该业务进行,但在后续报销付款过程中,“因采购人员多是从公司大股东借调,比较强势,公司会计人员只好先付款再要求采购人员随后补齐采购资料及原始凭证”。但直到2021年年报披露前一天,相关原始凭证仍未补齐。

对此,福成股份回应称,2022年5月初福成股份从全国各地召回2021年参与买牛的全部采购人员,核实2021年买牛情况和补充相关资料,基本上已获得2021年买牛活动发票和付款资金流不一致交易的全部证明,最终达到满足财务总监对公司2021年大量采购活牛生物性资产的准确资金支出和资产成本的确认要求。

不仅在业务上没有独立性,福成股份的财务管理和其他经营活动也受到福成集团的影响。2022年4月21日,福成集团在福成股份肉制品分公司二楼会议室召开全体负责人、会计、出纳会议,规定一切付款必须通过福成集团财务部总经理批准,上市公司财务总监没有签字权,只负责合并报表,要求公司会计和出纳出具遵守规则保证书。

程静认为以上做法不符合上市公司财务独立性的要求,对此,李福成书面出具了《关于作为实际控制人规范参与河北福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运作的承诺》。

鉴于相关未签署公司定期报告书面确认意见的主要原因已消除,程静同意补签对福成股份的定期报告和财务报表的书面确认意见。

虽然这场“罗生门”的双方已达成和解,但由此可见在李福成的“强势”控制下,福成股份的内控隐忧浮现,而福成集团更是暗流汹涌。

年过7旬的李福成,在人生中经历过许多高光时刻,也曾经安全度过一次又一次的舆论危机,这次,他还能全身而退吗?

放牛娃的地产梦

“香油大王”、“中国牛王”、“李半城”、“燕郊首富”、“三河李嘉城”、“殡葬之王”…李福成身上有众多标签,每个标签背后都有福成集团的缩影。

1946年,李福成生于河北三河市兴隆庄村,是放牛出身。14岁开始创业,第一笔生意是小磨香油,后来他发现做香油产出的麻酱渣能拿来喂牛。

1987年,李福成拿到5000元无息贷款创办了自己的养牛公司——三河兴隆庄福成养牛场,这也是福成集团的前身。

李福成养牛的确有一套,从起初牛吃了拉稀,到牛吃了长得特别快,仅用了三个月的研发时间。从几头牛,到100头牛的规模,也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到1996年底,其养猪场的固定资产达到5000万元,出栏肉牛3.2万头,存栏8000头,李福成也被外界称为“中国牛王”,还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养牛状元”称号,李福成的名望由此达到顶峰。

但是真正让李福成的事业蓬勃发展的是房地产。

2002年9月,李福成成立了三河福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只要有北漂,我就一直盖房子”。农民出身的李福成不懂房地产,却抓住了在外打工人的心理,要“专门为北漂一族盖房”。

李福成一手打造的上上城项目名声远扬。

因为主打北漂人群,李福成将广告打到了国贸,“首付3万月供1千”。上上城青年社区项目“十个月55亿元”的销售神话也曾多次登陆各大新闻版面。

不光占地面积广、卖的快,上上城还以高密度而著称,号称“河北最高密度楼盘”。据媒体报道,63栋楼的小区容纳了近8万人口,在层高多为18层、28层的情况下,楼间距仅为45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燕郊上上城项目中李福成执鞭赶牛的金色雕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采取“大手笔低成本拿地、迅速开发、快速销售回笼资金”的策略,李福成的项目几乎占据了燕郊地产的半壁江山,在当地有个说法“半个燕郊都是李福成的”,他也因此得了“李半城”、“三河李嘉诚”的绰号。

2016年,李福成家族以67亿元财富位列河北胡润富豪榜第9位,也被称为“燕郊首富”。

传统主业不断收缩 “殡葬”业务难兴

2004年7月,福成股份以养牛为主业登上了上交所,以养牛、宰牛、卖牛肉为主业,成为“中国养牛第一股”。

2006年6月,福成集团成立,李福成不断扩张自己的业务板块,逐渐形成了地产、养殖、餐饮三大业务体系。旗下的公司包括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福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福成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等数十个分支企业。

但是近年来,福成股份养牛、餐饮事业波动很大,均不同程度的走下坡。

2016-2021年,福成股份畜牧养殖及食品加工营业收入分别为8.28亿元、8.51亿元、9.65亿元、10.22亿元、8.3亿元、9.16亿元;餐饮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2.89亿元、2.35亿元、2.36亿元、1.75亿元、2.01亿元;殡葬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27亿元、2.61亿元、1.85亿元、0.82亿元、1.33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据可见,三大业务中,畜牧养殖及食品加工仍然是福成股份的“立身之本”,为主要收入来源,餐饮服务所占比重却逐年下降,而殡葬服务业则仍然难成为福成股份的新“爆发点”。

在疫情影响下,三大业务于2020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不过福成股份的颓势在2019年就已显现,首先是畜牧养殖及食品加工与餐饮服务均增长微弱陷入瓶颈,其次是被寄予厚望的殡葬服务业营业收入下滑。

2014年6月10日,福成股份宣布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并开始进行将三河宝塔陵园注入相关事宜。

2015年,福成股份收购了三河宝塔陵园以及位于北京周边的宝塔陵园,这也给上市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成为A股第一家殡葬行业上市公司。

福成股份的打算并非不切实际,年报数据显示,其殡葬业务的毛利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成为重要的现金奶牛。

眼见殡葬业即将成为利润支柱业务,2018年,福成股份又投资5.8亿元,并购湖南韶山天德福地陵园(以下简称为“天德福地”),同时宣布抛售部分亏损的“祖业”——肉牛养殖和屠宰。

2019年上半年,福成股份开始收缩战线,出售养殖屠宰资产。3月30日,福成股份发布公告,三河肉牛养殖分公司资产组、三河肉牛屠宰分公司资产组和福成澳大利亚公司将会在北交所以公开挂牌的形式竞价转让。

殡葬业无疑是一门好生意。然而,福成股份在殡葬业务上的外延式扩张,并未给其业绩带来过多提振。

到了2021年,其2018年并购的天德福地仍然没有摆脱亏损的状态。2019-2021年,天德福地分别亏损1180.23万元、580.34万元、711.64万元。

根据收购协议约定,天德福地需在2019-2023年分别达成扣非归母净利润2270万元、2720万元、3270万元、3920万元和4700万元的业绩目标。

这意味着,天德福地已连续三年未完成业绩承诺,与福成股份的期望相去甚远。雪上加霜的是,天德福地还涉嫌合同诈骗,导致经营恶化。

2020年8月,福成股份委派的审计机构发现天德福地原股东存在未披露的补充协议现象,并存在大额或有负债。为此,公司向三河市公安局报案,举报“原股东曾攀峰、曾馨槿涉嫌合同诈骗”。截至发稿,该案仍在侦查过程中。

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光环背后负面缠身

左手房地产,右手坟地产,让年逾70的李福成愈发受到关注。

可惜坟地产难兴的同时,其房地产也波澜丛生。

早在2019年9月10日,福成股份就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福成集团的房地产及关联业务因涉税经济案件被调查。

事实上,李福成的诸多争议均与地产有关。

2014年至2016年,河北官场发生地震,均被指与燕郊房地产有着密切的关联。如2009年轰动一时的燕郊枣村土地招标事件,据中国网等媒体报道称存在违规招标、村民权益被践踏等行为,最终竞得方为当年11月突击成立的联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恰为福成房地产子公司,现处于被清算状态。

到了2017年,环球网发表一篇题为《燕郊黑社会肆意横行:深夜跟踪棍打死亡威胁》的文章,描述了燕郊理想新城小区多位业主不满小区物业将部分绿地铲掉换成车位进行维权,家中大门竟被喷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字样,甚至被不明人士跟踪打伤等事件。

由此,关于李福成家族涉黑、暴力拆迁等负面新闻在网上不时出现。

到了2022年,已经75岁的李福成还来不及迎接新年,便收到了法院的一纸《刑事判决书》。

根据《判决书》,李福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免予刑事处罚;犯虚开发票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11个月,并处罚金五十万元;犯单位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8个月。

由此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50万元(已缴纳);退缴的违法所得3000万元、行贿款600万元,由扣押机关上缴国库。

尽管当时福成股份对外表示,李福成目前未担任公司董事及其他任何职务,未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案件不涉及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经营正常。

但在2018年7月底,李福成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虽然自己不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管理,但“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前公司发展的关键期,自己数十年做企业的经验,一定能帮助公司尽快实现突破。

在经历了高光时刻与负面缠身之后,李福成与他的福成帝国能否全身而退?如今再看福成股份财务总监的指控,李福成非但不是未参与福成股份的日常经营管理,而是深度参与。

在经历了高光时刻与负面缠身之后,李福成与他的福成帝国能否全身而退?

参考资料:

[1]《豪掷千万购农场 中国“土豪”成澳洲新地主》,澳洲网,2015

[2]《七旬李福成出山影响巨大,带领福成集团攀登全新高峰》,福成集团官网,2018

[3]《燕郊首富李福成的地产江湖,一度负面缠身,72岁再次出山》,市界,2019

[4]《中国牛王成功操盘殡葬第一股,盖楼成燕郊首富,背后却……》,中国经营报,2019

[5]《“燕郊首富”麻烦不断 福成股份实控人被河北省纪委调查》,财联社,2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5-15 15:16:22 | 只看该作者
两部门: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2022-05-15 14:49:02

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5月1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发〔2022〕115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保监局:
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现就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二、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年5月15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5-15 15:36:4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房地产市场今年一季度不景气。中国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并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23:44:02 | 只看该作者
126家房企2021年报大盘点:利润急剧萎缩,短期偿债风险大增
时代周报


2022年05月15日 23:16:10 来自北京








作者 | 孙沐霖

2021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政策层出不穷,部分大型房企先后暴雷,产业链上下游风声鹤唳,房地产行业仿佛进入“寒冬”。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市场,有多少企业能顺利渡过下行周期迎来复苏?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谁能经受住考验,实现逆势增长?时代商学院通过盘点A股(申万)房地产行业126家企业2021年年报,以管窥房地产企业生存现状和行业趋势。

【概述】

营业收入增速不及营业成本增速,行业利润急剧萎缩。A股126家房地产企业的整体营业收入为30210.61亿元,营收同比增速平均数为34.82%,虽然房企整体营收保持增长势头,但营业成本增速比营收增速更高,2021年营业成本增速平均为53.62%。在营业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126家房地产企业实现总归母净利润为303.37亿元,远低于2020年,行业利润规模大幅压缩,由于四季度销售惨淡,进一步拉低了全年营收增速,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势头也被泯灭。

仅35家房企营收净利同增,保利发展成“盈利王”。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弱化,利润率持续下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增的房企仅35家,占比27.78%,其中地方国有企业数量最多,达23家,占比达65.71%。81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占比64.29%。营业收入前三甲分别为绿地控股(600606.SH)、万科A(000002.SZ)、保利发展(600048.SH);归母净利润前三甲分别为保利发展(600048.SH)、万科A(000002.SZ)、新城控股(601155.SH)。

三大红线压顶,房企降档进入瓶颈。2021年,A股上市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1.27%,中位数为66.24%,近三年呈上升趋势,踩线的企业有44家,较2019年有所增多。净负债率平均数为88.88%,中位数为56.59%,近三年整体呈上升趋势,有27家企业净负债率踩红线,较2020年略有增多。现金短债比平均为4.41,中位数为1.11,指标有所下降,短期偿债风险增加,且内部分化加剧,踩线企业增多。整体来看,截至2021年底,仍有56家企业或多或少踩线,占比超4成,A股房企降档进入瓶颈期。

政策收紧是导火索,资产减值侵蚀利润。房企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收紧对销售市场造成了直接冲击,流通市场遇冷逐渐传导至新房市场;二是库存去化压力下降价促销以缓解现金流压力,但导致利润率降低;三是楼市销售下行趋势难挡,资金回笼周期拉长,利息侵蚀利润;四是开发进度放缓导致成本增加,资产减值力度加大。

国企抗风险能力强,行业分化加剧。现金流健康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尤为重要,多年前开启高周转模式举债大幅扩张的开发商,在“三大红线”政策压顶时,被迫直面房企“不可能三角”的考验,在“降档”压力下,部分房企通过出售资产“断臂求生”,行业洗牌加速,处于红档、橙档的房企仍面临较大的生存危机。

一、业绩整体情况

1、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行业利润急剧萎缩

Wind数据显示,A股126家房地产企业的整体营业收入为30210.61亿元,在2020年整体营业收入27804.4亿元的基础上保持增长。126家房地产企业营收同比增速平均值为34.82%,中位数为12.17%,增速平均值较2020年(21.61%)增加13.21个百分点,较2019年减少5.69个百分点。

虽然房企整体营收保持增长势头,但营业成本增速比营收增速更高,2021年营业成本增速平均为53.62%,较2020年的29.5%增加了24.12个百分点,也远高于2019年的30.13%。根据图表1对比可见,自2020年起,房地产企业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这一差距在2021年进一步拉大,营业收入的增长远不及营业成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126家房地产企业总归母净利润为303.37亿元,远低于2020年(1961.66亿元)和2019年(2360.51亿元),行业利润规模大幅压缩。126家房企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平均为-114.07%,中位数为-25.39%。自2019年起,房地产行业连续三年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速为负,2020年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速急剧下滑,2021年平均增速跌幅进一步扩大。

2021年是房地产行业加速变革的关键之年。分季度来看,2021年一季度营收增速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132.37%和30.89%,上半年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73.75%和28.92%,前三季度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63.58%和17.49%。受2020年一季度疫情导致的低基数影响,2021年营收增速表现最好的是一季度,全年营收增速逐步下滑。

2021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64.58%和10.89%,上半年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44.96%和11.79%,前三季度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分别为25.39%和2.46%。2021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表现较好,由于四季度销售惨淡,进一步拉低了全年营收增速,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势头也被泯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仅不足3成房企营收净利同增,保利发展成“盈利王”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增的房企仅35家,占比27.78%,其中地方国有企业数量最多,达23家,占比达65.71%,而民营企业次之,有8家,中央国有企业有2家,公众企业、外资企业各有1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5家企业中,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最高的是华发股份(600325.SH),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2.41亿元、归母净利润31.95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126家A股房地产企业中,2021年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绿地控股(600606.SH)、万科A(000002.SZ)、保利发展(600048.SH)、新城控股(601155.SH)、招商蛇口(001979.SZ)、金科股份(000656.SZ)、华侨城A(000069.SZ)、金地集团(600383.SH)、中南建设(000961.SZ)、首开股份(600376.SH),分别实现了5442.86亿元、4527.98亿元、2849.33亿元、1682.32亿元、1123.1亿元、1025.84亿元、989.35亿元、792.11亿元、678.02亿元的营业收入,营收增速分别为19.43%、8.04%、17.2%、15.64%、23.93%、28.05%、25.25%、18.26%、0.78%、53.31%,均保持正增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营业收入排在后十位的房企分别是华丽家族(600503.SH)、亚太实业(000691.SZ)、凤凰股份(600716.SH)、顺发恒业(000631.SZ)、荣丰控股(000668.SZ)、*ST绿景(000502.SZ)、莱茵体育(000558.SZ)、ST新城(000809.SZ)、ST海投(000616.SZ)、*ST中房(600890.SH),上述企业营业收入分别为5.25亿元、5.22亿元、4.41亿元、2.72亿元、2.25亿元、1.73亿元、1.41亿元、1.14亿元、0.36亿元、0.03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归母净利润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分别是保利发展(600048.SH)、万科A(000002.SZ)、新城控股(601155.SH)、招商蛇口(001979.SZ)、金地集团(600383.SH)、绿地控股(600606.SH)、陆家嘴(600663.SH)、华侨城A(000069.SZ)、金科股份(000656.SZ)、华发股份(600325.SH),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73.88亿元、225.24亿元、125.98亿元、103.72亿元、94.1亿元、61.79亿元、43.11亿元、37.99亿元、36.01亿元、31.95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归母净利润排名后十位的企业分别是美好置业(000667.SZ)、中南建设(000961.SZ)、新华联(000620.SZ)、泰禾集团(000732.SZ)、荣盛发展(002146.SZ)、中天金融(000540.SZ)、阳光城(000671.SZ)、泛海控股(000046.SZ)、蓝光发展(600466.SH)、华夏幸福(600340.SH),上述企业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3亿元、-33.82亿元、-38.93亿元、-40.13亿元、-49.55亿元、-64.16亿元、-69.52亿元、-112.55亿元、-138.34亿元、-390.3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营收增速方面,有77家实现营收增长,占比为61.11%,其余49家营收同比下降。其中,有42家企业营收增速大超过30%,占比为33.33%。营收增速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ST绿景(000502.SZ)、*ST中迪(000609.SZ)、京能置业(600791.SH)、泛海控股(000046.SZ)、天保基建(000965.SZ)、新黄浦(600638.SH)、张江高科(600895.SH)、荣丰控股(000668.SZ)、中润资源(000506.SZ)、海泰发展(600082.SH),上述十家企业营收增速分别为1071.14%、638.85%、554.86%、284.15%、210.06%、200.31%、169.13%、130.2%、113.25%、98.9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归母净利润增速方面,有45家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占比为35.71%,其余81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有22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速大于30%,占比仅17.46%。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荣丰控股(000668.SZ)、沙河股份(000014.SZ)、上实发展(600748.SH)、万通发展(600246.SH)、粤宏远A(000573.SZ)、津滨发展(000897.SZ)、大悦城(000031.SZ)、*ST松江(600225.SH)、天保基建(000965.SZ)、珠江股份(600684.SH),上述十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16.42%、709.81%、374.09%、263.35%、220.98%、142.73%、127.79%、119.86%、112.69%、111.1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名前十的企业,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规模并不大,主要是经历了2020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负增长后的反弹回升。

3、毛利率平均值连续3年下降,整体盈利能力弱化

从利润率指标来看,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弱化。2021年,126家房企的销售毛利率平均为28.01%,中位数为22.58%,而2019年、2020年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5.66%、31.99%,近三年呈持续下降趋势,较2019年已下降7.56个百分点;2021年销售净利率平均为-10.41%,中位数为5.27%,平均销售净利率从2020年起由正转负,大幅下降17.56个百分点,2021年进一步下降,但降幅趋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三大红线压顶,房企降档进入瓶颈

前些年销售规模快速扩张的房企,不少是由大幅举债驱动的业绩增长,2021年1月1日起,银行限制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三大红线”全面推行,主要目的是控制房企有息债务增长。“三大红线”包括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按照监管要求,2023年底所有房企需实现达标。

根据房企“三道红线”的触线情况可分为“红、橙、黄、绿”四挡。如果三条红线均触碰到了,则被列为红档,不得新增有息负债;如果触碰两条红线,则被列为橙档,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5%;如果触碰一条红线则为黄档,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10%;三条红线均为触碰的房企为绿档,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15%。

因此,“三大红线”指标对房企而言至关重要,其中“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是让诸多企业最头疼的一项。

2021年,A股上市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1.27%,中位数为66.24%,而2019年和2020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平均数分别为59.32%和60.54%,中位数分别为62.05%和65.33%。从平均数和中位数来看,近三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但仍控制在70%以下。

从个体来看,2021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踩红线的企业有44家,较2020年的51家减少13.73%,但2019年该指标踩红线企业仅38家,可见,降低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对众多房企而言有较大难度。

第二项指标是净负债率。2021年上市房企净负债率平均数为88.88%,中位数为56.59%,而2020年净负债率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72.33%和56.86%,2019年该指标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77.19%和48.88%。近三年净负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有27家企业净负债率踩红线,较2020年(25家)略有增多,但较2019年(34家)有所减少。

第三项指标是现金短债比(货币资金/短期债务),Wind数据显示,A股上市房企(剔除数据不全的企业后共119家)的现金短债比平均为4.41,中位数为1.11,对比2019年和2020年现金短债比平均数分别为18.09和14.67,中位数分别为1.07和1.27。综合来看,2021年房企现金短债比有所下降,房企整体短期偿债风险增大,且内部分化加剧。

2021年仍有56家房企现金短债比踩红线(现金短债比小于1),而2019年和2020年分别有55家和48家,对比可见2021年踩线企业增多,降档效果不理想。

二、财务指标与行业趋势分析

1、政策收紧是导火索,资产减值侵蚀利润

整体来看,2021年A股126家上市房地产企业中,近4成企业营收下滑,超6成企业归母净利润下滑,虽然全行业总营业收入仍维持增长,但归母净利润总额大幅下降,仅为2020年的15.46%,利润率指标也持续下降,行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分季度来看,2021一季度业绩仍延续增长趋势,随后持续下跌,尤其是四季度亏损加大导致2021年全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降低,行业景气度下行。时代商学院认为,2021年全年业绩从一到四季度显著下滑,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全年楼市销售高开低走的趋势。

时代商学院认为,造成2021年房企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首先,近年来政策管控趋严,房贷收紧,一线城市二手房指导价政策出台后,对销售市场造成了直接冲击,流通市场遇冷逐渐传导至新房市场,政策面收紧是导致全行业景气度下行的导火索。

第二,诸多房企前几年拿地扩张采取比较激进的策略,2021年库存去化压力大增,在房企融资收紧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为缓解现金流压力进行打折促销促进库存消化,但利润规模和利润率也因此降低。

第三,降价销售策略只能发挥短期效用,房企在房价下跌趋势下,购房者持观望态度,部分大型房企因资金链问题导致债务实质性违约,购房者对房企按时交房担忧加大,购房意愿下降,为达到销售回款目标房企不惜加大降价力度,2021年四季度,部分城市为此出台了限跌政策,降价策略开始失效,而楼市销售下行趋势难挡,项目回款的周期拉长导致营运成本增加,进一步侵蚀利润。

第四,由于现金流紧张,房企开发投资进度被迫放缓,项目周期拉长导致成本增加,不少房企根据当前市场下行趋势对在手项目和股权投资加大计提资产减值力度,进一步拉低了利润水平。

2、国企抗风险能力强,行业分化加剧

从2021年的业绩情况来看,仍保持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的企业主要是部分国有企业和优质民企,而公众企业和外资企业多数未能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

现金流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血液,时代商学院认为,在行业景气度全面下行的趋势下,部分房企业绩情况仍保持健康状态,主要得益于其稳健的经营策略和较高的信用评级,一般情况下,这类企业拥有较低的融资成本,“三大红线”正式推行后,处于绿档的房企融资并未受到太大冲击,在行业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仍保持一定的现金流安全性,随着2021年底融资环境回暖,信用风险较低的国企以及优质民企现金流压力得到较快缓解。

然而,多年前开启高周转模式举债大幅扩张的开发商,在“三大红线”政策压顶时,被迫直面房企“不可能三角”(即房企不可能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高利润水平和现金流安全性)的考验,在“降档”压力下,为了去杠杆提高现金流安全性,诸多房企进入转型阵痛期。但部分房企未能守住现金流安全底线,2021年债务违约事件增多,部分房企通过出售资产“断臂求生”,行业洗牌加速。

在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多重压力下,房地产企业面临严峻考验,现金流保持健康状态的优质房企将在2022年寻找并购机会,在优质地块的获取上也拥有较大底气和竞争力,而诸多处于红档、橙档的房企仍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三、经典案例分析

1、万科A:营收增长利润下滑,保持全线绿档

2021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4527.88亿元,同比增长8.04%,营收规模位列行业第二,仅次于绿地控股。其中,2021年万科来自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的收入为4299.32亿元,同比增长7.36%,而物业服务业务收入为198.31亿元,同比增长28.5%。

虽然万科的营收规模保持增长,但由于开发业务毛利率下降、投资收益回落以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综合影响,万科2021年仅实现净利润380.7亿元、归母净利润225.24亿元,分别同比减少35.8%和45.75%。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万科净利润下滑是继1995年、2008年之后,上市31年以来出现的第三次下滑。

从盈利指标来看,2021年万科实现毛利率21.8%,扣除税金及附加之后的房地产业务毛利率16.9%、净利率8.4%、归母净利率5.0%,各盈利指标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末,万科负债结构进一步改善,“三道红线”指标满足“绿档”要求,并保持了行业领先的信用评级。具体来看,万科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9.8%,成功降至70%以内。净负债率为29.7%,长期处于行业低位。有息负债总额2659.6亿元,同比微增2.9%,其中长期负债占比提高至78%,有息负债结构优化。2021年末货币资金1493.5亿元,货币资金对于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为2.5倍,较2020年末有所提升。

2、绿地控股:多元业务未能助推利润,负债大幅降低

2021年,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5442.86亿元,同比增长19.43%,营收规模居行业首位,但依然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1年绿地控股归母净利润仅61.79亿元,同比下降58.8%。

绿地控股2021年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基建板块的良好发展,截至2021年末,绿地控股大基建板块在建项目总金额为11238亿元,其中:房屋建设业务7552亿元,占比67%;基建工程2900亿元,占比26%。主营业务分行业来看,营收贡献度最高的是建筑及相关行业,取得营收3114.24亿元,同比增长33.41%,而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取得营收2049.54亿元,同比增长仅5.22%。

绿地控股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营收占比最高的建筑业务毛利率仅4.87%,远不及房地产业务,该业务营收增长对利润的拉动作用并不大,其他多元业务板块对其业绩支撑稍显无力,而对利润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为20.9%,较上年下降了5.52个百分点;第二,由于部分海外项目销售和开发周期拉长导致成本增加和折现时间加长,境内项目因政府调控限价及降价销售等原因,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8.03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17.5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较2020年同期增加18.68亿元至52.44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存货跌价损失。

虽然未能实现利润增长,但在“三大红线”指标上,绿地控股取得了较大进步,成功实现“两条红线”提前达标转绿。2021年压降有息负债812亿元,截至年末,有息负债余额降至2406亿元,同比下降25%,净负债率实现达标。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39%至622亿元,为降杠杆提供重要支撑。而2021年绿地控股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3.68%,较2020年下降0.41个百分点,但距离7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3、保利发展:发展速度与质量兼顾,“盈利王”当之无愧

2021年,保利发展实现营业收入2849.33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房地产销售业务取得收入2607.67亿元,同比增长15.19%,该业务毛利率为27.13%,较2020年减少6.35个百分点。在其他业务(物业管理、建筑、租赁、酒店、商业、设计、展览等)中,物业管理业务发展迅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34.2%。

虽然营收规模保持增长,但受整个行业利润率下降的影响,保利发展2021年实现净利润371.89亿元、归母净利润 273.88亿元,分别同比减少7.14%和5.39%,毛利率为26.80%,同比下降5.7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从行业对比来看,保利发展归母净利润居行业首位,成为2021年房企“盈利王”。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保利发展发展策略较为稳健,在行业融资环境收紧、房企信用风险加大的背景下,2021年保利发展现金流仍保持健康状态,在资金回笼方面,保利发展实现回笼金额5020亿元,回笼率为93.8%,居于行业高位,并且连续四年保持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有效应对了集中供地带来的资金需求峰。

得益于领先行业的信用评级,保利发展的融资未受太大影响,全年发行公司债86.9亿元、中期票据100亿元,其有息负债规模为3382亿元,综合融资成本约4.46%,较2020年末下降31个基点,继续保持行业内领先。

2021年保利发展的“三大红线”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不大,均符合“三道红线”中绿档企业标准。保利发展兼顾速度与质量的发展方式值得同行学习。

4、华夏幸福:营收净利显著下降,流动性风险逐步纾解

2021年对华夏幸福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全年营业收入实现431.81亿元,同比下降57.33%,归母净利润实现-390.3亿元,同比下降-1164.79%,截至2021年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46亿元。分行业来看,华夏幸福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为301.28亿元,毛利率为8.99%,同比减少16.81个百分点,下降49.2%,房地产开发业务受重创;表现相对较好的是物业管理服务,该业务营业收入为12.74亿元,同比增长3.74%,毛利率为25.68%。


从2021年初开始,华夏幸福发生多起债务实质性违约,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所带来的融资环境恶化,而项目资金回笼的速度跟不上,引发公司流动性危机。

2021年10月对外发布了《债务重组计划》,全力开展各项自救纾困措施,截至2022年4月29日,《债务重组计划》中金融债务已签约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为1061.87亿元,相应减免债务利息、豁免罚息金额共计94.01亿元,金融债务签约已接近半数,债务风险正逐步纾解。

值得注意的是,从债券首次违约到重组计划通过历时9个月,在诸多房企的违约处置方式中,华夏幸福的债务重组方案相对较优,结合了现金清偿、债务展期、信托收益权抵债、出售资产带走债务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化解债务危机,也保障了债权人之间的公平性,对其它债务违约房企具有借鉴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00:02:44 | 只看该作者
15天36城上演“花式松绑”,涉及限购等楼市政策
澎湃新闻 2022-05-16 09:06

随着4月底以来稳楼市信号的释放,各地优化楼市调控政策的节奏再次加快。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5月份仅过半,就有36城“花式”出台楼市支持政策。并且就内容看,除了继续深化此前的“传统”手段外,亦不乏出现“将存量房用作租赁住房将不纳入家庭套数计算”等创新性措施。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楼市调控因城施策、精细化特点愈发突出,尤其是在需求侧的发力上更加多样化。总的来说,在稳增长背景下,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推动房地产预期稳定,满足合理的住房需求,推进行业逐渐步入“良性循环”显得尤为重要。

5月份以来,在多城就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中,尤以长沙新政最为“惊艳”。如《关于推进长沙市租赁住房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盘活存量房的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这一政策设计非常新颖,且具有现实可行性。”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该政策满足了有房人群的再次置业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存量房“变身”租赁住房,在供给增加下亦有助于租金的稳定甚至是下降。从而实现房子在“住”与“防炒”之间的有效协同。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也向记者表示,该政策跳出了过往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由政府主导的传统思路,探索利用个人房产依靠市场化手段,多渠道扩大租赁住房供给。将租赁住房的供应主体由政府转为政府和居民,亦可有效降低政府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方面的投入和压力。另外,从政策效果来说,虽然政策的主要意图可能并不是调整限购,但客观上确实会带来“放松”限购的效应,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房地产市场回暖。

当然,除了这类颇具开创性的楼市支持政策外,5月份以来,从各地出台的楼市政策内容看,降首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给予购房补贴、取消限售等“传统”手段仍是主流。

如连云港、常熟、景德镇、钦州、扬州、梅州、长春等地明确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或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再比如,乐山、马鞍山、德州、景德镇等地则明确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另外,日照、资阳、鹤壁等地则相继明确给予购房补贴或契税补助等。此外,还有少部分城市“附条件”式的放宽或取消限购。如扬州提出,“在扬来扬大专及以上人才和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在市区购房的,可不适用现行限购政策”。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认为,目前多城出台的房地产支持政策涵盖的内容愈发丰富,且力度明显加大,已经触及对限贷、限购等核心调控政策的放松。不过,若想切实提振房地产市场成交表现,后续的楼市支持政策更需切中购房者担心的“三个不确定性”。即不确定是否能如期交房、不确定房价下跌、不确定能否持续月供。只有打消购房者这三方面顾虑,才能切实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实现多方共赢和行业的良性循环。

“由于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因此,其在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以及稳定经济层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另外,由于房地产业关联的上下游行业众多,可以说,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暖对于金融风险防控亦具有重要意义。”张波称,从这一角度看,后续可期待力度更大的楼市支持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