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59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6789商人资本主体治国理政 抗疫步国民党发国难财祸国殃民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3:3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贴牌、山寨、过期……上海严惩保供物资乱象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04月22日 12:23:27








喷码日期正常的叫花鸡,扫码却发现已过期快两个月。稀得像水一样的洗衣液,发霉的午餐肉,山寨品牌粉丝……近日,一些上海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称收到了劣质保供物资,部分涉嫌“三无产品”。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反馈的人群涉及上海浦东、闵行、宝山、杨浦等多个地区。位于浦东区的李玥在网络上反映,由街道发放的物资,多名居民使用后出现腹泻,部分物资涉嫌伪造生产日期,此外还存在保供企业涉及多起侵权被诉案件等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部分“三无产品”。图/受访者提供

针对有市民反映分发到家的保供物资存在质量问题,4月21日召开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介绍,在近期的监管工作中,包括受理的投诉举报中,的确发现了部分免费发放的保供物资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是生鲜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对于疫情期间发现的相关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表示会坚持从严从快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市民发现相关的问题,可以拨打市长热线反映问题,监督举报。

目前,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对“梅陇镇问题猪肉”等一批涉疫犯罪案件依法提前介入,加强侦查引导,提高办案效率,从快严查涉疫犯罪。

物资礼包出现“三无产品”

直到在朋友圈看到多名朋友的吐槽,住在上海浦东新区泥城镇的肖彦才回想起来,最近收到的物资“大礼包”似乎有点“奇怪”。

“4月8日、10号、14号、18号分别送了几次物资,有叫花鸡、扒鸡、酱鸭、腊肠、熏鱼……”尽管食用后身体尚未出现异样,但肖彦还是从食品的包装中发现了一些端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喷码生产日期为4月13日。图/受访者提供

400克的喷码日期为4月13号的三珍斋牌叫花鸡,在扫描商品的食品安全追溯码后出现的生产日期却赫然是2021年8月31日,就保质期6个月而言,早已过期了近两个月。位于东明街道的居民李玥检索发现,收到的“楼老七”牌榨菜涉嫌伪造生产日期。

这并不是个例。近期,不少上海市民在网络上吐槽,收到的防疫保供食品、生活物资中存在三无产品、过期产品、劣质产品等情况。

在一些和肖彦收到同款三珍斋牌叫花鸡的居民中,有人食用后已出现不适。另一位住在浦东新区张江镇的居民刘艺向中国新闻周刊说她收到的三珍斋牌三珍酱鸭,“好多人吃完跑肚拉稀,居委会通知说不要食用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些居民反映食用后出现腹泻。图/受访者提供

企查查显示,三珍斋由位于嘉兴市的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有熟肉制品生产资质。4月21日,该公司就此发布声明,称公司十分重视,对给消费者带来的不愉快体验深表歉意,并表示已连夜展开自查和配合相关采购商展开调查。

除了过期物资,上海网友反映较为集中的是收到了一些“三无产品”。一段浦东新区居民分享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居家隔离的她,收到了街道办发放的物资大礼包,有扒鸡、粉丝、盐、洗衣液等等。

视频中,该女子先是将街道办发的一瓶洗衣液倒入盆里,结果却发现洗衣液“稀得像水”。随后女子展示了发放的牙膏,里面“空空如也”。该女子查询这批物资,却发现这几款产品疑似三无、假冒伪劣产品。

中国新闻周刊检索发现,上述品牌为荟依洁的洗衣液,由浙江南鹏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多个工商信息平台显示,其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但实缴资本为零。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也找不到品牌同款。

上述生活物资礼包系周浦镇人民政府委托注册地在浦东新区的上海好趣多商贸有限公司集中采购。4月20日,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物资由好趣多公司分别向济宁善道商贸有限公司、杭州超玥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采购。查见两家供应商证照齐备,并能提供所发放的食品、生活用品的生产厂家营业执照和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及合格证明。

目前,浦东市场监管局已对上述食品和生活用品抽样送检。

除浦东新区外,上海闵行、普陀、浦东、松江等区的居民也均有反映收到类似问题的物资。

目前,已有一些地区的物资采购商回应承认,对供应商资质把关不严。发放“山寨”粉丝的闵行虹桥镇称,虹桥镇第四批物资采购商为扬州宏信龙超市。随后,该企业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致歉信》。

此外,在刘艺4月12日收到的第二份保供物资中,还有一包由鹤壁市利康卫生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外科口罩。去年12月17日,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公告表示,该省将对标示为鹤壁市利康卫生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生产的上述批次医用防护用品采取暂停经营的控制措施。原因是标示该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检验结果不合格,经核查发现,并非标示企业生产。

今年1月,在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问题医疗器械产品名单中,鹤壁市利康卫生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外科口罩同样在列,理由是标示生产企业称,未生产过该批次产品。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食品必须有中文厂名,中文厂址、电话、许可证号、产品标志、生产日期、中文产品说明书,否则视为“三无”产品。

赵良善表示,如果销售“三无”或“过期”食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公安和检察机关介入

从时间上看,在此次网络反映发酵之前,上海闵行区的梅陇镇发放的问题猪肉已受到关注,这也是官方提到的生鲜食品的一个代表。据梅陇镇防控办通报,4月14日至15日梅陇镇发放的第四批生活保障物资中,部分猪肉存在质量问题,已叫停该批物资的发放。

梅陇镇居民刘峰是在4月14日收到问题猪肉的,“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塑料袋,包着这些油肉,然后还有一个保温箱,保温袋外边就是个泡沫箱,标签啥的什么都没有。”

中国新闻周刊从刘峰发来的图片中看到,该批猪肉颜色发黄暗沉,且脂肪比例较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问题猪肉。图/受访者提供

刘峰所在的小区已有了较为完善的团购机制,他自己也是一名志愿者,“每天统计、发放物资,核酸检测”。尽管团购抢肉相当不易,但刘峰还是把这批肉给扔了,“有些家里把肉煮开了,然后是臭的”。

据刘峰反映,他此前也曾收到过一次“劣质”猪肉,“第一次发的肉也是一点变质了,但也不至于像这次品相这么差”。

梅陇镇防控办在通报称,部分居民收到的商品实物确实存在肥肉过多、品相不佳、多为边角料且变质变味等问题,与协议约定及企业样品存在明显质量差异。

4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通报了这则案情:4月9日,梅陇镇镇政府与上海咨谕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保供协议》,约定由该公司于4月15日前提供猪肉产品11万份,每份规格为五花肉(2斤)和蹄髈(1斤),涉及采购金额人民币760万余元。

其间,犯罪嫌疑人张某(男,38岁)、王某霞(女,37岁)、张某科(男,30岁)通过许某洁(女,34岁)采购人民币300余万元的猪肉后陆续运抵闵行区梅陇镇。在统一发放给辖区居民过程中发现冻猪肉产品中存在肥肉过多、品相不佳、多为边角料且变质变味等问题。发现该情况后,梅陇镇镇政府立即叫停了该批物资的发放,并通报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调查。

经公安机关查明,犯罪嫌疑人张某、许某洁、张某科等人在明知提供的保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仍以次充好,以正常市场价格销售,且数额较大。王某霞则在明知上述人员销售伪劣产品的情况下,仍为其提供资金支持,起到帮助作用。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20日宣布,对“梅陇镇问题猪肉”等一批涉疫犯罪案件依法提前介入,加强侦查引导,提高办案效率,从快严查涉疫犯罪。

在检察机关发布的案例中,高某哄抬物价非法经营案,静安区检察院已依法提前介入。疫情防控期间,犯罪嫌疑人高某使用他人食品经营营业执照在网络平台开店,大量囤积青菜、鸡蛋、鸡、鸭等食品,并大幅抬高价格对外销售,部分食品进销差价率最高达437%,累计销售175万余元,非法获利150余万元。公安机关日前已立案侦查,并对高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涉疫刑事犯罪打击力度,坚决维护市民群众切身权益,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安全稳定。

除对不法商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上海还对负责的官员进行问责。日前,上海市纪委监委官网发布消息,闵行区梅陇镇副镇长任伟萍、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栗爽,在发放保供物资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问题,致使不合格猪肉产品发放给社区居民,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两人均被党纪政务立案,接受进一步调查,并按程序分别被免去副镇长、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职务。

(文中李玥、肖彦、刘峰、刘艺均为化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4:07:23 | 只看该作者
这一次,上海没有辟谣!

2022-04-22 09:43:1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红色卫士




  疫情以来,上海舆情部门很忙,谣言漫天飞舞,他们总能及时让其止于智者,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维护了上海政府的良好形象。

  “沪式辟谣”,已经成为上海抗疫的一道亮丽名片。

  此前,有网友曝光上海南桥镇将辽宁捐赠的物资大量扔进垃圾桶,当地政府辟谣说“长途运输导致蔬菜腐坏”

  对此,辽宁方面给出了“反辟谣”,用视频回应34个小时的长途运输没有问题,并且证明了发到上海的菜品“质量新鲜,完好无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不是故意让上海辟谣难堪吗,辽宁运到上海的菜到底是好是坏?上海方面会不会出一个“对辽宁辟谣上海辟谣的辟谣”呢?

  上海一些地区扔起外地捐赠的物资来“精益求精”,但一些居民还是收到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场面堪比“315”晚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的居民收到了“专供”产品“龙金花”玉米油,这款产品在市面上竟然搜不到,封控中的上海居民果然待遇不一般啊。最神奇的是,有人收到的这油的生产日期,距离到他家只有半小时。

  上海的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率已经发挥到极致了,我们还不满足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还有发霉的酱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过期的叫花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山寨“龙口粉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及来自2202年生产的抗原试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简直是应有尽有,魔都果然魔幻,见识过三鹿奶粉和地沟油的笔者也不得不大呼佩服——哪里来的这么多假冒伪劣产品呢?看着那个发霉的酱鸭,不得不心疼精致的上海宝宝们三秒!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中国经济和治理水平最发达的上海?期待上海辟谣出面给个说法。

  但这一次,上海没有辟谣!

  今天上午,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承认“部分免费发放的保供物资存在质量问题”,并表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竟然没有辟谣,那事情可就有点严重了。

  这些保供单位难道不是当地政府请来的吗,有没有尽到相关的监督审核责任呢?没有贪官污吏,投机倒把的牛鬼蛇神们怎能如此兴风作浪?

  今天,公众号“网信上海”宣布封停了30个造谣传谣的群组,并称: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到了清零攻坚的关键阶段。对于编造、散布、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上海网信办将联合公安等部门重拳打击,对谣言制造者、蓄意传播者一追到底、依法惩处。

  造谣者固然可恨,但现在对上海危害更大的不是发国难财的奸商资本家和贪官污吏吗?希望上海方面也能像重视辟谣一样来重拳打击这些投机倒把的寄生虫吧。

  如果能把这些蛀虫清理干净,各地援沪物资顺利到达居民手中,保供物资货真价实,哪还有那么多的谣可辟呢?

     【文/红色卫士,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鹿林外史”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4:15:18 | 只看该作者
要用中国知网,先学下跪?

2022-04-22 10:45:29  来源: 酷玩实验室   作者:酷玩实验室


  2019年2月,刚拿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录取通知书的翟天临大博士,在一场直播中,摇头晃脑地回答粉丝提问:

  “知网是什么东西啊?”

  好家伙,读到博士后,没听说过知网?有好事的观众赶紧跑去看了看翟天临的论文。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3万多字的硕士论文,1万多都是抄陈坤的。翟大博士人设当场崩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论文查重成为了硬性规定,高昂的查重费用让大学生们叫苦连连。

  有网友渐渐发现,原来比翟大博士更黑的是“知网”啊。

  当时有人戏称:“翟天临是用自燃的方式,照亮了更大的黑暗(知网垄断)。”

  最近,大学生们可能心理有点平衡了。因为不仅他们用不起知网,连中科院也用不起了。

  因受不了知网一年近千万的收费,4月8号那天,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无奈发了一份通告。

  通告中称,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总费用达到千万级别,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2022年,在多轮艰苦谈判后,知网依然坚持接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其给出的集团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方面条件相当苛刻。即日起,CNKI科技路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无法下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成立于1949年11月的中科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同时也是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

  可能连中科院自己也没想到,搞科研这块没有被美国人卡脖子,反倒是被中国知网卡脖子了。

  据知网官网介绍,其期刊数据库已“收录国内学术期刊八千多种,全文文献总量达5800万篇”。

  光明网评论称,“此种表现下的知网,已几乎操控了学术资源市场,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垄断。”

  垄断对应的是暴利。

  同方股份相关财报也显示,“中国知网”营业毛利率常年超过50%。

  超过50%是个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就连以高附加值著称的苹果公司,毛利率也没能超过40%。甚至中国四大银行,也没有哪个利润率超过50%。

  知网到底凭什么,一家比苹果公司、四大行毛利都高的公司,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01

  1995年,从清华物理系毕业6年的校友王明亮,回到母校,与清华合办了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由王明亮担任总经理。

  王明亮认为,数字出版不论在效率上,还是在获取科研信息、发表学术成果、影响力传播上,都要比传统纸质出版高很多。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全文数字出版系统的设想,以适应学术界对数字出版的需要。

  这个设想很快就得到了有关部门认可。

  1996年1月,王明亮联合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办了国内首个大规模集成学术期刊的全文数据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8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知网”(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简称NKI)这一概念。从名字中也看能看出来,这是个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建设项目。

  几乎同时,《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成立,承办“中国知网”(简称CNKI)的建设,由王明亮继续担任企业法人,清华大学百分百控股。

  一手参与缔造起中国知网的王明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知网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给全国的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系统、及时的信息情报服务。”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认为,“知网创业初期是有前瞻性的,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认可。”

  我细查了一下,这里的“有关部门”,包括: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发改委等机构。

  在各部委号召下,很多大型期刊,都是随大流就跟着加入了知网。

  但期刊虽然加入了知网,具体作者的著作权依然是个问题。

  在具体操作中,知网选择了“先上车后补票”的骚操作,即:通过学术期刊编辑部来解决文献著作权的使用授权模式。

  那时候学者向期刊投稿时,经常会看到上面有这样一句话: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如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书面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这样做合法吗?

  当然是不合法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过一起学者起诉知网的案件,结案陈述认为:

  期刊通过稿约单方声明,不足以证明从作者处取得了该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及转授权的权利。

  当时搞学术的人版权意识很薄弱。“知网”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通过每年支付给期刊3~5万元的廉价成本,顺利掘得了论文资源的“第一桶金”。

  2004年,CNKI工程市场工作报告显示,知网的产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国内主营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95%。

  事实上,这也是知网最重要的一桶金。

  直到今天为止,打开中国知网首页,被排到最前面的核心资源依旧是“学术期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知网的第二大核心资源,是各所大学的“学位论文”。

  当然了,这种出版资源的获取,依旧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支持。在知网的宣传资料中,介绍道:

  “是在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办的大力支持、指导及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实现的。

  知网也会给高校一部分采集费,用于发放学生们的稿酬,以及为高校提供免费查重服务等。

  但这笔费用实在是低得可怜。

  大家可以到知网上检索一下,如果你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话,恰好你又在知网上搜到了自己的论文,那么恭喜你。

  经过3年努力学习,最终汇聚你智慧与汗水的那篇论文,能领到多少稿酬呢?

  答案是60元人民币,以及价值300元的知网检索阅读课。假如你运气不好,在2008年以前毕业的话,那稿酬就要缩水到30元人民币,价值200元的知网检索阅读卡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知乎上很多人反映,之前压根不知道有这笔钱。

  打电话过去问,有的人顺利领到了,有的则被回复已经把钱给到了学校,让他们联系学校。

  “自己的论文在不知情的情况,被放到知网上卖钱不说,连我自己用都要花钱。”

  2008年,一气之下,78名博硕士共同起诉了知网,但最终知网付出了什么代价呢?

  78人中,仅有21人获法院支持,人均赔偿只有两三千块钱。

  这点小钱,洒洒水啦。

  可能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知网终于发现了:

  原来通过十几年对中国期刊、论文的积累,自己的腰板竟然可以这么硬?

  02

  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仲伟民,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知网曾经向各学术期刊强制推行过一套“注释规范”,这套规范便于知网进行统计分类,但却基本是依据自然科学学科的范式制定,不符合社会学科的研究范式。

  这会导致像历史学的论文注释,变得不清晰、混乱,非常不容易阅读。

  可知网依然推行下去了。

  “很多期刊,担心自己会不被知网收录而被迫实行了这套制度。”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知网早已从最初的一个期刊汇总平台,成长为如今的行业权威。

  “现在很多学术期刊不敢不让知网转载,因为一旦在网上检索不到你期刊的文章,那影响力会因此下降,转载之后还能扩大名声,钱在这时候不是主要的。”

  一位从事期刊出版多年的编辑也曾告诉人物记者,现在职称评定有要求,“参评论文必须在知网等主流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发表”。

  也正是吃准了这一点,知网在遇到学者维权时,经常会祭出从知网下架你论文的大杀器。

  比如,2021年,89岁的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收录了自己百余篇论文,却从来不给稿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些论文中,有一些赵教授的合作者还在学校里工作,面临着科研考核、职称评价等诸多问题。

  最终,这里面大多数人都不敢选择直接参与案件,也不要求知网赔偿。

  赵德馨教授赢得官司后,知网写了一封特别“诚恳”的道歉信,然后转头就把老人的百余篇论文全部下架。

  老教授听说后,认为不免费(给它用)就下架,“说明知网一心只想牟利,没有承担起文献平台促进知识公共传播的义务”。

  当时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评论知网“太霸道”。

  知网的霸道可不仅体现在对学者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对大学等机构的硬气上。

  2016年1月7日,武汉理工大学发布官方微博,称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合同到期后,由于续订价格离谱,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2000年以来,CNKI公司对我校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隔了短短不到2个月,北京大学出于同样的涨价原因,也贴出了“可能停用知网”的通知。

  据粗略统计,至少先后有6所大学,曾经宣布过可能要停用知网。

  但这些学校,最终又很难逃出知网的手掌心。

  比如,为购买知网2022年服务,曾经喊着要停用的武汉理工大学又掏了127.85万元。

  据报道,知网今年已经从25所大学收来3000万采购费了。

  不买不行吗?

  对此,南风窗记者采访了浙江传媒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授杜恩龙。

  杜教授认为接受涨价是因为对知网数据库的依赖,“如果不买数据库,那么很容易就会跟最前沿的学术动态脱节。对很多人来讲,知网数据库是获取科研信息的重要途径。”

  就目前来看,知网作为最大的中文数据库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采访中,杜恩龙曾反问南风窗记者:

  “如果我们不买数据库,我们每年的医学科研成果就可能减少一半。你想这不很可怕吗,你敢不买吗?”

  多么卑微的买家啊。

  汤师爷在《让子弹飞》中告诉张麻子,赚钱就得跪着,要我说汤师爷还是见识太浅了:

  知网挣你的钱,不仅可以站着,还能让你跪着。

  03

  被人民日报批评后,知网也曾解释过年年涨价的原因,大概意思是:

  知网不仅是个服务商,也是个采购商呀。很多资源都要花钱的,尤其是独家和外文资料,成本太高了。再加上公司人力、网络之类的成本,报价就涨上来了。

  这个理由充不充分呢?

  要说学术版权垄断行为,还真不是国内独有。

  比如,Elsevier 作为全球最大的付费学术出版商之一,也曾因为收费过高而倍受批评。

  下载一篇论文动辄要收你35美金,高校随便买个套餐也要花上人民币上百万,搞得美国那些财大气粗的大学直呼受不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这家公司的利润率是多少呢?

  以2018为例,这一年Elsevier公司,年利润率为30%左右。同年中国知网,毛利率则为58.83%,快接近对方的两倍了。

  另外,Elsevier好得是在收割全球客户,而中国知网却只面向中国人。

  说好的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呢?

  另外,高昂收费背后,是知网频繁被吐槽的拉胯体验。

  比如,非常无脑的查重系统。

  假设一个人的论文引用了“论语”的某一大段话,发在了你的前面,你后发的论文在引用同一段话时,知网会判定你抄袭了前面那个人的论文。

  孔老夫子的著作权,谈笑间就被知网判给了别人,棺材板都快压不住了。

  另外,同方股份财报显示,知网有时还会收到科研课题补助或财政补贴。

  如2020年12月19日至31日期间,就获得了科研课题补助4223.76万元。

  作为一家依靠行政特许发展起来的公司,知网是否已经忘记了,按照相关规定:

  也应负担与行政主体相似的公共性义务?

  尾声

  89岁的赵德馨教授,在和知网打官司期间,为了取证,曾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90岁的年龄,从家属区到校图书馆,20多分钟的路程,他跑了三十多趟。

  他的很多学生听说后都于心不忍。

  但在和记者谈到知网时,老人还是宽容地表示:

  “知网也做了很多好事,我只是希望它改革,不希望它垮台。”

  这是一位善良敦厚的老学者的态度。

  中国知网,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工程,它承载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大量投入和殷殷期待。

  它当然不该垮掉,但也绝不该成为垄断学阀平台。

  霍金生前解释为何公开自己论文:

  “任何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应当能够自由且没有障碍地获取不光是我的研究,而是每一个伟大的能够探寻人类思想之光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6:07:21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保供物资质量差引发民愤 民众质疑官方采购过程舞弊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陈婧  上海特派员邮箱: jingchen@sph.com.sg
2022-04-22 05:00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海长宁区部分街道发放的山寨“煮饭婶”牌大米,英文名为令人啼笑皆非的“cook your aunt”。(受访者提供)
[/url]





浦东浦兴路街道居民小柳告诉《联合早报》,社区本周发放的食用油,在各大电商网站都查不到产品信息。这瓶产自山东的食用油,生产仅两天后就运抵上海并发放给居民。她说,和家中另一瓶食用油相比,刚领到的新油颜色显得浑浊。
酱鸭发霉、食用油浑浊、大米名叫“煮你婶”……上海各区政府发放的保供物资“大礼包”质量问题频出,引发民愤。多区监管部门昨天(4月21日)紧急发声回应,但仍难以打消民众对物资质量和官方采购过程的疑虑。
上海多个区政府本周陆续向居民发放肉、米、食用油等生活保障物资,应对一再发酵的“买菜难”问题。不料浦东和闵行等区居民相继发贴文曝光,许多物资存在质量问题,生产企业还有不良记录。
浦东张江居民周二(19日)发贴称,政府当天分发的酱鸭生产日期为本月5日,但拆开包装后已经发霉。尽管居委紧急叫停物资发放,但已有居民拿到后食用,并出现不适症状。
闵行区虹桥镇居民随后也上网曝光,本周发放的物资中有多项山寨和杂牌产品,如假冒“龙口粉丝”的“龙仁粉丝”,生产企业“河南省夏邑县汇龙食品”在2020年6月已经注销。同一批物资中的咸肉和黑木耳生产商,分别因产品质量问题多次被当局处罚。
上述曝光贴文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转过万,但质量成疑的远不止这两地物资。浦东浦兴路街道居民小柳告诉《联合早报》,社区本周发放的食用油,在各大电商网站都查不到产品信息。这瓶产自山东的食用油,生产仅两天后就运抵上海并发放给居民。和家中另一瓶食用油相比,刚领到的新油颜色显得浑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海浦东区部分街道发放的食用油(左),生产两天后便从山东运抵上海并发放给居民,但颜色已经浑浊。(受访者提供)

家住长宁区的小陈也向本报反映,上周收到街道发放的大米,包装上印的中文名为“煮饭婶”,英文名却是“cook your aunt”(煮你婶)。除了品名和生产日期,包装上没有其他产品信息,令她心存疑虑,“昨天看到别人发贴文,才发现这是山寨产品。我就奇怪,怎么连政府发的东西都不能让人放心?”

  延伸阅读
  半夜被破门强送去方舱医院 两老人检测呈阴已送回住所
  韩咏红:上海清零几日可待?

上海市政府:监管部门将从严彻查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昨天(4月21日)在记者会上回应说,当局近期的确发现部分免费发放的保供物资存在质量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生鲜食品。监管部门将坚持“从严从快”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闵行、浦东等区监管部门昨天均紧急采取行动。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宣布对供应杂牌粉丝、木耳等的江苏宏信超市连锁公司立案调查,该公司同日发布致歉信,承诺将召回并调换有关产品。“发霉酱鸭”供应商嘉兴三珍斋食品昨天也发声明称,已连夜展开自查,并配合采购商和监管部门展开调查。
多地保供物资质量堪忧,也令民众质疑官方采购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上海白领吴星(化名)向本报披露,一名久未联系的浙江朋友本周找上她,询问可否在上海代售一款300元(人民币,约63新元)的杂牌空气炸锅,并承诺每单有佣金抽成。
当吴星询问封控时期怎么打通物流时,对方称在当地红十字会有关系,可通过红十字会将产品运进上海。“他还说,蔬菜之类的物资也可以通过红十字会渠道运送,只是他自己没有路子,所以没做。”
中国官媒新华社主办的期刊《半月谈》昨天发表评论称,政府免费礼包不是免责产品。出了问题,除了对相关供应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还要对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或是利益输送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评论指出,政府发放的免费礼包相当部分是由政府买单,出现问题“既是对财政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必须严肃追究、彻查到底”。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6:14:01 | 只看该作者
韩咏红:上海清零几日可待?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韩咏红   邮箱: hanyh@sph.com.sg
2022-04-22 05:00

这一波折的后遗症需一段时日才能抚平,留下的教训是上海首先还是中国的上海,不能自外于全国防疫大方针。

在封城半个多月,居民断粮、物流大堵塞等乱象与民怨冲天的段子传遍中外后,上海市两个辖区本周终于达到首日“社会面清零”。与此同时,姗姗来迟的诸多制度安排与措施也总算登场,反映出上海社会的秩序逐渐导回正轨,一些发国难财的无良企业与个人也在面对严惩。
话说上海梅陇镇统一发放给居民的第四批生活保障物资中,冷冻猪肉被发现“存在肥肉过多、品相不佳、多为边角料且变质变味等问题”。公安机关调查后,将以次充好的四名供应商相关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由官媒指他们是“犯罪团伙”;梅陇镇副镇长和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也为此丢官。
这类真实故事还不少,除了网上能找到的“发国难财”故事大全,我们报社驻沪记者的友人也收到官方统一发放的“煮饭嫂”品牌大米,正品的英文名称是“cooking aunt”,但官方发放的大米包装上赫然印着"cook your aunt”(把你阿姨煮了),这惊悚的翻译暴露那产品就是个低劣的仿冒货,无怪乎民众会质疑背后是否有官商利益输送。
另一名上海居民发来短信对记者反映:“物资能买到,但价格贵得离谱,政府保障供给是软肋”。可谓一针见血。
凡此种种,都可见上海在“由乱而治”的路上仍跌跌撞撞,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上海从原先采取“精准防控”到被迫“全域静态管理”(封城),转档过程的无奈、严重缺乏准备,甚至思想混乱。
作为中国最为国际化、高度商业化的城市,上海此前一直以傲人的精准防疫来实现城市的正常运转,与其他中国境内城市不同,上海从未封城,这方面的探索肯定也得到中央的默许。然而,3月底以来上海在奥密克戎的袭击下严重破防,必须从“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转变策略为采取封控措施时,这个以精细的商业服务与分工来维持运转的超大型城市、现代城市治理的模范生,马上暴露出一系列弱点:包括没有封控预案,官民没有思想准备,更没有社会动员的必要机制。
有意思的是,这一回外界不止看到上海的挣扎,又直接见证了它回归统一思想、统一步伐的过程。
明显的转折点出现在上周五,在上海督战防疫的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宣布上海社会面清零的目标“指日可待”。同日晚上,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陈杰在内部讲话中传达指令,20日要社会面清零,这是“军令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上海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随后出台了就医流程的规范规定,明令“不得以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作为进出小区就医、转送病人和接诊的限制”。针对封控措施导致的供应链受阻,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从中央主持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
到了本周,上海部分汽车、医疗和半导体业等中外企业复工复产,上海社会运作的关键堵点仿佛开始疏通。一名资深上海学者私下里笃定地说,上海各区将一一实现社会面清零,直到全市达标。他更预见,不久后上海将像当初的武汉一样,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生活恢复常态,官方再宣布这场攻坚战取得胜利。
不过,上海并没有在传说中的目标20日当天实现社会面清零,到底几日才能达标,仍是悬在所有相关人士心头的大石。
事实上,上海市何日能“解放”,市领导可能比谁都更着急。
今年是中共高层换届年。按照惯例,新一届上海党代会将在5月下旬召开,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选举产生出席下半年中共二十大的上海代表。即使上海市党代会再等一等,到6月才召开,若届时疫情阴影未除,社会面达不到清零,党代会的气氛就会变味儿。而且无论如何,上海在换届年闹出这事儿,既影响了自身形象又拖累了中国经济,还外溢他省、更引发社会的焦虑,当地领导班子总是得做交代,这将牵动中共二十大的人事布局。
3月下旬以来,对上海防疫的“嘘”声不断,上海封控方式也被讥讽为九宫格、鸳鸯汤等。这个城市在中国各城市中独占优势,也一直享有独特地位,却也恰恰因此,它在融入全国一盘棋的防疫时,适应能力尤慢。这一波折的后遗症需一段时日才能抚平,留下的教训是上海首先还是中国的上海,不能自外于全国防疫大方针;在中国这特殊的国家里,统一思想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6#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20:38:48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居民收到的“问题鸭”:闻一闻头痛 尝一口腹泻中国经济周刊
2022年04月22日 18:12:24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宇轩

透过简易的塑封包装袋可以一眼看到泛白的盐水鸭,浸在油脂中,肉质薄的部位用手一捏就如稀泥一般变成糊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涉事盐水鸭。 受访者供图

这就是“闯祸”的鸭子之一。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康城小区的多位居民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映,4月20日收到的保供生活物资中,盐水鸭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不仅开封后气味难闻,而且食用后有剧烈的不良肠胃反应。

此外,该小区微信群中多位居民反馈,其他食品类物资也存在问题,土豆、洋葱外表有肉眼可见的霉斑,肉食产品生产厂商近几个月因生产经营违规行为而遭到市场监管部门处罚。群内成员相互提醒,食用之前务必检查食物变质情况,辨清品牌,避免因食用变质、不合格产品损害身体健康。

4月20日晚,小区微信群内紧急通知居民,停发当批生活物资,停止食用发放的鸭子,已经发放的组织回收。4月21日,社区换发了另一品牌的盐水鸭,但同样有居民反馈,换发的产品也疑似存在质量问题。

居民反映:“闻到气味就头痛”“吃下去拉肚子”

上海康城居民发给《中国经济周刊》的照片和视频资料显示,用简易塑封包装的盐水鸭,外部呈蜡白色,少数部位呈酱黑色,隔着包装就可以轻松将鸭肉捏成糊状。开封后有液体浸渍渗出,切开或撕开后,内部肉质呈淡粉色夹杂血红色,表面油脂状物质浓重。

这是他们在4月20日收到的闵行区莘庄镇康城居委会发放的保供生活物资盐水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开封后的“老牛食品”盐水鸭。受访者供图

不少居民怀疑盐水鸭有质量问题,于是有人直接将其丢弃了,但很多人由于家中食物匮乏,还是吃了。

康城居民邓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吃完盐水鸭后她开始腹痛,然后拉肚子。

同住康城的杨曼和丈夫分别闻过盐水鸭的气味和食用过鸭肉,同样出现了不良反应。

“外包装上有一层很沾手的油脂,打开包装以后,腐烂发臭的味道扑鼻而来,里面的肉软烂、发白。”杨曼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忍着难闻的味道对其他物品进行消杀处理,过程中就开始头痛,痛到有点受不了就去躺着,躺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恶心、反胃,忍不住呕吐。吐了三次之后,大汗不止,全身无力,只好再次躺在床上,昏睡了4个小时后浑身酸软无力。”

“鸭子应该腐坏了,拆开的时候一股浓浓的臭味。”他们的邻居方霖说,“我没有吃,收到鸭子后就扔进冰箱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老牛食品”盐水鸭。受访者供图

据杨曼讲述,她丈夫吃了一小块鸭肉后出现腹泻症状,前后经历了三次。身为医务工作者,杨曼从职业角度初步分析认为,可能是发臭变质的盐水鸭散发出的气体,又混合了物资袋里已经腐烂的洋葱、土豆,生出某种气体毒素,使人产生头痛、呕吐的中毒症状。

由于社区依然处于封控状态,外出需要社区开具证明,程序繁琐,上述受访者均未前往医院就诊。“我自己配点药吃一下,7天左右就好了。”杨曼据职业经验判断。

“问题鸭”背后问题重重

“看样子就像非正规的三无产品,我是缺物资才吃了。”邓丽说,“平时不吃这种质量的产品,也不知道什么味道,所以才中了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盐水鸭标签。受访者供图

盐水鸭并非 “三无”。尽管包装极为简易,但仍能通过产品标签辨认生产信息。盐水鸭的商标为老牛食品,商标属上海老牛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为这款产品的监制商,地址就位于康城所在的闵行区。但该产品的生产商是山东晨鸣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

这批盐水鸭的生产日期是2022年4月16日,保质期六个月,从标签信息上看,产品尚处于保质期内。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7月,晨鸣公司因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被莘县应急管理局处以1.9万元罚款。但在同一年11月,该公司却被聊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拟认定为年度“聊城市放心消费示范单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方霖所在小区微信群内流传的朋友圈截图,补发的“山林风”盐水鸭疑似同样存在质量问题。

4月20日晚,小区的微信群内工作人员紧急通知居民,停发剩余的当批生活物资,停止食用已经发放到居民手里的鸭子,并对鸭子进行组织回收。4月21日,社区换发了另一品牌“山林风”盐水鸭,但据居民反馈,换发的鸭子或同样存在质量问题。

市场监管部门:“从严从快”查处食品安全相关违法行为

上海疫情中保供物资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远不止一只鸭子。据杨曼等居民反映,发放的蔬菜中,土豆、洋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霉变情况,无法正常食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霉的洋葱。受访者供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霉的土豆。受访者供图

“发放的物资中有5种蔬菜和4个橙子,其中4个洋葱烂了3个,2个土豆都烂了,4个橙子有两个软烂出水。另外,金山三辉麦风面包也是问题厂家生产。”杨曼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曼所说的金山三辉麦风面包,生产商是上海三辉麦风食品有限公司金山分公司,曾在4月18日被媒体曝出旗下产品提拉米苏-巧克力味注心蛋黄派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另据康城的另一位居民肖岚反映,发放物资中的“美宁”牌云腿午餐肉罐头,也因经销商四川美宁食品有限公司于2021年11月存在“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而遭到社区居民的诟病。

4月2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陶爱莲对保供物资中的生鲜食品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作出了回应。

陶爱莲称:“我们在近期的监管中,包括受理的投诉举报,的确发现有部分免费发放的保供物资,主要是生鲜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对于疫情期间这类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从严从快”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为了防范类似事件发生,我们对生鲜食品的采购、贮运、分发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了分析。日前,我们会同市防控办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采购分发生鲜食品大礼包的食品安全管理指导意见》。”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邓丽、方霖、杨曼、肖岚为化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7#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20:39:53 | 只看该作者
小区保供物资以十元一箱被贩卖?上海甘泉路街道调查结果来了
澎湃新闻
2022年04月22日 18:44:43

4月20日,居住在上海市普陀区甘陵小区的居民向澎湃新闻战疫服务平台反馈:4月19日下午,小区内有疑似抗疫保供物资以10元一箱的价格被大批贩卖。随后,澎湃新闻记者向小区所在街道反馈这一事件。甘泉路街道在接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开展调查。

4月21日,根据甘泉路街道反馈的调查结果显示:4月19日下午,110接到报警反映有人在甘陵小区倒卖保供物资,110出警赶往甘陵,第一时间控制了正在小区卖菜的物业保洁人员司某某。

经讯问当事人司某某,当事人称,其所卖物资来源于名都居民区,经了解,名都新黄小区共有居民2394户,街道共为该小区分发蔬菜礼包2394份。4月11日收到街道分发的第一批蔬菜大礼包600份,居委将600份蔬菜大礼包分发给封控楼组,做到了封控楼组全覆盖。4月16日收到街道分发的第二批蔬菜礼包1794份,礼包发放做到除封控楼组外全覆盖。除去空关户、阳性转移病人外,剩余91份,志愿者骨干发放40份。由于礼包中多为无法长期保存的蔬菜,4月19日第四天为避免物资浪费,考虑物业、保洁、保安等34名工作人员在此次防疫工作中的辛苦付出,且其工作人员都基本住在小区,故将剩余的51份蔬菜礼包全数交于保洁,让其分发。

司某某称,自己拿到这些保供剩余菜品后,发现很多都已腐烂,其挑拣装箱15箱,以10元价格售卖给甘陵小区居民,已卖13箱,收130元人民币。后经民警和物业经理批评教育,当事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19日就将售卖所得捐于小区红十字会募捐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8#
 楼主| 发表于 2022-4-27 13:00:22 | 只看该作者
公安部:严厉惩处“发国难财”不法分子
2022-04-27 12:22:38 来源:观察者网

公安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采取更加精准有效措施,更好地投身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工作,更好地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安部要求,要做好各项重要决定部署的审查评估,科学精准确定疫情防控和其他社会管控措施,既充分发挥防疫抗疫的职能作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又依法充分履职,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动力,服务保障好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按照国务院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部署要求,全面落实保物流畅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春耕生产、保人民生活供应措施,强化全路网交通运行态势监测,积极配合优化防疫检查点设置,严防“因检致堵”,疏通进城、下乡“最后一公里”。要结合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统筹好安全与畅通,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公安部要求,要坚持打防并举,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毫不松懈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有关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惩处“发国难财”不法分子,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以及囤积居奇、哄抬民生物品价格等违法犯罪,切实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依法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迫交易、恶意阻工、暴力讨债、敲诈勒索等妨碍企业正常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帮扶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为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创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公安部要求,要坚持宽严相济,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对妨害疫情防控、扰乱市场秩序社会秩序、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违法犯罪,要依法严厉予以打击;对没有主观恶意或恶意不重、危害不大的,要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杜绝不分轻重、一律从重处罚。要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严格杜绝因执法不当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要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强化现场理性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语言和执法行为,防止因执法不当引发新的矛盾。发现群众处于急难危困境地的,尽可能及时帮扶救助,必要时协同相关部门妥善处置。

公安部要求,要提供高质高效公安政务服务,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创新完善移民管理服务政策举措,继续优化通关流程作业,不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服务国家有关战略实施。要深入推进公安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强化公安政务服务供给,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要规范日常执法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要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提升执法管理服务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9#
 楼主| 发表于 2022-4-28 19:00:10 | 只看该作者
先社会办公卫体系私有化,再财政在市场购买,假社会主义的公共福利——转帖注



风暴眼|“假阳”引众怒!深扒涉事机构:核酸人次过亿 因疫情“名利双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风暴眼
2022年04月28日 17:25:01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作者:凤凰网财经 琢絮

核酸检测还有“被阳性”的一天?

4月23日,微信公众号“合肥发布”对两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做出通报,引发舆论争议。

通报称,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因在蜀山区区域核酸检测中,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影响合肥市对疫情形势及时研判。更为严重的是,此前已多次发生类似情况,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了合肥疫情防控大局。

通报表示,经研究,决定对上述两家实验室给予警告,立即暂停两家实验室在合肥市范围内的合作业务,合肥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各单位要立即按此要求严格执行。今后无论哪家检测机构,如有类似情形,一律照此处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微信公众号“合肥发布”

然而对于这一处罚,不少网友却表示“处罚过轻”——出具“假报告”却仅仅只是被“警告”?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事件令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有关核酸检测的违规事件和质疑声再起。

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除上述事件外,此前还曾有多起出具“假阳性”报告、实施可能引起疫情传播的危险行为等事件发生,涉及济南华曦医学、郑州金域医学等核酸检测机构。此外,甚至还出现过个人伪造核酸检测报告被判刑等事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多家涉事企业,均不属于医院的内设科室,而是独立于医院之外的民营核酸检测机构。这也令不少网友对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正规性存疑,甚至猜测是否其中潜藏与利益有关的“灰色地带”。

屡禁不止的核酸检测市场违规行为也这个因疫情而衍生出的市场真面目更为扑朔迷离。不少人萌生“歪心思”的背后,核酸检测市场规模的急速扩大究竟令谁爆赚?

1、涉事机构“喊冤”!网友不买账:为何只被“警告”?官方回应

对于两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做法,网友普遍表示“报告造假,太嚣张”,并认为官方处罚太轻,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微博网友评论

对此,其中一家涉事企业和合医学回应表示,“我们正在向政府进行申诉,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并没有权力出具阳性报告。2022年,我们实验室在合肥只碰到过两例阳性样本,后经确认均为确诊病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何企业“喊冤”称自己没有出具过阳性报告?事情真相如何?

4月26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对该事件进行了回应。

据《人民日报》报道,相关负责人解释,涉事的两家实验室,过去一直承担了合肥市部分核酸检测业务。此次发生的问题,在指挥部看来很严重,但并不是网友理解的“编造”了假报告,而是出现了错误,拖延了时间,违背了相关承诺。

早在4月4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曾发布新规,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量、速度、规范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其中明确表示“确保6小时内出具检测结果”, 对“检测质量不高、速度太慢、操作不规范的检测机构,要及时‘黄牌警告’,整改不到位的依法撤销资质。” 该负责人称,受警告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承揽的检测业务超过了其能力,出具检测报告的时间严重超过指挥部要求的6小时;初筛检测报告中,还曾出具过一例阳性报告,按照相关流程,指挥部立即启动所有响应机制,包括围绕该阳性病例展开的流调、转运等工作。但随后其他机构进行复检时,发现该报告写错了。 该负责人表示,根据他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并没有发现试剂不合格或存在利益勾结等违法行为。更多还是因为效率低下、工作马虎、流行不规范导致。

2、涉事机构均背靠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检测人次过亿

凤凰网《风暴眼》发现,此番被通报的两家核酸检测实验室来头都不小。

其中,和合医学是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合诊断”)的全资子公司, 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则隶属于合肥诺为尔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诺为尔基因”),两家公司均为民营企业,且都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官网显示,诺为尔基因作为合肥本土公司,成立于2016年,聚焦江苏、安徽两省并辐射全国,业务涉及全国32个省市,能够实现60种基因检测、100多项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并拥有20种自主研发检测试剂盒,3种自主研发检测仪器。

此外,诺为尔基因还拥有多个头衔——除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外,还获得了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肥市大数据企业、合肥市雏鹰企业、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资质,以及二类、三类医疗机械经营许可证等多个证书,并获得了基因检测试剂盒等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数十项。

而此次被暂停服务的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则坐落于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资料显示该实验室“拥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资质”,并与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范德堡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有合作。

诺为尔基因官网还称,公司“多次满分通过国家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科创版培育层挂牌。”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体外诊断(IVD)试剂服务仅为诺为尔基因六大医学服务其中之一,而该公司介绍称,旗下IVD研发生产基地位于苏州,面积1700多平方米,预计投资额达数千万元,五年内总产值可达数亿元。而“致力于核酸检测试剂盒等的研发”也被该公司写在官网介绍中。

另据天眼查,诺为尔基因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缴资本256.8万元,公司规模不到50人,但截至目前还从未进行过公开融资。

除了未获融资外,诺为尔基因还出现过一起动产抵押。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3月,诺为尔基因以融资为由,将一套基因测序仪抵押给了苏州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融资额为45.3万元,抵押期限为3年。而苏州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实控人则是于2019年8月上市的苏州银行。

此外,诺为尔基因实控人沈兵还曾于2021年年初和年底分别成立了两家“诺为尔”系列公司,并且其中一家子公司的法人代表于诺为尔基因相同,均为许小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沈兵在3家公司的持股情况,图源:天眼查

与诺为尔基因相比,和合诊断在资本运作上则更为活跃。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发现,和合诊断成立于2010年,在2014-2017年间,和合诊断共完成了3轮融资,资方各不相同,包括毅达资本、高特佳投资、中信建投资本等共8家投资机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和合诊断融资历程,图源:天眼查

与和合诊断频繁融资的同期,这家起家于北京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也在多次闯关A股。

据和合诊断官网,和合诊断前身为成立于2010年9月7日的北京国立柏林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家卫生部2009年12月印发《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以来,北京市卫生局批准的第一家专业从事第三方检验的临床医学检验所。

2015年7月,和合诊断进行股改,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布局上市。

2017年6月,和合诊断与东北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董事长李玮在上市辅导会说道:“IPO作为2017年和合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是当前集团的首要工作。和合集团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支持的产业体系,在科技检验领域具有实际盈利能力,具备IPO的资质和水平。”

但经过一年多的辅导期后,双方合作却无疾而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和合诊断董事长李玮,图源:和合诊断官网

2019年4月,和合诊断与再启动IPO计划,并选择华西证券作为上市辅导券商,却在同年年底再一次终止。

2021年,和合诊断又试图“借壳上市”。当年7月,ST九有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和合诊断不低于51%的股权,同时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募集配套资金。但仅过两周,这一收购计划就再次夭折,原因是和合诊断的股东人数众多、股权结构分散、股东各自利益诉求不一等。

对此,ST九有曾公开回应称,“和合诊断个别股东对完成交易拥有决定性的影响,以此对交易价格提出公司完全无法接受的要求,在公司积极推进且不断努力协调各方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满足个别股东的要求。”

天眼查数据显示,和合诊断股东情况确实极为复杂,股东数多达97人且股权十分分散。

其中,第一大股东李龙江持股比例为13.25%,公司副董事长杨志诚持股7.92%,董事长李玮持股比例为5.07%,公司董事及总经理刘志刚持有股份比例为4.0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和合诊断总经理刘志刚,图源:和合诊断官网

另有多家投资机构对和合诊断有不同程度持股,其中,宁波道夫清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和合诊断9.44%,前者也是和合诊断A轮融资方信达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参股公司;杭州睿泓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和合诊断6.14%,诸暨高特佳睿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和合诊断3.88%,后二者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均系和合诊断最近一轮股权融资的资方之一高特佳投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和合诊断前十大股东信息,图源:天眼查

资料显示,和合诊断目前在全国各地设有21家子、分公司,业务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累计服务人次超过1000万,为全国2000余家二甲级以上,500家以上三甲级医疗机构提供差异化检测服务。

据和合诊断官网称,新冠疫情发生后,和合诊断实验室累计检测过亿人次。与此同时,2022年1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司副总经理倪君君表示:“每年都投入几千万的科技经费,弥补了国内精准化检测的空白,企业效益也在逐年提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和合诊断官网

和合诊断企业效益究竟是如何逐年提升的?由于企业未披露过财务数据,因此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一些过往公开信息中或许可以感知。

据和合诊断官网,新冠疫情出现前,公司以从事临床质谱色谱检测为主,新冠疫情爆发后,2020年3月,和合诊断集团全资子公司合肥和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通过药监部门的备案审批,公司开始介入核酸检测业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合肥和合医疗科技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的医疗器械备案证,图源:和合诊断官网

据其过往券商上市辅导报告中显示,2020年,也就是新增核酸检测业务当年,和合诊断营业收入4.25亿元,净利润近0.4亿元,总资产6.7亿元。而2021年业绩情况,公司高管曾在总结会上表示“业绩表现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除此次被通报外,和合诊断去年还曾出现过两次行政处罚。2021年11月,北京市通州卫健委因和合诊断“没有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在非贮存地点堆放医疗废物”分别对和合诊断处以1000及5000元罚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和合诊断行政处罚,图源:天眼查

3、核酸检测为何“事故”不断?一众上市公司赚翻

事实上,因核酸检测出具“假报告”并引发舆论争议的,早有先例。

2021年1月,第三方机构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在河北隆尧县进行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中,在未检测完毕情况下先向当地卫健部门谎报全部阴性,两日后又报告有阳性样本,对当地防疫造成很大被动和损失,公安机关对涉事机构业务代表翟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今年1月,河南许昌市公安局通报,上市公司金域医学的子公司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下称“郑州金域”)区域负责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因实施了引起病毒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被立案侦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无独有偶,今年4月20日,山西省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一起涉疫典型案件。

被告人梁某某在吕梁市岚县东村经营一家以婚庆影视为主的影音工作室,2021年8月下旬开始,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应运煤车司机要求,伪造岚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电子专用章,制作虚假的核酸检测报告单,并通过微信将伪造的核酸检测报告以每份5元的价格出售给大货车司机用于应对疫情检查。截至2021年10月底,梁某某为252人伪造核酸检测报告621份,非法获利3105元。

案发后,经对所有涉案司机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最终,梁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

有关新冠检测违规违法事件的背后,是核酸检测市场近两年来的急速膨胀和利润诱惑。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彼时由于大多数基层医院并没有开展核酸检测的能力,因此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成为抗疫初期极为关键的一环。

同年4月,国家卫健委开始要求所有县区级以上疾控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抓紧进行改造,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核酸检测能力,进一步扩大了核酸检测的市场规模。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再发通知,“在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后者被正式纳入到国家防疫体系,核酸检测市场的入局者越来越多。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信息显示,中国核酸检测能力领先全球。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13日,全国一共有12400家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全国总体的核酸检测能力单管可达4609万管/天。

凤凰网《风暴眼》梳理相关资料发现,2019年中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为106亿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8%;2020年中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达121亿元;2021年中国核酸检测行业规模上升至132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46亿元。

行业急速扩张背后,也令第三方检测机构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国内第三方医检行业已发生多起投融资、上市等事件。

2021年4月,北京智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2000万元Pre-A轮融资;2020年疫情爆发后就获得新冠病毒检测产品上市资质的圣湘生物、之江生物分别于2020年8月、2021年1月先后挂牌科创板。

今年3月,中国三大独立医学实验室(ICL)服务提供商之一艾迪康赴港上市。

据艾迪康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艾迪康分别实现营收17.29亿元、27.42亿元、33.8亿元,其中新冠检测业务收入成为近两年营收主力,分别占2020、2021年总收入的33.7%和36.5%。同时也带来净利润的膨胀——2019年该公司净利还仅为7044.3万元,但2020、2021年却“轻松”破亿,分别录得2.89亿元、3.22亿元。

2021年9月上市的兰卫医学,不仅在上市后股价飙升,市值不到半年超过130亿元,更是在近期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数据十分亮眼——2021年累计完成新冠核酸检测近3000万人份,带动全年营收实现17.78亿元,同比增长43.62%;归母净利2.04亿元,同比增长84.68%。

另一只新冠检测龙头股九安医疗则更为疯狂,凭借着去年11月在美国销售新冠检测试剂盒的许可,九安医疗股价如失控般飙升,截至目前涨幅高达1167%,可谓“名利双收”。

有关核酸检测的利益驱动,不仅体现在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资本累积上,更演变成了名声大噪的上市公司们赖以“吹嘘”的资本。

3月12日,在新冠抗原试剂放开后,作为第一批拿证获批的企业之一的万孚生物董秘竟在自己微信朋友圈发布“此刻心情如下”并配上大笑表情包,引发舆论争议,被网友怒骂是在发“国难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次日中午,万孚生物董秘通过朋友圈致歉称:“昨日朋友圈是我因个人私事有所感发,确系我考虑不周,没有意识到疫情当下大家焦灼的心情,造成了不良影响。相关内容我已第一时间删除,在此也向大家诚恳致歉。”至此,风波才算平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价格一降再降,核酸检测还是门好“生意”吗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疫情常态化,核酸检测产品价格也在逐渐走低。

2021年12月,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率先行动,公告了上市公司达安基因申请降低部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产品的挂网价格。一盒96人份的产品,由原价960元降至720元。以此计算,相关产品每人份的价格下降至7.5元。

今年4月,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和费用的通知》要求下调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政府指导价,规定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28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随后,北京、河南、广东、黑龙江等多个省事宣布下调核酸检测产品价格。

多地核酸检测价格的大幅下降,也令市场普遍担忧会对行业内公司利润带来挤压。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定价已经逼近3到5元的生产成本,“薄利多销”已成为行业主基调。

而这一担忧已体现在上市公司的财报中。

有媒体统计,截至4月25日,A股总计有53家新冠检测概念股发布了2021年年报。整体而言,这5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毛利率由2020年的58.22%降至2021年的56.97%,其中27家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以之江生物为例,其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20.19亿元,几乎与2020年持平,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18.61%,原因直指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集采。

另一家科创板上市新贵圣湘生物也是同样遭遇。据其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45.15亿元,同比下降5.22%。归母净利润为22.43亿元,同比下降14.29%,上市次年即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

值得注意的是,亦有市场观点认为,在“动态清零”政策下,核酸检测将常态化,检测市场需求不会萎缩。从这一角度看,规模效应促使成本平摊控制较好,因此相关公司的利润依然有保障。与此同时,屡屡出现的有关核酸检测负面事件也令市场如何精细化管理面临考验。从这一角度看,未来在监管力度和监管手段方面很大概率会加大力度,这也倒逼着行业洗牌,对于行业内公司来说无疑面临着赛道生存和同业竞争的双重考验。

参考资料:

1、《新冠核酸检测价格屡创新低 多家概念公司毛利率下降》,证券日报

2、《和合诊断否认“假阳性”报告,已4次谋求IPO,曾陷代持争议》,中新经纬

3、《核酸检测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海哥商业观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1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5-2 23:57:01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一公司两次涉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被立案调查
2022-05-02 17:52




记者5月2日从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获悉,该部门近日陆续接到市民投诉,反映上海本来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保供食品”南湖牌咸鸭蛋存在外包装上有两个生产日期(2019/01/02、2022/04/15)、蛋黄发黑等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经查,该批涉案咸鸭蛋为浦东塘桥街道向上海本来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的保供物资,由高邮市南海食品厂生产,共计41000盒。4月25日,执法人员对发放的南湖牌咸鸭蛋进行现场拍照、固定证据,确认部分咸鸭蛋涉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当事人涉嫌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食品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已立案调查,对“蛋黄发黑”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抽样送检。

此前,上海本来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经营涉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酱香猪排骨”问题已于4月22日被杨浦区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在抗击疫情的决胜关键时期,又再次发生涉嫌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同样问题,屡犯不改,造成社会不良影响。上海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将对上海本来生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违法行为依法从快从重给予严惩。

(总台记者 梁志玮 高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