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2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反垄断国内外双标 该办的急大事没办的太多 站起来止于79年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22:1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子午:“新中国喝可乐第一人”?别把耻辱当荣耀!

2021-12-01 10:45:5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子午




  中国新闻周刊又把“新中国第一个喝可乐的男孩怎么样了”的话题搬出来送上了微博热搜,上次媒体搬弄这个话题是“40周年”之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9年,一位中国小男孩在长城上喝可乐的照片在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并被命名为“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没想到这个话题也能引申到对40年前所谓“物资匮乏”的嘲讽,还能引申出“多样选择”的自豪感,真TM活见鬼。

  从90年代美国饮料行业资本巨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用收购、合资、入股的形式打垮了当时已经风靡全国的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可乐、武汉滨江二厂汽水、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沙士等在内的“国产七子”,两大外资品牌垄断了全中国碳酸饮料九成的市场份额长达二十余年。

  这究竟是光荣还是耻辱呢?

  碳酸饮料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以可口可乐为例,这家源自1886年美国南方小城药店里的“秘制”饮料,其实主要的配方就是糖分以及少量的咖啡因(今天诸多的证据已经证明这款“快乐肥宅水”其实是一款健康杀手)。然而,直到今天,可口可乐公司依然是全球最具商业价值的企业之一,其所开设的分公司遍布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每天的全球销量超过16亿份(2012年一度超过18亿)。

  可口可乐之所以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风靡的品牌之一,就在于其强大的营销体系以及攻城掠地般的商业掠夺行为。可口可乐每年直接的广告支出就高达40多亿美元,因为其庞大的销量将众多商业巨头纳入了自己的供应链,这些商业巨头包括糖业托拉斯、孟山都、嘉吉、通用食品、卡夫、麦当劳、好时以及斯特潘化工公司等。这些企业满足了可口可乐对于廉价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双方缔结成了共同进退的商业同盟。

  可口可乐遍布全球的分公司还在世界各地做着相似的政府公关,促使当地政府出台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保证给可口可乐优先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地方权力还在自来水工程和市政回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地方权力对于可口可乐的野蛮生长所需的资源掠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通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详细的案例被记录于巴托·J.埃尔莫尔编著的《可口可乐帝国:一部资源掠夺史》一书,这是资本与权力的结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外,可口可乐的财富积累与垄断地位的获得,也离不开全球无数可口可乐血汗工厂里的廉价劳工的辛勤劳动。

  可口可乐的成功案例,算不上什么实业资本的励志故事,只是“一部资源掠夺史”、“一部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则是“一部经济殖民史”。另一巨头百事可乐背后也有相似的故事发生。

  正如上面所示,碳酸饮料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可口可乐在上世纪20年就已经进入中国,国产碳酸饮料早在三四十年代的旧中国就已经出现,这无关什么“物资匮乏”——顶多是新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处理问题。

  笔者生于80年代初,小时候就在县城里喝过一毛钱一瓶的“汽水”,有橙色桔子味儿的,也有无色的,其实就是碳酸饮料,生产厂家是当时国营性质的县食品厂;到90年代初,“汽水”涨到三毛;再后来,县食品厂就倒闭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包括可口可乐这样的有品牌的“外地汽水”。

  仅就“汽水”而言,可口可乐的进入对笔者这样一个生于豫南农村的80后来讲,根本算不上什么“物资匮乏到丰富”的变迁。笔者儿时的记忆里,在80年代,饮料、零食的是县食品厂生产的,村里用的农机局是县机械厂生产的,县里同样有化肥厂、水泥厂、棉纺厂……90年代以后,这些厂都没了,我们县成了全国贫困县,三到四成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工业一度几近消亡,整个县城回归“田园生活”。笔者不知道这算不算“进步”。而今,各种私营工厂又逐渐开起来了,工商业大繁荣了,所谓“物资匮乏”的记忆永远成了记忆,而且模糊了年代,早已沧海桑田、分不清是70年代、是80年代抑或是90年代,于是一概指责为“40年前”。

  后来上大学看各种资料才知道,笔者所在的县城的县食品厂的遭遇还不是最不幸的。

  “国产七子”之一的“北冰洋”,前身是1936年建立的北平制冰厂。卢沟桥事变后,被日本侵略者强行征占为仓库;抗战胜利后复产;1948年,国民党四大家族已经几乎把全中国掏空,搞得经济奔溃、物价飞涨,北平制冰厂在经济危机中破产。

  新中国成立后,北平制冰厂收归国有,改名为北京新建制冰厂,才又获得新生。1950年,北京制冰厂开始试制冰棍,正式推出“北冰洋”商标以及著名的雪山白熊商标图案。随后不久,北冰洋果味冰棍正式面世。第二年试制雪糕和冰激凌等产品,并且北京制冰厂改名为北京市食品厂。1956年,在周总理的关切下,上海的屈臣氏与北京市食品厂进行深度合作,屈臣氏为北冰洋带来了在当时北京的第一条一体化灌装流水线以及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高级技工,北冰洋在屈臣氏的帮助下开始制作“北冰洋”果味汽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六十年代,“北冰洋”的果味碳酸饮料已经风靡北京的大街小巷,成了解暑消渴的必备良品。这能叫做“物资匮乏”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冰洋汽水在1988年产量达到了1000万打,产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按当时人民币的购买力换算,北冰洋的产值绝对排在中国企业500强的前十。

  而这个故事的另一方,是可口可乐1920年代于天津和上海先后建立了工厂,租界林立的上海当时成了可口可乐海外最大的市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口可乐撤出中国市场。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与中粮总公司达成协议,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可口可乐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装瓶设备,在中国设专厂灌装并销售;1979年,在中美建交三个小时后,可口可乐宣布进入中国。之后的第三个星期,第一批可口可乐产品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可口可乐再度返回了中国大陆市场。

  1981年,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90年代初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大陆市场还根本不具备垄断地位,有多个国产品牌与其同台竞争。这时,一场悄无声息的商业战争就打响了。

  1994年,伴随着招商引资大潮,北冰洋食品公司同外商合作,分别成立了4家合资公司,“北冰洋”汽水被分配给其中之一的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生产。遗憾的是,外资并没有给老字号带来活力,反而将这一品牌彻底雪藏了起来。包括百事-北冰洋在内的3家公司没多久就全部关门,只有北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还在继续生产着“北冰洋”牌子的桶装纯净水。

  2007 年,中方与百事可乐几经艰难谈判,最终要回了品牌经营权。“北冰洋”终于回归了。这让很多老员工兴奋不已,但离开市场十余年的“北冰洋”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

  另一国产品牌天府可乐也有相似的遭遇。1936年,重庆美华汽水厂诞生,主要生产青鸟汽水,新中国成立以后公私合营更名为重庆饮料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碳酸饮料生产企业。70年代上级提出中药材“要广开生产门路,大有可为”,重庆饮料厂与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前身)合作,日以继夜地试错,终于在1980年制作出天府可乐的配方;次年,根据此配方生产出的天府可乐品牌面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川渝地区的特产和骄傲。

  1984年,国家原轻工部对市面上的可乐做了产品质量评议。根据评分结果,天府可乐是唯一被肯定的国内饮用型食品。当时可口可乐也参与了评议,它的评分,比天府可乐还低0.52,其余的全球六大可乐评分更是低于天府可乐。1985年,天府可乐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定位国宴饮料,成为一代名饮。借着这样的东风,天府可乐集团迅速扩张到7条生产线、108个灌装厂、四大类50多种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75%,其代理、灌装厂也广布日本、莫斯科、美国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

  1994年,百事与天府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重庆百事天府公司。资料显示,当时,百事以现金出资1070万美元。按照双方的约定,合资公司生产的天府可乐应不低于总饮料产量的50%。但让天府方面未料到的是,在成立合资公司后,原先拥有75%以上市场份额的天府却连年亏损,销量更是逐年骤降。到合资第四年,天府可乐已经名存实亡,天府品牌在市场上几近绝迹。

  2008年,天府可乐集团公司开始追讨天府可乐配方及制作工艺归属权,并于2010年成功拿回配方及工艺。2013年,天府可乐的系列商标最终被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通过司法途径讨回。

  饮料界的“国产七子”就是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以这样的方式逐渐消灭。外资品牌轻松拿走了已成规模的国产饮料企业的生产线、销售渠道和市场,只留下了满地鸡毛。别人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垄断,等到“北冰洋”、“天府可乐”这些曾经的“国货之光”拿回品牌和配方,想要重返市场也回天乏力了。

  这是一起又一起悲伤的故事,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在组装国外配件的“攒机大佬”联想舆论攻防战打得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炒作“新中国第一个喝可乐的男孩”真的够讽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22:26:43 | 只看该作者
司马南:疑点重重,为何联想控股溢价收购卢森堡银行?

2021-12-01 08:05:2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司马南


  司马南微评:

  联想贱卖国有资产给泰山会的小兄弟也就算了,卢森堡银行这事儿明摆着吃亏,不惜代价也要做成买卖,有什么奥秘没有啊?仅仅是为了中国和卢森堡的友谊吗?

  今天有人站出来拍胸脯(都拍红了),给联想打保票,说联想09年改制,不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但他拒绝谈具体问题。尽管胸脯拍得啪啪响,样子依旧可疑。

  卢森堡银行,应该有人出来较真。

  事已至此,不需要再遮掩什么了。

  尽人皆知,卢森堡是避税天堂啊,当年王什么林往国外倒腾钱,以投资的方式进行,那阵子这么干的富豪不少。纯粹私人企业咱就不说了,联想这么干是不合适的。

  或问:往卢森堡银行砸钱,是否涉嫌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老柳小杨能不能出来走两步?

  其他知情人出来走两步也行。

  按下去葫芦起来瓢,270家媒体自媒体洗地,可能不够了,今天晚上要动员更多的人来洗。

  浮尘可以洗去,胎记能洗掉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 / 琦道

  联想控股跟联想集团的财报我看了看,有几个不懂的点想向联想或者懂行的人请教:

  一、联想控股为什么要溢价那么多去收购卢森堡银行?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卢森堡银行收购之前净资产不过12.6亿欧元,而当初联想控股却花了15.34亿收购(117亿人民币),就算在这几年卢森堡银行利润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利润也不过3.33亿人民币,也要二十多年才能回本。

  而且公开数据显示,卢森堡银行美元债加起来3.46亿,欧元债加起来29.69亿,(2014-2021年的中期票据高达28.19亿欧元),法郎债加起来2.85亿,克朗债1.66亿。

  因此这种收购真的划算吗?卢森堡的负债有没有其他问题?

  二、让联想集团作为担保人从中信银行借了巨额贷款的The Champ Global Limited 、Eastern Score Limited跟Huisheng General Trading (HK) Limited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三家公司基本上都是资不抵债,而且基本上没有盈利能力,联想是处于什么目的跟这样的三家公司开发联想国际总部?如果这三家公司一旦无力偿债,联想集团能否面对?

  以上是琦道看完联想集团跟联想控股财报后有疑问的几个地方,希望有人能够帮忙答疑解惑,谢谢!

  #请问联想这个事情怎么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司马南,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司马南频道”,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02:03:29 | 只看该作者
虚假宣传、对华“双标”背后,加拿大鹅在中国赚翻了


2021-12-01 20:58:44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朱琳 采访/郭肖)
“中国大陆门店不得退货”,加拿大鹅的“双标”行为把自己送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被骂上热搜的加拿大鹅,今天才终于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了对中国大陆地区退换货政策的声明,称会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执行退换货政策,全力保护消费者权益。
今天中午,加拿大鹅上海国金中心门店在电话中告诉观察者网,声明并非“无理由退换”的意思,消费者如果想要更换,需要在(购买后)14天内出售购买小票,每款货品可以更换一次同款颜色或尺码,如果要退的话,如果是有质量问题,可以先将照片发过去,他们要确认一下。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熊超律师告诉观察者网,两个版本都是加拿大鹅单方面对外的解释,这就可以说是俗称的“霸王条款”,并且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如果一个商业经营者一再修改自己的销售规则,这也是没有商业道德的。
不少网友对此不满,批加拿大鹅“玩文字游戏”,“非要失去中国市场的时候才改口?”
根据加拿大鹅最新财报,二季度大中华区的直营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85.9%,为其业绩主要增长动力,加拿大鹅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更是直言,公司二季度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商渠道的快速增长以及大中华区市场的贡献。
加拿大鹅连续“作”出事
这场舆论风波来源于前几日的一则新闻。
此前据媒体报道,10月27日,上海的贾女士在国金中心商场“加拿大鹅”专门店,购买了一件价格上万的羽绒服。贾女士称回家后发现衣服的商标绣错了,中心太阳处多绣了一根弧线,并且缝线粗糙、面料刺鼻,但是贾女士表示购衣时曾被店员要求签署“更换条款”,条款显示除非相关法律另有规定,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货。而在加拿大鹅官方网站搜索时发现,其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地区均有30天退货政策。
次日,贾女士向国金中心“加拿大鹅”门店店长投诉,店长称没有权力退货,需要总公司解决。此事引发众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2月1日上午,上海市消保委约谈了加拿大鹅,加拿大鹅参会人员对专门店“更换条款”的具体含义并不了解并且,并且参会人员所说的公司退换货流程与消费者反映的实际情况多有出入。
而这不是加拿大鹅第一次因负面事件登上热搜,今年9月3日,加拿大鹅因虚假宣传被罚45万元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这起处罚直到11月24日,才因为一篇微信爆款文章引发公众注意。在那之前,加拿大鹅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i Reiss甚至大言不惭地表示,处罚一事几乎没有对加拿大鹅的品牌吸引力产生影响,并补充表示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始终在增长。
动辄一件衣服上万的加拿大的鹅为什么对中国市场如此傲慢? 哪里来的自信?
加拿大鹅为啥这么火?
被称为“羽绒服界的爱马仕”的加拿大鹅今年以来一直是微博热搜的常客。
今年1月,“加拿大鹅卖断货”“加拿大鹅上海门店排队两小时”“羽绒服自由”等话题先后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均高达上亿。甚至在不少店面门口,还出现了排队抢购“万元羽绒服”的情况。
有网友称,在加拿大鹅上海部分门店的排队时间甚至有时高达两个小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开资料显示,加拿大鹅(Canada Goose Holdings Inc. )成立于1957年,最初是针对于登山人群,主打户外运动服饰,产品包括各种款式的大衣、夹克、背心、针织品以及秋冬季和春季配饰。
2017年3月,公司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2018年秋季,加拿大鹅正式进入中国。
《财经天下》周刊援引品牌营销专家潮成林的分析称,加拿大鹅被追捧,主要是由于娱乐圈明星、部分企业领袖带动了相关产品的“出镜率”,加上本身产品质量、价值定位与国内中高端消费需求相吻合,从而也带火了其羽绒产品及相关周边。
在一众羽绒服品牌中,加拿大鹅以价格高,会玩营销而出名,是时装秀的常驻玩家,加拿大鹅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玩起了“明星带货”,专为影视演员提供羽绒服产品。
另外,普京、贝克汉姆,马云等政商大佬更是将加拿大鹅品牌知名度拉高了个等级,
在2017年一场公开活动上,马云身穿一件女款的绿色加拿大鹅羽绒服,引发国内的一波“买鹅”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了解,其实自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加拿大鹅就迅速掀起一股消费热潮。
2018年12月底,加拿大鹅北京三里屯店开业,消费者一度排队进店选购。根据时尚商业快讯报道,今年年初,上海加拿大鹅旗舰店出现排队抢购情况,进店需排队1个小时至3个小时不等,售价近万元的羽绒服几乎卖断货。
在线上,加拿大鹅天猫旗舰店的销售数据也不错。截至9月9日,加拿大鹅天猫旗舰店的粉丝数量为178万。2020年其天猫旗舰店网页点击量达到1.81亿次,销售额为1.67亿元。
“爱忽悠的”加拿大鹅
除去此次“双标退货”引发众怒,加拿大鹅已经不是因为一次负面事件上热搜了。
2021年9月,加拿大鹅被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45万元,处罚事由为“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加拿大鹅天猫旗舰店此前发布了“我们的所有羽绒混合材料均含有Hutterite羽绒,这是优良且最保暖的加拿大羽绒”的文字内容。
所谓Hutterite羽绒,是指采自加拿大北部Hutterite群落养殖区的鸭、鹅的绒毛。
而经监管人员向中国羽绒协会及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相关专家了解,在禽鸟品种相同的情况下,羽绒的品质和禽鸟的成熟度有关,和产地、气候并无关系。
加拿大鹅强调“Hutterite”产地来彰显其羽绒的保暖性,并无事实依据。
调查还发现,当事方销售的190款羽绒服装中,蓬松度800(美国标准)的鹅绒产品约占9.5%,蓬松度 675(美国标准)的鹅绒产品约占7.3%,蓬松度 625(美国标准)的鸭绒产品约占69%,蓬松度 750(美国标准)的鸭绒产品约占14.2%。
也就是说,其销售的大部分羽绒服并非使用保温性能更出色的高蓬松度鹅绒,而是使用了蓬松度较低的鸭绒。因此,监管部门认定,加拿大鹅的广告语以偏概全、与事实不符。
处罚通告还指出,结合2020年加拿大鹅天猫旗舰店网页点击量达到1.81亿次,销售额达到人民币1.67 亿元来看,加拿大鹅在天猫旗舰店所制作的涉案广告有一定社会影响。
对此,网友调侃一时分不清是“加拿大鹅”还是“加拿大鸭”。
针对加拿大鹅虚假宣传被罚事件,《经济日报》此前撰文指出,外国的月亮没有更圆,外国的羽绒服也没有更暖。不管是给自己起个洋名字,换个洋产地,还是大搞洋品牌溢价甚至虚假宣传,都不是正道。
中国市场为其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尽管争议缠身,中国市场却依然是加拿大鹅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疫情暴发后,加拿大鹅的股价曾达到最低点12.94美元/股。有分析指出,加拿大鹅股价下滑的主因在于业绩增速未能达到市场预期。而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加拿大鹅的股价也在逐步回暖。
加拿大鹅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26日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加拿大鹅销售额实现同比40.3%的增长,达2.33亿加元。
其中,二季度加拿大鹅电子商务营收同比增长33.8%;大中华区的直营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85.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其之前发布的2021财年第四财季和2022财年第一财季,大中华区直营渠道销售额分别增长了188.7%和101.4%。
加拿大鹅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i Reiss表示,公司二季度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商渠道的快速增长以及大中华区市场的贡献。
DaniReiss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继续看好其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根据年初至今业绩继续向上的表现,加拿大鹅还调高了整个2022财年的全年业绩预期,财报称,预计2022财年,公司总营收将超过10亿加元,约为11.25亿加元至11.75亿加元,另一方面,鉴于中国市场需求高涨,加拿大鹅预计今年秋季在中国开设三家新店。
这么看来,对于构成自己主要增长动力的中国市场,虚假广告、双标退货标准对待轮番上演,加拿大鹅真是十分傲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02:11:10 | 只看该作者
刘继明:柳传志们的底气从何而来?
2021-11-29 23:42:15作者:刘继明来源:作家刘继明公众号 摘要

刚读到郭松民的《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司马南质疑联想》一文,似乎表达了跟我相同的忧虑。郭文认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企改制”过程中,天文数字的国有资产,被一些人(主要是管理层)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成为许多今天的“民营企业家”的“第一桶金”,损害了亿万普通劳动者的利益,侵犯了人民最基本的公平感、正义感,也是以“教父”柳传志为代表的“新阶层”的“原罪”。它已经成了一道无法愈合的历史伤口,不解决,社会会因此不断地被撕裂。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以装聋作哑的方式搪塞过去。

  郭文还提出了具体的“彻底的解决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有论述,列宁关于‘剥夺剥夺者’的论述则更加透彻和酣畅淋漓,新中国成立后,在‘一化三改造’总路线指引下所进行的成功实践,也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即便退一步说,承认新阶层(或‘新阶级’)在当下的历史阶段有存在的必要,他们也必须对历史和人民有所交代,主动采取措施,还清历史欠账,同时还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对中华民族复兴是有益,而不是有害的。”

  我完全赞成郭松民的看法,但同时也觉得,在这场由联想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家责任的问题的论争中,无论是司马南对联想和柳传志的质疑,还是郭松民对企业家责任的诘问,都忽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柳传志和中国的企业家(资本家)与改革开放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不搞清这个问题,就无法理解联想事件持续了这么长时间,为何还局限在自媒体,官方和所有的主流媒体一片沉寂,有的甚至力挺柳传志,跟一年前方方因日记遭到全民声讨后,绝大部分主流媒体和官方始终保持沉默的情形何其相似乃尔。力挺司马南的也都是分布于自媒体上的中低层民众,发文支持方方和柳传志的都集中在各大门户网站,不是资本精英就是知识精英——作为改开的最大受益者和定义者,他们显然是同一拨人。这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

  昨天,我在某微信群里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看了郭松民的文章,认为他只指出了两类应当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方一一‘主流经济学家’和‘主流媒体’,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上面的‘两主’的功能是动嘴巴摇笔杆,造舆论,而真正动手的却是实权派之一 一一 各级国资委。比如当时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大操盘手,他就主张‘管理层收购’、‘管理层占股’,其理由是:如果不给国企管理层足够高的经济利益,国企就留不住优秀的管理人才,都会跑到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去。这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相去不差十万八千里。李荣融们的思想实际上和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下的思想是一致的一一‘弟兄们,给我上!活捉G军的尝二两大烟土!’后来,在捍卫国企的网民的万炮齐轰下,李荣融第二个任期未满就被免职了。接着换了一个蒋洁敏接替李荣融,而蒋洁敏却是一个大贪官……”

  这位网友虽然还没有把话说透,却点到了问题的要害。司马南们挖出的柳传志和联想的问题是改开以来所有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共同特征。他们之所以先富起来,一路攻城掠地,畅通无阻地走到今天,一面在主流语境中被捧成改革开放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如柳传志被推崇为企业家“教父”和被官方授予“改革先锋”),一面却越来越背离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日益买办化、寡头化,甚至拒绝偿还“先富带后富”的历史债务,这显然是无法用个人欲望乃至马克思曾经指出的所谓资本的贪婪去解释的。如果仅仅盯着柳传志和联想们,根本不可能解开问题的“死结”,必须从四十多年来已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新意识形态的改开本身去追问。两者之间仅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捅破这层纸,我们就知道柳传志的底气从何而来了。

  但这个话题过于敏感,也是我迟迟没有对联想事件发表意见的原因,这里只能点到为止。

  有朋友希望我对这起事件的走向做一个预测。基于前面的分析,我觉得大概率会像方方日记事件那样不了了之、无疾而终。

  但愿我是错的。惟愿我的遭遇不要在司马南身上重演。

  那么,司马南们对柳传志们的揭批和斗争是不是毫无意义了呢?

  当然不是。

  还是那句话:左派的奋斗目标依然遥不可及,但其意义就在于斗争本身;斗争也许不可能在短期改变现实,却能防止社会完全被资本集团俘获,朝极端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