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5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企经社分离改革 非毛摧垮社会主义性质关键一招 民情汹汹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8 02:2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时代的托儿所要回来了?请看官方最新回应……红色小兵1226 · 2021-07-21 · 来源:红色小兵公众号





今天,在新的条件下,在我国人口问题凸显的当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企业办社会的巨大优越性了,我们需要重新评价毛时代的公有制经济了,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了,我们需要重新找回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对国家、对集体单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那种强大向心力了!
  面对中国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问题,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年轻人生育负担的政策措施,解决人们的住房压力大、育儿压力大等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7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例行发布会上说,国家发改委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部门于6月25日共同印发的《“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广大网友非常关注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的政策措施,国家支持公办机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受到网友的追捧,我们真的希望国家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放开更多的政策、给予更大的指导,切实减轻年轻人带娃难的问题。
  看到这个新闻,小兵和广大网友都更加怀念起了在毛时代和上个世纪80、90年代,城市的小孩子可以去父母单位托儿所,农村的小孩子可以去季节性的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美好回忆。
  世界著名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在访问中国时曾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他于1972年-1975年在红色中国拍摄了12集大型系列纪录片《愚公移山》,其中在《一个妇女,一个家庭》、《渔村》中就有关于毛时代托儿所的真实影像记录:
  
  在这里,小兵简单总结出毛时代城市国企托儿所和人民公社季节性托儿所的十大好处:
  1、减轻了家庭负担,国家和单位承担了绝大多数开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减轻了妇女负担,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有助于女性的解放事业。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私人的家务变为社会的事业。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有助于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入发展。列宁说“只有把琐碎家务普遍改造为社会主义大经济的地方,才有真正的妇女解放,才会有真正的共产主义。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幼儿园……这些东西实际能解放妇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7年6月1日的上海国棉十九厂托儿所
  4、因为就近,母亲能兼顾孩子喂奶、照料和工作,妈妈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5、保障了托育服务的高质量,绝不会发生伤害婴幼儿的恶性事件。
  6、增强婴幼儿的体质,有助于小孩子的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能力、初步社会认知能力、探索学习的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有助于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养儿育女不再是为了私有制家庭的传承,儿童不再属于血缘上的单个家庭,从小生活在大集体中的少年儿童,将有着更强的无私奉献精神。
  8、集中养娃更节约社会财富。
  9、幼教、保育员的社会地位高。
  10、增强了全社会的凝聚力,全国上下一条心,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大力兴办公立托儿所,之于今日中国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从提高生育率,到提高人口质量;从妇女的解放,到公有制经济的回归;从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到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与共同富裕的实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早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就对幼儿教育工作高度重视。
  1927年,我党就明确提出“建立一般未达入学年龄的机关(如儿童养育院、幼稚园等)以利增进社会教育和为解放妇女的目的”。1934年,苏区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对兴办托儿所的目的、儿童入托的条件、托儿所的作息时间和保教人员的职责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我们可能想不到,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仅瑞金、兴国两个县就开办了249个托儿所——这一政策措施,极大调动了妇女参与革命工作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开展!
  1939年,正处于抗日战争的一片硝烟之中的延安,为了让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能安心应战,毛教员亲自指示,要兴办托儿所,这是件大好事,要尽快办。1940年春天,一所收养革命烈士和抗日将士子女的托儿所,在兰家坪山坡上正式成立了,正愁着没人带的娇娇(李敏),第一个报名参加。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共有托儿所119个。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更加重视儿童的成长。
  1952年,全国有托儿所2738所(分布在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全国农忙托儿互助组和农忙托儿所14.8万余所,极大减轻了家庭的儿童照顾负担。
  1953年1月20日,政务院公布《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51条规定:女职工有4周岁以内的子女人数在20人以上的企业,就需要设立托儿所,房屋、设备、保育员工资由企业或资方支付,儿童餐饮费用由父母支付。
  我们还看到,1956年,农村的农忙托儿所的收托儿童已经达到600多万名。
  1958年,我国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人民公社要办好托儿所和幼儿园,使每一个孩子比在家里生活得更好、教育得更好。
  沿着毛教员既定的路线,到198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城乡婴幼儿入托人数为3400多万人,入托率达到了28.2%。
  可是,到了2005年,《教育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集体性托幼机构比2000年减少56668所,锐减70%。对于绝大多数00后们来说,他们都是由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
  2016年,卫计委的调查数据显示,0-3岁婴幼儿仅有4.1%的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恰恰同样是2016年,国家卫计委主任表示,要鼓励女职工集中的单位恢复托儿所……
  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通过中国托儿所的历史,我们仿佛能够窥探到历史发展的规律。
  1995年5月2日,经贸委、教委、劳动部、财政部、卫生部共同印发《关于若干城市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企业开设托儿所属于福利型的社会职能,要从企业分离出来,待条件具备后逐步推向社会。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了随着国有企业将住房公积金、中小学、退休人员保险、医院、托儿所全都移交出去,问题也随着而来了!
  如果,今天还有人继续强调要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要把能够极大调动广大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的托儿所停掉、关掉、交给市场,那么这样的人,一定属于违背历史潮流的人了!
  我们剥离了毛时代留下的国企办社会的职能,对企业来说是减负了,是提高效率了,但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住房、医疗、养老、就业和教育的压力增加了。
  今天,虽然表面上看,我们的工资收入比毛时代和上个世纪80、90年代要高很多了,但普通老百姓却不敢随便花钱了:因为,育儿、教育、医疗、住房、工作的不稳定、彩礼、结婚、养老等人生中的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花钱或需要准备花钱,每个打工人的压力不减反增了!
  而在毛时代,这些问题往往由国企、单位或人民公社来集体解决,落在个人头上的压力,反而是小的:人们不用还房贷,养孩子成本很低很低!
  毛时代的国企福利,让广大职工能更好的享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样的日子,不香吗?
  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福祉的公共物品,让市场在这些领域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社会主义的公益事业的性质,又体现在哪里呢?
  特别是发展到今天,一些私立的以营利为目的早教机构,越来越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感:从上海携程亲子园工作人员给幼儿喂芥末,到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幼师给幼儿扎针,这一个个恶性事件,让人们见识到了资本的罪恶与丑陋:他们对小孩子,也不放过!
  而在计划经济体系下的毛时代,我们的托儿所都是非营利性质的,服务者和服务对象都是在一个朝夕相处的熟人社会中,绝不会发生虐待孩子的事情。
  再对比完全市场化的美国早教,我们更加看清楚:私营早教机构、私立教育已经将本来属于公益性质的教育事业变成了产业,变成了“摇钱树”——学费一涨再涨,普通工薪家庭越来越不堪重负,美国人、日本人、德国人、英国人的生育率一降再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看到,7月11日台海网报道的漳州龙文区普惠性托育园——悦芽托育服务中心的费用标准:6个月至1周五的乳儿班全日托每月1680元+伙食500元;一周五至3周岁的托班全日托保育费2080元+500元;半日则分别为1380元和1180元。
  据新闻报道,广州市的公共托幼试点,以市场价7.5折收取学费,但一个月的所需费用依然高达到3178元——这几乎要花光一个普通打工人的月薪。
  许多网友看到这些收费标准后,纷纷表示:太贵了,太贵了!
  我们中国,一定不要落入发达国家的这个陷阱之中啊!
  私营早教机构,一面收取了高额的学费,另一面却又对我们的早教老师极为苛刻,拼命压低他们的工资,让培育我们祖国花朵的幼师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
  在这种残酷的剥削下,一方面,普通打工人的怨言较多,私营早教机构越来越不值得信任,家长害怕他们给小孩吃不好的东西,害怕他们不认真负责,害怕他们伤害、猥*亵幼儿;另一方面,我们的幼教老师也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他们自己也提不起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个体系里,唯有资本家是高兴的,他们的利润实现了快速增值!
  我们要大力发展托儿所了,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那么,是依靠私人资本还是依靠党、依靠组织起来的人民来发展托儿所,将成为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小兵觉得,今天,在新的条件下,在我国人口问题凸显的当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企业办社会的巨大优越性了,我们需要重新评价毛时代的公有制经济了,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了,我们需要重新找回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对国家、对集体单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那种强大向心力了!
  公立的托儿所,收费极低的托儿所——这就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9-9 00:21:48 | 只看该作者
要实现共同富裕,国企和私企,谁更应该改革?
2021-09-08 10:40:37  来源: 淮左徐郎公众号   作者:牧场先生

  1、改革使公有制经济占全部比例,从绝对优势降低至20%左右。私有化让中国失去了可靠的体制基础,这对提高综合国力、人心聚力、国防能力、保障水平等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2、私有制在中国实行2000多年了,并没有使中国真正富裕强盛。当今世界上私有制国家很多,大多腐败不堪。近代以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技术革命带来的,并非私有制带来的。私有制是腐败的温床。

  3、大量史实证明:前28年经济发展比改革后40多年更快更好。改革后40多年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多劳力养一孩子政策劳动成果节余的临时显现,是世界科技发展和社会自然发展带来的。如果让6亿每人每月只有1000元的一孩家庭,再像改革前那样养5至6个孩子,可能只能喝粥、积贫积弱。

  4、许多国企身上的污水是被人故意泼脏水造成的。一些国有企业陷入经营困难,有多种原因,不能不加分析地硬说是所有制的原因。比如:国企把赡养退休职工、子弟上学、医疗费用、住房等都包了下来,又把利润全部上交,而私企并不赡养退休职工,也不负担医疗、住房、上学,不少企业还偷税漏税等等,国企负担了许多社会和国家的功能,同一身轻的私企比,无法竞争。

  5、改革开放后,外资和合资企业之所以很短时间内在中国攻城略地,占领大部分中国的行业,国企和民族企业竞争不过外资,是中国各级政府给予外资极大的优惠条件和特权造成的,是不公平竞争的结果。事实证明,外资进入并沒有带来中国高科技的发展,尖端技术反而落后并受制于人。

  6、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超速发展的竞争力是中国国情和真实的史实证明的。

  7、80年代初,国有资产占全国资产90%以上,基本上都是1949年后全国人民积累出来的,硬把这些国企私有化,造成了掏空国家财政根基,使私企一夜暴富,大量资本代表进入“两会”和政府机构,让国家只听到资本的声音,听不到广大民众的声音,使国家贫富两级分化,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军队经商20多年,自己养自己,造成军队腐败、装备落后三个代差)等方面,力有不逮,并造成了社会撕裂,民心散沙,贫富悬殊,资金流失,部分主权丧失,后患无穷。

  8、私有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偷工减料,污染环境,假药毒酒,桥塌楼倒,拖欠工资,毒奶地沟油,生活奢腐堕落,矿难层出不穷,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宣扬享乐淫欲生活,并偷税漏税等等,恶果罄竹难书,极大地败坏了社会精神状态!

  9、欧洲国家左翼政党执政时,也想实行国有化,只是财力有限,无力购买,又受制于选举,无奈之下,才实行混合经济。中国则不同,公有制占一定比例,土地国有,共产党长期执政,可以通过计划调节和市场竞争,严明法纪,逐渐扩大国企比重,国进民退,保持国有和集体占50%以上,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发达富裕国家。

  10、奥地利就是一个国有制占主体(占80%)的国家,欧洲政党能搞好,社会主义的中国为什么不能搞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9-18 21:06:48 | 只看该作者
房租不足烟酒费的1/7,毛时代的福利分房到底好不好?

2021-09-18 15:41:22  来源: 红墙往事   作者:红色卫士




  近日随着房地产巨头恒大关门大吉的传言四起,房,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一直有个问题,房价这么高,掏空了中国人四个、六个乃至十个钱包的房地产企业咋还能负债上万亿呢?老百姓买房的血汗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现在的房子是天价,但我国曾有福利分房制度,那时的住房就像白菜一样廉价。

  那么,作为生存必需品之一的住房,究竟是如何炒起来的呢?

  在住房制度改革拉开大幕的前夜,1988年的《统计提要》显示,1987年城镇居民的住房支出为7.74元,还不足烟酒消费的七分之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即便你每天抽一包70元的软中华(吸烟有害健康),一个月抽2100块的烟,假设不喝酒,房租也就是300块钱。

  房租占整个消费品的支出只有0.88%,占工资的比例当然更低,基本相当于住房免费了。房价如此低廉,当然可以多买几件衣服、多下几顿馆子、多买点日用品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房住不炒吗?

  大家自己算算,你每月的支出当中房租占多大比例,房租又占工资的多大比例。交完房租之后,你抽得起多少钱一包的香烟呢?

  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工作,在地铁站附近租住了一个不到10平米的小单间(有公共卫生间),房租每月1700元,大概是他工资的20%。在北京,他连做“房奴”的资格都没有。

  1990年出版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云志平等著)写道,从1950年到1987年,我国实行福利式的住房分配制度,城镇住房由国家投资兴建,以极低的房租分配给职工使用,房租低到仅有象征性意义,分房的第一依据是家庭人口多少,也要考虑职工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房子不能买卖,也不需要买。虽然住房可能小了点,但绝对是住有所居了。再加上近乎免费的医疗、教育和养老,扣除技术进步的因素,当时的城镇工人生活水平和现在相比差多远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武钢工人的福利房,看起来像红双喜,已拆迁)

  这样的住房制度不是挺好的吗?

  官方的说法住房由国家投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投资不能收回,导致住房严重短缺,完全违背了价值规律(住房短缺有生产力落后的因素,不要把生产力的落后偷梁换柱为制度落后);

  纵观古今中外,房子都是商品化的(从来如此,便对吗);

  住房靠分配,个人没有选择余地,有钱买不到房,还给某些人以权谋私带来可乘之机(分房时以权谋私是特权的原因还是结果,取消了福利房,就没有其他的“可乘之机”吗);

  近乎免费的住房扭曲了消费结构,群众的钱袋子鼓,超前消费洗衣机、彩电等高档消费品(这不是生活水平高的体现吗);

  福利住房制度使人们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不把住房看成商品,而是当成公有的固定资产,把低租金、高补贴的住房制度看成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看来福利分房还是社会主义制度落后性的体现了);

  住房不商品化,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倒是真的,福利房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不开)……

  总而言之,福利分配不好,一定要商品化、市场化。大家可以分析分析上述理由是否成立,或者用实践检验一下,住房市场化之后,古今中外解决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问题了吗?

  尤其是当下,住房市场化之后,人人都能在城里买得起房子吗?两相对比,究竟怎样的住房制度才对老百姓最有利呢?

  住房是国家投资不假,但国家的钱是哪里来的呢?毛时代工资标准曾十七年未调整,人们勒紧裤腰带干革命,建房资金当然也是来自于他们,而不是国家的施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不管怎样,房改还是推行下去了。

  1988年1月,召开了全国性的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把房改列入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

  早在1979年,国家就曾尝试过出售住房,但房价相对于低廉的房租来说不划算,三年只售出几万平方米。

  后来又尝试了“共有产权房”——国家、单位、个人各出资三分之一,房屋产权归单位和个人共有。这项政策效果不错,虽然没能从根本上消除福利住房,但是打开了一个缺口,冲破了人们头脑中公房不能买卖的思想。

  根据调查,房改的支持率有70%多,反对者主要是一些既得利益的领导干部们。

  1998年,《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文件出台,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福利房就此成为了历史。

  当然,这项重大的改革离不开一位老人高屋建瓴的指导。早在1980年,这位老人就进行了顶层设计,为住房制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住宅出售以后,房租恐怕要调整,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因此要研究逐步提高房租。房租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

  的确是高啊!我们可以分期付款买房了,恒大地产的老板股东们也先富了起来,有钱人可以住价值上亿的大别墅,房子多到闲置,这真是很公平。

  红色卫士

  2021年9月17日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02:12:00 | 只看该作者
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来源:经济日报
2021-12-31 14:56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企改革发展捷报频传,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2021年前11个月,央企实现利润总额2.3万亿元、净利润1.75万亿元。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70%的预定任务顺利完成,改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必须全面完成。

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南方电网董事长孟振平表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南方电网改革三年行动总体任务完成率为88%,取得了总体进度、重点任务“双超前”的良好进展。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力提升了南方电网发展质量效益。截至11月底,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净利润同比增长24.4%。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逐项推进,公司改革三年行动128项改革任务已完成92项,其他36项按计划推进,总体任务量完成率91.4%。

2021年以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共完成8户企业混改,其中,华陆公司释放30%股权引入行业龙头万华化学,强强联合快速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桂林公司控股并购重组上海华谊装备公司,共同打造化工智能装备研究平台、机制灵活运作高效市场主体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中央企业、地方国企争作改革先锋,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形成了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

“截至10月底,山东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任务完成占比达85%。”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日前表示。2021年前10个月,山东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9%、43.8%、46.6%。

国有资本结构优化

当前,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的具体施工图,受到各方关注,70%量化指标背后有哪些进展成效?

从年初到年末,中央企业重组整合高潮迭起,令全球业界瞩目,也牵动了资本市场的神经。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挂牌成立,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国家管网资产重组顺利完成,稀土、煤炭等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物流大数据平台、海工装备创新平台加快落地。

从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公布的国企改革主要进展看,2021年,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向更加成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破局,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有力推动国有资本结构优化提升。

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入落实《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出台《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试行)》《中央企业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印发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示范文本。

目前,中央企业及98.2%的子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超70%的集团公司制定董事会授权制度,89.9%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子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

着力破解市场化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得实质性突破,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子企业层面签约比例达83.6%,比年初增长54.3个百分点。

决战决胜三年行动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要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基本完成,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必须高质量完成。”郝鹏表示,要对照“三个明显成效”抓收官,即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优化产业布局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企业活力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

“2022年国企改革的重点难点,无疑就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尚未得到有效落实的内容。”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分析认为,一些企业在任务落实中有“形似而神不似”的现象,下一步要在落实见效上下功夫。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部署,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聚焦重点难点抓攻坚,包括全面落实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前置研究清单有效执行;建设专业尽责、规范高效的董事会;全面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实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持续探索差异化管控;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等。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要把改革重要举措和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将国企改革重要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和企业制度体系,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专家认为,这将有效提升国企治理能力,更好促进国企改革发展行稳致远。(经济日报记者 周 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