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18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三座大山下百姓挣扎 改开新旧时代难辨 金钱社会资本主宰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 22:3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于泽远:中国教育部长易人

时间:2021-08-02 07:4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早点

蓟燕春秋

中国教育部长易人。坊间消息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已接替陈宝生出任中共教育部党组书记,陈宝生已满65周岁正部级高官退休年纪,将卸任教育部长,退居二线。

今年59岁的怀进鹏是中国知名计算机软件专家,也是中国政坛“学而优则仕”的代表人物之一。

怀进鹏1984年从吉林大学计算机系毕业,1987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后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不到32岁就晋升教授。1995年至1996年,怀进鹏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交流;1997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09年出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同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怀进鹏出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2016年底调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2017年,怀进鹏出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成为正部级大员。在同年举行的中共十九大上,怀进鹏入选中共中央委员。

与其他高官相比,怀进鹏拥有耀眼的学术光环。他曾任中国国家计算机2000年问题专家组组长,国家“十五”863计划计算机主题首席科学家,“十一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还曾担任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牵头完成了六册标准化指南和九份研究报告,共同组织了八项国家标准、25项国家标准草案的制定。

作为学者,怀进鹏长期从事软件与理论、网络化软件系统技术研究,主持和实施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网络软件运行、软件设计与开发、通信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两次获得中国国家信息化突出贡献奖。

怀进鹏也曾力主教育改革。他在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期间,主持制定了“长城行动计划”,通过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的实质性合作,探索实施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适应个性化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陈宝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任甘肃省政府研究室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中共甘肃省酒泉地委书记、甘肃省宣传部长、兰州市委书记。2008年,陈宝生出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2013年出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2016年出任教育部长。

据了解,教育部近日举行干部大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小新在会上宣布,中央决定怀进鹏接替陈宝生担任中共教育部党组书记。李小新还代表中央对教育部领导班子做好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陈宝生在会上表态称,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他坚决拥护中央关于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职务变动的决定,热烈欢迎怀进鹏来教育部工作。

他说,船总是要停靠码头的。今天站在码头上,回顾这几年走过的路,他和同志们在奋进中结成了有情有意的战友,他们一起践行了一些有棱有角的理念,干成了几件有滋有味的事情,度过了一段可圈可点的岁月。

陈宝生说,反思这些年做过的事情,他们办成了一些事情,有些事情还在过程中,有的事也可能会留下一些遗憾,特别是有些同志的美好愿望,由于他个人的原因,没有得以实现,对此,他向同志们表示深深的歉意。

陈宝生还表示,今后,对教育部的工作,他将做到三不:不趆位,不裹乱,不添堵。他说,他将在云卷云舒中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花开花落中给我们的后代讲好中国教育的故事”。

近些年来,教育、医疗和住房被称为压在中国民众身上的“三座大山”。义务教育阶段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包括资源分布不公,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等应试教育模式仍大行其道,家长为让孩子上更好的中小学而不惜代价送孩子上各种课外补习班,造成家长经济负担和学生课业负担十分沉重,加剧整个社会的焦虑感。

中国高层上月底发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同时,《意见》对学生作业、课后服务、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提出明确要求。

怀进鹏接掌教育部后,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改革,打造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减轻家长和学生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负担,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将是他面临的主要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14:42:30 | 只看该作者
有家长开始“鸡”身高: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一年花费十余万


2021-08-05 13:31:53来源:中新经纬
在这届家长眼里,孩子的成绩可以“鸡”,视力、身高也可以“鸡”。
常规的运动加食补已经无法满足追身高心切的家长了,为了让孩子长高,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注射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生长激素,睡前在孩子腹部打一针,一天一针或一周一针,一针几百,一年下来花费上十万并不少见。与此同时,生长激素价格是否偏高和是否被滥用等问题,也一再引发争议。
15个月打掉半辆特斯拉,“盼早日脱离生长激素”
“你知道我家娃8岁那年长了多少吗?只长了7毫米!”家住江苏苏州的李莎在女儿6岁时,发现女儿长高的速度较同龄人慢。
上小学以后,比同龄人矮近20厘米的女儿经常被路人问“还在上幼儿园吧?”,这成为李莎的心结。
女儿九岁那年,李莎将第一针生长激素针扎进她的肚皮。扎针至今一年半,第一年,女儿长高了12厘米,后续半年,每个月都长高了0.7厘米,共花费10万元。这对于李莎一家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但她觉得很值。
和李莎有同样焦虑的家长不在少数。2018年11月,刘珍第一次带女儿注射生长激素,当时女儿已8岁零2个月,身高却只有120.1厘米。一直以来,刘珍以为女儿发育较晚,没想到孩子体内生长激素缺乏。
“短效水剂需坚持每天注射,虽是电子笔式注射器,针头小,但也怕孩子排斥,一咬牙,我还是选择了价格高一倍的长效水剂,一周只需要注射一次。”刘珍表示。
在注射长效水剂的第12周,医院复查结果显示孩子各项指标正常,长高了2.8厘米,这让刘珍十分激动。
然而,在注射生长激素的第三个月,孩子被查出假性发育,需同时注射抑制针控制发育。
抑制针在抑制发育的同时也在抑制生长。从注射生长激素与抑制针的第二个月开始,每个月,刘珍女儿的身高只长高0.8厘米、0.5厘米、0.3厘米……医生建议刘珍换成短效水剂,临场试验长,药效足,效果可能更好。
在断断续续注射了15个月生长激素后,刘珍以为停针后可以通过增强运动、调节饮食来“追高”,没想到结果还是让她失望了。
“停针后的17个月中,女儿只长高了7.5厘米,身高141.5厘米”,时隔1年5个月,刘珍和女儿重新拾起短效水剂。除去体检费用,近15个月的疗程总费用大概13万元,“花的钱差不多有半辆特斯拉了,我现在的愿望就是让女儿早日脱离生长激素。” 刘珍表示。
据新华社8月4日报道,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轲接诊了一位病急乱投医的妈妈王女士。王女士担心儿子身高偏矮,陆陆续续在各种“身高促进门诊”就诊,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右边从上到下分别为无针注射器、电子笔式注射器与普通针头注射器 图源中新经纬
“鸡娃”撑起的生意还要再涨价?
家长们的身高焦虑,助推了生长激素市场的发展。在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生长激素。
长春高新2020年年报显示,其控股子公司金赛药业生产的生长激素有三种类型,分别为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水针剂)、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效水针剂)等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
据国元证券7月21日研报,水针在活性、抗体发生、安全及便利性上优于粉针。5月21日的投资者调研纪要显示,金赛药业水针剂收入占比达到70%,长效水针占比12%至13%左右,粉针占比约8%至9%。
同时,水针的价格比粉针更高。证券时报e公司2019年6月曾报道,药品招标信息显示,生长素粉针年化费用近1.9万元,水针年化费用在4.2万元左右,长效剂型的年化费用在19.6万元左右。
家住江苏某二线城市的刘静告诉中新经纬,刚开始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时,选择了金赛药业的长效水剂赛增,一瓶长效水剂价格4300元,一瓶能注射三次,一周只需注射一次。
在孩子长高5厘米后,刘静把长效水剂换成了一瓶1100元,需每天注射一次的金赛药业短效水剂,一瓶大概能用半个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中新经纬
根据高禾投资研究中心2020年11月发布的数据,金赛生物在行业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占比74%。长春高新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金赛药业净利润达到8.78亿元,同比增长了70.02%。与金赛药业相比,另一生长激素龙头安科生物的市占率仅为15%。
5月18日,安科生物董秘、资本运营总监李坤在投资者接待日活动上表示:安科生物2021年一季度生长激素水针的销量,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
7月13日,国元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安科生物的生长激素已布局粉针、水针,长效生长激素剂型也已完成临床试验即将报产,公司生长激素水针的新规格申请进展顺利,有望于近期获批。公司的2000万支生长激素产能项目已于2020年下半年进行申报,有望于2021年内获批投产。
安科生物在5月24日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表示,目前生长激素粉针平均约为400天治疗期,总体费用2万多元,相对于一年长高约10cm的治疗疗效。生长激素水针的价格高于粉针,反而使用的患者更多。
2020年年报显示,安科生物生物制品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2.63%,这里的生物制品即生长激素。从安科生物后续管线来说,生长激素依然是布局重点。
而目前,除了金赛药业与安科生物,特宝生物的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YPEG-GH)项目正开展Ⅱ/Ⅲ期临床研究;天境生物一款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也已经进入III期临床;亿帆医药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Fc融合蛋白也已经获批临床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有消息指16个省区组团带量采购的品种名单上,重组生长激素赫然在列。
消息公布后,长春高科和安科生物均称未接到集采正式文件。安科生物还表示,目前生长激素不属于急需采购的产品,超过90%是患者自费的。
“影响患者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家长的意识问题,因此市场没有打价格战的原因,不是价格越低越能卖得好。”安科生物表示。国元证券也指出,随着长效剂型的推广,价格体系甚至有望进一步升高。
8月4日,有生长激素企业内部人士向中新经纬透露,现有生长激素产品不会涨价,在研产品还要根据未来市场的情况来决定。
上述企业内部人士指出,生长激素的价格受到国家政策影响与市场竞争影响,总体呈现价格下降的趋势,“在每年的招投标过程中,生长激素的价格是在总体稳定中略有下降”。
“生长激素可以用,但不能滥用”
生长激素在中国儿童矮小症的治疗已经步入正轨,但渗透率提升空间依然巨大,据国元证券2021年7月21日研报,2020年国内矮小症患者群体接受治疗的占比仅为5.7%。
与此同时,生长激素是否存在被滥用、是否价格偏高也一再引发争议。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部分家长神化了生长激素的作用,存在大规模、长时间的药物滥用;另一方面,部分医药代表以经济利益刺激医生多开生长激素,在高回扣的驱使下,产生了定价越高销路越好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投资者调研纪要同时显示,目前金赛药业生长激素的大概30%以下在公立医院销售,70%以上在其他合作医疗机构销售,“目前民营医疗机构的推广需依靠公立医院处方的带动”。
不仅如此,给不需要补充生长激素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也会面临严重风险。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慧曾在微博上发文指出,生长激素是一种处方药,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特纳综合症等是目前已批准的可以用生长激素的情况,且有时间窗口,骨骺未闭合,存在长高的可能,“我们是治病,不美容”。
如果孩子不是矮小症患者,打了生长激素会长得更高更快吗?潘慧表示,理论上可以,但不主张用,因为不在适应征范围内。
他建议,正确对待生长发育问题,在专科大夫的指导下进行综合生长激素治疗方案,科学进行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而不能迷信生长激素。
(应受访者要求,李莎、刘珍、刘静均为化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14:32:28 | 只看该作者
奥运冠军获赠多套住房和车辆?邹敬园母亲回应
2021-08-05 08:59:32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见习记者 杜卓滨

8月3日下午,四川省宜宾市小伙邹敬园,在东京奥运会体操男子双杠决赛中以难度分6.9,完成分9.333,总分16.233分的好成绩夺得金牌。邹敬园由此成为宜宾首位奥运会冠军,也是本届奥运赛场上首位夺冠的四川人。

夺金消息传回,家乡宜宾各处挂起横幅祝贺,出租车顶灯循环播放贺词,南岸酒都剧场侧面广场大屏多次播放邹敬园夺金喜讯。在此过程中,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网络上出现多条宜宾企业赠送邹敬园及父母财物的消息,包括住宅、汽车、现金等。

网传的获赠消息

网传的获赠消息

这些消息是否为真?8月4日晚,邹敬园母亲刘丽群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目前是收到了一个楼盘的看房邀请并去售楼处签订了认购协议。“楼盘送的是一套三室两厅的清水住房。由于消息来得太突然,接下来怎么处理我们还不知道。”

已签订认购协议 赠送住宅为88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清水房

奥运冠军获赠多套住房和车辆?邹敬园母亲回应

4日晚,记者拨通刘丽群电话时,她刚送走当天最后一拨前来为儿子夺金道喜的客人。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能让人感受到一家人还沉浸在夺金的喜悦中。

刘丽群告诉记者,4日中午,她接到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的消息,称房产开发商要赠送她一套住房。还来不及准备,当天下午她就被接到了一个售楼中心看房,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见证下,现场签订了认购协议。“认购协议签完就全部交给工作人员了,后续还需要做些什么不太清楚。”

当晚,封面新闻记者走访该楼盘发现,这一位于翠屏区的楼盘背靠翠屏山,面对岷江,紧邻宜宾南高速出口,是宜宾市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片区域,诸多市政设施还在修建当中。

“我们为邹敬园及其家人送上一套住房,主要是想表达本土企业的自豪和对家乡体育事业的支持。”该楼盘一名邹姓负责人告诉记者,赠送住宅为88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清水房,市场均价为每平方米7500元,现在只确定了户型,还未确定楼栋和楼层。

该负责人表示,4日所签订的认购协议只是锁定邹敬园母亲想要的房源,后面的合同由开发商办好后再交付,需要邹敬园及家人自行缴纳税款。

邹敬园母亲回应网传获赠消息:除了签协议这套,其他都应该是假的

奥运冠军获赠多套住房和车辆?邹敬园母亲回应

“网上那些送车送房的消息应该都是假的。除了今天这个外,还没接到别的消息。”由于忙着招呼家里的客人和处理其他事情,刘丽群还来不及拿出手机翻看网传的获赠财物消息。面对采访,刘丽群说除了当天签订的认购协议外,她没有接到其他赠送信息,但不管怎样,很感谢社会各界对他们一家人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住房赠送,刘丽群告诉记者,由于之前对楼盘不太了解,手续也未完善,并没有想好具体选哪套,后期会根据情况而定。当被问及要如何处理这套房时,她说目前的考虑是接房后简单装修居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02:01:24 | 只看该作者
新“反网瘾运动”一触即发? 很多人忘了当年那场尴尬困局 | 文化纵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化纵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化纵横》杂志官方账号
昨天 07:0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饶一晨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杂志)

【导读】近日,某央媒发表《“精神鸦片”竟成为数千亿产业》一文,批评网络游戏乱象,引发舆论关注。前不久“双减政策”出台时,未成年人如何度过课外时间就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手机游戏因其便捷和隐蔽性,在未成年群体中渗透率极高。“减负用于玩游戏”的担忧,似乎正在引发新一轮“反网瘾运动”,而占据游戏行业半壁江山的腾讯游戏也率先整治,近期以《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新举措。尽管整顿业内乱象得到了不少民众支持,但网络沉迷是否应该“病理化”,却颇受争议。而过去的民间治疗网瘾机构乱象,更让人心有余悸。
本文指出,近十余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实践网瘾治疗的国家。在网瘾治疗的过程中,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被归类为一个需要接受矫正教育的特殊群体。对于这一群体,国家采取的措施收效甚微,而各种民间网瘾治疗机构纷纷出现,反而诱发了更多社会乱象。作者认为,应看到网瘾及其治疗背后更大的图景,即中国“模范型社会”的控制模式。单靠这一模式,能否解决问题?这一模式是否具有改善和变革的空间?从长远看,未来需要改变青少年成长的社会与文化环境,才有可能达到网瘾的自然疗愈。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杂志,原标题为“网瘾少年与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变革”,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网瘾少年与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变革

中国社会语境下的网瘾问题

自2005年起,几乎每一年媒体都有关于“网瘾少年”逃学、沉迷网吧、暴毙、自杀乃至杀害亲人的报道,青少年网络成瘾在中国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纷纷呼吁要采取措施来拯救中国2400万“网瘾少年”,我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实践网瘾治疗的国家。

但囿于缺乏一个“国家级”的诊断标准及系统的治疗体系, 网瘾治疗的社会责任几乎完全由各种民间的“网瘾治疗机构”承担,这些机构大多采用军事训练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矫正包括网瘾在内的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

然而,这些治疗机构却也同时饱受舆论非议与抨击,一方面,他们的“非正规性”使人们质疑其本质为攫取暴利的商业机构;另一方面,不时曝出的学员遭受体罚甚至出现死亡的新闻,更令公众对其充满反感。在此情况下,社会舆论期望国家可以出台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网瘾治疗。

在中国的语境下,“网瘾”并非仅限于心理学意义上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更在于整个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及对家庭行为的治理——“网瘾”这一话语试图描述和控制的主体是青少年,而控制的发起对象则是以专家、学校、家庭、国家及治疗机构为代表的成人社会。

一方面,“网瘾少年”群体的“乱”、“暴力”、“杀父/杀母”、“自残”等话语充斥着新闻报道,传达出一种社会的道德恐慌,并引发一系列的国家与社会行动(包括在民间纷纷成立的网瘾治疗机构);

另一方面,对“网瘾治疗机构”的报道同样也将注意力放在了“身体虐待”、“死亡”和“不人道”等“乱象”的批判上。这些恐慌与批判的背后不仅折射出当代中国趋向秩序稳定和道德统一的社会治理和社会控制模式的回归与强化,还体现出在此影响下的国人自发的对于“现代性”危险的警惕与恐惧。基于此,本文将运用汉学家Børge Bakken的“模范型社会”(exemplary society)理论,结合笔者在北京某网瘾治疗机构三个月的田野调查,来解读近十年来中国社会持续不断的“网瘾”问题,对中国社会关于网瘾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的行动作出反思,以期理清网瘾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加深对网瘾在中国语境下的社会文化特征的认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模范型社会控制与道德恐慌

要讨论网瘾问题的产生,就要分析清楚它被“问题化”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氛围、话语体系以及权力体系等。心理人类学与医学人类学的研究认为,植根于社会环境的个人经验叙事是治疗过程中使主体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所以,理解网瘾产生以及“问题化”的环境对于理解“网瘾少年”在治疗过程中的主体经验以及治疗的有效与否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中国学界对于网瘾是否能作为一个“精神疾病”来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瘾”在公众面前一直是以“问题”的面貌呈现的。笔者认为,去掉“问题”的标签,将其作为一个被经验化的现象来思考,才能够认清网瘾问题的本质。虽然网瘾的问题化并不是中国社会独有的现象,但与众不同的是,鲜有其他国家(除了韩国等)会将“网瘾”问题放在一个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干预的高度,这样的结果是由我们社会特有的社会控制模式导致的。

社会控制由外在的公共规章,与内化的社会规则两方面构成。这些社会控制方式在当代大部分社会都存在。然而,中国社会从古至今有着一套稳定的、独特的社会控制模式,它非常紧凑地把外在规则和内在约束结合起来,通过创造一套整齐的“模范故事”统一社会中每一个人的道德价值。

这套社会控制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儒家“礼”的社会治理,并且延续到今天的中国社会。不仅如此,这种模范型社会控制在今天的中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用来平息一切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现代性危险”。“模范故事”可以是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对“传统道德”的再呼唤,也可以是对现代道德模范的宣扬,更可以是一种振奋人心的未来图景(例如素质教育计划),作为一种潜在激励性的力量将“支离破碎”的人群重新约束在一起,以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通过阅读并理解这些故事的道德教化,中国人的精神可以得到统一和整肃,而违背这些精神的人则会受到来自社会其他成员的自发控制。但模范型社会最大的特点在于,它还会采用一些比较机械的灌输方式,比如对教条的反复抄写和诵读,以及更加直接的外在控制,如对失范个体的羞辱、控诉、禁闭和身体惩罚。

“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典型的“模范型社会控制”的例子。它反映了中国文化思维中道德美感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Bakken将其命名为“环境主义”。这种“环境主义”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国模范式社会控制的重要一环——人们自然地把模范道德的形成和其所处的环境联系起来: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的个人,会自然模仿环境中“好”的行为,向模范靠拢;反之亦然。

这种模范型社会下的“环境主义”与网瘾的道德恐慌有什么关系呢?在过去十年里,媒体关于网瘾青少年的报道可以被归类为以下的主题和形式:

(1) 一个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因受到里面的“暴力内容”影响而犯下罪行,例如偷窃,抢劫,甚至杀害父母;
(2) 一个沉迷网络色情的孩子(尤其是男孩)被色情内容毒害导致精神恍惚道德沦丧;
(3) 一个沉迷在危险网络关系(网恋)的孩子(尤其是女孩)被骗去和网友约会结果受到身体与精神伤害;
(4) 在沉迷网络游戏后,一个曾经成绩优秀的模范学生变成了被学校劝退的迷途少年;
(5) 在网吧连续数日或数周的游戏过后,一个少年暴毙或是失去了理智而终于自杀。  

虽然媒体在这些事件的选择上有博取点击率和收视率之嫌,但是所有这些故事在叙述上毫无例外地将网络或者网吧描述成一种现代性的“危险”的象征或者来源,而这种“危险”直指青少年不稳定的身体、道德和心智。这些故事给观者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网络或者网吧是危险场所,是影响孩子道德发展的“坏”环境,是需要被规避的。

在叙事上,这些报道的开端往往是某某“曾经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过程经常是其“结识了某网络游戏”,结局则无一例外是这个“某某”成为了一个脱离正常轨道的失范的主体。这种叙事上刻意创造出来的前后“不协调”呼应是一种反面的模范叙事。其中塑造的“危险”意象(坏榜样)令人恐慌和抗拒,并成为一种道德上的警示。

当这种叙事通过媒体、专家和官方法律(2006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将沉迷网络与吸烟、赌博、酗酒、流浪、吸毒和卖淫等问题行为并立)不断重复强化,来自成人社会的集体干预便成为了一种必要。青少年的“不稳定性”也同样被置放在社会控制的焦点上,这一焦点也因为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反叛形象”在诸多历史事件描写中的重建而被一再放大。网瘾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问题化。

当然,即便是没有这些媒体的报道,从小生长在模范型社会下的家长也会自然而然地把那些沉迷网吧、逃离学校、逃离家庭的“问题儿童”看作是失范的主体,并且寻找方法将他们重新拉回通向模范的正轨。笔者在研究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开始沉迷网络后,都是以一贯的说教、打骂、监控、拔网线等方式来直接制止。家长们希望通过这些行为隔断孩子与网络游戏这一“坏环境”之间的一切联系,但他们最终失败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失败及网瘾治疗机构的存在?

网瘾治疗机构为何存在?

在传统的模范型社会下,社会控制主要是由家庭(宗族)、学校和国家为代表的成人社会主导。其最直接的执行者往往不是国家,而是家庭和学校中的权威代表或是权威性的媒介(例如课本、专家、官方报章)。作为广义上的“机构”,家庭和学校是连接社会控制机制与青少年行为约束之间的桥梁,也是实现模范型社会控制的最重要一环。

但是当以城市化、市场化、个体化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变革急剧发生后,这种依赖家庭和学校的模范型社会控制很难有效地展开。那些“模范”的故事也很容易在剧变中被撕裂解构。成人社会需要一种更加符合当下现状的方式来更有效地恢复和执行社会控制。

当网瘾被问题化后,人们开始主动寻求那些传统机构的制约,例如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惩罚。可是他们失望地发现,网瘾少年的最明显行为就是对家庭和学校的绝对逃离。网络这一新的、虚拟存在的、便捷的逃离途径使家长和老师无所适从。在家国一体的模范型社会影响下,人们开始望向国家。各路专家和公知纷纷呼吁国家采取强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国家也确实采取了强力的约束性措施来回应这些问题,包括2006年将沉迷网络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2007年设立网络游戏反沉迷系统; 2009年授权某公司开发家长监控软件“绿坝-花季护航”,并要求安装在每一部电脑上(同年被叫停);2010年引入网络游戏实名制;直到2014年对互联网的净网行动。这些都可以算作国家针对网络作为“道德危险”以及影响青少年“不健康发展”的风险因素来源的干预措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而,国家的这些措施在对青少年网瘾的干预上收效十分有限。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0年青少年单次网络游戏时间在防沉迷系统的影响下有所减少。但笔者通过对网戒中心学员采访后发现,这种防沉迷系统其实很容易就能通过一些方式规避,包括创建多个账号或者使用成人的身份证号注册等。所以单次网络游戏时间的减少并不能代表青少年群体中网瘾程度的减轻。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对近几年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调查也发现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呈现加深和低龄化趋势。同时,国家的措施并没有触及到网瘾问题的核心,即青少年对家庭与学校的逃离,以及传统社会控制模式的失灵问题。

正是在这种传统的社会控制渠道普遍失效的背景下,以军事训练与心理干预为主要模式的网瘾治疗机构在全中国遍地开花,而他们的服务对象,正是对网瘾问题束手无策的家长。这些机构的最终目的是让“网瘾少年”通过训练和治疗,重新成为能够受社会控制约束的主体,让他们能够回归家庭和学校,将身体、人格与道德发展重新拉回模范的正轨。

然而,正如一些新闻报道所说,部分机构在训练和治疗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因为训练过度或者使用“不人道”的治疗方法造成学员的肉体和精神伤害,甚而出现学员死亡的悲剧。这一现象迅速激起了新一轮的道德恐慌,“网瘾治疗机构”十分吊诡的成为与网络、网吧等环境一样的恐慌对象,被人们认为是可能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存在危险影响的环境。

如何看待网瘾治疗之“乱”
网瘾治疗机构之所以为媒体和大众诟病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其“权威性”和“正规性”不足。“网瘾”并没有被卫生部承认为医学概念,因而这些机构也并非官方开设,带有明显的私人性质,在很多人看来,此类私人机构治疗网瘾的本质是欺骗家长、“牟取暴利”。

第二个原因则是机构的“专业性”不足。某些机构治疗网瘾的方法如电击、体罚,都带有肉体伤害的嫌疑。这两种批评的声音看似占据道德高点,实际上其合理性亦值得商榷。

我们讨论这两种批评是否合理前,不妨先探讨一下是什么导致了对网瘾治疗机构的道德恐慌?

首先,这源于人们对传统社会控制模式的过度依赖。在上一部分我们提到,当传统的模范型社会控制不足以约束“网瘾少年”的时候,人们首先看向国家,因为国家是这个社会控制模式中的最高一环,它能够强有力地发出统一的信号对整个社会加以管制。其根源正是成人社会对恢复由国家主导的模范型社会控制的诉求,同时它也夹杂着一种对“现代性危险”的恐慌,这种“现代性危险”一部分来自于中国急剧的市场经济变革——人们在变革中见到太多的道德沦丧,产生了“道德真空”的社会想象,在诸如食品安全等现代性危险出现的时候立马将其归入“商人唯利是图”的既定范式,将矛头指向私有化进程。因而这又再次强化了人们对于恢复国家主导的模范型社会控制的需求。

所以,在网瘾机构“不正规”、“不权威”的批评中,人们实际表达的是一种对未受到国家规范的私人服务的非道德危险的警惕,以及对道德精神的统一和秩序性的追求。  
再者,其道德恐慌来源于中国社会对与身体相关的暴力的不适应与无意识恐惧。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社会的规训范式逐渐由“古代”以“公开行刑”为代表的公众威慑型惩罚转变到“现代”以专业监狱以及犯罪心理学为代表的个体规训。五马分尸、公开斩首之类的表演之所以失去价值是因为其震慑效果具有非常强烈的不确定性。围观的人们在观看这种“非人道”的表演的过程中产生的不一定是“畏惧”,也有可能是一种对被施刑人的莫名的同情。这种公开行刑的“非人道”甚至能在人群中引发新一轮的潜在对抗情绪。

因此,现代国家摒弃了效果模糊的威慑型惩罚,转而开发更加有效的监狱系统和犯罪心理学,以使得社会规训与惩罚更加个人、更加私密、更加有效。惩罚的对象不再是对绝对威权的挑战行为,而是囿于他们个体的“攻击性”、“暴力倾向”和“变态人格”。惩罚的方式也不再是非人道的、暴力的公开行刑,而是人道的、和平的关押或者治疗。

因此,媒体报道中的网瘾治疗机构的“肉体惩罚”在习惯现代规训方式的公众看来是无法被容忍的“非人道行为”,是属于过去的“落后”行为。大家不认同的不是“体罚”本身,而是“体罚”过度所造成的暴力和死亡。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更加“专业”的,“人道”的,不含体罚的“先进方式”才应当被用来治疗网瘾。

同时,这种对“暴力”的谴责再次彰显出中国语境下受到儒家影响的模范型社会的本质诉求,即对秩序的赞美和对暴乱的控诉。指向“恐怖”与“非理性”的历史记忆逐渐化为人群对暴力和混乱的潜意识抗拒,促使人们拥抱中庸的生活态度,将一切的身体暴力看作是对正常生活秩序和社会繁荣的阻碍。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人们对于“网瘾治疗”的道德恐慌并非只是一种单纯的、正义的道德谴责,而更多是在社会控制模式失调下的一种集体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具有极强的社会性、文化性和历史性,它指向的并非“网瘾机构”本身,而是在媒体叙述中所联系的社会和历史符号。网瘾治疗的“乱象”中的“乱”并非是一个基于广泛和深入的实地调查后得出的客观事实结论,而是一个在社会控制模式失调的大背景下媒体报道和公众情绪的共谋。笔者并不否认媒体在使网瘾问题得到公众关注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是希望通过对“乱象”的解读来更好地理解社会控制的本质。

网瘾治疗的国家在场与中国意义  
回到对网瘾治疗机构的批评本身,首先问题在于,国家的“权威性”与“正规性”在网瘾治疗的过程中究竟在不在场?

实际上,当今网瘾机构已经不仅针对“网瘾问题”这一单一的服务对象,而转型为包括治疗网瘾在内的各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疑难杂症”的综合性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机构。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在对青少年的社会控制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据笔者了解,虽然大部分的网瘾治疗机构并没有得到国家明确的认可和支持,但他们的创立者都拥有和国家权威体、制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机构也在努力通过向国家“合法性”靠拢来增强其治疗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登陆各大机构的宣传网站,我们不难看到在里面挂靠的专家所拥有的各种体制认可的专业资质。所以,在网瘾治疗的过程中,国家作为社会控制的顶端其实一直是以某种形式在场的。  
再者,“网瘾”是否一定要被国家认定为“专业的”医学概念才能被干预?是否需要由国家“正规”医院(而非“私人”机构)来治疗?

医学问题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问题,即使如感冒这样常见的疾病,在问诊用药的过程中都牵扯到社会制度与文化环境的方方面面。同样, “网瘾”并不只是一个生理或心理上的自我控制问题,而是植根于整个社会的控制系统。单纯靠医院的努力远远不能够帮助个人和家庭来解决如此复杂的系统问题。因而网瘾治疗机构是“私人”的还是“官方”的并不能决定治疗本身的效果,政府主导治疗并不一定就是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

那什么才是治疗网瘾的最佳途径?难道就任由这些网瘾机构自己探索,用一些未经检验的方式来“体罚”孩子?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体罚”并不是网瘾治疗机构的专利,如果要严格地审视中国社会中的“体罚”或者“行为训练”,全中国的家庭和学校可能都在这种传统的模范式社会控制的影响之中。其次,行为训练并不是治疗的全部,大部分机构都会在军训之外伴有心理辅导和课程。笔者在北京某治疗机构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其行为治疗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可以被称为体罚的现象。相反,以家庭治疗为主的心理干预方式才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该机构在训练和治疗青少年的同时,也要求他们的家长留在机构内接受培训和辅导,以期改变家庭环境,让青少年顺利“回归家庭”。  
笔者发现,“网络成瘾”在该机构的治疗过程中并非局限在一个心理学或医学术语的范畴,而是在诠释过程中被多方行动者(家长、治疗师、学员)赋予了新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一个动态的道德符号。

家长对网瘾的认识和恐惧并非来源于所阅读到的诊断标准,而是来源于他们所经验中的家庭控制系统的失调。来到机构之前,网瘾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无法解读、无法控制的“症状”)——这种经验上的“症状”并非是医学意义的“体征”,而是道德和文化的符号性表现。这种症状是”急性”的,它体现为一种历时性冲突的短时爆发(植根于家庭内部的长期矛盾在孩子沉迷电子游戏这一事件后得以爆发,导致争吵、出走、肢体暴力等),让人产生迅速平息它的需求。家长将孩子送来机构的最紧要目的是暂时地让这个症状消除(让孩子离开有电子游戏的环境)。

而机构也非常适时地要求家长与孩子分开居住(在治疗的第一个月家长除特殊情况外不允许面见自己的孩子)以平息冲突。而治疗师的初期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处理家长对于这种“无法解读、无法控制”的症状的恐惧。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该机构的治疗师偏重对家长心态的调节,而非对学员人格的指导,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原生家庭”拥有良性的系统,网瘾自然会得到控制。家长通过参加心理学课程和团体辅导不断学习并认识到网瘾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而非孩子,并逐渐练习成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学主体,重视与孩子的内心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对“内心沟通”的重视是伴随市场经济而生的,其在中国语境下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因为中国传统的社会化过程中家长关注的是儿童的“关系敏感性”而非“心理内在性”。学习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克服由“尊卑观念”所带来的随意责罚和“讲道理”的机械性家教方式,并学会一种新的认识自己和认识孩子的方法和语言。同时,他们也意识到网瘾问题的解决并非是平息症状这么简单。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瘾植根的家庭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访谈中,机构的负责人认为要使治疗有效,家庭在机构中的治疗时间应为至少六个月,所以他们不会盲目地将治疗宣传成一种“速效”的灵丹妙药。笔者认为这种方式的有效性不在于“家庭治疗”作为符号上的“专业性”,而在于其顺应了中国社会控制的规律,通过治疗来重塑家庭,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理沟通渠道,使其生成更加良性的社会控制。

但以家庭治疗为主的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并不能掩盖“网瘾治疗”本身存在的矛盾(盈利模式和治疗效果的权衡,孩子被家长强迫接受治疗的事实等等),也并不是说这种治疗方式是“好”的。需要阐明的是,这一治疗方式的产生来源于失效的传统社会控制的需求,而它的有效性也有赖于中国模范型社会的环境。笔者认为,家庭治疗的积极作用在于对传统模范型社会控制的顺应和逐步改良,是推动模范性社会发生变革的一小步,但其影响力并不足以撼动模范性社会的根基,所以单靠这种治疗模式依旧无法带来社会的根本性变革。
如果执意要批判“网瘾治疗”,我们需要看到的不应是那些博人眼球的“身体暴力”或者是执着于“正规”、“专业”这些字眼,而应该看到“网瘾”及其治疗背后更大的图景,即整个模范型社会控制模式。我们应当思考,这个模式是否具有改善和变革的空间?我们需要国家做的并不是建立“正规”的治疗机构来强化既有的模范型控制,而是应该带领社会走出对模范性控制的过分依赖和迷思,从制度上鼓励创新和尝试,改变青少年成长的社会与文化环境,达到网瘾的自然疗愈。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2015年第5期,原题为“网瘾少年与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变革”,篇幅所限,内容有所编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化纵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70篇文章| 51289人关注

+关注
观察者网用户社区


作者文章查看全部>>

收藏 17 评论 166 赞 10



热门评论 12条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频率1587

    全部楼层
    程少一看就是没有孩子,作为家长,一般适当玩游戏不会去管,但是现在各大资本推动游戏产业发展,开放人员毫无原则的投其所好,还经常搞联名,吸引小孩的关注。本质上已成为了精神鸦片。必须禁止资本无序扩张。
    昨天 09:12查看回复 8        [url=]举报[/url]        [url=]分享[/url]
            [url=]回复[/url]        [url=]踩31[/url]        [url=]赞18[/url]                [url=]收藏[/url]




    “网游作为一个高曝光目标,国家层面的监管是异常严格的,不客气地说,在监管和审批方面,中国应该是全世界最严厉的国家之一。 动不动就停发版号,勒令修改不良内容也就罢了。大星作为一个游戏爱好者,玩得手游都是要身份证和人脸识别等等多重认证,严苛程度直逼应聘滴滴司机。 规则上,技术上,能做的大家都做了。那如果你的孩子能用你的脸和身份证突破国家防沉迷系统,甚至你的孩子能在你眼皮底下买5、6个手机,那需要反思的到底是马化腾、丁磊还是作为家长的你?”---转载的,说的很到位
    昨天 09:39查看回复 2        [url=]举报[/url]        [url=]分享[/url]
            [url=]回复[/url]        [url=]踩6[/url]        [url=]赞39[/url]                [url=]收藏[/url]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印第安节度使


    南无加特林80后被反武侠小说、反言情小说
    90后被反网瘾(电脑)
    00后被反网瘾(手机)
    时代就是这么荒谬。

    昨天 08:18查看回复 7        [url=]举报[/url]        [url=]分享[/url]
            [url=]回复[/url]        [url=]踩21[/url]        [url=]赞75[/url]                [url=]收藏[/url]




    央媒文章的重点应该不是游戏,而是游戏方式,主要指的是千亿的资本市场。毒瘾、性瘾等等每个国家每代人都会有,网瘾也不新鲜。我也是从红白机开始玩起,大学通宵红警,上班后奇迹、魔兽。现在家里PS3、XBOX、switch也都有。孩子课余时间玩一下无可厚非,作为调节、奖励或者亲子活动都可以,问题是现在的手游市场,各大商店排行榜基本都免费游戏然后增值服务,基本千篇一律的抽卡、天梯排行甚至莫名其妙的皮肤,这其实就是赌博和虚荣攀比,很多贵重物品都不是靠游戏获得而是靠买的,甚至连掏钱都要看脸,这对游戏体验有何帮助?这对小孩的三观树立有何益处?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包括我在内看到好的游戏或优秀的游戏会毫不考虑买断,但就是对现在的手游有意见,所以愿意买独立游戏而且愿意陪孩子一起玩但是反感他们玩手游。

    昨天 10:13[url=]举报[/url]        [url=]分享[/url]
            [url=]回复[/url]        [url=]踩2[/url]        [url=]赞21[/url]                [url=]收藏[/url]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岁月难得沉默

    全部楼层
    用户5165416518让专业的人玩就行了,中国体育不也是这样?
    昨天 10:26查看回复 2        [url=]举报[/url]        [url=]分享[/url]
            [url=]回复[/url]        [url=]踩5[/url]        [url=]赞1[/url]                [url=]收藏[/url]




    老哥想的也太简单了,让专业的人玩没毛病,问题是专业的人从哪里来?不还是从有天赋的玩家里挑出来的,都不让玩了哪里还有专业的?都说十几亿人的国家挑不出来十来个踢球的,也不看看现在的孩子有多少喜欢踢足球的,就这起码足球还没被限制,李晓峰就是我老乡,他父亲天天说以前他学习不好老去网吧他就天天去网吧逮他,逮住一顿打,这是后来成功了才有了后话,也给中国电竞选手树了个榜样,游戏要是再给限制了到时候真就挑不出来人才了,其实游戏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个切实可靠的防沉迷机制,还天天有一群妖魔化游戏的人。
    昨天 11:13[url=]举报[/url]        [url=]分享[/url]
            [url=]回复[/url]        [url=]踩1[/url]        [url=]赞10[/url]                [url=]收藏[/url]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灰鸽子


    防止孩子沉迷游戏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们提供优秀的课后活动服务,家长的言传身教。
    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都说孩子没有父母管教,沉迷游戏导致辍学,甚至走向犯罪。但农村有多少教育资源投入?农村的孩子又得到多少课后活动服务?北京的小学能去鸟巢奥体中心开运动会,农村的留守儿童们能够去哪?特别是暑假期间,家里只有爷爷奶奶,他们不玩手机游戏还能干吗?去河里水塘里玩水游泳吗?
    娱乐资本的无序扩张的确需要限制,而且就现在形势而言,部分企业甚至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打击。但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想要彻底根治,就得找准病根,进一步做到教育资源投入公平,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再逐步增加课后活动服务。孩子们在学校学得开心,玩得开心,还会沉迷游戏吗?

    昨天 16:36[url=]举报[/url]        [url=]分享[/url]
            [url=]回复[/url]        [url=]踩0[/url]











链接


金钱社会礼义廉耻四围不张 国将不国必出妖孽
23 个回复 - 23630 次查看
下午察:“倒奶式追星”让制止餐饮浪费从何说起? 时间:2021-05-07 22:1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将一瓶瓶白花花的新鲜牛奶一股脑倒入水沟里,这种暴殄天物、匪夷所思的画面在中国社交平台流传,不仅招惹网民公愤,还 ...
2021-5-8 02:48 - 焦典 - 坛友之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8-4 15:10:44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社“雄文”炮轰王者荣耀,文章仅活了四个小时!2021-08-04 10:34:04  来源: 传媒江湖荟   作者:惊讶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天,新华社旗下的重量级刊物——《经济参考报》刊文将网络游戏比作新型 " 毒品 ",并点名痛批《王者荣耀》游戏。

  很快,文章一经刊发,立即刷屏。

  坊间传言:信号很强烈。

  要知道,《经济参考报》是新华社旗下最重要的经济类刊物,也是几大“信披”的指定媒体之一。

  可以说,该媒体的报道可以直达最高决策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而让人无比惊讶的是,《经济参考报》这篇文章是今早8:28分刊发的,但仅仅四个小时后,文章显示:被删除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根据公号痕迹显示,该文章是发布者自己删除的。

  影响力如此巨大的报道为何被删掉?引发外界揣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位记者无奈地说:从全网刷屏到全网删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也有媒体人表示:有神秘力量。

  要知道,这篇报道的分量是很足的。

  据悉,文章刊发后,资本市场立刻做出了反应。早间开盘,腾讯股价迅速暴跌,跌幅高达10%。受此影响,其他游戏公司也同样大跌,其中网易跌超15%,心动公司跌超14%,中手游、创梦天地等跟跌。

  A股市场上,三七互娱、游族网络、完美世界等游戏相关的公司股价也迅速下跌,跌幅在2-5%不等。

  也就是说,这篇文章,腾讯损失高达4000多亿港币。

  稿子为何只刊发四个小时就被删除,目前没有权威信源确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在新华社客户端与其他新闻网站,目前该报道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9#
 楼主| 发表于 2021-8-4 14:32:18 | 只看该作者
经济参考报揭批网络游戏危害:“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
经济参考报 ·2021-08-03 08:48:22

相关人士建议,除了要求平台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单纯追逐利益,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完善平台内容审核机制,减少不良信息进入未成年人视野。处罚的力度要同步跟上。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记者调研发现,当前,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普遍,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

“有的同学有时一天玩8个小时王者荣耀。”

“手机被我摔了5、6个,孩子不吃早饭,把钱攒起来买手机,继续玩游戏。”

“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

这是记者调研时,反复听到的令人忧心的说法。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13.2%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网络游戏的过度投入对我国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负面影响。2020年,我国超一半儿童青少年近视,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增长趋势。游戏危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共识,常常用“精神鸦片”“电子毒品”指代。

这一新型“毒品”却突飞猛进、发展壮大成一个巨大的产业。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同比增长20.71%。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的腾讯游戏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61亿元。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影响触目惊心

游戏对学生影响较大是社会的普遍共识,但影响到底有多大?记者近日随机来到四川省泸州市展开调研。当地蓝田中学得知记者调研主题后,主动设计问卷在全校学生中进行调查。班主任和家长督促全校2154名学生尽可能参与,共交回1929份问卷。问卷数据显示,两三天玩一次网络游戏的学生占比为26.23%,几乎每天玩网络游戏的占比为11.66%;每天玩游戏时长为1-2小时的占比53.91%,每天玩游戏时长超过5小时的占比达2.28%。《王者荣耀》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游戏,参与调查学生中经常玩《王者荣耀》的达47.59%。

面对这一让人吃惊的数字,学校8年级12班的班主任刘老师直截了当地说:“学生接受调查时肯定有保留,实际情况远远比这个严重,班上60名学生完全不玩游戏的学生几乎没有,可控的有20人!”

宏观数据更加触目惊心。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触网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70.4%)。玩游戏等仍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休闲娱乐活动。数据显示,62.5%的未成年网民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中,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的达到13.2%,高于2019年的 12.5%。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发布的《数据、社交绑架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年底到2020年9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近2亿中小学生因上网课频繁接触手机和电脑,增加了接触网络游戏的机会。一些不良的网络平台和服务商,借机精心设计,使一些网课软件与游戏软件无缝切换,不仅下课后第一时间就可以进入游戏状态,而且在同学之间形成了攀比和竞赛。不打游戏的同学,很容易被其他同学孤立,或者失去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

过度使用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面影响。“我在游戏《部落冲突》中是部落首领,管理50多个人,这让我很有统治感、成就感。”蓝田中学八年级某班学生小夏说。小夏的父亲说,自从孩子痴迷网络游戏后,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近一次数学考试只考了30多分。手机已经被他摔了5、6个,孩子就不吃早饭把钱攒起来,偷偷买手机。他发现后,孩子从二楼阳台跳下去,一夜未归,从此他再也不敢狠管。

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表示,一些孩子可能会在游戏中感受愉悦感、获得感,但是总体上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作用还是占主要方面。其中,对于网络游戏的过度投入,使得未成年人的时间分配管理出现巨大问题,分散对于其他方面的关注力,影响学业;沉迷游戏虚拟世界,容易使未成年人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引发性格异化风险。

2021年4月,刘女士一家将腾讯游戏告上法庭。刘女士的儿子小明从小学升入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成绩一直不错。接触游戏一段时间后,小明逐渐出现严重幻觉,游戏里的人物名字经常挂在嘴边,有时一个人自言自语打打杀杀,还把一些游戏里的场景搬进生活。被家人拒绝提供资金充值,小明隔三差五对父母使用暴力,甚至用刀划破刘女士的脸颊,最后放火烧了外公外婆的房子。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这些孩子有的厌学失眠、身体出现种种不适,有的沉迷网络世界逃避现实,有的甚至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中国法学会会员部副主任彭伶指出,未成年人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长时间注视电脑,也容易造成身体机能损伤,身体素质下降。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2020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50.2%)上升了2.5个百分点。

此外,彭伶表示,网络既是富含信息的宝藏,也是混杂的垃圾场。未成年人分辨力较弱、自律性差,易被网络新鲜事物吸引;一旦沉迷网络难以自拔,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游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防沉迷难度不断加大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我国日益壮大的游戏产业。随着游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使得网络游戏防沉迷难度不断加大。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电竞游戏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显示,近十年以来,中国游戏相关企业的年度注册增速呈波动上涨态势,2019年中国新增游戏相关企业超6.5万家,为历史新增数量最多的年份。2020年新增游戏企业超5.8万家。2020年,中国游戏相关企业总数超28万家。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与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478.1亿元,同比增长20.71%,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持续上升,2020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096.76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515.65亿元,同比增长32.61%。“移动游戏的发展带来的游戏的便捷性,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的手机游戏控制难度更大。”彭伶说。

我国游戏行业集中度高,腾讯游戏占据行业半壁江山。据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腾讯游戏和网易游戏分别以54.46%和15.29%的市场份额占据行业第一和第二。腾讯游戏也是我国游戏行业营业收入最多的企业,2020年腾讯游戏实现营业收入1561亿元,较排在第二位的网易游戏的营业收入高出了1015亿元。

腾讯游戏2015年上线的《王者荣耀》独傲市场,2020年日活跃用户数日均一亿,霸占着国内手游流水的头把交椅。高度适配快节奏、碎片化的空闲场景,且动动手指就能和微信好友一起“开黑”,让《王者荣耀》获得了病毒式传播和无可复制的玩家粘性。“有同学曾经一天玩了8个小时王者。”小夏说。

游戏是如何吸引玩家增加“粘性”,甚至激发心理弱点的?据一些游戏公司人士介绍,一些游戏公司聘用了大量专家专门研究玩家消费心理和心理弱点,用来设计提升游戏。这些数字控制部门居于公司的核心地位,待遇也比较高。

《数据、社交绑架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研究报告》指出,网络游戏的开发者、服务提供者和其他参与其中的商家、厂家,必须想方设法在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设备和游戏的音乐、故事环节的设定、晋级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尽最大可能地抓住游戏玩家的心理特点,并针对人性的弱点进行专业化设计,使自己设计出来并在线运营的游戏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的喜欢和尽可能多的用户在时间、精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投入。

记者登录腾讯游戏学院官网发现,其中就有相关课程旨在教授学生“通过本课程了解到学习心理学对于游戏制作的意义。”据伽马数据估算,腾讯游戏2020年研发人员近1.4万人,研发费用达120亿元。

面对专业化设计、运营团队,面对出于逐利而运营的网络游戏,个体用户一旦进入到游戏的王国,就有可能面临着自己根本不可能意识到、掌控不了的局面。“成年人都抵挡不了游戏的吸引,我前夫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整天打游戏,游戏键盘都刨出了坑,他妈妈住院他都不管。”四川省泸州市江阳职高学生家长廖女士说,因为其前夫整日沉迷游戏无法正常生活,她最终选择离婚。她说,“以前择偶都认为不赌不嫖就可以了,没想到游戏成为另一个破家因素。”当地教育局一位领导告诉记者,她的一个朋友也是因此离婚。记者了解到,因沉迷游戏发生家庭冲突不是个例。

成年人如此,未成年人就更容易因为自己年龄、智力和综合判断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而成为网络游戏算计、俘获和掌控的对象。

此外,电竞产业发展迅猛,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诱导性使防治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形势更为复杂。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竞列为正式体育项目,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组建电子竞技国家队。当前,有不少于20所高校先后开设电子竞技专业。这就使电子竞技摆脱其“网瘾少年”的专属印象,而成为一份正正经经的职业。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电竞游戏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用户规模呈直线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电竞游戏用户高达4.88亿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43亿人。从年龄分布来看,2020年中国电竞用户年龄集中在19-22岁,占比为39.7%,18岁及以下占比为9%。

电竞行业给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彭伶指出,例如电竞游戏Dota2(《刀塔2》)用户画像显示,低收入的在读学生是电竞用户主要画像,学生用户占33.6%,高中以下学历占31.4%,超过一半的电竞用户收入不足5000。

四川省泸州市力行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张说,他全班55名同学中,有包括他在内的十多个同学玩《王者荣耀》。他每周都会玩两三次,并且他自己的理想就是未来能够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

“电竞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游戏公司的大力扶持,从游戏竞技平台、单品电竞职业联赛乃至世界性电竞联赛,都是游戏公司主导。资本大量涌入电竞行业使得我国电竞行业急速发展,如何在电竞产业发展的同时避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彭伶说。

林维表示,电竞门槛太高,跟青少年对于网络游戏的沉迷完全是两个概念,在宣传上不能混淆,对未成年人造成误导。能成为真正职业电竞选手的少之又少,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是第一位的。

跳出产业多方共治防范网络沉迷需多措并举

业内指出,游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规模可观,如何趋利避害,引导其健康成长,始终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但仍有改进空间。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实名注册,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需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网络保护”专章,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游戏行业不断完善青少年保护体系,通过实施网络游戏账号实名制度以及限时、宵禁、付费限额等基础手段,对青少年游戏使用进行管理。

彭伶表示,虽然立法一直在完善,但具体措施无法跟上网络的发展,使得实践中的青少年网络沉迷依旧存在,难以根治。例如互联网平台已经普遍采用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仍然能被孩子们找到漏洞,从而避开监督,成功上网。

多位接受采访的学生也表示,通过借家长账号、身份证注册登录游戏,绕过各种“青少年模式”,是同学们常有的操作。蓝田中学八年级某班学生小林告诉记者,除了使用不同账号登录之外,他和同学们还掌握多种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购买加速器、“翻墙”等,使用王者荣耀等游戏的国外版本,就可以绕开网络游戏时长等各种限制。

泸州蓝田中学某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此前政府出台政策不让学生带手机,有的商家就开发出可藏手机的水杯等“新产品”。泸州蓝田中学的老师反映,现在学校不让学生带手机,校门口的小商店就增加了手机寄存服务,有的学生出了校门就可以拿到手机。

针对种种问题,业内指出,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及企业的多方协作和联动,出台更严格的管理办法,才能更有效地达到目的。

彭伶指出,要把牢网络入口关,减少未成年人接触游戏的机会。政府严格履行监督职责,依法、持续对平台监管,对处心积虑突破底线、祸害社会的企业要追究到底。

“在网络游戏强大的吸引力面前,很少有孩子能够主动抗拒诱惑,家长和学校也往往很难有理想方法,考虑到这个背景,游戏厂商不能忽视社会责任。”林维说,要通过政府引导乃至更加具有强制性的手段,提升游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下一步,要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在现有规定时长基础大幅缩短。在他看来,每天都被允许玩一两个小时游戏,未成年人的时间管理和分配肯定会成问题。此外,网络游戏要进一步加强身份认证,内容审查也要更加严格。

记者调研的游戏公司称,游戏研发只占到成本的10%,宣传推广费用占到60%,因此,对宣介平台也要加强监管。

相关人士建议,除了要求平台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单纯追逐利益,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完善平台内容审核机制,减少不良信息进入未成年人视野。处罚的力度要同步跟上。

彭伶建议,家庭也应当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将法律规定的责任落到实处,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家长负有监督责任和表率义务,为孩子树立榜样的同时增强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辨别,配合学校教育使孩子学会正确利用互联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8#
 楼主| 发表于 2021-8-4 14:31:20 | 只看该作者
风暴眼 | “精神鸦片”重挫腾讯游戏 误伤还是风暴前兆?

2021年08月03日 22:09:06
来源:风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作者 |蒋澆

编辑 |赵泽

核心提示:

1.被指为“精神鸦片”后,多家游戏公司股价暴跌,腾讯盘中跌逾10% ,网易跌逾15%, 中手游、心动一度下跌20%以上。

2.过去数年,腾讯因为布局游戏产业备受争议,但这并未阻止其扩张的步伐。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腾讯共投资了49个游戏公司。

3.业内人士表示,防沉迷系统对于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有很大帮助,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8月3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发文痛批游戏产业,将游戏比作“精神鸦片”,质疑称网络游戏竟长成数千亿产业,对未成年人影响触目惊心,并点名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该篇文章发布后,外界纷纷猜测网络游戏行业将迎来强监管举措。

受此影响,多家游戏公司股价纷纷暴跌。腾讯盘中一度跌超10% ,网易跌超15%, 中手游、心动一度跌超20%。其中,腾讯市值蒸发近4600亿港元(约合3800亿人民币)。

针对“精神鸦片”一说,各家游戏公司也纷纷发表观点。完美世界表示,公司旗下手游并非面向未成年人,上述消息对自己影响不大;心动公司董事长则发文称,“精神鸦片一词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自己为游戏行业千百万从业者感到屈辱。

而受影响最大的腾讯,则在官方公号鹅厂黑板报发布一项公告,强调自身将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同时将全面推出“双减、双打、三提倡”的七条新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发出四小时后,《经济参考报》在官网和微信订阅号删除了该篇文章。资本市场也迅速作出反应,腾讯、网易、B站股价跌幅午后纷纷收窄。

半天蒸发3800亿腾讯游戏王国遭遇危机

作为文娱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游戏行业近年来的争议并不少,影响未成年人学业、视力是被批评的主要原因。

《经济参考报》在《“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一文指出,游戏危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共识,但新型“毒品”却突飞猛进、发展壮大成一个巨大的产业。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同比增长20.71%。

作为游戏行业的龙头公司,腾讯成为了文章批评的重点,旗下游戏王者荣耀多次被点名。《经济参考报》调查指出,腾讯旗下的手游《王者荣耀》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游戏,参与调查学生中经常玩《王者荣耀》的达47.59%。“该款游戏日活高达1亿,有的孩子1天玩8小时,情况触目惊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文章发布后,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也导致了一众游戏公司的股价波动。而腾讯影响最大,盘中跌超10%,市值半日蒸发4600亿港元(约合3800亿人民币)。

在国内,腾讯算是绝对的游戏龙头。2020年,腾讯游戏收入达到1561亿元,占整个游戏市场的56%。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腾讯游戏收入达到534亿元,占总营收的近4成,是公司重要的营收来源。

过去数年,腾讯因为布局游戏产业备受争议,但这并未阻止其扩张的步伐。今年以来,面对字节跳动的进攻,腾讯继续加大买买买的力度,布局各个游戏赛道,并将此前从未涉猎的品类收入麾下。

根据企查查数据,今年上半年腾讯共投资了49个游戏公司,而截至7月22日,又新增了“擎龙互娱、梦求游戏、Sumo Digital、Stunlock Studios、沐睦网络”这5家,也就是说,每3.8天就腾讯就投资一家游戏公司。相比去年,今年腾讯在游戏投资不仅数量稳步上升,更是加大了对于二次元、3A主机游戏、精品游戏的投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目前,腾讯已经累计参与了游戏市场超180多起投资事件。在游戏领域不断扩张边际的同时,腾讯也面临着垄断的风险。此前,腾讯音乐已被是监管总局责令解除独家版权协议,并罚款50万。而此次央媒发文,是否会引发监管风暴备受关注。

争议防沉迷系统

游戏究竟是不是“精神鸦片”,不同的观点还在碰撞,但是,让未成年人远离游戏至少目前是各界的共识,游戏防沉迷系统再次被放在公众面前讨论。

有业内人士认为,玩游戏本身无错,错的是某些企业对未成年玩游戏防控、限制不到位,甚至引诱未成年玩游戏。而著名经济家任泽平则发文称,游戏行业确实该规范健康发展了,类似校外学科培训一样,这些年游戏行业在资本和盈利的驱动下,越来越像精神鸦片,大人都很难不沉迷,更不用说孩子。

事实上,早在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需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网络保护”专章,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再次提出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

在监管的要求之下, 国内的各大游戏厂商也纷纷建立了防沉迷系统。比如腾讯要求游戏玩家完成实名认证,并对未满18周岁的用户限制游戏时间。

“总体而言,防沉迷系统对于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有很大帮助,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表示,其一,有的游戏运营企业未严格落实实名制,未能防止未成年人借用或者冒用成年人的身份注册账号。其二,尽管不同游戏企业对未成年人玩自家游戏有时长限制,但游戏企业和游戏产品众多,未成年人仍然可能沉迷于游戏,只是由某一款游戏转变为多款游戏。

“我在18岁之前就开始玩游戏,也遇到过被防沉迷系统限制的情况,玩够一定时间系统会锁定。”今年正在上大二的李同学告诉凤凰网科技,他和同学们也发现有“破解”方法,比如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注册,或者去电商平台租借一个账号玩。

8月3日,凤凰网科技登陆淘宝,搜索“破解防沉迷”未搜到任何商品,并且跳出一个标识着”防沉迷系统“的绿网行动页面,提示用户沉迷游戏的危害。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任重道远。根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我国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中,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的达到13.2%;2020年,我国超一半儿童青少年近视,因沉迷游戏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表示,国家层面的防沉迷实名认证平台已建成,接入企业 5000 多家、游戏超万款,初步达成了防沉迷工作的基础性目标,下一步,将始终把防沉迷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给全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个问题可以借鉴网约车平台的做法,即用户每次玩游戏之前进行人脸识别验证,确保游戏账号的实际使用者与注册者为同一人。”赵占领认为,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加强对未成年人每天玩游戏的时长进行限制。“腾讯今天呼吁的在全行业禁止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玩游戏,建议今后实行晚上某个时点以后一律禁止未成年人玩游戏。”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引发广泛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游戏用户中未成年人占比不低,但其对游戏公司贡献并不高,国金证券此前指出,与外界印象不同,未成年人并不是网游消费的主体。在游戏买量投放市场,最为关注的对象是30-40岁的成年男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7#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01:42:07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时代的人们为啥向往人民公社
老兵义雄 · 2021-08-02 · 来源:作者投稿

人民公社是消灭私有制的产物,代表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

    我们看到,从党的十六大召开到今天,要求重新恢复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个行列里呼声最强的多为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人。他们不只是把呼声停留在口头,其中像南街村、塘约村他们已经将呼声付诸行动。毛泽东时代过来的人们为啥那样向往人民公社?对这种现象,80后的许多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不是不可思议,是他们不了解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心愿。在这种呼声和行动的背后,反映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对集体经济的高度认可,反映了社会主义已经扎根民心,反映了毛泽东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的地位是谁也没法动摇的。
  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产生如此坚定的信念呢?

  笔者通过考证认为主要有六大历史原因。

  原因一,22年的农业学大寨,人民公社创造了农业第二个黄金时期,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人民从切身体会中感受到人民公社好。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是当年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其实大寨并不大,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当年总人口只有500多口。1953年大寨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成社的第一年就制定了改造大自然的规划。他们凭着扁担、箩筐、锄头、铁镐,在土石山上开沟造地,平整田地,蓄水保粮,抗旱防涝,用秸杆还田,增施农家肥,改良了土壤,使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2年亩产237斤,到1962年增至亩产774斤。1963年8月,大寨遭受特大暴雨,冲塌了113孔窑洞房屋77间,冲垮100条大石坝,180亩耕地颗粒无收。但大寨人在大灾面前不气馁,在陈永贵、郭凤莲等带头人的带领下,勇于战天斗地,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在大寨彰显无遗。

  大寨事迹报到国务院,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三次去大寨视察考察,把大寨的基本经验总结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毛泽东看到大寨的经验,与 1964年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毛泽东在中国有至高无上的号召力,随之在中国掀起了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学大寨群众运动,继“大跃进”之后,继续开展了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的改天换地的斗争。农业学大寨不是一时半会的口号,家喻户晓,人人参与,是人民公社撤销之前整个中国农村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旋律。据统计,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海内外约有1000万人来大寨参观学习,对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创造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使国人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老百姓欢欣鼓舞,高兴地唱起“公社是根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人民公社把社员从苦瓜变成甜瓜,他们凭什么要说人民公社不好呢!

  原因二,1962年以后的人民公社消灭了初期人民公社的“一平二调三收款”的绝对平均主义,实行生产资料的三级所有制(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在分配方面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政策,这种管理体制的改进使农民获得极大的安全感,这是农民向往人民公社最根本原因。

  1958年,初期人民公社化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曾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受到群众的反对;但经多次调整后,人民公社从1962年起,按《农村工作六十条》实行生产资料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制,生产队是基本核算单位。还明确,社员大会和社员代表大会是人民公社各级的最高权力机关,有关人民公社的重大事情,像生产计划、分配方案、财务预决算、基本建设等都由各级社员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在分配方面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政策。这些法规后来写入宪法,从法律上保证了农民群众在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主人公地位。人民公社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实行统共同酬的工分制,年终按照各人所得劳动工分进行年终决算。他们不需要再为个体经济中所遇到的困难风险而担忧发愁,再也不会受人剥削,不必担心上当受骗,政治上有尊严,经济收入有保障,勤恳的劳动者能得到更多的实惠。总之,投入少收益大,又安全,农民为什么要反对呢?

  原因三,人民公社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意义的系统,使农民生活的有志趣有方向,这是靠勤劳致富的广大农民向往人民公社的重大原因。

  这个观点是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提出的。我完全赞赏,特此引来作为自己的观点。贺雪峰认为人民公社有三大功能,有意义系统是三大功能之一。所谓有意义系统,即人民公社由于实行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通过宣传教育,广大农民深深懂得,他们所进行的劳动不单单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同时也是在为国家富强做贡献。因为有这种自觉的意识,人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得有目标、有价值、有尊严、很体面;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关注的是个人货币收入,农民是不会有这种感受的。此外,农民在人民公社内部还可以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娱活动,这种有意义的文娱活动使农民获得超越经济目标的政治收获。比如当时一张劳动奖状,奖一条毛巾,农民都有极大的光荣感和自豪感,评上五好社员那是莫大的光荣。

  原因四,人民公社时期是一个全民学习毛著和学英模的时代,持续不断的学雷锋活动创造了中国高度文明的新时代,农民享受了人民公社时期的温馨与快乐。

  从人民公社时期走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是影响几代人的事件。雷锋是一名普通战士,并非做过惊天动地大事的英雄,但雷锋却成了全中国人心目中的楷模,人人学雷锋,处处见雷锋。雷锋怎么有那么大的魅力?是因为雷锋精神充满了人民所追求所向往的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和无产阶级的价值观。雷锋向往共产主义事业,忠于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都出好成绩;他爱读书爱学习,发扬钉子精神,用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把为人民服务视为最大的乐趣;雷锋只活了22岁,但他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在持续不断的学雷锋 活动中涌现了说不尽的雷锋式的战士和受人民群众爱戴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钢铁战士麦贤得,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不考大学下乡专心务农的董加耕,石油工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他们都成了人人传颂的风流人物。那个时代,由于这些风流人物的支撑和影响,创造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间祥和的新时代。从人民公社时期走过来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经济上虽不富裕,但那个时代给他们带来的温馨与快乐使他们从精神享受上得到满足,而且使他们永久怀念。

  原因五,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认识了人民公社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功能,只靠个人一家一户的力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人心齐,泰山移,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人民公社可以集中力量把大事是毛泽东主席肯定的。人民公社从诞生到被撤销的25年间,它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党领导下,以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内容的改天地的斗争。据国家水利统计资料显示,仅人民公社的1958年和1959年就创造了前无古人的成就。1958年,全国共完成土石方580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4。8亿亩,初步治理洼涝面积21亿亩,初步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2万平方公里,“我国水利建设规模,都创造了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1959年全国共建成蓄水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31座,共可蓄水100多亿立方米,建成中型水库1000多座,万亩以上的灌区1200多座,扩大灌溉面积7000万亩,初步实施水土保持措施面积8万平方公里,初步治理洼涝面积6300万亩,是解放前几千年所累积完成的灌溉面积的2倍。在人民公社存在的25年间,农田基本建设还治理了大量的沙碱土地,开垦了大量的农用土地,这些前无古人的成就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和粮食创高产准备了条件。联系当今一家一户的经营农民深刻认识到,要解决农业大的问题只有集体化才能做到,靠一家一户什么也解决不了。农民从历史和现实比较中体会到,还是集体化比个体好。


  第8章

                                                                   谁是解决中国温饱问题的最大功臣
  中国解决温饱问题的时间怎样认定?解决温饱问题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谁是解决中国温饱问题的最大功臣?这是前后30年讨论中涉及的一个热点问题。前30年否定派的观点很明确,他们认为,中国的温饱问题是在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几年后解决的,解决温饱问题的历史原因是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责任制,因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解决中国温饱问题的最大功臣。持这一说法的以北大教授王曙光的评说最具代表性。王教授在《从凤阳小岗村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与局限》一文中这样写道:“从1979年到1985年,由于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方式,由于缩小了农业经营单位,由于农民获得了空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收益权,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力被空前释放,农业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增长,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高峰,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应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中国1949年以来第二个黄金时代。”

  从这段评语可以这样的判断:他认定中国人解决温饱的时间是改革开放几年后的1985年(有说1987年))。解决温饱的原因是家庭联产责任制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力获得空前的大释放。根据是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高峰,开启了中国1949年以来第二个黄金时代。王教授的评说几乎成了公知学者的共识,也为目前相当的国人所接受。可有多少人知道,这段评说严重扭曲了历史的真实性,其结论是站不住脚的。笔者通过考证得出的判断是:家庭联产责任制作为一种经营方式,在解决落后地区农民的温饱问题上曾经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对整个国家农业的发展并未产生正向的引领作用,即大包干的经营只解决了部分落后地区的温饱问题,对解决全国温饱问题并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是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到习近平领导的扶贫攻坚战的2020年才最后收官。改革开放以来,几届党的领导都为国人脱贫作出重大贡献,但解决中国温饱问题的最大功臣仍然当属开国领袖毛泽东,其次当属不忘初心的习近平。

  凭什么说解决中国温饱问题的最大功臣是毛泽东?

  第一个凭据,王教授认定的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最高水平的功劳记在谁的账上记的不对。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为40731万吨,人均粮食390.3公斤,这是三年困难过后粮食产量的重大突破,也是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个最高水平的帐怎么记?王教授的答案很明确,他认为这个成绩是推行联产责任制结出的硕果,因此,这个成绩应记在小平同志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功劳薄上。其实不然。因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是在1983年末定下的,在社改乡通知下达前直到1984年秋天,联产责任制只是在安徽和四川两省推行,全国大多数地区仍然是按人民公社的模式组织生产的。1984年粮食产量大增长主要取决三大基本条件:一是“大跃进”时期建立起来的水利工程发挥了作用,灌溉已不成问题;二是1965年后全国建成10余座年产30万吨的大氨厂和1000余座小氨厂,创造了增产的当家条件;三是1975年袁隆平杂交水稻还有玉米等优良品种研究成功,开始全面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这三大因素都是人民公社时期的产物,从1962年以后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因而,这个历史最好水平的功劳理所当然应记在人民公社的账薄上,不能记在家庭联产责任制的账本上。如是这样,王教授 解决温饱问题的根据就被推翻了。

  第二个凭据是,从《中国历年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粮食量总览》(下称《总览》)可见,从1985年—1989年,即在全国推行小岗经验后的前5年,中国农业粮食产量相对1984年不是逐年提高而是波动式下降的。1985年粮食产量是37911万吨,1986年是39151万吨,1987年是40473万吨,1988年是39404万吨,都低于 1984年,1989年40755万吨,赶上了1984年的水平。另一个很重要的指数是,从1985年直到1996年这10年间,中国人均粮食除1989年超过1984年,其它的10年间都在354.9公斤至385,3公斤间波动,都低于1984年的390.3公斤。人均粮食是衡量温饱的核心标准,这一组数据表明,家庭联产责任制只解决了一些落后地区的温饱问题,对解决全国的温饱问题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标志温饱问题的核心标准改革后比1984年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怎么能说联产责任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小岗村农民严汝祥在2020年10月26日头条上披露了小岗村解决温饱问题的秘密,很能说明问题。他说:说小岗村两年里解决了温饱问题,实则不然。他指出,当时解决温饱问题是有三大因素造成的。第一个因素是生产队解散时,队里的储备粮(一两万斤)都分了,各户少则分三四百斤,多的分六七百斤。他说,一家突然间增加几百斤粮食,还能吃不饱吗?第二个因素是,国家照顾,向国家交的公粮减少了。第三个因素是,不少人家怕惹坏名声虚报产量,当时粮食亩产是五六百斤,却报产了八百斤,有的报上千斤。这则消息立即引起人们的热议。如果严汝祥所说属实,小岗村温饱说就大成问题了,所谓农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就名不副实。

  第三个凭据是,从我国解决温饱问题的历史过程可以证明,家庭联产责任制解决了温饱问题的说法更是不能成立的。中国温饱问题的本意是吃饱穿暖。它的最低标准是一九八六年由政府有关部门对六点七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即一九八五年农村人均收入两百零六元人民币。这是一个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贫困标准,也是衡量解决温饱的标志。 这个标准是随时间迁移不断变化的,如到二00三年温饱标准相当于六百三十七元,人年收入在683元以下被称为低收入贫困人口。按照这个标准统计, 1978年全国贫困人口为2.5亿,到1993年底降到8000万(有说8500万);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该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到2000年底,全国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左右。十八大习近平当选总书记,把"精准扶贫"提上中央战略任务之首,打了五年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才进入收官阶段。历史记录表明,脱贫致富是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换来的,并不像王先生所讲,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由于实行了家庭联产责任制不到几年就解决了。

  第四个凭据是,从脱贫致富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可以证明,家庭联产责任制对全国的脱贫并没有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中国的脱贫是从1978年以后提出的,在2003年前是逐年下降的,到2002年降至2000万多一点,但到了2003年全国贫困人口却增加了80万,实际贫困人口上升到2900万,到2014年底,全国的贫困人口从2003年的2900万竟增加到7017万。2003年后为什么贫困人口不降反增呢?不得不从生产关系上找原因。因为这一年是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开局之年,从上到下都把目光投向市场。脱贫攻坚战部署被打乱了,组织不力了,有些地方扶贫的资金被挪用了,扶贫工作很难开展了。由于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农村贫富差距拉大,发生了新的两极分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分田到户的个体经济,事实上的私有化就成了贫困人口扩大化的根源。

  第五个凭据是,从全国各时期脱贫人口的数量统计可以证明,解决中国脱贫数量最多的当是毛泽东。我国的全面脱贫公认是从1978年算起的。据国家公布的数字,中国1978的贫困人口是2.5亿,占农民总数的30.7%。我国还有一种特定的贫困人口统计法,即将农村10%的最低收入人口作为扶贫工作的对象。如果用这个统计法计算,1994年全国贫困人口是9500万,比原来的统计法多出1500万,当时的扶贫系统建档立卡的对象约为1.07亿人。也就是说,从1978年到2020年,中国实际脱贫人口接近3个亿。 1978年,农村人口突破8.5亿,从这个数据可以导出,到1978年中国已有近6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因1985年前当属人民公社时期,在这7年间实际脱贫人口又减少了约有1个亿。这说明,从改革脱贫到2020年收官,计入改革年代脱贫人口应是2亿多一点。这样一分析就清楚了:在人民公社时期(至1984年),全国已经有近7亿人口实现了脱贫,改革开放后实际解决的脱贫人口约2.2亿(个人概略推算)。这个概算表明,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农民实际上已有7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约占全国脱贫人口的70%,说毛泽东是解决中国温饱问题的最大功臣是当之无愧的。这同时表明,说家庭联产责任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的说法是个伪命题。


链接


被网管两面人封杀的首贴可在百度查阅,如:
另一种选择: 周家庄万民摁红手印,誓走共同富裕道路! 2019-09-26 17:52:06 来源: 思想火炬 作者:佚名


“学大寨,赶烽火”:毛主席13次接见陕西烽火村的王保京2018-03-24 17:14:10 来源:华商论坛 作者:壮美昭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6#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01:14:17 | 只看该作者
孙斯:为什么机场方不能一包了之?揭露劳务派遣的四大秘密

  作者:孙斯    来源:红歌会网  发布时间:2021-07-31 09:08:39


导语:

最近,在南京禄口机场发生的疫情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中半数的确诊病例为机场保洁人员。《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已于7月27日发出了“机场方不能一包了之”的责问。


那么,劳务派遣制度究竟是什么制度呢?它的特点和危害是什么?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在八十年代引进到国内,一直备受争议和批评。但现在很多行业都偏好于劳务派遣,其中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今天的推送文章将为我们解答这一问题。


《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正式施行后,在标准的劳动合同雇佣上提高了法律要求,而对于劳务派遣的模式反而降低了管制,给后面各种用工混乱留下灰色空间。尽管后续国务院增订《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试图加以制约,但该规定并没有被很好落实,监管部门早已习惯对劳务派遣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绝大多数行业是不适用劳务派遣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用工单位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者”,及第四条“用工单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即只有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或者非主营业务岗位、或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而需要其他劳动者替代的岗位,才可以使用劳务派遣的工人,且总人数不得超过全体用工10%。但以保安/保洁为例,在楼宇小区、大厦商城等区域,工人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岗位,人数往往都会超过物业单位聘用员工10%的比例。如果采用劳务派遣的模式,显然是违法的。


劳务派遣就是个无良、充斥违法行为的“坑”,把我们深深困在一个低工资、高强度、弱保障的死循环里面——离开了又回来,来了又被逼走。这个“坑”里的秘密,成了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作恶牟利的手段,也成了打压工人的“秘密武器”。


无需掩饰,若要细数劳务派遣的黑心,可以谈个几天几夜,一线工友早就深有体会、深受其害。这篇文章将帮你了解这些“坑”的四大秘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清看透公司的压榨。


01

推卸责任 阻碍维权


在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与用工关系是分离的:劳动关系存在于派遣公司与派遣工之间(订立劳动合同);但用工关系则发生在派遣工与实际上班公司之间(给付劳动报酬)。在这样复杂的双重关系之下,一旦发生劳资纠纷,谁应该担责变得极不明确。虽然法律规定,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需承担共同责任,可是当工人被随意克扣工资、不按月发放工资、不按规定结付加班工资等的时候,两个公司间必然互相推卸责任。这样的例子太多。劳务派遣的模式让劳动关系变得间接、复杂和隐蔽,导致工友甚至都不清楚自己所属的劳动关系,维权的时候面临证据不足和责任不清的“坑”。


更严重的是,部分公司采取“虚假劳务派遣”的陷阱来蒙骗工人。有些单位本已与工人订立了劳动关系,但却让工人自己解除合同,重新和“新老板”(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名义上再度“派遣”回本单位上班——这个过程公司全班管理人马并没有变化,但是“雇主”实质上悄悄改变了,相当于工人“被卖了”——从“合同工”变成了更差的“派遣工”。


“假派遣”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工资支出、不缴社保,同时把责任推给了派遣公司。因为一旦发生纠纷,责任都是派遣公司的,可派遣公司(就是一个“空壳”公司)往往无实力解决,只会“卷包”走人、规避责任,只剩我们孤身承受代价!


正常的劳资纠纷维权,对于不熟悉资本家游戏规则的打工者而言,已是相当困难了。资本家特别明白这个道理——劳务派遣引入了多方雇佣关系,实质目的并非提高效率,而是为了推卸责任、阻碍劳动者维权。


02

随意调岗,降低了

劳动者的工作稳定性和待遇


劳务派遣“雇”和“用”分离的特性,方便用人单位可以因应业务需求(淡/旺季)灵活调整,随时退回被派遣的工人(相当于换公司或解雇),减少支出。派遣公司调岗,常常不经劳动者同意,迫使工人接受更差的待遇或者离职。因此,几乎没有派遣工享有法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待遇的情况。这种随时可以将工人辞退/调岗的“坑”,最大化造福了老板,却牺牲了我们稳定的工作保障。


另外,因为“雇”“用”分离,派遣工上班的公司都会潜规则——随意安排工人超时加班,不依法安排休假,也不按劳务派遣协议提供劳动保护用品等;而派遣公司作为法律上的雇主并不是不了解这些违法行为,但从来不管不负责。两者合谋,目的无非是要工人个个都温顺听话、挨打挨骂还要认真干活。劳务派遣导致的工作稳定性和待遇降低,对于工人而言是灾难,但对于企业而言,却是帮助它们赚的盆满钵满!


03

规避政府监管

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企业常常利用劳务派遣“雇”和“用”分离的便利,刻意规避政府监管,不依法提供充分的工资报酬,为的是最大限度减少成本牟利。在劳务派遣中,经常:1)用人单位习惯于“以罚代管”,扣工资、减少支出;2)派遣单位则违法不缴或少缴或异地缴纳工人的五险一金、不依法结算加班工资,减少派遣人数、赚取“人头费”,甚至签署空白合同。


孰不知,“以罚代管”、违法加班、欠五险一金、吃“人头费”、签空白合同等都是违法行为,但劳务派遣就是敢明目张胆的做。双重“盘剥”工人血汗钱并不少见,它们的目标都是“以最少的钱榨取最多的劳动”。劳务派遣对外号称专业高效低成本,到了工人这里,就是不培训、零福利、无保障。派遣公司从用人单位收取的派遣收入,有多大程度会给到工人呢?


以保安业为例。保安长期采取两班倒,12小时✖️7天模式,却没有加班费和足够休息时间,节假日两倍或三倍工资是痴心妄想,请假更要扣工资;签合同不一定,也极少公司会为保安缴纳五险一金,工作受伤也不一定有赔偿。社会上常常有对保安员素质和专业性的质疑,但这里面忽略的是,保安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从来并没有承担培训责任,亦没有为派遣保安提供合理合法报酬,工人又如何能够尽职?派遣制度纵容了企业贪图蝇头小利,也损害了工人和公众利益。


04

派遣制度用于驯服工人、

压制维权和分化破坏工人团结


在派遣制度面前,复杂的劳资关系、无为的政府监管和高门槛的维权,造成了现在的不平等和压迫境况。工人常常迫于就业压力,缺乏维权的信心,不得不“主动”放弃自身利益;面对劳务派遣纠纷,也只能是自咽苦水。保安保洁等外人看来很低贱的工种,门槛低、可替代性强,对于打工者而言竞争更为激烈。所谓一份工作,很多时候是不得不以降低收入和劳动福利为代价。


面对个体工人的反抗,用人单位往往选择打压工人、把“刺头”工人退回派遣公司或开除,而派遣公司也会针对不听话的工人:随意减少加班机会或者恶意派遣/调岗、打压“刺头”工人;或迫使工人自己离开,避免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强压之下,工人实实在在地被拖进劳务派遣的“坑”,难以有自主反抗的话语权和维权的空间;要想活下来只能任由两方公司宰割,对各类违法行为只能沉默和无奈接受。


派遣制度的“巧妙性”就在于此:它既可以公然违法不提供充分劳动报酬和保障,也可以通过用合法方式钻法律空档让你随意调岗或者失去工作。两者结合,工人的工作愈加不稳定更低薪,但企业更灵活更高利润。维权也不怕你,如果工人被分化成功,工人集体就团结不起来,企业便可以随时逃脱责任。


我们明白,派遣制度的如此设计,无非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利于市场赚钱的灵活环境,政府弱监管不监管、企业减少对工人工资/福利成本,从而实现这种血汗的盈利。这些秘密背后,源于企业和政府的共谋,牺牲的是工人获得合法劳动所得和工作安全保障。


四大秘密其实已经不再是秘密,但之所以它对我们工人现在还有效,是因为工人不团结。要明白,劳务派遣的这些“坑”,工人不能够再跳进去;进“坑”了,现在这个时代也只能靠自己去反抗,团结维权才行。


作者: 孙斯 来源: 食物天地人公众号


链接


改开原子化毛时代组织起来的工人领导阶级+大资本联盟解体
2 个回复 - 509 次查看
棱镜:山东首富为何深陷债务黑洞? 时间:2021-07-30 14:4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 肖望编辑 | 杨布丁出品 | 棱镜·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自33岁创业以来,卢志强几乎从未缺过钱。这个1984年从山东潍坊技术开发中心 ...
2021-7-30 19:52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5#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01:10:44 | 只看该作者
劳务派遣的恶|南京禄口机场那些“卑微”的受感染女工服务业劳洞 · 2021-07-28 · 来源:服务业劳洞公众号





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美团正在用大数据剥削着成千上万的骑手,资本用996收割着无数年轻人的青春,那么,劳务派遣呢?特别是那些在一线岗位仍然戴着“劳务派遣”帽子的普通人呢?制度之恶正在吞噬每一个底层的劳动者的血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编者荐语:
  据中青报报道,南京机场感染人群绝大多数为机场劳务派遣的保洁女工。身为顶梁柱的她们,被派遣制度压榨、被防疫机制所忽视的她们,成了疫情下的牺牲者。这一波疫情,对于她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以下文章来源于化心为宇 ,作者化心为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中青报的公开资料。
  我们再来看看这份资料背后的信息。大部分受感染者是40~50岁的中年妇女,他们都是机场周边底层家庭的顶梁柱。
  再来看一段朋友圈流传的文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周边农村家庭主妇们都统一受雇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
  劳务公司将大量员工推给机场,但双方好像在劳务员工的防疫安全装备及知识培训方面都在踢皮球,最终导致疫情井喷式爆发。南京拥有“徽京”之称的枢纽地位,一下子将疫情波及周边好几个省。
  劳务派遣制度,是中国当下用工制度的一个怪胎。它从一开始诞生起,就包含着用工单位权力寻租、规避风险责任的血腥罪恶。
  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不少用工单位在各种类型、各种时间长度的工作岗位上都实施了劳务派遣,甚至在其主营业务岗位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
  《劳动法》是公民的第二宪法,但劳务派遣制度却被我们的用工单位(基本是国字号的大企业或一些垄断行业,还包括一些相关单位)发挥到极致,以致成为一条罪恶的制度。劳务派遣已经成为时下权力寻租的温床。
  一家劳务公司的成立,从业人员几乎不需要什么门槛。他们只要有很广阔的资源,他们的企业成本就是维护好好用人单位的关系就行,剩下的就是坐等收取人头费。至于,那些如韭菜般一波波派遣员工的各种保障(如职业培训,安全保障等)基本就不是劳务公司的事,把他们一股脑儿地推给用人单位。
  随着1995年《劳动法》的实施,我国虽然已经消除“正式工”、“临时工”的二元用工体制。劳务派遣的滥用,却导致了新的二元用工体制。《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出现了新的“正式员工”、“被派遣劳动者”二元用工体制。在用工单位中,被派遣劳动者承担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最直接贡献,却成为“二等”员工群体。
  这种二元体制下,派遣员工不能实现同工同酬,他们很多利益被侵犯。比如在出现重大伤亡或重大事件中,一句“又是临时工干的”,用人单位规避了很多责任,也避开了因重大事故所面临的巨额罚款。而劳务公司呢,会很快倒闭,不久又一家新的劳务公司出现在用工单位——人还是那些人,干的还是那些事,只是劳务公司名字改了(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再谈谈禄口机场那些被感染的中年女工。如果不是这次疫情爆发,谁会知道在高大上的国际机场,扫个地能扫出这么大的麻烦。因为各种防护制度的缺失,用工单位和劳务公司之间互相推诿,存在管理真空,他们遭到隔离和反复盘查、追溯行踪,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饱受摧残。
  原本机场的扩建,给他们这些农村妇女就近就业带来方便(但也可能从外地过来打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他们从事着最卑微的工作,他们都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能给家庭带来改善。
  疫情爆发之初,本市流传着一个段子,一位保洁大姐宴请本市最好中学的校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进这所中学,结果“中标”,导致本市教育界一干大佬50多人集体被隔离。本地人一度调侃:疫情爆发以来,全市人民苦心经营的防疫大好局面被一位扫地大姐搅合了。其实,这背后又何尝不是一个从事底层劳作的乡村大姐想实现家族阶级阶跃的梦想呢,谁能想到命运却向她开了一个这么大的玩笑。
  我们再来看看一个机场保洁员工的工作生活轨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看这位保洁大姐,她的工作、生活轨迹就是家庭、机场和儿子,儿子是她的希望,工作是维系希望的根本。整整十天,她就是这么生活着,忙碌着,努力地活着。
  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美团正在用大数据剥削着成千上万的骑手,资本用996收割着无数年轻人的青春,那么,劳务派遣呢?特别是那些在一线岗位仍然戴着“劳务派遣”帽子的普通人呢?制度之恶正在吞噬每一个底层的劳动者的血汗。
  现在,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劳务派遣制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