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标题: 虚拟资本幻变 21世纪根本问题:世界资本主义腐朽性 中美国 [打印本页]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6 22:23
标题: 虚拟资本幻变 21世纪根本问题:世界资本主义腐朽性 中美国
北美观察丨美国分化:发展失衡 美国已分裂成两个经济体?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12-06 20:43




美国智库最新研究显示,过去40年,美国极少数人与大多数人之间的收入鸿沟越来越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越来越大。不少学者指出,美国已经处于一种发展失衡状态,正在破坏社会的凝聚力,加剧分化。

●收入差距持续恶化四十年

根据美国社会保障署 (SSA)本周公布的数据,美国人的工资收入差距仍在持续扩大。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PI)分析数据认为,从80年代开始的“富者恒富、富者愈富”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1979年至2019年之间,1%的人工资增长了160%,而90%的人工资仅增长了26%;即使是顶端的1%人口,其收入差距也很大,位于金字塔顶端的0.1%人口工资收入激增了345%。(上图)

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指工资(Wages)等报酬收入,并不包括股权、资本收益等。如果按照资产来计算,收入差距更是天量数字。根据“政策研究所(IPS)”等多家机构11月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在美国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数千万人失业,而富人的财富却在暴增。从3月中旬到11月17日期间,美国647位亿万富翁的财富增加了近9600亿美元;3月份以来,美国新增亿万富翁33人。

部分左派学者认为,美国收入差距的根源是在八十年代初里根总统执政时埋下的。里根大刀阔斧减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特别是减税,使富人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实践了所谓“涓滴经济学”(trickle down economics)的理论,即给富人和企业减税可以改善整体经济,财富如同向下渗透的水,最终惠及穷人。

里根的强力改革,确实带领美国经济走出了70年代的滞胀,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也给美国留下了贫富分化的副产品。

美国经济史学家约翰·科姆洛斯(John Komlos)计算,在1985纳税年度,减税使顶端1%的人增加了35万美元的收入,普通家庭增加了3500美元,而穷人只增加了数百美元(以现在的美元购买力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富人们增加的不仅是财富,还有政治影响力。这也导致近四十年来,尽管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上台,经济政策也有很大差异,但富人的蛋糕却越来越难撼动,成为美国经济社会的一大隐患。

●发展失衡助推政治极化

美国有3100多个县级行政区。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统计,今年大选投票,拜登赢得了477个县,特朗普赢得了2497个县,看起来数量差距悬殊,但是如果按经济体量对比,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拜登赢得的这477个县经济总量占美国的70%,而特朗普赢得的2497个县仅占30%(下图)。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新现象。从2000年大选以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赢得的县约在472至666个之间,但支持民主党的县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经从55%上升到了7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作家和时评人查尔斯·史密斯(Charles Hugh Smith)认为,这看似政治上的两极分化地图,而真正的两极分化是经济和金融:美国本身分化成了两个经济体,这两个经济体几乎没什么共同点。生产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和少数地区,而且收入和政治权力为资本所吸引,因此,金融差距/不平等现象远远超过了政治地图上所描绘的70/30差距。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认为,美国正向知识和数字经济转变,政治版图似乎也在随之变化。自2000年以来,几乎在每次选举中,民主党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的选票份额都在增加,而共和党人则日益成为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选民的主要选择。有人称其为城市与农村的鸿沟,但它其实也是数字经济与蓝领经济的鸿沟。

“蓝色美国(支持民主党)”的人口越来越多元化,普遍受过大学教育,并大量投资专业和技术企业;相比之下,“红色美国(支持共和党)”则更多是白人,上大学的可能性更低一些,而且依赖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制造业、建筑和能源等。

距离记者驻地仅20分钟车程的弗吉尼亚州劳登县(Loudoun)是美国著名的数据基地,包括亚马逊等大企业都在这里建有数据中心,美国媒体估计,全球70%的互联网流量都要经过该县的数据中心。劳登县是数字经济典型的受益者,家庭收入中位数多年排名全美第一。

和劳登县形成反差的是美国最近热播的一部电影《乡下人的悲歌》。这部根据自传体小说改编的作品引起美国舆论的热议,讲述了美国东北部“锈带”地区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底层白人不得不在贫困、吸毒、酗酒的困顿中挣扎,失去向社会上层流动的通道。

这两个极端典型仿佛是对“红蓝美国”最好的注解——今年大选,拜登在劳登县赢得了超过60%的选票,而2016年,宾夕法尼亚等“锈带”三州的支持则直接将特朗普送上了总统宝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劳登县先进的数据中心(左)和“锈带”衰败的工厂(右)似乎是对“红蓝美国”最好的注解

● 美国经济社会呈现断层 中层弱化下层绝望

经济史学家约翰·科姆洛斯指出,美国经济的错位体现在:“锈带”等地区停滞不前的低工资、人们负债增加、社会(阶层)流动性下降,随之而来的是绝望;而在另一些地区和领域,经济简直是“蓬勃发展"。

但问题并不是里根一届政府造成的。克林顿政府时期大举放松金融监管,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取消了高风险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隔离,无异于给资本从事投机松绑。正是华尔街的贪婪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随后的布什政府继续给富人减税,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用纳税人的上万亿美元救助大银行。在美联储的支持下,奥巴马政府继续通过“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向华尔街提供慷慨的支持。2009年3月,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市值加起来跌得仅剩240亿美元。如今,仅花旗银行一家的市值就已经超过1200亿美元,但当年救助它们的纳税人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资本收益。

科姆洛斯认为,对华尔街的救助,可以看作“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财富转移”。而美国公共电视网 (PBS) 2016年在分析“特朗普现象”时就指出,这是对美国中产阶级的一次巨大打击。1979年至2011年,美国中间阶层(收入水平20%至60%的人群)的收入几乎没有增长,而收入最高的1%人群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受益者。(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产阶级这一社会稳定器失灵,无疑加剧了美国的极化。

查尔斯·史密斯认为,美国社会和经济现在已经分成了两个层级,下层的民众缺乏向上流动的渠道。“美国经济的下层已经 ‘去资本化’,取而代之的是债务累积。资本只流向日益集中的上层经济,上层从不断上升的债务潮中获利,而债务潮在过去20年中一直维持着下层经济的活力。”

掌握资本的富人和借债度日的穷人差距越拉越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史密斯期待新一届政府能给出答案。(央视记者 王逢治)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6 22:44
境外机构:崛起中的债市新力量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张勤峰
2020-12-04 09:07

央行上海总部3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达3.1万亿元,创出新高。六年多来,境外机构的中国债券持仓增长超六倍,市场份额升至3%以上,更拿下近10%的中国国债,逐渐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开放、债券“纳指”、利差走阔、汇率升值等多重利好共振之下,预计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规模和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

前11月持仓增逾9000亿

12月伊始,“债券通”、中债登、上清所月报数据纷纷“报喜”:11月境外机构全面加仓中国债券。

“债券通”数据显示,11月“债券通”总成交4850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随后中债登托管数据出炉:截至11月末,境外机构托管量27663亿元,较上月末增加836亿元,连增24个月。上清所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境外机构托管量为3252亿元,较上月末增加131亿元。央行上海总部发布权威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达3.1万亿元,较上月末增加967亿元。

近年来,经常有人用“抢筹”“爆买”来形容外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中债登于2014年6月首次披露的境外机构持仓数据为4368亿元,在银行间债市总托管量中占比不到1.5%。如今,境外机构持仓已突破3万亿元,6年多来增长了6倍以上,持仓占比也升至3%以上。仅今年前11个月,境外机构的持仓规模就增加了9038亿元。

需指出的是,除了买入卖出之外,债券到期等也会影响持仓数据。考虑到境外机构拿有不少短期债券,其净买入规模应该比9038亿元多。

坚定买入中国债券

“债市新力量”——日前,经济学家李奇霖在以此为题的文章中写道,境外机构已逐渐成为中国债市上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首先,体量渐增。当前,手握超3万亿元中国债券的境外机构,已成为仅次于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的市场第三大投资主体。其次,购买力强。即便债市历经多个周期,境外机构持仓数据仍持续上升,始终是中国债券坚定买家。近几年,境外机构加仓力度进一步加大。2017年9月持仓突破1万亿元,2019年7月突破2万亿元,2020年11月突破3万亿元。最后,入市者众。境外机构还在持续入市。截至11月末,共893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当月新增17家。

尽管市场份额仅略超3%,但境外机构对部分券种的影响力已不容忽视。据统计,境外机构主要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同业存单,合计占其持仓的93%。截至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1.79万亿元,占记账式国债托管量的比例约10%。另据兴业研究测算,今年前9月,境外机构增持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在同期该券种的净融资规模中分别占14%和19%。

增持势头将延续

境外机构影响力提升正是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一个缩影。从持仓数据上看,2017年以来境外机构加仓力度进一步加大,正对应着中国金融业开放迈出里程碑式步伐的一个时期:2017年“债券通”开通、2018年免税政策出台、2019年推出金融开放11条、2020年QFII/RQFII额度取消……更丰富的入市渠道、更友好的政策环境、更完善的配套制度,提振了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市的热情。

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开放步伐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推进的背景下,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增加对人民币资产配置的大趋势将延续。

从投资角度看,当前中国债券极具性价比。一是中外利差高,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超过230基点,处于历史高位。二是人民币汇率强,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以上,在主要货币中表现抢眼。市场人士指出,利差和汇率是影响境外机构尤其是境外商业类机构参与中国债市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6 23:00
中指院: 前11个月百城新房价格累计涨幅高于去年同期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0年12月06日 09:2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已完全走出疫情影响,进入正常运行通道。”

12月3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中国房地产市场2020总结&2021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1~11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3.19%,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28个百分点;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上涨约两成。

新房价格上涨3.19%

即使是在2020年初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房住不炒”的政策总基调也没有变化,但一些城市在上半年为了减弱疫情防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干扰,从供需两端陆续出台房地产相关扶持政策。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对百城新建住宅样本调查数据,整体房价是有略微上升的。

中指院数据表明,2020年1~11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3.19%,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28个百分点,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新建住宅价格累计涨幅较去年同期明显收窄,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各季度累计涨幅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扩大,二、三季度累计涨幅均在1%以上,10~11月价格累计上涨0.72%,较去年同期扩大0.36个百分点。

单月来看,2020年11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1575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63%,涨幅较10月扩大0.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2%,较10月收窄0.08个百分点,涨幅连续41个月在0.6%以内,维持在低位区间,整体价格平稳运行。

一线城市疫情下表现出较强韧性,疫情后市场快速回温,2020年1~11月一线城市价格累计上涨3.77%,在各梯队城市中涨幅最大,较去年同期扩大3.43个百分点。

二三线城市上涨幅度有所下降。二线部分城市政策收紧后,市场降温,1~11月二线城市价格累计上涨3.32%,较去年同期收窄1.13个百分点。三四线代表城市价格累计上涨2.26%,涨幅较去年同期收窄1.52个百分点,收窄幅度在各梯队城市中最大。

从各城市群来看,2020年1~11月长三角、珠三角新建住宅价格累计涨幅较去年同期均明显扩大,其中长三角累计涨幅为近四年同期最高水平。

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表示:“7月以来,受热点城市房价、地价的不稳定预期增加影响,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中央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制度,下半年房地产金融监管整体呈现逐渐收紧态势。”

土地出让金增长两成

2020年土地市场整体推地节奏有所加快,住宅用地供求小幅增长,出让金增长近两成。

据初步统计,2020年1~11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推出1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成交9.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3%;住宅用地出让金为4.4万亿元,同比增长17.8%。

楼面价继续升高,住宅用地成交楼面价为历史最高水平,平均溢价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据初步统计,2020年1~11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成交楼面价为469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0.9%;平均溢价率为16.0%,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

黄瑜认为:“楼面均价的上涨一方面受各线城市土地成交结构性因素影响,另一方面部分热点城市优质地块供应量增多,企业参拍积极性高,带动全国成交楼面均价上涨。”

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供求规模明显增加,同比增幅均超2成;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成交面积小幅增长。价格方面,各线城市成交楼面均价均有所上涨。但三季度以来,多地陆续发布楼市调控收紧政策,同时房地产金融监管趋严、“三道红线”新规试点实施,企业资金压力加大,拿地热情有所回落,土地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但优质地块竞拍热度仍较高。

房企分化加剧

不同房企在2020年的业绩分化逐渐明显。

报告显示,TOP100房企销售业绩逐渐回升,各阵营销售业绩表现分化。2020年1~11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128.2亿元,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12.0%。1000亿以上超级阵营共32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9.7%。第一阵营(500亿~1000亿)共27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12.3%;第二阵营(200亿~500亿)有60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10.4%。

中小房企下降明显。第三阵营(100亿~200亿)共38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0.1%;第四阵营共13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5.3%。

此外代表企业销售业绩增速有所放缓。2020年1~11月,20家品牌房企累计销售金额5.4万亿元,同比增长9.0%;累计销售面积4.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7%,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收窄6.6和3.9个百分点。

黄瑜认为:“3月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及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市场情绪有所恢复,上半年代表房企销售业绩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7月以来,房企加快推盘和营销力度,预计在冲刺全年销售目标下,代表企业整体销售规模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6 23:01
中国中西部18城房价过万
时间:2020-12-06 16: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当前共有18个中西部地级以上(含地级)城市房价超过万元人民币(约2000新元)大关,其中房价位列前三的城市分别是武汉、成都和合肥。另外,中西部的强省会城市长沙房价较低,成为楼市调控的模范。

据第一财经报道,记者梳理了中国房价行情平台上中西部城市的平均单价数据发现,当前共有18个中西部地级以上(含地级)城市房价超过万元大关,其中房价位列前三的城市分别是武汉、成都和合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价格是平均单价的概念,是全市范围的价格。一般来说,主城区的一手房价格会高于这个价格。

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中,房价位居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武汉、成都、合肥、西安、昆明、郑州、大理、南昌、南宁和兰州。这其中,当前中西部经济实力最强的七个城市(武汉、成都、重庆、西安、长沙、郑州和合肥)中,有武汉、成都、合肥、西安、和郑州位居前十。这也说明,房价水平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中,武汉以每平方米19533元的平均单价位居中西部第一,并且逐渐接近两万元大关。在武汉不少中心区域,一手房已普遍是3万+的价格。作为中部地区第一大城市,武汉不仅拥有深厚的重工业基础,而且坐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在校研究生数量仅次于京沪,位居全国第三,在科教资源的基础上,近年来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势头相当不错。

数据显示,2019年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4417家,位居中西部第一。当前,武汉东湖高新区集聚了烽火通信、华工科技等数十家上市公司,是中国上市公司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人才和年轻人的集聚。自2017年武汉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以来,共新增留汉大学生109.5万人。位于武汉东部的光谷,已经是一座不折不扣的“青年之城”。

武汉之后,成都和合肥位列二三位,两市的平均单价均超过了1.7万元。其中成都以每平方17331元位居第二。与武汉相似,成都在中西部城市中,高新产业发展也十分突出。数据显示,去年成都的高新技术产业也超过了4100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分析说,武汉与成都这两个副省级城市与东部沿海大城市的差距比较小,整体发展层次比较高,就业机会多,对人才比较有吸引力,吸引了不少在北上广深工作的人回流。这两市高新技术产业在中西部比较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吸引的年轻人比较多,购买力和购房动力都比较强。

根据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9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不含直辖市),成都、武汉各有六个区入围百强,仅次于广州,这也凸显了这两市的综合实力。

中部的合肥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整体房价水平也比较高,位居中部第三。合肥近五年来房价上涨幅度较大。记者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近五年来,合肥二手房的涨幅位居第二,仅次于深圳,达到了66.5%。其中,2016年,合肥房价上涨较快,曾经与厦门、苏州、南京并列为“二线四小龙”。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分析说,房价与人口流动紧密相连,人口又与产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合肥原来的基数比较小,但这几年净流入很快,全市域常住人口年增长超过10万人,但城区集聚更快,年增长超过20万人。

近年来,合肥一方面是做好原有家电等产业的集聚提升,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林斐说,房价需要人口支撑,而人口需要就业、产业来支撑。这些年合肥的整体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准确把握了产业发展规律,踩准了节点,顺应了时代发展节奏。产业的发展是联动的,产业的集聚不仅会推进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增加,也会进一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不过,在中西部地区,房价高的并不一定都是高新产业发展突出的大城市。比如,西南小城大理就位居中西部第七。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大理房价较高,主要是大理作为旅游城市,环境十分优美,气候好,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置业。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好的大城市,房价也不一定就高。比如重庆和长沙这两个万亿级的城市,房价水平就位居中西部十名开外,其中重庆位居第11,而长沙仅位居第17,位居芜湖、拉萨、呼和浩特、太原等城市之后。

目前,长沙是“收入高、房价低”的典型。近年来,长沙的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医药、汽车十分突出。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装备制造企业。数据显示,2019年长沙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55211元,位居中西部第一,超过了济南、福州等沿海省会城市。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6 23:05
美媒:不惧打压,华尔街继续押注中国
发布时间:2020-12-05 13:11:47  |  来源:环球网
  
彭博社12月3日报道,原题:在华盛顿犹豫畏缩之际,华尔街继续挺进中国  中国金融市场的大爆炸式开放已经一年了。而在华盛顿对抑制北京日益增长的共识中,华尔街会有更多损失。这是一个他们愿意冒的风险。

今年,全球大牌银行和基金公司纷纷增加在华业务,创纪录的2120亿美元外国资金涌入中国债券和股票市场。与此同时,华盛顿出台各种措施,旨在与中国脱钩。但这些动荡并没动摇全球金融奔向中国抢占利润份额的机会——预计到2026年,仅投行业务利润就将增至470亿美元。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目前正推动全面控制其在华合资企业,黑石集团等基金巨头也已获批开设分支机构。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陈志武(音)说:“未来政策方向有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哇!市场这么大。所以有些人还是愿意以面临很多高风险的代价,去获取潜在高收益的。”

种种迹象表明,拜登上任后,美国国会将继续对抗路线,金融业有可能陷入其中。与此同时,北京誓言继续放宽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壁垒。中国银保监会负责人最近撰文说,一个国家的命运往往与其金融实力密切相关,中国将寻求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开放并不是什么与美国“和解”以缓和紧张关系的行为,而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中国转向“双循环”战略,将继续敞开大门。这一战略中,国内市场成主要增长动力,并以国外需求为补充。

在世界局势动荡的一年,中国的推动已得到回报。成功控制住疫情后,中国经济表现优于那些主要的竞争对手。汇丰前海证券9月份一项调查显示,在900多家全球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企业中,近2/3计划未来一年内把对华投资平均增加25%。

包括高盛、瑞士信贷集团在内的诸多企业在中国都有雄心勃勃的招聘计划,并认为它们可以促进在华投资,因为(如今)能更好地控制资金用途。高盛分析师估计,中国券商行业的利润可能从2018年的100亿美元达到2026年的470亿美元。

中国监管机构还采取了取消外资机构投资额度限制等措施。这些举动被华盛顿注意到了。本周,美国国会一个委员会警告称,中国金融开放是“精心策划的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获得外国投资,利用它们来支撑国内经济。         

美国国会本周通过一项立法,可能导致中国公司(从美国)退市。迄今,中国的应对措施是继续沿着进一步开放的道路走下去。MSCI公司董事长亨利 费尔南德斯最近表示,开放表明中国“正认识到,为了在政治和金融上拥有世界领导地位,他们需要拥抱开放,并在所有这些市场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6 23:08
美国年轻人买房热情高涨2020-12-05 08:44环球时报第4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南卡罗来纳约克郡挂出很多售房广告。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秋 辰

新冠疫情给美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但房地产市场却逆势上扬。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成屋销售和新屋销售分别在今年4月、5月触底,并从7月开始快速增长,目前房价处于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环球时报》驻美国记者感受到,美国人普遍认为疫情如此严重,房价上涨是一种不合常理的现象。一些专家认为美国房地产在疫情中的增长势头并不能对整体经济有多明显的拉动作用,但出于对房价未来走势不确定的担忧,很多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已经争相下手抢房,担心房价未来涨得更离谱。

《环球时报》驻美国记者所在的小区有一栋房子,去年年底房主就在门前挂上出售的标牌,但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近日这栋房子被一对年轻白人夫妇买了下来,他们雇了工人大刀阔斧地更换屋顶,还装上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女主人告诉记者:“我们去年圣诞节结婚,原计划今年6月举办一场草坪婚礼,没想到疫情打乱了计划,也没料到房价不断上涨,于是我们就决定从租房变成买房,趁着房价涨得还不是很离谱的时候赶紧入手。”

当记者问及,他们的父母会不会像中国父母一样,资助他们一些钱买房,女主人斩钉截铁告诉记者,“我们的父母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因为父母的钱是用来养老的,“我们完全要靠自己,首付10%,剩下的贷款采用30年期分期付款,只要有工作就没问题,反正我们的生活就是贷款-工作-还贷,如此这般循环,每个人都习惯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记者认识的另一对华人夫妇则境况不同。麻先生和太太在美国博士毕业后,于2010年贷款买了一套联排别墅,但是随着3个孩子陆续降生,感觉家里空间越来越不够用,他们在6月份决定换一套独立屋,想要有草坪有院子,可以让3个孩子有室外活动的区域。麻先生告诉记者,不管有没有疫情,他们都有换房打算,自己第二个孩子也马上要上小学,现在迫切需要换个学区房。他表示,现在银行贷款利率不断下调,也是换房的好时机。他们第一套房子用了15年的贷款期限,现在政策允许,他决定采用30年贷款期限,这样经济压力会小一些。

纵观美国的房产市场,适婚年轻人成为购房主力。相关的统计显示,75%的美国“千禧一代”表示,他们有信心凭当前的收入获得向银行贷款的资格,但同时他们中超过一半的人也认为购房确实是一种压力,家境好的父母可能会借给孩子一些首付款,但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需要好几年才能攒够购房首付,而没有储蓄习惯的年轻人,购房常常采取10%的最低首付。即便这样,他们的储蓄和还款压力还是很大。

丽莎是华盛顿地区一名从业20多年的资深房产经纪人,她所在的房产中介公司在疫情中忙得不亦乐乎。她告诉记者,疫情开始后,美国民众陆续收到政府拨的救济款,由于按纳税记录发钱,几乎家家户户都收到了能维持基本生活开支的救济金。因此,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生活并未受到疫情太大影响。丽莎称,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原本有购房打算的家庭,购房欲望并未减弱。另外,疫情开始后,有卖房打算的人因为怕麻烦,便改变主意不卖房,因此市场上房源很稀缺,一些好学区的房源一旦推出立即就被预订,一套房子平均能收到五六个买家的预订。丽莎也表示,现在银行利率差不多降到最低点了,对于有需求的人来说,也是出手的好时机。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近日表示,在他们追踪的181个都会区域,第三季度的现房价格中位数都要比去年同期高。这也是1980年以来,NAR保持追踪的所有都会地区首次在同一季度均出现年度价格上涨。

在疫情导致经济受挫、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中,美国房价为什么还能逆势增长?NAR首席经济学家劳伦斯·云认为,疫情导致人们在家时间变多,美国民众对大户型住宅兴趣更高,价格自然也就抬上去了。此外,创纪录的低抵押贷款利率也是购房者纷纷入市的原因。而长期以来待售房短缺的情况也更为严峻,这就加剧了买家之间的竞争,引发竞价战。数据显示,随着美联储调降联邦基金利率,抵押贷款利率也随之下滑,目前全美30年期按揭利率平均只有2.72%,创历史新低。

此外,金融危机后美国地产商新建住宅的热情不高,近几年,美国房屋的供应量相对有限,中期内已经形成了较大的需求缺口,而近几个月楼市火爆的销量又加剧了这一缺口。

据专家分析,美国新一届总统产生,将影响美联储的政策,预计到今年12月份房价上涨会趋缓,但2021年依旧可能保持涨势,只是涨势会趋缓。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6 23:28
近期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超预期,中钢协呼吁监管部门介入
2020-12-06 18:42:49 来源:新华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超出了行业预期,使得行业运行风险进一步加大,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过去一周,进口铁矿石价格连续3天大幅上涨。4日,铁矿石普氏指数单日上涨7.5美元/吨,一举突破145美元/吨,涨幅较年初超过50%,创近8年新高。与此同时,铁矿石期货价格盘中也创上市以来历史新高。大连商品交易所4日发布风险提示函,提醒各方加强风险管控。
骆铁军表示,从中钢协掌握情况来看,近期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偏离供需基本面,存在贸易商招标异常助推指数上涨、期货市场临近交割月多头逼仓等人为制造市场紧张行为,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尽快介入。
他同时指出,贴近市场变化的铁矿石期货品牌动态升贴水制度落地实施迫在眉睫,将有利于钢铁企业更好利用期货工具管控风险。

网友评论

欣欣
澳洲在红酒大麦上的损失被铁矿石涨价全赚回去了,而且赚的还更多。不对最大宗商品动手,不敢自己承受较大的经济代价,红酒这些小项目上的打压是没有用的。

guan_15543402631316
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美元贬值。半年时间美元指数从103一路跌到90。再叠加中国经济复苏超预期,pmi指数创十年新高,大家预期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会大幅上涨。不仅仅是铁矿石,各种大宗原材料都在涨价。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7 11:13
为什么疫情之后富人更有钱,穷人更穷了?陈志武最新解读
2020年12月06日 09:36: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节录

第二点感受是今年各个国家,从美国美联储到欧洲央行,到日本的央行,到印度的央行,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对于资本市场、对金融市场做了非常多的干预。各个国家都比赛,看谁推出的量化宽松、量更大、速度更快,再加上各个国家的政府、财政部门也通过大幅度的财政刺激,使得资本市场涨很多,但这样操作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新冠病毒危机发生以后,富人的财富今年增长了很多,而穷人今年财富没有任何增长。原因很简单,各个国家的央行和财政部门不断放水,不断通过财政刺激去救市、救经济以后,使得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债券市场的价格也不断上涨。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也因为政策干预上涨很多,导致非常重要的历史规律被打破。

据我了解,很多历史学者对于过去几百年、一两千年,人类历史财富差距,收入差距的变迁做过很多研究,他们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每次大瘟疫的时候,一般的资产价格,尤其是金融资产价格会下跌很多。说明在大瘟疫发生时,有钱人受到冲击,他们的财富受到的冲击会很大,而没有钱的人就没有资产,也没有财富,所以资产再缩水,对他们的影响也就没多大。

但在2020年,各个国家的现代政府、现代中央银行、现代财政部,都可以主动进行经济干预市场,由此产生的结果,本次大瘟疫不仅没有让财富差距、收入差距变小,反而因为干预政策、量化宽松的政策,使财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大家在想,这次新冠病毒结束以后,未来的世界秩序、地缘政治、各个国家的关系是会变得更平和,还是更糟糕、冲突四起,尤其是各个国家的国内民粹主义是否会抬头,政治秩序是否会好转?如果你盼望疫情之后,各个国家的民粹主义、国内的政治格局、国内的社会动荡都能够平静,我认为你的愿望很难实现,你会很失望。

原因在于本次新冠病毒压力之下,各个国家通过量化宽松,通过财政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和社会民怨加大以后,之后的5年、10年,我认为各国的社会局势会更糟糕,不容乐观。因为今年各个国家为解决短期的挑战,做了过多的刺激,做了救市,结果为未来5年、10年各个国家的国的政局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埋下了很多的不好的伏笔。今年金融资产上涨很多,会感觉到很高兴、很痛快。但别忘记,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的风险,更多的危机。这是我今年感受到的、经历的非常大的教训。

第三点,今年疫情之下非常突出的表现,是让人们看到了现代经济实际上是赢者通吃经济。如果疫情之前,大家没有感受到很强烈的赢者通吃经济,那么我相信2020年最突出的感受之一就是各行业龙头通吃整个行业的局面。

通过股票的表现可以看出来。截至前几天,美国特斯拉公司的股票几乎上涨5.5倍,亚马逊的股票今年涨70%,Netflix、谷歌等头部公司股票,有些涨百分之五十几,有些涨百分之三十几,都比大盘指数涨得多。像今年和未来可能是赢者通吃的环境下,越是跟着大牛走投资回报可能会越好。

当然,这跟技术变革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没有技术变革,赢者通吃的局面不可能到现在的程度。60年代、70年代,在湖南茶陵是没有电视,也没有录像带、录音带的时候。茶陵谁唱歌最好听,人们都愿意花钱买票。但有电视以后,就没有谁再对当地的歌星和体育明星感兴趣了,大家都看全省最好的歌星和全省最好的篮球比赛。再进一步有了中央电视台,还有其他的全国省市的电视台之后,谁是最好的歌星、最好的篮球比赛队员,大家便只愿意看他们。

再进一步到过去的20年,随着全球化不断升华,各个国家的电视台都打通,电影行业也打通,以至于到今天,大家都只愿意看好莱坞大明星的大片,看篮球比赛也只看美国NBΑ的篮球比赛,对于本地的,县里的、地区市里面的、省里面的,甚至于中国国内的职业篮球比赛也不太关注。从这些亲身经历来看,因为技术变革,达到赢者通吃的局面。原来在一个县的范围之内发挥效果,后来在全省,再到后来在全国,现在变成了全球范围之内利用技术发挥赢者通吃的所能够带来的最大化的投资的效果。今年新冠病毒期间,尤其让大家更加看到基于物理网点去消费和基于网上购物消费,赢者通吃带来的影响非常大。

举一个例子,原来你在北京亚运村开杂货店,东西可以卖得很好。但你在亚运村的杂货店开得再好、营销的再好,住在上海的、住在天津的,住在武汉的人,他们到你的亚运村杂货店来买东西是不容易的。这是因为基于物理网点的消费,必须要坐飞机或者坐高铁,然后再开车过来。但如果你开网店,不管消费者是在上海、在武汉、在天津、在哈尔滨,还是在北京都没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收入差距、财富差距越来越大,跟技术有很大关系。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9 02:16
联合国警告:新冠将给拉美带来巨大债务危机
参考消息发布时间:12-0615:21《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12月1日报道,联合国警告称,新冠肺炎可能给拉丁美洲带来巨大债务危机。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11月30日警告称,2021年拉丁美洲可能遭受主权债务的“巨大危机”,原因是各国必须加大公共开支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古特雷斯在与中美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的一场网络会议中说:“预计来年可能出现一场巨大的主权债务危机。”
报道称,古特雷斯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以及二十国集团(G20)提供“支持”。古特雷斯希望上述机构同意将债务偿还推迟至2021年年底。
报道指出,11月中旬,G20通过了一项计划,旨在调整多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贫穷国家的债务。这项计划为所有成员制定了共同的规则,以减少这些国家的债务或对其债务进行再融资,不过评判要“视情况而定”。
报道还指出,暂停向G20国家支付外债已于上个月延长6个月。
据IMF估计,2020年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收缩8.1%,而6月份的预测数据为9.4%。IMF称,虽然预期有所好转,但部分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国家将经历“严重衰退”。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9 13:33
美国财长耶伦:美国或将于10月陷入债务危机
2021年09月09日 06:39:43
来源:央视新闻

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当地时间9月8日警告国会领导人,如果白宫和国会无法提高债务上限,美国将在10月份拖欠国债。

耶伦表示,财政部可能会在下个月某个时候用完现金,联邦政府的合法借款限额也将达到上限。

耶伦数月来一直敦促立法者在8月份之前提高债务上限,并警告说延迟提高债务限额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央视记者 刘旭)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13 14:59
英媒:中国拟拆分蚂蚁集团旗下支付宝 并创建独立的贷款APP © AP Photo / Ng Han Guan
经济
14:35 2021年09月13日缩短网址 0 01
据路透援引《金融时报》12日报道,中国政府希望拆分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集团拥有的热门支付应用(APP)--支付宝,并为该公司的高利润贷款业务创建一个独立的应用。

数字人民币接入支付宝
© REUTERS / ALY SONG
数字人民币接入支付宝:新增饿了么、盒马、天猫三个子钱包

报道援引熟悉这一过程的两位消息人士称,该计划还将要求蚂蚁集团将帮助其做出贷款决策的用户数据移交给一个新的个人征信合资公司,后者将为部分国有。
报道称,三位消息人士上周告诉媒体,数家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将首次在蚂蚁集团的个人征信公司中持有大量股份。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据这项计划,蚂蚁与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持有这家新公司35%的股份,其他有政府背景的合作伙伴包括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和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

报道称,该公司没有立即回应媒体的评论请求。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13 23:40
索罗斯-贝莱德对决背后:华尔街投资中国的两难困境
时间:2021-09-13 09: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来源:华尔街日报

作者:Jacky Wong

华尔街围绕投资中国问题正在上演一场对决,一方是国际金融大亨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另一方是贝莱德(BlackRock Inc., BLK)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Larry Fink)。

贝莱德是全球第一大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刚刚为其一只面向中国散户投资者的公募基金募集了约10亿美元。贝莱德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准在中国发行公募基金的外资企业。可能很快会有其他外国公司跟进。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作为一个基本尚待开发的市场,于外国投资管理公司而言商机巨大。贝莱德的内部智库8月份也曾建议全球投资者增加对中国的投资。

根据2020年中美签署的贸易协议,中国已经在开放国内金融业。今年早些时候,摩根大通(JPMorgan)获准全资控股在华证券业务。在此之前,外国券商必须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在华开展经营。

也许会有人想不明白,为何在中美关系不断跌至新低之际中国政府会欢迎美国证券公司,答案很简单,此举也符合中国利益。

让资本市场在国内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中国政府的长期目标。与其他许多大型经济体不同,中国公司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留存利润进行投资。根据万得(Wind)提供的数据,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约六成来自银行贷款,而非金融类公司的公司债和股权融资仅占12%左右。社会融资规模是衡量中国经济信贷规模的一个广义指标。在美国,股权和债券融资在非金融类公司融资中占比为73%。在中国,国有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支配地位,这让没有门路的小企业更难获得长期资金用于发展,即便这些小企业拥有创新型业务模式且运营良好。

而随着中国政府对中国公司依赖美国股市的情况更加警惕,这个问题变得越发紧迫。贝莱德等公司的参与可能有助于获得中国国内投资者的信任,使中国家庭储蓄从房地产中转移出来。中国政府希望摆脱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

除了向外国机构开放金融业,中国还为中国大陆以外的投资者铺上了欢迎的红地毯。根据中国央行通过万得提供的数据,截至6月,包括香港投资者在内的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7.6万亿元(相当于1.2万亿美元)的中国国内股票和债券。这一数字是四年前的四倍,但在中国19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和13万亿美元的股票市场中仍只占一隅。这类资金流入也可以帮助抵消中国境内投资者的资本外流,并使市场规范化。

贝莱德的举措招致了一些人的批评。资深对冲基金经理索罗斯上周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称贝莱德在中国的投资是一个失误。他说,向中国投入数以十亿计美元可能会使客户遭受损失,损害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的国家安全利益。

一些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的投资者正在舔舐伤口,中国政府对包括互联网技术和教育在内的利润丰厚的行业进行整顿给令他们遭受重创。美国金融业一直是美中紧张关系中少有的赢家,但现在显然也成了遭人指摘的目标。如果美中两国政府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按兵不动,且中国股市从目前的下挫中恢复过来,那么贝莱德可能会大获全胜。反之,则可能损失惨重。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15 22:11
千亿巨头狂泻33%、指数暴跌17%,澳门突发引发恐慌?这一数据远逊预期

2021年09月15日 17:18:20
来源:券商中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近利空比较多,今天轮到了博彩业!

周三,香港市场再有板块遭遇突袭。博彩业突然集体狂泻,博彩业指数暴跌近17%,市值近1400亿港元的金沙中国更是急挫近33%,其余个股跌幅亦较为惨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分析人士认为,可能与两个方面的原因有关:一是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周二晚间发出通知,将从周三开始就博彩业进行为期45天的咨询,称行业监管仍存在一些不足;二是全球经济低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消费,8月份国内零售销售增长较上年同期放缓至2.5%,远低于彭博对经济学家的调查中7%的估计。

从周三A股消费股的表现来看,亦在反应消费不足的现状。消费ETF全天杀跌近1.8%,白酒板块更是全线杀跌。那么,茅台们是否还有春天?

博彩股“9.15惨案”

周三早盘,香港市场的博彩股遭遇集体杀跌。永利澳门领跌,跌幅一度高达34%,创历史新低;金沙中国紧随其后下挫28% 。同行美高梅中国、银河娱乐、澳博和新濠博亚娱乐均重挫。随后,跌势有所分化,金沙中国跌幅进一步扩大至30%以上,银河娱乐、新濠国际发展、澳博控股的跌幅也皆扩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澳门利润丰厚的赌场牌照将于明年重新竞标,澳门政府提出的修改博彩法的提案可能吓坏了香港市场。当前许可证于2022年6月到期时,所有人都必须重新竞标许可证。

据路透社消息,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周二晚间发出通知,将从周三开始就博彩业进行为期45天的咨询,称行业监管仍存在一些不足。一些香港股票分析师很快就下调了对中国特别行政区赌场运营商近期前景的看法。

摩根大通分析师DS Kim表示,由于在牌照续期前加强了对资本管理和日常运营的审查,该银行将所有澳门博彩公司的评级从增持下调至中性或减持。“我们承认这只是一个‘方向性’信号,而实际监管/执行的水平仍然存在争议。”他说,“该公告已经在投资者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近年来,澳门大幅收紧对赌场的审查,当局严厉打击来自中国大陆的非法资本流动,并以地下借贷和非法现金转移为目标。今年6月,澳门博彩监察员人数增加了一倍多,并重组了多个部门以加强监管。

花旗集团驻香港分析师George Choi表示,虽然公众咨询文件提供的细节有限,但建议的修订可促进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增长,这可能会对六家赌场运营商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他警告说,“鉴于投资者情绪低迷,如果市场只关注潜在的负面影响,我们不会感到惊讶”。自2020年初以来,由于冠状病毒的遏制,澳门一直在为游客短缺而苦苦挣扎。尽管最近几个月赌博收入有所回升,但仍不到2019年月收入的一半。

消费有待复苏

博彩股的杀跌可能也在反应一个现实:人们的消费力正在流失。

今天公布的消费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95亿元,同比增长2.5%,两年平均增长1.5%,比7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17%。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224亿元,同比增长18.1%,两年平均增长3.9%。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远低于彭博对经济学家的调查中7%的估计。

在这种背景之下,今天消费股的表现也较为疲弱。其中,白酒股表现尤其低迷。据一位白酒商家在公众平台上透露,他今年已经抛出了5000万元茅台酒。他认为,白酒已经涨了五年了,这个上涨的周期太长,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的高位,而且社会的消费力也在下降。整个市场需要休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野村控股驻香港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表示,迄今为止,市场严重低估了下半年增长放缓的规模。当局将坚持“短期痛苦以寻求长期收益”的方法,并且可能会维持对房地产的限制。

麦格理证券驻香港的中国经济主管拉里胡表示,虽然消费应该会在9月份出现一些反弹,但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将保持在广泛的下行趋势中。政策应该会通过更快的政府债券发行和更多的贷款额度来小幅放松,但放松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控制还为时过早。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基建、房地产两个行业与消费板块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基建和房地产可以刺激消费。从此次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这种关联性。这意味着,过去民间的财富增长大多来源于固定资产投资。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要改变民间财富的增长方式。但这种转型需要时间。

市场如何走?

其实,平心而论,近期市场并未完全反应经济增长的预期。A股市场近期成交持续维持在万亿以上,每天的个股涨停数亦有不少,个股涨跌比也维持在较好的水平。这种情况究竟会持续到何时呢?

首先,可能要注意外围市场的变化。近期,美股市场已经在持续走弱,道指和标普500指数更是出现一些技术破位的迹象。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局面并未被周二晚上的通胀数据改变。这意味着,市场已经开始在反应美联储缩表的预期。虽然,一些市场人士指出,没有必要担心外围市场,但从结构上来讲,若外围市场流动性变化,引发商品价格大跌,是足以引发国内商品跟风的。

其次,恒大的事情,甚至还包括其他一些激进大型地产公司的事情还会发酵多久,影响会有多大。这其中有些不确性存在。今天,房地产股票继续杀跌,金地集团一度逼近跌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三,从风口上来看,现在每天盘面看着相当热闹,但并不特别聚焦,风口的持续性在大幅减弱。盘面甚至出现了今天涨停,明天就大跌的情况,一些高位的股票开始强行拉出主升浪。锂昨天拍出天价之后,今天亦未见到整体性行情,除赣锋锂业外,其余个股表现相当一般,有的甚至还出现了杀跌。“见利好跑路”是典型的弱市特征。后续或许需要更多地关注风险,而非机会。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15 22:14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15 22:23
某高级智囊国策论在世界金融危机后提出,全球将进入去杠杆长期发展,完全背离世情国情,误导中央重大决策。他误判和掩盖的问题天天变本加厉地暴露。不懂马列主义,遑论政治敏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人民和民族将为此付出沉重历史代价。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15 22:39
中国宣布债券南向通下周五上线
时间:2021-09-15 22: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市场期盼已久的债券南向通将于下周正式上线,在北向通开通四年后,中国大陆投资者将获得更便利的多元化资产配置渠道。

据中国央行公告,债券“南向通”将于下周五(24日)上线,参与的境内投资者范围暂定为经央行认可的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标的债券为境外发行并在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所有券种。目前,年度总额度目前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下同,约1000亿新元),每日额度为200亿元等值人民币。

彭博社报道,中国大陆与香港于2017年启动北向通交易,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买卖大陆银行间市场债券。

此后,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市的规模快速增长。此次南向通的开通将实现债券通计划下的双向资金流动,成为中国央行继扩大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之后,跨境投资多元化的进一步尝试。

中国央行在公告中称,适时开通“南向通”,有利于完善中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的制度安排,进一步拓展中国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配置资产的空间。此外,有利于巩固香港联接大陆与世界市场的桥头堡与枢纽地位,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国国家统计局回应恒大违约风险:对行业影响还需观察

针对中国恒大债务违约风险正在攀升,会否影响房地产行业走势,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今天回应,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还需观察。

据中新社报道,付凌晖今天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也说,从房地产市场运行来看,今年以来随着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持续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整体运行保持平稳态势。

从主要数据来看,1至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两年平均增长5.9%,比1至7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1.7%,回落了1.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基本稳定,1至8月份两年平均增长7.7%,比1至7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付凌晖表示,这些情况说明,随着各方面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抑制不合理需求,保证正常需求的释放,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相关制度,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制度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发展。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17 21:11
俄专家:美国金融家害怕来自中国股市的竞争 © REUTERS / Lucas Jackson
经济
21:00 2021年09月17日缩短网址 0  0  0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9月17日电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金融市场教研室主任奥尔多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美国金融家们害怕来自中国股市的竞争,因此他们愿意与中国监管机构坐在谈判桌上。

© REUTERS / THOMAS PETER
中国商务活动放缓引市场担忧

彭博社此前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华尔街和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代表于9月16日恢复了举行“圆桌会议”的做法。美方远程出席会议的与会者包括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史蒂夫•施瓦茨曼)、高盛集团总裁约翰•瓦尔德隆,以及摩根大通资产与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玛丽•埃尔多斯。中方受邀出席会议的包括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以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这一会议于2018年9月首次举行,但自疫情大流行起,一直都没有举行会议。
奥尔多夫称:“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规模及其增长前景,中国股市能为美国股市制造真正的竞争。因此,我有一种感觉,在特朗普下台后,中国转入反攻,迫使美国政府再次坐到谈判桌旁。数字人民币能够摧毁美元霸权,这给中国在谈判进程中额外加分。”

他指出:“中国政府已开始监管自己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大型数字公司。这也导致中国股市下跌,这与中方向外国投资者施压有关。禁止或严重限制中国公司在美国股市存在的风险,不仅令美国,而且让全世界的投资者都非常担忧。”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18 01:50
又见融资爆仓!14年股民结束投资生涯 还有股民从赚150万到亏超100万

2021年09月17日 18:06:30
来源:证券时报







今年来,随着部分核心资产股票接连回调,不断刷新调整新低,市场上关于白马股爆仓的消息也不断传出。

9月16日,在股票投资交流社区,网友自曝称,因为借了很多钱,为保证信用不破产,一键清仓了其融资买入的股票——融创中国。

实际上,不仅融创中国,近期格力电器、长春高新等白马股股吧中也有投资者自曝损失惨重,部分已爆仓。

融创中国股价创新低,投资者自曝股票爆仓

今年以来,房地产外部环境压力明显增加,尤其高负债率的激进型房地产公司经营困难,公开市场中涉及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违约也频繁发生。

由此也引发了市场对房地产相关企业基本面的担忧,港股中国恒大自年初最高价17.4港元以来持续下挫,9月17日盘中一度跌至2.28港元,刷新2017年初以来新低,期间最高跌幅接近90%。

融创中国自年初最高价33.9港元也一路下挫,9月17日盘中一度跌至13.32港元,创调整以来新低,期间最高跌幅超过60%。

房地产股票不断下跌,持有相关标的的投资者可谓迎来了至暗时刻,而杠杆融资买入的更是表示对房地产企业没有信仰了。

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中,证券时报记者看到,9月16日,一投资者自称重仓买入了融创中国,并且资金来源于负债,随着昨日融创中国的暴跌彻底打穿止损线。为了保证信用不破产,该投资者一键清仓了融创中国,仅留下无法交易的中国华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投资者称,在融创中国持仓方面已坚持很久,对于加仓的决心和信心不亚于大多数投资者。但为了守住个人信用,只能如此操作。

行情数据显示,9月16日,融创中国大跌11.25%。从9月14日起,该股连续3日大幅下跌,3日累计跌幅超25%。9月17日,融创中国盘中一度继续下挫至13.32港元/股,创调整以来新低。不过随后该股逐步拉升,截至收盘,涨5.69%,报14.5港元/股。

据该投资者介绍,其投资经历已有14余年,算是一名老股民了,但最终因融创持续大跌结束了投资生涯。该投资者称,其投资始于柳工和华兰生物,精于格力电器,生涯中期闯入港股天地,投资恒大地产迎来巅峰,寄希望于复星国际名扬天下,生涯末期不堪生活所累,迫切期待东山再起,投机国联水产,新东方感受切肤之痛,最终倒在融创中国之下。

格力电器、长春高新等部分投资者也出现爆仓

实际上除了地产股,格力电器等家电股和长春高新等医药股近期也持续下跌,长春高新自年中高点522.2元以来,股价已经腰斩,格力电器自2020年底的66.79元也一路回调,9月17日盘中跌至37.44元,刷新调整新低纪录。

长春高新是医药行业里的一只传统明星股,是国内生长激素龙头企业。今年5月下旬以来,长春高新股价一路下跌,8月初,有媒体报道增高针滥用风险,引发其股价的进一步下挫。尽管公司交出一份靓丽的半年报成绩单——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23亿元,同比增长近47%,却也未能扭转股价颓势。

股价持续下跌,对杠杆买入投资者而言是极大伤害。近期,在长春高新的投资交流平台中,有网友称,自己融资加杠杆买入长春高新,在股价连续大跌后,从盈利150万变成亏光本金100万还倒欠银行。该投资者最终选择全部清仓,自此背上了巨额债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同样经历的还有格力电器的投资者,近日,在格力电器股票投资交流社区中,有网友称,格力电器又让其经历一次股灾,其融资买入的格力电器被迫卖出,用来达到证券公司要求的信用账户担保比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格力电器股票投资平台中,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因为融资买入而爆仓的投资者不少。9月15日收盘后,另一投资者称,融资买入格力电器,担保比例跌到130%以下,没钱补仓,被迫平仓。

该网友表示:我担保比例达到130%以下,必须追加担保物保持担保比例至少140%。但现在,我已经身无分文,我打电话给券商求情也不行,只有被动卖出了一万多股,接下来如果格力电器继续暴跌,还会继续被强平,直到毁灭资不抵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行情数据显示,9月15日,格力电器跌收跌3.03%,9月16日,该股再跌2%。9月17日,格力电器盘中一度下跌超2%,股价再创此番调整以来新低。不过午后逐步拉升,截至收盘,微涨0.13%,报38.26元/股。不过,自此番调整以来,格力电器自高点跌幅已超40%。

实际上,在格力电器股价下的过程中,公司已经启动了三期回购股份方案,以提振市场信心。

9月12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告,截至今年9月9日,公司第三期回购股份方案已实施完毕,公司本次回购累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买入公司股份3.16亿股,占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总股本的5.25%,最高成交价为56.11元/股,最低成交价为40.21元/股,成交总金额为150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此前的5月26日,格力电器发布股份回购方案,计划以75亿至150亿元的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67.22元/股。此次是以回购上限顶格完成回购计划。

融资余额创2015年以来新高

近期,A股市场震荡走高,两市连续43个交易日成交破万亿,追平2015年牛市纪录,让不少投资者又有了“牛市”的憧憬。

而今年年初以来,核心资产股票接连回调,在估值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不少投资者可能已经提前加杠杆买入。

今年年初,两市融资余额维持在1.5万亿左右,但下半年股市持续震荡,杠杆资金却在加速买入。最新数据显示,两市融资余额已经达到1.7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000多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给融资客的杠杆水平实际上只有1:1,投资者爆仓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当客户信用账户担保比例小于150%时,我们会提醒投资者信用账户已面临风险。随着近期股市的走高,部分投资者的保证金确实在增加。”深圳某券商平台表示。

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融资客买入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等热门行业金额居前,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大消费板块也获融资客大额净买入,今年以来的净买入额分别为209亿元和141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医药生物和食品饮料两大板块指数今年来均出现了较大幅度调整,部分个股已经腰斩,对于融资买入的资金而言,已处于至暗时刻。不过,在近期大盘的回调过程中,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防御板块再获资金关注,今日表现尤为强势。

对于今年来医药股的走势,中信建投认为,与市场情绪和估值相关,而非政策大幅超预期。从集采政策看,药品集采已进行至第五批,预计未来三年行业将逐步出清,但药品集采对不同企业经营影响的节奏不同,相对而言,对无菌制剂行业的格局影响会更为明显;高值耗材集采也已进行到第二批,近期将开展关节集采;IVD的集采预计主要在地方展开,不同品种将有不同采购方案。经过前期调整,核心资产的估值已逐步进入到有吸引力的区间。

食品饮料行业方面,渤海证券表示,目前市场仍然担心去年三季度高基数以及不确定性监管风险,另一方面对于白酒行业需求有所顾虑。渤海证券认为,白酒仍运行在景气周期并且由于控价所导致的高端白酒景气周期或将延长,而大众品尽管仍然面临成本及费用的挑战,但也即将迎来业绩拐点。在细分子品类方面,仍然建议关注估值趋向于合理的高端白酒,以时间换空间。


链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20 20:37
美财长耶伦:债务违约将引发一场历史性金融危机,“永久”削弱美国

2021年09月20日 17:23:42
来源:路透财经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 Greg Nash

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周日再次呼吁国会提高联邦债务上限,认为美国债务违约将引发一场历史性的金融危机。

耶伦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称,违约引发的危机将加剧持续的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害,使市场陷入混乱,并使美国经济重新陷入衰退,导致数以百万计就业机会丧失,利率持续上升。

“我们将在这场危机中成为一个永久性的弱国,”耶伦称,指出美国的信誉一直是一个战略优势。

耶伦没有为可能发生的违约提供新的时间表,但表示违约将拉高借贷成本并降低资产价格,从而对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害。

她此前曾表示,可能会在10月出现违约,届时财政部可能用尽现金储备和28.4万亿美元债务限额下的特别借款能力。

“与几乎任何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借款,违约将危及这种令人羡慕的财政状况。它还会使在美国的生活成本增加,因为更高的借贷成本将落在消费者身上,”耶伦写道。“一旦违约,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账单--所有借款购买的东西都会变得更加昂贵。”


共和党人拒绝支持提高或暂停28.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Bill Cassidy早些时候在NBC的“与媒体见面(Meet the Press)”节目中说,民主党人希望提高借款上限,好为“民主党愿望清单”上数万亿美元的支出筹钱。

耶伦认为,债务上限是为了支应过去的支出义务,并表示提高债务上限一事拖得太久还是会造成损害,她提到2011年的债务上限危机将联邦政府推向了违约的边缘,促使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

“这导致了持续数月的金融市场混乱。在这里,时间就是金钱,可能要按数以十亿美元计算。拖延和违约都是不能容忍的。”

众议院多数党党鞭Jim Clyburn周日表示,民主党人可能不得不在没有共和党支持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债务上限。

“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必须要做的事情,并向美国人民传达到底是谁在试图破坏我们希望保持的这个伟大的民主制度,”他告诉CNN。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21 14:17
欧美市场全线下跌,美联储将有大动作?


2021-09-21 10:51:38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导读】 美联储将于9月22-23日召开议息会议。由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8月底的Jackson Hole会议上向市场传递了年内可能Taper的信号,市场普遍关注Taper开启的具体时间以及开启后的节奏。此外,美联储对通胀和加息的态度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周一,在A股休市的日子里,先是白天港股突然大跌,接着欧洲股市也是大幅下跌收场。德国DAX指数下跌2.31%,法国CAC40指数盘中跌幅也接近3%,最后收跌1.74%,意大利富时MIB、澳洲标普200等跌幅均超2%。
到了晚上美股时间,三大股指大幅低开,道指盘中暴跌近1000点,尾盘拉升后,跌幅收窄报614.41点,下跌1.78%,创下两个月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跌75.26点,跌幅1.7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330.07点,跌幅2.19%,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均创今年五月中旬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际油价及加密货币也集体大跌。当天盘中,美油、布油一度跌超2%;比特币跌幅一度超过9%,在24小时内,加密货币市场超25万人爆仓,爆仓金额超86亿元。
当地时间19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发出警告,如果美国国会不迅速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联邦政府在今年10月可能出现债务违约,这很可能引发一场“历史性的金融危机”。
据央视新闻援引美国《国会山报》当地时间9月20日的报道,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美国因新冠肺炎死亡的总人数超过了67.5万人,突破了了1918年至1919年“西班牙流感”疫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
欧美股市重挫,道指盘中大跌近1000点
恐慌指数飙升
20日晚间,泛欧Stoxx 600指数收跌1.67%,报454.12点,创7月19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天曾以2.3%创2020年12月来最大跌幅),和7月21日来最低。欧洲主要国家股指均跌超1%,其中德国DAX 30指数收跌2.3%,也创7月19日以来最大跌幅。
美股三大股指低开,道指盘中最大跌幅达966点,下跌近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临近尾盘阶段出现了一波显著拉升,但在周一席卷全球市场的恐慌情绪影响下,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均创今年五月中旬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道指则创下7月19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标普500指数、纳指、道指分钟线图,来源TradingView
恐慌指数涨超2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行业概念角度来看,航空公司、公用事业为少数上涨的板块,铀、基因编辑、周期板块跌幅靠前。
美国科技龙头集体下挫,市值蒸发上千亿美元。其中苹果跌2.14%、特斯拉跌3.86%、亚马逊跌3.08%、谷歌跌1.73%、Facebook跌2.47%、微软跌1.86%、高通跌0.63%、AMD跌2.24%、奈飞跌2.36%。
除了航空公司外,经济重启概念全面走弱,其中摩根大通跌2.99%、摩根士丹利跌3.07%、埃克森美孚跌2.66%、美国航空涨3.04%、联合航空涨1.64%、达美航空涨1.67%、皇家加勒比邮轮跌0.99%、挪威邮轮跌1.88%、波音跌1.81%。
中概股同样受到港股大跌拖累,阿里、腾讯ADR、拼多多、京东等明星股小幅下跌,恒大ADR跌22.06%较港股仍有16%的溢价。
除了多个市场股市下跌外,周一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也是全面走低。截至北京时间9月21日5:30,除了黄金上涨外,其余大宗全部下跌。其中COMEX白银跌0.41%,NYMEX原油、ICE布油都大跌超1.5%,LME铜、LME锌、LME镍等跌幅较大,均超2%。
10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失守1.30%并大跌逾7个基点。美元指数一个月最高。
加密货币也大跌,比特币24小时内跌幅超过9%,回落至43000美元/枚下方;以太坊盘中失守3000美元关口,24小时内跌幅一度超过10%。数据显示,24小时内,加密货币市场超25.5万人爆仓,爆仓金额超过86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分析师Michael Wilson团队在周一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强调更倾向于悲观的股市前景,即市场将在经济显著走弱和企业利润受到挤压的背景下出现20%程度的回调。大摩建议投资者抱紧防御性、高质量公司,并持有一些金融股的头寸以期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下获益。
周一欧美股市大跌5点原因
据财联社报道,综合市场分析和报道,周一欧美股市大跌的原因大致有五点:
1、有分析师认为,美股开盘跌势受到了欧亚股市大跌的影响,周一早些时候香港市场重挫逾3%,在新的一周刚开始时给了市场当头一棒;
2、美联储将于本周二开始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如果政策制定者表达出“通胀激增、就业市场有所进展”并给出准备收紧流动性的信号,将会引发市场潜在的震荡;
3、北半球秋冬季节即将到来,新冠疫情将再度进入更容易在北美传播的阶段;
4、根据数据统计,九月是美股历史上表现最差的一个月,平均跌幅达到0.4%,而且抛售的倾向会在下半月有所提升;
5、虽然国会结束暑假重新开会,但一系列僵局使得原本简单的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成为短期内市场最为严峻的不确定性因素。
美联储要有大动作了?
资本市场对美联储动向越来越敏感,美国股市近期已连续多日回调。
中金宏观分析认为,美联储将于9月22-23日召开议息会议。由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8月底的Jackson Hole会议上向市场传递了年内可能Taper的信号(小编注:Taper是美联储逐渐缩减资产购买至零的过程。它实际上并不是紧缩,因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依然在扩张。量化政策的完整周期应当有三步:QE,Taper和QT(即量化宽松、退出量化宽松和量化紧缩)),市场普遍关注Taper开启的具体时间以及开启后的节奏。此外,美联储对通胀和加息的态度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具体来看:
1) 预计美联储将在本次会议上暗示,可能在接下来的会议上开启Taper。自上次(7月底)议息会议以来,美国经济继续取得进展。我们认为,美联储会在11月宣布、12月开启Taper,并可能在明年7月完成Taper。如果美联储的计划也是如此,那么就应该在9月议息会议上开始与市场沟通,因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说过,在Taper之前会让市场提前知道。此外,市场还会关注Taper的节奏。美联储将于12月开启Taper后,以每月150亿美元(100亿美元国债,50亿美元MBS)的速度削减资产购买,整个过程将于2022年7月结束,耗时8个月。
2) 预计利率点阵图变化不大,但如果加息预测再次像6月议息会议那样显著前移,那么将被解读为鹰派的信号。我们认为这次美联储退出宽松的策略是“早Taper,晚加息”,或者说至少要拉开Taper与加息之间的距离。鲍威尔在Jackson Hole的发言中也提到,Taper后不会马上加息,预计这次会议后他会继续强调这一点。鲍威尔之所以会这样做,一个原因是2013年5月,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Taper沟通中没有强调这一点,使市场误将Taper与加息划上等号,最终引发恐慌(Taper Tantrum)。因此,这次美联储应该会吸取教训,避免在Taper落地前再去刺激市场敏感的神经。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加息预测再次前移的可能性。当前利率点阵图所隐含的首次加息的时点仍然是2023年,但在6月议息会议上,18位官员中有7位认为应该在2022年开始加息,从而使支持与反对提前加息的人数比上升至7比11,增加了市场对提前加息的担忧。6月议息会议也成了许多资产价格的“分水领”,比如再通胀交易和黄金价格就因为提前加息预期升温而受挫。如果这次会议上再有两位及以上鸽派官员“倒戈”,加入支持提前加息的队伍,那么就会使点阵图隐含的首次加息时点来到2022年。如果是这样,对市场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非常鹰派的信号。
美财政部长警告:
美政府债务若违约,或将引发“历史性金融危机”
9月20日,据央视新闻消息,耶伦19日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登的文章中说,如果国会不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美国财政部的现金余额将在10月降至不足水平,届时联邦政府将无力支付账单,美国将出现债务违约。民主、共和两党的经济学家和财政部官员已就此形成压倒性一致看法,认为这将会造成广泛的“经济灾难”。
耶伦警告,美国政府债务违约很可能引发一场“历史性的金融危机”,加剧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伤;债务违约也可能引发利率飙升、股价急剧下跌和其他金融动荡。此外,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可能会逆转为衰退,失去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增长和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新华社
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根据美国国会2019年通过的跨党派预算法案,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在暂停两年后已于今年8月1日恢复生效。
此前,耶伦就警告美国10月或面临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据新华社9月8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8日警告,如果国会不尽快通过立法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美国很可能在今年10月面临政府债务违约风险。
耶伦当天在写给国会民主、共和两党领袖的信中说,自联邦政府债务上限于8月1日恢复生效后,财政部已开始采取非常规措施为联邦政府提供临时性融资,但财政部持有的现金和非常规措施很可能在10月耗尽,届时美国政府将无法履行其支付义务。
耶伦表示,过去的债务上限僵局已表明,国会行动迟缓可能严重损害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推高短期融资成本,并可能对美国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给美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她敦促国会尽快采取行动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
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28.7万亿美元。(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美国2020年全年GDP为20.93万亿美元,中国2020年GDP约为15.72万亿美元)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计,到2050年,公众所持美国联邦债务与美国GDP之比将达到195%,远高于2020年底98%的预期水平。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24 11:23
美国联邦政府要“关门”了?白宫警告:还有最后7天

2021年09月24日 06:30:1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编辑:李泽东


周四,美国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开始建议联邦各部门为可能出现的疫情以来第一次政府关门做好准备。如果本月底前国会没有通过新的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法案,联邦政府将陷入停摆。

白宫发言人普萨基称,这一警示是例行做法,目前还有7天时间(避免停摆)。她承认联邦政府关门不利于疫情应对,重申白宫正在“尽一切所能”采取措施减轻政府停摆对疫情应对的影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国会正在努力通过一项新预算以避免政府关门。美国国会众议院21日晚通过一项临时拨款和债务上限法案,以确保联邦政府有足够资金继续运营到12月3日,同时暂停联邦政府债务上限生效直至2022年12月,即允许美国财政部在这段时期内继续发债。由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当晚以220票赞成、21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上述法案。


随后该法案将被送交参议院审议,预计将遭到共和党参议员的阻挠。国会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佩洛西周四称,国会将在下周前找到避免政府关门的方法。


据海外网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日警告称,如果美国国会不迅速提高或暂停执行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联邦政府在新财年(始于10月1日)可能出现债务违约,并会造成广泛的“经济灾难”。


美国财政部上月启动紧急现金储蓄措施,以阻止美国拖欠数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但国会休假六周之前未能延长债务上限的暂停期。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对此警告说,此举将使美国“陷入”金融危机。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于周日(19日)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美国经济学家和财政部的压倒性共识是,如果不提高债务上限,将导致广泛的经济灾难。”耶伦警告称,届时数百万美国人可能会手头拮据,近5000万长者可能会停止领取社保,军队也无饷可支,数百万依赖每月儿童税收抵免的家庭可能会出现延误退税。耶伦强调,“没有正当理由导致这样的结果”。


耶伦发表这篇专栏文章之际,美国国会民主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白宫方面要求他们在现金用完之前(最快今年10月)投票提高债务上限,以偿还联邦政府现有的债务。当前,民主党正在考虑与共和党化解债务上限僵局,以避免政府关门。


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根据美国国会2019年通过的跨党派预算法案,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在暂停两年后已于今年8月1日恢复生效。(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日报、海外网报道)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29 18:15
10月18日左右“弹尽粮绝”!美参院投票告败后 耶伦再向国会致信
2021年09月29日 06:35:49
来源:华尔街见闻

周二,美国财长耶伦在给国会领导人的一封信中说,现在预计,如果国会不能在10月18日之前暂停或提高债务限额,美国财政部届时可能会用尽其非常规措施。到那时,预计财政部将拥有非常有限的资源,这些资源将很快耗尽,不确定在那之后是否能继续履行国家的所有承诺。

耶伦这封信是在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阻止上调债务上限之后一天发出的。周一,共和党参议员否决了众议院此前通过的一项避免政府关闭的临时拨款法案,该法案将暂停债务上限“捆绑”其中,并于周一在参议院推进,最终以48-50的党派投票失败,没有共和党人投票支持该措施,而通过法案需要60票。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可能会停摆,美国政府违约的可能性也将进一步逼近。

由于该法案未能在参议院取得进展,国会民主党领导人将不得不决定备选计划。然而截至目前,尚未有民主党领导人在两院宣布关于他们将如何在资金耗尽、可能引发政府关门的日期之前,让政府运行下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也只是谴责共和党人称“这是他在参议院见过的最鲁莽、最不负责任的投票之一”,并没有给出实质性解决方案。

事实上,民主党本可以选择通过和解程序来提高债务上限,这不需要任何共和党人的投票,但目前民主党人还没有放弃迫使共和党人加入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采取和解程序提高债务上限可能会在2022年中期选举时对民主党不利,他们希望与共和党共担责任,迫使共和党支持暂停债务上限。

民主党将暂停美国债务上限“捆绑”在临时拨款法案中,如果共和党不妥协,民主党将不得不决定是关闭政府并冒违约的风险,还是通过和解程序提高债务上限。据CNN,民主党可能会采取行动,从拨款法案中去除债务上限的暂停,并试图在最后期限前迅速通过一项不附加暂停债务上限的临时拨款法案。参议院共和党人曾表示支持这一举措,但目前还不清楚会发生什么。

同日,耶伦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在证词中耶伦再次呼吁,国会必须迅速解决债务上限问题以避免美国违约:“国会必须迅速解决债务上限问题。如果不这样做,美国将有史以来第一次违约。美国的信心和信用将受到损害,我们的国家很可能面临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近来,耶伦为了破局债务上限,倾尽一切办法。上周媒体称,她致电华尔街最大金融公司们的领导人,寻求他们的帮助,以向共和党人施压,要求他们支持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

债务上限阴霾笼罩金融市场。周二,美股大跌,道指盘中跌超400点,纳指跌超2.5%;美债收益率盘中大涨,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美股早盘一度走高10个基点,至2.0953%。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9-29 18:17
大型科技股遭抛售!美财政部警告:问题不解决 恐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2021年09月29日 08:50:27
来源:央视财经
原标题:跌!大型科技股遭抛售!美国财政部警告:这个问题不解决,恐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当地时间周二,美债收益率攀升以及美联储收紧流动性预期升温,进一步打压市场情绪,周一出现的抛售科技股现象在周二加剧,不仅是热门科技股,包括芯片和生物科技在内的多行业科技股也均遭受大面积抛售,导致美国三大股指周二全线下跌。截至收盘,道指跌1.63%,标普500指数跌2.04%,纳指跌2.83%,不仅连跌三日,还创下今年3月中旬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鲍威尔称美国经济已几乎满足缩表条件 耶伦敦促国会解决债务上限问题

消息面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与财长耶伦都出席了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鲍威尔在讲话中提及,虽然疫情反弹减缓了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但现实情况已经几乎满足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的条件。鲍威尔同时强调,即便开启缩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依旧宽松,而且缩表不是加息的信号。耶伦则表示,美国财政部为筹集政府运转资金而启动的非常规手段预计将在10月18日用尽举债空间。耶伦警告称,一旦国会不能及时解决债务上限问题,联邦政府将出现历史上首次债务违约,恐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科技股大跌打压市场情绪 投资者几乎全面抛售

美联储近期释放的信号,令市场基本确认,美联储将在11月的议息会议上宣布缩表。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因债务上限问题面临违约风险,也加剧了债市的波动。以上因素均推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二大幅攀升至1.5%关口上方,引发投资者抛售大型科技股。脸书、微软股价跌超3%,苹果和亚马逊股价跌超2%。周二公布的经济数据也利空股市,美国9月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导致抛售现象大幅扩散,除能源板块外,其他行业几乎全面下跌。

科技股领跌 欧洲主要三大股市集体收跌

科技股遭抛售的现象也出现在了欧洲市场。周二,硬件制造、软件研发等科技股全面大幅下挫,领跌欧洲多个国家股市。德国方面,由于执政联盟前景不明,给新政府的组建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也打压了市场情绪。截至收盘,英国股市跌0.50%,法国股市跌2.17%,德国股市跌2.09%。

国际油价28日下跌

原油市场方面,国际油价小幅下跌终结五连涨。尽管市场供应持续紧张,但股市抛售、美元走强等因素令期货市场承压,国际油价上行遇阻。截至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5.29美元,跌幅为0.21%;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9.09美元,跌幅为0.55%。

国际金价28日下跌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黄金期价周二收于每盎司1737.5美元,跌幅为0.83%。主要原因是,美债收益率上行之际,美元指数周二升至近11个月来高位,令金价承压下行。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1 10:18
美国国会通过临时拨款法案:成功避免政府停摆 但债务违约风险仍未解决
2021年10月01日 06:15:14
来源:财联社

当地时间周四,距离午夜还有数小时,美国国会两党终于达成一致,成功避免了美国联邦政府停摆。

国会参众两院都通过了一项政府融资法案,该法案将使联邦政府持续到12月3日,只要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该法案,美国政府将避免因资金短缺而被迫关闭。

参议院以65票对35票通过了这项法案,15名共和党参议员和所有50名民主党参议员都投了赞成票。众议院则以254票对175票通过了该法案,其中34名共和党众议员和所有民主党众议员都支持该法案。

据悉,法案还包括拨款286亿美元用于各州的灾后恢复工作,还将斥资63亿美元用于安置阿富汗战争中的难民。

此前,在共和党的强烈反对下,民主党最终放弃了在政府融资法案中附加提高债务上限的尝试。

参议院共和党人本周否决了包含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共和党参议院领袖麦康奈尔多次表态称,共和党愿意投票支持不包含提高债务上限的政府融资法案,但不会在提高债务上限方面提供共和党的选票。

尽管美国国会扑灭了一场危机,但另一场危机正在逼近。两党仍需在10月18日之前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以防止因美国债务违约可能导致的失业、经济损失以及股市下跌。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周四对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表示,美国债务违约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并伴随金融危机和衰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警告称,美联储遏制此类事件影响的能力有限。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3 20:57
达利欧:美国债务扩大、货币发行大增、税收上升 是金融危机的前奏

2021年10月23日 15:58:14
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10月22日至24日,2021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峰会聚焦绿色金融、金融开放、资产管理、金融科技四大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美国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董事长Ray DALIO(瑞·达利欧)表示,当前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要面临着五大力量的挑战。要搞清楚这些力量,需要研究历史才能了解现在和未来。

第一大力量是当利率达到0%时的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因资金缺乏,无法支持自身开支和债务偿还,从而导致债务规模急剧扩大,货币发行大量增加,以及税收迅速上升。

从历史上看,类似的事情通常是金融危机的前奏,并通常伴随着储备货币的贬值。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美联储发行了大量的货币,这发生在1933年,2008年,以及2020年的美国。在历史上,所有国家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并最终导致货币贬值。

第二大力量是巨大且不断增长的财富鸿沟和价值观鸿沟,导致各国内部发生剧烈冲突,体现为政治立场的极端化以及左派和右派之间的斗争。从历史上看,这种现象常常不是一定会导致革命和内战的出现和国内秩序的改变

第三种巨大力量没有发生在我的有生之年,但之前发生过很多次,也就是一个或多个大国的崛起,并在经济上、技术上和军事上挑战现有的大国,从而挑战现有的世界秩序。在历史上,这样的事件通常,但并非一定会改变世界秩序。


第四种力量是自然因素,最重要的是大流行病、干旱和洪水,这些因素造成的死亡人数要多于战争,是改变国内和世界秩序的巨大力量。

第五大力量就是知识和技术的进步,这种进步不断地提高着人类的生活水平,长期来看这种力量的效果是最为显著的。

以上五大力量正在互相影响,而历史的教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力量,通过研究这些力量的运作方式可以看到驱动它们的因果关系。

强劲的收入增长,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最终导致这些伟大的帝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最大份额,此外,对于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而言,在这个时期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也将迎来大发展。在荷兰帝国时期,世界金融中心是阿姆斯特丹,在大英帝国时期,世界金融中心是伦敦,在美帝国时期,世界金融中心是纽约。现在,金融中心正在中国上海等地方出现。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1-22 16:12
布伦纳:1973年以来的美国经济

2012-12-19 14:15:12来源:国外理论动态
关键字:经济衰退生产力过剩制造业金融股市泡沫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复苏

长波的经济衰退期

主流知识分子或遮遮掩掩或直截了当地否认经济衰退期长期存在这一客观事实。商业和政府的宣传者们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工业部门的去规则化已经导致了企业创新的加速;自由化的金融市场已经使得资本配置变得更加廉价和富有效率;工会组织的瓦解已经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富有弹性;税收的削减至少已经增加了对劳动力和投资的刺激;国家干预的减弱已经为企业家解脱了枷锁。他们认为,所有这一切,使得美国经济的发展远离困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持久活力,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新经济的奇迹中达到了顶峰。对于那些较审慎的经济史学家们来说,这种长期低速的经济增长,是一种正常的、相当可观的经济增长现象,它表明经济在经历了战后奇特的繁荣期之后回到了均衡状态。上述两种观点都远未能对过去30年里经济发展的真正轨迹作出符合事实的解释。
事实上,从一些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如生产率、GDP、人均GDP、实际工资以及投资的增长来看,自1973年以来的经济表现确实构成了一个长波的经济衰退期,并一直持续到千年之交,以致我们现在还不能说康德拉季耶夫经济长周期的低谷阶段已经过去了。
对经济持续衰退的最终检验,可以从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的变化趋势中得到证实。在1973-2000年间,资本主义经济并未使自己重新充满活力。1929年最富有的1%的美国家庭的收入占美国全部家庭收入的份额达到了最高点,大约25%左右;但是,在整个战后经济繁荣时期,这个份额就一直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1973年达到最低点,大约在10%左右。然而,在接踵而来的整个经济衰退期,这个比例却持续上升,到2000年上升到22%,几乎重新回到1929年的水平。同时,美国最富有的5%的家庭的收入在美国整个家庭收入中所占的份额,1973年是最低的,大约在15.5%左右,然而,在此后的27年的时间内,它却增加了不止1/3的份额,2000年达到20.8%,创下了20世纪的最高记录。反之,在1959-1973年间,美国的贫困率从22.4%下降到11.1%。但是,从1973年到1995年间,贫困率又上升到了13.8%,2000年的贫困率也还略高于1973年的水平,达到了11.3%左右。从1980年到2000年,私人部门员工实际报酬的年平均增长率几乎为零。在这20年间,劳动生产率(GDP/每小时)以年均1.4%的速度增加(1999-2000年达到了1.5%)。这个速度差不多是从1948年到1969年生产率平均增速2.65%的一半,也只是从1890年到1980年差不多90多年间2.3%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60%左右。在整个经济衰退期,富人和公司所有者的所得恰恰是以工人和穷人的所失为前提条件的,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他们所得的增长并不是来自任何美国经济活力的决定性增长。

全球生产能力过剩

在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实际利率的大幅提高和美元价值的飙升,把那些高成本、低利润率的企业大量地淘汰出局了,这就为美国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初步条件。在接下来的十年间,由于受1985年签订的广场协定所导致的美元贬值、零工资增长率、实际利率的下降以及为企业减税等有利因素的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产品出口急剧增长。在此基础上,制造业部门的利润率大大地恢复了;在制造业利润率增加了70%的情况下,非农经济部门的利润率随之也在这20年里第一次上升到了它在1973年的水平。1992-1993年间,就整体而言,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强有力的扩张期,其显著的标志就是,产出、投资、生产率、最后是就业率快速增长。这是90年代真正的经济繁荣期。如果这种繁荣的景象能够继续自我维持下去的话,那么,它也许就能给这一轮的长波衰退期划上一个句号。
然而,美国经济的复苏未能延续下去,原因在于它不拥有复苏所必需的最为根本的条件,即不断增加的利润水平。这是因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发生在世界经济非同步和极不平衡发展的大环境中:由全球范围内长期存在的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而导致的利润率持续下降,使得全球经济,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仍然处于一个低迷甚至更为糟糕的境况之中。早在1965-1973年间,激烈的国际竞争就加剧了初现端倪的全球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和利润率的下降趋势,从而也把七国集团从长期的经济繁荣期推向了长期经济衰退期。与资本存量相比的剩余价值量的减少,导致了投资和就业的削减,因此,生产率和工资率也都下降了,这些都最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的长期下降。
根据主流经济学的假设,发生在制造业部门的相对于需求而言的总供给过剩的现象,或多或少地应该能通过正常的经济调节机制很容易地直接加以解决,也就是说,通过对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一些资本会从高成本、低利润的部门流向高利润、低成本的部门。但是,对经济自行调节机制的这种期待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如期而至。占世界统治地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制造业公司,不仅拥有与供应商以及客户长期联系所建立的网络,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拥有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为创新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但是,要想有效地利用这些条件,前提是它们必须仍然呆在这个行业之中。正因为如此,这些企业典型的做法是,选择在本行业内竭力连续投资而不改行业,通过提高本行业的竞争力以求获得业内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尽管全球许多制造业部门已经出现了供给过剩的局面,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地区首先是东亚地区的生产商,却能够把最先进的技术和相对较低的工资成本以及熟练的工人结合起来,不断进入这些行业,获得可观的利润。正像它们的先行者日本那样,首先是东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紧接着是东南亚的"小老虎",再下来是中国,它们在质量良好的制造业中利用更熟练、更精巧的技术工艺造出的商品,潮水般地涌入了世界市场。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众多过剩的企业没有足够地退出产业,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又接踵而来,这两个方面相结合,自然使最初存在的供给相对过剩的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了,按理说,它会引起更深刻和更集中的经济震荡,把那些高成本、低利润企业的生产资料淘汰出局,但实际发生的情况却不完全如此。这是因为,政府旨在刺激需求的联邦赤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出台,缩短并缓和了早在1969-1970年就开始支配世界经济的一系列经济衰退的长度和深度,从而长期化了而不是解决了制造业部门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最终的结果是,低速增长和缺乏活力继续支配着全球经济。
正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是建立在全球经济这个大蛋糕的增长停滞不前的背景下,以及七国集团制造业和非农部门的利润率持续下降的基础之上,因此,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美国经济繁荣,恰恰是以牺牲既是它的主要贸易伙伴同时又是竞争对手的国家的利益而取得的。美国经济复苏的另一面,是不景气的日本、德国和西欧经济,由于这些国家汇率的上升和相对工资的快速增长,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锐减,与此同时,它们还不得不面对美国市场对它们出口商品需求的低速增长。1991年到1995年间,由于制造业部门利润率的提高,美国经济最终出现了腾飞的势头,而此时,日本、德国和西欧的制造业部门的利润率却以空前的速度大幅度下降,从而把它们的经济推入深度的危机中,这是它们战后经历的最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到了1995年,紧接着墨西哥比索危机之后,日本经济也危机四伏,为了保持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美、德、日不得不集体行动,通过使日元和马克贬值的手段帮助日本和德国走出困境,而这种做法,与十年以前德国和日本帮助美国走出困境的手段如出一辙。反广场协定条约的签订,构成了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但驱动了"新经济"的腾飞,同时也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为了履行协议规定,美国、德国,尤其是日本政府,让大量的资金涌入了美国的货币市场,主要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券。东亚地区的政府,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对冲基金的投机者们,紧跟其后。对美元需求的增加促使了美元升值及日元和马克的贬值。多方对美国国债券需求的增加,导致1995年长期利率的下降,同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还降低了短期贷款的利率成本(为了确保在墨西哥比索危机之后的稳定局面)。由此,美元急剧升值和贷款成本持续下降二者共同决定了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全球经济的基本走向。

新经济?

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美元贬值之后,从1995年下半年起,美元汇率走上了升值的道路;美元的升值,致使全球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的重负从日本和德国肩上重新转移到了美国;当然,由于东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它们也难逃厄运。于是,美国的制造业部门因竞争力不断提高而带来的利润率复苏的势头,便嘎然而止。从1995年到2000年,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高以及相对较低的工资增长率,大大抑制了美国制造业部门生产成本的上升。但是,这还不足以弥补由于全球制造业部门过剩而导致的产品价格下降,以及美元不断升值而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所带来的损失。当东亚的制造业部门在1997-1998年陷入危机之后,对美国制造业来说,事情也变得更加糟糕了。因为这种情况进而导致了东亚地区经济需求的枯竭和货币贬值,以及它们在国际市场上亏本倾销产品的行为。这种情况还使日本经济再次跌入衰退,因为在90年代前半期,日本就把投资的发展方向放到了东亚地区以克服国内利润率下降的困难,可是现在东亚的市场却萎缩了。从1997年到2000年,美国制造业部门的利润率出现了新一轮下降,共下降了16%。东亚老虎、德国、日本以及美国的制造业部门都深陷困境,全球经济危险日增。如果其他情况不变,那么,人们可以预期到这样的结果:投资、就业和GDP缓慢增长,周期性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如果复苏不是停止的话)。可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股市的推动,事实上美国经济的扩张反而加速了,哪怕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1995年美国金融市场融资极易获取,又遇美元升值,于是引爆了股市上扬。在1980-1995年间,尽管股票价格上升显著,但它并没有超过公司利润上升的幅度。但自那以后,股票价格的上涨远远超过了公司利润的提高,尤其是当制造业部门利润率停止增长甚至下降的时候,于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泡沫开始膨胀起来。
如果说1995年国际金融资本大举涌入启动了美国股市的上扬,那么,美联储的行动则把这一势头继续保持了下去。除1997年初格林斯潘曾把利率提高1/4个百分点外,从1995年初到1999年中为止,他都没有再提高利率。这样,90年代后半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速度便是90年代前半期的四倍。同时,每当股市出现不稳定迹象时,美联储都会通过宽松的信贷政策加以干预,比如1997年夏末东亚危机爆发时,1998年秋美国受东亚危机打击、金融市场几乎冻结时,1999秋季为了阻止千年虫问题所带来的潜在麻烦时,等等。于是,投资者们相信,无论出现多么糟糕的情况,美联储都会及时出手帮助股市走出困境;他们把这称为"格林斯潘的推动",也正是所谓"格林斯潘的推动",使得股市泡沫膨胀的势头一直延续到了千年之交。
自90年代后半期一直到现在,格林斯潘一直采取的战略,也许可以恰当地叫做"股市凯恩斯主义或者资产价格凯恩斯主义"。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下,联邦政府采取增加公共赤字的调节政策,即用财政预算的支出大于税收收入的方式,刺激需求的增加。相反,在格林斯潘那里,是借助于公司和富裕家庭增加私人预算赤字,从而使它们的支出大于其挣得的收入的方式来刺激需求的扩大;公司和个人手中积累的股票价值或者其他资产价值的上升造成账面财富增加,从而鼓励了人们这种赤字消费的行为。截止到1997-1998年,旨在平衡预算的做法,使得美国的联邦赤字支出降为零,这样,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为了保持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两旺,并以此来消解制造业部门面临的竞争力及其出口和利润率下降的重压,美联储认为保持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是明智的。
实际上,在1995-2000年间,持续上扬的股市以及由股票价格狂升带来的财富效应,已经使美国经济的扩张不但延续下去而且加速了,尽管利润率下降的压力已经使经济扩张失去了最初坚实的基础。持续上扬的股市呼唤着世界各地蜂拥而来的资本,这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股价,还驱动了美元的进一步升值。事情竟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就连缺乏信用的公司居然也能通过发行溢价股票获得投资,这在以前是没有先例的。就这样,在这十年中公司通过各种融资渠道,不但维持了、甚至加速了公司资本支出的增长,用于购买新厂、设备和软件;它同时传递了关于美国经济活力的这样一种印象:一旦股市泡沫破灭,这些虚假繁荣便会瞬间即逝,对那些制造业以及和制造业相关的部门来说,更是如此。美国富人的家庭从股价飙升形成的财富效应中,也获益良多。当看到手中的账面资产在急剧增长,这些富人家庭于是增加了年借款的额度,扩大了它们的债务总额,以至债务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创记录的水平,但富人家庭对此感到心安理得;这样,它们就不受约束地把收入和开支的比例扩大到接近1∶1,以至在经济扩张期间,美国富人家庭的储蓄率从8%几乎降到了零。
1995-2000年间,在股市上涨所带来的公司与家庭财富效应的驱动下,美国经济形成了一派强有力的景气景象。投资的加速增长使得劳动生产率也大幅度提高了,尤其是在制造业部门。就业率也加速上升了,这就使得长期停滞不前的实际工资,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终于有了跳跃式的显著增长。与此同时,消费支出也呈现出急剧攀升的趋势,有利于极大地消化由投资和劳动生产率增长而大量增加的产出。然而,由于依赖由美元升值以及宽松的信贷环境所驱动的股市上扬所带来的财富效应,这样的经济扩张是扭曲的,它矛盾重重,注定长命不了。曾经因竞争力提高和出口快速增长而在1985-1995年间获得长足发展的美国制造业部门,在这次经济扩张中,尽管面临美元升值削弱竞争力的不利环境,仍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这次增长却是建立在几乎不费成本的资金供给基础上的;美国制造业的这次增长同时又造成了对出口价格的向下压力和进口额的激增,并被财富效应激起的国内消费冲动的膨胀进一步放大了。与此同时,一些消费者驱动的行业,如住宅业、零售业、旅馆和餐饮业以及健康和教育等服务部门,得益于令人吃惊的借债消费和储蓄率的急剧下降,获得了自196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增长动力。最后,甚至当实物经济的盈利状况普遍下降时,金融部门却在新经济的全方位培植下,以史无前例的方式起飞了。

金融业令人眩晕的兴起

当美国制造业主企图通过政府财政赤字支出、宽松的信贷环境以及美元贬值的政策帮助自己走出利润率下降困境的尝试在20世纪70年代失败以后,80年代初美国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主旋律便转向了金融业。到70年代末,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和不断攀升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对美元产生了猛烈的冲击,以致为了维护美元作为关键通货的地位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而且制造业部门的利润率也掉到了1975年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放松金融管制的政策的出台,目的正是为了给资本从供给过剩的部门流向金融服务业的重新分配铺平道路。但是,对于贷款者和投机者、经纪人来说,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在非金融部门相对于资本存量的剩余价值量锐减的情况下,在工薪收入者们陷入困境的形势下,他们如何才能通过投资从公司与家庭那里赚一笔大钱?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美国政府就通过巨额借款以创记录的实际高利率水平,为国内和国外的投机者提供了一个巨大而有保障的赚取高额利润的空间。但是早在70年代,当全球制造业部门面临着利润率下降的强大压力时,单纯依靠私人部门的主动性来解决赢利问题的困难,就已经众所周知了,当时美国的商业银行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益枯竭的投资机会,便转而向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发放大量的贷款,最终陷入了80年代初那场灾难性的欠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在1980年取消了政府对储蓄银行的管制后,从美国储蓄和贷款机构洪水般地流向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大量资本,也经历了同样的命运,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灭。
杠杆收购(或者叫做负债收购、融资收购)的狂热,和前面所论及的情况并无二致。在开始的时候,金融主管们确实企图通过大量裁员、停止投资和削减非金融部门中的资本存量,力求获得更高的纯收入,同时还撕毁了与工会签订的合同,中止了与供应商长期建立的稳定关系。但是,这种通过不计后果地增加眼前劳动生产率和削减投入成本获取回报的做法很快就失效了,因为有更多的投资者都力图采取同样的行动,因为随着股票价格飙升,股票的收购成本也相应地增加了,而企业债务同时却失去了控制。没有多少证据表明所谓的"金融纪律"起了这样的作用:即金融的集中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发展,或有利于资本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反,自由化的金融市场使得非金融部门信贷的大规模错误配置成为可能,以致出现了并购形式下的投机狂欢。到80年代末,非金融公司不但被沮丧的、未超出70年代末水平的低利润率所困扰,而且几乎被史无前例的巨额公司债务所窒息。与此同时,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在杠杆收购和商业房地产业中曾为经济繁荣大量融资的商业银行,也陷入了战后以来最恶劣的困境中,经受着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资产回报锐减和最严重的银行破产风潮的打击。
美国的金融部门,尤其是商业银行,在经历了令人炫目的80年代的疯狂之后,于90年代便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但是,美联储的果断干预,使情况发生了令人惊讶的突然好转。还在1990-1991年的经济衰退刚开始时,格林斯潘就大幅度地降低了短期贷款的利率,使银行得以继续执行它们一贯的政策,即以低的短期利率借款,再以昂贵的长期利率贷出,从而使银行业绩的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如此,格林斯潘还允许银行违反政府的规章制度,在没有划拨出一定的资金来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占有数额巨大的长期债券作为资产。在长期贷款利率急剧下降的情况下,这些债券的价格急剧增加。最终,金融部门利润的恢复几乎唾手可得,令人眩晕的美国金融业的兴起就这样开始了,其势头一直延续到了新千年。
自那时以来,美国经济每一个主要倾向的发展都有利于金融业的勃兴。非金融公司出现了繁荣景象,并继续增加它们贷款的额度。由于美元价值的上升以及由此产生的价格下降的压力,使得通货膨胀的势头被抑制住了。克林顿政府将大力放松对银行的管制推至其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为由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组合成的巨型金融混合公司的兴起打开了大门。股市泡沫为金融业提供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敛财机会,它们主持股票的发行以及企业间的并购活动,从中迅速攫取相关的费用和利润,同时,还从对极度膨胀的家庭借款和公司借款的管理中获利。最后,90年代末房地产业开始急剧升温,为金融业敛财赢利提供了另一个巨大的空间。在1994-2000年间,金融部门的利润(包括利息在内)翻了一番,并且由于1997年后非金融部门的利润(扣除支付利息部分之外)增长的停滞,金融部门的利润竟占到了整个公司利润(在支付利息后)在这些年间总增长幅度的75%。1997年金融部门不包括利息的净利润就占到所有公司净利润的30%,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38%。

繁荣的终结

去规制后的美国金融部门驱动了一场错误导向的大规模的错误资本配置:把资本投进用高科技从事的资产所有权凭证的投机买卖中;在已经过剩的制造行业,再增添新的工厂、设备和软件;还把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蔓延到新经济的中心地带,尤其是计算机及芯片行业、电讯及其零部件行业等。新的厂房、设备和软件的急剧增加,加速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的幅度;但是,这远远不能抵消源于全球范围内的尤其是在制造业部门中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所导致的产品价格增长幅度的锐减所带来的损失,更别提滚滚而来的国外购买美国资产的需求所推动的美元汇率的节节上升,对生产成本造成的上涨压力了。一方面,是持续增加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另一方面则是无情地施加给利润率的向下压力。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的是,当经济扩张持续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长度时,实际工资的增长终于也开始加速了,并成为促使利润率下降的另一股力量,尤其在制造业之外的其他部门更是如此。在1997-2000年间,即使是在繁荣达到巅峰的时候,非金融公司部门的利润率在总体上仍下降了15%,从而为2000年股市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2001年经济衰退打开了道路。
从2000年7月起,一系列糟糕透顶的公司收益报告使经济突然陷入了周期性的急速下滑的低迷状态。由于已经开设和购买的新厂房、设备以及软件过多,大大超出了公司运行所能够赢利的程度,公司放弃了再增加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念头,被迫降低产品价格或者让生产能力闲置。不管选择哪条路,这些措施都会进一步削减利润率。不仅利润,就连取得贷款也比以前更难,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这就必然导致就业和新设备、工厂投资的削减,总需求也随之减少,最终引爆自我延续的螺旋式下降,把经济突然推入周期性的急剧衰退中。
制造业部门是美国经济这次衰退最主要的场所和根源所在,2001年它的利润率下降到了最低点。电讯器材、微处理器、计算机等高科技部门是生产过剩问题的中心所在,但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和纺织业也遭受重创,工业中与它们有着紧密产业链联系的其他非制造业的部门,尤其是电信和商业服务,也是如此。2001年制造业部门的利润率下降了21.3%,比它在1997年利润率达到顶峰时的水平下降了1/3还要多;与此同时,制造业中生产耐用品部门的利润率下降了30%,耐用品生产部门是制造业中高科技最密集的行业,也是主要工业部门中面临最激烈国际竞争的行业,如果和1997年相比,耐用品生产部门利润率的下降幅度竟达到了46%。在1997-2001年间,由于公司债务飞速上升,制造业部门的净利息与其净利润的比例从19%上升到了战后创记录的40.5%。作为部分的结果,2001年制造业部门不包括利息的净利润额与1997年相比,下降了44.4%。尽管到1995年,制造业部门相应地总共只占公司GDP和非金融部门GDP的29.3%和32.7%,但是,制造业部门的利润(支付利息以前的利润)却分别占到公司利润和非金融部门利润的42.5%和50%。正因为如此,制造业部门深陷危机之中就意味着整个经济都面临着危机。
仅2001年,制造业部门的产出就下降了5.5%,甚至直到2003年,制造业部门的实际GDP仍然没有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同时,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从1995-2000年间的81.5%降到了2002-2003年的73.6%,除1982年和1975年外,比战后的任何时期都要低。投资领域显现了类似的情形,由于制造业部门的实际资本存量在2000年到2003年间的年增长率为零,从而使得非农部门资本存量的年均增长率还不及90年代后半期的一半。最重要的是所谓的"减员增效",即制造商们大幅削减就业工作岗位。从2000年7月到2004年7月,他们就削减了298万个工作岗位。从1997年(近年顶峰时期)到2004年间,制造业部门的就业至少下降了1/5。结果是由失业工人增加导致的在业工人工资的下降。最后,在2000-2002年间,制造业部门的出口下降了12%,2003年的出口仍然比2000年低约10个百分点,致使这些年美国商品和服务业的出口下降了一倍多。总之,鉴于制造业部门对于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最终对总需求的强有力的约束效应,制造业部门的危机,是导致始于2000年下半年并一直延续到2003年(如果不是更长的话)经济衰退的最根本和最强劲的因素。

房屋住宅价格上升推动经济好转

从2000年中到2001年中这段时间,美国经济GDP年增长率从5%降到了-1%,投资年增长率从9%降到了-5%,是自1945年以来任何12个月内下降幅度最快的年份。经济因此进入了恐慌。为了阻止急剧下坠,从2001年1月开始,美联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降低了借款成本,在一年内先后11次降低短期利率,从6.5%降到了1.75%,并且在2002年11月和2003年6月又总共降了0.75%。然而,美联储很快发现,以调低利息率的方式去复苏经济,对于因信用紧缩产生的消费下降导致的经济衰退,就像战后发生的所有周期性经济衰退那样,效果要好得多,但是,企图用此方式去重新启动一个因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引起的投资和就业下降导致的经济衰退,则要困难得多。对于非金融部门来说,即使利率下降再快,现存厂房、设备和软件供给的大量过剩使非金融公司几乎失去了加速资本积累的刺激,更别说通过增加借款来这样做了,不管利率降得有多么低。美联储用低利率刺激经济的希望是纸上谈兵。非金融部门的公司曾经也靠大规模借款的帮助造就了经济的繁荣,但现在却不行了,非金融公司的借款占GDP的比重已经急剧下降,从1996-2000年的不到4%,下降到2000-2004年间的1%多一点。不仅如此,即使在2004年,非房屋住宅的实际投资还没有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
由于公司沉重的债务负担,并在前不久已经购买了厂房、设备和软件,美联储的低利率无法刺激它们增加贷款和投资,不得不把驱动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在家庭及其消费上。然而,面对失业增加和实际工资增长缓慢的事实,要把这一设想变为现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2000-2004年间,职工总实际报酬,包括政府雇员在内,仅以年均0.6%的速度在增长(2004年达到了3%),很明显,这还不足以刺激经济的复苏,尤其考虑到在这期间非住宅的投资和净出口对于实际GDP增长的贡献小于零的事实,就更是如此。于是,美联储又不得不回到它曾在20世纪90年代所采取的战略,也就是用放大财富效应刺激消费的方法带动经济复苏。然而,由于股市在2000-2001年崩盘,此时再依赖股价上扬带来的财富效应已不可能。于是,美联储转而求助于降低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刺激住宅价格的上涨,用这种方式推动家庭借款的逐步增加,降低家庭储蓄,以托起个人消费。长期借款成本的显著下降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升,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联储的这一系列举措。2000年6月到2003年6月,30年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从8.29%下降到了5.23%,降幅达37%。同时,在2000-2004年间,如果用不变价格计算(经由消费物价指数调整后的价格),房屋住宅价格以6.3%的年均增长速度惊人上涨,而在1990-1994年间其年均增长速度是-0.6%,在经济繁荣的1995-2000年,其年均增长速度也只有2.7%。总起来看,借款成本的降低和房价的上涨是这次周期性经济好转的基石。
同时,布什政府仿效里根政府的做法,迫使国会大幅削减税收并急剧扩大军事开支,刺激经济好转。但是,这些举措的实际收效不大。由于减税的绝大部分来自对股息课税的降低,只有富人才能从中获得好处。减税更多的效果是,增加了储蓄和对金融资产的购买,而不是促进消费即总需求的增长。而且,因减税造成的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缩小,使各州政府进一步减少了收入,迫使它们减少州政府的财政支出,以至在某种情况下还必须提高州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虽然不是全部,抵消了通过降低联邦税刺激经济的效果。军费攀升到了占联邦政府2000-2004年间财政支出增加额四分之三还要多的高度。由于军事支出更多的是出于特殊政治目的而不是旨在刺激经济,也就是说,它的目标是增强军事实力和把其他人的收入再分配给富人,因此,它们被证明在推动美国经济复苏方面只有很低限度的作用。事实是,军事开支只占到了这四年期间GDP总增长的1%。从经济衰退的角度考虑,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措施没有错,而且布什政府增加开支和减少税收的措施确实带来了一个重大的转变:从2000年联邦政府的预算盈余占GDP的3%,到2004年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占GDP的-3.2%。
正是借助于房价破记录的上升和贷款成本的相应下降,美国家庭才能扩大家庭支出,得以扮演他们在经济复苏中被赋予的角色。家庭利用它们拥有的房地产财富,从房屋财产超过其负债的剩余额的回收中获得大量货币,加速了私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美国家庭借款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2000年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了惊人的11.8%,是2000年的两倍还多,甚至比创记录的1985年还几乎高出20%。正是在此基础上,个人的实际消费支出以年均3.25%的速度增长,如果计算GDP增长的条件,那么,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对这四年GDP增长的贡献超过了100%。
受益于前所未有的对家庭住宅需求的上升,从90年代中期开始,建筑业进入了一个长达十年之久的繁荣发展阶段,它的利润率打破了本行业在此以前的所有记录。与此同时,受历史上少见的消费支出狂升的直接影响,零售业也迎来了令人羡慕的好局面,特别是受益于美元升值,它们从中国的进口大幅增加,致使零售业利润进一步膨胀。旅馆及餐饮业的情况也不例外。最后,日益公司化的健康医疗服务部门也似乎显现出持久增长的势头,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它的利润率就增加了五倍。当制造业总体陷于低迷状态的时候,正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产业和行业,再加上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兴隆在这次经济复苏的全程中构成了推动实物经济就业和产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金融部门的兴起,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历程中,改变了美国经济的图景。令人惊讶的是,股市泡沫的破灭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并没有对金融部门产生抑制作用。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取代了过热的证券市场,成了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此外,对经济复苏的推动,则由美联储确保下的短期借款成本的降低来承担。由于在那些与抵押活动有关的商业领域、以及债券交易和包销业务中利润的堆积,即便在公司减少借贷的情况下,银行和证券公司也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美联储不会在相当时期内提高利率的明确承诺,使得金融机构轻易地利用短期借款成本低和长期贷款昂贵之间的融资价格差,在相对小的风险下赚取创纪录的利润。据摩根斯坦利的报告,在2000-2003年间,金融部门的利润总计占到了所有公司利润的50%左右,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一时期所有公司实现的利润增长额中竟有80%来自金融部门。

自我束缚的轨道

从2001年11月开始呈现的周期性经济复苏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房地产价格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取代了股价泡沫的财富效应,正是前者的能力推动了自股市1999-2000年下跌以来美国商品需求的增长。问题的关键在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一直沿着同样的轨迹在行走,即由资产价格、财富而并非由收入驱动着经济增长。
股票持有者利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股市兴隆中积累的财富,提高了他们对昂贵住宅的购买需求,并很快超出了住宅的供给,从而引爆了房地产价格的飞速上涨。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家庭房主们越来越甘愿花更多的钱购买房地产,因为在他们看来,就像当年他们在股市遇到的情况一样,房地产价格会像股市那样持续上升。当2000年股市崩盘及繁荣终于结束时,不仅是美联储破纪录降低利率的政策措施,而且是大量资金从证券市场向房地产市场的转移,致使这样的赌博得以继续进行。正如人们在股市上扬过程中已经看到的,房地产市场泡沫自我增值的形成,走的也是同样的路径,而且越来越如此:家庭账面财富的增值和宽松的信贷环境便利了家庭贷款额的增加,造成对房地产更旺盛的需求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飙升;于是,以增值的房地产账面财富做抵押担保,进一步增加贷款,再次推动房地产需求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周而复始,如此等等。
在1995-1999年间,当美国家庭拥有的股票价值从5.3万亿美元飙升到12.05万亿美元的时候,家庭拥有的房地产价值虽然也飞速增加了,但其增幅却显得温和了些,从8万亿美元增加到了12.5万亿美元。但是,1999-2002年间,美国家庭所拥有的股票价值降到了7.3万亿美元,而他们的房地产价值却持续上升到13.7万亿美元,但后者的增值还不够弥补股市下跌的损失。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家庭拥有的房地产财富呈爆炸式上升,增幅超过30%,在2004年达到了18.6万亿美元,使家庭拥有的11万亿美元的股票财富在它面前相形见绌。在2000-2004年的四年间,家庭房地产价值的增幅超过了50%。
美国家庭从超过其负债的房地产剩余额(以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计算)的收回中所提取的资金总额,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2001年为3170亿美元、2002年为4520亿美元、2003年为5280亿美元、2004年为6400亿美元。根据美联储的说法,美国家庭把从房地产中获得的每一美元的50美分用于补贴消费支出。合计起来在2000-2004年间,房地产支出约占GDP增长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房地产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这五年美国GDP增长的平均速度只有1.7%,现在正因为有了它,2000-2004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才达到了2.5%。
然而,2000-2004年那样从家庭住宅再融资中如此大规模赚钱的浪潮很难说还能再维持下去。这是因为:房地产价格的膨胀注定是要降温的;而利率于2003年几近降到战后的低点后,现在走高的可能性大于下跌的可能性(除非美国经济再次不振)。
当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其购买力遭到严重打击时,美国的出口必然锐减。结果是,继2002年、2003年破纪录之后,2004年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又创新高,其份额占到GDP的6.5%。大幅增加的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对于帮助全球经济走出衰退和周期性的好转,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像美国在1980-1985年间和1995-2000年间在世界经济中曾经扮演的角色那样。在那些时期,海外的制造业主利用汇率定价过高的美元和美国民众因债务提升的购买力,不断扩大他们对美国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而牺牲了美国制造业主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加剧了海外制造业主对美国市场的经济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又破坏了美国的工业。实际上,美国制造业部门对外贸易形成的逆差,几乎要对自1980年至今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的划时代增长负有全部责任。自2000年以来,这个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顶峰,从而在加深美国制造业部门的危机和形成美国经济复苏的软弱与扭曲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主要角色。
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的上升本身依赖于全球其他国家是否愿意对它融资。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半期,沉醉于美国新经济泡沫驱动的繁荣,全球其他地区纷纷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融资且乐而忘返,它们在美国斥巨资从事直接投资,购买了数额极大的美国公司股票和债券,从中期望获得无限度的利润。这样做的结果,放大了资产价格泡沫以及随之而来的财富效应,并推动美元持续升值,从而使世界其他地区能不断增加对美国的出口,以此带动这些地区本地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随着股市崩盘和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海外的私人投资者们发现:美国资产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尤其是在美国购买股票和直接投资。随着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进一步上升,美元贬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美元对欧元的比值在2001年末到2004年末这段时期下降了40%还多。如果美元继续贬值,美联储将面临痛苦的抉择:要么任由美元外汇比值继续下跌,导致国外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大规模清算,从而冒资产价格崩盘的危险;要么抬高利率,触发新一轮经济衰退的可能。
实际上,直到2004年末,美元汇价总体上下降了不到15%,因为美元汇率的下降,几乎全部是相对欧元的,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是相对东亚货币的。即使考虑到美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对美国贸易及其经常项目逆差的增长负有主要责任,上述事实也不会改变。美元对东亚货币的汇价之所以能维持,直接原因在于,东亚地区的政府货币当局为了维持它们对美国的出口,在日本和中国的主导下,对外汇市场干预,防止它们的货币对美元的比价上升,并且从它们庞大的外汇储备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购买美元计价的资产。由于海外的私人投资者对美国资产需求的锐减,不能再为美国经常项目的逆差充分融资,不再推动美元汇率的上升,也不再对资产价格和消费支出的增长势头起推动作用;东亚地区的政府自己必须填补这个缺口,如果它们还想使美国市场继续对它们出口导向的经济起主导作用的话。在2003年,东亚地区的政府增加了48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由此弥补了高达5300亿美元的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中的90%。在2004年,东亚地区的政府又增加了46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因而弥补了6700亿美元的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中的约75%。这两年亚洲地区向美国的出口增长了近30%,正是由于东亚地区政府的中央银行对美元资产的巨额购买,才为美国吸纳飞速增长的来自亚洲的进口铺平了道路。
东亚地区的中央银行对美元计价资产的大量认购,不仅阻止了美元汇率的下跌,而且还平衡了小布什政府数额巨大的联邦赤字,从而使美国经济走上复苏的轨道。在2000-2004年间,由于美国联邦预算平衡从占GDP3%的盈余转为2004年占GDP-3.2%的赤字,美国长期国债券的总持有额增加了大约9600亿美元。然而,美国国内的私人当事人不仅没有净认购在售的任何国库券,实际上还在这一时期稍许减少了其手中持有的国债。美联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认购的国债数额只占新增的国债券持有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新增国债的三分之二以上竟都是海外认购的,其中东亚地区中央银行的认购又占了绝大部分。海外对美国国债券总需求的巨大补充,压低了利率(大概在1%-2%之间),由此使美国房地产市场得以继续飙升,进而使美国家庭得以继续在驱动消费以刺激经济增长中扮演既定的角色。通过弥合美国的金融缺口,东亚地区的中央银行使美联储和布什政府得以继续推行给经济复苏升温加热的极度扩张政策,如果没有东亚地区中央银行的鼎力援救,那么,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导致的贷款成本上升和美元贬值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价格下降,可以完全肯定地说,美国经济本来已该深陷困境,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可是,东亚地区中央银行越是这样做,美元就越久地处于坚挺地位,美国对制造业产品的进口就越大,对美国制造业部门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美国经常项目的逆差就越高,也就越需要东亚地区中央银行积累更大量的外汇储备来援助美国的金融缺口。从表面上不难看出,这样的过程注定是短命的。因为该过程要求东亚地区中央银行愿意承担因外汇储备贬值而遭受巨大损失这样的大风险,当美元对东亚货币的汇率最终贬值的时候,就会发生这样的后果;并且,东亚的中央银行也需要直面应对国内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当它们向本地经济注入本地货币购买本地出口商的美元外汇剩余时,就会产生向上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样,这一过程也需要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扩张的势头才行,特别是在海外的出口生产商因本地政府的补贴而大举进军美国市场,因而对美国制造业部门的困境进一步造成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也不能退缩。

软弱蹒跚的经济扩张

尽管2003年小布什政府的退税政策以及因伊拉克战争而急剧上升的军费开支使这一年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加快了,但2001、2002、2003三年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只有1.9%,复苏仍然步履蹒跚。2004年GDP的增长率跳高到4.4%。即便如此,2004年实际非住宅投资的水平仍旧没有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净出口的负值(也就是贸易赤字)进一步扩大了60%。最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就业人口的复苏是"二战"以来最糟糕的。美国经济从2001年11月进入周期性衰退的谷底以来,在至今为止的周期性经济复苏三年期间,就业的增长率只有微弱的1.1%,而战后经济周期中同一时间间隔平均的就业增长率则高达8.3%。其结果是,在2001年11月到2004年末这段时间,员工的实际总报酬水平只增长了7.4%,而战后同一时间间隔的平均增长率则是16.6%。
保持资本在购买新的工厂、设备和软件以及招募新工人的支出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是充分条件的话),就是利润率急剧而后又持续的增长,而这恰恰是1995年以来的十年经济扩张中所缺少的关键因素。
美国利润率在这次周期性经济好转时期的上升,其背后基本的动力和原因,完全是剥削程度提高的结果,即劳动强度的强化加上收入从劳动向资本分配的结果,这或许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今后,美国公司的这种剥削方式还能够走多远?随着经济复苏周期的拉长,通向高利润率的道路看来正在变得越来越崎岖不平。

结论

我们曾反复强调,正是美国家庭债务的攀升对于驱动经济的这次周期性扩张负有主要责任;而源于住宅房地产价值上升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则是驱动家庭债务上升的主要力量;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又依赖于长期贷款成本的降低;而这只是在东亚地区追逐高价美元的作用下,作为副产品,才得以行之有效。应该说,最初开出的这些药方,目的在于应对发生在2000-2001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崩溃以及股市的崩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是1997-2001年间制造业部门利润率大幅度下降的结果。但是,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远不只是限于新经济的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周期性衰退,背后起基础作用的,是包括美国自己在内的全球制造业部门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及其必然导致的利润率下降,美国新经济的破产只是进一步恶化了这一基本走势。
由亚洲中央银行最终担保风险的高价美元与廉价信贷的结合,造成了美国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并压低了那些面向世界市场的美国工业部门的利润率,首先是美国制造业部门的利润率。市场盈利率的受挫,不仅怂恿美国的商业企业继续拒绝雇用新员工,拒绝投资新的工厂和设备,而且还鼓励它们寻求把生产规模中日益增加的组成部分重新部署到海外,以返销回美国市场。不仅如此,它们还利用轻易获得贷款和高价美元的有利条件,逐步扩大对海外公司和资产的购买,尤其是购买海外的金融资产,比如房地产。所有这一切的结果,当然是更进一步地削弱了美国的制造业部门。作为硬币的另一面,持续上扬的美元汇价以及创纪录的信贷规模,又促成了东亚制造业的惊人扩张。其路径可以这样梗概地说,日本、台湾和韩国向中国输入的资本和中间产品(半成品)与廉价而又日益熟练的中国劳动力相结合,再加工出来的产品向美国市场出口。但是,由于中国以及东亚一些地区制造的出口商品的价格远低于美国制造商的同类产品,再加上美元升值的有利条件,前者以低价销售纷纷占领了美国市场;而且,东亚制造业的生产,主要不是对美国制造业的补充,而是复制已存制造业的产品,更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了制造业生产能力的过剩。靠美国家庭债务增加而增加的美国进口,造成了东亚地区生产以及全球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膨胀,市场饱和问题变得更加不可收拾。当然,与此同时,从东亚国家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金融市场的资金,压低了美国借款的成本,这就直接或间接地又进一步吹大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泡沫,在美国长期国债券、其他政府机构债券的证券市场方面,情况也是如此。由此导致的财富效应不但大幅增加了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而且进一步要求亚洲筹措资金去帮助美国结清这样的大循环。
以上描述的经济"综合症"所具有的特征,即一方面是膨胀的资产泡沫,另一方面是对制造业利润向下的压力,已经在新经济繁荣期和随后蹒跚的周期性经济复苏期,折磨着世界经济和构成其组成部分的美国经济。这是一条美国自我毁灭的道路。美国对世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无情地增加,这意味着,它允许世界上其他国家通过牺牲美国的生产能力向美国出口来实现那些国家它们自己的经济增长,从而也就损害了美国承担自己责任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正是这个过程已经导致了美国资产市场的一次崩盘,已经导致了美国制造业大规模的危机,已经造成了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若任其继续延续下去,很可能将导致一个类似的、如果不是更坏的结局。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1-22 23:45
69岁独居老妇加杠杆炒股,爆仓后倒欠中信建投超千万!自称患癌...

2022年01月22日 18:44:3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炒股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近期,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判决书显示,广州一69岁老妇加杠杆炒股,中信建投证券授信6600万元的两融额度,跌破平仓线后老人回天无力,强平后尚未清偿中信建投证券逾1000万元。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7旬独居老人加杠杆炒股

爆仓后倒欠中信建投超千万

涉事老人名叫苏玉甫,1953年生人,独居,膝下无子,每月退休金为10010元。2017年3月22日,她与中信建投签署《融资融券业务合同书》,后者为她提供了6600万元的总授信额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 / 中国裁判文书网

中信建投为何授信6600万元额度?沪上一家券商客户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两融授信一般基于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客户资产来评定,如果客户股票账户资产足够,授信6000多万没问题,授信的比例一般是1:1,最高可以达到1:1.2。

根据双方约定,当苏玉甫账户的维持担保比例低于追保线130%并在最低线110%以上时,账号进入追保状态,应在T+1日之内追加担保物,否则,中信建投有权于T+2日启动强制平仓程序。若维持担保比例低于最低线110%,中信建投有权立即启动强制平仓程序。

截至2018年2月1日,苏玉甫已经使用了3335.5万元的融资额度,但当天其账户的维持担保比例跌至128%,中信建投分别在2月1日和2月2号两度通知苏玉甫,要求转入担保物或偿还融资融券负债,以保证维持担保比例高于145%。

不过,直到当年2月5日,苏玉甫仍未能追加担保物或偿还债务,维持担保比例最终跌破110%,中信建投随即对苏玉甫信用账户内股票进行强制平仓,强平后,苏玉甫部分融资融券债务尚未清偿。根据北京仲裁委员会于2019年5月31日作出的裁决,苏玉甫仍需向中信建投偿还融资本金1026.4万元和逾期利息35万元

此后,中信建投申请强制执行,但双方陷入拉锯战。

自称患癌,靠养老金维持生活

曾涉嫌转移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苏玉甫曾涉嫌转移财产,但该行为被广东高院撤销

据判决书,苏玉甫在广州市越秀区拥有一套面积为55.6平米的房产。2018年2月初,该房产以总价141.4万元转让予其妹妹苏英丽,单价为25412.68元/㎡,2月7日完成过户。2月15日,苏英丽支付了首期房款60万元,剩余房款81.4万元采用不计息按月分期方式付款,共163期,每期5000元。

对此,根据苏英丽所述,其并不知道苏玉甫与中信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苏玉甫则表示,自己为了支付治疗费用和维持晚年生活才出售案涉房产,没有恶意转移财产的主观意思表示。

不过,中信建投认为,房产属于学区房,地段优越,案涉房屋所在小区2018年的网上挂牌最低价为50000元/㎡,依法属于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苏英丽与苏玉甫是近亲属关系,知晓苏玉甫对中信建投的巨额债务,对苏玉甫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房产的目的及原因应属明知,苏英丽实际上是协助苏玉甫转移财产。

最终,广东高院维持一审判决,撤销苏玉甫将其名房产转让给被告苏英丽的行为,并将房产恢复登记至苏玉甫名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 / 中国裁判文书网

事实上,在法院冻结名下银行存款后,苏玉甫曾向法院申请复议,给出的理由是:其名下的财产只有每月的养老金10010元,而且其已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年龄已达66岁,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依靠养老金维持基本生活

对此,申请执行人答辩称,法院所冻结账户中的资金不属于被执行人苏玉甫的“必需生活费用”。苏玉甫在2018年2月转让了一套房产,面积55平米多,价值至少250万元。《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财政局关于提高2019年我市最低生活保障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的通知》(穗民规字[2019]10号)第一条规定,2019年广州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010元。据苏玉甫所述,其每月退休金高达10010元,远超出2019年广州市101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使其需要被冻结账户的资金维持基本生活,也仅能从被冻结资金中给予符合每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资金即可,即每月1010元。至于苏玉甫主张的其患癌,根据其提交的病历资料,其疾病已于2018年治愈,且根据苏玉甫每月退休金和其处置房产情况,其生活应较为优越,并不存在缺乏必需生活费用的情形,其也未提供证据证明已被治愈的疾病需要额外增加生活费用。

法院最终驳回复议申请人苏玉甫的复议申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 / 中国裁判文书网

不过,苏玉甫名下暂无其他财产可强制执行,若以养老金和房产抵偿债务,中信建投仍面临较多亏损。截至2020年底,中信建投计提13.19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其中融出资金计提了2802.5万元。

两融纠纷层出不穷

苏玉甫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据公开资料,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出借证券供其卖出证券的业务。由融资融券业务产生的证券交易称为融资融券交易。融资融券交易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两类,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证券卖出证券为融券交易。

苏玉甫被中信建投强制平仓发生在2018年,当年A股市场波动加大,不少投资者加大杠杆博取高收益的举措导致血本无归,相关纠纷与诉讼也不断浮出水面

例如,裁判文书网2019年就公布了这么一起两融纠纷的判决书:某“80后”股民在出借账户、两融“绕标”后将大笔资金投向某“七连跌”股票导致强制平仓,并欠下国元证券本金高达1007万元。在二审中,该股民认为国元证券知晓并放任、配合他从事绕标行为,存在重大错误。不过,对于其上诉主张,法院并未予以支持。

对此,国海证券也曾表示,受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影响,行业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业务规模萎缩,2018年违约事件显著增加。

而从相关案件内容看,主要正是由客户账户被强制平仓后,客户无法偿还融资负债或客户要求赔偿因强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事实上,在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业务之前,证券公司均会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违约风险、系统风险等各种风险,以及融资融券特有的投资风险放大等风险。投资者在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期间,需按照与证券公司签订的合同维持相应的担保比例或清偿债务,否则将面临担保物被证券公司强制平仓的风险等。而在投教工作方面,融资融券业务也是重点区域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融纠纷仍层出不穷的原因,值得深思。

为两融绕标提供便利

中信建投一营业部曾被责令改正

2021年11月,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上海监管局对中信建投证券一营业部采取的监管决定。该营业部“因为客户两融绕标等不正当的交易活动提供便利等情形”,被上海监管局采取责令改正的措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罚单显示,中信建投证券上海徐汇区太原路证券营业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能审慎履职,全面了解投资者情况;二是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过程中存在为客户两融绕标等不正当的交易活动提供便利的情形;三是营业部存在未严格执行公司制度、经纪人管理不到位、从事期货中间介绍业务的员工不具备期货从业资格、综合管理不足等问题,反映出营业部内部控制不完善。

上海监管局表示,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九条和《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决定对上述营业部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营业部应自收到本决定书三个月内完成整改,并向上海监管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欢迎光临 主人公论坛 (http://zhurengong.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