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标题: 从朝令夕改到红绿灯瞬时同开 土地市场虚拟资本先显末日相 [打印本页]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4 20:42
标题: 从朝令夕改到红绿灯瞬时同开 土地市场虚拟资本先显末日相
1-4月超三成TOP50房企未拿地 供地现冷暖分化
来源:新京报   2022年05月04日 09:36

三四月份是各个城市第一轮集中供地推出的时间,相比之下,受市场融资环境以及土地供应等综合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百强房企的投资压力不减,拿地规模萎缩明显。据机构数据显示,1-4月份,百强房企拿地总额3626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55.9%,有超过三成TOP50房企未拿地。

不过,对于有些房企来说,市场低迷的背景之下,不少城市优质地块频出,反倒成为拿地的窗口期。从目前来看,央企、国企和城投公司依然是成交的主力军,如中海地产、华润置地、绿城中国等,而民营企业包括滨江、龙湖在内也表现亮眼。

业内人士认为,4月份,受首批集中供地的影响,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场有所恢复,但还局限于优质地块及核心城市,距离整体恢复还需要时间,基于政策面风向的转变,预期下半年恢复态势有望持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业内人士看来,4月部分城市的土地市场有所恢复,但还局限于优质地块及核心城市。 新京报资料图片

前4个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3626亿元

今年前4个月,市场下行、资金紧张给房企们带来的投资压力并没有明显好转。对此,克而瑞表示,有超过三成的TOP50房企未拿地。

另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4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3626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55.9%;百强房企招拍挂权益拿地总额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为51.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从4月单月来看,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4月总成交建筑面积仅6537万平方米,同比降幅近六成,成交规模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值得注意的是,4月成交主力城市大多为集中土拍的重点城市,包括杭州、宁波、南京、成都、长沙在内,多个城市均出现优质土地高溢价成交,因此带动成交溢价率环比微增。由于优质用地入市的比例提升,重点监测城市的流拍率较上月出现微降。

不过,根据克而瑞数据统计,在多个热点城市首轮集中供地开启之下,TOP50房企单月拿地金额接近1000亿元,虽然环比有所回升,但是同比依旧下跌69%。

因此,房企的投资压力并没有因为部分热点城市土地市场升温而明显好转。据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在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仅有3家企业拿地金额同比上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土地市场整体低迷以及企业拿地谨慎。

从目前来看,房企拿地分化显著,央企、国企和城投公司依然是成交主力军,如第一阵营的中海地产、华润置地,第二阵营的绿城中国等。在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看来,今年以来,部分民营企业拿地意愿上升,其中包括滨江、龙湖等民营企业表现亮眼。诸如在杭州首轮集中供地中,共成交了59宗地块,其中滨江独自包揽11宗地块,拿地比例占到18%。

冷暖分化明显,深圳、杭州土拍升温

目前,房企在布局上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中,房企二线城市拿地占比较为突出,在城市群中尤以长三角居首位。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50家代表房企1-4月在二线城市的投资面积占比最高,达到68.4%。从布局区域来看,企业热衷于在长三角拿地。仅从4月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来看,入榜地块中有7宗位于长三角地区。

由于房企的选择,使得城市土拍的冷暖分化一直存在。据克而瑞分析,从4月完成首轮集中供地的7个城市来看,深圳、杭州、宁波热度明显更高一筹,首轮成交平均溢价率均在5%以上。尤其是深圳,首批集中供应的8宗地全部触及价格上限,平均成交溢价率达15%;杭州土拍热度同样不低,成交的59宗地中有23宗地触顶,仅1宗地遭遇流拍,平均溢价率为6.4%。

而南京、天津等城市的土拍热度却较去年第三批次集中供地明显走低,尤其是天津。据悉,天津集中土拍挂出的29宗涉宅地块仅有5宗成功出让,其中有1宗封顶摇号成交,整体溢价率仅有0.6%,流拍率达到83%。

楼市回暖预期或提升房企拿地意愿

事实上,部分土拍市场回温,也主要是集中供地城市“让利”之下的结果。比如,相比去年,今年深圳首批集中供地的商品房限售价均有所上调,幅度在5%-10%之间。这无疑是让利开发商,有助于提高开发商的拿地积极性。对于房企来说,优质、高性价比地块的补充,也优化了企业土储结构。

克而瑞分析人士建议,对于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来说,当前正是拿地的窗口期,选择合适的城市、项目,逆市增加优质土储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有较大助益。而对于资金仍然偏紧的大部分民企来说,还应继续寻求合适的合作机会。

可以看到,近期多地出台房地产宽松新政,而政策层面的暖风也将吹进土地市场。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5月份预计一些城市的土拍市场会有积极复苏的表现。”

在楼市回暖的预期下,克而瑞分析人士预计,土地市场也将有一定程度的回温,但是不同城市的回温速度将有很大差异。可以看到,即使是集中供地的核心城市,也有土拍遇冷较为严重的情况。

亿翰智库分析人士则认为,截至4月底,土地市场的恢复还局限于优质地块及核心城市,距离整体恢复还需要时间,基于政策面风向的转变,随着房企融资渠道以及监管程度将进入纠偏进程,以及疫情的有效控制,各地调控政策的放松,住宅成交市场有望迎来回升,预期下半年土地市场或逐步恢复。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4 20:45
一个形式主义官僚样本——转帖注

央行: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
2022年05月04日 16:00:00
0人参与0评论
4月29日,人民银行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等工作措施。

会议认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党中央明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人民银行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决学习贯彻,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要加快推动已经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优化金融服务,支持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支持外贸、服务业、民航等困难行业纾困,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努力提升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支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会议强调,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整体可控。要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可能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进一步有效管控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及时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会议提出,要深刻理解、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探索创新,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推动完成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要对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实施常态化金融监管,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会议要求,人民银行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齐心协力,担当作为,顽强拼搏,求真务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4 21:00
对上阳奉阴违,假说“安全”,永开绿灯,放手国际垄断资本(长期投资者)大肆掠夺改开成果——转帖注

经济日报金观平:积极有序引入长期投资者
中国经济网
2022年05月04日 05:38:00 来自北京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健康的资本市场离不开穿越周期的长期投资者。相比于快进快出增加市场价格波动的游资,养老金、险资等长期资金投资遵循“生命周期理论”,追求通过时间的复利获得更加平稳的投资回报。因此,长期投资者入市有助于平抑市场短期非理性波动,营造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氛围,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

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长期投资者,是管理层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尤其是今年以来,各部门密集发声,相继打出引“长钱”入市的“组合拳”。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强调,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鼓励行业机构开发各类具有锁定期、服务投资者生命周期的基金产品;等等。

得益于各项利好政策举措不断落地,近年来,险资、社保、公募等长期资金“奔涌”入市,投资A股的量和面都有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已超32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3.2万亿元,其中投资股票2.5万亿元、股票型基金0.7万亿元。

但总体来看,当前A股市场仍以散户投资者为主,资金短期化、分散化特征明显,这也是造成市场波动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还需加快培育长期投资者队伍,吸引“长钱”稳步、持续入市。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本源,引入长期投资者,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重要一环。要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加快营造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好市场生态,发现并鼓励更多好企业上市,毫不留情淘汰差企业,激发上市公司提升经营管理质量的内生动力和行动自觉,更好满足长期资金对于投资标的避险属性的高要求,让越来越多投资者乐于“做时间的朋友”,并收获“时间的玫瑰”。

长期投资者“愿意来、留得住”,还需加快构建良好市场生态,为“长钱”顺畅入市铺好路。可适当放宽入市门槛,通过优化保险、年金、社保资金入市比例要求等,给长期资金划定更大活动空间;可有序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继续拓宽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拓展和优化沪伦通制度、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供给等,吸引更多优秀外资证券基金机构来华展业,促进行业良性竞争。

长期资金往往体量大、牵涉广,一举一动都会给市场运行带来影响,资金安全性监管也不容忽视。要坚持底线思维,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统筹抓好市场异常波动、外部输入风险等风险因素管控,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让长期投资者真正发挥出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对资本市场而言,资金犹如水流,长期资金更是促进投融资循环、激发市场活力的源头活水。相信随着各方积极有序引入更多长期投资者,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将得到逐步优化,市场稳定性将明显改善,一个有韧性、有活力的资本市场有望加速形成。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链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4 22:30
贵阳库存商品房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贵阳,在供需关系面前,政策是无能为力的
托卡马克之冠自由撰稿人 14小时前
【本文来自《如何看待男子去世留下未还完贷款的房子,在舅舅存世情况下,民政局成了遗产管理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个最近看到的事情,前几天有数据显示,贵阳市的商品房库存量超过1.8亿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
1.8亿平方米是什么概念呢?贵阳市的楼市主力销售户型是90平方米左右,我们放宽,按照100平方米来算,那么1.8亿平方米就是180万套,我们按三口之家一套房来算,那就是可供540万人居住。
那好,我们再往宽了算,2020年贵阳市公布的人均居住面积是37平方米,那么1.8亿平方米直接换算就是可供486万人居住。
而2021年贵阳市的常住居民人口也才610万。
仅仅库存商品房的规模,就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贵阳,或者换一个方向说,现在贵阳整个城市里几乎一半的住宅是空置的。
这么多房子,你卖给谁去?
贵阳还在发布救市政策,无非又是户口松绑,首付降低,放开限购那一套,然而你用脚趾头去想都知道没用。在基本的供需关系面前,政策是无能为力的。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5 23:15
中国“五一”假期重点城市新房成交同比降五成
2022-05-05 18:02

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五一假期期间(4月30日至5月4日),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五一假期下降52.3%。
据澎湃新闻报道,多数代表城市新房成交规模同比下降,其中武汉、苏州、温州同比下降均超五成。
虽然五一期间多地楼盘推出促销优惠活动,但宁波、南京、杭州等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仍然较大。其中,杭州在新建商品住宅累计成交1.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7%;苏州累计成交2.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7%;宁波成交3.01万平方米,同比降57%。
对于以上数据,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当前政策环境已明显改善,部分热点城市市场信心有所修复,但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政策效果尚未明显传导至市场端。
陈文静说,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短期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进入密集优化期,早期市场上行阶段出台的部分过严限制性政策已不再适应当前市场阶段,预计各地将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首付、降房贷利率,同时适度优化调整限购、限售、限价等政策,促进销售回暖。
陈文静认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持续较大的背景下,中央政策定调已明确释放积极信号,各地因城施策力度进一步加大预期较强,政策放松有助于购房者预期和置业信心恢复。预计在政策发力显效、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市场企稳可期,尤其是基本面支持强的热点城市有望率先企稳,进而带动重点区域三四线城市完成筑底。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0 12:48
9天中国18城密集“稳楼市” 房地产何时回暖
中国新闻网
2022年05月10日 00:55:18 来自北京




5月以来,中国多地房地产纾困政策加速出台,10余城市罕见地在“五一”假期期间“不间断”出台购房相关新政。房地产市场何时结束探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高楼。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多家媒体报道称,苏州自5月9日起取消二手房限售,家庭有新出生人口(二孩及以上)需要更换住房的,出售现有住房时亦不受转让年限制约。同时,当地将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条件调整为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

同日,扬州也对大专及以上人才和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调整住房限购、限售政策。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5月前9天,已有18个城市发布了超过20条相关“稳楼市”政策。其中,无锡、连云港、岳阳、嘉兴等多地的房地产相关新政在“五一”假期期间发布。

另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4月份,楼市纾困政策加力,39省市出台45次相关放松政策。其中,苏州、南京、无锡等12城放松限购;兰州、淮北、宜昌等6城放松限贷、下调首付比例等;衢州、苏州、宜昌等4城放松限售,天津、苏州、昆明等19城放松公积金贷款;南宁、长沙、沈阳等4城下调房地产交易税费;无锡、南通、宜昌等6城实行购房补贴。

企业端的纾困政策同步出台。4月份,南京、常德放松预售资金监管;兰州、常德土拍规则放松。5月9日,扬州发布土地出让新政,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间。

尽管支持性政策频繁,但从近期的楼市交易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尚未出现明显的回暖趋势。从克而瑞监测的“五一”成交备案数据来看,50个重点监测城市累计成交44.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2022年“五一”假期日均成交量,较2022年4月日均下降75%,市场整体仍延续下行。

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反映类似的趋势。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13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销量为3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5.9%。其中,武汉、苏州、温州等二线城市的成交量同比下降均超50%。

市场交易低迷,反映购房者信心不足。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将之喻为市场的“疫情心态”,因为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冲击市场需求,延长成交周期。但她认为,疫情终归会好转,待疫情散去之后市场修复进程将会加快。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近期,各地在房地产行业供给端、需求端的扶持政策力度已经较大、频率较高了,而且纾困中小微企业的降息降准等政策对楼市也有积极效应。这些政策本身有一个发挥效用的时滞,叠加起来的效果会很大。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指出,多重积极政策下,“五一”期间楼市整体供应迎来了集中放量,尤其是核心一、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如广州、武汉、佛山等房企推盘节奏明显加快。从整体成交来看,也有小幅复苏迹象,“五一”成交较4月降幅有收窄趋势。

克而瑞研究中心预计,若疫情形势在5月至6月能得到有效控制,整体楼市供求仍将稳步修复。一方面5月、6月是房企集中冲刺半年度业绩的关键期,企业推案、营销热情持续高涨,市场供应规模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前期利好政策逐步落地,各地成交有望普遍复苏,不过,城市间分化还将持续加剧,率先复苏的仍将是购买力相对充裕的核心一、二线城市。(完)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0 13:40
世茂首提公募债展期计划 房企资金链或持续吃紧
2022-05-10 11:59

中国开发商世茂集团首次提议推迟偿付一只公开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成为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压力加大的最新迹象。
据彭博社报道,根据周一在交易所发布的公告,世茂集团的主要在岸子公司世茂股份正寻求对原定5月22日到期的一只5亿元人民币(约1.03亿新元)债券推迟一年还本。公告称,世茂股份将从5月16日开始安排与投资者的会议,并希望推迟还本不构成违约事件。
彭博数据显示,这只代码为“19世茂G3”的债券周一收盘报62元,展期方案公告后,截至周二上午9:34,债券价格大跌23%至48元左右。
北京泰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助理徐加胜认为,展期方案推出后的价格变动说明投资人之前还是太乐观了。
“往后看,考虑疫情的影响,房地产全行业的销售都会遭遇很大的困难,风险还是会继续扩散,光靠再融资没法抵消销售的下滑压力,投资人未来能拿到的条款也可能会越来越差,”徐加胜称。
彭博社的报道称,世茂集团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财务状况较为健康的地产公司之一,而该公司不断积累的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困难重重的地产行业财务危机蔓延的一个代表。该公司最近几个月已经先后要求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和信托延期偿付。
在此次要求延期偿还债券本金之前,世茂股份上个月获得持有人同意对一笔私募债本金展期。比起上次私募债能先行兑付10%本金并分期偿付的方案,本次公募债要求将全部本金推迟一年兑付,意味着持有人面临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世茂的信用评级去年还是投资级,但已经被多次下调。惠誉上个月撤回对世茂集团的评级。由于延迟发布年报,世茂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从4月初开始停牌。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0 13:50
逄锦华:元宇宙房产,又一轮炒作?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逄锦华
2021-12-16 06:58

“虚拟土地贵过大城市别墅”。11月以来,元宇宙平台上的虚拟土地和虚拟房产项目交易开始爆发。有统计显示,在11月22日到28日的一周内,四个最主要的元宇宙房地产交易平台的总交易额接近1.06亿美元,有些数字土地的售价甚至高于美国曼哈顿核心区域的实体房产售价。

元宇宙虚拟房产是不是又一轮炒作,究竟有无投资价值?实际上,元宇宙本身的虚拟资产交易和价值体系的建立,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和电子货币技术的整合过程。首先,资本在元宇宙世界中展开商业土地稀缺性买断。其将元宇宙中的特大城市和著名地标买断后,进行前期商业布局和市场开发,借以抢占大部分元宇宙虚拟用户都会路过的“核心地段”商业资源。元宇宙平台的土地和房产价值源于其独占性,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实现租赁或等待增值高价转让等操作,还可以建造商业、娱乐等区域,或者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博物馆,或者自己做房产开发商,建立有限虚拟区域的商业地产。就像手机靓号或者车牌号“888”等虚拟数字价值拍卖,虚拟资产的线上土地本身也有其稀缺性,因而具备了一定的商业投资价值。

其次,元宇宙地产其实是区块链技术在虚拟平台上的价值应用。在元宇宙土地和房产的交易中,各种区块链平台的虚拟价值标的物是对货币支付属性的冲击。以往的货币都是贵金属或者各主权国家以其强制力发行的主权货币,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发行的货币往往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并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世界货币”。但在当下,一些主权国家货币超发成为惯性,货币成为它们竞相贬值的“比烂”产品。比如,今年9月萨尔瓦多宣布用比特币取代美元成为本国的法定货币,其真实原因是本国货币体系因严重通货膨胀不得不重启。2020年以来美联储不断放水,元宇宙房产的虚拟资产交易是“美元疲软”背后“对冲通胀”的一种价值投资方法。

第三,实体土地房产的价值背离与元宇宙虚拟土地资产价值上升。新冠疫情肆虐使得很多人居家办公,房地产业备受冲击,进而打击了以往线下实体消费的商业消费格局。数字技术、加密技术的使用增强了消费者在虚拟房产中的消费行为私密性,而元宇宙商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分布式技术的成熟,在元宇宙土地平台上重新构建起更多内容场景和交互体验的全新商业方式,吸引了一批潮流用户在此“淘宝”。“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曾说,货币的本质就是社会信仰共识。当线下商场和店铺的交易方式转向由区块链技术构成的线上,并通过数字货币形成优质商业体验时,线下商业综合体受线上虚拟开发商建设的商业地产冲击成为必然。

“虚拟土地贵过大城市别墅”现象未来不会少见。元宇宙虚拟资产盛行的背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形成的世界货币制度带来的货币价值认同受到激烈冲击,以及智能科技发展带来的全新虚拟商业消费场景升级构成的虚拟土地稀缺性。元宇宙数字房产火热表明当下处于虚拟资产市场抢占阶段,当虚拟资产市场建立起有效估值体系,虚拟土地资产价格也会回归理性。(作者是宏观经济研究员)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0 14:08
斯里兰卡经济崩溃后 抗议者连夜焚烧领导人住宅 2022-05-10 11:42 搜狐

自当地时间周一(5月9日)以来,斯里兰卡国内暴乱接连升级。截至目前,据外媒报道,已有5人死亡,超过190人受伤,全岛宵禁已延长至周三(11日)上午。
当天,在针对政府应对经济危机不力的大规模抗议中,斯里兰卡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Mahinda Rajapaksa)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他已向总统戈塔巴亚·拉贾帕克萨(Gotabaya Rajapaksa)递交辞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斯里兰卡总统(左)和总理(右),两人为兄弟
然而,总理的辞职并未成功安抚示威者的愤怒。9日夜间,群情激奋的示威者试图冲进总理官邸,当时总理正躲藏其中。夜深之后,总理和多名部长的住宅被暴徒放火点燃,熊熊大火燃烧的画面被发布在社交媒体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总理失火的住宅
自上月以来,由于国内物价飙升、停电不断等多重民生问题,斯里兰卡境内示威活动不断升级。
许多示威者呼吁总理马欣达的兄弟、总统戈塔巴亚·拉贾帕克萨下台。9日白天,抗议者和政府支持者在总统位于“寺庙之树”(Temple Trees)的住所门前发生了暴力冲突,随后又在此前的主要抗议地点“加勒绿脸”(Galle Face Green)处发生了更为激烈的对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议总统下台的示威者
示威现场提前部署了警察和防暴队,在政府支持者一方突破警戒线并用棍棒袭击了抗议者一方后,警察向前者发射了催泪瓦斯和高压水枪。据斯里兰卡警方称,愤怒的示威者展开了报复行动,他们反攻政府支持者,并且将矛头对准了一名执政党议员:暴徒蜂拥而至包围了议员的私家车,他见状开枪射杀了两人,随后自杀。
随着夜幕低垂,全国各地的示威人群都被发动起来。他们袭击了现任总理和总统所属拉贾帕克萨家族的住宅,该族位于斯里兰卡南部的祖村也没能幸免于难:村里一座房子此前被拉贾帕克萨斯人改造成为了一座家族博物馆,曾引起巨大争议。
总理、政府各部长和国会议员的住宅都遭受了袭击。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视频显示,这些房屋被火焰笼罩,而人群欢呼声一片。据报道,总统官邸附近的区域也卷入了火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政府部长萨纳斯·尼桑塔的房屋也被点燃
当前,斯里兰卡正面临自1948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该国的外汇储备几乎已经完全枯竭,作为一个岛国,斯里兰卡内部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外汇短缺造成的压力极大。现在食品、药品和燃料等必需品都变得昂贵不已,人们的食品开销比一年前高出了30%至多。生活成本越来越难以负担,人们感到极其愤怒。4月初,斯里兰卡的医生们警告说,严重的停电和药物短缺可能导致死亡人数“灾难性增长”。许多医院暂停了常规手术和化验检查数量,医生和护士不得不为此上街抗议;农村的医生甚至只能在黑暗中缝合伤口。
斯里兰卡政府将危机归咎于新冠疫情——该国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旅游业,近两年几乎被疫情扼杀。但许多分析人士表示,该国的经济管理不善早已成为痼疾,这可能才是经济崩溃的罪魁祸首。
日前,斯里兰卡政府已向国际社会请求30亿元紧急财政援助。世界银行已同意向其提供6亿美元贷款,印度还承诺提供19亿美元贷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0 14:09
最新|斯里兰卡国家破产危机持续发酵,将酿祸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南亚研究通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南亚研究通讯官方账号
04-16 16:20


导言
近日,斯里兰卡陷入自1948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这种危机也正在该国引发政治动荡。食品短缺、药物不足、油价上涨及全国范围每日至少长达13小时的拉闸限电,导致愤怒的民众走上街头进行大规模抗议。斯里兰卡内阁多名部长集体辞职,总统、总理成“光杆司令”。数名议员集体脱离执政联盟,导致现政府失去了议会多数席位。反对派则多次呼吁总统、总理辞职,但遭两人拒绝。本文论述了斯里兰卡经济危机所引起的政治动荡及医疗问题,指出政府管理不善、多年累积的借款和不明智的减税措施加剧了斯里兰卡的危机,并提出了斯政府摆脱危机可采取的措施。南亚研究小组特此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斯里兰卡正面临持续数周大规模停电以及食品、燃料和药品严重短缺带来的巨大挑战,经济遭1948年独立以来最严重衰退。燃料和食物连续数周供不应求。为购买价格高企的燃气民众不得不在高温下等待数小时。每天长达13小时的停电使企业陷入瘫痪。考试由于缺纸推迟。全国各地医院的基本药物几乎用尽。即使是通常不受此类危机影响的斯里兰卡富人,发现自己也面临物资短缺和排队等候问题。
反政府抗议活动在全岛爆发,在商业首都科伦坡至少发生一场暴力活动,这对该国利润丰厚的旅游业构成重大威胁。由经济危机引发的民众愤怒与日俱增,导致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拉贾帕克萨(Rajapaksa)辞职。4月9日,数千名抗议者聚集在科伦坡的总统海滨办公室附近,这是近几天来最大规模抗议活动之一。同日,商界领袖们也呼吁总统下台,并表示长期燃料短缺已导致业务资金大量流失。
抗议者中包括数十名穆斯林,他们通过坐在封锁道路中间开斋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还有一些人高喊“Gota (Gotabaya)回家”,敦促总统下台。其中,“Gota”是总统的昵称,“家”是指拉贾帕克萨生活了几年的美国。
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师估计,斯里兰卡2022年偿债总额将达70亿美元,经常账户赤字约30亿美元。
斯里兰卡中央银行数据显示,该国拥有126亿美元的未偿国际主权债券,截至 3 月底,该国外汇储备为19亿美元。
由于疫情严重影响斯旅游业和外汇收入,加上外汇严重短缺,斯里兰卡难以偿还其不断膨胀的510亿美元外债。
一、政治危机
最近一期《经济学人》付印时,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Gotabaya Rajapaksa) 仍稳坐斯里兰卡总统之位,毕竟为巩固权力他用心良苦。2019年当选总统后,他解散原先议会,并在新议会中塞满亲朋好友。2020年他所在的联盟在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这使他得以修改宪法以赋予自己更多权力。
然而,在过去几周里,拉贾帕克萨总统正在失去对这个国家的控制。斯里兰卡的经济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从一个月前斯央行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以来,斯里兰卡卢比兑美元的汇率已下跌超30%。
长期经济失衡、外部冲击和政府管理不善是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早期,由马欣达(的哥哥)领导的拉贾帕克萨政府曾大量举债投资基建,该项目目前尚未产生回报。戈塔巴雅政府则曾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发布减税降费政策,加上旅游业 (斯外汇的重要来源) 受疫情影响,政府收入严重不足。此外,戈塔巴雅曾短暂禁止进口化肥以节省外汇,打击了粮食生产。
戈塔巴雅政府拖到3月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求助,同时寄希望于逐渐增多的游客和自华援助以帮助斯里兰卡渡过难关。但就在旅游业开始复苏之际,俄乌冲突再次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导致燃料和食品进口价格依然高企。
经济困难迫使人们走上街头。即使是通常对抗议敬而远之,曾支持拉贾帕克萨家族强人民族主义执政风格的中产阶级,现在也将危机直接归咎于总统。科伦坡剧作家费罗兹•卡玛丁(Feroze Kamardeen)曾这样评价中产阶级, “这些家里有酒柜的人不会为了一包大米、半瓶烧酒参加政治抗议活动。”
政府未及时安抚公众情绪,反而通过恐吓和不作在经济危机肆虐的背景下又人为制造了一场政治危机。4月1日,拉贾帕克萨总统显然是被自家门外的示威活动吓坏了,他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赋予军队广泛权力以镇压抗议活动。但当此举未能劝阻抗议者时,他又实施了长达一周的宵禁和社交媒体禁令。不管怎样,人们还是回到街头抗议。
4月3日,总统改变策略。他取消社交媒体禁令并解散除自己和现任总理马欣达之外的其他内阁成员。第二天,他解除宵禁,并新任命四名临时部长,其中新任财政部长取代了拉贾帕克萨另一个曾担任该职的兄弟。
这些措施仍难为国家带来稳定。新任财政部长阿里·萨布里(Ali Sabry)在工作仅24小时后于4月5日辞职。同一天,拉贾帕克萨的政治盟友撤回对政府的支持,导致政府失去议会多数席位。几小时后,总统撤销紧急状态。但抗议者仍希望拉贾帕克萨下台,但是戈塔巴雅并未示意辞职。反对派拒绝了加入临时政府,他们似乎不愿在危机中承担责任。斯里兰卡无法承受进行一轮新选举的风险。
斯里兰卡必须在年底前支付70亿美元的债务和利息,约占危机前GDP的 9%,其中大部分以美元计价。其中,10亿美元债券将于7月到期。斯美元储备几乎耗尽,而且两年来一直无法从全球信贷市场获得资金。印度增加了价值约 25 亿美元的对斯信贷和援助,并延长斯央行债务偿还期限。
但斯里兰卡仍亟需延长其他债务的偿还期限,以避免出现大规模违约。该国还需更多信贷或援助,世界银行的疫情救援机制是一个途径,以保证未来几个月的食品和燃料进口,同时就如何重组长期债务和重新进入债券市场进行谈判。
缺乏一个稳定的政府将使这些谈判变得更加困难。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本应在本周开始,但由于斯里兰卡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缺位,谈判被迫推迟。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是斯里兰卡解决危机的关键第一步。其他债权人不太可能在没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情况下同意发放新贷款或对现有贷款进行重组。
二、医疗方面
斯里兰卡医生警告称,救命药物几乎告罄,并表示该国经济危机可能造成比疫情更高的死亡人数。
斯里兰卡医学协会(SLMA)表示,该国所有医院都无法获得进口医疗工具和重要药品。
自上月以来,由于麻醉剂用量严重不足,几家医院已暂停常规手术。SLMA表示,甚至很快也难以进行紧急手术。
该组织表示,“我们不得不做出非常艰难的选择。我们必须决定谁接受治疗,谁不接受治疗,”此前,他们曾向总统塔巴亚·拉贾帕克萨(Gotabaya Rajapaksa)发出一封信,警告他目前的局势—“如果几天之内无法恢复供应,伤亡情况将比疫情更加严重。”
三、采取措施
拉贾帕克萨政府正在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救助,以帮助斯里兰卡摆脱危机。
新任财政部长阿里•萨布里(Ali Sabry)表示,他将率领斯里兰卡官员代表团于4 月18 日前往华盛顿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会谈,并将在21 天内选出财务和法律顾问,以帮助政府重组其国际债务。
4月8日,他向议会表示预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提供30亿美元,以帮助斯在未来三年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萨布里在上任后的第一次采访中说。同日,斯新任央行行长史无前例地将利率提高700个基点,以遏制通胀飙升并稳定经济。
斯里兰卡将重组国际主权债券,并争取延缓偿贷。斯有信心就7月到期的10亿美元债务与债券持有人进行成功谈判。
“我们无意‘硬违约’,”萨布里说。“我们了解硬违约的后果。”
萨布里表示,“当务之急是恢复我们在燃料、天然气、药品……以及电力方面的正常供应,从而回应人民的诉求。”
萨布里说,斯里兰卡当局也将做评级机构的工作以重回国际金融市场。斯自2020年来因评级多次下调而无法从国际金融市场获得资金。另外,政府将在6个月内提高税收和燃油价格,并寻求改革亏损国有企业。
这些措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月初发布的斯里兰卡经济评估报告中提出的关键建议。萨布里说,“这些都是非常不受欢迎的措施,但为将国家带出困境,这些是我们必需做的事情。”
他说,斯里兰卡将再向印度申请另外5亿美元的燃料信贷额度,这足以维持大约五周的时间。
政府还将寻求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以及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和中东国家在内的双边伙伴的支持。
“我们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唯一的办法解决问题,”萨布里补充,“我们别无选择。”
目前斯里兰卡正在与中国就15亿美元信贷额度、10 亿美元银团贷款以及斯里兰卡总统1月份提出的重组部分债务的请求进行讨论。
最近几周,随着经济危机加深,斯里兰卡愈发依赖印度的援助。
他说,“我们希望在获得更大规模援助前能得到一些帮助应对当前困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9日表示,已开始与斯里兰卡财政部和央行官员就贷款计划进行技术层面的接触,并对持续的危机表示“非常担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斯里兰卡代表负责人野崎正弘在声明中表示,“我们承诺在符合我们政策的情况下向斯里兰卡提供援助,并将在未来数日和数周内与高层决策者就可能的计划进行讨论。”
本文综合编译自The guardian网站2022年4月11日、Reuters网站2022年4月10日文章, Economist网站2022年4月6日文章
原标题分别为Sri Lanka nearly out of medicine as doctors warn toll from crisis could surpass Covid、EXCLUSIVE Sri Lanka to seek $3 billion to stave off crisis、Sri Lanka’s economic crisis has created a political one
本期编辑:王娇杨 穆祎璠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2 11:09
4月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9%!长沙再推新政:鼓励存量房出租 不受限购约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每日经济新闻


2022年05月12日 00:05:30 来自北京








继放宽落户限制后,长沙又颁布了一项楼市新政。

5月11日,据长沙晚报消息,长沙市住建局正式印发《关于推进长沙市租赁住房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盘活存量房的试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运营年限不低于10年

据新湖南客户端、红网等报道,《方案》目标指出,长沙将进一步加快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试点,通过盘活、新建、配建力争到2025年末筹集租赁住房不少于15万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方案》提出, 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同时,《方案》明确,此举为畅通新房、二手房、租赁住房市场通道,引导刚需、改需和租赁需求的统筹与分流,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

业主选择将存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 应与试点企业签订《协议》 ,《协议》中明确了出租方式、运营年限、资金监管、交易登记、规范运营、保障安全、违约责任以及双方权利和义务。

其中, 先行试点企业为长沙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和长沙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两家具有租赁住房管理经验的市属国有企业。

出租方式方面,存量房业主与试点企业签订《协议》后, 既可以委托给试点企业出租运营房屋,也可以选择自行出租运营房屋 ,均须纳入服务平台监管。

针对运营年限,《方案》明确,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运营年限不低于10年,自房屋在服务平台完成租赁合同备案之日开始计算。

《方案》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企业部分运营费用从长沙市财政资金中予以专项资金保障;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的试点企业、房屋业主,均可依法依规享受住房租赁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长沙市的住房租赁企业须在商业银行设立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向住房租赁企业所在地的区、县住建(住保)部门备案,并通过服务平台向社会公示。住房租赁企业的租赁资金监管账户须与服务平台房屋交易资金监测专户对接,租赁住房的租金、押金、佣金均应纳入监测监管。

方案提到,长沙通过全面打通新房、二手房、租赁住房市场通道,选择长房集团、长沙建发集团作为试点企业,开展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试点。实施范围为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业内:避免了“住”和“防炒”二者冲突

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一石二鸟”的政策,不仅盘活了存量住房,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楼市调控,比如一位在长沙拥有多套房的购房者只需要将房产全部租赁出去,将不再受限购限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长沙过往购房政策了解到,在限购区域内已有1套住房的购房者,如果要想购二套房,需在首套房满4年或网签满6年后才可购买第2套房。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媒体群点评道,长沙此次新政在设计上非常新颖,不仅满足了有房人群对住房再次配置的需求,同时还与房住不炒完美结合,避免了“住”和“防炒”二者之间的冲突。

在李宇嘉看来,该政策具备较强可操作性,是多方利益协同的结果。“通过这个政策,有购买力的能买得起了,还能将其投入租赁市场,让没有购买力的人有房子住。此外,大量房子投入租赁市场,租金必然会下降,这也有利于降低新市民的租房成本,实现体面居住;另一方面,靠市场化手段,自然而然就解决了保租房的筹集渠道。”李宇嘉认为。

据克而瑞湖南区域数据,4月长沙推盘的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岳麓区和开福区,合计监测到23次开盘,平均去化率51%。

供应量上,长沙4月新增供应量94.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环比下降21%,创下近两年同期新低。成交量上, 4月成交72.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9%,环比由涨转跌,环比下降26% ,跌至近年第二低位(仅次于今年2月淡季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沙六区一县商品住宅市场月度供求量价走势 来源:克而瑞湖南区域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通过微信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长沙此次新政找准了居民痛点,相关房源出租后,可以不统计为家庭住房套数,显然是具有振奋和刺激效应的。换句话说,虽然本意可能不是放松购房政策,但客观上也会带有松绑的效应。

在严跃进看来,居民家庭若按照此次方案规定对外出租房源,可以实现“一举两得”,既对外出租了房源,也增加了购房资格或套数,预计会受到社会较大关注。从实际过程看,长沙对购房政策总体卡得是比较严的,此类政策表述很容易被认为是购房政策有松动,需要客观理解。同时,类似“房子出租则可不认定家庭住房套数”的做法,值得整个行业关注。


链接

疫情大流行2下促消费 弃公有制主体减贫富分化 马谡谈兵
7 个回复 - 4365 次查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2022-04-26 11:28:11新华网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2022-4-26 16:02 - 焦典 - 焦点时评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2 11:42
3.7%的低息诱惑下,房贷转经营贷套利禁而不止
2022-05-12 08:03:19  来源: 第一财经百家号   作者:第一财经

  今年1月以来,随着5年期LPR下调5个BP,加上全国多城给楼市松绑,各地的房贷利率不断下调,房贷利率水平已较高点显著下降。

  但是,于不足4%的小额经营贷而言,房贷利率依然处于相对高位。利差之间的空间,使得不少人将试图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从而降低贷款成本。

  在购房者思维活跃的深圳,一股房贷转经营贷的风潮始终悄然而又隐秘的流行。“套用经营贷买房的行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没有去年同期那么公开而已。”深圳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

  多位从事贷款中介业务的相关人士亦向第一财经证实,将房贷转为经营贷的情形并不罕见,原因各有不同,但大多数客户还是基于降低贷款成本的目的,毕竟经营贷已降至了历史最低水平。

  经营贷历史低位
  “今年经营贷利率是有史以来最低的。”贷款中介张红(化名)对第一财经表示,2020年疫情之后,深圳经营贷的年利率为3.9%,今年已经降至3.7%,今年以来,将房贷转为经营贷的客户很多,特别是做生意的和购买第二套房的客户人,因为熟知经营贷的门道,很多人都会将房贷转为经营贷。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的首套房贷利率普遍为4.9%,二套房贷利率为5.2%,与3.7%的经营贷的利率有明显差距。

  曾任职于深圳某贷款公司的前员工张仁(化名)对第一财经表示,他此前经手的房贷转经营贷的客户中,有的是因为突发原因,不能按时还房贷,房产有被拍卖的风险,所以不得不将房贷转为经营贷进行过渡;也有客户是投资需要资金,于是将现有的房贷转为经营贷,经营贷除了覆盖原有的房贷之后,还能余下一部分资金给客户用于其他的投资;当然,也有客户是单纯因为经营贷利率更低,遂将房贷转为经营贷以节省购房成本。

  所谓经营贷,指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进行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现实中,因为经营贷款的利率明显低于购房贷款,经营贷流入楼市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份贷款中介的宣传海报显示,同样是1000万,按照按揭贷款5.35%的年利率计算,一年需要支付的利息为53.5万元,按照经营贷3.65%的年利率计算,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为36.5万元,两者相差17万元,而贷款的时间拉长至5年,两者的利率差为85万元。贷款中介的宣传海报写道:“85万元能在深圳周边买下半套房,只是换个贷款,就能从银行赚到半套房的钱。”

  与经营贷相似,房贷利率也在今年进行了一轮下调。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103个重点城市中有82城下调房贷利率,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17%,二套利率为5.45%,分别环比回落17个、15个基点;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4月,至少有27个城市下调了房贷利率,不少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已经低至4.9%。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预计,后期将有更多城市降低商贷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调整“认房认贷”标准,更多城市首套利率有望降至4.6%的基准线。

  不过即便房贷利率已从去年的最高点大幅度回调,但相对于经营贷而言,依然是存在剪刀差的。尤其是在2021年房贷利率较高时的购房者,若能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确实可以省下大笔利息支出。

  潜在成本
  第一财经了解到,房贷转为经营贷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需要有房产证,还需要房产所属家庭名下有一家正常经营的公司。该公司需要注册至少满一年且持股至少满半年,可以是自己注册,也可以进行购买,前者每年需要请财务公司进行报税,每年需要花费大约1000多元,后者的购买费用大概在6000元左右。

  想要将房贷转为经营贷,关键的一步是赎楼。也就是说,购房者原本在A银行进行按揭贷款,此时需要在B银行进行经营贷贷款申请,B银行批复相应的贷款之后,购房者需要通过过桥公司赎楼,把A银行的住房按揭结清,然后在B银行进行重新抵押贷款,B银行给出的贷款即经营贷。

  贷款中介告诉第一财经,一般过桥公司的的收费标准是100万/800元/天,正常情况下10—15天能完成,不过也可能拖到20天。第一财经记者按照15天的过桥时间计算发现,1000万元的过桥成本为12万元。除此之外,中介还需要抽取一个点的佣金,也就是说,1000万的经营贷,需要支付贷款中介机构10万元的佣金。

  违规风险
  有业内人士透露,为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银行每年都有一定的经营贷下放指标,不过考虑到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通常情况下,银行也更愿意将钱投入还款更稳定的房产中,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中介机构帮助购房者准备好相关的资料,银行对于房贷转经营贷的行为并不是太排斥。

  第一财经获悉,相关部门在监督经营贷是否流入楼市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采取抽查的形式,因此并非所有流入楼市的经营贷都能被精准查处。

  “这个是银行金融机构的问题,属于行业潜规则。”一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

  不过,房贷转经营贷的套利行为并非毫无风险。早在2009年,银监会就曾通过两则暂行管理办法将经营贷纳入监管范围,此后银行对经营贷资金用途审查力度加强。然而,一直以来,经营贷流入楼市的违规行为一直无法清零,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之后,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情况越发火热,2021年3月,深圳通报经营贷的相关查处情况,称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

  广东中矩律师事务所律师郑博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经营贷和房贷针对的贷款对象不一样,属于不同类型的贷款,若将经营贷用于偿还房贷,则是一种违规行为,一旦金融机构发现有违规操作发放贷款行为的,会马上通知借款人还款,借款人一旦无法还款,则会涉及骗贷。

  北京京润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志同亦表示,经营贷的贷款用途是扶持中小微企业经营和发展。因为经营贷是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贷款,所得款项属于公司资产,应该用作相应公司的日常经营。若把公司用作经营的贷款去偿还个人房贷,一方面属于擅自改变贷款用途,违反贷款合同中关于贷款用途约定,构成违约,此时银行不但有权提前收回相应贷款,还可以追究违约责任;另一方面,当事人还涉嫌挪用资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3 14:18
小恩小惠,治标不治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转帖注

租购联动 “长沙方案”会否引发房价租金波动?
来源:新京报   2022年05月13日 08:55

业主可以通过与试点企业签订协议,将存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纳入试点的存量房,将不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即不受限购政策限制。这是5月11日披露的长沙市租赁住房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盘活存量房试点实施方案(简称“《方案》”)的最大亮点。

这一政策以租购联动的新思路,打通租房和购房“两个市场”,迅速引发热议,被称之为“长沙方案”。那么,这一新政策会给租金和房价带来怎样的影响?又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调控效果?

长沙此次新政的亮点是,纳入试点的存量房,将不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图/IC photo

释放“房票”,增加租赁房源

根据《方案》,长沙通过全面打通新房、二手房、租赁住房市场“通道”,选择长房集团、长沙建发集团作为试点企业,开展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试点。

《方案》明确,业主可以通过与试点企业签订《长沙市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合作协议》的方式,由长沙市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进行监管,将存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运营年限时间不低于10年。

更为关键的是,《方案》施行之前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根据此前长沙规定,非本地户籍且未缴纳社保的家庭不可购买限购区域住房;在限购区域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家庭、在限购区域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成年单身家庭,不得再新购住房。

《方案》施行后,拥有两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家庭,可以选择将其中一套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则其家庭名义住房套数降为一套,就可以再新购一套住房。

在业内人士看来,长沙的新政具有“一石二鸟”的功效,一方面,盘活了存量房资源,增加了租赁房源;另一方面,满足了有房人群对住房再次购置的需求,激发楼市活力。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徐跃进表示,本次长沙新政极具创新性,为优化房地产调控与推行“租购并举”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未来或有更多二线城市进行效仿,尤其是楼市表现相对低迷、限购政策仍有放松空间的二线城市;同时,“长沙方案”为地方政府筹集租赁住房和企业参与运营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未来或有更多城市借鉴,相关企业可以积极参与、提前布局。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长沙的《方案》带来最直观的效应就是将释放大量“房票”,尤其是现阶段占用购房指标的住宅性质的公寓,只要符合相应条件并与试点企业签订10年租赁协议后,就能“解封”一张“房票”。与此同时,《方案》也将实现存量房的有效利用,集中管理后的租赁住房将为更多“新老长沙人”提供温暖的住所,增强长沙的人才吸引力,最终达到多赢的效果。

会否引发房价波动?

长沙的《方案》最大的创新点在于租购联动,那么,实际实施中,其将对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指研究院指出,《方案》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取决于参与《方案》的家庭数量,最终效果仍有待观察。持有多套住房或出租现有住房再另购,对家庭的购买力有较高要求,只有相对高收入的家庭才有实际行动的可能。而那些需要出售现有住房,再进行置换改善的家庭,并不在《方案》的目标范围之内。

对此,湖南中原研究院将具备购房资格的人数、长沙户籍家庭占比、购买力和换房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计算出这次政策变化后,长沙总计释放购房需求39125人,短期内新增16992批客量,中期新增22133批购房客户。

在《方案》实施后,对租赁住房的租金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李宇嘉认为,租赁房源供应增加后,租金会有明显的下降,通过这个政策,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目标就实现了,因为一旦房源量大了,租金就下来了,这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最终目的。

中指研究院指出,《方案》的落实仍有待细则的出台。《方案》的设计形成了增量与存量市场的联动,同时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比如如何规避虚假出租、如何合理进行租金定价等问题,都有待具体细则进行明确。

那么,在短期内,如果持有“房票”的人增多,一旦集中入市,会否引发房价波动?对此,李宇嘉认为,首先,这部分被限购的人群中,愿意对外出租并且再新购住房的人群是有限的;其次,在市场下行情况下,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也会减少。

严跃进认为:“一方面,交给指定的试点企业,在租金上应会有一定的约定;另一方面,愿意接受租金约定同时还有买房需求的人群是有限的,但是为了避免炒房现象出现,也需要根据后期市场反应做出必要的调整。”

此外,李宇嘉指出,《方案》在实施中还需要注意需求是否对位配置的问题,租赁房源是要满足无房人需求,这就要求房源户型面积较小,而新增的这部分房源是否满足保障性租赁房的要求还未可知,也需要进一步厘定。

“长沙方案”背后有何“压力”?

长沙之所以能够出台租购联动这样的创新政策,这与其近年来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

2021年,长沙成为全国首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个试点城市之一,积极探索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长沙住房未来重要发展方向。2022年,长沙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9970套,力争筹集5万套。

按照此次《方案》发布的目标,长沙将进一步加快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试点,通过盘活、新建、配建力争到2025年末筹集租赁住房不少于15万套。

另一方面,在这次政策调整背后,长沙楼市目前也面临一定回暖压力。克而瑞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长沙内五区商品住宅供应为零,网签建面约12.9万平方米,同比去年下跌33%;期间集中开盘项目仅6个,共推出543套房源,成交290套,平均去化仅有约53%。

今年前3个月,根据长沙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00.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47.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8%。

此外,据克而瑞统计,长沙九区县商品房自2021年6月成交量同比开始下跌,且跌幅不断加大,在2021年三四季度达到30%以上跌幅,至2022年一季度同比下滑超过40%。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3 22:45
银行财眼|苏州银行长期破发背后:房贷不良率达南京银行83倍 1指标创10年新低
银行财眼


2022年05月13日 18:13:48 来自北京








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出品 文丨潇潇

核心提示:

1、2021年末,苏州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高达6.65%,而同为华东地区城商行的南京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仅为0.08%,苏州银行是南京银行的83倍。

2、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苏州银行表现并不像其宣称的那么好。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为16.91%,较2017年的22.15%下降了5.24个百分点,降幅达23.66%。

3、2012年-2018年期间,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整体呈现下降状态。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到9.78%,创10年新低。

4、苏州银行曾持续破发长达7个月。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根据Wind数据梳理,按照后复权价格,苏州银行自2021年7月26日至2022年3月1日股价长期破发。目前,苏州银行股价破发破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凤凰网财经讯 近日,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对30家上市城商行的房贷业务进行了梳理,发现除6家未披露数据外,其余24家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均值为3.21%。苏州银行作为华东地区的优质城商行,房地产不良率高达6.65%,排在上市城商行第三位,有些出乎市场意料。而从17家A股上市城商行来看,有5家未披露数据,其余12家银行房地产不良率均值为2.85%,苏州银行以房地产不良率6.65%表现最差。

01、房地产不良率高达6.65% 是同区域南京银行的83倍

根据年报披露,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总资产为4530.29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6.74%;2021年,苏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8.29亿元,同比增长4.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7亿元,同比增长20.79%。不良贷款率1.11%,较年初下降0.2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22.91%,较年初上升131.17个百分点。

房贷业务方面,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率高达6.65%,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30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在第三位,同比增加5.29个百分点。

而同为华东地区城商行的南京银行,截至2021年末,其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仅为0.08%。在房地产不良率方面,苏州银行是南京银行的83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据来源: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统计

对于房地产不良率激增的状况,苏州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受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的影响,房地产行业面临较大冲击,导致不良贷款率高于本集团平均水平。2021 年,房地产行业遇到了黑天鹅事件,不少大型房企出现了风险信号。此外,国家和监管的实体导向越来越明、涉房指标越来越多、融资平台越来越严、网贷规范越来越细等等,给银行经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苏州银行投资者专线工作人员曾回应媒体:苏州银行房地产不良率高与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整体形势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该行抱着风险出清的态度,主动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拨备计提力度。

此外,苏州银行还曾因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而两次领到罚单,合计被罚60万元。 2021年5月,苏州银行宿迁分行因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账户,被挪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30万元。2021年12月,苏州银行淮安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被罚款30万元。

02、制造业贷款占比远低于2017年水平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苏州银行表现并不像其宣称的那么好。

为推动房地产与金融与实体经济平衡发展,降低和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多次要求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反对金融机构“脱实向虚”。

早在2017年,王兰凤上任苏州银行董事长后,其在年报致辞中表示:“本年度,公司顺应回归本源导向,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2018年,赵琨上任苏州银行行长后,其在年报致辞中表示:“要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确保有限信贷资源投入实体经济,增强服务实体企业能力。”

此后,苏州银行也在历年的财报中表示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支持制造业、坚守“房住不炒”战略方针。部分内容摘录见下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苏州银行年报内容摘录

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苏州银行的信贷投放是否真的在向实体经济尤其制造业倾斜,压降房地产贷款?

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及占比均呈下降趋势;2020-2021年,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逐步增加,但该行制造业占比在2020年回升,2021年又下降。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为360.51亿元,较2017年增幅36%。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为16.91%,较2017年的22.15%下降了5.24个百分点,降幅达23.6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制作

从房地产贷款金额及占比的变化走势来看,2019年都是一个关键节点。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苏州银行房地产业贷款金额从74.31亿降至56.52亿,2020年开始房地产贷款金额又明显增加,截至2021年末,房地产贷款金额增至77.18亿,超过2017年的水平。2017年至2019年,苏州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从6.22%大幅下降至3.52%,降幅达43%,而2020年苏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金额虽然增加,但占比继续小幅下降至3.48%,2021年占比提升至3.62%。

综合来看,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房地产业贷款金额为77.18亿元,较2017年增幅近4%。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房地产业贷款占比为3.62%,较2017年的6.22%下降了2.6个百分点,但比2020年增加了0.14个百分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制作

0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创近10年新低

资本充足率方面,苏州银行同样表现不佳。

2012年-2018年期间,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整体呈现下降状态。2019年开始,资本充足水平有所回升,但持续时间不长,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到9.78%,创近10年新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制作

注:因苏州银行在2012年-2016年年报中披露的资本充足率相关数据不一致,上表统计时以时间在后的年报数据为准。上表2012年数据来源于2014年年报,2013年、2014年数据来源于2015年年报,2015年数据来源于2016年年报。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及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目前尽管数据要高于监管要求,但苏州银行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资本,未来在资产规模扩张、资产配置方面或将会受到限制。

为了补充资本充足率,苏州银行在2021年报中披露,该行已于 2021 年 4 月成功发行可转换债券,扣除发行费用后共计募集资金 49.88 亿元,其中计入权益部分资金 3.67 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剩余资金将待投资者转股后补充资本。

04、股价持续破发长达7个月

资本市场方面,苏州银行曾持续破发长达7个月,且目前同样处于破发状态。

苏州经济发达,2021 年GDP 突破2.27 万亿,稳居江苏省第一。而作为苏州市唯一法人城商行的苏州银行,其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不佳。

2019 年 8 月2日,苏州银行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966,发行价格7.86元/股,成为境内A股第33家、江苏省第9家上市银行。

苏州银行上市后只两个涨停便已开板,在上市的第四个交易日便以绿盘收场。按照后复权价格,苏州银行最早于2020年9月底破发。

苏州银行曾持续破发长达7个月。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根据Wind数据梳理,按照后复权价格,苏州银行自2021年7月26日至2022年3月1日股价长期破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苏州银行持续破发7个月

至今,苏州银行同样处于破发状态,截至2022年5月13日,苏州银行收盘价为6.19元,按照后复权价格,较发行价跌幅4.8%;市净率0.7,处于破净状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苏州银行后复权日K线图

05、机构看好苏州银行

尽管股价已破发两年,依旧有机构看好苏州银行。

中信证券4月26日发布对苏州银行的评级报告:苏州银行区位优势明显,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并积极推进财富管理转型,资产质量优异且持续改善,经营稳健兼具成长潜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通过对苏州银行及其拟发行的 2022 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的信用状 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 用等级为 AAA,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无固定期限资本 债券(第一期)(30 亿元)信用等级为 AA+,评级展望为稳定。


董事长王兰凤在苏州银行2021年报致辞中表示:坚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展“主轴战略”。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有力支持实体企业智改数转,建立科创企业专属化授信审批团队,并依托苏州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和联合实验室研发平台,整合科技与银行资源,主动融入数字金融大潮,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22年坚定“稳字当头”,锚定战略不动摇;坚守“以客为先”,巩固发展基本盘;坚持“数字谋变”,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奋斗奔向未来。

苏州银行在年报中也提示了未来将要面对的挑战。年报中表示,受疫情反弹扰动,国内经济面临下行,银行业也面临不可忽视的挑战和压力。当前货币政策已经相对宽松,关注核心由重“量”转向重“质”,合格优质资产相对 稀缺,存贷款利率呈下行通道,贷款利率下行快于存款利率,如何平衡以量补价的经营模式和优质资产稀缺的基本面变化,将带给银行业更多考验。

苏州银行后续如何化解房贷不良风险、提振股价?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将持续关注。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4 12:36
七个月三传裁员!贝壳被曝或再裁员50%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5月13日 12:4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2年5月11日,贝壳以介绍方式在香港交易所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距其于4月22日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纳入“预摘牌”名单,仅过去半个多月。

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中介公司,贝壳在港上市首日,股价一度冲高上涨8.16%,最终以上涨2.5%、30.75港元/股收盘。在美股市场,5月11日清晨收盘的股价(11.83美元/股)已较2020年8月登陆美国纽交所的发行价(20美元/股)下跌40.85%;更较高光时刻的79.4美元/股下跌85.1%。

这次回港上市的喜庆,难挡背后频传的裁员风波。就在回港上市交易前一天,其司内部员工曝光贝壳已启动新一轮裁员计划,裁员比例50%。这已是去年10月以来,贝壳在七个多月里传出的第三次裁员风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对于这次裁员风声,贝壳在截至南都·湾财社发稿之际仍未作出回应。

七个月三传裁员

在一线城市,贝壳近年裁员的风声最早于上海发生。

那是2021年10月,彼时曝出贝壳上海被裁人员200多人,其中研发团队、贝壳金服员工分别裁了100多人,赔付方案是“N 3”(N即在贝壳的工作年限,下同)。

彼时,贝壳回应称,2021年以来,行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据此对上海地区金融等部分业务进行调整。对于此次调整涉及到的员工,将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妥善安排,同时为其优先提供内部转岗机会。

而据公开消息,彼时贝壳全国裁员对象主要是一线房产经纪人、与核心业务无关的职能部门及研发部门,一次性优化了 3 万名以上员工。

5个月后,在今年3月,2021年财报出炉后,贝壳再次被曝裁员。这次传出主要是针对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务事业群进行优化10%的员工,其间牵连数十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集团副总裁在内。

同样,贝壳就此再次回应称,贝壳没有整体优化调整计划,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贝壳各城市公司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及自身业务发展,进行组织动态调整,属于公司组织常态化运营优化机制,不存在比例、数量等要求。公司在发力租赁、家装、家居等领域业务,为员工提供内部转岗机会。

事实上,在上述两次裁员曝光前后,也有一些员工自行离开房地产市场。

今年“五一”黄金周,南都·湾财社记者前往广州南沙踩盘,通过打车软件召来的一名年轻男司机就是贝壳前员工,其谈及南沙楼市如数家珍。但就在去年下半年,该员工离开贝壳专职做网约车司机,自称“开网约车比做地产行业好多了”。

就这一次回港上市前传出的裁员风声,贝壳方面目前暂未做出回应。

从贝壳内部员工爆料信息可见,贝壳在新一轮裁员计划中,裁员比例或达50%,据称该计划也被称为贝壳重生计划。据称这次裁员几乎涉及所有部门,多的达到60%、70%,少的30%、40%,甚至孕妇也在裁员之列。

贝壳内部人士表示,这次裁员涉及产研、运营、中后台等,多个部门人员出现调整。据贝壳离职员工反映,裁员以部门约谈为主,提出转岗及赔偿两种方案,大部分员工拿到的赔偿金额为N+1。

去年亏损超5亿,减员近10万

贝壳裁员背后,或也有市场环境调整因素。

在广州,去年以来,多个区域中介门店发生调整。在今年2月,一家加盟贝壳的中型中介公司的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其司广州地区仅从今年1月以来,不到两个月内就关减30家分店,“仅花都就关了15家,都是正常调整”,而同期新开的分店仅7家。

作为中国最大地产中介公司——贝壳找房的CEO彭永东在2021年全年业绩说明会上直言,2021年为贝壳“空前艰难”的一年。

2021年5月,贝壳创始人、董事长左晖因病去世,彼时的楼市也正在进入调整期。3个月后,贝壳的半年报发布,当年二季度,贝壳净利润同比下滑60%。而这,只是开始。

到2021年三季度,贝壳不仅没有增收,反而首次出现净亏损,亏损17.65亿元;到四季度,亏损9.3亿元。

从贝壳2021年单季度财报看,贝壳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90.7%、20%、-12%、-21.6%。

至此,从2021年年报看,贝壳2021年净亏损5.25亿元,相比2020年净利润约27.8亿元“由盈转亏”;经调整后净利润近23亿元,相比2020年净利润57.2亿元下滑近60%。

2021年,贝壳曾作出努力和调整:比如7月传出下调中介费,10月开启裁员。但在市场环境调整下,截至2021年12月31日,贝壳活跃代理仍是同比减少8.7%,移动端月活(MAU)同比下滑22.4%。

至今回看,贝壳自2018年在链家网的基础上成立以来,其司门店规模的高光时刻,或在2021年的上半年。

截至2021年6月末,贝壳门店数量为52868家;但到2021年末,其门店数据调整至51038家,半年内减少1830家门店。人员方面,截至2021年6月末,贝壳连接经纪人548600人;但截至2021年末,其经纪人减至454504人。短短半年,减少94096名经纪人。

从最新数据看,2022年一季度,贝壳找房预计营业收入约为125亿-115亿元之间,同比下降44.4%至39.6%。

可以预见,贝壳在今年一季度中仍有人员在流失或调整。而本周其司内部员工曝光裁员50%的传言虽未获贝壳回应,但以贝壳当前运营现状看,裁员在所难免。

回港上市,重寻新生?

作为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贝壳亲历房地产行业的高光时刻。

贝壳创立一年以后,2019年完成超过220万单交易,交易总额(GTV)21280亿元人民币,自此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交易和服务平台。

成立第二年,2020年8月,贝壳赴美上市,首日开盘暴涨87.2%,折合市值2930亿元人民币。彼时招股书显示,当时左晖持股占比46.8%,彭永东持股为3.6%。在机构类股东中,腾讯以12.3%的持股比例排在第一位,软银10.2%、高瓴5.3%紧随其后。

2021年以来,融创、高瓴、软银、腾讯等纷纷减持套现。最新披露的股权书显示,左晖家族持股23.3%,彭永东持股占比4.8%,腾讯持股10.8%,软银、高瓴资本的名字已难见其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顾赴美上市这两年,贝壳也经历接连重挫:去年12月遭遇浑水公司做空;今年4月下旬与国内17家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纳入“预摘牌”名单。

从Wind数据可见,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有281家。但截至2022年5月4日,被美国证监会纳入“预摘牌”名单的公司已达105家。

中概股回港上市,迫在眉睫。

在纳入美股“预摘牌”名单后,贝壳火速操作回港上市,终于5月11日以介绍形式于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并于当日上午在贝壳北京总部完成“云敲锣”。其股票代码“2423”,为首家以“双重主要上市 介绍上市”形式返港的中概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悉,贝壳于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后,也将继续在纽交所保持主要上市地位并交易。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贝壳两地上市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交易地点选择和更灵活的交易时间,也有助于引入更多境内外投资人,以提高公司股票交易的流动性。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贝壳在港交所上市“云敲钟”,除了代表房产交易的经纪人代表外,还有一位整装家居的代表,是来自圣都一线的水电装修工人。

早在2021年底,贝壳就宣布“一体两翼”战略升级,“一体”为房产经纪事业群,“两翼”分别为整装大家居事业群与惠居事业群,宣布从房产交易行业横向拓展到家装、家居及其他服务领域。

今年4月下旬,贝壳宣布已经完成对国内领先的家装家居品牌圣都的收购,拥有圣都100%的已发行和流通的股权。

与此同时,贝壳也于2021年底成立“贝壳惠居事业群”,全新推出“贝壳租房”,进军长租公寓市场。今年2月,贝壳租房与乐湾公寓于上海徐汇区投资共建的首个青年公寓项目已正式落地。

在此次回港上市前后,贝壳美股股价已连续5次下跌。5月11日晚美股开盘后,贝壳股价微现飘红,但到清晨,仍是以11.5美元/股收盘,再跌2.7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到此时此刻,贝壳在港股的总市值为1166亿港元,在美股的总市值为145.4亿美元。回顾一年多前赴美上市开盘首日,贝壳股价大涨87.20%,报收37.44美元,彼时总市值422亿美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这句今年3月贝壳发布2021年年报时的官方海报标题,寄予了贝壳无限的希冀。

如今,在发展战略升级及回港二度上市之下,贵为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的贝壳能否迎来新的发展出口?这也是业界持续关注的焦点。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5 14:50
风暴眼|“燕郊首富”沉浮录:左手地产右手墓园皆遇阻 财务总监陷失联疑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风暴眼

2022年05月14日 14:51:19 来自北京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1882年,亚历山大·麦克雷(Alexander MacRae)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附近买下了一片3000公顷的土地。这片土地风景如画,优雅恬静,一面花岗岩石墙将这片土地与Calder高速公路远远隔开。

在此后的130多年里,麦克雷家族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经营着农场生意,直到2015年。

这一年,亚历山大·麦克雷的曾孙乔克·麦克雷(Jock MacRae)决定将这片祖传的农场卖给一个在中国经营肉牛生意的家族。这个家族姓李。

在接受澳大利亚媒体《时代报》(The Age)采访时,乔克·麦克雷心里五味杂陈。他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的家族生意正在转型,因此,我们不得不出售这片祖地。”

不过,虽然心里很挣扎,但是乔克·麦克雷对于那位姓李的中国买家仍然赞赏有加。

“我认为,李先生和我曾祖父一样精明。”

这位精明的李先生叫李福成,是福成集团的老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成集团地处燕郊,旗下业务广泛,涵盖了地产、肉牛养殖、金融、水泥建材等。不过,福成集团最为人熟知的业务只有三个:号称“专给北漂建房子”的福成地产、主营肉牛养殖的上市公司福成股份,以及福成股份2015年并购的殡葬业务。

在福成集团官网所挂的一篇文章中,这样介绍李福成。

“虽然李福成没有马云、刘强东、王健林那么有名, 但是‘燕郊李嘉诚’、‘中国牛王’的称号也曾侧面反映了这位在商场浮沉半生的老人的显赫经历。”

不过,最近,“燕郊李嘉诚”遇到了一些烦心事。

财务总监失联“罗生门”

4月27日晚7点左右,福成股份董秘邓重辉跑步结束回到公司,发现桌上突然放置了一份有财务总监“程静”签名的纸质声明,直指自己遭李福成“架空”。

程静在这份声明中表示,由于近一年来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受到来自大股东方面的影响非常严重,违背了上市公司五独立三分开的原则,其已无法正常履行财务总监的职责。

与此同时,程静认为有些业务无法确定真伪性,所以拒绝确认签署2021年度报告、2022年一季报。

对此,福成股份表示多方面尝试与程静联系确认真伪,但程静自此失联(电话关机、微信语音及信息不应答、到访其家庭住址无回应),无法百分百确认其来源及信息真伪,所以于2022年4月29日向三河市公安局报警。

程静所称无法确定真伪的业务和福成股份2021年的活牛采购相关。该年5月,在福成股份采购活牛时,由于人手不足,大股东福成集团增派人手协助该业务进行,但在后续报销付款过程中,“因采购人员多是从公司大股东借调,比较强势,公司会计人员只好先付款再要求采购人员随后补齐采购资料及原始凭证”。但直到2021年年报披露前一天,相关原始凭证仍未补齐。

对此,福成股份回应称,2022年5月初福成股份从全国各地召回2021年参与买牛的全部采购人员,核实2021年买牛情况和补充相关资料,基本上已获得2021年买牛活动发票和付款资金流不一致交易的全部证明,最终达到满足财务总监对公司2021年大量采购活牛生物性资产的准确资金支出和资产成本的确认要求。

不仅在业务上没有独立性,福成股份的财务管理和其他经营活动也受到福成集团的影响。2022年4月21日,福成集团在福成股份肉制品分公司二楼会议室召开全体负责人、会计、出纳会议,规定一切付款必须通过福成集团财务部总经理批准,上市公司财务总监没有签字权,只负责合并报表,要求公司会计和出纳出具遵守规则保证书。

程静认为以上做法不符合上市公司财务独立性的要求,对此,李福成书面出具了《关于作为实际控制人规范参与河北福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运作的承诺》。

鉴于相关未签署公司定期报告书面确认意见的主要原因已消除,程静同意补签对福成股份的定期报告和财务报表的书面确认意见。

虽然这场“罗生门”的双方已达成和解,但由此可见在李福成的“强势”控制下,福成股份的内控隐忧浮现,而福成集团更是暗流汹涌。

年过7旬的李福成,在人生中经历过许多高光时刻,也曾经安全度过一次又一次的舆论危机,这次,他还能全身而退吗?

放牛娃的地产梦

“香油大王”、“中国牛王”、“李半城”、“燕郊首富”、“三河李嘉城”、“殡葬之王”…李福成身上有众多标签,每个标签背后都有福成集团的缩影。

1946年,李福成生于河北三河市兴隆庄村,是放牛出身。14岁开始创业,第一笔生意是小磨香油,后来他发现做香油产出的麻酱渣能拿来喂牛。

1987年,李福成拿到5000元无息贷款创办了自己的养牛公司——三河兴隆庄福成养牛场,这也是福成集团的前身。

李福成养牛的确有一套,从起初牛吃了拉稀,到牛吃了长得特别快,仅用了三个月的研发时间。从几头牛,到100头牛的规模,也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到1996年底,其养猪场的固定资产达到5000万元,出栏肉牛3.2万头,存栏8000头,李福成也被外界称为“中国牛王”,还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养牛状元”称号,李福成的名望由此达到顶峰。

但是真正让李福成的事业蓬勃发展的是房地产。

2002年9月,李福成成立了三河福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只要有北漂,我就一直盖房子”。农民出身的李福成不懂房地产,却抓住了在外打工人的心理,要“专门为北漂一族盖房”。

李福成一手打造的上上城项目名声远扬。

因为主打北漂人群,李福成将广告打到了国贸,“首付3万月供1千”。上上城青年社区项目“十个月55亿元”的销售神话也曾多次登陆各大新闻版面。

不光占地面积广、卖的快,上上城还以高密度而著称,号称“河北最高密度楼盘”。据媒体报道,63栋楼的小区容纳了近8万人口,在层高多为18层、28层的情况下,楼间距仅为45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燕郊上上城项目中李福成执鞭赶牛的金色雕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采取“大手笔低成本拿地、迅速开发、快速销售回笼资金”的策略,李福成的项目几乎占据了燕郊地产的半壁江山,在当地有个说法“半个燕郊都是李福成的”,他也因此得了“李半城”、“三河李嘉诚”的绰号。

2016年,李福成家族以67亿元财富位列河北胡润富豪榜第9位,也被称为“燕郊首富”。

传统主业不断收缩 “殡葬”业务难兴

2004年7月,福成股份以养牛为主业登上了上交所,以养牛、宰牛、卖牛肉为主业,成为“中国养牛第一股”。

2006年6月,福成集团成立,李福成不断扩张自己的业务板块,逐渐形成了地产、养殖、餐饮三大业务体系。旗下的公司包括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福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福成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等数十个分支企业。

但是近年来,福成股份养牛、餐饮事业波动很大,均不同程度的走下坡。

2016-2021年,福成股份畜牧养殖及食品加工营业收入分别为8.28亿元、8.51亿元、9.65亿元、10.22亿元、8.3亿元、9.16亿元;餐饮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2.89亿元、2.35亿元、2.36亿元、1.75亿元、2.01亿元;殡葬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27亿元、2.61亿元、1.85亿元、0.82亿元、1.33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据可见,三大业务中,畜牧养殖及食品加工仍然是福成股份的“立身之本”,为主要收入来源,餐饮服务所占比重却逐年下降,而殡葬服务业则仍然难成为福成股份的新“爆发点”。

在疫情影响下,三大业务于2020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不过福成股份的颓势在2019年就已显现,首先是畜牧养殖及食品加工与餐饮服务均增长微弱陷入瓶颈,其次是被寄予厚望的殡葬服务业营业收入下滑。

2014年6月10日,福成股份宣布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并开始进行将三河宝塔陵园注入相关事宜。

2015年,福成股份收购了三河宝塔陵园以及位于北京周边的宝塔陵园,这也给上市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成为A股第一家殡葬行业上市公司。

福成股份的打算并非不切实际,年报数据显示,其殡葬业务的毛利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成为重要的现金奶牛。

眼见殡葬业即将成为利润支柱业务,2018年,福成股份又投资5.8亿元,并购湖南韶山天德福地陵园(以下简称为“天德福地”),同时宣布抛售部分亏损的“祖业”——肉牛养殖和屠宰。

2019年上半年,福成股份开始收缩战线,出售养殖屠宰资产。3月30日,福成股份发布公告,三河肉牛养殖分公司资产组、三河肉牛屠宰分公司资产组和福成澳大利亚公司将会在北交所以公开挂牌的形式竞价转让。

殡葬业无疑是一门好生意。然而,福成股份在殡葬业务上的外延式扩张,并未给其业绩带来过多提振。

到了2021年,其2018年并购的天德福地仍然没有摆脱亏损的状态。2019-2021年,天德福地分别亏损1180.23万元、580.34万元、711.64万元。

根据收购协议约定,天德福地需在2019-2023年分别达成扣非归母净利润2270万元、2720万元、3270万元、3920万元和4700万元的业绩目标。

这意味着,天德福地已连续三年未完成业绩承诺,与福成股份的期望相去甚远。雪上加霜的是,天德福地还涉嫌合同诈骗,导致经营恶化。

2020年8月,福成股份委派的审计机构发现天德福地原股东存在未披露的补充协议现象,并存在大额或有负债。为此,公司向三河市公安局报案,举报“原股东曾攀峰、曾馨槿涉嫌合同诈骗”。截至发稿,该案仍在侦查过程中。

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光环背后负面缠身

左手房地产,右手坟地产,让年逾70的李福成愈发受到关注。

可惜坟地产难兴的同时,其房地产也波澜丛生。

早在2019年9月10日,福成股份就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福成集团的房地产及关联业务因涉税经济案件被调查。

事实上,李福成的诸多争议均与地产有关。

2014年至2016年,河北官场发生地震,均被指与燕郊房地产有着密切的关联。如2009年轰动一时的燕郊枣村土地招标事件,据中国网等媒体报道称存在违规招标、村民权益被践踏等行为,最终竞得方为当年11月突击成立的联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恰为福成房地产子公司,现处于被清算状态。

到了2017年,环球网发表一篇题为《燕郊黑社会肆意横行:深夜跟踪棍打死亡威胁》的文章,描述了燕郊理想新城小区多位业主不满小区物业将部分绿地铲掉换成车位进行维权,家中大门竟被喷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字样,甚至被不明人士跟踪打伤等事件。

由此,关于李福成家族涉黑、暴力拆迁等负面新闻在网上不时出现。

到了2022年,已经75岁的李福成还来不及迎接新年,便收到了法院的一纸《刑事判决书》。

根据《判决书》,李福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免予刑事处罚;犯虚开发票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11个月,并处罚金五十万元;犯单位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8个月。

由此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50万元(已缴纳);退缴的违法所得3000万元、行贿款600万元,由扣押机关上缴国库。

尽管当时福成股份对外表示,李福成目前未担任公司董事及其他任何职务,未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案件不涉及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经营正常。

但在2018年7月底,李福成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虽然自己不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管理,但“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前公司发展的关键期,自己数十年做企业的经验,一定能帮助公司尽快实现突破。

在经历了高光时刻与负面缠身之后,李福成与他的福成帝国能否全身而退?如今再看福成股份财务总监的指控,李福成非但不是未参与福成股份的日常经营管理,而是深度参与。

在经历了高光时刻与负面缠身之后,李福成与他的福成帝国能否全身而退?

参考资料:

[1]《豪掷千万购农场 中国“土豪”成澳洲新地主》,澳洲网,2015

[2]《七旬李福成出山影响巨大,带领福成集团攀登全新高峰》,福成集团官网,2018

[3]《燕郊首富李福成的地产江湖,一度负面缠身,72岁再次出山》,市界,2019

[4]《中国牛王成功操盘殡葬第一股,盖楼成燕郊首富,背后却……》,中国经营报,2019

[5]《“燕郊首富”麻烦不断 福成股份实控人被河北省纪委调查》,财联社,2019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5 15:16
两部门: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2022-05-15 14:49:02

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5月1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发〔2022〕115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保监局:
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现就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二、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年5月15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5 15:36
中国房地产市场今年一季度不景气。中国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并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6 23:44
126家房企2021年报大盘点:利润急剧萎缩,短期偿债风险大增
时代周报


2022年05月15日 23:16:10 来自北京








作者 | 孙沐霖

2021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政策层出不穷,部分大型房企先后暴雷,产业链上下游风声鹤唳,房地产行业仿佛进入“寒冬”。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市场,有多少企业能顺利渡过下行周期迎来复苏?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谁能经受住考验,实现逆势增长?时代商学院通过盘点A股(申万)房地产行业126家企业2021年年报,以管窥房地产企业生存现状和行业趋势。

【概述】

营业收入增速不及营业成本增速,行业利润急剧萎缩。A股126家房地产企业的整体营业收入为30210.61亿元,营收同比增速平均数为34.82%,虽然房企整体营收保持增长势头,但营业成本增速比营收增速更高,2021年营业成本增速平均为53.62%。在营业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126家房地产企业实现总归母净利润为303.37亿元,远低于2020年,行业利润规模大幅压缩,由于四季度销售惨淡,进一步拉低了全年营收增速,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势头也被泯灭。

仅35家房企营收净利同增,保利发展成“盈利王”。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弱化,利润率持续下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增的房企仅35家,占比27.78%,其中地方国有企业数量最多,达23家,占比达65.71%。81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占比64.29%。营业收入前三甲分别为绿地控股(600606.SH)、万科A(000002.SZ)、保利发展(600048.SH);归母净利润前三甲分别为保利发展(600048.SH)、万科A(000002.SZ)、新城控股(601155.SH)。

三大红线压顶,房企降档进入瓶颈。2021年,A股上市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1.27%,中位数为66.24%,近三年呈上升趋势,踩线的企业有44家,较2019年有所增多。净负债率平均数为88.88%,中位数为56.59%,近三年整体呈上升趋势,有27家企业净负债率踩红线,较2020年略有增多。现金短债比平均为4.41,中位数为1.11,指标有所下降,短期偿债风险增加,且内部分化加剧,踩线企业增多。整体来看,截至2021年底,仍有56家企业或多或少踩线,占比超4成,A股房企降档进入瓶颈期。

政策收紧是导火索,资产减值侵蚀利润。房企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收紧对销售市场造成了直接冲击,流通市场遇冷逐渐传导至新房市场;二是库存去化压力下降价促销以缓解现金流压力,但导致利润率降低;三是楼市销售下行趋势难挡,资金回笼周期拉长,利息侵蚀利润;四是开发进度放缓导致成本增加,资产减值力度加大。

国企抗风险能力强,行业分化加剧。现金流健康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尤为重要,多年前开启高周转模式举债大幅扩张的开发商,在“三大红线”政策压顶时,被迫直面房企“不可能三角”的考验,在“降档”压力下,部分房企通过出售资产“断臂求生”,行业洗牌加速,处于红档、橙档的房企仍面临较大的生存危机。

一、业绩整体情况

1、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行业利润急剧萎缩

Wind数据显示,A股126家房地产企业的整体营业收入为30210.61亿元,在2020年整体营业收入27804.4亿元的基础上保持增长。126家房地产企业营收同比增速平均值为34.82%,中位数为12.17%,增速平均值较2020年(21.61%)增加13.21个百分点,较2019年减少5.69个百分点。

虽然房企整体营收保持增长势头,但营业成本增速比营收增速更高,2021年营业成本增速平均为53.62%,较2020年的29.5%增加了24.12个百分点,也远高于2019年的30.13%。根据图表1对比可见,自2020年起,房地产企业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这一差距在2021年进一步拉大,营业收入的增长远不及营业成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126家房地产企业总归母净利润为303.37亿元,远低于2020年(1961.66亿元)和2019年(2360.51亿元),行业利润规模大幅压缩。126家房企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平均为-114.07%,中位数为-25.39%。自2019年起,房地产行业连续三年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速为负,2020年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速急剧下滑,2021年平均增速跌幅进一步扩大。

2021年是房地产行业加速变革的关键之年。分季度来看,2021年一季度营收增速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132.37%和30.89%,上半年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73.75%和28.92%,前三季度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63.58%和17.49%。受2020年一季度疫情导致的低基数影响,2021年营收增速表现最好的是一季度,全年营收增速逐步下滑。

2021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64.58%和10.89%,上半年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44.96%和11.79%,前三季度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分别为25.39%和2.46%。2021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表现较好,由于四季度销售惨淡,进一步拉低了全年营收增速,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势头也被泯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仅不足3成房企营收净利同增,保利发展成“盈利王”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增的房企仅35家,占比27.78%,其中地方国有企业数量最多,达23家,占比达65.71%,而民营企业次之,有8家,中央国有企业有2家,公众企业、外资企业各有1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5家企业中,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最高的是华发股份(600325.SH),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12.41亿元、归母净利润31.95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126家A股房地产企业中,2021年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绿地控股(600606.SH)、万科A(000002.SZ)、保利发展(600048.SH)、新城控股(601155.SH)、招商蛇口(001979.SZ)、金科股份(000656.SZ)、华侨城A(000069.SZ)、金地集团(600383.SH)、中南建设(000961.SZ)、首开股份(600376.SH),分别实现了5442.86亿元、4527.98亿元、2849.33亿元、1682.32亿元、1123.1亿元、1025.84亿元、989.35亿元、792.11亿元、678.02亿元的营业收入,营收增速分别为19.43%、8.04%、17.2%、15.64%、23.93%、28.05%、25.25%、18.26%、0.78%、53.31%,均保持正增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营业收入排在后十位的房企分别是华丽家族(600503.SH)、亚太实业(000691.SZ)、凤凰股份(600716.SH)、顺发恒业(000631.SZ)、荣丰控股(000668.SZ)、*ST绿景(000502.SZ)、莱茵体育(000558.SZ)、ST新城(000809.SZ)、ST海投(000616.SZ)、*ST中房(600890.SH),上述企业营业收入分别为5.25亿元、5.22亿元、4.41亿元、2.72亿元、2.25亿元、1.73亿元、1.41亿元、1.14亿元、0.36亿元、0.03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归母净利润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分别是保利发展(600048.SH)、万科A(000002.SZ)、新城控股(601155.SH)、招商蛇口(001979.SZ)、金地集团(600383.SH)、绿地控股(600606.SH)、陆家嘴(600663.SH)、华侨城A(000069.SZ)、金科股份(000656.SZ)、华发股份(600325.SH),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73.88亿元、225.24亿元、125.98亿元、103.72亿元、94.1亿元、61.79亿元、43.11亿元、37.99亿元、36.01亿元、31.95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归母净利润排名后十位的企业分别是美好置业(000667.SZ)、中南建设(000961.SZ)、新华联(000620.SZ)、泰禾集团(000732.SZ)、荣盛发展(002146.SZ)、中天金融(000540.SZ)、阳光城(000671.SZ)、泛海控股(000046.SZ)、蓝光发展(600466.SH)、华夏幸福(600340.SH),上述企业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3亿元、-33.82亿元、-38.93亿元、-40.13亿元、-49.55亿元、-64.16亿元、-69.52亿元、-112.55亿元、-138.34亿元、-390.3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营收增速方面,有77家实现营收增长,占比为61.11%,其余49家营收同比下降。其中,有42家企业营收增速大超过30%,占比为33.33%。营收增速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ST绿景(000502.SZ)、*ST中迪(000609.SZ)、京能置业(600791.SH)、泛海控股(000046.SZ)、天保基建(000965.SZ)、新黄浦(600638.SH)、张江高科(600895.SH)、荣丰控股(000668.SZ)、中润资源(000506.SZ)、海泰发展(600082.SH),上述十家企业营收增速分别为1071.14%、638.85%、554.86%、284.15%、210.06%、200.31%、169.13%、130.2%、113.25%、98.9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归母净利润增速方面,有45家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占比为35.71%,其余81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有22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速大于30%,占比仅17.46%。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荣丰控股(000668.SZ)、沙河股份(000014.SZ)、上实发展(600748.SH)、万通发展(600246.SH)、粤宏远A(000573.SZ)、津滨发展(000897.SZ)、大悦城(000031.SZ)、*ST松江(600225.SH)、天保基建(000965.SZ)、珠江股份(600684.SH),上述十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16.42%、709.81%、374.09%、263.35%、220.98%、142.73%、127.79%、119.86%、112.69%、111.1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名前十的企业,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规模并不大,主要是经历了2020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负增长后的反弹回升。

3、毛利率平均值连续3年下降,整体盈利能力弱化

从利润率指标来看,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弱化。2021年,126家房企的销售毛利率平均为28.01%,中位数为22.58%,而2019年、2020年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分别为35.66%、31.99%,近三年呈持续下降趋势,较2019年已下降7.56个百分点;2021年销售净利率平均为-10.41%,中位数为5.27%,平均销售净利率从2020年起由正转负,大幅下降17.56个百分点,2021年进一步下降,但降幅趋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三大红线压顶,房企降档进入瓶颈

前些年销售规模快速扩张的房企,不少是由大幅举债驱动的业绩增长,2021年1月1日起,银行限制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三大红线”全面推行,主要目的是控制房企有息债务增长。“三大红线”包括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按照监管要求,2023年底所有房企需实现达标。

根据房企“三道红线”的触线情况可分为“红、橙、黄、绿”四挡。如果三条红线均触碰到了,则被列为红档,不得新增有息负债;如果触碰两条红线,则被列为橙档,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5%;如果触碰一条红线则为黄档,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10%;三条红线均为触碰的房企为绿档,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15%。

因此,“三大红线”指标对房企而言至关重要,其中“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是让诸多企业最头疼的一项。

2021年,A股上市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1.27%,中位数为66.24%,而2019年和2020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平均数分别为59.32%和60.54%,中位数分别为62.05%和65.33%。从平均数和中位数来看,近三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但仍控制在70%以下。

从个体来看,2021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踩红线的企业有44家,较2020年的51家减少13.73%,但2019年该指标踩红线企业仅38家,可见,降低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对众多房企而言有较大难度。

第二项指标是净负债率。2021年上市房企净负债率平均数为88.88%,中位数为56.59%,而2020年净负债率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72.33%和56.86%,2019年该指标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77.19%和48.88%。近三年净负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有27家企业净负债率踩红线,较2020年(25家)略有增多,但较2019年(34家)有所减少。

第三项指标是现金短债比(货币资金/短期债务),Wind数据显示,A股上市房企(剔除数据不全的企业后共119家)的现金短债比平均为4.41,中位数为1.11,对比2019年和2020年现金短债比平均数分别为18.09和14.67,中位数分别为1.07和1.27。综合来看,2021年房企现金短债比有所下降,房企整体短期偿债风险增大,且内部分化加剧。

2021年仍有56家房企现金短债比踩红线(现金短债比小于1),而2019年和2020年分别有55家和48家,对比可见2021年踩线企业增多,降档效果不理想。

二、财务指标与行业趋势分析

1、政策收紧是导火索,资产减值侵蚀利润

整体来看,2021年A股126家上市房地产企业中,近4成企业营收下滑,超6成企业归母净利润下滑,虽然全行业总营业收入仍维持增长,但归母净利润总额大幅下降,仅为2020年的15.46%,利润率指标也持续下降,行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分季度来看,2021一季度业绩仍延续增长趋势,随后持续下跌,尤其是四季度亏损加大导致2021年全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降低,行业景气度下行。时代商学院认为,2021年全年业绩从一到四季度显著下滑,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全年楼市销售高开低走的趋势。

时代商学院认为,造成2021年房企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首先,近年来政策管控趋严,房贷收紧,一线城市二手房指导价政策出台后,对销售市场造成了直接冲击,流通市场遇冷逐渐传导至新房市场,政策面收紧是导致全行业景气度下行的导火索。

第二,诸多房企前几年拿地扩张采取比较激进的策略,2021年库存去化压力大增,在房企融资收紧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为缓解现金流压力进行打折促销促进库存消化,但利润规模和利润率也因此降低。

第三,降价销售策略只能发挥短期效用,房企在房价下跌趋势下,购房者持观望态度,部分大型房企因资金链问题导致债务实质性违约,购房者对房企按时交房担忧加大,购房意愿下降,为达到销售回款目标房企不惜加大降价力度,2021年四季度,部分城市为此出台了限跌政策,降价策略开始失效,而楼市销售下行趋势难挡,项目回款的周期拉长导致营运成本增加,进一步侵蚀利润。

第四,由于现金流紧张,房企开发投资进度被迫放缓,项目周期拉长导致成本增加,不少房企根据当前市场下行趋势对在手项目和股权投资加大计提资产减值力度,进一步拉低了利润水平。

2、国企抗风险能力强,行业分化加剧

从2021年的业绩情况来看,仍保持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的企业主要是部分国有企业和优质民企,而公众企业和外资企业多数未能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

现金流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血液,时代商学院认为,在行业景气度全面下行的趋势下,部分房企业绩情况仍保持健康状态,主要得益于其稳健的经营策略和较高的信用评级,一般情况下,这类企业拥有较低的融资成本,“三大红线”正式推行后,处于绿档的房企融资并未受到太大冲击,在行业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仍保持一定的现金流安全性,随着2021年底融资环境回暖,信用风险较低的国企以及优质民企现金流压力得到较快缓解。

然而,多年前开启高周转模式举债大幅扩张的开发商,在“三大红线”政策压顶时,被迫直面房企“不可能三角”(即房企不可能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高利润水平和现金流安全性)的考验,在“降档”压力下,为了去杠杆提高现金流安全性,诸多房企进入转型阵痛期。但部分房企未能守住现金流安全底线,2021年债务违约事件增多,部分房企通过出售资产“断臂求生”,行业洗牌加速。

在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多重压力下,房地产企业面临严峻考验,现金流保持健康状态的优质房企将在2022年寻找并购机会,在优质地块的获取上也拥有较大底气和竞争力,而诸多处于红档、橙档的房企仍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三、经典案例分析

1、万科A:营收增长利润下滑,保持全线绿档

2021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4527.88亿元,同比增长8.04%,营收规模位列行业第二,仅次于绿地控股。其中,2021年万科来自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的收入为4299.32亿元,同比增长7.36%,而物业服务业务收入为198.31亿元,同比增长28.5%。

虽然万科的营收规模保持增长,但由于开发业务毛利率下降、投资收益回落以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综合影响,万科2021年仅实现净利润380.7亿元、归母净利润225.24亿元,分别同比减少35.8%和45.75%。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万科净利润下滑是继1995年、2008年之后,上市31年以来出现的第三次下滑。

从盈利指标来看,2021年万科实现毛利率21.8%,扣除税金及附加之后的房地产业务毛利率16.9%、净利率8.4%、归母净利率5.0%,各盈利指标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末,万科负债结构进一步改善,“三道红线”指标满足“绿档”要求,并保持了行业领先的信用评级。具体来看,万科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9.8%,成功降至70%以内。净负债率为29.7%,长期处于行业低位。有息负债总额2659.6亿元,同比微增2.9%,其中长期负债占比提高至78%,有息负债结构优化。2021年末货币资金1493.5亿元,货币资金对于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为2.5倍,较2020年末有所提升。

2、绿地控股:多元业务未能助推利润,负债大幅降低

2021年,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5442.86亿元,同比增长19.43%,营收规模居行业首位,但依然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1年绿地控股归母净利润仅61.79亿元,同比下降58.8%。

绿地控股2021年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基建板块的良好发展,截至2021年末,绿地控股大基建板块在建项目总金额为11238亿元,其中:房屋建设业务7552亿元,占比67%;基建工程2900亿元,占比26%。主营业务分行业来看,营收贡献度最高的是建筑及相关行业,取得营收3114.24亿元,同比增长33.41%,而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取得营收2049.54亿元,同比增长仅5.22%。

绿地控股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营收占比最高的建筑业务毛利率仅4.87%,远不及房地产业务,该业务营收增长对利润的拉动作用并不大,其他多元业务板块对其业绩支撑稍显无力,而对利润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为20.9%,较上年下降了5.52个百分点;第二,由于部分海外项目销售和开发周期拉长导致成本增加和折现时间加长,境内项目因政府调控限价及降价销售等原因,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8.03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17.5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较2020年同期增加18.68亿元至52.44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存货跌价损失。

虽然未能实现利润增长,但在“三大红线”指标上,绿地控股取得了较大进步,成功实现“两条红线”提前达标转绿。2021年压降有息负债812亿元,截至年末,有息负债余额降至2406亿元,同比下降25%,净负债率实现达标。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39%至622亿元,为降杠杆提供重要支撑。而2021年绿地控股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3.68%,较2020年下降0.41个百分点,但距离7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3、保利发展:发展速度与质量兼顾,“盈利王”当之无愧

2021年,保利发展实现营业收入2849.33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房地产销售业务取得收入2607.67亿元,同比增长15.19%,该业务毛利率为27.13%,较2020年减少6.35个百分点。在其他业务(物业管理、建筑、租赁、酒店、商业、设计、展览等)中,物业管理业务发展迅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34.2%。

虽然营收规模保持增长,但受整个行业利润率下降的影响,保利发展2021年实现净利润371.89亿元、归母净利润 273.88亿元,分别同比减少7.14%和5.39%,毛利率为26.80%,同比下降5.7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从行业对比来看,保利发展归母净利润居行业首位,成为2021年房企“盈利王”。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保利发展发展策略较为稳健,在行业融资环境收紧、房企信用风险加大的背景下,2021年保利发展现金流仍保持健康状态,在资金回笼方面,保利发展实现回笼金额5020亿元,回笼率为93.8%,居于行业高位,并且连续四年保持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有效应对了集中供地带来的资金需求峰。

得益于领先行业的信用评级,保利发展的融资未受太大影响,全年发行公司债86.9亿元、中期票据100亿元,其有息负债规模为3382亿元,综合融资成本约4.46%,较2020年末下降31个基点,继续保持行业内领先。

2021年保利发展的“三大红线”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不大,均符合“三道红线”中绿档企业标准。保利发展兼顾速度与质量的发展方式值得同行学习。

4、华夏幸福:营收净利显著下降,流动性风险逐步纾解

2021年对华夏幸福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全年营业收入实现431.81亿元,同比下降57.33%,归母净利润实现-390.3亿元,同比下降-1164.79%,截至2021年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46亿元。分行业来看,华夏幸福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为301.28亿元,毛利率为8.99%,同比减少16.81个百分点,下降49.2%,房地产开发业务受重创;表现相对较好的是物业管理服务,该业务营业收入为12.74亿元,同比增长3.74%,毛利率为25.68%。


从2021年初开始,华夏幸福发生多起债务实质性违约,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所带来的融资环境恶化,而项目资金回笼的速度跟不上,引发公司流动性危机。

2021年10月对外发布了《债务重组计划》,全力开展各项自救纾困措施,截至2022年4月29日,《债务重组计划》中金融债务已签约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为1061.87亿元,相应减免债务利息、豁免罚息金额共计94.01亿元,金融债务签约已接近半数,债务风险正逐步纾解。

值得注意的是,从债券首次违约到重组计划通过历时9个月,在诸多房企的违约处置方式中,华夏幸福的债务重组方案相对较优,结合了现金清偿、债务展期、信托收益权抵债、出售资产带走债务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化解债务危机,也保障了债权人之间的公平性,对其它债务违约房企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7 00:02
15天36城上演“花式松绑”,涉及限购等楼市政策
澎湃新闻 2022-05-16 09:06

随着4月底以来稳楼市信号的释放,各地优化楼市调控政策的节奏再次加快。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5月份仅过半,就有36城“花式”出台楼市支持政策。并且就内容看,除了继续深化此前的“传统”手段外,亦不乏出现“将存量房用作租赁住房将不纳入家庭套数计算”等创新性措施。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楼市调控因城施策、精细化特点愈发突出,尤其是在需求侧的发力上更加多样化。总的来说,在稳增长背景下,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推动房地产预期稳定,满足合理的住房需求,推进行业逐渐步入“良性循环”显得尤为重要。

5月份以来,在多城就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中,尤以长沙新政最为“惊艳”。如《关于推进长沙市租赁住房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盘活存量房的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这一政策设计非常新颖,且具有现实可行性。”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该政策满足了有房人群的再次置业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存量房“变身”租赁住房,在供给增加下亦有助于租金的稳定甚至是下降。从而实现房子在“住”与“防炒”之间的有效协同。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也向记者表示,该政策跳出了过往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由政府主导的传统思路,探索利用个人房产依靠市场化手段,多渠道扩大租赁住房供给。将租赁住房的供应主体由政府转为政府和居民,亦可有效降低政府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方面的投入和压力。另外,从政策效果来说,虽然政策的主要意图可能并不是调整限购,但客观上确实会带来“放松”限购的效应,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房地产市场回暖。

当然,除了这类颇具开创性的楼市支持政策外,5月份以来,从各地出台的楼市政策内容看,降首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给予购房补贴、取消限售等“传统”手段仍是主流。

如连云港、常熟、景德镇、钦州、扬州、梅州、长春等地明确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或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再比如,乐山、马鞍山、德州、景德镇等地则明确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另外,日照、资阳、鹤壁等地则相继明确给予购房补贴或契税补助等。此外,还有少部分城市“附条件”式的放宽或取消限购。如扬州提出,“在扬来扬大专及以上人才和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在市区购房的,可不适用现行限购政策”。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认为,目前多城出台的房地产支持政策涵盖的内容愈发丰富,且力度明显加大,已经触及对限贷、限购等核心调控政策的放松。不过,若想切实提振房地产市场成交表现,后续的楼市支持政策更需切中购房者担心的“三个不确定性”。即不确定是否能如期交房、不确定房价下跌、不确定能否持续月供。只有打消购房者这三方面顾虑,才能切实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实现多方共赢和行业的良性循环。

“由于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因此,其在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以及稳定经济层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另外,由于房地产业关联的上下游行业众多,可以说,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暖对于金融风险防控亦具有重要意义。”张波称,从这一角度看,后续可期待力度更大的楼市支持政策。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7 00:12
竭尽忽悠之能事——转帖注


社融跌破万亿后 降息或已在路上!
叶檀财经 2022-05-16 09:26
周五晚间,4月的社融数据出炉。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

此外,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大约仅有3月的两成,同比少增8231亿元。

尽管大家对这样的结果早有预期,但当看到这样的数字时,相信多少还是会有“触目惊心”的感受。

当然,结果只代表过去,预期早已提前被市场反映了出来。

几乎就在社融数据出炉的同时,很快传来了万亿城市放宽的重磅消息。

放眼未来,我们认为,正所谓“物极必反”,至暗时刻已经过去。

1

社融数据 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先来厘清此次社融数据背后反映的几个要点。

可想而知,此次最主要的下滑出现在居民消费端。

4月居民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单月减少605亿,同比少增高达4022亿。

毕竟抗疫为重,哪还有精力和心情贷款上车啊,大家都是兜里揣着钱观望。

好消息是,居民的收入增速下滑幅度明显小于房贷,这意味着居民未来可释放的购买力是将逐步上升。

至于如何释放这种购买力,就得期待政策端的引导了。

本周我们刚说过存款利率的下调,只要合理出台配套政策,完全可以对下半年的消费反弹有信心。

清明、五一、以及不久后的端午,咱先安心歇着吧,争取中秋国庆“浪迹天涯”。

在企业端,企业短期信贷多增2600多亿,但中长期信贷同比大幅少增近4000亿。

这反映出了部分企业遭遇的经营乃至生存压力,只想着解近渴,未来先搁一边了。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债券净融资3912亿元,尽管环比出现下降,但仍多于2020、2021年同期。

今年专项债等政府债券主要的去向就是基建,这说明目前基建仍是今年经济增长的最核心驱动力,整个行业相对来说最为景气。

根据wind数据显示,此前市场对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一致预期是1.45万亿元,而新增社融的预期是2.03万亿元。

和央行实际公布的数字相比,这落差大家自己感受,可以说是大幅不及预期了。

但每当经济形势不及预期时,后面将迎来的往往就是政策端的超预期。

这在我们此前的文章也多次分析过,央妈的工具箱里一直有所准备,该出手时绝不会犹豫。

而对于此次的数据情况,央妈更罕见地出面进行了解释:

近期,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具有强大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快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这段话说得很官方,但是其实把市场想听的东西都透露出来了。

简单地说差不多就是,此次社融表现不佳就是因为突发性事件,不会长期影响经济走向。而央行也已经准备好了配套刺激政策,大家请拭目以待。

股民们都知道,突发性短期利空往往都是机会。别人恐慌时,有人已经开始“贪婪”起来。

2

政策接踵而至 预期已乐观起来

事实上,我们大A股已经早早地把社融数据乃至政策的预期都写在了盘面上。

近期最为强势的一直就是与拉动经济政策强相关的基建及地产板块,妖股可谓是层出不穷。

有人会说妖股根本不看基本面。但是其实妖股最讲逻辑,没有市场认可的逻辑,哪来这么多资金一天又一天的接力呢?

而在周五的盘面上,我们可以发现午后大量的房地产相关企业连续大幅拉升,带动A股在上午的高开低走之后全面反攻。

这些资金的逻辑很清晰:由于预期周五收盘后出炉的社融数据大概率表现不佳,其中居民住房贷款阻力较大,那么房地产放宽的趋势可能将进一步加速。

果不其然,社融数据出炉后,万亿城市南京楼市进一步放宽的消息不胫而走。

5月13日晚间,“南京房协”微信公众号发布楼市新政,为支持改善型购房需求,南京自5月11日起,针对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的南京户籍居民家庭可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同时可享受相关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等支持。

紧随其后,5月14日凌晨,东莞市住建局也发布新政,二孩以上的家庭,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同时取证2年之后,就可以售卖。即日起生效。

更有甚者,在一些小道消息中出现了深圳楼市可能放开的传言。

深圳究竟会不会放开?这一点见仁见智。但有一个数据是事实。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4月百强房企单月销售金额同比增速-58.6%,降幅较3月进一步扩大。这和社融信贷的相关数据不谋而合。

而除了房地产,我们认为消费端必然将成为下半年政策端发力的另一大抓手。

上一段我们已经提到,社融数据已经从侧面体现了当下巨大的消费潜力,只是需要一个契机。

从统一大市场到各地的消费券,相信疫情褪去后,还有更多刺激政策随之而来。

最后,最值得期待的或许是下周央行的LPR利率了。

周三的文章已经说过,存款利率的调整已经为下一步的贷款利率调整提供了余地。而随着社融数据的公布,从央妈的表态来看,是该做点什么了。

生活在上海,近期已经明显感到了整体情况的好转,物资充裕了,居民、企业们也开始乐观了。

至暗时刻之后,只要一缕阳光,就很容易能感到明亮。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7 00:44
国家统计局:1-4月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4%,销售额下降32.2%
2022-05-16 11:14:36
来源:观察者网


国家统计局网站5月16日公布,2022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7%。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4%。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下降29.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2%。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9154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住宅投资29527亿元,下降2.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18588万平方米,同比持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776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1%。房屋新开工面积39739万平方米,下降26.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8877万平方米,下降28.4%。房屋竣工面积20030万平方米,下降11.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662万平方米,下降11.4%。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4%。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下降29.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7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4.8%。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8522亿元,同比下降23.6%。其中,国内贷款6837亿元,下降24.4%;利用外资38亿元,增长129.4%;自筹资金16271亿元,下降5.2%;定金及预收款15357亿元,下降37.0%;个人按揭贷款8037亿元,下降25.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4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5.8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7 11:43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房炒不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敌资本主导的市场主体——转帖注
前4月四大指标系数下滑 楼市尚未走出低谷
来源:北京商报   2022年05月17日 08:2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央行罕见周末发布楼市刺激政策的背后,是数据的不乐观。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今年1至4月房地产相关统计数据,除了国房景气指数创下一年来新低外,另外三大指标—开发商资本金来源、销售额以及投资仍然处于负增长区间,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部分指标接近拦腰斩。楼市距离走出低谷仍有着漫长的一条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销售依旧低迷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前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下降29.5%。销售面积及金额同比维持负增长局面,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绝对规模均为自2016年以来同期最低值,市场活跃度明显不足。

分区域来看,1-4月东北地区、东部地区成交规模降幅较大,其中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同比降幅均超40%。整体销售表现依旧十分低迷。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分析道,销售的低迷体现了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房企推盘积极性不足,购房者观望情绪仍存在。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疫情状况反复,部分城市及区域封城管理,就业环境恶化,居民预期收入降低,购房意愿不高。政策方面,当前出台政策方面多放在需求端发力,出台措施也多集中于放宽公积金贷款条件、降低首付比例、放松限购限售等方面,市场对政策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后期政策端还需考虑创新性政策出台,如长沙近期出台的租购联动新政等形式。

虽然整体情况不及预期,但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类似销售数据虽然有压力,但跌幅其实可控。今年4月份开启了房地产历史上罕见的政策密集潮,各类利好政策不断,后续政策发酵下,市场预期会转变。尤其是近期央行周末发文,客观上对销售数据的提振具有积极的作用。

陈霄预计,随着疫情阴霾逐渐散去,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效应将会逐渐显现出来,6月后销售数据或有望迎来明显回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开发商资本金到位未见改善

销售的持续低迷叠加融资环境,让开发商的资本金来源持续恶化。

2022年前四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8522亿元,同比下降23.6%,到位资金增速维持负增长且继续走低。从各项指标来看,除利用外资外,国内贷款、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等同比均下滑,且同比跌幅呈扩大趋势。

对此陈霄提到,销售端的失力直接加剧了房企的资金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地方频频出台松绑政策,但是针对房企的支持政策还不多,而虽然中央端表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但是从实际来看政策端的实质性影响尚未传递至房企端,房企资金环境好转仍待时日。

虽然中央层面强调加大房企流动性风险化解力度,但房企债务风险未得到有效改善,严跃进对此分析道,这是资金面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或疑问,即为什么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宽松政策,房企却感受不强。所以5月份开始,需要强化对房企的调研和摸底,对于资金的流通通道要进行密切追踪,要让宽松的资金真正顺畅、及时、足额、有序地进入房地产资金面上。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也提到,未来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需要切实出台房企债务解决的细则,如积极支持房企再融资,尤其是放开优质上市房企的并购融资,加快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投资进入负增长区间

不断恶化的现金流加上持续低迷的销售,最终体现在了开发商对于投资的谨慎。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9154亿元,同比下降2.7%;开发投资增速同比转负,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2020年6月以来开发投资增速首次出现的负增长。

“这个数据说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是非常不好的,甚至是偏糟糕和颓废的。”严跃进坦言,从历史数据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很少会为负,所以这个数据是非常值得业内和监管层关注的。当前需要多条举措扎实推进,包括信贷政策放松和扎实落实、房企融资环境继续强化改善、销售市场持续推进改善,否则开发投资数据下行,不光对房地产业带来了冲击,也会对固定资产投资等带来冲击。

徐小乐对此也提到,去化难、库存增加下房企投资意愿不足。近几年除了2020年疫情期间开发投资数据同比下降外,开发投资数据多为正增长,今年1-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7%,结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速为-46.5%,这表明了房企投资动力极弱,也会进一步拖累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

虽然自年初以来中央及地方频频对房地产表态,出台松绑政策城市不断扩围,但是从结果来看,房企投资信心仍未恢复,加之疫情因素干扰下,市场恢复进程放缓。陈霄表示,根据当前的疫情形势,预计5月份开发投资增速或仍难见回升。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7 12:42
新政推又一轮“房炒不住”投机热潮——转帖注



东莞楼市新政48小时:开发商连夜撤回折扣,业主下调报价促成交
2022-05-17 11:51:12



来源:时代周报猛犸工作室


“看到买回深圳的希望了。”5月14日,“莞七条”落地后,苗淼充满干劲,距离卖掉东莞安家深圳的小目标又近了一步。
2018年上半年,楼市火热,“网红盘鼻祖”华润城润府三期开盘,万人空巷。也是这一年,经济学家樊纲提出著名的“六个钱包”理论。
够不上深圳,苗淼曲线买房,在喜提华为的东莞松山湖隔壁大岭山镇,举全家之力上车。2019年底,楼盘交付,苗淼收房。蹭着松山湖的热度,大岭山算是跑赢大盘,苗淼的房子涨了一百多万。
最近这一年,楼市遇冷。即便房子还在限售期,苗淼依然充满焦虑,新房不断上新,谁会买二手房呢?
“莞七条”发布,苗淼看到了希望。
根据新政,东莞住宅限售年限从3年调整为2年。这意味着,苗淼的房子今年年底就“解限”了。二孩家庭可以多买一套房,意味着市场上又多了很多房票。
政策落地、房贷利率下调,楼市活跃起来,苗淼的房子或许也能更易出手。
新房到访量创年内新高
东莞的开发商比苗淼更快看到希望。
5月14日,位于东莞谢岗的招商保利依城大观发布《紧急通知》称,因政策影响,售楼部看房客户激增,请销售通知客户采用预约制看房。
《紧急通知》指出,为确保前期已经看过房的意向客户能够知晓动态,现场销售优惠保留到明天(5月15日)24点,从2022年5月16日开始,商铺上涨4个点、洋房上涨3个点。
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招商保利依城大观售楼部获悉,优惠取消属实。
“我们(置业顾问)的优惠权限已经被收回了,不过可以向领导申请试试。”招商保利依城大观销售人员表示。
位于东莞万江的奥园翡翠澜湾,同样在“莞七条”发布当日涨价。
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关于东莞奥园翡翠澜湾项目在售产品价格上调通知》显示,“结合近期市场政策调整,以及项目复工复产的具体情况,所有在售产品于5月16日起,价格上调2%,且所有特价政策一律取消。 ”
开发商涨价的底气来自激增的来访量。
据合富研究院监测,“莞七条”发布的首个周末,阴雨天也未能影响各大楼盘案场的来访量上升,上周日(5月15日)创下年内单日来访量最高记录。
不过,来访量与成交量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招商保利依城大观一名置业顾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该项目于今年1月启动全民营销,推荐成交住宅或商铺,每套佣金1万元。
奥园翡翠澜湾于2021年10月取得预售许可证,356套房源获批入市。东莞市住建局官方小程序“莞e认购”显示,截至5月16日,该楼盘有209套房源可售。开盘半年,该项目去化约41%。
东莞虎门一民企营销人士姜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莞七条”未对新盘去化带来显著影响,客户的市场信心仍不足,观望情绪浓厚。
低价房源补涨
“莞七条”为新房市场激发改善性需求,也大幅降低二手交易成本,将增值税的免征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
政策落地当天,东莞二手业主纷纷调价。时代周报记者获悉,新政落地24小时内,共有307名业主调整报价。
据诸葛找房监测,5月16日10点往前的24小时内,东莞二手市场上,涨价房源有103套,涨幅最大的房源是塘厦奥园观澜誉峰一套约124平方米4房。
诸葛找房提供的变动记录显示,该房源于今年4月14日在乐有家挂盘出售,报价385万元,4月26日下调报价至348.8万元,5月15日上调报价至454.7万元,涨幅高达109.5万元。业主自称,“全新装修,只住了3个月。由于孩子在深圳上学,被迫卖房搬回深圳。”
时代周报记者观察发现,涨价房源的百分点大多在个位数,意在试探市场热度。
比如,常平嘉宏地王大厦一套二手房,于2021年4月挂盘出售,报价96万元。经过8轮调价,这套房源在5月16日的最新报价是100万元,上涨4万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诸葛找房网站
乐有家营销副总裁郭凤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涨价的主要是在“莞七条”后更容易出售的房子,比如“多证合一”的房子。
“这部分房产的价格过往低于市场价,客观来讲,属于补涨。”郭凤敏强调。
有业主上调报价试探市场,亦有业主下调价格借机出货。
来自诸葛找房的数据显示,同期的24小时,降价房源有204套,几乎为涨价房源的两倍。而且,降幅动辄10%起步,不乏20%甚至更高。
以虎门万达广场房源为例,一套约93平方米3房,5月16日下调报价至350万元。大约1年前的初始挂盘价是450万元,跌幅超过22%。
同在虎门的万科云城,一套约91平方米3房,最新报价378万元,4月的初始报价是428万元,降价50万元。链家平台显示,目前虎门万科云城在售房源315套,包括车位、公寓、住宅等,最近3个月成交5套。
卖家有心让利出货,但市场是否买单仍有待观察。
郭凤敏表示,“莞七条”虽然对市场信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买卖双方心态较为理性。
深圳“大厂打工人”宋阳原计划在莞购房。为获得买房资格,他从2020年开始在东莞缴纳个税。如今,即便已经有了名额,手握一百多万现金的他,已经提高了选房标准,不会冲动入市。
郭凤敏认为,“房住不炒”的总方针没有改变,政策频出是为助力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满足合理购房需求。同时,“莞七条”出台有利于满足业主出售房产的合理需求,让房地产能够处于合理的流通状态。“莞七条”有望促进楼市一定程度的回暖复苏。
合富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李兴旺认为,“莞七条”提出满足合理购房信贷需求,在“因城施策”背景下,此后东莞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均有望调整,后市成交可期。
(应受访者要求,苗淼、姜立、孟振朗、宋阳均为化名)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9 12:40
陈婧:楼市要靠“三孩”救?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陈婧   邮箱: jingchen@sph.com.sg
2022-05-19 05:00
标准
激励三孩家庭买房救市,可能释放短期需求,但难以根本解决生育和楼市的难题。
为多孩家庭提供购房优惠,是今年来中国上百个城市出台的房地产提振措施之一。面对跌至冰点的楼市,有的地区放松购房限制,有的下调首付比例。中国央行上周日更宣布,统一降低首次购房者的房贷利率。

然而,诸多松绑措施并未带动楼市买气回升。本周一的官方数据显示,4月中国住宅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大跌49%,降至六年半来最低水平。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最新统计,70个大中城市上月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同比下跌0.1%,是2015年12月来首次出现下跌。即便是和不景气的前一个月对比,4月商品房均价也下跌0.3%,不仅连续第八个月滑落,也创下五个月来最大降幅。

浙江省会杭州本周发布多条促楼市发展新政,其中以“三孩家庭可增加购房套数”最为吸睛。通知明确,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在限购范围内可多购买一套住房,参加新房摇号销售时,还可以像“无房家庭”一样优先摇号。

这项新政面对的挑战也显而易见。首先,今年以来经济压力持续加大,不少家庭连日常开支都要缩减,生育和购房规划更有可能因此顺延。4月中国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创下两年来最大跌幅,家庭房贷规模直降605亿元,都反映了大环境对民众需求造成的压迫。

但更多网民对这类新规嗤之以鼻。在杭州三孩家庭可多买一套房的新闻评论区,有人反问:“我没有多买一套房,是因为缺孩子吗?”还有人揶揄:“现在经济这么差,谁还敢生三孩?除非政府说生三孩送一套房,还有可能刺激一下生育。”

激励三孩家庭买房救市,可能释放短期需求,但难以根本解决生育和楼市的难题。决策者的当务之急,应是重铸实体经济活力,保住民众饭碗和市场信心。若无法对症下药,只是把两尊自身难保的泥菩萨绑在一起,最终谁也过不了江。

另一方面,2020年疫情暴发后,中国结婚登记人数急剧下降,去年进一步下滑至763万6000对,创下1986年以来的新低。去年生育率也随之降低,全年净增长人口数仅为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跌至0.34‰。随着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不少专家预计今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各地政府在一筹莫展后,转向鼓励“多生孩子多买房”,是病急乱投医吗?不难发现,这项政策的目标群体从购买刚需房的首次购房者,转向添置改善型住房的家庭。通过降低多孩家庭的购房成本,释放新的购房需求。

在此之前,南京、东莞等多个城市已先一步出台对多孩家庭的购房优惠措施。除了允许二孩或三孩家庭增购一套房,部分地区还对多孩家庭发放购房补贴。四川乐山本月初就宣布,二孩及以上家庭购买新建商品房,每套可享受5000元(人民币,下同,1029新元)补贴。

此时还有余裕养育第三胎、添置新房的家庭,通常是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家庭。为这个群体提供购房优惠,的确有助于带动一部分楼市需求,但这又和官方至今仍在强调的“房住不炒”背道而驰。杭州三孩买房新政出台后,就有观点批评,尽管政策公告里仍写着“房住不炒”,但内容摆明了是鼓励有钱人投资房产,让此前遏制炒房的种种努力前功尽弃。

楼市遇冷和生育率下跌,是中国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面对的两大挑战。它们既有各自的历史成因,也有共同的时代症结。

有房地产分析师认为,将楼市松绑政策与鼓励生育政策相结合,会成为未来中国楼市调控的重点方向之一;在促进市场交易的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人口生育政策,可谓“一石二鸟”。

官方此前对楼市重拳出击,令恒大等多家大型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至今仍未恢复元气,市场信心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冠病疫情反复,中国多地相继封控,又为楼市雪上加霜。除了交易活动受限,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也令购房者更加谨慎。

受疫情封控等逆风因素影响,今年4月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1%的两年来高位。与此同时,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下1076万人的历史新高。面对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年轻人搁置婚育考量,推迟购房计划,是再合理不过的选择,尽管这将进一步加剧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困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围墙上经常可见白底红字的计划生育宣传语:“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话如今无人再提,取而代之的是一句新口号:“多生孩子多买房”。

链接



鸵鸟策乱置统一大市场红绿灯 全球规则or疾控中心滥权孰胜??
17 个回复 - 2163 次查看
何新疾呼:必须防止疾控中心滥权 2022-05-14 09:27:05 来源: 风雨锐说 作者:风雨云雾2   最近魔都连出怪事!  继5月6日中科润达搞出13例假阳性事件后,别的公司竟然也搞出假阳性事件!  请看以下微 ...
2022-5-14 22:18 - 焦典 - 焦点时评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9 16:08

十年间26省份耕地减少,端牢“饭碗”甘肃做得咋样

每日经济新闻


2022年05月19日 07:58:26 来自北京







原标题:十年间26省份耕地减少,如何端牢中国“饭碗”?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反复强调背后,是耕地数量、用途与质量都面临严峻挑战。

每经记者 吴林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要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大概稳定在23亿-24亿亩,如果按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

——这是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给出的推演,以此说明18亿亩耕地是“底线”。

近段时间以来,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地之不存,粮将焉附?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反复强调背后,是耕地数量、用途与质量都面临严峻挑战。

数量:26个省份耕地在减少

我国国土调查十年进行一次,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二调”)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三调”的标准时点则是2019年12月31日。

去年8月,自然资源部公布全国“三调”数据,全国耕地19.18亿亩,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不过,自“二调”以来的10年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1.13亿亩,年均减少面积还略有扩大。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趋势持续多年,反映在人均耕地面积上也是递减,“一调”为1.59亩/人,“二调”1.52亩/人,“三调”1.36亩/人,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最近半年,省、市、县级的三调成果陆续公布,城叔对比了31个省份的耕地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2009到2019年十年时间,只有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五个省份耕地面积在增加,其余26个省份的耕地面积都在减少。

从面积减少绝对值来看,四川最多,共减少2239万亩,其次是山东,减少1809万亩。随着耕地面积减少,四川耕地面积占全国比重,也从全国第六下滑至全国第十,不及新疆、河北、安徽及云南。此外,广西、贵州、山西、云南、浙江、河南六省耕地面积减少也都在1000万亩以上。

当然,面积减少绝对值与各省份耕地基础相关。如果论耕地减少比例,北京遥遥领先,相比2009年,北京2019年耕地面积减少58.8%,只有过去的四成。浙江、海南、福建耕地缩水比例也在30%以上。

此前, 2008年出台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在“严格保护耕地”原则下,对2020年各省份“耕地保有量”进行了测算。2016年,又根据“二调”结果进行调整,对近五成省份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进行调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城叔将“三调”与规划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耕地保护方面,只有10个省份超出保有量指标,完成了任务——包括东北地区的黑吉辽,西部地区的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新疆,以及中部地区的山西。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规划纲要》对此也划定了面积。对比“三调”数据与规划指标,城叔发现,有9个省份未达到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

比如广西,“三调”耕地面积是4961万亩,比调整后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少1585万亩,距离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也差520万亩。同样,浙江“三调”耕地面积为1936万亩,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98万亩,差了462万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比之下,这十年来,31个省份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都在增长,无一例外。

用途:440余个典型案例

2019年,第四届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选址灵寿县举行。灵寿县有个故城村,因为是古中山国最后一座都城所在地,为了在旅发大会中展现文旅资源,准备新修“中山故都相关项目”。

据自然资源部介绍,项目占用故城村土地1500亩,其中2/3是永久基本农田。大会举办前两个月,灵寿县对其立案查处,将一些违法建筑拆除,复垦了5.94%的基本农田。

不过,这年6月底,当地媒体报道的项目建设近况显示:占地939亩、东至大型灌溉渠的工程接近尾声,“旅发大会前精彩亮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2020年9月,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上述案件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已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当事人拒不履行的其他行政处罚决定已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这是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的第一起重大典型违法违规案件,从那以后,自然资源部对于违法乱占耕地的建设行为开启了严厉打击——2020年逐月通报,2021年两个月通报一次,发现一起、处置一起、曝光一起。

城叔粗略统计,近一年多以来,对于耕地被占用作他途的典型案例,自然资源部就公开通报了440余例,约九成省份都存在严重的乱占耕地现象,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养殖场、加工厂、物流仓储、住宅、酒店、绿化带、高速公路养护站等等。

此前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中,自然资源部执法局局长崔瑛提到,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由来已久,数量大,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情况十分复杂。国家以2020年的7月3日为界,之前的占地行为分步整治、分类处置;之后的新增行为则严厉打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

国家要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不过,虽然我国多部法律法规都对耕地保护作出了明文规定,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耕地保护法。不久前的5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耕地保护法才刚刚被列为预备审议项目。

质量:变薄、变瘦,“后天失调”

保证18亿亩的数量,保证耕地都为农所用,还得保证土地优质。

世界上有四大片黑土,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有机质含量高,“抓把土能攥出油”。黑土在北半球有三片,我国除了东北三省,内蒙古的东四盟也是黑土地,是我国的重要粮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黑土退化的严峻问题见诸报端——耕层持续变薄,厚度不足20厘米的耕地约占一半;有机质含量较开垦之初大幅下降,甚至只有原来的一半。

不仅变薄、变瘦,黑土还存在盗挖现象。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去年2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五常市地表下泥炭资源被非法采挖,已经形成包括承包、采挖、运输、售卖等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而且,不光是五常市,黑龙江其他地方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采挖、倒卖,呈持续扩大趋势。

黑土退化,是我国耕地质量“后天失调”问题的缩影。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由于长期以来的高强度利用,耕地基础地力呈下降态势,2018年化肥施用量是1978年的6.4倍,而粮食产量仅是2.2倍。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局部地区退化势头明显,东北黑土地退化、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问题尤为突出。

有媒体报道,我国现存25度以上坡耕地以及分布在河道、湖区高水位线下的耕地还有8000多万亩,属于不稳定利用耕地,需要逐步退出。

有耕地需要退出,就需要后备耕地补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最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正在进行。

但情况不容乐观。根据上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也在减少,而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在省域内实现占补平衡越来越难;与此同时,耕地后备资源大多数零散、破碎,推高了开发利用成本。








最热评论
短发帅 [贵州网友]
国家必须立法让更多的耕地回归,坚决的保护耕地,积极的推进耕地的复耕!同时国家也应当对农民耕种土地的行为予以补助和奖励!让更多的农民回家复耕!让农民们成立农场,搞养殖、搞耕种,从而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耕种田地的积极性是首要的任务!
2022-05-19 13:44

凤凰网友VL1979G [河南网友]
搞农业的省份都是贫穷的省份或地方,也是被早一点脱农为工的地区看不起的地方,这国家应该深思!不拿出合适的举措,大家还会千方百计地进行着改造。
2022-05-19 14:38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9 18:11
天津:重点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群体 获居住证后可享积分落户政策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5-19 17:28

日前,天津印发《天津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对完善天津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实施规划。

根据方案,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天津户籍在租住区无自有住房和非天津户籍在津正式就业且在租住区无自有住房的均可申请,重点保障环卫、公交、快递、家政等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群体。保障性租赁住房分为宿舍型和住宅型,宿舍型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住宅型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可适当配置三居室,建筑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

方案明确,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及各区建成区可以通过城市更新方式,优先利用存量住宅房屋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对需求较大的商业商务区可以采取对周边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方式,滨海新区各开发区、相关区国家级和市级产业园区主要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以及园区周边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就近满足职工居住需求。

对利用存量住宅房屋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在原土地使用年限内维持原供地方式,不补缴土地价款。列入城市更新范围的可享受相关政策,改造提升后的增量房屋和腾空房屋,可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对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等非居住存量房屋,在符合规划原则、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可申请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在尊重农民集体意愿的基础上,探索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利用城区、靠近产业园区或交通便利区域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自建或联营、入股等方式建设运营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办理抵押贷款。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将产业园区中工业项目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提高部分主要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鼓励将产业园区中各工业项目的配套比例对应的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集中起来,统一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

同时,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可采取出让、租赁或划拨等方式供应,其中以出让或租赁方式供应的,可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价格及调整方式作为出让或租赁的前置条件,允许出让价款分期收取。

此外,《方案》还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按照国家和天津的相关规定,申请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支持。对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的项目,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部门负责对项目运营期内水电气热收费价格按居民标准执行。

符合天津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政策规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承租人,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保障性租赁住房承租人申领天津居住证后,结合其租赁的保障性住房所在区有关规定享受子女义务教育、就业、社会保险等天津基本公共服务,并按照《天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享受积分落户政策。(总台记者 朱辛未)

--------------------
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进行抵押吗
罗旭巍律师 2017-03-14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现有的建筑物一并抵押,抵押人未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建筑物视为一并抵押。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抵押人仍然有权依法对该土地进行开发,建造建筑物。

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存在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之上的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标的仅以土地为限;而且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郊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所以,建设用地使用权只能存在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上,不包括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我国《物权法》151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办理。”可见,如果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建设(如兴办乡镇企业、村民建造住宅、村内建设公共设施),则不属于《物权法》第12章所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以保存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为目的的权利。这里的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是指在土地上下建筑的房屋及其他设施,如桥梁、沟渠、铜像、纪念碑、地窑,建设用地使用权即以保存此等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的。

第三,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的权利。建设用地使用权虽以保存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为目的,但其主要内容在于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因此,上述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的有无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存续无关。也就是说,有了地上的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后,固然可以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没有地上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的存在,也无妨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即使地上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灭失,建设用地使用权也不消灭,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仍有依原来的使用目的而使用土地的权利。

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与建筑技术的发展,土地的利用已不再限于地面,而是向空中和地下扩展,由平面而趋向立体化。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上有主张采纳空间权制度,以促进并规范对空间的有效利用。所谓空间权或称空间利用权,是指对地上或者地下空间依法进行利用,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但是,在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中,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对于土地的利用,并不以地面为限,而包括土地上下之空间。因而土地所有人亦可依据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就地面上下空间的一定范围为他人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也可以在自己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之上设定次建设用地使用权。所以,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应当能够满足土地的立体化与多层次利用的需要。我国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9 18:30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

渝府办发〔2022〕21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国办发〔2021〕22号),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持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二、基础制度

(一)明确对象标准。主要面向一定区域内无房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供应,对供应对象不设收入限制。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超过70平方米的,符合保障性租赁住房对象标准,同等享受相关政策。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应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标准,年涨幅不超过5%。

(二)引导多方参与。坚持“谁投资、谁所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政府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投资建设。支持国有企业、专业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建设和运营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形成多元化供给体系。

(三)坚持供需匹配。根据实际需求和存量土地、房屋资源情况,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以盘活存量为主、适当新建为辅,重点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商业商务区、产业园区、校区、院区(医院)及周边增加供给,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四)严格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出租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得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严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名违规经营或骗取优惠政策。

(五)落实主体责任。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快发展本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市政府对重点发展区域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实施监测评价。

三、支持政策

(一)土地支持。在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支持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和存量土地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将政府闲置的各类住房和符合条件的市场住房盘活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在符合规划原则及周边配套功能完善的基础上,有市场需求的,允许按照一定程序利用闲置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在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期间,不变更土地使用性质、不补缴土地价款;在符合规划原则及周边配套功能完善的基础上,有市场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存量土地允许按照一定程序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变更土地用途,不补缴土地价款,原划拨的土地可继续保留划拨方式;可将产业园区中工业项目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建筑面积占比上限相应提高,提高部分主要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严禁建设成套商品住宅。

提高中心城区住宅用地中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供应比例,在编制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时,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优先安排、应保尽保。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可采取出让、租赁或划拨等方式供应,以出让或租赁方式供应的,可将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价格及调整方式作为出让或租赁的前置条件,出让价款可分期收取。根据实际需求,新建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可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大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及周边项目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力度。

(二)简化审批流程。优化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审批,市、区县建立快速审批“绿色通道”,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的,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由有关部门办理立项(备案)、用地、规划、施工、消防等手续。中心城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由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对项目及建设运营管理方案进行联合会审,通过会审并经市政府同意后出具项目认定书。其他区县的项目参照中心城区联合会审方式,出具项目认定书,并报送市住房城乡建委。不涉及土地权属变化的项目,可用已有用地手续等材料作为土地证明文件,不再办理用地手续。探索将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实行相关各方联合验收。

(三)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用于新建、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对符合规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任务予以补助。市、区县财政可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给予奖补。

(四)金融支持。建立健全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机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支持向改建、改造存量房屋形成非自有产权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住房租赁企业提供贷款。完善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相适应的贷款统计,在实施房地产信贷管理时予以差别化对待。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投放。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等公司信用类债券,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企业持有运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具有持续稳定现金流的,可将物业抵押作为信用增进,发行住房租赁担保债券。支持商业保险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设施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鼓励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政府产业基金、企业年金参与我市租赁住房基础设施REITs产品的战略配售和投资。

(五)执行民用水电气价格。建立健全与水电气等单位的联动机制,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标准执行。

(六)税费等支持。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的项目,享受国家规定的增值税、房产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将在我市持有或者经营租赁住房500套(间)及以上或者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企业认定为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保障性租赁住房对应的项目资本金可以降低50%核定监管金额。

四、运营管理

(一)严格项目准入。享受政策支持的租赁住房项目,在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对现有各类政策支持的租赁住房进行梳理,包括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建设的租赁住房等,符合规定的均纳入规范管理,不纳入的不得享受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专门支持政策。根据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同的筹集建设方式,确定合理的运营期限,存量住房盘活的项目不低于5年,其他项目不低于8年。在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期间认定的项目,按照试点方案规定执行。

(二)制定建设标准。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改造和装修适用标准,提供简约、环保的基本装修,配置必要生活设施,具备入住条件。集中式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应遵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标准执行,设置公共区域,增加文体活动、会客等服务功能,满足住户的社交需要。在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推广绿色建筑建设标准,鼓励运用装配式建筑、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全面提升保障性租赁住房居住品质。

(三)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承租人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本养老、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社区事务和住房公积金提取等方面实现租购同权,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公共服务。提升小区治理服务水平,增强入住群体归属感和获得感,配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商品住房共享小区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不得设置物理隔离。推进住房租赁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委,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区县政府作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建立专门的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各项工作。市级有关部门按职能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支持等有关工作。

(二)加强监测考核。中心城区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点区域,其他区县为鼓励发展区域。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做好对重点区域的监测评价工作,及时上报评价结果。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做好宣传引导。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通过新闻报道、短视频、公众号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措施及成效,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附件:市级有关部门任务分工表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1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市级有关部门任务分工表

序号

部    门

任    务    分    工


1

市住房城乡建委

负责统筹指导推进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牵头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规划、标准和审批流程并监督实施;指导督促区县加强房源筹集、质量安全监管和运营管理等;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政策、资金支持,统筹拟定中央和市级补助资金分配建议方案。


2

市发展改革委

负责会同市住房城乡建委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项目资金申报、分解和跟踪管理;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


3

市财政局

负责争取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支持;按照计划安排核拨中央和市级补助资金;落实税费支持政策。


4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

负责落实土地供应、规划审批等支持政策;根据租赁需求在新建普通商品住房项目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5

市经济信息委

负责协调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供电、供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相关工作,落实民用电、气收费政策。


6

市城市管理局

负责协调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供水等配套设施建设相关工作,落实民用供水收费政策。


7

市教委

负责指导学校利用存量闲置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指导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涉及教育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导入和监管。


8

市公安局

负责配合市住房城乡建委确认租住对象资格,为系统平台提供户籍等信息,提供新市民等人口数据。


9

市民政局

负责配合市住房城乡建委确认租住对象资格,为系统平台提供婚姻等信息。


10

市人力社保局

负责配合市住房城乡建委确认租住对象资格,为系统平台提供就业等信息。


11

市卫生健康委

负责指导医院利用存量闲置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指导保障性租赁住房涉及医疗、卫生等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导入和监管。


12

市国资委

负责指导国有企业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市属国有房地产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管理运营。


13

市机关事务局

负责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利用存量闲置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14

团市委

负责调查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职工住房情况,适时在集中性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开展青年主题活动。


15

重庆市税务局

负责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税收优惠政策。


16

市金融监管局、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重庆证监局

负责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贷款、债券、投融资等金融政策。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9 18:33
《重庆市城镇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发布 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
[size=14.4198px]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2-04-17



市住房城乡建委近日发布《重庆市城镇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健全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两大体系,推动形成“保障有力、市场平稳、品质提升、治理有效”的住房发展新局面,逐步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享乐居”迈进。展望2035年,城镇居民住房现代化基本实现。居民住房更加健康舒适,居住环境更加绿色宜居,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生活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全体人民“住享乐居”的新画卷基本绘就,共建共享的高品质生活充分彰显。

关键词 中心城区

“两江四岸”看江景,轨道周边好安家

《规划》提出,要做大做强“一区”、做优做特“两群”,立足“西密东疏”的人口经济特征与“大山大江”的地理环境,促进主城都市区和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差别化引导住房有效供应,构建与人口、产业、资源环境等相适应的城镇住房空间布局。

那么,中心城区哪些地方是住房布局重点?

中心城区围绕以“两江四岸”为核心的城市发展主轴,依据多中心组团式空间格局,中心城区住房发展统筹布局于三大槽谷九个功能综合、配套完善、职住平衡的城市组团。

中心城区内环以内区域,以存量住房更新改造为主。

中心城区内环以外区域,住房布局围绕“八副”组团中心,优先布局在轨道站点和商业办公区、产业园区、校区、院区(医院)及周边,以增量开发为主。

关键词 居住品质

新建城镇民用建筑都将执行绿色标准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全市将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约1.06亿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约10万户,实施智慧小区建设项目600个;新建城镇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将达100%。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顺应老龄化趋势下的市民住房需求,加快补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成为我市住房领域发展的重头戏。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持续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规划期内建成200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17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还将创建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

“住宅+康养”也是“十四五”时期重庆住房建设领域的一大亮点。《规划》提出,推动房地产业与旅游、养老、避暑休闲、康体医疗、文化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康养示范住房项目,依托渝南大娄山、渝东北大巴山、渝东南武陵山等资源富集区,打造康养、避暑、休闲产业链。

关键词 住房租赁

拟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

根据《规划》,我市将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以盘活存量为主、适当新建为辅,优先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安置房、企事业单位自有住房、商业办公等存量房屋盘活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将符合条件的市场租赁住房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争取到2025年,全市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人才住房5万套。

同时,将有序扩大市场租赁住房供应,并全面建立住房租赁服务监管体系,逐步推进租购同权。“十四五”时期,全市商品住房供需总体平衡,新筹建市场租赁住房15万套(间)。

关键词 房屋质量

将启动城镇房屋使用安全地方立法工作

“十四五”时期,随着更多智慧建造技术广泛运用,重庆的房子将更加健康绿色,更加“耳聪目明”。同时,随着重庆住房建设领域的监管法规更加完善、服务更加给力,市民购房权益将得到更充分保障。

《规划》提出,我市将全面推广住宅全装修,逐步实现成品住宅交付,其中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全部实现全装修交付;推广住宅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推广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推进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试点。

此外,我市将加快推进《重庆市城镇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地方立法相关工作,整合房地产开发建设、住房租赁、物业服务和中介服务等业务信息及市场机构信息,对接土地、金融、财税、公安、民政、住房公积金、统计等相关信息,为住房发展提供及时准确全覆盖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 川渝合作

在实施公积金互认互贷等领域开展合作

为让成渝地区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川渝将在推进信息开放共享、加强住房市场调控协同、推动住房保障管理合作和深入实施公积金互认互贷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成渝住房协同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9 18:40
控地价!控房价!重庆4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来袭!2021-12-28 22:42:04 来源: 重庆地产news  


重庆楼市稳了!
来自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的消息,十四五期间,重庆将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
这些面积不超过70㎡的小户型,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房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不仅仅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而是重庆楼市的“稳定器”,将有效的调节楼市阶段性出现的“地价高、房价高”等问题。
1
近轨道、近商圈、租金低
重庆保障性租赁住房“抢”客
“未来1、2年,我都不会买房了。”S姐一位来重庆工作了1年多的朋友小谢说道。
小谢在光电园上班,现在租住在大庆村的庆融公寓,早上走10分钟到5号线大石坝站,坐3站到幸福广场下车,走3分钟到办公室。晚上下班,又坐轻轨回到大石坝,下了轻轨就是东原社区的悦荟商业中心,不管是吃饭,还是买东西都十分方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庆村建融公寓)
“但是想要在这样又有轻轨、又有商业的小区买一套房子,并不便宜。”小谢说道,以大石坝为例,像东原D7这样近10年的小区,一套70㎡左右的二手房要140多万,“因为房龄老,评估价不高,首付可能要6、70万,月供要4千块,太贵了。”
小谢能负担的首付3、40万元、月供3千左右,只能到偏远的龙兴、巴南等板块,“上下班太不方便,还不一定有轻轨,生活配套什么都不方便,还不如继续租房住。”
毕竟现在小谢租住的建融公寓,每个月租金只要1400元,轻轨、商业什么都有,到主城各个板块都比较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保障性公寓内部配套完善)
实际上,包括建融公寓、渝地辰寓等在内的重庆保障性租赁住房,都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围绕轨道站点、学区、商区、园区“一点三区”布点布局。
除了地段的优势,这些保障性公寓在房内配备了智能门锁,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在公共服务区,还设置了青年社区图书馆、青年乐淘吧、互联网会客厅等,满足住户的文化社交需求。
在租金上保障性公寓也有优势——整体略低于周边同地段同品质项目平均租金。以大庆村建融公寓为例,单间配套月租金在1400元/月,而东原D8公馆同样户型的公寓,月租在1600元/月。
目前,这些有轨道、有商业、相对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多分布在照母山、大竹林、汽博、大石坝、大学城等热门就业板块,这使得一部分习惯了便利、核心生活的青年人、新重庆人,更宁愿租房,而不是在买一套既不便利又相对偏远的刚需高层。
2
控地价、控房价
新出让土地加入配建租赁房要求
保障性租赁住房,如何能稳定地价?
作为全国最先试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城市,重庆从2019年开始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包括新建、改建以及盘活存量房屋用作租赁住房的项目。
目前重庆已有约4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大部分是改建、盘活的存量房,新建并不算多。然而未来5年,将打造4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建将是其中重要渠道之一,这就意味着未来出让土地时,将加大竞拍企业对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配建要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批次土拍中,对地块有租赁住房的配建要求)
以今年第二次集中土拍为例,推出的42宗地中,有17宗要求配有租赁住房,在出让宗地数的占比高达40%。其中要求配建租赁住宅用地比例为20%-40%的地块共有5宗;比例15%-16%的地块5宗;比例在5%-10%的地块有3宗。
除了直接要求的配比要求,在竞拍中也有相应的要求——当地块竞价达到最高限价后,竞拍企业需要竞自持租赁住房的比例。
这些配建要求,都直接影响了开发商的利润。这些额外的条件,也使得二批次土拍的地价溢价率直接“断崖式”下降。
或许有人说,那开发商的拍地热情也降下来了,直接不参与了。开发商要生存,终归是要拍地的,当配建租保障性租赁房成为土地出让的必备条件之一,开发商慢慢也就习惯了。
当土地溢价率下降,房价自然而然也得到有效控制。从9月土地以来,不管是一手房价,还是二手房价,都逐渐回到正常水位,同时整个重庆楼市的热度,也有所降温,购房群体更加理性,回到“房住不炒”的状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批次土拍后重庆楼市重回理性,图源:铭腾机构)
3
投资需谨慎
核心板块与重点学区是唯二选择
对于普通人来说,房地产合理的租金收益、稳定的增值前景,是他们理想的投资品。
但是未来5年4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投入重庆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地价稳,房价稳,还有普通人的投资机会。
毕竟楼市稳定,房价上涨空间就有限,这是“房住不炒”的大原则。同时地段普通、配套一般的房产,连出租的机会都会被保障性租赁住房“抢走”,对于投资人来说,没有收益还有负担银行利息,真的就变成了“负资产”!
所以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如果是以投资为目的买房,必须十分谨慎,特别是新兴区域低门槛的资产,看上去首付不高,月供可控,但未来租不出去,也卖不出价,甚至出售困难,才是真正的风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稳定的重点学区房是不错的投资方向)
相对来说,核心地段因为可出让土地逐渐减少,新盘有限,再加上较完善的商业、交通配套,反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要考虑到房龄因素)。
而重点学区房是S姐建议的另一个方向,毕竟双减及教改的持续,优质的中小学资源将会持续受到家长们的追捧,重点学区房以及陪读房都是值得考虑的方向。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9 18:51
人民日报:解析公租房建设的“重庆模式”

2010-09-15 07:45:57      来源:人民日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重庆大手笔建设公租房,最根本的一条理由是: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 资料图片
全国范围内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配套制度完善正悄然加力,“公租房”正由生词变成“热词”。
在山城重庆,一个大规模的公租房建设计划已经启动。未来3年,全市将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这其中既有实体的工程建设,也有完善的制度规范,有人称其为公租房建设的“重庆模式”。目前,全市公租房建设实际开工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
安其居,才能乐其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住房保障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要让城乡老百姓都有房子住。”
“重庆模式”已经引发人们对于解决中国住房问题路径的诸多思考:其将为公租房建设与管理提供什么样的新经验,将为住房制度改革和完善带来什么样的新思路,将为民生改善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什么样的新模式?


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


——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被视作新一轮房改的关键步骤,也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积极探索
重庆大手笔建设公租房,最根本的一条理由是: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
近些年,“蜗居”、“蚁族”、“房奴”……这些热词的流行,暴露出我国住房体系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究竟是用“一条腿”还是“两条腿”走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居民实行福利分房制度,由于“僧多粥少”,人们忍受着筒子楼、大杂院、几代同居一室的窘迫。改革开放后,住房制度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1998年后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商品住房发展迅速,人们又享受着住房面积扩大、条件改善的欣喜。
然而,近些年来部分城市房价过高,而保障性住房这条“腿”又有点短。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面不到总人口的5%,加上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等,也量小面窄,只能小范围“救急”,尚难大面积“保障”。特别是“夹心层”,既买不起商品房,也享受不到保障性住房,处在住房体系“空白区”。实践证明,住房供应完全由政府保障或完全由市场供给的“单轨制”都难以解决实际需求,用“两条腿”走路是必然的选择。
更有专家指出,从全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集中,住房问题就成为一个最核心、也最难处理的问题,解决不好将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疤”,甚至成为社会一个长期的不稳定因素。住房问题事关全局,其“不可承受之重”将可能变成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
“我们积极探索城市住房供应‘双轨制’,对住房制度进行必要完善。”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介绍说,重庆的基本思路是:3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的安置房予以保障;60%—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提供的商品房解决,并对高端商品房和投机性炒房采取相应的遏制措施,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
在重庆设计的“双轨制”中,公租房建设是最关键的一环。重庆未来若干年将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从今年起的3年内每年建设1000万平方米。后几年视社会需求再建1000万平方米或更多面积的公租房。今年2月28日,中国传统农历元宵节,重庆首片公租房正式开工,拉开大规模公租房建设序幕。
业内专家认为,重庆大规模推出公租房,实际上可以视为住房体制进入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关键步骤,也是对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推进城乡统筹的一次积极探索。


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以公租房为主体,城市中30%—40%中低收入群体将由保障房保障,逐步实现全覆盖
幸福生活,住有所居是最重要的一条。居无定所,生活就不稳定,也就谈不上尊严,谈不上幸福。
住什么样的房子才算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曾经,在许多大城市,有这么一个群体,有的本身收入低住房差,还有的或既不能享受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也买不起商品房;或刚步出校门,买房一下掏不出那么多钱;或到城里打工,收入离买商品房还差老大一截……很难想象,这些人能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配套齐备的居民社区安居乐业。但是,重庆首创的大规模兴建公租房,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等这房子建好了,我也要申请。”在重庆首个开工建设的公租房项目“民心佳园”建设工地,正在检查钢筋绑扎情况的施工员黄祥满脸笑意。23岁的黄祥来自重庆涪陵农村,今年刚大学毕业,几个月前,他在较为偏远的李家沱租了一套不到40平方米的小房子,每个月租金得600元,要花掉月收入的1/3多。
“住上公租房将大大改变我的生活。”黄祥算了一笔账:一方面,公租房租金只有市场价的60%,可省下一笔钱;另一方面,随着工龄增加工资会不断上涨。“一减一增中便有了更多积蓄,我会逐步添置电视机、冰箱、空调等‘大件’,把家弄得舒服些。等攒足了钱,我还会买电脑,买房,买车”。
重庆将公租房定义为:在住房市场化大背景下,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和提供优惠租赁价格,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持有产权,面向在本市就业的无住房人员或住房困难家庭租赁的房屋。根据调查与规划,以公租房为主体,未来重庆城市中30%—40%的中低收入群体将由保障房保障,既涵盖了过去申住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人群,又新增了“夹心层”的保障范围,逐步实现保障性住房全覆盖。
按照《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凡年满18周岁,在重庆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及租金支付能力,单身人士月收入2000元以下、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就可申请公租房。“重庆公租房在准入上率先打破城乡和内外差别,不设户籍限制”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张定宇特别介绍。
这部分人主要包括“3+1”群体,“3”是指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中低收入群体、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大中专学校和职校毕业在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1”主要指重庆从国内外引进的特殊人才以及劳模等各种先进人物中的住房困难人员。因为这类特殊人才可能在重庆居住3到5年,安排住公租房比较合适。

一个科学的建设规划


——公租房与商品房“混建”,使公租房住户与整个城市和社会有机融合,避免出现“贫民窟”和人为造成社会割裂
大规模建设公租房,有两个难题绕不过去:土地,资金。政府实施多年的土地储备制度和现代化社会融资方式,就如同“两翼”,共同支撑重庆公租房建设顺利向前推进。
先说土地。2002年,重庆就建立了土地整治储备中心,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2003年,又在土地储备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地产集团”,由市政府注资,建立了政府主导型的土地储备供应机制。手中有地,建房有底。这次重庆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其中主城就从储备地中拿出3万亩作为划拨地投入。
再说资金。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约需成本1500亿元。由于公租房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减免土地出让金,加上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免征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可直接减少一半资金投入,实际投资在700多亿元。
对这700多亿资金,大概200亿元由政府投入,主要有几个来源,一是土地全部划拨,土地成本作为国有资产注入;二是把每年土地出让收益的5%用于公租房建设,每年有10多亿元;三是中央下拨的专项资金和市里每年安排的财政预算资金。另外500多亿则通过社会融资渠道筹集。由于公租房具有源源不断的租金收入,因此对于银行、保险以及社保基金等来说,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
“在公租房建设上,我们确保做到规划布局均衡、交通出行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居住环境宜居。”张定宇介绍,在重庆内环与外环之间的上好地段,此前已规划好21个大型聚居区,此次公租房都分布在这21个聚居区中,与商品房“混建”,“这样使公租房住户与整个城市和社会有机融合,避免出现‘贫民窟’和人为造成社会割裂。”
公租房所在地段一般都有轨道交通支撑,周边城市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绿化率达35%左右,公建配置的建筑面积达10%。套型建筑面积在30—80平方米之间,其中60平方米以下的占85%,可满足不同类型人群和家庭人数的基本居住需求。
在“民心佳园”工地看到,小区配套有小学、幼儿园、社区管理、商业用房和适量停车位等。2011年将建成的轨道3号线距离小区西侧不到500米,远期规划的轨道4号线就位于小区东侧。四种户型的样板间,从31.14平方米的单间配套,到79.35平方米的三室一厅,每种户型都体现了科学设计:起居厅尽量宽大,最大的达到了17.26平方米;房间尽量考虑采光;每种户型都有阳台。样板间都配备了全套的厨房和卫浴设施。


一套严密的监管机制

——公租房永远姓“公”,实施“封闭运转”,做到规范透明,确保资金平衡,实现良性循环
前不久,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该机构专司住房保障的规划、分配和监管等工作。
按照重庆的设计,公租房的建设主体是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公租房产权由重庆地产集团等国有投资集团或区县政府性投资公司持有,运行、维护、监管等则由政府房屋主管部门和住房保障机构负责。“这些制度设计,确保了公租房永远姓‘公’,动态地让住房困难群体享用。”黄奇帆说。
谁“入”谁“出”,同样是公租房监管难题。重庆创新手段和模式,建立房管、民政、社保、工商、税务等多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形成部门联动,提高审核准确度和效率。同时,及时向社会公开保障性住房房源信息,采用公开摇号方式进行配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重庆公租房建设,涵盖了过去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实现公共租赁住房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一体化。此后,重庆将不再单独集中新建廉租房,符合廉租房保障对象的家庭可申请租住公租房,租金按廉租房租金标准支付。公租房承租以5年为一租期,其间随时可退出。租满5年之后,需要续租的需提前3个月重新申请;符合条件的,也可按经济适用房标准购买,转换成有限产权的经济适用房。
“当然,如果你买了公租房,后来又想把房子卖掉,那么只能卖给公租房管理局,回购价格以购房价加利息计算,然后再作为公租房流转使用。”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孙力说,这种“封闭运转”,可有效遏制以前经济适用房监管中出现的利益输送。
孙力解释说,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是每平方米3000元,而周边商品房是6000元,5年后转让,周边的商品房可能已升值到每平方米1万元了。那么经济适用房也按每平方米1万元的价格卖出去,5年前购买的人就发了大财。“现在通过明确政府回购与价格,那买房人就发不了大财。”
经测算,重庆将公租房租金价格原则上控制在市场租金价的60%以内。如果一个月收入2000元单身人士租住30平方米公租房,租金300多元;月收入3000元的两口或三口之家租住40平方米公租房,租金400多元,租金占月收入比基本都在15%左右,应该都可承担。
“可以说,公租房不会成为政府的负担。”张定宇说,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本身是一笔优质房产,同时每年租金加上少量配套的商业开发,收入将超过30亿,可以平衡融资利息和维护费用。当然,还要合理综合运作,不仅确保资金平衡,还能扩大再生产,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一份长远的发展效益

——推动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大规模建设公租房,无疑将促进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张定宇说,近两年,重庆市年销售商品房3000万平方米,现在及今后三年每年开工建设1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肯定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但其影响主要在投资与投机性购房方面,“这非常符合中央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的意旨与方向。”
而且,公租房建设还将有力推动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调控体系,低端收入人群的住房由政府提供的大规模公租房予以保障;中端收入人群的住房由市场调节,将房价与“双职工”家庭年收入比稳定在6—7左右;高端住房将征收房产税。
“我们不仅要算当前账,也要算长远账,做到中长期平衡;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社会账,做到综合平衡。要看到,当前的投入在未来会产生的巨大效益。”在谈到公租房建设等民生工作时,黄奇帆说。
重庆公租房建设,两个数字很关键,一是未来三年将建设3000万平方米,势必将带动建筑、钢材、水泥等相关行业市场需求,对刺激消费绝对“利好”;更重要的是,将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无疑将让潜在的“房奴”从房贷重压中解脱出来,拿出原本计划用于买房的那部分积蓄,改善生活,提高当前生活质量,从而有力刺激消费。
一边是土地财政,一边是民生幸福,重庆坚定选择了后者,这体现出一种执政智慧:公租房不仅解决广大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还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来渝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采访中,一些从沿海转移到重庆发展的企业都不约而同谈到这样一个看法:从沿海来到重庆,不仅是产业转移的整体趋势使然,重庆良好的生活与投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公租房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力度民生投入,正推动重庆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非常有助于新生代大学生和外来打工群体等生活上的安顿和工作上的安心。这对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利好”消息。
张洁是云南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本有机会到北京、昆明、深圳等地工作,但最终选择留在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工作。现在,她越来越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明智的:这些年,重庆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和“五个重庆”建设,今年又推出公租房建设等“十大民生工程”,不仅这座城市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勃勃生机,而且市民的生活、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我们对自己和生活的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段若兰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9 19:12
房价未来怎么走?各方这样看

2022-05-19 18:02:30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倪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广东省东莞市商品住宅楼群。东莞市住建局近日出台楼市新政,居民家庭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 二孩或三孩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广州某正在建设中的楼盘项目。

  广东省东莞市商品住宅楼群。东莞市住建局近日出台楼市新政,居民家庭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国家统计局18日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个数增加,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呈降势、同比继续走低。外媒分析称,疫情干扰下,中国4月份房价连续第八个月下跌。今年以来,包括长沙、杭州等城市大幅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尤其基于三胎生育政策全面放开,采取定向松绑多孩家庭以刺激购房需求等措施。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将产生多大影响?当地老百姓购房意愿增加了吗?房价还会涨吗?《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47城房价降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47个和50个,比上月分别增加9个和5个。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此外,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39个和56个,比上月分别增加10个和9个。

  彭博社称,跌幅加大是对陷入困境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又一打击,该行业受到严格的防疫封控和开发商此起彼伏的流动性危机打击。

  为了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在政策层面表态稳定市场,各地因城施策的鼓励政策频繁推出。据天风证券的监测,2022年至今全国各城房地产放松政策出台已超150余次。值得关注的是,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称,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

  购房意愿增强

  为稳定楼市,广东省东莞市在5月14日发布“莞七条”,包括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居民家庭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相较于年初当地政府希望楼市回稳,此次的政策诉求则更为强烈,政策力度更大。

  就职于东莞某事业单位的刘明华1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以家庭为单位已拥有两套住房,新的政策意味着如果再生一胎,他还可以再买一套住房。他告诉记者,他在厚街镇、虎门镇分别拥有一套住房,但因为房型以及面积原因,仍有购房改善的需求。不过,围绕着买房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让他处于观望中,“我目前每月仍负担着过万的房贷,如果再生一胎就拥有第三套房购买资格,但是政策没有明确是否可以贷款,如果全款买的话,对我来讲还是很难”。

  另外,刘明华告诉记者,因为经济不景气,东莞具有购买力的小企业主已深受影响。“他们的业务这几年不是特别好,企业经营也有困难,所以大家基本上比较保守,更多把资金用于业务上,不敢贸然买房”。

  5月16日,成都市也发布新的楼市政策,其中包括近郊区(市)县已购或新购住房不纳入中心城区购房时家庭名下住房总套数计算,这意味着在郊区买房不占购房者在中心城区购房资格。

  在成都市某研究机构工作的刘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在成都中心城区青羊区的房子户型较小,有改善的需求。父母投靠落户又以家庭名义买了一套郊区的房子,但因房产证迟迟未下发,导致无法分户。根据新政,他已经获得再买一套房的资格。但他也告诉记者,成都近两年房价比较稳定,一些热门区域的房子甚至一直没有停止涨价。“我看上的房子都三四万一平米,南门那一块的楼盘都五六万了。但我的收入没涨,这么高的房价,目前还是比较吃力。所以还得观望,看有没有更好的政策出台,比如进一步下调利率”。

  记者也采访了北京一些潜在购房者以及中介人员,总体来看,因为对政策进一步放松有预期,北京楼市的观望情绪也比较浓厚。但不同区域的表现也分化明显,一些区域位置好、学区好的地段仍然比较抢手。

  下半年或迎转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各地稳房地产政策出现多年来罕见的放松,充分体现当前稳房地产的政策导向。严跃进表示,这对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会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因过去对房地产的调控历经多年,尤其叠加疫情影响,陷入低谷的房地产若实现重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严跃进认为,基于目前的政策,未来房地产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比如贷款利率、购买资格的放宽等等。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也表示,房地产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后续市场进一步松动可期,尤其可关注核心一二线城市的松绑。

  根据严跃进观察,随着各地政策密集出台,楼市出现微妙变化,下半年或迎来转机。“比如,杭州咨询买房的人开始变多,东莞二手房市场4月份销售由跌转升等等。5月份表现为行业的一个转机,6月份各地市场跌幅会进一步收窄,七八月份这一态势会进一步加快。”

  严跃进认为,在宏观经济角度上,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有着明显的影响,行业长期低迷会拖累国民经济的一些主要指标,这是需要加以警惕的。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也要认识到房地产在稳定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基本盘上的作用。要杜绝违规炒房的行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同时积极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



链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20 13:26
融资端开闸放水,多家民营房企接连发债
张志峰
2022-05-20 12:39:28 来源:观察者网
(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

5月20日,央行再次宣布“降息”,降幅远超预期: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最新报3.70%,上次为3.70%;5年期报4.45%,上次为4.60%。
这意味着,按照日前央行公布的房贷利率政策,全国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值将再次下降15个基点,为4.25%。
而就在央行出手下调房贷利率的同时,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积极政策信号随之释放,停滞多时的民营房企境内发债的融资渠道正在重新打开,为行业带来一波新鲜血液。
近日,包括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旭辉、新城在内的多家民营房企陆续宣告启动新一轮债券发行计划。
示范房企接连发债
5月19日,继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3家民营房企境内融资率先破冰之后,新城与旭辉两家也同时传出发债消息,“示范发债房企”名单再扩容。
有媒体报道称,旭辉集团将于下周发行融资产品,涉及公司债及供应链ABS,覆盖CDS及CRMW信用保护工具,最终将依据审批流程决定先后发行顺序。
同日,新城控股也传出消息称,拟于近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一支中期票据,创设机构将同时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为该期中票提供信用保护。本期中票计划发行不超过10亿元,期限或为2+1年。
而就在几天前,5月16日,有市场消息称,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3家民营房企被监管机构选为示范民营房企,将在本周陆续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吸引投资人,创设机构将同时发行信用保护工具,以帮助民营地产商逐步恢复公开市场的融资功能。
当晚,龙湖、美的置业、碧桂园相继发布公告,3家民营房企即将在上交所发行一期公司债,合计发债规模为20亿元。
其中,碧桂园作为常年占据全行业规模排行第一的民营房企,将发行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1+1+1年期无担保公司债券,主体评级AAA,起息日为5月24日,兑付日为2025年5月24日。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置换发行人对“19碧地01”债券回售垫付的自有资金。
另一头部民营房企龙湖也表示,将于5月18日及19日在国内公开发行2022年公司债券(第二期),规模同样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为6年期,第三年末发行人有权调整票面利率及投资者有权回售债券,票面利率询价区间为3%-4%。
相比之下,销售规模最小的美的置业反而发债规模最大,债权总额将达到10亿元,期限为4年,债券简称“22美置01”,券票面利率询价区间为4.10%-4.90%,发行时间为5月23日和24日。
据了解,为吸引投资者、减少投资者后续认购相关债券的顾虑,此次被选为示范发债的房企都将采用“债券发行+信用保护工具”的模式,这一模式过去在房企发债时基本没有使用过。
民营房企迎来迟到的融资春天
要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虽然2022年以来政策不断维稳房地产,但行业债券融资改善仅限于国有房企,民营房企的债券融资并不多。
行业普遍认为,随着暴雷房企不断增加,未出险房企目前也普遍为流动性发愁,参与公开土地市场招拍挂的积极性几乎为零。如今,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优质民营房企在监管推动试水发债,对于民营房企债券融资来说具有很强的破冰和示范意义,将为其它房企和市场注入信心。
既然是“示范”,目的必然是为了在更多民营房企发债中进行推广。
因此,有不少声音认为,预计将有更多民营房企效仿类似增信措施进行发债融资。
受此消息及连日来从中央到地方救市政策影响,低迷许久的地产股也随之出现波动。5月19日,A股房地产开发板块大涨2.65%,南国置业、海泰发展、福星股份、中洲控股、京投发展、中迪投资等多支股票涨停。
不过,亦有房企人士向观察者网表示,此次融资破冰短期内仅覆盖少数本身财务数据较为优质的房企,行业内绝大多数民营房企所面临的流动性问题仍需谨慎对待,还远远未到整体融资回暖的时候。
上述人士分析称,三家示范房企中,碧桂园规模第一,龙湖整体质量最为稳健,美的则为中小民营房企中的典型代表,且背后的美的控股实力雄厚;后来扩容的旭辉与新城,也素有行业“三好生”的称号。由此可见,这张融资债券的发行并不容易。
此外,随着暴雷房企不断增多,市场对民营房企的信任危机中日渐加深,多数民营房企想要依靠自身信用在公开市场上发行债券必然难以获得投资者接纳。即便加入了新的信用保护工具,恐怕短期内依然难以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因此他认为,房企想要重新活跃在债券市场,必然离不开楼市整体的复苏。绝大多数民营房企能否顺利走出困境,关键还要看此轮救市政策刺激下,购房者信心能否如期恢复。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20 17:37
中国多城宣布首套房首付降至两成
2022-05-20 15:13
标准
5月以来,中国楼市调控放松的节奏明显加快,多地接连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其中,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对首套房首付比例的调整成为放松政策的重点之一。

严跃进指出:“观察2014至2015年全国各地的政策,也基本上是因为首付比例降低才破解了去库存的难题,所以当前首付降低的做法是符合预期的。”尤其是在2021年房贷集中度政策下,两成首付的做法非常少。而且从房地产贷款政策看,两成首付明显是一个宽松的政策,信号意义非常强。

据中新财经报道,梳理发现,仅在最近两天,便有多个城市“官宣”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20%。比如,阜阳市房屋管理局网站18日消息,阜阳市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措施》,其中明确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20%。

除此之外,宁夏银川、山东泰安和江苏宿迁都发布了类似政策。

尤其是在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后,各地楼市政策进入密集优化期。

“两成首付”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2月,菏泽、重庆、赣州、佛山和南通等城市率先进行了商业银行贷款首付的下调。

早先时候,首付比例的下调多发生在三四线城市。而随着楼市放松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更高能级城市也进入到“两成首付”队伍中来。

彼时,各地的楼市放送政策主要局限于房贷利率调整等政策,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对于住房交易数据的刺激其实是不到位的。而从实际过程看,降低首付是最好的措施。

业内普遍认为,预计各地将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首付、降房贷利率,同时适度优化调整限购、限售、限价等政策,促进住房销售回暖。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21 15:48
碧桂园获中国证监会许可发债五亿人民币
2022-05-21 12:44

中国房地产巨头碧桂园昨天完成了今年第一期公司债券发行过程圆满落地,本期发债吸引了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和证券公司等多家机构踊跃参与投标,最终票面利率为4.5%。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此前公告显示,碧桂园地产已于去年2月10日获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分期公开发行总面值不超过人民币139亿元(下同,约28.6亿新元)的公司债。是次债券总规模为5亿元,债券期限为三年期,附第一年末及第2年末发行人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和投资者回售选择权;剩余部分自注册发行之日起24个月内发行完毕。中信建投证券为主承销商、簿记管理人和债券受托管理人。债券起息日为今年5月24日,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置换发行人对“19碧地 01”债券回售垫付的自有资金。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监管支持民营房企成功发债,对稳定房企融资、提振市场信心有重要示范作用。碧桂园获得首批民营房企“入场券”,被选为示范房企,可通过“债券发行+信用保护”的方案进行融资,背后是其信用状况良好、债务结构健康、现金流稳健,也因此才能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调控政策趋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此外,国内受疫情波动影响,经济发展较疲软,加之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充满不确定性,市场信心较为脆弱。克而瑞地产研究显示,百强房企今年1至4月累计业绩规模同比降低50.2%,市场整体表现低迷。
在此背景下,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涉及房地产相关内容,为地产政策的宽松进行定调,强调有效管控重点风险,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等。
据了解,信用保护工具是此次发行的一大亮点,它是一种用于转让信用风险的金融衍生品,约定了信用保护买卖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在信用保护工具所约定的一定期限内,信用保护买方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当发生约定的信用事件,如债务人发生违约、破产等,信用保护的卖方按约定向买方承担债务的部分或全部偿付责任。信用保护合约作为拓展民企融资难问题的创新性举措,可帮助投资者降低违约风险冲击、抵御估值波动风险。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期债券共同创设信用保护合约。
据证监会本月11日消息,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以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由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运用自有资金负责实施,通过与债券承销机构合作创设信用保护工具等方式,增信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竞争力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方向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随后,市场消息称,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三家民营房企被选为“示范房企”,将在本周内陆续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还将发行信用保护工具,以帮助民营地产商逐步恢复公开市场的融资功能。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21 16:37
易宪容:中国房市调控为何失灵?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易宪容  
2022-05-21 05:00

当前中国住房市场形势,要以传统政策及观念启动并非易事,形势的严重性可能比预估要大。

中国经济20年来以房地产为依赖和动力,只要房市增长稳定,中国经济稳增长就吃了定心丸。所以,无论是经济过热还是收缩,房地产都会成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尽管近些年,中国政府希望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要求地方经济逐渐不再依赖房地产,但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不少地方的房市全面收缩,政府又重启这个宏观调控工具。

不少地方政府开始出台各种救市政策,比如从公积金贷款、落户、补贴等方面,转向力度更大的降低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放松“四限”(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松绑城市级别也从三四线不断提高至一线和二线。当前有约15城下调了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的首付比,30多个城市放松“四限”(2020年一季度疫情初次暴发时,也仅四个城市松绑限购限售),甚至有不少城市出台限制房价下跌的限跌令。

可以说,中国政府正以无所不用其极的行政调控手段来启动房地产市场。有人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地方政府出台的松绑和救市政策近200次之多,加上央行指示下商业银行普遍下调按揭贷款利率,财政部房地产税试点范围不增加,以及最近央行再次出台融资支持政策及住建部刺激房地产需求的政策等。这些救市政策可说前所未有,与2018年及2015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几个月过去,房地产市场形势却更严峻了。

房地产市场全面逆转

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1月至4月数据来看,无论从房地产开发投资、住宅开工和住宅峻工、住宅销售情况、住房资金来源的图势还是从房地产景气指数图势来看,都出现了曲线全面向右倾斜,特别是房地产景气指数出现直线式下跌,由去年12月份的100.27下跌到今年4月份的95.89。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从年初开始已经全面逆转,而且这种逆转随着4月份以来的冠病疫情全国蔓延,进一步强化。

尽管疫情受感染人数自高点已回落近一个月,但全中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仍有40个左右处于不同程度的封控状态。本轮防控强度处于高位已近两个月,持续时间长于过往的一个月左右。这也意味着第二季度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一点都不容乐观。这些调控政策实际效果十分有限或失灵。

为何说今年以来调控政策基本失灵?刚公布的统计数据是最好的说明。比如,1月至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万9154亿元(人民币,下同,约8061亿新元),同比下降2.7%;其中住宅投资2万9527亿元,下降2.1%。房屋新开工面积3亿9739万平方米,下降26.3%。住宅新开工面积2亿8877万平方米,下降28.4%。房屋竣工面积2亿零30万平方米,下降11.9%。住宅竣工面积1亿4662万平方米,下降11.4%。商品房销售面积3亿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4%。商品房销售额3万7789亿元,下降29.5%;住宅销售额下降32.2%。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万8522亿元,同比下降23.6%。其中,国内贷款6837亿元,下降24.4%;定金及预收款1万5357亿元,下降37.0%;个人按揭贷款8037亿元,下降25.1%。

开发商严重债务危机

这些数据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房地产投资开发、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及竣工面积都是负增长。中国住房销售模式是以住房预期制为主导,也就是说,居民购买住房先预交款,房地产开发商后建房交购买者。

本来,去年房地产销售还处于创历史纪录,今年的开发投资应处于较好水平。但由于去年开始的房地产商开发模式调整,使得不少开发商出现严重债务危机。开发商把收取的住房预售款挪作他用,没有资金建造已经预售的住房或无法交房了。现在,这种情况在许多城市十分普遍,对购买住房者的打击及影响非常大,是影响居民购房意愿的重要原因。

二是全国住房销售出现严重负增长。住房销售面积的负增长为25%,住房销售金额负增长为32%。两者差距7个百分点,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全国性普遍下跌。特别是占绝对主体性的三四线城市,房价普遍下跌的幅度会非常大。在此情况下,中国这个以投资为主导的房地产市场,市场预期立即会出现快速逆转,投资者一定会预期进入住房市场面临巨大风险。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恶性循环,风险会更大。一旦房价出现普遍下跌,任何行政补贴政策所获得的收益、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下降、成本降低的收益等,都无法弥补房价快速大幅下跌所面临的损失。这时,购房者一定不会轻易进入房市,直到市场预期完全逆转。

三是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负增长25%。也就是说,居民购房融资出现大幅度减杠杆,这是2007年有统计记录以来前所未有的。也就是说,当房市出现全国价格下跌,市场预期出现全面逆转时,居民对房市投资信心开始全面下降,没有意愿再进入市场,“购买住房一定赚钱”的神话有可能正在破灭。近期房地产应用服务商克而瑞调研显示,购房计划暂缓一年以上的人群占比,从春节时的22%激增至66%。即使是2020年初疫情刚暴发时,该比率也仅为21%。此外,冠病疫情管控常态化,也意味着短期扰动长期化。疫情三年,居民收入持续三年受损,同样会压制购房意愿。

近年不少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一些行业突然收缩,居民就业机会减少,三四线城市住房普遍过剩,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都会影响居民购房意愿。所以,当前中国住房市场形势,要以传统政策及观念启动并非易事,形势的严重性可能比预估要大。

作者是中国青岛大学教授及金融财富管理学院院长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21 18:59
肯尼思·罗戈夫:中国的住房困局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肯尼思·罗戈夫  
2021-10-26 05:00

中国数十年来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实现增长(尤其是在经济普遍低迷时期),最大的挑战可能尚未到来。

身背3000亿美元债务的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即将破产的消息,使全球投资者坐立不安,而分析师关注的主要是中国政府能否成功将这个问题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之不至于扩大成为一场波及更广泛领域的西方式金融危机。
考虑到坐拥超过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政府财力雄厚,且有能力在无须等待漫长法庭程序的情况下,强行制定重组条款,大多数人都不会对此表示质疑。但是,如果只关注短期的金融稳定,就会忽略了中国所面临的更大挑战,即如何重新平衡一个长期依赖其庞大房地产投资领域,来提供就业和增长的经济。
房地产和相关服务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份额极大(达到惊人的25%,在调整净出口所占比重后仅略微降低),甚至高于西班牙加上爱尔兰的经济在2008年以前高峰期时,房地产行业所占的份额。由于房地产对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中国房地产业的显著放缓,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轻易地将GDP的累计增长拉低5%到10%。
此外,在一个资本管制限制了海外投资能力的经济体中,房地产是中国民众至今为止最重要的储蓄工具。房价的大幅下跌不仅会引发广泛的不满情绪,还可能导致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大幅回落。
考虑到中国14亿人口的住房需求,中国的房地产机器难道不能继续全速运转吗?也许能吧。但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快速建造房屋和公寓楼,不仅是在一线城市,也包括不太受欢迎的三四线城市,那里的房价要低得多,空置率也很高。
因此,以人均平方米计算,中国的总住房供应量,已达到了德国和法国等更富裕经济体的水平。虽然中国的平均住房质量较低且有升级的潜力,但目前大规模的房地产生产水平,肯定是不可持续的。鉴于中国城市的住房空置率目前为21%,当局完全明白将生产资源转移到其他领域的必要性。
但是,想要缓慢且受控地缩减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并不容易。由于银行业向住宅项目提供了大量贷款(仅恒大就曾向近300家银行和金融企业借钱),房价的急剧下跌可能会产生痛苦的后果,并对其他行业造成灾难性影响。原则上,银行可以在大量首付(通常达到房屋购价的30%或以上)的保障下安渡难关,但考虑到中国在21世纪史诗般的房价上涨,一旦出现崩盘,这30%的首付可能远远不够。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房价下跌了36%,在一些地区的跌幅更不止于此。
此外,降低民众住房负担也是习近平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人们可以预计,政策制定者对房价的支持是有限度的。
许多人认为,恒大危机是中国政府全面打压精英阶层的其中一个手段,其中包括打击互联网巨头,使富裕阶层父母更难让子女接受私人补习,并坚持要求企业对所在社区作出更多回馈。根据这一思路,如果政策制定者发现控制房地产企业负债(尤其是恒大)的努力,被证明会过度影响到稳定,他们总是可以重新调整。但政府也很清楚,这有可能使房地产和建筑业繁荣的最终逆转变得更加痛苦。
房地产行业的放缓,甚至是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危机,往往不会自行发生,而是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出现。中国经济昂首挺胸地从疫情中走了出来,有一段时间甚至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得归功于中国政府的冠病清零战略。但未来看起来就不那么美好了。除了有人口老龄化和生产力增长放缓的不利因素外,事实证明德尔塔变异毒株是个更难缠的对手。
除此之外,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政府法令出台,这使得私营部门很难提前规划。即使没有其他问题,由此产生的政策不确定性也会抑制增长。正如我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杨元辰,在202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所指出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房地产市场的放缓会显著放大任何经济衰退。
经过近40年的非凡经济扩张,人们不应低估中国当局排除万难保持增长的能力。然而,尽管中国在道路、桥梁和房屋建设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其房地产建设热潮即将结束,也没有理由认为它能平稳着陆。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或许仍能成功地让更广泛的市场,免受恒大危机的影响,并让所有人相信这只是一个反常的案例。但鉴于中国数十年来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实现增长(尤其是在经济普遍低迷时期),最大的挑战可能尚未到来。

作者Kenneth Rogoff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及公共政策学教授
英文原题:China's Housing Conundrum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1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21 19:03
郑永年:房地产与中国社会命运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郑永年  
2017-04-04 03:30

在今天的中国,把房地产与中国社会的命运联系起来,可能很多人已经不会感觉到过于夸张了。也就是说,房地产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命运,是进步还是退步,稳定还是不稳定,是改革还是革命,是幸福还是悲惨。

实际上,很多年来,房地产的变化是最能牵动中国社会的神经,而今天这种情况变得更为严峻了。在政府调控接连失效之后,人们已经对房地产失去了信心,自私的人们都在疯狂,希望在泡沫破灭之前进行最后的一搏。

前英格兰银行行长牟维·肯(Mervyn King)最近出版了一本题为《炼金术的终结:货币、金融和全球经济的未来》(The End of Alchemy: Money, Bank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Global Economy)的书。在总结了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后,作者说,他从危机中学习到了两点。第一,泡沫持续的程度远较我们预估的要长。以前的危机是这样,这次(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一样,都持续了数十年的时间才最后破灭。第二,泡沫破灭的速度也远较我们预估的要快。

作者把金融经济称之为“炼金术”,终究会破灭。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就面临着这种情形,人们都知道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只不过不清楚哪一天;而在破灭之前,人们不仅还会继续处于“集体无意识”的状态,并且对此推波助澜。

实际上也如此。近年来,中央高层多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但现实刚好相反,房子被用来炒,而不是用来住的。这个趋势越来越严峻,在住房大量空置的同时,房价继续快速上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中国经济的几个不平衡,其中一个就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失衡。房地产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然的,不需要多说。

炒一套房的价值相当于一个不小的实体经济公司数十年的努力。“上市公司买房救公司”、“两个有房产的人结婚相当于两个上市公司的合并”、“为了买房,一个老太太结婚数次”等等新闻报道,一直充斥着新闻媒体。

确切地说,住房在中国已经远远超出其“居住”的自然属性,而涉及到个人、家庭、集体、道德伦理等等方面。历史地看,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住房,能够像中国那样牵动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
中国房地产领域发展到今天的局面,是几个方面全面失效的结果。

其一、经济学的失效。经济学家从简单的供需出发,把重点放在土地供应和人口自由流动。如果住房有充足的供应,那么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不过,很显然,房地产并非供需市场决定的。一线城市供应不足,而二三线城市住房大量过剩。经济学也假定,如果户口制度改革容许人口自由流动,那么情况就可以改变。不过,即使在没有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政府怎么做也无法控制人们涌向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2000多万了,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其二、政府经济政策的失效。多年来,政府千方百计采取各种限购政策,但效果不仅不佳,反而恶化局势。限购只是暂时现象,一旦放松,泡沫变得更大,不仅没有消耗掉泡沫,反而使得泡沫扩展得更快。

其三、市场的失效。因为中国本来就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或者说概念中的市场根本不存在),市场的失效非常容易理解。因此,不管一线城市的房价多么离谱,人们还是拼命离开二三线城市,拥挤到一线城市。这里,价格因素不起任何作用,大城市的房价越高,人们越疯狂;而二三线城市的低价住房则吸引不了人们的兴趣。

其四、社会压力的失败。中国社会一直对房地产的现状感到不满,也用各种途径表达着不满,但社会的压力显然没有反映到政府的政策上面,或者市场波动上面。一个现实的矛盾是,尽管人们普遍感到不满,但人人都想成为房地产的“利益相关者”,从中得到一份利益。对没有住房的人来说,不满是真正的;但对很多已经有住房的人来说,不满针对的只是利益分配不公,或者希望再多得一些利益。

避免房地产泡沫破灭需要大变化

如果要避免房地产的破灭,就必须有伤筋动骨的变化。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那么伤筋动骨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本身了,而很可能是整个中国社会。一些观察家已经指出,越来越高的房价已经使得一些社会群体,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失去信心。人人需要住房,当人们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中国房地产今天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是房地产本身的问题,而是城市体制问题,是城市化模式问题。本栏多次论述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弊端,这里不再重复。但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房地产病只是中国城市化模式的一个反映而已。

由于中国政治和行政体制的特殊性(例如城市所具有的行政级别),优质资源高度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在优质资源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所有意在促进社会进步的改革显得“违反”人性,从而变得无效,甚至失败。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因为一线城市太大了,人太多了,需要减少人口,因此很多城市都在出台驱赶没有城市居住权的人(往往是农民工和穷人)的政策,但问题在于穷人最需要交通便利、能够找得到工作的城市。例如,城市的医院太拥挤了,但问题在于只有在城市才能找到好医院、好医生,老百姓为了一条命而到城市找医院和医生是人性所趋。例如,城市里的学区房尽管已经太贵了,但房价还是拼命往上涨,这只是因为城市的学校太好了,人们只有把自己的小孩送入这些学校,才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更为重要的是,大城市所具有的优质资源,使得城市聚集的既得利益者的规模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强,这更使得改革变得越来越困难。例如,讨论多年的房地产税迟迟不能成为现实,只是反映了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是多么有效这样一个现实。更多的既得利益者需要更多的优质资源,也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因为既得利益者是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群体。

事实上也如此。这些年来,国家的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大城市,而很多二三线城市则得不到应当有的资源,更不用说是乡镇了。大城市越来越富,中小城市越来越穷,城市间的差异,便是利益在不同社会阶层的差异的反映。

如果这个逻辑不改变,那么结果必然是整个国家的发展会变成几个大城市的发展,即围绕着北、上、广、深几个大城市。实际上,这也正是有关部门、专家学者所设计的发展模式,即大城市群模式。如前面所说,大城市尽管已经过大,仍然继续在扩张。城市的扩张已经变得不可控制,而扩张的最后结果便会是“大爆炸”。

今天,中国已经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小城市包围大城市的局面,并且越往城市中心越富裕,越往城市边缘越贫穷。随着经济的下行,人们的工资(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不见增长,但房价越来越贵。即使有一天,这些人会因为城市高昂的成本,而被迫移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小的城市转移,但因为二三线城市优质资源的缺乏、就业的不足等因素,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便会成为“革命”的后备军。

毕竟,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人们已经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权利,也产生了权利的概念;一旦在现实中,这些群体实现不了自己基本的权利,他们便会转向政治。这个趋势在香港、台湾已经表现得非常清楚,也发生在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无论是发达的西方,还是仍然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非西方国家。

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严重失衡

中央政府已经注意到了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严重失衡,现在在努力改变这个失衡。但正如本文所分析的那样,房地产问题并非房地产本身所引起,而是中国的城市化模式所致。因此,通过管控房地产(例如限购)已经不足以实现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平衡,更不足以促成社会均衡的进步。现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仍然是房地产本身,而没有把房地产置于城市化模式中来考量,因此所出台的举措远远不够。要改变房地产的严峻形势,必须做一些大的改革举措。有几个改革举措可以考量。

第一,实现“新三线计划”,把优质资源分散到二三线城市。大城市集中了过多的优质资源,不仅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使得改革不可能。政府先行,要把一些政府机构搬到二三线城市。这方面,中国可以利用“官本位”的传统,政府机构走到那里,优质资源就会跟随到那里。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可以搬离大城市,走向二三线城市。优质的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机构可以在二三线城市设置分支机构,总部留在城市以减少阻力,但总部定期派优质专业人才去二三线城市工作,就如同政府内部的干部交流制度那样。

第二,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政策。二三线的很多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房地产泡沫,而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年轻人没有居所。为什么不可以实现“居者有其屋”呢?在优质资源逐渐流向二三线城市的同时,通过“居者有其屋”政策鼓励和吸引年轻人到那里进行就业、创业。这样,既可以避免大量的人才留在大城市所造成的浪费,也可以促进二三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二三线城市社会政策的改进。随着优质资源分散到二三线城市,那里的社会政策也可以跟进。例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可以在二三线城市建设更多的医院、养老院等。各类学校、体育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也可以跟进建设。

第四,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的现代化。要考虑到,即使中国的城市化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即70%的水平,也仍然会有5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要避免这个庞大的群体“包围”城市,对城市构成不可承受的压力,那么就不可以忽视农村建设。

而且,因为教育的扩张和农民工这个特殊阶层的形成,今天的农民已经不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农民,而是具有和城市居民同样权利观念的新农民。如果忽视了这个群体的权利观,那么将会是巨大的政治错误。因此,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的现代化成为必须,这个过程既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为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打下基础。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链接










欢迎光临 主人公论坛 (http://zhurengong.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