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标题: 社会结构贫富极化 滞胀性全球债务危机 世界大动荡序幕+China [打印本页]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6 14:30
标题: 社会结构贫富极化 滞胀性全球债务危机 世界大动荡序幕+China
美联储淡化加息前景事出有因

2021年11月05日 06:35:52
来源:[url=]中国经济网[/url]




在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即将出台之际,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束后按部就班地宣布开始缩减购债,而在经济大幅下滑和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鹰派式微的局面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淡化了即将转向加息的前景,罕见地直言,加息不是时候。

当地时间11月3日,在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即将出台之际,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束后按部就班地宣布开始缩减购债,而在经济大幅下滑和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鹰派式微的局面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罕见地直言,加息不是时候。

美联储议息会议后,鲍威尔宣布美联储同意将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在今年11月和12月各缩减150亿美元,按照这样的速度,到明年6月将完全结束购债计划。

联储宣布,“鉴于自去年12月以来经济向着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目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一步进展,委员会决定,开始每月降低购买步伐,每月减少购买1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50亿美元的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从本月晚些时候开始,委员会将至少增持7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至少350亿美元的机构MBS。从12月开始,委员会将分别增持至少6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至少300亿美元的机构MBS。”

鲍威尔称,本次声明的变化相当于承认,美联储对通胀何时才会放缓的预期存在更大不确定性,当前情况下,加息不是时候。美联储的决定略显鸽派,但确实是迫不得已。

首要原因是美国经济第三季度成绩太难看。由于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的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激增,货物持续积压造成供应短缺加剧了通胀,削弱了消费者买到心仪商品的能力。美国人的信心仍然低迷。美国供应管理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9月的61.1下降至60.8。

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的增幅降至2%,远低于第二季度的6.7%。这是自2020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增速。第三季度消费者支出仅增长1.6%,远低于前三个月的12%。第三季度,美国家庭将支出转向了服务业,服务业支出增长了7.9%,而耐用品支出下降了9.2%。第三季度企业投资仅增长1.8%,较前一季度的9.2%大幅下滑。美联储偏好的个人消费支出指数的“核心”指标从第二季度火热的6.1%降至4.5%。衡量国内需求的指标——对国内购买者的最终销售额在第二季度增长8%之后,第三季度仅增长1%。

其次,外围货币环境继续维持宽松,导致美联储不得不有所顾忌。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近日发话,明年加息条件成熟的可能性极低。拉加德说,过去几周,市场利率已经上升,主要原因是市场对通胀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外围对欧元区政策利率预期的溢出效应,以及对后疫情时代资产购买准则存在疑问。拉加德表示,尽管目前通货膨胀急剧上升,但中期内通胀的前景仍然很温和。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十多年来一直持紧缩立场、以抨击欧洲央行宽松举措出名的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在任期还有五年时间的情况下,突然表示将于12月离任。尽管魏德曼的偏紧缩立场在欧洲央行是少数,但是德国央行的立场不容忽视。这意味着,欧洲央行在欧元区通胀飙升时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最重要反对者将突然消失,拉加德的宽松意志将顺利贯彻。

维持金融稳定在鲍威尔任内成为美联储工作目标。半年一次的《金融稳定报告》中,欧洲形势是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直接影响美联储决策。因此,几十年来唯我独尊的美联储在鹰派道路上少了盟友,不得不在制定政策时有些顾忌。

此外,最让人头疼的是,鲍威尔能否连任已经成为影响美国货币政策走势的重要因素,尽管很难说这一因素被计入了通盘考虑,但是其影响确实不容低估。

作为美国政府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主管,美联储主席的权力极大,自保罗沃尔克以来的历任美联储主席的个人风格都强烈影响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制定方向。按照规定,鲍威尔任期将于明年2月结束,而世人皆知鲍威尔强烈希望连任。直至9月,华尔街金融业得到的消息是,在财政部长耶伦的全力支持下,拜登将继续任命鲍威尔为美联储主席。按照华盛顿的惯例,在国会完成联邦债务上限和3.5万亿美元的社会支出计划等财政规划工作后,就会宣布美联储主席任命。如果拖到10月底还没有宣布,事情可能就会起变化。


现在已经进入11月,拜登近日在气候峰会期间表示,很快会宣布下任联储主席是谁,手头的人选可真有不少。据悉,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和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托克都进入了候选名单。如果布雷纳德获得任命,美联储将迎来又一位女主席,如果那样的话,希望她和耶伦扮演好“姐妹花”的角色。如果博斯托克获得任命,美联储将迎来首位黑人主席。而如果鲍威尔连任,这位共和党人将不得不迫于民主党国会的压力,令美联储的政策制定更关注气候变化,更注重多样性,将成为未来一个阶段的特色。

受这些内部的、外围的、人事的因素影响,美联储作出现在的选择并不出人意料,鲍威尔淡化了即将转向加息的前景,纽约股市在消息出来后理所当然地应声上涨。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7 17:49
“基建周!”拜登又提中国…但这“缩水”法案,他妥协了多少?谁拿了好处?

2021-11-07 12:21:39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鞠峰、徐蕾】
经数月漫长拉锯,美国联邦国会众议院终于以228∶206通过了价值1.2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虽然较拜登最初想要的规模直接“缩水”大半,但他依旧将法案通过视为重大胜利,“不夸张地说,这是美国意义深远的一步。”
法案还没送到办公室,拜登就于当地时间11月6日在白宫发表演讲。心情大好的他开场就暗中嘲讽起特朗普,还又扯上中国,称这项法案将帮助美国“在21世纪打赢对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经济竞争”。
从上任后提出要大搞基建开始,拜登就多次提起中国,有意竞当“基建狂魔”。不过现实残酷,拜登一开始喊出4万亿美元,但今年3月白宫公布的是2.25万亿美元方案,两党双方在国会一番拉锯后,方案又先是被迫砍到1.7万亿美元,再是降到现在的1.2万亿美元。这份最终的法案,其实8月份就已经在参议院艰难通过,到了众议院后,又拉锯了数月,直到现在,才踏上送往白宫的路。
作为拜登上任后的首要立法任务之一,这份法案多次缩水,几近谈崩,最后也将很大程度上定义他4年后的政治遗产。尽管拜登6日看上去十分高兴,信心满满,还豪言要与中国“竞争”,但这份法案与他最初想要的比起来,缩水了多少?哪些地方缩水了?两党议员们,各自在其中拿到多少好处?或许才是更值得关注的。

拜登心情大好,在白宫发表演讲 视频截图
“基建周,终于到了!”
拜登的喜悦溢于言表。6日,他从白宫走出来面对记者,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看上去,连日参加国际会议以及弗吉尼亚州长选举落败的疲倦似乎一扫而空。
综合CNN、路透社、《卫报》等报道,演讲一开始,拜登就玩起了前任特朗普的“梗”。他笑着宣布,“基建周,终于到了!”(Finally, infrastructure week!)
特朗普多年前曾首次提出“基建周”,团队也在无数的场合中提到“基建是本周的主题”,但他的计划在国会数次被否决。美《新闻周刊》介绍,“基建周”这个词已经成为特朗普的一个“经典笑话(running jok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视频截图
拜登在演讲中表示,“我们做到了早就该做成的事情,这项法案已经在华盛顿讨论了很久,但从来没有实现过。”他称这个法案是“一代人只能遇到一次的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让美国的道路、桥梁、宽带等等基建焕然一新,并把气候危机转化为机遇。”
拜登介绍,1.2万亿将重点花在未来数十年的铁道、道路和桥梁建设上。“比美国历史上所有、所有公共交通投资都大,就是这样。”他还强调,将建成覆盖全国的“首个电动车充电桩网络”,这项法案将生产“超50万充电桩”。
不出所料,拜登又提起了中国。“众议院通过了基建投资和就业法案……把我们送上了在21世纪打赢对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经济竞争的轨道,”拜登说。
之前,拜登几乎每次推销他的基建计划的时候,都会拉上中国。今年3月,拜登公布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时,就称这可以帮助美国“在全球竞争中击败中国”。
6月24日,拜登在说到基础设施投资对美国全球至关重要时,又提到“我们正在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21世纪的竞赛。”
6月29日,拜登在威斯康星州向当地民众推销他的基建计划,又称中国在基建领域投资比美国要多得多,而这项两党协议可以“向世界证明美国民主是有效的”。
10月20日,拜登来到家乡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美国历史上首个运营电气化电车系统的城市。他在演讲中,还向在场的父老乡亲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中国正在建造的高铁速度有多快?”
等了数月的法案,都有些什么?
拜登表示将为这项通过的法案举办一场正式的签字仪式,“很快”就会签署。这项法案会在“两到三个月之后启动”,美国人将“很快看到效果”。
但由于民主党内部也出现分歧,另一项更为庞大的支出法案——也就是拜登“重建与发展”(Build Back Better)计划的投票被搁置。这项法案将在10年间支出1.85万亿用于医疗、家庭援助、应对气候变化等项目。中期选举“开局不利”,拜登用这种妥协换来了一个眼前的“胜利”。
而这个眼前的“胜利”,其实也已经等了太久。此前8月1日,参议院在周末加班后终于整出了一份约1.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观察者网翻阅文件发现,这份草案整整有2702页,单是看完目录,就需要翻将近20页。《纽约时报》用“庞大”来形容,毕竟这不仅是几个月谈判的结果,还是被压抑多年的修复国家摇摇欲坠基础设施的野心的产物。
在对几个修正案进行拉锯之后,8月10日,参议院终于通过该法案,随后递交众议院。
这份《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由10名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共同起草,其中约4500亿美元是之前已经批准的资金;另外大约5500亿美元是新增的联邦投资,用于美国的道路和桥梁、水利基础设施、互联网等,这个数字比7月最初框架的5790亿美元有所下降。根据白宫的一份简报,其中主要包括:
道路、桥梁和主要交通项目:1100亿美元;
电力基础设施:730亿美元;
客运和货运铁路:660亿美元;
宽带:650亿美元;
清洁饮用水:550亿美元;
公共交通:390亿美元;
机场建设:250亿美元;
环境整治:210亿美元;
港口建设:170亿美元;
运输安全:110亿美元;
电动汽车基础设施:75亿美元;
零排放或低排放巴士:50亿美元;
重新设计或拆除划分社区的基础设施:10亿美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缩水前(左)缩水后(右)  图源:《纽约时报》
拜登做了多少妥协?
这项议案是拜登经济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3月白宫公布的是2.25万亿美元的方案,但共和党对这一方案大为不满,双方在国会一番拉锯后,方案被迫砍到1.7万亿美元。而最终在两院历时数月通过的法案,只有1.2万亿美元。
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可以看出,为了促成该协议,拜登被迫做出不少让步。观察者网查阅参议院8月初公布的2千多页草案,民主党妥协的地方包括减少对交通运输、清洁能源项目、铅管更换以及针对服务不足的社区的资助。
该协议要求投资1100亿美元用于道路、桥梁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这一数额与今年6月两党通过的一项法案大致相同,但明显低于拜登最初在《美国就业计划》中要求的1590亿美元。据白宫的数据,美国约20%(27.8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状况不佳,4.5万座桥梁也是如此。
此外,法案将提供390亿美元用于公共交通现代化,这低于早先两党协议中的490亿美元,也低于拜登最初希望投资的850亿美元。其中,用于清洁交通的资金是75亿美元,只占拜登最初设想的一半。拜登在竞选时曾承诺要建设50万个充电站,5年内为大约5万辆公交提供电力,他最初提出用于清洁交通的资金是150亿美元。现在看来,可以拿到的钱远远不够。
美水务部门估计,拆除全国范围内的含铅供水管道需要600亿美元,而拜登此前想要用450亿美元来解决,已经有经费不足的嫌疑了。而这份法案给的更少,只有150亿美元。
拜登最初希望在网络宽带领域投资1000亿美元,但该法案最终提供650亿美元的投资来改善美国的宽带基础设施。
拜登曾呼吁拨款200亿美元,用于帮助有色人种或落后社区建设,但该法案仅包括10亿美元。
除了上述严重缩水的项目,拜登此前有些提议,根本没出现在法案中:
用于支持老年人和残疾人护理的4000亿美元——这是美国就业计划中的第二大举措;
用于劳动力发展,如帮助失业工人的1000亿美元;
用于对退伍军人事务医院进行现代化改造的180亿美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法案也不包括拜登此前主张的一系列提高企业税的措施,他曾希望利用这些措施来为美国基建和就业计划买单,但遭到了共和党人的坚决反对。
谁拿了好处?
尽管拜登当初喊着“这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对我们的基础设施和竞争力最重要的长期投资”,但修基建,可是一门众人眼馋的大“生意”。“1.2万亿”背后充满着利益交换——拜登拿到了政绩,议员为家乡们赢得了项目,造就一场表面没有输家的“金钱狂欢”。
早在4月拜登刚开始“推销”基建计划时,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就给《纽约时报》透露说,他的电话已经被打爆了,国会议员们都开始疯狂游说,试图给自己青睐的项目“开后门”。
此前8月参议院通过该法案时,《纽约时报》就整理过哪些参议员们赢得了他们喜欢的项目和关键资金。
比如该法案将授权拨款在阿拉斯加重建一条高速公路。而阿拉斯加正是共和党重要谈判代表、参议员丽莎·穆尔科斯基(Lisa Murkowski)的家乡。
法案为阿巴拉契亚地区委员会(Appalachian Regional Commission)拨出了特别资金,该委员会是一个联邦经济发展机构,其联合主席盖尔·曼钦(Gayle Manchin)是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乔·曼钦三世(Joe Manchin III)的妻子。此外,曼钦还帮助获得资金来清理像他所在州那样的废弃矿区。
其中,法案还包括660亿美元的新资金,用于解决美铁的维护积压问题,以及升级从华盛顿到波士顿的线路。要知道,拜登是美国铁路公司的忠实用户,他从参议员开始,就坐火车上下班,《纽约时报》统计,他乘坐这条线路往返了大约8000次。
如今,拜登估计正拿着笔迫不及待等着给法案签字,但他另一份1.75万亿美元的法案还要经过多久的博弈?法案的通过能给他日渐走低的支持率带来多少起色?民主党在明年中期选举的命运如何?美国的基建有了法案就真能好起来吗?这一切都在拜登6日的快乐背后,走向未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8 00:44
宋国友:拜登的“疫情牌”为何输了

2021-11-06 02:43 环球时报

据媒体日前报道,一份近期针对全美民众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最关注的已经不再是新冠疫情,仅有12%的美国成年人将新冠疫情这样的公共卫生问题列为全国性的优先问题,美国人当前最关注的是通胀和经济。这一转变折射的是美国民众对拜登政府从期待到失望的心态变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拜登的民调支持率急剧下滑。特别是自10月份开始,所有民调结果都显示美国民众对拜登的不支持率要显著高于对其的支持率。最新的一份民调显示,44%的美国成年人支持拜登,自1月以来下降了11个百分点,而51%的人表示不支持,同期增长了19个百分点。最近在传统蓝州弗吉尼亚州的州长选举中,共和党人战胜民主党候选人,更被认为是一个明显政治信号:美国人很失望,并开始厌倦民主党及拜登政府。
从冷战后美国历届总统的支持率看,拜登支持率下滑程度恐怕是最为悲惨的。其民主党前任总统的首年民调支持率都要高于拜登。而且从执政以后不满意率的增加幅度来看,恐怕还大于特朗普。
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拜登支持率如此下滑?原因是拜登政府几乎没有在任何重大议题上让美国民众满意。抛开气候变化和移民政策等本身就党派性比较强的问题不谈,疫情控制和经济发展是最让美国民众失望的议题。
客观而言,疫情是去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拜登击败特朗普的“最大助选因素”。美国民众对特朗普糟糕防疫政策的高度厌弃,对于拜登就任总统后短期内控制疫情寄予厚望。然而,拜登政府并未能在防疫方面展现出足够的魄力,也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成就。拜登上台之时,美国有40万人死于疫情。眼下,美国已有超过75万人被疫情夺去生命,新增35万人,几乎翻倍。从数量上看,拜登政府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有力控制疫情。目前单日新增感染人数仍在8万左右,死亡人数逾千。
尤其需要指出,这还是在美国民众广泛接种新冠疫苗的情况下所展现的数字。从心理感受看,随着长时段与疫情共处,美国民众对疫情的反复已经冷漠待之。哪怕疫情稍后在美国受控,也不会让美国民众认为这是拜登政府的政策原因,而会认为是疫情本身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
在经济发展上,拜登政府面临巨大挑战。上任至今,不仅没有把美国经济搞好,似乎还有把经济搞砸了的趋势。有三大指标可以衡量。
一是经济增长。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速上周出炉,年化增速为2%,远低于预期。
二是通货膨胀。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巨大,据统计,美国9月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同比增长了4.4%,为1991年以来的最快增速,远超过去10年美国平均1.7%的通胀率。随着感恩节和圣诞节双节来临,美国民众更为深切地感受到了通胀对于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通胀压力还在加大,未来还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更为恶化。
三是就业情况。在劳动参与率远未达到正常水平的情况下,美国失业情况依然较为严重,维持在4.6%,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因此,对美国普通民众而言,一方面是疫情折磨不止,拜登政府的“疫情牌”并未奏效;另一方面是经济困难加剧,对拜登团队失望情绪剧增自然出现。拜登团队及民主党未来可能面临更大困境,明年中期选举压力骤然增大。本来从美国中期选举历史看,总统大选获胜一方政党在下一次中期选举中通常就面临选票回摆,输掉中期选举的概率很高。拜登要突破历史,阻力已然很大。而当前民意的走向,使得明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正朝着更有利于共和党的方向发展。
对拜登政府而言,如果输掉了明年中期选举,那就意味着原本对其相对有利的政治格局将消失。在当下民主党控制国会的政治生态中,拜登还可以勉力通过诸如基础设施建设和气候变化等议程,从而维持其民意基本盘。如果中期选举失败,届时拜登政府推进重大经济议程面临的反对力量将会是压倒性的。
拜登政府必须在美国民众关切的上述议题上拿出务实政策,让民众感到实际效果。问题在于,拜登政府面对的不仅仅是民调,更是结构性的两党政治体制。民调只涉及具体议题,而政治体制涉及宪法根本。在当前政治极化的体制束缚下,拜登团队能够作为的空间十分有限。在某种意义上,拜登及后续其他总统,都难以逃脱政治体制的泥潭。(作者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8 18:50
美联储taper是什么意思 美联储的收紧政策
作者:小钟时间:2021-11-04来源: 探其财经

11月4日,美联储taper启动,这则消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而很多人对美联储taper不是很了解,那么美联储taper是什么意思呢?

美联储taper是什么意思?

解释下什么是Taper,这个是相对QE来说的。QE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央行直接在市场上买政府债券,每个月投放1200亿美元的货币流动性,

Taper的意思就是,美联储准备踩刹车了,不会一下子停止宽松,会慢慢减少宽松力度,比如宽松力度下降到每个月购买1000亿美元,再下降到800亿,400亿,直至完全退出宽松政策,这个慢慢踩刹车的动作就叫做tape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联储会后宣布,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的委员一致同意,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维持在0%-0.25%不变,而委员会决定,开始每月降低购买步伐,每月减少购买1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50亿美元的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美联储taper启动。

按照本次美联储会后公布的公开市场操作指示,11月的Taper应在始于11月中旬的月度购买期间进行,12月的则是在始于12月中旬的月度购买期间进行。如果每个月少买150亿美元,每月合计1200亿美元的购买资产规模将在八个月内告罄,也就是说,在明年6月结束购债。

美联储taper启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连续三个交易日续创历史新高,截止收盘,纳指涨1.04%,标普500指数涨0.65%,道指涨0.29%。国际油价跌幅超过3%。

专家认为美联储taper的正式启动,美元指数会表现强劲,人民币会出现贬值趋势,对A股市场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

--------------------

盛松成:美联储一旦加息,美国股市就如惊弓之鸟

2021年11月07日 21:17:09
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11月7日,进博会期间,由凤凰网财经主办的“2021凤凰网梧桐夜话”也同期在上海举办,活动汇聚进博会与会官员、学者、中外企业高管及媒体人共聚一堂,就“塑造国际经贸新格局”这一主题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交流碰撞出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的思想火花,提供极具价值的“进博方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原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发言中表示人民币今年以来升值幅度已达8%,对企业影响较大,但明年下半年后会贬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原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

盛松成表示,美联储近期在FOMC会议上决定TAPER进程,根据他们制定的的规划,大概到明年六月,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就不再扩张。美联储现在每个月购买1200亿债券,其中800亿是美国国债,400亿是资产抵押证券,从11月份开始,每个月减少购买100亿国债、50亿MBS,总共150亿。这么算下来,大概到明年6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就不再扩张了,也就是在明年6月份做到“表达峰”。

“如果正常情况下,美联储接下来可能会加息,或在2022年年底,或在2023年,这都是预测,具体还需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疫情来决定。”盛松成表示。

盛松成认为,美联储多次强调,TAPER与加息没有直接的联系,他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呢?说到底就是因为TAPER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相对间接的,而加息是非常直接的。


盛松成进一步阐释,美联储最担心的是什么呢?美国现在有两大问题,一个是房市,一个是股市,现在美联储最担心的是股市受到影响。当前美国楼市的情况和2008年不同,2008年是大家一哄而上都去买,首付款几乎等于零。而现在买楼的很多都是比较有钱的人,他们一般不大会抛售楼市。但美国非常担心股市,当前美股屡创新高,一旦加息,股市就如惊弓之鸟,股市若崩塌对美国整体经济就是非常大的打击。

盛松成认为,美联储现在在做的事是想办法把股市调控住,涨可以但不要涨得太快,想办法先经济恢复,经济恢复后企业利润上升股市就得到支撑。如果能先实现经济复苏再加息,股市尽管不会拼命涨,但也不会掉下来。

盛松成表示:“美联储反反复复强调缩债和加息是两回事,就是在安抚市场。”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8 21:59
IMF:韩国未来五年债务增速居发达国家之首作者: 麦可欣  
2021-11-08 19:07

标准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6年,韩国政府债务预计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6.7%。(法新社)
[/url]




(早报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预测,五年后的2026年,韩国政府债务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6.7%,较今年底的51.3%升高15.4个百分点,在被IMF列为发达国家的35个国家中增速居首。
韩联社报道,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在少子老龄化等因素迫使国家债务增加的情况下,韩国未能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在冠病疫情暴发后加紧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报告显示,35个发达国家同期平均债务比例将降低3个百分点,由121.6%降至118.6%。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组成的七国集团的这一比例将降低3.2个百分点至135.8%。
债务增速排名前五的国家和地区中,也只有韩国超过10个百分点,其余分别为捷克8.7个百分点、比利时6.3个百分点、新加坡6个百分点和香港3.8个百分点。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9 02:52
英媒:中国巨额美元储备之谜令全球市场感到困惑 © AFP 2021 / STR
经济
18:45 2021年11月08日缩短网址 0 217
据彭博社报道,由于中国的巨额美元储备,全球金融已经陷入死胡同。

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前10个月进出口总值4.89万亿美元
© REUTERS / ALY SONG
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前10个月进出口总值4.89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31.9%

金融分析师恩德·柯伦(End Curran)认为,中国的美元储备是在前所未有的贸易顺差和债券市场有创纪录的资金流入的情况下出现的。
然而,彭博社报道称,如果中国以前将美元用于投资美国国债,现在则不会。结果,西方国家不得不猜测中国政府利用如此庞大的资金做什么。
柯伦表示:“中国巨大的美元盈余之谜令世界市场感到困惑。”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自由的美国货币被用来偿还中国的债务。彭博社提醒道,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酝酿发起一场运动,该国希望减少一些关键经济部门的借贷资金。
彭博社的金融分析师指出:“美元流入的后果之一是人民币不断升值——今年它是亚洲地区兑美元的利差回报的最佳货币。但这还不足以解释这些美元做了什么。”
专家推测,中国可以投资其国际项目之一——“一带一路”。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9 02:53
英媒:中国巨额美元储备之谜令全球市场感到困惑 © AFP 2021 / STR
经济
18:45 2021年11月08日缩短网址 0 217
据彭博社报道,由于中国的巨额美元储备,全球金融已经陷入死胡同。

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前10个月进出口总值4.89万亿美元
© REUTERS / ALY SONG
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前10个月进出口总值4.89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31.9%

金融分析师恩德·柯伦(End Curran)认为,中国的美元储备是在前所未有的贸易顺差和债券市场有创纪录的资金流入的情况下出现的。
然而,彭博社报道称,如果中国以前将美元用于投资美国国债,现在则不会。结果,西方国家不得不猜测中国政府利用如此庞大的资金做什么。
柯伦表示:“中国巨大的美元盈余之谜令世界市场感到困惑。”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自由的美国货币被用来偿还中国的债务。彭博社提醒道,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酝酿发起一场运动,该国希望减少一些关键经济部门的借贷资金。
彭博社的金融分析师指出:“美元流入的后果之一是人民币不断升值——今年它是亚洲地区兑美元的利差回报的最佳货币。但这还不足以解释这些美元做了什么。”
专家推测,中国可以投资其国际项目之一——“一带一路”。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10 17:16
亚太股市因中国统计数据下跌 © AP Photo / Eugene Hoshiko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经济
14:49 2021年11月10日(更新 14:51 2021年11月10日) 缩短网址 0 05
交易所数据显示,亚太地区周三主要股市因中国通胀数据而全线下挫。

截至莫斯科时间7时54分(北京时间12时54分),中国股市上证指数收盘报3464.80点,跌幅1.20%;深证成指收盘报14393.24点,跌幅1.23%;香港恒生指数收报24486.5点,下跌1.32%;韩国KOSPI指数开盘下跌1.1%,报2929.77 点;澳洲股市标普/澳交所200指数(S&P/ASX 200)下跌 0.19% ,报7420.4点;日经225指数跌幅0.55%,报收29125点。
在中国公布统计数据后,通胀风险对亚洲的投资者情绪造成压力。中国10月的年通货膨胀率从9月的0.7%加速至1.5%,分析师此前预计为1.4%。同时,2021年10月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3.5%,9月这一数值为10.7%。预测数值是12.4%。

《华尔街日报》援引CGS-CIMB公司专家的话报道称,由于盈利预测不高,中国银行业的股票下跌。分析师表示,虽然部分银行三季度利润出现显著增长,但这是由于基数较低的原因。

华尔街股市的动荡也增加了对亚洲证券交易所的负面影响。周二,美国主要股指跌幅为0.3%至0.6%。

在交易过程的后期,交易所经纪人员预计美国通胀的统计数据。专家预测,2021年10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将从9月份的5.4%加速至5.8%。在这种情况下,美国10月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记录。统计数据可以为市场提供线索,以了解美联储在疫情期间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支持经济的措施。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11 20:30
美国劳工部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9%,高于市场预期;同比涨幅达6.2%,是1990年11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 新华社发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12 10:47
拜登终于承认物价过高:扭转通货膨胀是当务之急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美国劳工部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6.2%,创下30多年来的新高。
同日,美国总统拜登终于承认,美国正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通胀令人不安,扭转这一趋势是“他的当务之急”。
对于解决通胀的办法,拜登宣布,要对美国能源行业中任何市场操纵或价格欺诈行为予以反击。同时,拜登表示,他的1.75万亿美元“更好地重建”(Build Back Better)计划将通过提供工作岗位,解决物流供应链等问题,解决通胀和商品短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拜登在美国著名港口城市巴尔的摩发表讲话 图自白宫官方网站
综合彭博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1月10日报道,10日,拜登在美国著名港口城市巴尔的摩发表讲话,谈论当前美国的通胀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敦促国会通过规模更大、覆盖面更广的基础建设法案。
但拜登同时表示大多数美国人只看到了物价上涨,而没有看见自己工资在上涨,当下美国正经历着“几十年来最高的增长率和有史以来最快的失业率下降”。自其就任以来,失业率下降了70%,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创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低水平。
拜登在谈到经济数据以后这样说:“从一加仑汽油到一条面包,所有东西都涨价了。这令人担忧,尽管工资在上涨。许多人仍然对经济感到不安,我们都知道原因……通货膨胀损害了美国人的钱包,扭转这一趋势是我的当务之急。”
对于如何处理通胀问题,拜登表示,对美国能源行业中任何市场操纵或价格欺诈行为予以反击。此外拜登的政府有一个降低价格的计划,确保超市货架上有充足的存货,并让美国人重返工作岗位,但他不愿透露具体的计划,只是说他已与美国主要零售商沟通,他们向他保证,圣诞节期间商店的货架不会空空如也。
随后,拜登则谈到了“更好地重建”计划,拜登称,自己前往巴尔的摩就是来说明基础设施法案将如何降低成本、让货物更廉价可得。
拜登表示,基础设施法案将重振美国的客运和货运铁路、公路和桥梁、港口、机场和公共交通。巴尔的摩和美国其他港口的翻新将有助于改善供应链问题。它还将创造每小时45美元、福利良好、“不能外包”的“优质工会工作”,消除美国港口的积压,结束消费品短缺,同时还能抗击通胀。
目前,美国国内通胀数据居高不下。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美国10月CPI比去年同期上涨6.2%,为1990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这也意味着通货膨胀率达到30年最高水平;10月CPI较上月上涨0.9%,比9月环比涨幅的两倍还多,超出专家预期。
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一场活动中表示,只有完成“充分就业”才会加息。他表示会考虑各项指标,“而不仅仅是整体数字”。鲍威尔上周还表示,尽管对高于预期的通胀感到不安,但美联储将保持耐心,并优先考虑进一步实现最大化就业,之后才会加息。
近期的通胀引发了民主党人的不满。西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乔·曼钦在推特上发布视频表示,通胀并非像政府官员所说的那样是“暂时的”。他并补充说,“华盛顿方面不能再忽视美国人每天感受到的经济痛苦。”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13 16:56
美国爆发大规模“辞职潮” 单月440万人辞职破历史纪录
来源:海外网
2021-11-13 11:06

海外网11月13日电 美国劳工部周五(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多达440万美国人辞职,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美国就业市场空缺职位数量也仍处于历史高位。

美联社、《国会山报》等美媒报道称,美国9月辞职人数超出了8月的430万,达440万人,连续两个月刷新有统计以来的历史纪录。报道指出,多方面原因造成了这一“辞职潮”现象。首先,由于9月新冠变异毒株感染数字接近峰值,一些人对在外工作仍存有担忧。其次,儿童和家庭看护压力迫使一些美国人重新调整职业规划;更高的薪酬福利也在吸引员工辞职跳槽。此外,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选择提前退休且没再回归就业市场。

报道还称,也有人是为了转行或改变现有工作状态辞职。求职网站ZipRecruiter9月的一份调查发现,62%的求职者希望更换工作类型,55%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换一份可以在家办公的工作。希望在家办公的受访者当中,85%的人换工作主要是出于对工作场所传染风险问题的考量,或是为了照顾家人。

伴随着大规模“离职潮”,9月美国空缺岗位数量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达6.6%,虽然较此前两个月略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各行业领域的商家和行业组织都曾表示面临“招工难”的处境。即便联邦失业救济金到期,劳动市场空缺岗位也没能迅速填满。(海外网 姚凯红)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14 03:15
持续通胀遇辞职潮,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10年以来最低水平2021-11-13 10:37:02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据英国《金融时报》当地时间11月13日报道,目前美国消费者信心已降至10年以来最低水平,这一情况反映出美国人对物价上涨的担忧,以及他们认为拜登政府未能解决通货膨胀飙升的问题。
根据11月12日密歇根大学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66.8,这一数值低于10月的71.7,也远低于经济学家此前预测的更高的72.4。
该校消费者调查领域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科廷(Richard Curtin)表示,就在本月消费者信心下降的同时,美国通胀率不断上升,消费者越发认为,政府尚未制定出有效政策来减少通胀飙升造成的损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密歇根大学调查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图 图自彭博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据报道,与此同时,有新的证据表明,随着辞职人数达到新高,美国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正变得越发明显。已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有创纪录的440万美国人辞职,而职位空缺数量也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摩根大通(JPMorgan)经济学家丹尼尔·西尔弗(Daniel Silver)表示:“数据报告似乎表明,劳动力供应难以满足劳动力需求,企业很难招到人,而员工则有能力或有信心找到其他工作。”
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BMO Capital Markets)的美国利率策略主管伊恩·林根(Ian Lyngen)则认为,这些数据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为了吸引员工,工资将需要进一步上涨,而这可能导致通胀的进一步走高。
在密歇根大学的这项调查中,四分之一的美国消费者提到了与通胀有关的生活水平下降,这一情况对低收入和老年消费者群体来说打击最大。虽然消费者名义上收入看似增加,但半数家庭表示,经过通胀调整之后,预计他们明年的收入将会下降。
《金融时报》指出,由于不断上涨的物价可能削弱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当前情形之下,拜登政府一直在急于安抚美国民众,称将会集中精力抗击通胀。
当地时间11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美国10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6.2%,创下1990年以来最大同比涨幅,同时也是美国通胀同比涨幅连续第五个月超过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变化 图自《纽约时报》
而就在当天公布数据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还曾信誓旦旦地承诺,绝不会让美国通胀重演历史,“不会重回上世纪的双位数时代”,“会回落至2%的正确区间”。
数据公布后,美国总统拜登10日在著名港口城市巴尔的摩发表讲话,谈论当前美国的通胀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敦促国会通过规模更大、覆盖面更广的基础建设法案。
讲话中,拜登终于承认,美国正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从一加仑汽油到一条面包,所有东西都涨价了。这令人担忧,尽管工资在上涨。许多人仍然对经济感到不安,我们都知道原因……通货膨胀损害了美国人的钱包,扭转这一趋势是我的当务之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地时间11月10日,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美国总统拜登发表讲话。图自澎湃影像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副主席理查德·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等高级官员此前曾表示,他们预计过去几个月的通胀飙升将被证明是“暂时的”,随着供应链中断问题得到解决和劳动力市场稳定,通胀将逐渐消退。然而,经济学家们却说,近期的通胀数据“打脸”了这种观点。
当地时间11月8日,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表示,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目前远高于美联储认为合适的水平,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意味着政策错误。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14 03:19
“大辞职时代”,美国工人真的觉醒了吗?2021-11-13 23:14:06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这个月底,美国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购物节。不过这一次,美国老板们的心恐怕要悬着了......
在美国知名论坛Reddit的“反工作”(Antiwork)板块,有人近期掀起了一项轰轰烈烈的“罢工”“罢买”运动,号称要打碎资本家借购物节大赚一番的幻想,让他们吃到苦头。目前这个板块的成员数已从去年初不到8万,激增到这个月近102万,且跟帖数还在迅速增加。
实际上,这场动员只是美国愈演愈烈的罢工辞职潮的一小片浪花。伴随着美国供应链危机和高居不下的通胀率,全美多个行业迎来了“大辞职时代”(Great Resignation),加剧着美国劳动力短缺的危机。美国消费价格指数(CPI)10月份再次飙升,同比上涨6.2%,创31年以来最大涨幅。另据美国劳工局统计数据,今年9月美国共有超过440万人辞职,辞职率高达3%,再次打破8月纪录,刷新了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美国工人的反抗渐成风潮,“如何对抗老板”的话题,甚至成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最受欢迎的消遣,连美国媒体也不禁高呼“美国工人们正在战斗”,“他们正在展示自己的力量!”
不过,美国工人真的“觉醒”了么?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对观察者网表示,美国工人目前的行动,无论是闹得沸沸扬扬的辞职潮还是这次的罢买运动,都只是他们面对现状不满的本能反应,整体看,距离真正意义上自觉的工人运动,还有很大的差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华尔街日报》:美国工人辞职率创下新的纪录
“不工作!不生产!不购物!”
11月26日,美国等西方国家将迎来被称作“黑色星期五”的购物促销季。眼看着还有不到半月,有美国人已经吹响了“罢工”“罢买”的号角——“让黑色星期五拉闸断电,打击老板们的底线!”
在美国知名论坛Reddit的“反工作”(Antiwork)板块上,近期人们密集发布了一些表情包和自身经历,疯狂吐槽着与工作相关的抑郁和焦虑,抱怨专横的老板、无休止的工作对生活的的折磨。有些人还在贴文中给他人支招,如何加入工会,如何才能在工作中“摸鱼”及事关辞职的策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Reddit“反工作”新闻板块,成员数已超过110万
“在疫情期间,人们经历了太多关于工作的可怕故事。”一名用户在帖文中写道,“反工作运动针对的正是那些邪恶的老板和管理层,人们厌倦了被他们控制的生活。”
“在这个黑色星期五,让我们打击老板的底线。”另一位网友的帖子获得了6.8万个赞,“关掉手机,多陪陪家人,让我们有组织地抵制那些在黑色星期五购物的行为,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商店里,确保安全!”
有些用户觉得仅仅在网上发泄不满还不足够,他们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帖子,呼吁人们在线下罢工并拒绝公务。人们聚在一起献计献策,为当天的抵制提供行动指导,这个帖子已经获得了近1.3万个赞。
除了在论坛中用文字发泄情绪,制定策略,有些用户还制作了用以宣传的大幅海报,书写着醒目的标语——让黑五断电,不要购物,不要工作,让商店空空如也,让老板内心滴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们在Reddit论坛上制作并发布的海报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爆火的“反工作”板块其实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并未受到太多关注。在去年1月份,这个板块的成员数仅有7.6万人,但在近两年后的今天,它的用户数量已经激增至102万人,特别是自今年9月以来,这个数字翻了两番。如今,“反工作”板块的日均评论数已经跻身全球前十。
“抵制黑色星期五源于一个想法,即我们如何将目前的呼吁转化为现实的时间。”一位“反工作”板块的主持人说,“我们认为Reddit并非一个组织工人或群众行动的好地方,如果能把这种行动引入到线下社区中就太棒了。”
Reddit论坛上发生的事情,其实也在其他社交平台上蔓延。美国VOX网站注意到,在网上看别人的辞职经历和对抗“坏老板”的故事,已经成了一种真正的消遣。在TikTok、YouTube和Twitter上,关于辞职的帖子数量都在激增。
“这种愤怒由很多因素引发,人们刚刚走过疫情期间地狱般的经历,特别是你的老板还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让工人们更加愤怒。”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负责人海蒂·谢尔霍兹(Heidi Shierholz)说。
“大辞职”浪潮反映出美国工人不安的情绪
实际上,美国工人们在网络上掀起的反抗浪潮,只是数月来“大辞职”浪潮的又一投射。
自上个月以来,从美国机械、食品生产线上的工人,到马萨诸塞州的护士和肯塔基州的酿酒师,再到好莱坞的工作人员,全美各行各业超过10万名工人要么正在罢工、要么正准备罢工。据彭博社不久前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自8月1日以来,全美有近40家工厂举行了罢工,这一数字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美国劳工部本周五(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美国共有超过440万人辞职,辞职率高达3%,再次打破8月份430万人的纪录,刷新了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目前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萎缩状态,比疫情前少了400万个工作岗位,9月份的职位空缺数量为1040万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世纪以来美国人辞职率走势,今年刷新了纪录(CNBC据美国劳工部数据制作)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重创美国经济之际,虽然在美国政府“大水漫灌”的政策刺激下,美国GDP实现增长,但光鲜亮丽的数字之下,掩盖的却是一片“虚假的繁荣”,失业率和通胀率均居高不下。今年10月,美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再次飙升,同比上涨6.2%,创31年以来最大涨幅。
《纽约时报》形容,“大辞职浪潮”正反映出“广大工人不安的情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指出,在美国疫情暴发19个月后,劳动力市场正以一种数十年来从未见过的方式发生改变。在这种改变中,雇员而非雇主占据了主导地位,这让工会得以施展自己的影响。彭博社同样提到,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后,美国工会工人们突然发现,他们突然在工资和福利谈判中占据了上风。
美媒注意到,包括疫情、通胀、供应链危机在内的一系列相关事件,激起了他们与公司谈判的勇气,“他们决定拿回那些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年10月举行罢工抗议的美国家乐氏公司员工(图自美媒)
比如美国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在12日报道中分析,“大辞职时代”到来的趋势,已经不容忽视,尽管美国各行各业都在寻求这个问题明确的答案,但一些劳动力分析人士猜测,这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行业杂志Fast Company网站报道
“首先是新冠疫情的持续发酵,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担忧,这导致人们不愿意继续呆在工作岗位上。学校因疫情封锁,也使得一些家长不得不放弃工作居家照顾孩子。
其次,新冠疫情让过去的一年发生了许多戏剧性的改变,这可能引发了人们对自我价值的重新思考——是否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为老板创造价值。毕竟当疫情袭来时,那些失业的美国人突然发现,自己被付出了多年劳动的公司顷刻间抛弃了。如今这些公司又开始招聘,愤怒的美国人已不愿回去。”
最后,劳动力市场的短缺也让求职者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他们能够借此向雇主提出更好地工作条件和报酬。”
“这并非真正意义上自觉的工人运动”
眼下,美国工人们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正愈演愈烈,但他们真的“觉醒”了吗?
沈逸对观察者网表示,美国工人目前的行动,无论是闹得沸沸扬扬的辞职潮还是这次的罢买运动,都只是他们面对现状不满的本能反应,整体看,距离真正意义上自觉的工人运动,还有很大的差异。如果说特征,更多的是体现出自发的无政府主义躁动的特点。
在疫情和经济衰退的压力下,美国政府拧开了水龙头,开启“大水漫灌”模式。临近明年的中期选举,从某个角度上讲,美国政客不是冲着经济目标去的,而是为了攫取政治利益,争取更多的选民。但事情的发展超出了预期,持续加剧的辞职潮将这种后果具体展现了出来。
美国政府原本希望通过一定的社会援助托底,使渡过难关的美国人重返工作岗位。但事与愿违,高企的通胀吃掉了美国人的购买力,更多的美国人辞掉了工作,他们寄希望于政府发放更多的福利。但倘若拜登政府再度增加福利开支,无疑会进一步加大美国经济泡沫,使问题进入恶性循环,并让美国面临滞胀的风险。
“这种现象的直接成因是美国政府治理能力不足。”沈逸预测,要想带领美国经济全面实现复苏,拜登政府依然深陷新冠疫情带来的死结。如果无法实现对新冠疫情的有效管控,美国经济社会就无法恢复正常状态,这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链接


贫富分化 消费主义忽悠 双11失色 和平主义 9.9教师节伎俩
11 个回复 - 313 次查看
下午察:今年双十一为何不热闹? 作者: 察客 2021-11-12 21:14 标准 1111日,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邮区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包裹。(新华社) 中国年度“消费盛事”——双 ...
2021-11-12 23:39 - 焦典 - 坛友之声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17 14:22
美财长敦促国会在12月15日前提高政府债务上限

作者: 陈慧璋  
2021-11-17 12:05

标准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耶伦说,在12月15日之后,美国财政部存在资金不足以履行政府支付义务的可能性。为确保美国政府信用不受影响,国会亟需尽快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路透社)
[/url]




(早报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敦促美国国会在12月15日之前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以避免政府债务违约风险。
新华社报道,耶伦周二(16日)在写给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领袖的信中说,总统拜登此前一天签署的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生效后,美国财政部需在12月15日之前向高速公路信托基金划拨资金1180亿美元(约1603亿新元)。
耶伦表示,她对这笔资金的拨付抱有“高度信心”,但在12月15日之后,财政部存在资金不足以履行政府支付义务的可能性。为确保美国政府信用不受影响,国会亟需尽快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
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美国国会10月曾通过一项法案,暂时将政府债务上限调高约4800亿美元,确保美国财政部可履行支付义务至12月3日。
美国两党政策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研究显示,联邦政府已于10月底触及28.9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此后美国财政部采取非常规措施来避免出现债务违约。该机构预计,如果美国国会不通过新的立法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联邦政府可能会在今年12月中旬至明年2月中旬之间出现债务违约。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18 00:45
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


柏林
1890年10月27日于伦敦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engels/marxist.org-chinese-engels-1890-10-27.htm

亲爱的施米特:
  我现在刚刚抽出空来给您写回信。我认为,如果您接受《苏黎世邮报》的聘请,那将是做得很对的。在那里,您总可以在经济方面学到许多东西,特别是如果您随时注意,苏黎世毕竟只是第三等的金融和投机市场,因而在那里得到的印象都是由于双重的和三重的反映而被削弱、或者被故意歪曲了的。但是您在实践中会熟悉全部机构,并且会不得不注意从伦敦、纽约、巴黎、柏林、维也纳收到的第一手的交易所行情报告,这样,您就会看到反映为金融和证券市场的世界市场。经济的、政治的和其他的反映同人眼睛中的反映是完全一样的,它们都通过聚光镜,因而都表现为倒立的影像——头足倒置。这里只缺少一个使它们在我们的观念中又正立起来的神经器官。金融市场上的人所看到的工业和世界市场的运动,恰好只是金融和证券市场的倒置的反映,所以在他们看来结果就变成[265]了原因。这种情况我早在四十年代就在曼彻斯特看到过:伦敦的交易所行情报告对于认识工业的发展进程以及周期性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是绝对无用的,因为这些先生们想用金融市场的危机来解释一切,而这些危机本身多半只是一种征候而已。当时问题是在于要否认工业危机来源于暂时的生产过剩,所以问题同时还有促使进行歪曲的倾向性的方面。现在,这一点至少对我们来说已经永远消失,而且下述情况的的确确是事实:金融市场也会有自己的危机,工业中的直接的紊乱对这种危机只起从属的作用,或者甚至根本不起作用。在这里,还需要确定和研究一些东西,特别是要根据近二十年的历史来加以确定和研究。

  凡是存在着社会规模的分工的地方,单独的劳动过程就成为相互独立的。生产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东西。但是,产品贸易一旦离开生产本身而独立起来,它就会循着本身的运动方向运行,这一运动总的说来是受生产运动支配的,但是在单个的情况下和在这个总的隶属关系以内,它毕竟还是循着这个新因素的本性所固有的规律运行的,这个运动有自己的阶段,并且也反过来对生产运动起作用。美洲的发现是在此以前就已经驱使葡萄牙人到非洲去的那种黄金梦所促成的(参看泽特贝尔《贵金属的生产》),因为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的蓬勃发展的欧洲工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贸易,都要求有更多的交换手段,而这是德国——1450—1550年的白银大国——所提供不出来的。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在1500—1800年间侵占印度,目的是要印度输入,谁也没有想到要向那里输出。但是这些纯粹由贸易利益促成的发现和侵略,终归还是对工业起了很大的反作用:只是由于有这些国家输出的需要,才创立和发展了大工业。

  金融市场也是如此。金融贸易和商品贸易一分离,它就有了——在生产和商品贸易所决定的一定条件下和在这一范围内——它自己的发展,它自己的本性所决定的特殊的规律和阶段。加之金融贸易在这种进一步的发展中扩大到证券贸易,这些证券不仅是国家证券,而且也包括工业和运输业的股票,因而总的说来支配着金融贸易的生产,有一部分就为金融贸易所直接支配,这样金融贸易对于生产的反作用就变得更为厉害而复杂了。金融家是铁路、矿山、铁工厂等的占有者。这些生产资料获得了双重的性质:它们的经营应当时而适合于直接生产的利益,时而适合于股东(就他们同时是金融家而言)的需要。关于这一点,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北美的铁路。这些铁路的经营完全取决于叫做杰·古耳德、万德比尔特等人当前的交易所业务——这种业务同某条特定的铁路及其作为交通工具来经营的利益是完全不相干的。甚至在英国这里我们也看到过各个铁路公司为了划分地盘而进行的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斗争,这种斗争耗费了巨额的钱财,它并不是为了生产和运输的利益,而完全是由于竞争造成的,这种竞争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让握有股票的金融家便于经营交易所业务。

  在上述关于我对生产和商品贸易的关系以及两者和金融贸易的关系的见解的几点说明中,我基本上也已经回答了您关于整个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问题从分工的观点来看是最容易理解的。社会产生着它所不能缺少的某些共同职能。被指定去执行这种职能的人,就形成社会内部分工的一个新部门。这样,他们就获得了也和授权给他们的人相对立的特殊利益,他们在对这些人的关系上成为独立的人,于是就出现了国家。然后便发生象在商品贸易中和后来在金融贸易中的那种情形:这新的独立的力量总的说来固然应当尾随生产的运动,然而它由于它本来具有的、即它一经获得便逐渐向前发展了的相对独立性,又反过来对生产的条件和进程发生影响。这是两种不相等的力量的交互作用:一方面是经济运动,另一方面是追求尽可能多的独立性并且一经产生也就有了自己的运动的新的政治权力。总的说来,经济运动会替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造成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即国家权力的以及和它同时产生的反对派的运动的反作用。正如在金融市场中,总的说来,并且在上述条件之下,是反映出,而且当然是头足倒置地反映出工业市场的运动一样,在政府和反对派之间的斗争中也反映出先前已经存在着并且在斗争着的各个阶级的斗争,但是这个斗争同样是头足倒置地、不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不是作为阶级斗争、而是作为维护各种政治原则的斗争反映出来的,并且是这样头足倒置起来,以致需要经过几千年我们才终于把它的真相识破。

  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此外,还有侵占和粗暴地毁灭经济资源这样的情况;由于这种情况,从前在一定的环境下某一地方和某一民族的全部经济发展可能完全被毁灭。现在,这种事情大部分都有相反的作用,至少在各大民族中间是如此:战败者最终在经济上、政治上和道义上赢得的东西往往比胜利者更多。

  法也是如此:产生了职业法律家的新分工一旦成为必要,立刻就又开辟了一个新的独立部门,这个部门虽然一般地是完全依赖于生产和贸易的,但是它仍然具有反过来影响这两个部门的特殊能力。在现代国家中,法不仅必须适应于总的经济状况,不仅必须是它的表现,而且还必须是不因内在矛盾而自己推翻自己的内部和谐一致的表现。而为了达到这一点,经济关系的忠实反映便日益受到破坏。法典愈是很少把一个阶级的统治鲜明地、不加缓和地、不加歪曲地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就愈是常见:这或许已经违反了“法观念”。1792—1796年时期革命资产阶级的纯粹而彻底的法观念,在许多方面已经在拿破仑法典[344]中被歪曲了,而就这个法典所体现的这种法观念来说,它必然要由于无产阶级的不断增长的力量而日益得到各种缓和。但是这并不妨碍拿破仑法典成为世界各地编纂新法典时当做基础来使用的法典。这样,“法发展”的进程大部分只在于首先设法消除那些由于将经济关系直接翻译为法律原则而产生的矛盾,建立和谐的法体系,然后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和强制力又经常摧毁这个体系,并使它陷入新的矛盾(这里我暂时只谈民法)。

  经济关系反映为法原则,也同样必然使这种关系倒置过来。这种反映的发生过程,是活动者所意识不到的;法学家以为他是凭着先验的原理来活动,然而这只不过是经济的反映而已。这样一来,一切都倒置过来了。而这种颠倒——它在被认清以前是构成我们称之为思想观点的东西的——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并且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它,我以为这是不言而喻的。以家庭的同一发展阶段为前提的继承权的基础就是经济的。尽管如此,也很难证明:例如在英国立遗嘱的绝对自由,在法国对这种自由的严格限制,在一切细节上都只是出于经济的原因。但是二者都反过来对经济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二者都对财产的分配有影响。

  至于那些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即宗教、哲学等等,那末它们都有它们的被历史时期所发现和接受的史前内容,即目前我们不免要称之为谬论的内容。这些关于自然界、关于人本身的本质,关于灵魂、魔力等等的形形色色的虚假观念,大都只有否定性的经济基础;史前时期的低级经济发展有关于自然界的虚假观念作为自己的补充,但是有时也作为条件,甚至作为原因。虽然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但是,要给这一切原始谬论寻找经济上的原因,那就的确太迂腐了。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论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的谬论的历史。从事于这件事情的人们又属于分工的特殊部门,而且他们自以为他们是在处理一个独立的领域。只要他们形成社会分工之内的独立集团,他们的产物,包括他们的错误在内,就要反过来影响全部社会发展,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但是,尽管如此,他们本身又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支配作用的影响之下。例如在哲学上,拿资产阶级时期来说这种情形是最容易证明的。霍布斯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十八世纪意义上的),但是当君主专制在整个欧洲处于全盛时代,并在英国开始和人民进行斗争的时候,他是专制制度的拥护者。洛克在宗教上就象在政治上一样,是1688年的阶级妥协[409]的产儿。英国自然神论者[410]和他们的更彻底的继承者法国唯物主义者,都是真正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法国人甚至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家。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哲学中,德国庸人的面孔有时从肯定方面表现出来,有时又从否定方面表现出来。但是,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十八世纪的法国对英国(而英国哲学是法国人引为依据的)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但是,不论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的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但是这种支配作用是发生在各该领域本身所限定的那些条件的范围内:例如在哲学中,它是发生在这样一种作用所限定的条件的范围内,这种作用就是各种经济影响(这些经济影响多半又只是在它的政治等等的外衣下起作用)对先驱者所提供的现有哲学资料发生的作用。经济在这里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但是它决定着现有思想资料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式,而且这一作用多半也是间接发生的,而对哲学发生最大的直接影响的,则是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反映。

  关于宗教,我在论费尔巴哈的那本小册子[注:弗·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编者注]的最后一章里已经把最必要的东西说过了。

  因此,如果巴尔特认为我们否认经济运动的政治等等反映对这个运动本身的任何反作用,那他就简直是跟风车作斗争了。他只须看看马克思的《雾月十八日》,那里谈到的几乎都是政治斗争和政治事件所起的特殊作用,当然是在它们普遍依赖于经济条件的范围内。或者看看《资本论》,例如关于工作日的那一篇,那里表明,肯定是政治行动的立法起着多么重大的作用。或者看看关于资产阶级的历史的那一篇(第二十四章)[411]。如果政治权力在经济上是无能为力的,那末我们又为什么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专政而斗争呢?暴力(即国家权力)也是一种经济力量!

  但是我现在没有时间来批评这本书[注:保·巴尔特《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编者注]了。首先必需出版第三卷[注:《资本论》。——编者注],而且我相信,例如伯恩施坦就可以把这件事情很好地完成。

  所有这些先生们所缺少的东西就是辩证法。他们总是只在这里看到原因,在那里看到结果。他们从来看不到:这是一种空洞的抽象,这种形而上学的两极对立在现实世界中只是在危机时期才有,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虽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均衡:其中经济运动是更有力得多的、最原始的、最有决定性的),这里没有任何绝对的东西,一切都是相对的。对他们说来,黑格尔是不存在的。

  至于谈到党内争吵,反对派的先生们硬是把我拉了进去,使我没有任何选择余地。恩斯特先生对待我的行为,除非称之为幼稚,是无法形容的。[358]至于这个人有病,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写作,那我表示遗憾。但是这个人具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以致不把别人的话读成相反的意思,就连一行也读不下去,这样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力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能用于社会主义这个非幻想的方面。让他去写小说、剧本、文艺评论和诸如此类的东西:这样他只会损害资产阶级教育,从而对我们有利。也许他那时会成熟起来,在我们的领域里也能有所作为。但是,应该说,这个反对派所表现出来的一大堆幼稚的胡说八道和绝对愚蠢的东西,是我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没有遇到过的。而这些极端自负、目空一切的无知青年竟然想规定党的策略!我仅从倍倍尔在维也纳《工人报》上发表的唯一的一篇通讯中[412]所了解到的东西,比从这些人的全部胡说八道中了解到的更多。而他们自以为,他们比这位如此惊人正确地了解情况、如此有说服力地简单描绘情况的头脑清楚的人更了不起!这都是些失败的美文学家,而即使是有成就的美文学家,也是令人厌恶的家伙。

  如果《人民论坛》停刊,我感到很遗憾。在您主持编辑下看得很清楚:这个理论内容多于时事内容的周刊,已经能拿出一些东西来,而我也知道您有一些什么样的撰稿人!但在《新时代》成为周刊以后,是否能和《新时代》同时坚持下去,看来确实是有问题的。无论如何,您本人将会很高兴摆脱编辑的一切甘苦,并且有时间从事纯新闻工作以外的其他事情。在今后一些日子里柏林还会有最近这次争吵的各种余波,而谁要是卷了进去,就会一事无成。

  发表我那封信的片断没有坏处[413],但最好还是不要这样做。信是凭记忆写的,写得很快,又没有查对等等,因此总有一些考虑不周的说法会被我们在莱茵称之为小捣蛋鬼的那种人抓住的,天知道他会从中引出什么样的谬论。

  十分感谢您预先祝贺我还有一个月才到的七十岁生日。我目前感到身体非常好,只是还必须保护眼睛,不能在煤气灯下写东西。但愿能继续如此。

  我的信该结束了。
  致衷心的问候。

  您的 弗·恩格斯



  注释:
  [265]恩格斯指1842—1844年自己在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公司所属的纺纱厂实习经商。这几年在恩格斯世界观的形成以及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第286、484页。
  [344]拿破仑法典——这里指资产阶级法体系,即在拿破仑第一统治下于1804—1810年通过的五种法典(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商业法典、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第383、488页。
  [358]鉴于1890年9月16日《人民呼声报》上发表了恩斯特的文章,他歪曲恩格斯的意见,企图把恩格斯说成和“青年派”(见注353)持有一致的观点,恩格斯写了《答保尔·恩斯特先生》一文(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2卷第93—99页),其中附了他1890年6月5日给恩斯特的信的一部分。——第409、491页。
  [409]指1688年政变。政变的结果,在英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并确立了以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妥协为基础的、以奥伦治的威廉为首的君主立宪制(从1689年起)。英国资产阶级历史著作把这次政变称之为“光荣革命”。——第489页。
  [410]自然神论者是一种宗教哲学学说的拥护者。这种学说承认神是世界的无个性的理性的始因,但否认神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在封建教会世界观统治的条件下,自然神论不止一次地从唯理论立场出发,批判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揭露僧侣的寄生生活和招摇撞骗行为。但是,自然神论者同时又与宗教妥协,主张为人民群众保留具有合理形式的宗教。——第489页。
  [411]关于工作日那章,见《资本论》第1卷第8章;第24章标题为《所谓原始积累》。——第490页。
  [412]大概是指1890年10月10日《工人报》第41期“在国外。德国”栏内的通讯,注明“10月7日于柏林”。——第492页。
  [413]指1890年9月27日《柏林人民论坛》第39期发表了恩格斯1890年8月5日给施米特的信的一部分(见本卷第432页)。——第492页。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


提示,参照2012年版新译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10页。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22 15:59
18个月美国大水漫灌7.1万亿美元,经济出现怪症状来源:观察者网

【导读】 2020年全年美国人收入总计增加1.205万亿美元,其有1.102万亿来自于标注为“个人流动转移收入”的政府补助,占到了91.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观察者网 赵挪亚 编辑 徐乾昂】
“拜登经济就是个活生生的矛盾。”
“(经济上)有些事真的说不通。”
在新冠疫情迟迟不见缓和的情况下强行提振经济,如今的美国社会怪相频出:美国人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10年最低点,却又在疯狂购物;企业招聘势头强劲,工人们却以创纪录的速度辞职;疫情下的美国人,工资却比疫情前的还要多,地方政府拨款“现金过剩”……
归根结底,单方面靠美联储“超发”、美国政府“乱花”似的“输血型”经济疗法,已经无法治愈美国经济内伤。特朗普和拜登两届政府,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数万亿美元。过去18个月内,美国国会的总拨款7.1万亿美元,已占一年总GDP的30.6%,其中部分资金通过支票发给民众。根据美国官方11月16日最新数据,去年美国人所谓“涨的工资”中,有超90%是政府拨款。美国财长耶伦已于16日警告,国库中的现金在12月3日以后不会支撑太久。
固然,美国政府以上次经济危机为模板,制定了此次应对危机的方案。但供应链割裂的巨大隐患,让美国的方案如今开始反噬经济建筑的各个层面——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逐月提高的通胀指数、层层攀升的债务上限,这些已成为美国经济的“引爆点”。已经有共和党参议员指出,美国的通胀已经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会颠覆美国经济。
同时,美国为市场注入的天量流动性正不断产生负面溢出效应,让全世界人民为此“埋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经济,怪象频出
怪象之一,消费者信心指数10年最低,美国人却在疯狂购物。
11月12日,CNN援引密歇根大学数据称,11月初,美国人的初步消费者信心指数已降至66.8%,较上月下降6.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1%,为10年最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华盛顿邮报》共同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惊人的”70%美国人对拜登政府执政下的经济持负面评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密歇根大学制作的美国消费者信心数据,11月初步数据为10年最低
但与此同时,美国人正在疯狂购物。10月份的零售额上升,继9月份增长0.8%后,10月继续增长1.7%,为3月份以来的最大增幅。这是连续第三个月增长,超过了经济学家1.4%的预期。10月份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飙升16.3%,比疫情前水平高出21.4%。
怪象之二,岗位需求增多,工人辞职数量却创下纪录。
10月,美国的招聘市场进一步扩大。尽管外界担心夏季招聘会放缓,但修正数据显示,政府严重低估了6月至9月之间的就业增长,并将最初的预测上调至62.6万个就业岗位。但与此同时,创纪录的440万美国人在9月份辞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创纪录的440万美国人在9月辞职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
美国劳工部发布的职位空缺及劳动力流动调查(JOLTS)显示,职位空缺数比失业人数多出280万,再创新高,连续三个月站在200万整数关口上方。仍然高企的数字意味着美国的劳动力短缺延续至秋季。
另外,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考虑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换工作或退休,这表明劳动力市场将进一步流失。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的“打工”意愿正在降低。
美国大部分企业为了招聘、留住员工绞尽脑汁,涨工资、加福利、给股权激励。但另一方面,工资的增长还是赶不上不断升高的商品价格。
怪象之三:新冠疫情暴发,美国经济衰退,美国人和政府反而更有钱了。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最新数据(11月16日),2020年美国共有3040个县民众的个人收入增加,69个县下降,3个县维持不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经济分析局制作各县个人收入图表,颜色越深,说明个人收入增长越快
而从总的增长趋势来看,2020年2月之后,美国人的个人收入增长经历了多次猛烈的波动,短期之内的增长幅度历史最快。
这一增长,令美媒很费解。《纽约时报》10月18日在报道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除了短暂的例外,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家庭的收入增长缓慢得令人沮丧,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
“但令人惊讶的是,过去两年是一个例外。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大多数美国家庭的财务状况比2019年好,这怎么可能呢?新冠疫情已经造成了大量的疾病和死亡,扰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它引发了一场短暂的急剧经济衰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民众的个人收入增长一直较为平缓,但疫情期间波动幅度激烈 美国圣路易斯联储数据
地方政府的钱,也多到不知道该怎么用。皮尤研究中心11月15日的报告显示,由于州税收收入、投资收入以及联邦疫情援助拨款的激增,许多州在2021财年,实现了史上最大的财政盈余。
例如,爱荷华州的财政盈余为12.4亿美元,相当于2021财年全年预算资金的16%。弗吉尼亚州有26亿美元的盈余,相当于2021财年全年预算的11%。
“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数字,”爱达荷州共和党众议员、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里克·扬布拉德(Rick Youngblood)说。
但由于美国政治的极化,两党围绕资金的使用方式有着诸多争吵。科罗拉多州的民主党力推将资金投放到社会服务和环境项目,但共和党人更为支持减税。
美国“输血”后遗症,如今开始显现
所有的这些怪象,都与美国政府疫情暴发以来,持续大规模的撒钱存在着联系。根据美国无党派资金追踪机构“负责任预算委员会”统计,截止11月5日,美国国会就新冠疫情防治、提振紧急相关拨款已超5.9万亿美元,具体来说是5921167277157美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会拨款总计
而拜登刚于本周一签署通过的基建法案,造价1.2万亿。也就是说在过去18个月里,美国的总拨款已超7.1万亿,占去年年GDP的约30.6%。若1.75万亿美元《重建更好未来法案》通过,可能会将美国政府18个月内的总拨款提升至8.85万亿美元,占去年总GDP的42%。
其中一部分钱,最终流入了美国民众的口袋。
美国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先后多次向美国家庭直接派发现金,部分美国人领到的疫情补助甚至超过了正常工作的收入。
新冠疫情至今,美国已签署三份经济刺激和纾困法案。去年3月26日深夜,美国参议院投票一致通过史上最大紧急经济刺激法案:“2万亿美元刺激法案”。
法案计划以3个方式,向美国注入总计2.143万亿美元的资金救助。这3个方式分别为:直接援助、贷款和补助。直接援助方面,法案将给予每位美国人1200美元,其子女(17岁以下)每人500美元。当受助对象的年薪超过7.5万元时,派现金额将逐步下降。年薪超过9.9万美元且无子女的单身人士、或年薪超过19.8万美元且无子女的已婚夫妇,将不能获得补助。针对美国民众的派现金额总计为3010亿美元。
同年12月,在两党的争吵声中,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第二次9000亿美元的疫情援助方案。法案规定,为美国年收入7.5万美元以下人群每人发放600美元。
3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50票赞成、49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一项1.9万亿美元的新冠纾困救助法案。根据法案,所有符合规定(年收入低于80000美元)的美国民众将额外收到每人1400美元补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1.9万亿美元的新冠纾困救助法案,标志着该法案正式生效 IC photo
总的来说,美国的低收入人群总共能收到超3000美元的补助款,这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美国经济,帮助到了低收入人群。实际上2020年全年美国人收入总计增加1.205万亿美元,其有1.102万亿来自于标注为“个人流动转移收入”的政府补助,占到了91.5%。
另一方面,这样大规模的撒钱行动,还是给美国经济的各个层面,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当前,美国消费需求正在回升,各行各业也正全力复工复产,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复苏,因此导致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应短缺的问题。无奈之下,大量用工企业便采取涨薪的手段,招聘人才,使得美国企业的人力成本迅速上涨,而这又导致下游消费品的涨价,从而引发美国物价进一步上涨,最终导致通胀率上升。
美国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过一轮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目前,通胀水平可能高于美联储预计的水平,而在通胀主要推手之一的薪资方面,当前劳动力供给紧缺导致美国企业不断涨薪,目前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的三个条件已满足两个,薪资增速向通胀的传导可能更强,当前美国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的风险可能被低估。
因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直强调,美国就业市场的问题比通胀的问题更加重要,通胀只是暂时的。美联储官员表示,刺激政策和提高失业福利等措施,可能会推高美国全社会的工资水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鲍威尔 IC photo图
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美国通胀率仍在迅速飙升。2021年10月,美国的通货膨胀数据再度“爆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超过5.8%的预期,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高。美国总统拜登紧急表态称,通货膨胀损害了美国人的钱包,扭转这一趋势是当务之急。
美国企业的人力成本超预期上涨,大概率将继续向终端销售传导,或将进一步加剧美国通胀率的上升。这也造成在通胀的压力之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11月初意外崩塌,为2011年以来最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此次通胀热图,颜色越深通胀越厉害 华尔街日报图
桥水基金达利欧警告投资者,持有现金的人最受伤害,因为他们忽视了自己的购买力正在被(通胀)所侵蚀。
美国“输血”成瘾,但这回遇到个大问题
要理解美国如今撒钱行动的背后逻辑,还是要从10年前说起。
《纽约时报》经济专栏作家尼尔·欧文(Neil Irving)11月15日对比了美国近两次处理经济危机的方式。2010年前后,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支出减少,工作岗位也在减少,决策者认为美国经济没有达到潜力,造成了严重的人力成本危机。
而当疫情暴发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危机,似乎与上一次有着类似的性质,这也让决策者们决心避免重蹈覆辙,为经济注入足够多的现金,收入增长超过了疫情前的趋势,家庭的平均储蓄也有所增加。同时,也为企业注入资金,维持税收,从而营造出经济平稳运行的表象。
州和地方财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联邦政府的行动与2010年代初不同,是倾向于做得“过火”,而不是做得不够。在10年前的经济衰退中,各州收入损失严重。人们失去了工作,缴纳的所得税减少了。投资损失意味着更少的资本利得税。下跌的房地产价值意味着更低的财产税。消费者支出的大幅下降意味着销售税的减少。
在那次事件中,联邦政府几乎没有表现出支持州财政的意愿。由于各州一般不能出现预算赤字,这就迫使地方政府采取紧缩措施,导致进一步的失业,并在数年内减缓经济复苏。这次则不同,联邦政府支持人们的收入,帮助保持所得税收入的流动。同时,美国的股票市场繁荣,资本收益激增,房地产价格上涨,人们在实体商品上的支出增加了,这又支持了销售税收入。
但这一次,有一个大问题,似乎被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忽视了:供应链的割裂,可能无法维持住美国的经济和货币政策。
10年前,支出不足导致了对商品和服务的长期需求不足,这意味着潜在的工人多于工作岗位。同时,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供过于求,包括制造业和航运业。
但现在,疫情造成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割裂。不论是卫生纸还是新车的配件,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供不应求。其实,早在疫情暴发之初,亚洲和欧洲的工厂关闭,航运公司开始减少班次和运货量,供应链危机就开始了。
以全球供应链重要一环越南为例。去年,越南被西方媒体誉为“抗疫模范生”,工厂一度恢复了运营。但在今年,由于德尔塔病毒的肆虐,越南政府重新开启防疫限制,许多工厂停工。这段时期的停工,已经造成欧美品牌的产品无法按时交货。
而当越南9月日确诊人数下降后,政府开放限制后,数百万越南工人逃离工厂,返回老家,这也持续地给供应链制造压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越南服装加工厂的女工 越南媒体图
眼下,全球供应链危机还不知何时解决,但这已经给美国的经济政策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金融时报》经济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11月17日撰文认为,美国的经济决策者们之前对供应链太过乐观,现在正在“犯下错误”。
他认为,由于商品的短缺,通胀上升的速度远高于工资的增长,这可能会造成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即便以核心通胀率计算,美国的实际短期利率也接近负5%。如今美国的问题在于供应,而不是需求,而美联储对此无能为力。
“人们相信‘过热’的经济,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成本有限,这是维持需求的一个很好理由。但如果不应对通胀的快速上升,这是一个危险的论点,到时这种政策带来的好处可能远逊于预期。到时,美联储将被迫改变,这样做的成本,远超过目前其调整超宽松政策的成本。”
“粘性通胀很危险,可能彻底颠覆美国经济”
不过在政治极化的美国,经济问题似乎又演变成一场政治问题。过去几周,共和党人士反复批评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但以耶伦为代表的拜登政府官员,强调通货膨胀只是“暂时的”。
佛罗里达州共和党议员里克·斯科特(Rick Scott)11月15日在《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上撰文,批评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并将目前美国的通胀定性为“粘性通胀”(sticky inflation)。
一般而言,货币、供给对通胀产生的影响并不存在相续性,上年的高货币增速只要得到控制,除了刚性的延迟效应以外,并不会对当年的通胀产生额外影响。但通胀预期会延续,前一轮高通胀会导致在同等条件下,民众的通胀预期更容易复燃,致使当年更容易产生通胀。这种现象即被称为“粘性通胀”。
他认为,拜登的通胀危机只会愈演愈烈。“粘性通胀是危险的,因为它有能力彻底颠覆美国经济,这就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样想,轻率的政府开支导致物价上涨,货币没有以前那么值钱了。当收入不足以支付房租、杂货和其他必需品时,你就必须要求雇主给你加薪。当大家都要求加薪时,公司就被迫提高工资。这是一个循环: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工资上升-价格回升,周而复始。这是一个向下的螺旋,它将伤害我们的家庭和企业,扼杀我们的经济。”
但另一方面,耶伦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一直表示,通胀只是“暂时的”。
而当拜登政府进一步提出1.75万亿美元的《重建更好未来法案》,外界认为这可能进一步助长通胀的时候,耶伦本月表示,控制新冠疫情才是缓解通货膨胀的关键:“如果我们想让通货膨胀率下降,我认为继续在防治疫情方面取得进展是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耶伦重申,她预计通胀将在2022年下半年前得到缓解。
但除了美国国内经济,超发货币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让全世界人民都要为此“埋单”。
央视国际锐评指出,美国目前正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美元流动性泛滥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给不少国家企业生产经营及民众生活带来压力。美元滥发诱发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涨价。而全球大宗商品涨价,则又推高各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和经营困难。
同时,由于美元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流动性得以大量进出其他国家,给各国资本市场造成巨大的不确定与不稳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月就警告,持续的高通胀数据,可能导致美联储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央行对货币政策前景进行“重新评估”。
为应对美国等“开闸泄洪”的溢出效应,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采取痛苦的应对举措。巴西、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今年以来都先后上调了利率,尽管这样做可能扼杀经济复苏。以巴西为例,近日巴西央行宣布加息100个基点,创下2003年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这也是巴西央行连续第四次加息。但据专家分析,巴西当前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014年深度衰退之前的水平,在当前经济增长低于潜在增长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本应采取刺激措施。
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已饱受疫情之苦。而美国滥发货币则给世界各国带来额外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也对世界经济安全造成更大隐患。“全球第一货币滥发国”让世界苦不堪言!它理应采取更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贡献,而不是以邻为壑。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25 15:02
当前美国通胀率同比已升至7.5%——转帖注

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对美国通胀压力感到担忧
作者: 张佳莹  
2021-11-25 14:33
标准
(早报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周三(24日)公布的1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对美国通货膨胀形势感到担忧,称如果物价持续上涨,美联储愿意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水平。

美联储于11月2日至3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从11月晚些时候开始逐月减少资产购买规模150亿美元(约205亿新元),并视情况调整资产购买速度。美联储同时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零至0.25%之间。

24日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围绕美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展开讨论。美联储官员认为,能源价格、工资和住宅租金等上涨加剧了通胀压力。虽然物价上涨主要反映了暂时性因素,但通胀压力消退所需时间可能比先前预估的要长。有官员担心,现在企业更有能力将更高的生产成本转嫁给客户,员工要求加薪的能力也在增强,可能导致高通胀更加持久。

许多与会美联储官员表示,如果通胀率持续高于2%的长期通胀目标,且通胀压力对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两大目标构成风险,美联储将“毫不犹豫采取适当行动”,调整资产购买步伐,并较此前预期更早提高利率。但美联储官员同时强调,要“耐心”看待即将公布的各项数据,以便更仔细评估供应链问题进展及其对劳动力市场和通胀的影响。

会议纪要还显示,出于对通胀压力增加的担忧,一些美联储官员希望以每月超过150亿美元的速度更快缩减资产购买规模,以便给美联储更早加息留出空间。

今年以来,受消费需求旺盛、供应链中断以及外出旅行反弹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国通胀率居高不下。市场对美联储2022年加息的预期也在升温。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截至24日,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在明年5月前加息的可能性已升至50%以上。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1月货币政策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决定开始逐月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并不对利率政策构成“任何直接的信号”。美联储将“以一种不同且更加严格的标准”调整利率政策。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3-31 02:06
德国通胀率跃升至国家统一以来最高水平
作者: 李月霞  
2022-03-30 22:28

乌克兰战争推高能源价格,德国通胀率跃升至国家统一以来的最高水平。(法新社)

(早报讯)德国通货膨胀率跃升至1990年代初东德与西德统一后开始统计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政府启动应急计划管理有限的供应之前,能源成本飙升就已经对居民和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
彭博社报道,3月份消费价格同比飙升7.6%,超过彭博调查得到的预估中值6.8%。
参与调查的27位经济学家中除了一人以外,其他所有人预测的CPI升幅都小于上述实际数据。

  延伸阅读
  应对能源供应短缺 德国启动第一阶段应急计划

西班牙周三(3月30日)早些时候公布的通胀数据高于预期,达到接近10%。这些数据凸显出,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不确定性加剧之际,要预测欧洲物价走势很难。
这些数据可能会强化对欧洲央行加息的预期,在西班牙公布数据之后,投资者已经将预期的加息时间提前。

链接

卢布买油气 普京革命惊呆周小川娄继伟刘鹤朱镕基西式思维
9 个回复 - 1658 次查看
俄最新反制要求:俄气以卢布结算 欧盟制裁或将名存实亡 财联社 2022年03月24日 14:00:55 当地时间周三(3月23日),普京在与政府官员会面时表示,俄罗斯领导层已决定将天然气出口到不友好的国家时,改用卢布 ...
2022-3-24 16:17 - 焦典 - 坛友之声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3-31 02:09
德国政府顾问调低2022年增长率预估 从4.6%降至1.8%
作者: 李月霞  
2022-03-31 00:18

(早报讯)德国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周三(3月30日)下修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预估,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经济存在不确定性。
路透社报道,这些顾问的预测为德国政府制定财政政策提供指引,他们将德国2022年的GDP增长率预估从4.6%下调至1.8%,并称经济要到第三季以后才会达到疫情前水平。
这四位顾问说,德国2023年GDP料增长3.6%。
顾问们发布的声明说:“在战争爆发前,不断上升的工业生产和强劲的劳动市场显示经济在复苏。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现在使经济状况急遽恶化。”
他们说,俄罗斯于2月24日入侵乌克兰,进一步损害了因冠病疫情而十分紧张的供应链,而天然气和原油价格大涨也令企业和私人消费承压。
因此,该委员会预计通胀率在2022年将达到6.1%,明年回落至3.4%。
专家们还指出,战争的进一步影响难以评估,并称冲突升级和额外的制裁可能对德国和欧洲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3-31 17:16
美民调:美国人最担心本国通胀问题 超过俄乌冲突
来源:海外网
2022-03-31 16:53
海外网3月31日电 据美国《新闻周刊》30日报道,昆尼皮亚克大学一项最新民调显示,美国人目前最担心的是本国不断上涨的物价,而非俄乌冲突。

民调显示,30%的美国成年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美国当下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仅14%受访者认为俄乌冲突是最紧迫问题。其中,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倾向于将美国的通货膨胀列为首要问题。

此外,美政府在处理这两个问题上的支持率都下降了。在经济方面,只有34%的美国人对美政府的工作表示满意,58%的人不满意。2月份,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9%,创40年来新高。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有44%的美国人赞成美政府的处理方式,45%的人则反对。美国及其欧洲盟友联合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美国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全美油价飞涨。41%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导致油价上涨的罪魁祸首。24%的美国人则表示,美国对俄制裁导致油价上涨。

此项民调于3月24日至28日进行,1462名美国成年人接受了调查,该调查的误差范围为正负2.7个百分点。(海外网 杨佳)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4-7 13:53
美财长承认对俄制裁"有重大代价" 经济学家警告美经济或衰退
来源:海外网
2022-04-07 10:30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资料图)

海外网4月7日电 美国白宫6日宣布新一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当天承认,对俄制裁推升了能源和食品价格,加剧通胀压力。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当地时间6日警告称,俄乌冲突将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后果,包括严重扰乱全球食品和能源供应。

在她发表上述言论之际,美国白宫6日刚宣布新一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制裁对象包括俄主要金融机构和政府高级领导人及其亲属。美政府将冻结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和俄罗斯阿尔法银行在美资产;将禁止美国人在俄罗斯进行新的投资;将禁止美国人与重要的俄国有企业进行交易并冻结相关企业在美资产等等。

此外,美国还下令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耶伦承认这将推升能源价格。她声称,“我们认为,为了惩罚俄罗斯在乌行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代价。”耶伦表示,能源价格在上涨,俄罗斯和乌克兰生产的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在上涨,镍、钛、钯等重要工业金属的价格也在上涨,这都将加剧通胀压力。

报道称,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经济学家们一直在下调对美国未来一年的经济预测。高盛的经济学家们警告说,美国经济2023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大幅上升,“风险较高”,约为20%至35%。(海外网 杨佳)

-----------------
欧洲统计局:欧元区物价涨幅达25年来最高水平
来源:海外网
2022-04-07 10:31
海外网4月7日电

随着通货膨胀高企,欧元区能否在2022年避免经济衰退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根据欧洲统计局(Eurostat)公布的数据,欧元区消费者价格指数在2月份同比上升5.9%之后,3月份同比上升7.5%,已经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回声报》报道,自2021年11月以来,欧元区通胀率每个月都在打破历史纪录。当前欧元区19个国家的几乎所有价格都在上涨,但主要是由燃油、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飙升推动的。尤其是能源价格在国际冲突影响下加速上涨,在2月份同比上涨32%之后,3月份同比上涨44.7%;食品、烟草和酒类价格继2月份同比上涨4.2%之后,3月份涨幅达5%;工业产品价格继2月份同比上涨3.1%之后,3月份涨幅达3.4%;服务价格继2月份同比上涨2.5%之后,3月份涨幅达2.7%。

在许多欧洲国家,通货膨胀形势严峻。荷兰和一些波罗的海国家的通胀率高达两位数。法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继2月份同比上升3.6%之后,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估计3月份将上升到4.5%,这是自1985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欧洲各国政府在能源价格飙升的情况下出台了购买力支持措施,但这是否足够还不确定。

通货膨胀加剧了欧洲社会危机,许多家庭越来越难以维持收支平衡。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持续上涨将给消费者支出带来压力,增加人们对经济复苏的担忧。后疫情时期的经济活动复苏显然受到通胀威胁,物价上涨必然会削弱家庭购买力,欧洲家庭士气低迷,消费意愿急剧下降。

2021年底,欧洲经济反弹非常强劲,但这种趋势正在逆转,法国安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尔斯·莫伊克预计,欧元区2022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下降,尤其在德国制造业大幅放缓的情况下。

对于负责价格稳定的欧洲央行(BCE)来说,通货膨胀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目前的年通胀率远远超过2%的目标。按照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的说法,国际冲突进一步加剧通胀,这将降低经济增长水平,未来几个月的经济前景“相当不确定”。(海外网-巴黎-鲁佳)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4-22 15:54
美国3月通胀数据又创新高 白宫考虑再降对华关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观察者网
2022年04月22日 11:24:27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全美通胀数据连续数月创下新高后,白宫方面再度放风考虑降低对华关税。

当地时间4月21日,白宫主管国际经济事务的副国安顾问戴利普·辛格(Daleep Singh)在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关税或许给政府提供了一些谈判筹码,但这种做法并没有战略目的。

本届美国政府正在考虑降低诸如自行车、服装等来自中国的非战略商品的关税,以应对国内持续飙升的通胀水平,并借此希望中方也能取消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的一些非战略性关税。

继2月冲上7.9%的高位后,美国3月通胀数据再创新高,40年来首次“破8”。美国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8.5%,这也是美国CPI连续6个月超过6%。华尔街资深经济学者彼得·希夫(Peter Schiff)更是预测,全美通胀存在加速上行的态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南华早报》:白宫顾问建议降低对华关税,以抑制国内通胀

白宫顾问:为何我们要对中国自行车、服装加征关税?

据香港《南华早报》及路透社21日报道,辛格是在参加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主办的活动上作出此番表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是一个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无党派非盈利组织,由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和副部长在1983年创立。

辛格在讲话中指出,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关税“尽管可能创造了谈判筹码,但它们没有战略目的”,而且中国也对此采取了反制措施。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辛格称,“在当前美国通胀攀升、中国自身对供应链也存在严重担忧之际,也许我们能做点什么。”

他认为,美国可以利用关税来推进战略优先事项,例如加强关键供应链,保持美国在基础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并支持国家安全。

“但是对于那些不涉及这些目标的产品类别,征收关税的理由并不充分。”他反问道,“为何我们要对自行车、服装甚至内衣加征关税?”

辛格称,若美国方面做出这样的安排,中国也可以采取行动,取消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的一些非战略性关税。

他还表示,中国希望获得经济和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这本身未必是件坏事,“力争上游”的潜力可能会刺激自主创新、公共投资和劳动力投入,但“毫无疑问,这也将涉及到经济摩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戴利普·辛格(《南华早报》图)

尽管如此,辛格认为中美两国仍可以在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保持合作。

今年2月,美国CPI冲上7.9%的历史高位,此后3月再创记录。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CPI环比上涨1.2%,同比增长8.5%,同比涨幅创1981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指出,这一数据要高于道琼斯8.4%的预期,也意味着美国已出现过去40年从未有过的物价上涨水平。

这也是美国CPI连续6个月超过6%。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公告称,针对“301条款”对华加征的关税中,已恢复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此次关税豁免涉及此前549项待定产品中的352项。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对此回应称,美国的这次的豁免做法有助于恢复相关产品的正常贸易。希望美方从中美两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快取消全部对华加征的关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早日回到正常轨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贸易代表戴琦(澎湃影像)

不过,美国政府并未放弃就贸易问题对华施压。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3月25日接受采访时称,美国不会再“袖手旁观”(sitting on its hands),将以更积极的态度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施压,要求其改变美国所谓“扭曲市场贸易”做法。

她还声称,美国正准备采取一种新的对华贸易政策,通过更新的、更有效的措施来捍卫自身经济利益,更好地与中国竞争,但她当时并未提供具体细节。

紧接着在本月中旬,戴琪再度放话称,中国的贸易挑战给美国带来的压力已超过俄乌冲突,在美中贸易承受更多压力的当下,美国对中国的“善意谈判”已经“到达极限”。

美资深学者:美国通胀可能加速上行

显然,美国贸易代表的狠话对缓解美国经济压力于事无补。

当地时间4月2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报告称,劳动力短缺和价格上涨等因素仍在持续带来挑战。由于俄乌冲突以及价格上涨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未来经济增长前景持续蒙上阴影。特别是在物价方面,通胀压力依然巨大,其中原材料、运输和劳动力的价格都出现显著上涨,同时农产品、金属和燃料价格也升至更高水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彼得·希夫:通胀到顶了?一厢情愿罢了

另据美国知名黄金公司Schiff Gold网站消息,华尔街资深经济学者彼得·希夫表示,尽管有部分市场分析师认为美国的通胀已经见顶,因为从3月的数据看核心通胀率没有预期的高,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通货膨胀更有可能加速上行。

他认为,3月份,核心CPI环比增速为0.3%,低于预期的0.5%,但这仍是一个较高的数字,如果按年率计算,CPI仍为3.7%,几乎是美联储2%目标的两倍。CPI可以剥离食物和能源,但家庭不能。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并不是一次波动,而是一个趋势。

重重压力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地时间4月21日暗示,美国可能会加快加息的步伐。

“在我看来,加快加息步伐是合适的。”鲍威尔在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于全球经济的小组讨论时坦承,“这确实指向了加息50个基点的方向。当然,我们会在会议上做出这些决定,我们会逐个会议做出决定......50个基点将在主会议上得到讨论。”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4-25 20:11
中国央行5月中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022-04-25 19:41
标准
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今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909,调贬313个基点,收盘价创下2021年4月初以来新低。这也是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连续第四天下调。

中国人民央行将在下个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25日)傍晚在官网发新闻稿称: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

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今天盘中一度逼近6.60关口,创下2020年11月以来的新低。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分别贬值接近3%和超过3.5%。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5 03:19
美联储加息50基点 6月1日起每月缩表475亿美元
凤凰网财经
2022年05月05日 02:01:14 来自北京

凤凰网财经讯 北京时间周四(5月5日)凌晨02:00,美联储宣布加息50基点,为2000年以来的最大加息幅度。与此同时,宣布缩减其8.9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的计划,6月1日开始以每月475亿美元的步伐缩表,三个月内逐步提高缩表上限至每月950亿美元。

美联储在声明中称,预计“继续”加息是合适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反映出疫情导致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更广泛的价格压力。

美联储政策转变的力度让人想起保罗·沃尔克在20世纪80年代的措施,央行决策者对于遏制40年来最高通胀率的紧迫感可见一斑。

美联储强调,后续随着时间推移,仍将维持有效实施货币政策所需的证券持有量。为了确保平稳过渡,等待资产负债表略高于其判断“合适”的水平时,会打放慢并停止资产负债表规模的下降。

本周三美联储公布的缩表行动计划显示,美联储的确如预期,通过调整SOMA所持证券的本金再投资规模进行缩表,每月再投资的减少规模计划如下:

对于美国国债,初始设定每月最多缩减300亿美元,三个月后,每月缩减规模上限提升到600亿美元。

对于机构债券和机构MBS,最初设定每月最多缩减175亿美元,三个月后每月缩减上限提升到350亿美元。

链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18 13:32
资本外流,同时为国内循环纾困不得不降利率,两难困境——转帖注

与人民币贬值同步 境外机构继续减持中国国债
2022-05-18 11:41

在人民币走弱、中美利差持续倒挂之际,中国国债连续第三个月遭到外资减持,市场认为外资流出的趋势短期内可能会持续。
据彭博社报道,中债登周二晚间公布的数据显示,境外机构4月份减持中国国债约420亿元(人民币,下同,86.32亿新元),减持规模环比回落。彭博计算显示,2月至4月外资累计减持境内债券约1292亿元。
此外根据中国央行上海总部公告,截至4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77万亿元人民币;彭博据此计算,4月外资减持银行间市场债券约1100亿元
美联储以50个基点步幅升息带动下,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4月一路攀升至近3%,中国10年期国债的名义收益率优势消失乃至形成倒挂。此外,人民币在4月下旬急贬,在岸人民币月度跌幅超过4%,创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最大。
利差和汇差优势双双消退,中国国债对外资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此外,中国宏观经济走势4月在上海等地疫情的影响下大幅恶化,也影响了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中债登此次更新月报的时间偏晚,也引起关注。
渣打中国宏观策略主管刘洁说:“由于人民币走弱预期、中美利差倒挂、货币政策持续分化以及中国经济前景走弱,市场普遍预期中国债券将遭到进一步减持。我们预计资本外流将持续到第二季度,但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复苏、人民币企稳,可能会重回资本流入状态。”
彭博数据显示,经过汇率调整后中国国债4月的净收益为0.169%,相较于富时罗素世界国债指数(WGBI)涵盖的其市场仍有一定优势,不过相对于其它亚洲新型市场国际而言表现落后。
外汇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近期证券投资再次有所调整,这是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市场的自然反应;随着市场对一些短期因素的消化和预期的释放,境外机构对中国证券投资将会回归稳态,长期价值投资仍然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她说,中国的债券在全球范围内有比较强的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投资回报稳定、具有分散化投资价值、全球央行储备多元化需求、债券指数跟踪配置需求等方面。
华侨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谢栋铭接受采访时分析,在美联储紧缩周期和中美利差倒挂的情况下,资金外流是很自然的,不仅中国如此,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家也如此,只要利差仍然倒挂,资金外流就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20 01:00
美议员:对乌克兰无节制援助可能导致美国财政崩溃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
2022-05-19 21:16




据俄新社19日报道,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在美国保守派在线杂志《联邦党人》(The Federalist)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乌克兰问题上盲目花钱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的文章。他认为,对乌克兰无节制的援助可能会导致美国财政崩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俄新社报道截图

早些时候,保罗牵头阻止了美国参议院批准向乌提供约400亿美元额外军事和经济援助法案的快速投票,并提出一项修正案,其中包括加强国会对援助乌克兰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保罗在文章中写道,“我们不能通过卷入又一场外国冲突来使我们自己的国家破产。由于美国国债已经占GDP的120%、自1980年代以来从未出现过的通货膨胀以及严重的供应链中断问题,美国必须首先让自己的经济安全可靠,然后才能帮助其他国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 外媒资料图

这位共和党议员指出,美国政府为应对新冠疫情支出了近5万亿美元,导致美国出现了可能是历史上最高水平的持续通货膨胀。今年3月,美国的通胀率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记录,汽油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48%,能源价格飙升约32%,食品价格上涨了近9%,二手车价格上涨了35%。

保罗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美国政府的“盲目开支”,这不仅危害到美国民众个人的经济福祉,而且还加剧了美国过高国债的现有威胁。他写道,“我一再强调,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是我们的国债。仅在过去两年中,美国借来的钱就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候。”

他表示,如果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约400亿美元额外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法案获得通过,那么自2014年以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援助总额将达到600亿美元,这几乎是美国每年资助癌症研究金额(64亿美元)的10倍。

保罗总结称,“将他国利益置于本国利益之上,结果不会善终。我们不仅是在冒着财政崩溃的风险,而且还在冒着无意中与另一个大国开战的风险。”

俄新社指出,在本次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及其北约盟友继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当地时间5月9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对乌克兰的“民主防卫租借法案”,该法案将大大简化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以及其他必要资源的程序。

俄方一再表示,西方提供武器只会延长冲突,并警告这些武器和装备一旦进入乌境内都将被视为合法的军事目标。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27 01:32
美国第一季度GDP萎缩 企业利润下降
作者: 李月霞  
2022-05-26 23:26

(早报讯)由于部分企业难以抵消成本飙升,第一季度美国企业利润创下接近两年来最大降幅,与此同时整体经济也出现萎缩。
彭博社报道,美国商务部周四(5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年率下降1.5%,之前公布的初值为下降1.4%。在经济中占比最大的消费者支出的增幅向上修正为3.1%。
该报告还包括第一季度的企业盈利数字。数据显示,税前企业利润环比折合年率下降2.3%,同比增长12.5%。去年是美国企业自1950年以来盈利最丰厚的一年。
面对原材料、运输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局面,许多公司寻求通过提高售价将这些成本转嫁给客户。然而,投入成本不断上升,消费者也在面对达到数十年高点的通货膨胀。
尽管GDP出现萎缩,但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消费步伐稳固。GDP萎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与强劲的消费者需求相关的进口激增。
展望未来,经济学家预计,得益于消费者支出强劲,以及贸易类别的拖累程度减弱,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将反弹。经济学家预计,周五的数据料显示4月经通胀调整的个人支出增长0.7%。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6-10 22:55
美国5月CPI同比上涨8.6% 同比涨幅创40年来新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10 20:43

当地时间6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8.6%,同比涨幅创40年来新高。

多位经济学家日前警告称,美国可能面临长时间的高通胀。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应对通胀,外界担心激进加息的做法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央视记者 顾乡 许弢)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6-11 03:49
又有新成员加入,英国铁路大罢工进行到哪一步了?
发布时间:2022-06-10  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刘涛编译

【欧洲时报6月10日刘涛编译】当英国铁路运营商与工会仍在围绕薪资待遇问题讨价还价之际,罢工队伍中又加入了新成员——铁路经理和火车司机,使得罢工规模进一步扩大,而这可能在7月英联邦运动会之前造成全国铁路的全面停运。

铁路经理、火车司机加入,罢工队伍扩大

综合英国《卫报》、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运输工人工会(TSSA)已发起第一次罢工投票,其成员主要负责管理铁路的控制室、信号和电力。同时,英国火车司机工会(Aslef)也号召了第一次区域性司机罢工。

TSSA的规模要小于英国铁路、海运和运输工会(RMT),但其成员中包含了RMT罢工期间仍允许运行的部分列车的应急人员。因此,两个工会之间的协调行动很可能让英国交通部在罢工那一周内维持铁路最低运营的希望落空。

TSSA已宣布,运营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城际列车的Avanti West Coast铁路公司的员工将投票支持罢工。此举可能是所有铁路公司和铁路网就罢工行动进行进一步投票的开始。消息人士透露,英联邦运动会期间可能会发生协同罢工,导致开往主办城市伯明翰的城际列车停运。

与此同时,Aslef也宣布了三家公司的罢工时间表,包括在RMT罢工期间于6月23日在大安格利亚地区进行的24小时罢工。该行动将导致该地区所有铁路服务暂停,包括Stansted Express。

此外,Croydon Tram有轨电车司机也将在6月28日至29日、7月13日至14日举行两次持续48小时的罢工,Hull Trains火车司机将在6月26日举行罢工。

薪资谈判继续,已有铁路公司妥协

Aslef的罢工投票仍在继续,另外9家铁路运营公司将很快确定是否采取罢工行动。

英国铁路网Network Rail已于9日和RMT举行了谈判,但在薪资和工作场所改革等争议问题上仍未取得突破。

Network Rail预计还将于下周与TSSA的代表会面,试图阻止罢工。

不过,已有一家铁路运营商率先做出妥协。ScotRail已与Aslef达成一项薪资协议,同意为火车司机涨薪5%。根据协议,此次商定加薪的2.2%由苏格兰交通部资助,以反映生活成本方面的挑战;剩下2.8%由ScotRail资助,以反映疫情后的灵活工作条件。加薪后,熟练司机的基本工资将增加2600多英镑,达到55264英镑。

但据ScotRail透露,RMT并未接受5%的涨薪提议。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7-25 23:25
经济学家: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将如何冲击中国经济[url=]第一财经[/url]

[url=]2022年07月25日 00:02:28 来自北京[/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6月底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分别增长2.9%和3.0%。然而仅隔一个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将进一步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并指出今年是困难重重的一年,明年形势甚至将更为艰难,发生经济衰退的风险已经上升。如果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2009年相比将会怎样呢?

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不容低估

显然,世界银行与IMF对世界经济前景展望存在较大分歧。短期内世界经济是否会再度衰退不太确定,但下行风险却明显上升。

首先,货币紧缩加快将抑制经济复苏。

由于高通胀回归,去年7月以来,共有75家央行实施了加息,各家平均加息3.8次。继通胀暂时论破产后,今年5、6月份美国CPI通胀连创新高,也让通胀见顶论备受质疑,美联储不得不激进紧缩。最近一个月时间,IMF连续两次下调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值。在利差和避险因素驱动下,国际资本加速回流美国,推动美元指数升至20年来高位,加大了其他发达经济体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本身在这次全球经济复苏中已经靠后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更加进退维谷。据IMF统计,全球已有近六成低收入国家陷入债务危机或处于债务高风险状态,而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负担正处于30年来的高位。

今年7月份,月均铜油比为66.3倍,较上年底下降48%,跌至2014年7月以来的新低(见图1)。这反映宏观需求走弱,全球经济衰退概率提升。同期,美国和欧元区Markit综合PMI指数均跌破荣枯线。近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连续下挫,7月22日收在2.7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次,俄乌冲突加重世界经济阴影。

由此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冲击降低了全球经济增速,使数亿民众的生活成本危机加剧。7月19日IMF警告称,如果俄罗斯停止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将导致欧洲多个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这同样是美联储心中的“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矢志要效仿前辈沃尔克,紧缩货币坚决反通胀,但也坦言美联储管得了需求却管不了供给,乌克兰危机造成的全球供应链中断、能源粮食价格飙升就是其心中之痛。最近国际油价见顶回落,主要是市场开始交易经济滞胀、需求萎缩(见图2)。然而,如果经济衰退没有被证实,市场需求热度不减,估计这波油价下跌也只是上涨的中继,全球通胀仍将非常顽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再次,世纪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本就复苏乏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2020年,世界经济衰退3.1%,跌幅远超2009年的0.1%,2021年增长6.1%,仅略超过2010年的5.4%。到2021年,世界经济实物量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仍有近一半经济体低于2019年。2020~2021年,全球经济两年复合平均增长1.4%,低于2015~2019年趋势值2.0个百分点,有近九成经济体低于五年趋势值。如美国,2020年衰退3.4%,2021年增长5.7%,两年复合平均仅有1.0%,低于五年趋势值1.3个百分点(见图3)。

今年7月份,世卫组织还在警告疫情远未结束。与疫情相关的扰动持续不断,全球供应链遭遇新的瓶颈,商品和劳动力供给短缺加剧,投资者和消费者预期转弱。恐再有什么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就会将世界经济推入衰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后,主要国家面对新的下行风险,缺乏政策应对空间。

上次欧债危机正值欧元区低通胀,时任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元”。而现在高通胀回归迫使欧央行不得不改弦更张,7月份首次加息就50个BP,一举退出8年的负利率安排。尽管推出了应对金融碎片化新工具TPI,但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增长与通胀的两难选择下,对拯救欧债危机仍可能有心无力。欧央行加息当日,意大利爆发政治危机。

经过2008和2020年两次空中加油后,全球非金融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均已债台高筑,进一步加杠杆的能力和意愿有限(见图4)。而且,各国基本已将经济刺激手段用到极致,政策公信力严重受损,危机有可能会预期自我强化、自我实现。若末日博士鲁比尼一语成谶,全球爆发经济、债务双重危机,“日本病”缠身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恐难避免。届时,全球央行头疼的可能不是通胀而是通缩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做好应对世界经济下行甚至二次衰退的准备

从实证角度看,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对人民币汇率不敏感而是对外需敏感。将全球经济实际增长分别与中国出口额(美元现价)和出口量增长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993~2021年二者均为高度正相关,相关性分别为0.979和0.984,其中2009~2021年分别为0.866和0.969(见图5)。可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与中国出口额的相关性边际上减弱但仍属强相关,与中国出口量则依然高度正相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8年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温和衰退,中国出口遭受重创。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2008年11月起中国出口转为同比负增长,同年四季度和次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快速下滑(见图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此,2008年底,中国宏观调控迅速从防过热防通胀转向稳增长,推出了两年四万亿元一揽子投资计划。结果,2009年,中国出口额下降16.0%,出口量下降10.4%,但经济增长9.4%;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4%和85.1%,外需为负贡献42.6%(见图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享受疫情防控有效、率先复工复产的红利,全球出口市场份额跳升、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但与疫情前的趋势值相比,与名义GDP之比仍保持了基本稳定。2021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34.1%,较2015~2019年均值高0.7个百分点,贸易差额依存度为4.5%,高0.1个百分点;与2004~2008年均值相比,则分别下降了26.3和1.5个百分点(见图8)。这反映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积极成果。然而,从以下情况看,全球经济衰退、外部需求萎缩仍是中国必须正视的外部挑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首先,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不可低估。

过去两年,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23.2%,今年上半年更是高达35.8%,远高于2015~2019年平均1.1%的水平,也高于2004~2008年的趋势值6.1%(见图7)。尤其是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0.4%,全靠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1.0个百分点力挽狂澜。

全球买中国商品,本应利好中国出口商定价。但自去年2月以来,中国贸易条件指数持续低于100,表明出口价格上涨跟不上进口成本的上升。美国从中国进口价格相对指数2018年以来持续低于100,今年上半年平均为95.23,较2021年全年均值低1.6%,较2019年低4.3%,表明中国货相对其他外国货在美国卖得也没有那么“俏”(见图9)。这与国内需求不足,中国企业更多依靠国际市场消化产能,造成出口部门过度竞争有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次,国内工业和投资恢复都与外贸出口有密切关系。

今年3、4月份,国内疫情散发,经济循环不畅,5、6月份开始逐渐回归正轨,但经济仍呈现工业好于服务业、投资好于需求的K形复苏。上半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4%,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0.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4%。这都与出口景气相关。上半年,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增长10.8%,较2020~2021年同期两年复合平均增速高2.5个百分点;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高5.0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高1.6个百分点(见图10和图1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再次,外需疲软将会引起连锁反应。

一是会直接影响制造业投资。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占到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30.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外需不景气有可能加重市场预期转弱,进一步抑制投资意愿。

二是会影响就业。2020和2021年,受益于出口景气,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分别增加309万和169万人,逆转了2013年以来持续环比下降的势头。今年5、6月份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也与同期出口景气快速复苏有关(见图6和图12)。如果出口下滑,服务业复苏又受制于防疫常态化,则中国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三是会影响消费。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同时,就业和收入预期不佳,还会进一步推升预防性储蓄倾向,抑制当期消费需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综上,上半年中国的挑战主要来自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下半年乃至明年则还要关注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可能引发的外部冲击。尽管与十多年前相比,对外依存度下降增强了中国经济抗外部冲击风险的能力。但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复苏不均衡、基础不稳固,对外需的依赖度边际上仍有所加强。

2009年,中国在外需负贡献的情况下,通过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才实现了经济的V形反弹。这次外需的潜在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取决于内需接棒的速度和效率。故我们要更加注重三次产业、三大需求的均衡协调发展,落实好现行政策、谋划好增量工具,采取前瞻性、针对性措施保住市场主体稳就业,用有效扩大内需对冲外需扰动的不确定性,避免内外需低迷的“双碰头”。(管涛 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7-29 02:38
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二季度GDP再次录得负值 美债大涨
国际财闻汇
2022年07月28日 20:33:19 来自北京市

美东时间7月28日,美国第二季度经济折合年率萎缩0.9%,预估为0.4%,预估增长0.4%,第一季度下降1.6%。通常而言,经济衰退被定义为连续两个季度的GDP负增长,因而,此数据的出炉也就意味着美国经济已步入“技术性衰退”。

数据公布后,美股股指期货直线下挫,纳指期货跌近1%,标普500指数跌0.5%,道指期货跌0.35%。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暴跌逾10个基点。

美联储加息声未落 衰退已悄然逼近

美联储于当地时间27日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2.25%至2.5%之间。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二次大幅加息75基点。而此次的GDP再度负增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联储进一步大幅加息的可能性。

美联储声明称,通胀率居高不下,反映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广泛的价格压力;俄乌冲突及其相关事件对通胀造成额外上行压力。委员会将继续大幅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并未陷入衰退。他表示数字经常被“大幅修正”,故倾向于对GDP数据持保留态度。

如何定义“经济衰退”?

有机构表示,GDP连续第二个季度下降符合技术性衰退的标准定义。但美国经济衰退的官方仲裁机构——国家经济研究局将衰退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整个经济中持续数月以上的显著下降,通常在生产、就业、实际收入和其他指标中可见。”今年上半年,每月平均就业增长45.67万,这带来了强劲的工资增长,但是,经济下滑的风险已经增加。近几个月来,房屋建设和房屋销售疲软,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也有所减弱。

分析指出,在11月8日中期选举之前,白宫正在大力反击有关经济衰退的言论,试图安抚选民。这次中期选举将决定拜登总统领导的民主党是否能继续控制美国国会。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定于周四举行新闻发布会,“讨论美国经济状况”。尽管劳动力市场依然吃紧,但有迹象表明它正在失去动力。

Jefferies首席金融经济学家Aneta Markowska表示,我们正处于情绪衰退之中,我不认为我们正处于真正的衰退中。增长放缓是由通胀和价格冲击造成的——随着它们在短期内消退,这应该会加速增长。她预计今年经济将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增长 1.7%。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7-29 18:02
连续2个季度负增长,拜登甩锅美联储,耶伦给经济衰退“下定义”来源:观察者网 2022-07-29 11:56:58
(观察者网讯)
根据美国商务部28日公布的预估数据,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环比下降0.9%,而上一季度已收缩1.6%。
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这在美国媒体分析人士眼中是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的信号。拜登的经济顾问伯恩斯坦甚至曾亲笔写道,“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萎缩即衰退”。
但如今美国拜登政府依旧否认经济陷入衰退。据路透社、彭博社等媒体29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承认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但坚决否认衰退,并给出了一个与官方稍有不同的经济衰退定义。美国总统拜登则将原因推给美联储,在声明中称,“随着美联储采取行动降低通胀,经济正在放缓,也就不足为奇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彭博社报道截图
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萎缩
年初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疲软。由于汽油、食品等价格不断上涨,美国通胀率不断飙升,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9.1%,这是自1981年以来最大同比涨幅,创下40年来新高。
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已经采取了近三十年来最大的加息动作。美联储今年已四次加息,自3月以来,将基准利率提高了2.25个百分点,并且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进一步加息,希望通过抑制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和支出冷却通胀。
然而,在这一激进的加息政策下,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出现萎缩,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化环比下降1.6%。这一趋势在第二季度仍在继续,根据美国商务部28日公布的预估数据,第二季度GDP年化环比下降0.9%。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1%,增幅较一季度有所放缓;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较一季度大幅下降;此外,私人库存投资继一季度下降后,二季度继续拖累经济下滑2.01个百分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变化趋势 图自彭博社
听起来不像是经济衰退”?
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收缩,符合对于“技术性”衰退的广义定义。POLITICO新闻网27日写道:经济增长连续2个季度放缓,是经济衰退的经典定义。NPR新闻网28日写道,连续2个季度负增长通常即认定为经济衰退。
甚至是白宫经济顾问伯恩斯坦曾在2019年于《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写道“1%的经济增长不算衰退。经济连续2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在典型意义上可定义为经济衰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白宫拒绝使用“衰退”一词,以就业和消费依旧强劲为由推翻了这一定义。
“许多重要的银行业人士和经济学家表示,我们并没有陷入衰退。”拜登28日坚称,“对我来说,这听起来不像是经济衰退”。他将原因推给美联储,在声明中称,“随着美联储采取行动抑制通胀,美国经济正在放缓,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将更强大、更安全地完成这一转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拜登否认经济衰退。视频截图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拜登口径一致,他27日称,美国经济活动已经减弱,因为美联储继续加息,以抑制已经达到40年高位的通货膨胀,同时坚称美国经济不可能陷入衰退,因为“优势太多”。
在28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财长耶伦坚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季度环比下降,并不能证明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经济衰退的指的是“广泛且普遍的经济疲软(a broad based weakening of our economy)”,包括“大规模裁员、企业倒闭、家庭财务紧张以及私营部门活动放缓”,但“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况不是这样”。
实际上这个定义和美国官方的定义又有所不同。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认定,经济衰退是指“遍布整个经济领域的经济活动衰退,并持续数个月”。耶伦给出的定义并无时间概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视频截图
同时,耶伦一再强调经济积极的一面,称“从经济角度来看,就业机会持续增加,家庭财务状况保持强劲,消费者正在消费,企业也在增长”。
但耶伦同时也承认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美国经济前景存在“诸多风险”。她重申,降低通胀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我们需要看到经济放缓,”耶伦说,“劳动力市场极度紧张,可能是一些通胀压力的来源”。另外,耶伦还将通胀上升归因于俄乌冲突、供应链问题和新冠疫情。
耶伦承认,不仅是美国,全球经济也正被乌云笼罩,而且在加息的推动下,美元走强,让许多新兴市场的日子更加艰难。
“我对全球前景感到担忧,”她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不断下调今年和明年全球经济前景。“强势美元给其中一些国家的经济带来压力,尤其是当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变得更难偿还时。”
“人们不关心经济是否贴上标签”
尽管拜登政府矢口否认,但持续的高通胀显然已经打击了民众对经济和拜登政府的信心,也让民主党11月中期选举的形势更加岌岌可危。
共和党人激烈抨击拜登的经济政策,指责拜登政府正试图重新定义什么是衰退,并淡化经济放缓的迹象。
“乔·拜登的经济衰退就在这里。即使白宫不这么说,美国人民也会这么说。”参议院共和党会议主席约翰 · 巴拉索(John Barrasso)在声明中抨击道。
与此同时,曼哈顿研究所经济学家布莱恩·里德尔( Brian Riedl )告诉《华尔街日报》,经济是否衰退的辩论实质是政治性的。“这实际上只是一场关于标签的辩论,这对于政治宣传,以及最终的政治遗产很重要。”里德尔指出,“拜登不希望看到(被贴上)经济陷入衰退的标签。”
里德尔说,其他经济因素,例如工资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对美国人来说,比经济是否符合衰退的技术性定义的辩论更重要。
根据路透社的民意调查,拜登的支持率已跌至36%的历史低点。在《新闻周刊》13日发布的民意调查中,58%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正处于衰退之中,高于5月份的48%和6月份的53%。民意调查还发现,超过一半(54%)的美国人说,工资涨幅并没有跟上通胀步伐,只有不到十分之二的美国人(19%)认为工资跟上了通货膨胀。
《新闻周刊》指出,调查显示,公众对经济的看法,与拜登政府的看法并不一致。而在政治方面,公众对处于衰退边缘的疲软经济的看法,比官方的定义重要得多,而这一调查结果显然对民主党的11月中期选举“有害”。
“人们在投票时不会关心经济是否贴上标签。”安联贸易的高级经济学家丹·诺斯(Dan North)指出,“他们要关心的是他们为汽油和食物支付了多少钱。”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7-30 00:07
23000亿欧元!德国公共债务创历史新高
2022-07-29 06:40:4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7月28日,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德国公共债务上升至约23000亿欧元,统计专家表示:“与2020年相比,2021年的公共债务增加了1483亿欧元,同比增加6.8%,达到债务统计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根据联邦统计局的报告,截至2021年底,德国联邦政府共负债15485亿欧元,同比增长10.3%;各州政府负债达到6385亿欧元,同比增加0.4%;城镇政府的债务为1342亿欧元,同比增长了0.6%;社会保险负债4500万欧元,比前一年增加了100万欧元。 联邦统计局还表示,根据最终统计值,德国目前的人均债务达到27922欧元,高于3月份预估的27906欧元。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7-31 00:57
日媒:全球加息趋势可能引发企业破产潮
2022年07月30日 16:26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7月30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28日报道,世界范围内僵尸企业数量增加。
在世界范围内,债务过剩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其特征是,主营业务利润少于贷款应付利息。2021年,僵尸企业占比达16%,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各国央行长期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僵尸企业数量呈增加趋势。最近,美国加快加息步伐,不少企业被逼至破产边缘。全球加息趋势令人担心破产企业数量会增加,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一经济风险因素。
如果一家企业反映主营业务盈利情况的息税前利润连续三年低于其支付的贷款利息,且企业存续时间超过10年,就被定义为债务过剩企业。它们有时被称为僵尸企业。《日本经济新闻》调查了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约2.45万家非金融行业上市企业,发现2021年有3900家企业属于僵尸企业,约占总数的16%。
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相比,僵尸企业占比上升约6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世界各国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僵尸企业占比呈上升趋势。即使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由于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那里筹借资金的难度较小,企业可以通过举债来缓解日常资金短缺问题。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僵尸企业占比进一步上升。为缓解疫情导致的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现象,各国央行加码实行货币宽松政策,更多企业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加深。
按国家和地区划分,加拿大的僵尸企业占比最高,为32%,随后是澳大利亚(23%)和印度(20%)。从数量上看,美国(606家)和欧盟(661家)的僵尸企业比较多。在日本,很多企业对借债持谨慎态度,僵尸企业占比仅为4%。
在医药产品、材料能源、信息通信、食品等行业,僵尸企业占比高达约两成。从数量上看,电器和服务业的僵尸企业也比较多。
九成僵尸企业是年营收低于5亿美元的企业。它们的负债规模远大于支付能力,在业绩低迷的情况下“苟延残喘”。
进入今年以来,由于各国陆续收紧货币政策,再加上人们担心经济增速放缓,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意识增强,企业筹资环境变得严峻。
根据美国路孚特公司的数据,2022年二季度全球企业发行的低评级公司债券规模约为293亿美元,同比减少86%,为近11年来的季度最低值。银行对低评级公司的融资也同比减少两成。
企业破产现象开始出现。美国知名化妆品公司露华浓6月中旬申请破产保护。受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露华浓自2017年以来连续五年息税前利润低于利息支出。新冠疫情暴发后,供应链混乱等问题令露华浓的情况恶化。
安联贸易公司预测,与2021年相比,2023年全球破产企业数量将增加26%。该公司分析师马克西姆·勒梅勒警告说,鉴于今后商业环境恶化,利率上升或引发企业可持续性问题。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7-31 00:59
美国迎史诗级裁员潮:158家美企宣布裁员计划,超1.5万员工受影响2020-07-31 14:21:38 来源: 网易 金十新媒体  


根据全球知名评级机构标普周四最新报告,自5月1日到7月17日期间,已有158家获得美国工资保障计划(PPP)贷款的美企宣布裁员计划,这意味着美国为保住就业所做的努力正在一步步化为乌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悉,这些裁员计划预计将影响15814个就业岗位。如果这些企业选择不裁员,同时用至少60%的贷款来支付员工工资,那么他们就可以免除贷款。然而,这些美企宁愿支付这笔贷款也要裁员,表明其财务状况十分糟糕。知名投行高盛调查显示,84%受访企业表示在8月8日救助计划结束后,他们将无法支付员工工资,也就是说史诗级裁员潮正在逼近。
此外,波音、美国联合航空(简称美联航)等大型美企也纷纷发布了数以万计的裁员计划。据界面新闻7月30日报道,波音周三宣布将在原来预计的1.9万人基础上,进一步裁员。而财联社也指出,美联航7月9日警告,该公司约有3.6万人不得不暂时“休假”。全球最大的油田服务公司斯伦贝谢(Schlumberger)也于7月24日宣布了2.1万人的裁员计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以说,美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如今都“嗷嗷待哺”,等待着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来缓解紧张的财务状况。按照该国最新的1万亿美元刺激方案,中小企业将获得1900亿美元的薪酬保护计划(PPP)的贷款额度,不过必须符合雇员在300人以下、营收萎缩幅度超过50%的标准。而针对大型企业的补助则暂未公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尽管急需资金的美企已经望眼欲穿,但目前美国仍未正式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如果该国无法快速提供资金,已经陷入史诗级裁员潮的美企很可能无法正常运转,届时,大规模破产潮可能也将不远了。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7-31 01:13
IDC: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下滑超14%
(观察者网讯 文/周昊 编辑/周远方)7月29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最新的手机市场报告。IDC在报告中提到,在市场供应有所改善的背景下,暴涨的通货膨胀和经济的不确定性严重抑制了消费者支出,全球手机库存增长明显,市场需求受限。
在各个细分市场,第二季度中东欧市场因俄乌战争影响跌幅最大,同比下降36.5%,但中东欧市场出货占比仅为全球6%,因此全球出货量下降最大的地区来自中国,同比下降超1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季度全球市场呈下跌态势 图片来源:IDC,下同
在全球市场上,二季度厂商排名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三星以21.8%的份额在除欧洲以外的所有地区均保持增长,苹果以15.6%的份额位居第二,小米、vivo和OPPO分别以13.8%、8.7%、8.6%的份额位列三至五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季度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份额
IDC表示,目前海外部分重点市场前景依旧不明朗,在核心元器件成本高企的背景下,手机厂商多采取更加稳健、保守的运营策略,下半年各厂商新机的发布有助于推动三、四季度市场的提升,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亿部。
国内市场上半年的走势也并不乐观。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720万台,同比下降14.7%;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1.4亿台,同比下降14.4%;IDC预测2022年国内智能机市场出货量约2.8亿台,与最高峰5亿台相比下跌超40%。
从具体厂商来看,荣耀在今年二季度以1310万部的出货量排名国内市场第一,vivo与OPPO分别以1290万部、1150万部的数据分列二、三位,小米与苹果以1050万部、950万部的数据占据了榜单的四、五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季度国内前五大厂商份额
前五大厂商共占据了85.3%的市场份额,除荣耀取得88.6%的同比增长外,vivo、OPPO、小米的出货同比跌幅均在20%以上,苹果出货量也仅取得了0.1%的微弱增长。
IDC在报告中表示,荣耀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荣耀70系列上市的推动,而Magic 4系列等产品也在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持续扩大份额;vivo X系列新品在线上与线下市场继续获得高认可度,vivo在第二季度的高端市场份额亦达到了近一年来的最高点。
苹果在“6.18”期间通过京东等主要渠道对iPhone 13给出了较大幅度的优惠,这一策略使得iPhone 13成为了二季度的“爆款”,在二季度占据苹果出货量的6成以上,帮助苹果在市场大盘低迷的背景下依旧获取了微弱的同比正增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内折叠屏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呈现低迷状态,但折叠屏细分领域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2022年上半年,国内折叠屏产品出货量超过110万部,同比增幅约70%。其中华为凭借强大的品牌与产品力占据国内折叠屏市场超过63%的份额;OPPO 凭借Find N较强的价格竞争力,位列折叠屏市场第二的位置;三星的Z Flip3,Z Fold3两款产品已接近生命周期尾声,排名第三;荣耀、vivo的供货策略相对保守,分列四、五位。
IDC认为,上半年国内智能市场低迷,除去疫情反弹、封控等“外因”影响消费者预算之外,中高端产品缺乏足够的差异化,使用体验难以打动消费者也是重要的“内因”。在逆风市场环境中,折叠屏产品虽然平均单价远高于平均水平,且在软件体验并不完美的背景下,这一细分市场依然取得了快速增长,甚至部分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的势头,这一趋势也在侧面说明拥有足够差异化的产品依然能够打动消费者。
因此,IDC认为未来国内市场整体虽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专注于产品体验的提升仍将是行业参与者重点关注的方向。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7-31 01:17
日美计划联合建立半导体技术研发机构
2022年7月30日, 12:57
日美打算联合建立半导体技术研发机构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30.07.2022
© Depositphotos / mikeshots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东京7月30日电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在华盛顿举行的美日首次“2+2”经济会议结束后的记者上说,日本与美国打算联合建立一个生产新一代半导体的机构。
他说,日本将与美国建立一个研发和生产新一代半导体的联合机构,并表示:“这将是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基地,面向他国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开放。将集中技术大国日本的能力,并且日本与美国联手,将在这项国际合作中领先。”
他说,“外交政策、安全保障与经济密不可分。在这种情况下,日美外长和经济部长会议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充满意味的信号。”
萩生田光一说:“经济领域的2+2会谈,是实现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概念的指南针。不允许违反国际规则,单方面利用经济力量来推动自己的外交诉求。”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7-31 11:05
美第二季度GDP继续萎缩 外媒普遍看衰美国经济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2年07月30日 11:26:05







国际在线专稿: 当地时间7月28日上午,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第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季率初值显示,美国第二季度GDP下降0.9%。此前,美国第一季度GDP下滑1.6%,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萎缩,符合“技术性衰退”定义。多家海外媒体对美国经济前景作出消极预测,美国网友们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当前经济状况的失望与不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报道截图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7月28日报道,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美国经济持续放缓。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二季度GDP年化环比下跌0.9%。报道指出,这一负增长反映了商业投资、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支出的下降。

报道写道,美国2022年一季度GDP年化环比增速为-1.6%,从技术上讲,GDP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已足以认定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报道称,即使美国总统拜登以消费支出持续增长等为由拒绝承认美国经济衰退,但事实是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已超越以往任何时候。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也再次下调对美国2022年全年GDP增长的预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英国《卫报》网站报道截图

7月28日,英国《卫报》网站发布报道,对美国经济前景表示担忧。报道称,GDP连续两个季度萎缩已在非官方层面上标志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

报道指出,最新公布的美国GDP数据将给正面临艰难的中期选举的拜登政府造成重大打击。白宫方面试图通过强调经济中的某些部分依旧强劲来掩盖经济衰退的相关论调。持续两个季度的GDP负增长被广泛认为是经济衰退的标志,而在美国,官方层面上的经济衰退与否需要由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最终裁定宣布。

报道称,调查显示由于对经济衰退的恐慌加剧,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下降,拜登的民意支持率已降至就任以来最低点。对此,拜登政府辩称当前经济状况是美联储加息以缓和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而共和党官员则对其大加抨击:“民主党不计后果的经济政策正在摧毁我们的经济。”

报道还提到,美国令人迷茫的经济前景触发了全球股市的大量抛售。上个月,《金融时报》(FT)一项调查表明,受访的世界权威经济学者中近70%预测明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福克斯商业新闻网报道截图

美国福克斯商业新闻网7月28日报道称,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今年预计将达国内生产总值的98%,并在2051年攀升至GDP的185%,近乎双倍于全国经济体量。报道分析表示,高额的债务将拖缓经济增速、提高财政危机风险。

文章强调,债务激增将造成更高的利率与借贷成本,进而抑制投资,造成经济增长的放缓或停滞。此外,CBO公布的报告还显示美国财政预算赤字预计也将在2051年拓宽至GDP总量的1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联社(AP)文章截图

美联社(AP)7月27日发表的评论性文章《美国经济发出多重讯号:全盘解读》从经济增长情况、消费价格变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美国经济已陷入尴尬、痛苦的困局之中。

文章称,美国房屋交易暴跌、物价迅猛增长,经济学家警告称美国经济将面临衰退。而美联储正拼命试图用更高的利率来扑灭通胀的火焰,这就使得家庭和企业的借贷成本更高。

文章强调,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今年到目前为止,经济十分疲软,并称美联储持续提高借贷利率的措施可能反应过激,导致情况更加糟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截图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近日发布一篇题为《数据显示美国经济至少已徘徊在衰退边缘》的文章。文章称,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表示美国经济并未衰退,只是处于增长放缓的过渡时期。而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则驳斥了这一观点,批评白宫不承认当前的经济现状是一个错误。“如果我还在白宫,我就不会否认这是一场经济衰退,”他补充道。

报道强调通货膨胀是美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事实上,今年前五个月中有三个月美国消费者的实际支出出现下降,这是通胀以40多年来最高速度飙升的结果。

美国民众怨声载道,许多网友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激烈表达对经济现状的不满,痛诉美国政府无效治理,将使美国滑向“经济大萧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所以说,拜登政府说的没错儿,我们确实没有处于“经济衰退”中。我们只是正处在一场“经济大萧条”中(编者注:“经济萧条”相比“经济衰退”持续时间更长,危害更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的经济)正处于衰退中,而在现有政府的管理下我们将会走向“经济大萧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他们(指政府)失败得如此彻底的时候他们就会重新定义失败的含义(编者注:指白宫方面巧言令色,辩称当前经济状况稳定,不符合“衰退”定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的经济)正在衰退。对这种现状使用不同的措辞矫饰并不能解决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提高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

我们正在实打实的衰退中,不要再朝我们的脑袋撒尿还告诉我们下雨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拜登让我想起来一种人,他会先偷走你的钱包再来帮助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我们不能支撑自己的经济甚至买不起婴儿奶粉的情况下,我们却能在乌克兰战争上豪掷400亿美元。连自己的婴儿都喂不起,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半年里我的助学贷款金额已经涨了三次。(过高的)利率正在夺走我的血汗钱!

(王鲁平 史赫奕 马嘉欣 任丽君)


链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7-31 12:26
港财政司长暗示2022全年经济预测或再调低
2022-07-31 11:16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坦言,全球经济明显恶化,影响到香港的经济表现,并暗示港府可能会再次调低香港的2022全年经济预测。
陈茂波星期天(7月31日)在博客上写道,隔天公布的第二季香港境内生产总值,按季比较是有所改善,但按年比较则仍然收缩,只是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跌幅会收窄,情况难言理想。
陈茂波说:“考虑到全球以至本港经济形势的最新发展,下月中我们对本港全年经济预测进行覆检时,相信将难免要再次将其调低。”
香港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同比萎缩4.0%。在这之后,港府已经将香港2022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从2至3.5%,下调到1至2%。
面对短中期的经济压力,陈茂波说港府会小心密切注视形势,审慎研判,适时调整政策应对变化。他写道:“以防疫抗疫为例,本届特区政府以科学为本、循证抗疫、精准防控为原则,检视现行抗疫措施成效及运作经验,务求作出适当调整,以最少的代价达致最大的效果,减低对社会正常活动和旅客的影响。”
陈茂波认为,香港经济面对许多不确定性,但对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信心,“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我深信将会是机遇多于挑战”。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6 15:41

美国7月非农暴增52.8万“吓坏”市场!美联储再获紧缩“弹药”

[url=]第一财经[/url]

[url=]2022年08月06日 08:11:23 来自北京[/url]








不断攀升的衰退担忧似乎并没有影响到美国就业市场的炙热。美国劳工统计局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美国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跳涨52.8万,显著高于预期的25.8万,此前4个月均值为38.8万。当月,美国失业率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至3.5%,员工平均时薪同比增幅为5.2%,高于市场预期的4.9%。

至此,美国非农就业总人口和失业率均已恢复至2020年2月新冠大流行前的水平,继续强化和支撑着美联储的鹰派立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5个基点加息概率陡增

火爆的就业市场恐迫使美联储在超激进货币政策的道路上继续加码。

紧缩前景令美股承压,道指早盘一度跌超200点,此后震荡反弹。截至第一财经记者发稿时,道指微跌0.03%,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分别下跌0.2%和0.3%。

由于担心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政策或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近期趋于下跌,报2.189%。30年期美债收益率报3.051%,2年期美债收益率报3.228%。

目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Fed Watch Tol)显示,交易员预测美联储将9月22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75个基点加息的概率攀升至69.5%,较一天前的预测值高出35个百分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前,利空的第二季度GDP数据一度令市场预期,美联储或将于9月放缓加息步伐。

美国商务部于上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环比初值下滑0.9%,远不及市场预期的增长0.3%,连续第二个季度萎缩,陷入“技术性衰退”。

不过,包括白宫、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均表态称,鉴于强劲的就业市场和多个各领域良好表现,美国经济并未处于衰退中。

美国银行的经济学家朱诺(Stephen Juneau)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鉴于“7月就业报道几乎没有显示劳动力需求有降温的迹象”,美联储将“更倾向于以较小的幅度向前推进加息”。

美银预测,美联储将在9月和11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分别加息50个基点,并在12月的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从而在年底前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至 3.50%-3.75%。

有分析认为,这份就业报告粉碎了美联储于明年春季从加息转向降息的任何希望。Strategas公司的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齐祖里斯(Thomas Tzitzouris)表示:“这份报告意味着,明年年底前降息的观点将很难得到支撑。”

就业引擎转向休闲和酒店业

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各行业就业普遍增长,尤以休闲和酒店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以及医疗保健领域为先。

自2020年4月的低点以来,美国非农就业总人数增加了2200万,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其中,私营部门的就业人数较2020年2月增加了62.9万人,政府部门就业人数较疫情大流行前仍低出 59.7万。

朱诺表示:“虽然这份报道为劳动力需求显著降温的预期泼了一盆冷水,但对更广泛的美国经济和普通劳工而言,是一个好消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按行业来看,7月休闲和酒店业就业人数新增9.6万,其中,餐饮服务和餐饮场所新增7.4万。不过,该行业就业人数较疫情前水平仍低120万,即 7.1%,显示该行业后续复苏前景依然可期。

当月,专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就业新增8.9万,医疗保健行业的就业新增7万。此外,政府部门的就业新增5.7万,建筑业和制造业分别新增3.2万和3万。

华尔街普遍预计,随着消费者支出从商品转移至旅行为代表的等服务产品上,医疗保健、休闲和娱乐领域的工作岗位将会继续增加,而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工作岗位将会出现减少甚至负增长。

不过,已有一些迹象显示出美国就业市场的转向和降温。

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的一周,全美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攀升至26完,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美国6月职位空缺降至九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6月份经季节性调整的职位空缺为1070万个,低于5月份的1130万个。

与此同时,近几个月来,包括微软、Meta Platforms和奈飞等在疫情期间迅速扩张的科技公司相继宣布裁员或停止招聘,以应对增长放缓和其他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亚马逊于第二季度末将员工人数缩减近10万。


在公布利空业绩和盈利指引后,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表示,该公司将在明年减少就业增长。疫情期间,该公司员工规模增长约60%。

数据显示,7月美国劳动参与率为62.1%,与前值基本持平,较疫情前水平仍低了1.3个百分点。平均时薪继续攀升,环比增长0.5%至32.27美元。在过去的12个月中,平均时薪增幅5.2%。

至此,投资者的关注焦点将再度转向下周三(10日)发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美国银行的经济学家预测,鉴于能源价格下跌等因素,7月美国的整体和核心CPI同比增幅有望分别放缓至8.7%和6.2%。

美国劳工部于上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能源价格飙升的影响,6月美国(CPI)环比上涨1.3%,创2005年9月以来新高;同比上涨 9.1%,为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增幅。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7 23:53
“没有一个大陆得以幸免” 法媒:通胀浪潮蔓延全球
2022年07月27日 07:20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7月26日报道 据法国《世界报》网站7月24日报道,没有一个大陆得以幸免。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物价上涨现象,导致民众愤怒和政治不稳定。

  在斯里兰卡,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超过80%,每6个家庭中就有5个每天得少吃一顿饭,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总统在逃离该国后于7月中旬被罢免。

  在乌干达,汽油价格近5个月来翻了一番,多名抗议者被逮捕。

  在距离法国更近的爱尔兰,“爱尔兰人民反对燃油价格抗议”组织自4月以来一直在开展封锁活动,旨在争取让政府限制燃料价格。

  全球经济面临物价持续上涨的局面。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发达成员国中,物价涨幅可能是年初预期的两倍,在2022年将达到8.5%,创下198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报道指出,这一波通胀浪潮始于2020年,当时各国政府的后疫情振兴计划刺激需求转向商品,进而损害了服务业。与此同时,因为采取防疫限制措施,一些工厂关闭,致使供应链中断。在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后,这种情况仍在持续,因为这两个国家在世界农产品和能源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这种情况已经扰乱了5个大陆上的日常生活。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家超市出售单价为11.99澳元(约合8.3美元)生菜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并引发了一场小小的政治风暴。澳大利亚人如今在YouTube上学习如何在家里种植蔬菜。餐馆老板也在重新设计菜单,剔除价格飙升的西葫芦、西兰花和花椰菜。

  在尼日利亚,面包师现在将本国生产的红薯粉与小麦粉混合,以限制价格上涨,留住顾客。

  报道称,降低民众购买力的通货膨胀既是一种经济灾害,也是一种政治危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菲利普·巴雷特解释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通货膨胀,尽管程度不同,这可能引发广泛的社会不满情绪。当涉及不可替代的食品时,不满会加剧。”

  惠誉解决方案公司高级政治风险分析师马特·塞霍夫斯基指出:“今天的通胀尤其危险,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应问题推动的——供不应求,而各国政府对此几乎没有控制权。”

  安联保险公司认为,新兴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最容易遭遇这些风险,因为在民众饱受汽油和食品价格高涨之苦的时候,政府已没有办法为其在疫情期间制订的社会保障计划提供资金。新冠疫情导致近1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在未来几个月里,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世界银行说,中东和北非地区可能将有23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食品价格平均每上涨1%,贫困人口就会增加50万。

  在国家为公共债务负担所累的情况下,如何应对这一社会紧急情况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30%的新兴国家和60%的低收入国家已经处于或接近过度负债的状态。这一负担随着旨在对抗通胀的利率上调而日益加重。

  报道指出,利率上升的另一个后果是,资金正从新兴市场流向富裕国家。据国际金融协会估算,今年6月,新兴市场连续第四个月处于资金流出状态,这是自2015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报道称,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对抗通胀将减缓全球经济活动。经合组织现在预计,2022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3%,低于2021年12月公布的4.5%的预测值,而世界银行给出的预测值是2.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不久前表示,该组织将在7月底前下调其对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7 23:54
外媒:应对美激进加息进程 贸易顺差为中国赢得政策空间
2022年08月04日 07:41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8月3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1日报道,美联储3月开启激进加息进程对抗通胀,资金大举流出各个市场令各央行疲于应对,中国却凭借天量贸易顺差暂时保持了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为其货币和汇率政策赢得了空间。

  对于中国来说,本轮美国加息周期显得尤为不同,除了中美短端政策利率近年来首次倒挂,这也是外资大规模进入在岸证券市场后面临的首次考验。

  报道说,屡创新高的贸易顺差帮助平衡了在岸汇率市场的供求关系,抵消了证券投资、利润汇出等外流压力,使得今年以来人民币在新兴市场货币中表现尚佳。

  法国巴黎银行大中华区外汇和利率策略主管王菊表示:“强大的经常项盈余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成为了中国国际收支之锚。”中国的高储蓄率、机电设备和集成电路等制造业的出口增长、国内消费放缓带来的大宗商品进口减少,有助于保持贸易顺差,并帮助化解房地产行业再平衡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

  报道说,受到6月份上海解除封控对物流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给东盟出口带来的提振作用,当月中国贸易顺差创下979.4亿美元的纪录新高,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来看,今年前6个月,中国结售汇和收付款累计顺差分别高达852亿美元和834亿美元,均保持了2020年以来的顺差格局。

  报道表示,贸易顺差为国际收支和汇率供求奠定基础,也为国内货币政策赢得了自主空间,降低了被迫加息或干预汇率的必要性。保持大顺差一方面取决于外部需求,即欧美、东南亚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增长前景,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国内消费需求。

  另据彭博新闻社网站8月1日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帮助抵消了资本外流,稳定了其国际收支。尽管美联储的激进加息助长了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

  报道说,法国巴黎银行大中华区外汇和利率策略主管王菊说,与美联储之前的紧缩周期相比,这次的外汇流出压力肯定要小一些。

  中国6月贸易顺差创下979.4亿美元的纪录,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跃升至7233.1亿元。这些资金流入为中国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实施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当局干预外汇市场或收紧政策的必要性。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7 23:56
印尼经济学家:美国经济衰退将严重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
来源:新华社
2022-08-07 15:54




新华社雅加达8月6日电(记者余谦梁 郑世波)印度尼西亚佩尔马塔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乔苏亚·帕尔代德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经济衰退将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包括印尼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造成重大影响。

乔苏亚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萎缩,已陷入技术性衰退。在美国通货膨胀率飙升至40年来最高水平的背景下,美国消费开始放缓,内需走弱拖累其经济表现,预计美国经济未来12个月的表现更糟,这可能进一步拖累世界经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月1日,商贩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街头搭建临时摊位。新华社记者徐钦摄

乔苏亚认为,印尼等东盟国家将美国视作重要商品出口市场,出口势必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新兴经济体有必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大力强化经济基本面,扩大和刺激内需,以减轻美国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



他指出,围绕美联储加息和美经济衰退的担忧还将刺激市场避险情绪,导致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从而引发债务问题和本币贬值。新兴经济体将会被迫出台各种政策,以稳定汇率。

他表示,就印尼来说,外资持有的印尼政府债券短期内已经减少约78亿美元,这是印尼盾对美元汇率疲软的重要原因。

乔苏亚预计,随着印尼盾疲软及输入性通胀上升,印尼国内更多行业将受影响。印尼央行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提高利率,而加息将增加国内各部门、机构等的借贷成本,拖累印尼经济。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9 02:55
英国经济或进入疫下最严重衰退
作者: 陈慧璋  
2022-08-08 15:23
标准
英国央行上周预测,英国今年的通胀率将飙涨超过13%,达到近40年的高位,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彭博社)
英国央行上周预测,英国今年的通胀率将飙涨超过13%,达到近40年的高位,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彭博社)
(早报讯)英国经济可能出现自2021年初以来的首次萎缩,进一步加剧了正在竞逐首相宝座的两名候选人所面对的压力。

面对黯淡的经济前景,特拉斯和苏纳克周末两天都在忙着宣传各自将如何提振国家经济的方法。央行上周预测,英国今年的通胀率将飙涨超过13%,达到近40年的高位,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

由约20万名保守党员以邮寄选票的方式选出新党首将在9月5日揭晓。

经济萎缩意味着英国从冠病疫情中复苏的进程暂停,以及更持久经济衰退的开始。英国央行预计,经济的放缓态势会持续到2024年年初。

最新民调显示,多数英国选民更希望下一任首相把重点放在应对通胀和迫在眉睫的生活成本危机上,而不是大幅减税。

彭博社对经济学家展开的调查显示,英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萎缩0.2%;官方数据预定本周发布。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10 15:13
中国CPI上月同比涨2.7%环比涨0.5%
2022-08-10 10:31
标准
据测算,在7月份4.2%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3%,涨幅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2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0%转为上涨20.2%;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9%和12.9%;粮食、禽肉、鸡蛋和食用植物油价格涨幅在3.4%至7.4%之间。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26.7%和22.4%,涨幅均有回落。

从同比看,PPI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0%,涨幅回落2.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7%,涨幅与上月相同。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5个,比上月减少2个。

据测算,在7月2.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三(8月10日)发布上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其中CPI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5%。

PPI方面,受国际国内等多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行,全国PPI上月环比由平转降,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受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CPI上月环比由平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1.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7%,降幅扩大1.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2.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6.0%。另外,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下降1.1%,降幅均有所扩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2.1%。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6%转为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53个百分点。食品中,受前期生猪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和消费需求恢复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25.6%;受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9.2%转为上涨10.3%,涨幅高于季节性;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3.4%和3.6%;受暑期出行增多影响,飞机票、宾馆住宿、交通工具租赁费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6.1%、5.0%、4.3%和3.5%。

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20.7%,回落10.7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3.9%,回落10.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9%,回落6.3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28.6%,回落6.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10.6%,回落3.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9.5%,降幅扩大5.8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上涨6.8%,涨幅扩大1.2个百分点。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11 13:35
美国7月财政赤字为2110亿美元,差于预期
2022年8月11日, 12:18
美国财政部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1.08.2022
© AP Photo / Jacquelyn Martin
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美国7月财政赤字为2110.52亿美元,而6月为888.42亿美元。
之前接受DailyFX网站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上个月财政赤字将为1940亿美元。
去年6月美国财政赤字为3020.5亿美元。
据报告,美国政府上月支出同比减少12.6%,为4803.87亿美元,收入下降1.7倍,至2693.35亿美元。


美国评论员:拜登在自信地带领美国走向毁灭
5月20日, 12:21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12 14:32
美媒:裁员潮来袭 美国科技和金融行业正面临“最糟糕的局面”
中国日报网
2022年08月11日 20:56:24

中国日报网8月11日电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近日报道称,伴随着美国经济衰退阴影逐渐逼近,曾经在2020-2021年间,为了跟上消费者需求而大举扩招的美国部分行业,如今正被迫大范围裁员、冻结招聘,尤其是此前高速扩张的科技和金融行业,如今正在面临“最糟糕的局面”。

“才短短几个月,CEO们就不提‘高速增长模式’了,转头说起了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这如今成了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的高频词,投资者们反复听到这样的话。”文章称。

文章表示,在此前科技行业的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裁员”和“招聘放缓”成了热门话题。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期,亚马逊裁员9.9万人,目前雇员人数为152万人,疫情期间该公司曾因为需要加强仓库运行能力而扩招,员工数量几乎翻倍。电商服务企业Shopify裁员约1,000人,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0%。脸书母公司Meta预计营收将连续两个季度下滑。CEO马克·扎克伯格也表示,明年将缩减员工人数增量:“这是一个需要更高强度的时期,我希望我们用更少的资源完成更多的工作。”

在过去两年的疫情期间增员30%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近期也向员工表示,需要员工更加专注、提升生产力。“很显然,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更具挑战的宏观环境,前方的不确定性增多。”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在公司会议期间对员工们表示,“我们需要考虑该如何将干扰最小化、实实在在地把对产品卓越性和产能的要求提上来。”

不单单是科技企业,此前一段时间,IPO、并购以及股票发行业务的“大爆发”曾令美国银行业出现了人手紧缺,年轻的银行家们纷纷对自己每周要工作100个小时抱怨不已,而许多银行也都开始从类似咨询公司以及会计事务所这样的“非常规渠道”挖掘人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六大银行能够在2020年初到2022年年中,扩招了总计59,757名员工。相当于在过去两年多来,扩招出一整个摩根士丹利或是高盛的规模来。

但是“好景不长”,今年上半年,美国股市的表现堪称近50年来最差,IPO需求也枯竭了。今年第二季度,各大银行的投行业务营收都大幅下滑。对此,有知情人士称,以高盛集团为例,该集团已表示将放缓招聘,并考虑恢复“年底裁员”机制。

在银行的经费支出里,员工占了大头,因此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裁员就免不了被提上日程。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今年6月就对投资者表态称,经济领域的一场“飓风”即将来袭,该银行已准备应对更加动荡的市场环境。


业务处于金融与科技交叉领域的公司,当前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在今年6月就宣布,将要裁员18%,以应对“加密货币的寒冬”,就连已经发出去的雇佣录取,也被该公司撤回。在线券商Robinhood也表示,将裁员23%,而该公司在三个多月前刚刚裁掉了9%的全职员工。

当前,美国国内通胀水平已升至40年高位,自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225个基点。这种急于遏制通胀的做法,也引发了外界对美国经济走向衰退的担忧。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符合广泛认可的经济衰退的定义,但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还未明确宣布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编译:司茗嘉(实习生) 编辑:涂恬 李海鹏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12 22:14
美国失业救济初请人数连续两周升高
2022-08-12 14:15
当地是8月11日(周四),美国失业救济初次申请人数已连续第二周增加,白热化的劳动力市场再现放缓迹象。

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截至8月6日的一周内,初请失业金人数跃升至26.2万人,高于前一周向下修正的24.8万人。

尽管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26.3万,该数值达到了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如果失业金初请人数达到27万至30万的区间,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实质性放缓。

此外,消除了短期波动的初请失业金人数四周滚动均值也升至25.2万人。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也超过预期,达到142.8万人,表明一些工人可能在失业后更难找到新工作。

数月来,劳动力市场是美国经济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上周发布的7月份的就业报告显示,失业率下降到3.5%,是自2020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美国雇主与企业增加了52.8万个工作岗位,几乎是经济学家预期的两倍。

然而,近期有多种迹象表明劳动力市场开始疲软。除去最新的失业金申请数量以外,近几周谷歌(Google)、沃尔玛(Walmart)、苹果(Apple)、元(me ta)和微软(Microsoft)在内的大量公司都宣布开始冻结招聘或裁员。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13 23:16
专访:美国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正给其他国家带来风险——访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贾娅蒂·高希新华网

2022年08月13日 17:52:24







新华社纽约8月12日电 专访:美国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正给其他国家带来风险——访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贾娅蒂·高希

新华社记者刘亚南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教授贾娅蒂·高希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过于激进的紧缩货币政策正给其他国家带来风险,且不能确保从根本上解决美国高通胀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一名女子提着购物袋走出一家食品超市。(新华社发,沈霆摄)

高希表示,当前美国高通胀并非是由需求增加引发,而是由企业追逐暴利和市场投机行为引发。在不解决企业过度逐利和大宗商品市场金融投机的情况下,仅通过加息来解决通胀问题就像“在没有钉子的情况下抡起锤子”,最终可能会破坏经济复苏并给其他国家带来滞胀等风险。

高希说,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将导致资本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撤出并流向美国,这将给世界很多地区带来债务危机和汇率危机风险。目前,已经有数个国家因此出现债务违约或处于违约边缘。

高希曾长期在印度尼赫鲁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她表示,目前很多发展中经济体尚未从疫情中完全恢复,正面临经济放缓压力,美联储加息又加剧了这些经济体的通胀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出现食品和燃油价格上涨,本国货币贬值让情况进一步恶化。

高希认为,过去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利用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超级特权”,任意印钞或对其他国家采取违反国际法的制裁措施。这些行为导致美国信誉下降,越来越多国家考虑规避美元的替代性贸易和金融安排,“美元霸权今后将会变得更加脆弱”。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14 01:00
西媒文章
美联储加息拖累发展中经济体
《参考消息》2022年8月12日 第12版
【西班牙“世界秩序”网站8月10日文章】题:美国加息如何影响发展中经济体 (作者西班牙卡米洛•何塞•塞拉大学研究员胡安•巴斯克斯)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正在影响数十个国家。资金外流、货币眨值和融资成本增加,导致其难以偿还债务和进口商品。在斯里兰卡危机之后,下一个可能是巴基斯坦或萨尔瓦多。

债务违约风险增加

斯里兰卡崩溃的惨况人尽皆知,但在其他国家很可能重现。7月9日,由于数百名抗议者冲进总统府,前总统被迫逃亡。点燃抗议活动导火索的经济危机与燃料和食品价格上涨密不可分,但也与美联储的逐步加息有关。此举导致斯里兰卡在4月宣布无法继续支付外债,并已经耗尽了用于进口基本商品的外汇储备,而这种情况迫使该国对能源和食品进行配给。

多达53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正面临类似情况。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这些国家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将更高。美联储7月27日将利率提高到2.5%,目标是在2022年底达到3.5%,这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格的货币政策,当时就曾影响大约30个国家。

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是遏制美国历史性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源于新冠病毒大流行后的经济复苏,并因乌克兰战争而加剧。其目的是减少消费和投资以减少对供应的压力,从而缓解价格上涨。事实上,加息已经减缓了经济增长。

然而,由于美联储发行的是国际储备货币,其政策也具有全球影响。随着每次加息,资金在更高利率的吸引下流向华盛顿,促使美元升值。其他国家的情况则恰恰相反:资本外流,削弱了当地流通货币、耗尽了美元外汇储备。由于国际贸易和信贷通常是以美元支付结算的,储备金用完后,这些国家就无法进口商品,也无法支付越来越高的外债利息。同样,其货币贬值也导致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债务进一步增加,因为需要更多的当地货币来换取美元,才能购买石油等商品。

这种情况对那些在大流行期间需要增加借款的国家尤其不利,而这些国家贷款时的利率还是大流行之前较低的利率。事实上,2020年只有6个国家违约,包括阿根延、厄瓜多尔和黎巴嫩。最近几个月,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已经导致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因此加息加重了其债务负担,并将其中一些国家推向违约的边缘。

美控制通胀是关键

存在违约风险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有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8%,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在这些国家,资金正以创纪录的速度逃离,因为投资者在2022年已经撒回了500亿美元的新兴市场贷款。这就导致其不得不向投资者支付更高的利息,而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第一个例子就是斯里兰卡,而塞内加尔、卢旺达、马尔代夫、巴哈马、伯利兹、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亚都已濒临耗尽外汇储备。此外,黎巴嫩、埃及、乌克兰和萨尔瓦多也越来越难以偿还外债。

目前违约风险最大的国家是萨尔瓦多,这个美元化国家在2021年决定批准比特币为法定货币。总统纳伊布•布克尔将加密货币视为解决国家财政问题的一个途径,但这一决定和国际局势导致该国必须承担更高的利率。萨尔瓦多还遭遇高额贸易赤字,这就加速了美元外流,进一步加快耗尽其外汇储备。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将不得不通过债务减免、谈判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提供的过桥贷款,重组其债务。但债务危机并不新鲜。1979年底,美联储将利率提高到22%的历史最高水平,以对抗通货膨胀。这将墨西哥推向了外债违约,直到1982年还有30多个国家步其后尘。当时IMF在谈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IMF目前正在与几个国家进行谈判,包括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但这次还有一个关键的参与者中国。由于目前的债权人来自相互竞争的地缘政治集团,因此各国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在谈判中提出更有利于自身的条件。然而,许多国家并不愿意向北京寻求债务减免,因为担心失去未来的融资机会,如“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融资。然而,除了中国和IMF的努力之外,关键还是美联储要放慢加息速度。美国放慢加息的前提条件是控制住通货膨胀,甚至是美国经济衰退进一步加速。而这一点能否实现,将取决于上述几十个国家能否控制货币贬值、资金外流和债务违约,以防止本国经济崩溃。

(责编 洪琦)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17 13:52
受汽车产量回升带动 美制造业产值三个月来首次增长
作者: 李月霞  
2022-08-16 23:13

(早报讯)受到汽车产量回升的提振,美国制造业产值在7月份出现三个月来的首次增长,但其他类别的生产则好坏参半。
彭博社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局星期二(8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产值增长0.7%,6月数据修正后为下降0.4%。包括矿业和公用事业在内,7月份工业产值环比攀升0.6%。
据彭博调查经济师之前预测的中值,制造业产值和整体的工业产值均增长0.3%。
尽管上个月走强,但制造业已经在放缓,并且由于企业面临库存过剩和国内商品需求放缓的问题,制造业存在着进一步失去动能的风险。最近的制造业调查显示出订单回落,而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出口市场疲软也是一个阻力。
16日的工业产值报告显示,汽车产值增长6.6%,为四个月最大增幅。半导体供应瓶颈缓解使得汽车制造商有更多的空间来增加产量。
不包括汽车在内,制造业产值增长0.3%,前两个月为下滑。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18 00:59
英国7月通胀率破10% 40年来最高
作者: 李秈霓  
2022-08-17 23:23

(早报讯)英国7月的通胀率破10%,为40年来最高水平。这不仅加剧了消费者的压力,也令政府和央行采取行动的压力陡增。
英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三(8月17日)公布,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0.1%,高于央行和民营部门经济师的预期,是自1982年以来英国通胀率首次达到两位数。此前,英国6月份的CPI上涨了9.4%。
彭博社报道,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最大,表明通胀压力正从能源领域向外蔓延。
英国国家统计局首席经济学家菲茨纳说:“食品价格显著上涨,尤其是烘焙产品、乳制品、肉类和蔬菜,同时也反映在外卖价格。其他必需品价格也上涨了,如宠物食品、卫生纸、牙刷等,这也推高了7月的通胀率。”
英国7月份的核心消费者价格(不包括能源、食品、酒和烟草)同比上涨6.2%,高于此前预期的5.9%。
通胀高涨加剧了英国生活成本危机,工资进一步落后于不断上涨的物价。英国央行预计,10月份的通胀率将突破13%,行长贝利已暗示他准备再加息。投资者预计,英国央行将在9月加息50个基点。
经济师对英国经济走势的看法越来越悲观,随着生活成本压力上升,现在看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高了许多。英国央行预计,英国经济将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衰退,并持续到2024年初。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8-18 01:00
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 美媒:工薪阶层被出卖 承受高通胀还被榨取数百亿税收
来源:海外网
2022-08-17 22:0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美国建筑工人们在公路项目上工作。

海外网8月17日电 当地时间16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标志着该法案正式生效。美媒《新闻周刊》网站16日刊文指出,法案表面上旨在降低通胀、发展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但实际上却出卖了美国工薪阶层。法案实施后,工薪阶层须在继续承受高通胀的同时,难以享受到法案规定的补贴,并须多承担200多亿美元的税负。

文章首先表示,专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法案对削减通胀毫无作用。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发现,法案在2022年对通胀“几无影响”,到2023年“通胀可能会降低约0.1%”。仅此一项就对工薪阶层“甩了一记耳光”。经济学家早就注意到,通胀负担对工薪阶层、穷人和拥有固定收入的退休人员来说是最沉重的,这些群体比富人花费更高比例的收入用以谋生,并且没法像富人那样降低通胀影响。



同时,法案包含的大部分内容实际上与工薪阶层无关。例如,该法案拨出巨额资金扩大对电动汽车的补贴,但美国穷人通常不买电动车。相关规定的最大受益者只能是美国企业巨头,以及生活在沿海富裕地区的美国富人。

尽管如此,对工薪阶层的最沉重打击来自于法案加税的规定。虽然其加税规定是针对企业的,但一些研究称高达70%的加税比例最终将让工薪群体承担。CBO也估算,法案实施后收入低于40万美元的纳税群体每年将多承担200亿美元的税负。(海外网 侯兴川)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9-8 17:22
联合国报告警告多重危机使九成国家发展受阻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8日14:1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联合国9月8日电(记者王建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全球有超过90%的国家受多重危机影响面临发展困境。报告呼吁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困境的严重性,加强团结,重启发展,以确保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和福祉。

这份《人类发展报告——不确定的时代,不稳定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塑造我们的未来》指出,世界正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深陷“四处灭火”的恶性循环当中。“如果不立即改弦易辙,世界将发生更多的贫困和不公正。”

报告说,过去两年,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接踵而至,并与各种社会、经济、气候变化以及两极分化问题相互作用,给数十亿人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人类发展已经回落到2016年的水平,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所取得的大部分成就已被逆转。

报告指出,这种逆转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超过90%的国家在2020年或2021年的人类发展指数得分下降,超过40%的国家连续两年下降。虽然一些国家开始恢复元气,但复苏是不平衡和局部的,这进一步扩大了人类发展中的不平等。拉丁美洲、加勒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遭受的打击尤为严重。

为制定新的发展路线,报告建议实施侧重投资的政策——从可再生能源到流行病防范,以及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各种保险体系——以使我们的社会为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9-9 01:00
欧洲央行决定大幅加息75个基点
2022-09-08 20:34:3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9月8日,欧洲央行管委会会议决定大幅加息75个基点,三项主要利率中再融资利率升为1.25%,边际贷款利率为1.50%,存款利率为0.75%。这是欧洲央行自今年7月后再次加息,而且加息幅度超过以往,此举主要是为了遏制当前欧元区仍在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
(总台记者 陶冶)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9-13 02:54
全球脆弱经济体违约风险上升[url=]财经杂志[/url]

[url=]2022年09月12日 19:14:22 来自北京[/url]








美联储激进地加息、金融市场对进一步加息的预期以及全球经济更黯淡的前景推动了美元不断走强,人们开始担心部分脆弱的新兴市场会耗尽外汇储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视觉中国

文 |《财经》特派记者 金焱 发自华盛顿

编辑 | 苏琦

美元今年一路高歌猛进,年初至8月初升值幅度达11%左右,8月29日美元指数刷新20年新高,美元指数全年一度大涨接近15%。8月衡量美元兑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环比上升2.7%。截至9月10日,美元指数收于109.02,仍徘徊于近20年的高点。

英镑兑美元汇率跌超14%,英镑兑美元一度跌至1.1405,创1985年以来近37年新低。欧元兑美元汇率跌超11%。美元兑欧元汇率20年来首次触及平价。全球五大结算货币中的四大货币兑美元全线下跌,日元跌逾19%居首,年内累计跌幅超19%。目前美元兑日元汇率逼近145区域,创25年以来新高。人民币表现最为坚挺,也跌超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急剧恶化的天然气供应危机让欧洲股市和欧元大幅下挫,一些人将欧洲当前境况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联系起来。摄/《财经》记者金焱

在大量主要货币对美元贬值的过程中,其购买力下降,并将引发经济剧烈震荡。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9月9日公布的数据,最近一周投机客持有的美元净多头押注增至8月初以来最高。截至9月6日当周,美元净多头头寸从之前一周的142.1亿美元增加至161.8亿美元。美元净多头头寸已连续四周增加。

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路径仍在继续。北京时间9月8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再次展现鹰派姿态,他表示:“美联储需要现在采取行动以避免通胀的社会成本,通胀高于目标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历史告诫不能过早放松政策。”美国PNC金融服务集团经济学家对《财经》记者指出,美联储激进地加息、金融市场对进一步加息的预期以及全球经济更黯淡的前景推动了美元不断走强。如果俄乌冲突持续时间超过预期,美元可能会强于预期。

多位华尔街人士对《财经》记者表达了他们对美元高企的可预见性——创历史新高的通胀水平促使美联储激进加息。 虽然美国经济可能接近停滞,更悲观的看法是衰退,但美国实际收益率提升将持续提振美元,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强劲,大多数经济体的增长则将大幅放缓。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和市场动荡进一步促使投资者追求安全资产,他们退出欧洲、新兴市场等地的头寸,转而寻求以美元计价资产作为避风港。

历史上美联储快速提高利率给新兴市场直接间接带来了危机,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的“失去的十年”,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的“龙舌兰酒”危机,之后波及了俄罗斯和东亚地区。如今新兴市场又一次开启货币保卫战,新兴市场正以2008年以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美元和其他外汇,人们开始担心新兴市场会迅速耗尽外汇储备,爆发违约潮。

日前世界银行统计了27种非美元货币今年前七个月的表现,23种货币对美元贬值。在统计的这些货币中,美元兑斯里兰卡卢比已经从2014年底的131.11一度升至今年最高的370.17,大涨1.82倍。截至8月初,斯里兰卡卢比对美元贬值幅度暴跌78%;土耳其里拉次之,贬值35%;阿根廷比索对美元下跌29%;而墨西哥比索、秘鲁新索尔、巴西雷亚尔以及乌拉圭比索则逆市走强,其中,巴西雷亚尔对美元升值5%, 乌拉圭比索则涨8%。

据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数据,截至7月,外国投资者已连续五个月从新兴市场退出,为2005年有记录以来持续最长的一轮撤资,期间资金外流总额超过393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指出,今年截至6月份,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了3790亿美元。而来自摩根大通的信息显示,如果不考虑汇率波动以及中国和海湾地区石油出口国持有的巨额外汇,新兴市场的外汇储备正以2008年以来最大的幅度缩水。

印度央行官方网站9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印度央行外汇储备降至5531.05亿美元,创下自2020年10月9日以来的最低值。相比报告期前一周,印度央行的外汇储备减少79.41亿美元。印度的外汇储备降至23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原因是该国央行可能出售美元以阻止本币贬值。

9月7日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秋庆镐就韩元兑美元汇率当天盘中失守1380关口一事强调称,政府正在密切关注汇市动向,将在有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韩国外汇储备规模排行全球第九,7日当天韩元兑美元汇率自2009年4月1日以后时隔13年零5个月在盘中失守1380韩元。IMF日前也正式认定,韩国外汇储备额足以承受外汇市场波动性。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结算货币,如果部分国家本币贬值,在短期内解决问题的空间不大,只能迫于无奈开始加息,从而增加国内债务负担;外资外流,在没有充足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其自身购买力也将下降,并导致需要进口的能源和食品价格不断上涨;若经济进一步倒退,就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并进而引发全面性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汇率贬值,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数据显示,阿根廷、土耳其、黎巴嫩等15个国家面临债务危机。东亚国家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占比相对较小,巴西则得益于大宗商品净出口国的优势及央行的大量美元储备使巴西成为新兴市场相对稳健的经济体。通过债务额、外汇储备、通胀指标、生产力成本、产业结构等指标,以下国家或面临债务违约风险:阿根廷、土耳其、黎巴嫩、尼泊尔、缅甸、 巴基斯坦、秘鲁、捷克、波兰、马拉维、智利、 巴拉圭、埃及、蒙古国、老挝等。

9月7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终值为0.8%,高于预期和前值0.6%。较一季度来看,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速有所上行。欧央行一位不具名官员对《财经》记者说,年初欧元兑美元汇率是逐渐下跌的,但俄乌冲突引发了更激进的抛售。在面临通胀压力之际,欧央行选择和美联储以不同的速度加息。这种差异进一步加剧了欧元的疲软。但欧元贬值对欧洲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比如美国游客大量涌向欧洲,并打破了过去几十年欧洲游旺季到8月底就结束的惯例,9月的人潮并没有减少。这对那些因疫情而受到特别严重打击的国家,尤其是南欧国家的增长是积极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元升值意味着多国进口成本攀升,欧元兑美元汇率不断刷新20年新低,甚至一度跌破1比1,这使得大量美国人涌入欧洲,或旅游或购物。摄/《财经》记者金焱

9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49亿美元,较7月末下降492亿美元,降幅为1.58%。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8月份,跨境资金流动理性有序,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多数经济学家相信,中长期来看人民币真实汇率有较强的韧性,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受到超预期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这对于人民币的走势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下半年经济复苏力度比较疲弱,7月、8月连续两个月采购经理指数(PMI)再次回到50%荣枯分水岭之下,只有6月回到了50%以上。不过在新兴市场中人民币相对强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偏高。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9-14 21:06
美国纽约无家可归者人数达大萧条以来新高 美媒:政府难辞其咎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
09/14
20:27



-2022-09/1420:27

1

[url=][/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纽约市睡在街头的无家可归者(福克斯新闻网)
海外网9月14日电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4日报道,近年来纽约市的无家可归者人数激增,达1930年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
文章表示,美国纽约无家可归者的人道主义危机正在恶化。在距离纽约时报广场仅两个街区的地方,有不少无家可归者睡在人行道上,周围散落着垃圾、不洁食物和污物。




纽约曼哈顿下城非营利组织包厘救济所援引联邦机构数据表示,近年来纽约市的无家可归者人数激增至80000人。另据纽约市无家可归服务部官网数据,9月11日当天,有55338人睡在城市收容所,其中包括18000多名儿童。然而,收容所的条件“比监狱还要糟糕”,很多无家可归者只能选择在街头艰苦度日,他们没能得到所需的帮助。
无家可归者在街头的恶劣生活条件,令涌入纽约市的游客们感到震惊。曼哈顿居民、市议会前候选人杰基托博罗夫认为,政府对这些问题难辞其咎,城市的领导人“人为制造”了危机。“他们清空了监狱,关闭了百老汇和许多商家,他们破坏了儿童的教育,使吸毒成为趋势,他们的命令迫使人们失业,还让非法移民涌入这座城市,现在,我们都付出了经济代价。”(海外网 杨佳)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9-15 03:28
多家银行大额存单额度告急 存款利率还要降?
新京报
2022年9月14日20:56北京新京报官方账号

今年以来,由于市场波动不断,理财和基金产品收益率出现了大幅回撤,存款成了银行理财客户的“香饽饽”,不愁存款成了普遍现象。但今年金融监管部门曾多次要求金融机构减费让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亦让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因此银行控制负债端的成本成了当务之急,利率下行已成大势所趋。

“我行上周四就已经明确今年不再发售大额存单产品了。”北京地区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客户经理今日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今年以来客户对存款的热度极高,因此现在银行发售大额存单的规模已经达到了监管要求的上限。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还从多个银行了解到,当前大额存单额度普遍告急。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虽有额度,但不多,客户是否能够买上,要“碰运气”、“拼手气”。不仅如此,银行普通存款的利率同时出现了下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已较1个月前下调了存款利率,另有股份制银行表示利率仍将持续下行。
有业内人士预计,银行存款利率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下行。今年以来,由于市场波动不断,理财和基金产品收益率出现了大幅回撤,存款成了银行理财客户的“香饽饽”,不愁存款成了普遍现象。但今年金融监管部门曾多次要求金融机构减费让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亦让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因此银行控制负债端的成本成了当务之急,利率下行已成大势所趋。
多家银行大额存单额度告急客户购买“得靠抢”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工行、建行等多家银行均已无大额存单产品发放。而部分银行虽仍会发放部分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但额度极少。
“虽然我行还有大额存单,但基本上客户抢不到,跟没有没太大区别。”北京地区农业银行某支行网点相关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该行每天都会发放大额存单额度,但往往是全国所有客户抢夺不超过300万元的额度,“最近我们(帮客户)抢就没成功过。”
中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行周二、周五两天会发放部分大额存单产品,但客户购买“得靠抢”。光大银行某网点工作人员亦表示,现在虽然该行在每周三早上发放大额存单的额度,但由于额度极少,因此需要客户自己“碰运气”。
相较于上述银行,部分银行大额存单发放的时间亦不固定。中信银行相关理财客户经理表示,现在说不准何时会有大额存单额度,因此客户如需购买大额存单产品,还需要随时关注银行动态。同时,在该行购买大额存单还需要新进入该行的资金才能预约上。
从利率方面来看,当前国有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保持一致,其中3年期最高位3.15%。而股份制银行则有所不同,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最高为3.4%,最低为2.9%,其他股份制银行普遍维持在3.3%-3.35%之间。
“虽然大额存单利率已经较上半年有所下降,但预计这样的利率水平还将持续下行。”有银行工作人员直言,其所在的支行已接到通知,下周起大额存单利率将再度下调。
定期存款利率跟随下调低至1年期2.0%
多位银行理财人士直言,当前大额存单的利率比银行定期存款依然略高,但与其等待不确定能否抢上额度的大额存单,不如直接入手定期存款。但当前部分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亦跟随大额存单利率出现了下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当前国有大行定期存款利率较4月底下调10个基点后暂未有变化,目前建行、工行、中行、农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遍维持在1年期2.0%、2年期2.5%和3年期3.15%的水平。
股份制银行虽然利率不尽相同,但普遍偏高。以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股份制银行普遍在3.25%到3.35%左右,最高可达3.4%,但最低为2.9%。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股份制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出现了下行。某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该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3%,较一个月前下调了10个基点。另有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当前该行3年期定期存款仍有3.4%的额度,已是当前主流银行中最高的利率水平,但预计近期将会下调。
净息差持续承压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已成趋势
“无论是大额存单还是普通的定期存款,现在的利率水平依然太高了。”一位银行业内人士直言,不少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已几乎与贷款利率相近,若算上人员成本等甚至已现倒挂,因此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已成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这让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承压。根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均出现了下行。多位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贷款端利率持续下降、负债端成本的上行亦是导致净息差进一步承压的主要原因。
多家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已多次进行了负债管理,不仅降低了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成本较高的存款品种利率,还加大力度转向以活期存款、公司结算资金等低成本负债为主的负债结构,但由于存款增长创新高,负债成本依然持续走高。
根据银行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活期与定期存款分别增加3.3万亿和10.3万亿,其中定期存款同比多增4.3万亿,贡献了上半年存款93%的多增规模。定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为52.8%,占比较年初提升2.0百分点,呈现明显的存款定期化特征。
“银行净息差收窄的趋势仍然存在,在贷款利率下降的过程中,必须引导作为成本的存款利率下调才能给贷款利率下降腾挪出空间。”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而当前以及未来市场流动性保持宽松,亦为存款利率下降提供了条件。
另亦有知情人士指出,当前金融监管层要求银行的主动负债利率要参考10年期国债利率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情况,虽然当前存款利率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当前国债利率和LPR利率均持续下降,因此存款利率亦将跟随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09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63%,同比增长率为-8.43%。而最新的1年期LPR利率于8月22日下行5个基点至3.65%。
对于降低负债成本,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表示,在加大活期存款的拓展力度,以提升活期存款占比的同时,也要继续对高成本存款进行压降,包括设定大额存单占比上限、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等措施。
另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除了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之外,预计还将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特别是要提高活期占比,同时继续压降中长期存款规模和利率。银行还可以用金融债等替代成本较高的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减少银行高成本负债,以达到稳息差的目的。
此外,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还预计,当前银行进一步管控负债成本势在必行,考虑到1年期中期借款便利(MLF)利率已基本失去中期利率锚的作用,加之9-10月专项债增发超5000亿,年内MLF到期2.6万亿,不排除央行会再度降准置换一部分高成本MLF,既不过度投放基础货币,又能够改善银行负债成本。如果降准的再度推出,将使得银行同业存单等利率易下难上,这亦可能传导至存款端,使得利率水平下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9-20 00:16
美元指数今年来飙升14%,美媒警告:将给世界带来“大麻烦”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70年代尼克松时期的美国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曾说过:“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如今,美元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的问题。9月18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美元走强,给全球经济招来麻烦》。
随着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遏制国内通胀,美元强势上行,年内升值幅度超14%,引发多方关注。《华尔街日报》警告称,作为全球贸易和金融的主导货币,美元的波动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广泛影响。尽管美元走强有利于缓解本国通胀,但同时也将削弱美国商品在海外竞争力。而对更广泛的全球经济而言,其飙升态势不仅可能进一步压制全球经济增长,还将加剧全球央行面临的通胀难题,特别是给新兴市场乃至发展中经济体造成持久伤害。
“新兴市场已经处于危机的临界点,他们最不需要的就是强势美元。”牛津经济研究院新兴市场研究主管加布里埃尔·斯特恩(Gabriel Sterne)形容,“如果美元进一步升值,那将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华尔街日报》分析文章:美元走强给全世界招来麻烦
“今年或成为美元指数涨幅最大的一年”
“在欧洲创纪录的通胀水平、日本爆炸性的贸易赤字以及斯里兰卡的食品、燃料短缺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美元的强势。”《华尔街日报》称,现在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摆在眼前——面对美元的持续升值,日本和欧洲等地的政策制定者捍卫本国货币的努力“基本上失败了”。路透社在15日的报道中同样形容,美元创纪录的升值堪称砸向外汇市场的一记“重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华尔街日报》统计的美元指数,从今年1月初最低点为88.95,9月中旬为101.83,上涨超14%
今年以来,ICE美元指数累计上涨幅度超过14%,2022年有望成为该指数自1985年发布以来涨幅最大的一年。美元指数强势上涨之际,欧元、日元和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已跌至数十年来的最低点:今年1月至8月,欧元贬值了12%、英镑贬值了14%、日元贬值了17%。与此同时,全球新兴市场货币也遭到重创:埃及镑跌18%、匈牙利福林跌20%、南非兰特跌9.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自上而下分别为近一年来美元兑英镑、欧元以及日元汇率走势(X -Rates网站,下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路透社在15日的报道中称,在美元升值的大潮中,日元可以说是“最大的输家”。虽然美国利率大幅上升,但日本央行迄今仍拒绝在“零利率”政策上做出让步,这使得日元在美元走强的过程中“首当其冲”。
《华尔街日报》还提到人民币的表现。就在最近两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度贬破“7”的整数关口,今年1月至8月,人民币贬值8%。不过,同其他非美元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幅度相对较小,表现依然稳健。英国《金融时报》拿日元作比称,几乎没有人认为人民币的贬值幅度会达到日元的水平。
至于美元飙升的幕后推手,文章指出,在美国通胀高企的大环境下,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推动了今年美元指数上涨。
美联储已于6月和7月连续两次加息75个基点。8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5%,仍居高位运行。在9月20日至21日美联储召开新一轮货币政策会议中,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连续第三次加息0.75个百分点,以对抗高通胀。此番预期刺激全球投资者继续将资金从其他市场撤出,投资收益率较高的美国资产。除了美国国内因素,欧洲正处于俄乌冲突前线,其暗淡的经济前景也成了美元上涨的推手。
“他们最不需要的就是强势美元”
尽管对美国国内可能从强势美元中获利,但这可能需要世界买单。
“对美国来说,美元走强意味着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遏制通胀的努力,使美国人的相对购买力达到新高。但在美元升值的压力下,世界其他地区正处于紧张状态。”《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世界银行15日就“全球经济走向衰退”发出了最新警告,特别提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遭受一系列金融危机带来的持久伤害”。
上个月,巴基斯坦遭受了历史性洪灾,外汇储备也已降至仅能维持一个月进口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8月29日宣布批准向巴基斯坦提供约11.7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塞尔维亚上周也就财政援助与IMF展开谈判。这些迹象都显示,伴随着美元上涨,全球新兴市场的金融压力也在增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地时间2022年8月28日,巴基斯坦登多穆罕默德汗,灾民因洪水而流离失所,他们正在领取食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还没有经历过利率大幅上升的周期。”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说,“由于大流行期间的借贷,许多国家背上了债务......我们将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高利率状态,经济会更加脆弱,新兴市场的压力将会扩大。”
美元走强使得新兴市场政府和企业偿还美元债务的压力骤增。国际金融协会(IIF)一项覆盖32个国家的数据显示,到明年年底,新兴市场政府将有价值830亿美元的债务到期。
“你必须从预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学家丹尼尔·穆内瓦尔(Daniel Munevar),“当你进入2022年,突然发现手中的货币贬值了30%。你可能会被迫削减医疗和教育支出,以偿还相关(债务)。”
此外,美元升值使以美元计价的重要食品和燃料进口变得更加昂贵,加剧了小国的痛苦。许多国家利用美元等货币的外汇储备为进口提供资金,并稳定本国货币。尽管近几个月来大宗商品价格已从高位回落,但这几乎无助于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压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CNBC注意到阿根廷将利率上调至75%
当下,一些新兴市场的中央银行已开始采取严厉措施遏制其货币和债券的贬值势头。例如阿根廷15日将利率上调至75%,以遏制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并捍卫比索。今年以来,比索兑美元汇率已下跌近30%;加纳上个月突然地将利率提高到22%——但这并未减缓加纳塞地的贬值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对于美元升值给他国造成的影响并非一无所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7月曾承认,美元升值可能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挑战,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美元债务的经济体。但她依然坚称,美国并不担心全球经济增长会因此放缓。
“新兴市场已经处于危机的临界点,他们最不需要的就是强势美元。”牛津经济研究院新兴市场研究主管加布里埃尔·斯特恩(Gabriel Sterne)形容,“如果美元进一步升值,那将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强势美元对美国经济是把双刃剑”
实际上除了发展中经济体,对于欧洲地区的发达国家而言,欧元的疲软正在放大俄乌冲突期间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在9月8日的欧洲央行会议上,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对欧元今年下跌12%表示担忧,称这“加剧了通胀压力”。欧洲央行暗示将采取更激进的政策立场,有分析人士预计欧元利率将升至2.5%,但这对欧元升值可能作用不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AXIOS新闻网:美元升值是把双刃剑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Pictet Wealth Management)宏观经济研究主管弗雷德里克·迪克罗泽特(Frederik Ducrozet)表示,欧洲央行对美元走强无能为力。他说:“无论欧洲央行是否变得更加强硬,经济前景是否有所改善,无论发生什么,这通常都会被美元进一步走强所抵消。”
然而,美元走强对美国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吗?显然不是这样。
“美元正在上涨,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美元升值可能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对经济造成影响。”《华尔街日报》在一段名为“强势美元对美国经济是把双刃剑”的视频中分析,美元走强会对整个华尔街造成影响。美元升值的确会降低美国进口成本,但这也意味着其他国家进口美国产品的成本增加,导致美国商品失去竞争力,从而打压美企在海外的利润,同时限制与黄金和石油等大宗商品相关的投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华尔街日报》视频:为何说美元走强对美国经济是把双刃剑
“美元升值对几乎所有主要资产类别都造成了不利影响,这是金融状况趋紧的另一方面表现,它会影响到一切。”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的黑石集团(BlackRock)全球资产配置联席主管拉斯·克斯特里奇(Russ Koesterich)说。
美国AXIOS短新闻网站写道,美元升值留下了少数赢家,却留下了大量输家。强势美元还可能给日本和欧元区等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带来麻烦,还会引发了人们对美国“以邻为壑”外汇政策的指责。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9-20 00:20
日媒:以美元计价,日本今年GDP或跌回30年前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198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今年以来日元汇率的“跌跌不休”,又让日媒视线倒回了那个年代。
“按美元计价,日本经济规模已退回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经济新闻》9月19日这样写道。受美日货币政策差异等因素影响,年初至今日元兑美元汇率“一泻千里”,下跌约20%,日本GDP规模也深受冲击。文章指出,以美元计价的日本GDP正倒退回30年前——若按1美元兑140日元汇率计算,预计2022年日本的名义GDP将时隔约30年首次低于4万亿美元(约560万亿日元),基本与第4位的德国持平。
随着日元贬值,日本年平均工资水平也可能倒退回1990年前后。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失去的三十年》一书作者野口悠纪雄警告称,日元持续走弱将令日本“国力”受损,打击日本从海外吸引人才的能力,还将阻碍经济增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20年美元兑日元汇率走势,自去年初以来呈现陡增态势(雅虎财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0年至2021年间,以美元计价的日本名义GDP走势(世界银行图)
今年以来,ICE美元指数累计上涨幅度超过14%,与此同时,日元、英镑、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已跌至数十年来的最低点,其中日元贬值幅度明显高于其他非美元主要货币,是G10(注:由共同参与一般借款协定(GAB)的国家组成,包含美、日、德、英、意等11个国家)货币中表现最差的货币。去年9月19日,美元兑日元汇率报价在110左右,如今已超过143,增长了约30%。在9月14日,汇率一度跌至1美元兑144.9日元附近,直逼145关口。按美元计价的日经平均指数今年下跌23%,创2008年(42%)以来新低。
《日经新闻》援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预测称,日本今年的名义GDP可能为553万亿日元如果按1美元兑140日元计算,则为3.9万亿美元,自1992年以来,时隔29年首度再次低于4万亿美元。倘若日元继续贬值或处于低位徘徊,今年和明年均可能跌破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日本经济规模回到了上世纪末泡沫经济崩溃的时期。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这段时间,全球GDP增长了4倍;然而,一度在全球经济中占比超过15%的日本,份额已跌至近4%。在2012年,日本GDP曾超过逾6万亿美元,比德国高出8成,但目前趋于持平。
受到影响的远不止日本的GDP规模。《日经新闻》提到,若按1美元兑140日元计算,日本年平均工资为3万美元,倒退回1990年前后的水平。对外籍劳动者来说,在日本工作的吸引力正在下降。从今年兑美元贬值幅度来看,日元要高于韩元,以美元计价的平均工资基本与韩国持平;而在2011年,日韩两国工资水平尚存在两倍差距;若按考虑物价差异的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韩国已经逆转超过日本。
另外,全球能源价格飙涨也对货币贬值的日本造成沉重打击。作为原油期货的代表性指标,以美元计价的WTI原油期货比去年底上涨13%。日元计价的东京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交易最活跃的结算月)上涨33%,涨幅更大。
在能源价格飙升和日元贬值等因素影响下,日本财务省15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日本8月贸易逆差为28173亿日元,为自197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最大值,其中8月进口额同比增长49.9%,达108792亿日元,连续19个月超过去年同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8月以来,日本贸易赤字呈现扩大趋势(NHK图)
创纪录的贸易逆差无疑加剧了外界对日本经济发展势头的担忧。对海外投资者而言,随着日元跳水,日本资产的价值正在锐减,外资对日本的信心也在下降。
“ 过去日元贬值局面的特征是外国人押注(日本)企业收益增长,买入日本股票,但现在这一趋势也不见踪影。”《日经新闻》注意到,在2013年1月至8月的日元贬值周期中,日本央行启动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外资净买入逾9.1万亿日元;然而在今年1月至8月,外资却净卖出2.7万亿日元日本股票,情况完全颠倒。
法国Comgest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经理理查德·凯(Richard Kaye)表示,一些企业无法将增加的采购成本转移到价格上,导致企业利润下滑,需警惕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看来,日元持续走弱将令日本“国力”受损,打击日本从海外吸引人才的能力,还将阻碍经济增长。野口悠纪雄曾在《失去的三十年》一书中回顾了平成时期日本经济的失败历程,认为“未能较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未能发展新商业模式和新产业”等因素,是日本“失去三十年”的重要原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彭博社:受日美利率差异影响,对冲基金加倍做空日元
彭博社19日同样注意到,在美联储正大幅加息抑制通胀之时,日本央行仍然坚持维持利率不变以提振日本经济。随着日美货币政策分歧逐步扩大,促使日元这种曾经的“避险资产”在投资者中“失宠”,做空日元成为今年最热门的宏观交易之一。对冲基金已将看空日元的押注增加至3个月高点,投资者纷纷预期,在发达市场竞相加息的背景下,日本将表现疲弱,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日经新闻》还认为,尽管日元贬值会带来提高出口竞争力、吸引海外游客等积极因素,但日本在1990年代以后的追求日元贬值的政策之下,IT产业投资不足等因素损害了国内产业竞争力。
“如果依靠日元贬值生存的企业数量增加,日本产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将下降,从而导致工资水平位于低位徘徊。”法国巴黎银行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警告说,倘若过度依赖日元贬值和货币宽松政策的支撑,而对改革态度消极,那么日本国力的下降将在所难免。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9-20 00:23
时隔7个月中国再度增持美债,专家:时间节点与投资策略都把握得相当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年09月19日 21:04:55 来自广东省
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时隔7个月后,中国再度增持美债。

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7月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较6月环比增加22亿美元,持仓规模回升至9700亿美元,扭转此前7个月连续减持的趋势。

与此对应的是,另一个美债持有大国日本在7月环比减持20亿美元美债,令其持有的美债总规模降至12343亿美元。

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中国在7月增持美债的时间节点与投资策略都把握得相当好,一方面是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令增持美债的汇兑收益水涨船高,另一方面7月起美国经济衰退迹象日益明显,令美债的避险配置需求开始增加,令美债价格有望回升。

“更重要的是,当前美国国债收益率已明显偏离长期趋势,超卖迹象日益明显,适度增持也能获得不菲的抄底收益。”夏春向记者直言。

在一位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看来,7月中国增持美债,或与他们调整美债投资策略有着密切关系——受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影响,7月起长短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状况日益扩大,甚至2年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幅度一度创下24个基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适度增持2年期以内的短期美债,可以在更短时间获取不亚于长期美债的投资回报。

“目前,华尔街市场都在密切关注中国持有美债规模是否会持续增加,作为判断海外官方资本逆转美债减持策略的重要风向标。”上述华尔街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美国财政部发布的TIC报告显示,7月日本、卢森堡、开曼群岛、瑞士、比利时和爱尔兰减持美债的规模分别达到20亿美元、26亿美元、85亿美元、80亿美元、36亿美元与79亿美元,所幸的是,全球私人投资者持续买入美债避险或套取美元升值收益,令当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总规模环比增加704亿美元,至75012亿美元。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海外官方资本减持、私人资本增持美债的格局仍将持续,究其原因,一是在美元指数迭创新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国家不得不减持美债持仓以筹措美元资金,用于干预汇市与稳定本国货币汇率;二是鉴于欧美经济衰退风险日益加大,越来越多全球私人资本正将美债视为可靠的避险资产而不断加仓。

尤其在9月美联储或因高通胀而加息100个基点的预期持续升温的情况下,上述格局仍在持续发酵。

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受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影响,8月以来美元指数从104.63跳涨至110.11,期间累计涨幅超过5.2%,与此对应的是,英镑、日元、韩元、欧元纷纷跌至过去20年以来最低值。这一方面迫使更多国家需减持美债仓位以筹措美元资金用于汇市干预,另一方面非美货币迭创新低,又无形间加速很多非美国家资本流出压力骤增,导致这些国家不得不继续减持美债持仓以干预汇市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夏春告诉记者,短期内这种“恶性循环”似乎还很难结束,除非美联储此轮激进加息周期终结与美国经济出现实质性衰退令美元指数涨势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拐点。

中国增持美债探因

上述华尔街大型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7月中国持有美债规模环比回升22亿美元,多少出乎华尔街的意料。因为在经历此前7个月连续减持后,华尔街投资机构普遍预计这个数值仍将继续回落。

记者多方了解到,中国之所以在7月增持美债,可能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7月美国通胀悄然“见顶”,令美债估值下跌压力有所缓解;二是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日益加大,持有美债的资产安全性远远高于持有美股;三是随着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令美元指数迭创新高,适度增持美债资产,可以缓解外汇储备里非美资产兑换美元后的金额下跌压力,有助于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

这位华尔街大型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则认为,7月中国增持美债,或与中国调整美债持仓投资策略有着某种关联。具体而言,随着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令长短期美债收益率倒挂,中国增持短期美债的综合收益率不亚于持有长期美债,因此中国相关部门或在7月做了相应美债持仓调整。

在他看来,考虑到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令美债估值仍有下跌压力,中国在调整美债持仓策略同时,会对增持美债部分进行套期保值与风险对冲,从而令自身美债持仓成功规避美债价格下跌风险,且获取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

“事实上,鉴于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令美债价格估值走低,越来越多国家都在大幅下调美债持仓的风险敞口,避免美债价格继续走低触发外汇储备规模进一步回落。”对冲基金Oanda市场分析师Edward Moya指出。这背后,是越来越多国家一直在有序减持美债持仓以筹集美元资金用于干预汇市,力保本国货币汇率稳定,但他们又害怕外汇储备过度减少,反而会招致更多国际资本对本国货币汇率的投机沽空潮。

全球私人资本增持美债格局还能延续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7月美债市场仍延续海外官方资本减持、私人资本持续买入的格局。

美国财政部发布的TIC报告显示,尽管7月日本、卢森堡、开曼群岛、瑞士、比利时和爱尔兰总计减持美债规模达到326亿美元,但随着全球私人投资者持续加仓美债,令当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规模仍环比增加704亿美元。

“这背后,是海外官方资本与私人资本呈现截然不同的投资心态,官方资本一面需筹集美元资金拥有干预汇市,一面则担心美联储大幅加息令持有的美债估值下跌,不得不持续减持美债;相比而言,私人资本则担心欧美经济衰退引发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剧烈下跌,纷纷加仓美债避险。”Edward Moya分析说。

但是,私人资本加仓美债是否持续,仍是未知数。

记者获悉,随着美元迭创新高令不少非美货币创下记录低点,一种全新的外汇套利交易正悄然流行。具体而言,越来越多海外私人资本开始抛售美债筹集美元,转而将美元兑换成迭创新低的本国货币,从而赚取更多本国货币以实现更大的汇兑收益。

以日本为例,今年前7个月,日本金融机构累计减持美债规模达到697亿美元,其中不乏日本投资机构趁着日元兑美元汇率迭创过去20年以来最低点,大举减持美债以筹集美元,再兑换成更多日元,最终赚取更大的汇兑收益。

夏春告诉记者,未来影响全球资本投资美债的核心因素,仍是通胀、经济衰退、美债收益率与美元走势的相对变化。若美元指数仍然强于其他非美货币,不排除全球私人资本仍会继续增持美债。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宏观经济研究主管Frederik Ducrozet认为,全球私人资本继续增持美债,还取决于欧洲央行的未来加息力度,7月欧洲央行突然大幅加息50个基点令欧洲债券价格大跌,令套利资本上演了弃欧债投美债的行情,这也是7月全球私人资本大举流入美债的重要原因。若未来欧洲央行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收紧政策,加之欧洲经济衰退日益明显令德国债券避险价值增加,不排除部分私人资本可能会回流欧洲债券。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不少全球家族办公室仍在持续加仓美债资产,且呈现越跌越买的迹象。因为他们在押注美联储大幅激进加息或令美国经济很快衰退,导致美债价格将大幅回升,令他们现在的抄底策略收获巨大的超额回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10-1 18:27
与房价一样,石油已成金融产品,油价是虚拟资本价格——转帖注



一路跌回俄乌危机前!油价创下疫情初期以来最大季度跌幅


财联社


2022年10月01日 13:44:05 来自北京






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全球市场上除美元外,几乎所有主要资产标的都在下跌。不过即便如此,油价的表现之低迷,依然出乎了许多市场人士的意料。

行情数据显示,全球基准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本季度已累计下跌了约23%,这使得油价已回到了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的水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布伦特原油第三季度的低迷表现,是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之初那个季度以来最糟糕的季度走势,当时布伦特原油价格单季重挫了约60%。

在油价走软的同时,美国国内汽油零售价格和能源股的股价也出现了同步大跌。自今年6月触及2022年高点以来,美国能源股的市值已经下跌了约四分之一。今年夏天在加油站需要花费超过5美元一加仑买油的美国司机,如今则只需花费不到4美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石油行业的这种跌势是违反直觉的——原油供应依然紧张,能源公司并没有提高产量,许多买家仍在回避购买俄罗斯的石油。

CBIZ投资咨询服务公司(CBIZ investment Advisory Services)首席投资官Anna Rathbun表示,“在所有条件几乎都相同的情况下,油价在供应依然短缺的情况下跌至俄乌危机前的水平以下,这是说不通的。”

不过,原油空头们显然也有着他们自身的抛售理由。他们指出,对需求减少的担忧正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推动了从埃克森美孚到航空燃料和柴油等所有商品的下跌。世界各地的央行都在迅速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货膨胀,这打击了金融市场,拖累了全球经济。

由于美联储试图遏制通胀而不断激进加息,美元走强同时也给油价增加了压力。对海外买家来说,大宗商品因此变得更加昂贵。

交易员们还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感到不安。世界银行本周预计,202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将放缓至0.5%,人均GDP则将萎缩0.4%,意味着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后市仍有变数

目前,许多人正担心原油市场的价格波动可能会延续到年底。美国将在10月份结束战略石油储备的释放,分析人士正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的影响。

当然,更多华尔街投行仍预计油价在三季度的大跌可能只是暂时的,后市可能仍将有大把的上行空间。摩根大通就表示,驱动需求的反弹、能源公司对资本支出的持续投资不足、伊朗石油仍无法进入市场以及OPEC的潜在减产风险,都可能使油价在今年第四季度重新飙升至每桶101美元。

总部位于休斯顿的能源研究情报和咨询平台Corbu LLC的董事总经理Samuel Rines称,“现在的油价约为每桶80美元,在这里买入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

可以预见到的是,俄乌冲突的进展仍将持续影响能源市场的走向。由富裕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在9月初推出了一项计划,试图为俄罗斯石油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设置上限,以限制俄罗斯的石油销售收入。一些业内人士预计,价格上限将软化欧盟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的计划,该计划将于今年晚些时候生效。


另一个可能支撑油价的因素是:美国油气公司目前仍把向股东返还利润,放在了扩大产能之前,这表明油市供应仍将有限。

“真正的问号之一是需求会发生什么。我想告诉你,即使在2019年的水平上,市场也是相对紧张的,”埃克森公司首席执行官达伦-伍兹在此前的财报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

这正促使一些投资者更深入地涉足该行业。Hennessy Funds的能源转型基金投资组合经理Ben Cook表示,该基金已经增加了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相对于可再生能源公司股票的权重,因预计油价会因为供应不足而上涨。

Cook指出,“鉴于我们对大宗商品的前景预测相当强劲,我们认为能源股的表现将紧随其后,我们更青睐那些在大宗商品领域有良好敞口的公司。”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10-4 13:27
瑞士投行陷破产传闻,即将100%控股在华券商的瑞信发生了什么

2022-10-04 09:27:10来源:第一财经
国庆期间,海外市场风波再起。百年老牌投行瑞士信贷(下称“瑞信”)继Archegos爆仓事件后,再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澳洲广播公司记者David Taylor的一则关于一间大型投资银行濒临破产的报道引发关注,多方信源指向欧洲知名投行瑞信。
瑞信方面对第一财经表示,对此事件不予置评。由于季报即将发布,目前机构正在静默期。 据记者了解,除了澳洲媒体的爆料,目前其他主流境外媒体对相关消息暂无报道。
此前,瑞信股价出现暴跌,9月累计跌超20%,截至9月30日,报3.92美元/股,触及历史低点。该公司的5年期信贷违约掉期利差(CDS)则持续飙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彭博
尽管瑞信相关传闻导致该机构股价跳水,甚至被比作“雷曼风波”,不过,整体市场的波动率仍较为平稳。
当年在华尔街工作的投行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当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2008年9月濒临破产时,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而华尔街的人都不愿谈论其他事情。如今,瑞信的传闻并没有导致整体市场出现当年的焦虑,该事件更多是在Twitter等社交媒体发酵。例如,恐慌指数VIX(用来衡量标普500期权波动率的常用指标)和VSTOXX(欧洲VSTOXX波动性指数)都较为平静,“股票投资者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来自我保护,这和当年危机发生前的情形截然不同。”十多年来,欧美监管机构对金融系统采取了极为严苛的强监管,每年“压力测试”从不缺席,这大大降低了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称,瑞信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AG)上周末向员工发出了一份备忘录,并给投资者和客户打了一系列电话,试图缓解外界对其“健康状况”的担忧。
据外媒报道,在上周五给员工的备忘录中,瑞信首席执行官Ulrich Korner告诉员工,该行正处于关键时刻,10月27日将披露概述战略评估计划的最新信息。他表示,不要将瑞信的股价表现与其资本实力和流动性混为一谈。在周日更新的面向其银行业者和客户经理的谈话要点中,瑞信表示,其拥有近1000亿美元的资本缓冲,并仍预计其最优质股权资本占比在今年余下的时间介于13%~14%。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瑞信的高质量流动资产约为2380亿美元。瑞信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其杠杆敞口约为8730亿美元。
目前,投资者对瑞信健康状况的部分担忧集中在其杠杆融资投资组合上。瑞信称,截至6月30日,其杠杆融资投资组合总额为59亿美元。瑞信是思杰系统公司(Citrix Systems Inc.)杠杆收购交易的主要贷款方之一,这桩交易让一个银团蒙受了损失。投资者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领域是其证券化产品部门,该部门对抵押债券和资产融资的总敞口约为750亿美元。瑞士信贷7月时表示,可能引入一个外部投资者,以降低其对该部门的资金投入,但尚未签署相关协议。
有观点认为,恶化的市场状况表明,瑞信若希望通过发行新股来为计划中的重组进行融资可能面临更大挑战,其融资成本可能大幅上升。知情人士说,该公司尚未就发行新股一事与任何股东进行正式接洽。
瑞信在7月底表示,将重组其投资银行业务,并退出其他一些业务。去年,瑞信的客户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爆仓事件让这一老牌投行元气大伤,亏损高达近51亿美元。该爆仓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易灾难之一,导致整个华尔街损失了100亿美元,银行中受打击最重的是瑞信。
按资产计,瑞信是瑞士第二大银行,仅次于瑞银集团(UBS Group AG),二者都以财富管理、投行、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在全球竞争。瑞银也曾经历生存危机,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获得政府救助,随后进行了大规模重组。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瑞信一直在拓展在中国内地的布局。就在9月初,方正证券公告将向瑞信转让瑞信证券剩余4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瑞信证券有望成为内地第三家外资全资控股券商。此前,摩根大通证券和高盛高华证券已经完成外资全资控股。9月底,瑞信证券宣布新任总经理人选,由国内最大私人银行业务“掌门人”王菁担任。两年前加盟瑞信之前,她担任招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
除了证券牌照,银行牌照也在瑞信的布局之中。早在2021年时,时任瑞信集团全球CEO的高曦泰(Thomas Gottstein)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亚太区是集团的策略重点,为瑞信贡献着约20%的营收,计划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战略布局。除了证券牌照,瑞信也计划申请银行牌照,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投资银行及私人银行服务。
(作者:周艾琳 )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11-5 01:29
国美停发工资 要求员工签署承诺书来源:互联网  2022-11-04  财经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据第一财经,国美被曝停发员工工资”的传闻11月3日晚登上热搜榜。当晚,多位接近国美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美正与厦门建发集团洽谈融资。一位国美内部人士向记者说,“公司只是提示未来半年可能会出现工资缓发的情况,并不是说不发工资。”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这位国美内部人士还表示,在当下的经济环境和疫情双重压力影响下,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实体零售企业,现金流的压力都很大。国美的经营无论是品牌还是网络,以及团队销售能力都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于流动性资金。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此前报道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冲上热搜!国美被曝停发工资,12月底之前或只缴社保,市值较黄光裕回归高点已跌去95%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4日早上,国美再上热搜。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北京鹏润大厦国美总部的全员大会上,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表示:公司到12月底之前,只会给员工上社保,不会再发工资了。黄秀虹还补充:今后中长期,工资发放也存在不确定性。会后公司会出具一份承诺书,员工可以各自去找主管签字。有国美员工称:这是变相逼人离职。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据了解,黄秀虹为国美创始人黄光裕的妹妹,今年上半年,黄秀虹被任命为国美电器董事长。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9月19日,据港交所数据显示,9月14日,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国美零售,0493.HK)大股东黄光裕和杜鹃减持14.39亿股,股东恒海投资有限公司(Ever Ocean Investments Limited,以下简称“恒海投资”)和国美管理有限公司(Gome Management Limited,以下简称“国美管理”)减持12.98亿股,合计减持约27.37亿股,约5.31亿港元。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8月19日晚,国美控股集团创始人黄光裕发布公开信称,国美零售将聚焦主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公开信中介绍,对从上市公司剥离的项目和资产,将按照“家.生活”战略布局,依托集团旗下其它资本平台进行聚焦重组和快速务实推进,对为未来准备而可以暂缓的、影响现金流的、不盈利的项目,出售或关停并转。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2008年11月23日,黄光裕被北京警方拘查。2010年5月,黄光裕因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同时被判罚金6亿元,没收个人财产2亿元。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2020年6月24日,京法网事官微发布消息,2020年6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刑罚执行机关的报请,依法裁定对黄光裕予以假释,假释考验期限自假释之日起至2021年2月16日止。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在被曝停发工资之前,国美高层动荡,持续裁员已经引发各方注意。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国庆节前夕,国美集团“肱骨之臣”、原国美电器CEO王巍离职,像这样大大小小的人事动荡已持续了一年有余。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有媒体统计,2021年7月起,国美已知的“中高层”离职不下10位。除王巍外,有百度背景的国美在线CEO向海龙仅在职8月;有阿里背景的真快乐公司执行副总裁丁薇也在今年7月被免职,其下团队被大幅裁撤。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在官方回应中,国美将上述情形描述为“临时、应急的调整”,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调整的后果是“国美的业务架构已回到十年前”。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前不久,国美已经曝出欠薪问题,当时公司回应称,“公司对于眼下的无奈之举深表歉意,更对员工对公司的理解深表感谢和铭记。公司目前运营正常,公司承诺,本月临时调整只是短期、阶段性应急举措,企业经营一旦好转,公司将第一时间给大家补足薪资,同时兑现离职员工相应补偿。公司未来也将出台更积极的短期及中长期激励政策,支持员工与企业共同创业、共同发展。”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美零售总营收121.0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90.75亿元下滑53.5%。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9.6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9.74亿元扩大50.3%。
[color=rgba(0, 0, 0, 0.87)][size=0.72533]  截至11月3日港股收盘,国美零售报价0.124港元/股,市值仅剩44.29亿港元,较去年2月份黄光裕回归后的最高点2.55港元/股,跌超95%。







欢迎光临 主人公论坛 (http://zhurengong.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