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标题: 涨电价实践验供给侧改革败走 能源短缺波及全球 滞胀 罢工 [打印本页]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4 22:39
标题: 涨电价实践验供给侧改革败走 能源短缺波及全球 滞胀 罢工
“大棋”来了:全国已有8省率先实现电价上涨
2021-10-03 10:37:38  来源: 新群英读书汇   作者:新群英读书汇

  9月下旬以来,“限电潮”影响全国多个省份,不止工业用电,居民用电也一度受限。

  内蒙古、宁夏、上海等地区在此前就已经陆续开启“涨电价”的调整,允许煤电市场交易电价在标杆电价基础上向上浮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外,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解决全国煤炭紧缺的问题。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铁路集团也发布了《关于做好发电供热企业直保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铁路运力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对发电供热煤炭运输的倾斜力度。

  7月23日,内蒙古工信厅、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明确蒙西地区电力交易市场价格浮动上限并调整部分行业市场交易政策相关事宜的通知》。其中规定,自8月起,蒙西地区电力交易市场燃煤发电电量成交价格在基准价基础上可以上浮不超过10%。

  中金公司研报分析称,蒙西地区率先明确电价上浮空间,将帮助火电实现盈利边际改善,此次调整也是2017年以来“降电价”和浮动电价政策推出后,首次放开电价管控。

  据《人民日报》旗下《中国能源报》报道,8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2021年电力直接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宁夏今年8-12月电力直接交易有关事项予以调整,并提出允许煤电交易价格在基准价的基础上上浮不超过10%。

  随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上海市电力用户(含售电公司)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工作的补充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准价+上下浮动”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取消燃煤标杆上网电价“暂不上浮”的规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月底,上海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本市非电网直供电价格行为工作指引》的通知,进一步规定非电网直供电终端用户用电价格最大上浮幅度不得超过10%。

  另据华夏时报报道,9月24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完善广东电力市场2021年四季度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允许月度交易成交价差可正可负,同时电价上涨将传导给终端用户。这被认为是广东电力市场即将进入定价上涨阶段。

  紧接着,9月27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完善我省燃煤发电交易价格机制的通知》,规定自10月起,将在确定电力市场交易基准价格的基础上,引入燃煤火电企业购煤价格作为参数,按一定周期联动调整交易价格上限。

  通知中提到,建立与煤炭价格联动的燃煤火电市场交易价格上限浮动机制,合理体现发电、用电成本,降低市场风险。目前来看,湖南省规定:“当平均到厂标煤单价超过1300元/吨,煤价每上涨50元/吨,燃煤火电交易价格上限上浮1.5分/千瓦时,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国家规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4 22:47
【欧时社评】“拉闸限电”折射中国能源转型之困
发布时间:2021-10-01  来源:欧洲时报  

【欧洲时报】9月下旬以来,中国东北以及南方部分省份相继发布有序用电或限电通知,企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受到不同程度拖累,简单粗暴、承载着怨气的“拉闸限电”一词屡上热门话题榜。一些自媒体以及西方媒体趁机炒作阴谋论、带偏节奏,将一个国内问题放大为大国博弈、扰动世界的话题,增添几分荒诞。

中国部分地区限制用电,没有像传闻那般玄乎,但也的确有着蹊跷之处和复杂成因,反映出中国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从时间点看,这次限电发生在凉爽的秋天,并不存在天气因素致电网不堪重负的情况;当前中国“疫后”经济复苏顺利,金九银十又恰逢生产旺季,贸然限电显然对企业盈利、地方经济的杀伤力太大,不符合正常逻辑。这就引出了“拉闸限电”背后的几个“迫不得已”。

一是迫于考核压力而猛刹车。“拉闸限电”的大部分省份,在中国8月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指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中标红或黄,意味着其能耗考核处在危险区。“能耗双控”指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两项指标,是中国早就开始运行的一项能源约束机制,由于门槛不高、容易达成,几乎没有太引起社会关注。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能耗双控”并未进行考核,一些地方因此存在侥幸心理,“赌”2021年也不会考核,导致2021年上半年能耗“起飞”,晴雨表公布后又不得不急刹车,甚至采取了一刀切式的粗暴限电做法。加上中国去年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面对2030年碳达峰预期,部分地区打起了抢上“两高”项目(高能耗、高污染)、做大GDP和碳排放基数的小算盘,以便为后面的减碳留足空间,也加重了缺电情况。

二是迫于煤电价格倒挂而面临“电荒”。火力发电仍是当前中国电力供应最主要来源,煤则是火电的主要原料。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0%。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煤炭供不应求导致煤价高企,火电企业亏损严重,出于经济考虑火电供应减少,而水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尚无法担纲主力。

在火电供应被砍的同时,一些高能耗的“吃电大户”却占据了大量能源。虚拟货币“挖矿”现象成为众矢之的。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已超过马来西亚、乌克兰、瑞典等国的年耗电量。目前超过65%的比特币矿工来自中国。这些高能耗、高碳排放的“挖矿”项目,对中国经济贡献不大,对地方缺电的影响却相当大。

这些因素十分巧合地叠加在一起,“拉闸限电”的溢出效应蔓延,加剧了社会恐慌。剔除地方能耗考核上的失误,以及高能耗项目的挤占,这轮“电荒”不至于如此具有话题性。反过来看,在中国高质量发展和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国家目标与地方考核之间、总体目标与分步拆解之间如何平衡拿捏,以防范和化解新旧交替阶段的潜在风险,变得紧要迫切。

一方面,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摆在那里,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不容置疑,淘汰旧产能、培育新产能是必须进行的“刚性任务”,地方在落实过程中切不可有投机心理,像考核一阵风、“碳冲锋”这些小聪明,后果必然是“自己挖的坑还得自己填”。因此,“挖矿”等不符合绿色发展趋势的项目,必须喊停,能耗约束等机制则要扎实利用起来,当做一种科学政策工具而非一个紧箍咒,以平时的主动作为代替临时的被动应付。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尤其是化石能源是绝对主力的国情下,决定了能源转型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有规划有步骤的平稳过程,任何简单化拉闸限电、运动式减碳、跃进式换赛道都易导致电力断供风险和经济社会发展震荡风险。纺织、钢铁等传统行业如何通过新技术降低能耗获得新生,新能源、大数据等新产能如何做大做强,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定制减排计划,如何在必要的限电之下保障民生,都需要通盘考量、有序推进。

“拉闸限电”话题的舆论发酵,给中国能源转型以及地方治理补了一课。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5 00:09
日媒:经济恢复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
2021-10-04 15:09:1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张威威

核心提示:报道称,能源短缺的影响已经波及全球。欧洲通过管线从俄罗斯等国进口天然气,当天然气短缺时将进口液化天然气。但是,亚洲国家也在采购液化天然气作为煤炭的替代能源,如此一来,本来规模就不大的现货交易领域出现能源争夺战。

参考消息网10月4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3日报道,全球能源供应出现异常。欧洲面临天然气短缺,现有库存比平时低16%。脱碳导致各国对化石燃料的投资停滞,但经济活动重启带来的能源需求回升又造成能源供需紧张。今年冬季可能出现严寒天气,电力供应系统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引起了各国警戒。
报道称,本轮能源短缺的起火点之一是欧洲。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组织(GIE)数据,今年9月底,欧洲天然气库存仅为总储存能力的75%,远不及近5年的同期平均值(89%),库存量比平时下降16%。欧洲天然气库存常被用于先行判断全球天然气的供需情况,广受市场关注。

金融巨头美国银行在9月下旬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今年年初严寒的余波导致全球天然气市场陷入严重紧张。上半年欧洲对供暖的需求增加,经济活动重启又带来产业对能源的需求大增,但库存却未及时获得补充。而美中的经济运行更使得能源危机被大大加剧。

据英国商业能源产业战略部统计,2021年第二季度英国消耗天然气(折算电量1900亿千瓦时)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4%。受需求增加的影响,9月底,欧洲天然气的代表性指标价格涨至7月底的2倍,接近今年年初的5倍。有的美国肥料公司甚至还暂停了英国工厂的生产。

报道指出,能源短缺的影响已经波及全球。欧洲通过管线从俄罗斯等国进口天然气,当天然气短缺时将进口液化天然气。但是,亚洲国家也在采购液化天然气作为煤炭的替代能源,如此一来,本来规模就不大的现货交易领域出现能源争夺战。

报道强调,未来仍难以预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认为,今年冬季北半球发生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70%至80%,气温可能比往年更低。如果冬季出现严寒,各国电力消费可能继续增加。当前,亚洲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也已创历史新高,日本无法置身事外。如何有条不紊地推进能源转换是对各国政策当局者的考验。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5 00:12
英媒报道:供应链危机冲击世界经济
2021-10-04 15:05:2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张威威

核心提示:“供应链问题的持续时间会比大多数决策者的预计长得多,尽管企业并不感到那么意外。各国政府将不得不迅速作出反思,因为供给侧、运输、劳动力这三个因素正在纠集到一起,刮起一股遍及全球经济的滞胀风。”

参考消息网10月4日报道 据英国《卫报》网站10月2日报道,一切都曾进展顺利。成功的疫苗接种计划将推动全球经济的后疫情复苏,股市回到了创纪录的高点,物价的上涨刚好足够让通货紧缩担忧成为过去。
但是,最初让圣诞树下是否有足够数量PlayStation游戏机打上了问号的供应紧张,正在摇身演变成为一场涉及能源、劳动力以及从利物浦到洛杉矶的运输能力短缺危机。

报道称,所有这些问题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后疫情消费需求的飙升纠缠在一起。但是集合到一起,它们有可能导致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所谓的会导致世界经济脱轨的“滞胀风”。

保险业巨头安联保险公司顾问、剑桥大学王后学院院长穆罕默德·埃里安说,世界经济可能在价格仍然迅速上涨的情况下出现衰退,这样的末日双重打击在上世纪70年代几乎让英国一蹶不振。

他说:“供应链问题的持续时间会比大多数决策者的预计长得多,尽管企业并不感到那么意外。各国政府将不得不迅速作出反思,因为供给侧、运输、劳动力这三个因素正在纠集到一起,刮起一股遍及全球经济的滞胀风。”

报道指出,能源短缺正在提供这一问题的最显著例证:英国有越来越多的加油站无燃油可供,而当西方的圣诞节前需求即将达到顶峰之时,亚洲一些城市却不得不拉闸限电。

报道称,在全世界展开对天然气和石油的争夺之际,不少国家都因为没有足够的能源而陷入困境。石油价格已经在12个月的时间里几乎翻了一番,达到每桶近80美元。

报道指出,加上在越南等一些制造业大国持续实施的新冠疫情相关限制,以及被广泛报道的诸如计算机芯片等零部件的短缺,工厂完全无法生产出足够的产品。

报道称,由于缺乏半导体部件,8月份英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27%,导致出口到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的汽车数量大幅减少。9月30日,由于芯片供应问题,大众集团、福特公司和生产欧宝汽车的斯特兰蒂斯集团宣布在德国实施新的临时停工措施。欧宝公司将关闭一家工厂至2022年——这是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工厂关停。

据报道,在日本,制成品库存指数已经下降到了2011年地震和海啸灾难之后从未出现过的水平。
但是报道指出,即便工厂能够弄到更多的能源和原材料,并能制造出更多产品,运送产品仍然需要耗费更高的成本。衡量集装箱运费的德鲁里航运指数与一年前相比上升了291%。一些繁忙航线——如从东亚到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过去一年里集装箱的单位运费已经上涨到原来的6倍。

报道还指出,供应链问题并不会在货物抵达航运港口时结束,劳动力短缺成为产品前往它们最终目的地的日益崎岖旅途中的最后一道难题。欧洲许多地方或因围绕劳动待遇的争端、或因持续的疫情限制而引起的卡车司机短缺正在导致运输延误。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5 02:21
外媒:德国通胀率创29年新高 经济学家认为“最糟糕的还在后面”
2021-10-02 17:06:12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黄晋一

核心提示:德国9月份的通胀率达到4.1%,为29年来的最高水平,从而促使一些经济学家质疑央行官员认为物价上涨只是暂时的、明年就会消失的看法是否正确。

参考消息网10月2日报道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30日报道报道,德国9月份的通胀率达到4.1%,为29年来的最高水平,从而促使一些经济学家质疑央行官员认为物价上涨只是暂时的、明年就会消失的看法是否正确。

报道称,上一次德国通胀率高企时,赫尔穆特·科尔还在担任总理,德国马克还在使用,德国刚刚实现统一没几年,当时东部的物价急剧上涨。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根·克莱默说:“最糟糕的还在后面。”

他说,即使明年物价涨幅有所放缓,“从长远来看,我们预计德国和欧元区将出现通胀问题”。

报道指出,德国通胀率从8月份的3.4%上升到现在的4.1%,与西班牙通胀的上涨类似,西班牙的通胀率9月升至4%,为13年来的最高点。法国的通胀率低于预期,但仍达到2.7%,为10年来的最高点。法国的数据也是今天公布的。

报道注意到,由于欧洲能源价格急剧上涨,供应链瓶颈导致运输成本飙升,制造商缺少从钢材到半导体等各种原材料,经济学家们预计,欧元区的通胀率将达到3.3%,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报道认为,德国的通胀是由能源价格年增长率加速至14.3%推动的。与此同时,商品价格上涨6.1%,食品价格上涨4.9%,服务价格上涨2.5%。

德国央行说,今年的通胀率可能接近5%,明年或许会回落。

荷兰国际集团宏观研究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说,由于通胀的飙升高于预期,如果欧洲央行决定2022年“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其资产购买,他“不会感到意外”。

他预测德国明年的通胀率仍将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5 15:23
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再创纪录 每千立方米超过1200美元 © AFP 2021 / Viktor Drachev
经济
14:52 2021年10月05日缩短网址 0  0  0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0月5日电 据洲际期货交易所(ICE Futures)数据显示,欧洲天然气期货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超过每千立方米1200美元。

绿色能源
© CC0
福布斯预测欧洲很快将面临一场能源灾难

根据流动性最强的欧洲交易枢纽荷兰TTF的指数显示,今天开盘几分钟后,11月天然气期货的价格就超过创纪录的每千立方米1200美元。开盘最高价为1228.8美元。
此前,欧盟经济专员根蒂罗尼(Paolo Gentiloni)表示,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欧盟正在讨论在欧盟天然气储存领域可以采取的措施。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5 15:32
银保监会:保障煤电、煤炭、钢铁等生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2021-10-05 13:19:04来源:观察者网
据银保监会网站10月5日消息,近日,为维护煤电行业和商品市场正常秩序,助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严防利用银行保险资金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各派出机构、机关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做好当前保供稳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千方百计加大对保供稳价支持力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
《通知》强调,要保障煤电、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生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全力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金融服务工作,满足能源电力供应合理资金需求,积极支持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增加电煤供应,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要严防银行保险资金影响商品市场正常秩序。严禁利用银行保险资金违规参与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投机炒作,严禁挪用各种贷款包括经营贷、消费贷投机炒作茅台酒、名贵普洱茶等高端消费品,严禁银行保险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债市、期市,严禁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煤电、煤炭等企业和项目违规抽贷、断贷。要积极推动消费信贷规范健康发展。不得诱导金融消费者盲目借贷、过度超前消费,不得通过诱导信用卡“过度分期”等方式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不得提供显著高于市场利率的消费信贷产品,不得开发违反公序良俗、助长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的消费信贷产品。要督促银行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主动调整完善信贷政策,防止抬高融资准入门槛。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压实银行保险机构主体责任,推动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构建常态化监测排查机制。银保监会将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严查银行保险资金被挪用于投机炒作、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机构自查不认真、没有主动报告和性质恶劣的行为依法采取监管措施,及时启动行政处罚程序,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维护煤电行业和商品市场正常秩序,助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严防利用银行保险资金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做好当前保供稳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心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期长期的关系。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自觉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千方百计加大对保供稳价支持力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
二、保障煤电、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生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全力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金融服务工作,满足能源电力供应合理资金需求。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煤电、煤炭、供暖等企业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开辟绿色办贷通道,优先安排贷款审批投放,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支持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增加电煤供应。支持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更多资金投向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对短期偿付压力较大但符合支持条件的企业或项目,在风险可控、自主协商的基础上,可予以贷款展期、续贷。根据需要适当提高不良贷款监管容忍度。
三、严防银行保险资金影响商品市场正常秩序。严禁挪用套取信贷资金或绕道理财、信托等方式,违规参与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投机炒作、牟取暴利。严禁挪用各种贷款包括经营贷、消费贷投机炒作茅台酒、名贵普洱茶等高端消费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严禁银行保险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债市、期市,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避免脱实向虚、空转套利。严禁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煤电、煤炭等企业和项目违规抽贷、断贷,防止运动式减碳和信贷“一刀切”。
四、积极推动消费信贷规范健康发展。推动健全有利于消费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指标体系。坚持依据客户还款能力合理授信,不得诱导金融消费者盲目借贷、过度超前消费。规范信用卡经营行为,严控单一客户发卡数量和授信额度,规范分期管理,不得通过诱导“过度分期”等方式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防止以卡养卡、以贷还贷,助长过度负债。规范银行机构与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合作,审慎开展与助贷机构的业务合作,不得提供显著高于市场利率的消费信贷产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银行机构不得开发违反公序良俗、助长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的“墓地贷”“美丽贷”“彩礼贷”等消费信贷产品,坚决打击各种“伪创新”。
五、切实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督促银行机构及时主动调整完善信贷政策,相关授信条件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环保政策为导向,不得高于国家标准,防止抬高融资准入门槛。要严格落实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要求,不得放松信贷用途管理和真实性查验,防止信贷资金被套取和挪用。要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并重,坚决压缩退出过剩产能贷款,不得继续支持长期亏损、失去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加快不良资产核销进度,防止信贷资源被长期低效占用。
六、认真做好机构排查工作。要压实银行保险机构主体责任,全面排查不当做法和异常交易,扎实做好自查自纠。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于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做到该处理就处理、该问责就问责、该移送就移送。以本次自查排查为契机,加强内控管理,构建常态化监测排查机制。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于2021年12月31日前向银保监会、属地派出机构报送排查和整改报告。
七、认真开展监管检查。要坚决扛起监管责任,保持高压态势,将严查银行保险资金违规流向商品市场与四季度现场检查项目结合起来,根据机构排查情况,采取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打击银行保险资金被挪用于投机炒作、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机构自查不认真、没有主动报告和性质恶劣的行为依法采取监管措施,及时启动行政处罚程序,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特此通知。
中国银保监会
2021年10月4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5 15:33
国铁集团:全力保障电厂存煤7天以上,加大东北地区电煤装车力度
2021-10-05 12:16:2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国铁集团将从三方面做好今冬明春发电供暖用煤保供运输工作。

一是全力保障电厂存煤7天以上。目前,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平均可耗天数保持在14.4天。

二是加大东北地区电煤装车力度。充分运用集宁至通辽、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铁路能力,优先满足内蒙古中部地区到东北地区的电煤直达运输需求;加强满洲里、绥芬河等口岸站组织,保障进口煤运输快捷畅通;加强铁水联运煤炭和通辽、霍林郭勒地区煤炭运输组织;动态调整进入东北的京哈和集通两个铁路通道客货运力资源配置,灵活增开煤炭保供列车。

三是提前启动冬季发电供暖用煤保供工作。加强向太原、呼和浩特、西安、乌鲁木齐等煤炭主产区铁路局集团公司输送装运煤炭的空车,优先装运发电供暖用煤,做到应装尽装,在供暖季前支持重点地区及重点电厂进一步提升存煤水平;调整日常维修天窗,保障机车供应,加强内部货运、调度等各部门日常组织协调,提高保供运输效率。

(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7 00:11
外媒:石化产品价格飙升“在劫难逃”
2021-10-05 15:04:55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张威威

核心提示:分析能源和化学品市场的独立商品资讯服务公司(ICIS)的北美和市场开发负责人杰里米·普费德说:“不是一个地方出了问题。这有点像打地鼠——出了一个问题,把它解决了,然后又冒出来另一个问题。从疫情暴发以来就一直如此。”

参考消息网10月5日报道 据美联社华盛顿9月30日报道,在经济被新冠疫情彻底扰乱的情况下,从木材到计算机芯片在内的一切商品都出现了供应短缺和价格高涨,甚至连卫生纸都在劫难逃。

报道称,现在,这种情况正影响到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最不起眼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塑料颗粒。从麦片袋和医疗设备到汽车内饰和自行车头盔等各个领域的产品都要用到这种东西。

与其他制造商一样,石油化工企业受到了这场疫情以及消费者和企业对此作出的反应带来的严重影响。而由石油制成的石化产品的生产自身也遭遇了接二连三的问题——得克萨斯州异乎寒冷的冬季、路易斯安那州的雷击和墨西哥湾沿岸的飓风。

报道认为,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扰乱了生产、抬高了价格。

分析能源和化学品市场的独立商品资讯服务公司(ICIS)的北美和市场开发负责人杰里米·普费德说:“不是一个地方出了问题。这有点像打地鼠——出了一个问题,把它解决了,然后又冒出来另一个问题。从疫情暴发以来就一直如此。”

报道称,用于管道、医疗器械、信用卡、黑胶唱片等的聚氯乙烯(PVC)的价格飙升了70%。用于涂料和胶粘剂的环氧树脂价格飙升了170%。据ICIS的数据,乙烯的价格已经激增43%。乙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从食品包装到防冻剂再到聚酯纤维等各种产品。

在这场疫情引发一次短暂但严重的经济衰退后的18个月里,这一问题的根源已经变得司空见惯。随着经济陷入近乎瘫痪的状态,像其他各种商品的制造商一样,石化产品生产商大幅减产。因此,当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时,比如经济迅速反弹,消费者由于得到政府救助和储蓄而拥有充足的现金,并以惊人的速度和活力恢复支出时,这些公司被弄得措手不及。

报道称,突然之间,企业争相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以满足激增的订单。随着企业纷纷趁机囤货,恐慌性的购买加剧了这种短缺。

阿伦比克全球咨询公司的化学品分析师哈桑·艾哈迈德说:“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情况。库存很少,供应也很少。需求增长将超过供应增长。”

在供应紧张和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发生了一连串印证了墨菲定律的事件——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都出错了。2020年,飓风席卷路易斯安那州,而这里是石化生产中心。

与此同时,劳动力和运输集装箱的短缺和港口不堪重负,加剧了石油化工业供应链的问题。亚洲一些港口因为新冠疫情关闭。

圣母大学管理学教授凯特琳·沃瓦克说:“我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7 16:12

史诗级!全球正陷入一场能源危机?

2021年10月06日 20:38:42
来源:[url=]中国基金报[/url]







天然气、煤炭、石油等价格飙升之际,一场能源危机正席卷全球。

原油价格猛涨

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飙升22%

就在刚刚,欧洲天然气期货涨22%,刷新历史新高。英国天然气价格一度突破400便士/撒姆,续创历史新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地时间10月5日,荷兰TTF天然气期货大幅上涨,11月份合约大涨22%,收报117.9欧元/兆瓦时,创出历史新高,年内涨幅已接近6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另外,近日国际油价涨幅持续扩大。10月6日0时布伦特原油期货涨幅一度达2%,报82.90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一度涨1.92%,报79.11美元/桶,双双创出新高数据。

业内人士表示,受天然气价格急涨影响,油价被进一步拉高,更主要的是供应面的利多,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友控制产量导致供应紧缺,油价上涨动力强劲。

由于冬季可能出现供应短缺,11月交货的欧洲天然气供应合同跃升23%,至每兆瓦时117.50欧元,而6个月前仅为18欧元。英国天然气价格也大幅上涨,在过去两个月里上涨两倍,首次突破了每千卡3英镑的关口。

最新的价格上涨意味着,英国和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已超过每桶石油当量200美元——几乎是原油价格的3倍,通胀效应可能波及依赖天然气取暖和发电的经济体。

能源价格飙升是自封锁放松以来能源需求迅速增长,加上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高污染煤炭的依赖的结果,给欧洲各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压力。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希腊已经同意提供补贴,以保护家庭免于成本上升的影响。

据伊朗国家电视台5日报道,伊朗石油部长贾瓦德·奥吉日前呼吁美国和欧洲国家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以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奥吉4日在参加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第21次部长级会议后表示,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多年来阻碍伊朗出口石油,伊朗并非唯一付出代价的一方,这种单边政策也给美欧人民带来负面影响。奥吉表示,伊朗愿增加石油产量并稳定能源市场。美欧国家的决策者应“吸取教训”,解除对伊制裁以缓解全球能源危机,让世界各国能够获得更便宜的能源。

英国、德国、印度都“沦陷”了

1、印度能源危机升级:燃煤电厂平均只剩4天存量 为多年来新低

据多家外媒报道,印度当前面临的能源危机不断升级,在电力需求激增和煤炭产量大幅下降进一步消耗库存后,近期印度燃煤电厂平均只剩下4天的煤炭存量,为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综合《海湾时报》、印度《铸币报》等媒体5日报道,印度电力部长辛格在当天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煤炭短缺和疫情后的需求激增,印度可能要面临长达6个月的供应短缺问题。他表示,通常情况下,需求会在10月下旬开始下降,但目前预计民众的需求不会减少,而是会增加,对电力的需求将是“巨大的”。

目前,印度超过一半的电厂都处于停电警戒状态。截至9月底,燃煤电厂平均只剩下4天的煤炭存量,为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低于8月初的13天存量。外媒指出,煤炭占印度发电量的近70%,约四分之三的化石燃料是在国内开采的。尽管印度政府正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预计未来几年,印度的煤炭消费量还会上升。

2、欧洲数千万家庭或将深陷“能源贫困”!

无法负担供暖费用…

去年,受到疫情冲击,不少能源巨头一度收入锐减,债务负担加重,而现在,随着能源危机愈演愈烈,能源巨头们的利润大幅上涨。

不过,这也引来监管部门的关注,因为随着能源价格上涨,今冬可能会有数千万欧洲家庭无法负担取暖费用,而陷入“能源贫困”的困境当中。

今年冬天,欧洲可能有数千万家庭无法负担供暖费用,而陷入所谓的“能源贫困”。按照欧盟的定义,这一术语是指无力负担“室内舒适温度”。一份来自于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能源贫困研究机构Engager主席斯特凡·布扎罗夫斯基团队的研报指出,在疫情前,整个欧洲就有约8000万家庭在这方面存在困难,而现在情况又进一步恶化,总体上看,保加利亚和立陶宛的情况最糟糕,总人口中有近30%的家庭存在“能源贫困”,而瑞士和挪威的风险最小。

在欧洲,每年有约700万家庭会收到能源断供的通知,目前一些专家和权益团体也在呼吁欧盟能够立法禁止供应商短期内切断面向居民的能源供应。

3、加油站无油可加!被误认装燃油,水泥卡车遭20辆车跟踪…

最近,在英国,加油站变得无油可加,民众不得不排长队等待,大家情绪焦灼,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据英国媒体报道,一辆运送水泥的卡车被误认为装载了燃油,遭到20辆车跟踪。

这个名叫约翰尼·安德森的卡车司机拉着40多吨的水泥,从比尔斯顿开往100多公里外北安普顿郡的一个建筑工地。到达目的地后,安德森下车发现后面跟着差不多20辆车。原来,这些车以为他车里拉的是燃油,有车主还问他准备把燃油运往哪个加油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司机们如此焦虑,是因为英国近来陷入了“油荒”,很多加油站外贴出的告示都是“没油”。民众在加油站排起了长队,为了抢油,人们甚至不时爆发矛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日,欧洲天然气交易基准荷兰TTF中心的11月合约交易价格,约为每兆瓦时118欧元,涨超20%,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自年初以来已上涨近400%。在英国,天然气批发成本飙升尤其严重,5日,11月份的价格上涨了14%。与此同时,英国立即交付的天然气批发价格上涨了23%。仅9月份,英国就有9家小型能源公司倒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欧洲,天然气主要用于取暖和发电,而欧洲天然气价格和电价已连续数月攀升,西班牙、法国和希腊政府日前呼吁在欧盟层面采取措施,解决欧洲能源价格猛涨问题。西班牙提议设立欧盟天然气储备库,并与法国共同呼吁改革欧盟能源市场,将天然气价格与电价脱钩。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说,欧洲居民一年能源开销可能增加400至500欧元。法国试图推行该国核电模式,核电占法国电力来源的70%。不过,核电的使用在欧盟内部存在争议。欧洲一些舆论将能源价格上涨归咎于俄罗斯,认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有能力增加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5日在俄罗斯政府能源发展会议上表示,当前欧洲能源市场的“混乱”是由于欧洲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投机态度、一味缩减能源开采领域投资所造成的。

4、德国电价创下历史新高

德国一个专业门户网站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德国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正处于创纪录的水平,并且还在继续上涨。以一个每年消耗20000千瓦时燃气的家庭为例,涨价前它平均每年要支付1516欧元,约合人民币11000多元。而眼下,50家供应商都已涨价或宣布即将涨价,价格平均上涨幅度为11.5%。那么,这个家庭每年至少需要再支出172 欧元,约合人民币1285元。与此同时,德国电价也创下历史新高。以一个年消耗5000千瓦时的家庭为例,目前平均每年电费支出为1532欧元,约合人民币11500元。八家供电商均已经涨价或宣布涨价,平均涨幅为3.7%,这意味着,这个家庭每年要多交63欧元电费,约合人民币470元。

为何全球出现能源紧缺?

据英国《泰晤士报》,能源价格飙升是供需两方面原因同时在起作用:

在需求侧,疫情时代经济重新开放推高了对天然气的需求,各国还在努力减少对煤炭的使用,并因此转向了污染更少的天然气,这导致欧洲正在与亚洲争夺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

而供应也很紧张,刚刚过去的特别寒冷冬天意味着欧洲比平时消耗了更多的天然气储备,而且储备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全球不同地区的天然气生产还遭到干扰与中断,都令问题复杂化。

天然气供应受限的另一个原因是2014年至2016年油价暴跌,由美国页岩油增产造成的原油市场剧烈波动,令企业原本承诺在油气开发的新投资大幅下降,新的液化天然气供应项目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建成。

欧洲在这场全球联动能源的竞争中落在了下风。今年亚洲天然气进口增长了11%,对美洲的进口增长了59%,欧洲成为最大输家,同比下滑20%。部分原因与俄罗斯外输波动有关,该国正在努力确保本土需求,同时北溪2号正等待德国监管机构批准。

一系列事件的直接结果是,天然气危机已经演变成了电力危机,近几周欧盟各国电费大幅上涨。电力成本的飙升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严冬的担忧。西班牙、意大利、希腊、英国和其他国家正在采取从补贴到价格上限等措施,保证民众生活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国泰君安分析称,2021年先后发生于美国德州和欧洲的能源危机凸显了新旧能源转型的阵痛,叠加疫情刺激的后遗症,短期难以有效解决供需矛盾。全球能源价格大涨进一步助推通胀,叠加经济复苏放缓且不均,海外经济体面临类滞胀接力,或将对外部政策带来扰动。

1)疫情后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导致流动性泛滥,能源等大宗商品容易受金融属性驱动而出现上涨。叠加本次疫后,居民储蓄大增,消费动能强而生产恢复慢以及供应链受阻,供需矛盾大,加剧涨价风险。

2)海外能源危机背后都有新能源转型后能源体系不稳定的因素。为实现脱碳,欧洲电力供应结构从煤电向天然气、海上风电、核能等转型,英国15%的电力来自于海上风电,由于英吉利海峡缺风导致风力发电不足,占发电量41%的天然气发电需要替补,而欧洲天然气也在碳中和下供给压缩,难以满足需求,触发天然气价格大涨。美国德州也有压缩煤炭机组导致电力供应不稳的问题,此外未建立容量市场和市场割裂缺乏调度能力也促成了大面积停电和电价飙涨。

3)在新能源供应体系难以快速变革且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周期性危机或仍将出现。

4)海外能源危机的启示:其一,逐步有序退出传统能源;其二,必须进一步从发电端、输送端、储能端等构建更加智能和具有弹性的供电体系;其三,建立更加广泛的电力大市场,加强区域电力调配能力。

5)全球能源危机下看好三条赛道:传统能源-煤炭;新能源—光伏运营、核电;电网——输电及储能

考虑到四季度欧洲天然气需求抬升、供给受限以及库存历史低位,我们认为欧洲缺气的局面至少持续到年底,带动能源价格维持强势。需求端主要由冬季取暖需求和经济复苏支撑,供给端无论是LNG还是管道天然气均难有改善,库存处于历史同期低位。考虑到拉尼娜气候或导致北半球冷冬概率增加,天然气价格还有进一步上行风险。欧洲天然气紧张的局面可能要到“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全面通气才能有所缓解,目前预计通气时间是年底或2022年初。

除了能源价格外,结构性因素也在助推通胀升温。芯片短缺、房租上行、工资上升等因素依旧是推动通胀的结构性因素。近期芯片涨价有所放缓,但供需缺口将持续到2022年中;房价的大幅上行正在向房租价格传导,低空置率说明租房需求旺盛,房租上行可能持续性较强;美国职位空缺数处于历史高位,将导致工资进一步上升。


全球增长回落,复苏不均,滞胀特征加剧,需要警惕外部政策超预期风险。新兴市场方面,虽然复苏并不充分,但部分国家迫于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已经“抢跑”。发达国家央行也陆续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挪威成为了疫情后第一个加息的传统发达国家央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也表态承认通胀压力。全球类滞胀接力,这将对外部政策环境带来新的扰动。

2021年年初,美国德州因为极寒天气,出现了大面积停电,居民不得不用木材取暖甚至出现人被冻死的现象,而天价的电力账单更让居民雪上加霜。时尤未远,2021年的秋天,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出现飙升,英国石油公司(BP)表示,在恐慌性抢购背景下,英国近三分之一BP加油站的主要品级燃油已经售罄。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7 16:26
从北京到布鲁塞尔的“完美风暴”:为何危机一轮接着一轮 © AFP 2021 / HECTOR RETAMAL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评论
21:44 2021年10月06日(更新 21:55 2021年10月06日) 缩短网址
作者: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0 170
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每天都在打破新的记录。高峰时价格已经超过1600美元/千立方米。据能源市场分析师称,在即将到来的取暖季节,欧洲可能需要煤炭来解决能源供应问题。中国也在努力扩大煤炭储备,并要求国外电力和燃料供应商增加出口。能源危机出乎意料地席卷了世界许多地区——从欧盟到亚洲。“完美风暴”的局面已经形成:危机的成因早已成熟,摆脱上次危机是其新一轮危机的诱发因素。
没有煤炭,欧洲将挨冻。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加速了通货膨胀。绿色能源没有发挥预期效果。气候义务被证明无能为力。世界上很多媒体都充斥着这种可怕的头条新闻。电力短缺同时出现在完全不同的市场——欧洲和亚洲。例如,中国在其大部分省份实行了能源配给制度。从政府的最新声明来看,这已经是一个防止居民电力供应中断的问题。欧洲国家严重关注其经济状况和社会稳定,因为天然气价格每天都在刷新新纪录:几个月内价格几乎翻了三倍。此外,储气设施正在迅速耗尽——根据电力工程师的预测,蓝色燃料只有在冬季异常温暖的情况下才足够。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亚洲,都没有应对寒冷天气的“B 计划”。

媒体:欧洲需要俄罗斯提供更多煤炭
© SPUTNIK / EVGENY EPANCHINTSEV
媒体:欧洲需要俄罗斯提供更多煤炭

为什么会这样?众所周知,当多个负面因素同时出现时,就会发生灾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战略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每个因素都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由政治、经济、气候原因造成的。只是现在情况已经孕育成熟。
一是今年年初出现的气候异常是一切的罪魁祸首。欧洲的冬天寒冷,导致燃料供应短缺。美国德克萨斯州最严重的霜冻打击了液化天然气生产。顺便说一下,自然因素即使在现在也在发挥作用。由于美国的飓风,包括欧洲在内的国外液化天然气运输速度低于预期。

第二个因素是对可再生能源的过度信赖。没有人认为存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必须为减排而奋斗。然而掌握新能源领域的过程应该是平稳渐进的。鉴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像欧盟那样依赖风力发电是危险的。今年夏天就异常平静无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远低于预期。

顺便说一下,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全球绿色能源炒作的影响。北京宣布到2060年全国将实现碳中和。中国发起了一场大规模运动,以减少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煤炭生产,并淘汰落后的燃煤电厂。但是煤炭在能源平衡中的份额仍然超过50%。现在,当国家需要增加发电量时,完全可以通过扩大燃煤电厂的运营来实现。但毕竟煤炭产量也减产了,技术上不可能快速增加。结果,不得不采取极端的电力配给和释放国家煤炭储备的措施。就连对被暂停进口的澳大利亚煤炭也采取了行动: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对储存在港口仓库数月的煤炭进行了快速清关。

© SPUTNIK / SERGEY PYATAKOV
美国气候特使克里计划今年第三次访华,传递哪些信号?

西方国家领导人的政治决定也导致了所需类型燃料供应不足的事实。多年来西方集体一直在阻挠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例如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在与西方关系普遍恶化的背景下,俄罗斯矿业公司转向了东方消费者。例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中国供应管道天然气。煤炭公司还签订了向亚洲供应产品的稳固合同——这些市场占俄罗斯煤炭供应总量的一半以上。 Wood Mackenzie Ltd 指出,现在,当欧洲可能需要俄罗斯煤炭时,就不可能像那样迅速获得。俄罗斯的采掘能力也有限。同时也有义务向亚洲供应这种燃料。
由此可见,政治游戏、气候承诺、自然灾害是当前能源市场“完美风暴”的组成部分。但还有第四个同样重要的因素,它似乎引发了连锁反应。在 COVID-19 疫情引起的危机之后,今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的复苏速度比其他国家快——整个国家成功地将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数保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其他国家也在逐步恢复对商品的需求,其中大部分由中国生产。由于工业生产的增长,中国对燃料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的数据,2021 年上半年中国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增加了四分之一。由于大部分液化天然气运往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欧洲面临严重的燃料短缺。

COVID-19 疫情在不同国家的不均衡表现导致了物流中断。由于疫情造成的封锁,油港断断续续地工作。因此,燃料的运输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规律地进行。此外,问题既存在于国际贸易层面,也存在于向最终消费者提供燃料的层面。例如,在英国,许多加油站空无一人——汽油短缺。这是由于缺乏油罐车司机,他们要么在疫情高峰的封锁期间被解雇,要么受到英国退欧政策的影响。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让士兵去开油罐车,以某种方式解决燃料短缺的问题。

中国政府敦促能源企业“不惜一切代价”保障过冬能源
© AP PHOTO / SAM MCNEIL
媒体:中国政府敦促能源企业“不惜一切代价”保障过冬能源

现在每个国家都像在疫情期间一样,自己解决自身问题。例如,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已下令各银行,包括所谓的“政策性银行”,为煤炭行业和电力供应商提供稳定的信贷。与此同时,监管机构警告不得将信贷资源用于投机交易,包括燃料期货。此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要求国有能源企业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电力供应稳定。法国和西班牙当局呼吁对欧盟能源市场进行改革。他们认为有必要为消费者调整电费,后者的电费呈指数增长。英国人在恐慌中购买汽油和柴油,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短缺。
令人惊讶的是,西方政客还未得出最简单的结论,尽管上次的结论还是疫情爆发时时提出的。如果问题本质上属于全球性,那么它只能通过全球性的协调措施来解决。毕竟,抗疫措施的不均衡性是失衡的先决条件,而失衡也是当前能源危机的罪魁祸首。今天虽然一些国家不惜一切代价解决能源问题,但危机还会在世界其他地方重现。如果出于政治野心,干预能源项目的发展,让位于有损常识的炒作,这种危机可能会成为生活中的常客。举个例子,无需看得太远:一年前预计 COVID-19 将在六个月内被击败。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说,这种新的疾病可能将长久与人类共存。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7 21:51
美国考虑释放战略石油储备 不排除禁止原油出口
时间:2021-10-07 17: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早报讯)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提出了从政府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原油的可能性。她表示,在拜登政府面临油价飙升的政治风险之际,所有工具都在考虑之中。

路透社引述《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加油站汽油平均价格徘徊在每加仑3.19美元(7年来最高)的情况下。白宫担心,燃料成本的上涨可能会在明年中期选举前损害其政治前景。分析师认为,释放原油供应可能会稳定石油市场,并拉低油价。

格兰霍姆周三(10月6日)在一场能源转型峰会上说:“这是一个正在考虑的工具。”

另外,格兰霍姆还表示不排除禁止原油出口,尽管这是从未使用过的手段。自2015年美国国会取消联邦限制以来,美国原油出口一直不受限制。

位于墨西哥湾附近的战略石油储备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应急储备。该储备由美国能源部管理,上周有6.178亿桶石油,相当于美国一个月的石油产品需求。

上一次动用大规模储备是在2011年,当时奥巴马政府与国际能源署的其他成员国合作,利用紧急储备来拉低不断飙升的油价。美国国会还批准定期销售以增加政府收入。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Jen Psaki)拒绝就格兰霍姆的讲话发表评论。她说:“我会听从能源部长的意见,但我没有任何来自白宫内部的新消息可以报告。”

周一,石油输出国组织及产油盟国(OPEC+)无视美国政府比原计划更快的速度增产的请求。相反,它坚持计划在11月每天向市场额外投放40万桶原油,这是去年历史性减产后逐步恢复产量的一部分。

OPEC+的决定是对白宫的一个打击。格兰霍姆表示,美国对此感到失望,“所有人都希望会有额外供应,这样价格就不会被推高”。

她还表示,美国正“尽其所能”解决天然气供应紧张的问题。天然气供应紧张已导致欧洲和亚洲天然气价格飙升。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8 00:48
媒体用普京的话解释全球油价下跌 © AFP 2021 / Sergei Supinsky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经济
15:13 2021年10月07日(更新 16:55 2021年10月07日) 缩短网址 0 301
在《金融时报》的报道中称,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发表本国准备稳定能源价格的声明后,全球天然气价格下跌。

© SPUTNIK / RUSSIAN STATE DUMA
俄副总理:2021年平均油价将在每桶45-60美元间

在该报的文章中称,“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宣布本国准备尽力稳定日益上升的全球能源价格后,周三,天然气的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而能源价格上涨可能会抑制工业发展和飙升,并使通货膨胀水平飙升。”
一天前,在开始交易时,欧洲天然气的历史最高价为1900美元/千立方米,后来单价降到了600美元。

还是在周三,在关于全球能源市场状况的会议上,普京指出,欧洲能源市场陷入困局。据他介绍,“严重考虑欠妥的行为”导致严重失衡。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在评论欧洲局势时称,“北溪-2”项目有助于欧洲市场稳定。

他在会议期间表示,投机因素和预测不佳是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原因。

普京则指出,可以增加在圣彼得堡交易所的天然气供应量,但不是增加欧洲的现货交易。他指出,俄罗斯不需要投机宣传。普京呼吁考虑增加市场供应量的可能性,但需谨慎行事。彭博社评论了普京提出的帮助欧洲摆脱天然气危机的建议。记者们纷纷表示,普京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发挥自己国家作为石油和天然气超级大国的影响力。

匈牙利总理维克多•奥班称,欧洲能源市场危机的原因之一是欧盟委员会的失误。据他介绍,欧盟必须改变一些所谓的“绿色”规范,否则所有国家都会受到影响。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8 21:51
国常会: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
2021-10-08 20:12:23 来源:观察者网

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多种因素导致近期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给正常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有关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能源供应保障。

针对今冬明春电力、煤炭供求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会议强调,保障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好煤电油气运保障机制作用,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和改革措施,保证电力和煤炭等供应。

一要坚持民生优先,保障好群众生活和冬季取暖用能,确保发电供热用煤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用煤用电。加强民生用气供应,适时组织“南气北上”增加北方地区取暖用气。

二要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推动具备增产潜力的煤矿尽快释放产能,加快已核准且基本建成的露天煤矿投产达产,促进停产整改的煤矿依法依规整改、尽早恢复生产。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保障煤炭运输,确保生产的煤炭及时运到需要的地方。

三要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针对煤电企业困难,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保障煤电企业购煤等合理融资需求。

四要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有序推动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在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并做好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鼓励地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

五要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建设。积极推进煤炭、天然气、原油储备及储能能力建设。

六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善地方能耗双控机制,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在一定时间内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推动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在主要耗煤行业大力推进煤炭节约利用。

会议要求,要压实各方能源保供和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实事求是,加强统筹兼顾。各地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做好有序用电管理,纠正有的地方“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反对不作为、乱作为。主要产煤省和重点煤企要按要求落实增产增供任务。中央发电企业要保障所属火电机组应发尽发。电网企业要强化电力运行调度和安全管理。对不落实能源保供责任的要严肃追责。

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草案突出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等制度规定,严格设定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链接

美帝+疫情+世界大动荡笼罩下 改开黄金期向曝雷转型刚开始
17 个回复 - 1967 次查看
投资者:电力紧张威胁 使恒大危机相形见绌 时间:2021-09-29 11:5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电力供应紧张导致全国多地工厂停工,对经济构成的威胁可能比恒大集团债务危机大得多,促使投资者回避钢铁和建筑等易受电力 ...
2021-9-29 14:13 - 焦典 - 焦点时评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13 14:14
习近平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2021-10-13 08:05:10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面对恢复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我们要加强团结、共克时艰,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强调,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要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第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第二,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第三,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有效遵守和实施国际规则。设立新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该兼顾雄心和务实平衡,使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
  习近平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方呼吁并欢迎各方为基金出资。
  习近平指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习近平最后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于10月12日在昆明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俄罗斯总统普京、埃及总统塞西、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法国总统马克龙、哥斯达黎加总统阿尔瓦拉多、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英国王储查尔斯等以视频方式出席。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13 14:19
能源危机或致全球类滞胀
2021年10月12日 23:29:12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管清友

01为何会爆发全球能源危机?根源是能源短缺

新一轮能源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英国正在遭遇“油荒”,不少司机持续排长队加油,民众疯狂抢购燃油,主要是重型卡车司机大量流失,油罐车无人可开,导致燃油供应严重不足,超过四分之一的加油站无油可加。

欧盟正在经历“气荒”,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相比去年低点,上涨了10多倍,荷兰今年涨幅就接近4倍。“气荒”,一方面,影响工业生产拖累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影响居民生活,每年增加能源开销400-500欧元,甚至有地区连过冬的天然气都不能保障。主因是供应不足,欧洲天然气库存仅为总储存能力的75%,远不及近5年均值,库存处于相对低位。

中国正在重现“电荒”,多地开始拉闸限电,已经从广东福建、东三省、江浙波及到北京和上海,不仅要求工业生产限电限产、错峰生产,甚至有地区已经开始对居民生活用电进行限电。既有政策驱动,8月发改委公布有19个省市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被亮了红灯,多个前期能耗双控超标的地区加大限电限产力度,要求错峰生产或者停产,甚至“开二停五”“限产90%”。当然也有供需因素,部分省份如近期备受关注的东北地区,就是因为煤炭价格飙升、电力供给不足而不得不拉闸限电。

整体来看,本轮全球能源危机的根源是供需失衡导致的能源短缺。从需求端看,虽是弱复苏,但需求相对旺盛,特别是在全球货币大宽松的背景下,海外需求还在恢复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主要经济体PMI仍处于扩张区间,中国出口持续高位运行,外需保持高景气,对中下游制造业形成支撑,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从供给端看,由于运输和贸易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再加上能源转型遭遇青黄不接,加剧供需缺口,石油、天然气、煤炭价格都创下阶段性新高。

在此特别强调一下,本轮能源危机是全球性的,所谓的“阴谋论”和“一盘大棋论”根本站不住脚。近期市场有一种观点,认为欧美正在联合推升大宗商品价格,输出通胀,而国内还在盲目扩张产能,国外再通过购买低价进口商品对国内进行“收割”。此次国内双控双限是为了控制产能、输出通胀、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这种观点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首先煤炭是中国自主定价的大宗商品,不存在争夺定价权。其次本轮能源危机是全球性的,而非中国独有。最后通过控制产能、抬高价格,国内通胀也会难以控制,这种自损一千伤敌八百的做法显然不太明智。

02能源危机预计会持续多久?短期很难有改善

本轮全球能源危机的本质是疫情后需求端修复快于供给端,再加上节能转型客观上造成了生产端的收缩,库存本就处于低位,催生相关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基于多重均衡模型,能源价格从低位跃迁至高位后,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下,多重均衡模型是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两个交点,一个是高水平上的“均衡点”,价格处于高位,需求处于相对低位,还有一个是较低水平上的“均衡点”,价格处于相对低位,需求处于高位,也被称为“低水平均衡陷阱”。

以石油为例,作为重资本重投入的资源行业,石油行业有着鲜明的特性,供给恢复相对缓慢,扩张产能需要较长的周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全球需求不足,叠加石油价格战影响,OPEC一直维持不减产,石油行业资本开支处于高位,供应明显过剩,油价持续低位徘徊。直到2020年下半年,全球需求开始恢复,但供给端则由于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价格战导致原油供给缩减、勘探开发投入锐减,库存处于相对低位,出现供不应求,再加上美元持续贬值,迎来戴维斯双击,多重均衡中的低位均衡发生逆转,石油价格中枢持续上移,创下7年来新高,进入高位均衡周期。考虑到从增加资本开支到扩张产能需要较长的时间,疫后过境运输较为复杂,当前库存远跟不上需求,弥合供需缺口还需时间,结构性供给偏紧问题依旧存在,预计高位均衡会持续2-3年,短期能源危机还会持续,很难有明显改善。

03对经济有何影响?加大类滞胀压力

本轮全球能源危机预计会持续几年时间,可能会引发全球滞胀,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加大“滞”的风险,工业生产受影响,经济增速放缓。由于新一轮技术革命尚未发生,人口红利逐渐消退,货币宽松窗口期已经关闭,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持续显现,短暂的弱复苏已接近尾声。叠加能源短缺的拖累、上游大宗商品大涨对中下游的挤压,工业生产活动会受到不小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形成拖累。


另一方面,加大“胀”的压力,通胀预期升温,制约宽松的空间。由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引发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中上游成本增加,将会加剧供应链危机,会进一步推高通胀压力。美国8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4.3%,增幅创30年以来新高,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3.6%,也是3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倒逼美联储加速Taper。

04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把握两条主线

当前正处于能源转型的阵痛期和疫后经济的减速期,全球能源矛盾突出,能源危机还在持续升温,类滞胀风险加大,金融市场承压,建议降低风险偏好。这样的背景下,权益投资的机会并不多,如果想要小仓位参与,可以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受能源危机影响较小、相关对度较低的行业,比如前期调整幅度较大、估值相对合理的消费板块,特别是刚需消费。二是长期受益于能源危机的新能源板块,廉价能源时代已经结束,清洁能源时代正式开启,把握产业升级的结构性机会,比如新能源、光伏等。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13 14:22
IMF下调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对滞胀发出迄今以来最严厉警告
2021年10月13日 01:35:41
来源:华尔街见闻

周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小幅下调0.1个百分点至5.9%,维持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4.9%不变。

IMF认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受疫情拖累复苏动力正在减弱,成为横在全面复苏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与此同时,疫情多点暴发,殃及处于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国家和地区,致使供应链紊乱长于此前预期,或将进一步抬高部分国家的通胀。

对于发达经济体,IMF表示,受持续的供应链中断和定价压力等影响,短期内发达经济体复苏增速受阻。IMF预计,2021年美国经济增速为6%,较前预测值大幅下调1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美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2%,较前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

据央视新闻,IMF还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较7月预测值微幅下调0.1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6%,较前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

IMF警告称,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修温和(从6.0%下调至5.9%),掩盖了部分国家增速的大幅下修,“由于新冠恶化,低收入发展中经济体的前景已大大黯淡。”不过,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增速预测得以上调。IMF指出,各国经济前景存在这种“危险的分歧”,称这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

IMF警告全球经济正进入通胀风险阶段,并呼吁各国央行“非常、非常警惕”,并在价格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尽早采取措施收紧货币政策。虽然IMF表示,它在很大程度上同意美联储和其他经济学家的评估,即当前全球价格上涨的最终将得到缓解,但指出,这些预测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IMF警告称,美国、英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通胀有上行风险。IMF特别点名美联储,称美联储等央行应准备好收紧政策,以防通胀失控。也就是说基于IMF的建议,认为应该更早行动,哪怕就业仍然疲软。因为提前收紧政策比让通胀心态根深蒂固更好。IMF警告说:“人们螺旋上升的怀疑情绪会阻碍私人投资,导致就业复苏放缓,而这正是各国央行在推迟收紧政策时想要避免的。”IMF也同时“安慰”称,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在今年最后几个月达到顶峰后,将在2022年中期下降至2%,换言之,通胀是“暂时”的。


IMF押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在今年上涨5.5%之后,明年仍将上涨4.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更紧的金融环境和更大的通胀预期脱钩风险。尽管产出缺口在变大,但它们的政策支持正在更快地撤回。”

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表示,受疫苗获取能力及政策支持力度差异等因素影响,各经济体经济前景出现分化,这是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出现中断且中断时间超过预期,很多经济体通胀形势严峻,导致经济复苏面临的风险加剧,政策应对难度加大。各国央行应制定应急行动计划,宣布明确的触发因素,并根据该沟通采取行动。

财经金融博客Zerohedge称,IMF对滞胀发出了迄今以来最严厉的警告,警告称全球经济复苏已经失去动力,分化越来越大,与此同时IMF警告通胀风险上升。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14 17:07
煤炭价格上涨影响下中国PPI涨幅升至26年来高位
时间:2021-10-14 13:4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在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品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在9月同比上涨10.7%,达到26年来的高位。

中国国家总计局今早(14日)公布的数据的显示,9月增幅比上月高出1.2百分点,也高于彭博社早前向经济师展开调查后所得出的10.5%预估中值。

在主要行业价格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上涨74.9%,涨幅比上月扩大17.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43.6%,扩大2.3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40.5%,扩大5.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则分别上涨34.9%、25.5%和24.6%。

上述六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8.42个百分点,约占总涨幅的八成。

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9月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略微下滑0.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中国消费市场供需在9月基本平稳,价格总体稳定。路透社早前展开的调查预测,9月CPI为0.9%。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18 15:42
中国经济第三季增长4.9%低于预期
时间:2021-10-18 12:4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今年第三季取得4.9%的同比增长,低于市场预期。

早前接受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师预测,中国经济在第三季会取得5.2%的增长。彭博社对经济师展开的调查则显示,中国三季经济增长的预测中值为5%。中国在第二季取得7.9%的经济增长。

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今早(18日)的初步核算数据也显示,中国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2%,低于第二季1.3%,也低于路透社展开调查后的0.5%增长。

国家统计局认为,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国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

统计局也说,中国下来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中国官方在去年因冠病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而没有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后,今年将目标设在6%以上。

中国经济上下游物价已出现历来最大“剪刀差”,令宏观经济调控陷入两难境地。经济师早前预计,上游供给通胀升温、下游需求疲弱的分化格局将持续到明年,再加上行业监管收紧、楼市逆风增强,中国经济的复苏步伐将进一步放缓。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向《联合早报》预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从第二季的7.9%进一步放缓,可能低于5%;第四季若没有强力对冲政策出台,可能跌破4%。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四(14日)公布,中国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大涨10.7%,创下1996年公布该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中国PPI同比涨幅上次突破10%是在2008年8月,当时涨幅为10.1%。

40个受调查工业行业大类中,36个都出现价格上涨。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74.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3.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40.5%。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以及限电限产措施推高能源领域工业品价格,都带动PPI涨势。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今早在新闻发布会上坦承,中国国内电力和煤炭供应偏紧,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地方出现了限电现象,对正常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能源供应偏紧是阶段性的,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

付凌晖也说,随着相关措施的逐步落地见效,煤炭、电力供应偏紧的状况将会得到缓解,对经济运行的制约也会降低,电力生产增速在9月有所加快。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18 16:32
部分地区电价“顶格上浮” 专家称有利缓解电力供应紧缺情况
2021-10-18 16:24:39  来源: 驱动之家   作者:记者

  电价改革启动 3 天以来,山东、江苏等地已各自组织开展深化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的首次交易,成交均价较基准电价 " 顶格上浮 "。

  专家认为,电价改革扩大市场交易电价的上浮范围,有利于平衡现阶段电力市场各方矛盾冲突与利益诉求,缓解电力供应紧缺情况。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各地电力交易中心官微不完全统计注意到,电价改革启动三日以来,山东、江苏等地已各自组织开展了深化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的首次交易,成交均价较基准电价 " 顶格上浮 "(不超过上浮 20% 的价格最大值)。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电价改革扩大了市场交易电价的上浮范围,有利于平衡现阶段电力市场各方矛盾冲突与利益诉求,缓解电力供应紧缺情况。

  专家还表示,电价改革首日,江苏省和山东省成交电价上浮近 20%,直抵最高浮动电价,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江苏省和山东省是我国除了内蒙古自治区外,火力发电最高的省份,也是除了广东省和浙江省外,电力缺口最大的省份,减排压力也较大。

  在内蒙古自治区不缺电力还外送电力情况下,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四个省份的外购电力需求最大。二是电价接近 20% 的 " 顶格上浮 " 成交,说明购电省份电力市场需求旺盛,当地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实际上,8 月份至 9 月份已有部分地区出台电价改革方案。例如,贵州、广东等省份先后发布通知,执行分时电价政策,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上、下浮一定比例,形成高峰电价和低谷电价,从而引导电力用户削峰填谷、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此外,浙江省发改委将分时电价政策调整范围为大工业电价用户(不包括国家有专门规定的电气化铁路牵引用电等),一般工商业、居民、农业生产等电价用户的分时电价政策本次不调整;一般工商业电价用户自 2024 年起全部执行分时电价,具体价格和峰谷时段另行制定。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18 21:25
数百万越南工人逃离工厂,上亿双耐克鞋无法交货 © AP Photo / Andy Wong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经济
17:22 2021年10月18日(更新 18:12 2021年10月18日) 缩短网址 0 32
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期,越南的新冠病例曲线已有所平缓,但几个月前突然暴发的疫情还是为当地制造业带来不小余波。
而在全球经济疲软、供应链不稳的背景下,越南制造业的这次波动,可能在大洋波岸煽起一场“风暴”。

据美国《坦帕湾时报》(Tampa Bay Times)10月17日最新消息,伴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消费者正深受供应链不稳的影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企业,就包括美国知名运动品牌耐克。

根据统计,耐克约四分之三的鞋类商品产自东南亚,一半以上的鞋类产自越南。但由于越南此前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而采取的严格工厂限制措施,数百万工人停工,耐克鞋类的产量骤降。有专家估计,这期间耐克鞋类产量下降了1.8亿双之多。

而当越南放松限制后,员工并未返工,而是逃离(exodus)越南南部的工厂返乡。政府估计,撤离的工人可能超200万人。

耐克首席财务官马修·弗兰德(Matthew Friend)在本月初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即使工厂开始重新开工(耐克预计将从10月份开始分阶段重新开工),全面投产也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公司高管在电话会议上说,耐克在越南一半的服装厂目前仍在关闭之中。

彭博社认为,面对如此窘境,像耐克这样的品牌近乎“无能为力”。近期,耐克已经大幅下调了销售预期,主要是因为越南商品短缺。当然,耐克在其他国家也有工厂,但培训工人和装配流水线,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据估计,美国耐克目前商品库存创30年来最低纪录,仅能维持1个月左右的销售。9月底,由于供应链问题,耐克已经下调了全年销售预期。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19 14:36
美交通部长警告供应链危机将持续至明年
时间:2021-10-19 07:3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华盛顿综合电)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警告,美国的供应链危机将持续至明年,这可能给即将到来的假日购物季造成冲击。

布蒂吉格星期天上美国各大电视台的政治脱口秀节目时多次强调,拜登政府正竭尽所能缓解美国港口、铁路和公路的拥堵问题,并将“重新评估所有选项”以疏通供应链瓶颈。

但是,布蒂吉格也说:“我们今年遇到的许多挑战将持续至明年。”

美国人积压过久的需求加剧了供应方面的困境。他指出,“需求超大,零售销售飙升”,而且美国的运输和航运基础设施也无法跟上需求。

随着美国受冠病大流行打击的经济开始反弹,加上圣诞节假期即将到来,美国零售商正在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试图绕过无数的供应链障碍。

拜登总统最近宣布洛杉矶港将24小时运作以缓解拥堵。目前该港口有几十艘货船等着卸货。

分析人士指出,供应链危机将对美国经济产生连锁效应。

金融机构安联的首席经济顾问伊尔艾朗接受福克斯电视台新闻节目采访时,把当前的供应链危机形容为“万物短缺”。

“事情在好转之前会变得更糟。因此,我们将面临更多的商品短缺和更高的价格,通胀将保持在4%至5%的水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1 21:09
这个国家,食用油价格翻一番!1斤大蒜33元!首都食品价格居亚洲第一
来源:央视财经
2021-10-21 20:46




在全球供应链危机的影响下,韩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减少,进而引发食用油、豆腐等相关食品价格不断上涨。不仅让韩国民众的“餐桌物价”进一步攀升,也令不少餐饮商家苦不堪言。

首尔市知名的明洞商圈,附近聚集着各类餐厅,如今外国游客减少,这里就成了附近上班族们聚会的场所。随着韩国逐渐放宽私人聚会的人数限制,店家们期盼着经营方面有所恢复,但如今却高兴不起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中一位店主就告诉记者,因为受禽流感的影响,本来鸡肉就贵,最近,作为店里另一大主要原材料的食用油价格更是不断上涨,市面上一桶18升装的食用油已经从今年年初的约合人民币108元上涨至217元,价格翻了一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韩国的食用油价格上涨主要是原料大豆的进口量减少。韩国的食用大豆70%依赖进口,受全球供应链紧张影响 ,今年1-7月,美国产大豆的进口量同比减少近两成,以大豆为原材料的食品价格也水涨船高。韩国豆腐的零售价格就上涨了16.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另一方面,今年受到极端天气影响,韩国大蒜、粗盐、辣椒面等调味料价格也随之走高,相比往年上涨了三成左右 ,像是韩国料理中的必不可少的大蒜已上涨至一斤约合人民币33元。 这些调味料也是韩国制作泡菜的重要辅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着冬季临近,韩国家家户户都会开始腌制泡菜,不少韩国主妇也担忧今年在家腌制泡菜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再加上韩国家庭饭桌上常见的鸡蛋、生菜等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了三到四成,让民众生活进一步承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全球最大的城市数据库平台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全球500多个主要城市的食品价格排行榜,首尔的食品价格排到了第15位,位居亚洲第一。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际油价攀升,以及韩元疲软,韩国物价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上涨。这不仅会让韩国家庭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也会让民众的生活负担进一步加重,还将对经济复苏造成影响。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1 21:23
韩国爆发万人罢工集会,抗议者穿《鱿鱼游戏》同款服装游行
来源:澎湃新闻
2021-10-21 20:42
点击视频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5GPYbxOcJc

10月21日韩媒《先驱经济》报道,超过27000名韩国民众于20日在首尔举行罢工集会,数千名抗议者身穿《鱿鱼游戏》同款服装参与游行,要求提高工作待遇。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1 21:32
10万人罢工430万人辞职,美国工人清醒了?向“杀死”自己的人求救
2021 10/20  23:00
热讯前沿
企鹅号



腾讯网
在一个月的时间,美国有430万人辞职,10万人罢工。对美国而言,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季,可能比过去更加“寒冷”。
美国各地近10万名护士、工人和娱乐人员计划或正在举行罢工,要求管理部门同工同酬,应对疫情冲击,因为他们对现有的利润分配不满意。
根据法新社17日报道,好莱坞60,000名国际舞台演员工会成员称,如果不能和电影公司就新的集体谈判合同达成一致,他们在当地时间18日开始罢工。这次罢工是该工会成立128年以来,其成员首次进行的全国性罢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外,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和俄勒冈州凯撒医疗机构大约3万1千名雇员,也将很快开始罢工。十月十四日以来,约翰迪尔农机公司有一万名员工罢工;十月五日,家乐氏谷物公司的1400名工人罢工,纽约布法罗市慈善医院的2000多名员工从10月1日开始罢工。
据彭博社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有大约100,000名工会工作者正为罢工做准备;仅在最近两个月,全国已有近40家工厂发生罢工,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据分析,罢工频繁发生的背后原因之一,是美国现在越发严重的疫情,使得经济停滞不前,导致多个行业工作积压。随着经济的恢复,工作量的激增,以及人手的短缺,员工的压力越来越大。CNN援引罗格斯大学劳动教育研究人员托德·瓦尚的话报道称,罢工不仅仅是形势动荡的衡量标准,也是民众普遍感到挫折的表现。
美国各大媒体对这次的全美罢工潮,称呼为“美国工人的反抗”,还说美国工人已经进入战斗状态?那么,这些美国工人在反抗什么?为何而战?
纵观西方国家的罢工历史,工人发动罢工运动的理由各种各样,但核心没有变:干得累,赚得少。
这次美国工人罢工的原因,也是如此。不过,资本家与工人长期对立,“干得累,赚得少”是常态。因此,只有这个常态被打破,罢工才会出现,即“干得特别累,赚得非常少”。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经济糟糕时期。例如在疫情初期,很多工厂停工停产,大量工人失业,日常生活都无法维持。这个时候,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矛盾,非常容易激化,会造成罢工大量出现,社会陷入混乱的局面。
然而,现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为何美国工人开始罢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追究原因,这是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因为政府救济金的到来,被延迟引爆了。疫情初期,美国政府消极防疫,使得新冠病毒在全美肆虐,造成美国所有生产活动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社会矛盾激化,示威游行,打砸抢烧频繁出现。事实上,这个时期美国已经出现了罢工前兆,而且表现得很激烈。
为了应对内部问题,美国政府开启货币大放水政策,然后通过政府救济金的形式将滥发的美元发出。美国民众每周能领到600美元,一个月可以拿到24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一万多。对不少美国底层民众而言,这笔救济金比他们平时赚的钱还多,自然不会因为失业进行罢工活动。
然而,现在美国债务危机极其严重,政府连军饷都要发不出来,救济金自然无法继续。工人们拿不到救济金,只能恢复工作。结果,工人们发现自己冒着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赚的钱还没政府救济金多,自然非常不满。
而且,美国的通胀情况也非常严重,物价疯涨,这彻底引发了疫情初期工人和资方的矛盾。因此,全美爆发了大面积辞职和罢工情况。辞职是罢工的前奏,罢工则是辞职的回响。现在,美国工人的薪资水平完全跟不上物价水平。因此,工人们只能罢工。
但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工人罢工,只是借此跟资方进行谈判。现在,美国供应链面临危机,拜登政府提出“大干90天”口号,希望跟沃尔玛等供应链大企业合作。对美国工人阶级而言,他们从未如此受到重视,自然希望谈判的筹码更多。
显而易见,美国工人阶级从未想过推翻美国资本主义政权,自然只是通过罢工寻求跟资方的谈判。而在谈判中,底牌是什么,有多少筹码,非常重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在,美国陷入供应链危机中,而这场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力严重不足,使得供应整个环节运行不畅。
在美国制造业中,产业链的连贯性非常重要,需要每个环节的每个工人来共同维护。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量工人辞职,使得产业链无法保持连贯性,造成了供应链危机。对美国政府和资方而言,这是一个噩耗。供应链危机,意味着经济复苏变缓甚至停滞。对拜登政府而言,经济低迷意味着执政压力,而资方则是增长压力。
但对美国工人阶级而言,这是机遇。在十多年来,美国工人从未有过如此被重视的情况,获得主动的劳资谈判地位。只要几十个卡车司机辞职,就会让一座美国港口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造成整个供应链出现问题,最终影响美国的经济复苏。
现在,美国各个公司,正在满世界寻求劳动力,这使得工人阶级的话语权被放大。现在,美国工人正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通胀的双重压力,但薪资上涨不足,自然要寻求利益诉求。因此,美国的罢工浪潮,就是工人阶级想要分得更多蛋糕的表现。
然而,美国工人这次的罢工,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吗?不可能!原因很简单,虽然有筹码,但美国工人阶级并没有统一的行动纲领和一个领导核心。因此,虽然430万人辞职,10万人大罢工,声势浩大,但其实是一团散沙。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谭嗣同曾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这句话说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即任何阶级想改变分配模式,从既得利益者手中夺回自己的利益,就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从头到尾,都是肮脏和血污。或许资本家是善良的,但资本本身绝无善良,只会无休止追求利益。因此,美国资本家会通过各种手段,瓦解这次美国工人的行动,不惜一切获得利益最大化。
而且,美国工人因为供应链危机获得的话语权,也只是暂时的优势,并不可靠。如果美国工人阶级不利用这个机会,将优势固定,只能遭遇被逐个击破的结局。
对工人阶级而言,面对势力滔天,可以动用所有社会资源的资本家,只有团结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拧成一股绳,发出共同的声音,才能在跟资本家的谈判中获得最终胜利。但在美国,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情况。事实上,在美国的二百多年历史中,美国资本家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对工人阶级进行了分化。现在的美国工人,已经分成了无数个小团体,互相对抗,怎么能团结起来?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美国的工会。在美国,所有行业都有工会,但工会只代表本行业的利益。因此,美国10万人大罢工,没有任何互相联系,没有支援,都是散沙,被水一冲就会散去。而且,美国工会已经成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中间人”,不仅收取工人的各种费用,还以罢工等手段讹诈各大企业。这种组织,已经变成了少数人谋取利益的工具,无法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发声。
最终,美国这次的罢工运动,也会像此前的“黑命贵”运动一样,兴旺时感觉能改变一切,最终平息下来才让人意识到这只是隔靴搔痒。
2007年,美国通用公司爆发大罢工,进而引发全美汽车工人大罢工。然而,那次罢工总规模只有7.5万。此次全美大罢工,不仅有汽车行业,还有服务业、医疗、教育、机械等多个行业。无论是总规模还是行业范围,都超过了通用大罢工。然而,这两次罢工,原因都非常相似。
2007年通用大罢工,使汽车工人认为自己在通用公司转型期间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汽车工厂效益提升后,工人自然希望薪资得到提升,却未能如愿。而这次全美大罢工,也是因为美国工人认为自己在疫情期间作出了很大贡献,因此经济复苏后,他们应该获得更好的薪资待遇。
美国经济学家佛里德曼曾表示,很多工会领导人都声称可以通过减少利润来提高薪资,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什么富余利润提高薪资。即使投入全部利润,也无法让所有人提高薪资。
分析人士表示,无法考证美国资本家是否有富余利润来提高工人薪资。不过通过罢工,想要改变美国工人的现状,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能的。
因为美国的整体制度就有问题,这个制度即使进行各种手段,也无法调整运行方向。美国工人想要通过罢工,向“杀死”自己的资本家求救,注定得不到任何回应。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1 21:36
10万人罢工430万人辞职,美国工人清醒了?向“杀死”自己的人求救
2021
10/20
23:00 搜狐
热讯前沿
企鹅号




在一个月的时间,美国有430万人辞职,10万人罢工。对美国而言,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季,可能比过去更加“寒冷”。
美国各地近10万名护士、工人和娱乐人员计划或正在举行罢工,要求管理部门同工同酬,应对疫情冲击,因为他们对现有的利润分配不满意。
根据法新社17日报道,好莱坞60,000名国际舞台演员工会成员称,如果不能和电影公司就新的集体谈判合同达成一致,他们在当地时间18日开始罢工。这次罢工是该工会成立128年以来,其成员首次进行的全国性罢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外,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和俄勒冈州凯撒医疗机构大约3万1千名雇员,也将很快开始罢工。十月十四日以来,约翰迪尔农机公司有一万名员工罢工;十月五日,家乐氏谷物公司的1400名工人罢工,纽约布法罗市慈善医院的2000多名员工从10月1日开始罢工。
据彭博社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有大约100,000名工会工作者正为罢工做准备;仅在最近两个月,全国已有近40家工厂发生罢工,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据分析,罢工频繁发生的背后原因之一,是美国现在越发严重的疫情,使得经济停滞不前,导致多个行业工作积压。随着经济的恢复,工作量的激增,以及人手的短缺,员工的压力越来越大。CNN援引罗格斯大学劳动教育研究人员托德·瓦尚的话报道称,罢工不仅仅是形势动荡的衡量标准,也是民众普遍感到挫折的表现。
美国各大媒体对这次的全美罢工潮,称呼为“美国工人的反抗”,还说美国工人已经进入战斗状态?那么,这些美国工人在反抗什么?为何而战?
纵观西方国家的罢工历史,工人发动罢工运动的理由各种各样,但核心没有变:干得累,赚得少。
这次美国工人罢工的原因,也是如此。不过,资本家与工人长期对立,“干得累,赚得少”是常态。因此,只有这个常态被打破,罢工才会出现,即“干得特别累,赚得非常少”。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经济糟糕时期。例如在疫情初期,很多工厂停工停产,大量工人失业,日常生活都无法维持。这个时候,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矛盾,非常容易激化,会造成罢工大量出现,社会陷入混乱的局面。
然而,现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为何美国工人开始罢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追究原因,这是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因为政府救济金的到来,被延迟引爆了。疫情初期,美国政府消极防疫,使得新冠病毒在全美肆虐,造成美国所有生产活动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社会矛盾激化,示威游行,打砸抢烧频繁出现。事实上,这个时期美国已经出现了罢工前兆,而且表现得很激烈。
为了应对内部问题,美国政府开启货币大放水政策,然后通过政府救济金的形式将滥发的美元发出。美国民众每周能领到600美元,一个月可以拿到24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一万多。对不少美国底层民众而言,这笔救济金比他们平时赚的钱还多,自然不会因为失业进行罢工活动。
然而,现在美国债务危机极其严重,政府连军饷都要发不出来,救济金自然无法继续。工人们拿不到救济金,只能恢复工作。结果,工人们发现自己冒着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赚的钱还没政府救济金多,自然非常不满。
而且,美国的通胀情况也非常严重,物价疯涨,这彻底引发了疫情初期工人和资方的矛盾。因此,全美爆发了大面积辞职和罢工情况。辞职是罢工的前奏,罢工则是辞职的回响。现在,美国工人的薪资水平完全跟不上物价水平。因此,工人们只能罢工。
但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工人罢工,只是借此跟资方进行谈判。现在,美国供应链面临危机,拜登政府提出“大干90天”口号,希望跟沃尔玛等供应链大企业合作。对美国工人阶级而言,他们从未如此受到重视,自然希望谈判的筹码更多。
显而易见,美国工人阶级从未想过推翻美国资本主义政权,自然只是通过罢工寻求跟资方的谈判。而在谈判中,底牌是什么,有多少筹码,非常重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在,美国陷入供应链危机中,而这场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力严重不足,使得供应整个环节运行不畅。
在美国制造业中,产业链的连贯性非常重要,需要每个环节的每个工人来共同维护。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量工人辞职,使得产业链无法保持连贯性,造成了供应链危机。对美国政府和资方而言,这是一个噩耗。供应链危机,意味着经济复苏变缓甚至停滞。对拜登政府而言,经济低迷意味着执政压力,而资方则是增长压力。
但对美国工人阶级而言,这是机遇。在十多年来,美国工人从未有过如此被重视的情况,获得主动的劳资谈判地位。只要几十个卡车司机辞职,就会让一座美国港口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造成整个供应链出现问题,最终影响美国的经济复苏。
现在,美国各个公司,正在满世界寻求劳动力,这使得工人阶级的话语权被放大。现在,美国工人正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通胀的双重压力,但薪资上涨不足,自然要寻求利益诉求。因此,美国的罢工浪潮,就是工人阶级想要分得更多蛋糕的表现。
然而,美国工人这次的罢工,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吗?不可能!原因很简单,虽然有筹码,但美国工人阶级并没有统一的行动纲领和一个领导核心。因此,虽然430万人辞职,10万人大罢工,声势浩大,但其实是一团散沙。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谭嗣同曾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这句话说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即任何阶级想改变分配模式,从既得利益者手中夺回自己的利益,就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从头到尾,都是肮脏和血污。或许资本家是善良的,但资本本身绝无善良,只会无休止追求利益。因此,美国资本家会通过各种手段,瓦解这次美国工人的行动,不惜一切获得利益最大化。
而且,美国工人因为供应链危机获得的话语权,也只是暂时的优势,并不可靠。如果美国工人阶级不利用这个机会,将优势固定,只能遭遇被逐个击破的结局。
对工人阶级而言,面对势力滔天,可以动用所有社会资源的资本家,只有团结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拧成一股绳,发出共同的声音,才能在跟资本家的谈判中获得最终胜利。但在美国,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情况。事实上,在美国的二百多年历史中,美国资本家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对工人阶级进行了分化。现在的美国工人,已经分成了无数个小团体,互相对抗,怎么能团结起来?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美国的工会。在美国,所有行业都有工会,但工会只代表本行业的利益。因此,美国10万人大罢工,没有任何互相联系,没有支援,都是散沙,被水一冲就会散去。而且,美国工会已经成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中间人”,不仅收取工人的各种费用,还以罢工等手段讹诈各大企业。这种组织,已经变成了少数人谋取利益的工具,无法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发声。
最终,美国这次的罢工运动,也会像此前的“黑命贵”运动一样,兴旺时感觉能改变一切,最终平息下来才让人意识到这只是隔靴搔痒。
2007年,美国通用公司爆发大罢工,进而引发全美汽车工人大罢工。然而,那次罢工总规模只有7.5万。此次全美大罢工,不仅有汽车行业,还有服务业、医疗、教育、机械等多个行业。无论是总规模还是行业范围,都超过了通用大罢工。然而,这两次罢工,原因都非常相似。
2007年通用大罢工,使汽车工人认为自己在通用公司转型期间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汽车工厂效益提升后,工人自然希望薪资得到提升,却未能如愿。而这次全美大罢工,也是因为美国工人认为自己在疫情期间作出了很大贡献,因此经济复苏后,他们应该获得更好的薪资待遇。
美国经济学家佛里德曼曾表示,很多工会领导人都声称可以通过减少利润来提高薪资,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什么富余利润提高薪资。即使投入全部利润,也无法让所有人提高薪资。
分析人士表示,无法考证美国资本家是否有富余利润来提高工人薪资。不过通过罢工,想要改变美国工人的现状,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能的。
因为美国的整体制度就有问题,这个制度即使进行各种手段,也无法调整运行方向。美国工人想要通过罢工,向“杀死”自己的资本家求救,注定得不到任何回应。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1 21:47
美国通货膨胀将对世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来源:中国网
2021-10-21 15:22
王玙璠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消息称,美通货膨胀率比去年同期增长5.4%,9月份全国消费者价格较8月上涨0.4%,年度消费者价格指数创13年来新高。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批评美联储忽视通胀风险,担心通胀失控。

美国通胀率飙升是由多重因素导致的。

一是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为美国经济注入数万亿美元流动性资金,推动消费需求上升。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持续紧张,美国物资紧缺,生产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供需失衡,导致食品、房屋、能源、汽车等价格上涨。

二是新冠疫情导致美国劳动力短缺,无业人员靠申领美政府发放的大量补贴过活,不急于就业,加上辞职人数的飙升,导致大量工作岗位空缺。亚马逊、沃尔玛等企业不得不提高薪资,以招揽人才。美国9月份的平均时薪同比增长达到7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加薪将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三是美联储预计,随着供应链恢复、劳动力短缺状况改善,通胀情况将转好,押注经济复苏的步伐将快于通胀的失控,仍在经济刺激和经济收紧政策之间观望和权衡。提高利率或加息等举措能够缓解通胀,但将打击美国资本市场,掣肘美国经济复苏,而通胀问题若持续到明年,又会加大民主党中期选举的压力。

通胀数据的持续升高引发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担忧。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速度快于薪水增长速度,增加了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一些美国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的窘境,如“无鸡可炸”的肯德基不得不减少广告和促销,并停止对无骨鸡肉的招标,因为无骨鸡肉比带骨鸡肉的短缺问题更加严重。随着圣诞节的临近,民众购买商品的需求量上升,美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美联储迟迟不采取收紧政策,其实质是保护资本市场,抛弃中低收入人群,这将继续扩大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根据美联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美国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占比1%的富人家庭总净资产为36.2万亿美元;年收入在2.7万到14.1万美元、占比60%的中产阶级家庭总净资产共35.7万亿美元。这是1989年以来美国富人财富总额首次超过中产阶级。

美国通胀的负面影响正外溢至国际社会。首先,美国等发达国家向市场输入大量货币,推高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如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墨西哥人作为主食的玉米饼价格8月同比上涨超过30%,加重了贫困人口的生活负担。其次,美国通胀加剧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性。掌握芯片等高端科技的产业链上游国家因相关产品价格上涨获益,而以产品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链中下游发展中国家,一边面临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另一边面临价格上涨导致收益的不确定性,将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美国通胀导致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美联储近日释放11月中旬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的信息,股市下跌、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下降的风险值得警惕。美元外债高、外储低的阿根廷、印度等国还可能面临债务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发出警告,认为美联储关于通胀会很快得到缓解的评估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敦促其准备收紧政策,以防通胀失控。德意志银行也批评美国为达到全面恢复经济的目的而忽视通胀率的上升,或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金融危机。美国应停止避重就轻、转嫁危机的做法,采取更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并与国际社会合作协调公共卫生措施,推动全球市场流通恢复正常,为真正实现全球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2 13:14
韩国50万工人参加了大罢工

2021-10-22 08:34:11  来源: WorldCommunistParties   作者:CCNUMPFC




2021年10月19日,《揭露真相》(Truthout)网站刊登文章,作者Jia Hong和朴是炫(Ju-Hyun Park)在文中简要介绍了韩国此次罢工的组织者和工人的主要诉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自“Truthout”)

  韩国50万工人参加了大罢工

  2021年6月23日,韩国全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KCTU)的成员组织韩国保健医疗产业工会(KHMWU)的成员聚集在韩国世宗市的保健福祉部前,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公共卫生保健服务。

  10月20日,在韩国,来自建筑、交通、服务和其他部门的至少50万工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大罢工。罢工之后,他们将在城市中心和农村地区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最终将于2022年1月发起全国人民总动员。韩国全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是韩国最大的工会保护伞,拥有110万成员,正在动员韩国城市穷人和农民,以建立广泛战线来组织这些活动。

  将罢工的15项详细要求进行总结概括,主要涉及以下三个基本领域:

  1、废除“非正规就业”(很少或没有福利的兼职、临时性工作或合同劳动),并扩大对所有工人的劳动保护范围;

  2、在疫情危机时期,在经济结构调整决策问题上给予工人权利;

  3、促进重点产业的国有化,以及教育和住房等基本服务的社会化。

  注:Jia Hong是“Nodutdol韩国社区发展”(Nodutdol Korean Community Development)的成员。(Nodutdol:韩裔美国人社区团体,总部设在纽约的韩裔美国人进步组织。)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2 13:17
美国十万人大罢工,是什么境外势力在捣乱?

2021-10-20 11:34:39  来源: 红墙往事   作者:红色卫士




  据美媒报道,美国已有约10万名工会工人正在罢工或准备罢工;康奈尔大学的调查显示,10月前两周全美就已有近40家工厂爆发了罢工事件。另据美国劳工部10月最新数据,全美8月有430万人辞职,数据创下20年来新高;辞职率高达2.9%,更刷新了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完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境外势力煽动起来的,美国号称“世界警察”,怎么搞得自己后院起火呢?

  我们都熟悉这种套路,没有境外势力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仔细看了相关报道,并没有什么境外势力作祟,而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美国的劳动群众利用工会同资本家开展斗争,抓住有利时机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疫情以来,美国劳动者遭到更残酷的压榨,有的工人工资下降、医疗福利被剥夺、退休保障消失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压榨日甚一日,疫情影响又使得不少工作风险极高,这不得不使越来越多的工人躺平——辞职回家不干了。因此美国出现了“用工荒”,劳资力量对比的天平开始向劳动者倾斜。有些企业利润大涨,工人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却原地踏步,这更加刺激了工人的不满。

  于是工人们抓住机会组织起来向资本家发起了进攻——大罢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月14日,在拒绝了公司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的临时协议后,农业和建筑装备制造商约翰迪尔(John Deere)的10000名工人发动了罢工。

  就在数天之前,美国知名食品企业家乐氏 (Kellogg's)也爆发了规模为1400人的罢工。

  由32000名护士组成的工会很快将对南加州和夏威夷的14家医院和数百家诊所进行罢工。

  由于航空公司雇员的劳动法禁止飞行员罢工,所以飞行员不会罢工,而是抗议工作和日程安排。

  60000名好莱坞工人也预备发动罢工,这可能是14年来针对美国私营部门雇主的最大规模罢工。

  目前这一罢工运动卓有成效,好莱坞工人们的诉求在罢工发动前就得到了满足,这个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资本家也不能为所欲为。

  我不禁想起了是“国家主人”的那些工人们,面对资本家的压榨,他们又在如何自卫呢?最新的消息是几个年轻人冒着风险(损害公司名誉、寻衅滋事……)小心翼翼地整理了一份“公司作息表”,以提示正在找工作的同龄人“避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当然是一个进步。然而,形单影只的打工人,又有多少人有选择的权利呢?中国的工人,也真够卑微的。

  中国的工人吃苦耐劳,有人能够“本分”地忍受某多多每月380小时的工作时间,资本家们当然喜欢这种精神,但这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教育行业风云突变,不少人面临失业的风险,一些打工人面对公司欠薪跑路无可奈何,也没有什么救世主或者青天大老爷来帮助,只得“认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也难怪资本家为所欲为了。

  当然,也有很多勇于斗争的打工人,但却并不见诸于新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约一周前,吴江精元电子厂普工讨/薪)

  但我相信,中国的工人并不会一直忍气吞声。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2 17:03
不用争了:美国通胀、物价暴涨已肉眼可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普通路人Y
昨天 18:33


不用争了:美国通胀、物价暴涨已肉眼可见!
这是美国官方发的数据:
美国汽油价格:上涨42%!
美国二手车价格:上涨24%!
美国牛排价格:上涨22%!
美国培根价格:上涨19%!
美国旅馆价格:上涨17%!
美国鸡蛋价格:上涨13%!
美国家居品价格:上涨11%!
美国鱼类海鲜价格:上涨10%!
美国苹果(水果,不是手机)价格:上涨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美国劳工统计局,今天自己发的数据。比的是今年9月与去年9月的物价,也就是传说中的“同比增长”。美国的牛排培根价格,基本相当于中国的猪肉价格了,是非常敏感的数据!一口气涨20%,两位数,确实夸张。美国普通人,正以真金白银,为美国政府和财团的贪婪和失误买单。
别信哪个在美国的博主还在吹“岁月静好、物价稳定”。我就是中国驻美记者,我也得天天买饭吃,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事实就是如此,现在还吹美国物价稳定的,要么就是拿美国玩命补贴的普通农产品价格,去跟中国进口的高端食品价格比,毫无可比性;要么就是睁眼说瞎话、搞不好还是靠当水军赚钱的;要么就是自己特别有钱、根本不在乎上述产品价格的;要么就是装作自己特有钱、对肉眼可见的事实和官方数据假装没看见。
【美国通胀,原因有三:印钱太多、港口太乱、贸易战太惨烈。】
1、【根本原因:印钱太多了!】
自从疫情以来,美联储天天印钱,但问题是这些钱并没有太多变成【投资】,去拉动经济,而是直接变成了现金或支票,“撒币”给普通人去【消费】了。没错,特朗普和拜登都干过这种“撒币”的事,动不动就给美国所有人都直接发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撒的时候一时爽,美国网友也得瑟,中国也有不少网友羡慕。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只消费、不生产,肯定坐吃山空、物价上涨啊,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可美国现在的制度,就是这样:政府“撒币”,就可以在选举中拉选票;但政府调动投资和生产,就会得罪人、丢选票——你看,疫情中的“假民主”,不仅“真死人”,而且“真赔钱”。美元的货币霸权已拉响警报,这样印下去,在疫情中只消费、不生产,迟早暴雷。
2、【直接原因:美国港口供应链混乱!】
还是因为疫情,美国港口的工人都怕感染,不好好上班了。于是港口就没人管了,于是货物就运不进美国了——印了钱,却没有货,当然物价暴涨。
就这么简单。
港口乱套,拜登快急死了,说要派国民警卫队去港口当工人,疏解港口拥堵问题。这些办法靠谱吗?能解决供应链问题吗?呵呵:——即使港口不拥堵了,你猜:美国卡车司机愿不愿意顶着疫情上班?——即使卡车司机愿意上班,你猜:美国装卸工愿不愿意顶着疫情上班?养路工呢?维修工呢?——供应链是“链”,不是一两个港口的“点”。疫情不好,死人太多,大家害怕,供应链就会一直乱下去,除非美国把所有工人都替换成国民警卫队,可那又会造成失业问题。
3、【催化剂:中美贸易战太惨烈了!】
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以来,特朗普加征的关税,有90%以上都被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了,中国出口企业仅承担了不到10%,个位数。这是美国穆迪公司的报告。美方买中国产品,承担了那么多关税,可现在其他国家又疫情严重,难以开工,无法生产出美国人需要的产品,美国物价当然上涨了!
当然,别跟我抬杠,贸易战打了这么久,中国企业也没少承受损失。这是战争,不可能我们“零伤亡”——但很多商品我们不卖美国,还可以卖给别人,减少损失;可很多商品美国不从中国买,从别处买更贵,或者根本买不到!那美国通胀和物价上涨只会更夸张。
更扯的是:中国的产品被加价卖到美国,却堵在港口运不进来!我就在美国“海淘”了一些中国产品,都一个月了,还堵在海里遥遥无期呢。我看美国人今年怎么过圣诞!到时候我继续给大家发报道。
【结论:】
自信点:美国通胀,就是“定体问”,是美国制度造成的,基本无解!
——“民主”选举,导致两党比着“撒币”;
——“自由”精神,导致疫情难以控制;
——选举导致的民粹反华外交,导致美国深陷贸易战泥潭,骑虎难下。
想解决美国通胀,只能寄希望于疫情神奇消失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4 04:13
无惧逮捕威胁 南韩 55 万人总罢工
苦劳网 · 2021-10-22 · 来源: 苦劳网


  10 月 20 日,南韩最大的工会「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KCTU,以下简称民主劳总)发动了为期一天的总罢工行动,共计有超过 50 万人响应。
  民主劳总预估,在 110 万名会员当中,约达一半也就是 55 万名工人加入了罢工,其中包括学校工人、公部门人员、教师、金属业、大众运输以及建筑业工人。
  罢工同一天,民主劳总也在首尔举办游行集会,现场约有 2 万人参加,游行队伍从首尔各地出发,最后聚集在西大门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南韩民主劳总发动 55 万人总罢工。(图片来源:KCTU)
  民主劳总提出三大诉求:
  废除非正规工人,全面修改劳动基准法,将劳动保障扩及所有工人。
  在不稳定时期保障工人就业。
  政府增加对住房、教育、医疗与交通的支持,并将过去一段时间大量裁员的产业,包括航空、汽车与造船业等产进行国有化。
  根据根据美国独立新闻网站 Truthout,南韩房地产投资已导致住房危机,民主劳总要求将公共住宅比例从从原本的 5% 提高至 50%。此外,私有化也导致教育与医疗资源不平等现象渐趋严重,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剧了这些危机。
  南韩劳工比的全年工时是全球第三高,此外,在 37 个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韩国工伤死亡人数排名第三。在南韩,非正规劳工比例约总数占四成。
  罢工前夕,南韩国务总理金富谦曾要求民主劳总取消整场罢工行动,警告如果集会违反防疫规定,组织者将遭惩罚。今年(2021)9 月,民主劳总主席杨京洙才遭逮捕。数百名警察撬开民主劳总总部大门,闯入办公室逮捕杨京洙。尽管当局以疫情为由不同意工会的集会,但在 7 月的一场集会中,仍吸引了八千多名示威者,上街抗议政府无能应对因疫情加剧的不平等问题。
  在经济与社会被「财阀」(企业集团)主导的南韩,最顶端 10% 的人口收入就占全国总收入的 45%。
  杨京洙是第十三位被逮补的韩国总工会主席。光是在今年,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名韩国工会干部被逮补。
  杨京洙被捕的前一日,南韩护士与医疗人员的罢工才刚刚结束。拥有八万多名会员的韩国卫生与医疗工会表示,护士、药剂师、医疗工作者在疫情期间已精疲力尽,要求改善工时与轮班情况。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6 16:19
全球供应链噩梦,中国能否独善?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陈思佳)
“今年美国圣诞季的生意已经完了。”
美国供应链危机仍在持续,100多艘船在最大的洛杉矶港和第二大的长滩港外排队,超过20万个集装箱“漂”在海岸线上;第三大港口萨凡纳被集装箱填满,仓库里的货物一路堆到了天花板……
尽管美国总统拜登已要求港口“7×24小时”工作以缓解供应链压力,但以卡车司机为代表的劳动力短缺、集装箱底盘不足等大问题仍在持续困扰美国。白宫甚至还考虑过部署国民警卫队员去填补供应链上的关键岗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时间26日9时,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外的船只排队情况 图自航运数据网站Vessel Finder
一些美国企业主悲观地表示,即将到来的圣诞季将会面临无货可卖的境地。而分析人士认为,欧美的供应链问题可能要到明年才会有所好转,其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或将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这场危机是否会波及中国?港口从业人员25日告诉观察者网,美国港口的拥堵已导致航运舱位变少、船期不准等问题,“国内货代公司、集卡车队和报关行,工作量处于翻倍状态”。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向观察者网表示,供应链问题的源头更多可以归咎于疫情的影响,但美国的“脱钩”政策也导致部分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领域供应紊乱。这会影响到中国部分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不过由于中国制造体系相对完整,对外部进口零部件的依赖还没有那么重,影响总体来说还算可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发出警告称,如果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得到解决,通货膨胀将在明年中期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但若供应链危机持续时间和影响超过预期,通胀的负面影响或将加剧,可能导致各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从而抑制经济复苏。
“圣诞季的生意已经完了,你没法找来卡车”
疫情以来出现的供应链危机,让美国一些超市已经出现货架摆不满的情况,部分生活必需品也出现短缺。
全球最大私营玩具企业MGA Entertainment的CEO艾萨克·拉里安(Issac Larian)14日甚至向福克斯新闻旗下“美国新闻室”节目抱怨称,今年美国圣诞季的生意已经很难挽回,因为“你没法找到劳动的人手,也没法找来卡车,这样就没法把商品送出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克斯新闻14日报道截图
这场供应链危机并非毫无征兆。美国VOX新闻网24日援引美联储主席杰罗米·鲍威尔的话指出,供应链早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就已十分紧张,疫情更是对其各个环节产生冲击。工厂受疫情影响减少生产、美欧多国民众家庭用品需求激增导致供需不平衡,都对供应链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当前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劳动力短缺问题,正在导致这些国家港口出现严重拥堵,这成为供应链问题恶化的关键原因。
卡车运输一直在美国货运行业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根据美国卡车运输协会(ATA)的说法,按照重量来计算,全美约有72.5%的货物通过卡车运输。
然而在过去十多年里,美国一直深受卡车司机数量不足的困扰。根据ATA的统计,在疫情暴发之前,美国卡车司机的缺口就从2015年的4.8万名增长到2019年的6.15万名,而到了现在,美国卡车司机的缺口更是已超过8万名。
缺口的背后,是行业问题的集中爆发。美国知名科技新闻网站CNET指出,卡车司机在疫情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应急物资、医疗器材、食物和基本用品的运输基本都依赖他们,司机也必须冒着极大风险穿过疫情严重地区。
一位名叫里奇·罗德里格斯(Ricky Rodriguez)的平板卡车司机表示,疫情意味着司机在提货、运货的过程将受到诸多限制,工作时间也会极大延长。现在他每天都要工作12到14个小时,在中西部运送钢铁、铝和木材。
但司机的工作待遇和环境相比之下却很是糟糕。曾当过半年卡车司机的美国社会学者史蒂夫·维斯切利(Steve Viscelli)在他的书中说,美国不少卡车司机其实都是“个体户”,得自己承担保险、车辆维护等费用,很多人拿不到每小时7.25美元的最低工资。
即使像罗德里格斯这样多数时候能拿到正常收入的司机,由于工资按照里程和站数计费,因此他们也没有加班费,而且薪资水平时常因交通状况、与客户接洽等原因发生波动,“有些情况下是完全不划算的。”
此外,卡车司机往往很难与家人团聚,缺乏锻炼、长期吸入尾气、频繁食用快餐也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但CNET称,在平均年龄为55岁的美国卡车司机群体中,近40%的人没有医疗保险。因此美国卡车司机行业的留存率很低,长途货运司机的流失率甚至达到90%以上。
没有足够的司机,港口的集装箱自然就运不走。美国全国公共广播公司(NPR)指出,即使是美国最大的港口也无法应对如此持续堆积成山的货物,导致货船至少要花近两周时间才能完成卸货,这几乎相当于船只穿过整个太平洋的时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堆积的集装箱 图自IC photo
这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美国众多行业普遍存在。美国劳工部7月的报告称,美国的仓储行业出现创纪录的49万个职位空缺;今年8月,美国又有430万人辞职,创下20年来新高。美国广播公司(ABC)称,这已经迫使亚马逊等美国零售巨头打出“丰厚福利”吸引工人。
不仅司机不够,运输集装箱所需的集装箱底盘在美国也出现短缺,进一步影响货运效率。石英财经网19日汇总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的数据称,两个港口共有58000个底盘,但2158个已经损坏,负责修理底盘的技术工人却供不应求。有美国货运公司还抱怨说,港口外坑坑洼洼、建设水平低下的道路更是让底盘连连受损。
但讽刺的是,这种短缺正是美国政府一手造成的。《国会山报》称,美国对主要底盘供应商之一、中国企业中集车辆发起双反调查,并在2019年征收了25%的关税。尽管美国底盘制造商宣称这有助于保护美国的底盘制造产业,但对于美国货运公司而言,这可能是一次严重打击。
美国多个运输公司和行业协会5月就警告说,提高关税很可能影响底盘供应。加州港口卡车运输协会执行董事韦斯顿·拉巴尔(Weston LaBar)表示,中集集团旗下的底盘制造商是南加州港口主要的供应商,“他们在本地市场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最好的底盘,并能在合理的时间内交货。”
拉巴尔补充说,美国本土制造商的底盘至少要到明年年初才能交付,而且还得额外花费数千美元运费。他批评称,加征关税的决定极为短视,“时机再糟糕不过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洛杉矶港外的集装箱货船 图自IC photo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告诉观察者网,供应链混乱今年年初就有所体现,只不过到了三季度更加明显。他表示,源头更多可以归咎于疫情的影响,但美国的“脱钩”政策也导致部分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领域的供应紊乱。
“疫情导致的生产混乱,美国脱钩政策、单边主义对高技术的封锁干扰导致供应紊乱,另一方面就是美元的因素,导致全球供应链产生了局部的断裂,或者说是供应不畅。”霍建国说。
为了应对供应链危机,美国总统拜登已在10月13日发表讲话,宣布美国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将实行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工作制。
不过,有匿名美国官员表示,美国的供应链的环节大多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美国政府无法迫使他们加大运力,只能寄希望于企业自己的努力。CNN也指出,由于很少有人愿意半夜取货,因此缓解港口拥堵的进展尚不明显。
“国内货代公司、集卡车队和报关行,工作量处于翻倍状态”
“中美的集装箱海运航线一般是从中国沿海港口始发,跨越太平洋到达美国西海岸西雅图、洛杉矶,长滩等港口后返回中国。疫情前集装箱船舶在这种类似于钟摆的航线上往返一次大概只需一个月时间。现在由于美国西海岸港口的问题导致船舶都堵在港外锚地里,船舶往返时间肯定变长了。”

观察者网专栏作家、宁波港从业人员“左千户”21日表示,欧美港口拥堵引发的航运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了中国,美国港口的拥堵已导致船期被打乱,进而导致总体运力减少。
他表示,除直接服务船舶的供油供水保障行业外,与进出口运输相关的港口、货代、集装箱车队和报关行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
“由于船舶到达时间无法控制,港口的挂靠、装卸排期也都非常困难。总运力减少导致的舱位紧张,就会让负责订舱的货代公司不断修改订舱信息,第一个船公司没舱位或者取消挂靠就需要改订第二个船公司。原来一票货订一次舱就可以,现在要重复订四五次才可能将货物运出去。”
其次受到影响的则是进出口行业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左千户提到,没舱位、没箱子、生产出来的产品运不出去,货物只能堆在仓库里占库存和资金,企业为了抢舱位和箱子不得不支付额外的费用。
此外,之前循环使用的空集装箱现在都积压在船舶或者美国港口里,也引发中国这边的缺箱问题,“原本提出空箱直接拉去工厂装货的模式只能改为先抢先提出空箱后,找堆场临时存放一些时间后再去装货,这样才能确保有箱子可用。每个箱子都需要多派一次车。报关行更是陷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报关,频繁更改船舶信息的境地。整个相关行业都处于工作量翻倍的状态。”
不过左千户也表示,疫情导致的航运问题在中国的影响不会像外国那么大,因为“中国的行业人员通常有很大的韧性,就是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把工作做好。”
他举例说“我碰到过在加拿大港口约定好的提箱送货,因为单据问题没提出箱子,再约加拿大的集卡车队重新提箱就要5天以后,产生了5000多美元的滞箱费。这种事情在宁波顶多就是1天以后,宁波的集卡车队会自己调配好车辆,不会让进出口方付出这么多成本。”
他强调,“中国的各个行业都在尽力把影响控制在本行业内部,争取不传导到下一个相关行业。”
但左千户提到,在航运价格暴涨的影响下,国内货代公司的处境非常艰难:“货代公司出现分化,有资源能拿到舱位的货代公司业绩暴涨、利润增加,但伴随的是利润率降低、工作量翻倍、资金链紧张;没什么资源、拿不到舱位的的货代公司就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他总结称,“国内货代公司的处境非常差,各种因素导致中国进出口70%以上的运输业务都是在外国付款的,中国的货代只能为了那一点点本地付款的业务疯狂‘内卷’。”
因此他建议为货代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并呼吁主管部门了解行业的实际运转情况和面临的困境。“就像之前官员卧底外卖员那个新闻一样,要知道外卖员的实际情况,知道一天跑多少单,怎么跑,为啥老闯红灯……知道这个行业是如何运转的,目前困境在哪里,才能调集力量解决。”
尽管面临相当程度的压力,但中国港口的运作情况相比美国还是要顺畅一些。上观新闻15日曾报道,上海港正常情况下很难看到等待靠泊的集装箱船排成长队;海事部门也表示,即便是最紧张的时期,集装箱船的等待时间也只有2至4天左右,主要是因为各项手续没有办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月24日,上海港洋山深水港自动化码头夜间繁忙作业 图自IC photo
天风证券研究所交通运输首席分析师陈金海也指出,国内港口7×24小时工作,效率很高、吞吐能力很强。因突发事件拥堵后,港口会加快装卸,清理积压的待装卸货物。一般2-3周就会恢复正常。
相比之下,美国港口正为港口工作效率问题所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几乎承载全美40%集装箱进口,但船舶目前的平均等待时间已经达到10天左右。
专家:全面的恢复至少要到明年上半年
对于此轮全球供应链混乱对中国进出口方面的影响,陈金海20日对观察者网分析说,美国港口拥堵不仅影响中美航线运输,还影响全球运输,是全球集装箱海运价格上涨的核心推动力。
他指出,海运费比疫情前涨了将近10倍,主要是港口拥堵导致的,次要原因是欧美给居民补贴导致消费好,从亚洲进口大量商品。运价上涨后,远程海运费较高,对出口运输产生了明显影响。
“港口拥堵导致船舶在港时间延长,有效运力减少,运价大幅上涨。部分运费负担能力低的货物,出口受到影响。这些货物往往价值/体积较小,海运费占货物价值比例高,比如家具、家电、箱包、轮胎等。”陈金海说,“对进口影响比较小,因为进口运价上涨幅度小。主要是出口运价大幅上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变化曲线 图自上海航运交易所网站
不过专家也指出,供应链问题虽对中国的经济和生产有所影响,但并不是破坏性的。霍建国对观察者网表示,我国经过这两年结构的调整,对于有些原材料的依赖虽然比例还很高,但已处在收缩的状态,“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体系相对完整,对外部进口零部件的依赖还没有那么重,所以受到一定影响但还算可控。”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通报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有美媒随即将该数据与供应链问题联系起来,称供应链危机导致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活动放缓。
对此霍建国则表示,全球都受到了这次供应链波动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公布的报告已经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主要原因还是生产不正常,供应链的局部断裂、部分领域的紊乱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不顺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F在10月12日报告中对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 图自IMF网站
“当然在全球经济里,中国还是保持着一个比较稳定复苏的态势,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三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为4.9%,这实际上也是有一点偏离预期的,应该是在5%或者更高一点的水平。不过现在中国也在采取措施争取克服供应链的不畅。”
对于全球供应链问题会如何影响中国第四季度的经济表现,霍建国对观察者网分析说,增长应该至少能维持三季度的水平,下行的压力不至于增大。“近来有一些压力,但也要注意到宏观调控有些空间还比较大。从流动性上、从地方债加快进度上,或者从投资的角度,还会有一些工具和手段。”
他还提到,近期海运集装箱价格有所松动,这对于贸易是个好消息。“欧美也在想办法缓解港口拥堵、交通拥堵的问题,可能会有一些改善,至少不会变得更严重。但全面的恢复至少要到明年上半年。”
“如果疫情趋向于得到控制,那么供应链的恢复就快一些;如果疫情拖到年底没有结果,甚至明年上半年还会有阵发性的冲击和影响,那么供应链的修复至少要等到明年年中或者下半年,至少要一年时间来恢复。”
不过他还强调,在不考虑美国人为采取脱钩或者限供、禁止与一些国家贸易的因素的情况下,疫情相对平稳后也需要半年的调整和恢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对供应链问题提出警告,称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通货膨胀风险的阶段,如果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得到解决,通货膨胀将在2022年中期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但若供应链危机持续时间和影响超过预期,通胀的负面影响或将加剧,可能导致各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从而抑制经济复苏。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8 14:22
美国十月罢工潮 十万工人拒绝垃圾工作

2021-10-28 08:03:38  来源: 苦劳网   作者:陈韦纶




  美国正经历「十月罢工潮」(striketober)!在美国劳动力短缺、工会组织率偏低的情境下,包括电影与电视剧组人员、护士、农业设备以及麦片工厂工人,超过 10 万名美国工人在 10 月参与或即将发起罢工,要求更好的工资与劳动条件。

  整个 10 月至今,美国已发生约 30 场罢工。10 月 14 日,美国农业设备生产商「强鹿」(John Deere)由于终止新员工养老金以及加薪幅度不足,在劳资谈判破裂后约 1 万名工人决定停工。18 日,6 万名电影与电视产业工人,为了抗议华纳兄弟与网飞(Netflix)未能给予工人充分休息时间(每日平均工时为 12 小时),且许多人的薪资甚至未达最低薪资,因此宣布罢工,这是二战后好莱坞最大规模的罢工行动。此外,加州约 24,000 名护理师因为要求疫情津贴、加薪以及增添人力未果、麦片品牌家乐氏 1,400 名工人为抗议新旧员工差别待遇与生产线外移,也分别展开罢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超过 1 万名强鹿工人发起罢工,抗议资方在利润创新高之际加薪不足,甚至删除新进员工养老金。(图片来源:卫报)

  今年的「十月罢工潮」发生在美国企业劳动力短缺之际。美国劳动部在 10 月初发表就业报告,数据显示美国辞职率创下历史新高。在 8 月份,约有 430 万人辞职,占整体劳动力的 2.9 %。尽管美国企业为吸引工人返回工作岗位,尝试提高工资,今年(2021)时薪比去年要增加超过 1 美元,涨幅为 4.6 %,但结果显然是失败的。另一项创纪录数字是职缺数量。过去一年,职缺数量增加 62%,但是劳动力参与率却同时下降至 61%。

  此外,无论川普或拜登政府,美国政府在过去一年半的大流行期间,不止一次对民众直接发放现金,失业救济金的规模也提高了。《纽约时报》报导指出,疫情期间的联邦支票为民众提供了财务缓冲,人们于是有空间思考是否重返或辞去他们不喜欢的工作。在柯林顿政府时曾担任劳动部长的罗拔.列治(Robert Reich)在《卫报》社论中直接指出,美国企业将现况定义为「劳动力不足」显然有误,「更准确地形容,是基本工资不足、危险津贴不足、幼托不足、有薪病假不足,以及健保不足。」列治认为,工人们不愿返工,因为他们已经精疲力尽,不想再做从前那份「辛苦、无脑的垃圾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罢工工人所任职的企业多在过去一整年大流行期间获利增加。以「强鹿」为例,今年净利高达 57 亿以上,创该公司历史新高;家乐氏 2020 年的利润也高达 12.5 亿美元。美国最大工会、会员数超过千万的美国劳总-产总(AFL-CIO)主席丽兹.舒勒(Liz Shuler)指出,罢工潮背后的原因是,工人认知到工资长期持平,以及持续扩大的贫富差距,「工人已经受够了!在疫情流行期间,工人被告知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如今却被当成消耗品,牺牲了这么多,却得不到基本的尊重与认可。」


链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29 13:13
美国第三季度GDP仅增长2%
作者: 陈慧璋  
2021-10-29 08:11
标准
全球供应链港口出现拥堵。在美国加州,在主要港口外排队装卸的集装箱船数量已打破纪录。(法新社)
全球供应链港口出现拥堵。在美国加州,在主要港口外排队装卸的集装箱船数量已打破纪录。(法新社)
(早报讯)美国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增幅远不及第二季度的6.7%。

新华社报道,美国商务部周四(28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个人消费支出仅增长1.6%,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同时,随着联邦政府停止发放与冠病疫情相关的失业救济福利,联邦政府支出下降4.7%,继今年第一季度大幅增长后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在商品出口下降影响下,净出口拖累当季增长1.14个百分点,为该指标连续5个季度拖累经济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劳动力短缺和商品供不应求导致美国供应链出现严重堵塞,抑制美国经济疫情后持续复苏。与此同时,今年夏天以来德尔塔变种毒株在美国快速蔓延阻止消费快速反弹,拖累经济增长步伐。

经济学家预计,随着感恩节和圣诞节购物季即将来临,美国供应链瓶颈问题可能在今年年底前持续升温,直至假期结束后才有望得到缓解。同时,因供应链导致的通胀加剧问题或至明年才有望降温。

美国商务部通常会根据不断完善的信息对季度经济数据进行三次估算。今年第三季度经济数据修正值将于11月24日公布。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1 00:45
美供应链受阻问题雪上加霜
来源:新华网
2021-10-31 16:45

新华社洛杉矶10月31日电 (国际观察)美供应链受阻问题雪上加霜

新华社记者黄恒

近期,美国供应链受阻问题愈发突出,疫情形势下港口超负荷、卡车司机短缺等,令美供应链受阻问题雪上加霜。究其深层次原因,一段时间以来美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应对举措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供应链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美国前两大集装箱港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外,27日仍有数十艘集装箱货轮等待入港卸货,耗时最长的一艘已经等待了38天。港口内的情况更不容乐观。一个集装箱在港口货场等待搬运的时间称为“停留时间”。洛杉矶港的停留时间当前创下历史新高,陆路运输停留时间超过6天,铁路运输近12天,而装载空集装箱的卡车等待货场空位卸载的时间为8.5天。港口货场超负荷,大量集装箱已将货场挤满。

除货场短缺外,卡车司机人数也同样有限。美国卡车运输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短缺8万名卡车司机,缺口刷新历史纪录。此外,缺少卡车零配件、轮胎等也困扰着货运公司,而这些物资短缺本身就是供应链不畅的后果。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是疫情形势下出现供应链问题的背后原因之一。美国物流专业媒体指出,当前最根本的问题是运输的产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超出了系统最初设计的能力范围。作为美国主要集装箱港,洛杉矶港今年预计处理1080万个标箱,比去年增加17%,创开港以来最高纪录。

美国媒体《福布斯》指出,本轮供应链问题始于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美国企业为躲避增加关税,争先恐后囤积库存,给物流带来了最初压力。此外,新冠疫情让全球物流业失去可预测性和精确性。去年底,美国供应链裂痕已经出现,但华盛顿忙于党争并不重视,直至今日全链条各环节都显现出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相对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商家囤积货物的需求给供应链带来的冲击更大。对于一些曾面临低库存危机的公司来说,保障供给成为眼下重中之重。这是导致供应链超负荷的更深层原因。

有分析认为,解决供应链问题,需要对供给侧和需求侧做重新评估,找到相对固定的平衡点,但这一过程会受到新冠疫情不断反复等因素干扰。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经济政策不稳定,特别是其不断试图操纵贸易政策,重构全球产业链。这将造成供应链供需数据经常和长期处于异常状态。在此情况下,美国的供应链负荷异常恐将成为新常态。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1 00:59
媒体:标准早餐的价格已升至历史新高 © Depositphotos / elena_n
社会
00:09 2021年11月01日缩短网址 0  0  0
据《金融时报》撰文报道,构成一份标准早餐的食品的价格已超过了过去十年的历史最高。
文章中称:“基于咖啡、糖、牛奶、橙汁、小麦和燕麦的期货价格的英国《金融时报》的早餐指标,自 2019 年以来上涨了 63%,其中大部分涨幅发生在今年夏天以后。”
雀巢和宝洁等食品公司正在提高价格以确保利润。他们还警告说,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英国《金融时报》做调查的分析师们同意这些公司的评估。

专家威尔•奥斯纳托表示,有几个因素同时影响了食品市场的形势,它们与“超出所有预期”的强劲需求产生共振。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在瓦尔代俱乐部全体会议上表示,完全有理由相信全球粮食危机将会恶化。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25 23:36
西班牙2万名工人举行罢工抗议 街头燃烧垃圾箱与警方爆发冲突
来源:视觉中国
2021-11-25 12:5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4日,西班牙加的斯,金属行业的工人举行罢工抗议,并与警方发生冲突,现场一片混乱。视频显示,示威者街头点燃垃圾箱,并向警方投掷石块。警方则向示威人群发射橡皮子弹。据报道,这场罢工抗议开始于11月16日,由于通货膨胀达到近30年来最高,工会希望增加工人薪水,但是被企业拒绝。路透社表示,目前工会已经与企业达成协议,结束了约2万名工人为期9天的罢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再看一遍[/url]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9-18 16:28
“要温饱!要生存!”奥地利爆发万人大游行,抗议政府解决生活成本危机不力来源:观察者网  2022-09-18 15:05:44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能源和食品价格飙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生活成本压力加剧……一些欧洲国家政府的应对不利,已积累了深深的民怨。
当地时间9月17日,据奥地利新闻通讯社(APA)报道,当天该国有超过3.2万人走上首都维也纳等八个主要城市的街头,针对通胀加剧和本国政府解决生活成本危机失败而抗议,其中维也纳的抗议活动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约有两万人冒着恶劣天气仍坚持参加。
这些示威者要求奥地利政府出台应对当前通胀的具体措施,提高工资,并对大企业征收超额利润税。现场示威者所举横幅上写着“我们要吃饭、要取暖、要生存!”、“降低物价”、“提高养老金10%”等标语,以表达对政府不作为的愤怒之情。
尽管已出台一些政策措施,但奥地利8月通胀率仍处高位,并未回落。而在9月初,另一个欧洲国家捷克已经爆发过一场大规模反政府集会,示威民众达到7万人,他们抗议政府“亲西方”的政策损害了捷克的利益,担忧本国经济将被高物价所摧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奥地利新闻通讯社报道截图
据奥地利工会联合会(ÖGB)称,此次全国性抗议活动是为了向由人民党和绿党组成的奥地利执政联盟施加压力,工会组织指责绿党“无所事事地看着奥地利人负担不起生活”。
据奥地利工会联合会的统计,大约20000名奥地利人参加了在维也纳市中心举行的名为“降价”(Prices Down)的抗议集会,但维也纳警方则拒绝透露它们所估计到的参与人数。在林茨、穆尔河畔布鲁克、萨尔茨堡、因斯布鲁克、克拉根福、艾森施塔特和布雷根茨等主要城市,则共有约10000人举行了抗议示威活动。
现场视频画面显示,许多抗议示威者带着横幅标牌前来,上面写着:“我们要吃饭,要取暖,要生存!要物价更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众多奥地利人手举横幅标牌前来抗议 图自推特
据报道,这一轮重大抗议集会的举行日期并非偶然选择的,下周奥地利就将进行秋季薪酬谈判。工会组织人士指责称,在个人消费者挣扎着支付日益飙升的能源、供暖和食品费用时,许多大企业剥削了普通民众。
奥地利工会(AK)的领导人雷纳特·安德尔(Renate Anderl)在维也纳的抗议集会上表示,工会组织不能坐视不理到人们付不起账单,政府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对(企业的)“超额利润”征税。
奥地利工会联合会的领导人沃尔夫冈·卡齐安(Wolfgang Katzian)则呼吁,奥地利政府应当制定包括限制天然气价格在内的冬季供暖方案,此外,不应该进一步提高租金价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议示威人群 图自奥地利媒体
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Alexander Van der Bellen)当天在推特上表示,他作为总统不能参加这一集会,但他也有同样的担忧,高企的通胀及其后果给众多工人带来了“巨大压力”。他保证,将团结一切力量进行干预,调节能源价格并对抗通胀。
维也纳市市长迈克尔·路德维希(Michael Ludwig)则表示,消费品价格上涨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并表示支持工会组织提出的加薪要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议示威人群 图自奥地利媒体
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所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8月,欧元区19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达到9.1%,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奥地利8月的通胀率为9.3%,仅比7月的通胀率9.4%低0.1个百分点,尽管政府出台了抗击通胀的政策措施,但能源和食品价格仍在上涨。
早在当地时间9月10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就已经爆发了较小规模的抗议,当天约有3000人走上街头。据报道,当天集会主题主要是抗议能源价格飞涨和通货膨胀危机。有抗议者指责奥地利政府辜负了自己的人民,为“全球主义者”的利益服务;还有人谴责强制性疫苗接种。抗议者还呼吁取消“自杀性对俄制裁”,还有民众谴责“北约好战”,认为其推动了欧洲的军事化。
奥地利并非近期唯一一个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的国家。
9月初,七国集团(G7)和欧盟接连表态,决定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品实施限价,再度升高了能源局势的紧张,俄罗斯决定“无限期完全停止”北溪管道输气,这让欧洲似乎感到“凛冬早至”,再次陷入能源困境。
9月3日,数以万计的捷克民众聚集在首都布拉格市中心的瓦茨拉夫广场进行抗议。组织者称抗议人数超过10万,警方估计,当天下午3点左右,示威民众达到70000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示威者将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推特图
“最好的都给乌克兰了,只给我们剩两件毛衣。”本次示威的政治团体光谱涵盖了从右到左,其中既包括要求要求捷克退出欧盟的极右翼“自由与团结党”,也包括左翼的共产党。
示威民众呼吁捷克应该在军事上保持中立,并确保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商签订直接合同。示威民众还要求由保守派总理菲亚拉领导的现政府辞职,批评其“亲西方”的政策损害了捷克的利益。活动组织者表示:“我们示威的主要目的是要求改变,主要是为了解决能源价格问题,尤其是电力和天然气价格。这(过高的物价)将在今年秋天摧毁我们的经济。”
《华尔街日报》9月3日报道指出,若冬季出现能源短缺,欧洲各国政府或实行“能源配给”,加之可预见的能源价格飙升,各领域工业将面临巨大冲击。一名英国钢铁行业高管直言:“对于(欧洲)工业来说,一场严重的噩梦正在成真!”
当地时间9月16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接受本国“PINK”电视台专访时表示,若欧盟继续采取针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措施,其结果可能是俄方完全停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届时欧洲将没气可用,“每个人都会挨冻”。
武契奇预测称,德国肯定会挺过来的,因为他们有能力“砸钱”,法国和西班牙也有可能会成功,但较小的欧盟成员国就不一定了。








欢迎光临 主人公论坛 (http://zhurengong.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