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94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特社市场主要矛盾: 商品-劳动二重性 资本逻辑vs人民中心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0:5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中一些理论解读不准确,如供给侧核心问题应是所有制结构,利润率下降是长期趋势并非“周期性”的。


江宇 | 让政治经济学走上经济工作的主战场


  作者:江宇    来源:《经济导刊》  发布时间:2021-01-20 15:12:41


新时代的经济工作需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创新。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满足社会的真实需要,而不是满足资本对价值增值的需要。包括房子是用来住的,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医院是为人治病的,以及下一步怎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如新基建、乡村振兴、西部开发等,就是要满足老百姓的真实需要,这样才能使经济增长获得动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和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讲,政治经济学没有过时,《资本论》没有过时,我们对西方经济学要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上世纪90年代,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和福州工作的时候,也发表过多篇文章讲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在具体的经济工作中,西方的新古典经济学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格局,从经济学的学科设置、理论工具的使用、话语体系等多方面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现在存在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理论话语互相脱节的现象。一些人在正式场合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时候,往往表面上用的是中央文件的提法、总书记阐述的观点,但具体分析问题时所运用的理论内核,却是西方经济学的,甚至是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随着我们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经济工作迫切需要基础理论的创新,首先要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见。

比如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19世纪的产物,那时连中央银行都没有,它怎么能适应今天的实际?还有人认为,政治经济学是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不是实际应用的科学。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历史中曾经走过很多弯路,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还有人说,政治经济学没有数理基础,所以是不科学的。   

这些观点实际上都是不成立的。从历史角度看,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路径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历史上都是资本主义体系中的“边缘”国家,所以我们才运用政治经济学指导自己的革命和建设。不能反过来说,是因为错误地运用了政治经济学才会落后的。

如果中国不是坚持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并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靠组织协作完成国内积累、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等措施,而是安装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主张融入全球体系,那么就不可能建立独立的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并取得今天的成就。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用于解决具体经济问题的疑问,我们应给以历史的分析。西方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从当时反封建的角度来说,它是进步的,它主张劳动价值论,主张市场经济,主张个人理性。直到19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所谓“边际革命”,正是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的时期。

但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内部矛盾的暴露,西方经济学从科学变成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学说;随着劳资矛盾的激化,劳动价值论也被放弃了。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前苏联过于强调政治经济学的政治性,忽略了它的科学性和应用性,也窒息了它的生命力。应该说,这个问题在中国也是存在的。这就导致上世纪8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逐步成为指导经济工作的主流思想。

不过,这些都是暂时的现象。从长时段的历史来看,资本主义以来200多年的发展,并没有超出马克思的预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导致利润率周期性下降的规律,迄今为止并未改变。

有人问:马克思曾经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但现在资本主义还好好的呀!列宁在20世纪初期就提出,“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但是为什么至今还“垂而不死”、还有强大生命力?

答案很简单。西方国家并没有解决危机,仅仅是把危机转移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少数发达国家通过掠夺全世界的资源,在国内建设“福利社会”,缓解社会矛盾,其代价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尖锐的两极分化中,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则从来没有解决。

的确,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行了改良,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资本特权、改善社会公平、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比如,发达国家普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缓解了贫富两极分化,实行宏观调控和国家干预,使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波动幅度大为减小,还建立了一些国有企业。

对此,20世纪20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主义工党的理论家麦克莱伦认为,二战之后的资本主义同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显著差别,表现在资本不再具有支配一切的特权、知识经济让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界限模糊、政府职能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普遍建立了福利制度等,从而他认为,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已经在欧洲出现了。

我国很多人也据此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拯救资本主义的“良药”,并不需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公有制和共产党执政,就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了。

那么能否据此就认定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不再有效、现代资本主义已经解决了其内在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已经实现“趋同”了呢?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能够“改良”,是建立在一系列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这些历史条件包括:

首先,是“二战”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多年来积累的过剩资本、资产泡沫进行了消耗,也削弱了过去的垄断资本集团,从而让二战之后的政府有条件采取措施约束资本、改善社会公平。

其次,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竞争的外部压力。苏联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民就业、劳动者有保障的国家,工人阶级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西方国家为了应对苏联的竞争,防止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不得不也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工人运动,支持殖民地国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也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压力。

但是,到20世纪20世纪80年代之后,这种外部压力逐步减弱和消失,西方国家的资本特权迅速膨胀,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越制约资本的力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就再度出现了。

这就证明,西方国家20世纪50-20世纪70年代短暂出现的资本和劳动处于均势的局面(被一些学者称为“凯恩斯妥协”),只是一系列条件下出现的偶然现象,而不说明资本主义社会自身能够解决其内在的矛盾。

再就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模式,是建立在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的。这样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历史形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走这条路没有条件。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了少数国家发达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大多数国家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

资本主义并没有消灭危机,而仅仅是转移了危机。如果没有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西方的福利国家是不可能建成的。正如一句流行语所说——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上面的分析证明,资本主义以来200多年的发展,并没有超出马克思的预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导致利润率周期性下降的规律,迄今为止并未改变。

有人说,在马克思时代,对很多具体经济问题,包括银行理论、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以及后来的信息经济学等等,或者没有研究,或者当时还没有遇到这些问题。你怎么说它能解决现实问题呢?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政治经济学和现实经济问题,两者之间是“主机”和“软件”的关系。主机的操作系统是有严格的意识形态属性的,新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者的基本立场、价值导向有根本的不同。但现实具体的经济问题和人的经济行为,东西方理论是有共通之处的。

意识形态和具体经济问题可以分开对待,取决于把“U盘”插在哪个机器上。现在很多实用性的学科,它背后默认的理论基础还是新古典经济学。我们要把“主机”换过来,但这些解决具体问题的软件可以继续用。

政治经济学到了走上主战场的时候

从西方金融危机开始,西方经济学遇到了危机,西方人自己也在反思。

第一,西方经济学缺乏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定私有制和“个人理性”千古不变;

第二,西方经济学偏好静态、微观分析和均衡理论,缺乏辩证、系统观点,而经济运行大部分时间处在非均衡状态,甚至是远离均衡状态,从而导致分析严重偏离现实;

第三,西方经济学将政治和经济相互割裂,坚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当资本主义在上升时期,西方经济学理论上的不足可以被掩盖起来,而金融危机使得这些问题得以充分暴露。

我们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遇到很多新问题,客观上需要政治经济学的新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30年,我们在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和创新,但对其中的经验教训,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一是因为市场竞争和对外开放激活了内生动力,二是前30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但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这一时期我们的经济理论还处于引进和跟随的状态。

现在可以看得比较清楚: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成功,有很多特殊历史性因素,使得它占据了全球化的先机。西方发展模式不能代表普遍发展规律,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在发展中国家,凡是全盘照搬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几乎没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我们必须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创造新的经济学理论。

现在对一些具体政策的争论,对问题的认识,必须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够解决。

第一,怎样认识百年未有大变局。习总书记讲过,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长期周期的结束。

长期周期的理论依据就是《资本论》第三卷提出的“利润率下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反过来生产资料只是生产者社会的生活过程不断扩大的手段。以广大生产者群众的被剥夺和贫困化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内运动,这些限制不断与资本为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须使用的并旨在无限制地增加生产,为生产而生产,无条件地发展劳动社会生产力的生产方法相矛盾”。而这种矛盾的解决办法必须是“一部分资本...闲置下来,甚至使它部分地毁灭”。(见《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78、282页)

这种矛盾运动,必然导致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又从工业资本主义到商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这样的周期。尽管西方社会还没有发生社会革命,但它肯定跳不出这个周期。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看到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模式遇到的危机是不可能通过短期的政策调整解决的,从而在中美博弈中坚定我们的立场。

第二,怎样认识经济增速下降,特别是民营资本的投资不足。按照一些人的主张,只要再降低投资的门槛、降低劳动力的成本,就能够激发经济的活力。但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恰恰是我们过去过度降低投资门槛,地方靠降低税收、降低环境标准、降低劳动力成本,搞竞争性的招商引资,结果导致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供给的不平衡。

现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投资已经过剩,要加强投资拉动,必须扩大基础性、战略性领域的国家投资。至于鼓励消费的问题,因为居民收入苦乐不均,中产阶级以上人群的消费欲望已基本满足,但低收入者甚至买不起必需品,必须调整分配关系才能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

关于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问题,有人批评政府投资,认为解决内需不足,关键在于继续放松政府管制、继续政府退出经济。这实际上是陷入了西方经济学的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派之争。

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是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采取的短期管理手段,而实践证明都是失败的。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这两者非此即彼、非要选一个不可。

随着资本扩张,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成本利润率存在持续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技术革命-资本扩张-利润率下降-经济危机à资本消灭-新的产业革命”的周期性循环。

随着资本扩张,经济出现利润率下降、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两极分化等现象,资本通过金融扩张、海外扩张、削减工人福利等办法寻找出路、维护利润。

一旦这些手段穷尽,就会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以及可能由此引发的战争消灭过剩资本,迎来新的发展周期。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西方国家希望减少危机带来的震荡,“凯恩斯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凯恩斯主义主张需求侧管理,认为商品总需求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对策是政府“放水”,即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社会福利、加强二次分配来扩大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不同的,凯恩斯主义认为可以不触动所有制和生产方式,仅仅通过再分配就可以消除危机,这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的拉萨尔主义。

需求侧管理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创造了条件,20世纪40至70年代是收入差距缩小、社会公平稳定、经济增长率较高的时期,这在西方历史上是罕见的。

但是,需求侧改革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发生的机制和根源,仅仅是推迟了它的到来,“利润率下降规律”仍然顽强地发挥着作用。1973年开始,西方国家又陷入“滞胀”困境。

在“滞胀”面前,经过几十年和平发展又一次壮大的垄断资本力量,推动“供给学派”走上历史舞台。“供给学派”把“滞胀”归结于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扩张政策,认为是需求扩张导致了政府债务缠身、福利负担过重、企业缺乏竞争力,转而采取降低税收、提高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削减社会福利、鼓励资本不受限制地流动等措施,由于这些措施都是着眼于生产领域,故而称为“供给学派”。

但“供给学派”存在着名实不符的问题。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有三点:

一是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只要抓好供给,需求就能够自动适应供给,从而恢复经济增长的活力;
二是经济增长来源于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自由市场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

其中,第二点是我们认可的,但第三点并不成立。“供给学派”的实质是以“改善供给质量”之名,行私有化和自由化之实,并没有充分实现改善供给质量的目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总之,西方的“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都是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应对经济危机的不同政策主张。由于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限制,这两种办法都是仅仅从供给和需求这些表象出发,而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在理论上是不彻底的。同时,它们使用的主要手段是财政、货币、税收等间接调控手段,而并没有触及生产关系,即所有制、分配方式、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这两种办法在短期内有一定效果,但只属于“对症治疗”,即“治标”,能够改善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而且在治疗症状的同时还可能造成“药物依赖”,甚至埋下更严重的隐患。

具体地说,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只刺激总需求,而没有改变分配关系,虽然通过雨露均沾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扩大总需求的作用,但其扩大总需求的措施通过政府举债和剥夺第三世界而维持,不具备可持续性。

需求侧改革的措施,还阻碍了“资本消灭”的过程,导致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并未从低利润率的脆弱状态中恢复。供给学派也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放松管制加剧了经济金融化;削减税收和福利,实质是劫贫济富、劫公济私,打破了20世纪40年代之后形成的资本和劳工力量的平衡,导致两极分化扩大。通过发行货币和扩大债务刺激经济,形成高杠杆率。在难以调整一次分配的情况下,主要依靠二次分配维持高福利,以致造成福利陷阱。这些都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

对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要脱离“非凯恩斯主义即供给学派”的陷阱。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的主流把西方经济学当作唯一科学的理论,导致在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两者中非此即彼的认识误区。

他们把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简单归结为“凯恩斯主义”,认为这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并以此自然推导出:“需求侧改革是短期措施、供给侧改革是长期措施”、“需求侧改革就是政府干预、供给侧改革就是发挥市场作用”等不准确的观点。而没有看到,这两种办法在根本上都没有解决西方的问题,今天中国经济存在的困难不是市场经济自身周期性运动的结果,新自由主义的做法同缓解今天的经济困难是背道而驰的。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依据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主要理论依据包括:

1、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循环中,生产起基础性作用,生产方式决定了分配和消费方式。
2、无政府状态的竞争导致产能过剩;
3、劳资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导致需求不足。

近年来,后一个问题已经开始缓解,目前最突出的矛盾在供给侧,供给侧的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的,即在居民需求升级的情况下,供给水平适应不了需求的变化。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对立面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要抑制和纠正资本主义条件下以资本为中心的生产方式,避免资本周期性运动导致的经济危机和波动,实现以人的真实需求为目标的生产。

当前经济的主要结构性问题可以归结为:

一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薄弱。
二是在实体经济内部,基础性、战略性、公共性的领域和环节薄弱,一般竞争性领域和环节过剩。
三是在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物质要素的供给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高水平人力资源的供给欠账较大。

在需求方也有结构性问题:

一是当前群众需要最迫切的不是一般竞争领域的消费品,而是医疗、教育、生态等公共产品;
二是需求特征的阶层分化突出:高收入群体有超强购买能力,但无法在国内满足。中低收入群体还有大量的基本需求、公共消费需求尚未满足,但购买力有限。

可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与新自由主义理念不同,都需要国家和市场同时起作用,特别是要补上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公共品短板,还要稳定和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为转型升级打下人力资源基础。

劳动性市场不是流动性越强越好,最有所谓工匠精神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劳动力市场和福利比较稳定的国家。

我们要从西方经济学流派之争中跳出来,以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调整党政关系,调整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才能产生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第三,关于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问题。

我们曾经试图用西方经济理论证明医疗为什么要坚持公益性、坚持公立医院主导。西方经济理论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前提,要证明医疗领域的市场失效,就要用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等等理由进行复杂的推导。这样的证明,等于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给私有制的基础打补丁,理不直气不壮;而且推理太复杂,基层的同志也很难理解。

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问题很清楚:不管是政府办还是市场办,只要把医疗作为商品,它就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背离。如果重视疾病的预防,医疗本身的价值就不能实现。而医疗的使用价值恰恰是要维护人的健康,人最好不生病。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把医疗作为商品看待。这样就可以解释,现在我们大部分医院还是公立医院,而且已经取消了药品加提成,为什么医疗费用还这么高?就是因为“医疗商品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满足社会的真实需要,而不是满足资本对价值增值的需要。

包括房子是用来住的,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医院是为人治病的,以及下一步怎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如新基建、乡村振兴、西部开发等,就是要满足老百姓的真实需要,这样才能使经济增长获得动力。

1960年毛主席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中也提到,“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个说法值得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中,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很多,低收入者没有支付能力,基础科研没有支付能力,有人对医疗和教育没有支付能力。但如果满足了这些需求,对社会就是人的再生产,是长期经济发展的动力。

笔记中还讲到,对社会的产品要分析,有的用来扩大再生产,有的用于社会文化教育和福利保健事业,这是用于间接扩大再生产的。关于农业农村问题,他主张不应该把人都搞到城市去。这是用系统的观点,通过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这给我们启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有它内在的经济逻辑,完全可以用来解决我们经济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而不仅是批判性的理论。   

随着形势的变化,政治经济学广泛走入应用领域的条件已经逐步具备。在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还没有引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还缺乏实践知识,所以那时我们还没有条件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现在经过7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我们应该有条件进行理论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在批判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当代,我们有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对西方经济理论有了系统的了解,经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们完全有条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并实现螺旋式的上升。

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和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明确定位。包括大学的学科设置,不应仅仅把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课的一个学科,而应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当然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在课堂上就会有学生问,为什么中国要发展民营经济,企业和职工之间是否存在剥削关系等等类似问题,这一定要从理论上说清楚,不能含糊,这样才能真正让大家接受这一理论。

二是要重视理论研究和创新。要改革僵化的课程和教材,促进政治经济学和现在“主流”经济学的对话,不同学科的学者要接触、交流、融合,不能各研究各的。

《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和论证脉络很清楚,从商品的两重性出发,推导出社会阶级的分化,逻辑是完整的。而西方经济学自身也有完整的逻辑,就是从供给和需求分析开始,形成整套理论体系,当然是以“私有制有效率”为基础。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需要有这样的逻辑完整的理论体系。

(来源:“共和国经济史”微信公号,原载《经济导刊》2020.11;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1:13:48 | 只看该作者
马克思:

“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它是(1)生产工具的分配,(2)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个人从属于一定的生产关系)——这是上述同一关系的进一步规定。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决定生产的结构,产品的分配显然只是这种分配的结果。如果在考察生产时把包含在其中的这种分配撇开,生产显然是一个空洞的抽象,反过来说,有了这种本来构成生产的一个要素的分配,产品的分配自然也就确定了。”

“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个人以雇佣劳动的形式参与生产,就以工资形式参与产品、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来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分配的特定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

“从这里,又一次显出了那些把生产当作永恒真理来论述而把历史限制在分配范围之内的经济学家是多么荒诞无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1:41:16 | 只看该作者
针对《哥达纲领》照搬拉萨尔派关于“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而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所谓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的一切成员”的观点,

马克思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这句话只是在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做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才成为财富的源泉。”“一个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的他人做奴隶。他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生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1:47:39 | 只看该作者
墨茶为何会怀念毛主席?发布时间:2021-01-23        来源: 红色江山作者:子午



几天前,B站一位默默无闻的up主“墨茶Official”突然被曝去世的消息,让他瞬间“出圈”,账号在B站的粉丝量一夜之间从200暴涨到10万以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在“出圈”之前,墨茶Official在B站共上传了28段视频,总播放数只有1.2万。

12月31日,带着病痛与饥饿的他在B站留下了最后的动态,也是人生最后的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毛主席诞辰127周年纪念日那天,墨茶Official留下了他人生的倒数第三条动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还有一个叫“黑茶TEA”的号,疑似因为宣传毛主席被封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B站网友在墨茶动态下面的留言纷纷痛呼“来晚了”,不停往墨茶账号“投币”。这种行为引起了最初救助墨茶的B站网友的反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而,笔者相信绝大多数网友们的痛呼与捐助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这正源于同情心和朴素的“阶级情感”。正如,样板戏《红灯记》里唱道的,“穷不帮穷谁照应?两颗苦瓜一根藤”,“拆了这堵墙,咱们就是一家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墨茶生或者死不会引发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丝毫侧目,在他们眼中,墨茶远远抵不上自己的一条名贵宠物犬;而曾经默默无闻的墨茶的死,却引发了无数同样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的悲戚与共鸣——“我们”才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墨茶今天的遭遇很可能就是你、我、他明天的遭遇。

墨茶身上发生的故事很曲折,根据网友爆料:他生于四川大凉山;奶奶生病、家庭因病致贫;父母躲债跑路,留他一人面对生活。他独自去成都打工,不幸的是,遇上了黑心老板让他去做装卸工人,说好的是一个月八百块工资,房租扣五百,到手只有三百块,还得自负饭钱。

因为长期饮食不善、营养不良,墨茶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祸不单行,在路边又被陌生人用五百块的花呗额度诈骗走了他两百块现金。这下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更别说继续待在成都。走投无路的他不得不向网友求助,网友们伸出援手,建议他尽早去医院看病。回到家后,由于长期没有缴纳医保,他只能自费治病,医院诊断他得了胃炎和胃溃疡,但他无力承担长期的住院费用,只能短短输了几天液。

虽然一直饱受胃病折磨,他却一直都没有放弃自食其力,他也一直都在做一些零工赚钱,维持生活;网友们还给他了许多建议和帮助,鼓励他做up主开直播,给他寄去各种零件凑够一台电脑……

生活看来总算有了希望,然而命运却没有放过他。绝大部分B站up主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日进斗金”,他的大部分直播和视频,都是简简单单玩一些游戏,或者是做一些动漫剪辑,而中学辍学的他也没有高超的剪辑技术,观众始终寥寥无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边做直播一边还要外出打工、生活拮据的他只能在简陋的出租屋里用拼多多买来的二十块钱的电饭锅煮泡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更加祸不单行的是,墨茶鼻子上还长了个肿瘤,在切除肿瘤时发现罹患糖尿病,但此时的他已无积蓄持续治疗,最后因酮症酸中毒去世。

所谓的“死于酮症酸中毒”,简单来说就是死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没有得到有效抢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年纪轻轻如墨茶这样的人原本可以不死的,正如一位知乎网友所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墨茶的故事,有人想起了安徒生童   话里“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人想起了杜甫的那句诗,“朱门……”!墨茶应该算是金字塔底层中的底层了,生于大凉山、家庭负债、中学辍学、贫病交加……

那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人曾经指着穷人的鼻子说,“累嘛?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人家三代积蓄,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你穷是因为你懒惰”,最后还不忘加一句“流氓无产者”的谩骂。墨茶懒吗?一边做直播一边还要打工,大约算不上懒吧?对于墨茶,精英们大概只有用一个词形容——“奋斗失败者”。

当美国的穷人出不起检测费用和治疗费用而面对病毒的死亡威胁时,特朗普轻飘飘地说了句:“Perhaps this is the life”(大概这就是人生),他并没有改变这种状况的任何意图,如他这样的大富豪、美国总统,觉得这样的事再正常不过了——这就是阶级立场。

到这里,笔者大概能够理解,即便如墨茶这样中学辍学的最普通的社会底层,为什么会怀念毛主席,为什么会在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毛主席诞辰127周年那天发出那条“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动态了,这同样是阶级立场——源于穷人生存实践的最朴素的阶级立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不知名的游戏up主会怀念毛主席,甚至包括救助过墨茶的B站网友——他们指责墨茶出圈是有人再吃人血馒头,借此“反社会”,还不如多救助几个墨茶这样的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而,私有制的土壤正在制造千千万万个墨茶,我们又能通过众筹救助几个墨茶?前几天,左圈一位青年的母亲患了癌症,笔者的妻子捐出了这几个月带小孩之余兼职挣来的工资,于个体而言这的确是小小的帮助,于整个社会而言呢?我们又能知道几个?又能帮助几个?

有人说墨茶之所以怀念毛主席,是因为“他在等着他去救他”,笔者看到这句话,顿时眼角湿润了。事实上,在墨茶毛主席诞辰那天的9天前就已经知道他命不久矣,是“等不来毛主席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笔者宁愿相信墨茶是一位“盗火者”,他明明是用尽自己生命最后的气力,在呐喊……

看看他那条动态下网友的热门评论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责任编辑:林飞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1:48:59 | 只看该作者
郭松民 | 墨茶之死的沉思:我们需要什么?

发布时间:2021-01-24        来源: 独立评论员郭松民作者:郭松民



“要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就必须异化为非人”


01


昨晚,临睡前,很意外地读到了B站UP主 @墨茶Official 的故事——

墨茶(不知其真名实姓,姑且这样称呼他),短暂的一生非常不幸:

他来自四川大凉山,靠自己努力读到高中,因为奶奶生病、父母躲债跑路,无法供他继续读书,被迫外出打工。之后又经历了父母把他赶出房子,黑心老板不付工资,自己鼻子上长肿瘤等一系列变故......后来,做肿瘤手术时,又被诊出患糖尿病,但已无钱持续治疗。

最终,今年1月初,墨茶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逝世于出租房内,具体死亡时间不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了墨茶的故事,感受到体内似乎有某种尖锐的疼痛,又觉得胸闷无法呼吸。

非常巧合的,这段时间看了许多与死亡有关的电影,其中有一部纪录片《死而不亡-濒死体验》。

这部影片记录了曾经在医学上被认为已经死亡之人苏醒之后的感受——

他们来到一个非常明亮的地方,被“有爱的光”包围,地上铺满了鲜花,空气中弥漫着奇异的芬芳,已故的亲人在那里欢迎他,有的人还被引导到一个有着巨大穹顶的所在,“你可以把它称为天堂或别的什么”……

濒死者的这种体验,在今年上映的迪士尼电影《心灵奇旅》中得到了形象的展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无法入睡,于是走上阳台,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

在最后的时刻,当墨茶的灵魂从身体中渐渐抽离的时候,他体验到的是什么感觉?

孤独、无助、极度恐惧?抑或是被“有爱的光”包围的幸福?

墨茶不会苏醒过来给我们讲述了。

我相信是前者,但多么希望是后者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2


今天,看后续的报道,情况似乎有了所谓的“反转”。

一篇题为《探访墨茶official生前家庭:家境还算不错,与父母关系紧张》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文章强调,

“其家庭非贫困户”,“屋内有电视机、冰箱、冰柜、洗衣机、电饭煲等电器。猪圈内有一头已经怀上猪崽的母猪,鸡棚内喂有七八只鸡,后院菜地种植的青菜、白菜等蔬菜长势良好”,等等。

至于墨茶的死因,文章说,

“‘墨茶official’因家庭离异的原因,性格较为孤僻,不爱说话”,“其母因要求其自食其力导致母子关系较紧张”,“因与父亲不和,独自外出,不接父母电话,直至被发现已在会理县迎宾大道出租屋内去世。”

概括来说,就是墨茶之死,和贫困没关系,单纯是性格和家庭问题,不作不死,作了就会死,墨茶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这个报道出自川观新闻,就是《SC日报》,算是官媒,采访的记者是该报凉山记者站站长,所以这篇报道代表了官方态度无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是,坦率地说,我讨厌这样的文风和态度。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可从这篇代表“有关方面”的报道中,没有看到哪怕一点点悲悯和惋惜,也没有看到自责和不安,只看到大写的撇清和甩锅!

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些地方官员的标准性、习惯性动作:无论出了大事小情,首先想到的是:我没有责任,与我无关。

真的无关吗?

墨茶来自大凉山,大凉山地区已经于2020年年底脱贫。

但,脱贫成功的地方,墨茶为什么生了癌症还只能靠每天打工养活自己?为什么他会死于常规医疗可以应对的酮症酸中毒?为什么他不是死在医院里,而是死在无人发现的出租屋?难道他与父母关系不好,一个人默默地死去就理所应当吗?为什么没有起码的基层社区关怀与管理?大把的扶贫资金,能做到一人阳性全县封闭的执行力,在救助贫困人员时,都到了哪里?

所有这些,都是官媒报道时所应该回答,但没有回答的问题。

03


墨茶的命运,让我想起了他的四川同乡丁真。

和不幸的死后才为人所知的墨茶相比,“甜野男孩”丁真实在是太过幸运。

丁真无须像墨茶那样去和癌症抗争,也无须挣扎着去读高中,甚至无须会说流利的普通话,仅凭粲然一笑,就倾城倾国。

丁真像一束美丽的带着露珠的茉莉花,而墨茶则是一棵干枯的野草。

丁真的笑容和明澈的眼睛,可以供我们消费,他满足了我们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想象,他抚慰了我们若有若无的歉疚心理,他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己慷慨、爱心的机会……

有了丁真,我们就不必面对自己的虚伪,不必面对丁真背后不发达地区的贫困和种种困难。

但墨茶则逼迫我们撕去自己的伪装,逼迫我们面对自己的虚伪,也许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可以若无其事地说,“其家庭非贫困户”,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还能这么说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4


墨茶,是B站UP主。

因此,我想起了去年五四青年节,B站隆重推出的演讲视频《后浪》。

演员何冰铿锵的语调配合视频中感人画面,似乎可以让不少人热泪盈眶。

“我看着你们 满怀羡慕”

“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 可以尽情享用”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

时间相隔不到一年,如果把“何冰铿锵的语调”配上墨茶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画面,是不是像一种讽刺?

《后浪》,是一份消费主义的宣言书。何冰表达的,不过是一个被 “低消费”年代“伤害”过的老男人对“高消费”时代“富二代”们的逢迎和谄谀罢了。

但是,真的,那样的社会属于那些有消费能力的人。

只有可以花样翻新尽情消费的人,才能称得上“后浪”,没有能力消费的人,比如靠泡面为生的墨茶,就没有资格成为“后浪”,只能悄无声息地被拍在沙滩上。

05


墨茶是一面镜子,很多人都从中照见了自己。

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看到,我们真正的处境是孤立无援!

有人用盛世蝼蚁来形容墨茶。

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说,墨茶还不如蝼蚁。无论蝼蛄还是蚂蚁,它们都是社会性动物,它们从生到死都是社会的一员。而墨茶,则似乎被从“社会”中剔除了。

家庭,是唯一遮风挡雨的共同体,当家庭缺位时,你的处境就是形影相吊,茕茕孑立。

墨茶是现实版的韦一航(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的男主),区别仅在于,韦一航的背后有爱他的爸爸妈妈,墨茶的背后则空空荡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开始走向原子化?

市场化社会,是以资本的利润为中心建立起来。

你要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就必须异化为非人,作为资本增殖的媒介而存在——要么是劳动力,生产剩余价值;要么是消费者,帮助资本完成从商品到利润的“惊险一跃”。

否则,你只能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原子”,自生自灭。

利润的逻辑摧毁了社会,我们要避免墨茶的悲剧,就必须重建社会——以人为中心重新构建社会。

在《今天我休息》中展示的那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中,不会出现墨茶的悲剧。

但这样社会,首先不是一种“风气”,而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生产关系。

在这样的社会里,墨茶不需要等到“灵魂抽离身体”时才能被“有爱的光”包围,作为一个人,他就会被关爱——这就是社会主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6


墨茶,请安息!

你在最绝望的时候吃不起饭,看不起病,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教员,在教员生日时发动态纪念道: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你做的对!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精神世界,教员才是永远不落的太阳!

你的死让更多的人认清了自己的处境,是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林飞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1:58:22 | 只看该作者
马克思: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为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如果物质的生产资料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末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这完全是把“所谓分配看做事物的本质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是彻头彻尾的分配决定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2:11:56 | 只看该作者
恩格斯: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再清楚不过地证明——杜林先生小心翼翼地对此甚至一字不提,——商品生产达到一定发展程度,转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在这个阶段上‘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或私有权规律,通过它本身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在政治权力对社会独立起来并且以公仆变为主人以后,它可以朝两个方面起作用。或者按照合乎规律的经济发展的精神和方面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和经济发展之间就没有任何冲突,经济发展就加速了。或者违反经济发展而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除去少数例外,它照例总是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限于崩溃。”“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4:13:55 | 只看该作者
马克思:

这种乌托邦,这种空论的社会主义,想使全部运动都服从于运动的一个阶段,用个别学究的头脑活动来代替共同的社会生产,而主要是幻想借助小小的花招和巨大的感伤情怀来消除阶级的革命斗争及其必要性;这种空论的社会主义实质上只是把现代社会理想化,描绘出一幅没有阴暗面的现代社会的图画,并且不顾这个社会的现实而力求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当无产阶级把这种社会主义让给小资产阶级,而各种社会主义首领之间的斗争又表明每个所谓体系都是特意强调社会变革中的某一个过渡阶段而与其他各个阶段相对抗时,无产阶级就日益团结在革命的社会主义周围,团结在被资产阶级用布朗基来命名的共产主义周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2012年,人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32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4:23:51 | 只看该作者
环球时报 评论
周文:数据和算法应助力创新,而非相反
2021-01-20 12:18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消费型数字经济的崛起,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到来,为包括平台经济在内的各种创新提供新的想象空间。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平台巨头流量垄断优势的自我强化,数据和算法也在展现出其存在局限性的一面。

一是抑制中小企业创新。一方面,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占据巨大市场份额,拥有市场强势地位,易引发操纵市场、损害市场结构、破坏效率和公平行为。平台资本借助垄断优势迅速进入各个领域,压缩中小企业的发展机会,不利于行业良性生态和多元发展。另一方面,取得绝对市场优势地位的平台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市场支配地位,通过排他性的准入标准抑制新进竞争者、构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生态“闭环”,不仅可能扼杀很多创新行为,也可能损害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利益,甚至历史上的“大型公司诅咒”也可能会在互联网领域得到应验。

二是侵蚀创新的社会福利。互联网平台企业借助垄断优势成为获利最大的中间商,有可能挤垮传统行业,使传统行业沦为“打工人”甚至引发规模性失业风险。一方面,平台垄断快速集聚的社会财富扩大了分配差距。另一方面,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有可能被平台掠夺。正常来说,消费者、生产者都能享受数字经济时代的科技便利和社会福利,但如果遇到“大数据杀熟”、电商平台利用垄断地位要求商家“二选一”等行为,新创造的社会剩余中本该由消费者、生产者获取的那一部分被平台掠去,相当于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福利增长最终都被平台享受了。

三是数据集中的风险扼制创新。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成为有价值的商品,数据垄断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抬升。当前,数据市场存在很大问题,我们正在以有意无意的个人信息数据为代价换取平台提供的服务。平台以各种隐蔽手段过度收集相关数据,过度开发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数据,不仅可能损害用户、中小企业利益,还将可能涉及国家安全。数据成为平台巨头的核心资产,一些平台企业将数据视为私产,试图建立数据壁垒。尤其是资本借助平台垄断数据后可能希望将数据和流量利益最大化,通过分析锁定、市场支配地位、用户分类歧视性定价,进而产生无序扩张的冲动,甚至影响经济安全和网络安全。

我国超大型市场规模的天然优势,为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然而,随着平台经济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放任其自由发展的局限性也开始显现。其实,平台经济创新的实质是商业模式创新而非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式不一定依靠技术创新路径,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同样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率。随着平台之间竞争加剧,互联网巨头企业为了更完整的生态体系布局,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力拼市场和流量。互联网平台的无序、低价竞争挤压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间,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正当其时。另一方面,平台企业的本质属性是为平台用户建立了一种市场秩序,平台企业掌握制定平台标准的权力,其尽管由私人部门运作,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共享属性,且公共属性日益增强,因此可考虑将互联网平台作为公共事业进行直接监管。

一是创新政府监管模式,加快推进平台经济的双重监管体系建设。平台监管分私人监管和公共监管,应加强对平台经济双重有效监管。政府在包容审慎监管的基础上,互联网平台应做好守门人角色,严控经营者资质信息审核,做好信息规制和数据安全建设,实现与政府监管部门信息共享。

二是制定科学、灵活的反垄断监管目标。众所周知,传统产业的集中程度与创新能力呈现倒U形的关系,但平台经济市场的创新需要适当集中来维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因此,平台企业取得的暂时性垄断地位有可能被新一轮创新打破,超额利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创新的成本补偿和激励。为此,在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同时,政府的规制之手需有合理限度和边界,营造有利于自由公平竞争与创新的良性竞争生态系统。需避免选择性执法或“一刀切”执法,规范一些不合理干预,比如依赖事后行政处罚的被动模式,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市场准入条件等。

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管制。一方面,科学界定互联网平台相关市场,同时平台监管应实行多元化价值取向,加大对促进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鼓励和保护创新,同时规避垄断产生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对各种互联网平台进行分期、分类管理,垄断力的认定不能单纯考虑市场份额和进入壁垒,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尤其是考量技术创新的可行性、竞争行为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反垄断与创新激励问题。反垄断政策有可能重构产业布局,尤其是技术创新起决定性作用的平台经济市场,不同于传统反垄断理论仅着眼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最大化静态效率,更应关注创新研发激励的动态效率。有研究者利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反垄断政策对发明的双重作用,在减轻潜在进入者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减少了垄断者的价值,因此削弱了进入者的创新激励。

四是加强数据建设。从生产力方面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这一新兴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生产方式的核心要素。政府需以立法形式确立数据的产权,允许用户自由下载和转让,打破数据垄断孤岛,且提供用户删除或移植数据的权限;打破数据壁垒,明确各类数据的管制范围,做好信息共享和用户隐私之间的平衡。

当前,互联网平台恐怕再难回到“跑马圈地”“躺赢”的日子,互联网平台企业应利用自身的海量数据优势和先进算法的技术优势,投入到硬核的科技创新中来,解决好新形势下产业链断供和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为新阶段我国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新动能,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国际竞争新优势。(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01:28:08 | 只看该作者
自愿放弃社保、休假、加班费……你“被自愿”过吗?
2021-01-29 21:53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近日,“福州公交司机猝死不被认定工伤”事件引起网友关注:司机上班时间猝死,单位却称员工不愿意上社保,因此不能认定工伤。

当地人社局介入后,目前已将该员工认定为工伤。然而,关于公司所说的“自愿放弃社保”问题却让人思考:社保究竟能否自愿放弃?除了社保,职场上中还有多少“自愿放弃”的陷阱?当员工“被自愿”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交司机猝死引出“自愿放弃社保”争议

1月25日,福建省福清市一名公交司机驾驶时突发心梗,安全停车后还是不幸身亡。司机陈师傅的弟弟称:哥哥所在的汽运公司曾让所有员工签署自愿放弃社保声明书,因此陈师傅不能认定工伤。公司称出于人道主义只能赔偿10万元。

消息一出,有关陈师傅的工伤认定立即引发舆论热议。1月28日中午,福建福清市人社局出具的突发心梗司机陈祖军的《认定工伤决定书》显示,认定该司机所受事故伤害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属于工伤认定范围,予以视同为工伤。福清市交通局将确保赔偿金及时赔付到位。

目前,“工伤”已经认定,但关于事件中的“自愿放弃社保”协议,网友们的讨论却未停下:

“这是正常公司能干出来的(事儿)么?自愿放弃社保??”

“学词:自愿放弃社保。以后也会自愿放弃工资,放弃加班费,放弃休息休假,放弃生命……”

“自愿不交五险一金,自愿加班,自愿不休假,自愿早到公司,自愿应酬,只要和工作相关都是自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打工人自愿,有多少是“被自愿”?

其实,职场上,各类员工“自愿放弃”相关权益的事早已不再新鲜。

此前,就有“男子应聘外卖配送员被要求‘自愿放弃社保’”的新闻登上热搜。在现实中,除了自愿放弃社保,诸如,自愿放弃加班费,自愿放弃带薪休假,甚至自愿放弃签订劳动合同的事也时有发生。

“哪里有几个人是自愿的,大多都是‘被自愿’而已。” 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小雨说。她所在的单位要求员工“自愿加班”,因此不付加班费。

尽管感到很憋屈,但小雨没有反抗,“现在工作多难找,笔试面试三四轮,到签合同的时候,自愿放弃承诺书摆在一起,不放弃就走人,你说你签不签?”

从网友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在不少打工人的眼中,所谓的“自愿放弃”只是换了个说法。实际工作中,当颇为强势的用人单位要求“自愿”时,多数员工并没有拒绝的勇气,往往只有出现离职、事故等情况,双方才就此产生纠纷。

“在劳动争议中,员工签署自愿放弃协议的案件具有一定代表性。”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律师阮超向中新网记者表示,除了员工被迫的自愿,更典型的是公司为了减少成本,劳动者为了增加实际到手的收入,双方达成了用人单位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的合意。

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往往将单位应缴纳的社保中的部分加到劳动者原本的工资之上,实现所谓的“双赢”。对于一些劳动力流动性较大的行业来说,一些劳动者更看重实际到手的利益,有时甚至可能出现主动要求不交社保的情况。

阮超认为,从表面上看,公司的成本减少,劳动者到手的利益增加,这样的“自愿放弃”是一种“双赢”。但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发生工伤的时候,纠纷就会随之产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大学生招聘会。泱波 摄

社保、加班费、年假,这些能自愿放弃吗?

那么,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署了“自愿放弃”协议,是否为法律承认?如果劳动者是“被自愿”,又该如何维权?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阮超表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就薪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内容进行协商约定,但缴纳社保属于法定的义务,不能根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意愿而免除。

也就是说,员工即使签署协议自愿放弃社保,因这一协议违反了法律规定,本身也是无效的。对于这种情形,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予以补缴。用人单位拒不缴纳的,劳动者还有权要求解除劳动合同。

阮超表示,由于在实践中,社保部门较难主动发现企业未为员工缴纳社保,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被欠缴的员工应主动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或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责令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另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发生工伤的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那么原本可以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相应工伤保险待遇就将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无疑是因小失大。

除了社保,法律法规还对劳动者自愿放弃加班费与自愿放弃带薪年假作了规定。

对加班费,即使签订了协议,同意公司不支付加班费,也不能被法律认可。单位只要违反了法定工作时间标准、超时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对劳动者的带薪年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08年发布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规定,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