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0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不起人民历史检验 扶贫打假长斗揭幕 背后阶级利益集团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22:4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陕西通报“掺假的脱贫摘帽”问题核查的初步结果

2021年04月26日 21:34:40
来源:陕西发布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4月23日当晚即派出核查组实地核查,先后三次召开专题会,听取核查情况汇报,研究深入排查和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几天的实地核查,报道中反映两个村的五保户,均已于摘帽退出前,落实了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政策措施,涉及人员通过投靠亲友、危房改造的方式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两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是通过自来水、水井、水窖等方式解决的。两个脱贫村及脱贫户的脱贫退出,达到了国家和陕西省关于“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退出程序符合要求。但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不高、季节性缺水、管护水平不高、干部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确实存在。

我省将做好后续工作并以此次接受媒体监督为契机,进一步举一反三,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陕西省政府新闻办

2021年4月26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前报道:

记者调查陕西洛南脱贫掺假 手机被当地水利局工作人员抢走并遭辱骂

陕西省洛南县是个偏远的小县城,在秦岭南麓的山区里,受区位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这里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一直是当地一项重要的任务。直到2020年2月,洛南县终于退出了贫困县序列。

按照脱贫攻坚的要求,村里需要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等的五保户进行集中安置。然而如今,原本可以住在安置点里的五保户们却要自寻住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来看记者在陕西的调查。

四月中旬,记者来到了洛南县灵口镇上河村的五保户集中安置点。2019年,上河村将这个老村部改造成了集中安置点,用来安置村里的四户五保户。但记者走进这个五保户安置点院落,首先看到的是院子里堆放的大量杂物,一楼房间的门口也被杂物堵住了,在院子里四处查看了一圈,记者并没有看到居住在这里的五保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位大姐告诉记者,五保户们并不住在这里,而是另有他人。

住在这里的是附近干工程的一个工程队。为什么给这些五保户修建的安置点,房间修建好了、物品准备好了,但却让工程队住,而没有让该住进来的五保户住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位大姐介绍道,从她住进这个院子就一直没有通水,取水设施旁,记者看见水泥池子已经废弃了,水管上的水龙头也早已不见踪影。

在这个只有七八平米大的破旧砖房里,记者见到了上河村的这位五保户冷大爷。一提起集中安置房,冷大爷就连连摇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座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就是冷大爷的家。集中安置点没法正常生活,这个土坯房住着又太危险,无奈之下,同村冷大爷的这位亲戚就让冷大爷住在了自家这个原本用来存放杂物的小砖房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为了迎接上级脱贫攻坚的验收检查,这些五保户集中安置点的修缮工作都是匆忙进行,水都没有接通,村里的干部就急着让五保户们集中居住进去。而随着洛南县摘帽脱贫后,这些五保户的生活状况早已无人无津。

程线军是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程线军家门口,记者看见了这张“商洛市洛南县农村饮水安全明白卡”,上面对饮水安全标准有明确的规定: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达到20升/人/日以上,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么,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程线军家真实的用水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线军说,几年前,他咬紧牙关、东拼西凑买来了这辆拉水用的三轮车,一次最多可以拉一吨水。

陕西省洛南县灵口镇上河村村民 程线军:

夏天就是一罐水用十几天、二十天,去拉一回水至少得俩小时,俩小时烧油就得二三十块钱。

一路盘山而下,记者遇到了恰巧要去拉水的村民丁先锋,他给记者画了一个拉水的路线图,并告诉记者,这算是最近、最方便的一个取水点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了更准确地调查脱贫群众家庭用水的实际情况,记者决定跟着丁先锋一起去拉一趟水。从村里出发,行驶了半个多小时,记者和村民终于从陕西省来到了河南省的这个蓄水池。丁先锋和儿子轻车熟路地做起了准备工作,把一节节水管接起来连到塑料桶里之后就开闸接水。在接水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管子断开,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丁先锋就这样一直用手抓着接口处,眼瞅着水罐即将灌满,记者却发现,水里明显能看到很多的杂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丁先锋告诉记者,在当地,像他这样有车有桶可以自己去拉水的村民其实并不多。由于大多数劳动力都已外出打工,现在大多数村民还要花钱请人拉水,再把拉来的水存在旱窖里,折算下来,一吨水需要花费50到60元钱。

这根管子里流出来的水,就是这位村民从取水点拉回来的水,她告诉记者,用纱布裹住管子,就算过滤了。由于取水困难,村民们只能是省之又省。记者看见,即便是洗衣机里的废水,他们也不舍得直接倒掉,还要拿个盆子接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按照中央规定的脱贫工作要求,确保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中最基本的底线,但记者在上河村调查发现,虽然村子已经退出了贫困村的序列,然而从五保户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家的饮水安全问题却始终没能得到解决。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在灵口镇还有更多的发现。

灵口镇三星村同样是在2019年退出了贫困村的序列。乔春娥是三星村的村民,在她的眼中,家里从来不出水的水龙头,就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她告诉记者,这个长满了青苔、直径不到两米的水池就是周围十几户人家的水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乔春娥娴熟地撇开水面上漂浮着的杂物,记者看到在水中还有蝌蚪和一些浮游的生物。乔春娥告诉记者,这个水洼可是周围十几户街坊眼中的宝贝,等到天气热一点或是农忙的时候,大家伙甚至抢着来挑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了解决吃水难题,三星村的村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除了去水洼里挑水,这位村民还在房檐上铺设了管子,这样雨季来临时就可以把雨水收集到自家的旱窖里了。

在灵口镇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面临饮水难题的乡亲们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他们家中的“明白卡”上,饮水一栏却都打上了饮水安全的标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了反映吃水难题,记者和当地的部分群众来到洛南县扶贫开发局,询问饮水工程的事情。

陕西省洛南县扶贫开发局工作人员:

水不是我们管的事情,是水利局管。

为此,记者又跟随村民一起来到了洛南县水利局。明白村民的来意后,这位水利局的工作人员给出了这样的回复。

记者:这么多年一直挑。

陕西省洛南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不可能这么多年,你调查得清楚不清楚,你下去调查一下去,看咋解决。这么多年没水吃,群众咋生存的。

记者:买水,50块钱一桶水你们知道吗?

陕西省洛南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不知道,你知道吗?

记者:三星村也没水你们知道吗?

陕西省洛南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不知道。

就在记者、村民还在和这位工作人员攀谈时,另一位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已经拨通了灵口镇乡镇干部的电话。

电话那头,乡镇干部要求到水利局反映情况的村民接电话。当记者、村民再次和乡镇干部确认信息时,电话那头乡镇干部的说法却又含混起来,着急地确认来水利局反映情况的村民的身份信息,随后就匆匆挂掉了电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番询问下来,老百姓反映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但记者在洛南县水利局的门口,却看见了这样一个展板,其中工作任务的第三项是“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项工作在具体工作措施这一栏清楚地写着:坚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突出问题解决成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见记者在拍摄水利局的大门,这位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现场抢走了记者的手机,并要求记者立刻离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截至节目播出前,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当地的有关部门依然还没有去调查核实解决。而当地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依旧是原来的老模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保户安置点,住的并不是五保户;无水可用的村镇,水利部门竟然“政绩斐然”;面对质问,当地干部在意的却是谁家的亲戚如此大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这是中央斩钉截铁的工作要求。脱贫攻坚更不是纸上谈兵,个别基层部门欺上瞒下的做法让脱贫攻坚的成果打了折扣,贫困的帽子可以摘下,攻坚的成果容不得半点掺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23:02:59 | 只看该作者
陈中华: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陈中华 · 2021-04-26 · 来源:乌有之乡




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让爆料者免于被打击报复的担忧,让露出的“冰山一角”成为冰山消融的开始,甚至因此掀起一场整顿风暴,这才是正本清源。否则,不解决问题却解决“提问题的人”,只会连累整个行业,最后积重难返。对不解决问题却去解决发现问题的人者,必须要严惩不贷。
  陈中华: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
  近日,自称北医三院肿瘤科的医生张煜发帖称,很多患者人财两空是由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造成的,原因在于“监督力度缺乏导致某些医生肆意妄为”。尽管爆料真实性有待调查和权威回应,当事人也因“无法承担压力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删除网帖,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事已引发人们对医疗乱象的讨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煜发帖:我叫张煜,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一名普通的肿瘤内科医生,民盟成员。近1年多我碰见了很多事,让我经历了纠结和痛苦,也促使我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我觉得想明白了,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因此写下这篇文章。
  我认为,目前医疗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以药养医,而是监督力度缺乏,导致某些医生肆意妄为,由此而来的不良医疗行为伤害了患者的利益,是导致医患纠纷增加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也是导致普通民众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部分医生作恶的后果由全体国民一同承受,这非常不公平。
  肿瘤患者是非常大的群体,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患者457万人,死亡人数达300万,死亡率居高不下,发病率仍在上升。为什么死亡率如此之高?除了常见的诊断时已处于较晚的分期,基于我亲眼所见,我有理由相信这是因为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诊疗导致的,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支出了不必要的昂贵花费,并且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因为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诊疗而死亡。
  坦率地说,胡乱更改标准治疗方案可谓肿瘤治疗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很多抗肿瘤药物本身非常好,却被一些医生甚至三甲医院医生滥用。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不足,一是经济利益所致。
  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往往只能选择相信医生而难以了解到治疗错误,甚至即使知道治疗错误却也无力反抗。给卫健委的投诉往往被打回医院自行处理,于是只能诉诸于法律,但是法律程序的复杂繁琐和高昂花费,往往使受到伤害的患者望而却步。一些收入本身偏低的患者,因病致贫,更加难以负担维权的高额花费。
  一些医生可以很好的识别出临床上哪些是不能得罪的患者,哪些是没有能力反抗的患者。让人无比愤怒的是,不少经济不太宽裕的患者满怀希望从外地城镇甚至农村去一线城市三甲医院求医,碰见了无良医生,然后被医生告知采用的是专为患者制定的个体化方案,疗效好,只是贵了些,诱骗患者服从并进行治疗。
  结果往往是花费急剧的升高且死亡率随之升高。明摆着是医生的贪欲和私心作祟而做出这种无耻的事情,却偏要冠冕堂皇,肆意榨取患者的血汗。我仿佛能听见有些不良医生得意洋洋的笑声,患者的巨额花费变成变成了这些医生的豪宅豪车、香车美酒这就是目前最大的、继续改变的肿瘤医疗的不公平现状。
  医院是人民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医者仁心是患者之福,如果医生谋利而动,伤害的不仅是患者,更是医患关系和人们对“生命至上”的信心。如果爆料属实,则表明在强力反腐的今天,仍有少数害群之马肆意妄为,对此不能不保持警惕。
  我相信,多数医生都是仁心仁术济苍生的,正因如此,更应该建立不良医疗行为监督体系,为好医生松绑、赋能。这既是为了保护患者,也是为了保护医生。只有“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成为行业共识,医生才能安心看病,病人才能放心把生命和健康交给医生。
  我希望,此事不是以当事人删帖收场,而是像前段时间“大同医生自爆收受回扣”一样,引发多个层级职能部门及时回应与深度调查,成为清理行业乱象、纠偏医患关系、启动问责的开始。对收受药商回扣的医生必须以受贿罪论处,对不规范诊疗的医生必须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让爆料者免于被打击报复的担忧,让露出的“冰山一角”成为冰山消融的开始,甚至因此掀起一场整顿风暴,这才是正本清源。否则,不解决问题却解决“提问题的人”,只会连累整个行业,最后积重难返。对不解决问题却去解决发现问题的人者,必须要严惩不贷。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23:54:40 | 只看该作者
决战:中央政府应高度警惕花样翻新的腐败形式
决战 · 2021-04-25 · 来源:乌有之乡

将腐败包裹在勤政、环保、科技、爱护民企之中,越来越成为新的腐败样式。
  中央政府应高度警惕花样翻新的腐败形式
  本届中央反腐败的力度非常大,已经成功地解决了很多问题。老一套腐败,比如贪污、受贿、索贿、吃喝玩乐、包二奶、改制谋私……已经大大减少。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型腐败正在滋生,正在发展壮大:
  01,瞒上欺下,形式主义
  本届政府对各级官员要求很严,于是各级官员出现了瞒上欺下的现象。你政府不是要求我们勤政为民吗?好吧,我们就演戏给你看。
  官员们整天蹲办公室里学习文件、开座谈会、把ppt做的非常漂亮。
  但它们不下基层,甚至连办公楼都很少出。这现象事实上已经蔓延到街道、社区一级。别说区长、县长、乡长、镇长你平时看不到,街道和社区干部都已经变成大领导了。整天装模做样在那里很勤奋,走出机关真抓实干的事很少去做。
  眼皮底下的问题看不见,视若无睹,不闻不问。只有群众投诉举报了,才动一动,但也不怎么动,推三阻四的事情每每发生。
  渭南扶贫事件只是冰山一角。类似的瞒上欺下各地普遍存在。
  02,利用环保和科技政策骗取资金
  国家提倡环保和发展高科技,这本是好事。搞好了环保,研发出了高科技自然是非常好的进步。但是,这里面也有猫腻,有巨大的腐败。
  不是要环保吗?好啊,我修路,我种树,我铺草坪。
  问题来了,办这些事要花钱吧?于是有些官员反反复复地修路,反反复复地种树,反反复复地铺草坪。有时三天不到草坪就被毁了重新改造。
  种树,本来树长的很好。不知为何,来了一批挖掘机。把树拔了,改成另一种布局。时间距上次改造也就一年时间左右。
  这是环保?这是通过花国家的钱来赚私人的钱!明眼人一看便知。
  修路也如此,路况原本不错。莫名其妙地就开挖了很多段,重铺水泥或沥青,修完之后坑坑洼洼颠颠簸簸还不如以前,这种事我最近就遇到过。
  高科技也如此,各地大造芯片属此类。
  芯片的确要大发展,问题是你几百亿投给了骗子公司。除官员自身素质差、不懂高科技外,当地官员监管失责、被忽悠也是主要原因。
  为什么被忽悠呢?为了政绩,为了“掮客”的利益。你官员出力了,你官员的利益相关方就要从中分一杯羹,再不济你还能搞土建。
  利用政策搞腐败,各地层出不穷,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03,全心全意为资本家上市服务搞腐败
  中央政府一再声称善待民企,但民企骗子也多。技术含量没多少,却要骗补贴。民企喜欢吹牛皮,上市骗钱。这时候需要政府背书。
  一些地方官员利用“善待民企”的调子,连骗子也一并善待了。更有甚者,地方官员也参与行骗。这时官员根本不需要索贿,资本家自然投桃报李。
  毫无业绩的企业上市了一大堆,一地鸡毛。民企骗子利用政府背书欺骗股民投资者的事情非常非常多。股民骂骗子公司,难道不骂某些政府官员帮着弄虚作假?
  注册制看似随便上市,象市场上卖白菜一样,但事实上在中国仍是特殊利益。能上市就能圈到钱,对于骗子公司而言,目的就是骗钱。官员参与不就是助纣为虐吗?
  这几条腐败,过去也有。但过去反腐败力度不够,官员不用拐弯儿,往往赤裸裸地吃拿卡要。现在反腐败力度大了,原有手段不灵了,上述三手段就加强了。
  将腐败包裹在勤政、环保、科技、爱护民企之中,越来越成为新的腐败样式。
  反腐败不可能一劳永逸,计算机病毒会推陈出新,新冠病毒会变异。腐败分子也会换着花样搞腐败。如何打击新形势下的新型腐败是中央政府应严肃考虑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14:39:06 | 只看该作者
子午:洛南饮水工程扶贫掺假,再看毛时代如何“扶贫”子午 · 2021-04-27 · 来源: 子夜呐喊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教训都是足够深刻的!
  近日,央视记者曝光“陕西洛南扶贫造假,饮水工程形同虚设,村民仍在喝雨水”:

  守着饮水安全工程却没水喝,村民至今还喝着雨水。五保户的安置点,住的却不是五保户。无水可用的村镇,水利部门竟然“政绩斐然”。面对质问,相关部门想的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抢夺拍摄者的设备来掩人耳目。

  记者看到住户家门口贴着“商洛市洛南县农村饮水安全明白卡”,上面对饮水安全标准有明确的规定……为什么农村饮水安全明白卡上的规定与现实严重不符?当地人表示:这些都是为了搞个形式,给你这张纸,往门口一贴,等上面来检查,就表示啥都有。

  尽管对某些地方“扶贫就是填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做法早有耳闻,但是看到央视记者在洛南实地曝光的真实情形,仍然令笔者震惊。用那句流行的话来问就是“How dare you”?!

  按照脱贫工作要求,确保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中最基本的底线。但央视记者在洛南灵口镇上河村的调查发现,虽然村子已经退出了贫困村的序列,洛南县扶贫开发局局长还曾受全国表彰,然而从五保户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却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长满了青苔、直径不到两米的蓄水池就是周围十几户人家的水源,水面漂浮着杂物,水中还有蝌蚪和各种浮游生物……

  要知道,包括饮水工程在内的扶贫项目都是有上级拨付的专项扶贫资金的,那么,钱都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据央广网的报道,仅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陕西省就查处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293件。

  此次央视曝光的洛南县灵口镇,位于洛南县以东20公里,距河南省仅10公里:

  而说起洛南,不得不让笔者想起,在大秦岭深处的洛南县以西保安镇对面的悬崖峭壁之上,蜿蜒盘曲着的一条长约60公里、宽深各1.7米的洛惠渠。洛惠渠修建于人民公社时期,同样是一条人工“天河”,比享有盛誉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还要早开凿三年。当年红旗渠修建之前,河南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还专门派人到洛惠渠“取经”——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

  洛惠渠的干渠今貌

-2-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处于大秦岭东段南麓,自古为陕西东南门户。洛南县辖区有一片绵延40多里的丘陵地带,位于洛南县城以西、洛河之南,称为梁塬。梁塬素有“四十里梁塬七十二洼”之称,坡塬交错,沟壑纵横,耕地面积广阔。

  然而,守着这么多耕地的梁塬却是名副其实的“旱塬”,数千年来这里一直是一片干旱的“焦土”,群众饱受无水之苦,由于缺水,日常吃水全靠涝池蓄集雨水;每年庄稼收成只能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百姓苦不堪言。

  四十里梁塬饱受干旱之苦,然而,塬下浩浩荡荡的洛河水却自西北向东南白白流去,梁塬百姓只能眼巴巴的望水兴叹。

  1952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洛南逐渐兴起,一个个农业互助组相继成立。

  后来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的洛南永丰镇白塬村党员白学清,在村里担任了互助组组长。他带头发动入组农户挖塘泥、捏泥团给玉米育种,在当年大旱的情况下成功播种了36亩“泥团玉米”;白学清还带领组员在自家门口的空闲地里挖了一口涝池蓄水,解决了次年春季全组120口人、40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互助组因为成功抗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的支持,1954年,互助组办成了初级社,白学清担任社主任,后又担任高级社主任,带领社员连续挖涝池44口、修塘坝4处,并在低洼处打水井10眼。1958年,全村灌溉面积达1488亩,粮食平均亩产从百斤左右增长到400斤以上,实现了“旱塬稻子栽,养鱼副业来,鸭儿成了群,莲花水中开”的美好愿望。

  白学清出身贫农家庭,给地主当过长工,饱受压迫,却热爱生活,会唱秦腔,是一位“农民诗人”。洛南解放时,白学清还编了一段快板:“年年盼,月月想,盼来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来了晴了天,穷苦人民把身翻;共产党给咱做主张,穷苦人民紧跟上……”

  白塬村抗旱脱贫的成功,正是得益于白学清这样觉悟高的农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1959年白学清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然而,四清运动中白学清却挨了工作组的整,于1965年含冤去世;这似乎不是个例,红旗渠的杨贵、兰考的张钦礼都有类似遭遇。

-3-

  然而,白学清的抗旱脱贫成功经验却只是局部经验,对于没有地下水的地方并不能适用,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洛南县“靠天吃饭”的问题。

  1955年,解放前在商洛从事地下工作的张东开始担任洛南县县长。张东是1938年入党的老革命,解放后仍然保持着昂扬的革命斗志和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上任伊始,张东就亲自带领技术人员在白学清所在的白塬合作社和梁塬地区的柴峪合作社抓水利水土保持试点工作。上面介绍的白学清带领社员挖涝池蓄水抗旱的做法,正是来自县长张东的亲自指导和大力支持。

  原洛南县县长张东同志

  1957年,商洛专员公署召开县长会议,部署兴修水库。张东慨然接受任务,开始着手商洛地区第一个水库——西湖水库的修建工作。为了解决40里梁塬的缺水问题,张东又带领水利技术人员进行勘测,在洛源镇察看地形时惊人地发现,他们所处的洛河上游地势竟然比梁塬还要高;张东立即让随行人员一路向东测量到永丰,提出修建洛惠渠的初步方案。

  洛惠渠取水口

  “悬崖上凿渠通水”的大胆设想比红旗渠早了三年,有人认为这是盲目蛮干、劳民伤财,个别不到实地了解情况的上级领导也提出反对。好在县委书记冯培智全力支持县长张东的方案,两人不惧流言,顶住压力,凭着一股革命豪情和大无畏精神,决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决定倾全县之力兴修洛惠渠水利工程。

  然而,这样一项艰巨的工程对于贫穷的洛南来说,没有资金是不行的。为了争取上级的支持,县长张东带人骑着骡子,先后10多次赶赴陕西省政府专题汇报,最终获得了省政府的支持,争取了500万元建设资金,还请来了水利专家做指导。

  当时勘测工作从进水口一路放下来,落差要保持在千分之一内,遇到悬崖,测量人员就在高处打下一只钢钎,将绳头绑在钢钎上,另一头绑在腰间,脚一蹬人一跃,从高处一节一节向下,进入测量点,做下标记……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修建这样一条人工“天河”,靠的就是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经过周密的勘测、设计、论证,方案最终确定,1958年9月正式开工,县长张东任团长,书记冯培智任政委,抽调干部40多名、民兵3000余名,以军事编制组成洛惠渠工程战斗团。3000人分成三个营,每营又分成三个连,每连又分成三个排,按照军事编制推进工作。

  这项工程能够得以推进,离不开洛南人民的全力支持。三千人的民兵队伍抽调的是各地的精壮劳力;为了不耽误各个公社正常的生产任务,这三千人的队伍采用的是轮流制,每三个月一轮换;而每人每天一斤二两粮,则是由出劳所在村组主动承担;工程队伍的住宿,靠的则是沿途家家户户的社员主动腾出自己的房子……

  施工过程遇到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这时人民群众就发挥出了无穷的智慧。施工中炸药少,群众就用硝铵、木炭炒制;没有导火索,就用棉纸包上黑火药当做导火索;炸药没有了,群众就先用木炭火烧石面,待石温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激冲,使热石受冷裂开……

  在修建洛惠渠的战场上,涌现出了许多不怕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其中有16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6人致残。

  据洛南县志记载,修建洛惠渠总投资85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81万元,社队自筹169万元,总投工131.5万个,而1958年洛南全县的财政收入才183万元。人民公社广大社员的这些巨大付出是完全无私的,更是无法计入我们今天热衷的GDP概念的;为了支援洛惠渠建设,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所有干部职工每人每天节约半斤粮送到工地。

      工地上,从营到连,从连到排,从排到班,所有的干部与工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席;最苦、最难、最危险的工作,都是党员先上。

  1959年12月16日,洛南县委、县政府在永丰席洼工地举行通水仪式。看到洛河之水汩汩地流上了梁塬,流进了自家院子,流到了干旱的庄稼地,县长张东和县委书记冯培智哭了,老百姓也哭了;白学清高兴得接连赋诗:“白战太阳夜战星,洛惠渠上争英雄”!

  洛惠渠的通水,让“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洛南县拥有了6万多亩水浇地,一举解决了保安、永丰、城关以及卫东等乡镇1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1960年,梁塬群众在旱塬上破天荒的种出了稻子,亩产达542斤。

-4-

  通过上面的历史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洛南县在毛泽东时代“水利扶贫”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条因素:

  首先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保障和党的坚强领导;

  二是党员干部保持了优良的革命传统,起到了躬身先行、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群众被充分发动起来了,发挥出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反观洛南饮水工程扶贫掺假事件,这几个方面全都走向了反面:扶贫项目变成了让资本获利的工程承包;扶贫资金被中饱私囊;官员在上搞顶层设计,群众被排斥在外……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教训都是足够深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5#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14:43:15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时代的大凉山“扶贫”2021-02-17 16:11:19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


  导 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凉山地区推行民主改革和土地革命,全面废除奴隶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建立起劳动人民的集体所有制,开展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运动。少数民族民众体会到当家作主的尊严和光荣,民族团结增强。凭借“三线建设”的东风,凉山地区的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得到迅速发展,进而反哺农业。但随着市场化私有化的扩张,传统的血缘政治力量得到了恢复甚至是加强,原有的集体所有发展模式被解散。
  2020年11月凉山州成为四川省最后实现脱贫的地区,但这场声势浩大的减贫行动留给我们的思考从未远去。除去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什么样的制度是适合的?内生动力从何而来?或许我们可以从毛泽东时代的“扶贫”历史中得到一定启示。
  作者|子午
  转载编辑 | 侯笛
  后台编辑|童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姑县巴普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正在开垦过的
  油菜地里施肥 | 图片来源:新华社
  “扶贫”不应当只是发钱,即消费资料的再分配或曰“三次分配”。伴随着土地流转、资本下乡,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发给穷人的钱最后又可能会流到资本口袋里。所以,扶贫要想服务于社会的平等化,不能局限于仅仅服务“劳动力的再生产”,替资本企业培养打工人;而应该让生产资料成为穷人的集体财产,发展出贫困地区的内生力量,自己掌握生活资料的分配,才能彻底地摆脱贫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关于生产资料的所有与分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精辟地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如果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么就要产生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消费资料分配方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旧社会是奴隶、上世纪60年代担任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巴普人民公社柳洪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兼队长的额其一土(左一)和社员们一起研究如何实行玉米定向培植和宽窄行种植法 | 图片来源:新华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姑县牛牛坝人民公社阿普足生产队的社员,在劳动之余组织小型歌舞活动,热情地歌颂自己美好的新生活 | 图片来源:新华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0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铁工厂的彝族和汉族工人们为了支援农业技术改造,同心协力积极制造新式农具。图片来源:新华社
  到1978年,凉山州全州建稳产、高产农田35万多亩,有效灌面38万亩,喷灌6万多亩,集体经济时期凉山州社会经济逐年增长。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农村在地工业被提倡,鼓励社队企业利用本地资源、集中农业剩余发展加工业和小型工业,社队企业吸纳了大量富余农村工人就地安排就业。
  凉山地区的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是在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特别是三线建设的过程中被带动发展起来的。
  1958年8月15日,冶金部建立了西昌钢铁公司筹备组;1964年,毛主席正式作出三线建设决策。1964年5月以后,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攀西地区“三线建设”上马。“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除攀枝花钢铁基地因从西昌专区划出外,磨房沟电站、军民两用飞机场、卫星发射基地,还有成昆铁路的367公里路段,都在西昌、凉山州境内,三线建设的历史就这样在凉山大地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始建于1970年,于1982年交付使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解放前,凉山境内没有现代工业,仅有4家濒临绝境的小工业企业。从50年代后期开始积极发展现代工业,特别是国家在西昌地区进行的大规模“三线建设”,带动了凉山的地方工业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在西昌建成了中央属的重点项目、中国最大的冶金中试基地——冶金部410厂,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
  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凉山州已建水电站1480座、机组1547台、装机容量59830千瓦,加上省属磨房沟电站,装机容量达到97330千瓦。农村小水电站的建设,六七十年代在省内外已小有名气,“文革”中还参加过“广交会”的展览,被誉为“彝乡明珠”,少数民族群众称赞这是共产党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光”。
  从上世纪50年代零的突破到70年代末,凉山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已发展到313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到939个,职工总数达到46003人,工业总产值24800万元,为1949年的47.3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了工业发展对农业的反哺和扶植,凉山州的农业机械化和社会企业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区经济不平等的有效举措。
  1970年6月,冕宁县农机厂试制成功地区第一台水稻插秧机;1974年4月,凉山州农机厂制造的2-4号水利启闭机送展广州交易会,河南省水利局选定为援外配套产品;1976年1月24日,西昌农业机械厂完成铸钢外结晶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西昌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1980年12月,凉山州农机一厂试制的“拖靶机”获得成都军区科技成果四等奖……
  80年代初,集体经济组织解散后,凉山彝族农民转向了寻求家支和邻里合作,以至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小凉山地区出现了一股搬迁潮,人们通过相互调换土地的方式,与自己的家支成员聚居在同一村子,形成了今天以一个或少数几个家支构成村落主体的局面,传统血缘政治力量得到了恢复甚至是加强。与之相伴随恢复的是血统等级婚姻和习惯法,甚至出现了以家支为纽带掌控村落公共事务和利益分配;社队企业逐渐转变成了私人承包的乡镇企业,以家支为纽带的工头制度使得企业得以顺利实现以灵活雇工的方式获取廉价的劳工,工头成为先富群体……
  今天,人们应当从毛泽东时代的“扶贫”历史中得到一定启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七律· 到韶山》 ——毛泽东
  —END—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红色江山” 2021年1月24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6#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14:55:04 | 只看该作者
【冷】陕西通报洛南脱贫造假初步结果,3000个评论没放出一条![color=rgba(0, 0, 0, 0.3)]原创
]红色小兵1226
今天 看图片https://mp.weixin.qq.com/s?src=1 ... 5JVwQfIW-trK2&new=1



昨天晚上,@陕西发布 首次通报了【关于央视报道洛南县“掺假的脱贫摘帽”问题核查的初步结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亲爱的人民还在受苦受难,我们的扶贫对象还吃不上水,而@陕西发布竟用这样冷冰冰的文字来回应,这多少有些令人失望。
在这篇不短的通报中,我们没有看到@陕西发布 对老百姓的关心和同情,没有体会到这篇通报文稿的写作者那种对人民、对贫困户的炽热的爱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种回应舆情的心态!
这是在应对舆情,而不是在解决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000多条评论,虽然一条没有被放出来,但小兵相信,绝大多数网友和小兵的心情是一样的:还要继续追问!还要继续调查!
陕西洛南县被曝“脱贫掺假”,村民吃水难:哪敢倒水,跟黄金一样
一句干部作风不严不实,难道就能化解一些干部扯皮推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
他们欺上瞒下,他们抢夺记者手机,他们不去解决问题而是要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样的错误,通报中一句没提,也没有说要不要对这样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
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是替这些问题干部开脱:说他们程序合法,说他们落实了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政策措施,说他们达到了国家和陕西省关于“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战果辉煌?!
可当小编去百度搜索“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时,发现了这样的描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请问@陕西发布 这篇通告的作者,您可认认真真阅读国家“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中,关于要实现立卡户全面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的规定?
洛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按照国家标准,贫困县建档立卡户,在生活饮用水水量和水质方面要符合标准。
请问@陕西发布 需要从房檐上收集雨水的人,用水量怎么保证?
请问@陕西发布 吃着长满青苔的地窖里漂浮着杂物、含有大量微生物、浮游生物和小蝌蚪的水,这样的水质标准难道符合国家标准和陕西省标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你们到实地调查了吗?
你们去亲自测量一下了吗?
你们去亲口喝一喝,尝一尝有没有异味了吗?
老百姓对这样的水,只用纱布简单过滤了一下,真的就达到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了吗?
国家还规定:在用水方便程度方面,93.67%要供水入户,你们虽然做到了水管入户,可是水管里面没有水,这样算是供水入户吗?
你们说,记者反映的问题的确存在,你们说这是因为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不高、季节性缺水、管护水平不高,这样“高深莫测”的词汇难道能掩盖当地老百姓长期用水不方便的问题?
当地群众,需要花两个小时、50元钱跨省到河南取水,而国家规定,少量天数缺水时,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或垂直距离不超过80米。
不是季节性缺水,而是国家给修的自来水管道就从来没有通过水,仪表上的数字是零!
不是管护水平不高,而是完成上级的检查后就没人再过问这件事,就没人在乎老百姓住了三天集中安置房后又离开的残酷现实!
一句“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不高”的背后,是多少老百姓还在缺水的环境下生活,想起来,让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心里隐隐作痛。
我们希望,陕西能立即解决老百姓的饮用水问题,而不是又一次重复:记者调查的老百姓吃水难的问题是存在的!
我们多么希望听到这样的声音:陕西省的核查组变成了工作组,只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彻底解决了老百姓的饮水难问题!
到时候,小兵相信,这样通报下面的评论,一定是能够放出来的赞扬之声!
我们希望,陕西省的核查组能变成调查组,对洛南县扶贫部门、水利部门的大大小小的领导展开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弄虚作假、大搞形式主义甚至贪污腐败!
如果存在,那么,对这样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惩!
弄潮·视频 | 洛南扶贫造假,该摘谁的帽子?在扶贫工作中的贪污腐败,是极其伤害我党和政府的形象的,这样的害群之马一定要清理出去,同时也能起到震慑的作用。据主流媒体报道,从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陕西省共查处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293件,洛南县是干净的?我不相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反观毛时代的领导干部,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并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洛南永丰镇白塬村党员白学清、洛南县县长张东和洛南县委书记冯培智,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他们将农民组织起来,大搞水利工程建设!他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穿草鞋、吃干馍,亲自带领水利技术人员,走了几百里山路进行勘测!他们不惧流言蜚语,顶住压力,凭着一股革命豪情和大无畏精神,倾全县之力兴修洛惠渠水利工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县长张东骑着骡子,先后10多次赶赴陕西省政府做专题汇报,终于获得了省政府的资金支持!他们从县委书记到基层所有的干部职工,每人每天节约半斤粮送到工地上!他们抽调40多名干部,又将3000余名民兵按军事编制推进工作,为了不影响农时,农村的青壮年还设立了倒班的工作制度。这些毛主席培养的优秀党员干部们,总是在最苦、最难、最危险的地方工作,他们总是冲锋在前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年的洛南县原水利局局长曹建民,是修建洛惠渠指挥部支部书记兼技术总负责,他在冬天测量时,饥了啃口干粮,渴了吞一口冰雪,白天把人用绳索吊到悬崖上打记号,晚上回来记录和计算实测数据到深夜,经他亲手设计改过的图纸,摞起来有一人多高。修渠时,曹局长整天往工地上跑,只要发现工程不符合标准就必须返工!可以想见,如果今天的洛南县水利局的领导们,有当年曹局长一半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和责任心,洛南县的老百姓绝不会到今天还吃水难啊!为了支援洛惠渠建设,当年人民公社的广大社员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人、钱、粮被源源不断地送上工地。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洛南县人民在修建洛惠渠的战场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不怕流血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16位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小的只有19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他们的牺牲,让“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洛南县从此拥有了6万多亩水浇地,一举解决了10多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这是多么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啊!鲜为人知的是,今天在全球享有盛誉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决策者——河南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还曾专门派人到洛惠渠“取经”!这个渊源,想起来,让小兵感动不已!
在伟大的毛时代,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像红旗渠、洛惠渠这样的改天换地、激动人心的壮举——为人民服务,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的!小兵觉得,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洛南县看看,一定要去洛惠渠走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鲜花盛开在洛惠渠上,
献给为民服务的英雄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7#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15:02:47 | 只看该作者
大胆!脱贫摘帽都敢掺假!
燕梳楼 · 2021-04-26 · 来源: 燕梳楼

这要在过去,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呀!
  按说,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了不起的奇迹,不应该再拿着放大镜挑刺儿。
  按某位读者曾经留言所说的,这不是主流,得讲政治。
  问题是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头上,它不就得是一座山吗?咱们在肯定主流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倾听一下细流的呜咽,这矛盾吗?
  滴水成川,百川归海。
  再浩瀚的大海,也是每一滴水汇聚而成。
  所以,在脱贫这么重大的战略任务上,不应该有一个人掉队,更容不得掺假、作伪,欺上瞒下,搞纸面扶贫、数字扶贫,让老百姓一步三摇头,未语泪先流。
  如果不是央视报道,估计没有哪家媒体敢揭开这个盖子。
  简单把经过说说吧,看看光天化日之下,他们都干了什么。
  在陕西秦岭南麓,对,又是秦岭,这地方确实有点邪,欺上瞒下阳奉阴违也不是第一次了,此前因为秦岭违建久处不决,曾引发高层震怒全民声讨。
  在秦岭南有个叫洛南县的小县城,因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一直是个国家级的贫困县。而贫困中的贫困,就是村民吃不上水。
  但只要决心大,什么困难都不怕。经过努力,2020年2月,洛南县终于退出了贫困县序列。
  一年多过去了,这个曾经的贫困县,老百姓过的怎么样,吃水问题解决了吗?
  当记者走进灵口镇上河村时,却发现村里的五保户安置点住的并不是五保户,而是工程队。
  这是咋回事?
  记者走访村民了解到,为了尽快的完成上级的检查验收,村里就急匆匆把旧村部稍加改造,连水都没通,就把那些独居的老人“赶”了进去。
  等到洛南县宣布摘帽脱贫后,不仅水没通上,连水龙头都被人薅走了。
  没办法,老人们只好搬出来,另寻住处。
  一位姓冷的大爷,原先就住在这样的危房里,随时都有被埋进去的风险。还是领导看他可怜,让他住进自家闲置的杂物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保户安置点住的不是五保户,这也罢了。那么不通水又是怎么回事?
  随着调查的深入,再次把记者震惊到了!
  21世纪都过去21年了,竟然还有人连水都吃不上!
  当地村民不得不自己用三轮车,花半个小时的路程,“跨省”拉水吃。
  为了证明村民所言不虚,记者亲自跟随一名叫丁先锋的村民,从陕西省跑到河南省用水罐去拉水,来回两小时油费就得四五十块钱。
  而且,水里有明显的杂质,村民拉回来只好用纱布过滤后食用。
  吃水难就吃水难吧,但却要在每户门口贴上一张“商洛市洛南县农村饮水安全明白卡”,声明达到20升/人/日以上,取水来回20分钟内,水质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数天前该县发布的扶贫文章中,也煞有介事的强调说“始终坚持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
  虽然天高皇帝远,但也不能睁眼说瞎话呀。
  而在这个镇的另一个村,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村民们家里的水龙头就是个摆设,根本就没出过水。家家户户门口却悬挂着“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标识牌。
  村外一个长满青苔、游着小蝌蚪的两米水塘,就是周围十几户人家的水源,有的村民还发明了雨天房檐接水“装置”,平时连洗衣机用过的水都舍不得直接倒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确保饮水安全是国家规定的脱贫攻坚基本底线,竟然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两头骗,玩的一手好通关。
  事情到这儿并没有结束,更可怕的在后面。
  当记者同当地村民一起到县水利局反映吃水难问题时,工作人员却一问三不知,最后反问“你们调查了吗?没有的事!”
  当现场连线灵口镇领导,镇领导第一反应却是“这是谁家的亲戚?”
  不过这次让镇领导失望的是,这个“穷亲戚”竟然是央视!
  尸位素餐也就罢了,墙上的宣传栏却赫然写着“坚持巩固安全饮水突出问题解决成果!”
  要我说,这力度哪够呀,得在门口立个大牌坊!
  看到记者用手机拍摄,工作人员突然冲上来抢走手机,并辱骂:
  “怂货,你拍人家这干吗?”
  看看,还真把央视记者当刁民了。
  没想到,这里不仅形式主义大行其道,官僚主义也是触目惊心!
  面对群众的不认帐,吃水难,不是想办法补课赶考,还欺压百姓,直接上演“全武行”,真是官老爷当惯了。
  如此欺上瞒下、大玩数字脱贫,一级糊弄一级,这得是多大的胆子?
  面对央视调查,当地慌了,赶紧矢口否认:
  第一,五保户因缺水离开集中安置点不实,供水正常,系个人原因离开。
  第二,村民需外出取水一吨水五六十元不实,系用于栽植和修建房屋。
  第三,村民在有青苔、蝌蚪的水池中取水不实,有窖井保障安全饮水。
  第四,央视记者手机被抢走并遭辱骂,确有来回推诿之事已在调查。
  看到没有,不仅当地村民“不老实“,连央视调查记者也是“一派胡言”!
  央视记者我不担心,倒是害怕出镜接受采访和到水利局反映问题的“谁家亲戚”,会不会遭到当地的“打击报复”?
  好在,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相信短期内当地也不敢乱来。
  知屋漏者在宇内,知政失者在草野。
  国家英明,再三强调要脱贫到人,真脱还是假脱,要群众说话。
  谁搞纸面脱贫,就让谁脱不了干系;谁搞摘帽游戏,就摘谁的乌纱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不能掉下一人,更不容丝毫“水份”!
  在这里也建议对脱贫攻坚回头看,或许洛南的脱贫掺假行为并非个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笑的是,该县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建国还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光荣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那挂在胸前的大红花,要多刺眼就有多刺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他的事迹宣传中,周局长口口声声说要“爬最高的山,走最险的路”,“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我特别想问这周局长一句,这两个村你去过吗?  
  你知道村里的五保户住什么房,村民们吃什么水吗?  
  即使村民们没意见,驻村的扶贫干部也看不见?  
  这脱贫摘帽验收,是在办公室验收的?  
  你这先进大奖,是靠欺下罔上骗来的?  
  这要在过去,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呀!  
  大胆庸官,你可知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